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社会心理学参考资料.doc
社会心理学_浙江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社会心理学_浙江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测量内隐态度的经典实验范式是()。
参考答案:内隐联合测试2.合作性奖励的特点包括()参考答案:成员的利益相互关联_成员在发挥功能方面相互依赖3.囚徒困境是典型的()参考答案:非零和博弈4.竞争和合作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为了实现个人的特定目标而进行的人际互动。
参考答案:正确5.博弈中的竞争会进一步加剧竞争程度。
参考答案:正确6.在罗伯斯山洞实验后期,实验者给针锋相对的两组学生安排了一起修水龙头的任务,让学生变得能和平共处,这里采用了()的策略。
参考答案:创设共同目标7.由于他人在场而导致人们的工作绩效提高的现象称为社会助长。
参考答案:正确8.扎荣茨认为,对于充分学习的或简单的任务,他人在场所产生的优势反应()于个体的工作绩效;而对于新颖的或复杂的任务,他人在场所产生的优势反应()于个体的工作绩效。
参考答案:有利不利9.当个体遇到可能需要帮助的情境时,他在决定是否提供帮助的过程中首先要参考答案:注意紧急事件10.下列对侵犯的表述正确的是:参考答案:侵犯是一种行为方式11.按照弗洛伊德观点,侵犯的发起只存在于个体的内部,并不依赖外部事件。
参考答案:正确12.宣泄对于减少侵犯行为的效应是短期的。
参考答案:正确13.个体在判定个人责任后,执行助人行为前,还需要进行的过程是()。
参考答案:确定恰当介入方式14.侵犯行为是指以直接伤害他人为目的且受害者试图回避的行为。
按照侵犯者的动机,侵犯可以分为()和()。
参考答案:工具性侵犯敌对性侵犯15.多数情况下,人们倾向于对所见所闻建构出一个日常化的解释而非高度异常的解释。
参考答案:正确16.根据关系理论模型,()型的人际关系中资源的交换和分配基于公平原则。
参考答案:平等匹配关系17.当你的朋友被很多人指责偷窃,但是你内心对他们的指责持着怀疑态度,只是迫于压力你还是与他保持了距离。
这种行为属于参考答案:权宜从众18.从众行为的产生可能是因为人们渴望被喜爱,害怕被他人拒绝。
2024年社会心理学与群体行为培训资料
2 文化适应与心理健康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揭示文化如何塑造 人们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3 文化差异与刻板印象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揭示文化如何塑造 人们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4 跨文化心理学研究方法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揭示文化如何塑造 人们的心理过程和行为。
02
群体行为原理及影响因素
合。
02
群体行为复杂性的挑战
随着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的普及,群体行为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变,对社会
心理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03
跨文化交流的难题
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如何有效进行跨文化沟通
成为社会心理学的重要议题。
创新思维在解决问题中应用
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方法
鼓励研究者从实际问题出发,运用创新思维和方法,探索 新的解决方案。
分沟通、建立信任等。
领导力与团队管理
02
探讨领导力在团队协作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升领导力以更
好地管理团队。
冲突管理与解决策略
03
分析团队协作中可能出现的冲突及其原因,并提供相应的解决
策略和方法。
04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群体中的作 用
情感表达对群体氛围的影响
情感表达与群体凝聚力
积极的情感表达可以增强群体凝聚力,促进成员之间的合作与互 助。
跨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深化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跨文化交流将更加频繁和深入。建议加强跨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和 应用,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与融合。
社会心理学在公共政策中的应用
社会心理学在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中具有重要作用。建议加强社会心理学与公共政策的结 合,推动政策的科学化和人性化。
社会心理学参考书目
社会心理学参考书目
1. 《社会心理学导论》(作者:阮志丹,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2. 《社会心理学》(作者:李晋,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 《社会心理学原理》(作者:李银生、李山,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 《社会认知与社会心理学》(作者:司维、韩强,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5. 《社会心理学案例分析》(作者:林有志、李文鸣、钱建强,出版社:湖南大学出版社)
6. 《社会心理学:理解和应用》(作者:吴青生,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 《社会认知心理学》(作者:朱立武,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8. 《群体心理学》(作者:安怡、李薇,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9. 《社会心理学与刑事案件侦查》(作者:燕伟,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10. 《社会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作者:黄慕萍,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完整word版)社会心理学
