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悲剧类型及其悲剧根源

合集下载

论张爱玲作品的悲剧意蕴

论张爱玲作品的悲剧意蕴

论张爱玲作品的悲剧意蕴摘要本文将联系《小团圆》一书,以主要角色“九莉”的遭遇同张爱玲本人的情感生活作为观照,通过分析张爱玲本身坎坷的生活经历,列举其作品当中主要角色的命运及其所表达的悲剧意蕴。

总结论述张爱玲作品中人物角色尤其是女性人物荒凉意味的根源。

关键词:张爱玲小团圆悲剧意蕴女性一、从《小团圆》看张爱玲(一)冷漠的家庭关系张爱玲的一生确实遭受过许多艰辛,每种痛苦的体验都催生出她性格当中的苍凉和绝望,她渴望爱的欲望十分强烈,却偏偏遭遇无数次来自心灵的创伤,心中充满对来自封建腐朽家庭的怨恨和敌视。

《小团圆》里,二叔二婶就是影射其父母,她作为一个“过继”了的孩子,不能直认自己的亲生父母,在小说中,九莉拒绝满足母亲临终相见的愿望,甚至以还钱去伤害她,彷佛就是要给母亲最后的报复。

张爱玲对母亲的愤怒是源于更深沉的爱,当这些爱被撕毁了,也就全部转化为霸道的恨。

由此,张爱玲也就慢慢积累了对母亲的怨恨。

也许如此冷漠的母女关系和报复心理,仅仅源于最单纯而浓烈的爱。

(二)坎坷的求学之路造成张爱玲悲苦人生的还有那段不堪回首的求学记忆,她家学渊源,一直顶着“天才”光环的她,不甘心葬送在没落的时代和禁锢的家庭中。

张爱玲原本在伦敦大学入学考试中获得第一名,却因为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不得不移居香港,后来又因战火将学校所有档案记录全都销毁,她三年的努力付之一炬。

她再次绝望了,她不再对虚无缥缈的未来过多幻想,而是执着眼前,只相信此刻手中所能把握的一切。

(三)绝望的爱情悲剧至于和胡兰成的一场倾世之恋,自然是张爱玲一生中刻骨铭心的痛,在爱情面前,她很低微,为了那个寡情薄幸的人一度低到尘埃里去;她很热烈,在烽火乱世中毅然跨越千山万水只为了见到那个倾心所爱的男人,在他冷酷可笑的背叛里,她选择决绝地转身,这种爱如同自我的毁灭。

在《小团圆》中,她也只是把和胡兰成的这段过往一一坦白,并没有丑化和过分渲染,保持了一如既往的坦然姿态。

二、女性命运与个体生命的悲剧十八岁的年纪却已然写下: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里面爬满虱子。

论张爱玲笔下女性悲剧命运

论张爱玲笔下女性悲剧命运

前言张爱玲是“一个对人生充满悲剧感的的人”。

她的小说主要以婚姻和爱情为主题,几乎都揭示女性的悲剧命运。

张爱玲以一种女性的细腻的观察角度,去洞察世间男女在现实生活中的挣扎、妥协与堕落,她善于把时代、国家等一些大事情都淡化在日常的生活琐事中,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就在这平凡而又琐碎的生活中演绎着自己的悲剧,她们的悲剧不能归责于具体的人或事,似乎是是一种命运自然而然地就发生了,甚至于她们在承受自己悲剧的同时,也在缔造着别人的悲剧,周而复始,延续不断。

一、张爱玲笔下女性悲剧命运(一)女性的生存悲剧张爱玲笔下女性的悲剧寄托了作为一个敏感自省的现代人,对个体生命中的生存寂寞与生存痛苦以及恐怖的深刻感悟,也是她对生命悲剧性的理性认知。

她不动声色地讲述着现代人一个又一个在黑暗中坠落毁灭的凄凉故事,还这个无聊又无奈的世界以无奈而又无聊的本来面目,渲染着不安与恐惧、凄惶与悲伤的气氛,悲从中来。

这种生存悲剧的实质便是个人欲望与他人存在利益的冲突。

她于是用瑰丽的文字精雕细琢女人生命和生活中的种种烦恼、压抑、伤痛、畸形和无聊。

在《倾城之恋》中,张爱玲借范柳原之口道出了“根本你以为婚姻就是长期的卖淫”。

[1]白流苏一上场就展示了自己冷酷自私的婚姻观,为了逃离寄食娘家,遭人白眼的处境,为了求得经济上的依附,她抛弃了诗礼人家的矜持含蓄的姿态,以“快、准、狠”的方式从妹妹手中抢走了范柳原,她非常清醒的看到了自己已站在青春的尾巴上,再不搏一把将永无出头之日时,于是大胆的决定用残余的青春做最后一次的赌注。

在白流苏那里,爱情早已扭曲,成为她获得赖以生存的婚姻工具,然而,面对最终成就的婚姻,白流苏心中反而升起了弥漫难散的惆怅与凄凉。

一场倾城之恋,就这样向白流苏和人们昭示了更广泛更普遍的人生命运的不可靠。

即使像葛薇龙这样的比一般“女结婚员”更独立的精神,受过新思想教育,对她所出身的家庭更有叛逆性,她甚至希望寻找到浪漫的爱的女性最终是同样的命运,没落世家的经济的贫穷,迫使她走进了她反感的姑妈的府邸,她之后的堕落,每一步都与虚荣心与贪图物欲密切相关,对优裕的物质生活的眷恋,对纨绔子弟的爱慕,使她完全成为了梁太太和乔琪乔的俘虏,灵魂已不再是自己的主人,她那一点点单纯,脆弱的理想已经完全被强大的物质欲所征服。

张爱玲小说悲剧意识探索

张爱玲小说悲剧意识探索

张爱玲小说悲剧意识探索摘要:现代作家张爱玲的小说,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

她的作品有着悲剧的主题思想,多以悲剧爱情故事为题材,张爱玲善于运用苍凉的语言和独特的意象渲染悲凉的小说氛围,从而形成了苍凉的艺术风格。

张爱玲的悲剧创作意识源于她的家庭变故和感情受挫。

她在小说中,塑造的悲剧女性形象有三种:一种是受封建枷锁束缚的女性,一种是物欲与道德挤压下灵魂扭曲的女性,另一种则是由于自身性格缺陷和软弱酿成悲剧的女性。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悲剧意识一、苍凉的艺术风格张爱玲的小说是“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她的作品有着淡漠的贫血和感伤的情调”[1]P39。

胡兰成说:“张爱玲先生的散文与小说,如果拿颜色来比方,则其明亮面是银紫色的,其阴暗面是月下的青灰色” 。

[2] P15张爱玲的小说,刻画了一个个残酷而悲凉的人物形象,苍凉是小说的底色,作品始终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

这种苍凉的艺术风格[1]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弥漫浓厚悲剧色彩的主题思想张爱玲是专写“她的时代的阴暗一面”的高手。

