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住宅区规范

合集下载

GB50016-2023建筑设计景观规范

GB50016-2023建筑设计景观规范

GB50016-2023建筑设计景观规范简介GB-2023建筑设计景观规范是中国的一个行业标准,用于指导建筑设计中的景观规划和设计。

本标准的目的是提供一些指导原则,以确保建筑景观的设计符合安全、美观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规范内容GB-2023建筑设计景观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建筑景观规划:规范了建筑景观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对场地环境、功能需求和用户需求的分析,以及景观设计的整体策划。

2. 景观设计要求:规范了建筑景观设计的要求,包括对景观元素的选择和布置、景观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景观造型和比例的控制等。

3. 绿化设计:规范了建筑绿化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包括对绿化植物的选择和配置、绿化设施的布局和设计、绿化管理的要求等。

4. 水景设计:规范了建筑水景设计的要求,包括对水景元素的布置和设计、水景设施的选择和使用、水景效果的营造等。

5. 灯光设计:规范了建筑灯光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包括对灯光照明效果的需求、灯光设备的选择和使用、灯光布置和控制等。

6. 安全性和环境保护:规范了建筑景观设计中的安全性和环境保护要求,包括对景观设施和结构的安全性设计、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等。

使用指南GB-2023建筑设计景观规范适用于各类建筑项目,包括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在进行建筑景观设计时,设计人员应该遵循本规范的相关要求,确保设计的合规性。

总结GB50016-2023建筑设计景观规范是一个重要的行业标准,用于指导建筑景观设计工作。

通过遵循本标准的要求,可以保证建筑景观设计的安全性、美观性和环境保护性,提升建筑环境的品质。

居住区景观设计要求和原则

居住区景观设计要求和原则

中心绿地 名称
设置内容
要求
最小规格 最大服务半径
(ha)
(m)
花木草坪,花坛水
面,凉亭雕塑,小
园内布局应有明确
居住区公园 卖茶座,老幼设施,
1.0
的功能划分
停车场和铺装地面

800-1000
小游园 花木草坪,花坛水 园内布局应有一定
0.4
400-500
面,雕塑,儿童设 的功能划分 施和铺装地面等
组团绿地
二、居住区景观设计要求、原则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居住区景观的要求不断提高,进而影响到开发商和设计
师对住区景观的设计有着更高的追求。在居住区的基本组成,规模等内容的基础上,我们以 住区(包括居住区级、小区级和组团级)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为点或面,以各级道路为线, 采用景观设计的手法和素材,对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要求、原则、方法以及近年来景观设计 的新趋势等内容进行介绍。
小区道路
路面宽 5-8m,建筑控制线之内的宽度,采暖区不宜小于 14m,非采暖区不宜小于 10m
组团道路
路面宽 3-5m,建筑控制线之内的宽度,采暖区不宜小于 10m,非采暖区不宜小于 8m
宅间小路
路面宽度不宜小于 2.5m
园路(甬、小游园、运动场、林荫道、小块绿地、成年人休息和儿童活
动场地等。 居住区公共绿地设置根据居住区不同的规划组织结构类型,设置相应的中心公共绿
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居住区级)、小游园(小区级)和组团绿地(组团级),以及儿童游 戏场和其他的块状、带状公共绿地等。并应符合下表规定。(表内“设置内容”可根据具体 条件选用)
表 4-2 居住区各级中心公共绿地设置规定
居住区规划是在城市详细规划的基础上,根据计划任务和城市现状条件,进行城市中 生活居住用地综合性设计工作。它涉及使用、卫生、经济、安全、施工、美观等几方面的要 求。综合解决它们之间的矛盾,为居民创造一个适用、经济、美观的生活居住用地条件。居 住区规划主要包括的内容有:(1)选择和确定居住区位置、用地范围;(2)确定人口和用地规 模;(3)按照确定的居住水平标准,选择住宅类型、层数、组合体户室比及长度;(4)确定公 共建筑项目、规模、数量、用地面积和位置;(5)确定各级道路系统、走向和宽度;(6)对绿 地、室外活动场地等进行统一布置;(7)拟定各项经济指标;(8)拟定详细的工程规划方案。 居住区规划应符合使用要求、卫生要求、安全要求、经济要求、施工要求和美观要求等。 一、 居住区基本组成

居住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导则

居住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导则
形体──住区建筑的立面设计提倡简洁的线条和 现代风格,并反映出个性特点。
色彩──居住建筑宜以淡雅、明快为主。在景观单 调处,可通过建筑外墙面的色彩变化或适 宜的壁画来丰富外部环境。
室外管线及建材设施──住宅建筑外立面设计应考虑并 预留室外风机、管线等室外设施的位置,保持住区景观 的整体效果。应严格控制和引导居民入住后对建筑外立 面的“二次施工”。
4.户外活动场地布置时,其朝向需考虑减少眩光;
5.在满足基本照度要求的前提下,住区室外灯光设计 应强调舒适、温和、安静、优雅的生活气氛,不宜盲目强调 灯光亮度;
6.住区的道路照明宜在15~20LX;
7.光线充足的住区宜利用日光产生的光影变化来形成外部空间 的独特景观。
1.住区内部住宅建筑的排列应有利于通风,如点条结合、 高低错落、底层架空等; 2.为调节住区内部通风排浊,宜构建绿化带、水道、花廊 等景观通道; 3.户外活动场地的设置应根据当地不同季节的主导风向, 并有意识地通过建筑、植物、景观设计来迎/挡风; 4.住区内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宜达到二级。
1.2 适用性
本导则适用于我国二十一世纪居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它基于现行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及住宅设计规范等,也对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及住宅设计等具有一定引导作用。
1.3 社会性原则
住区的景观设计应具有亲切宜人的尺度感,并体现社区文化,促进社区人际交往,引导人(群)的交互行为及社区休闲健身活动。提倡公共参与景观设计、建设和管理。
3.总体布局
3.1 规划结构与环境景观规划设计
3.1.1 重视景观规划的整体布局
住区规划时,应对住区的整体结构进行一体化 考虑,使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环境达到最优化。 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考虑环境空间的整体效果, 采用合宜的用地配置方式(如硬、软质景观的结 合及比重),并通过合理的配套设施布局(水、电 管网设施,变电站、垃圾房、车库等辅助设施的布 局及美化等)来达到住区整体意境及风格塑造的 和谐。