1。
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以美国的Allport为主,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思想、情感、行为怎样受到他人存在的影响。
强调的是个体层面的心理学研究,只是考虑到个体心理的大的社会背景。
其理论有社会学习理论、社会认知论、场论、精神分析论等。
2。
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强调社会交往,个人与个人之间、组织与个人之间、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等;主张采取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其主要理论有符号互动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参照群体理论、社会角色理论等.3.自我意识也称自我,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即自己所认识到的关于自己的一切,包括生理状态、心理特征、与他人的关系等。
4.自我意识的结构1)自我的主观构成与客观构成[I和me的区别,前者是“自己认识到的自我”,是自我反省时对自己特征的意识;客观的我是一个能称之为人的一切总和。
]2)客观的我之构成:①物质客我:自己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自己的物质条件、家庭等;②社会的客我:自己受到朋友们的认可,给周围的人留下的印象、个人名誉、地位,自己在群体中所起的作用等;③精神的客我:自己的智慧、能力、人格倾向等的综合。
5。
自我意识的矛盾性1)主我与客我之间的矛盾:主我是以观察者的身份出现,客我是以被观察者的身份出现,前者往往塑造了“理想的自我”,后者往往就是“现实生活中的自我”。
两者之间有矛盾。
2)青年期自我意识的矛盾:自我肯定型、自我矛盾型、自我否定型、自我扩张型(虚假统一型)、自我萎缩型6.自我评价形成的途径:1)通过社会上其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评价自己根据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评价自己,尤其是重要的他人[“走自己的路让他人去说吧”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并非每个人都能达到]2)通过与社会上和自己地位、条件相类似的人的比较来评价自己[消极的自我防卫性的比较标准的选择]3)通过个人对自己心理活动的分析来评价自己[自我调节作用,导致自我评价并非全是他人评价的反映]7.埃里克森的自我发展理论1)婴儿期(0-18M):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信任感[减少周围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安全、可靠性;环境无常、缺乏关爱→怀疑、害怕、不信任]2)童年期(18M-4Y):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本阶段开始自主探索周围的世界,在探索中逐渐形成一种自主感,发现可以自己控制一些事物包括自己。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Chapter 1 Theories and methods in social psychology6.相关研究设计有什么优点?如何根据相关研究的数据推导因果关系?优点:A.使研究者在不可能进行干预的情况下可以研究问题B.效率更高推导:从相关研究中推断因果关系:▪在某些情况下,心理学家可以排除因果颠倒问题。
▪测试最合理的第三变量,无论它是否负责相关。
当没有考虑更合理的第三变量时,研究人员接受相关作为反映因果关系。
(1)因果颠倒问题。
不管两个变量的相关关系怎样,都会发生因果颠倒问题,任何一个变量都可以是另一个的原因。
心理学家可以用排除法来排除因果颠倒问题。
例如,很多研究发现性别和攻击行为有关,这些研究发现男孩比女孩更具有攻击性,但我们完全可以相信攻击行为不会是儿童性别的原因。
这样因果关系的方向就明确了:男孩和女孩的不同影响了儿童的攻击性。
(2)中介变量问题。
有可能变量A和变量B都不能直接影响另外一个,而是其他潜在因素影响了它们。
研究者可以用检验法来检验那些似乎是最合理的中介变量是否真的导致了他们所观察到的相关。
当然,这样的方法不能完全排除中介变量问题,一些研究者未测量的中介变量也可能存在,于是就需要不断测量新的中介变量,直到研究者再也想不出更多的合理的中介变量而中止于某一个地方。
7.实验室研究和现场研究各有什么优缺点?一、实验室研究:优点:1.实验者能控制实验情形,达到消除无关变量影响的目的,提高内部效度;2.实验者可以随机安排被试,使他们的特点在各种实验条件下相等,从而暴露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3.方便和费用少。
缺点:1.外在效度较低,即在实验室条件下得到的结果缺乏概括力。
2.实验室条件与现实生活条件相差很大,难以推广;3.难以消除被试者的反应倾向性和实验者对被试者的影响。
信度较低。
二、现场研究优点:1.被试者反应更自然,不会产生反应偏向,提高信度;2.外部效度高,具有更大的真实性,容易被推广;3.可以处理一些实验室无法研究的极端变量和情形。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攻击行为】一、攻击行为:是以伤害某个想逃避此种伤害的个体为目的的任何形式的行为。
二、1.依据意图/目的分类:敌意性攻击,工具性攻击。
2.依据形式和方式分类:亲社会攻击行为,被认可的攻击行为,反社会攻击行为。
※三、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
1.直接外因:挫折,挑衅,诱因(厌恶性刺激诱因;奖励性诱因;示范性)2.背景因素(温度与攻击行为,家庭冲突与暴力,暴力性的大众传媒和游戏3.影响攻击行为的个体因素(控制性,归因方式,性格类型,敌意性偏向)四、“挫折-攻击假说”在攻击对象或者其他人没有报复的情况下,攻击行为可能一直继续下去。
挫折带来的消极情感激发攻击行为。
【亲社会行为】一、亲社会行为分为利他行为和助人行为。
1.利他行为:不带私利,行为结果和动机都利他。
