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年级中重度智障学生从学校到社会转衔教育的实践模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扬生命 拥抱阳光
——基于高年级中重度智障学生从学校到社会转衔教育的实践模式
2019年7月20日
第一部分:成果来源
原动力:“我的孩子毕业后怎么办?”——家长追问 2013年2 月开始探索实践
规划立项:
成华区教育规划课题(2014) 成都市教育局教育科研基础教育类重点课题(2014)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校本科研引 领和促进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研究》子课题(2015)
(2)个性潜能发掘。18人次学生被评为省市区美德少年(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 员);在手工编制、绘画、朗诵比赛、面塑等获得10多个市区一等奖,2013全国排舞 大赛一等奖(成都赛区);2013成都市第三届特奥运动会6金4银10铜。2015年区第九 届残疾人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二名,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和优秀组织奖。2015年高昊天参 加第六届全国特奥运动会获得轮滑项目1金1银1铜。2016年成都市特奥运动会12金、8 银、4铜(全市参赛特教学校排名第二名),自闭症学生张智成代表中国参加2017年在 奥地利举行第十一届特奥会取得花滑第五名,2017年全国特奥蛙泳铜牌。
第四部分:成果适用条件、推广范围及其改革效益
2、教师发展
1.教康方式转变 教学理念体现转衔,内容贴近发展需要,方式上呈现生活化、社会化、情景化、结
构化的教学特点。 2.团队整体提升
全国省市获奖、赛献课、观摩课、示范课 3.研究成果突出
25篇研究论文获全国省市区一二三等奖;其中课题阶段性研究分获成都市、四川 省第四届特殊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教育学会一等奖。在市阶段性评估;2015年良 好,2016年优秀,成都市第五届教学成果二等奖(特教唯一个),并推荐参加省政府第 五届教学成果评选 4.资源库初步建成
第四部分:成果适用条件、推广范围及其改革效益
(3)毕业形势尚优。
a\ 追踪调查向好(居家、社区、职业人格) b\毕业后趋势尚佳
近三年,就业安置15名学生,其中14名进入区阳光家园庇护性就业,1名在 酒店支持性就业;社区安置7名(以家庭为中心的社区生活,基本生活自理); 教育安置1名----升入培智高中(市特教校职业实验项目)。转衔教育实践研究, 帮助学生融入社会,解放了家长,为家庭带来了希望和梦想。
(3)媒体关注
引发了电视、网络、平面等媒体广泛关注。2015.12.3《成都日报》做了《为 特殊孩子打开另外一扇窗——记成都市成华区特殊教育学校(四川师范大学特殊 教育实验学校)》专题报道,社会反响强烈,特色办学引起人民日报《人民周刊》 (2016.2)、中央党校中国领导科学杂志社、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等高端媒体 智库关注。
第四部分:成果适用条件、推广范围及其改革效益
4、社会影响
(1)课题辐射
在成都、重庆部分特殊教育教育学校实验推广。 影响地方残疾人事业的决策与发展。政府残疾人主管部门肯定了课题重要贡献,为 残疾人事业“两个体系”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
第四部分:成果适用条件、推广范围及其改革效益
(2)学术交流
前后并分别在2wenku.baidu.com14.9.14全国特殊教育校长高峰论坛(成都)、2015.3教育部 特教校长国培计划返岗培训(成都)、2015.7全国特教校长论坛(长春)、 2015.12国培计划四川特教骨干培训班(省教育厅项目、四川师范大学承办)、 2015.12成都市特殊教育师资培训(成都市教育局项目、成都大学承办)、2016.3 香港教育学院融合教育大陆考察团、2016.4重庆都市功能特教教研共同体年会、 2016.7中国卫生心理学会特教分会昆明年会、2017河南平顶山市特殊教育学校访 问以及川渝多地特教同行分享。
第一部分:成果来源