城市住宅小区设计规范2023

城市住宅小区设计规范2023

城市住宅小区设计规范2023概述:本文档旨在为2023年的城市住宅小区设计提供指导和规范。

设计规范的目标是创造舒适、安全、宜居的城市住宅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1. 建筑设计要求:- 建筑布局应合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确保每个单元都有足够的采光和通风。

- 建筑外观应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保持美观的整体风貌。

- 公共区域的设计要注重人性化,提供舒适的休息、娱乐和交流空间。

2. 安全防护设施:- 每栋建筑应配备有效的火灾报警系统和消防设施,确保居民在火灾发生时有足够的时间和途径逃生。

- 公共区域和车辆通道应设置安全监控系统,保障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

- 建筑材料选择应符合安全标准,具备一定的抗震性能。

3. 环境保护与绿化:- 建筑小区应合理规划景观绿化,提供开放的绿地和休闲设施,改善居住环境品质。

- 废物分类收集设施应配备完善,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4. 交通与停车:- 建筑小区内应有合理的交通规划,包括步行道、自行车道以及交通信号系统,方便居民出行。

- 充足的停车位应按照规定进行规划和配置,确保居民停车需求得到满足。

5. 设施配套与便利性:- 小区内应配置生活配套设施,如超市、医疗机构、学校等,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 公共设施如电梯、楼梯、走廊、阳台等应符合相关规范,保障住户的安全和便利。

总结:本文档提供了城市住宅小区设计的一般要求和规范,旨在为设计人员提供指导,创造更宜居的城市生活环境。

设计人员应在设计过程中注重舒适性、安全性和环境保护,以满足居民的需求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以上为城市住宅小区设计规范2023的简要内容介绍。

园林住宅设计标准

园林住宅设计标准

园林住宅设计标准园林住宅设计标准是针对住宅园林景观设计的规范和标准,它是一份指导住宅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文献。

它的目的是规范园林住宅设计的质量,促进园林住宅设计创新和运用现代设计理念,推动住宅园林创建向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向发展。

园林住宅设计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应用于各类住宅区园林地段、别墅园林地段、庭院等,依据不同的用途设定相应的设计要求和技术标准。

1.总体设计园林住宅总体设计应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遵循城市规划、建筑规划、环境规划等相关的规定。

总体设计应采用生态林区规划、景观生态学、生态城市理论、可持续性发展规划等理论。

2.绿化基础设施住宅园林绿化基础设施包括园路、公共绿地、植被和水体等。

其中,植被是住宅园林设计的重点,应根据环境特点和功能要求选择适宜的品种和规模进行配置。

公共绿地应分布合理、面积适中,并应监测管理。

3.设施设备园林住宅的设施设备包括亭、台、楼、梯、桥、池、水景、喷泉、雕塑等,应从美学艺术、材料选用、工艺质量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满足住宅园林的功能需求。

同时,设施设备应具有环保、绿色、智能化等特征,提高园林的高科技程度和使用价值。

4.环境标准住宅园林的总体环境应按有关规定和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确保环境质量和生态平衡。

特别是在空气、水质、声环境、土壤等方面应当遵循环保要求和基本规范。

同时,在施工期间要加强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减少噪音、粉尘等的排放。

总之,园林住宅设计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提高园林景观设计的质量和水平,推进可持续发展,保护自然环境和改善人居环境都至关重要。

园林住宅设计标准规定了各种技术指标、设计要求和管理制度,为园林住宅景观设计和建设提供了标准和指导。

在今后的住宅园林设计和规划中,应当秉持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根据标准的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

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原则与要点

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原则与要点

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原则与要点摘要:住宅小区园林景观的设计应遵循“以人为本、生态为本”的原则,根据建筑的风格、功能需求、周边环境等状况进行设计,才能更好与大自然生态景观融合。

本文主要对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及要点进行分析,供同行借鉴。

关键词:住宅小区;园林设计;原则1.景观规划在居住区规划中的作用目前居住区的居住空间不是很大,所以人们更注重空间环境设计的实用性。

各种空间都有不同的功能。

活动空间是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场所。

静态空间是人们户外交流、观看和休息的空间。

它通常与各级绿地结合使用。

有的可以在庭院或群体绿地的绿化中进行一些人工园林的绿化建设,形成人们交流活动、休闲和观赏的中心区域。

园林绿化特别注重室外空间的层次划分和空间序列的完整性。

注重环境设计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使整个居住区的空间序列更加完整,这也是人性化设计贯穿始终的重要关键。

绿色居住区应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生态化”的原则,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居住区的绿色景观生态系统成为由自然植物、微生物、动物和环境因子组成的有机整体,体现环境的多样性和景观的多样性。

社区外设置区域的过渡或广场绿地已成为社区内外绿地的过渡和延续。

作为居民放松和放松的场所,还需要形成一道绿色屏障,净化和美化社区环境,使文化景观和户外活动空间在其中得以体现,使生态环境、人文公共行为、视觉景观形象等多方面相辅相成。

2居住区景观设计原则2.1注重人性化原则居住区景观设计要人性化。

一切都要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以人的规模为基础,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追求优雅、轻松、安全的风格。

目前,一些社区常有水池,水池应成为具有观赏价值的景观,可在浅水池底部铺设卵石,形成天然护岸。

在没有水的情况下,游泳池也可以用作轮滑场或舞池,发挥其明显的优势。

2.2遵循“天人合一”的原则首先,以植物学、景观生态学、社会学、美学等学科为基础,遵循生态学原理,对那些陌生的自然景观要素有了新的认识。

包括:地形、植物、动物等,注重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人的发展为原则,形成人、动物、植物的有机整体,体现生物多样性。

