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必修2教学计划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必修二课时计划

高中数学必修二课时计划

高中数学必修二课时计划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任务是基于高中数学必修二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理解空间图形的性质与计算方法,以及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具体包括: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多面体的体积与表面积计算;空间直角坐标系;空间向量及其应用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素养。

2、教学对象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由于立体几何较之前所学的平面几何具有一定的难度,部分学生在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掌握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及其性质;(2)掌握多面体的体积与表面积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3)掌握空间直角坐标系,能运用向量知识描述和解决空间问题;(4)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数学解题技巧。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2)运用直观演示、模型制作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空间观念;(3)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和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数学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4)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发散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2)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3)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提高他们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4)强调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和逻辑性,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案6篇

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案6篇

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案6篇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掌握基本不等式,并能运用基本不等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求最值问题;理解算数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的概念,学会构造条件使用基本不等式;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按照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剖析归纳证明→几何解释→应用(最值的求法、实际问题的解决)的过程呈现。

启动观察、分析、归纳、总结、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体会数学概念的学习方法,通过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引领学生主动探索基本不等式性质,体会学习数学规律的方法,体验成功的乐趣。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是从实际中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通过数学思维认知世界,从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1、基本不等式成立时的三个限制条件(简称一正、二定、三相等);2、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实际问题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设计意图:数学教育必须基于学生的“数学现实”,现实情境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平台,数学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构造数学现实,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他们的数学现实.基于此,设置如下情境:上图是在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会标是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颜色的明暗使它看上去像一个风车,代表中国人民热情好客。

[问]你能在这个图中找出一些相等关系或不等关系吗本背景意图在于利用图中相关面积间存在的数量关系,抽象出不等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基本不等式。

三、理解升华:1、文字语言叙述: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2、联想数列的知识理解基本不等式已知a,b是正数,A是a,b的等差中项,G是a,b的正的等比中项,A与G有无确定的大小关系两个正数的等差中项不小于它们正的等比中项。

3、符号语言叙述:4、探究基本不等式证明方法:[问]如何证明基本不等式(意图在于引领学生从感性认识基本不等式到理性证明,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前面是从几何图形中的面积关系获得不等式的,下面用代数的思想,利用不等式的性质直接推导这个不等式。

数学必修第二册课时计划

数学必修第二册课时计划

数学必修第二册课时计划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而重要的学科,其教学计划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知识掌握具有直接影响。

数学必修第二册通常涵盖了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方法,为学生的数学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制定科学合理的课时计划,有助于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升教学效果。

本文将详细阐述数学必修第二册的课时计划,以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清晰的教学指引。

一、课程内容概述函数与导数函数的概念及其图像函数的基本性质导数的定义及应用导数的计算方法和技巧数列与级数数列的定义与性质数列的求和方法级数的基本概念级数的收敛性及应用概率与统计概率的基本概念概率的计算方法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平面向量向量的定义及运算向量的几何意义向量的应用二、课时安排函数与导数(20课时)第14课时:函数的概念及其图像介绍函数的基本概念探讨函数的图像及其变化规律第58课时:函数的基本性质讨论函数的单调性、极值等性质通过实例加深对函数性质的理解第912课时:导数的定义及应用讲解导数的定义、几何意义及计算方法介绍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第1316课时:导数的计算方法和技巧详细讲解导数的计算技巧进行大量习题训练,巩固计算方法第1720课时:复习与综合应用复习函数和导数的核心知识点进行综合应用题训练,检测学习效果数列与级数(14课时)第15课时:数列的定义与性质介绍数列的基本定义和性质探讨数列的递推关系和通项公式第69课时:数列的求和方法讲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求和方法进行求和技巧的训练第1012课时:级数的基本概念介绍级数的定义、收敛性等基本概念探讨级数的和及其应用第1314课时:复习与综合应用复习数列和级数的核心知识点进行综合应用题训练,巩固学习成果概率与统计(16课时)第14课时:概率的基本概念讲解概率的基本定义和计算方法探讨概率的基本性质和计算技巧第58课时:概率的计算方法介绍概率的计算方法及应用进行相关习题的训练第912课时: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讲解数据收集的方法和数据整理的步骤探讨数据的图表表示和分析方法第1316课时:数据的描述性统计介绍数据的描述性统计方法,如均值、方差等进行数据分析的实际案例训练平面向量(10课时)第14课时:向量的定义及运算介绍向量的基本定义和运算规则探讨向量的加减运算及数乘第57课时:向量的几何意义讲解向量的几何意义及应用进行相关的几何问题训练第810课时:向量的应用探讨向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进行综合应用题的训练三、教学建议灵活调整进度课程计划应根据实际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高中数学必修二教学设计五篇

