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工程地质学_第六章岩质边坡

合集下载

第六章 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

第六章 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

盐池河崩塌
形成原因: 1. 地形:高陡边坡前缘。地形切割越强烈,高差越大越易
形成崩塌。 2. 岩性:厚层坚硬脆性岩体。如砂岩、石灰岩、石英岩、
花岗岩等。 3. 岩体结构:软弱夹层。 4. 下部有洞穴、采空区等。
岩崩的形成机理
岩崩的形成机理,一般有下列三种。 (1)边坡被陡倾裂隙深切,在外力及自重
边坡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意义:
(1)通过勘察对边坡的稳定性做出评价和预测; (2)为设计合理的工程边坡和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地质依据。
广西凤山山体崩塌
第一节 边坡岩体应力分布的特征
一、边坡应力分布的一般特征
(1)斜坡岩体的主应力迹线发生明显的偏转,总的特征为愈 接近边坡,最大主应力愈接近平行于斜坡临空面;而最小主应 力则愈与坡面近正交。
(2)在坡脚与河谷底部形成应力集中带。 (3)与主应力偏转相联系,最大剪应力迹线也发生偏转,呈 凹向临空面的弧线。在最大、最小主应力差值最大的部位(一 般在坡脚附近),相应形成一个最大剪应力区,因而在这里容 易发生剪切变形破坏 。 (4)在坡顶和坡面的靠近表面部位,由于垂直于河谷的水平 应力显著减小,甚至可出现拉应力,因而可形成一个拉应力带。 其范围随坡角和平行于河谷的水平应力的增加而增大。
1、地形地貌及地物标志; 2、岩土结构特征; 3、水文地质标志;东倒西歪,显示滑坡已滑动解体
树木茂密,形成大片马刀树,表示浅层滑移明显
第三节 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
内在因素:组成边坡岩土体的性质、地质构造、岩土体结构、 岩体初始应力等;
第六章 岩质边坡稳定性 的工程地质分析
概述
边坡包括自然边坡和人工边坡两种类型。 自然边坡:在自然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山体斜坡、河谷岸坡、海岸陡

工程地质学图解法边坡稳定性分析课件

工程地质学图解法边坡稳定性分析课件

工程地质学图解法边坡稳定性分析
10
吴氏网的结构
吴氏网的结构:基圆、径向大圆弧、纬向小圆
弧、东西、南北经纬线,间距2°,误差±0.5°。
(1)基圆:赤平大圆,代表水平面,0°-360°
方位角刻度。
(2)两条直径:EW,SN。
(3)经向大圆弧:由一系列走向SN的,向东或西
倾斜,倾角不同(0°-90°),间隔2°的投影大
28
工程地质学图解法边坡稳定性分析
29
工程地质学图解法边坡稳定性分析
30
工程地质学图解法边坡稳定性分析
31
工程地质学图解法边坡稳定性分析
32
注意
• 赤平投影图应用在坚硬~较坚硬层状结 构岩体边坡;
• 软质、碎裂状、散粒状结构的岩质边坡 ,除有区域性断裂存在外,均不必采用 此法。
工程地质学图解法边坡稳定性分析
2
基本原理
投影要素
赤平投影的工具为圆球体(投影球、投射球),包括如下
要素:
1.赤道平面:(赤平面、赤道投影面)
2.基圆:(赤平大圆) 标有南北、东西直径线。
3.极射点:按球上两极发射点不同,分上半球投影和下球 投影。通常运用上极射点(P)进行投影,称为下半球投影; 也可运用下极射点(F)进行投影,称为上半球投影。
反之,赤平面上任意一个点,都 代表一条一定产状的直线:
点(H)所在的方位代表直线的倾 伏向;点(H)与基圆的距离(HD)代 表直线的倾伏角。
工程质学图解法边坡稳定性分析
8
工程地质学图解法边坡稳定性分析
9
四、投影网
为了准确、迅速地作图或量度方向,可采用投影网进行 实际操作。
目前广泛使用的有:1.吴尔福网(等角距网),简称吴 氏网;2.施密特网(等面积网),简称施氏网。它们各有 特点,但用法基本相同。