她说:“如果我常用的字眼是荒凉,那是因为思想背景里有这种惘惘的威胁。

”[2] P16她的威胁来自于生活,张爱玲是一个敏感的人,她善于窥探社会,把握世情,因此揭露人性成了小说的主题。

她笔下这些揭露人性为主题的小说,必然成为悲剧小说。

2.以悲剧爱情和婚姻故事为选材张爱玲认为:“男女之情乃人之大欲,作为生命过程的重大现象,负载着深刻的人性内容,揭示着人生的真谛。

”[3]P83张爱玲是窥探社会矛盾的小说家,她乐于立足于平凡的生活中,选择世俗的恋情和婚姻作为小说选材。

《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是封建婚姻制度下的悲剧人物,她编织过美丽的爱情梦,却为求金钱迫嫁,无爱的婚姻扭曲了她的灵魂,她戴着“黄金的枷锁”劈杀了几个人,儿女的幸福也被她亲手毁掉,张爱玲就是以这样的爱情悲剧为题材,揭示社会生活和人性的世俗面。

二、悲剧意识形成的深刻原因1.家庭经历的影响缺失的母爱、后母的虐待、父亲的狂暴,让她深深体会到人生的阴暗与悲哀,也逐渐孵化出张爱玲孤僻和冷淡的性格。

浅谈张爱玲小说女主人公悲剧的原因

浅谈张爱玲小说女主人公悲剧的原因

悲情人生,炼成千古绝唱——浅谈xx 小说女主人公悲剧的原因xx121xx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是一片动荡不安的土地,上海,在这一时期沦陷成为了日占区。

而张爱玲在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凭借处女小说集《传奇》成为当时上海滩最走红的女作家。

她用自己传奇的一生,谱写了一段难以逾越的神话。

爱情是文学永远的主题,恋爱和婚姻始终也是张爱玲逃不出的题材。

只是,张爱玲演绎的一个个故事,往往都是充满悲剧色彩。

她用犀利的笔触和细致的描写,冷静、悲壮、毫无保留地对人性的阴暗面进行了深刻揭露。

在她笔下,人性的自私、冷漠、虚伪、扭曲、变态,情爱的虚假、社会的阴暗、命运的残酷被揭示得淋漓尽致。

作家的创作观往往取决于作家的人生观,而人生观又取决于作家独特的生活经历与时代背景。

张爱玲创造的情感世界是一个充满了悲剧的世界,这与她的经验世界有着必然的联系。

张爱玲出生在一个贵族家族,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李鸿章的长女。

按常理说,她应该衣食无忧,可以在上流社会做她的淑女活贵族小姐,可是这个原本的大家族却日渐衰败。

张爱玲的父亲是一个遗少式的人物,给了她古典文学的启蒙,极大影响了她的文学创作风格。

然而在她童年的时候,潦倒的父亲开始蓄妓、吸毒并且又纳妾;十多岁时父母离婚,张爱玲跟着父亲一起生活,受尽父亲和后母的虐待,最后不堪忍受,离家投奔生母;青年时期的张爱玲寄希望于通过自我学习获得自立的能力,但两次战争的爆发却两度摧毁了她的求学之路。

家族的衰落、童年的阴影、求学的失败等人生失落感构成了张爱玲的经验世界,使她渐渐形成了对人生和人性的消极悲观态度。

她在《传奇》中写道:“如果我最常用的字是‘荒凉 ',那是因为思想背景里有这惘惘的威胁。

”揭示出张爱玲身世与创作心态、写作笔调紧密相联。

“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

”(《我的天才梦》)她悲凉的感悟到人世间本没有真爱,从而摆脱不了兴亡沧桑之感。

她不得不将内心的沉闷、不满、压抑反映在小说创作中,以独特、新颖而又十分犀利的眼光冷静地看待世间、看待人生、看待自己的命运,从而发出深刻的顿悟与议论。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悲剧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悲剧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悲剧摘要: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具特色而又成就卓著的女作家。

在张爱玲的众多小说作品中,悲剧成为其中脱不去的主题,尤其是女性悲剧,于是,“荒凉”成为张爱玲的底色。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究张爱玲笔下的女性悲剧:一是封建枷锁钳制下被男权社会所规定的女性悲剧,二是物欲膨胀造成的女性悲剧,三是作为人基本情欲的压抑与缺失造成的女性悲剧,四是女性自身性格缺陷导致的女性悲剧。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女性悲剧引言张爱玲崛起于乱世荒凉的大时代背景之下,是四十年代上海沦陷区的一朵奇葩,这样的时代背景使得张爱玲的创作一开始就不乏苍凉之感。

再加上她自己没落的封建大家族的出身,以及少女时代无爱的家庭生活,更多的关照女性自身的悲剧成为她的作品中一个永恒的话题。

而在创作中,张爱玲常常是以同情的目光投向自己笔下的悲剧女性,而造成女性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概分为这几种:1. 封建枷锁钳制下被男权社会所规定的女性悲剧2. 物欲膨胀造成的女性悲剧3. 作为人基本情欲的压抑与缺失造成的女性悲剧4. 女性自身性格缺陷导致的女性悲剧。

一、封建和男权社会的钳制张爱玲的作品中,女性占有绝大多数的席位。

而和当代一些女性写作中缺少男性在场的极端女性叙事不同,她塑造女性形象,通常是将其放在爱情婚姻生活中来展开的,如此一来,两性关系就成为了打开女性世界的一扇窗。

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不管最终的结局如何,也算不枉此生了。

可是在现实的爱情婚姻生活中,张爱玲笔下女性的悲哀则往往表现为女性作为男性附庸的存在。

如《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

白流苏的结局仿佛并不算悲惨,至少她的目的达到了,获得了现实的婚姻家庭,各方面都有了保障,然而她依然没有摆脱男权枷锁。

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的必然命运便是要远离生命的欢乐和世界的多彩去独自咀嚼那与生俱来的悲哀。

二、物欲的膨胀张爱玲所处的时代,资本主义文明已经开始烛照中国社会,传统的封建文明依然根深蒂固。

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悲剧命运探析

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悲剧命运探析

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悲剧命运探析张爱玲是现代中国文学史上最具有代表性与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她的作品以描写中国女性悲剧命运著称,书中的女性形象影响了几代女性读者,揭示出被剥夺自由的痛苦境遇以及迷失爱情的无助心境。

从张爱玲的小说和剧本中可以看出,中国女性所面临的悲剧命运大都源自于战争与列强的空前灾难,其受苦不公正的宗教观念以及失去自由的社会制度。

满清统治和中国近代分裂与战争,使中国女性集体经历了悲惨的遭遇,比如陰魂不散的苦难和牺牲。

张爱玲在作品中发出了自己对这些惨状的呼唤,来宣告女性们被贬低与受压迫这一事实,促使人们引起重视,反思这种不平等的社会现象。

“绿头鸭”中的金夫人,被满清军队和游击队轮流征用之后痛苦地去世,牺牲的只有她自己的力量,以及从心底汹涌而出的表达,她令人动容的可怜虫状膝,把封建思想下的女性不平等社会的负面状况展示得淋漓尽致。

此外,宗教观念也是导致女性悲剧命运的重要原因之一,它不仅让女性绑架在社会空间,而且强行要求她们必须服从男性。

张爱玲作品里充满了这种一味服从父母和夫婿的思想,张氏把中国传统女性端庄温柔之嫁衣安定在习俗准则上,而因习俗而受自我压抑,因不得不妥协而葬送自尊,使所有真挚的女性梦想破灭,如无所做,继续面对压抑与无奈。

