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年级中重度智障学生从学校到社会转衔教育的实践模式

合集下载

谈中重度智障班级的创新教学模式应用策略

谈中重度智障班级的创新教学模式应用策略

谈中重度智障班级的创新教学模式应用策略中重度智障班级的教学模式应用策略需要考虑到学生的特殊需要和能力。

下面是一些创新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以便更好地满足中重度智障学生的教育需求:1. 创造记忆点:中重度智障学生的学习能力受限,往往难以长时间记忆和理解抽象概念。

为此,教师应该创造简单、易于理解和记忆的记忆点,通过多重感官的刺激,如视觉、听觉、触觉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学习内容。

2. 强化示范教学:通过示范教学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和实践来学习。

教师可以示范简单的动作或行为,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模仿。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3. 情境教学:将学习内容放入实际生活情境中教学,让学生通过真实的情境体验来学习。

在学习日常生活技能时,可以模拟实际情境,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活动中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技能。

4. 多元化的评估方式:针对中重度智障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水平,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包括观察、口头询问、绘画、手工制作等多种形式。

这样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支持。

5. 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针对每位中重度智障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包括学习目标、教学方法、评估方式等。

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6. 鼓励合作学习:在中重度智障班级中,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交能力、合作能力和学习动机。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或合作项目,让学生共同合作解决问题,互相学习和支持。

7. 利用高科技辅助教学:现代技术的进步为中重度智障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可能。

教师可以利用电子学习工具、教育软件、平板电脑等高科技设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学习内容。

中重度智障班级的创新教学模式应用策略需要根据学生的特殊需求和能力来制定。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创造简单、易于理解和记忆的记忆点,采用示范教学、情境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并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智障学生融合教育案例(3篇)

智障学生融合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在我国,智障学生融合教育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融合教育旨在让智障学生在普通学校中接受教育,与正常学生共同学习、生活,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本案例以小明为例,探讨智障学生融合教育的实施过程及效果。

小明,男,12岁,小学五年级学生。

由于出生时缺氧,小明患有轻度智障,智力水平相当于正常儿童的四岁左右。

在过去的几年里,小明一直就读于特殊教育学校,与同龄智障学生一起学习。

然而,小明家长希望通过融合教育,让小明更好地融入社会,提高他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

二、融合教育实施过程1. 家校沟通,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在决定让小明进入普通学校之前,家长与学校进行了深入的沟通。

家长向学校介绍了小明的病情、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学校则向家长介绍了融合教育的理念、实施方法以及相关资源。

在此基础上,双方共同制定了小明的个性化教育方案。

2. 调整课程,满足小明的学习需求为了让小明在普通学校中更好地学习,学校对小明的课程进行了调整。

在语文、数学等主科方面,学校采用简化教学内容、降低难度、分解步骤等方法,使小明能够跟上班级进度。

同时,学校还开设了生活技能、社会适应等课程,帮助小明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

3. 特殊辅导,关注小明的成长为了确保小明在融合教育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关注,学校安排了一名专职教师担任小明的辅导员。

辅导员负责关注小明的学习进度、心理状况、人际交往等方面,并及时与家长沟通。

此外,学校还邀请了一位志愿者,协助辅导员关注小明的学习和生活。

4. 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小明成长在融合教育过程中,家校合作至关重要。

学校定期组织家长会,向家长汇报小明的学习情况和成长进步。

同时,家长也积极参与学校活动,与教师共同关注小明的成长。

在家校共同努力下,小明的学习成绩和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三、融合教育效果1. 学习成绩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融合教育,小明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在语文、数学等主科方面,小明已经能够跟上班级进度,甚至有些科目成绩超过了同龄学生。

2024高中生帮助智障儿童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2024高中生帮助智障儿童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2024高中生帮助智障儿童社会实践报告范文作为高中生,我们不仅要在学校里学习知识,还要通过社会实践来锻炼自己的能力和提高自己的素质。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帮助智障儿童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社会实践的意义和价值。

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的目的是通过帮助智障儿童,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同时也增强自己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二、实习岗位的认识和见解智障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因为智力发育迟缓或者其他原因导致智力障碍,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我认为,帮助智障儿童不仅是社会的责任,更是每个人的义务。

我们需要用爱心和耐心去关爱他们,帮助他们融入社会,让他们能够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工作。

三、实习过程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主要负责陪伴智障儿童,与他们交流、互动,帮助他们进行日常的生活自理和简单的技能训练。

我们还会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快乐和关爱。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智障儿童的需要和无助,也认识到了帮助他们的重要性。

四、发现问题和解决方法在实习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智障儿童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他们往往自卑、孤独、焦虑,需要更多的心理辅导和关爱。

其次,智障儿童的家庭支持不够,很多家庭因为种种原因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照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应该加强心理辅导和家庭教育,让智障儿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五、实习总结和收获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社会实践的意义和价值。

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组织和管理能力,还增强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

同时,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我建议学校应该加强社会实践的课程设置和管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六、对实习过程中不足之处的建议在实习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智障儿童的情况和需要,以便更好地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服务。

2024高中生帮助智障儿童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2024高中生帮助智障儿童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2024高中生帮助智障儿童社会实践报告范文一、实践目的本次社会实践的目的是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实践能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同时,通过与智障儿童的接触,更好地了解他们的生活和需求,传递关爱与温暖,提高社会对智障儿童群体的关注度。

