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女性悲剧成因探究
中国古代女性悲剧成因探究
关键词 : 男 权 制度
女 性 局 限 性
中 国 五 千 年 的 历 史 中 ,男 权
一
离 老 人 的 描 述 中 ,又 再 次 提 到 了
而是 “ 见 宋 江 义 气 深 重 ,退 却 不 得, 两 口儿 只得 拜 谢 了 。 ” 作 者 用 了“ 退却不得 ” 和“ 只得 ” 表 现 出 扈 三 娘 并 不 情 愿 嫁 给 王 矮 虎 ,她 只 是 默 默 地 接 受 了 安 排 。在 排 座 次 时, 扈三娘仅被 排在五 十九位 , 她 的 丈 夫 和 手 下 败 将 王 英 在 五 十 八 位 。再 次 说 明无 论 扈 三 娘 如 何 光 鲜亮丽 , 她 也无 法 超 越 男 人 之 上 。
一
也 是为夫报仇 而死 , 在王英 死后 , 扈 三 娘 也 死 去 ,她 最 终 没 有 突 破 男 权 统 治 的藩 篱 。 反 面 形 象 潘 金 莲 的 淫 荡 放 荡
丈 青 当先 出 马 。” 一 个 活 生 生 地 巾 帼 英 雄 的 形 象 出 现 在 我 们 面
女 英 雄 的 形 象 。 与 顾 大 嫂 和 孙 二 娘 的 描 写 有 很 大 的 不 同 ,扈 三 娘 可 以 算 作 是 其 中 较 为 美 好 的 女
可是 扈三娘 并 没有 表 现 出异 议 ,
学 教育
家, 有个 使女 , 小 名唤 作潘 金 莲 , 年方 二十余岁 , 颇有 些颜色 , 因为
那 个 大 户 要 缠 他 ,这 女 使 只 是 去
楼梦 》 里 的林黛玉 。我们都 知道林
作者用 了许 多笔墨描 绘 了扈
三 娘 这 样 一 个 女 英 雄 ,看 似 与 传 统 女 性 藏 于 闺 中 、专 于 女 红 有 很 大 的 不 同 ,然 而 这 样 的 形 象 却 依
封建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
封建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小组成员:蔡煌、周健、胡龙飞论文撰写:蔡煌中国数千年的古代社会,基本上仍是一种以男性为主导的环境架构。
因此,诸如“男尊女卑”(语出《周易》)、“男主外,女主内”(语见《大易通解》)、“女子以弱为美”(源自班昭《女诫》),与“女子无才便是德”(参见《易酌》)等说法,确实对中国的女性影响深远,也已发展成多数人根深蒂固的观念。
导致极多女性的才艺,终其一生,都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
这些女性的处境与心声,透过一些优秀艺术品的诠释,如《红楼梦》、《西厢记》、《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作品,才幸运地博得同情与关注。
中国古代有不少给女性的人身自由加以摧残和束缚的封建礼教和陋习,其中如“三从四德”、“男尊女卑”、“夫为妻纲”、“三妻四妾”、以缠足为美等。
商周二代是华夏制度文明确立的关键时期,正是这两个王朝的更迭完成了由父系制的高级阶段(商代)向父权制时代(以周礼确立为标志)的过渡。
从此,为巩固和强化男性的支配地位,便造出了一系列宗法伦理的信条,既以规范社会,更以桎梏女性。
女性地位之全面低落,既肇因于这种宗法伦理所维护的男性统治,男性统治更藉这种宗法伦理而大行其道,世泽绵长。
一、女性是父权社会的经济附庸。
在父权社会中,女性丧失了家庭财产的所有权,只得借助婚姻或血缘的关系,依附于男子,沦为家庭的奴隶。
旧时有“男称丁,女称口”之说,封建时代皆以一家中“丁”的数目分配土地和担负赋税,把女性排除在外。
这“计丁受田”制度最典型说明女性毫无经济地位的事实。
女性在家庭中也没有私有财产。
《礼记•内则》谓“子妇无私货,无私畜,无私器;不敢私假,不敢私与。
”这就是说,女子在出嫁前没有财产,出嫁后作为妻媳也无私有财产,甚至女子从娘家带去的财产的所有权也被剥夺了。
有些女性出于家庭的原因被迫出外劳动,仍一样为男性所歧视,冠以“三姑六婆”之称。
有时女性甚至沦为男性买卖的对象,有卖为奴婢、卖为妻妾、卖为童养媳、卖为娼妓,陷入最悲惨的境地,这都是因为女性在经济上不能独立造成的。
古代文学女性形象悲剧的成因
古代文学女性形象悲剧的成因一、导致女主人公悲剧命运的主观原因除了以上所说的客观原因外,我认为古代女性自身的因素也是导致她们悲剧命运的一个诱因。
在《卫风氓》中,开篇就写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者,敦厚之貌”②而“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可见男子抱布贸丝以求与我谋,这就与其蚩蚩状有些不吻合,由此得之男子本性并非老实敦厚。
而女主人公很快就对于一个陌生人心生爱意,并主动定下婚期,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女主人公太单纯,对爱情太冲动。
而《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自己感叹道:“十七为君妇,心中常悲苦。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可见刘兰芝对不能与焦长聚感到心中不满,内心开始抵抗。
而阿母对府吏说的话“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能够看出刘兰芝有自由意识,这使刘兰芝与婆婆心中有着深重封建宗法思想和伦理道德观点,能够怀着“三从四德,夫为妻纲”意识的理想媳妇是格格不入的,这也是导致刘兰芝被遣的原因之一。
而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杜十娘太过聪慧了,俗话说得好“机关算尽太聪慧,反误了卿卿性命”可见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是由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共同酿造的。
二、对当代的启迪第一,作为当代女性,我们应该有独立的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是我们女性在婚姻中与男性平等的根本保障。
第二,封建传统观点中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等思想仍在我国部分农村存有,所以应提升对农村教育的财政支出,普及大众教育,让农村及部分城市中重男轻女的观点得到转变。
第三,古代封建礼教具有法的性质,礼法并重、礼法合一,法律规定了男女双方在婚姻上的不平等。
所以在当今社会,应持续完善和规范相关法律来保障女性的权益,实现其政治独立。
第四,作为当代女性,要学会自尊和自爱,不要全部依附于男性而失去了自我,这是我们人格独立的基础。
第五,我们应该具备独立思考的水平,打破固有审美模式,全方位去推断一个男性。
除此之外,还应该扩大和完善我们的幸福观,跨越对男性的依附感,除了爱情还要珍惜亲情,友情。
浅析中国古代女性的历史悲剧