另外,中国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还在于失去自由的社会制度。

像张爱玲的著作《长歌行》里的西秦公主,就是被禁锢在宫墙里而无法追求自由的一个典型例子,而国家在统治手段上又完全把她们排除在外,剥夺了女性的一切权力,无论她们多么努力,都无法改变这种处境,只能默默忍受悲惨的命运,无法自救。

总的来说,张爱玲的作品中,描绘了中国女性面临悲剧命运的多种原因。

从中可以看出,随着历史的变迁,女性一直受到各种不公正的宗教观念的控制和失去自由的社会制度的影响,使她们无法获得应有的尊严和权利,甚至失去自我与自由,从而形成了张爱玲作品中悲剧性的女性形象。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悲剧类型及其悲剧根源

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悲剧类型及其悲剧根源

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悲剧类型及其悲剧根源学生姓名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指导教师年5 月11 日总目录论文正文一、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悲剧类型 (5)(一)华丽背后的畸变 (6)(二)红颜薄命百花伤 (7)(三)浮萍般漂泊不定 (8)(四)另类母亲上演的“舐犊情深” (10)(五)完美女人无法逃脱的悲剧 (12)二、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悲剧根源 (12)(一)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影响 (13)1.传统道德思想对女性的束缚 (13)2.“男权至上”思想对女性的压迫 (14)(二)女性自身的“自残” (14)1.女性自我意识的浅薄 (14)2.女性“天性使然”的软弱 (15)三、探讨张爱玲小说中女性悲剧的现实意义 (15)(一)揭露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荼毒 (15)(二)唤起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16)附录1. 开题报告 (20)2. 结题报告 (21)3. 答辩报告 (22)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悲剧类型及其悲剧根源摘要:张爱玲笔下写的女性是“新女性”笔下的旧女性,她们皆有一个共同的命运特点:她们的人生中都充满了悲剧色彩。

无论是对婚姻的选择和依赖,还是从寻求自我意识上,甚至是在母性上,都把“悲剧”这一特点发挥的淋淋尽致。

女性悲剧的根源问题其实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张爱玲的女性悲剧小说可以说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诠释。

在张爱玲的小说里,我们很自然的读到了答案,追寻女性悲剧根源的根本原因是千年来封建社会对女性得桎梏和扼杀,但同时我们不能忽略女性本身的问题:女性自我意识的欠缺和不坚定。

通过对张爱玲笔下的种种女性悲剧的总结与归纳,追寻女性悲剧的源头,并以此来探索女性悲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悲剧;女性意识;自省意识Zhang ailing is analysed female tragedy typeand source of the novelAbstract:the women of zhang ailing's writing is the \"new female\" of the author's old women, they all have a common characteristic: the fate of their life is full of tragedy. Not to the marriage choice and dependence, or from seeking self-awareness, even on the maternal, all the \"tragedy\" the characteristic streaming play much as. Female tragedy at the root of the problem is actually a nagging question of women in zhang ailing's novel tragedy can be said to be one of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In zhang ailing's novels, we naturally read the answer, for women is the root cause of the tragedy roots in one thousand to the feudal society of women have shackles and strangled, but at the same time we can't ignore the women's own problem: the lack of female self-consciousness and not firm. Based on zhang ai-ling's various female tragedy of summary and induction, pursue the source of female tragedy and to explore the realistic significance of the female tragedy.Key words:zhang ailing; Women; Feudal society; Female consciousness; Introspection consciousness目录一、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悲剧类型 (5)(一)华丽背后的畸变 (6)(二)红颜薄命百花伤 (7)(三)浮萍般漂泊不定 (8)(四)另类母亲上演的“舐犊情深” (10)(五)完美女人无法逃脱的悲剧 (12)二、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悲剧根源 (12)(一)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影响 (13)1.传统道德思想对女性的束缚 (13)2.“男权至上”思想对女性的压迫 (14)(二)女性自身的“自残” (14)1.女性自我意识的浅薄 (14)2.女性“天性使然”的软弱 (15)三、探讨张爱玲小说中女性悲剧的现实意义 (15)(一)揭露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荼毒 (15)(二)唤起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16)参考文献 (17)谢辞 (18)张爱玲是20世纪40年代上海红极一时的、带有传奇色彩的女性作家,都说文如其人,张爱玲亦如此,她的小说华丽、神秘,笔触细腻,多是以女性为视角,凸显女性悲剧,以此来表达张爱玲对女性悲剧遭遇的同情、惋惜,甚至有恨铁不成钢之感,并以此反映处于现代环境下固存下来的中国式封建文化灵魂的错位。

2012试论张爱玲小说作品悲剧美及成因(博客稿)

2012试论张爱玲小说作品悲剧美及成因(博客稿)

试论张爱玲小说悲剧美特征及成因东方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张爱玲悲剧性人生经历和独特的性格特征来分析张爱玲小说悲剧性色彩的主要成因,进而分析其小说悲剧美的主要特征。

一是张爱玲作品悲剧色彩的成因,主要从残酷的创作背景与人生经历、古典文化积累与西方文化的碰撞,对爱情的执着与决绝冷峻的个性等方面分析。

二是张爱玲作品悲剧色彩的主要特征,主要从以女性形象为主的悲剧性人物、以婚恋遭遇为主的悲剧性线索、以伤感基调为主的悲剧性语言、以画境意象为主的悲剧性意境等方面分析。

关键词:张爱玲悲剧色彩人性意境鲁迅先生说过,“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悲剧美是美学的主要范畴之一,是在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和悲剧性的艺术表现中对美的肯定,使人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和心灵震撼,并以触动人内心深处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深刻的审美感受。

张爱玲凭借着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和超凡的文学天赋崛起于上世纪40年代的上海。

她是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是一个具有强烈悲剧意识的作家,她的作品充满冷峻、悲伤、苍凉的风格和悲剧美感。

她用传奇性的作品演绎了一个个充满悲剧色彩的故事,刻画了一个个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营造了一个阴森苍凉的人间世界。

张爱玲用犀利的笔触和细致的描写,冷静、悲壮、毫无保留地对人性的阴暗面进行了深刻揭露,在她笔下,人性的自私、冷漠、虚伪、扭曲、变态,情爱的虚假、社会的阴暗、命运的残酷被揭示得淋漓尽致。

张爱玲以这种独特的悲剧美感征服了无数读者,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道奇异的风景。

在女性作家阵营里,她无疑是树立了一个特立独行的艺术标杆而令人钦佩。

她在散文《自己的文章》中也承认,“我不喜欢壮烈,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

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

悲剧则如大红大绿的配角,是一种强烈的对照。

但它的刺激性还是大于启发性。

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因为它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