工程地质学-第六章岩质边坡

工程地质学-第六章岩质边坡

综合评估
综合多种方法对加固后的边 坡进行评估,得出较为准确 的评估结果,为后续的工程 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04 岩质边坡的监测与预警
监测内容与方法
变形监测 通过测量边坡的位移、倾斜、沉 降等参数,评估边坡的稳定性。 方法包括全站仪测量、GPS监测、 裂缝尺等。
声波监测 利用声波在岩石中的传播速度和 波形变化,判断边坡内部的裂隙、 破碎带等结构特征。
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处理与分析
03
建立数据处理中心,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分析,提取
关键信息,为预警提供依据。
预警系统运行与维护
数据采集与传输
确保传感器正常运行,数据能够实时、准确地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
预警阈值调整
根据实际监测数据和工程经验,适时调整预警阈值,提高预警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系统维护与升级
稳定性计算模型
01
02
03
极限平衡法
基于力的平衡原理,通过 计算岩体的滑动力和抗滑 力,评估边坡的稳定性。
有限元法
通过建立边坡的有限元模 型,模拟岩体的应力分布 和变形过程,预测可能的 破坏模式和稳定性状况。
离散元法
针对岩体的离散性质,模 拟岩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和 运动过程,评估边坡的整 体稳定性。
工程地质学-第六章岩质边坡
目录
• 岩质边坡的定义与分类 • 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分析 • 岩质边坡的加固与防护 • 岩质边坡的监测与预警 • 岩质边坡工程实例分析
01 岩质边坡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总结词
岩质边坡是指由岩石构成的边坡,其稳定性对工程安全至关重要。
详细描述
岩质边坡是由各种岩石(如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等)构成的边坡,其特点是岩石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质较 为稳定,不易发生风化、侵蚀等现象。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对于工程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山区、河流两岸 等地区,岩质边坡的稳定性问题尤为突出。

岩质边坡地质灾害点基本特征范例

岩质边坡地质灾害点基本特征范例

岩质边坡地质灾害点基本特征范例(一)边坡坡体基本特征该边坡为前期人工开挖形成人工边坡,总体为岩质边坡,岩体质量等级为Ⅲ~Ⅳ级,坡顶高程9.35~26.69m,坡脚高程3.18~4.95m,坡向为60°,最大坡高约22m,坡宽约800m,坡度约70~80°,局部陡立。

坡面多呈直线型或凸型,悬挂较多危险岩块,局部分布有危险岩体,岩土体大多裸露,植被稀疏,节理裂隙发育,局部岩体较破碎,边坡主要发育5组节理裂隙,详见下表4-1。

坡度一般为20~30°,植被发育,局部地段分布中风化孤石,大小不等,直径以1~5m居多;坡顶北西侧距边坡顶部边缘约5~7m处冲沟发育,为干沟,总体走向约335°,坡度约20°,总长约40m,截面为V形;冲沟西侧修建有一条基本沿冲沟走向的拦石堤,总长约30m,浆砌块石结构,截面大致为矩形,宽约0.4m,高约0.5m,局部破损严重。

边坡坡脚沿公路修建有排水沟,长约100m,下底宽约0.6m,上顶宽约1.6m,深约0.55m,浆砌块石结构,目前局部出现破损,主要为砂浆脱落。

在排水沟靠近山体一侧有较多电缆管线(包括中国移动、中国电信、自来水管、电力电缆等),多数地段采用水泥浆管包裹型式,局部地段为地下暗埋型式,走向大致与排水沟走向一致。

(二)边坡变形破坏特征根据《勘查报告》中描述,边坡曾发生崩塌地质灾害,沿节理裂隙面发生了崩塌。

坡面岩体裸露,危岩体发育,有向着港湾大道的自由变形临空面。

危岩体主要分布在边坡浅表部位,受节理裂隙控制形成的不稳定岩体,岩性为中风化花岗岩,岩体呈块状,主要有8处,分布于坡面。

危岩WY1位于边坡坡面顶部,边坡坡面产状56°∠75°,由中风化花岗岩岩体组成,危岩体顶部标高约17m,底部标高约5m,空间形态大致呈层叠状,最大垂直落差约12m,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被张裂隙切割成块状,岩体前端悬空,主要发育有两组节理裂隙:L1产状150°∠55°,L2产状210°∠70°,受上述节理裂隙的切割,危岩体体积约60m³(长×宽×高=5m×4m×3m)。

