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流程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程序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程序
作为医疗机构的一员,护士的职责不仅是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还需要及时、准确地记录并报告护理不良事件,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因此,了解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程序至关重要。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护理行为或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失误、疏漏等不良效果。
这些不良事件可能对患者造成身体或心理上的损伤,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因此,需要护士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这些不良事件,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卫生和舒适。
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发现不良事件。
护士应该在护理行为中随时关注患者的病情,注意患者反应和异常情况,并及时记录和报告。
二、收集信息。
护士在发现不良事件后,应该及时与患者和其他医护人员沟通,了解事件发生的经过和原因,并收集必要的证据和材料。
三、报告上级。
护士应该向所在科室或单位的质控委员会、临床护理主管医生或医疗管理人员报告不良事件。
四、审查和分析。
医疗机构应该及时组织专家委员会进行事件的审查和分析,以确定不良事件的原因、影响和处理措施。
五、制定改进措施。
医疗机构应该对不良事件进行全面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以防范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六、跟踪回访。
医疗机构应该跟踪和回访受到不良事件影响的患者,了解其健康状况和心理状态,并给予必要的关心和支持。
以上是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程序的基本流程。
在实际工作中,护士要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程序,保证事件的及时、准确、完整的报告,并积极参与事件的处理和改进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
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流程及处理措施
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流程及处理措施随着医疗保健服务的发展,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在所难免。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患者伤害或患者对护理服务不满意的事件。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建立完善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流程及处理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流程、处理措施及改进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流程1. 识别不良事件护理人员在发现不良事件后,应立即进行识别和确认。
不良事件包括:跌倒、跌伤、拔管、误吸、压疮、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等。
2. 记录不良事件护理人员应详细记录不良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患者基本信息、事件经过、伤害程度等,以便于后续的调查和分析。
3. 上报护理部护理人员在确认不良事件后,应立即上报护理部。
上报方式可以是书面报告、电话报告或现场汇报。
护理部应设立专门的不良事件上报热线,以便于护理人员及时上报。
4. 护理部调查与核实护理部接到不良事件报告后,应组织相关人员对事件进行调查与核实。
调查内容包括: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伤害程度、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等。
5. 上报医院管理部门护理部在调查核实后,将结果上报医院管理部门。
医院管理部门应设立专门的不良事件管理小组,负责对不良事件进行汇总、分析、反馈和改进。
6. 反馈与整改医院管理部门根据护理部的调查结果,对相关人员进行反馈,并提出整改措施。
整改措施的实施应由护理部负责监督,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二、护理不良事件的处理措施1. 紧急处理对于不良事件,护理人员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如:止血、消毒、翻身、吸氧等,以减轻患者的伤害。
2. 患者安抚护理人员应耐心安抚患者及家属,解答他们的疑问,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
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表达诚挚的歉意,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3. 原因分析护理部应组织相关人员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包括:制度缺陷、操作失误、沟通不畅、设备故障等。
4. 改进措施根据原因分析,护理部应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如:完善制度、加强培训、优化工作流程、更新设备等。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1.不良事件报告制度(1)报告内容:①报告事件资料(事件发生时间、地点、受影响对象、相关人员、事件发生后的不良后果)。
②报告事件类别(如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跌倒、坠床、脱管、误吸、烫伤、针刺伤、给药错误、手术部位识别错误、体内遗留手术器械、药物渗出、外渗、走失、自杀、失窃等与患者安全相关的不良事件)。
③事件发生后立即釆取的处理措施。
④上报相关部门立即处理。
(2)报告时间:严重事件即时电话报告,一般事件24h内呈报,如遇特殊情形(夜班休息)且没有对患者造成损害,可以延期至72h内呈报。
(3)报告形式:①口头报告,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时,当事人立即向护士长口头报告事件情况。
②书面报告,当事人书面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上报护理部。
③网络报告,当事人登陆医院内网,填写完成《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电子表格.以电子邮件形式向护理部进行报吿。
2.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流程(1)呈报: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当事人在院内网填写电子版《护理不良事件/患者安全报告表》,记录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过程、采取的措施等内容,报告只要求护士描述事件经过,允许护士不署名呈报。
(2)处理:护理部对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做出初步判断.对冇可能导致患者损害的护理不良事件,立即指导、参与、帮助处理,力求将患者的损害减至最小。
(3)评析:护理安全委员会对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定期评析,评析只针对事件,隐去当事人姓名、科室,常规为每月1次.根据不良事件性质将其分为不可避免、创造条件可以避免、可以避免3类。
重点关注可以避免及创造条件可以避免事件。
