大白菜根肿病
大白菜根肿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大白菜根肿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大白菜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但在生长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病害的侵害,其中大白菜根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大白菜生长和产量的病害。
根肿病主要由土壤传播的真菌引起,严重影响了大白菜的生长和品质。
为了有效防治大白菜根肿病,许多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
本文将对大白菜根肿病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和总结。
一、大白菜根肿病的病原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大白菜根肿病的病原真菌主要为两种土壤传播的真菌:根结线虫和根结瘤菌。
这两种病原真菌均以寄生态生活,对大白菜的生长发育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根结线虫主要通过寄生在植物根部,导致植物根系肿大和生长受阻;而根结瘤菌则通过感染植物根部,导致植物发生块状肿瘤和根系腐烂。
这两种真菌的特性决定了它们对大白菜的危害性及传播方式,也为生物防治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方向和思路。
二、大白菜根肿病的生物防治方法1. 微生物制剂防治微生物制剂是指利用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及其代谢产物来防治植物病害的一种方法。
在大白菜根肿病的防治中,研究人员通过筛选效果较好的微生物菌株,培养制备微生物制剂,并应用于大白菜田间试验中。
研究表明,利用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或真菌制备的微生物制剂能够显著抑制大白菜根肿病的发生,并提高大白菜的产量和品质。
这为大白菜根肿病的生物防治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2. 抗生素防治抗生素是一类具有抑制和杀灭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特殊化合物。
研究人员通过筛选抗生素对根肿病病原真菌的特异抑制作用,发现某些抗生素具有较好的抗病效果。
将抗生素应用于根肿病的防治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由于抗生素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目前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定其在大白菜根肿病生物防治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3. 植物免疫激活剂防治植物免疫激活剂是指一类能够激活植物自身免疫系统,增强植物抗病能力的化合物。
研究人员利用植物免疫激活剂对大白菜进行处理,发现能够显著提高大白菜对根肿病的抗病能力,降低病原真菌对大白菜的感染率。
百菌清防治大白菜根肿病效果好
百菌清防治大白菜根肿病效果好
个旧市蔬菜生产中大白菜根肿病时有发生,除危害大白菜外,还危害青菜、花椰菜、结球甘蓝、介蓝、萝卜及油菜等作物。
症状:大白菜根肿病是由鞭毛菌亚门芸苔根肿菌侵染引起的一种土壤传播病害。
由于土传病害难以防治,而土壤大多呈酸性,为该病的传播蔓延提供了适宜的条件,加之生产中种子来源混乱,无菌种子的使用难以保证。
染病后植株地上部萎蔫,叶片变黄,导致根系生长不良,扒开根际土壤可见根部出现肿大的根瘤状物,纺锤形或不规则状。
施药方法:大白菜根肿病是土传病害,施药方法以毒土法和灌根法相结合为宜。
大白菜2~3叶期是病菌侵染的主要时期,所以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应为:直播大白菜播种时毒土至3叶期连续施药3次,即播种时亩用60%百菌清500克拌细沙200公斤施于塘内1次毒土;播种后10d(小十字叶期)及20d(3叶期),分别用60%百菌清750倍液每塘100mL灌根施药2次,间隔期为10天,此方法能有效控制大白菜根肿病的发生及蔓延。
- 1 -。
大白菜根肿病的产生 因素与综合防治
大白菜根肿病的产生因素与综合防治大白菜根肿病的产生因素与综合防治大白菜根肿病是一种土传病害,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有产生,而且有加速蔓延的趋势。
在大白菜幼苗和成株期均可产生,只为害根部,植株矮小,成长缓慢。
一、症状识别病株根部肿大呈现瘤状,主根上的肿瘤多依靠近上部,较大而数量少,球形或近球形,凹凸不平,表面粗糙,有时表皮开裂。
侧根和须根上的肿瘤较小而数量多,呈现圆筒形或手指形,多个连在一起呈现串球状。
发病初期病株成长缓慢,基部叶子常在中午凋萎下垂,早晚恢复,后期基部叶子变黄枯萎,产生轻的大白菜包心不紧,重病时不能包心,甚至整株枯死。
发病后期病部易被软腐细菌感染,组织腐烂,散发出臭味。
大白菜根肿病与大白菜根结线虫病部分体现出相同的症状,即菜株在烈日下呈现萎蔫状,而根部有不同形状的大小肿瘤。
重要不同在于:剖开根结(或肿瘤),根结线虫病能够见到在病部组织里有许多很小的乳白色雌线虫埋于其内部,而根肿病则没有虫体。