自觉自愿,不图回报。
2.助人行为:带有个人目的的和利益倾向,比利他行为的外延更大。
二、亲社会行为发生的理论阐释。
习得论(后天环境中学习形成),本能论(遗传决定),社会交换理论(趋利避害)※三、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1.外部因素:旁观者效应,榜样的示范作用,情境的模糊性,相似性。
2.内部因素:认知因素,个体心理状态(为了减轻内疚感或者提升自我形象,消极心境与助人,好心情-好行为)3.人格特征:具有强烈的社会动机;相信自己对事情有影响力;有适合于情景需要的特殊能力;同情、理解他人,有责任感。
【社会影响】※一、从众的影响因素。
A.个体特点。
1.总的结果:个体的从众主要处于群体规范性压力。
要与该群体交往,个体在群体中所处地位相对比较低。
2.个体能力(一个人觉得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务,就不可能去从众)3.性别差异(差异很小)4.文化差异B.群体的特点。
1.群体规模2.群体一致性(一致性越高,群体凝聚力越大,从众压力也越大)C.任务特点1.任务难度:人们更容易对困难的任务表现出从众行为。
2.任务的形式。
3.当要个体知道要私下记录自己最初的反应时,从众减弱(承诺行为)4.不需要社会现实性的问题,表现出更少的从众5.指导语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
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学科。
在复习社会心理学的过程中,适当准备一些复习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相关知识。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高质量的社会心理学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学习这门学科。
1. 简介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关注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变化和影响。
复习社会心理学的第一步是了解其定义、范畴和重要概念。
2. 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社会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指的是个体对他人的认知过程。
在复习社会认知方面,我们可以重点关注如下内容:-注意力和注意力偏向:研究个体对社会信息的注意力倾向以及注意力对社会认知的影响。
-社会知觉:研究个体对他人的认知和理解过程,包括第一印象、人际评价等。
-社会记忆:研究个体对社会信息的记忆和提取过程,探索记忆如何影响社会认知。
3. 社会影响社会影响是社会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方向,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相互影响的过程。
以下是复习社会影响时需要关注的内容:-社会规范:研究社会规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包括规范的内化和遵守。
-社会压力:研究社会环境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探索压力对情绪和行为的影响。
-社会支持:研究社会支持对个体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影响,关注支持的类型和效应。
4. 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与他人的相互作用。
以下是复习人际关系时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人际吸引力:研究个体与他人的吸引力形成的因素,包括外貌、相似性等。
-人际冲突:研究个体在与他人互动时可能产生的冲突情况,探索冲突的处理和解决方法。
-人际交往:研究个体与他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过程,关注交流的类型和效果。
5. 群体行为群体行为是社会心理学中的重要内容,研究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和影响。
以下是复习群体行为时需要注意的内容:-群体决策:研究群体决策的过程和效果,探索群体决策相较于个体决策的优势和劣势。
浙江大学心理学考研参考书
2020年浙江大学心理学参考书2020年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招收心理学研究生。
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为浙江大学下属院级单位,是我国高等院校中最早设立的心理学系之一,其前身为我国工业心理学的创始人陈立教授1980年创立的杭州大学心理学系。
该系以应用心理学,特别是工业心理学为特色,是国内心理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教学科研机构。
目前拥有应用心理学国家重点学科,我国心理学领域第一个国家级实验室――浙江大学工业心理学国家专业实验室。
在2021年浙江大学心理学考研中,参考书的确定,是备考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我们的复习计划都是按照参考书目来制定。
那浙江大学心理学考研的参考书有哪些呢?博仁考研老师已经帮大家汇总整理如下:一、浙江大学心理学学硕参考书浙江大学心理学学硕考研,初试专业课考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属于统考,书单如下:1.《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彭聃龄;2.《发展心理学》(第二版)人民教育出版社林崇德编;3.《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刘儒德、陈琦;4.《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张厚粲,徐建平编;5.《心理与教育测量》(新版)暨南大学出版社戴海崎,张锋,陈雪枫编;6.《实验心理学》郭秀艳人民教育出版社;7.《社会心理学》侯玉波北京大学出版社。