第二部分:成果解决的问题
一、解决智障学生九年义务教育后续发展
四川培智教育高中教育断裂,家长焦虑、学生无助、学校迷茫。 破解智障学生由“学校人”走向“社会人”转化难题。
二、探究智障学生转衔教育的实践模式
1. 转衔教育安置模式。 2. 转衔教育策略模式。 3. 转衔教育评价模式。
第三部分:成果主要内容
第四部分:成果适用条件、推广范围及其改革效益
可在城市社区环境下的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 7—9年级的安置方向进行推广使用。
第四部分:成果适用条件、推广范围及其改革效益
三、改革效益 1.学生成长
(1)核心素养发展。在认知、康复、沟通、自理能力、社区参与、职业态度、职 业人格和职业技能等方面都进一步提升,学生行为不退缩、主动沟通增强、阳光健康, 有的孩子可独立自主上放学。
评估工具量表、转衔课程结构、转衔实践论文集、转衔实施工作机制,以及《居家 生活》、《职业陶冶》、《社区使用》三本转衔教学设计,
第四部分:成果适用条件、推广范围及其改革效益
第四部分:成果适用条件、推广范围及其改革效益
3、家长参与
1.初期参与。被动——动员、宣传、组织、培训 2.觉醒自助。主动——互助联盟、家长沙龙、协助建立四个基地
(二)研究模式
1.“转衔安置模式”------实施转衔教育的前提 (1)预期安置模式
第三部分:成果主要内容
• (2)预期评估模式
第三部分:成果主要内容
2.“转衔策略模式”------实施转衔教育的核心 (1)转衔目标
第三部分:成果主要内容
(2)转衔策略——宏观系统图
第三部分:成果主要内容
课程系统图
第三部分:成果主要内容
第三部分:成果主要内容
第三部分:成果主要内容
支持系统图
第三部分:成果主要内容
3.“转衔评价模式”——实施转衔教育的保障
转衔评价
在校学生评鉴 实习检验周 毕业追踪调查
第四部分:成果适用条件、推广范围及其改革效益
一、适用条件
培智7—9年级学生转衔实践
二、推广范围
先后在9年级——推行7、8年级——小学中段——成都、 重庆部分特殊教育学校
一、认识成果
(一)转衔教育实践理论价值
1.实践研究具有满足当下社会需求的应用价值 2.安置模式研究具有动态性、发展性
(二)转衔教育实践现实价值 1.转衔教育的实践实现师生教育生命共同生长 2.转衔教育的实践为其他培智学校教育改革提供可借鉴的模型
第三部分:成果主要内容
二、操作成果
(一)研究思路
第三部分:成果主要内容
——基于高年级中重度智障学生从学校到社会转衔教育的实践模式
2019年7月20日
第一部分:成果来源
原动力:“我的孩子毕业后怎么办?”——家长追问 2013年2 月开始探索实践
规划立项:
成华区教育规划课题(2014) 成都市教育局教育科研基础教育类重点课题(2014)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校本科研引 领和促进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研究》子课题(2015)
(2)个性潜能发掘。18人次学生被评为省市区美德少年(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 员);在手工编制、绘画、朗诵比赛、面塑等获得10多个市区一等奖,2013全国排舞 大赛一等奖(成都赛区);2013成都市第三届特奥运动会6金4银10铜。2015年区第九 届残疾人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二名,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和优秀组织奖。2015年高昊天参 加第六届全国特奥运动会获得轮滑项目1金1银1铜。2016年成都市特奥运动会12金、8 银、4铜(全市参赛特教学校排名第二名),自闭症学生张智成代表中国参加2017年在 奥地利举行第十一届特奥会取得花滑第五名,2017年全国特奥蛙泳铜牌。
第四部分:成果适用条件、推广范围及其改革效益
2、教师发展
1.教康方式转变 教学理念体现转衔,内容贴近发展需要,方式上呈现生活化、社会化、情景化、结
构化的教学特点。 2.团队整体提升
全国省市获奖、赛献课、观摩课、示范课 3.研究成果突出
25篇研究论文获全国省市区一二三等奖;其中课题阶段性研究分获成都市、四川 省第四届特殊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教育学会一等奖。在市阶段性评估;2015年良 好,2016年优秀,成都市第五届教学成果二等奖(特教唯一个),并推荐参加省政府第 五届教学成果评选 4.资源库初步建成