工程地质学--第六章 岩体的工 程地质性质及岩体工程分类

工程地质学--第六章 岩体的工 程地质性质及岩体工程分类

沉积结 构面
一般与岩层产状 一致,为层间结 构面
岩脉受构造结构 面控制,而原生 节理受岩体接触 面控制
原 生 结 构 面
岩浆岩 结构面
变质结 构面
1片理 2片岩软弱夹层 1节理(X型节理、张 节理) 2断层(冲断层、捩断 层、横断层) 3层间错动 4羽状裂隙、劈理 1卸荷裂隙 2风化裂隙 3风化夹层 4泥化夹层 5次生夹泥层
一般为泥质物充填,水理性质很差
在天然及人工边坡上造成危害,有时对 坝基、坝肩及浅埋隧洞等工程亦有影响, 但一般在施工中予以清基处理
2015-4-22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
4
工程地质学概论:第六章 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及岩体工程分类
(一)地质成因类型
1.原生结构面是岩体在成岩过程中形成的结构面。可分为沉积结构 面、岩浆结构面和变质结构面三类。 • 沉积结构面是沉积岩在沉积和成岩过程中形成的,有层理面、 软弱夹层、沉积间断面和不整合面等。 • 岩浆结构面是岩浆侵入及冷凝过程中形成的结构面,包括岩浆 岩体与围岩的接触面、各期岩浆岩之间的接触面和原生冷凝节 理等。 • 变质结构面在变质过程中形成,分为残留结构面和重结晶结构 面。 2.构造结构面 是岩体形成后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各种破裂面, 包括断层、节理、劈理和层间错动面等。 3.次生结构面 是岩体形成后在外营力作用下产生的结构面,包括 卸荷裂隙、风化裂隙、次生夹泥层和泥化夹层等。
Kn n V j
2015-4-22
22
工程地质学概论:第六章 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及岩体工程分类
二、结构面的剪切变形性质
1、剪切变形特征
• • • • 粗糙结构面,呈脆性变形型 平直结构面,呈塑性变形型 结构面变形与风化程度有关 结构面的剪切刚度,随法向 应力的增大而增大,随结构 面的规模增大而降低。

第6课 岩石边坡工程

第6课 岩石边坡工程

第6章岩石边坡工程§6.1概述边坡按成因可分为自然边坡和人工边坡。

天然的山坡和谷坡是自然边坡,此类边坡是在地壳隆起或下陷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通常发生较大规模破坏是自然边坡。

人工边坡是由于人类活动形成的边坡,其中挖方形成的边坡称为开方边坡,填方形成的称为构筑边坡,后者有时也称为坝坡。

人工边坡的几何参数可以人为控制。

边坡按组成物质可分为岩质边坡和土质边坡。

岩坡失稳与土坡失稳的主要区别在于土坡中可能滑动面的位置并不明显,而岩坡中的滑动面则往往较为明确,无需像土坡那样通过大量试算才能确定。

岩坡中结构面的规模、性质及其组合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岩坡失稳时的破坏形式;结构面的产状或性质稍有改变,岩坡的稳定性将会受到显著影响。

因此,要正确解决岩坡稳定性问题,首先需搞清结构面的性质、作用、组合情况以及结构面的发育情况等,在此基础上不仅要对破坏方式做出判断,而且对其破坏机制也必须进行分析,这是保证岩坡稳定性分析结果正确性的关键。

典型的边坡如图6-1所示。

边坡与坡顶面相交的部位称为坡肩;与坡底面相交的部位坡趾或坡脚;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称为坡面角或坡倾角;坡肩与坡脚间的高差称为坡高。

图6-1 边坡示意图边坡稳定问题是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例如水库的岸坡、渠道边坡、隧洞进出口边坡、拱坝坝肩边坡以及公路或铁路的路堑边坡等,都涉及到稳定性问题。

边坡的失稳,轻则影响工程质量与施工进度;重则造成人员伤亡与国民经济的重大损失。

因此,不论土木工程还是水利水电工程,边坡的稳定问题经常成为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6.2岩石边坡破坏6.2.1 岩石边坡的破坏类型岩坡的破坏类型从形态上可分为崩塌和滑坡。

所谓崩塌是指块状岩体与岩坡分离,向前翻滚而下。

其特点是,在崩塌过程中,岩体中无明显滑移面。

崩塌一般发生在既高又陡的岩坡前缘地段,这时大块的岩体与岩坡分离而向前倾倒,如图6-2(a)所示;或者,坡顶岩体由于某种原因脱落翻滚而在坡脚下堆积,如图6-2(b)和(c)所示。

