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大学生就业“软着陆”
试论如何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
特性变异与石漠化的相关性[J].土壤学报,2004,41(2):196-202.[2]李岫荣,李春艳.镜泊湖(湖区)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2,8(3):95-102.[3]程东来.野外实习的意义、作用和建议———以自然地理实习为例[J].咸宁学院学报,2005,(2).作者简介:袁沫汐(1992-),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学生。
一、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的主要原因各高校的就业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的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和社会对大学生服务体系服务不够完善和细致。
由于沟通不力,导致信息不畅通,缺乏相互配合相互补台的意识,影响整体效果的发挥,各要素之间缺乏必要的统一协调,各自为政现象时有发生。
如对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各承担的责任分不清楚,缺乏统一协调管理部门,导致责任不清,效率较低,有很多好的信息和需求不能及时反馈和利用,使大学生就业找不到很好的平台,错失很多就业机会,造成大学生就业难。
2.服务系统还远远不够完善,还在探索阶段。
随着各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挺高,社会需求由于经济原因需求下降,企业改制裁员等原因造成大学生供大于求,加之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建立运行速度缓慢,效率低下,导致大学生就业得不得很好的服务支持,造成就业压力大。
3.高等专业设置不匹配,没有充分考虑就业市场和社会需求。
高校也可以说是一个企业,而它的产品就是毕业生,该产品能否适销对路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高校的专业设置是否与社会经济命脉相吻合。
与其他产品相比,培养学生是一家集生产和营销综合配套的营销体系,供需要平衡。
只有专业符合社会需求,大学生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
相反,势必会影响到大学生就业。
4.一些高校掌握就业市场不全面。
专业无特色,分工不够细化,不能适应市场变化,结构性矛盾突出。
很多高校办学求全、求新、求大,很多专业一招生就是上千人,当时可能是社会的热门专业,但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很多热门专业逐渐变冷,这些新上马专业产能过剩,如不及时调整,培养的产品就会过剩,造成积压和滞销。
完善就业体系,提升大学生就业效果
完善就业体系,提升大学生就业效果作者:张维佳李斌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04期摘要:就业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点,通过完善就业工作体系、开拓就业市场、加强就业指导、文明离校等方式,不断提升大学生就业效果。
关键词:就业;大学生就业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点,毕业生走出校园,既为国家、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也打出品牌提升高校知名度,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因此,就业工作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
为了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效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一、联动指导,领导重视,完善就业工作体系各个高校和学院应该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明确“关爱每一位毕业生,服务每一名毕业生”的工作理念,通观全局,力抓大局。
学校领导、主管就业部门、学院院长、主管学生工作书记、学工部部长亲自抓就业,专业老师推荐就业,整个学院形成“人人关心就业、人人支持就业、人人参与就业”的工作局面,从而形成联动就业指导模式,进而完善就业工作体系,以确保就业工作稳步推进。
二、服务开拓,市场走访,夯实就业工作基础为及时、准确地了解各地用人单位的需求,为毕业生拓展就业渠道,从而为毕业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学校和学院应该为主管就业的老师积极创造就业走访机会。
这样,就能够让主管就业老师获得第一手就业信息和资料,了解该地区的就业形势和政策。
同时,进行实地走访的同时,还可以开展就业调研工作。
这样,才能站在用人单位的立场上,了解招聘需求。
从而更有效地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
三、扬就业之帆,加强指导,不断提高毕业生培养质量(一)加强就业形势与实务教育,认清现状,提升技巧,开展就业形势分析会为了提早规划就业方向,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主管就业的老师可以举办就业形势分析座谈会、个人简历设计比赛、职业生涯规划比赛、就业经验交流会、就业说明会等活动,帮助毕业生加强对就业形势的认知,不断提升就业技巧。
(二)加强就业指导,规划学业、规划就业、规划人生很多毕业生希望能够进一步深造,会选择考研、考博等。
健全完善促进就业政策体系
健全完善促进就业政策体系健全完善促进就业政策体系引言:在当代社会中,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促进就业已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重要议题。
为了解决就业难题,各国政府纷纷制定了一系列的促进就业政策。
然而,要真正健全完善促进就业政策体系,并实现全面、可持续的就业增长,还面临着许多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健全完善促进就业政策体系。
一、政策措施的多样性健全完善促进就业政策体系的第一步是通过多样性的政策措施来应对不同的就业挑战。
政府可以采取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例如通过培训和职业指导来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鼓励创业和自主就业,减少劳动力供需失衡。
政府还可以通过税收减免、贷款支持和产业引导等经济政策来刺激创新创业,促进就业增长。
二、教育体系的改革教育体系的改革对于健全完善促进就业政策体系至关重要。
教育是培养和提升劳动力素质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质量。
还需要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以满足市场需求,并帮助劳动者提升就业能力和适应能力。
三、创新创业的支持创新创业是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政府应该为创新创业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和支持机制。
政府可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供科研经费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科技企业兴起。
政府还应该鼓励创业者尝试新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机会,为创业者提供贷款支持和创业孵化服务,降低创业门槛,促进创业就业。
四、培育新兴产业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新兴产业已成为促进就业的重要力量。
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和培育新兴产业,为创业者和就业者提供更多机会。
政府可以制定有利于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法规,提供税收减免和创新创业基金支持。