二、实践岗位的认识与见解在实践岗位上,我担任了智障儿童康复训练的助理。

通过这个岗位,我深入了解了智障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生活状况和康复需求。

在与他们的互动中,我认识到智障儿童同样拥有丰富的情感和潜能,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与支持,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同情和怜悯。

为了更好地帮助他们融入社会,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如教育、康复、心理辅导等,全面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

三、实践过程在实践过程中,我主要负责协助专业康复师为智障儿童进行日常的康复训练。

具体工作包括制定训练计划、实施训练方案、评估训练效果等。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尽相同,需要针对他们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同时,我也发现许多孩子在语言沟通方面存在障碍,需要运用非语言沟通技巧与他们交流,如手势、面部表情等。

在与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非常敏感,对于陌生人和环境会表现出警惕和恐惧。

因此,在实践中我特别注重与孩子们建立信任关系,通过耐心地陪伴和关爱让他们逐渐放松并愿意与我互动。

此外,我还注意到许多孩子在集体活动中表现得更加积极和快乐,因此我尝试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共同成长。

四、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践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如孩子们的情绪波动、行为问题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积极向专业康复师请教并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

同时,我也尝试通过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例如,对于情绪波动较大的孩子,我会耐心地安抚他们的情绪,给予他们足够的安全感;对于行为问题较为严重的孩子,我会与家长密切配合,制定相应的行为矫正计划,逐步改善孩子的行为习惯。

五、实践总结与收获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深刻认识到智障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高中生帮助智障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高中生帮助智障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高中生帮助智障儿童社会实践报告标题:高中生参与智障儿童社会实践报告引言:智障儿童是一个需要特殊关爱和支持的群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作为一群热心的高中生,选择参与智障儿童的社会实践,希望能够为他们带来欢乐和帮助,并且提高社会对于智障儿童的关注,促进智障儿童的融入社会。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参与智障儿童社会实践的经历、心得和收获。

一、背景和目的1. 背景:智障儿童是社会中较为脆弱的群体,他们常常面临教育资源匮乏、社会融入困难等问题。

2. 目的: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希望能够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质量,传递关爱和帮助。

二、活动内容和组织1. 筹备阶段:与当地智障儿童福利机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

2. 活动准备:收集相关资料,了解智障儿童的特点和需求,为活动做好充分准备。

3. 活动内容:(1) 组织文艺演出:为智障儿童进行表演、唱歌、舞蹈等活动,提供舞台展示机会。

(2) 组织互动游戏:与智障儿童进行互动游戏,增强交流和合作能力。

(3) 开展手工制作:进行手工制作活动,培养智障儿童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活动组织:由我们高中生自行组织,协调好活动过程中的各项事务。

三、实践过程1. 与福利机构合作:联系当地智障儿童福利机构,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可行的活动安排。

2. 活动筹备:整理相关资料,和志愿者们一起商讨活动细节,准备所需的演出和游戏道具。

3. 活动实施:按照计划进行文艺表演、互动游戏和手工制作活动,积极与智障儿童交流互动,提供帮助和指导。

4. 活动总结和反思:汇总活动反馈和意见,对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估,为今后的社会实践活动做出改进。

四、参与感受和收获1. 对智障儿童的理解和关爱更深刻:通过与智障儿童的互动,我们更加了解他们的特点和需求,对他们的困境和挑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 培养了同理心和责任感:在实践活动中,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弱势群体的需求,并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这次活动深刻地培养了我们的同理心和责任感。

谈中重度智障班级的创新教学模式应用策略

谈中重度智障班级的创新教学模式应用策略

谈中重度智障班级的创新教学模式应用策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对于中重度智障班级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满足这一类学生的教学需求上已经显得力不从心,如何应用创新教学模式来提升中重度智障班级的教学水平成为了当前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师资队伍建设四个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中重度智障班级创新教学模式应用的策略。

一、基于个性化教育的教学理念中重度智障学生由于认知能力的限制,往往难以适应传统的集中教学和课堂教学模式。

个性化教育理念应成为中重度智障班级创新教学模式的核心。

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发展需求,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教学方案。

这样一来,学生才能在舒适的学习环境中得到有效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得到有效的教育和培训。

以此为基础,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个性化学习计划,并持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案,使教育培训能够取得最好的效果。

通过与家长协同合作,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和个人特点,制定更加贴合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案。

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中重度智障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仅凭传统的口头教学和书本教学,往往难以满足这一类学生的学习需求。

中重度智障班级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采用视觉教学、实践教学、游戏教学等多种形式,结合音视频学习材料、多媒体教学设备等资源,使学生能够在多种学习方式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注重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互动,创设多种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可以借助实物、图片、动画等直观性的教学资料,通过实物操纵、现场互动等方式进行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谈中重度智障班级的创新教学模式应用策略

谈中重度智障班级的创新教学模式应用策略

谈中重度智障班级的创新教学模式应用策略中重度智障班级的创新教学模式应用策略需要考虑到学生的特殊需求和能力水平。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策略:1. 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针对每个学生的特殊需求和能力水平,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使他们能够在适宜的难度下学习。

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将学习目标分解为小而具体的步骤,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