高中数学必修二教学设计五篇

高中数学必修二教学设计五篇数学是一门让人很头疼的学科,但是如果教学的时候加上教案可能会容易理解的多。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数学必修二教学设计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大家喜欢,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数学必修二教学设计1一、知识点归纳(一)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1)多面体——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旋转体——把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形成的封闭几何体。

其中,这条定直线称为旋转体的轴。

(2)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1.1棱柱——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

1.2圆柱——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旋转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圆柱.2.1棱锥——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

2.2圆锥——以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各边旋转而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圆锥。

3.1棱台——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我们把截面与底面之间的部分称为棱台.3.2圆台——用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圆台.4.1球——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旋转一周形成的旋转体叫做球体,简称球.(二)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与直观图1.投影:区分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

平行投影分为正投影和斜投影。

2.三视图——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是观察者从三个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空间几何体而画出的图形;画三视图的原则: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3.直观图:直观图通常是在平行投影下画出的空间图形。

4.斜二测法:在坐标系中画直观图时,已知图形中平行于坐标轴的线段保持平行性不变,平行于x轴(或在x轴上)的线段保持长度不变,平行于y轴(或在y轴上)的线段长度减半。

(三)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1、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①棱柱、棱锥的表面积:各个面面积之和②圆柱的表面积③圆锥的表面积④圆台的表面积⑤球的表面积⑥扇形的面积公式 (其中表示弧长,表示半径)2、空间几何体的体积①柱体的体积②锥体的体积③台体的体积④球体的体积二、练习与巩固(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及其三视图1.下列对棱柱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两个面互相平行B.所有的棱都相等C.所有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D.两底面平行,且各侧棱也平行2.一个等腰三角形绕它的底边所在的直线旋转360。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二教学计划3篇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二教学计划3篇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二教学计划3篇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二教学计划篇1本学期担任高一两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两班学生共有120人,初中的基础参差不齐,但两个班的学生整体水平不高;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很多学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这给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把本学期教学工作做好,制定如下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

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

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6.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一、教学目标:(一)情意目标(1)通过分析问题的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2)提供生活背景,通过数学建模,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3)在探究函数、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体验获得数学规律的艰辛和乐趣,在分组研究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4)基于情意目标,调控教学流程,坚定学习信念和学习信心。

(5)还时空给学生、还课堂给学生、还探索和发现权给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发展他们思维能力的同时,发展他们的数学情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追求数学的科学精神。

数学必修2教学计划

数学必修2教学计划

数学必修2教学计划第一篇:数学必修2教学计划数学必修2教学计划新的学期,新的开始。

我们的教研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

我要把上学期的不足和收获的经验,转化成这学期的工作动力。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始终如一地热爱本职工作,坚持政治学习,提高觉悟和意识;注重个人道德修养,严于律己;从教研工作的实际中来,回到实际中去;以教育科研为突破口,以抓课堂教研为依托,扎扎实实听课、评课、研课,让教师真正体验到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的魅力。

本学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四个抓”提高课堂效益1.抓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的概念、定义、公式、定理等都是数学的基础,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容易被忽视。

事实上,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正是数学能力的培养过程。

一个定理的证明,往往是新知识的发现过程,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促进了能力的发展。

