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绵粉蚧监测方法
棉田外来入侵害虫扶桑绵粉蚧的防治
中国棉花#棉田外来入侵害虫扶桑绵粉蚧的防治#2010,37(2)B 6~7棉田外来入侵害虫扶桑绵粉蚧的防治崔金杰,雒珺瑜,张 帅,王春义(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南安阳455000)摘要:从扶桑绵粉蚧的形态特性、生物学特点、寄主植物、危害特点4个方面较详细地介绍了一种新入侵棉田的害虫扶桑绵粉蚧,简单概括和介绍了对其危害的关键防治技术。
关键词:棉田;入侵害虫;扶桑绵粉蚧;防治中图分类号:S435.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632X(2010)022******* 扶桑绵粉蚧,学名:P hena 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英文名称:solenopsis mealybug,为半翅目、蚧总科、粉蚧科、绵粉蚧亚科、绵粉蚧属。
最早发现于美国新墨西哥州一个公园植物根部的火蚁洞内,后相继扩散到美国其它州和南美洲、非洲、澳洲、亚洲。
该害虫寄主作物多达100多种,主要危害棉花、扶桑、向日葵、南瓜、番茄、人参果、蔓陀罗、茄子、羽扇豆等植物。
2008年在我国广东省广州市局部地区的扶桑上发现该害虫,此前没有该虫在我国发生的记载[1]。
该虫对棉花的潜在威胁较大,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防患于未然。
1991年在美国发现其危害棉花,随后在墨西哥、智利、阿根廷和巴西相继报道发现。
2005年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发现,并且扩散迅速,对当地棉花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
2006年巴基斯坦旁遮普省由于该虫的危害,棉花减产12%,2007年减产达40%。
仅在旁遮普省两个月内使用的农药费用就超过1.2亿美元。
该虫是一种扩散迅速、危害严重的棉花大害虫,值得全世界警惕。
尤其是我国和印度、巴基斯ü5,,(刘辰华,等)棉田除草剂种类及其使用技术收稿日期:2009209220基金项目: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转基因生物安全监测技术(2008ZX080122004);/十一五0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08A0724));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转基因棉花环境安全评价技术(2008ZX080112002)4影响棉田除草剂除草效果的环境因素环境条件可直接、间接地影响除草剂药效的发挥[5]。
扶桑棉粉蚧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扶桑棉粉蚧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生态环境稳定,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扶桑棉粉蚧发生区域,包括但不限于农业、林业、园艺等领域。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领导小组成立扶桑棉粉蚧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决策指挥和督促落实防治工作。
组长:XXX(某部门负责人)副组长:XXX(某部门负责人)成员:XXX(相关部门负责人)2. 防治技术小组负责制定防治方案、技术指导、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等工作。
组长:XXX(某部门负责人)副组长:XXX(某部门负责人)成员:XXX(相关部门技术人员)3. 监测预警小组负责对扶桑棉粉蚧发生情况进行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组长:XXX(某部门负责人)副组长:XXX(某部门负责人)成员:XXX(相关部门技术人员)4. 应急救援小组负责应急物资储备、人员调配、现场处置和善后处理等工作。
组长:XXX(某部门负责人)副组长:XXX(某部门负责人)成员:XXX(相关部门人员)四、应急响应1. 预警信息发布(1)当扶桑棉粉蚧发生达到预警标准时,监测预警小组应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2)预警信息包括:发生区域、发生程度、防治建议等。
2. 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合理轮作,清除田间杂草,降低害虫发生基数。
(2)物理防治:利用黄板、性诱剂等方法诱杀成虫。
(3)生物防治:引入天敌昆虫,利用生物多样性降低害虫发生。
(4)化学防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防治。
3. 应急处置(1)发生区域应急处理:迅速组织人员开展应急防治,确保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2)跨区域应急处理:加强与其他地区的沟通协调,共同应对疫情。
4. 应急物资储备(1)储备防治药剂、工具、防护用品等应急物资。
(2)定期检查物资储备情况,确保物资充足。
五、后期处置1. 疫情评估对防治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2. 病害档案建立建立扶桑棉粉蚧发生档案,为后续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检疫性害虫扶桑绵粉蚧的识别及防治
检疫性害虫扶桑绵粉蚧的识别及防治唐锷;旷碧峰;陈建芝;欧阳丰;曾清春;戴清华【摘要】扶桑绵粉蚧( 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 )记录于美国南部的新墨西哥州,采于火蚁属(Solenopsis)的蚁巢中,曾一度被认为是土栖粉蚧。
直到1990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发现它为害棉花,随后相继在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墨西哥和南美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现。
2005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棉花遭到一种粉蚧的严重为害,后被证实为扶桑绵粉蚧。