还可以加大对新兴产业的宣传推广,吸引更多投资和人才。
五、加强国际合作增加国际合作是健全完善促进就业政策体系的重要举措。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各国经济紧密相连,国际合作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市场机会。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促进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促进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实施意见【法规类别】招工与就业【发文字号】苏政发[2011]134号【发布部门】江苏省政府【发布日期】2011.09.15【实施日期】2011.09.15【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促进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1〕134号2011年9月15日)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工作“六个注重”最新要求,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民生幸福工程的整体部署,现就加快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促进社会就业更加充分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快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的重大意义就业是民生之本,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
近几年来,各地、各有关部门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不断优化就业服务,保持了就业形势的总体平稳。
全省城镇新增就业连续6年超百万,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转移农村劳动力总量达1771万人,为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与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仍有差距,就业总量压力与结构性矛盾长期并存,城乡一体的就业制度尚未完全形成,公共就业服务能力特别是基层就业服务能力亟待提升。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阶段。
加快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就业更加充分,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内在要求,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保障,是大力推进民生幸福工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让更多人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关于优化就业环境,完善就业服务的建议
关于优化就业环境,完善就业服务的建议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就业是人民生活的基础,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
为了促进就业环境的优化,完善就业服务,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举措,让更多的人能够实现就业。
1.加强职业教育随着社会的进步,职业技能的需求日益增加,而现有的人才培训模式还存在不足。
我们应当加强职业教育,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以满足社会对各种专业技能的需求。
2.提升就业信息化水平当前,互联网技术已经渗透到方方面面,就业信息化也成为了现代社会的一种趋势。
作为就业服务的主要途径,我们应当加大对网络就业服务评台的建设和推广,让更多的人能够通过网络获得就业信息,提升就业的便捷性和效率。
3.加强就业服务机构的建设就业服务机构在促进就业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当加强对就业服务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其服务水平和专业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就业需求。
4.推动灵活就业灵活就业是目前就业市场的一个重要趋势。
我们应当鼓励和支持各种形式的灵活就业,包括自由职业、兼职工作、远程办公等,为就业者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满足不同人裙的就业需求。
5.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管劳动力市场是就业环境的核心,同时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
我们应当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管力度,打击各种违法行为,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营造公平竞争的就业环境。
6.促进跨地区就业当前,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就业资源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我们需要促进跨地区就业,鼓励人才流动,让更多的人能够在不同地区实现就业,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
7.加强对特殊裙体的就业帮扶特殊裙体包括残疾人、农民工、退役军人等,他们往往面临着更多的就业困难。
我们应当加强对这些特殊裙体的就业帮扶,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提升他们的就业机会和就业质量。
8.推进创业就业创业就业是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当加大对创业者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创业扶持政策和创业服务,鼓励更多的人走上创业的道路,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关于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探讨
关于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探讨高校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形势日趋严峻,已引起各级政府和各类高校的普遍重视。
如何有效和更快地建立基于市场机制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应通过加快高校就业信息网的建设、科学规划高校专业设置、完善就业指导体系等来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
标签: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专业设置;就业信息网近年,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国家、社会、高校和学生个人共同关注的问题。
从2002年至今国家出台了几十个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文件,各高校也进行了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但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直没有真正解决。
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我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还很不完善。