工程地质学_第6章 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及岩体工程分类

工程地质学_第6章 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及岩体工程分类

2、结构体特征及性质
(1)特征 可用其规模、形态及其产状进行描述 a.按不同级别结构面对岩岩体的切割,可将结构体划分为 4级。 Ⅰ级结构体——地质体或称断块体 Ⅱ级结构体——岩块 Ⅲ级结构体——块体 Ⅳ级结构体——山体
b.基本形状有柱状、块状、板状、楔形、锥形、菱形等。一般 来说其稳定程度,板状结构体比柱状、块状的差。而楔状的比 菱形及锥状的差. c.产状一般用结构体表面上最大结构面的长轴方向表示,平卧 的板状结构体比竖直的板状结构体对岩体稳定性的影响要大— 些.
变质较浅的沉积岩,如千枚岩等路 堑边坡常见塌方。片岩夹层有时对 工程及地下洞体稳定也有影响
对岩体稳定影响很大.在上述许 多岩体破坏过程中.大都有构造结 构面的配合作用.此外常造成边坡 及地下工程的塌方、冒顶
在天然及人工边坡上造成危害, 有时对坝基,坝肩及浅埋隧洞等工 程亦有影响,但一般在施工中予以 清基处理
侧壁的起伏程度
结构面粗糙
结构面的粗糙度可用粗糙度系数(JRC)表示: 它可以
增加结构面的摩擦角.进而提高了岩体的强度。据结构面 的粗糙程度可将粗糙度系数(JRC)分为10级。在实际工作 中,可用剖面仪测出所研究结构面的粗糙剖面、然后与标 准剖面进行比较,即可求得结构面的粗糙度系数(JRC).
e. 结构面的张开度
层状结构 (Ⅱ1)
与围岩接触面可具 接触面延伸较 熔合及破坏两种不 远,比较稳定而 同的特征。原生节 原生节理往往短 理一般为张裂面, 小密集 较粗糙不平 结构面光滑平 片理短小,分布 直.片理在岩层深 变质 1.片理 产状与岩层或 极密.片岩软弱 部往往闭合成隐蔽 构造方向一致 夹层延展较远, 结构面,片岩、软 结构面 2.片岩软 弱夹层 具固定层次 弱夹层、岩片状矿 物.呈鳞片状 张性断裂不平整, 1.节理(X型节理, 张性断裂较短小, 常具次生充填.呈 张节理) 产状与构造线 剪切断裂延展较 锯齿状,剪切断裂 2.断层(正断层,逆 呈一定关系, 远,压性断裂规 较平直.具羽状裂 构造结构面 断层,走滑断层) 层间带动与岩 模巨大.但有时 晾,压性断层具多 3.层间错动带 层一致 为横断层切割成 种构造岩,成带状 4.羽状裂隙劈理 不连续状 分布,往往含断层 泥、糜棱岩 1.卸荷裂隙 2.风化裂隙 次生结构面 3.风化夹层 4.泥化夹层 5.次生夹泥 分布上往往呈不 连续状,透镜 受地形及原结 一般为泥质物充 体,延展性差, 构面控制 填,水理性质很差 且主要在地表风 化带内发育