一、张爱玲小说悲剧色彩的成因一个作家创作风格的形成固然有许多的主客观原因。

浅谈张爱玲小说女性悲剧的原因和探索

浅谈张爱玲小说女性悲剧的原因和探索
到爱的原 因。 二、 女 性 悲 剧 的 成 因分 析
婚姻 和爱情 的悲剧是张爱玲作 品中永恒 的主题 。她的作
品中的女性大都受着爱情的折磨 ,在男权社会下求 爱不得 。 张爱玲既揭示 了女性依附男性必然悲剧 的主题 , 也 表现出无
法改变女性命运 的无奈 。她作 为五四时期女性作家 中独特的
( 二) 个 人 的感 情 生 活 不顺 利
全 的保 障。
( 二) 无 法 挣 脱 的 欲望
女性对 自己的淡漠 , 不 仅是男 权社会 的产物 , 还 有女性 存 在着的奴性 , 女性 对男性有 着天然 的崇拜 和折 服 , 对待原
本是美好 的爱情 , 也渐渐变成了对物质的 、 金钱的欲望。 ( 三) 无法改变的命运 在 张爱玲 的笔 下 , 人的命运 是不能 自己掌握 的 , 也是 不 能改变 的 , 无论 你如何努 力 , 在她的眼 中生命 就是 一场无 法 改变的悲剧 , 她承认也接受 这个 现实 , 既然生命 是一场悲剧 ,
张爱玲在家里既接受 了传统 的教 育 , 又很 早接受 了西方 文化 , 但 是张爱玲 的家庭很不 幸 , 张爱玲 的童 年处在 不幸 的
阴影 之下 , 很早父母 的离异 给她带来 了很 大的痛苦 , 体验着婚 姻 的不 幸 ,一 方面 又认 同传统 的婚姻 , 即使获得 了 自由选择男 人 的机会 , 她们

张爱玲笔下 的女性悲 剧主要 通过她对 作 品中的人 物来
分析。 ( 一) 为 了利 益 选 择 婚 姻
位, 她 的作 品以独特 的视 角展 现了女性悲剧命运 的原因和
张爱玲小说中女性 形象类型
女性复杂的心理 以及对女性命运的深刻探讨 。

浅析《金锁记》的女性悲剧

浅析《金锁记》的女性悲剧

浅析《金锁记》的女性悲剧
《金锁记》是清代作家张爱玲所写的一篇小说,是她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以女性为主要主角,描写了她们在家庭和社会中所遭受的痛苦和无奈,是一部充满悲情的作品。

首先,小说中的女性受制于家庭和社会的束缚,缺乏自由。

比如,主人公方雯在与王小山的婚姻中失去了自由,她原本可以选择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但是在婚姻的桎梏下,她不得不忍受王小山的虐待和她自己的无奈。

另一个例子是梅上月,她本来能够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婚姻观和生活方式,但是却在家庭和社会的压力下选择了错误的对象,最终落得悲惨的结局。

其次,女性在感情之中经常是付出更多,得到更少的一方。

比如,方雯一直深爱着王小山,为他付出了一切,但是得到的却是他的冷漠和残忍,最终导致她的精神崩溃。

另一个例子是胡兰成和梅上月之间的感情,他们本可以相爱并在一起,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最终胡兰成做出了出人意料的选择,使梅上月受到了无法弥补的创伤。

最后,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往往是弱势群体,缺乏应有的权利和地位。

比如,方雯在婚姻中就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不论是来自王小山还是来自外部的社会压力,都使得她陷入了被动和痛苦之中。

另一个例子是章皎在家庭中所受到的压迫和威胁,她本来可以自由地结婚,但父亲却为了维护家族的利益,不惜将女儿的人生作为筹码,使她最终被迫嫁给了一个她不喜欢的男人。

综上所述,《金锁记》中的女性悲剧主要表现在她们在家庭和社会中的无奈和痛苦,缺乏自由、爱情的不公平以及权利和地位的剥夺。

小说通过描写女性的悲惨命运,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扭曲,对当代女性的觉醒和进步有着深远的意义。

浅析《金锁记》的女性悲剧

浅析《金锁记》的女性悲剧

浅析《金锁记》的女性悲剧《金锁记》是中国著名作家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以20世纪30年代上海滩为背景的现代小说。

小说通过主人公金锁的生活和遭遇,揭示了当时女性的境遇和悲剧,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文学价值。

本文将从金锁这个女性形象入手,浅析《金锁记》中的女性悲剧。

金锁是《金锁记》中的女主角,她是一个具有矛盾情感的女性形象,从小就受到了母亲的影响,对男性持有一定的偏见,她在父亲去世后一直靠着母亲生活,并被母亲灌输了一种观念,即男人都是不可信赖的。

这样的观念使得金锁在遇到男人时总是持着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这也是她和男主人公顾铁生之间产生矛盾的根源之一。

金锁在一个男权社会中生活,她受到了社会的歧视和压迫。

在《金锁记》中,金锁所遇到的男性人物多是以压迫和操纵女性为乐趣的,他们根深蒂固地认为女性是需要男性拯救的弱者,这种观念直接导致了金锁和顾铁生之间的矛盾和无法相容。

在一个男权社会中,金锁无法摆脱男性给予的束缚和压迫,她的生活和命运都成了男人的玩物。

金锁的悲剧也在于她内心深处对爱情的追求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金锁在和顾铁生交往的过程中,虽然一直对他持着警惕之心,但还是在无法自拔的陷入了对他的爱情当中。

她渴望得到顾铁生的关爱和珍视,但却始终无法摆脱阴影,无法体味到真正的幸福生活。

她最终选择了逃避和自私,而这些也都是她内心深处的悲剧。

金锁的悲剧还在于她不能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和对自己不幸的命运的认同。

金锁的父母都是很不幸的人,她在成长过程中深受父母的影响,也一直觉得自己是个不幸的女人。

她在和顾铁生一起的时候,也没有能够从内心真正的去爱他,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是在找到了自己父母的影子,这也是她的悲剧所在。

《金锁记》中金锁的悲剧主要在于她对男性的偏见、对社会的压迫、对爱情的追求和对自己命运的认同。

在当时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金锁这样的女性形象是常见的,她们受到了家庭、社会和个人内心的种种限制,无法得到真正的幸福和自由。