2.抓问题的暴露在课堂上,老师都会提问,有时还伴随着问题的讨论,对于典型问题,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必须及时解决,不能把问题遗留下来,甚至积累下来,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遗留问题要及时解决。

3.抓解题指导要合理选择简捷的运算途径,这不仅是迅速运算的需要,也是运算准确性的需要,运算的步骤越大,出错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因而根据问题的条件和要求,合理地选择简捷的运算途径,不但是提高运算能力的关键,也是提高其它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4.抓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与广泛的应用性,对能力的要求较高。

数学能力只有在数学思想方法不断应用中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

二、向课堂教学要效果数学教学指的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转变态度以及个性品质形成的过程,而如何进行数学教学,尤其是如何对基础年级的数学教学尤为重要,因此,基础年级教师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蔡元培先生说过:“我们教书是要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教材必修二数学教师工作计划

新教材必修二数学教师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启发式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必修二数学的基本概念、性质、方法和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解三角形: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其应用。

2. 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及其应用。

3. 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

4. 空间几何体: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及表面积与体积。

5.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平行及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6. 直线与方程: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及直线方程。

7. 圆与方程:圆的方程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四、教学措施1. 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结合实际生活,设计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教学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问题解决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4. 加强课堂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5. 定期进行单元测试和阶段性考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6. 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

7. 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五、教学进度安排1. 解三角形:2周2. 数列:3周3. 不等式:3周4. 空间几何体:2周5.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周6. 直线与方程:2周7. 圆与方程:2周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单元测试等方式进行评价。

数学必修2工作计划

数学必修2工作计划

数学必修2工作计划一、目标设定1. 确保学生掌握数学必修2的核心概念和公式。

2. 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函数的性质:包括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

2. 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等基本三角函数及其图像和性质。

3. 解析几何:直线、圆、椭圆等几何图形的方程及其性质。

4. 复数:复数的基本概念、运算法则和几何意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

2. 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增加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进度1. 第1-2周:函数的基本性质和图像。

2. 第3-4周:三角函数及其应用。

3. 第5-6周:解析几何基础。

4. 第7-8周:复数的概念和运算。

五、评估与反馈1. 定期进行小测验,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收集学生的作业和测验反馈,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

3. 期末进行综合评估,确保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六、资源与支持1. 利用学校图书馆和在线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2. 组织数学竞赛和研讨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 与家长保持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

七、风险管理1. 针对学生学习进度不一的情况,提供个性化辅导。

2. 预防和解决学生可能遇到的数学难题和心理障碍。

3. 定期检查教学计划的实施情况,及时调整以应对不可预见因素。

八、总结与改进1. 学期末进行教学总结,评估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

2. 根据总结结果,调整下一学期的教学计划和方法。

3. 持续改进教学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

数学必修二工作计划

数学必修二工作计划

数学必修二工作计划一、课程目标1. 确保学生掌握数学必修二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

2.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终身学习数学的意愿。

二、教学内容1. 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

3. 三角函数及其图像。

4. 解析几何基础:直线、圆的方程。

5. 空间几何初步:空间直线与平面。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

2. 结合实际问题,运用数学模型进行教学。

3. 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提高课堂互动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第3-4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

3. 第5-6周:三角函数及其图像。

4. 第7-8周:解析几何基础。

5. 第9-10周:空间几何初步。

6. 第11周:复习和总结。

五、考核方式1. 课堂表现:包括出勤、参与度和课堂讨论。

2. 作业和练习:定期布置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前半学期内容的掌握。

4. 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整个学期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最新版的数学必修二教材。

2. 辅助资料:提供额外的习题集和参考书籍。

3. 在线资源:推荐优质的在线学习平台和视频教程。

七、特殊需求应对1.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提供额外的辅导和支持。

2. 鼓励优秀学生参与数学竞赛和研究项目,提高其数学素养。

八、家长沟通1. 定期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问题。

2. 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的数学活动,增强家校联系。

九、持续改进1. 收集学生和家长的反馈,不断优化教学计划。

2. 参加教师培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

通过以上工作计划,我们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数学必修二学习体验,帮助他们在数学领域取得优异的成绩。