第六章岩石边坡工程_岩石力学-5

第六章岩石边坡工程_岩石力学-5

10
第6章 岩石边坡工程
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米尔金刚矿场
11
第6章 岩石边坡工程
美国宾翰峡谷铜矿场
12
第6章 岩石边坡工程
• 填方:堤、坝、路基、堆料 小浪底土石坝
13
第6章 岩石边坡工程
天生桥一级面板堆石坝
14
第6章 岩石边坡工程
15
第6章 岩石边坡工程
§6.2 岩石边坡破坏
6.2.1 岩石边坡的破坏类型
24
第6章 岩石边坡工程
25
第6章 岩石边坡工程
四千立方米山石阻断渝宜高速
26
第6章 岩石边坡工程
南川县甑子岩崩塌
27
第6章 岩石边坡工程
崩塌壁
乌江鸡冠岭崩塌
崩塌堆积前缘 大块石 (部分被后期泥石流覆盖)
28
第6章 岩石边坡工程
巫溪县南门湾危岩崩塌
29
第6章 岩石边坡工程
2007年4月4日319国道重庆彭水段山体崩塌
三峡库区山高谷深,暴雨集中,自然条件和地质条件复 杂,是地质灾害多发地区。库区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
坡、泥石流和塌岸等,地质灾害点多,部分地质灾害规模
巨大。对库区地质灾害进行有效的防治是保护库区人民生命 财产安全,实现库区社会长治久安及经济、环境和谐发展的 十分重要的工作。
38
第6章 岩石边坡工程
新滩滑坡
42
第6章 岩石边坡工程
新 滩 滑 坡
43
第6章 岩石边坡工程
2003年7月13日,三峡水库开始蓄水,由约100m上升到135m期间,湖北 秭归县沙镇溪发生千将坪滑坡,滑坡体积达1500万m3,造成24人死亡, 1100多人无家可归。
千将坪滑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崩塌过程示意图
❖ 四、滑坡
❖ 边坡岩体主要在重力作用下沿贯通的剪切破坏 面发生滑动破坏的现象,称为滑坡。
❖ 滑坡的危害还表现在不仅是将要发生的滑坡会 给建筑物造成危害,而且表现在已经发生过的滑坡 地段,对兴建水利水电工程也十分不利。
❖ 这是因为已发生过滑坡的地段,常常有再次发 生的可能,而滑动过的岩体即滑坡体往往疏松破碎、 杂乱无章,强度低、透水性强、稳定性差,无论是 做为坝肩岩体、水库岸坡、隧洞围岩,还是做为道 路路基和码头等都是不利的。
边坡岩体中常存在有这样那样的软弱结构面。 它们在岩体重力和各种自然营力的长期作用下
修筑道路、桥梁、高峡 或人为的影响下,常常会发生变形破坏,使岩体突
建坝、深谷修库以及露 然崩倒或下滑,大量土石岩块涌向坡脚或河谷,冲
天采矿等。
垮道路、桥梁,掩埋厂矿房屋以及破坏施工现场,
其中尤其是水利水 从而造成中断施工、延长工期、改变设计、增加投
❖ (3)坡底宽度。 ❖ (4)边坡的平面形态对应力也有明显影响,凹形
边坡,应力集中程度明显减弱。因此,凹形坡有利 于坡体稳定,而凸形坡则相反。
❖ 3、岩体结构的影响 ❖ 岩体结构特征对边坡应力分布的影响主要表现
在因岩体的不均性和不连续性,使其沿软弱面的周 边出现应力集中或应力阻滞现象。 ❖ (1)软弱面与坡体主压应力轴平行时,将在软弱面的 端点部位或应力阻滞部位出现拉应力集中和剪应力 集中,使之出现软弱面两侧的张裂和剪切破裂。 ❖ (2)软弱面与坡体主压应力垂直时,将发生平行于软 弱面的拉应力或于端点部位出现垂直软弱面的压应 力,这将有利于软弱面的压密或稳定。 ❖ (3)软弱面与坡体主压应力轴斜交时,沿软弱面主要 为剪应力集中,并于端点部位或应力阻滞部位出现 拉应力,致使斜坡极易沿结构面发生剪切滑动。 ❖ (4)在软弱面交汇处,应力受到阻滞,压应力和拉应 力强烈集中,容易发生变形和破坏。在一定条件下, 可逐步扩展为滑动面,使斜面破坏
表层蠕动多发生在陡倾层状岩层或陡倾结构面发育的岩体 中,层面或结构面走向与斜坡面走向平行或交角很小。一般反 坡向倾斜或倾角大于60º者更易发生。
深层蠕动,是由于坚硬岩层组成的边坡底部存在较厚的软弱 岩层时,由软弱岩层发生塑性流动而引起的长期缓慢的边坡蠕 动变形。
