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概述考点总结
微生物检验主要知识点总结
微生物检验主要知识点总结一、微生物检验的概念微生物检验是指利用现代生物学技术手段检验和鉴定食品、饮用水、药品、环境等物品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一种实验室检验方法。
微生物检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评估物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及种类是否达到卫生标准,以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二、微生物检验的重要性1. 保障公共卫生:微生物检验可以及时发现食品、饮用水、药品等物品中存在的微生物污染,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保障公共卫生。
2. 保障产品质量:微生物检验可以帮助企业检测产品是否受到微生物污染,保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3. 疾病预防:微生物检验可以检测出病原微生物,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三、微生物检验的主要流程1. 采样:根据不同的检验对象,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和设备进行样品采集。
2. 样品处理:将采集的样品进行处理,以提取出微生物进行检测。
3. 细菌培养:将样品中的微生物分离培养,以获取单一的微生物种类。
4. 微生物鉴定: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微生物进行鉴定。
5. 微生物计数:对样品中的微生物进行计数或定量。
6. 结果分析:根据检验结果,评估样品是否符合相关的卫生标准。
四、微生物检验中的常用方法1. 培养法:将样品涂在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利用条件恰当的培养环境,使样品中的微生物进行生长。
2. 影像法:通过显微镜观察培养好的微生物,观察其形态特征,进行鉴定。
3. 生化鉴定法:根据微生物的代谢过程,通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鉴别微生物属种。
4. 分子生物学方法:利用PCR、DNA测序等技术,对微生物进行鉴定。
五、微生物检验中的常见问题1. 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不同的微生物污染可能需要不同的检测方法,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2. 样品的处理和保存:样品的处理和保存条件对检验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
3. 检验结果的分析和判断:检验结果可能存在假阳性、假阴性等情况,需要结合其他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考试重点知识总结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第一章微生物感染与宿主免疫根据微生物与人体的关系:有益微生物条件致病微生物病原微生物。
肠道中双歧杆菌最为典型P11 *1潜伏感染:若宿主与病原病体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暂时处于平衡状态,病原体潜伏在病灶内或某些特殊组织内,一般不排除体外。
(如果宿主的抗感染免疫力减弱,或侵入的病原体数量增多,毒力较强,机体的组织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并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则称为显性感染。
)病原微生物的传播V: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共同媒介物传播虫媒传播多途径传播P21 2,(病原菌的毒力包括侵袭力和毒素。
)侵袭力:病原菌在宿主见传播侵袭定植并逃避免疫的能力,称为侵袭力。
由菌体表面结构和侵袭物质等构成P25 3、胞内菌感染免疫:胞内菌分专职和兼职,兼职胞内菌在宿主体内主要寄居在细胞内生长繁殖,但是亦可在细胞外没有无活细胞的环境生存繁殖。
(如结核分支杆菌麻风分枝杆菌)第二章细菌的基本形状P38 1、细菌大小以微米um为测量单位。
人肉眼的最小分辨率为0.2mm. 按其外形:球菌杆菌螺旋菌球形呈圆球形、近圆球形、矛头状和肾形P41 2 、鞭毛功能:1)动力: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旋转运动是由基础小体的同心环旋转产生,推动力来自质子动能,即质子浓度梯度流动所释放的ATP。
鞭毛旋转方向决定运动类型,观察细菌动力用悬滴法或压滴法在显微镜下观察其运动,也可将细菌接种于半固体培养基观察动力)2)鉴别细菌;鞭毛及细,一般染色不能看见,常用特殊染色和镀银染色观察细菌有无鞭毛及鞭毛数量、分布,可用于鉴别细菌P42 3、性菌毛可也结合的方式在细菌之间传到DNA,导致细菌毒性及耐药性的变异6、糖萼功能 1)与细菌毒力有关:有糖萼的细菌表面光滑,不易被细菌细胞吞噬,消化,逃避免疫吞噬后的细菌可在机体组织细胞中生长繁殖引起感染。
2)细菌的鉴别和分形:夹馍物质具有特异性抗原,可作为细菌的鉴别和分形。
3)形成生物膜7、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特有组分-----磷壁酸8、芽孢功能:1)对热力、干燥、辐射、化学消毒具有强大抵抗力2)以是否能杀死芽孢作为物品消毒灭菌效果的判断指标,3)芽孢在菌体的位置和直径的大小随菌种的不同,这种形态特点有利于细菌的鉴别。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重点知识归纳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重点知识归纳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重点知识归纳:
1.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2.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抗吞噬作用)、菌毛(细菌的黏附器官)、鞭毛(细菌的运动器官)、芽胞(细菌在不良环境中的存活方式)。
3.肽聚糖: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共同成分。
4.磷壁酸:为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殊成分。
5.外膜层:为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特殊成分。
6.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中,是小的双股闭合环状DNA分子,可独立于染色体存在并复制,也可整合到染色体上。
7.细菌L型:是细胞壁缺陷型细菌。
8.细菌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9.细菌的生长曲线主要包括四期:延缓期、对数期(最佳研究时期)、稳定期、衰亡期。
10.细菌常见的遗传变异类型:
①转化(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直接进入受体菌);
②接合(通过性菌毛互相连接,将遗传物质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
③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遗传物质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
④S-R变异(细菌菌落由光滑型到粗糙型的变异)。
11.细菌非染色标本:检查细菌动力。
12.革兰染色:是细菌学中最经典、最常用的染色方法。
13.革兰染色步骤:初染(结晶紫)、媒染(碘液)、脱色(酒精)、复染(石炭酸复红)。
14.标本处理的一般原则:早期、无菌、适量、方法、安全。