二、发病因素病原为芸薹根肿菌,病菌以休眠孢子囊在土壤中或黏附在种子上越冬,可在土壤中存活10年以上。
如果病株(包括病根)用来沤肥,未经高温腐熟处理,则粪肥也可带菌。
翌年田间常可经过土壤、种子、种苗或借助雨水、灌溉水、昆虫、肥料及农事操作等进行传播。
远距离还可经过带菌的种子和病苗调运传播。
在适宜的条件下,休眠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从大白菜的幼根或根毛穿透表皮侵入寄主细胞内,以后病菌经过一系列的演变和扩展,由根部皮层进入形成层,激发寄主薄壁细胞分裂和膨大,而在根部形成不同形状、大小不一的肿瘤。
最后,在肿瘤内的病菌又形成许多休眠孢子囊,根肿瘤腐烂之后孢子囊又落入土中越冬。
芸薹根肿病菌成长温度范围广,9-30摄氏度都可发病,但发病适宜的温度为19-25摄氏度。
适宜的相对湿度为50%-98%。
土壤含水量达70%-90%时,最利于休眠孢子囊的萌发和游动孢子活动及侵入寄主。
如果土壤含水量在45%以下时,则很少发病。
白菜根肿病
白菜根肿病根肿病又名根瘤病、萝卜根,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发病严重的田块,可造成植株成片萎蔫和死亡,对产量影响很大。
本病除危害大白菜外,可危害100余种栽培和野生十字花科植物。
危害症状白菜类蔬菜幼苗到成株期均可受害,仅危害根部,以根部被害后形成肿瘤为主要特征。
病株表现矮黄,叶色变淡,生长缓慢,晴天中午病株调萎,后整株死亡。
挖出病株可见主、侧根上形成大小不一的肿瘤,主根上肿瘤大而量少,侧根上肿瘤小而量多。
发病初期肿瘤光滑,圆球形或近球形,后期变为粗糙、龟裂;在发病初期地上部分病状不明显,后期表现为生长迟缓、矮化等缺水缺肥症状,病株自基部叶片开始,出现萎蔫,初始白天萎蔫,晚间或阴雨天能恢复,而后重病地块病株不能恢复、逐渐褪黄、萎蔫、死亡。
病部易被软腐病等细菌侵染,造成组织腐烂发出臭味,成片死亡。
发生特点该病由真菌鞭毛菌亚门芸苔根肿菌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侵染所致。
病菌从白菜的根毛侵入寄主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演变和扩展,从根部皮层进入形成层,刺激寄主薄壁细胞分裂、膨大,导致根系形成肿瘤,最后病菌又在寄主细胞内形成大量休眠孢子囊,根瘤腐烂后,休眠孢子囊进入土中越冬,可以在土中生存7~10年。
孢子囊借雨水、灌溉水、地下害虫和农事操作等传播蔓延,病菌适宜发病温度范围在9~30℃,相对湿度为70%~98%,土壤偏酸性,容易发病。
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白菜根肿病的主要发病期在9~11月。
地势低洼或水改旱的菜地,发病较重,大白菜整个生育期均可感染根肿病,但以苗期最感病,发病最重;菜株包心后染病,即使地下部形成肿瘤,地上部也无明显萎蔫,对产量影响不大。
防治要点①合理轮作:重病地与非十字花科蔬菜作物实行4年以上轮作。
②土地处理:酸性土壤每亩施用生石灰100~150千克,调节土壤PH值为7~7.2为宜。
③清洁田园: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深埋,并在病穴周边撒上生石灰,防治病菌蔓延。
11月对换茬病田清除根肿病残体,翻耕土壤,加速病残体分解,减少田间菌源。
大白菜根肿病发病规律
大白菜的根肿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又称为立枯病。
发病规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病原菌存在于土壤中,并能长期存活。
2.适宜的环境条件是病害发生的基础,主要包括土壤湿度较高、温度适宜和土壤排水不良。
3.发病初期,真菌侵入大白菜的根部并引起病变。
患病根部会呈现黑色或棕色的颜色,并出现溃疡、腐烂等症状。
4.随着病害的进展,根部组织继续坏死,扩大至茎部,导致植株萎蔫、生长受阻甚至死亡。
为了预防和控制大白菜根肿病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合理轮作:轮作制度有助于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数量,同时改善土壤质地和排水情况。
2.加强排水:保持土壤的良好排水,避免积水情况产生,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
3.选择健康种苗:选用无病虫害的健康种苗进行栽培,可以降低发病风险。
4.种植抗病品种:选择对根肿病具有较强抵抗力的品种进行种植,能够减轻病害的影响。
5.注意病害防治:发现患病植株及时移除,并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避免病原菌的传播和积累。
白菜根肿病的防治措施
白菜根肿病的防治措施白菜根肿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其主要症状为白菜根部出现肿胀,形成类似结核的病征。
这种病害会造成植株生长迟缓,叶片发黄,并且无法正常地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
为了有效地控制白菜根肿病的发生和传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首先,选择健康的种苗是预防白菜根肿病的关键。
在播种前,应该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以杀死携带病菌的种子表面。