对于从实践中暴露出的流程问题.组织整改。
按照发生频率、严重度划分其优先级。
对优先级高的事件首先考虑整改。
由护理安全委员会负责组织整改或推荐给相关科室护士长作为持续质量改进的项目O(4)反馈与总结:护理部将已经评析的事件报告单统一编号.并将评析结果反馈给当事人科室。
每季度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总结分析,每年在护士大会上匿名通报。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流程(标准版)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流程
1.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应在第一时间通知主管医师,配合医师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患者的伤害程度,并在护理记录单上真实记录相关病情变化、处理及护理措施。
2.护士长应及时了解情况,于24小时内电话上报护理部并及时在科室内通报以引起每位护理人员的重视。
护士长一周内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进行讨论,确定不良事件级别,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对立即采取的措施、事件处理结果进行评价,同时制定整改措施,通过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及时上报。
3.各护理单元要有防范处理护理不良事件的预案,定期演练;建立登记本,及时据实登记。
4.发生不良事件后,有关的记录、标本、化验结果及相关药品、器械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
5.护理部每月汇总工作中护士发生的各类风险事件,包括护理风险、医技、信息、药剂、检验、后勤等系统造成的风险事件,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改进,避免和减少其它部门给护理工作增加的风险系数。
6.护理部对严重不良事件组织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进行根因分析,寻找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措施,修订相关制度、流程,防范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对造成的不良影响做好有关善后工作。
2024年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流程
2024年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流程
1.护士长负责本科室不良事件的预报与报告;报告的形式包括:口头、微信、电话、书面等,可采取匿名方式;
2.发生重大不良事件时,当事人应立即口头报告病区组长-护士长-护理部,由护理部报告院部;发生一般不良事件时24h内报告护士长(也可直接报告护理部);接报告病区组长、护士长或护理部人员应及时到现场查看,协助调查,了解环节缺陷,采取有效护理措施;
3.各科室应认真填写“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病区组长负责对发生缺陷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结果和改进意见交于护士长,护士长要将处理意见或方案提出建设性意见,书面报送护理部;
4.护理部及护理质量质控小组讨论、定性、审核整改措施、改进流程等,深层次调查分析,着力查找护理隐患,制定有效整改措施并在护士长例会传达;
5.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秉承原则是“五个不放过”:即遇到问题没有查清原因不放过、事件经过未查清不放过、没有采取整改措施不放过、当事人和群众没有接受教训不放过,没有处理意见不放过;护理部不定期深入科室现场监督检查,发现缺陷及时纠正;
6.鼓励护理人员主动报告不良事件:作为每一位护理人员都应该有慎独精神,发现不良事件立即第一时间报告,实事求是,力争将对病人的伤害减小到最低程度;凡主动报告者视情节轻重给予适当的减责、免责;凡杜绝差错或隐患并能及时上报的视情节给予奖励50-200元;发现不良事件瞒报、漏报、包庇、纵容等视情节轻重报告院部奖
惩例会或护理部奖惩条例处理。
护士不良事件报告流程
护士不良事件报告流程作为医疗行业中的重要一员,护士在工作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病情的变化,同时要保障患者的安全。
然而不可避免地,有些不良事件可能会发生。
为了及时解决不良事件,保障患者和护士的安全,每个医疗机构都应该建立完善的护士不良事件报告流程。
一、不良事件的定义护士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伤害、医疗操作失误、感染、药物副作用等不良事件。
二、1.立即报告:护士在发现不良事件后应该立即向上级报告,如果事件危急,应该第一时间进行急救。
2.初步评估:上级医疗机构的质量管理部门和护理质量管理部门会对不良事件进行初步评估,确定不良事件的类型和影响程度。
3.详细调查:质量管理部门会组织专业人员对不良事件进行详细调查,确定事件发生的原因、责任方和应对措施。
4.整改计划:质量管理部门会根据调查结果制定整改计划,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5.报告结果:护士、患者及其家属会收到事件报告的结果。
三、护士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则1.及时性原则:护士在发现不良事件后应该立即报告。
2.精确性原则:报告应该详细描述不良事件的情况。
3.客观性原则:对不良事件的报告应该客观、公正。
4.保密性原则:护士在报告不良事件时应该保密相关信息,不泄露患者和医院的隐私。
四、护士要注意的问题1.不得隐瞒不良事件的事实和数据。
2.不得对不良事件的性质、影响、原因和责任等进行歪曲或捏造。
3.不得诱导或暗示他人隐瞒不良事件的事实和数据。
4.不得直接或间接干预医院的调查处理工作,不得对调查人员进行威胁、利诱或打击报复。
总之,建立健全的护士不良事件报告流程是医疗机构进行质量管理和保障患者和护士安全的必要措施。
护士要严格遵守报告流程的要求,保证事件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同时,医疗机构也要认真处理不良事件,为患者提供安全、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流程完整
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流程完整一、前言为了确保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患者的安全,医疗机构必须建立健全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患者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包括但不限于病人误伤、滑倒摔伤、药物错误给药等。
及时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对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防止再次发生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流程。
二、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流程1. 护士发现护理不良事件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现通常是在患者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例如护士给药错误、未按规定程序操作、病人受伤等情况。
当护士发现护理不良事件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确保患者的安全。
同时,应及时向主管护士或责任护士汇报护理不良事件的情况,以便及时处理和上报。
2. 护士报告护理不良事件护士发现护理不良事件后,应当立即向上级报告。
护士可以选择口头报告或书面报告,一般建议书面报告更为严谨。
报告内容应包括护理不良事件的时间、地点、涉及人员等相关信息。
报告应尽量客观、详细,不夸大不缩小真实情况。
3. 主管护士处理护理不良事件主管护士接到护士报告后,应及时处理护理不良事件。
主管护士的主要责任是对护士的报告进行核实和调查,查明事实真相,确定责任方,并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保证事件处理的公正、公开、透明。