虽然金锁最终选择了逃避和自私,但她的悲剧反映了当时女性的境遇和遭遇,对于现代社会也有着一定的警示和启示意义。

探析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悲剧命运的成因

探析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悲剧命运的成因
响痕迹 。从 萨特 的思 想来看 ,人 与人之 间 的关系充 满 了紧 张与 斗争 ,他人 与我 之 间是 一种 主客体 辩 证的过 程 。在 张
张 爱玲 在 上 海 走 红 之 后 ,与 “ 文 化 汉 奸 ”胡兰 成 相 爱、 结 婚 。两 人 曾有 过 短 暂 的幸 福 时 光 。然 而 胡 生 性放 纵 ,即使 在 遭 到政府 通 缉 的亡 命 期间 仍然 到 处沾 花 惹草 、 另筑 香巢 。张爱 玲 却不死 心 ,“ 低到 尘埃 里 ” ,希望 胡 回心 转意 却最 终无 果 。“ 我将 只是萎 谢 了。 ”这 场悲 剧 的婚姻对
忍受 父 亲与 继 母 的囚 禁虐 打 ,张 爱玲 离家 外 逃 。“ 生 在这 世上 ,没有 一样 感 情 不是 干疮 百 孔 的 。 ”家道 中落 、身世 曲折 使张 爱玲摆 脱 不了兴 亡沧 桑之感 ,反 映在 她的 小说 中 便是 寒冷 、残缺 、伤 感 的苍凉 。
张爱玲 的小 说 中存在着 法 国哲学家 是一袭 华美 的袍 ,上面 爬满 了蚤 子 。 ”这 就 是张 爱 玲对 于人 生的 理解 。灰暗 、 阴冷是她 的创 作基 调 。在 她 的小说 世界 里 ,对 女性 及爱 情婚姻 投 以极大 的关注 ,然而 不 管故 事如 何发 展 ,人 物怎 样抗 争 ,终 究摆 脱不 了悲 剧命 运 。 究其笔 下女 性悲剧 命运 的成 因 ,可 以从 以下 四个 方面 来 分析 。
二独特不幸的个人经历张爱玲有着显赫的家世背景其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清末重臣李鸿章祖父是清末清流派代表人物张佩纶然而张爱玲并未获得与显赫家世相衬的幸福生活
现 当代文 学
探析张爱玲作 品中女性悲剧命运的成 因
李航 浙江传媒学院
摘 要 :在 张爱玲 的作 品 中,对 女 性及 爱 情婚姻 投 以极 大 的 关注 ,对 两性 关 系和 女性 的 生存 状 态进行 了深 刻的剖 视 。 然而 ,她笔 下 的女性始 终摆 脱不 了从属 地位 的 悲剧形 象。本 文从 封建 宗法 制度对 女性 的压迫 、作 者个人 经历 、传 统 文学 的影响及 西方 现代 思想 的影响 四个方 面来探 究张 爱玲 作 品 中女 性 悲剧形 象 的成 因。 关键 词 :张 爱玲 ;女性 ; 悲剧命 运 ;成 因

浅析《倾城之恋》的悲剧意味及由来

浅析《倾城之恋》的悲剧意味及由来

创新平台张爱玲的文字华美而冷寂,其小说也多以悲剧收尾,给人一种美丽、苍凉的感觉。

父母的离异、家族的衰败都给她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她从父母家族人的身上,看到了旧式婚姻的悲哀。

因此,在她的作品中,女性大都不是追求自身价值的强者,她们找不到自我存在的价值,通常也不会拥有纯真浪漫的爱情。

她们清醒地知道自己只是男子的附庸,是传宗接代的工具,所以就尽力谋求自己的利益,在无爱的婚姻中挣扎求生。

提起张爱玲的小说,我们自然会想到《倾城之恋》。

这是她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讲述了战乱前后女性的悲剧命运。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白流苏原本是上海白家的小姐,在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之后,身无分文,备受亲戚的冷嘲热讽,看尽世态炎凉。

偶然间认识了多金潇洒的单身汉范柳原。

白流苏和范柳原在反复的猜测与博弈后终于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但这看似圆满的结局实则处处透露出悲凉的意味。

接下来,笔者就带领大家感受一下《倾城之恋》的悲剧意味,并分析一下这种悲剧意味从何而来。

一、《倾城之恋》的悲剧意味1.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相似的生活境况“他们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

胡琴咿咿哑哑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不问也罢!”在故事的开头,张既而引出白公馆这一场所,又呈现出男女主人公迥然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相似的生活境遇。

旧式家庭在意嫡庶,看重婚姻,注重培养名门淑女。

白流苏就出生于这样的家庭,自小就接受传统教育。

范柳原则在英国长大,家庭富庶,从小便接受西式教育。

他们在不同的环境中成长,接受着不同的文化,都是家族中的“异类”。

二人相遇,自然容易产生摩擦与碰撞。

白流苏虽然自小接受传统教育,也接受封建包办婚姻,但面对并不幸福的婚后生活,她勇敢地选择了离婚。

离婚之后的白流苏回到白家,可是她的生活境遇并未朝着好的方向改变,哥嫂的逼迫使得她不得不向自己的母亲寻求援助,母亲却漠然待之而非出手相助,她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于是,她试图走出白公馆。

范柳原则是私生子,孤身流落到英国,历经曲折才获得继承权。

无尽的苍凉—浅谈张爱玲悲剧意识的形成及在其小说中的体现

无尽的苍凉—浅谈张爱玲悲剧意识的形成及在其小说中的体现

无尽的苍凉—浅谈张爱玲悲剧意识的形成及在其小说中的体现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文学巨匠,她的小说以其深刻、细腻的描写而闻名于世。

她的小说中充满了悲剧色彩,无论是主角的命运还是描画的社会现实,都充满了无尽的苍凉。

那么,张爱玲悲剧意识的形成是怎样的,它在她的小说中又是怎样体现的呢?一、张爱玲悲剧意识的形成1.个人经历带来的心理影响张爱玲自幼家境富裕,父母是上海的名门望族,但她的父亲对家庭冷漠,对张爱玲的母亲更是不管不顾。

母亲的孤独无助和尖锐的性格给张爱玲的成长和心理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1942年,张爱玲与丈夫胡兰成离婚,她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流浪生涯,被称为“流亡作家”。

这种漂泊和失落感也是她悲剧思维的砥柱之一。

2.西方文学的熏陶张爱玲是一位西方文学爱好者。

在她的小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对欧洲文学、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文学、莎士比亚和威尔士等文学的熏陶。

这些作家中不乏悲剧色彩浓郁的作品,对张爱玲的悲剧意识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3.历史环境的影响张爱玲成长的年代正是中国史上黯淡无光的一个时间段,国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局面,许多中国人的命运都被随意摆弄着。

这种社会现实给张爱玲带来了莫大的悲剧感受。

二、张爱玲悲剧意识在小说中的体现1.人物的命运悲剧张爱玲的小说主角多为女性,她们的命运大多都是悲剧性的。

比如,她的代表作《金锁记》中的玲妈妈,将自己的身体出卖于大老板,以供养儿子的读书,最后却发现自己早已被抛弃。

她的悲剧命运不仅是她自我价值的探讨,更是全社会的生存状态的映射。

2.流离失所的苦难景象张爱玲的流浪生活和对生活本质的思考,产生了她苦难、孤独的两难境遇。

小说中人物经常是流离失所,但这种苦难不仅是人物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人际价值)受到了挑战,同样也是她在现代派小说语言上的探索。

3.社会生活的渺茫无望张爱玲的小说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多为世态炎凉,物欲横流,以致于无法信任、无异于投降。

《小团圆》中,贪婪的大伯和自私的姨太太甚至让自己最亲的儿子和孙子陷入人生最后的特权和唯利是图之中。

张爱玲笔下苍凉色调的女性悲剧命运

张爱玲笔下苍凉色调的女性悲剧命运

张爱玲笔下苍凉色调的女性悲剧命运要: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有着不同苍凉色调的悲剧命运。

她通过描写这些女性形象由于宗法社会压迫、男人摆布与支配、追求名利牺牲婚姻导致生存状态苍凉,展现这些女性形象孤独与凄凉、恐惧与自私、疯狂与不可救药的心理,来抒发自己对于人生充满痛苦与不安、孤独与漂泊、荒诞与不可理喻的感悟。

关键词:张爱玲苍凉女性形象悲剧命运自身特殊的成长经历,导致她笔下塑造出的女性形象或多或少都带有一些悲剧色彩。

苍凉是指张爱玲在她生活的世界中的存在体验,是一种由于缺乏亲情、爱情、对周围的世界不信任,找不到生命的本源意义而产生的孤独感、无助感和虚无感。

本文旨在探究张爱玲笔下苍凉色调的女性悲剧命运,分别从“女性生存状态的苍凉”,“女性苍凉的心理体验”,“作者在女性苍凉的心理体验中感悟到的人生内蕴”这三个方面来探究,以领略其笔下传达的女性命运之悲剧。