同时,在选择种苗时,要注意选择无病菌的幼苗,避免将病菌带入田间。
其次,合理的土壤管理是控制白菜根肿病的重要措施之一、白菜在种植过程中需要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和通气性。
过湿的土壤会使病菌繁殖迅速,因此要避免过度浇水。
此外,定期翻耕土壤,保持土壤的肥沃度和通气性,有助于减少病菌的滋生。
此外,病害防治中的轮作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通过种植非寄主植物,可以减少病菌对同一物种的侵害。
在选择轮作植物时,应优先选择不同科属的作物,避免同属或同科作物的连作,以减少病菌的传播。
在病害的防治过程中,喷施生物农药或化学农药也是一个重要的手段。
一些有效的生物农药,如拮抗真菌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有效地抑制病菌的生长和繁殖。
而化学农药则可以快速地杀死病菌,控制病害的蔓延。
此外,在病害的防治过程中,农民还需要加强病害的监测和早期预警工作。
定期巡视田间,观察白菜的生长情况和病害症状,一旦发现疑似病害的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同时,还可以使用一些化学试剂进行土壤和种子的消毒处理,以减少病菌的侵害。
总之,白菜根肿病的防治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农民在种植管理中做好土壤管理、种苗选择和轮作等方面的工作。
同时,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加强病害监测,早发现早处理,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白菜根肿病的发生和传播。
只有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有效地保护白菜作物的生长,提高产量和质量。
按照发病规律防治和治疗大白菜根肿病
不同品种的大白菜对根肿病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一些品种具有较高的抗病性, 而另一些品种则容易感染病害。
品种选择与防治策略
在种植大白菜时,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是降低根肿病发生风险的关键。同时,结 合其他防治措施,如轮作、土壤改良等,可进一步提高防治效果。
环境因素与发病的关系
温度:温度是影响大白菜根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 之一。适宜的温度范围有利于病菌的繁殖和侵染 ,加重病害发生程度。
影响和危害
01
02
03
产量减少
大白菜根肿病严重影响大 白菜的生长,导致产量大 幅度降低。
品质下降
受病害影响,大白菜叶片 发黄,质地粗糙,商品价 值降低。
经济效益受损
由于产量减少和品质下降 ,农民的经济收入受到严 重影响。
发病的原因和条件
01
02
03
04
05
病原菌的存在:大白菜 根肿病的病原菌在土壤 中可存活多年,一旦条 件适宜,即可侵染大白 菜。
土壤类型与质地:土壤类型和质地对大白菜根肿 病的发病也有一定影响。某些土壤类型和质地较 有利于病菌的存活和繁殖,增加了病害发生的风 险。
湿度:高湿环境有利于病菌的存活和传播,加重 根肿病的发病程度。土壤湿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 对病害发生起到促进作用。
针对以上发病规律,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防治和 治疗措施,如合理选择抗病品种、调整播种时期 、控制土壤湿度、改善土壤环境等,以降低大白 菜根肿病的发生和危害。
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深入研究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为寻找新的 防治方法提供依据。
药剂研发与筛选
加大投入,研发新型高效、低毒的药剂,提 高防治效果。
对农民的建议和注意事项
实行轮作
白菜根肿病是什么引起来的 白菜根肿病怎么治疗
白菜根肿病是什么引起来的白菜根肿病怎
么治疗
白菜根肿病只为害大白菜根部,但危害后果很严重,轻则造成减产,重则绝收,处理不当会给种植者造成重大损失。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白菜根肿病是什么引起来的,以及白菜根肿病怎么治疗。
一、大白菜根肿病的症状
本病发病初期,病株叶色暗淡,凋萎下垂,根部肿大呈瘤状,主根上的瘤多靠近上部,球形或近球形,表面粗糙,有时表皮开裂;侧根上的瘤多呈圆筒形或手指形,多个连在一起呈串珠状。
发病后期病部易被软腐细菌侵染,组织腐烂,散发出臭味。
二、白菜根肿病是什么引起来的
本病病菌以休眠孢子囊在土壤中或黏附在种子上越冬,可在土中存活10-15年,主要由雨水、灌溉水、昆虫及农具进行传播引起,也随着产品及产品附着的泥土、厩肥传播。
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侵
入寄主,经10天左右根部长出肿瘤。
白菜根肿病病菌发育的适温为19 -25℃,适宜相对湿度为50%-98%,适宜酸碱度为5.4-6.5。
一般低洼地、腐殖质含量少的贫瘠地或钙含量不足的地块发病重。
三、白菜根肿病怎么治疗
(1)实行3年以上轮作,避免在低洼积水地或酸性土壤地块种大白菜。
(2)改良土地,在酸性土地中每亩施消石灰100-150公斤,并增施有机肥。