二、浙江大学心理学专硕参考书浙江大学心理学专硕考研,初试专业课考347心理学专业综合,学校没有指定书籍,博仁考研老师推荐全国版347参考书如下:1.《普通心理学》彭聃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人格心理学》许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人民教育出版社;4.《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钱铭怡北京大学出版社;5.《临床心理学》王登峰人民教育出版社;6.《变态心理学》钱铭怡北京大学出版社;7.《社会心理学》侯玉波北京大学出版社;8.《管理心理学》车丽萍、秦启文武汉大学出版社;9.《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徐建平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0.《心理与教育测量》.戴海崎等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1.《实验心理学》.郭秀艳.人民教育出版社。
社会心理学重点整理.doc
第一章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举例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我们周围情境的力量的科学,尤其关注我们是如何看待他人,如何影响他人的。
更确切地说,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就人们如何看待他人,如何影响他人,又如何互相关联的种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学科。
——David G.Myers,2005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研究”,它所关心的“是人类群体行为的心理学解释”。
——(Ellwood,CA.The我们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从社会互动的观点出发,研究在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人(包括个体与群体)的社会心理与行为变化、发展的一门学科二、心理学家与社会学家的分歧心理学家注重个体,欲图通过个体的人格特征(得自本能或社会影响)来解释人的行为;而社会学家则注重群体(早期为大群体后期为小群体),欲图通过人们在群体中的互动来解释人的行为。
社会心理学的基本内容:1.个体心理学2.群体心理学3.大众心理学三、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三个层次:一般方法论或广义方法论,即哲学世界观层次的方法论1.实证主义方法论2.人文主义(反实证主义)方法论3.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专门方法论(方法原则)1.客观原则2.宏观与微观相统一原则 3.交往原则4.伦理原则具体方法1.实验室实验2、现场实验3.系统观察法4.调查法四、实验室实验的优缺点优点(1)研究人员能够控制自变量和因变量(2)能够在各种场合随机地分配被试(3)操作检验虽然实验者能够控制自变量,但是确信被试是否察觉了实验者打算进行的操作是很重要的缺点:(1)实验室环境的无关可能性。
即指实验室条件的人为性,以及实验室环境与人周围的显示环境相距甚远这一事实。
(2)实验者的期望(3)被试在实验室环境的反应。
这些反应主要是需求特征和评价恐惧五、现场实验的优缺点优点(1)有较好的外部效度(2)有较高的反应真实性(3)仍保留了对自变量的控制和随机原则,能够说明现象间的因果关系。
缺点(1)变量不易控制(2)容易引发道德问题(3)较低的精确性和复杂性六、问卷和访谈法优缺点优点:首先,它可使研究人员在长时间跨度和广泛的社会领域中检验假设。
浙江大学心理学导学资料
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心理学专业资料一、院校简介1.院校等级、类型中国知名学府,985二、专业简介1.学科分类及重点学科2.专业现状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为浙江大学下属院级单位。
前身为原杭州大学心理系,创建于1980年,是我国高等院校中最早设立的心理学系之一。
目前系下设应用心理学研究所、认知与发展心理研究所和心理实验教学中心。
现有教职员工35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0人;在校博士研究生约80人,硕士研究生约120人,本科学生约220人。
本系具有一流的教学和科研设施。
建有智能人机交互与虚拟现实实验室、航空工程心理实验室、人体参数测试与建模实验室、界面设计与评价实验室、脑功能与认知研究实验室、群体决策与行为观察实验室、网络化人力资源实验室、认知发展实验室等科研实验室,以及专门服务于本科教学的心理学实验教学中心。
三、 2017年招生情况四、近年分数线情况五、近年出题题型、题量、特点分析及命题趋势六、 2017年参考书目及资料七、专业课复习方法1.参考书的阅读方法(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结合老师讲解了解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2)体系法:将帮助大家建立起知识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3)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次课上提出问题,老师将以点带面地系统讲解,把疑问各个击破。
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
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2. 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1)通过目录法、体系法的学习形成框架后,在仔细看书的同时应开始做笔记,老师的建议整理。
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影响看书的速度,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会发现笔记对于整理思路和理解课本的内容都很有好处。
(2)做笔记的方法不是简单地把书上的内容抄到笔记本上,而是把书上的内容整理成为一个个小问题,按照题型来进行归纳总结,在每次辅导课上尽快解决,查漏补缺。
《社会心理学》(2024)
建立信任