一、目前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就业服务体系,是指由政府与社会、学校等参与相互补充而构成,针对解决大学生就业而形成的一个体系,其基本要素是政府、学校、企业、职业介绍机构和学生。
目前我国就业体系已经建立,但是还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服务体系的运作目前还很不完善,还处于摸索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大学生就业完全由国家来统分,大学生根本不存在自主择业、就业等问题,也就没有建立相应的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服务体系。
90年代后期,随着并轨制的实施和大规模扩招,大学生的人数大幅度增加,再加上国家机构改革和国企改制,大学生就业渠道开始出现不畅通的情况,随之建立了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
但该体系运行缓慢,很不完善。
(二)服务体系各因素协调不够,影响整体效应的发挥由于服务体系起步较晚,各要素之间协调不够,从而影响其整体效应的发挥。
各个要素如国家和社会、学校和个人均各自承担各自的责任,“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缺乏对社会应该建立怎样的一套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服务体系的研究和分析,从而难于从根本上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三)全国范围内的统一人才市场的建立尚需时日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人才市场,人才市场被区域和各部门分割,人才需求和人才供应的信息不畅,造成了人才的盲目流动,也使得本来就严重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四篇)
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1.减少结构性失业:通过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岗位补贴、助学贷款代偿、考研究生、考公务员加分,以及扩大“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到村任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等计划,多种手段鼓励毕业生去基层工作;通过放松户籍限制、政策扶持等手段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工作;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积极吸纳和稳定大学毕业生。
2.减少或推迟供给:加大力度落实部队征兵更多面向大学生;研究生或第二学位扩招。
通过见习实习制度,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4.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
所有高校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同时将就业指导课列入必修课。
对未就业毕业生进行失业登记,提供职业介绍,培训等系列服务。
5. 为困难的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援助。
(四)针对返乡农民工的政策措施1.切实保障返乡农民工的土地承包权益;稳定粮食和食品价格,有利于农民工返乡务农提高收入。
2.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大力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做好农民工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
3.一些劳动力输出地方已经出台支持返乡农民工的政策:____个月以上未能重新就业的,当地政府可按照最低工资标准的____%给予失业救助,救助期不超过半年。
上述政策措施对稳定现有的就业岗位、解决受金融危机影响严重的农民工群体和青年群体的就业问题将发挥作用,但还远不足以消除金融危机对中国就业局势的影响,需要全社会各方的重视和支持,特别是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措施(二)1、提高劳动者素质我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在有条件的地方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开展各类在岗和在职培训,着力提高我国劳动者的就业水平和业务素质。
为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2、提供宏观的就业环境积极引进外资,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在西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在东北,振兴老工业基地;在中部,提出了中部崛起。
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提供了相当多的就业机会。
构建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浅析
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供给 , 是供 给的方式 和方法应 当如 也就 何掌握 。在高校的就业服务体系 中, 供给方法可 以分成两个 部分 , , 即 一方面 通过为毕业生 提供相关的就业政策 、 法律法 作 ; 能力好 的适合 当教师 、 师 、 销师 ; 口语 律 营 交际能力佳 的 较适宜公关 类岗位 ; 如果毕业生具有 文艺、 体育 、 、 书法 摄影 、 写作等特长, 用人单位大多更愿意录用。
问题 。这就需要供给主体详细地 了解我们 的人才类型 , 我们
续发展 。对于 一所 高 校来 说可 持 续 发展 也是 其 首要 问题 。 要形成全面 、 可持续发 展 , 高校就 必须 坚持 社会 主义 办学 方 向上 的要求 , 将培养合格 人才 作为 首要 目的, 证毕业 生学 保 有所成并能够充分就业 , 为建设 社会主义事业而贡献力量 。
供给的方式和方法。展开来说, 人才的供给主体即由谁来供 给, 也就是培养 学生 的主 体即学 校。而在学 校 中, 具体落 实
供给工作任务也就 是我们 所说 的就业 指导 和服务部 门。当 用人单位有需要的时 候应该 有一 个独立 负责毕业 生就业指 导和服务的具体部门与用人单位进行联 系和沟通 , 是就 这就 业服务体系 中的供 给主 体 的服务工 作。供给 主体需要考 虑 的 问题是提供谁?也 就是供 给 主体 的对 象和方 向是什 么的
收稿 日期 :0 1 6—1 2 1 —0 4
培养的是什么层次毕 业生 , 应 的是哪些社 会需求 的人才 , 对 这就要求我们要准确地把握毕业生 的就 业方向 , 明确供 给对
象和方向 , 为毕业 生和用 人单 位搭建 准确 有效 的服务 平 台,
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构建与完善
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构建与完善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将从分析性的角度出发,通过举例说明具体操作方法,分析循序推理论点,并给出实践导向的结论,以期为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提供参考。
首先,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需要从政府、学校和社会多个层面共同参与。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推动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发展。
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体,应加强就业指导,提供就业信息和资源,组织职业规划和创业培训等活动。
社会各界可以提供实习机会、校企合作项目等,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其次,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完善需要建立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模式。