数学必修二教学工作计划

数学必修二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我国《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核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学期,我们将继续推进新课程改革,体现新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平面向量及其应用、复数、立体几何初步、统计、概率等基础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讨论、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提高数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树立数学的自信心,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材内容及特点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包括平面向量及其应用、复数、立体几何初步、统计、概率。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实际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四、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平面向量及其应用(约2周)2. 第二阶段:复数(约2周)3. 第三阶段:立体几何初步(约3周)4. 第四阶段:统计(约2周)5. 第五阶段:概率(约2周)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3. 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4.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精神、表达能力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正确率、书写规范度等。

3. 考试成绩:通过期中、期末考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学生评价:收集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七、预期成果1. 学生能够掌握平面向量及其应用、复数、立体几何初步、统计、概率等基础知识。

2. 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3. 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得到增强。

4. 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得到提升。

人教版数学必修2教学计划

人教版数学必修2教学计划

高中数学必修二教学计划一、空间立体几何(复习)+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初步对空间里立体几何的空间构型有一定的认识,熟练地掌握空间立体几何的三视图,培养空间立体感;2.熟练地掌握常用空间立体几何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公式;(注:以上属复习内容)3.初步理解平面的概念,了解平面的基本性质(公理1~3);4.能正确使用集合符号表示有关点、线、面的位置关系,能应用平面的基本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二、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1. 进一步熟悉掌握空间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理解并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及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2. 掌握由“线线平行”证得“线面平行”和“线面平行”证得“线线平行”的数学证明思想;3。

通过运用定理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判断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性质定理,并能正确运用之解决一些具体问题;4。

培养学生的认真、仔细、严谨的学习态度。

建立“实践――理论――再实践”的科学研究方法。

三、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1.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理解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并会用定义和判定定理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关系;2.初步掌握面面垂直的判定及简单应用;3.掌握二面角的定义并能熟悉的应用.四、直线与方程(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直线的方程)1.理解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定义,并能在坐标系中明确的指出;2.明白两直线平行与垂直时倾斜角之间的关系,能够通过代数的方法,运用斜率来判定两直线平行与垂直关系;3.明白直线可以由直线线上的一点坐标与斜率确定,会由直线的一点坐标与斜率求直线的方程,会根据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求直线的截;4.掌握直线方程的五种表达方式,学会在不同的条件下应用不同的表达式。

五、直线与方程(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1。

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条相交直线的交点坐标;2。

高中必修二数学教案(最新8篇)

高中必修二数学教案(最新8篇)

高中必修二数学教案(最新8篇)高中数学必修2优秀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在上一节认识空间几何体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本节来学习空间几何体的表示形式,以进一步提高对空间几何体结构特征的认识。

主要内容是:画出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比较准确地画出几何图形,是学好立体几何的一个前提。

因此,本节内容是立体几何的基础之一,教学中应当给以充分的重视。

画三视图是立体几何中的基本技能,同时,通过三视图的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视图”是将物体按正投影法向投影面投射时所得到的投影图。

光线自物体的前面向后投影所得的投影图称为“正视图”,自左向右投影所得的投影图称为“侧视图”,自上向下投影所得的投影图称为“俯视图”。

用这三种视图即可刻画空间物体的几何结构,这种图称之为“三视图”。

教科书从复习初中学过的正方体、长方体……的三视图出发,要求学生自己画出球、长方体的三视图;接着,通过“思考”提出了“由三视图想象几何体”的学习任务。

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相互转化是高中阶段的新任务,这是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的需要,应当作为教学的一个重点。

三视图的教学,主要应当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动手作图来完成。

因此,教科书主要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动手作图来展示教学内容。

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会三视图的作法,体会三视图的作用。

对于简单几何体的组合体,在作三视图之前应当提醒学生细心观察,认识了它的基本结构特征后,再动手作图。

教材中的“探究”可以作为作业,让学生在课外完成后,再把自己的作品带到课堂上来展示交流。

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三视图的教学,主要应当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动手作图来完成。