景观常用规范及尺度整理

景观常用规范及尺度整理

景观常用规范及尺度整理一、居住区道路规范1.道路宽度:1.1居住区级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1.2 小区级道路:路面宽6.0~9.0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1.3 组团路:路面宽3m-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1.4 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1.5 双车道:W=6.0~9.0m(场地主干道双车道宽度,小型车双车道最小宽6米,大型车双车道最小宽7米)单车道:W=3.5~4m;(车道兼具回车通道作用,应按照停车场标准设计车道宽度)1.6 轮椅通过:W≥1.50m,轮椅交错:W≥1.80m。

1.7 尽端式道路的长度: L<120.0m,1.8尽端回车场: S>12.0mx12.0m。

1.9 人行道人行道宽:不小于1m,并按照0.5的倍级递增。

路牙要求:车行与人行道之间路牙地面高度在100~200之间;人行与草坪之间宜0~120。

2.道路横坡:机动车、非机动车道路横向坡为1.5%-2.5%。

人行道横坡为1.0%-2.0%3.转弯半径机动车最小转弯半径:(道路内路牙最小半径)6.0m:车长不超过5米的三轮车、小型车。

9.0m:车长6-9米的一般二轴载重汽车、中型车。

12.0m:车长10米以上的的铰接车、大型货车、大型客车等大型车。

基地出入口转弯半径应适量加大。

4.道路与建筑物间距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的最小距离(m)表注:1.摘自《城市居住区规范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年版)2.居住区道路的边缘指红线;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边缘之路面边线;当小区设有人行便道时,其道路边缘指便道边缘。

3.建、构筑物无组织排水,则为散水边缘至道路边缘。

二、消防通道设计规范低层、多层、中高层住宅的居住区内宜设有消防车道,其转弯半径不应小于6m高层(指十层及十层以上的住宅)建筑消防车道设计要求:1.高层住宅的周围应设有环形车道,其转弯半径不应小于12m(有些地方是9米)。

住宅区景观设计的原则

住宅区景观设计的原则

住宅区景观设计的原则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包括对基地自然状况的研究和利用,对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与居住区整体风格的融合和协调。

居住环境的设计原则应该是环境的内容和尺度要适合居住人的身份和文化;景观的核心是生态;设计的内容和形式是地方的、民族的、现代的、朴素的和简单的。

居住区空间环境形象的建设要坚持以取悦于人、方便于人、服务于人为宗旨,遵循以人的感知为设计依据的原则。

1、把握景观设计的生态系统原则绿地作为居住区景观的一个元素,是居住区中唯一接近自然的生态系统,它对保障一个可持续的居住区环境,维护居民的身心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居住区园林化没计,有一条明确的景观主轴线,沿这条主轴线,没计绿化步行街,有条件的话,在步行街旁把水引入、开人工小河流和省水泊体。

住区园林景观和植物花草应有层次,丰富多彩。

从小的楼顶、楼旁绿化、路边绿化,到组团绿化、小花园,到中心花园,都应做到空间层次分明。

在居住区环境建设中,注重营造人际交往空间。

组团绿化空间是理想的、方便的人际交往空间,应作为住区园林的重点,使之成为既有观赏景观又有交往设施(亭台、桌椅等,又是便于居民就近享用的绿化空间。

住宅楼首层架空也是绿化空间和增大人际交往的好办法。

可在架室层设置居民休息、健身、老人、儿童活动的设施,种植喜阴的矮科植物和花卉,发展立体绿化,营造空中景观。

房前屋后布置园艺,多层次主体绿化,造成无处不绿的居住空间。

2、把握景观设计的色彩与造型的和谐性建筑外型、色彩、组合居住区中的建筑物是各种物质要素的主体,数量大、类型多对人们视觉识别的刺激性强,是反映居住区特色的重要内容。

包括建筑风格和形式,最重要的是屋顶形式和建筑材料及建筑色彩运用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建筑布置错落有致,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

建筑力求造型完美、比例适中、色彩协调,与环境配合相宜。

建筑立面造型和色调采用可多式多样,根据特定的环境精心设计,应注重协调性、和谐性、耐重性。

立面要防止单调沉闷,尽量做到流畅大方、简洁明朗、虚实有度、刚柔相济,有节奏旋律感和时代特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城市住宅区设计规范

城市住宅区设计规范

第一章住宅区的意义与组成1、在一个城市中,生活居住用地的比重一般占到城市建设总用地40%-50%。

2、住宅区包括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住宅街坊和住宅群落等。

第一节类型、规模、分级及其相关设施3、居住区规模:人口30000—50000人,户数10000—16000户,用地50—100公顷。

4、居住小区规模:人口10000—15000人,户数3000—5000户,用地10—35公顷。

5、居住组团规模:人口1000—3000人,户数300—1000户,用地4—6公顷。

第二节社区6、社区概念:指一定地域内人们相互间的一种亲密的社会关系。

7、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了形成社区的四个条件:1.有一定的社会关系2.在一定地域内相对独立3.有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4.有相近的文化、价值认同感8、邻里关系是一种以社会道德为基础,包括文化、价值观念等的社会关系,它不同于亲缘或血缘关系。

邻里关系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自觉帮助型第二层次:愿意帮助型第三层次:应该帮助型9、20世纪30年代,美国人西萨·佩里提出了邻里单位的住宅区规划理论10、形成邻里单位的原则:1.城市交通不穿越邻里单位,内部车行、人行道路分开设置。

2.保证充分的绿化,使各类住宅都有充分的日照、通风和庭院。

3.设置日常生活必须的服务设施,每个邻里单位有一所小学。

4.保持原有地形地貌和自然景色,建筑物自由布置。

控制居住区内部车辆交通,保障居民安全和环境安宁是邻里单位理论的基础和出发点。

11、住宅区一般均由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停车用地和公共绿地四大用地以及相应的住宅、公共建筑、道路交通设施以及绿地与场地四大系统组成。

12、社区系统可分为:生活保障系统育才就业系统交流参与系统运营系统13、住宅区规划设计的总体原则:社区发展原则生态优化原则共享社区原则14、满足人的需求应该考虑的因素适居性、识别性与归属性、营造具有文化与活力的人文环境(1)适居性卫生: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环境卫生,如垃圾收集、转运及处理等;二是生理健康卫生,如日照、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噪声与空气污染防治等。