15.培养基种类:基础培养基、选择培养基(SS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克氏双糖铁)、营养培养基(巧克力平板)、特殊培养基(细菌L型培养基)。
临床微生物检验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临床微生物检验细菌整理(球菌)临床微生物检验细菌整理(肠杆菌科)临床微生物检验细菌整理(肠杆菌科)临床微生物检验细菌整理(肠杆菌科)临床微生物检验细菌整理(不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临床微生物检验细菌整理(苛氧菌)★定义:苛养菌是对营养要求高,培养条件苛刻,普通培养基上不生长或很难生长的一类细菌。
体外培养时需添加生长因子或其它营养成分,提供特殊的生长环境,需要长时间才能检测到生长,故又称“难培养的细菌”。
临床上常见的苛养菌:①球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和淋病奈瑟菌。
②阴性杆菌:“HACEK”细菌群、军团菌属、布鲁菌属、鲍特菌属等。
“HACEK”细菌群由五个菌属组成:H →嗜血杆菌属A →凝聚杆菌属C →心杆菌属E →艾肯菌属K →金氏杆菌属临床微生物检验细菌整理(弧菌属)本属细菌的一些主要特点:①生化反应:OXI+(麦氏弧菌除外)、GLU(F)、O/129(S)②嗜盐性:钠离子可刺激细菌生长,除霍乱弧菌和拟态弧菌外,其它所有弧菌绝对需要钠离子,某些细菌无盐不生长。
③生长特性:BAP可出现各种溶血现象,肠道选择培养基上为糖不发酵菌落。
④选择培养基:TCBS琼脂和碱性蛋白胨琼脂。
分解蔗糖的菌种在TCBS琼脂形成黄色菌落,不分解者为绿色菌落;某些弧菌在此培养基上不生长。
临床微生物检验细菌整理(气单胞菌属和邻单胞菌属)临床微生物检验细菌整理(棒状杆菌属)临床微生物检验细菌整理(有芽孢需氧革兰阳性杆菌)临床微生物检验细菌整理(分枝杆菌属)★分枝杆菌属的形态特点:①菌体形态:为微弯曲或直的杆菌。
②细菌排列:单个、V、Y、T或条索状排列,有的堆积成球状。
③染色:革兰阳性菌,但不易着色,镜下可见“影子”细菌。
④形态异质性:菌种不同,形态有差异;不同生长环境同一菌株形态不同。
③严禁在涂抹标本的同时对载玻片进行加热④涂片应厚薄均匀,通过标本膜看报纸上5号字,字迹较模糊为适宜厚度。
⑤染液需覆盖痰膜,加热用微火至染液呈现蒸汽,离开火焰维持5分钟,及时补充染液,勿使染液干涸⑥细流水轻缓冲洗⑦染色后肉眼观察痰膜呈兰色,不得有红色斑块⑧痰膜脱落部分在10%以下⑨镜下视野背景清晰,抗酸菌呈红色,其它细菌和细胞呈蓝色⑩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
微生物学检验卫生资格证考试经典考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微生物学检验卫生资格证考试经典考点总结归纳(完整版)1、微生物:一大群形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直接看到;必学借助光学显微镜放大数百至数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多数以独立生活的单细胞和细胞群体的形式存在;新陈代谢旺盛,生长繁殖速度快;变异快,适应能力强;种类多、分布广、数量大;个体微小;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和原虫;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亚病毒和朊粒;3、条件致病菌:正常菌群中的细菌,不会引起疾病;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微生物寄居部位改变或寄居微生物丛(菌群)平衡失调时可治病;大量广谱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条件致病菌越来越显示其致病作用。
4、首次使用固体培养基的科学家是:郭霍巴斯德: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吕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5、病毒是以微米为测量单位;6、磷壁酸是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特殊成分;革兰阳性菌的肽聚糖: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革兰氏阴性菌的肽聚糖:聚糖骨架、四肽侧链;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特殊成分:外膜革兰阴性菌内毒素的主要毒性成分:脂多糖(脂质A)7、青霉素的抗菌作用机制是:破坏细胞壁中的肽聚糖,作用于具有细胞壁的细菌;8、中介体(类线粒体):其功能类似真核细胞的线粒体;9、核质:决定细菌性状和遗传特征,是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是细菌的主要遗传物质;10、质粒:是细菌染色体(核质)意外的遗传物质;11异染颗粒:是鉴定细菌的依据之一;白喉棒状杆菌特有物质,在吕氏培养基中产生,具有溶原性;与致病性无关;12、细菌的特殊结构有荚膜、鞭毛、菌毛、芽孢;荚膜:对细菌具有保护作用、致病作用、抗原性、鉴别细菌的依据之一、免疫原性、抗吞噬作用;鞭毛:鉴定价值,是细菌的运动器官、致病作用、有化学趋向性、抗原性;菌毛:要用电镜才能看到、普通菌毛(黏附作用)、性菌毛(传递遗传物质);芽孢:增强对热的抵抗力、无侵袭力、为细菌的休眠体;11、细菌L型:没有细胞壁的细菌,在高渗、低琼脂、含血清的培养基中生长,形成“油煎蛋”样菌落;具有返祖现象;尿路感染的患者反复发作但普通培养无菌生长,首先应考虑细菌L型感染;支原体培养也是呈“油煎蛋”样菌落,但是没有返祖现象;12、用比浊法可以判断细菌的数目;细菌的染色与细菌的带电现象有关;细菌的代谢与细菌的表面积有关;细菌的物质交换与细菌的半透性和渗透性有关;13、大多数细菌的PH为7.2-7.6、霍乱弧菌PH为8.4-9.2、结核分枝杆菌PH为6.5-6.8、乳酸杆菌PH为5.5;14、嗜冷菌的最适温度为0~20℃;嗜温菌的最适温度为30~37℃;大多数的病原菌属于此类;嗜热菌的最适温度为50~60℃;15、C O2培养是的浓度为5%-10%16、细菌一般以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每20-30分钟分裂一次;结核杆菌需要18-20小时才能分列一次(3-4)周才能生长;17、细菌生长曲线:分为迟缓期、对数期(增长极快、细菌的形态、染色性、生理活性较典型)、稳定期(细菌繁殖数与死亡数大致平衡)、衰亡期;18、细菌的细菌素只作用于窄谱抗菌作用;19、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存在于染色体、质粒和转位因子中;20、质粒是细菌体内染色体外的环状双股DNA;R质粒:耐药性质粒Col质粒:编码肠毒素Vi质粒:编码细菌与致病性有关的蛋白质F质粒:性质粒21、S-R变异:菌落从光滑型变为粗糙型;H-O变异:鞭毛变异;卡介苗:毒力变异;22、转化: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提供的游离DNA片段整合重组,使受体菌的性状发生变异的过程;转导:有噬菌体介导,以它为媒介,将供体菌的基因转移到受体菌内,导致受体菌基因改变的过程;结合:质粒在细菌间的转移方式,是受体菌和供体菌直接接触,供体菌通过性菌毛经所带有F质粒或类似遗传物质转移至受体菌的过程;溶原性转换:基因重组(白喉棒状杆菌),是噬菌体的DNA与细菌染色体的重组,是宿主菌遗传结构发生改变而引起的遗传性变异;23、细菌分类等级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细菌分类最基本的单位是:种病毒的分类等级依次为:科、属、种;临床细菌检验常用的分类单位是科、属、种;菌种:形态学和生理学性状相同的细菌群体构成一个菌种;属:性状相近、关系密切的若干菌种组成;科:相近的属该菌的不同菌株:同一菌种不同来源的细菌;标准菌株:具有该种细菌典型特征的菌株;细菌的分类、鉴定和命名都以标准菌株为依据;24、微生物标本采集时间最好是病程早期、急性期或症状典型时;要在应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25、肠热症患者,发病的第一周应采集血液,第二周应采集粪便和尿液;26、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和阿米巴滋养体的标本应保温并立即送检;27、脑脊液、滑膜液等则要在25℃保存,不能冷冻;28、不染色标本在普通光子显微镜下主要用于检查细菌的动力;普通光学显微镜可看见大小为200nm的病毒(0.2um)暗视野显微镜:多用于检查不染色的活细菌和螺旋体的形态及运动观察;相差显微镜:主要用于检查不染色活细菌的形态及某些内部结构;电子显微镜:用于细菌的表面形态和内部超微结构均能清楚地显现;不染色的细菌标本的检查常用的方法有压滴法和悬滴法29、革兰染色的基本程序: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酒精(脱色)→稀释复红(复染)30、培养基中加入抑制剂的目的:抑制非检出菌(非病原菌)的生长,从而利于检出菌(病原菌)生长;最常用的抑制剂是胆盐;31、培养基中可以加入指示剂,亚甲蓝最常用作氧化还原指示剂;32、培养基的种类:基础培养基:生长所需的基本营养成分,广泛用于细菌的增菌、检验;营养培养基:最常用的是血琼脂、巧克力血平板(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鉴别培养基:最常用的有糖发酵管、克氏双塘铁琼脂(KIA)、伊红-亚甲蓝琼脂和动力-吲哚-尿素(MIU)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抑制剂,抑制标本中的杂菌生长,有助于对所选择细菌种类的生长,常加入胆盐,常用的为SS琼脂,使致病的沙门菌、志贺菌容易分离到。