2. 强调实践和经验学习:中重度智障学生往往更适合通过实践和经验学习。

创造有意义的实践场景,并提供具体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设计实际操作的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模仿。

3. 利用多感官教学法:中重度智障学生的感知能力可能存在差异,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利用多种感官来提供信息和刺激。

使用图片、图表、实物、模型等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知识。

4. 倡导合作学习:通过小组活动和合作学习,提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机会。

选择具有互补能力的学生组成小组,鼓励他们相互学习和帮助。

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活动,增加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

5. 引入信息技术支持:利用信息技术教育资源,为中重度智障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学习体验。

利用教育软件和平板电脑,设计互动性强、视觉效果好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知识。

6. 注重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对中重度智障学生的发展非常重要。

教师需要耐心倾听学生的情感需要,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并为他们提供情感支持。

通过营造安全、温馨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7. 加强与家长的合作:家长是中重度智障学生教育的重要支持者,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与家长的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

与家长密切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和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得到全方位的支持和关爱。

中重度智障班级的创新教学模式应用策略需要立足于学生的特殊需求和能力水平,注重个性化教学、实践经验、多感官教学、合作学习、信息技术支持、情感教育和与家长的合作。

智障学生个别化职业转衔服务模式

智障学生个别化职业转衔服务模式

智障学生个别化职业转衔服务模式一、背景概述:智障学生是指在智力发展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其学习能力和各项技能相对有限。

为了最大程度地满足智障学生的个体需求,提供符合其能力和兴趣的职业选择,我们推出了智能学生个别化职业转换服务模式。

二、服务目标:通过该服务模式,我们将为智障学生提供以下目标:1. 了解智障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能力需求;2. 探索适合智障学生发展的不同职业选择,包括工作技能要求、职业发展路径等;3. 提供详尽的职业转换指导,包括职业规划、培训推荐、就业指导等;4. 帮助智障学生实现职业目标,提高自我价值感和生活质量。

三、服务内容:1. 基于智能算法与大数据挖掘,分析智障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能力水平,制定个别化职业转换方案;2. 针对智障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能力,开展职业测评与心理咨询,为其提供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3. 设计并提供符合智障学生需求的职业培训课程,包括基础职业技能培训、实习指导等;4. 开设职业导航课程,向智障学生介绍不同职业的工作内容、薪资待遇等信息,帮助他们作出明智的职业选择;5. 在就业准备阶段,提供个别化的简历制作、面试辅导等服务,增加智障学生成功求职的机会;6. 在职业发展过程中,提供职业辅导和跟踪服务,帮助智障学生解决职场问题,以及提供职业晋升建议等。

四、服务流程:1. 面谈与需求评估:与智障学生及其监护人进行面谈,了解其背景、兴趣和需求,评估其职业转换需求;2. 数据分析与方案制定:通过智能算法进行智障学生数据分析,制定个别化职业转换方案;3. 职业测评与心理咨询:为智障学生开展职业测评和心理咨询,为其提供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4. 培训课程与实习指导:根据智障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能力需求,提供相应的职业培训课程和实习指导;5. 就业准备与求职辅导:提供简历制作、面试辅导等服务,帮助智障学生顺利进入职场;6. 职业辅导与追踪服务:为智障学生提供职业发展建议、职业辅导等服务,跟踪其职业发展状况。

特殊儿童康复转衔教育的实践与探究

特殊儿童康复转衔教育的实践与探究

特殊儿童康复转衔教育的实践与探究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特殊儿童的教育也成为社会热烈讨论的一个问题。

对于教师而言,如何做好特殊儿童的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值得研究的问题。

对于特殊儿童而言,其受到生理或心理上的创伤,本就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关怀,加之其由于特殊情况,无法像正常的儿童一样开展学习,也就造成了对其教育的一个弊端。

因此,作为教师要从特殊儿童的实际情况着手,系统的研究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从思想上重视特殊儿童的康复衔接教育,切实保证特殊儿童在教育的道路上不落一步。

作为教师应当本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切实帮助特殊儿童做好康复转衔教育工作,从行动上以各种方式帮助特殊儿童接受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不辞辛苦,认真落实好教师的神圣职责。

关键词:分类研究;耐心观察;深入交流;关心关爱特殊儿童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其生理或心理上的特殊。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特殊儿童的实际情况,针对其无法按照正常流程进行学习的原因,分门别类的对其进行帮扶教育,对于特殊儿童而言,教师是教育的传播者,特殊儿童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增强自身的学习信心,从教师的引导过程中汲取力量。

对于教师而言,教育特殊儿童具有潜在的压力,一方面因为学生的情况的不特定性,导致教育教学工作存在问题,另一方面因为来自社会的压力,如果出现问题便会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发现特殊儿童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及时进行梳理归纳,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因为生理和心理问题而产生不良影响。

一、分类研究,对症下药对于特殊儿童的教育要认真对待,特别是对于教师而言,如果无法正确的梳理出特殊儿童的问题,就会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对于教师而言,在对于特殊儿童的教育过程中,首先要对特殊儿童分类。

从围观角度来讲,教师应当将学生划分为两类,一是生理方面出现问题的特殊儿童,对于这部分学生及受到肢体残疾或其他影响,其无法像正常学生一样按时完成学业,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从实际情况着手,通过送教上门等形式帮助学生完成学业,在这个方面,教师一定要按照学校要求认真做好送教上门工作,对于学生渴望学习的信念要积极支持,同时,也可以让这种方式成为教育正常学生的一个良好案例,以身边学生的例子教育正常学生自发的刻苦学习,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效应,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的事迹得到发扬,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特殊儿童而言,更是一种荣誉感。

