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的现状及对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崔泽(延边大学,吉林延吉133000)摘要: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引导大学生利用专业知识或自身特长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从中受教育、做贡献、长才干的重要手段。本文从认识角度、组织实施和评价机制三个方面阐述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508(2010)12-02

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引导大学生利用专业知识或自身特长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从中受教育、做贡献、长才干的重要手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胡锦涛总书记在五四运动90周年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提出:“深入实践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只有深入到基层中去,深入到群众中去,才能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经过近30年的发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在大学德育和人才培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变化,大学生社会实践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到位

1.从学校来看。当前,部分高校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认识不足,认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思想教育的一种形式,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因而没有高度重视,也没有摆上学校的重要日程。一些高校还是偏重于课堂教学质量,虽然按照国家规定将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到教学计划中,但从制度保障、经费投入以及组织实施等方面给予的扶持力度与课堂教学相比相差甚远,致使基层组织单位开展此项活动动力不足,效果不佳。

2. 从学生来看。大部分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不够重视,对什么是社会实践,为什么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对参加社会实践的内涵是什么没有足够的认识,对“三下乡”、“四进社区”等只是停留在词汇层面的认识,对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增强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能够丰富自身知识、培养自身能力、增长自身才干等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学校和社会对大学生评价体系的制约,大学生更重视理论知识和各项技能的学习,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即使参加也抱着一种游玩、观光的态度。

3. 从社会来看。虽然通过近0年的活动开展,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认知度有所提高,但由于社会实践的社会认同有限,社会渠道狭窄,社会实践基地少,部分高校缺乏与社会的沟通联系,没有达成共同培养学生的共识。同时,由于目前每年的实践活动开展的时间短,连贯性、深入性不强,给地方党委政府尤其是基层单位造成大学生社会实践只是流于形式的不良印象,因而支持力度不够。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组织实施过程存在缺陷

1. 学校组织力度不够,管理机制有待完善。部分高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目的、意义、主题、要求等工作的部署主要停留在文件、会议之中,忽视了如何具体指导、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效果如何等关键环节。目前,高校的社会实践一般是由团委负责具体落实,但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项涉及面广、参与人数众多的复杂的教育工作,光靠团委的力量是难以完善的,必须要有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真正参与其中给予大力支持,而且必须制定一套完整的制度,社

会实践活动才能更好地发挥其育人功能。

2. 实践组织形式单一,针对性较差。大学生社会实践内容只有结合社会实际需要和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并且结合专业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但长期以来,高校大学生不论是以专业所学实践为主或者整合组队实践,社会实践的重心仍然偏向社会调查、政策宣传、文艺演出、参观访问和支教扫盲等常规内容,过分强调社会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没有将大学生真正放到实践主体的位置,使得大学生社会实践不能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社会实践与专业技能相脱节,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 学生参与面较小,只重视点忽视面。大多数高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主要采取的是“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方式,将大部分的精力和财力投到了由学生干部组成的少数几支或十几支队伍中,这种“精英实践”的做法虽然在短期内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和有益的经验,但由于参与的人数有限,这种组织模式越来越多地暴露出它的局限性。而同时学校对人数占绝大多数的普通学生的社会实践采取“放羊式”的管理,对其不管不问,一张表格、一份调查报告就是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全部内容,致使许多学生到父母亲属单位做个鉴定就敷衍了事,学生真正参与社会实践并从中获得锻炼与提高的人数并不多。

(三)大学生社会实践考核评价体制不健全很多高校在社会实践的评价方面,缺乏客观、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没有对社会实践过程和结果提出明确的要求标准,社会实践评价的操作性较差,对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的现实表现较难定性或定量地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2]。没有建立学生社会实践成绩档案,也没有将其与奖学金的评定、各类先进的评选等挂钩,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而对于指导教师而言,工作量上没有体现,未将其表现和成绩作为评选先进和评定职称的依据,影响了带队指导教师的积极性。

二、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发展的对策

1. 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研究力度和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

首先,高校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者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高校要摒弃那种将社会实践视为可有可无的做法,要注重社会实践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不可忽视的作用。要切实把大学生社会实践提上工作日程,将其与高校培养目标联系起来。

其次,要提高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思想认识。一方面通过加大宣传的力度和广度,使大学生明确实践活动对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所起的关键作用,让大学生认识到社会实践活动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接触社会、认知社会、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面。另一方面要着力培养大学生在实践中动手动脑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实践习惯,要善于把课堂的所学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

第三,要提高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思想认识。

学校要加强与地方政府和实践单位的沟通与联系,争取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认可与支持。通过给予用人单位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的方式,与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此过程中学校方面要积极主动,唱主角。

2. 抓好大学生社会实践组织实施的各个环节

一是要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完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学校党政部门要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领导,成立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团委、学生处、教务处、宣传部等部门各负其责,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从组织上确保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学校要建立完善的社会实践教学培养体系,制定与各个年级和各专业特点相适应的系统的社会实践教学计划,规定实践课时数、学分,规定实践目的、任务、内容、形式和要求,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使之成为一门必修课,并与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各种评优挂钩。

二是要结合专业特点和自身特长,丰富社会实践活动内容。高校组织者要积极探索新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