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高鸿业版本)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版)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的概念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合理使用相对稀缺的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的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
要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但在一定时期内可用于生产的资源与人们的需要相比总是远远不够的这就是资源的稀缺性经济学所研究的就是如何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以最大程度的满足人们需要的。
西方经济学产生的时期早,其发展经历了以下一个阶段:重商主义(产生于15世纪末期)--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期,代表人物为威廉·配弟、亚当·斯密、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的庸俗化(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代表人物为萨伊、马尔萨斯)--边际效用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代表人物为门格尔、杰文斯、瓦尔拉斯)--新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9世纪末期,代表人物为马歇尔)--凯恩斯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中期,代表人物为库兹涅茨、汉森、萨缪尔森、托宾、哈罗德等)--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由货币学派、供给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新制度经济学、公共选择学派、新左派和新自由主义学派组成)作为考察对象的科学。
它采用的个量分析的方法,研究的问题主要有:个人或家庭作为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商品的消费上,以获得最大效用;单个生产者如何把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分配于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获得最大利润;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是如何决定的,等等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是价格问题。
宏观经济学是把一个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采用总量分析法,以国民收入为中心,以全社会福利为目标,从总供求的角度研究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国际收支等方面的协调发展,以及怎样通过宏观调控达到资源的充分利用它研究的是诸如社会就业量、物价水平、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等全局性的问题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如果形象化地把宏观经济学看作研究森林的特征,微观经济学则是考察构成森林的树木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其核心是市场有效性和自由放任;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其核心是市场失效和国家干预均衡是来自于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它分析的是经济力量达到均衡所需要的条件以及均衡达到时会出现的情况,用数学语言来说就是所研究的经济问题中涉及各种变量,假定自变量为已知或不变,考察因变量达到均衡时所需要的条件和会出现的情况均衡分析有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之分。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高鸿业版)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高鸿业版)1.经济学:是指关于选择的科学,是对稀缺性资源合理配置进行选择的科学。
(参见教材P3)2.微观经济学:是指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参见教材P4)3.宏观经济学:是指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整体经济活动的行为。
(参见教材P4)6.规范分析:是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和制定政策的依据。
(参见教材P16)7.实证分析: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参见教材P16)3.劳动的供给曲线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特定时期内劳动者在各种可能的工资率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
一般来说,它是一条向后弯曲的供给曲线。
4.地租是指土地的价格,具体说是土地供给时的土地价格。
5.准租金是指长期可变的短期固定的生产要素的价格。
6.经济租金是指素质较差的生产要素,在长期内需求增加而获得的一种超额收入。
7.利率又称利息率,是指利息占借贷资本的比重。
2.支出法:也叫最终产品法,从使用角度考察GD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居民、厂商、政府和国外部门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总额。
其计算公式:GDP=C+I+G+(X-M)3.收入法:又叫生产要素法,从分配角度考察GDP,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所有者得到的报酬总和。
其计算公式:国内生产总值=生产要素收入总和+折旧+间接税净额=工资+利息+地租+利润+折旧+(间接税-政府补贴)9.国民收入(NI):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要得到的实际收入,即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的总和扣除间接税净额和对企业转移支付后的余额。
10.个人收入(PI):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个人从各种来源所得到的全部收入的总和。
11.个人可支配收入(PDI):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可以由个人支配的全部收入。
12.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本国公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的总和,它以人口为统计标准。
高鸿业 教材微观经济学第七版
高鸿业教材微观经济学第七版简介本文档是针对高鸿业教材《微观经济学》第七版的详细解读和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企业、家庭和消费者)的行为和决策对市场供求和价格等宏观经济现象的影响。
本教材由高鸿业教授编撰,是国内经济学教材中的经典之作。
第一章:经济学概述1.1 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和决策的学科。
本章介绍了经济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包括稀缺性、选择性和机会成本等。
1.2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本节介绍了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包括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等。
还介绍了经济学模型的构建和应用。
1.3 经济学的应用领域本节介绍了经济学的应用领域,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
第二章:供给和需求2.1 市场和市场机制本章介绍了市场和市场机制的基本概念,包括市场的定义、市场的参与者和市场交易等。
2.2 供给和需求的基本概念本节介绍了供给和需求的基本概念,包括供给的定义、需求的定义和市场均衡等。
2.3 市场调节机制本节介绍了市场调节机制的作用和影响,包括供求关系的改变和价格的调整等。
第三章:市场与政府3.1 政府的宏观调控本章介绍了政府的宏观调控措施,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
3.2 政府的微观调控本节介绍了政府的微观调控措施,包括价格管制和垄断的监管等。
3.3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本节介绍了市场失灵的原因和影响,以及政府干预的作用和局限性。
第四章:企业行为4.1 企业的目标和约束本章介绍了企业的目标和约束,包括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等。
4.2 企业的市场决策本节介绍了企业在市场中的决策行为,包括定价策略和生产策略等。
4.3 企业的组织与市场结构本节介绍了企业的组织形式和市场结构,包括竞争市场和垄断市场等。
第五章:市场结构和竞争5.1 市场结构的分类本章介绍了市场结构的分类方法,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市场等。
5.2 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本节介绍了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包括无差异化产品和自由进出等。