浅析中国古代女性的历史悲剧山东省成武县二中历史组:盛昌华274200“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
”泱泱华夏文明史,可谓源远流长。
有人说:中国的历史,是男人创造的。
对此,本人不敢苟同,翻开中国的历史,迎面扑来一阵阵香粉的气息。
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广大妇女或引亢高歌,翩翩起舞;或寻愁觅恨,吟花叹月;或耕割稼织,清锅净碗;或抹脂擦粉,弄欢卖笑;或兴风作浪,助纣为虐------她们一个个锦衣摆风,罗衣拂地,或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各显异彩,另人目不暇接。
历史的发展离不开女性,但纵观中国的历史,广大妇女的命运却是悲哀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成为男人消遣玩乐的工具中国自古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更何况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无处不芳草,无处不花香。
一个个妙龄少女,羞花闭月,沉鱼落雁,蛾眉带秀,凤眼含情。
这又使多少个衣冠楚楚,道貌岸然的“君子”们茶饭不思,梦魂牵系。
这些上不能治国,下不能理家的堂堂七尺男儿,却整日跪在女人的石榴裙下,垂涎三尺。
他们整日沉缅于歌舞酒色,贪恋风花雪月。
在这里,我不想列举江南名妓,秦淮风月曾使多少英雄豪杰蜕变为行尸走肉的酒徒色棍。
也不想考查西湖边浓浓的胭脂水曾淹死过多少青楼薄幸之徒。
我们只来观看一下那些人模狗样地端坐于金銮宝殿之上的君主吧。
他们虽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不说,还要集三千佳丽于一身,以供自己淫乐。
并且有时觉得“家花没有野花香”,还时常到民间、到妓院去宠幸几“野花”。
以求各种“花香”都尝一尝。
众所周知,商纣王宠爱妲妃,以致身败亡国;周幽王宠爱褒姒,才演出烽火戏诸侯、一笑值千金的闹剧;陈后主宠爱张丽华,才致亡国之际,躲进枯井里藏身;唐明皇宠爱杨贵妃,以致安史之乱中,发生马嵬坡之变,一代佳人得消玉殒。
此例举不胜举,但是我们不能把责任完全归罪于统治者的腐朽,更不能完全强加于这些弱女子身上。
试想:假设没有陈后主宠爱张丽花,也要有个猪后主或狗后主来宠爱她;假设唐明皇不宠爱杨贵妃,也要宠爱张贵妃、李贵妃等。
浅析中国古代女性的悲惨命运
浅析中国古代女性的悲惨命运现代社会,在强烈的“男女平等”口号的呼唤下,女性获得了跟男性平等的地位。
女性同样也面临着同男人一样的负担和责任,工作、家庭、社会……她们要独立,就不能再像封建社会那样完全依靠男人来生活,她们有了家庭和社会双方面的压力。
这个时候,她们反而开始羡慕古代女性的生活了。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古代女性获得这些“幸福”的代价是惨痛的,与现代女性相比,古代女性的命运是非常悲惨的!一、缠足之痛女子沦为娼妓,固然十分痛苦、十分悲惨,可是那毕竟是少数人;寡妇守节,埋没青春,也只是一部分女子;而女子缠足,则是全社会女性必须遵从的行为。
二、教育的不公平根据“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预设,“生而弄璋”的男子和“生而弄瓦”的女子,彼此身份高低、角色分工从婴儿落地起就被定格了。
古代男子都以寒窗苦读、考取功名为奋斗目标,这也是社会及家庭对他们的期许。
然而古代的女子,在那个“女子无才是德”成为畅行闺门的道德诉求之下,别说是考取功名了,她们就连入学堂受教育的权利都被剥夺,国家的考试制度也是明文规定禁止女子应试,古代女子的才华都处在男权社会磐石般重压之下。
家庭环境也注定了教育的不公平,古代中国历史上那些善于吟诗作词的才女们,她们大多都是家庭富裕的官宦人家的小姐,而且她们即便是被家庭允许去读书识字,都只是请先生在家授课,她们没有与男子平等地进学堂识字的权利。
而那些贫寒人家的女子,识字读书对她们来讲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她们注定只能学养蚕、织布、绣花之类的生存之计,对于终身闭锁家门内“从父”、“从夫”乃至“从子”的下层女子们,注定这辈子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识。
三、不幸的包办婚姻最近这两年,“非诚勿扰”、“百里挑一”、“我们约会吧”之这类相亲的娱乐节目层出不穷,而且还创下了很高的收视率。
参加这些节目的嘉宾更是遍布社会的各行各业,主持人称这是个“大型的生活服务类节目”,就大众反映来看,显然几乎所有人都认可了这个说法。
但是这要回到古代,如果也办这样一个节目,舆论哗然,参加节目的女性必定会被视为“伤风败俗”,男士避之唯恐不及。
论中国上古神话中的悲剧女性
论中国上古神话中的悲剧女性摘要:中国上古神话是先民用特有的幻想和想象方式对中华民族远古时期那一艰苦、悲壮的历程所做的艺术记载。
它记录着先民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所遭受的不可避免的灾难,描述着他们为生存而进行奋斗、拼搏的艺术表现,其中所描述的女性人物更是以她们柔弱的身躯去与自然或社会力量作斗争,虽然大多女性的命运都带有一定的悲剧色彩,但这种悲剧是崇高的,她们在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执着追求、慷慨献身的美好品质永远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本文重点对《山海经》和《淮南子》两本书中所记载的神话中的悲剧女性进行了分析,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上古神话中的悲剧女性类型;根据她们在自身命运遭遇前的不同表现,将她们分为复仇者、牺牲者和反抗者三类,分析她们在与自然和社会斗争中所体现出的悲剧性。
第二部分,悲剧女性命运的成因;从恶劣的自然环境、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女性自身力量的弱小三个方面来分析,通过分析在社会发展中男女地位的对比发现她们的悲剧命运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第三部分,上古神话中悲剧女性对后世文学的影响;通过论述可以看出神话中的悲剧女性不仅为后世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影响着文学的创作思维。
关键词:中国上古神话悲剧女性一、导论上古时期,历史上多指夏商周之前的历史,即三皇五帝时期,也有人称之为“神话时代”。
这一时期,自然环境恶劣,远古先民为了生存不得不付出巨大的代价。
中国上古神话就是先民用特有的幻想和想象方式对中华民族远古时期这一艰苦、悲壮的漫长历程所作的记载,它记录着先民在上古严酷的自然环境中所遭受不可避免的灾难,也描述着他们为生存而进行奋斗的表现。