在沟通过程中,要尊重对方、真诚待人,建立起 彼此之间的信任关系。
17
冲突解决策略研究
01
02
03
分析冲突来源
首先要分析冲突的来源和 性质,明确双方的分歧和 利益所在。
2024/1/28
第三方调解
29
对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跨学科融合将进一步深化
随着学科交叉的不断深入,社会心理学将更多地借鉴和吸收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形
成更加综合、多元的研究视角。
社会心理学应用领域将不断拓展
随着社会问题的复杂化,社会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将不断拓展,如环境保护、公共卫生、 城市规划等,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2024/1/28
利他主义动机、社会交换动机等
利他行为和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个人特质、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
2024/1/28
鼓励利他行为和亲社会行为的措施
社会教育、榜样示范、奖励制度等
26
07
总结与展望
2024/1/28
27
回顾本次课程重点内容
社会心理学定义及研究范围
介绍了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主 要研究领域,包括个体与群体间的 互动、社会认知、社会影响、群体 行为等。
个体心理的影响方面有共同之处,但具体研究方法
和内容有所不同。
2024/1/28
6
02
社会认知过程
2024/1/28
7
感知与注意
感知的定义与过程
感知是个体对外界刺激进行选 择和解释的过程,包括感觉输 入、知觉组织和认知解释三个 阶段。
2024/1/28
注意的概念与类型
社会心理学资料整理(浙师大)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自我概念:又叫自我图式,自我认识,是指个体对所有特征的认识的集合,包括个体对自己的社会角色、性格、能力、身体等方面的认识。
包括理想自我、应该自我、和实际自我,三个部分若产生冲突的时候,个体就会产生负性的情绪,并导致长期的不良效果。
2、人际关系:广义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角色关系、文化关系、心理关系等一切方面。
狭义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关系。
它关注的是这种心理关系的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的程度,其构成成分有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
3、曝光效应:是指人们对其它人或事物的态度随着接触次数的增加而变的更积极的一种现象。
4、偏见:偏见是人们以不正确或不充分的信息为根据而形成的对其他人或群体的片面甚至错误的看法与影响。
偏见与态度不同,态度包括认知、情感、行为三种成分,而偏见那么是与情感要素相联系的倾向性,它对人的评价建立在其所属的团体上,而不是认识上,偏见既不合情理,也不合逻辑。
5、去个性化:在群体的保护下,个体违反在正常社会情境下的社会准那么,作出事后感到惭愧和后怕的事情来,这种现象被社会心理学称做去个性化。
也指个人在群体中会不顾及自己的行为,而与群体活动表现出一致。
也指个体在群体中失去了理性,放弃对自己的控制,与群体统一起来。
6、权力动机:指个体要在某些方面取得一定的支配地位的需要。
在人际关系中权力动机会驱使人总是力图说服他人、支配他人。
许诺、威胁、引用权威人物的话,要求他人干这干那,容易与人对抗等行为都是权力动机的表现。
7、社会认知:社会认知(也称社会知觉)是研究个体如何感知、认识自己、他人与群体及如何解释与推断社会行为与事件的。
根据社会认知和知觉的对象,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对自我的知觉;二是对他人的知觉——印象形成;三是对群体的知觉——刻板印象;四是对对行为与事件原因的推断—归因。
8、社会态度:态度是指人们对一定对象相对稳定、内部制约化的心理反映倾向。
(完整word版)社会心理学讲义重点整理347应用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讲义重点题目整理
一、3星级重点
1.社会知觉偏差的种类及原因
2.列举4种主要的归因理论
3.简述有关从众的2种经典研究
4.简述从众的原因
5.简述影响从众的因素
6.简述服从的经典实验研究
7.简述服从的原因
8.简述影响服从的因素
9.简述2种态度转变理论
10.简述社会助长种类及原因
11.简述社会懈怠及原因
12.简述去个性化及原因
13.简述偏见产生的原因
14.简述偏见消除方法
15.简述侵犯行为、3种理论解释、影响因素、控制和预防及减少方法
16.简述影响利他行为与助人行为的因素
17.简述冲突解决策略
二、2星级重点
1.韦纳的动机归因理论
2.简述态度转变的影响因素
3.简述群体思维及其产生的先决条件、可能原因
4.简述群体极化及产生原因
5.简述挫折-攻击理论
6.简述爱情及爱情三元论
三、1星级重点
1.学习理论
2.角色理论
3.社会化含义
4.社会化心理机制
5.印象管理
6.自我概念的功能
7.詹姆斯的自我理论
8.自我图式理论
9.自我差异理论
10.文化差异视角下的自我概念
11.简述4种归因偏差
12.说服中心和外周路径模型
13.说服效果的影响因素
14.助人行为的培养
15.人际关系三维理论
16.人际吸引影响因素
17.囚徒困境
18.人际关系原则
19.产生冲突的原因
20.。
浙江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核心理论解读
浙江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核心理论解读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中的两个重要分支,它们研究的是人类个体的性格特点以及在社会交往中的心理过程。
本文将对人格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核心理论进行解读,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浙江省考研心理学考试。
一、人格心理学的核心理论解读人格心理学关注个体的性格特点、个体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以下是几个人格心理学的核心理论:1. 特质理论特质理论认为人的个性可以由多种特质构成。