微生物检验基础知识点总结
微生物检验基础知识点总结微生物检验是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对患者样本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可以确定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及其对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微生物检验涉及到许多基础知识点,下面将分别从微生物分类、微生物培养、微生物鉴定和药敏试验等方面来总结微生物检验的基础知识点。
一、微生物分类微生物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
而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最常见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下面将分别介绍细菌和真菌的分类。
1. 细菌的分类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生物,其形态多样,包括球菌、杆菌、螺旋菌等。
从生物学特性上可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1)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阳性菌直接在植物或培养基上形成蓝、紫色颗粒。
细胞壁是由聚糖和一种特殊的脂质组成。
革兰氏阳性菌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这类细菌能在治疗性的延续性用药下适度存活。
(2)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则是指革兰氏润湿的时候是红色的细菌,单层数细胞壁,比革兰氏阳性菌的致病能力更强,但是也更容易受到抗菌素或药物的影响。
这类细菌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
2. 真菌的分类真菌是一种含有真核细胞核的微生物,包括酵母菌和菌丝菌两类。
(1)酵母菌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能在酵母天然的酵母营养生长,大部分为革兰氏染色阳性,不表现形成孢子的原始生长特性。
酵母菌包括念珠菌、假丝酵母等。
(2)菌丝菌菌丝菌是一类多细胞真菌,其细胞由菌丝组成,通常由菌落分离。
它们通常是真菌,因为它们在呼吸和生长条件下形成的真菌菌丝。
菌丝菌包括白色念珠菌、曲霉菌等。
二、微生物培养微生物培养是微生物检验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在适当的培养基上提供适当的温度、湿度、氧气和营养物质,使微生物在含有以上条件的环境中进行繁殖和生长。
1. 培养基的分类与特点培养基是一种含有适量营养成分的物质,用于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用途,培养基可分为富营养基、简单基、选择基和不同温度适应基等。
临床微生物检验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绪论,1.细菌的发现者:安东尼·范·列文虎克,1665年,列文虎克研制出了第一台显微镜,1675年,通过显微镜看到了细菌。
法国的化学家、微生物学家巴斯德:“曲颈瓶实验”建立了病菌学说;创立了巴氏消毒法;研制了鸡霍乱杆菌、炭疽杆菌减毒菌苗、狂犬疫苗。
德国的细菌学家郭霍:发明了固体培养基,并创立了细菌染色法;创立了实验动物感染方法。
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2.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形体微小、结构简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按照微生物的大小、结构和组成分类: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无核膜、核仁,呈环状裸DNA结构,包括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核仁,细胞器完整,包括真菌和原虫)非细胞型微生物(仅有一种核酸类型,包括病毒、亚病毒、朊粒)根据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分类:正常菌群:定居在人类皮肤和黏膜上的各类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无害,而且具有拮抗外来病原微生物和提供某些营养物的作用。
条件致病微生物:原属正常菌群中的细菌,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寄居部位改变或寄居微生物丛平衡失调,能引起内源性感染。
病原微生物:指少数能引起人类和动、植物致病的微生物。
3.微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它是研究微生物的类型、分布、形态结构、生命活动及规律、遗传、进化以及与人类、动物、植物等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随着其研究的深入,形成了很多分支学科。
4.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与医学和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以及特异性诊断和预防治疗措施的学科。
5.临床微生物学的性质和任务:1.研究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特征2.提供快速而准确的病原学诊断3.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4.对医院感染进行监控6.临床微生物检验的思路与原则:1.确保分析前质量2.全面了解机体的正常菌群3.保证检验过程中的质量4.采用三定一结合(定性、定量和定位,结合病情)5.重视和加强与临床的联系第一章1.生物安全:采用微生物学技术、安全设施、保护设备,防止实验室工作人员、环境及公众暴露于实验室中处理储存的已知或潜在的感染性微生物。
微生物学检验重点知识总结
微生物学检验重点知识总结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结构、生理、生化、生态以及与人类和环境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在微生物学检验中,掌握以下重点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1.微生物分类学:微生物可以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包括细菌和古细菌,真核生物包括真菌、原生动物和线虫等。
了解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体系,对于正确识别和鉴定微生物是至关重要的。