【期刊名称】《中国蔬菜》【年(卷),期】2011(000)019【总页数】3页(P26-28)【关键词】绵粉蚧;检疫性害虫;扶桑;新墨西哥州;防治;识别;加勒比海地区;美国南部【作者】唐锷;旷碧峰;陈建芝;欧阳丰;曾清春;戴清华【作者单位】湖南省衡阳市蔬菜研究所,421001;湖南省衡阳市蔬菜研究所,421001;湖南省衡阳市蔬菜研究所,421001;湖南省衡阳市蔬菜研究所,421001;湖南省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湖南省衡阳市植保植检站【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63.350.1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记录于美国南部的新墨西哥州,采于火蚁属(Solenopsis)的蚁巢中,曾一度被认为是土栖粉蚧。
直到1990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发现它为害棉花,随后相继在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墨西哥和南美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现。
2005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棉花遭到一种粉蚧的严重为害,后被证实为扶桑绵粉蚧。
目前除欧洲外,其余各洲均有分布。
扶桑绵粉蚧的寄主范围较广,2009年巴基斯坦报道了53科154种寄主,包括农作物、园林植物、杂草和灌木等,主要为害棉花、南瓜、扶桑、甘薯、番茄和茄子等100余种蔬菜和观赏植物(图1)。
扶桑绵粉蚧主要为害植株的幼嫩部位(嫩梢、叶腋、花蕾),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并引发煤污病。
图1 扶桑绵粉蚧在甘薯上为害扶桑绵粉蚧在我国于2008年8月在广东广州市街道的扶桑上首次被发现和鉴定,在我国的危险性很大。
扶桑绵粉蚧检疫技术规程
扶桑绵粉蚧检疫技术规程一、什么是扶桑绵粉蚧扶桑绵粉蚧(scientific name)是一种危害农业的有害昆虫,属于绵粉蚧科(scientific family),是一种蚜虫类昆虫。
其体长约1-2毫米,身体呈椭圆形,外表覆盖有粉状物质,因此得名绵粉蚧。
扶桑绵粉蚧主要寄生于某某植物,从植物的汁液中吸取养分,导致植物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死亡。
二、扶桑绵粉蚧的危害性扶桑绵粉蚧在农业生产中具有严重的危害性。
首先,扶桑绵粉蚧的寄主范围较广,可以寄生于多种农作物和野生植物上,如水稻、小麦、大麦、玉米等。
其次,扶桑绵粉蚧具有快速繁殖能力,一只扶桑绵粉蚧雌性个体寿命可达数代,每代寄生数也可达到成千上万只。
再次,扶桑绵粉蚧吸食植物汁液导致植物生长发育异常,减少产量,甚至使得作物无法收获。
此外,扶桑绵粉蚧还可以传播病毒病害,加剧农作物病害的蔓延。
三、扶桑绵粉蚧检疫技术规程为了有效防控扶桑绵粉蚧的危害,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检疫技术规程是必要的。
以下是一些扶桑绵粉蚧检疫技术规程的要点:3.1 人员要求对于参与扶桑绵粉蚧检疫工作的人员,应具备相关农业检疫知识和技能,了解扶桑绵粉蚧的特征、同类有害生物的鉴别、检疫处理方法等。
同时,必须持有相关的执业资格证书,并定期参加培训,以提升检疫能力。
3.2 检疫设施要求扶桑绵粉蚧检疫工作需要有相应的检疫设施和装备保障。
检疫设施应具备良好的密封性和通风性能,以确保扶桑绵粉蚧无法逃逸或扩散。
同时,检疫设施内部应配备必要的工具、仪器和设备,以支持扶桑绵粉蚧的检疫工作。
对于检疫设施的卫生管理也要求严格,定期消毒和清洁以减少扶桑绵粉蚧的滋生环境。
3.3 检疫标准制定明确的检疫标准是扶桑绵粉蚧检疫的重要环节。
检疫标准应包括对扶桑绵粉蚧的鉴别要求、判定准则、检测方法和指导流程等。
通过严格遵循检疫标准,可以有效确保扶桑绵粉蚧的检疫工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4 检疫流程扶桑绵粉蚧检疫的流程应包括进口农产品的检疫前准备、现场检查和采样、样品分析和结果判定、检疫结果反馈等环节。
检疫性有害生物扶桑绵粉蚧管理对策研究
坦 的 1 棉花 种植 区 有 1 个 大 面 积 发生 ,0 6年 8个 1 20
危害园林植物 、 经济林木 、 田作物等 的重要害虫 , 农 可寄生的植物种类较多 , 已有记 录达 l 8科 5 5种之 多 ¨ 。该虫 以附着在寄主植株 、 J 枝茎 、 叶等活体或 粘附在棉丝上的卵囊 中的卵 、 雌性若虫或成虫远距 离传播 。该虫原产北美大陆 ,0 8 20 年首次在我 国广 东省广州市发 现 。虽 目前该虫 在我 国还未 造成 J 较大的危害 , 但从其在 巴基斯坦和印度对多种农 、 林
1 定 性分 析
1 3 寄主植物的经济重要性 ( 扶桑绵粉蚧主 . P)
要 危 害 扶 桑 Hii u oai ni、 叶榕 Fcsmi bs srss es 小 c n s i — u coap a. uii l 、 树 Mou la 木 槿 一 rcravrp sloi 桑 l a f rsab 、 bsu r cs棉 花 、 日葵 H l n U nu 、 瓜 i ss i u、 c ya 向 ei t Sans南 ah
经 普遍 栽 培 , 现在全 国各地均 有栽 培 , 除亚 热带 地 区 园林 绿化盛 行 采用外 , 在长 江流域 及 以北地 区 , 为主 要 的温 室 和室 内花 卉 。桑 树 在 我 国栽 培 历 史 悠 久 ,
收稿 日期 :00—1 21 2—1 2
南等省 ( 自治区) 。 12 潜在的危害性( : 扶桑绵粉蚧主要 以雌成 . P) 虫和若虫吸食寄 主植 物嫩枝 、 叶片 、 花芽 、 叶柄 、 枝 条、 、 根 果实等的汁液进行危害 , 影响植株生长 , 并可 造成花蕾 、 、 花 幼铃脱 落以及被 害植物结实少 , 实 果 变小 、 畸形 。另外 , 该虫还分泌蜜露污染叶片, 诱发 煤污病 , 造成受害植株生长缓慢或停止 , 甚至成片死
扶桑绵粉蚧实施方案
扶桑绵粉蚧实施方案扶桑绵粉蚧是一种常见的果树害虫,对果树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扶桑绵粉蚧实施方案,对于果树的健康生长和丰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监测、防治和管理等方面,提出扶桑绵粉蚧实施方案,以期为果农朋友们提供参考。
一、监测1. 定期检查果树叶片和果实,观察是否有扶桑绵粉蚧的存在。
特别要注意果树的嫩枝、嫩叶和果实表面,这些地方是扶桑绵粉蚧最容易出现的地方。
2. 设置黄色粘虫板,吸引扶桑绵粉蚧并进行监测。
通过观察粘虫板上的扶桑绵粉蚧数量,可以及时了解害虫的发生情况,为后续防治提供数据支持。
二、防治1. 生物防治:选用对扶桑绵粉蚧有较好控制效果的天敌,如瓢虫、蚜虫小蜂等,进行生物防治。
在果园内释放这些天敌,可有效降低扶桑绵粉蚧的数量。
2. 化学防治:在果树生长期使用对扶桑绵粉蚧有较好杀灭效果的农药进行喷洒。