目前较为广泛使用的特质理论是五因素模型,即开放性、责任心、外向性、宜人性和情绪稳定性。
这些特质维度可以解释人们的行为方式和心理差异,对于了解个体差异具有重要意义。
2. 自我理论自我理论强调个体对自我的看法和认知。
其中一种重要的自我理论是自尊理论,它认为个体对自己的评价和对他人的反应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自尊理论深入研究了个体对自我概念的形成和维护,对于理解个体情绪和行为的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3. 心理动力学理论心理动力学理论是人格心理学的重要分支,它关注潜意识和个体内心的冲突。
弗洛伊德的精神结构理论是心理动力学理论的核心,包括意识、潜意识和超我。
心理动力学理论强调个体内心的冲突对个性的影响,为理解人的行为提供了深入的解释。
4. 成长与发展理论成长与发展理论关注个体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和变化。
爱德华兹的人格发展理论提出了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中感知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该理论主张个体的发展是连续的、渐进的,并受到家庭环境和社会文化影响。
二、社会心理学的核心理论解读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与他人之间的互动、彼此的影响和群体行为。
以下是几个社会心理学的核心理论:1.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探讨个体如何获取、处理和使用社会信息。
其中一种重要的社会认知理论是个人取向理论,它认为个体在理解和评价他人时,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认知来解释他人的行为。
个人取向理论对于理解个体与他人交往中的心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2. 归因理论归因理论研究个体解释自己和他人行为的方式。
浙江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社会心理学重要实验整理
浙江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社会心理学重要实验整理浙江省考研心理学复习资料-社会心理学重要实验整理在社会心理学领域中,实验研究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通过实验可以探索人们在社会环境下的行为、态度和思维等方面的特点和规律。
本文将整理一些社会心理学领域中的重要实验,帮助浙江省考研心理学的学生加深对这些实验的理解和记忆。
1. 召唤力实验(Summons Experiment)在召唤力实验中,斯坦利·米尔格拉姆(Stanley Milgram)教授致力于研究人们对权威的服从程度。
实验参与者被告知他们需要对一个“学习者”进行电击作为惩罚,每次错误回答问题,电击的程度将逐渐增加。
尽管“学习者”实际上只是一个演员,并且并没有真正遭受电击,但参与者对权威的服从程度令人震惊。
该实验揭示了人们在特定条件下(如权威的命令)的服从行为。
2. 协作效应实验(The Bystander Effect)协作效应实验中,达西·达尔顿(Darley & Latané)的实验研究着重探讨群体中的互助行为。
实验中,参与者被告知他们正在参加一个对抗性或合作性的实验。
其实为幕后安排一名实验演员模仿突然受伤的状况。
实验结果表明,当参与者认为其他人也在观察时,他们帮助的可能性较小。
这一现象被称为“旁观者效应”或“协作效应”。
3. 迷因传播实验(The Memetics Experiment)迷因(Memetics)研究了信息、理论和观念如何在社会中传播和演化。
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提出的迷因概念使得研究人员可以类比生物遗传学,探索文化传播的模式和规律。
迷因传播实验通过模拟社交网络和信息传播过程,来研究迷因的传播速度、影响力和受众的接受程度。
4. 争议实验(The Robbers Cave Experiment)争议实验由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穆托·舒佛兰(Muzafer Sherif)领导,目的是探索群体间的冲突和凝聚的形成过程。
浙江大学心理学专业考研参考书
浙江大学心理学专业考研参考书浙江大学考研招生简章还没有出来,报考浙江大学的考生可以参照的参考书复习。
下面由凯程考研心理学专家根据多年的考研辅导经验,结合心理学考试大纲以及历年真题命题特点,向广大考生们推荐心理学考研教材,仅供考生们参考。
1.《普通心理学》彭聃龄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2.《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人民教育出版社3.《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张厚粲,徐建平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心理与教育测量》戴海崎等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5.《实验心理学》郭秀艳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6.《临床心理学》王登峰著人民教育出版社7.《变态心理学》钱铭怡北京大学出版社8.《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钱铭怡北京大学出版社9.《管理心理学》朱永新高等教育出版社10.《社会心理学》乐国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1.《人格心理学》许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这些教材和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研大纲吻合度高,基本上包括了心理学考研大纲所规定的知识点和考试范围,这是一套最权威的心理学考研参考书。
小编给正在备考的考生们加油打气:坚持,能考上浙江大学心理学,最重要的就是坚持,虽然大家都懂得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但是真正做到还会有一定困难的,有很多同学在途中放弃了考研。