(3)土地消毒。
播种前20天,用40%福尔马林30毫升加水100毫升喷洒床土,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5天,揭开后晾2周再播种。
(4)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发现病株后,马上拔除烧毁并在病穴四周撒消石灰,防止病菌继续蔓延。
(5)发病初用40%五氯硝基苯粉剂500倍悬浮液灌根,每株0. 4-0.5升。
白菜根肿病危害及防治方案
土壤生态平衡失调
根肿病菌的大量繁殖会对 土壤中的其他微生物产生 抑制作用,从而影响土壤 生态平衡。
03育抗病品种
选择对根肿病有较强抗性的品种,提高植 株自身的抗病能力。
精耕细作
保持田间土壤松散,利于根系生长发育, 提高抗病能力。
轮作制度
实行与非十字花科作物三年以上的轮作制 度,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积累。
抗病品种的推广
加强对抗病品种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农民对选用抗病品种的认知。
加强田间管理
合理轮作
避免连作,采取与非十字花科作物轮作的方式, 减少病原菌的积累。
科学施肥
合理搭配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增强白菜的抗 病能力。
清除病残体
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定期监测和调查
病害普查
定期开展白菜根肿病的普查工作,了解病害的发生情况和分布区 域。
发展更加高效、安全、环保的防治技术
总结词
发展新型防治技术是解决白菜根肿病的重 要手段,有利于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 低环境污染、保障生态安全。
VS
详细描述
通过生物防治、免疫诱抗、天敌利用等绿 色防控技术手段,结合物理防治和化学防 治的合理使用,实现白菜根肿病的科学防 治。同时,积极研发高效、安全、环保的 生物农药及其他新型防治制剂,推动白菜 根肿病的绿色防控。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农业生产的挑战
总结词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是应对白菜根肿病全 球蔓延趋势的关键途径,有助于提升全球 农业生产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详细描述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白菜根肿病防治 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共同研究应对策略和 技术手段。通过分享抗病品种、绿色防控 技术、管理经验等信息,促进全球农业生 产的协同发展,提升农业生产的安全性和 可持续性。
大白菜根肿病的防治技术
大白菜根肿病的防治技术
大白菜根肿病为真菌病害,此病不仅危害大白菜,还对青菜、萝卜、菜花、油菜等十字花科类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根肿病主要危害大白菜根部,苗期即可受害,严重时幼苗枯死,团棵后受害,初期时地上部分不明显,但生长缓慢、矮小,重者表现为缺水状态,基部叶片在中午时萎蔫,早晚可恢复;到后期则叶片发黄,枯萎至全株死亡。
该病菌在土壤越冬或越夏时,在作物主要病根的膨大细胞内含有大量休眠孢子囊,病组织腐烂分解后菌孢散落在土中,一般可存活6-7年。
大白菜跟肿病的发病条件
土壤温湿度。
病菌在6-30摄氏度内、田间持水量50%-98%的范围内均可发病;
土壤酸碱度。
该菌适于酸性土壤环境;
土地过多施用酸性肥料。
大白菜的跟肿病的防治方法
土壤消毒采用75%的敌克松可溶性粉剂加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进行苗床喷雾或泼浇消毒,大田酸性土壤采用增施草木灰和碱性有机肥等措施改造酸性土壤,缓解跟肿病的发生。
种子处理晒种后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58%瑞毒霉锰锌400倍液浸种。
起苗前7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杜绝病菌带入大田。
加强田间管理排水沟渠一定要畅通,做到能灌能排,没有过多的积水,控制田间持水量不超过50%。
及时清除病株发现病株要及时清除,并及时烧毁,在病穴四周撒石灰,以防病菌蔓延。
大白菜跟肿病发病后及时用58%瑞毒霉锰锌加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75%的敌克松可溶性粉剂600倍液灌根,每株0.5千克。
白菜根肿病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根部肿大,地上部分植株矮小,叶片发黄,严重时全株枯死。
病原和传播途径
病原
芸苔根肿菌。
传播途径
病菌孢子借雨水、灌溉水、肥料、土壤、昆虫等传播。
易感植物和危害程度
易感植物
白菜、油菜、芥菜等十字花科蔬菜。
危害程度
严重时对十字花科蔬菜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02
CATALOGUE
白菜根肿病的危害
对白菜生长的影响
不同品种对根肿病的抗性有差异,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性强 的品种可以有效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