但在使用农药时,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避免对果树和人体造成危害。
三、管理1. 加强果园卫生管理,及时清除果树周围的杂草和落叶。
这些地方常常是扶桑绵粉蚧的栖息地,清除后可减少害虫的滋生和传播。
2. 合理施肥,保持果树的健康生长。
果树生长繁茂的情况下,对扶桑绵粉蚧的侵害会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因此合理施肥对于防治扶桑绵粉蚧具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针对扶桑绵粉蚧的实施方案主要包括监测、防治和管理三个方面。
通过定期监测果树,采取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加强果园管理,可以有效控制扶桑绵粉蚧的数量,保障果树的健康生长和丰产。
希望果农朋友们能够根据本文提出的实施方案,有效防治扶桑绵粉蚧,保护果树的生长。
扶桑绵粉蚧检疫技术规程
扶桑绵粉蚧检疫技术规程
扶桑绵粉蚧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害虫,它会在植物上吸食汁液,导致植物生长受阻,甚至死亡。
为了防止扶桑绵粉蚧的传播,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检疫技术规程。
检疫人员需要对进口的植物进行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扶桑绵粉蚧。
检查时,需要仔细观察植物的叶片、枝干、花朵等部位,特别是植物的叶腋和叶柄处,这些地方是扶桑绵粉蚧最容易藏匿的地方。
如果发现植物上有扶桑绵粉蚧,检疫人员需要立即采取措施,将植物隔离并进行灭虫处理。
灭虫处理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使用化学药剂、生物防治等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灭虫处理的方法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能使用禁用的药剂。
除了对进口植物进行检查外,还需要对出口植物进行检疫。
检疫人员需要对出口植物进行检查,以确保植物没有扶桑绵粉蚧等害虫。
如果发现植物上有害虫,需要进行灭虫处理,并重新进行检查,直到植物符合出口标准为止。
还需要对运输工具进行检查,以确保运输工具上没有扶桑绵粉蚧等害虫。
如果发现运输工具上有害虫,需要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以防止害虫的传播。
扶桑绵粉蚧的检疫工作非常重要,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操作。
只有通过科学的检疫技术,才能有效地防止扶桑绵粉蚧的
传播,保护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安全。
扶桑绵粉蚧工作情况汇报
扶桑绵粉蚧工作情况汇报扶桑绵粉蚧(Pseudococcus comstocki Kuwana)是一种常见的害虫,主要危害柑橘、苹果、梨等果树,以及茶树等经济作物。
近年来,扶桑绵粉蚧在我国柑橘产区大面积暴发,给果树生长和果实品质带来了严重危害,严重影响了果树的产量和品质。
在果树生长期,扶桑绵粉蚧吸食果树的汁液,导致果树叶片黄化、卷曲、枯萎,严重的还会导致果实畸形、裂缝,影响果实的品质和市场价值。
因此,对扶桑绵粉蚧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有效防治扶桑绵粉蚧,我们对其工作情况进行了汇报。
首先,我们对扶桑绵粉蚧的生活习性和危害特点进行了深入研究,掌握了其生命周期、繁殖规律和危害规律。
其次,我们结合当地果树的生长情况和扶桑绵粉蚧的危害程度,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我们采用了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有效地控制了扶桑绵粉蚧的暴发。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果树的管理和培育,提高了果树的抗病能力,减轻了扶桑绵粉蚧对果树的危害程度。
在防治工作中,我们还加强了对扶桑绵粉蚧的监测和预警工作。
通过定期对果树进行调查和监测,及时掌握扶桑绵粉蚧的发生情况和危害程度,为果树的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同时,我们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了扶桑绵粉蚧的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布扶桑绵粉蚧的发生预警信息,指导果农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扶桑绵粉蚧对果树的危害。
总的来说,我们在扶桑绵粉蚧的防治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效地控制了扶桑绵粉蚧的暴发,减轻了其对果树的危害程度,提高了果树的产量和品质。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扶桑绵粉蚧的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研究和探索,不断完善防治措施,提高防治效果,为果树的健康生长和丰产丰果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能够给予更多的支持和指导,共同推动扶桑绵粉蚧的防治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
扶桑绵粉蚧
寄生部位
主要危害棉花和其他植物的幼嫩部位,包 括嫩枝、叶片、花芽和叶柄。 量大时,也可寄生在老枝和主茎上。
为害棉花的叶、枝、茎、根、果
为害
以雌成虫和若虫吸食汁液危害。 受害棉株生长势衰弱,生长缓慢或停止,失水 干枯,亦可造成花蕾、花、幼铃脱落; 分泌的蜜露诱发的煤污病可导致叶片脱落,严 重时可造成棉株成片死亡 。
4. 分布与扩散
分布 北美洲:墨西哥、美国(亚利桑纳、加州、哥伦 比亚、伊利诺斯、马里兰、密歇根、密西西比、 新泽西、新墨西哥、纽约、俄亥俄、德克萨斯、 佛吉尼亚);南美洲:古巴、牙买加、危地马 拉、多米尼加、厄瓜多尔、巴拿马、巴西、智 利、阿根廷;非洲:尼日利亚、贝宁、喀麦隆; 澳洲:新喀里多尼亚;亚洲:巴基斯坦、印度、 泰国、中国(台湾、广东)。
一、寄主情况 扶桑绵粉蚧寄主范围较广。主要寄主 有:棉花、陆地棉、扶桑、向日葵、南 瓜、茄、番茄、甜茄、龙葵、马利筋、番 木瓜、黄花嵩、三叶鬼针草、一点红、银 胶菊、苍耳、田旋花、铺地草、磨盘草、 巴豆、咖啡黄葵、赛葵、地桃花、黄细 心、列当、长隔木、大戟、羽扇豆、蜀 葵、灰毛滨藜、碱蓬、蓍草、豚草、黄花 稔、酸浆、马缨丹、洋金花、假海马齿、 神秘果、芝麻、蒺藜。