4. 护理部门建立护理不良事件记录护理部门应及时建立护理不良事件记录,将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记录在护理事件数据库中。
护理不良事件记录应包括事件的基本信息、处理过程、处理结果等内容,记录要尽可能详细、准确。
5. 护士参与护理不良事件总结护士应当积极参与护理不良事件的总结和反思。
护士要从事件中吸取教训,认真对待不良事件,改进工作技能和提高工作质量,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患者安全。
6. 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给医疗质量管理部门护理不良事件处理完毕后,应将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给医疗质量管理部门。
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将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归档、统计分析,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和汇总护理不良事件处理情况。
7. 护理不良事件的监督和反馈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应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处理情况进行监督和跟踪,确保事件得到妥善处置,并及时向护士进行反馈。
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流程
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流程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流程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期间发生的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的上报流程。
以下是一篇关于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流程的详细介绍:一、护理不良事件的定义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期间发生的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
包括护理事故、护理差错、护理缺点。
二、护理不良事件的范围(一)用药错误:病人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执行治疗性医嘱时未认真执行查对制度,打错针、发错药,采血错误等。
(二)非计划性拔管:病人在住院期间由于病人或护理人员等因素发生的计划外拔管行为。
(三)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发生错误。
(四)意外事件: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坠床、压疮、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自杀等与病人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事件。
三、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级(级)警告事件——非预期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级)不良后果事件——因护理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患者机体与功能损害;(级)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的错误事实,但未给患者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级)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未形成事实。
四、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流程(一)当班护士发现护理不良事件后,应立即采取措施救治患者,并报告当值医生。
(二)当值医生接到报告后,应立即采取措施救治患者,并根据事件情况报告护士长或上级领导。
(三)护士长或上级领导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分析,并根据事件情况报告护理部。
(四)护理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分析,并根据事件情况报告医院领导。
(五)医院领导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分析,并根据事件情况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六)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分析,并根据事件情况报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医院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程序及时间(标准版)
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程序及时间
1、Ⅲ-Ⅳ级不良事件:
(1)当事人应立即口头报告上级分管护士、主管医师及护士长,并及时采取措施,将损害减至最低;
(2)护士长立即指导工作并了解实情;
(3)当事人做好护理记录,护士长24小时内填报《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签字后一周内上报护理部;
2、Ⅰ-Ⅱ级不良事件:
(1)当事人立即采取措施同时报告护士长、科主任及总值班人员,将损害降至最低;
(2)护士长及科主任或上级医师立即赶到科室,了解实情并指导抢救工作同时立即口头汇报医务科及护理部,报告时限不超过1小时;
(3)医务科及护理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到现场,必要时组织全院多学科专家抢救、会诊等工作,同时及时向分管院长汇报;
(4)当事人做好抢救记录,护士长在6小时内填报《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上报护理部;
(5)对病人抢救或紧急处理措施结束后护理部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
3、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的各种有关记录,包括检查报告、药品、器械等实物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以备鉴定;
4、为了实现最大限度的收集、分析、交流、共享安全信息,需要建立“安全文化”的新理念,建立不以惩罚为手段的护理不良事件自愿报告机制,鼓励当事人及发现人主动填报《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上报护理部。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流程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流程一、引言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期间发生的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加强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与管理,制定本流程。
二、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流程1. 事件发现: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时,发现患者发生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应立即报告护士长或主管护士。
2. 事件评估:护士长或主管护士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前往现场评估事件情况,了解患者病情及事件经过。