从后世流传的女娲抟土造人、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等神话故事中可见中国曾在远古时期有过丰富的神话传说。
但在现存的文献古籍中,对于上古神话的记录特别零散,不像古希腊神话完整而又成系统。
除了《山海经》《淮南子》等书记载的神话相对集中外,其余则零散于各类古籍之中,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其中的神话内容微乎其微。
窦娥冤故事,历史中的悲剧
窦娥冤故事,历史中的悲剧窦娥冤故事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一段悲剧故事,讲述了窦娥因为被陷害而不幸受害的经历。
这个故事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黑暗和残酷,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让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窦娥冤故事的来龙去脉和历史意义吧。
1. 窦娥冤案的起因窦娥是中国东汉时期的一位美女,因为其美貌和才华而被吕雉选为贵妃。
然而,窦娥的美貌引来了很多人的嫉妒和争议,其中就包括了吕雉的侄子丁柔。
丁柔因为嫉妒窦娥,就在皇宫中陷害窦娥,并将其推入了池塘中。
窦娥虽然最终被救起来了,但是由于长期浸泡在水中,已经身心俱疲,最终在狱中去世。
2. 窦娥冤案的历史意义窦娥冤案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悲剧,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黑暗和残酷,揭示了人性的丑恶和虚伪。
这个故事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社会道德和法制的进步。
而今天,窦娥冤案仍然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话题,它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3. 窦娥冤案的艺术价值窦娥冤案不仅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还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自古以来,就有很多文学家和艺术家将窦娥冤案作为创作的素材,创作了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艺术品。
例如,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明代小说家冯梦龙的《三言》等,都是以窦娥冤案为题材的优秀作品。
4. 窦娥冤案的现代意义虽然窦娥冤案发生在古代,但是它对于我们今天依然有着很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窦娥被陷害和迫害的经历,提醒我们要珍惜自己的权利和尊严,不要被他人的嫉妒和阴谋所影响。
同时,窦娥冤案也告诉我们,要珍惜和维护社会的公正和法制,不要让那些违法行为和不公正行为得逞。
总的来说,窦娥冤故事是中国历史中的一段悲剧,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黑暗和残酷,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今天,窦娥冤案仍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它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和人生有着深刻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窦娥冤故事窦娥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女性,她的故事流传至今,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传统爱情故事看中国古代女性悲剧的社会因素
从传统爱情故事看中国古代女性悲剧的社会因素中国古代爱情悲剧的形式可谓多种多样,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孔雀东南飞》,二、其思想价值《孔雀东南飞》的重大思想价值在于:它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早期,就形象地用刘兰芝、焦仲卿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热情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夫妇忠于爱情、反抗压迫的叛逆精神,直接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爱情婚姻自由的热烈向往。
然而,仔细推敲,却发现此说有误,造成这次爱情悲剧的,不是封建礼教,而是家族利益,是家族政治利益碾碎了他们的爱情婚姻。
1焦仲卿是庐江府小吏,年纪轻轻就是地级官府的公务员,因此他的家庭背景是士大夫,刘兰芝也一样,“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
”之后更是“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来求婚的地位一个比一个高。
因此刘兰芝也是士族家庭无疑。
既是士族家庭,那么家庭政治利益第一其他必须服务于家庭政治利益是理所当然的了。
2、婚姻存续的时间:诗中有“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之句。
那么,二三年是现在的二三年吗?古人的二三泛指很多,孔子常说的二三子就是很多学生,而不是二三个学生。
再看后面“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从“小姑始扶床”到“小姑如我长”是多长时间,没有十年也有七八年。
小姑始扶床并不是“刚能扶着床学走路”,而是绕者床来回跑,宋朝诗人贺铸《生楂子》中有“何物系君心,三岁扶床女”之句,床是一种可座可卧的家具,也不是现在的床。
可见“小姑始扶床”的小姑应该是一个三岁左右正磨人的小孩子。
而“小姑如我长”时至小也应该十岁以上了吧。
那么,这中间的许多年为什么婆媳相安无事,而突然有一天一定要把刘兰芝赶走?而且几乎是毫无理由的赶走?如果兰芝绝嗣的危险。
因为在宗法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最讲究的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妇女婚后不育,就理所当然地遭到婆家的嫌恶厌弃,因而刘兰芝终被休弃势所难免。
然而,我思考再三,总感这一理由难以服众。