(完整版)西方经济学第六版微观部分-高鸿业
1:机会成本:当把一定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些产品生产上最大的收益就是这种产品生产的机会成本。
3:经济学需要解决的问题是:(1),生产什么物品和劳务以及各生产多少(2),如何生产(3),为谁生产这些物品和劳务(4),现在生产还是将来生产2:生产可能性边界:指在既定的经济制度、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各种产品最大产量的组合,又称为生产可能性曲线。
3:需求弹性:即需求的价格弹性,它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4:均衡价格:是指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等于生产者所提供的该商品的供给量时的市场价格。
5:边界替代率:是指为了保持同等的效用水平,消费者要增加1单位x物品就必须放弃一定数量的Y物品,这二者的比率,既x对y的边际替代率=y的减少量/x的增加量6:无差异曲线:是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的曲线.7:等产量曲线:指其他条件不变时,为生产一定的产量所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各种可能组合的轨迹。
11: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评价,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意程度8:规模报酬:当各种要素同时增加或减少一定比率时,生产规模变动所引起产量的变化情况。
1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经济社会在某一给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12:最终产品:是指在计算期间生产的但不重复出售而是最终地使用的产品。
13:激励相容:委托人要设计和选择一种办法或者说制度,使代理人能选择一种也能使委托人利益最大化的行为.14: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同收入的比率,这一比率常被用来衡量国家和地区的富裕程度。
15: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在同一时间内对同一成本的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收取不同的价格,或是对不同成本的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收取相同的价格。
问答题:2:什么是需求规律?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反向的依存关系,即,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这就是所谓的需求规律.3:试简析影响需求的因素。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必考名词解释
第一章引论一、名词解释1.微观经济学答: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对称,主要以家庭、厂商(企业)和市场等单个经济主体及其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是以市场经济中各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经济规律作为考查对象,研究单个生产者或企业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利润,以及单个消费者或家庭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货币收入购买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满足的学科。
因此,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
微观经济学采用个量分析法,个量是指与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相适应的经济变量,如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利润,某一商品的需求量、供给量、效用和价格等。
微观经济学在分析这些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时,假设总量固定不变,又被称为个量经济学。
2.稀缺答:经济学所说的稀缺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欲望)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
一方面,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另一方面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是有限的。
故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
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
但绝大多数物品是不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有限,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之为“经济物品”。
这样,一方面,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另一方面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却是有限的。
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经济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这样,就导致经济学家们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3.经济人答: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在进行经济分析时的一个基本假设,也称为理性人,是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
其本性被假设为是利己的,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取自身的最大的经济利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概论经济学、市场经济学以及价格理论。
指的是采用个量经济法,以市场价格为中心,以主体利益为目标,研究家庭和企业的经济行为,以及怎样通过市场竞争达到资源最优配置。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消费理论或需求理论、厂商理论、市场理论、要素价格或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a完全理性b完全竞争c完全信息2.宏观经济学:采用总量分析法,以国民收入为中心,以社会福利为目标,研究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国际市场的协调发展,研究怎样通过宏观调控达到资源充分利用。
3.动态分析:又称过程分析,指考虑时间因素对所有均衡状态向新的均衡状态变动过程的分析。
其分析有关经济变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化、经济变量在变动过程中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他们在每一时刻点上的变动速率等。
蛛网模型是典型的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即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经济变量处于均衡状态所必须具有的条件,但并不论及达到均衡状态的过程,即完全不考虑时间因素,是一种状态分析,如均衡价格分析。
比较静态分析:指的是分析已知条件变化后经济现象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以及有关经济变量达到新的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
第二章需求与供给1.机会成本ch5-1:又称择一成本,指经济资源的稀缺性意味着在给定技术的情况下,将一定资源用于某种用途时所放弃的其他各种用途中的最大收入,或者将一定资源保持在这种用途上必须支付的成本。
2.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函数:需求函数是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需求函数Q=f(P)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需求价格: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需求法则:需求量与需求价格反向变动。
3.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高鸿业版)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理性人假设:又称经济人假设、最大化原则,即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获取最大经济利益。