3. 事件登记:护士长或主管护士根据事件情况,在《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登记本》上详细记录事件经过、时间、地点、涉及人员等信息。
4. 事件报告:护士长或主管护士应在24小时内将事件报告上级护士长或主管护士,并在1-2个工作日内填写《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上交至医务科或护理部。
5. 事件调查:医务科或护理部接到报告后,应组织相关人员对事件进行调查,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后果,并提出初步的质量改进建议。
6. 整改措施:根据事件调查结果,护理部应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并下发至各护理单元执行。
7. 整改效果评估:护理部应定期对整改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评估,确保整改效果。
8. 总结与反馈:护理部应定期对护理安全不良事件进行总结,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规律和特点,并将总结报告反馈至相关科室,以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三、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要求1. 真实性:报告内容应真实反映事件经过,不得有任何虚假、隐瞒。
2. 及时性:事件发生后,应及时报告护士长或主管护士,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的填写。
3. 完整性:报告应包括事件发生的各个方面,如事件经过、时间、地点、涉及人员、原因、后果等。
4. 客观性:报告应客观反映事件情况,避免主观臆断和情绪化描述。
四、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奖励与惩罚1. 对于及时、准确报告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人员,给予表扬和奖励。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处理流程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处理流程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处理流程如下:
1.发生不良事件时,应立即报告值班医生和护士长,并及
时评估事件的影响。
2.积极采取补救或抢救措施,并妥善保管有关记录、标本、化验成效以及相关的药品和器械。
3.对于情节严重的不良事件,要求在2小时内上报护理部;对于其他不良事件,在24小时内上报护理部。
4.科室应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记录不良事件经由、
原因、后果以及本人对不良事件的认识和建议。
5.护士长应及时对事件进行调查,并组织科内讨论,分析
管理制度、工作流程以及层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确定事件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讨论结果应交给科护士长(必要时护理部参加科室讨论)。
6.护理部应组织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对事件进行讨论,并提出处理意见。
需要时,可以定出全院性流程或指引。
同时,护理部应定期跟踪改进措施的落实。
7.护士长应记录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本,并在一周内将护理
不良事件报告单报送护理部。
8.护理部定期组织护理不良事件分享,以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
可包括以下步骤:
1. 制定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医疗机构应先制定明确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包括报告的时限、责任部门和人员、报告表格的内容等。
2. 发现护理不良事件: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发现护理不良事件时应立即进行记录,并尽快向上级汇报。
3.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医护人员在发现护理不良事件后,按照制度要求及时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格,并将其上报给负责接收和处理护理不良事件的部门。
4. 事件归类:接收和处理护理不良事件的部门根据报告内容对事件进行归类,确定事件的严重性和紧急性。
5. 事件调查:对于严重和紧急的护理不良事件,医护人员应组成调查小组,对事件进行全面的调查。
调查内容应包括事件的原因、责任人、可能的后果等。
6. 事件处理:根据调查结果,医疗机构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护理不良事件。
包括对责任人进行纪律处分、改进护理流程及培训等措施。
7. 事件总结与分析: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便于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改进。
8. 报告结果反馈:医疗机构应将护理不良事件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报告人,并告知所采取的措施和结果。
9. 事件监测与追踪:医疗机构应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的监测和追踪机制,对每个事件进行跟踪和监测,确保类似的事件不再发生。
以上是一般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的基本步骤,医疗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适当调整和完善。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流程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流程发生护理不良事件1、白天当班护士向病房护士长汇报、夜班向总值班或保卫科汇报;2实施相应护理工作流程、预案、程序,同时上报主管医生,积极采取相关补救措施3、保存与实物,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相关人员的安抚沟通工作;4相关人员现场了解情况,并跟踪事件发展情况根据具体情况5、护理部向护理部主任汇报情况上报主管院长不良事件内容:1、手术病人识别错误2、病人识别错误3、用药错误4、输血意外5、病人院内走失、自杀6、病人院内跌倒7、静脉输液意外8、意外针刺伤9、使用呼吸机意外10、病人约束意外11、各种管脱12、分娩意外13、药物不良反应14、其他需要上报的意外不良事件报告制度:1、自愿报告依据保密性、自愿性、非处罚性、为原则,鼓励从业人员主动报告,2、报告者可以报告自己发生的问题,也可以报告他人发生的问题;如果报告系统采取了匿名的形式,对报告人严格保密;1自愿报告者应遵循真实,本人亲身经历的原则陈述事实,不得故意编造虚假情况,不得诽谤他人,否则将根据其造成的后果和影响,承担相关的行政和法律责任;2报告中违法相关规定和制度的行为,属于非主观故意,未造成后果的免于处罚;3自愿报告人员为消除护理安全隐患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对保障护理安全有贡献的,经护理部讨论决定给予适当奖励;4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事后经领导或他人发现,须按情节严重给予处分;3、发生严重的不良事件的各种有关记录、检验报告及造成事故的药具器具均要妥善保管,医患双方封存签字保管;不但擅自涂改、销毁、隐匿、转移、转换等方式来改变其原貌;有意违法规定者要追究行政责任;4、各科室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本,发生不良事件的科室要组织及时分析讨论会,各科室对当月的护理不良事件要进行统计,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讨论、分析、制定整改措施;每月5号前报护理部,护理部将设不良事件收集箱进行收集;5、护理部设护理不良事件鉴定小组,对全院护理不良事件进行鉴定,并每季度组织护士长分析讨论,提出防范;坠床跌倒:患者跌倒/坠床的护理防范措施 1. 