国家城市森林花园住宅设计标准

国家城市森林花园住宅设计标准

国家城市森林花园住宅设计标准国家城市森林花园住宅设计标准是为了推动城市绿化、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而制定的一套规范。

以下是国家城市森林花园住宅设计标准的主要内容:1. 绿化要求:住宅周边绿地面积应按照城市规模和人口密度确定,建筑面积与绿地面积的比例应达到一定比例。

同时,要求在住宅周边种植大面积乔木和灌木,增加绿化覆盖率,提供清新空气和美丽的景观。

2. 空间布局:住宅的布局应注重空间统筹和合理利用。

要求设计合理的公共活动区、私人活动区和服务区,确保住户的生活便利和私密性。

3. 建筑高度和密度:住宅的高度和密度需符合城市规划要求,不得超出城市规划限制。

确保住房分布均匀,地域特色鲜明。

4. 设施配套:住宅要配备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如幼儿园、学校、医院、公园等。

同时,要留出足够的道路宽度,保证交通流畅和行人通行。

5. 基础设施建设:住宅建设时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如供水、供电、通风、排水等。

同时要保证住宅的环境卫生和垃圾处理。

6. 屋顶花园和阳台绿化:鼓励住宅在屋顶和阳台上进行绿化设计,如建设花园、种植绿植,以提高景观效果和环境舒适度。

7. 设计风格:鼓励住宅设计采用自然、环保、生态的设计理念,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绿色的居住环境。

8. 节能环保:住宅的设计应满足节能环保要求,如采用节能材料、太阳能利用等。

同时要注重环境保护,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国家城市森林花园住宅设计标准的出台,对于推进城市绿化、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通过规范的设计标准,可以使住宅更加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创造出舒适、美观、环保的居住环境。

园林景观设计要求规范

园林景观设计要求规范

居住区设计规范第一部分住宅设计统一技术措施一. 总平面设计1. 间距1.1 建筑平面搭接错位时,h值(净尺寸)不宜大于2.4m,以免影响采光。

2. 消防2.1 总图中应做好消防车道及消防车登高面设计,注意人车分流;当消防车道下面为地下室时,结构应考虑消防车总重300KN荷载。

2.2 登高面2.2.1 登高面宜在用地红线内解决,条件限制时可利用绿化带作登高面,但绿化带下应设硬地,并按消防车总重300KN计算。

2.2.2 当建筑物凹入处进深不大于4m(净宽)时,该凹入范围可计入1/4周边长度算作登高面;如凹槽宽度不大于2.5m(净宽),该宽度可不计入建筑周边总长度。

2.3 消防车道2.3.1 高层建筑周围宜设环形或沿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尽端式消防车道应设18m×18m回车场。

2.3.2 消防车最小转弯半径:高层12m,多层9m。

2.3.3 消防车道最小宽度:登高面处6m,其它处4m。

2.3.4 消防车道的坡度:登高面≯1%,其它处≯7%。

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大于等于1500mm转弯半径:12m(小区道路转弯处保证视线通透,种植灌木时高度应小于0.6 m,其枝叶不应伸入至路面空间内)万科集团园林景观设计细则一、总体设计要求1 整体规划注重形成项目地貌,同时考虑的土方平衡。

2 要重点考虑小区内部之重点部位,如销售厅周边、会所周边及小区主入口等设计。

3 景观设计师要与建筑师进行充分的合作与沟通,配合建筑设计院对建筑立面风格设计、土方工程量、护坡、基础处理等提出合理化建议。

4 设计必须将工程造价控制在发展商的预算范围内,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武汉地区的实际状况:当地树种、当地材料、施工水平等因素,不应选用过于昂贵的装饰材料及过于繁琐的施工工艺,力争用较低的价格获得优良的效果。

处理地型尽可能减少挡土墙的出现,减低其工程造价,并能提出巧妙构思解决高差问题。

5 项目环境设计适当考虑无障碍设计。

(完整版)《住宅小区规划设计规范》

(完整版)《住宅小区规划设计规范》

(完整版)《住宅小区规划设计规范》住宅小区规划设计规范
简介
本规范为住宅小区规划设计提供指导,旨在确保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满足人们的需求,提供舒适和安全的居住环境。

规划原则
1. 安全性原则:确保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符合相关安全标准,提供逃生通道、消防设施等必要设施。

2. 便利性原则:考虑住宅小区内部交通流动和设施配套,提供方便的交通连接和基础设施。

3. 绿化原则:注重住宅小区的绿化景观规划,提供公共绿地和花园,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4. 社区性原则: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建立社区文化和交流的平台,促进居民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规划要求
1. 住宅布局:合理安排住宅建筑的布局,确保光照和通风,并
考虑隐私和安全。

2. 公共设施:规划适当数量和类型的公共设施,如公园、游乐场、健身房等,以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

3. 道路和交通:规划合理的道路网络,确保交通流畅、安全,
并为行人和自行车提供便利。

4. 环境保护:注重住宅小区的环境保护,采取措施减少噪音、
污染和废弃物的产生。

5. 安全设施:提供适当的安全设施,包括防盗门窗、监控系统等,确保居民的安全。

6. 景观规划:设计美观的景观,包括花园、湖泊等,提供舒适
和宜人的生活环境。

总结
本规范旨在引导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确保提供舒适、安全和
宜居的居住环境。

合理布局住宅建筑、配套公共设施和交通网络,
并注重环境保护和社区文化建设,是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关键要素。

以上是《住宅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完整版文档,希望能对您
有所帮助。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pdf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pdf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是住宅区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的品质。

以下是一些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导则,供您参考:
1.整体规划: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需要与整个住宅区的规划和建筑风格相协调,保持整体的一致性。

同时,需要考虑用地、交通、绿化等方面的因素,合理规划景观空间。

2.绿化设计:绿化是居住区环境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增强居住环境的优美度和舒适度。

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植物的种类、色彩、高度和季节变化等因素,营造出丰富多彩的绿化景观。