另外,教学中还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向学生多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辨析它们是平行投影下的图形还是中心投影下的图形。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画三视图的基本技能(2)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2、过程与方法主要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动手作图,体会三视图的作用。

高一数学新版必修二教学计划5篇

高一数学新版必修二教学计划5篇

高一数学新版必修二教学计划5篇高一数学新版必修二教学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以学校年工作计划为指导,以贯彻新课程理念,推动课程改革为中心,认真落实教育教学工作精神。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开展教学改革实验,探索学科教学新模式,开展校本的教学特点,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狠抓数学教育,推进我校数学教育的发展。

二、基本情况分析1、183班共54人,男生25人,女生29人;本班相对而言,数学尖子生约4人,中上等生约36人,差生约14人。

2、184班共54人,男生23人,女生31人;本班相对而言,数学尖子生约5人,中上等生约34人,差生约15人。

三、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数学必修三:统计、算法初步。

数学必修四:三角函数、向量及其应用及和、差、倍、分三角公式及其应用。

2、算法思想是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统计与算法在现代生活中使用相当广泛;三角函数是中学数学的最重要的基本概念,它是描述周期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数学和其他的领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是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的基础;向量是近代数学中重要和基本的数学概念之一,它是沟通代数、几何和三角函数的一种工具,有着极其丰富的实际背景。

3、教材重点:通过实例,学习三角函数及其基本性质,体会三角函数在解决具有周期变化规律问题中的作用。

4、教材难点:使学生在学习三角恒等变化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使学生体会三角恒等变化的工具性作用。

5、教材关键:理解概念,熟练、牢固掌握三角函数的图像及性质;数形结合,灵活理解向量的含义及能用向量语言和方法表述和解决数学和物理中的一些问题,发展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较强,每一阶段的知识都是以前一阶段为基础,同时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准备。

四、教学要求1、了解算法的初步知识和几个典型的算法案例;使学生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基本特征。

2、了解最基本的获取样本数据的方法,学会几种从样本数据中的提取信息的统计方法,其中包括用样本估计总体分布、数字特征和线性回归等内容。

新教材数学必修二教学工作计划

新教材数学必修二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为核心,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分为四个单元,分别是:函数与方程、三角函数、数列与不等式、概率与统计。

其中,函数与方程是基础,三角函数是拓展,数列与不等式是深化,概率与统计是应用。

教材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函数与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理解函数与方程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函数与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 使学生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掌握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能够运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数列与不等式的思维能力,掌握数列与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运用数列与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4. 让学生了解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概率与统计解决实际问题。

5.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进度安排1. 函数与方程:10课时2. 三角函数:15课时3. 数列与不等式:15课时4. 概率与统计:10课时五、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案例教学: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讨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合作精神、创新意识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提供参考。

七、教学保障1. 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 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教材、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

高中数学第二册教学计划

高中数学第二册教学计划

高中数学第二册教学计划
高中数学第二册是在高中数学第一册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的内容。

本教学计划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高中数学第二册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
1.掌握高中数学第二册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
1.函数与导数
2.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
3.数列与数学归纳法
4.排列组合与概率
5.向量与解析几何
三、教学方法
1.理论讲解与实例演示相结合;
2.课堂讨论与小组合作学习结合;
3.大量练习和实践操作。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导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三角函数的基本性质和应用;
4.向量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五、教材使用
1.本教学计划主要使用教育部编写的高中数学第二册教材;
2.结合其他相关教材及资料进行教学。

六、教学评估
1.课堂表现评价;
2.小组合作评价;
3.作业评价;
4.考试评价。

通过本教学计划的实施,相信学生们的数学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新版数学必修二工作计划

新版数学必修二工作计划

新版数学必修二工作计划作为公司企业管理者专家,制定一份新版数学必修二的工作计划,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目标设定:- 明确数学必修二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掌握、技能提升和思维训练。