2.微生物培养技术:微生物的培养是检验微生物的基础。
掌握常见的微生物培养方法,如液体培养、平板培养和深层培养等,并了解培养基的配制和消毒操作的方法。
3.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包括生长曲线、生长速率、最适生长温度和最适生长pH等。
了解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对于选择合适的培养条件和进行微生物检验是非常重要的。
4.微生物的鉴定方法:微生物的鉴定是微生物学检验的重点。
常见的微生物鉴定方法包括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检测、免疫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
掌握常用的微生物鉴定方法和技术,可以准确快速地鉴定微生物。
5.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微生物在人类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
了解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如微生物的致病机制、致病微生物的鉴定和抗微生物药物的应用等,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微生物引起的疾病。
6.微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微生物在环境中起着重要的生态作用。
了解微生物在土壤、水体和大气中的功能和影响,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7.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包括微生物计数、微生物培养、抗微生物药敏试验、细菌鉴定和病毒检测等。
掌握常见的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和技术,能够准确、快速地检测微生物。
8.检验结果的解读和分析:对于微生物学检验结果的解读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了解常见的微生物学检验参数和阈值,能够根据检验结果判断微生物的致病性和药物敏感性等。
总结起来,微生物学检验的重点知识包括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微生物培养技术、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微生物的鉴定方法、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微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微生物学检验方法以及检验结果的解读和分析等。
临床微生物检验知识点
临床微生物检验知识点1.微生物学基础知识:了解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形态、生长要求、代谢特性等。
2.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熟悉常规培养基的选择和制备,掌握不同微生物的适宜培养条件,如温度、pH值、氧气需求等。
3.微生物鉴定:根据微生物的形态和特性进行初步鉴定,如形态学特征、革兰氏染色、厌氧性检测等。
此外,还可以使用生物化学试纸、血清学试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进行鉴定。
4.耐药性检测:对微生物进行药敏试验,了解其对各类抗生素、抗真菌药物、抗病毒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
这有助于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感染。
6.检验流程和规范:了解微生物检验的标本采集、处理和保存的基本要求,掌握各类检验方法的操作步骤,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7.抗生素治疗和微生物学监测:了解抗生素的分类、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以及微生物的产生耐药性的机制和监测方法。
合理应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是临床微生物检验的重要目标之一8.感染控制:了解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原则和措施,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消毒灭菌、隔离措施等。
临床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患者、环境和医务人员的监测,提供科学依据进行感染防控。
9.病原微生物的定量检测:对一些病原微生物,如HIV、肺结核菌等,需要进行定量检测。
这有助于预测疾病进展、评估治疗效果和制定治疗方案。
10.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临床微生物检验也不断发展,新的方法和技术被广泛应用,如实时荧光PCR、质谱技术、核酸杂交等。
了解这些新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可以提高检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总结起来,临床微生物检验的知识点涉及微生物学基础、分离培养、鉴定、药敏试验、诊断、标本采集处理、抗生素治疗和感染控制等方面。
掌握这些知识,可以提高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微生物检测分析知识点总结
微生物检测分析知识点总结引言微生物检测分析是指对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和分析的过程,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环境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从而得出相关结论。
在医疗、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微生物检测分析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围绕微生物检测分析的相关知识点展开探讨,并对其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微生物检测技术1.1 传统方法传统方法是指使用培养基培养微生物并观察其生长情况,然后通过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对微生物数量较大的情况进行检测。
1.2 生化鉴定法生化鉴定法是通过检测微生物的生化代谢产物来鉴定微生物的种属,常用作肠道菌属和革兰氏阴性杆菌的鉴定。
1.3 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是通过检测微生物的DNA序列来进行检测分析,这种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等优点,已经成为微生物检测分析的重要手段。
二、微生物检测分析的主要内容2.1 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微生物检测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确定样本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通过分析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样本的微生物污染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2.2 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微生物的生长特性是指微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包括生长速率、适宜温度、适宜pH值等,通过了解微生物的生长特性,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和预防微生物的生长。