需求:其他因素不变条件下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在各种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供给:其他因素不变条件下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在各种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函数: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供给函数: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和影响该供给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需求的变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供给的变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需求表: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所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次序表。
供给表: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所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次序表。
均衡:经济事务中的有关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均衡价格: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均衡价格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称为均衡数量。
供求定理: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则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
弹性: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反应敏感程度。
需求的价格弹性e d =-P Q ∆∆×Q P =-dP dQ ×Q P 价格的弧弹性:e d =-P Q ∆∆×222121Q Q P P ++ →弧弹性: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
点弹性供给的价格弹性: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供给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版知识点总结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版知识点总结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的是个体经济主体(包括家庭、企业、市场等)的行为和决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而高鸿业版微观经济学相比其他版本的微观经济学教材,在内容和方法上有一些不同。
下面是关于高鸿业版微观经济学的知识点总结。
1.理论基础:高鸿业版微观经济学首先介绍了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和基本原理。
包括需求与供给、边际利益、机会成本、效率与公平等概念,为后续的分析打下了基础。
2.市场与价格:高鸿业版微观经济学中重点考察了市场与价格的关系。
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劳动市场等。
讲解了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效率等问题。
3.产出与成本:讲解了企业产出和成本的关系。
包括生产函数、边际产品和边际成本、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等概念。
讲解了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生产规模选择等问题。
4.市场结构与产业组织:介绍了不同的市场结构,如寡头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纯垄断市场等,并对不同市场结构下的企业行为和市场效果进行了分析。
同时还讲解了公共事业、自然垄断和竞争政策等问题。
5.回报与风险:讲解了企业投资和决策中的回报和风险问题。
包括资本预算、风险评估、投资组合等。
对企业经营决策和风险管理进行了详细分析。
6.国际经济关系:研究了国际经济关系中的进出口、汇率、国际投资等问题。
包括外汇市场、国际贸易理论、贸易政策等。
讲解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重要概念和原理。
7.经济增长与发展:讲解了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系及其影响。
包括经济增长的原因和机制、发展经济学中的一些重要理论和模型等。
8.资源配置与市场失灵:介绍了市场失灵的概念和原因,如外部性、公共物品、不完全竞争等。
同时还讲解了政府如何通过政策手段来修正市场失灵和实现资源配置效率。
总的来说,高鸿业版微观经济学在内容和方法上相对全面和系统。
它不仅突出了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决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还注重分析市场结构、回报与风险、国际经济关系等问题。
人大高鸿业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需求: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对应于各种可能的价格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
需求既强调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又要求消费者具备购买能力。
需求规律使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呈反方向变动。
供给: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对应于各种可能的价格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的数量。
供给不仅要求生产者有提供商品的愿望,也要求生产者有提供商品的生产能力。
供给规律决定了商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呈同向变动。
均衡价格:由供给等于需求所决定的价格。
市场价格高低变化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其最终结果是趋于均衡价格。
需求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的简称,表示在一定时间内相应于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动,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
其大小通常用需求弹性系数来表示,它被定义为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与价格的变动率之比。
弹性系数的大小可以由点弹性或弧弹性来衡量。
供给弹性:供给的价格弹性的简称。
它反映了相应于商品价格的变动,该商品供给量变动的敏感程度。
其大小通常用供给弹性系数来表示,被定义为商品供给量的变动率与价格的变动率之比。
它可以用弧弹性或点弹性系数来衡量。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基数效用论的基本假定,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其他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劳务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或劳务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原因在于追加消费的商品或劳务对消费者的刺激和重要性逐渐下降。
消费者均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并将保持不变的一种状态。
在既定的收入约束条件下,当消费者每单位货币支出的边际效用都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时,消费者处于均衡状态,即RCS1,2=MU1/MU2=P1/P2和P1X1+P2X2=M图形表示为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的切点。
预算约束线:在消费者面临的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收入对效用最大化形成约束。
既定的收入全部用于消费可以购买到的商品组合构成的曲线即为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
微观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高鸿业版本)
微观经济学重点名词解释(高鸿业版本)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1.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和社会如何做出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经济资源在现在或将来生产各种物品,以便最大限度的满足人类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
2.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3.恩格尔定律: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用弹性概念来表述恩格尔定律可以是: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5.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的效用达到最大并维持不变的一种状态。
它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上以获得最大的效用。
6.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
7.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