既然选择了考研,那就坚持吧,坚持到最后,你就是胜利者。
关于凯程: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致力于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平衡:找到工作、生活、家庭的平衡点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阶段:一、哲学思辨阶段(公元前4世纪-19世纪中叶)二、描述阶段(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1) 历史背景: 不少学科提出了自身无法解决的新问题冯特提出了民族心理学在哲学、普通心理学中的积累(2) 1908年:英国的麦独孤《社会心理学导论》美国罗斯《社会心理学》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心理现象的科学,是从社会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与群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一、社会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对象、范围:普通心理学研究个体心理形成的一般形式、过程及一般规律;而社会心理学不仅研究个体在社会中的心理,也研究群体心理。
角度与侧重:普通心理学注重研究一般形成过程、条件、机制;而社会心理学注重社会环境中的地位、角色和影响。
研究方法:普通心理学强调实验室法;社会心理学则根据具体情况使用多种研究方法。
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的关系对象、范围:社会学要研究社会生活中的全部事实及其本质、结构及各现象之间的关系;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人及群体在相互交往中产生的一些社会知觉、态度、情绪变化,仅是社会生活中的部分事实。
角度与侧重:社会学侧重宏观分析,探讨一个问题与社会制度、经济基础等的关系;而社会心理学侧重微观分析,注重一个问题与社会心理的关系。
研究方法:社会学侧重社会调查,而社会心理学有多种研究方法。
一、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统一性原则;教育性原则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1.档案法档案法是根据一定目的,收集大量现存资料,通过分析,找出社会心理现象的规律的方法。
优点:不引人注目、非觉察的、非反应性的,排除了特殊反应。
研究一段时间内的一种社会心理趋势、特点缺点:不易得到档案,也易受档案编著者等因素的限制;量大、耗时;有赖于分析者的抽样方法及概括与分析能力;不能排除社会现象的多因性,不够准确客观2.调查法调查法是通过个别谈话、座谈、问卷等形式,了解个人各种情况的方法。
优点:能获得第一手生动的材料手续简练,可在不同时间对同质被试重复使用可获得数据与某些假设的验证缺点:必须有被调查者的配合被试必须有自我意识、口头或(和)书面表达能力在必须选择典型代表做被试时,往往会受条件限制3.观察法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动态现象进行长时间的深入细致的现场优点:了解有深度、细腻,能及时发现变化外显行为的观察,能避免被试不善表达而造成的误差;长时间生活在被试中,能克服被试人为的紧张情绪;能直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缺点:要等待现象自发出现,不能主动引起,花费时间精力;不易全面把握各种因素4.现场实验法现场实验法是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实验研究.。
优点:所要考查的现象不用期待,缩短研究周期;环境真实,被试不易觉察,心理、行为自然,因果关系清晰明了缺点:选题与设计难度大,若时间长,则易受无关变量影响;自变量有时不能引起反应;受外部条件的限制5.模拟实验法和标准实验室实验法模拟实验法是仿照社会情况,设立类似环境,考察被试在其中引起的心理或行为变化,并研究其规律性的方法。
标准实验室实验是在实验室环境中对一种社会心理或社会行为进行分解的更有控制的研究。
优点:把复杂的环境移植到实验场所,研究便利;实验可以重复;可控制环境,操纵自变量;可重复实验,检验假设成为可能缺点:人为环境中,会影响实验的真实性;分离变量,所得结果不一定能在社会现实中推论6.个案法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
优点:收集资料深入详尽。
缺点:适合个别情况,难以推广运用。
第五节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一、刺激反应理论人的大部分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
认为一种刺激引起的某种反应受到强化时,就建立一个联结。
复杂行为就是一系列简单行为的联合。
1.模仿理论(ler & T.Dollard人类特别是儿童的社会行为,不论是遵守纪律还是遵守社会准则的行为,都是模仿习得的,而模仿本身就是学习来的。
2.社会学习论(A.Bandura & R.Walters)人的一切社会行为包括社会定向、言行一致、抗拒诱惑等都是在观察学习中得到的。
观察学习中包含模仿3.社会交换论(G.Homans)从经济学的概念解释社会行为有赖于相互强化而得到持续的理论。
人的行为类似于物质的交换,人的行为带给对方的好处,使对方产生互惠行为,或产生相互的好处,使得社会发展。
二、角色理论(G.Mead & C.Cooley)角色理论是按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身份去解释个人或群体的行为,是带有社会学性质的独特理论。
角色理论中的相关概念角色期望:周围人依据某人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角色,对其社会行为产生的要求和期望。
镜象自我:从他人的表情和态度中看到的自我。
角色获得:能够按照社会期望形成自我并在这个框架中行动。
角色间冲突:个体不同角色之间互不相容时产生的冲突。
角色内冲突:同一种角色内由于不同的角色期望而产生的冲突。
三、认知理论认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不是对外界刺激孤立的反应,也不是反射弧的机械组合,它是通过心理活动的整合决定行为的。
1.认知失调说(L.Festinger)人的行为总是基于一定的认知和信息,当脑中同时出现两种相反认知和信息时就会发生不愉快,就会激发人去解除这种不协调。