❖ 三、崩塌 ❖ 高陡的边坡岩体突然发生倾倒崩落,岩块翻滚撞击而下,堆积于
❖ 二、影响边坡岩体应力分布的主要因素
❖ 1.原始应力状态的影响 ❖ 岩体中的原始应力对边坡应力分布有很大影响,
尤其是垂直于河谷方向的水平构造应力的影响更为 显著。
❖ 2.坡形的影响 ❖ (1)随着坡高的增加,坡内应力值也随着呈线性
增大,但不改变应力等值线的图像。
❖ (2)坡角变陡,拉应力的范围随之增大,切向应 力值增高,坡脚附近最大剪应力值也随着加大。
坡脚的现象,称做崩塌。其规模大小悬殊,大规模的岩体崩塌也 称山崩,其体积可达数千万甚至上亿立方米。小规模的崩塌称坠 石,一般其体积仅数立方米或数十立方米。在坚硬岩体中发生的 崩塌也称岩崩,而在土体中发生的则称土崩。此外,尚有坍方或 塌方一词,这是泛指边坡的各种破坏现象,包括崩塌、滑坡以及 其过渡类型塌滑等,是铁路和公路工程的常用语。 ❖ 崩塌下来的岩块、碎石,大小混杂堆积于坡脚或山麓斜坡上,称 为崩积物,有时形成倒锥体形的堆积称做岩堆,或倒石堆。 ❖ 岩崩的形成机理,一般有下列三种。 ❖ (1)边坡被陡倾裂隙深切,在外力及自重力的作用下逐渐向坡 外倾斜、弯曲,陡倾裂隙被拉开,岩体下部因弯曲而被拉裂、折 断,进而倾倒崩塌。 ❖ (2)在坚硬岩层的下部存在有软弱岩层,当它发生塑性蠕变 (塑性流动或剪切蠕变)时,则可导致上部岩层深陷、下滑、拉裂 以至倾倒崩塌。 ❖ (3)下部有洞穴或采空,岩体沉陷、陷落,将边部岩体挤出, 倾倒崩塌。
这种裂隙多呈层状向坡体内发育,形成松弛张裂带或 称卸荷带,其宽度和深度均可达百米以上,它主要取 决于河谷下切深度、地应力及岩体结构等。在河谷底 部也可出现卸荷裂隙,形成大致平行于谷底的松形,是指边坡岩体
主要在重力作用下向临空方 向发生长期缓慢的塑性变形 的现象,有表层蠕动和深层 蠕动两种类型。 ❖ 表层蠕动主要表现为边坡 表部岩体发生弯曲变形,多 是从下部未经变动的部分向 上逐渐连续向临空方向弯曲, 甚至倒转、破裂、倾倒。
电工程,为要多蓄水多
资等危害。 大规模的边坡破坏事故甚至可堵塞江河、中断
发电就要选择在具有高 航运、毁坏大坝、水电站,并危及下游人民生命财
陡斜坡的深山峡谷中筑 产的安全。
坝建库。
部分水电工程高边坡
岩质边坡按结构分类
6.2边坡岩体应力分布的特征
❖ 一、边坡形成后应力状态的变化 ❖ (1)斜坡岩体的主应力迹线发生明显的偏转,总的
特征为愈接近边坡,最大主应力愈接近平行于斜坡 临空面;而最小主应力则愈与坡面近正交。 ❖ (2)在坡脚与河谷底部形成应力集中带。 ❖ (3)与主应力偏转相联系,最大剪应力迹线也发生 偏转,呈凹向临空面的弧线。在最大、最小主应力 差值最大的部位(一般在坡脚附近),相应形成一个 最大剪应力区,因而在这里容易发生剪切变形破坏 。 ❖ (4)在坡顶和坡面的靠近表面部位,由于垂直于河 谷的水平应力显著减小,甚至可出现拉应力,因而 可形成一个拉应力带。其范围随坡角和平行于河谷 的水平应力的增加而增大。
第六章 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
6.1概述 6.2边坡岩体应力分布的特征 6.3边坡岩体变形破坏的类型及特征 6.4 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 6.5岩质边坡稳定性的评价方法 6.6不稳定边坡的防治措施
6.1概述
在山区进行的各种工程
建筑常常是在天然斜坡
岩体上兴建,或是在兴
建中需要开挖出高陡的
边坡。
例如,依山傍水开 凿运河渠道、穿山越岭
6.3边坡岩体变形破坏的类型及特征
边坡变形破坏形式分类
岩土体运动方式分类示意图
❖ 一、松弛张裂
❖ 在边坡形成过程中,由于在 河谷部位的岩体被冲刷侵蚀 掉或人工开挖,使边坡岩体 失去约束,应力重新调整分 布,从而使岸坡岩体发生向 临空面方向的回弹变形及产 生近平行于边坡的拉张裂隙, 一般称作边坡卸荷裂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