2. 学生基础评估:- 通过测试或问卷了解学生在数学必修一的基础上的掌握程度。

3. 课程内容规划:- 列出数学必修二的所有章节和主题,包括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

4. 教学资源准备:- 收集和整理教材、习题集、辅助教学工具和软件。

5. 教学方法设计:-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

6. 课程时间安排:- 制定详细的课程时间表,包括每章的教学时间、复习时间和测试时间。

7. 学生分组与合作:- 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进行分组,鼓励小组合作学习。

8. 教学进度监控:- 设定关键节点,定期检查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9. 评估与反馈:- 定期进行课堂测试和作业评估,及时给予学生反馈。

10. 教学调整:- 根据评估结果和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

11. 家长和社区参与:- 鼓励家长和社区成员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支持和资源。

12. 教师专业发展:- 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机会,如参加研讨会、工作坊等。

13. 技术整合:-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如使用在线学习平台、教育软件等。

14. 课程总结与反思:- 课程结束后,进行总结和反思,以改进未来的教学计划。

15. 持续改进:- 根据课程实施的效果,不断调整和优化工作计划。

这份工作计划需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需要进行调整,确保其适应性和有效性。

数学必修2教学计划

数学必修2教学计划

数学必修 2 教课计划新的学期,新的开始。

我们的教研工作又将在繁忙中充分着,在愉悦中收获着。

我要把上学期的不足和收获的经验,转变成这学期的工作动力。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率,有始有终地热爱本员工作,坚持政治学习,提升觉醒和意识;侧重个人道德涵养,严于律己;从教研工作的本质中来,回到本质中去;以教育科研为打破口,以抓讲堂教研为依靠,扎扎实实听课、评课、研课,让教师真实体验到课程改革与讲堂教课的魅力。

本学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睁开工作。

一、“四个抓”提升讲堂效益1.抓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的观点、定义、公式、定理等都是数学的基础,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简单被忽视。

事实上,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正是数学能力的培育过程。

一个定理的证明,常常是新知识的发现过程,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促使了能力的发展。

2.抓问题的裸露在讲堂上,老师都会发问,有时还陪伴着问题的议论,对于典型问题,带有广泛性的问题一定实时解决,不可以把问题遗留下来,甚至累积下来,发现问题应实时解决,遗留问题要实时解决。

3.抓解题指导要合理选择简捷的运算门路,这不单是快速运算的需要,也是运算正确性的需要,运算的步骤越大,犯错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因此依据问题的条件和要求,合理地选择简捷的运算门路,不不过提升运算能力的要点,也是提升其余数学能力的有效门路。

4.抓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数学学科担负着培育运算能力、逻辑思想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担,它的特色是拥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与宽泛的应用性,对能力的要求较高。

数学能力只有在数学思想方法不停应用中才能获取培育和提升。

二、向讲堂教课要成效数学教课指的是教授知识、培育能力、转变态度以及个性质量形成的过程,而怎样进行数学教课,特别是怎样对基础年级的数学教课尤其重要,所以,基础年级教师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育蔡元培先生说过:“我们教书是要惹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谓“兴”起则“思”通,就是指学习兴趣能有效增强学习动机,调换学习踊跃性,充足发挥主体主观能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必修2教学计划新的学期,新的开始。

我们的教研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

我要把上学期的不足和收获的经验,转化成这学期的工作动力。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始终如一地热爱本职工作,坚持政治学习,提高觉悟和意识;注重个人道德修养,严于律己;从教研工作的实际中来,回到实际中去;以教育科研为突破口,以抓课堂教研为依托,扎扎实实听课、评课、研课,让教师真正体验到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的魅力。

本学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四个抓”提高课堂效益1. 抓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的概念、定义、公式、定理等都是数学的基础,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容易被忽视。

事实上,这些知识的形成过程正是数学能力的培养过程。

一个定理的证明,往往是新知识的发现过程,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促进了能力的发展。

2. 抓问题的暴露在课堂上,老师都会提问,有时还伴随着问题的讨论,对于典型问题,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必须及时解决,不能把问题遗留下来,甚至积累下来,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遗留问题要及时解决。