基于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高年级智障学生转衔教育研究

基于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高年级智障学生转衔教育研究

基于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高年级智障学生转衔教育研究摘要:为高年级智障学生提供的转衔教育是一个以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为中心,以居家适应、社区适应、职业适应和休闲适应等四项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生活质量为目标的教育教学活动。

在转衔教育中明确转衔教育目标、内容、方式和责任,帮助高年级智障学生顺利融入社会生活。

关键词:社会适应能力;智障;转衔教育中图分类号:G7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20)01-0059-04(平凉市特殊教育学校甘肃平凉744000)刘旭∗∗∗第40卷第1期绥化学院学报2020年1月Vol.40No.1Journal of Suihua UniversityJan .2020收稿日期:2019-10-12作者简介:刘旭(1990-),女,甘肃白银人,平凉市特殊教育学校中学一级教师,硕士,研究方向:特殊教育理论与实践。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一般课题“基于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高年级智力障碍学生转衔教育的个案研究”(GS[2019]GHB1144)。

转衔,意即转换和衔接,指的是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过渡,面临着角色、任务和生活形态的转变,发生在人生的各个阶段。

[1]对于普通人来说,其较少面临或可以较好的克服转衔过程中的困难,而对于智障学生来说,则会因障碍本身的限制和不利的环境因素,必须面对各个转衔阶段上的困难,特别是在学校生活转入社会生活的阶段。

所以,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学生是否能有效融入社会生活。

并且有研究显示,社会适应能力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教育活动来提高的。

故本研究将基于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来进行高年级智障学生转衔教育项目,以帮助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一、明确目标,探寻社会适应能力在转衔教育中的构成社会适应能力又称“社会适应行为”,是个人为满足社会环境的要求而逐渐学会独立地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学会自我控制与调节,从而有效地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能力。

谈中重度智障班级的创新教学模式应用策略

谈中重度智障班级的创新教学模式应用策略

谈中重度智障班级的创新教学模式应用策略中重度智障班级是特殊教育学校中的一种,这些学生的智力发育滞后,言语能力差,认知功能受限,需要特殊的教育教学模式。

创新教学模式在中重度智障班级中的应用极为重要,可以提高学生自尊心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认知与语言能力的发展。

本文将从三方面探讨创新教学模式在中重度智障班级中的应用策略。

1. 建立基于游戏化学习的教学模式中重度智障学生缺少主动学习的能力,成为他们的一大障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建立游戏化学习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培养其主动学习的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和学习能力,设计不同形式的游戏活动,例如角色扮演、益智游戏、模拟挑战等,将知识点融入游戏中,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 制定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计划和教材中重度智障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与正常儿童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材时,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调整。

教材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主要依据,关注学生情感认知和语言表达方面的培养。

同时,教师应对教育课程的开展进行详细规划,分别制定教学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3. 加强家校合作,形成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环境中重度智障学生的学习需要家庭与学校之间的紧密协作。

教师应积极与家长开展沟通合作,了解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与家长共同探讨学生的教育问题,制定针对学生的教育方案和家庭措施。

同时,家长也要相信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把学生放在教育的主要场所中,提高学生对学校的信任,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

总之,中重度智障班级中的创新教学模式不能简单定论。

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模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关注学生情感认知和语言表达方面的培养。

同时,家长们也需要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共同努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生活质量。

关于高中生帮助智障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高中生帮助智障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关于高中生帮助智障儿童社会实践报告自高中阶段开始,社会实践成为了我认识社会、服务社会的一个重要平台。

今年暑假,我有幸参与了由学校组织的一项社会实践活动,为智障儿童提供帮助和关爱。

通过这次实践,我深入了解了智障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状况,体会到了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快乐,也在实践中提升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实习目的参加这次社会实践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智障儿童的生活状态,学习如何与他们有效沟通,以及如何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此外,我也希望通过这次实践,培养自己的爱心、耐心和社会责任感,为未来更好地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习过程与发现在实践过程中,我主要负责协助老师组织智障儿童进行日常活动,如手工制作、绘画、游戏等。

通过观察和实践,我发现智障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着诸多困难。

他们往往难以集中注意力,学习进度缓慢,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关爱。

同时,他们也需要更多的社交机会,以帮助他们提高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在实践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一些智障儿童由于身体原因无法参与某些活动,导致他们感到孤独和无助。

此外,部分智障儿童在学习上存在困难,需要更加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解决问题的方法针对这些问题,我积极与老师和其他志愿者沟通,寻找解决方案。

对于无法参与某些活动的智障儿童,我们组织了一些适合他们身体状况的活动,如简单的体操、音乐游戏等,让他们也能感受到参与的乐趣。

对于学习困难的智障儿童,我们则加大了对他们的关注力度,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帮助他们逐步克服困难,取得进步。

实习收获与不足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重要性。

在与智障儿童的互动中,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们有效沟通,如何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感受。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自己在组织能力和耐心方面还有待提高。