轮作制度
与非十字花科作物进行轮作,可以减少病原菌的积累和繁殖,降低 病害发生几率。
精耕细作
保持土壤疏松、透气、排水良好,有利于根系发育和增强抗病能力 。
生物防治
接种有益微生物
通过接种有益微生物,如芽孢杆菌、假丝酵母等,可以减轻 病害发生,促进植株生长。
生长受阻
白菜感染根肿病后,植株生长受阻,叶片发黄,严重时甚至全株 死亡。
产量下降
染病的白菜产量明显下降,且病情越重,减产幅度越大。
品质降低
染病的白菜营养价值降低,口感变差,影响其商品价值。
对其他蔬菜的危害
传播速度快
根肿病可随土壤传播,迅速蔓延,危害其他蔬菜。
波及范围广
根肿病不仅危害白菜,还能侵染其他十字花科蔬菜,如萝卜、甘蓝等。
06
CATALOGUE
白菜根肿病的防治前景展望与挑战
研究和发展新的防治方法
生物防治
利用微生物、拮抗菌等生物资源进行防治,具有 环境友好、安全、可持续等优点。
基因工程
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培育抗性更强、耐病性更好的 白菜品种,从根本上解决白菜根肿病问题。
综合防治
大白菜根肿病防治方法
大白菜根肿病防治方法近年来,很多种植白菜的农户都普遍的在反应一个问题,就是大白菜根肿病的发生逐年加重,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今天小编带您了解下:大白菜根肿病发生症状根肿病在大白菜幼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根部,造成主根或侧根出现大小不等,形似手指状、短棒状或球状的瘤。
主根上的瘤靠近地上部,发病初期瘤体表面光滑,后期表面粗糙、凹凸不平,明显龟裂,须根上的瘤多达20个,串生在一起。
病株根系的生理机能受阻,地上部明显矮小,叶片由下而上逐渐发黄,晴天中午前后植株萎蔫,似缺水或营养不良状。
发病初期病苗早晚可恢复,后期不能恢复正常,病部易被大白菜软腐病病菌和其他杂菌感染,造成组织腐烂,散发臭气,致整株死亡。
大白菜根肿病适宜条件大白菜根肿病属真菌性病害,病菌以休眠孢子囊残留在土壤中或黏附在种子上越冬,借雨水、灌溉水、害虫及农事操作等传播,可在土壤中存活10年以上。
在适宜条件下病菌休眠孢子囊萌发,从寄主的根毛侵入到表皮细胞内,经10天左右使根部形成肿瘤。
植株受侵染越早发病越重,损失越大,后期受侵染的植株根系已经长成,受害相对较轻。
根肿病病菌喜酸性土壤,适宜发病土壤pH值为5.4~6.5、土壤温度20~25℃、相对湿度60%~70%,低洼地、连作地、水改旱地发病重。
大白菜根肿病防治方法:大白菜根肿病可以通过土壤传播,生产上应采取综合措施防治。
一、大白菜根肿病农业防治措施1、是选用抗病品种。
各地可因地制宜地选用合适的抗病品种。
2、是轮作倒茬。
与非十字花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如与玉米、水稻、小麦等禾本科作物或菜豆、大豆等豆科作物轮作。
3、是翻晒土壤,深沟高畦种植,雨季低洼地及时排水。
4、是调整土壤酸碱度。
整地时每亩施石灰80~100公斤,将土壤调至微碱性。
五是选择无病地育苗,及时淘汰病苗,带出田外销毁,并在病穴四周撒石灰消毒。
二、大白菜根肿病化学防治方法1、是种子消毒。
按每100公斤种子用适乐时25克/升咯菌腈悬浮种衣剂500毫升加水2公斤拌匀。
大白菜根肿病发生症状与综防措施
大白菜根肿病发生症状与综防措施2006年8~9月,由于气候温暖,多雨,平均气温在20~25℃,相对湿度在85%左右,适宜的气候环境,导致武汉市江夏区大面积大白菜暴发根肿病。
突来的病害,农民缺乏防治经验,因而防治不力,给生产带来了毁灭性打击,损失很大。
为切实抓好大白菜根肿病的防治,提高科学种菜水平,现将其发生危害特点和综防技术介绍如下。
1病害症状根肿病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的根部,幼苗和成株都可被害。
主、侧根形成数目和大小不等、形态似手指状、短棒状或球状肿瘤。
主根的肿瘤靠近地上部。
发病前期瘤体表面光滑,后期表皮粗糙,凸凹不平,明显龟裂,须根上的肿瘤多达20余个,并串生在一起。
感病植株明显矮小,叶片由下而上逐渐发黄,晴天中午前后植株萎蔫,似缺水状。
发病初期病苗早、晚可恢复,晚期不能恢复正常,病部易被引起大白菜软腐病的细菌和其他杂菌感染,造成组织腐烂或崩溃,散发臭气,致使整株死亡。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的病原菌是芸薹根肿菌,属鞭毛菌亚门,根肿菌属。
病菌以休眠孢子囊残留在土壤中或粘附在种子上越冬。
病菌借雨水、灌溉水、害虫、种子种苗及农事操作等传播,并可在土壤中存活10年以上。
病菌在适宜条件下,休眠孢子囊萌发产生长短不同、双鞭毛的游动孢子,从寄主的根毛侵入到表皮细胞内分裂、膨大,经10天左右,致根部形成肿瘤。
根肿菌喜酸性土壤,适宜发病环境pH值5.4~6.5,土壤温度20~25℃,相对湿度50%~95%,低洼地、连作地、水改旱地发病重。
3综合防治技术3.1农业防治①轮作换茬,采取与非十字花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如玉米、豆类等。
有水源的地方可改种水稻。
②选用抗病品种严格种子、种苗检疫,防止带菌到新菜区。
推荐品种有:金韩早熟5号、改良青杂三号、优纯改良青杂二号。
③翻晒土壤深沟窄厢高畦,在雨季时,低洼地应及时排除渍水。
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每667平方米施优质土杂肥2000kg,幼苗在莲座期前以施清水粪为主,采取氮、磷、钾配方施肥。
防治和治疗白菜根肿病