2.3 微生物的致病性部分微生物具有致病性,通过微生物检测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样本中是否存在致病微生物,从而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保护人们的健康安全。
三、微生物检测分析的应用领域3.1 医疗领域在医疗领域,微生物检测分析主要应用于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致病微生物的检测和鉴定。
3.2 食品安全领域在食品生产、储藏和加工过程中,微生物污染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微生物检测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和处理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并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3.3 环境保护领域环境中的微生物对环境的稳定和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微生物检测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环境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从而更好地进行环境保护和管理。
初级检验士考试(微生物学检验)讲义第二十九章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概述
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概述● 考点临床标本微生物学检验(血液、脑脊液、痰、尿液、粪便、性传播疾病、创伤)(1)常见病原菌(2)标本采集及运送(3)检验方法(4)临床意义一、临床标本细菌检验的基本程序二、血液感染◆正常人的血液是无菌的。
◆菌血症是指在血液中可检测到细菌,包括一过性和持续性在血中存在。
◆败血症是指病原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脓毒血症是指化脓性细菌败血症时,细菌通过血流扩散至全身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
(一)常见病原菌(二)标本采集1.采血时间和频率◆病人发热初期或高峰期采集,或在未用抗生素前采集。
但怀疑细菌性心内膜炎时,血培养不少于三次。
2.采血量◆一般为静脉采血,成人采血量10~20ml,儿童3~5ml,婴儿1~2ml。
3.床边直接注入血液培养基,否则用SPS抗凝剂送检,不得用EDTA,枸橼酸钠抗凝。
4.检查血管内导管有无细菌污染,可无菌操作,剪下导管5cm远侧段,置无菌容器内送检。
(三)微生物分离培养和鉴定1.培养基的选择◆用自动血培养分析仪时选用相应的血培养瓶,如需氧+厌氧,需氧+高渗等。
2.分离和鉴定当观察有细菌生长时或血培养仪阳性报警时,应及时作如下检验:◆(1)涂片染色镜检,结果及时与临床联系;◆(2)转种血平板、巧克力平板、厌氧血平板或其他特殊培养基等分离培养纯菌再进行鉴定;◆(3)同时做药敏试验,结果及时报告临床作治疗参考。
(四)报告方式阴性结果:◆7d报告无细菌生长。
◆疑为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布鲁菌病、厌氧菌血症、真菌血症时,血培养至少连续培养2~3周,仍无细菌生长者可报告为阴性。
阳性结果——三级报告方式:◆第一级报告告知标本已出现阳性并报告直接细菌涂片结果,同时做初步药敏试验;◆第二级是报告初步药敏结果,同时做正式鉴定和药敏试验;◆第三级报告正式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五)临床意义◆葡萄球菌菌血症常由疖、痈、脓肿及烧伤创面等原发感染灶继发,也可由呼吸道感染引起。
临床微生物检验知识点
临床微生物检验知识点临床微生物检验是通过对临床样本进行微生物学检验,利用各种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对病原微生物进行鉴定、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从而帮助医生进行准确诊断和合理治疗的一项重要检测技术。
以下是一些临床微生物检验的知识点。
1.微生物的鉴定:通过观察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指标、生物学特征等,进行鉴定。
常用的方法包括显微镜观察、革兰染色、培养特性观察等。
2.微生物的分离:将样本中的微生物分离出来,使其能够单独生长并进行后续的检验和鉴定。
常用的方法包括涂布法、稀释涂布法、过滤法等。
3.微生物的培养:将分离后的微生物进行培养,使其能够增殖形成纯种,并提供足够的数量用于进一步检验。
常用的培养基包括富养基、选择性富养基、增菌富养基等。
4.微生物的药敏试验:通过对分离的病原微生物进行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确定该微生物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抗药性。
常用的方法有纸片法、扩散法、微量稀释法等。
5.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方法:为了达到更快速、准确的临床微生物检测结果,目前发展了许多快速检测方法,如PCR技术、基因测序技术、质谱技术等。
6.微生物的标本采集和保存:正确的标本采集对于临床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常见的标本有血液、尿液、痰液、脑脊液、伤口分泌物等。
标本采集后应存放在适当的条件下,以避免微生物的生长和变质。
7.常见病原微生物的检验:临床微生物检验主要涉及到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对于每种病原微生物的检验方法和操作要点有所不同。
8.质量控制:临床微生物检验对质量控制要求较高,包括内、外质控。
内质控主要通过引入质控菌株进行培养和药敏试验等操作,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外质控则是通过参加各种质量评估项目来衡量实验室的检测质量。
在临床微生物检验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和质量控制要求,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临床医生在接到微生物检测结果后,应结合临床病情和患者的病史等信息,合理解读检验结果,并进行科学的诊断和治疗。
微生物检验技术总结(共五则)
微生物检验技术总结(共五则)第一篇:微生物检验技术总结微生物检验技术总结一.名词解释1.微生物:一群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
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低等生物体。
2.细菌:是一类体积微小,结构简单,以二分裂的方式繁殖,对抗生素敏感的原核细胞型单细胞微生物。
3.细菌的生化反应:利用生化试验检测细菌对各类基质的代谢作用及其代谢产物的试验方法。
4.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当菌体死亡崩解后,才可释放到菌体外。
5.外毒素:是由革兰阳性菌及部分革兰阴性在生活过程中合成并可释放到菌体外的毒性蛋白质,毒性强而且有高度的选择性。
6.抗生素:是由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抑制或杀灭某些其他微生物和肿瘤细胞的微量生物活性物质。
7.正常菌群: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体表及其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上呼吸道、口腔、泌尿生殖)都有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寄生,这些微生物通常对人体是无害的,甚至有益,8.条件致病菌: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但在特定条件下能引起疾病的菌群,称为条件致病或机会致病菌。