(MRS)8.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9.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又称为消费可能线或价格线。
10.收入效应:是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11.替代效应:是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
最新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最全名词解释(微观部分)真的很全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微观部分第一章供给、需求及有关概念1.经济人: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本性被假设为利己的。
经济人在一切经济行为中都是理性的,即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求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经济人假设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假设之一。
2.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3.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
5.需求定律(需求函数):商品供给量随商品价格上升而减少,需求函数拥有负斜率,故向右下方倾斜的特征6.供给定律(供给函数):商品供给量随商品价格上升而增加,供给函数拥有正斜率,故向右上方倾斜的特征7.均衡: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务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经济事物之所以能够处于这样一种静止状态,是由于在这样的状态中有关该经济事物的各参与者的力量能够相互制约和相互抵消,也由于在这样的状态中有关该经济事物各方面的经济行为者的愿望都能得到满足。
均衡价格:该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均衡数量: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8.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需求的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9.需求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
10.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供给的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供给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11.供给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它表现为个供给曲线的移动。
12.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高鸿业
消费者剩余
03
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其实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衡量
消费者从消费中获得的实际利益。
边际效用理论与消费者行为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获得的效用增量逐渐减少。
无差异曲线
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的商品组合的轨迹。
边际替代率
消费者愿意以一种商品交换另一种商品的比率,反映了商品之间 的替代关系。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总结词
微观经济学主要采用实证分析方法,通 过建立假设和模型来解释和预测经济现 象。
VS
详细描述
实证分析方法包括供需分析、边际分析、 均衡分析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建立各种 经济模型,如消费者行为模型、生产者行 为模型、市场模型等,以解释和预测经济 行为和市场结果。此外,微观经济学也采 用规范分析方法,探讨政策制定和评价的 标准和依据。
企业在竞争和垄断的博弈中追求利润最大化。
06
生产要素市场与收入分配
生产要素市场的特点与类型
特点
生产要素市场是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要素的交易市场,其供求关系和价格形成机制与普通商品市场相似 。
类型
生产要素市场可以根据交易的要素种类不同,分为劳动市场、资本市场、土地市场等。
劳动市场与工资决定
劳动市场的特点
定
市场均衡发生在供给和需求相交 的点,此时的价格被称为均衡价 格,对应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被 称为均衡数量。
价格机制与市场均衡
价格机制的运作
价格机制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它通过价格的变动来调节供给和需 求的平衡。
市场均衡的稳定性
市场均衡是相对稳定的,当市场受到外部冲击时,价格会发生变化, 供给和需求也会相应调整,最终回到均衡状态。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高鸿业版)
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名词解释价格:价格是经济参与者之间相互联系和传递经济信息的机制。
需求: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需求函数:是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需求表:是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之间的数字序列表。
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供给表:是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均衡: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局部均衡:是就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一般均衡:是就一个经济社会的所有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好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均衡价格:指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均衡数量: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
市场出清:市场上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的状态。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供给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经济理论:是在对现实的经济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内在联系进行概括和抽象的基础上,对现实的经济事物进行的系统描述。
经济模型:是指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微观)名词解释(最完整版)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微观)-名词解释-(最完整版) 1、1.经济学:讨论资源如何最正确配置使人类需要得到最大满足的一门社会科学。
2.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家假设条件:⑴“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
⑵完全信息的假设条件:商业双方都知道对方的信息,也都知道对方知道的信息。
〔双方可以替代为多方〕3.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肯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情愿而且能够购置的该商品的数量。
4.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互相关系。
5.需求定律:需求曲线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它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即它的斜率为负值。
它们都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62、.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肯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情愿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7.供给定律:供给曲线表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征,即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值。
它们都表示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成同方向变动的规律。
8.均衡:其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肯定条件的互相作用下所到达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9.局部均衡:就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10.一般均衡:就一个经济社会中的全部市场的供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