当患者入院后应及时对患者做出评估,评估有无坠床跌倒相关因素;如有相关的危险因素时,应进行有关预防跌倒的评估; 2. 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 1 一览表与床头挂“预防跌倒/坠床”的警示标识; 2 病历上有记录,提示患者有跌倒的危险性; 3 每班评估患者的认知、感觉及活动能力; 4 向患者交代如需要协助,可使用呼叫仪求助;确保患者可以随手触到呼叫器; 5 病床高度要适中,床、椅的轮子要固定,床两边要加床栏; 6 、增添必要的设备:使用坐式马桶,在楼梯、浴室等处装置扶手,并将扶手调整至适当的高度; 7 将环境中的危险源移除,室内家具的摆设定位放置, 尽量设置无障碍空间, 需要用的物品尽量放置在手能拿及的位置; 8 指导患者选择适当的鞋子:购买合脚的鞋子或拖鞋, 鞋底要粗糙、防滑,且鞋内不要垫太厚的鞋垫,以免影响脚底感觉;9 给予跌倒高危患者安全的辅助器材,如拐杖、助步器及轮椅等,并将其放置于靠床边; 10 楼梯的收边处须有止滑条处理,浴室、洗手间地面应保持干燥,地板应有止滑设备,如防滑砖、具吸水及底面有防滑功能的垫子; 11 指导老年人如何在跌倒后爬起,老年人跌倒勿用手撑,避免手腕骨折,一旦查觉疼痛,就应该找医师做详细检查; 12 协助生活护理及移动协助; 13 让家属陪护患者并交代有关注意事项;13.对具有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患者,护士应对病人或家属进行安全教育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14 对有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的患者,需实施逐级上报和监控;15 加强病情观察,及预防跌倒、坠床措施的落实,并加以记录; 各护理单元对已发生“患者坠床、跌倒”事件的,立即通知值班医生、病区护士长、科护士长,并向护理部汇报备案1.加强安全意识,及时发现存在导致患者跌倒、坠床的高危因素,其中包括:1 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精神异常、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的患者;2 体质虚弱、需搀扶行走或坐轮椅患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且无专人看护患者;年老和婴幼儿无约束或无效约束患者;3 服用特殊药物、近期有跌倒史1周内、以晕厥、黑蒙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4 病室地面潮湿或有积水未设防滑标志等;5 患者穿的鞋底易滑跌等;报告制度1. 患者发生跌倒或坠床事件后,护士应立即赴现场及时了解发生跌倒或坠床的经过,并在第一时间通知医生;2. 医生赶到现场后,护士应向医生详细描述事件的经过,并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救治及伤情的判断;3. 医生到场后应立即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神志、意识等生命体征,并根据患者的伤情实施必要的体格检查,以便对其伤情做出初步的判断;4. 如病情许可,护士和医师可将病人移至病床/推车,并进行后续治疗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和检验;5. 执业医师应当依据患者的情况,结合检验、检查结果,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等相关法律、法规,对患者的伤情如实、科学、合理地作出轻、中、重程度的判定;必要时请相关的科室医生会诊,共同判断患者的伤情;6. 当班护士立即通知患者家属,告知患者发生跌倒或坠床的经过、目前的伤情、治疗措施、预后等,并向家属做好解释工作;7. 立即报告:a 口头报告时间节点:发生或发现者立即1小时内报告护士长或当班主管护士、相关医生;护士长或当班主管护士接报后立即1小时内报告科护士长、科主任;科护士长接报后立即1小时内将该事件报告护理部分管副主任及相关职能部门汇报;b 书面报告时间节点:发现者8小时内完成并交予护士长;护士长在24小时内交予护理部;8. 认真记录患者坠床或跌倒的经过,伤情与抢救记录;9. 如患方不能认同院方的伤情判定结果,可通过司法鉴定等相关法律程序依法主张其合法权利消毒灭菌灭菌是指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而消毒则是指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并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胞等;灭菌和消毒都必须能杀灭所有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达到无菌术的要求;一:分类根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的危险性大小及在患者使用之间的消毒或灭菌要求,将医疗器械分为三类,即高度危险性物品、中度危险性物品、低度危险性物品;1、高度危险性物品是进入正常无菌组织、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如血液流过,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将导致极高感染危险的器材; 例如:注射针、穿刺针、针灸针、外科手术器械、植入物、输血器材、输液器材、血液和血制品、注射的药物和液体、透析器、气管插管、导尿管、膀胱镜、腹腔镜、移植器官、心脏导管、非一次性的阴道窥器等;2、中度危险性物品是直接或间接与黏膜相接触,而不进人无菌的组织内器材;例如,呼吸机管道、胃肠道内镜、气管镜、结肠镜、麻醉机管道、避孕环、压舌板、喉镜、体温表口温/肛温计、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3、低度危险性物品是仅与完整皮肤接触, 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 虽有微生物污染,但一般情况下无害;只有当受到一定量病原菌污染时才造成危害的物品;例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止血带、腋表、痰盂杯、便器、病床围栏、床面以及床头柜、被褥、墙面、地面、固定等;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1)消毒方法:用浸有皮肤消毒原液的无菌棉签、棉球或其他替代物品局部擦拭2-3遍,作用时间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2)消毒范围:肌肉、皮下、静脉注射、针灸部位、各种诊疗性穿刺等消毒方法主要是涂擦,以注射或穿刺部位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共2-3次,消毒皮肤面积≥5cmX5cm;cvc、picc 植入式血管通路的消毒范围直径应>15cm,至少那个大于敷料面积10cmx12cm;各种消毒液的有效期使用浓度参考。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
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制度建立: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并将其纳入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2.报告对象:护理人员应立即向护理部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护士长或护理部门负责人应及时向上级汇报。
3.报告内容: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应详细描述事件发生的经过、时间、地点、人员、原因及造成的后果等相关信息。
4.报告方式:报告可以通过书面报告、电子报告或口头报告等方式进行,同时可以通过匿名报告或实名报告来保护举报人的隐私。
5.事件调查:护理部门应立即成立调查小组,对报告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确定事件的原因和责任。
6.纠正措施: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并在整个机构范围内进行宣传和教育,以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7.报告追踪:对已报告的护理不良事件要进行追踪,确保整个处理过程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8.统计分析:定期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发生频率高、危害大的事件类型,并针对性地制定改进措施。