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自己的这些能力,以便更好地服务社会和帮助他人。

在实习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在处理突发事件和应对复杂情况方面的不足。

高中生帮助智障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高中生帮助智障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高中生帮助智障儿童社会实践报告社会实践报告:高中生帮助智障儿童一、实践背景和目的社会实践的背景是智障儿童在社会中面临的困境和需要帮助的情况。

智障儿童在认知、学习和社交能力等方面存在发展障碍,他们需要额外的支持和关注来融入社会。

本实践旨在提供高中生帮助智障儿童的机会,促进儿童的发展,并增强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二、实践过程1. 筹备阶段:在实践开始之前,我们与学校和相关机构进行了联系和沟通,以了解智障儿童的具体需求和我们能够提供的帮助方式。

确定实践的时间、地点和参与人员,并制定实践计划和目标。

2. 实施阶段:a. 学习与培训:在实践开始前,我们参加了相关的培训和学习,了解智障儿童的特点、需求和与他们互动的技巧。

我们学习如何创设有利于儿童发展的环境,如何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b. 社交和互动: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和游戏,旨在促进智障儿童的社交能力和互动能力。

我们与他们一起玩耍、听音乐、画画和进行简单的体育活动。

我们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并尝试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c. 学习辅助:根据智障儿童的个别需求,我们提供了一对一的辅导和学习支持。

我们与他们共同学习阅读、写作、计算和生活技能等方面的内容,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能力和自理能力。

d. 家长交流:我们与智障儿童的家长进行了交流和合作,了解他们的关注和需求,以便更好地帮助儿童。

我们向他们提供一些家庭教育的建议和资源,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儿童的教育和康复。

三、实践效果和体会1. 实践效果:通过高中生的帮助和关注,智障儿童的社交能力和自理能力得到了提高。

他们更加愿意与他人互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生活技能也得到了提升,更好地适应了社会和学校生活。

2. 体会:参与这次实践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智障儿童的困境和他们所需要的支持和关注。

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潜力和价值,我们应该给予他们平等的待遇和机会。

通过与智障儿童的互动,我学会了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包容他们的特殊需求,并努力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能力。

高中生暑期智障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高中生暑期智障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高中生暑期智障儿童社会实践报告报告题目:高中生暑期智障儿童社会实践报告一、选题背景及目的高中生暑期社会实践是一项重要的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本报告选取智障儿童作为社会实践的对象,旨在通过与智障儿童接触、了解他们的生活和需求,促进社会对智障儿童的关注和关爱。

同时,通过亲身参与智障儿童的日常活动,感受他们的困难和成就,加深对差异能力的理解和尊重。

二、实践活动内容1.参观智障儿童福利机构:前期联系了当地的智障儿童福利机构,获得了他们的同意并安排了参观的时间。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深入了解了机构的设施和服务,并与智障儿童进行了互动和交流,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情况。

2.协助智障儿童的日常活动:我们利用暑期时间充分参与到智障儿童的日常活动中,比如帮助他们进行适应性体育运动训练、参与手工制作和绘画等艺术活动,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

通过与智障儿童的互动交流,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

3.智障儿童公益讲座:我们邀请了专业人士来给我们讲解智障儿童的相关知识和专业技巧,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他们交流和互动,并了解智障儿童教育的重要性和支持方法。

4.宣传智障儿童关爱:通过制作宣传海报、举办公益义卖和志愿者活动等方式,向社会大众传递智障儿童关爱的信息,促进社会对智障儿童的关注和支持。

三、实践收获与感悟1.了解差异能力的重要性:通过与智障儿童的接触和互动,我们深刻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差异能力,并且每个人都应该被平等和尊重对待。

智障儿童也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潜力,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支持和关爱,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能力。

2.培养自己的关爱和责任感:通过参与智障儿童的日常活动,我们深刻体验到了关爱的重要性。

我们学会了关注和倾听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培养了自己的关爱和责任感。

3.提升自身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与智障儿童的互动要求我们能够更加细心聆听和耐心倾听,通过简单明了的方式进行沟通和交流。

这不仅提升了我们的沟通能力,也提高了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智障学生转衔教育体系探索与实践

智障学生转衔教育体系探索与实践

转衔教育是帮助智障学生实现由学校的学习能力培养向社会的自我生存能力培养转换的教育过程。

我校以义务段7—9年级中重度智障学生发展需求为出发点,以帮助学生融入主流社会为核心,以提升生活品质、职业与社会适应性为主要内容,以毕业安置、目标设定、课程教学设计、环境支持、教育评价等教育实践体系构建为实现策略,逐步形成了以安置导向、职特融合为特色的智障学生转衔教育实践体系。

一、优化毕业生去向,形成分类安置策略体系在特殊教育中引入职业教育理念与实践,确立“既要扶智也要扶职,既能自理也可自立”的融合式、综合性教育培养目标。

既开展培智教育,促进认知康复,实现生活自理,也引入职业教育,开展职业体验和训练,提升智障学生职业人格和职业技能,更好自立发展,实现生命价值尊严。

根据生涯发展理论和当下社会为残疾人提供的政策、就业、康复、保障等服务,从智障学生发展需求出发,着眼家庭和社区生态环境,开展安置调查与评估探索,形成了两大安置策略。

(一)预期安置策略立足学生兴趣、能力和潜能,遵循自我决定和权利主张,编制访谈记录表,开展学生、家长、教师和其他人员访谈,评估出学生预期安置方向,逐步形成智障学生从学校到社会过渡的“预期安置策略”。