一、女性生存状态的苍凉“回顾张爱玲的苍凉美学,可以加深我们对于女性书写的悲哀体认,进而去填补这被压抑的空白。

也许大部分女性作品的基调都是悲怆与苍凉的,这种不被了解的声音,正是女性研究的宝库。

”[1]她笔下的女性形象大多生活在宗法社会下封建的家庭里,为了从宗法家庭的迫害下解脱出来,她们遭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与痛苦。

即便在生活上获得了一些自由,也还是没能逃脱宗法社会的迫害,这些遭受迫害的女性形象以一种苍凉的状态生存着,面对上一代人对她们的迫害与折磨,她们最终沦为了宗法家庭的牺牲品。

由于这些女性形象生活的家庭背景不同,所以她们面临不同的客观环境时,所反映出的生存状态也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传统的宗法意识,已经深深烙在当时的宗法家庭里,所以,要想摆脱宗法家庭的迫害,对于当时的女性来说并非易事。

《金锁记》中长安的生存状态是苍凉的,出生在宗法家庭,母亲七巧也是深受传统宗法意识迫害的女性,所以长安注定要遭受封建宗法家庭所带来的一切迫害。

七巧因为自己年少时被裹过脚,受到过封建社会的迫害,所以想在女儿身上撒气,并且自己有着“天下的男子都是一样混账”的思想,加上为了控制女儿的自由,所以在长安十三岁时替她强行裹脚,“为了完全控制成长的女儿,竟硬给长安缠脚,虽然后来中止了,但长安的脚已不能完全复原。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生命悲剧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生命悲剧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生命悲剧摘要:张爱玲作为二十世纪文学史上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作家,她的小说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特别是女性的生命悲剧,在她的文章中被刻画的淋漓尽致。

张爱玲以她独特的艺术视角,发现、剖析在当时东西方文化碰撞下的女性生命悲剧,并用凌厉细腻的文字深刻揭示女性的人生命运。

本文将从家庭、爱情、婚姻三个角度论述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生命悲剧。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悲剧张爱玲是是二十世纪文学史上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作家,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曾评价“张爱玲是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可又是一个活泼的讽刺家,记录近代中国都市生活的一个忠诚宽厚的历史家”①。

张爱玲小说中的人物几乎都是悲剧形象。

她以独特的女性艺术视角,冷峻的笔触,刻画一些在东西方文化冲突碰撞下的旧女性形象,她们总是浸透着太多的不幸,从上层的太太小姐到下层的丫头佣人,从新派的知识女性到封建的旧式女子,无一不在悲剧的阴影笼罩之下。

这些女性生活在一个琐碎的物质世界中,处于封建制度和西方文明的侵蚀之间,为了金钱、欲望,虚荣而近乎疯狂。

张爱玲显然已经看透了这种世态病相——举凡人生的猥琐、卑微、自私、庸俗、失面子的屈服、无可奈何的陷落原就是人世间无可更易的本质。

于是她用凌厉细腻的文字深刻揭示各色女性生命和生活中的种种烦恼、压抑、荒唐、悲痛等,并探索其内在的人性根源,从而将自己深刻清醒的悲剧意识寄寓其中。

一、张爱玲小说中女性生命悲剧的具体体现(一)女性的家庭悲剧张爱玲小说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女性是软弱的、妥协的,她们在家中无力反抗父母的压制,在男女感情中不敢冲破传统伦理的桎梏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张爱玲在《谈女人》一文中写道:“在上古时代,女人因为体力不济,屈服在男人的拳头下,几千年来始终受支配,因为适应环境,养成了所谓妾妇之道,女子的劣根性是男子一手造成”②。

张爱玲认为女性的命运悲剧是由几千年来以男子为中①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M].中国华侨出版社,2002:336②张爱玲.张爱玲文集[M].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1:161、178心社会传统造成的,女性一直被作为男性的附属品而存在,女性没有独立的政治经济权力,这决定了她们的悲剧命运,必须遵循专制主义统治下的思想主张——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在家庭与社会中没有丝毫发言权,张爱玲笔下的女子亦有这种家庭悲剧。

张爱玲作品中女性人物悲剧命运的根源

张爱玲作品中女性人物悲剧命运的根源

张爱玲作品中女性人物悲剧命运的根源•1楼是什么让书中的女性都走向了一个共通的悲剧命运呢?首先让我们先粗略对那个刚刚开始兴起的思想变革的时代进行一番大致的了解:中国的一批有着先锋思想的知识分子提出了“男女平等”的口号,目的就是要从根本上否定禁锢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社会的男权至上的观念,并从封建桎梏中把女性解放出来。

因此出现了一系列解放妇女的切实行动:如废缠足,兴女学,反对包办买卖婚姻,出现了职业女性……这些变革对于封建传统的否定是相当激烈的,对于打破封建制度对女性的压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

但在张爱玲笔下,形形色色的女性仍在男性世界中苦恼、抽泣,男女的世界灰暗、肮脏、弥漫着窒息的腐烂的气味。

“几千年文化熏陶下的女性带着‘原罪’的意识紧紧依附着男性,男性成了她们生活中的唯一阳光。

”⑸婚姻是无爱的,它脱离了感情的范畴,披戴着诸多的枷锁。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这是由于刚刚过去不久的时代与思想上的变革留给她们的仅仅是生活形式上的改变,她们的意识仍被男性所支配和控制。

根深蒂固的三纲五常不止让男人们认为女人只是他们身上的一根肋骨,更可悲的是,女性自己竟也没有超脱这种认知的念头。

即使她们开始读大学,开始接受教育;开始找工作,开始人生新的起点;甚至是留洋海外,接受异国文化熏陶,但是最终无一不是找个人才是真的,甚至于她们区别于无知村妇的上述资本都成为了她们日后谈婚论嫁可以胜券在握的筹码。

当然,每个人都有同命运抗争的本性,旧时代的女性也不例外,张爱玲没有忽略女性自身对于命运的把握与争取,她们尝试过、她们努力过,但能够供她们选择的道路实在太少了,局限性的观念把她们追求幸福、实现自我的渴望全部寄托在了男人的身上,婚姻才是她们生活的主旋律。

张爱玲无情地嘲弄着婚姻的意义。

在她笔下,“人世间没有爱,有的只是满目的苍凉,形形色色的女人,为婚姻,为女子最大的职业而战的荒凉,真是华丽与热闹深邃处透骨的荒凉。

”⑹她笔下的女人们拼命的追求着婚姻,到头来得到的都是躯壳。

张爱玲小说中的情感悲剧及其成因

张爱玲小说中的情感悲剧及其成因

张爱玲小说中的情感悲剧及其成因摘要:张爱玲是四十年代崛起的传奇女作家,她笔下的婚恋故事着意书写金钱、家庭、社会、人性以及不可预知的命运等要素在两性婚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且用已形成的悲观的人生认识解构小说中的婚姻与爱情,从而形成了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爱情悲剧与婚姻悲剧的独特写作模式。