9.反馈和沟通:对报告的护理不良事件要及时向相关人员进行反馈和沟通,包括举报人、相关医务人员和监管部门等。
以上是一般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具体操作和流程可能会因医疗机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建议详细参阅医疗机构的相关制度和规定。
2024年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流程(3篇)
第1篇一、前言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对患者安全造成威胁的事件。
为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管理办法》,特制定本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流程。
二、上报原则1. 及时性: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后,应立即上报,不得拖延。
2. 准确性:上报内容应真实、准确、完整。
3. 客观性:上报过程中应保持客观、公正,不得夸大或隐瞒事实。
4. 全面性:上报内容应涵盖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员、原因、经过、结果等。
三、上报范围1. 护理过程中发生的医疗事故。
2. 护理过程中发生的护理差错。
3. 护理过程中发生的护理投诉。
4. 护理过程中发生的其他可能对患者安全造成威胁的事件。
四、上报流程1. 事件发现(1)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发现不良事件时,应立即停止操作,确保患者安全。
(2)护士应立即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情况,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2. 初步判断(1)护士应初步判断事件性质,如属护理不良事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2)护士应立即向所在科室护士长汇报,护士长应在第一时间向护理部汇报。
3. 上报护理部(1)护士长接到护士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科室人员进行调查,了解事件发生原因。
(2)护士长应在24小时内将调查结果及初步处理意见上报护理部。
4. 护理部审核(1)护理部接到科室上报后,应在48小时内进行审核,对事件性质、原因、处理措施等进行评估。
(2)护理部应根据评估结果,对事件进行分类处理。
5. 事件处理(1)根据事件性质,护理部可采取以下措施:警告、通报批评、停职检查、吊销执业证书等。
(2)对涉及医疗事故的事件,应及时向医疗管理部门报告。
6. 事件总结(1)护理部应在事件处理后,组织科室进行总结,分析事件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2)科室应将整改措施落实到位,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五、上报要求1. 护士应熟练掌握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流程,提高上报意识。
2. 科室应加强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的宣传和培训,提高护士上报的积极性。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流程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流程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与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相关的意外事件或不良后果。
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及时报告和处理是十分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的流程。
1. 发现护理不良事件。
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要时刻留意患者的情况,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异常情况,如药物过敏、误吸、跌倒、压疮等,应立即停止护理工作,及时处理患者的异常情况,并做好记录。
2. 报告护理不良事件。
一旦发现护理不良事件,护士应立即向护理主管或医务人员进行报告。
报告内容应包括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患者的基本情况、事件的具体情况、护理人员的处理情况等。
报告应尽可能详细,客观真实,不夸大、不隐瞒。
3. 归档记录。
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应当归档记录,留存至少5年,并定期进行总结和分析。
对于重大的护理不良事件,还应及时向医院管理部门进行报告,并配合医院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4. 教育培训。
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往往与护理人员的操作不当或知识水平不够有关,因此医院应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护理技能和安全意识,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5. 改进措施。
针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医院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制定改进措施,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减少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总之,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流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关乎患者的安全和护理质量。
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操作,并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提高服务水平,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
是为了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护理质量而建立的一套制度和流程。
以下是一般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
一、制度:
1. 设立专门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明确事件报告的范围和内容。
2. 由专门的质控小组或护理委员会负责管理和统计护理不良事件报告。
3.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应采取匿名制度,保证报告人的隐私和安全。
二、流程:
1. 事件发生后,护士应立即停止错误操作并确保患者的安全。
2. 护士应向上级护士或班长报告事件,并描述事件的经过和影响。
3. 上级护士或班长应立即采取措施消除潜在的风险,并告知医生或其他相关人员。
4. 护士应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详细描述事件的性质、原因、后果以及自身的反思和教训。
5. 填写完报告后,报告人应将报告交给质控小组或护理委员会。
6. 质控小组或护理委员会应对报告进行分析和评估,并制定改进措施。
三、措施:
1. 根据事件报告的分析和评估结果,质控小组或护理委员会应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向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
2. 同时,质控小组或护理委员会也应及时将事件报告的结果反馈给报告人,鼓励其积极改进自己的工作。