一方面,可以建立就业指导师制度,为每位大学生配备专门的指导师,帮助他们制定个性化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方案。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展就业创业讲座、成功案例分享等活动,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业意识。
此外,还可以建立校友网络,为大学生提供校友资源和就业机会。
进一步分析可知,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还需要注重信息化建设。
首先,可以建立大学生就业信息平台,整合各类就业信息资源,为大学生提供便捷的就业信息查询和发布服务。
其次,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就业市场进行深入分析,为大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在线求职平台,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是一个多方参与、多层面推进的系统工程。
只有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形成合力,才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服务。
而在具体操作上,需要建立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模式,注重信息化建设,为大学生提供更方便、更准确的就业服务。
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和就业率。
在进一步阐释问题时,我们可以看到,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仅是就业数量的问题,更是就业质量的问题。
新时代大学生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构建与完善
新时代大学生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构建与完善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大学生就业成为重要的议题之一。
如何构建和完善新时代的大学生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成为现实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首先,大学生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需要政府的积极参与。
政府应加大对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支持,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例如,可以出台相关的就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招聘大学生;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和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就业竞争力。
其次,大学生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完善需要高校的积极参与。
高校应与企业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了解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培养更符合就业市场需求的人才。
此外,高校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帮助他们提升就业技能和就业意识。
第三,大学生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还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
企业是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应更加重视大学生的招聘与培养。
通过与高校合作,提供实习机会和就业岗位,为大学生搭建更多的就业平台。
同时,社会各界还可以成立专门的就业咨询机构,为大学生提供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服务。
另外,大学生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还需要加强信息服务。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等新技术已经成为了获取就业信息的重要渠道。
政府、高校和企业应通过建设就业信息平台,及时发布就业信息,方便大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的动态。
此外,还可以整合各种就业资源,提供一站式的服务,方便大学生进行就业信息查询和职业规划。
此外,大学生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还需要重视创业就业的支持。
随着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的不断高涨,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创业的支持力度。
可以通过出台创业政策、设立创业基金等方式,鼓励大学生创业就业。
同时,高校还应加强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最后,大学生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还需要加强对困难群体的帮扶。
这些困难群体包括贫困地区的大学生、残疾人大学生等。
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这些群体的关注和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帮扶。
提高教育质量,构建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
提高教育质量,构建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高校大学生就业是高校实践育人的关键环节,如何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是高校培养适合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所必备的因素之一。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学生在就业求职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高校作为的主体,应该审时度势,主动发力,通过建立完备的服务体系,提交人才培养质量。
建立“七大体系”:建立就业政策体系、就业制度体系、就业指导队伍体系、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就业基地市场体系、就业信息化体系、就业服务体系。
本文将对构建就业服务体系的内容做具体阐释。
一、就业制度体系建设强化制度建设,规范各项工作制度,形成科学的就业指导制度体系。
就业指导中心拟制定以下制度,完成就业工作各项制度汇编。
可包括就业政策法规篇、就业规章制度篇和就业工作制度篇。
二、就业指导队伍体系建设将就业指导教师纳入学院人才选拔计划和培养计划。
坚持“专兼职并进”和“校内外结合”的原则,促进在职就业指导人员的培训和培养,构建一支集指导、咨询、教育、、研究于一身的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服务队伍体系。
授课老师持“两证”上岗。
(1)选聘:建立由辅导员、学生工作专职副书记和就业指导中心人员组成的校内就业指导基本队伍。
聘请优秀家、成功创业者担任创业就业指导兼职教师。
建立“求职导师制”,聘请家、部门领导、成果创业者等做学生的人生导师,指导和帮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2)职责:主要承担人才需求调研、新专业开发论证、课程设计与效果考核、分析评价用人单位反馈意见,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树立学生正确的择业观、职业观、创业观,做到既是教学决策的智囊团,又是培养学生实习就业的指导者、参与者。