其一,刘兰芝十七岁嫁到焦家(“十七为君妇”),和焦仲卿仅仅生活了两三年(“共事二三年”),这时她的年龄充其量二十来岁,据此就武断的认为她今后不会再生育是不合情理的,因为婚后好多年才生育的现象司空见惯,这应该是古人和今人都具备的生活常识。
中国古代才女的悲剧命运
中国古代封建制度下才女的悲剧命运大约在青铜器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父系氏族社会开始确立,男子逐渐在主要生产部门占据重要地位,妇女在生产中退居次要地位。
社会开始实行父系继承制,及女子嫁与男子从夫居的婚居住制度,男尊女卑意识由此萌生。
周代宗法社会形成,男子从属于家族,女子从属于男子。
东周以后,贵族阶级实行多妻的妾媵制,严格分别嫡庶,儒家的礼教对女子的行为作了种种的规定。
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女子沦为男子的附庸,处于被侮辱被损害的地位。
她们对婚姻没有自主权,丈夫死后也不能再嫁,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她们不能抛头露面,不能够参加科举考试,才华不受重视,被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
由于礼法的束缚,思想的禁锢,女子的人性受到压抑,心灵受到扭曲。
她们失去了独立人格,失去了自我价值,失去了与男子平等生活、学习、工作、竞争的机会,才智难以得到很好的发展。
而那些才华横溢、感情丰富的古代才女们无法如其他的平凡女子一样,面对现实无动于衷,麻木不仁,听天由命。
越是优秀的女子,越不愿向男尊女卑的制度低头。
从而饱受封建制度与世俗眼观的折磨,注定了她们在封建男尊女卑的制度下的无望痛苦与悲剧命运。
当她们试图与封建势力作斗争,并为之做出努力时,换来的只能是也更大的痛苦,只能是遍体鳞伤。
才女们是不甘寂寞的,她们都非常的有个性,有才情,但世间的事往往是越平凡越平安,在旧时“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这些才女们的所作所为更让世俗之人惊诧、非议、打击。
是可悲、可叹者居多。
她们或在“金井梧桐秋叶黄”的深宫里怨悲团扇;或在“暗灯凉簟怨分离”的深闺中怀我良人;或嫁为一个俗不可耐的商人之妇,早早逝去,只留下断肠诗句断肠人。
有的才女“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成为“我是曲江临池柳,这人折了那人攀”的青楼女子,有的才女晚景凄凉,远离故土,有着“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霜华”的憔悴。
有道是“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越是美好的事情就越是脆弱。
一、身世沉浮雨打萍蔡文姬十六岁嫁入卫家,丈夫卫仲道是出色的大学子,夫妇两人恩爱非常,可惜好景不长,不到一年,卫仲道便因咯血而死。
杜十娘悲剧结局的成因
杜十娘悲剧结局的成因摘要:李甲负心是杜十娘悲剧的直接原因,那个时代的封建门第观念和礼法道德是杜十娘悲剧的深层原因。
而造成杜十娘悲剧的核心原因是她把爱情看得高于一切,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所以将生命随着纯洁的爱情一起毁灭。
杜十娘的爱情选择和她追求的目标,注定了她的悲剧命运,同时这也是一个社会的悲剧。
关键词:悲剧原因时代爱情选择《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明代白话小说集《三言》中的名篇,中国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
这篇小说以极其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一个执着追求自己心目中美好理想的女性,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
长期以来,人们造成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原因进行了多种诠释,但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文章讲述了一个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京城名妓于众多王孙中独独中意于貌似“忠厚志诚”的官宦富家子弟李甲。
俩人相亲相爱,山盟海誓。
杜十娘一旦情有独钟,便决意从良,而她亦久有从良之志。
历经波折而终能如愿。
不料在近李甲家乡之际,却突生变故,李甲以区区千金便将十娘转手卖给了别人。
如梦方醒的十娘打开了百宝箱,当着李甲和孙富的面逐层打开,将其中价值连城的珠宝抛入了滚滚的江流之中,同时怒斥孙富的无耻“汝以奸淫之意,巧为谗说,破人姻缘,断人恩爱,乃我之仇人,我死有知,必当诉之神明!”以及李甲的负心“妾椟中有玉,恨郎眼内无珠!”“妾不负郎君,郎君自负妾耳!”最后抱箱投江自尽,千般恩爱化为万古遗恨。
作者为何把杜李爱情之歌唱得如此凄凉悲婉呢?造成这悲歌的原因又是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来共同探讨一下:一、杜十娘不幸沦落风尘。
从小她就在烟花柳巷中长大,十三岁便开了苞,最终混成了一代名妓。
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能干、聪慧的貌美女子,但这又如何!其中的心酸不是每个人都能了解的,而她这样不清白的出身又有多少家世清白的名门大户愿意接纳。
在古代中国,统治者对女性的束缚一直没有放宽过,到了明朝时期,随着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统治发展到顶峰,也是中国妇女受到压迫最重、地位最低下的一个时期。
封建制度下女性悲剧的根源
寻封建女性悲惨命运之因
论 文
精 彩
结 束
剧 照
杜十娘生活的环境,是一个封建礼教占统治地位,同 时又交织着利害关系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没有生 长真情的土壤;在这样的社会里,真情就像柔弱的嫩芽, 没有养料和水分,只有枯萎和死亡。杜十娘太有尊严了, 太相信人性的力量了,她甚至误以为金钱可以买来真情。 然而,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最终,她沉下了大海, 而随着她沉下的,是人性,是道义,是良知,是人心, 而这些东西是当时社会容不下,杜十娘始终没能躲开礼 教的罗网,成为一个金钱和利益的牺牲品。杜十娘看错 的不是李甲,而是看不透封建制度和礼教对人性的毒害 和摧残,看不透金钱和利益对人间真情的践踏与戕贼。
封 建
十 娘
求爱情和追求幸福的女性,在她之前的有《孔雀
女 悲 东南飞》中的刘兰芝,之后又有《红楼梦》中的
性 剧 林黛玉。为什么封建女
论 精 性会有如此悲惨的命运,是什
文
彩 剧
么导致了她们要用自己的生命
结 照 为追求殉葬?到底是什么注定
束
了她们的悲剧性的结局?