3.景观设施:景观设施包括公园、广场、水景、雕塑、座椅等,这些设施可以提供居民休息、娱乐和交流的场所,也是居住区环境景观的重要元素。

在设计时,需要考虑设施的实用性、美观性和安全性,以及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

4.自然环境保护:在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需要保护和利用好自然环境,如树木、湖泊、山丘等。

通过合理的设计,使自然环境与住宅建筑和景观相互融合,提高居住环境的品质和生态性。

5.人文关怀: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需要关注人文关怀,体现对居民的需求和利益的尊重。

设计应考虑不同年龄段居民的需求,如儿童、老人、残疾人等,为他们提供安全、舒适、方便的活动空间。

6.可持续性发展: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应注重可持续性发展原则,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同时,设计应考虑到居住环境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确保居住区环境的长期健康发展。

这些导则可以帮助设计师和开发者更好地进行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的品质。

园林景观设计规范标准

园林景观设计规范标准

居住区设计规范第一部分住宅设计统一技术措施一. 总平面设计1. 间距1.1 建筑平面搭接错位时,h值(净尺寸)不宜大于2.4m,以免影响采光。

2. 消防2.1 总图中应做好消防车道及消防车登高面设计,注意人车分流;当消防车道下面为地下室时,结构应考虑消防车总重300KN荷载。

2.2 登高面2.2.1 登高面宜在用地红线内解决,条件限制时可利用绿化带作登高面,但绿化带下应设硬地,并按消防车总重300KN计算。

2.2.2 当建筑物凹入处进深不大于4m(净宽)时,该凹入范围可计入1/4周边长度算作登高面;如凹槽宽度不大于2.5m(净宽),该宽度可不计入建筑周边总长度。

2.3 消防车道2.3.1 高层建筑周围宜设环形或沿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尽端式消防车道应设18m×18m回车场。

2.3.2 消防车最小转弯半径:高层12m,多层9m。

2.3.3 消防车道最小宽度:登高面处6m,其它处4m。

2.3.4 消防车道的坡度:登高面≯1%,其它处≯7%。

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大于等于1500mm转弯半径:12m(小区道路转弯处保证视线通透,种植灌木时高度应小于0.6 m,其枝叶不应伸入至路面空间内)万科集团园林景观设计细则一、总体设计要求1 整体规划注重形成项目地貌,同时考虑的土方平衡。

2 要重点考虑小区内部之重点部位,如销售厅周边、会所周边及小区主入口等设计。

3 景观设计师要与建筑师进行充分的合作与沟通,配合建筑设计院对建筑立面风格设计、土方工程量、护坡、基础处理等提出合理化建议。

4 设计必须将工程造价控制在发展商的预算范围内,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武汉地区的实际状况:当地树种、当地材料、施工水平等因素,不应选用过于昂贵的装饰材料及过于繁琐的施工工艺,力争用较低的价格获得优良的效果。

处理地型尽可能减少挡土墙的出现,减低其工程造价,并能提出巧妙构思解决高差问题。

5 项目环境设计适当考虑无障碍设计。

住宅小区设计最新规范标准

住宅小区设计最新规范标准

住宅小区设计最新规范标准住宅小区设计是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还涉及到城市的整体美观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住宅小区的设计规范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以下是最新的住宅小区设计规范标准:一、规划设计原则1. 以人为本:确保住宅小区设计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2. 生态环保:在设计中充分考虑生态平衡,使用环保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可持续发展:设计应考虑长期的使用和维护,避免资源浪费。

4. 安全第一:确保住宅小区的安全性,包括建筑结构安全、消防安全等。

二、土地利用规划1. 合理布局:住宅小区应合理规划住宅、商业、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

2. 绿化覆盖:保证足够的绿化面积,提高居住环境的舒适度。

3. 交通组织:合理规划交通流线,确保居民出行便利。

三、建筑设计标准1. 户型设计:户型应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注重空间的合理利用。

2. 建筑高度:根据城市规划要求,合理确定建筑高度。

3. 建筑密度:控制建筑密度,保证居住区的通风和采光。

四、公共设施配置1. 教育设施:配备幼儿园、学校等教育设施,满足居民子女的教育需求。

2. 医疗设施: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3. 商业服务:合理规划商业区域,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五、环境与景观设计1. 绿化设计:采用多层次、多品种的绿化方式,提高小区的生态价值。

2. 水景设计:合理利用水体,增加小区的景观效果。

3. 照明设计:采用节能照明设备,确保夜间照明效果。

六、智能化系统1. 安全监控:安装智能监控系统,提高小区安全管理水平。

2. 智能停车:设置智能停车系统,方便居民停车。

3. 信息发布:建立信息发布平台,及时传递小区信息。

七、节能与环保1. 节能设计:采用节能建筑材料和设备,降低能耗。

2. 水资源管理: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3. 垃圾分类:设置垃圾分类设施,提高垃圾处理效率。

住宅大区景观方案

住宅大区景观方案
2.人性化设计:充分考虑居民需求,以人为本,营造舒适、便捷、安全的居住环境。
3.生态环保:注重生态平衡,提高绿化覆盖率,减少环境污染,打造绿色、可持续的居住区。
4.美观大方:结合住宅大区的建筑风格和周边环境,设计美观、大方的景观空间。
5.经济实用:合理利用资源,降低成本,确保景观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三、设计方案
3.提高养护水平:加强绿化景观的养护管理,确保景观效果。
4.居民参与:鼓励居民参与景观建设和养护,提高居民满意度。
五、预期效果
本方案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了人性化、生态环保、美观大方和经济实用等原则,旨在为住宅大区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景观方案。希望相关部门和单位予以审批,并尽快组织实施。
第2篇
住宅大区景观方案
一、项目概述
本住宅大区景观方案旨在提升居住环境品质,增强居住区的生态功能,为居民打造一个和谐、舒适、宜人的生活空间。方案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住宅大区的实际情况,注重人性化设计,追求生态与美学的完美结合。
二、设计理念
1.绿色生态:强调生态优先,提高绿化率,构建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
2.人本关怀:关注居民需求,提供舒适便利的公共空间,增进邻里互动。
3.美学呈现:融合现代景观设计手法,展现独特的景观风貌,提升住宅大区形象。
4.经济可持续:合理利用资源,降低维护成本,确保景观工程的长期效益。
三、设计方案
1.绿化系统
-绿化布局:采用点状、带状、面状相结合的绿化布局,形成多层次的绿色空间。
-植物配置: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生长快速、观赏价值高的植物种类,注重季节变化和色彩搭配。
3.水景规划
-人工湖:利用低洼地形建设人工湖,种植水生植物,形成生态水景。