11.均衡价格: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12.市场出清状态:市场上需求3、量和供给量相等的状态。
13.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14.需求的变动: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15.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于某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的该产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16.供给的变动: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17.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肯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名词解释分类归纳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7供给: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2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8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和影响该供给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需求价格弹性: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弧弹性的计算公式为:Ed=-(△Qd÷△P)×(P÷Qd)点弹性的计算公式为:Ed=-(dQ÷dP)×(P÷Q)9供给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
4需求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消费者收入量变动量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消费者的收入变化百分之一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5需求的交叉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百分之一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6弹性系数:弹性表示作为因变量的经济量的相对变化对作为自变量的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的反应程度或灵敏程度,它等于因变量的相对变化对自变量的相对变化的比值。
即弹性系数=因变量的变动比例÷自变量的变动比例。
10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之间可以相互替代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替代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
11互补品:如果两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互补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互补品。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笔记总结(宏观+微观)
微观部分1.经济学:是指关于选择的科学,是对稀缺性资源合理配置进行选择的科学。
2.微观经济学:是指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3。
宏观经济学:是指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整体经济活动的行为4.《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亚当•斯密著,1776年出版。
批判了重商主义的错误观点,提出了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明确了劳动价值和利润来自于剩余劳动的观点;强调经济自由的思想,主张自由放任和充分发挥市场自由竟争的调节作用;强调国家不干预经济。
《国富论》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备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剩余价值理论的提出,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是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5。
《就业、利息和货币统论》:简称《通论》,凯恩斯著,1936年出版。
在理论上批判了萨伊的“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和资本主义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的错误观点,提出了供给是需求的函数和资本主义不可能充分就业的理论;在方法上开创了以总量指标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在政策上反对自由放任,强调国家干预经济,并提出财政赤字政策、收入政策、货币政策等三项重要的经济政策。
《通论》创建了宏观经济学,并使凯恩斯经济学开始成为正统经济学,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为资本主义各国所采用,被经济学界称为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三次革命.6.规范分析:是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和制定政策的依据.7.实证分析: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8.均衡分析:又称为瓦尔拉斯均衡。
包括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局部均衡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价格的作用,对个别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形成过程的分析,即分析商品的需要量和供给量相等时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
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相对应,是指在市场上所有商品的供给、需求和价格相互影响的条件下,对所有商品的供求均衡状态的分析,后来发展为用数量关系来描述或反映一般均衡状态.9。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高鸿业版之欧阳与创编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高鸿业版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函数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函数: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需求表: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商品的需求曲线:根据需求表中商品的不同价格—需求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
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量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够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
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供给表: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商品的供给曲线:根据供给表中商品的不同价格—供给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
均衡:最一般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均衡价格: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应量相等时的价格。
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需求量的变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供给的变动:在某种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
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经济理论:在对现实的经济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内在联系进行概括和抽象的基础上,对现实的经济事物进行的系统描述。
经济模型: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事物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
外生变量: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1.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和社会如何做出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经济资源在现在或将来生产