9.菌群失调:是指宿主某些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群之间的比例发生了大幅度的变化,由生理性组合转变为病理性组合的状态。
10.消毒;是指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
11.灭菌:是指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病源微生物、非病源微生物、和细菌芽孢)的方法12.无菌:是指没有活的微生物存在。
13.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其他操作对象的方法,二.填空题1.微生物的类型:非细胞性微生物(病毒),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真核细胞性微生物(真菌)2.寄居于人类的微生物可分为:(1)正常微生物群或正常菌群(2)条件致病微生物(3)病源微生物3.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有组分a)磷壁酸;由核糖醇和甘油残基经磷酸二酯键交联而成的多聚物。
b)磷壁酸功能:抗原性强,是阳性菌表面重要抗原(分型),并与细菌的黏附(致病)有关。
临床微生物检验知识点汇总
临床微生物检验1、微生物的分类:(三型八大类)**全部是重点**2、(正常菌群)条件致病性微生物——临床上多引起源性感染。
3、G+菌特有成分:磷壁酸(重要表面抗原,可用于细菌血清学分型)(外毒素)4、G-菌特有成分:外膜层(由脂多糖(毒素)、脂质双层(磷脂)、脂蛋白)5、G+菌和G-菌细胞壁的共同成分是肽聚糖。
结构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G-菌无。
是溶菌酶、青霉素作用部位)6、细菌的主要遗传物质:核质(染色体)、质粒(存在于胞质,双链闭合环状DNA分子)、转位因子7、细菌特殊结构:荚膜(保护,致病,抗原性,鉴别)、芽胞、鞭毛(运动器官)、菌毛(普通菌毛—粘附,致病性;性菌毛—接合方式转移遗传物质)*将芽胞是否被杀死而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8、L型(细胞壁缺陷)菌落:①“油煎蛋”(荷包蛋)样菌落(典型L型细菌)。
②颗粒型菌落(简称G型菌落)③丝状菌落(简称F型菌落)。
高渗环境生长。
(环丙沙星)9、自营菌:以无机物为原料;异营菌(腐生菌:以无生命的有机物质为营养物质;寄生菌:以宿主体有机物为原料),所有致病菌都是异营菌。
10、细菌营养物质: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类和生长因子。
11、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方式:无性二分裂,在对数期以几何级数增长12、细菌分类(伯杰)等级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最小分类单位)。
13、常用的细菌培养方法是:需氧培养法、二氧化碳培养法和厌氧培养法;14、通常由正常无菌部位采取的标本接种血平板,置于空气或含5%~10%CO2的气缸中培养,大部分细菌可于24~48h生长良好。
15、血清学诊断时,一般要在病程早期和晚期分别采血清标本2~3份检查,抗体效价呈4倍或以上增长才有价值。
16、透射电子显微镜适于观察细菌部的超微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适于对细菌表面结构与附件的观察。
17、细菌染色的基本程序:涂片(干燥)→固定→初染→染色(媒染)→(脱色)→(复染,使脱色菌体着色)。
微生物检验重点知识点总结
微生物检验重点知识点总结微生物检验是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主要目的是检测病原微生物的存在和种类,以帮助临床诊断和治疗。
微生物检验涉及到多种技术和方法,包括细菌培养、抗生素敏感性测试、真菌检测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微生物检验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微生物培养、菌种鉴定、抗生素敏感性测试等方面。
一、微生物培养1. 细菌培养条件:细菌培养需要适宜的温度、pH值和营养物质。
一般来说,大多数细菌在37摄氏度下生长最适宜,pH值维持在7左右,而营养物质主要包括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
2. 培养基的选择:根据不同的细菌种类和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种类的培养基。
常用的培养基包括营养琼脂、大肠杆菌培养基、葡萄球菌培养基等。
3. 培养方法:常用的细菌培养方法包括平板法、液体培养法和混悬液培养法。
其中,平板法是将含有琼脂的培养基均匀涂抹在培养皿上,使其凝固后可以在上面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
4. 培养时间:一般来说,细菌培养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观察其生长情况。
常见的培养时间包括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等。
二、菌种鉴定1. 形态学鉴定:观察细菌的形态特征,包括细胞形状、大小、颜色等。
常用的方法包括显微镜下观察和染色法。
2. 生理生化鉴定:通过细菌的生理和生化特性来鉴定其种类,包括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氧气需求、氧化酶活性等。
3. 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PCR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细菌的基因进行检测和分析,以确定其种属和亲缘关系。
三、抗生素敏感性测试1. 纸片扩散法:将含有不同抗生素的纸片放置在琼脂培养基表面,观察其抑菌圈的形成情况,以确定细菌的抗生素敏感性。
2. 微量稀释法:将一定浓度的抗生素溶液与不同浓度的细菌混合,通过改变抗生素浓度来确定最小抑菌浓度,从而确定其抗生素敏感性。
3. 自动化敏感性测试:通过自动化设备和方法对大量细菌菌株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测试,提高测试效率和准确度。
以上是微生物检验的一些重点知识点总结,通过对微生物培养、菌种鉴定、抗生素敏感性测试等方面的了解,可以更好地开展微生物检验工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
微生物学检验重点知识总结
微生物学检验重点知识总结微生物学检验绪论1.微生物的定义与特点;微生物的分类。
一、微生物的概念与特点1.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的特点个体微小,结构简单比表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繁殖快,代谢强适应强,易变异种类多,分布广1.微生物类型根据微生物大小、结构和组成不同分为三类型2.病原微生物的定义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引起动物、植物或人类产生疾病的微生物。
3.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微生物的发现与研究(1)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最早观察到微生物;微生物学研究的创始人:XXX、XXX、XXX第一章细菌的基本性状第一节细菌的形态与布局1.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肽聚糖结构及其化学组成;革兰阳性与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区别(一)细胞壁化学组成与布局,革兰染色共有组分:肽聚糖特殊组分:G+菌、G-菌不同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磷壁酸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外膜1微生物学检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肽聚糖:聚糖骨架、四肽侧链2.细胞壁的功用:(1)维持细菌固有形态和抵抗低渗作用。