自然住宅建筑设计标准规范

自然住宅建筑设计标准规范

自然住宅建筑设计标准规范自然住宅建筑设计标准规范是指对自然住宅建筑设计进行规范的标准。

自然住宅建筑是指依托现有自然环境和资源,尊重生态环境,控制对环境的干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一种新型住宅建筑。

一、选址要求1. 选址应尊重自然环境,尽量利用现有的自然地形和植被,减少土地开发和破坏。

2. 选址不应位于环境敏感区、生态脆弱区和地震带等不适合建设自然住宅的区域。

二、建筑形态和布局要求1. 建筑形态应融入周围自然景观,尽量保持自然的外观和材料。

2. 建筑布局应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和通风,减少对人工照明和通风的依赖。

3.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衔接要求合理,建筑与自然景观之间应有流畅的过渡。

三、建筑材料和装饰要求1. 建筑材料应优先选择环保、可再生的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2. 建筑装饰应尊重自然材料的原貌,不过度装饰和涂漆,保持自然材料的本色。

四、能源利用和节能设计要求1. 建筑应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等,并采用节能设备和技术。

2. 建筑应具备优良的保温性能,减少冷热传导和能量损耗,保持室内舒适温度。

五、水资源管理和节约要求1. 建筑应具备雨水收集系统,收集和利用雨水进行灌溉和冲洗等非饮用水用途。

2. 建筑应配置高效节水设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六、室内环境质量要求1. 建筑应具备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通过通风和过滤等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 建筑室内装饰材料和家具应符合环保要求,减少有害气体和甲醛的释放。

七、垃圾处理和环境保护要求1. 建筑应设置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鼓励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

2. 建筑周边应设置绿化带和保护区,保护周围的植被和生态环境。

以上是自然住宅建筑设计标准规范的部分要求,通过规范设计和建设自然住宅,可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提高人居环境的质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景观设计 住宅区规范

景观设计 住宅区规范

住宅区绿化植物:·宅旁绿化4.10.1 宅旁绿地贴近居民,特别具有通达性和实用观赏性.宅旁绿地的种植应考虑建筑物的朝向(如在华北地区,建筑物南面不宜种植过密,以致影响通风和采光).在近窗不宜种高大灌木;而在建筑物的西面,需要种高大阔叶乔木,对夏季降温有明显的效果。

4。

10。

2 宅旁绿地应设计方便居民行走及滞留的适量硬质铺地,并配植耐践踏的草坪.荫影区宜种植耐荫植物。

·隔离绿化4。

11。

1 居住区道路两侧应栽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以减少交通造成的尘土、噪音及有害气体,有利于沿街住宅室内保持安静和卫生。

行道树应尽量选择枝冠水平伸展的乔木,起到遮阳降温作用.4。

11.2 公共建筑与住宅之间应设置隔离绿地,多用乔木和灌木构成浓密的绿色屏障,以保持居住区的安静,居住区内的垃圾站、锅炉房、变电站、变电箱等欠美观地区可用灌木或乔木加以隐蔽。

·架空空间绿化4.12。

1 住宅底层架空广泛适用于南方亚热带气候区的住宅,利于居住院落的通风和小气候的调节,方便居住者遮阳避雨,并起到绿化景观的相互渗透作用。

4.12.2 架空层内宜种植耐荫性的花草灌木,局部不通风的地段可布置枯山水景观。

4.12.3 架空层作为居住者在户外活动的半公共空间,可配置适量的活动和休闲设施。

·平台绿化4.13.1 平台绿化一般要结合地形特点及使用要求设计,平台下部分空间可作为停车库,辅助设备用房、商场或活动健身场地等;平台上部空间作为安全美观的行人活动场所。

要把握"人流居中,绿地靠窗”的原则,即将人流限制在平台中部,以防止对平台首层居民的干扰,绿地靠窗设置,并种植一定数量的灌木和乔木,减少户外人员对室内居民的视线干扰。

4。

13。

2 平台绿地应根据平台结构的承载力及小气候条件进行种植设计,要解决好排水和草木浇灌问题,也要解决下部采光问题,可结合采光口或采光罩进行统一规划。

4.13。

3 平台上种植土厚度必须满足植物生长的要求,一般参考控制厚度见下表,对于较高大的树木,可在平台上设置树池栽植。

住宅间距景观设计标准是多少

住宅间距景观设计标准是多少

住宅间距景观设计标准是多少
住宅间距景观设计标准是指在住宅区内不同建筑住宅之间的距离以及这些住宅周围的景观设计要求。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住宅间距景观设计标准有不同的规定,下面将从国际和中国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国际标准:
根据联合国人居署的《可持续城市化指标工具手册》,住宅间距景观设计标准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基础设施:住宅之间的距离应该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例如道路、步行道、自行车道、公共交通设施等的便利性和可及性。

2. 城市绿化:住宅区应该包含足够的绿色空间,如公园、花园、绿化带等,以提供居民的休闲娱乐和健康生活的环境。

3. 社区设施:住宅区需要配备必要的社区设施,如学校、医院、商场、运动场所等,以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

中国标准:
根据中国的《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住宅间距景观设计标准如下:
1. 住宅间距标准:在多层住宅区,住宅之间的间距应符合消防通道设置和采光需要,一般不小于15米;在独栋住宅区,住
宅之间的间距一般不小于10米。

2. 人行道和车行道设计:住宅区内的人行道和车行道应合理布局,尽量使其与住宅之间的距离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保持通畅。

3. 绿地和景观设计:住宅区应该合理规划绿地和景观,提供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也要保持生态平衡和环境的美观。