防治和治疗白菜根肿病汇报人:日期:•白菜根肿病介绍•白菜根肿病的预防•白菜根肿病的治疗目录•白菜根肿病的防治策略•白菜根肿病的防治案例•未来研究和展望01白菜根肿病介绍定义白菜根肿病是一种由芸苔根肿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
症状根部肿大,地上部分植株矮小,叶片发黄,病情严重时,会导致全株枯死。
定义和症状病原芸苔根肿菌。
传播途径通过土壤传播,病原菌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继续危害白菜。
病原和传播途径根部肿大,影响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导致植株生长缓慢。
生长发育受阻产量下降品质下降病情严重时,会导致减产甚至绝收。
根部病变会影响白菜的品质,降低其营养价值和口感。
03对白菜生长的影响020102白菜根肿病的预防不同品种对根肿病的抗性有差异,选择适合当地环境、抗病性强的品种可以有效预防根肿病的发生。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与非十字花科作物进行轮作,可以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数量,降低发病率。
轮作制度保持田间卫生,清除病株残体,深耕土壤,加强水分管理,提高土壤通透性,不利于病原菌的生长和传播。
精耕细作通过接种有益微生物,如芽孢杆菌、假丝酵母等,可以减少病原菌的数量,减轻病害发生。
接种有益微生物使用生物农药,如井冈霉素、春雷霉素等,可以针对性地防治根肿病,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生物农药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种子消毒用化学药剂浸泡种子,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可以杀死种子表面的病原菌,减少病害的发生。
土壤消毒在播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如用石灰氮、福尔马林等药剂进行处理,可以杀死土壤中的病原菌,减少病害的发生。
03白菜根肿病的治疗预防药物在种植白菜前,使用农药进行土壤处理,可预防根肿病的发生。
治疗药物一旦发现白菜出现根肿病症状,可以使用针对性的农药进行治理。
切除病灶对于已经出现根肿病的白菜,可以切除病灶,并使用无菌土壤进行填充。
要点一要点二更换土壤如果土壤中存在大量的病原菌,可以考虑更换土壤以避免疾病的传播。
避免与十字花科作物连作,最好采用与禾本科作物轮作的方式。
大白菜根肿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大白菜根肿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大白菜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但在大白菜的生产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根肿病的问题。
根肿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严重影响了大白菜的生长和产量。
为了有效防治大白菜根肿病,科研人员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不断探索生物防治方面的新方法和新技术。
本文将就大白菜根肿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进行探讨和总结。
一、根肿病的病原真菌大白菜根肿病的主要病原真菌为根结线虫,主要通过土壤传播引起感染。
根结线虫是一种微小的线虫,具有寄生性,它能在植物根部寄生并引起根部组织异常增大形成结节,从而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根结线虫的寄生会导致植物体内激素平衡紊乱,营养物质吸收障碍,甚至会引起根部死亡,对大白菜的生产造成严重危害。
二、生物防治方法针对大白菜根肿病,科研人员们进行了大量的生物防治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 防治剂筛选和绿色防控剂科研人员通过对大白菜根肿病病原真菌进行筛选和鉴定,发现了一些具有抑制根结线虫生长的微生物菌株。
这些菌株能够产生一些抗线虫的物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线虫在土壤中的增殖和感染。
科研人员还发现了一些天然植物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线虫活性,如桂皮醛、丁香酚等。
这些天然提取物在一定浓度下对根结线虫有一定的杀灭作用,可以作为绿色、无毒的根肿病防控剂。
2. 栽培制度调整科研人员发现,适当的栽培制度调整对大白菜根肿病的防治也有积极的作用。
合理的密植与间作种植可以减少土壤中根结线虫的寄生数量,有效降低病害发生的概率。
科研人员还发现一些有益微生物,如木霉菌、枯草杆菌等对根结线虫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因此可以通过土壤调理等方法增加这些益生菌在根际土壤中的数量,从而减少根部病害的发生。
3. 抗病品种培育除了以上生物防治方法外,科研人员还通过育种方法培育了一些抗根结线虫根肿病的大白菜品种。
这些品种具有更好的耐病性和抗病能力,通过种植这些抗病品种可以有效降低根肿病的发生率,减少农药使用,达到绿色、环保的防控效果。
大白菜根肿病的识别与防治!