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总是弥漫着一种驱之不散、抹之不去的悲观色彩。

“悲观”是始终笼罩作品的一种氛围,它不但外化成了一种“苍凉”感,而且还升华成了一种生存意识,一种美学追求。

这种悲剧意识的形成与她悲剧性的生命体验有关,与她所处时代氛围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熏染有关,更与她对人生的悲凉态度有关。

关键词:情感悲剧生命体验一、张爱玲作品中的爱情与婚姻悲剧张爱玲的小说是“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她的作品有着淡漠的贫血和感伤的情调”。

胡兰成说:“张爱玲先生的散文与小说,如果拿颜色来比方,则其明亮面是银紫色的,其阴暗面是月下的青灰色”。

张爱玲的小说,刻画了一个个悲凉的人物形象,作品始终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

沃尔波尔有一句常被引用的名言,“这个世界,凭理智来领会,是个喜剧;凭感情来领会,是个悲剧。

”张爱玲是凭感情来领会,她把这个世界看作悲剧。

爱情本是浪漫的,然而悲剧却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破给人看,爱情成为奢侈品。

爱情这件“华丽的外袍”,在张爱玲的小说中便有了“爬满了虱子”的尴尬。

张爱玲认为:“男女之情乃人之大欲,作为生命过程的重大现象,负载着深刻的人性内容,揭示着人生的真谛。

”在张爱玲的笔下,男女间并无真情,而是在玩着“爱情”的游戏,进行着享乐主义的精神游戏。

《红鸾禧》中的玉清、《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金锁记》中的曹七巧等等,她们自觉地甚至是费尽心机地走进婚姻,。

结婚既不是来自父母的包办,也不是基于爱情的考虑,她们凭借自己的聪明和美丽去获得婚姻,目的不过是通过婚姻获取物质的保障和身份地位的提高,从而成了名副其实的“女结婚员”。

但是,婚姻除了带给她们生活保障、金钱地位之外,也带给了她们沉重的代价。

《倾城之恋》中女性命运的悲剧式书写

《倾城之恋》中女性命运的悲剧式书写

《倾城之恋》中女性命运的悲剧式书写《倾城之恋》是一部以20世纪初上海滩为背景的小说,作者是张爱玲。

小说以描绘女性的悲剧命运为主题,展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和旧时代束缚下所受的压抑和煎熬。

故事中的女性角色多是为了男性而活,受尽折磨和伤害,最终走向悲剧结局。

小说中的女主角巧巧是一个被逼婚的女孩,她被迫嫁给一个并不爱的男人,而她真正爱恋的却是另外一个男人。

在那个封建时代,女性的命运往往是由父母和丈夫安排的,他们失去了自由选择的权利。

巧巧的婚姻注定是个悲剧,她的内心充满了对命运的不满和对爱情的渴望。

最终,她因无法得到真爱而崩溃,走向悲剧的结局。

除了巧巧,小说中的其他女性角色也都有着悲剧的命运。

她们或是受尽家庭压力的弃妇,或是被囚禁在感情的牢笼中无法自拔,或是在社会压力和道德束缚下被迫放弃自己的幸福。

她们的悲剧命运凸显了女性在旧社会中所承受的种种压抑和不公,她们被剥夺了追求幸福的权利,被迫接受命运的安排。

在《倾城之恋》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女性命运的悲剧式书写。

她深刻揭示了女性在旧社会的悲惨遭遇和无尽煎熬,呼吁对女性的关注和尊重。

小说中的女性命运的悲剧式书写,让人们深思女性在历史长河中承受着怎样的煎熬和不公,也引发了对女性在当代社会的关注和反思。

小说的情节虽然发生在上个世纪的旧社会,但对女性命运的悲剧式书写却是不分时代的,它呼吁人们对女性的尊重和关注,并敦促社会给予女性更多的平等权利和尊重。

女性不应被局限在家庭和爱情中,她们应该有追求自己幸福和理想的权利,应该享有平等的地位和权利。

在当今社会,妇女的地位和权利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保障,但与男性之间的平等对待和尊重依然有待加强。

《倾城之恋》通过对女性命运的悲剧式书写,提醒我们关注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权利,呼吁我们给予女性更多的尊重和关怀。

小说《倾城之恋》通过对女性命运的悲剧式书写,深刻揭示了旧时代女性所承受的压抑和煎熬,呼吁关注和尊重女性的权利和地位。

我们应该反思旧时代对女性的不公和压抑,给予女性更多的平等和尊重,让她们有权利追求自己的幸福和理想,让每个女性都能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悲剧类型及其悲剧根源学生姓名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指导教师年5 月11 日总目录论文正文一、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悲剧类型 (5)(一)华丽背后的畸变 (6)(二)红颜薄命百花伤 (7)(三)浮萍般漂泊不定 (8)(四)另类母亲上演的“舐犊情深” (10)(五)完美女人无法逃脱的悲剧 (12)二、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悲剧根源 (12)(一)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影响 (13)1.传统道德思想对女性的束缚 (13)2.“男权至上”思想对女性的压迫 (14)(二)女性自身的“自残” (14)1.女性自我意识的浅薄 (14)2.女性“天性使然”的软弱 (15)三、探讨张爱玲小说中女性悲剧的现实意义 (15)(一)揭露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荼毒 (15)(二)唤起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16)附录1. 开题报告 (20)2. 结题报告 (21)3. 答辩报告 (22)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悲剧类型及其悲剧根源摘要:张爱玲笔下写的女性是“新女性”笔下的旧女性,她们皆有一个共同的命运特点:她们的人生中都充满了悲剧色彩。

无论是对婚姻的选择和依赖,还是从寻求自我意识上,甚至是在母性上,都把“悲剧”这一特点发挥的淋淋尽致。

女性悲剧的根源问题其实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张爱玲的女性悲剧小说可以说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诠释。

在张爱玲的小说里,我们很自然的读到了答案,追寻女性悲剧根源的根本原因是千年来封建社会对女性得桎梏和扼杀,但同时我们不能忽略女性本身的问题:女性自我意识的欠缺和不坚定。

通过对张爱玲笔下的种种女性悲剧的总结与归纳,追寻女性悲剧的源头,并以此来探索女性悲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悲剧;女性意识;自省意识Zhang ailing is analysed female tragedy typeand source of the novelAbstract:the women of zhang ailing's writing is the \"new female\" of the author's old women, they all have a common characteristic: the fate of their life is full of tragedy. Not to the marriage choice and dependence, or from seeking self-awareness, even on the maternal, all the \"tragedy\" the characteristic streaming play much as. Female tragedy at the root of the problem is actually a nagging question of women in zhang ailing's novel tragedy can be said to be one of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In zhang ailing's novels, we naturally read the answer, for women is the root cause of the tragedy roots in one thousand to the feudal society of women have shackles and strangled, but at the same time we can't ignore the women's own problem: the lack of female self-consciousness and not firm. Based on zhang ai-ling's various female tragedy of summary and induction, pursue the source of female tragedy and to explore the realistic significance of the female tragedy.Key words:zhang ailing; Women; Feudal society; Female consciousness; Introspection consciousness目录一、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悲剧类型 (5)(一)华丽背后的畸变 (6)(二)红颜薄命百花伤 (7)(三)浮萍般漂泊不定 (8)(四)另类母亲上演的“舐犊情深” (10)(五)完美女人无法逃脱的悲剧 (12)二、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悲剧根源 (12)(一)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影响 (13)1.传统道德思想对女性的束缚 (13)2.“男权至上”思想对女性的压迫 (14)(二)女性自身的“自残” (14)1.女性自我意识的浅薄 (14)2.女性“天性使然”的软弱 (15)三、探讨张爱玲小说中女性悲剧的现实意义 (15)(一)揭露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荼毒 (15)(二)唤起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16)参考文献 (17)谢辞 (18)张爱玲是20世纪40年代上海红极一时的、带有传奇色彩的女性作家,都说文如其人,张爱玲亦如此,她的小说华丽、神秘,笔触细腻,多是以女性为视角,凸显女性悲剧,以此来表达张爱玲对女性悲剧遭遇的同情、惋惜,甚至有恨铁不成钢之感,并以此反映处于现代环境下固存下来的中国式封建文化灵魂的错位。