十 娘 悲 剧
首 页
封 建 女 性
理 想 幻 灭
与李甲山盟海誓,誓死相守。无奈李甲薄情懦弱,
理 屈服于父亲的威严和社会的压力,竟想以一千两
想 白银将十娘卖给孙富。而十娘,刚毅坚强自尊的
幻 灭
女性,在痛斥两位无良男人之后投身于滚滚江水 之中,带者百宝箱,带者美好的理想,一起沉没
首 于无情大浪之中。杜十娘,典型封建女性代表之
页 一,带着美好的幻想死去。其实像杜十娘这样追
首 页
理
想
幻
灭
十
娘 悲 剧
封 建 女
精性
彩
剧论
高一话题浅谈古代中国的女子悲剧
浅谈古代中国的女子悲剧古代中国的女子悲剧古代中国,女子向来是以悲剧的形式存在,比如说我最爱的宋朝,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这件事涉及了皇帝,欧阳修,王安石以及当时的宋朝较为完备的法律制度。
有一个叫阿芳的女孩,因为家里穷被卖给同乡的一个家徒四壁(真的穷的家里只有承重墙)叫阿大的,但是阿芳不愿意嫁给他于是在举办结婚典礼的晚上,阿芳找了家里的砍柴刀试图暗杀阿大。
但是她失败了不过逃脱了,第二天县令就抓住了前来自首的阿芳,县令判她暗杀老公未遂,死刑!死刑在宋朝是最高的刑罚,仅次于死刑的是流放海南岛。
在宋朝,死刑是要通过皇上审核,只有获准审核通过才能执行,宋仁宗也是出了名的心地善良,于是不忍心看在阿芳受这么大苦的份上于心不忍,不批准执行。
但是文武百官却对皇帝的行为表示驳斥,王安石为首的宰相认为支持皇帝的意见,阿芳的行为是实在是情有可原的,谁都不会去嫁给一个穷的家徒四壁四面承重墙的家伙。
但是欧阳修为首的宰相则普遍认为,不能放过阿芳,应该立即执行死刑以视对国家法律的敬畏与遵守。
随着事态的发展,人多嘴杂,包括宫廷也好,民间也好,都在议论这件事,有的人说皇帝太仁慈了,有人说阿芳是被人陷害的工具,有人说是县令搞的鬼故意偏袒阿大。
总之是众说纷纭,但是宋仁宗还是顶住压力试图去无罪释放阿芳,可是御史台和谏院死活不给皇上台阶下,他们一致认为不处罚阿芳无论是否是死刑都一定要给阿芳定罪,这让宋仁宗很难堪。
连着好几个月从上朝到下朝都在无休止的争吵,阿芳最终还是被宋仁宗皇帝下令释放了。
她开始更名改姓又嫁给了一个农夫但是至少比阿大强不少,她也心甘情愿地生活但是是提心吊胆的生活着,她害怕阿大找到她带她回去。
不过显然她是多虑了,阿大已经死了,这个她不知道。
有一个大臣对于这件事耿耿于怀,他就是欧阳修。
欧阳修从坚定的要杀掉阿芳!终于欧阳修盼到了机会,宋仁宗驾崩,宋神宗即位,王安石也死了,只有欧阳修是一朝宰相,我官最大百官之首。
于是他下令将改头换面的阿芳抓住了,终于将她处以死刑,告诫天下。
古代文学中女性悲剧探析一以《红楼梦》为例
古代文学中女性悲剧探析一以《红楼梦》为例《古代文学中女性悲剧探析—以《红楼梦》为例》在古代文学的长河中,女性的命运常常被描绘成一曲曲悲歌,充满了无奈与悲哀。
而《红楼梦》这部巨著,更是将众多女性的悲剧展现得淋漓尽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探析古代女性命运的绝佳视角。
《红楼梦》中女性的悲剧首先体现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上。
在那个时代,女性被要求遵循一系列严苛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比如“三从四德”,要求女子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并且要具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这种礼教的束缚使得女性失去了自我表达和追求个人幸福的权利。
就像薛宝钗,她聪明、美丽、识大体,然而却不得不压抑自己的真性情,处处以礼教规范来约束自己,最终也无法获得真正的幸福。
婚姻制度的不合理也是造成女性悲剧的重要原因。
在封建婚姻中,往往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性没有自主选择配偶的权利。
而且,婚姻常常被用作家族利益的交换工具。
例如迎春,被父亲贾赦为了偿还债务而嫁给了“中山狼”孙绍祖,婚后受尽折磨,最终悲惨死去。
这种没有感情基础、只基于利益考量的婚姻,使得许多女性陷入了痛苦的深渊。
经济上的不独立更是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之一。
古代女性在经济上完全依赖于男性,没有自己的财产和收入来源。
这使得她们在家庭中处于弱势地位,一旦失去男性的支持,便陷入困境。
像尤二姐,在失去贾琏的庇护后,只能任由王熙凤欺凌,最终吞金自尽。
在《红楼梦》中,女性的才华和智慧也常常被埋没。
尽管有些女子有着出众的才华,如林黛玉的诗文才情、探春的管理才能,但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环境中,她们的才华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和认可。
这种对女性才华的压制,无疑是对人性的一种摧残。
再看王熙凤,她精明能干、泼辣狠毒,在贾府中掌握着一定的权力。
但她的权力也不过是在封建家族的框架内,最终也无法摆脱悲剧的命运。
她为了维护家族的利益和自己的地位,不择手段,最终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下场。
中国古代女子悲剧故事
以下是中国古代女子悲剧故事:
王昭君:汉武帝为了维护国家利益而将其嫁到匈奴,王昭君在匈奴度过了一生,最终归葬于故乡。
贞观之治中的杨贵妃:唐玄宗爱上了杨贵妃,但因杨贵妃的宠幸而导致政治腐败,后来杨贵妃被宫廷所害。
梁山伯与祝英台:两位青梅竹马的恋人因阻隔和家族身份不合而无法在一起,最终梁山伯因思念祝英台而病逝,祝英台也选择了与梁山伯相守在黄泉路上。
贾宝玉与林黛玉:《红楼梦》中的两位主角,因家族势力和身份的原因无法在一起,林黛玉最终因病而亡,而贾宝玉则活在悲痛中。
李师师:唐代的一位著名舞蹈家,因宫廷斗争而被谋杀。
她的悲剧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
这些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女性在政治、社会和家族等方面所遭受的压迫和困苦,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些不合理和残酷的方面。
论古代女性悲剧形象及其成因