3.抓解题指导要合理选择简捷的运算途径,这不仅是迅速运算的需要,也是运算准确性的需要,运算的步骤越大,出错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因而根据问题的条件和要求,合理地选择简捷的运算途径,不但是提高运算能力的关键,也是提高其它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4.抓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与广泛的应用性,对能力的要求较高。

数学能力只有在数学思想方法不断应用中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

二、向课堂教学要效果数学教学指的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转变态度以及个性品质形成的过程,而如何进行数学教学,尤其是如何对基础年级的数学教学尤为重要,因此,基础年级教师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蔡元培先生说过:“我们教书是要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谓“兴”起则“思”通,就是指学习兴趣能有效强化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主体主观能动性。

而数学在有的学生心目中只是认为数字游戏,枯燥无味,从而缺乏一定的探索能力,对出现的新知识更是如此,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十分重要。

注意以下几点做法(1)重视引言和绪论,培养积极情感。

新知识出现的引言,老师决不能忽略,应花大力气,讲好引言课,这实质对学生兴趣培养,学习方法的把握,逻辑思维的培养,该知识的特点等是十分重要的。

如高二的解几中的绪论介绍,不仅引导了学生学习解析几何的方法,而且把握了解析几何的知识特点,更激发了学生对如何进行数形转化产生兴趣,对今后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而这些恰会被我们老师忽略,这是不可取得。

(2)精心设计导入语,课堂导入新课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如果在这个过程注意唤醒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在学习新课的一开始就产生热烈的情绪,激发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那么整个教学过程就有一个可喜的开端。

常见的导入方法有:数学史料导入、数学实验导入、设问导入、类比导入、多媒体辅助手段导入等。

(3)重视创新,在数学教学中一定要根据学生实际,在学生能掌握的情况下进行创新。

如例题的题型要新,让例题适合学生的胃口,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参与。

教学手段要新,教学手段的日渐现代化无不使教育充满活力,极大地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既然是基础年级就必须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因此,老师在讲授新课时,应着重于让学生学习理解新概念,并且要记住概念,然后才能熟练应用新概念,注意不能无限的加深和拓展,否则会让学生害怕学习,从而失去信心。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一定要重视每一节课,先构思好一节课的教学引入,重难点等,然后抓住关键进行教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学生看做探索者,引导学习如何进行思维,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会”的基础上变为“会学”。

这就要求基础年级老师重视在概念、结论、方法等方面的过程教学,因为数学上的一些定义、定理、公式、法则等都是解题的依据,在基础年级加强对基本概念的教学,明确定义、定理、公式的真正含义,掌握其实质。

如果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解透彻,那么解题时就能思路敏捷,解起来迅速正确。

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对课本例题、习题的讲解和挖掘,因为他们具有代表性,现在高考试题很多是课本习题的演变。

3、注意思想方法的引导在基础年级教学中,应特别注意思想方法的引导,因为数学思想是对数学基本观念,数学方法的本质认识。

而数学方法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模式,对于掌握了基础知识,如何应用怎么应用就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教者在传授新知识的同时要教给学生一些思考方法。

如类比思想、化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如三大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极坐标公式就把不同的图形,用同一个数学表达式联系起来了。

数形结合思想更是让学生知道数学中数与形的完美结合,不仅激发学习兴趣而且使解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象这些思想方法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所以有人说:“只有数学教学达到数学思想层次,才可称为高层次的数学教学”。

4、注意学生主体的发挥基础年级学生处于接受新知识阶段,因为学生的各自水平不尽相同,因而在教学中应照顾全体,不能以片盖全,同时也由于应试教育正向素质教育过渡,因此,在基础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老师选择能有目的地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多为学生创造取得成功的机会,是十分必要的。

它能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的消极被动状态,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件乐事。

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三步分层教学法”即在“前置练习”中分散难点;在“分组练习”中让优中差的学生分层练习,使学生有能力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每个层次中获得成功,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达到“演变练习”中的提高阶段,使学生都得到锻炼,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形成乐学氛围,产生学习内动力,必然积极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使教师完成教学目的和要求。