各种物品,以便最大限度的满足人类需要的一门社会科学。
2.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
均衡价格的反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3.恩格尔定律: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用弹性概念
来表述恩格尔定律可以是: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数
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5.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的效用达到最大并维持不变的一种状态。
它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
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上以获得最大的效用。
6.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
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
7.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
种商品的数量。
(MRS)
8.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
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9.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给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
量的各种组合。
又称为消费可能线或价格线。
10.收入效应:是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
变动。
11.替代效应:是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的需
求量的变动。
12.生产者:指能够作出统一的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
13.生产函数: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
产量之间的关系。
14.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15.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
入数量。
16.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
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17.扩展线:在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时,如果企业改变成本,等成本线就会发生平移;如果
企业改变产量,等产量线就会发生平移。
这些不同的等产量曲线将与不同的等成本线相切,形成一系列不同的生产均衡点,这些生产均衡点的轨迹就是扩展线。
18.显成本: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19.隐成本: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20.长期总成本:指厂商在长期中每一个产量水平上通过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所能达到的最低总成本。
21.经济利润: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
22.正常利润:通常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
23.规模经济: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规模不经济:当生产扩张到一定的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使经济效益下降。
24.完全竞争市场:符合以下四个条件的就是完全竞争市场。
一、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每一个买者或卖者
对市场价格没有任何的控制力量,只能被动的接受既定的市场价格。
二、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同质的。
三、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和毫无困难的。
四、信息是完全的,市场上的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掌握着与自己的经济决策有关的一切信息。
25.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26.自然垄断:企业生产的规模经济需要在一个很大的产量范围和相应的巨大的资本设备的生产运行水平上才能得
到充分的体现,以至于整个行业的产量只有由一个企业来生产时才有可能达到这样的生产规模。
而且只有发挥这一个企业在这一生产规模上的生产能力,就可以满足整个市场对该种产品的需求。
在这类产品的生产中,行业内总会有某个厂商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其他优势,最先达到这一生产规模,从而垄断了整个行业的生产和销售。
27.价格歧视:以不同的价格销售同一种商品。
可以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价格歧视。
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一级价格歧视
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二级价格歧视
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三级价格歧视
28.垄断竞争市场: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
29.垄断市场:整个行业中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
条件:一、市场上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二、该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三、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极为困难或不可能。
30.寡头垄断市场: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31.古诺模型
32.占优策略:无论其他参与者采取什么策略,某参与者的唯一的最优策略就是他的占优策略。
占优策略均衡:由博弈中的所有参与者的占优策略组合所构成的均衡就是占优策略均衡。
33.纳什均衡:在一个纳什均衡里,任何一个参与者都不会改变自己的最优策略,如果奇特参与者均不改变各自的
最优策略。
34.生产要素最优组合:表示厂商使用既定的成本生产最大产量或者以最小成本生产既定产量的生产要素组合。
35.规模报酬:规模报酬变化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是所带来的产量变
化。
企业的规模报酬变化可以分为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规模报酬递减三种情况。
36.边际产量:增加单位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37.边际物质产品MP: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个单位的要素所增加的产量。
38.边际产品价值VMP: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使用量所增加的收益,等于边际产品MP与既定产品价格P的乘积。
39.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MRP:在卖方垄断的条件下,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产品的边际收益MR和要素
的边际产品MP的乘积。
40.准租金:短期内固定不变的资源或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收益。
准租金=固定总成本+经济利润
41.经济租金等于要素收入与其机会成本之差。
42.欧拉定理: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如果规模报酬不变,则全部产品正好足够分配给各个生产要素,不多也不少。
这一理论被称为产品分配净尽定理。
由于这个定理可以用数学上的欧拉定理加以说明,所以也被称为欧拉定理。
43.洛仑兹曲线:用来反映社会收入分配的平均程度的曲线。
44.基尼系数:根据洛仑兹曲线提出的反映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若用A表示实际的洛仑兹曲线与收入绝对平
等线之间的面积,用B表示实际的洛仑兹曲线与收入绝对不平等线之间的面积,则基尼系数G=A/A+B。
45.机会成本,是把该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的在其他各种可能的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
46.吉芬物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
作为抵挡物品,它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
同方向的变动。
吉芬物品的特殊性在于:它的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以至于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使得总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