大白菜根肿病的识别与防治!大白菜根肿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大白菜土传病害,近些年来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从种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生,一旦感病就会导致根和茎吸收传导养分受阻,生长不良、萎蔫、矮化,产量和品质受损,以致减产,严重的导致绝产失收,由于常规药剂对大白菜根肿病防治效果不理想,一旦发现防治就比较困难,必须采用综合措施,才能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发病症状。
大白菜根肿病发病初期植株地上部症状不明显,主要危害根部,造成主根或侧根出现大小不等,形似手指状、短棒状或球状的瘤。
主根上的瘤靠近地上部,发病初期瘤体表面光滑,后期表面粗糙、凹凸不平,明显龟裂。
主根肿瘤大如鸡蛋,数量减少,侧根肿瘤很小,须根肿瘤往往成串,大的多达20多个。
大白菜感染病害后,病株根系生理受阻,地上部明显矮小,叶片由下而上逐渐发黄,晴天中午前后植株萎蔫似缺水或营养不良状。
发病初期病苗早晚可恢复,后期不能恢复正常,病部易被大白菜的软腐病菌及其他杂菌感染,造成组织腐烂,散发臭气,严重的可引起全株死亡。
侵染循环。
大白菜根肿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菌以休眠孢子囊残留在土壤中或粘附在种子上越冬。
在有自由水的条件下,游动孢子由根毛侵入寄主细胞内,借雨水、灌溉水、害虫及农事操作等方式传播。
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5-6年,远距离传播主要靠大白菜病根或带菌的泥土转运。
诱发大白菜根肿病最重要的因素为土壤酸碱度和温湿度,当土壤PH值为5.4-6.5,土壤温度为18-25℃,土壤含水量为70%-90%时,是发病的最适条件。
在这种条件下,病菌休眠子带萌发,从寄主的根毛侵入到表皮细胞内,经10天左右使根部形成肿瘤,侵染越早发病越重。
一般连作地、低洼地、“水改旱”菜地发病重。
一、农业防治1.严禁从病区调运种苗和蔬菜,以保护无病区,严格选择无病地或新垦地育苗,在移栽定植时注意淘汰病苗。
2.改良酸化土壤。
现已发现土壤酸化是诱发大白菜根肿病的主要因素之一。
施用生石灰和硅粉调节土壤酸碱度防治该病效果较好,为调节好土壤酸碱度,在播种前每亩苗床施用生石灰100公斤,然后湿润灌溉,使PH值保持在7-7.5之间,苗床土壤呈碱性,育出的大白菜菜苗根肿病发病率明显下降,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技术措施。
病害大白菜根肿病
病害大白菜根肿病大白菜根肿病又称天冬根,是国内重要检疫对象。
近几年来,大白菜根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危害趋势,致使冀东菜区减产26%,严重的甚至绝收,可危害大白菜、甘蓝、芥菜、油菜、萝卜、小白菜、榨菜等多种十字花科蔬菜作物。
症状主要侵染植株地下根部。
被害根肿大成瘤为本病症状最大特点。
肿瘤多发生在主根及侧根上,大的比鸡蛋还大,小的如玉米粒。
肿瘤初期表面光滑,后表面龟裂、粗糙。
病株地上部初期症状不明显,当病害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病株叶片色呈淡绿,叶边变黄,缺光泽,生长缓慢,植株矮小,甚至失水萎蔫。
病原为鞭毛菌亚门的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brassicaeworon.。
本病菌为专性寄生菌,自然条件下只侵染十字花科植物,存在多个生理小种。
发病特点病菌以休眠孢子囊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存活越冬,其抗逆力很强,在土壤中可存活并保持侵染力达10年以上。
其萌发和侵染最适土温为18-25℃,最适土壤持水量为70%,最适土壤酸碱度为pH值5.4-6.5。
病菌远距离传播主要通过感病菜苗或带菌的泥土;田间近距离传播则借助雨水、灌溉水、线虫、昆虫、农具和人畜等。
通常植地连作、地势低洼、土壤偏酸、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土杂肥的菜地易发病。
菜地定植前后天气对本病的影响力也大,如雨天定植或定植后遇雨,往往发病率较高。
防治方法(1)实施检疫,严禁从病区调运种苗和蔬菜,以保护无病区。
(2)轮作倒茬。
实行水旱轮作或与寄主范围外的作物轮作4-5年,可有效减轻病害。