论古代女性悲剧形象及其成因——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看传统女性悲剧典型从现存的各种文学作品记载中,可得知,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传统女性形象已然独立于其他人物形象之外,形成自己的体系和模式,后来的文学作品也就直接取而用之了。
那么,喜欢同女性形象缘何如此悲剧?悲剧形象的塑造期间又为什么形成牢不可破的循环圈?!如果,生活在现代,杜十娘能否撇开身价和地位实现“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的承诺?下面就从本文中寻找答案吧!一、文学作品中传统女性的悲剧典型1、封建礼教和风化习俗的牺牲品:“又恨我杜十娘未看透人生虚妄,世态炎凉,费尽苦心,任旧逃脱不掉被人拐来卖掉的命运。
”明代冯梦龙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具有以小见大的深广内涵,杜十娘作为一个自尊自爱、宁折不屈的刚烈女子,身处社会的最下层,在长期的妓女生活中受尽欺凌。
当她苦心经营终于从良后,得到的却是被欺骗、被买卖、被遗弃的结果,直至走上了以死抗争的道路。
杜十娘的悲剧从情节上讲也许存在着一定的偶然性,但事实上,这偶然性又是当时社会环境所滋生的必然。
传统的道德观念中妇女的依附性地位和妓女卑微的社会地位,是最终造成;杜十娘悲剧命运的罪魁祸首。
2、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中国古代,女性特别是美女往往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她们伴随着王朝的起起伏伏,生生死死、上上下下,甚至对历史的发展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政治斗争、权位之争的工具,自身也不可避免的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也都是这样。
《三国演义》中的貂蝉在当时有倾国倾城之貌,却无辜成为政治斗争的附庸,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和爱情。
她们不是没有反抗和怨言,只是在庞大而黑暗的政治和制度禁锢之内,逐渐麻木和消亡。
3、封建制度的牺牲品:制度对女性地位的影响算是最为广泛的,中国古代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决定了社会制度下男女地位的极度不平等,男尊女卑使得制度下妇女遭受沉重的打击和不幸。
《诗经. 氓》中塑造的一个个痴情、善良的女性,最终落得被丈夫抛弃并被家人嘲笑的悲惨遭遇,“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中国古代女性悲剧的深刻根源
古已有之的封建纲常与男子的绝对至尊, 注定了女子丧失一切权利或是享受一切男子应 允下的权利,包括爱情。 男子所谓的“爱”女子,如同商贾爱财, 农民爱地一般——以女子是否有价值为前提。 不外呼娶一位端庄贤淑的正房炫耀于人前,或 是纳几房貌美如花的蔗室,满足私欲。与街上 挑选货物细细筛选无多大不同。而男尊女卑的 思想的残害不止这些,可怕之处在于大多数女 性不仅顺从甚至迎合这种爱情形式。
妻妾之权也有分妻乃正室妾如婢女但大多数男子都贪恋妾的年轻美貌而对妾倍加宠爱可这却造就了更多的悲剧就像红楼梦贾链瞒着凤姐纳尤二姐为妾凤姐知后大怒尤二姐最终被逼吞金自杀
天地万物,一阳一阴;红尘人寰,一男一女; 天地万物,一阳一阴;红尘人寰,一男一女; 男性与女性是永远的话题。自从母系社会结束后, 男性与女性是永远的话题。自从母系社会结束后, 女性的地位也一落千丈。古人有云: 女性的地位也一落千丈。古人有云:“唯女子与小 人之所以难养也。 把女性看成红颜祸水、累赘、 人之所以难养也。”把女性看成红颜祸水、累赘、 男人的附属品------女性的这种命运悲剧好像生来就 男人的附属品 女性的这种命运悲剧好像生来就 是剪不断,而且永远处在男性的压制之下。 是剪不断,而且永远处在男性的压制之下。孔子也 有云: 女子者,顺男子之教而长其礼教也。 有云:“女子者,顺男子之教而长其礼教也。”自 女性由抗绝转变成自觉地格守,当然, 此,女性由抗绝转变成自觉地格守,当然,命运的 悲剧也开始起航。女性也就成了诗人笔下的“ 悲剧也开始起航。女性也就成了诗人笔下的“耿耿 残灯背壁影,萧萧风雨打窗声”的闺中怨妇; 残灯背壁影,萧萧风雨打窗声”的闺中怨妇;也成 了作家笔下的区区几笔不能尽其苦的代言人。 了作家笔下的区区几笔不能尽其苦的代言人。
女性角色的社会地位,取决于允许女性生存和发 展的社会空间构架和与该社会条件想适应的文化 和道德观念的限制。林黛玉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封 建思想的叛逆者,而杜十娘也因其不畏艰难追求 爱情而被称道。可结果前者病死,后者投江,都没 能和爱人厮守。这所谓反抗不也如同投河沉江一 般,但我们也不能责怪她们的软弱或是屈从或是 反抗的不彻底性,反抗形式的消极性.因为作为当 时弱视群体的女性决不会允许一种颠覆思想的爱 情观念存在。这种不公平的长达千年的积累,以 及后来外来先进思想的启蒙,最终使人们群起而 破之,摧毁了封建思想的束缚。
从传统爱情故事看中国古代女性,悲剧性之社会因素
一部中国封建史,是一部中国古代妇女悲剧命运的血泪史,一部女性向不公平命运的抗争史。
鲁迅先生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但凡伟大的作品,作者都能由自己的生命个体对人生、自然、宇宙的思考后而认识到人类的终极命运的悲剧性。
一个生命个体,由生则会死,由喜则有忧,由胜就有败,由聚就有散,由祸就有福。
人生尚且不满百,何必常怀千岁忧。
人生在世,日月相生,阴阳交替,乾坤转移,天底下没有不散的盛宴。
德国意志论哲学家叔本华说,人因意志而生活着,在现实生活中人的意志是得不到满足的,所以人生是痛苦的。
我想叔本华所说意志应该就是人的欲望吧。
《红楼梦》中说出了人生的几个欲望:功名、金银、娇妻、儿孙。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子孙满堂,延续香火,绿叶成阴子满枝,是古人的追求。
由于古代公子本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的思想,必须在仕途上谋个前程,这也是古代年轻男子的唯一出路。