2.归因理论(F.Heider)人的行为都是有原因的,而且人对自己和别人的行为都要找原因,不是把原因归于自己的本性,就是把原困归于环境,或二者兼有。
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
即把他人的行为或自己的行为的原因加以解释或推论的过程。
归因理论家发现,当一种行为有希望获得成绩时,往往归因于自己,否则归于环境,而旁观者正好相反。
内因:人格、品质、动机、情绪、态度、能力、努力等个人所具备的因素。
外因:周围环境、他人、规则、奖惩、工作的特殊性与难度、运气等。
稳定性:原因是不是行动者比较持久的特征。
3.内隐人格理论(G.Kelley & L.Cronback)每个人都地认为他人所具有的一些性格特点、品质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人如具备一种品质或行为表现,就可以了解其它的行为品质或表现。
1.弗罗伊德三大理论:●1、意识层次理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2、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
●3、人格发展理论:口欲期、肛门期、性蕾期、潜伏期、生殖期。
意识---直接感知;前意识---意识与潜意识两者之间;潜意识---没有意识到的深层的心理活动心理矛盾与冲突造成焦虑、心理障碍第一节社会化概述一、概念1.社会化的定义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的影响下,通过学习,掌握社会经验、规范,形成与社会一致且有自己特色的态度、情感、行为习惯与品格,并取得社会成员资格的成长过程;2.社会化的主体社会中未成年的个体,严格地说,是未完成社会的个体。
3.社会化的执行者与社会化有关的人们。
4.社会化的内容社会经验、规范及由此产生的与之相符的各种心。
5.社会化的结果教化个人,使之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成为符合社会规范要求的有一定个性的社会有效成员。
二、社会化的基本特性社会强制性;个体能动性;终身持续性三、社会化的种类⏹个体的社会化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
根据人的发展周期和各个阶段的特点,克巴社会化分为4种:基本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发展社会化、再社会化。
⏹前两种指个体出生到成年的社会化的初步完成阶段,后两种指成年期后的社会化阶段。
1、基本社会化个体在童年期的社会化。
主要指个体学习生活知识、语言,培养其他认识能力,掌握行为规范,建立感情联系,确立道德及价值判断的标准。
2、预期社会化个体在学校里进行的社会化。
主要学习将要承担的社会角色,为进入社会做好各种准备。
3、发展社会化个体在成年期以后的社会化,是在个体实现了基本的社会化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
发展社会化要求人们根据环境和自身状况的变化,接受新的期待和要求,承担新的责任、义务和角色。
4、再社会化个体在成年期后发生的一种较为特殊的社会化形式。
一般发生在个体的生活环境和所担任的社会角色发生急剧变化的时候。
再社会化有两种基本形式:主动的再社会化,及个体主动的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强制性的再社会化。
如对罪犯的改造和教育即为强制性的再社会化。
第二节社会化的途径一、社会教化社会通过社会化的执行者实施社会化的过程。
社会教化的共同内容教授基本的生活技能教导行为规范培养社会角色树立面向未来的生活目标1. 家庭的社会教化功能家庭是由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而建立起来的群体。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的缩影和侧面。
家庭在儿童社会化中的作用家庭主要是通过家庭生活的某些方式把社会的规范和准则等转交给儿童,使之逐渐社会化。
父母对人、对已、对物的态度,往往就是儿童的行为准则。
父母态度控制点指人们认为自己对周围环境和个人行为结果的控制程度。
外控者认为,自己行为结果由外部力量控制,这种人缺乏自信心。
内控者有强烈的自我信念,相信自己的力量,认为活动的结果是自己努力的结果。
研究表明,内控者比外控者学习更好。
戈登(1981)认为,父母态度与儿童的控制点密切相关,娇宠儿童常具有外控特征;内控倾向的儿童,其父母更为和蔼、有教养,允许孩子的独立性,更为民主和讲道理。
关于家庭气氛与幼儿心理活动特点的关系,赖德克从六个方面进行的相关研究,发现:专制家庭和民主家庭:前者的儿童爱吵架,缺乏合作精神,没有人缘,不会体谅人,情绪不稳定,放肆,没有上进心,对奖罚漠不关心。
后者的儿童有人缘,体谅人,天真活泼,情绪稳定,能听取别人的意见,有上进心,不爱吵架。
自由度:自由度小的家庭,儿童缺乏上进心,畏缩,人缘不好。
惩罚严厉程度:严厉的家庭,儿童缺乏上进心,对别人意见麻木不仁,不会体谅别人,优柔寡断。
父母与孩子亲密程度:行为无显著差异。
父母对孩子教育各自分担的责任:无显著差异。
兄弟姐妹间亲密程度:其间很少嫉妒和吵架的孩子更安静,少竞争心,合作,不撒野,老实,听父母的话,情绪稳定,不调皮捣蛋。
2.学校的社会教化功能儿童进入学校接受系统的教育,对其社会化有着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在教师、同学、校规校纪以及责任、义务等因素的影响下,促进了儿童的社会化进程。
教师的作用教师在学校教育中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社会行为规范的体现者。
教师和学生是一种塑造与被塑造的关系。
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ROSEHTHAL,R&TACOBSON,L,1968)以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为对象,随机抽取20%的儿童告诉各任课教师说,通过智力测验发现,这些儿童具有潜在的发展可能性。
学年末测试,发现其智商明显提高。
这一现象被称作“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
同辈集体的影响作用儿童的学校生活,是在同龄群体中进行的,群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群体风气、纪律、要求使儿童意识到自身在群体中应尽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