BT棉和非BT棉受害同样严重。 国际棉花咨询中心认为,该虫为一种扩散 迅速、危害严重的棉花大害虫,是全世界 需要警惕的,尤其中国和印度、巴基斯坦 交界,边境线很长,很容易被交通工具和 贸易材料携带传播到中国棉区 。
6. 扶桑绵粉蚧的生物学
绵粉蚧生活史 ♀:卵--1龄若虫--2龄若虫--三龄 若虫--雌成虫 ♂:卵--1龄若虫--2龄若虫--预蛹 --蛹--雄成虫
活体特征(雄成虫)
体微小,红褐色,长约1.4~1.5mm。 触角10节,长约为体长的2/3。 足细长,发达。 腹部末端具有2对白色长蜡丝。 前翅正常发达,平衡棒顶端有1根钩状毛。
扶桑绵粉蚧鉴定初报及风险分析
扶桑绵粉蚧鉴定初报及风险分析吴贵宏;邵维治;白学慧;陈光勇;王志良;王锡云【摘要】在瑞丽对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进行初次鉴定,并根据ISPM规定的有害生物风险性分析程序,从扶桑绵粉蚧的国内外分布、潜在危险性、传播扩散可能性、危险性管理难度及受害作物的经济重要性等5个方面对其在中国的风险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扶桑绵粉蚧在中国的综合风险值(R)为2.28,该虫在中国是高度危险的检疫性有害生物.本文针对扶桑绵粉蚧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Phenaco ccus solenopsis Tinsley was first identified in Ruili, Yunnan, China, and its risk in China was analyzed quantitatively and qualitatively in the aspects of its distribution in the world,potential risks, spreading probability, difficulty in risk management, and economic importance of its host crops based on the rule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or pest measurements (ISP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ynthetic index of the pest risk in China was estimated to be 2.28. P. solenopsis Tinsley was thus considered as a pest of high risk in China,and some management measures for P.solenopsis Tinsley were put forward.【期刊名称】《热带农业科学》【年(卷),期】2018(038)004【总页数】5页(P81-84,94)【关键词】扶桑绵粉蚧;鉴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风险管理措施【作者】吴贵宏;邵维治;白学慧;陈光勇;王志良;王锡云【作者单位】瑞丽检验检疫综合技术中心云南瑞丽678600;瑞丽检验检疫综合技术中心云南瑞丽678600;瑞丽检验检疫综合技术中心云南瑞丽678600;瑞丽检验检疫综合技术中心云南瑞丽678600;瑞丽检验检疫综合技术中心云南瑞丽678600;瑞丽检验检疫综合技术中心云南瑞丽678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1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隶属同翅目(Hemiptera)蚧总科(Coccoidea)粉蚧科(Pseudococcidae)绵粉蚧亚科(Phenacoccinae)绵粉蚧属(Phenacoccus),是一种危险性害虫,可为害100余种植物,包括粮食作物、蔬菜作物、观赏花卉植物、园林植物与经济作物[1-2]。
不同药剂对扶桑绵粉蚧的防治试验
( )成虫 防治试 验 。 喷药前 1d 接种 成虫 3 , 2 在 , O头 为 防止 成 虫 逃跑 , 上 罩 子 , 在 施 药 前 调 查 虫 口基 罩 并
数 。药后 1 3 5 7d分 别调查 残虫 量 , 做好 相关 的记 , , , 并
录。
成虫 、 若虫 防治效 果计算 :
1O 2
CR E EA OP R S RCH
2 1 2 () 0 0, 4 1
不 同药 剂对 扶 桑绵 粉 蚧 的防治试 验
唐 小燕 ,肖铁 光 ,黄 玲, 何 琛
( 南 农 业 大 学 生物 安 全 科 学 技术 学 院 , 沙 40 2 ) 湖 长 1 1 8
摘 要 : 用 4种 药 剂 对 检 疫 害 虫扶 桑 绵 粉 蚧 的 防 治 效果 试 验 表 明 :. 高 效 氯 氰 菊 酯 10 0倍 对 成虫 防效 1d 达 7 % , 利 25 0 后 O 5d后 防 效 达 9 . 6 ; 2 若 虫 则 以 8 敌 敌 畏效 果最 好 , 到 10 。 61% 对 龄 O 达 0% 关键词 : 桑绵粉蚧 ; 学药剂 ; 扶 化 防治 效 果 中 图 分 类 号 : 4 3 8 ¥ 3. 9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15 8 (0 0 0—1 00 1 0—2 0 2 1) 20 2—2
防治 效果 ( ) ( 一防治后存 活 的虫 口数/ =[ 1 防治
前 虫 口基数 ) 防治后 存 活 的虫 口数 / ×( 防治前 虫 口基 数 ) ×1 o ] O
3月 分别 对 扶 桑 绵粉 蚧 幼 虫 、 成虫 开展 室 内药 剂筛 选
试验 。
虫 口减退 率 ( ) ( 治前 虫 口基 数 一 防治 后 存 = 防
扶桑绵粉蚧、大薸相关专业知识
扶桑绵粉蚧、大薸相关专业知识一、扶桑绵粉蚧(一)简介学名(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属同翅目、粉蚧科、绵粉蚧属。
该虫原产北美,1991年在美国发现危害棉花,随后在墨西哥、智利、阿根廷和巴西相继有报导发现。
2005年印度和巴基斯坦有发现,对当地棉花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
近年来在我国广东等省局部地区发现有该生物为害棉花和蔬菜。
已被列为国家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
(二)形态识别成虫、若虫活体通常淡黄色至橘黄色,背部有一系列的黑色斑,全背有微小刚毛分布,体表被白色腊质分泌物覆盖。
虫体椭园形,雌成虫长3.0-4.2mm,宽2.0-3.1mm。
(三)生物学特性扶桑绵粉蚧多营孤雌生殖。
一般25-30天1代,1年12-15代。
在冷凉地区,以卵或其他虫态在植物上或土壤中越冬;热带地区终年繁殖。