却不像现在条条大路通罗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为此,封建家长总打着一些旗号,或者是影响功名,或者是无嗣,或者是门不当户不对的,将所有的罪过统统压在了女性的身上。
《大戴·礼记·本命》记载对妇女具有歧视性的“七出”:“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盗窃去。
”由于受到这个顽固不化思想的禁锢,在古典文学中有许多女性的悲剧或多或少可以从中找到它的影子。
这也为封建社会女性的悲剧结局埋下了祸根。
说到爱情,我想大多数人会有自己不同的感悟,魂牵梦绕,痛彻心扉….女人作为常用感性思考问题的动物,对于爱情更是如罂粟般,一染就无法自拔。
纵观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可以发现,女性的感情故事总是以悲剧收场。
祝英台跳进梁兄的坟墓为爱化蝶;白素贞千里迢迢为许仙盗取仙草,甘冒天规水漫金山,即使最后被镇雷锋塔;关盼盼被白居易一首“黄金不惜买娥眉,拣得如花四五枚,歌舞教成心力尽,一朝身去不相随”而逼死。
《红楼梦》女性悲剧的制度文化原因探究
《红楼梦》女性悲剧的制度文化原因探究尽管以林黛玉为代表的《红楼梦》中众多女性悲剧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同,但是导致她们人生悲剧的根本原因却是一样的,这就是中国古代男权主义制度和专制主义制度以及二者派生出的世袭制度、婚姻制度、嫡庶制度、教育制度、司法制度、官僚制度等等。
正是这些腐朽落后的制度剥夺了她们的自由、压抑了她们的情感、摧毁了她们的理想、泯灭了她们的才干,最终戕害了她们年轻的生命。
隐藏在这些制度背后的是男尊女卑的社会文化、君贵奴贱的政治文化和亲亲尊尊的伦理文化。
标签:红楼梦;女性悲剧;男权;制度文化《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最高成就,这是众多文学大家的共识。
王国维先生认为,《红楼梦》打破了中国历代小说与戏剧中始离终合、始悲终欢、始困终亨喜剧结局的传统观念和写法。
他指出:“《红楼梦》一书,与一切喜剧相反,彻头彻尾之悲剧也。
”①王国维先生从西方美学的角度阐释《红楼梦》的悲剧价值,这一阐释开辟了现代小说学的审美性研究领域,在红学研究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鲁迅先生从社会和人生的角度探究《红楼梦》悲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他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写道:“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②海外新儒学的重要代表和集大成者牟宗三先生认为:“《红楼梦》乃悲剧中之悲剧”,“黛玉之死是第一幕悲剧,宝玉出家是第二幕悲剧”。
③这是牟宗三对这部伟大现实主义杰作的悲剧演成轨迹进行的历史性定位。
与《窦娥冤》和《孔雀东南飞》等以单个女主人公为中心的女性悲剧相比较,曹雪芹通过《红楼梦》塑造出的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性女性悲剧世界,并且在这一悲剧世界中表达了他对那个社会的深刻批判。
对此,红学家佩之先生认为:“一部《红楼梦》,他的主义,只有批判社会四个字。
书里面的社会情形,正是我国社会极好的一幅写照。
”④从中可以看出,佩之先生是在揭示《红楼梦》的悲剧思想主旨,并进一步指出这一“批判社会”之思想主旨是通过曹雪芹用隐形的批判手法演绎出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女性悲剧成因探究
作者:曾怡凡李梦琦
来源:《文学教育》2015年第12期
内容摘要: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女性是文人笔下十分重要的题材,但是有关女性的作品更多的是叙述了女性的生活与经历,即使写到了女性的悲惨结局,抒发了同情之感,却并未从女性的角度深刻地来揭露女性的悲剧原因。
关键词:男权制度女性局限性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男权一直是占主导地位,整个社会对女性的要求不断增加,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封建礼教等等都是社会限制女子发展的规则,从而造成了千千万万女性同胞的悲剧,如卷入政治斗争中的杨玉环香消玉殒;为了守节守孝,窦娥的悲剧都引来了六月飞雪;刘兰芝因婆婆的不满而最后“自挂东南枝”。
数不胜数的女性带给我们反思,是什么导致了她们悲惨的命运呢?
一.男权制度
关于这一点的叙述,笔者从水浒中的女性说起。
《水浒传》中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与以往的作品有很大的不同,它塑造了几个女英雄的形象。
与顾大嫂和孙二娘的描写有很大的不同,扈三娘可以算作是其中较为美好的女性,作者并没有丑化她的形象,而是在扈三娘出场的时候给了她许多正面或侧面的褒奖。
在扈三娘出场前,杜兴是这样提到她的:“西边那个扈家庄,庄主扈太公,有个儿子,唤做…天虎‟扈成,也十分了得。
惟有一个女儿最英雄,名唤…一丈青‟扈三娘,使两口日月双刀,马上如法了得。
”随后在钟离老人的描述中,又再次提到了扈三娘“十分了得”。
第四十八回中杜兴又向宋江说道:“他在(扈家庄)上别的不打紧,只有一个女将,唤做一丈青扈三娘,使两口日月刀,好生了得。
却是祝家庄第三子祝彪定为妻室,早晚要娶。
若是将军要打祝家庄时,不须提防东边,只要紧西路。
”这里作者借杜兴之口提到了扈三娘待嫁的身份,更是突出了她英勇的形象。
扈三娘出场时书上如此写到:“雾鬓云鬟娇女将,凤头鞋宝镫科踏。
黄金坚甲衬红纱,狮蛮带柳腰端跨。
霜刀把雄兵乱砍,玉纤手将猛将生拿。
天然美貌海棠花,一丈青当先出马。
”一个活生生地巾帼英雄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扈三娘貌美技高,随后的打斗场面也十分精彩。
她活捉王矮虎、与欧鹏、马麟打斗也不分敌手,差点活捉宋江,可因李逵和林冲的出现而解送梁山。
就是这样一个英姿飒爽的巾帼英雄,在被送上梁山之后,却没有了原来的美好形象。
她被一个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人安排了婚姻,并且是与自己的手下败将、人品相貌远不如己的王矮虎成婚。