三、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就业指导课是学院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是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观念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调整就业期望值、了解就业政策、掌握求职技巧、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有效方法。
开展全程化就业指导,全方位推进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与建设从以下几方面开展:1.强化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内涵建设组织专兼职教师集体说课,探讨教学方法,充实教学内容。
大学就业服务体系构建与运行
大学就业服务体系构建与运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普及水平的提高,高等教育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在学术研究和人力资源培养方面具有重大的影响力。
然而,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
为了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大学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与运行显得尤为重要。
建立一个完善的大学就业服务体系可为大学生提供专业的就业指导和支持,以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并顺利就业。
大学就业服务体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大学就业服务体系应提供多样化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推荐。
它需要收集和整理各行各业的就业需求,并将这些信息直接传达给学生。
通过举办就业信息发布会、端口推荐和实习安排等方式,大学生能够了解各行各业的工作机会和需求,从而更好地行使就业选择权。
其次,大学就业服务体系应提供职业规划和发展指导。
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通常缺乏相关的经验和知识,因此他们需要职业规划师的指导。
大学就业服务机构可以提供个性化的职业规划咨询,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目标、评估自己的专业能力,并提出发展路径建议。
此外,工作坊、讲座和职业培训课程也是帮助大学生提升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第三,大学就业服务体系需要建立和维护与企业的良好合作关系。
学校应积极与各类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联系,推动校企合作项目的开展。
这些合作项目可以是实习机会、项目合作或传授实用技能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实践机会。
与企业的合作也可以促进大学的校企交流,使学科设置更贴合就业市场需求。
此外,大学就业服务体系还应关注毕业生的创业需求。
在创业就业的浪潮中,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希望创办自己的企业。
大学就业服务体系可以提供创业培训课程和资源支持,鼓励学生创造就业机会,并为他们提供孵化器和投资机会。
在大学就业服务体系的运行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学就业服务机构应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和服务系统。
这个系统应包括学生的就业信息收集、更新和存储,以及与学生的沟通渠道。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与促进大学生就业:国外经验及其启示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与促进大学生就业:国外经验及其启示作者:陈成文毛璐李恒全来源:《大学教育科学》 2014年第3期陈成文毛璐李恒全摘要: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要一环。
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已形成三种不同的实践模式:一是美国的“多元供给”模式;二是澳大利亚的“服务外包”模式;三是英国、德国的“混合”模式。
创新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必须坚持高校就业服务与公共就业服务相衔接、岗位供需匹配与岗位供应开发相搭配、政府政策支持与市场服务主导相协调、短期技巧指导与长期教育指导相结合等基本原则;同时,应创新大学生就业服务体制,拓展大学生就业服务内容,健全大学生就业服务机构。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就业服务体系;国外经验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717(2014)03-0049-06收稿日期:2014-03-16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支持、高教改革与市场服务体系研究”(NCET—10—016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体制改革研究”(07ASH011)作者简介:陈成文(1966- ),男,湖南隆回人,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应用社会学研究。
自我国高校扩招以后,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既要靠政策支持,又要靠高等教育改革,也离不开就业服务。
可以说,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要一环。
在这方面,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可供我们借鉴。
一、异彩纷呈的大学生就业服务:美、澳、英、德的实践模式公共就业服务,在西方发达国家具有比较悠久的历史和相对成熟的经验。
早在1948年,在美国旧金山签订的国际劳工组织《职业介绍设施公约》(国际劳工组织第88号公约)便规定,该公约生效会员国应保持或注意保持一个公共的、无偿的职业介绍设施。
论构建完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
论构建完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摘要]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作为高校应建立健全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体系,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整体推进。
要明确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路和目标,主要从加大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内容体系建设和强化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两个方面,完善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就业服务体系目前,全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局面依然存在,整个社会就业形势严峻。
就业是民生之本,实现就业是广大毕业生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所在,是校园和谐稳定、学校科学发展的关键之一。