扶桑绵粉蚧卵期很短,一般在母体内孵化。
一龄若虫行动活泼,从卵蘘爬出后短时间内即可取食危害。
单头雌成虫平均产卵400-500粒,繁殖量大,种群增长迅速,世代重叠严重。
(四)为害特性一是以幼虫和成虫的口针刺吸植株的叶、嫩茎的汁液,致使叶片萎蔫和嫩茎干枯,植株生长矮小,严重时叶片完全脱落,二是在被粉蚧侵害部位上堆积白色蜡质物质。
三是为害部位因粉蚧排泄的蜜露,引诱蚂蚁的剧烈活动,滋生黑色霉菌,影响植株光合作用,生长受抑制。
(五)主要寄主植物扶桑绵粉蚧的寄主植物已知有57科149属207种,其中以锦葵科、茄科、菊科、豆科为主。
结合我省农田植被情况,重点调查锦葵科的棉花、木槿、苘麻;茄科的番茄、茄子、辣椒、枸杞、龙葵;菊科的苍耳、飞蓬、苦荬菜、鳢肠;葫芦科的南瓜、冬瓜、西瓜、苦瓜、丝瓜;旋花科的空心菜(蕹菜)甘薯、牵牛;胡麻科的芝麻;禾本科中的玉米、牛筋草、狗牙根;大戟科的蓖麻、铁苋菜;马齿苋科的马齿苋;苑科的野苋菜等。
(六)防控技术1、严格检疫:遵守检疫规定,严禁将带有扶桑绵粉蚧的种苗调往未发生区。
2、调查和监测:对未发生区开展调查监测,一旦发现及时报告和灭杀。
6种化学农药及其复配对扶桑绵粉蚧的室内毒力测定
14 王殿轩,原锴,武增强,等.锈赤扁谷盗与其它几种储粮害虫对磷化氢的耐受性比较.郑州工程学院学报,2004,25(1):4~8.15 FAO,R eco mm ended m ethods for t he detection and m eas u re m en t ofres ist an ce of agricu l tural pests to pesti cides .Ten tati ve method for a 2du lt s of s o m e m aj or s peci es of stored cereal s w it h m ethyl bro m i de and phos ph i ne .FAO M et hod No 16.FAO P l ant Protection Bu ll e 2ti n.1975,23(1),12~25.16 张志高,尹旭丽,王欣.气相色谱直接进样法测定空气中甲酸乙酯.中国公共卫生,2003,19(6):741.17 Eb ert P ,Chen W B,Sc h lipali us D ,et a.l Bi oche m ical m echa 2n is m s of phosph i ne res i stance .Proceed i ngs of t he 2nd Au stralian Post harvast T echn i cal Conference ,Ad el ai de ,Australi a .E dited by W ri gh t E J ,Banks H J ,H i gh ley E.2000:120~124.18 H ari tos V S,Dojch i nov G .Cytochro m e c ox i das e i nh i b i ti on i n therice weevil Sito ph il u s oryz a e (L .)by f or m ate ,the tox i c m etabolite of vol atile al ky l f or m ats .Co m parative Bi oche m i s try and Physi ology Part C ,2003:135~143.19 唐培安,邓永学,王进军,等.甲酸乙酯对米象乙酰胆碱酯酶和羧酸酯酶的影响.植物保护,2007,33(1):44~47.6种化学农药及其复配对扶桑绵粉蚧的室内毒力测定胡学难1马骏1*周健勇2 荣晓东1 刘海军1 陆永跃3 王跃进4(1 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广东广州510623;2 南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3 华南农业大学资环学院;4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检装所)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0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 AD08A16)*通迅作者 E -m a i :l m aj m ai@l 163.co m 收稿日期:2009-11-23L abora tory toxicity of six che m ica l i n sectici d es to Ph ena coccu s solenopsis .H u Xuenan 1,Ma Jun 1*,Zhou Jianyong 2,Rong X iaodong 1,L i u H aijun 1,Lu Yongyue 3,Wang Yue ji n 4(1.Guangdong I nspecti o n and Quarantine Technology Center ,Guangz hou 510623;2.N anhai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 n e Bureau ; 3.Coll e ge of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outh Ch i n a Agricu lturalUn i v ersity ;4.Chinese Acade my of I nspecti o n and Quaran 2ti n e)Abstr act Toxi c ity of si x che m ical i n sectic i d es to P hena c occ us sole nopsis was tested i n the laboratory .The results sho wed that except f or fi p ron i,l five i n sectic i d es had si g nificant lethal eff ect to P.solenopsis .The susceptibility of P.solenopsis to these i n sectic i d es was ranked fro m h i g h to lo w as f oll o wing :aceta m ipri d >i m i d aclopri d >h i g h 2chlorobenzene >chlorpyrif os>chlorf enapyr>fiproni.l One co mpound m i x ed w ith i m i d aclopri d and h i g hch l o r o 2benzene at a ratio of 6:4had a synergi s tic eff ect to P.solenopsis based on LC 50of1.29mg /L and 31.67mg /L ,respecti v e l y .The toxic ity rati