在无法轮作的地方采用换土(将病表土6-l0cm 铲去,换上河泥或塘泥)办法,也可显著减轻发病。
(3)抓好栽培防病。
选晴天定植,定植时或植后不久下雨,应淋施2%石灰水或蚝壳水,调解土壤酸度;整治排灌系统,实行高畦深沟栽培;配方施肥,施用腐熟净肥。
注意田间卫生,收获时收集病残物烧毁;铲除田边十字花科杂草。
(4)苗床消毒。
选无病苗床(新垦地或无病地)育苗,并厉行苗床消毒,播前2周湿土,用1∶50倍福尔马林液(湿土,2-4kg/药液),或l∶100倍液(旱地,4-5kg/药液),施后用薄膜密封2-3昼夜,待药味散失后播种。
白菜根肿病的症状与防治
白菜根肿病的症状与防治NONG YE DA HU ZI XUN导语大白菜根肿病是一种世界性土传病害,分布广泛,每年造成世界范围内的损失达到10-15%。
有研究资料显示,在受到大白菜根肿病侵害的情况下,大白菜通常减产20%左右,严重时减产高达75%,甚至绝收,可对大白菜产业的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病原白菜根肿病大白菜根肿病是由芸薹根肿菌引起的,该病菌在土壤中长期生存,经土壤传染白菜及其他十字花科植物。
调制种子时,带菌土粒附在种子上,可以导致种子传染。
病原菌的发育温度为9—30℃,最适温度为20~24℃。
孢子萌发芽管和病害进展的适温为18~25℃。
土壤呈酸性有利于病菌繁殖,PH值7.2以上的碱性土壤则难以繁殖。
病状白菜根肿病植株被大白菜根肿病菌浸染后,其土上根系和地下茎部会形成组织性的膨大肿瘤。
在影响较轻的情况下,大白菜地上部位外观症状不明显,严重时大白菜对营养的吸收及水分运输被中断,地上部分因营养不良而萎蔫,呈现不同程度的萎黄,如果是幼嫩苗叶则会出现部分萎垂的情况,导致未能成熟就枯死。
发生规律白菜根肿病真菌引起的病害。
病菌随病根在土壤中越冬越夏,从幼根或伤口侵入寄主,借雨水,灌溉水和农具等传播。
干旱年发病少。
酸性土壤发病重,连年种植十字花科的地块和病田下水头的地块及施有未腐熟病残体厩肥的地块病重。
防治措施白菜根肿病综合利用高水平的轮作,调节土壤pH值,添加钙、硼以及有效化学药剂等措施能够有效地防治大白菜根肿病。
首选用垄鑫棉隆对土壤进行彻底熏蒸消毒,亩用量20-25公斤。
虽然抗病品种的使用有一定的时效性,但可通过与人工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更有效地防治大白菜根肿病。
同时,也要尽可能地减少有害化学药剂和高浓度复合肥的使用,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保证了土壤的性质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注意事项白菜根肿病1)与非十字花科蔬菜实行5年以上的轮作。
种子选用抗病品种。
2)清除病株携出田外烧毁或深埋。
3)调剂土壤酸碱度,4)加强管理:在白菜生长期适时浇水追肥,中耕除草,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并及时喷施壮茎灵可使植株杆茎粗壮、叶片肥厚、叶色鲜嫩、植株茂盛,天然品味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白菜根肿病发表于2008-6-16 7:08:17
病害名称:根肿病
病原病毒
(病原菌学名):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in
危害与诊断:
主要发生在春、秋,盛夏较少见。
病株的茎和叶生长衰竭,晴天时萎蔫,叶色淡黄。
这种症状始于播种后两个月。
根部出现大小不一的肿瘤,根褐变,由于细菌再侵染导致腐烂,发出恶臭。
病原病毒的性质:
该病菌在十壤中长期生存,经土壤传染白菜及其他十字花科植物。
调制种子时,带菌土粒附在种子上,可以导致种子传染。
病原菌的发育温度为9—30℃,最适温度为20~24℃。
孢子萌发芽管和病害进展的适温为18~25℃。
土壤呈酸性有利于病菌繁殖,PH值7.2以上的碱性土壤则难以繁殖。
发生条件与对策:
常发生于酸性土壤、地下水位高的地块和十字花科蔬菜连作地。
气温和地温在18~25℃时,最适合发病。
因此,8-9月播种或定植的白菜受害最为严重。
春播白菜的生长后期为病害发生期,因此为害不大。
在发病田栽培白菜时,应选择至少5~6年未栽培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块。
播种期应尽可能延迟,苗床和种植地块要消毒。
加强田问排水,高畦栽培。
病株一经发现,要及时剔除烧毁。
地上部:生长期下位叶萎蔫。
根部形成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