因此,高校必须充分认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扎实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尤其要大力完善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工作,整体推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
一、明确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路和目标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应以“突出高校办学特色”和“贴近社会需求,服务行业发展”为着力点,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以就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改善就业工作条件,提高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质量,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目标任务是按照“机构到位、场地到位、人员到位、经费到位”及“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要求,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和改善软硬件条件,建立和完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的工作体系和管理机制,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或自主创业,帮助毕业生解决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途径(一)加大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内容体系的建设1.加强职业发展教育。
(1)重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
高校要认真落实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精神,切实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要加强对学生就业指导的系统化教育处罚,把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作为公共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组织课程教学的实施;要加强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研室的建设,不断完善就业指导与服务的课程体系和学科建设。
[关于,大学生,就业服务,其他论文文档]关于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问题与对策
关于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摘要:完善的高校就业服务体系是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因素。
当前我国高校就业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就业服务工作存在服务观念滞后、服务内容和模式单一、服务过程间断等问题。
因此现在当务之急是改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使大学生能够充分就业,同时在选择职业时应注意择业的指导,加强就业市场扩宽就业渠道,加强建设大学生就业信息平台,更加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是指由政府宏观调控,高校为依托,社会(企业和中介)为补充和监督,针对大学生就业而形成的一个分工不同却又相互制约的就业服务体系,其基本要素是政府、高校、社会(企业和中介)和大学生。
目前高校建立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对大学生就业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是一个集管理、服务、教育、研究于一体的开放性的系统工程。
同时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也包括健全的服务机构、高素质专业的就业指导人员、科学实用的课程体系、完善的大学生就业市场以及就业调查网络五个部分。
一、高校就业服务体系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大学生就业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工程,我国实行高等教育扩招后,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就愈发严峻,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社会现象。
高校担负着社会更多的责任与期待,因此高校针对大学生就业也采取了相应的保障措施,建立相关服务机构,开设专门的就业指导课程,组建就业服务指导队伍来帮助大学生充分就业,其结果已获得一定成效。
但是由于我国高校开展就业服务工作起步较晚,就业服务工作与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联系不紧密,针对人才市场组建的更新,全球化经济最新动态掌握不全面,学生个人要求与社会现代化经济存在一定的差距等。
1.就业服务观念滞后观念是任何事物之先导,观念的对与错将直接影响着其事物发展的过程与结果。
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改革,迎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不断扩招导致就业市场供大于求,因此高校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式愈发严峻。
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与政策支持
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与政策支持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各高校建立了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并得到了政策支持。
本文将从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政策支持的措施以及问题的进一步阐释等方面展开分析,旨在探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与政策支持的重要性。
一、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是指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系统化就业指导和服务的机构和平台。
在构建这一体系时,高校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操作方法。
首先,高校可以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中心或就业服务部门,专门负责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这些部门可以为毕业生提供求职指导、职业规划、就业信息等服务,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
其次,高校可以与各行业、企事业单位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
通过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高校可以了解实际用人需求,为毕业生提供更加精准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再次,高校可以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平台。
这样的平台可以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岗位信息、实习机会等,并提供在线投递简历、预约面试等功能,方便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最后,高校可以组织一系列就业促进活动,如招聘会、就业创业讲座等。