o and co-toxicity of this m i x ture were 2.25and 195.6,respecti v e l y .A s a conclu 2si o n ,we reco mmended aceta m ipri d ,i m idacloprid ,h ighchlorobenz ene and t h e deve l o ped co mpound with i m i d ac l o 2prid and h i g hchlorobenz ene as alterative che m icals to control th i s i n sect pes.t K ey w ord s P he na c occ us sole nopsis ;aceta m i p rid ;i m idacloprid ;h i g hch l o robenzene ;ch l o r pyrif os ;chlorf enapyr ;toxicity摘要 为寻求防治扶桑绵粉蚧高效低毒的有效化学药剂,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了6种化学药剂对该虫的致死效果,在此基础上筛选出具有增效作用的复配药剂。
扶桑绵粉蚧虫生真菌FE-1_菌株的鉴定及其毒力测定
收稿日期:2023-04-05基金项目:广东省林业科技计划项目(2018KJCX054)作者简介:毕可可(1981—),男,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古树名木保护与复壮、林业园林植物保护广东农业科学2023,50(6):107-115Guang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DOI:10.16768/j.issn.1004-874X.2023.06.013毕可可,邓嘉茹,张劲蔼,孙龙华. 扶桑绵粉蚧虫生真菌FE-1菌株的鉴定及其毒力测定[J]. 广东农业科学,2023,50(6):107-115.扶桑绵粉蚧虫生真菌FE-1菌株的鉴定及其毒力测定毕可可,邓嘉茹,张劲蔼,孙龙华(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广州市生态园林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广东 广州 510405)摘 要:【目的】评价从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osis )僵虫中分离的虫生真菌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为开发其作为生物防治制剂提供基础。
【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扶桑绵粉蚧僵虫中分离纯化虫生真菌菌株,综合培养性状、形态学特性和系统发育树分析,明确其分类学地位;利用扫描电镜技术,探究菌株对扶桑绵粉蚧的侵染方式,明确其对扶桑绵粉蚧的侵染力;采用浸虫法,室内测定分离菌株对扶桑绵粉蚧雌成虫的致病力。
【结果】从扶桑绵粉蚧僵虫中分离纯化获得一株真菌菌株FE-1,形态学结果发现菌株 FE-1在PDA 培养基培养5 d 后菌落直径为50~60 mm,菌落正面为橙白色,分生孢子形态呈两种类型,小型孢子为长柱形,大型孢子为镰刀型;综合培养性状、形态学特征和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鉴定菌株FE-1为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 );扫描电镜结果表明菌株FE-1侵染扶桑绵粉蚧的方式主要为分生孢子在表皮处萌发形成芽管,然后水平生长,并在特定接触表皮处形成膨大的附着孢进入昆虫体腔,明确了菌株FE-1对扶桑绵粉蚧侵染力;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菌株FE-1对扶桑绵粉蚧雌成虫的致病力随着分生孢子浓度的增大逐渐增强;孢子浓度为1×108 CFU/mL 时,LT 50为3.32 d,接种7 d 后,扶桑绵粉蚧雌成虫的校正死亡率为87.50(±1.79)%,LC 50为1.8×105 CFU/mL。
克州地区关于加强对扶桑棉粉蚧调查和监控
克州地区关于加强对扶桑棉粉蚧调查和监控工作汇报为认真贯彻新植检(2011)12号文件精神,“关于加强扶桑棉粉蚧疫情监控工作的通知”。
克州及各县市农技植保人员对所属的地域进行了扶桑棉粉蚧拉网式调查。
截止目前,在我州各县市未见有扶桑棉粉蚧的发生。
现就对这一阶段扶桑棉粉蚧调查及监控的工作汇报如下:一:克州各县市地理及2011年棉田面积分布。
克州地区共有三县一市,计:阿克陶县、乌恰县、阿合奇县和阿图什市。
其中乌恰县和阿合奇县为半山区,阿克陶县为半农半牧区,阿图什市为农区。
2011年克州棉花种植面积8.8万亩。
其中;阿图什市3.1万余亩,阿克陶县5.7万余亩。
二:加强组织,认真排查。
在认真学习新植检(2011)12号文件精神,“关于加强扶桑棉粉蚧疫情监控工作的通知”后,州、县、市农技植保人员也相互加强联系,并通过多种渠道(下乡培训宣传、发放宣传资料、张贴公告“关于严禁从广东、福建调人玉麒麟等花卉的通告”)和多形式对棉花种植区、设施园区、花卉种植及销售等场所进行了认真摸排检查。
期间,阿图什市植保人员在分别于5月底及7月初,对其所种植的3.1万余亩棉花,花卉温室及销售地、设施园区进行了两次排查,共检查棉田和周边杂草合计4000余亩,花卉5400余盆,瓜果蔬菜温室近百座,均未查到。
阿克陶植保人员在分别于5月底及7月初,对其所种植的5.7万余亩棉花,花卉温室及销售地、设施园区进行了两次排查,共检查棉田和周边杂草合计1700余亩,花卉1015余盆,瓜果蔬菜温室18个,均未查到。
阿合奇县和乌恰县由于是半山区,其植保人员也分别于5月底及7月初,对其花卉温室及设施园区调查,也均未查到有扶桑棉粉蚧的发生。
截止目前,克州各县市均未有扶桑棉粉蚧发生的报到。
克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站2011年7月15日。
扶桑绵粉蚧检疫技术规程
扶桑绵粉蚧检疫技术规程扶桑绵粉蚧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害虫,其危害范围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了有效防控扶桑绵粉蚧的传播和危害,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检疫技术规程。
以下是扶桑绵粉蚧检疫技术规程的相关内容。
一、检疫对象扶桑绵粉蚧的检疫对象包括扶桑、柿子、枇杷、橙子、柑橘、桃子、李子、梅子、苹果、梨子、草莓等植物。
二、检疫方法1.视察法:检疫人员对植物进行视察,观察是否有扶桑绵粉蚧的危害迹象,如蚜虫、蜘蛛网、蜡质分泌物等。
2.取样法:检疫人员对植物进行取样,将样本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扶桑绵粉蚧。
