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翼文学之蒋光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革命文学的拓荒者——蒋光慈在大革命时期
桂诗新
在这所大学负责和任教。
蒋光慈,
这位为中国革
命文学的发展
呕心沥血,以致
献出年轻生命
的作家,虽然生
命短暂,但在中
国文学史上,却
留下了光辉灿
烂的一页,特
别是
1931年8月,在特务、军警的追捕下,
蒋光慈严重的肺结核得不到治疗,导致他过早
地离开了人世。鲁迅、钱杏邨(阿英)等人曾
表示了深深的遗憾,郭沫若也深为感慨地说:
“可惜死太早了一点,假如再多活几年,以他
那开朗的素质,加以艺术的洗练,‘中国为什
么没有伟大的作品’的呼声,怕是不会被人喊
出的罢!”
一
1924年,蒋光慈23岁,正值风华正茂。
他刚刚于莫斯科东方大学毕业归来,与4年前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派他出国学习相比,他已经
在思想上完成了由无政府主义到马克思主义
的转变,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
从莫斯科飞到北京,未及好好休息,他未
及回安徽六安白塔畈故乡探望离别4年的父
母,便按照党的负责人之一、好友瞿秋白的安
排,风尘仆仆南下上海,在我当领导的上海大
学,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
当时,上海大学坐落在西摩路和南洋路
口,这个学校从外表看相当简陋,仅只几幢临
街二建的普通楼房。但这里确实一所非常出名
的学校,聚集了一大批为寻求真理而从祖国各
地用来的热血青年,像瞿秋白、邓中夏、陈望
道、沈雁冰、张太雷、恽代英、肖楚女等, 都
蒋光慈
别是1924年蒋光慈从苏联留学回来之后,到1931年去世,短短的6年间,他以笔为武器,鞭挞黑暗,歌颂光明,召唤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工农大众起来斗争,先后发表了《新梦》、《少年漂泊泊者》、《短裤党》、《冲破云围的月亮》、《咆哮了的土地》等近200万字的作品。他的作品,充满了“可以吞蚀天经地义的奔进的情绪”,紧紧和现实革命斗争联系在一起,催人奋进,给人力量。特别是《新梦》、《短裤党》等作为革命文学的奠基作品,第一次塑造了中国共产党人、工人领袖的崭新形象,对在黑暗中探索的有识之士,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我只不过是一个抱不平的歌者,而不是在象牙塔中慢吟低唱的诗人。”他正是用自己的歌声,向社会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在这所大学。
蒋光慈来后, 被安排教社会学系的课程, 兼授外语系的俄语。与这么多社会名流一起在这所“弄堂大学”里主作, 他感到十分高兴。他预测, 这里将会成为一个革命的摇篮, 涌现出一批革命的生力军。由于校舍简陋, 师生大都自己在附近找房子住。初来时, 蒋光慈托人联系, 居住在浙江路皖商公司内, 后因那里环境嘈杂, 于写作不便, 又迁到法大马路明德里一间不到1 0平方米的石库门房里。他在中间拉了一条炜布, 里面是卧室, 外面是客厅。除了几件简单家什外, 他又用砖垒了个小台子, 放上煤油炉及碗筷等。平时生活简单, 一碗面条就算一顿饭。
蒋光慈生活得虽然清苦, 但却注意仪表, 常穿一件黑色西装, 梳着分头, 戴一副近视眼镜。他性格开朗, 课余总爱和学生交谈, 谈国事, 谈理想, 谈文学。他那热情诙谐的谈笑, 吸引了许多师生。平时, 王秋心、杨文华、孟超、刘华和戴霞等学生, 都是他住处的常客。他也常向他们传赠自己的诗作, 介绍十月革命和苏联文学, 推荐进步文章。有时还相邀到小酒馆去小酌两杯, 以促膝谈心。因此, 凭他开朗的性格和渊博的学识, 在师生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有了基本安定的环境, 蒋光慈便继续进行他的革命文学创作活动。在苏联时, 他就写了不少诗作寄回国内发表, 如《哭列宁》等, 反响很大。他说: 作为一个党员作家, 用作品唤起民众觉醒, 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
二
1 9
2 4 年8 月, 整个上海处于燥热之中。一到晚间, 人们大都摇着蒲扇, 涌到马路边和江边乘凉。而蒋光慈却不顾炎热的袭击, 躲在亭子间里挥汗如雨地撰写文章。其著名论文《无产阶级革命与文化》便是这时问世的。
这段时间, 他在参加党的活动和教学之余, 不仅致力于革命文学的创作实践, 写出了一批激励人心的诗作, 而且还重视革命文学的理论的建设。在此之前, 陈独秀曾发表过《文学革命论} , 李大钊提出了“什么是新文学”的看法, 鲁迅发表了“听将令”和“遵命文学”的主张, 以及邓中夏、挥代英等都通过《新青年》、《中国青年》等刊物,宣传马克思主义文学观。蒋光慈也先后发表了《现代中国社会与革命文学》、《现代中国文学界》等一系列富有远见的理论文章,号召作家进行革命文学创作, 推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向前迅进。
他说: “无产阶级革命, 不但是解决面包问题, 而且是为人类文化开一条新途径。”根据当时的形势, 他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建设无产阶级文学的初步主张: “谁个能够将现实社会的缺点、罪恶、黑暗, 痛痛快快地写将出来, 谁个能够高喊着人们来向这缺点、罪恶、黑暗斗争, 则他就是革命的文学家, 他的作品就是革命文学。”
这些观点, 直面现实, 深人浅出, 无私无畏, 且与党的中心任务联系了起来, 因而十分引人注目。
三
1 9
2 4 年8 月, 整个上海处于燥热之中。一到晚间, 人们大都摇着蒲扇, 涌到马路边和江边乘凉。而蒋光慈却不顾炎热的袭击, 躲在亭子间里挥汗如雨地撰写文章。其著名论文《无产阶级革命与文化》便是这时问世的。1 9 2 4年1 月
3 日凌晨。他起了个大早,给在河南开封的女友宋若瑜写了一封信,说: “我很有意志愿办一个文学刊物, 以振作中国的学界。接着, 他一连几天同沈泽民等人紧张筹备, 到1 月15 日他主持的春雷文学社的启事, 便刊登在《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上。启事日: “光慈、秋心、泽民……组织了这个文学社, 宗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