这些活动可以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资源,并促进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互动。
二、政策支持的措施为了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政策措施。
首先,政府加大了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资金投入。
政府通过提供经费支持、设立专项资金等方式,为高校提供建立和发展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资金保障。
其次,政府鼓励高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推动校企合作就业模式的发展。
政府提供税收减免、政策扶持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与高校合作,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再次,政府加强了对就业市场的调研和监测。
政府通过调查研究、数据分析等方式,了解就业市场的动态和需求,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提供依据。
最后,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就业优惠政策,如创业支持、就业补贴等。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学生优质就业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学生优质就业
乔宗富
【期刊名称】《河南教育(职成教版)》
【年(卷),期】2012(000)005
【总页数】1页(P52-52)
【作者】乔宗富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高级职业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与促进大学生就业:国外经验及其启示 [J], 陈成文;毛璐;李恒全
2.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促进高质量就业刍议 [J], 丁云鹏;韩笑
3.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大学生科学就业 [J], 严秋菊
4.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促进高质量就业刍议 [J], 丁云鹏;韩笑;
5.省政府关于加快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促进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1]134号 [J], ;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完善大学生就业政策 促进大学生成功就业
完善大学生就业政策促进大学生成功就业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就业一直遭遇“寒流”,而且一年“寒”过一年,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和地区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但我国目前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政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越来越多的青年人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但由于中国经济转型进入攻坚阶段,就业矛盾日益突出,在这种大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发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在今年“两会”的众多政协提案中,就业问题也是最多的几项提案之一。
这不仅说明了就业问题是全国代表关注的中心,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就业问题的复杂性与严峻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
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境“毕业即失业”,这种离中国大学生曾经非常遥远的现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急速推进,如今已经真实地出现了。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现状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就业总量压力大;二是结构性矛盾大;三是心理预期差距大。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分析如下:一是从政府的角度看。
主要体现在应试教育的趋势无法扭转,教育资金投入不足以及没有充分发挥引领和舆论导向作用;二是从学校的角度看。
主要是专业和课程建设没有前瞻性,高校促进就业的渠道不畅;三是从学生的角度看。
主要是扩招以来大学生整体素质和能力下降,同时对就业准备不足,对职业生涯目标模糊;四是从家长的角度看。
家长在物质和精力方面投入太多,对孩子希冀太大,注重学习的同时却忽略对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和道德素质的提高;五是从社会的角度看。
社会风气不正和社会保障机制的缺失在逐年累积后问题日渐凸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大学生就业“软着陆”
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既是关系学生本人成才发展的个人问题,也是关系着高校发展和国计民生的社会大问题。
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只有不断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提升同学们的就业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帮助同学们化解就业危机,实现大学生就业的软着陆。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软着陆
一、”软着陆”与大学生就业”软着陆”
“软着陆”在原初意义上是相对于”硬着陆”而言的,指在航天领域中航天器经专门减速装置减速后,以一定的速度安全着陆的着陆方式。
反之,航天器未经减速装置减速,而以较大的速度直接冲撞着陆的方式称作硬着陆。
大学生就业”软着陆”则是一种引申意义的着陆方式,是指大学生经过充分准备、顺利实现由学生到就业的转变过程。
与之相对应”硬着陆”是指大学生在未能做好充分,直接面临就业,这种状态会使学生在就业方面面临诸多不适,很难完成就业转变。
二、高校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实现大学生就业”软着陆”必然性
1、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多年的就业现实也充分证明,现在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障碍就在于大学生本人在就业前未能实现就业”软着陆”,个人就业意识差、就业技巧欠缺和职业技能与市场需求不符导致了很多大学生毕业后与职场无缘。
因此,大学生能否在就
业前做好心理和技能上的充分准备直接影响毕业生能否成功就业及就业后的职业发展。
2、是高校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作为高校生产的”人才产品”能否顺利完成就业”软着陆”,摔坏的不仅是”商品”自身,更重要的是”商品生产者”。
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和人们对大学生就业关注度的提高,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招生和今后的生存发展。
很多高校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把就业工作当作”办学的生命线”。