3. 经过改进措施的实施和监测,质控小组或护理委员会应定期评估和总结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的效果,并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工作。
以上是一般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流程,具体的制度和流程可能会因医疗机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流程
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流程
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流程是指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发生不良事件后,将事件及时上报,以便及时处理和改进。
以下是一份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流程的范例,包括事件发生、上报、处理和改进四个环节。
第一步:事件发生
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可能会遇到各种不良事件,如患者误服了错误药物、漏输了静脉注射液、患者跌倒等。
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时,首先需要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及时处理事件,防止进一步加重伤害。
第二步:上报事件
一旦事件得到妥善处理,护士应立即上报该事件。
上报渠道可以通过内部媒体、电子邮件、电话或专门的事件上报系统来完成。
护士需要提供事件的详细信息,包括患者姓名、事件发生时间和地点、事件的具体描述以及可能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
第三步:事件处理
上报事件后,相关部门负责审核和处理事件。
处理事件的方式可以包括召开事件讨论会、进行内部调查或成立特别工作组。
专门的工作组或委员会会对事件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确定事件的原因,找出责任和不足之处,并制定改进措施。
第四步:改进措施
通过对事件的分析和评估,可以确定改进措施,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改进措施可以包括加强培训和教育、优化工作流
程、改进设备和工具等。
同时,相关部门还需要与护士进行沟通,将改进措施传达给护士,并确保措施的有效执行。
总结起来,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流程的关键是及时上报、全面分析和评估,并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
护士作为直接参与护理工作的人员,对护理不良事件有责任进行上报,并积极参与改进工作。
通过建立完善的不良事件上报流程,可以提高医疗护理的安全性和质量,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的权益。
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制度与报告流程
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制度与报告流程一、护理不良事件定义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对患者不安全的、增加痛苦和负担的事件;护士不希望发生的、未预计到的事件。
包括跌倒、坠床、压疮、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
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原则1. 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以非惩罚性为原则,旨在鼓励护理人员主动、自愿报告不良事件,不将报告不良事件作为处罚依据。
2. 主动报告:护理人员应主动报告不良事件,包括本人或本科室发生的,也可以报告他人的或其他科室的。
可以实名报告也可以匿名报告。
三、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流程1. 口头报告:发生严重护理不良事件时,护理人员应立即向护士长、科主任、总值班、护理部口头报告事件情况。
2. 书面报告:护理人员应书面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详细记录事件经过、原因、后果及改进措施。
3. 报告时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后,当事人应立即报告,护士长应在24小时内电话上报护理部,并在一周内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进行讨论。
4. 报告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不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不良事件项目分类、发生的主要原因、采取的措施、患者损害的严重程度及后果和改进措施等。
四、护理不良事件分级1. 警告事件:非预期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2. 不良后果事件:因护理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患者机体与功能损害。
3. 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的错误事实,但未给患者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4. 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未形成事实。
五、激励机制1. 对主动、及时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的个人或科室给予表扬和奖励。
2. 对消极上报或未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的个人或科室进行批评教育,并在绩效考核中予以体现。
六、护理不良事件处理1. 护理部接到报告后,对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2. 相关科室根据护理部调查结果,对涉及的人员进行培训、教育,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流程————————————————————————————————作者:————————————————————————————————日期:ﻩ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流程发生护理不良事件1、白天当班护士向病房护士长汇报、夜班向总值班或保卫科汇报。
2实施相应护理工作流程、预案、程序,同时上报主管医生,积极采取相关补救措施3、保存与实物,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相关人员的安抚沟通工作。
4相关人员现场了解情况,并跟踪事件发展情况根据具体情况5、护理部向护理部主任汇报情况上报主管院长不良事件内容:1、手术病人识别错误2、病人识别错误3、用药错误4、输血意外5、病人院内走失、自杀6、病人院内跌倒7、静脉输液意外8、意外针刺伤9、使用呼吸机意外10、病人约束意外11、各种管脱12、分娩意外13、药物不良反应14、其他需要上报的意外不良事件报告制度:1、自愿报告依据保密性、自愿性、非处罚性、为原则,鼓励从业人员主动报告,2、报告者可以报告自己发生的问题,也可以报告他人发生的问题。
如果报告系统采取了匿名的形式,对报告人严格保密。
(1)自愿报告者应遵循真实,本人亲身经历的原则陈述事实,不得故意编造虚假情况,不得诽谤他人,否则将根据其造成的后果和影响,承担相关的行政和法律责任。
(2)报告中违法相关规定和制度的行为,属于非主观故意,未造成后果的免于处罚。
(3)自愿报告人员为消除护理安全隐患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对保障护理安全有贡献的,经护理部讨论决定给予适当奖励。
(4)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事后经领导或他人发现,须按情节严重给予处分。
3、发生严重的不良事件的各种有关记录、检验报告及造成事故的药具器具均要妥善保管,医患双方封存签字保管。
不但擅自涂改、销毁、隐匿、转移、转换等方式来改变其原貌。
有意违法规定者要追究行政责任。