(二)安置评估策略根据预期安置方向,利用自编的各类评估量表和其他工具开展环境生态和学生能力评估,比对确定具体转衔目标,最终形成“安置评估策略”。

二、瞄准在校生发展定位,形成转衔目标及个别化转衔支持计划体系通过安置评估策略明确学生个人转衔目标后,根据个人转衔目标制订出相应个别化转衔支持计划,包括居家生活、社交技能、使用社区、自我引导、健康安全、休闲娱乐、工作七个方面,由教师、家长和社区人员共同实施。

统整全班所有学生的个人转衔目标交集部分(即为共性亟待解决的目标任务),确立为班级转衔目标。

三、优化课程教学,形成任务导向的职特融合课程教学实施体系(一)职特融合的课程体系智障学生转衔教育体系探索与实践□成都市成华区特殊教育学校课题组课程体系开发层面,将培智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设计了职特融合的学科转衔课程和以职业教育为主的实践转衔课程。

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下的智障学生转衔教育

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下的智障学生转衔教育

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下的智障学生转衔教育作者:马红香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10期宁夏中卫市特殊教育学校马红香【摘要】高年级智障学生转衔教育主要培养四个方面,分别是居家适应、休闲适应、职业适应、社区适应,从而培养社会适应能力。

本文对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下的高年级智障学生转衔教育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教育方法,明确教学的目标与内容,提高智障学生的教学水平,使高年级智障学生融入到现代生活中。

【关键词】转衔教育体系;校办实践;现代化教学方式智力障碍也可称为智力缺陷,主要是大脑发育不完整,或是遭受器质性的损伤,导致认知障碍,甚至是影响学生整个心理活动。

社会的变迁,使智障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导致高年级学生无法融入社会生活,因此,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相关的教育和训练,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一、高年级智障学生转衔教育的理念高年级智障学生转衔教育贯穿在整个时期,主要是从一个阶段过渡到下个阶段,不但面临着角色的转变,而且生活形态也发生了转变。

也许对于常人而言,在转衔过程中可能面临着较少的挑战。

然而,对于智障学生而言,会受环境与本身限制的影响,在转衔教育各个阶段面临诸多困难,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智障学生社会适应的能力,直接影响融入社会生活。

根据研究表明,可以通过特殊的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生活技能,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下高年级智障学生转衔教育的方法(一)明确内容,完善转衔教育体系1.认知能力转衔教育关键就是提高智障学生的认知能力,是各项活动的基础,具有众多的课程内容,例如生活语文课、劳动技能课程、生活适应课、运动保健、绘画手工等。

生活语文课主要讲授基础知识内容,有效提高转衔认知能力。

在居家适应领域与社区适应领域,可以使学生认识居住环境与社区环境,以及掌握个人与家人的信息,而在职业适应领域与休闲适应领域,可以使学生认识周围的同事,更好地适应职场环境,掌握填表格和读短句的基本能力,以及练习字帖与阅读绘本,因此,在语文学科的基础上,教师需要融入转衔内容,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培智高年级段转衔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究

培智高年级段转衔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究

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培智高年级段转衔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究◊刘旭[摘要]为满足高年级段智障学生转衔教育的需求,甘肃省平凉市特殊教育学校以社会适应为目标,以生活质量为导向,构建以居家生活、社区生活和职业生活为核心,以社交、休闲、自我决策和健康安全为支撑的校本课程体系。

同时,组织编写教材、优化教学形式、制定评估机制,以期帮助智障学生顺利转衔。

[关键词]培智学校;高年级段;转衔教育;校本课程转衔是指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过渡,面临着角色、任务和生活形态的转变,发生在人生的各个阶段[1]。

培智学校高年级学生处于从学校进入社会的重要转衔阶段。

而智障学生受自身障碍和复杂社会环境的影响,导致其在这一转衔过程中面临着比常人更多的困难。

所以,学校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毕业需求探索了高年级段(7-9年级)转衔教育校本课程的建设,以期帮助智障学生从“学校人”向“社会人”成功转变。

一、明确教育理念,构建课程体系校本课程只有着眼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未来发展,才具有真正的价值与蓬勃的生命力[2]。

对于培智高年级学生来说,转衔教育的核心是让智障学生过上常态的、普通人的生活,能够从容应对日常生活中环境的改变、活动内容的改变和人际关系的改变等挑战。

因此,转衔教育要围绕提高智障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这一理念,构建转衔教育课程体系。

1.以社会适应为核心,架构二维课程目标对于一直被“保护”在家庭和学校环境中的智障学生来说,在即将走进社会生活时,会受自身障碍的影响而较难处理好生活中所面对的问题,且障碍程度的不同也会导致其面临的困难程度不同。

因此,根据智障学生的现实需求,高年级智障学生的转衔教育主要从学生毕业后面临的生活环境出发,将居家生活、社区生活和职业生活中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纳入到课程中,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转衔需求。

如对于重度智障的学生来说,需要培养其在不同环境中的基础性适应能力,包括认识自己和家人、掌握基本的自理技能、学习简单的居家劳动技能、认识社区环境等;对于中度智障的学生,则需要提升其居家、社区生活能力和基础性职业生活能力,包括学习简单烹饪、正确认识社区、初步掌握基础性职业知识和技能等;对于轻度智障的学生,则需要培养其良好的居家、社区和职业生活能力,包括学习烹饪技巧、正确认识社区和独立使用社区服务、掌握基础性职业知识和技能等。