3.检疫证明法:检疫人员对植物进行检疫,如未发现扶桑绵粉蚧的危害迹象,则开具检疫证明,以便植物出口或运输。
三、检疫标准1.植物表面未发现扶桑绵粉蚧的危害迹象。
2.植物内部未发现扶桑绵粉蚧的危害迹象。
3.植物种子、果实、花朵等部位未发现扶桑绵粉蚧的危害迹象。
四、检疫要求1.出口植物必须符合目的国或地区的检疫标准。
2.运输植物必须符合国内的检疫标准。
3.植物的种植、生产、加工、运输等环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五、检疫措施1.对于发现扶桑绵粉蚧的植物,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消灭或隔离。
2.对于未发现扶桑绵粉蚧的植物,必须进行隔离或消毒处理,以防止扶桑绵粉蚧的传播。
3.对于出口或运输的植物,必须进行检疫证明或检测,以确保符合目的国或地区的检疫标准。
六、检疫机构扶桑绵粉蚧的检疫工作由国家相关部门负责,包括农业部门、海关、检验检疫部门等。
总之,扶桑绵粉蚧的危害极大,各国必须加强检疫工作,制定相应的检疫技术规程,以确保植物的健康和安全。
同时,各国也应加强合作,共同防控扶桑绵粉蚧的传播和危害。
检疫性害虫扶桑绵粉蚧的识别及防治
检疫性害虫扶桑绵粉蚧的识别及防治
唐锷;旷碧峰;陈建芝;欧阳丰;曾清春;戴清华
【期刊名称】《中国蔬菜》
【年(卷),期】2011(000)019
【摘要】扶桑绵粉蚧( 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 )记录于美国南部的新墨西哥州,采于火蚁属(Solenopsis)的蚁巢中,曾一度被认为是土栖粉蚧。
直到1990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发现它为害棉花,随后相继在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墨西哥和南美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现。
2005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棉花遭到一种粉蚧的严重为害,后被证实为扶桑绵粉蚧。
【总页数】3页(P26-28)
【作者】唐锷;旷碧峰;陈建芝;欧阳丰;曾清春;戴清华
【作者单位】湖南省衡阳市蔬菜研究所,421001;湖南省衡阳市蔬菜研究所,421001;湖南省衡阳市蔬菜研究所,421001;湖南省衡阳市蔬菜研究所,421001;湖南省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湖南省衡阳市植保植检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63.350.1
【相关文献】
1.不同药剂对检疫性害虫扶桑绵粉蚧的防治效果 [J], 仇智灵;张莉丽;陈江彬;尉吉乾;周湾;徐文
2.常见蛀果检疫性害虫的识别及防治 [J], 吕永锋
3.球孢白僵菌对入侵性害虫扶桑绵粉蚧的防治效果 [J], 余峰;唐娅媛;张莉丽;张娟;李明江
4.常见蛀果检疫性害虫的识别及防治(一) [J], 吕永锋
5.常见蛀果检疫性害虫的识别及防治(二) [J], 吕永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扶桑绵粉蚧监测方法(试行)为规范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疫情监测工作,科学准确地掌握扶桑绵粉蚧扩散、分布及发生动态,特制定本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开展扶桑绵粉蚧监测。
1 监测准备收集扶桑绵粉蚧及其寄主状况相关的信息并进行整理、分析,制定简要的调查计划。
2 监测区域发生区:重点监测曾发生疫情地区、有代表性的地块、重发地区及发生边缘,全面准确地掌握发生动态和扩散趋势。
未发生区:重点监测高风险区域,如:经过疫情发生区的交通沿线、来自疫情发生区的扶桑、向日葵等寄主植物及植物产品以及其他限定物的集散地和主要消费区、进口寄主植物产品集散地等。
3 监测植物扶桑、豚草、向日葵、茄子、番茄等。
4 监测时期根据我省气候因素,每年3-11月为监测时期。
5 监测用品样品袋、记录笔、手持放大镜、解剖镜、镊子、指形管、医用剪刀、标签纸、 70%乙醇、脱脂棉等。
6监测方法监测方法为采用田间踏查和定点调查相结合。
田间踏查:在扶桑绵粉蚧的嗜食寄主扶桑、向日葵、豚草和茄科作物重点栽培种植地区进行全面踏查,每年调查2-3次。
定点调查:在田间扶桑绵粉蚧的嗜食寄主主栽区设置观察点进行定点调查。
每年3-11月调查,每月调查一次。
7 疫情诊断7.1 现场诊断如发现可疑的蚧虫标本,可根据其形态特征以及作物的受害症状作出初步诊断,并视需要采集有关标本。
诊断可依据扶桑绵粉蚧形态鉴别特征进行鉴定。
7.2室内诊断在监测中如有可疑蚧虫标本,无法现场诊断的应带回实验室用解剖镜进行鉴定。
新发现疑似扶桑绵粉蚧地区,需送标本至省级植物检疫机构或其委托的有关科研教学单位进行鉴定。
送检时填写好有害生物样本送检表,首次鉴定的标本需要保存。
7.3 标本保存采集到的卵、若虫、蛹和成虫放入指形管中,注入70%酒精,上塞并用蜡封好后,认真填写标本的标签,连同标本一起妥善保存。
有条件的站点可制成玻片保存。
8监测记录与档案详细记录、汇总监测区内调查结果。
各项监测的原始记录连同影像资料等其它材料保存于植物检疫机构。
9 监测报告县级植物检疫机构对监测结果进行整理汇总形成监测报告,并按要求逐级上报。
在监测时期内:每月15日调查一次,并填写附表1。
附表1 扶桑绵粉蚧监测调查表监测单位(盖章):注: 1.调查时间为3-10月,每月15日调查上报数据一次;2.*项为初次发现该有害生物的监测点填写。
附录1 扶桑绵粉蚧鉴定检疫及防控一、分类地位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隶属于半翅目、蚧总科、粉蚧科、绵粉蚧亚科、绵粉蚧属(Phenacoccus),英文名为Solenopsis mealybug,异名为Phenacoccus cevalliae Cockerell、Phenacoccus gossypiphilous Abbas, Arif & Saeed。
二、形态特征雌成虫活体卵圆形,浅黄色,扁平;表皮柔软;体背被有白色薄蜡粉,在体节分节处蜡粉少或无,显出皮层的颜色;腹面蜡粉很薄;周缘通常还有放射状蜡突。
足红色,足通常发达,可以爬行。
腹脐黑色。
被有薄蜡粉,在胸部可见0-2 对,腹部可见3 对黑色斑点。
体缘有蜡突,均短粗,腹部末端4-5 对较长。
除去蜡粉后,在前、中胸背面亚中区可见2 条黑斑,腹部1-4 节背面亚中区有2条黑斑。
制成玻片后,显微镜下可见体阔卵圆形,2.5-2.9 mm 长,1.60-1.95 mm 宽。
触角9 节,基节粗,他节较细;单眼发达,突出,位于触角后体缘。
横椭圆形或盘形,体背具背孔;腹面有腹脐1 个;常有螺旋形三格腺,25-30 个。
多格腺,仅分布于腹面。
五格腺缺。
雄成虫体微小,红褐色,长1.4-1.5 mm。