4、各科室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本,发生不良事件的科室要组织及时分析讨论会,各科室对当月的护理不良事件要进行统计,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讨论、分析、制定整改措施。
每月5号前报护理部,护理部将设不良事件收集箱进行收集。
5、护理部设护理不良事件鉴定小组,对全院护理不良事件进行鉴定,并每季度组织护士长分析讨论,提出防范。
坠床跌倒:患者跌倒/坠床的护理防范措施 1. 当患者入院后应及时对患者做出评估,评估有无坠床跌倒相关因素。
如有相关的危险因素时,应进行有关预防跌倒的评估。
2. 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 1) 一览表与床头挂“预防跌倒/坠床”的警示标识。
2) 病历上有记录,提示患者有跌倒的危险性。
3) 每班评估患者的认知、感觉及活动能力。
4) 向患者交代如需要协助,可使用呼叫仪求助;确保患者可以随手触到呼叫器。
5)病床高度要适中,床、椅的轮子要固定,床两边要加床栏。
6) 、增添必要的设备:使用坐式马桶,在楼梯、浴室等处装置扶手,并将扶手调整至适当的高度。
7) 将环境中的危险源移除,室内家具的摆设定位放置, 尽量设置无障碍空间, 需要用的物品尽量放置在手能拿及的位置。
8) 指导患者选择适当的鞋子:购买合脚的鞋子或拖鞋,鞋底要粗糙、防滑,且鞋内不要垫太厚的鞋垫,以免影响脚底感觉。
ﻬ9)给予跌倒高危患者安全的辅助器材,如拐杖、助步器及轮椅等,并将其放置于靠床边。
10) 楼梯的收边处须有止滑条处理,浴室、洗手间地面应保持干燥,地板应有止滑设备,如防滑砖、具吸水及底面有防滑功能的垫子。
11) 指导老年人如何在跌倒后爬起,老年人跌倒勿用手撑,避免手腕骨折,一旦查觉疼痛,就应该找医师做详细检查。
12) 协助生活护理及移动协助。
13)让家属陪护患者并交代有关注意事项。
13). 对具有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患者,护士应对病人或家属进行安全教育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14) 对有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的患者,需实施逐级上报和监控。
15) 加强病情观察,及预防跌倒、坠床措施的落实,并加以记录。
各护理单元对已发生“患者坠床、跌倒”事件的,立即通知值班医生、病区护士长、科护士长,并向护理部汇报备案1. 加强安全意识,及时发现存在导致患者跌倒、坠床的高危因素,其中包括:(1) 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精神异常、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的患者;(2) 体质虚弱、需搀扶行走或坐轮椅患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且无专人看护患者;年老和婴幼儿无约束或无效约束患者;(3)服用特殊药物、近期有跌倒史(1周内)、以晕厥、黑蒙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
(4)病室地面潮湿或有积水未设防滑标志等;(5) 患者穿的鞋底易滑跌等;报告制度1. 患者发生跌倒或坠床事件后,护士应立即赴现场及时了解发生跌倒或坠床的经过,并在第一时间通知医生。
2. 医生赶到现场后,护士应向医生详细描述事件的经过,并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救治及伤情的判断。
3. 医生到场后应立即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神志、意识等生命体征,并根据患者的伤情实施必要的体格检查,以便对其伤情做出初步的判断。
4. 如病情许可,护士和医师可将病人移至病床/推车,并进行后续治疗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和检验。
5. 执业医师应当依据患者的情况,结合检验、检查结果,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等相关法律、法规,对患者的伤情如实、科学、合理地作出轻、中、重程度的判定;必要时请相关的科室医生会诊,共同判断患者的伤情。
6. 当班护士立即通知患者家属,告知患者发生跌倒或坠床的经过、目前的伤情、治疗措施、预后等,并向家属做好解释工作。
7. 立即报告:a)口头报告时间节点:发生或发现者立即(1小时内)报告护士长或当班主管护士、相关医生;护士长或当班主管护士接报后立即(1小时内)报告科护士长、科主任;科护士长接报后立即(1小时内)将该事件报告护理部分管副主任及相关职能部门汇报。
b) 书面报告时间节点:发现者8小时内完成并交予护士长;护士长在24小时内交予护理部。
8. 认真记录患者坠床或跌倒的经过,伤情与抢救记录。
9. 如患方不能认同院方的伤情判定结果,可通过司法鉴定等相关法律程序依法主张其合法权利消毒灭菌灭菌是指杀灭一切活的微生物。
而消毒则是指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但并不要求清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如芽胞等)。
灭菌和消毒都必须能杀灭所有病原微生物和其他有害微生物,达到无菌术的要求。
一:分类根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的危险性大小及在患者使用之间的消毒或灭菌要求,将医疗器械分为三类,即高度危险性物品、中度危险性物品、低度危险性物品。
1、高度危险性物品是进入正常无菌组织、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如血液)流过,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将导致极高感染危险的器材。
例如:注射针、穿刺针、针灸针、外科手术器械、植入物、输血器材、输液器材、血液和血制品、注射的药物和液体、透析器、气管插管、导尿管、膀胱镜、腹腔镜、移植器官、心脏导管、非一次性的阴道窥器等。
2、中度危险性物品是直接或间接与黏膜相接触,而不进人无菌的组织内器材。
例如,呼吸机管道、胃肠道内镜、气管镜、结肠镜、麻醉机管道、避孕环、压舌板、喉镜、体温表(口温/肛温计)、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
3、低度危险性物品是仅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
虽有微生物污染,但一般情况下无害。
只有当受到一定量病原菌污染时才造成危害的物品。
例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止血带、腋表、痰盂(杯) 、便器、病床围栏、床面以及床头柜、被褥、墙面、地面、固定电话等。
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1)消毒方法:用浸有皮肤消毒原液的无菌棉签、棉球或其他替代物品局部擦拭2-3遍,作用时间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2)消毒范围:肌肉、皮下、静脉注射、针灸部位、各种诊疗性穿刺等消毒方法主要是涂擦,以注射或穿刺部位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逐步涂擦,共2-3次,消毒皮肤面积≥5cmX5cm。
cvc、picc 植入式血管通路的消毒范围直径应>15cm,至少那个大于敷料面积(10cmx12cm)。
各种消毒液的有效期消毒液名称原液打开后最长效时间使用中最长有效时间备注碘伏1月7天爱尔碘1月7天75%酒精1周4天2%戊二醛14天7天含氯消毒液配制后24小时过氧化氢3月过氧乙酸7天稀释后24小时0.05%洗必泰24小时24小时呋喃西林24小时24小时快速手消毒剂60天自制生理盐水棉球24小时现配现用自制碘酊棉球24小时现配现用自制碘伏棉球24小时现配现用自制75%酒精棉球24小时现配现用使用浓度参考消毒对象使用浓度每升水加消毒方法注意事项药一般诊疗用品500mg/L 1片浸泡30min复用的高危物品必须灭菌,大型物品擦拭作用时间同浸泡、喷洒消毒作用60分钟一般环境、物体表明500mg/L 1片擦拭或喷洒经血传播病原体、分支杆菌和细菌芽胞污染物品环境及物体表面2000-5000mg/L4-10片浸泡30分钟以上拖布地巾500mg/L 1片浸泡30分钟消毒后冲洗,晌干,分区使用小毛巾、抹布250mg/L 半片浸泡30分钟传染病病人分泌物、引流液、呕吐物、脓血10000mg/L 20片作用2小时混合搅拌,作用2小时后倒入厕所下水道等注意::擦拭消毒时。
必须使用消毒液与物体或环境表面充分接触,不得擦干,浸泡消毒时,器械轴节必须打开,完全浸没在消毒液中,有官腔、孔洞的物品不能留死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