她希望中国的女性可以走上自立、自强、自爱的人生轨道,可以超越自我,娜拉式的走出内外“监牢”的层层束缚,追寻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

从张爱玲的小说里,见不到鲁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沉痛,也没有曹禺、巴金“吾与汝偕亡”式的愤怒,没有改造国民性的抱负,有的只是对女性悲剧命运的“同情的了解,了解的同情”,有的只是复杂的爱恨情结,是剪不断,理还乱的难以明言的依恋。

张爱玲的时代,是中国古典文化与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经典时代。

在这里,女性的意识和心灵被西方现代“文明”的金钱观念一点点地腐蚀掉,散发着令人呕吐的恶臭,甚至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形扭曲。

其小说从亲子之爱、男女性爱之类的感情细节处揭露了人性的丑陋和卑微,展示了沪、港等地华人的虚伪、堕落、扭曲的灵魂。

欲的自由、心的麻木以及生的苦闷是她作品的主旋律。

写尽了人世沧桑,人生百态。

一、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悲剧类型(一)华丽背后的畸变张爱玲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1]骚动的人生,难忍的瘙痒,透过华袍,渗入骨肉,生命即如繁花般惨败。

《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是典型大家族的女囚,过着无欲无爱的生活,她渴望的拥有爱,渴望拥有一具鲜活的、有力的男性身体,她把这种难以启齿的感情寄予于姜三爷,她压抑的性欲得不到释放,期冀一个男人的关怀却无果。

在这样的环境下,她的精神开始扭曲,灵魂开始裂变,她不仅扼杀自己的希望,还扼杀着周遭人的希望。

在她的堕落人生里,流露出的是可恨,亦是可悲。

七巧就是一个戴着金质枷锁的大族太太,一方面,大宅门内性欲的压抑和对金钱的欲望使她的心理扭曲;一方面,她又扩大这种病态的心理,教唆子女吸食大烟,探听儿子和儿媳的房事,并大肆宣扬,还给儿子纳了个丫鬟做二房,当儿子的妻妾双双自尽后,儿子便不再娶。

女儿在她死之前都未嫁出去,她把自己的人生悲剧报复式的遗留在子女的身上。

因她的脚是缠过的,就把十三岁的长安的脚也裹了起来,“痛得长安鬼哭神号”且不可能完恢复原状了,在姜长安的学校因一些小事而大吵大闹,千方百计阻止女儿的恋爱,更恶毒的是设圈套,在童世舫面前诽谤自己的女儿,以此断送了女儿长安的婚事,让长安从此断了结婚的念头。

手段是低下的,心底极其阴暗,令人毛骨悚然。

曹七巧是不幸婚姻的受害者,而且又导演了儿女不幸的婚姻,她的畸形性格与遭遇使她堕落到万劫不复之境。

《心经》中许小寒的恋父情结是心理扭曲的另一典型,这主要源于许小寒从小缺乏家庭关怀和对父亲的一种彻底的依赖意识。

她潜意识里认为父亲是她的一切,只要父亲在她身边,她就觉得自己无忧无虑,很轻松、很幸福。

家庭条件的优越是弥补不了小寒内心的孤独,没有得到正常的父母之爱,她在感情的旋涡里迷失了自我,错误的把父亲当作自己内心的恋人,甚至尝试着在现实世界里成为父亲的恋人。

她把来自于父亲的幸福感视为她情感的寄托与唯一,于是,她敌视母亲,敌视任何靠近父亲的女人,钢琴上母亲的照片只是在自己和父亲照片的另附,母亲不能穿漂亮的衣服,不能对父亲表露出一点情感,对母亲尚且如此,对别的女性就可想而知。

她的偏执让她疯狂,可最后她还是失败了,只得离开父亲的身边,失去她多年来唯一依赖的人。

弗洛伊德在他的论著中认为:“潜意识是人类精神活动最深层和最原始的部分,在这个层面中充满了不容于社会的各种本能和欲望,并时刻想冲出来”。

[2]许小寒满口爸爸长爸爸短,异乎平常的父女之情,在父亲面前如情人似的撒娇,嫉恨任何靠近父亲的女人,这正是她潜意识对父亲占有欲的无意流露。

在她的潜意识中,许峰仪就是她这一生的依靠,精神的,亦是物质的,或许也是一种执拗的习惯。

她对峰仪的爱,根本不是女儿对父亲的那种爱,而是想占有支配的那种,想一生都与之在一起的恋人。

这正是她心理变态的种种表现。

(二)红颜薄命百花伤《花凋》中的川娥是是姊妹中最小的一个,川娥从小懂事,喜静,时常穿着蓝布长衫,是一个正散发着青春气息的少女,期待着美好的姻缘,等待着骑白马的如意郎君……可这一切的美好都不及命运的摧残,花骨朵般的少女被痨病缠身,所有梦都刹那间碎了,她强忍着病痛的折磨,却忍受不了内心的痛苦与折磨,“终日郁郁的自思自想,她的自我观念逐渐膨胀”,想来一个多情的了断,诗意的死亡,五十块钱却买不来安眠药,只好“茫然坐着黄包车兜了个圈子,在西菜馆吃了一顿饭,在电影院里坐了两个钟头。

”用一只脚试皮鞋,还道:“这种皮看上去倒还很牢,总可以穿两三年”。

[3]想活着的执念最终还是阻止不了死神的来临,病魔在三周后夺去了她的生命结束了对她的折磨。

川娥是一个苦命的女子,她性子软弱,受人欺负,当她快要嫁人,可以逃离家庭的时候,得了痨病,成了家庭的包袱,父亲没钱给她看病,却有钱在外面养小老婆,亲生母亲也不管她,怕别人知道自己藏了私房钱,她只有静静躺在床上痛苦的等死,全世界的人其实早都放弃了她,连她的父亲也不愿意去看她,即使来了也“浓浓喷着雪茄烟,制造一层防身的烟幕”。

一天吃两个苹果也成了家人的说嘴,更不提买药的钱了。

川娥的一生是一出柔弱女子对命运抗争的悲剧,年少时受到姐姐们的欺负,好不容易熬到了出头的这一天,却和骨痨来了一次亲密的接触,最终病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