触角10节,长约为体长的2/3。
足细长,发达。
腹部末端具有2 对白色长蜡丝。
前翅正常发达,平衡顶端有1 根钩状毛。
三、地理分布北美洲:墨西哥、美国(亚利桑纳、加州、哥伦比亚、伊利诺斯、马里兰、密歇根、密西西比、新泽西、新墨西哥、纽约、俄亥俄、德克萨斯、佛吉尼亚);南美洲:古巴、牙买加、危地马拉、多米尼加、厄瓜多尔、巴拿马、巴西、智利、阿根廷;非洲:尼日利亚、贝宁、喀麦隆;大洋洲:新喀里多尼亚;亚洲:巴基斯坦、印度、泰国、中国。
四、寄主范围扶桑绵粉蚧寄主范围较广,在巴基斯坦可为害葫芦科、豆科、茄科、唇形科、锦葵科、藜科等18 科55种植物,在佛罗里达可在几百种草本植物上发生。
该虫对一些重要经济作物(如棉花、西红柿等)危害严重。
主要寄主有:棉花、扶桑、向日葵、南瓜、茄、番茄、甜茄、龙葵、马利筋、番木瓜、黄花蒿、三叶鬼针草、一点红、银胶菊、苍耳、田旋花、铺地草、磨盘草、巴豆、咖啡黄葵、赛葵、地桃花、黄细心、列当、长隔木、大戟、羽扇豆、蜀葵、灰毛滨藜、碱蓬、蓍草、豚草、黄花稔、酸浆、马缨丹、洋金花、假海马齿、神秘果、芝麻、蒺藜等。
五、为害特点扶桑绵粉蚧主要危害棉花和其他植物的幼嫩部位,包括嫩枝、叶片、花芽和叶柄,以雌成虫和若虫吸食植物叶片、枝条、嫩茎、根、果实等的汁液,影响植株生长,果实被害后常结实少、变小、畸形。
另外,分泌蜜露污染叶片,导致煤烟病发生,降低了叶片光合作用功能。
受害棉株生长势衰弱,生长缓慢或停止,失水干枯,亦可造成花蕾、花、幼铃脱落,严重时可造成棉株成片死亡。
虫量大时,也可寄生在老枝和主茎上。
1992年发现其发生危害。
2005年以来,巴基斯坦、印度等地棉花上该虫暴发成灾,给当地棉花种植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巴基斯坦的信德省、旁遮普省棉花受害严重,随后在境内18个种植区中有11个大面积发生,发生面积4.5万hm2;在BT 棉花和非BT棉花上该虫均暴发成灾;扶桑绵粉蚧对棉花的危害极为严重,2006 年旁遮普棉花减产12%,2007年减产达到40%, 2007年旁遮普地区2 个月内购置农药防治该虫的费用达1.214亿美元。
2008年8月在我国广州发现。
国际棉花咨询中心认为,该虫为一种扩散迅速、危害严重的棉花大害虫,是全世界需要警惕的,尤其是在我国与印度和巴基斯坦交界,边境线很长,很容易被交通工具和贸易材料携带传播到我国棉区。
六、传播途径该虫若虫可从染虫的植株转移到健康植株。
低龄若虫可随风、雨、鸟类、覆盖物、机械等传播到健康植株。
由于具蜡质,虫体常被动地粘附于田间使用的机械、设备、工具、动物或人体上而传播、扩散。
长距离的传播主要依靠染虫植物及其产品的调运。
若虫也可随灌溉水流动而扩散。
蚂蚁等蚧虫的共生者常会将若虫从染虫的植株搬运到健康植株上。
七、生活史和习性扶桑绵粉蚧繁殖能力强,营兼性孤雌生殖,单头雌性成虫平均产卵在400-500 粒,种群增长迅速,年发生世代多、重叠。
雌虫产卵在卵囊内,每卵囊有卵150-600粒,且多数孵化为雌虫,期很短,孵化多在母体内进行,因而产下的是小若虫,一龄若虫行动活泼,从卵囊爬出后短时间内即可取食危害。
属于卵胎生。
卵经3-9d 孵化为若虫,若虫期22-25d,常温下世代长25-30 d。
在气温10-20℃开始繁殖,在巴基斯坦旁遮普地区该虫1 年可发生12-15代。
在冷凉地区,以卵或其他虫态在植物上或土壤中越冬;热带地区终年繁殖。
由于该粉蚧繁殖量大,种群增长迅速,世代重叠严重。
在巴基斯坦和印度,很少有天敌可以控制该虫。
生活史:♀:卵-一龄若虫-二龄若虫-三龄若虫-雌成虫;♂:卵-一龄若虫-二龄若虫-预蛹-蛹-雄成虫。
八、检疫措施与防治方法:1、加强植物检疫绵粉蚧常固着寄生, 虫体较小, 极易随苗木、果品传播, 低龄若虫可随风、雨、鸟类、覆盖物、机械等传播到健康植株, 远距离传播主要靠调运寄主苗木传播,故加强植物检疫意义重大。
严格禁止从印度、巴基斯坦等国输入扶桑绵粉蚧的寄主植物,包括棉花、向日葵、茄子、南瓜、大戟、羽扇豆、蜀葵、酸浆、马缨丹等苗木和植株、叶片等。
对普查发现害虫的扶桑等, 应采取果断灭虫措施, 对所有扶桑绵粉蚧危害的植株(花卉、蔬菜、棉花等) 进行药剂处理。
2、农业防治措施清洁田园将棉田、果园和林地周边有扶桑绵粉蚧的杂草铲除并烧毁, 将有害虫的棉花等植物落叶或枯枝清理烧毁。
根据绵粉蚧的越冬习性, 结合冬季果树修剪, 剪去蚧虫密度大的枝条, 对局部白色卵囊分布较密集的枝条和叶片, 人工剪除深埋或烧毁, 或用硬毛刷、细钢丝等刷除越冬若虫、卵囊等, 刮除枝、干上的老皮、翘皮、降低越冬虫量减少虫口基数。
冬耕冬灌冬耕冬灌, 特别是深耕冬灌,可以消灭越冬虫蛹, 降低和减少翌年害虫越冬基数, 减轻危害发生。
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合理密植,创造良好通风透光生态环境, 增强树势等栽培措施,有利减轻绵粉蚧的危害。
3、保护与利用天敌引进、保护和利用害虫的天敌是害虫防治的有效措施。
在巴基斯坦和印度, 很少有天敌可以控制该虫。
寄生该虫的寄生蜂种类较多, 具有较高的寄生率, 在印度,在银胶菊、苍耳和土牛膝的扶桑绵粉蚧上发现Aenasius bambawalei的寄生率可达到20%-70%。
陈华燕等( 2010 ) 从广东和海南采集的扶桑绵粉蚧饲养出的寄生蜂中发现了该跳小蜂, 为中国新记录种, 并对其简要记述。
我国介壳虫的天敌资源种类丰富, 主要有瓢虫、寄生蜂、草蛉等。
一般常见的有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 Thunberg)、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 Pallas)、多异瓢虫H ippodamia variegata( Goeze)、二星瓢虫Adalia bipunctata( Linnaeus)、红环黑瓢虫Rodalia limbata Motschulsky、黑缘红瓢虫C. rubidus H ope等, 均可捕食绵粉蚧的成虫及成虫。
其中, 六斑月瓢虫Cheilomenes sexmaculata是国内常见的扶桑绵粉蚧的捕食性天敌(武三安和李立, 2010)。
此外, 脉翅目草岭科草岭属Chrysopa的多种草岭也可捕食绵粉蚧的成虫和若虫。
膜翅目的小蜂科、光小蜂科、跳小蜂科的许多种类可寄生绵粉蚧。
因此, 国内学者也开始借鉴其它蚧壳类害虫的防治方法, 结合扶桑绵粉蚧在我国发生危害的特点,尽快在发生区或该虫的原发生地寻找和引进有效的天敌种类, 有效地控制扶桑绵粉蚧的为害。
Rabinder等( 2008 ) 观察了普通草蛉Chrysoperla carnea捕食扶桑绵粉蚧效率和发育规律。
Gautam 等( 2010) 测定捕食性的普通草蛉Chrysoperla sp ( carnea group ) 和安平草蛉Mallada desjardinsi (N avas) 的寄主-生境定位取决于其觅食行为以及对各阶段释放的植物气味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有效的生物防治取决于捕食性昆虫在植株上的天然定殖能力以及对害虫的吞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