(2)物质交换作用。
(3)屏障作用。
(4)免疫作用。
(5)致病作用。
(6)与细菌药物敏感性有关。
G+菌与G-菌细胞壁布局比较•细菌细胞膜的布局与真核细胞基本相同,由磷脂和多种蛋白质组成,但不含胆固醇。
•细菌细胞膜可形成一种特有的结构,称中介体。
2.细菌荚膜、鞭毛和菌毛的功能。
荚膜:功能:有抗吞噬和抵制杀菌物资的杀菌作用,增强细菌的侵袭力,构成细菌致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②具有免疫原性。
③鉴别细菌和血清学分型鞭毛:功能:细菌的运动器官菌毛通俗菌毛:具有黏附性,与细菌致病性有关。
性菌毛:与细菌的遗传变异相关3.芽胞结构特点、意义、与消毒灭菌的关系;细菌L型的形态特征、检验要点。
芽胞:某些细菌(主要为革兰阳性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质浓缩脱水而形成一个折光性很强,具有多层膜状结构、通透性很低的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
临床微生物检验技术复习要点
复习一、重要专业名词1.SPA:葡萄球菌蛋白A。
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上的表面蛋白,能够与人类IgG的Fc段结合,而不影响Fab段与相应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常用于协同凝集试验。
2.OT试验:是应用结核菌素,进行皮肤试验来测定机体对结核分支杆菌能否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的一种实验。
3.异染颗粒:胞质颗粒中有一种主要成分为RNA和多偏磷酸盐的颗粒,嗜碱性强,用亚甲蓝染色时着色较深呈紫色,称为异染颗粒。
4.包涵体:某些受病毒感染的细胞内,用普通光镜可看到与正常细胞结构和着色不同的圆形或椭圆形斑块,称为包涵体。
5.鞭毛:许多细菌,包括所有的弧菌和螺菌,约半数的杆菌和个别球菌,在菌体上附有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这种丝状物称为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6.Vi抗原:表面抗原。
是一种不耐热的酸性多糖的聚合体,存在于菌体的最表面,有抗吞噬和保护细菌免受相应O抗体凝集和补体的溶菌作用。
7.二相性真菌:有些真菌可因营养、温度、氧气等环境条件的改变,而两种形态发生互变,称为二相性,这类真菌称为二相性真菌。
8.肥达反应:肥达反应是用已知伤寒菌的H(鞭毛)和O(菌体)以及甲型(A)与乙型(B)副伤寒沙门氏菌的标准液与病人血清做凝集试验,用于伤寒副伤寒的辅助诊断或用于流行病学调查的免疫凝集实验9.回归热:体温急剧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
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
见于回归热疏螺旋体感染、霍奇金病等。
10.荚膜:包绕于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黏液性物质,主要成分为糖和多肽,是细菌的特殊结构。
11.菌落:由单个细菌分裂繁殖而来的一堆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
12.抗酸杆菌:细菌细胞壁含有大量类脂,一般不容易着色,但经加温或延长染色时间着色后,能抵抗盐酸乙醇的脱色,故称为抗酸杆菌。
13.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体、非病原体,繁殖体和芽胞的方法。
14.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成分,只有菌体裂解后才释放出来。
【典藏】微生物检验知识点总结
【典藏】微生物检验知识点总结微生物知识点总结室内质量控制的内容包括哪些?答:室内质量控制的内容包括:1.人员与组织管理 2.操作手册 3.培养基的质量控制4.试剂、抗血清和染色液的质量控制 5.抗生素与抗生素纸片6.仪器 7.标本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 8.室内全面质量控制9.标准菌株的来源和保存。
对于不同种类的培养基,应如何进行无菌试验?⑴对分装后灭菌的培养基:随机5%~10%的量,35℃,培养24h;⑵无菌操作分装的培养基对全部培养基35℃,培养24h;⑶选择培养基部分加入10~20倍无抑制性肉汤35℃,培养24h;以上情况证明无菌生长为合格。
K-B法质控结果出现错误,试分析其原因?⑴质控结果记录错误⑵量取抑菌环直径时读数错误⑶标准菌株被污染或其他改变⑷接种的菌悬液太浓或过淡⑸ 0.5管麦氏浊度标准管未摇匀或已过期失效⑹孵育温度或气体环境不正确⑺MH 培养基质量有无问题⑻含药纸片失效。
细菌耐药机制?主要有四种①产生一种或多种水解酶钝化酶和修饰酶。
②抗生素作用的靶位改变,包括青霉素结合蛋白位点和DNA解旋酶的改变。
③细菌膜的通透性下降,包括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和通道蛋白丢失。
④细菌主动外排系统的过度表达。
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分为纸片检测和液体稀释法检测,检测对象为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奇异变形杆菌。
结果判读:肺炎克雷伯菌,头孢泊肟抑菌环直径≦17mm;头孢他啶抑菌环直径≦22mm;氨曲南抑菌环直径≦27mm;头孢噻肟抑菌环直径≦27mm;头孢曲松抑菌环直径≦25mm. K-B法(纸片扩散法)检测原理及影响因素?原理: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种测试菌的琼脂平板上。
纸片中所含的药物吸取琼脂中的水分溶解后不断地向纸片周围区域扩散形成递减的梯度浓度。
在纸片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测试菌的生长被抑制,从而形成透明的抑菌圈。
抑菌圈的大小反映测试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程度,并与该药对测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呈负相关关系,即抑菌圈愈大,MIC愈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概述考点总结一、临床标本细菌检验的基本程序二、血液感染正常人的血液是无菌的。
菌血症是指在血液中可检测到细菌,包括一过性和持续性在血中存在。
败血症是指病原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脓毒血症是指细菌侵入血液有全身性炎症反应的表现。
(一)常见病原菌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球菌金葡、CNS、A/B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肠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卡他布兰汉菌杆菌产单核李斯特菌、炭疽杆菌、结核分枝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大肠埃希菌、(副)伤寒沙门菌、克雷伯菌、沙雷菌、绿脓杆菌、不动杆菌、气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布鲁菌、嗜肺军团菌、类杆菌真菌假丝酵母菌、曲霉菌、隐球菌、球孢子菌(二)标本采集1.采血时间和频率病人发热初期或高峰期采集,或在未用抗生素前采集。
但怀疑细菌性心内膜炎时,血培养不少于三次。
2.采血量一般为静脉采血,成人采血量10~20ml,儿童3~5ml,婴儿1~2ml。
3.床边直接注入血液培养基,否则用SPS抗凝剂送检,不得用EDTA或枸橼酸钠抗凝。
4.检查血管内导管有无细菌污染,无菌操作,剪下导管5cm远侧段,置无菌容器内送检。
(三)微生物分离培养和鉴定1.培养基的选择用自动血培养分析仪时选用相应的血培养瓶,如需氧+厌氧,需氧+高渗等。
2.分离和鉴定当观察有细菌生长时或血培养仪阳性报警时,应及时作如下检验:(1)涂片染色镜检,结果及时与临床联系;(2)转种血平板、巧克力平板、厌氧血平板或其他特殊培养基等分离培养纯菌再进行鉴定;(3)同时做药敏试验,结果及时报告临床作治疗参考。