总结:
住宅间距景观设计标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景观环境的美观。

不同国家和地区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了相应的标准,以提供一个舒适、便利和健康的居住环境。

建筑设计师在进行住宅区规划和景观设计时,应该遵守相应的标准,并考虑到居民的需求和未来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住宅区绿化植物:·宅旁绿化4.10.1 宅旁绿地贴近居民,特别具有通达性和实用观赏性。

宅旁绿地的种植应考虑建筑物的朝向(如在华北地区,建筑物南面不宜种植过密,以致影响通风和采光)。

在近窗不宜种高大灌木;而在建筑物的西面,需要种高大阔叶乔木,对夏季降温有明显的效果。

4.10.2 宅旁绿地应设计方便居民行走及滞留的适量硬质铺地,并配植耐践踏的草坪。

荫影区宜种植耐荫植物。

·隔离绿化4.11.1 居住区道路两侧应栽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以减少交通造成的尘土、噪音及有害气体,有利于沿街住宅室内保持安静和卫生。

行道树应尽量选择枝冠水平伸展的乔木,起到遮阳降温作用。

4.11.2 公共建筑与住宅之间应设置隔离绿地,多用乔木和灌木构成浓密的绿色屏障,以保持居住区的安静,居住区内的垃圾站、锅炉房、变电站、变电箱等欠美观地区可用灌木或乔木加以隐蔽。

·架空空间绿化4.12.1 住宅底层架空广泛适用于南方亚热带气候区的住宅,利于居住院落的通风和小气候的调节,方便居住者遮阳避雨,并起到绿化景观的相互渗透作用。

4.12.2 架空层内宜种植耐荫性的花草灌木,局部不通风的地段可布置枯山水景观。

4.12.3 架空层作为居住者在户外活动的半公共空间,可配置适量的活动和休闲设施。

·平台绿化4.13.1 平台绿化一般要结合地形特点及使用要求设计,平台下部分空间可作为停车库,辅助设备用房、商场或活动健身场地等;平台上部空间作为安全美观的行人活动场所。

要把握"人流居中,绿地靠窗"的原则,即将人流限制在平台中部,以防止对平台首层居民的干扰,绿地靠窗设置,并种植一定数量的灌木和乔木,减少户外人员对室内居民的视线干扰。

4.13.2 平台绿地应根据平台结构的承载力及小气候条件进行种植设计,要解决好排水和草木浇灌问题,也要解决下部采光问题,可结合采光口或采光罩进行统一规划。

4.13.3 平台上种植土厚度必须满足植物生长的要求,一般参考控制厚度见下表,对于较高大的树木,可在平台上设置树池栽植。

·屋顶绿化4.14.1 建筑屋顶自然环境与地面有所不同,日照、温度、风力和空气成份等随建筑物高度而变化。

(1)屋顶接受太阳辐射强,光照时间长,对植物生长有利。

(2)温差变化大,夏季白天温度比地面高3-5℃,夜间又比地面低2-3℃;冬季屋面温度比地面高,有利植物生长。

(3)屋顶风力比地面大1-2级,对植物发育不利。

(4)相对湿度比地面低10-20%,植物蒸腾作用强,更需保水。

4.14.2 屋顶绿地分为坡屋面和平屋面绿化两种,应根据上述生态条件种植耐旱、耐移栽、生命力强、抗风力强、外形较低矮的植物。

坡屋面多选择贴伏状藤本或攀缘植物。

平屋顶以种植观赏性较强的花木为主,并适当配置水池、花架等小品,形成周边式和庭园式绿化。

4.14.3 屋顶绿化数量和建筑小品放置位置,需经过荷载计算确定。

考虑绿化的平屋顶荷载为500-1000kg/m2,为了减轻屋顶的荷载,栽培介质常用轻质材料按需要比例混合而成(如营养土、土屑、蛭石等)。

4.14.4 屋顶绿化可用人工浇灌,也可采用小型喷灌系统和低压滴灌系统。

屋顶多采用屋面找坡,设排水沟和排水管的方式解决排水问题,避免积水造成植物根系腐烂。

·停车场绿化车场的绿化景观可分为:周界绿化、车位间绿化和地面绿化及铺装。

(见下表)4 居住区绿地规划原则4.1 居住用地内的各种绿地应在居住区规划中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配套,并在居住区详细规划指导下进行规划设计。

居住区规划确定的绿化用地应当作为永久性绿地进行建设。

必须满足居住区绿地功能,布局合理,方便居民使用。

4.2 小区以上规模的居住用地应当首先进行绿地总体规划,确定居住用地内不同绿地的功能和使用性质;划分开放式绿地各种功能区,确定开放式绿地出入口位置等,并协调相关的各种市政设施,如用地内小区道路、各种管线、地上、地下设施及其出入口位置等;进行植物规划和竖向规划。

4.3 居住区开放式绿地应设置在小区游园、组团绿地中,可安排儿童游戏场、老人活动区、健身场地等。

如居住区规划未设置小区游园,或小区游园、组团绿地的规模满足不了居民使用时,可在具有开放条件的宅间绿地内设置开放式绿地。

4.4 组团绿地的面积一般在1000 m2以上,宜设置在小区中央,最多有两边与小区主要干道相接。

4.5 宅间绿地及建筑基础绿地一般应按封闭式绿地进行设计。

宅间绿地宽度应在20 m 以上。

4.6 居住区绿地应以植物造景为主。

必须根据居住区内外的环境特征、立地条件,结合景观规划、防护功能等,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进行植物规划,强调植物分布的地域性和地方特色。

植物种植的选择应符合以下原则:4.6.1 适应北京地区气候和该居住区的区域环境条件,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和防护作用的植物。

4.6.2 应以改善居住区生态环境为主,不宜大量使用边缘树种、整形色带和冷季型观赏草坪等。

5 居住区绿地设计一般要求5.1 在居住区绿地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开放式绿地或封闭式绿地的设计。

绿地设计的内容包括:绿地布局形式、功能分区、景观分析、竖向设计、地形处理、绿地内各类设施的布局和定位、种植设计等,提出种植土壤的改良方案,处理好地上和地下市政设施的关系等。