3、是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
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是大学生个人成长成才的事情,也是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
大学生学生就业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风向标”意义。
这是因为大学生是知识层次相对较高的一个群体,在就业市场竞争中具有一定优势。
在”全岗位应聘”的前提下,这个群体就业困难,意味着社会就业岗位紧缺,会对其他群体就业形成心理压力。
三、高校促进大学生就业”软着陆”途径和方法
1、充分调动各种资源,搭建大学生就业信息的立体平台,是高校促进大学生就业”软着陆”的有效途径
供求信息的不对称,仍是目前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瓶颈。
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主要是各级人力资源市场和以网络为主的传媒与各级人力资源市场和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条块分割、各
自为政的矛盾大大不影响了供求信息的充分对接。
因此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号召师生全员参与解决就业,广泛联通”人脉”,拓宽就业信息的主渠道,为大学生就业构建就业信息立交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整合,确保供求信息的充分对接。
2、创设各种教育平台,提升学生个人素质和就业能力是高校实现大学生就业”软着陆”的根本途径
自身能力缺乏,是大多数大学生在就业竞争中被淘汰的通病。
在当前国家积极出台各项措施保障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形势下,如果大学生自身能力未得到较大提升,他们中的一大批人仍无法避免被淘汰出局的结果。
因此,政府及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就业的外部支持固然重要,但大学生提升自身实力才是治本之方,也是顺利解决大范围就业问题的根本所在。
高校要想从根本上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就必须突破三个瓶颈,一是抓好平时学风建设,提升大学生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二是通过就业实习、社会实践活动增加他们的就业经验;三是通过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打造他们的职业精神。
为此,学校首先要强调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教育紧密结合。
在充分依托专业教师的培养, 夯实专业知识和技能, 培养科学和人文素养的基础上, 积极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拓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其次,依托大学生就业创业社团,通过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计划竞赛、创业实战演练等活动, 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抗挫能力及寻求就业机会能力, 为学生踏入职场做好充分的准备, 帮助毕业生尽快适应职场生活。
3、实施职业规划设计指导工程, 为大学生就业”软着陆”提供
科学指导
职业规划设计是大学生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的实际情况, 对大
学期间的学习生活进行统筹规划, 并对将来的职业选择、发展和能力培养进行科学设计的动态过程。
高校要在职业生涯导航的基础上, 大力深化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指导工作, 使大学生接受系统全面
的职业规划指导。
第一,高校通过设立大学生职业规划专门指导机构, 聘请校内外优秀的企业家和职业指导专家, 提供系统的职业
设计指导, 为大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设计搭建良好的平台。
第二, 对大学生开展人生规划教育。
从大一新生开始, 通过开设系列讲座和相关课程, 以职业规划设计为载体, 引导大学生树立规划理念, 让学生学会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 确定正确的职业方向。
第三,通过就业指导课帮助大学生分析所处的职业环境, 结合学生的兴趣、性格和能力, 为学生职业发展前景把脉,为学生量身打造个性化的职业发展方案,提高职业指导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从而帮助其确定合理的职业目标。
第四,通过就业指导课教育同学们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降低就业期望值,顺利实现就业。
4、转变办学模式,提供实践平台,为大学生就业”软着陆”奠
定基础
第一,根据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需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动态地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适时优化调整,减少对因客观原因造成的专业性的就业困难。
第二,校企合作,”引企入校”,变学校为企业人才的培训基地。
通过学校与企业在教育学生中的”双元定向”,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
学校既完成了借企业平台,实施”立体育人”教学模式,又达到了让学生提前接受企业文化,提升职业技能和完成社会角色的转变效果,有效拉动了就业。
第三,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创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实现企业、学校、学生的多赢。
高校通过与用人单位共建就业见习基地这种形式,既可以让用人单位通过实习来考查学生,从中筛选到自己满意的员工,也弥补了现在大学教育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也为同学们增加了锻炼机会,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调整、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可谓”多赢”。
因为对很多毕业生而言,与其说是就业困难,不如说是就业迷茫,他们大多不知道自己能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因此也就不知道该怎么找工作、找什么样的工作。
所以通过见习调整知识结构、增加工作经验、放平择业心态,更有助于大学生实现由”原材料”到”半成品”的打磨。
高校不断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大学生就业”软着陆”是社会、高校和学生个人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以提升就业服务和大学生就业力为工作着力点, 丰富内涵,
拓展外延, 改善方法, 创新载体, 努力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做
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政.当代大学生就业力问题研究[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1).
[2]黄敬宝.就业能力与大学生就业人力资本理论的视角[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3]张长学.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思考[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8,(9).
作者简介:宋著立(1977.10-),男,山东枣庄人,广州大学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