高中职智能障碍学生一般转衔技能之研究

高中职智能障碍学生一般转衔技能之研究

高中职智能障碍学生一般转衔技能之研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于劳动力市场问题的越来越关注,职业教育逐渐成为了社会教育中的热门话题。

而在职业教育中,因为存在着智能障碍学生的问题,他们对于有效的职业教育方式和技能转换方案的需求显得更为疑虑和紧迫。

因此,本文就高中职智能障碍学生一般转衔技能之研究展开讨论,从多个角度剖析智能障碍学生的职业教育问题,在策略和方案上提出相关建议。

一、智能障碍学生的特点智能障碍学生通常指那些因为智力缺陷、认知障碍、行为障碍及沟通障碍等问题而受到职业教育方面的弱势影响的学生,他们在学习、思维、记忆、理解等方面存在明显的障碍。

因此,如何为这些学生提供个性化的、适合他们的职业教育方法和技能培训方案,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职业教育的需求针对智能障碍学生的特殊需求,职业教育机构应该首先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职业教育方案,这样才能尽量满足他们在职业教育过程中的需求。

因为智能障碍学生难以完成像高中阶段那样的常规教育,他们需要职业教育机构能够为他们量身打造符合他们能力的培训课程,这才可以使他们真正掌握相应职业的专业技能和知识。

三、职业教育的策略与方案1、发挥网络教育在职业教育过程中的作用网络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使用可以非常方便地解决智能障碍学生参与课程的问题,也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自主教学材料,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2、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职业教育训练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让智能障碍学生理解信息和概念。

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地学习和交流,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学生们学习的效率,这对于智能障碍学生特别重要。

3、创设职业实践平台在职业教育过程中,智能障碍学生更需要实践。

为此,创设职业实践平台是非常必要的,并且这个平台应该被针对不同行业的学生进行设定,从而更有效地让学生去学习技能。

四、结语本文就高中职智能障碍学生一般转衔技能之研究进行了分析论述,尝试从多个角度和方面对职业教育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培智高年级段“3+4”转衔教育模式初探

培智高年级段“3+4”转衔教育模式初探

培智高年级段“3+4”转衔教育模式初探摘要:培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将智障学生培养成一个社会人,故培智高年级阶段的转衔教育是建立在以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以提高智障学生生活质量为导向,以居家生活、社区生活、职业生活为载体的“3+4”转衔教育模式之上的。

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高年级段智障学生转衔教育模式的课程体系和实施程序,提出通过公共课和综合实践课开展转衔教育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智障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帮助其顺利转衔。

关键词:培智学校;高年级;转衔教育中图分类号:G7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20)04-0056-04(平凉市特殊教育学校甘肃平凉744000)一、问题提出转衔是指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过渡,面临着角色、任务和生活形态的转变,发生在人生的各个阶段。

[1]并且,转衔的成功与否将会影响一个人后续的发展。

对于普通人来说,其较少或较容易克服转衔中的困难,但是智障学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他们的转衔之路并不顺畅。

一是能继续到中等职业学校或普通高中班学习的智障学生人数极少。

二是社会为智力障碍人士提供就业的岗位有限,造成就业渠道狭窄,因而很多智障学生毕业后只能回归家庭,而一旦脱离父母的照料,他们的生活质量也会变差,各方面能力发展也会呈下降趋势。

此外,我国目前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后智障学生的转衔研究多以就业和职业教育为主,而关于社会适应、成人生活和生活品质方面的研究则较少。

[2]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国陆续出台的一些政策提出要支持残疾人职业教育,另一方面是残疾人就业过程中存在并不乐观的现实状况。

这就导致在培养目标上多侧重就业和职业教育,然而对于要从学校生活步入社会生活的智障学生来说,就业并不是其转衔的全部,智障学生离校后还将面对居家生活和社区生活,因而培养目标应建立在全人发展、生涯发展和终身教育的角度上。