5.2 居住区内如以高层住宅楼为主,则绿地设计应考虑鸟瞰效果。

5.3 居住区绿地种植设计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5.3.1 充分保护和利用绿地内现状树木。

5.3.2 因地制宜,采取以植物群落为主,乔木、灌木和草坪地被植物相结合的多种植物配置形式。

5.3.3 选择寿命较长、病虫害少、无针刺、无落果、无飞絮、无毒、无花粉污染的植物种类。

5.3.4 合理确定快、慢长树的比例。

慢长树所占比例一般不少于树木总量的40%。

5.3.5 合理确定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的种植比例。

其中,常绿乔木与落叶乔木种植数量的比例应控制在1:3~1:4之间。

5.3.6 在绿地中乔木、灌木的种植面积比例一般应控制在70 %,非林下草坪、地被植物种植面积比例宜控制在30 %左右。

5.4 根据不同绿地的条件和景观要求,在以植物造景为主的前提下,可设置适当的园林小品,但不宜过分追求豪华性和怪异性。

5.5 绿化用地栽植土壤条件应符合CJJ 48-92的有关规定。

5.6 居住区绿地内的灌溉系统应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如喷灌或滴灌系统,也可安装上水接口灌溉。

喷灌设计应符合GBJ 85的规定。

5.7 绿地范围内一般按地表泾流的方式进行排水设计,雨水一般不宜排入市政雨水管线,提倡雨水回收利用。

雨水的利用可采取设置集水设施的方式,如设置地下渗水井等收集雨水并渗入地下。

5.8 绿地内乔、灌木的种植位置与建筑及各类地上或地下市政设施的关系,应符合以下规定:5.8.1 乔、灌木栽植位置距各种市政管线的距离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树木距地下管线外缘最小水平距离单位:m名称新植乔木现状乔木灌木或绿篱外缘电力电缆1.50 3.50 0.50通讯电缆1.50 3.50 0.50给水管1.50 2.00 --排水管1.50 3.00 --排水盲沟1.00 3.00 --消防笼头1.20 2.00 1.20煤气管道(低中压) 1.20 3.00 1.00热力管2.00 5.00 2.00注:乔木与地下管线的距离是指乔木树干基部的外缘与管线外缘的净距离。

灌木或绿篱与地下管线的距离是指地表处分蘖枝干中最外的枝干基部的外缘与管线外缘的净距。

5.8.2 落叶乔木栽植位置应距离住宅建筑有窗立面5.0 m以外,满足住宅建筑对通风、采光的要求。

5.8.3 在居住区架空线路下,应种植耐修剪的植物种类。

植物与架空电力线路导线的最小垂直距离应符合CJJ 75-97中表6.1.2的规定。

5.8.4 居住区绿化乔灌木与其它基础设施的最小水平距离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乔灌木与其他基础设施的最小水平距离单位:m设施名称新植乔木现状乔木灌木或绿篱外缘测量水准点2.00 2.00 1.00地上杆柱2.00 2.0 --挡土墙1.00 3.00 0.50楼房 5.0 5.00 1.50平房 2.00 5.00 --围墙(高度小于2m) 1.00 2.00 0.75排水明沟1.00 1.00 0.50注:乔木与地下管线的距离是指乔木树干基部的外缘与管线外缘的净距离。

灌木或绿篱与地下管线的距离是指地表处分蘖枝干中最外的枝干基部的外缘与管线外缘的净距。

5.9 居住区绿化苗木的规格和质量均应符合国家或本市苗木质量标准的规定,同时应符合下列要求:5.9.1 落叶乔木干径应不小于8 cm。

5.9.2 常绿乔木高度应不小于3.0 m。

5.9.3 灌木类不小于三年生。

5.9.4 宿根花卉不小于二年生。

5.10 居住区绿地内绿化用地应全部用绿色植物覆盖,建筑物的墙体可布置垂直绿化。

6 开放式绿地设计6.1 开放式绿地的主要功能是为居民提供休憩空间,美化环境,改善局部生态环境。

设计中应妥善处理和解决好这三方面问题。

6.2 开放式绿地的总体设计、竖向设计、园路及铺装场地设计、种植设计、园林建筑及其它设施设计等均参照CJJ 48-92要求执行。

6.3 开放式绿地要根据居住区的特点做好总体设计,同时应特别注意以下问题:6.3.1 根据绿地的规模、位置、周边道路等条件设置功能分区,要满足居民的不同需要,特别是要为老人和儿童的健身锻炼设置相应的活动场地及配套设施。

儿童游戏场、健身场地等应远离住宅建筑。

6.3.2 绿地出入口和游步道、广场的设置应综合绿地周围的道路系统、人流方向一并考虑,保证居民安全。

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

6.3.3 绿地中不宜穿行架空线路,必须穿行时,居民密集活动区的设计应避开架空线路。

6.4 地形设计可结合自然地形做微地形处理,微地形面积大小和相对高程,必须根据绿地的周边环境、规模和土方基本平衡的原则加以控制。

不宜堆砌大规模假山。

6.5 绿地内设置景石时,可结合地形作置石、卧石、抱头石等处理,置石量不宜过大。

6.6 可结合不同居住区的特点,集中布置适当规模的水景设施。

占地面积不宜超过绿地总面积的5%。

6.7 园路及铺装场地设计时,应注意以下问题:6.7.1 绿地内可布置游步道和小型铺装场地,铺装面积一般控制在20%以内。

其位置必须距离住宅建筑的前窗8 m~10 m以外。

6.7.2 绿地内的道路和铺装场地一般采用透水、透气性铺装,栽植树木的铺装场地必须采用透水、透气性铺装材料。

6.7.3 绿地内的道路和铺装场地应平整耐磨,应有适宜的粗糙度,并做必要的防滑处理。

6.7.4 绿地内主要道路和出入口设计应采取无障碍设计,应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

6.7.5 绿地内的活动场地提倡采取林下铺装的形式。

以种植落叶乔木为主,分枝点高度一般应大于2.2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