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研究生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期高校研究生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时期高校研究生面临的心理压力主要有,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生活压力等,作者认为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研究生对教育目的、高学历教育认识及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的认识偏差造成的,本文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意见与对策,以改善研究生的学习、生活环境。
标签:研究生;心理健康;对策
研究生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科研能力,而且更要有敏锐的政治眼光、高尚的道德情操、稳定的心理素质等。自国家教育部实施研究生扩招以来,研究生招生专业与招生人数大幅度递增,研究生的来源与培养形式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研究生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招生数量增多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不久前几所大学相继发生了学生轻生事件、偷盗事件、违法犯罪事件等等。主要是由于研究生的心理出现问题,这些问题学生当然是少数,但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探讨。
高校应深刻意识到我们不仅要对研究生进行专业培养,更要借培养机制改革之风推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发展,提高研究生的心理素质、道德品质,增强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系统性。
一、研究生所面临的压力
近几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速度迅速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考研大军的行列。社会能提供的工作岗位的增长落后于研究生大幅度扩招的比例增长,使得供需矛盾日益尖锐。规模的扩大无疑促进了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但随之而来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使研究生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
1 .学习压力
首先,作为学生,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研究生们都重视对专业的学习和理论的提升,都有对自己未来的计划安排。与此同时,学校为了完成应有的教学任务,研究生必须面对各种规章制度的要求,自己的计划经常与学校的安排相矛盾和冲突,无形中给研究生的生活带来了压力。另外,由于扩招,研究生数量的急剧增长,导致导师的工作量大大增加,真正能得到导师指导的并不多。其次,关于发表论文的问题,每名研究生都会提到或面临这个问题。而且学校还规定,在校研究生须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才能毕业,将论文发表与优秀奖学金挂钩、与评优先进挂钩,学生因此愁眉不展,甚至不堪煎熬。
2 .生活压力
(1)经济压力。首先,绝大多数的研究生都是脱产的全日制的研究生,基本上没有任何经济来源,而对于研究生们来说,年龄和心理上早已独立,经济上
也希望不再依靠父母,至少希望能减轻他们的负担。但是由于没办法去找全职工作,没有经济来源,学校的补助又难以维持研究生的生活。面对这种经济压力,兼职就成了研究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虽然得到了锻炼,但也耽误宝贵的学习时间,给学习造成了压力。
(2)人际关系压力。大部分研究生都要在相对安静的环境里长时间地从事枯燥的学习和科研,单调烦重的生活很容易让人产生孤独和寂寞;传统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也难以走出情感发育与智力发展的不平衡这一怪圈,部分研究生当中与同学、导师的关系相处不好,缺乏合作精神的事例比比皆是。
(3)婚恋压力。高校中,有许多研究生是剩男剩女,平时生活在有限的圈子里,每天基本上是宿舍—食堂—图书馆三点一线,接触人少,社交圈窄;对于已婚的研究生,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以及与配偶长期分居等原因,也存在很多不稳定的因素。
3 .就业压力
社会上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研究生在择业中,重实惠、轻理想;重物质、轻精神。当前研究生人才需求信息网络尚未建立,研究生就业期望值较高的情况下,求职时面临激烈的竞争,又未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很容易产生失落感和较大的心理冲击。
二、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深层原因分析
1 .对教育目的认识偏差
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且因人而异,它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培养人才,促进人的发展。教育的重点在于修身,是对人的心灵的引导,对智慧的开发,对情操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
目前情况来看,不但没有达到这一目的,反而走向反面: 压抑和窒息了学生的心灵空间。现代学校教育只关心社会进步所需的某些方面,要求研究生进校就要树立好目标: 多发表论文,速成科研能力,多掌握尖端科学和技术,并且拿尽可能多的证书,如英语六级证、计算机等级证、各种资格证等。在人们看来,谁拥有这些,谁就有理想,谁就是社会的人才。造成的结果是,研究生为此而忙着各种各样的考试,终日在压力下生活,这不能不说是我们对教育的认识出了问题。
2 .对高学历教育认识的偏差
这可以在每年不断上升的研究生报考人数上明显的看到,人人都争着考硕士、考博士。高学历等于高地位、高收入,是通往上层社会的钥匙,高学历已经功利化,成为改变个人生活的工具,不再是知识拥有或研究能力的体现。而由于高校之间扩招竞争的激烈,为了提高自己的名声,高校一方面积极申请硕士点、
博士点,一方面尽量扩招研究生。研究生数量与导师的比例不合理,直接影响到研究生的质量,扩招使人们对高学历背后的高质量产生了疑问。
可以看到的是,目前研究生扩招,让高学历变得更为急功近利,满足了社会的需求,然而,研究生个人素质是否有相应的提高,教育却承担很少的责任。高学历教育满足在社会需求方面被看重的是高地位、高收入的身份象征,而非知识与能力的体现。
3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从本科生到研究生是一个质的飞跃,实现这个飞跃的人往往对个人、对未来抱有较高的期待。如果入学前对学业、导师以及未来的就业前途抱有过高期望,在现实中就会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比如,如果在入学前对报考专业或研究方向缺乏了解,很可能在深入课题研究后就会发现研究的内容与自己的兴趣或志向不相符,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好这个矛盾,心理平衡就会受到破坏。再比如,从考研动机看,许多人考研都是迫于社会上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希望通过提高学历增强竞争力,将来有更好的就业前途。甚至有些人是在一种“集体无意识”的状态下随着考研的潮流加入了研究生的行列,潜意识中天真地以为只要读上研究生未来就是一片灿烂。
事实上,近些年由于本科生、研究生的扩招,社会上的高学历人才数量急剧增加,虽然就读研究生之后竞争实力增强了,但社会就业压力也加大了。大多数高层次的人才汇聚到几个大城市争抢有限的职位,就业前景不像理想中的乐观。许多研究生在就业时往往不得不在事业与收入、专业与爱好、工作地点与发展前途的选择之间举棋不定。另一方面经过考研、读研这一过程的艰辛跋涉,研究生的确在体力、脑力、经济上付出了较高的代价,自然就期望着丰厚的回报,一旦觉得付出和得到不成比例,必定导致心理不平衡,有些人甚至怀疑当初的选择,这一切都是压力的来源。如何在社会中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协调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每个研究生都要面对的困惑。
三、当前研究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为使所有在校研究生能很好的适应目前的教育模式,社会形态和心里浮躁期,目前给研究生减压已成为高校甚至社会应该重视的一件大事,那么在校所有研究生应该如何才能尽量的缓解自身压力呢?
1.社会和高校可采取的对策
(1)社会和学校应充分重视研究生心理健康,加强相关的研究,制定相关的法规,使研究生心理教育制度化、规范化。
(2)学校应该积极寻求校内和校外的资源,多联系实习基地,通过勤工俭学缓解经济压力。同时学校可以提高研究生待遇,减轻研究生在读期间的经济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