可是扈三娘并没有表现出异议,而是“见宋江义气深重,退却不得,两口儿只得拜谢了。
”作者用了“退却不得”和“只得”表现出扈三娘并不情愿嫁给王矮虎,她只是默默地接受了
安排。
在排座次时,扈三娘仅被排在五十九位,她的丈夫和手下败将王英在五十八位。
再次说明无论扈三娘如何光鲜亮丽,她也无法超越男人之上。
作者用了许多笔墨描绘了扈三娘这样一个女英雄,看似与传统女性藏于闺中、专于女红有很大的不同,然而这样的形象却依旧是男人的陪衬。
她最后的结局也是为夫报仇而死,在王英死后,扈三娘也死去,她最终没有突破男权统治的藩篱。
反面形象潘金莲的淫荡放荡的形象让她留下了千古骂名,这个形象塑造的十分成功,她对于自己与武大的婚姻不满,因此出轨西门庆,并为了与西门庆长久在一起而毒死自己的丈夫。
她这样的行为自然是应该受到谴责的,但我们从潘金莲的角度来看她又是值得同情的。
与扈三娘一样,她的婚姻也是他人强行安排的。
书上是这样说的:
那清河县里有一个大户人家,有个使女,小名唤作潘金莲,年方二十余岁,颇有些颜色,因为那个大户要缠他,这女使只是去告主人婆,意下不肯依从。
那个大户以此记恨于心,却倒赔他些房奁,不要武大一文钱,白白地嫁与他。
这里写出来她与武大婚姻的原由,也可以看出潘金莲的性格,她并不在意大户人家的钱财,不肯做小妾,颇有一些气节。
可她却因此被嫁给武大,她也平静地接受了这一点,当有人因她的美貌来骚扰她时,她也愿意随武大搬迁并且早些关窗门。
可武松的出现燃起了她对于爱情的渴望,她想:“嫁得这等一个,也不枉了为人一世!”笔者认为潘金莲的行为不轨是出于爱情的内在渴望,并且她并不在意钱财,她毒死武大的行为中有许多巧合促成了这一点。
潘金莲是当时的那个社会众多不幸女性之一,她大胆追求完美婚姻及爱情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她所遭受的不幸是值得我们同情的。
二.女性自身局限性
从大量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女性一直都是处于弱势地位,在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中,不得不说女性会受到更多的限制,女性的悲剧还源于她们自身。
从社会分工上讲,女性更多是“主内”的角色,即使到了现代女性的社会地位提高了,可以拥有自己的事业,有独立的生活来源,但是不可否认家庭对女性的束缚是远大于对男性的束缚的。
更不用说古代的女性了,她们是基本上被剥夺了社会角色,没有经济来源,为了生活的安全感,她们只能依附于男性,压抑自己的个性,“委屈”地生活着。
更多的女性可以说是没有自我,若脱离了家族、丈夫等,她们可能会无法生存。
如《红楼梦》里的林黛玉。
我们都知道林黛玉的身世十分可怜,年幼就丧父丧母,独自一人寄居在亲戚家,举手投足之间要格外的小心翼翼,过得并不自如,不安全感时时侵袭着她,所以她会一次次地向贾宝玉耍小性子,看起来似乎是无理取闹,但其实是她对自己未来的恐惧,她是需要为自己寻找依靠,而贾宝玉一次次给她承诺,但是她还是没法放心。
而这种不安全感加重她的悲观情绪,她自身性格的不豁达也是造成悲剧的原因。
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杜十娘的悲剧也与她自身的局限性分布开。
首先,文中提到李甲性格软弱卑怯,动不动就流泪,而且在面临抉择的关头,李甲不能以男子汉之躯给心爱之人遮风挡雨;
求借无门时,他“只是流涕”,直至十娘投江之时,他“不觉大悔,抱持十娘恸哭”。
面对这么一个碌碌无为又毫无责任担当的公子哥,杜十娘选择他作为自己的终身依靠,注定了她的悲剧。
然而杜十娘仍一次次地为他付出,其实就是希望于李甲可以迎娶她,改变她的身份。
其实杜十娘有百宝箱在,完全可以从良之后靠自己创造美好生活,但被那个年代束缚,杜十娘忘却了自主意识,一心只想着通过婚姻来创造自己憧憬的生活,为了一纸婚书、一个名分,造成了悲剧沉江的悲剧命运。
所以,大部分的女性在自己的意识中存在着靠“别人”的想法,她们的生活都是寄存在家族,出嫁后寄存在丈夫身上,等到为人母亲之后又开始寄存在孩子身上,可以说自身都没有独立的自我。
连“我”的意识都没有,岂不可悲?性格中有局限性,导致她们没法做到独立地为自己争取。
这是女性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那个时代要求女子三从四德,女子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根本不允许她们有自我思想的表达。
想要有自我思想表达的女性总会受到迫害,困难重重。
如晴雯是《红楼梦》里富有个性的人物,敢爱敢恨,不屈服于权势,勇于表达自己的感想,笔者认为是颇有自主意识的女性。
在抄检大观园中,其他丫头们无不战战兢兢、俯首贴耳,任人来搜查;而晴雯却把自己的箱子往地上一倒,还顶撞了领头抄检者,以示反抗。
但最后晴雯的结局是孤孤单单悲惨的病亡,惹得宝玉作《芙蓉女儿诔》纪念她。
《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祝英台也是冲破礼教,为争取自主爱情而不顾一切,可是最后也只能与心爱之人“化蝶”相随罢了,也是一个令人唏嘘的悲剧。
诸如此类的有独立思想、敢于为自己争取权利的女性却大都是悲惨的,所以这种独立自主是不被时代所接受的。
自古女儿们命运多舛,无数文人皆慨叹,欧阳修《再和明妃曲》:“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
”苏轼《薄命佳人》:“双颊凝酥发抹漆,眼光入帘珠的皪。
故将白练作仙衣,不许红膏污天质。
吴音娇软带儿痴,无限闲愁总未知。
自古佳人多命薄,闭门春尽杨花落。
”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四回:“自古红颜多薄命,恹恹无语对东风!”悲矣!
参考文献
1.马佩芳,从刘兰芝等女性遭遇探女性悲剧根源[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施耐庵,罗贯中,水浒全传[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3.杨萍,漫说水浒中的女性悲剧[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1995(3)
4.冯梦龙,警世通言[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
(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