为此,本校在高年级段(7—9年级)进行了“3+4”转衔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探寻帮助智障学生从“学校人”到“社会人”顺利转变的路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部分:成果适用条件、推广范围及其改革效益
4、社会影响
(1)课题辐射
在成都、重庆部分特殊教育教育学校实验推广。 影响地方残疾人事业的决策与发展。政府残疾人主管部门肯定了课题重要贡献,为 残疾人事业“两个体系”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第四部分:成果适用条件、推广范围及其改革效益
(2)学术交流
前后并分别在2014.9.14全国特殊教育校长高峰论坛(成都)、2015.3教育部 特教校长国培计划返岗培训(成都)、2015.7全国特教校长论坛(长春)、 2015.12国培计划四川特教骨干培训班(省教育厅项目、四川师范大学承办)、 2015.12成都市特殊教育师资培训(成都市教育局项目、成都大学承办)、2016.3 香港教育学院融合教育大陆考察团、2016.4重庆都市功能特教教研共同体年会、 2016.7中国卫生心理学会特教分会昆明年会、2017河南平顶山市特殊教育学校访 问以及川渝多地特教同行分享。
(2)个性潜能发掘。18人次学生被评为省市区美德少年(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 员);在手工编制、绘画、朗诵比赛、面塑等获得10多个市区一等奖,2013全国排舞 大赛一等奖(成都赛区);2013成都市第三届特奥运动会6金4银10铜。2015年区第九 届残疾人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二名,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和优秀组织奖。2015年高昊天参 加第六届全国特奥运动会获得轮滑项目1金1银1铜。2016年成都市特奥运动会12金、8 银、4铜(全市参赛特教学校排名第二名),自闭症学生张智成代表中国参加2017年在 奥地利举行第十一届特奥会取得花滑第五名,2017年全国特奥蛙泳铜牌。
激扬生命 拥抱阳光
——基于高年级中重度智障学生从学校到社会转衔教育的实践模式
2019年7月20日
第一部分:成果来源
原动力:“我的孩子毕业后怎么办?”——家长追问 2013年2 月开始探索实践
规划立项:
成华区教育规划课题(2014) 成都市教育局教育科研基础教育类重点课题(2014)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校本科研引 领和促进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研究》子课题(2015)
第四部分:成果适用条件、推广范围及其改革效益
(3)毕业形势尚优。
a\ 追踪调查向好(居家、社区、职业人格) b\毕业后趋势尚佳
近三年,就业安置15名学生,其中14名进入区阳光家园庇护性就业,1名在 酒店支持性就业;社区安置7名(以家庭为中心的社区生活,基本生活自理); 教育安置1名----升入培智高中(市特教校职业实验项目)。转衔教育实践研究, 帮助学生融入社会,解放了家长,为家庭带来了希望和梦想。
第四部分:成果适用条件、推广范围及其改革效益
2、教师发展
1.教康方式转变 教学理念体现转衔,内容贴近发展需要,方式上呈现生活化、社会化、情景化、结
构化的教学特点。 2.团队整体提升
全国省市获奖、赛献课、观摩课、示范课 3.研究成果突出
25篇研究论文获全国省市区一二三等奖;其中课题阶段性研究分获成都市、四川 省第四届特殊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教育学会一等奖。在市阶段性评估;2015年良 好,2016年优秀,成都市第五届教学成果二等奖(特教唯一个),并推荐参加省政府第 五届教学成果评选 4.资源库初步建成
第三部分:成果主要内容
第三部分:成果主要内容
第三部分:成果主要内容
支持系统图
第三部分:成果主要内容
3.“转衔评价模式”——实施转衔教育的保障
转衔评价
在校学生评鉴 实习检验周 毕业追踪调查
第四部分:成果适用条件、推广范围及其改革效益
一、适用条件
培智7—9年级学生转衔实践
二、推广范围
先后在9年级——推行7、8年级——小学中段——成都、 重庆部分特殊教育学校
(二)研究模式
1.“转衔安置模式”------实施转衔教育的前提 (1)预期安置模式
第三部分:成果主要内容
• (2)预期评估模式
第三部分:成果主要内容
2.“转衔策略模式”------实施转衔教育的核心 (1)转衔目标
第三部分:成果主要内容
(2)转衔策略——宏观系统图
第三部分:成果主要内容
课程系统图
可在城市社区环境下的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 7—9年级的安置方向进行推广使用。
第四部分:成果适用条件、推广范围及其改革效益
三、改革效益 1.学生成长
(1)核心素养发展。在认知、康复、沟通、自理能力、社区参与、职业态度、职 业人格和职业技能等方面都进一步提升,学生行为不退缩、主动沟通增强、阳光健康, 有的孩子可独立自主上放学。
(3)媒体关注
引发了电视、网络、平面等媒体广泛关注。2015.12.3《成都日报》做了《为 特殊孩子打开另外一扇窗——记成都市成华区特殊教育学校(四川师范大学特殊 教育实验学校)》专题报道,社会反响强烈,特色办学引起人民日报《人民周刊》 (2016.2)、中央党校中国领导科学杂志社、经济日报《经济分:成果解决的问题
一、解决智障学生九年义务教育后续发展
四川培智教育高中教育断裂,家长焦虑、学生无助、学校迷茫。 破解智障学生由“学校人”走向“社会人”转化难题。
二、探究智障学生转衔教育的实践模式
1. 转衔教育安置模式。 2. 转衔教育策略模式。 3. 转衔教育评价模式。
第三部分:成果主要内容
第四部分:成果适用条件、推广范围及其改革效益
评估工具量表、转衔课程结构、转衔实践论文集、转衔实施工作机制,以及《居家 生活》、《职业陶冶》、《社区使用》三本转衔教学设计,
第四部分:成果适用条件、推广范围及其改革效益
第四部分:成果适用条件、推广范围及其改革效益
3、家长参与
1.初期参与。被动——动员、宣传、组织、培训 2.觉醒自助。主动——互助联盟、家长沙龙、协助建立四个基地
一、认识成果
(一)转衔教育实践理论价值
1.实践研究具有满足当下社会需求的应用价值 2.安置模式研究具有动态性、发展性
(二)转衔教育实践现实价值 1.转衔教育的实践实现师生教育生命共同生长 2.转衔教育的实践为其他培智学校教育改革提供可借鉴的模型
第三部分:成果主要内容
二、操作成果
(一)研究思路
第三部分:成果主要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