总之,对于基础年级的数学教学,应当注重基础,在掌握基础知识后,教会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才能真正地完成基础教学.三、实施和谐课堂教学计划本学期继续实施烟台教科院和谐课堂教学计划,使课堂教学,向着有效、高效课堂迈进。

四、教学计划第三章直线和方程教学建议1、课时安排:约11课时。

2、贯穿“坐标法”的思想突出解析几何解决问题的“五部曲”:建系:坐标表示——建立几何关系——直译:几何问题代数化——化简:通过代数运算简化方程形式——翻译:把代数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结论。

3、关注重要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坐标法应贯穿始终、数形结合要不断体会,感受运动变化问题中的函数思想,善于用好方程这一工具来定量。

4、“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教学应突出“数”与“形”的特征,能用三角函数描述斜率。

5、关于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

①要求掌握点斜式、斜截式(特别要注意分析方程中k和b的几何意义),两点式并能熟练运用。

②理解一般式含义,能将其它形式化为一般式,知道各种形式的局限性。

③截距式只作为了解,直线与直线方程的对应关系要求了解。

6、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公式不必记忆。

7、关注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借助信息技术探求轨迹的形状等等。

第四章圆与方程教学建议1、课时安排:约12课时。

2、继续贯穿“坐标法”思想。

3、注意加强与实际问题和其它学科有关问题的联系,体现其应用价值。

4、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几何图形——圆与代数方程——二次项系数相同的二元二次方程之间建立的联系,并且了解这一联系在研究、解决问题时的作用。

5、在基本要求之上还要求学生能够研究圆上任意点与直线上任意点之间距离的最值问题,体会数形结合,化归转化的思想方法,通过圆与直线对称问题的研究进一步体会解析法思想。

6、关于空间直角坐标系,重点应放在对坐标系的理解上,即:理解空间中点的坐标的意义会表示,会用两点间距离公式,能建立空间坐标系表示一些特殊的几何体(如正三棱柱)。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教学建议1、课时安排:约10课时。

2、要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利用感性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重视实物与图形,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不仅会画三视图,而且要能用结构特征想象出空间几何体;由三视图、直观图想象出空间几何体。

4、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只需通过实例概括,不必证明,空间几何体的性质也不必深入挖掘。

5、对复杂物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要适当控制难度。

6、关注新旧教材的三个变化。

①内容的变化:三个“角”安排在选修“2-1”中,多面体及欧拉定理安排在选修系列3中,增加了三视图。

几何定位也发生了变化,课标教材定位于培养和发展学生把握图形的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与几何直觉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

②教学要求的变化:(Ⅰ)《大纲》教材要求了解概念掌握性质。

《课标》教材要求认识柱、锥、台、球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把重点放在了空间想象能力上,对概念性质则降低了要求。

(Ⅱ)对知识发生的过程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③处理方法的变化《课标》教材:从整体到局部,从具体到抽象。

柱、锥、台、球——点、线、面大纲教材:点、线、面——柱、锥、台、球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教学建议1、课时安排:约14课时。

2、课堂教学要求遵循:“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思辨论证——度量计算”的认识过程展开。

教学中应认长方体模型中的点、线、面关系为载体,使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再认识空间中一般的点、线、面关系。

3、教学中应特别重视文字——符号——图形三种语言的转化,这是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着力点。

4、关于空间中的角与距离。

了解:①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②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概念。

③线面距。

④面面距。

理解:①线面角。

对于这些角与距离的度量问题,只要求在长方体模型中进行说明即可,具体计算在本章不作要求。

5、关于平行与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①有关性质定理要求证明和掌握并会用,而有关平行和垂直的判定定理的证明不作要求。

②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不必补充。

③两条平行直线的公垂线、距离及有关概念不作要求。

6、有关课本中例题,习题的结论以及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不能作为解题中推理的依据!2011年2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