第四部分:成果适用条件、推广范围及其改革效益
(3)毕业形势尚优。
a\ 追踪调查向好(居家、社区、职业人格) b\毕业后趋势尚佳
近三年,就业安置15名学生,其中14名进入区阳光家园庇护性就业,1名在 酒店支持性就业;社区安置7名(以家庭为中心的社区生活,基本生活自理); 教育安置1名----升入培智高中(市特教校职业实验项目)。转衔教育实践研究, 帮助学生融入社会,解放了家长,为家庭带来了希望和梦想。
(3)媒体关注
引发了电视、网络、平面等媒体广泛关注。2015.12.3《成都日报》做了《为 特殊孩子打开另外一扇窗——记成都市成华区特殊教育学校(四川师范大学特殊 教育实验学校)》专题报道,社会反响强烈,特色办学引起人民日报《人民周刊》 (2016.2)、中央党校中国领导科学杂志社、经济日报《经济》杂志等高端媒体 智库关注。
第四部分:成果适用条件、推广范围及其改革效益
4、社会影响
(1)课题辐射
在成都、重庆部分特殊教育教育学校实验推广。 影响地方残疾人事业的决策与发展。政府残疾人主管部门肯定了课题重要贡献,为 残疾人事业“两个体系”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
第四部分:成果适用条件、推广范围及其改革效益
(2)学术交流
前后并分别在2wenku.baidu.com14.9.14全国特殊教育校长高峰论坛(成都)、2015.3教育部 特教校长国培计划返岗培训(成都)、2015.7全国特教校长论坛(长春)、 2015.12国培计划四川特教骨干培训班(省教育厅项目、四川师范大学承办)、 2015.12成都市特殊教育师资培训(成都市教育局项目、成都大学承办)、2016.3 香港教育学院融合教育大陆考察团、2016.4重庆都市功能特教教研共同体年会、 2016.7中国卫生心理学会特教分会昆明年会、2017河南平顶山市特殊教育学校访 问以及川渝多地特教同行分享。
第一部分:成果来源
第二部分:成果解决的问题
一、解决智障学生九年义务教育后续发展
四川培智教育高中教育断裂,家长焦虑、学生无助、学校迷茫。 破解智障学生由“学校人”走向“社会人”转化难题。
二、探究智障学生转衔教育的实践模式
1. 转衔教育安置模式。 2. 转衔教育策略模式。 3. 转衔教育评价模式。
第三部分:成果主要内容
第四部分:成果适用条件、推广范围及其改革效益
可在城市社区环境下的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 7—9年级的安置方向进行推广使用。
第四部分:成果适用条件、推广范围及其改革效益
三、改革效益 1.学生成长
(1)核心素养发展。在认知、康复、沟通、自理能力、社区参与、职业态度、职 业人格和职业技能等方面都进一步提升,学生行为不退缩、主动沟通增强、阳光健康, 有的孩子可独立自主上放学。
评估工具量表、转衔课程结构、转衔实践论文集、转衔实施工作机制,以及《居家 生活》、《职业陶冶》、《社区使用》三本转衔教学设计,
第四部分:成果适用条件、推广范围及其改革效益
第四部分:成果适用条件、推广范围及其改革效益
3、家长参与
1.初期参与。被动——动员、宣传、组织、培训 2.觉醒自助。主动——互助联盟、家长沙龙、协助建立四个基地
(二)研究模式
1.“转衔安置模式”------实施转衔教育的前提 (1)预期安置模式
第三部分:成果主要内容
• (2)预期评估模式
第三部分:成果主要内容
2.“转衔策略模式”------实施转衔教育的核心 (1)转衔目标
第三部分:成果主要内容
(2)转衔策略——宏观系统图
第三部分:成果主要内容
课程系统图
第三部分:成果主要内容
第三部分:成果主要内容
第三部分:成果主要内容
支持系统图
第三部分:成果主要内容
3.“转衔评价模式”——实施转衔教育的保障
转衔评价
在校学生评鉴 实习检验周 毕业追踪调查
第四部分:成果适用条件、推广范围及其改革效益
一、适用条件
培智7—9年级学生转衔实践
二、推广范围
先后在9年级——推行7、8年级——小学中段——成都、 重庆部分特殊教育学校
一、认识成果
(一)转衔教育实践理论价值
1.实践研究具有满足当下社会需求的应用价值 2.安置模式研究具有动态性、发展性
(二)转衔教育实践现实价值 1.转衔教育的实践实现师生教育生命共同生长 2.转衔教育的实践为其他培智学校教育改革提供可借鉴的模型
第三部分:成果主要内容
二、操作成果
(一)研究思路
第三部分:成果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