(四)报告方式阴性结果:7d报告无细菌生长。
疑为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布鲁菌病、厌氧菌血症、真菌血症时,血培养至少连续培养2~3周,仍无细菌生长者可报告为阴性。
阳性结果——三级报告方式:第一级报告告知标本已出现阳性并报告直接细菌涂片结果,同时做初步药敏试验;第二级报告初步药敏结果,同时做正式鉴定和药敏试验;第三级报告正式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五)临床意义葡萄球菌菌血症常由疖、痈、脓肿及烧伤创面等原发感染灶继发,也可由呼吸道感染引起。
G-菌主要侵犯危及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耐药菌株不断增加。
厌氧菌的菌血症常合并需氧菌感染,临床症状较重而复杂。
L型菌的菌血症主要由于使用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后,由缺损细胞壁的细菌感染所致。
免疫低下者常出现真菌菌血症。
院内感染菌血症不断上升。
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一)常见病原微生物(二)标本采集用药前,无菌操作腰穿方法采集2~3ml,盛于无菌试管常温下立即送检。
天冷时保温,不可冰箱保存。
用于病毒检测时应冷藏送检。
(三)检验方法1.涂片镜检离心3000rpm,15分钟。
革兰染色(一般细菌)、抗酸染色(分枝杆菌)、墨汁染色(隐球菌)、电镜检查(病毒颗粒)。
2.分离培养5g/L葡萄糖增菌肉汤、血平板、中国蓝琼脂平板或麦康凯琼脂平板、巧克力平板。
结核菌接种罗-琴培养基或米氏7H10培养基。
真菌培养接种沙氏培养基。
病毒培养常用动物接种、鸡胚接种、细胞培养。
3.血清学检测可直接检测抗原。
(四)临床意义细菌性脑膜炎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常见类型。
真菌性脑膜炎最常见于隐球菌脑膜炎,其他的真菌性脑膜炎如白假丝酵母、球孢子性脑膜炎日渐增多,特别是免疫功能低下和恶性疾病患者易发。
流行性乙型脑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再次发病者极少见。
肠道病毒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危害性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四、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按解剖结构分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
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指喉及喉以上的呼吸道感染。
下呼吸道感染主要指气管、支气管和肺的感染。
(一)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1.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微球菌,奈瑟菌,厌氧球菌。
2.杆菌棒状杆菌,嗜血杆菌,类杆菌,梭杆菌。
(二)常见病原微生物(三)标本采集1.采集方法(1)上呼吸道:常采用鼻咽拭子;在扁桃体部位、咽后壁及口腔内炎症、溃疡或渗出部位采样时,应先用清水漱口,再采集标本。
(2)下呼吸道:常采用自然咳痰法、支气管镜采集、胃内采集、咽拭子。
清晨第一口痰为宜,最好在用抗菌药物前采集,必须先用清水漱口,避免唾液混入。
2.立即送检(四)检验方法1.涂片检查细菌常用革兰染色、抗酸染色;检查隐球菌采用墨汁染色;军团菌、支原体、病毒等可用免疫荧光抗体染色。
合格的痰标本:白细胞>25个/低倍视野,鳞状上皮细胞<10个/低倍视野。
2.分离培养(1)痰标本的前处理一般是用无菌生理盐水将痰洗净,再加入胰酶溶液使痰均质化。
(2)普通细菌培养采用血平板、中国蓝琼脂平板或麦康凯琼脂平板、巧克力平板。
(五)临床意义注意采集合格的下呼吸道标本,以提高检出率和阳性的正确率。
一些条件致病菌和耐药菌成为医院内肺炎的主要致病菌。
真菌性肺炎多为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常见的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
五、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主要有肾盂肾炎。
下尿路感染:主要有膀胱炎和尿道炎。
(一)常见病原微生物(二)标本采集1.采集时间一般为晨起第1次尿送检。
2.采集方法清洁中段尿:常采用。
采集标本前要用肥皂水或碘伏清洗外阴(女性)或阴茎头(男性)。
肾盂尿采集法;膀胱穿刺法;导尿法:最好。
防止逆行性感染。
3.注意事项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尽量避免污染菌,立即送检,不超过1h,尿中不得加任何防腐剂和消毒剂。
(三)分离培养1.培养基的选择普通细菌选用血平板、中国蓝琼脂平板或麦康凯琼脂平板。
特殊细菌使用特殊、选择培养基。
2.尿细菌定量培养(四)结果报告1.阴性一般48h无细菌生长。
2.阳性菌落计数、鉴定及药敏结果。
G-杆菌>105cfu/ml;G+球菌>104cfu/ml,有诊断意义。
<104cfu/ml,多为污染;104~105cfu/ml,可疑阳性。
3.尿路感染的细菌数少于105cfu/ml时多见于以下几种情况:应用抗菌药物,尿中细菌发育受到抑制;使用低敏感性药物,大多数细菌停留在104cfu/ml;尿浓度变化大时及pH在5.0以下8.5以上,则发育受阻;尿频时;病原菌发育要求条件高时;采尿时外阴部消毒剂混入尿中。
六、消化道感染(一)常见病原菌肠毒素为主的病原菌:金葡,霍乱弧菌,志贺菌,ETEC/EHEC/EAggEC,产气荚膜梭菌,艰难梭菌。
侵袭性为主的病原菌:沙门菌,志贺菌,EPEC/EIEC,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副溶血弧菌,结核分枝杆菌,白假丝酵母菌。
病毒:轮状病毒,埃可病毒,Norwalk病毒,腺病毒。
(二)标本采集与运送1.采集时间急性期、尽量在用药前采集。
2.采集方法自然排便采集法、直肠拭子。
标本不能及时接种时,应在标本中加保护剂或用相应的运输培养基。
(三)分离培养培养基的选择:普通致病菌如沙门菌、志贺菌等可选用SS琼脂平板、中国蓝琼脂平板或麦康凯琼脂平板。
特殊细菌如弯曲菌、弧菌、厌氧菌等选择相应的选择性培养基。
病毒可用细胞培养。
(四)临床意义感染性腹泻由多种病原体感染所致。
消化性溃疡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
轮状病毒常引起幼儿腹泻,腺病毒是引起儿童腹泻的主要病原,还可引起成人腹泻,埃可病毒常引起婴幼儿腹泻,Norwalk病毒常感染成人和大龄儿童。
七、性传播疾病性传播疾病:以性行为为主要传播途径的-组传染病。
(一)常见性传播疾病及其病原体(二)标本采集拭子取尿道脓性分泌物(男性)或宫颈分泌物(女性),供培养及镜检;梅毒病人取皮肤渗出液和淋巴穿刺液涂片;疱疹抽取疱内液体,或刺破小疱后,用无菌拭子采样。
八、创伤和外科感染(一)常见病原菌(二)标本采集组织创伤用拭子采取标本;施行清创术时,可选择合适部位采集标本送检;骨髓炎病人应取骨髓活检标本,如损害部位已形成窦道,可采取窦道引流液;脓肿时取内部脓汁及脓肿壁标本。
(三)临床意义由创伤、手术、侵入性器械操作等外科治疗引起的感染最为常见。
感染以化脓性炎症改变为主。
外伤性创伤感染以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多见。
深部创伤易引起破伤风和气性坏疽。
烧伤创面以革兰阴性杆菌最常见,次为革兰阳性球菌感染。
急性化脓性骨关节炎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淋病奈瑟菌感染所致。
慢性化脓性骨关节炎、慢性骨髓炎常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葡萄球菌、链球菌也常见。
经典例题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A.狂犬病病毒B.新型隐球菌C.乙型脑炎病毒D.脑膜炎奈瑟菌E.脊髓灰质炎病毒『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只有B选项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