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生物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环境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英文名称):环境生物学(Environmental Biology)课程代码:PRN241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学时:48学时(理论32学时,实验16学时)学分:3学分适用专业:环境科学先修课程:环境学、无机化学一、课程介绍1.环境生物学是环境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学科基础课。

环境生物学是20世纪50年代环境问题成为全球重大问题时,生物学家在运用生命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环境问题实质并寻找解决环境问题途径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

本课程系统介绍环境生物学的基本知识、主要技术和发展动态,使学生对环境生物学能有一个较完整的认识,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2.环境生物学属于环境科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属重点基础课,许多后续课程如环境毒理学、环境生物化学、环境生物工程、环境污染修复工程等与环境生物学密切相关。

环境生物学也是环境生态类考研科目之一,对学生的考研具有重要作用。

了解与掌握环境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环境类专业人才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所必须。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本大纲范围内的环境生物学内容有比较系统和比较全面的了解,认识环境污染物的生物效应以及环境污染的生物净化,使学生掌握环境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好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为理解和掌握以下理论、方法和技术:1)环境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2)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3)污染物的生物效应检测;4)环境质量的生物监测与生物评价;5)环境污染生物净化的原理;6)环境污染物的生物净化方法;7)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污染治理8)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三、课程学时分配、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说明环境生物学为重点基础课,牵涉面广,学科交叉较多,内容丰富,而学时有限,因此,贯彻“少而精”的原则,精选有代表性的、有广泛应用的、最基本的、较现代化的内容作为基本要求。

《环境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根本信息课程代码:260411课程名称:环境生物学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Biology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时:54学分:3.0适用对象: 环境科学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无二、课程简介环境生物学主要探讨生物与受损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调控机理。

环境生物学是环境科学、生态学、环境毒理学、环境化学、普通生物学等相关科学的穿插学科,它包含了污染生态学、生态毒理学等不同分支学科的内容,该学科主要研究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对人类与生物产生的效应以与人类和生物对这种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产生的响应,其目的在于为维护人类生态安康,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与开展的环境,合理利用自然和自然资源提供科学根底,促进环境和生物相互关系以利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开展。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和对生物体的危害,以与生物体在净化环境污染中的作用,使学生充分理解环境污染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更深层次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环境污染物在生物体内从吸收到排泄的整个行为过程,和环境污染对生物在各级水平上的影响,了解污染物的生物效应的检测方法。

掌握生物净化污染物的根本原理,了解生物净化的根本方法和常用的工艺。

该学科主要培养和训练学生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与其根本规律,了解和掌握环境生物学的根本识;本课程要求学生应具备普通物学、生态学、环境学概论等相关专业的根底知识和理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环境生物学的根本理论、研究方法和技术,同时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和知识结构,提高学生整体综合素质。

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根底。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绪论〔2课时〕(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环境生物学的概念、研究内容与任务;2.认识环境科学与环境问题,环境科学的开展历史。

3.了解环境生物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环境生物学的开展趋势。

《环境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一、课程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环境微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包括微生物对于污染物质的降解与转化,从而修复并改善环境的作用规律;微生物对于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从而引起环境质量下降的作用规律,了解环境微生物学— 1 —原理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包括废水、废渣的微生物治理与综合利用的方法,微生物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等基本知识。

(二)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和科学分析环境污染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初步运用环境微生物学知识去解决生产和生活中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

(三)素质目标: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它专业课的学习、为以后从事相关科学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三、基本要求(一)了解环境中主要的微生物类群、其生理生态特性,环境微生物的检测和有害微生物的控制技术,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等。

(二)理解微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及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与转化规律。

(三)掌握环境工程中的污(废)水、废气及有机固体废弃物的生物处理和水体、土壤及大气污染与自净过程中涉及到的微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水处理基本工程技能,为以后从事专业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学时第一节微生物的发展及主要奠基人0.5学时知识点:微生物学发展史的几个关键阶段;各阶段的奠基人及其主要贡献。

第二节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0.5学时知识点: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分别是什么?第三节微生物的类群及基本特征 1 学时知识点:微生物的五大基本特征及各自的表现。

本章小结重点:微生物及其类群、特点、环境微生物学研究的对象与任务。

难点: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思考题:微生物是如何分类、如何命名的?— 2 —作业:(1)写出大肠埃希氏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拉丁文全称。

环境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环境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环境微生物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环境微生物学是生物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功能和相互作用,以及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以下能力:1. 理解环境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了解不同环境中微生物的分布和多样性;3. 掌握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功能和相互作用;4. 理解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并能够进行相关的环境监测和评估。

二、课程内容1. 环境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a. 微生物的定义、分类和特征b. 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c. 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2. 环境微生物的分布和多样性a. 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研究与分析b. 水体中的微生物群落及其生态功能c. 空气中的微生物及其传播途径3. 环境微生物的功能和相互作用a. 微生物与环境中的有机物分解和循环b. 微生物与环境中的元素转化和生物地球化学c. 微生物之间及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4. 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a. 微生物污染和环境健康b. 微生物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c. 微生物控制和治理环境问题的策略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 授课:通过讲授基本概念、原理和研究进展,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环境微生物学的整体认识。

2. 讨论: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3.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环境微生物学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4. 案例研究:通过分析真实环境问题的案例,培养学生解决环境微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5. 学术报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选题进行学术报告,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包括: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参与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实验报告:对学生实验操作的结果和分析进行评价。

3. 学术报告:对学生学术报告的内容和表达进行评价。

4.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环境微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环境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Environmental Biology一、课程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环境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

(二)能力目标通过各教学环节的实施注重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学风。

(三)素质目标从思想上明确认识到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统一体,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 1 —三、基本要求(一)了解环境生物学在环境科技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

(二)理解利用生物进行环境质量监测和污染治理的基本原理。

(三)掌握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污染物的生物效应检测、环境质量的生物监测与评价、环境污染的生物净化、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以及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等基本内容。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学时一、环境生物学定义二、环境生物学的形成与发展三、环境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与研究方法四、环境生物学的发展趋势本章小结重点:要求掌握对现代环境问题认识的发展以及对环境生物学提出的任务;明确学习环境生物学任务、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难点:环境生物学的分类地位思考题:1.你认为环境生物学的形成及其研究范畴与传统学科有哪些异同?2.环境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与目的是什么?3.环境生物学在环境科学研究中有哪些作用?作业:如何开展环境生物学的研究?建议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多媒体相结合。

第二章环境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6学时第一节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2学时一、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二、污染物的形态和分布— 2 —三、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化四、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第二节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2学时一、生物转运二、污染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第三节环境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浓缩、积累与放大2学时一、生物浓缩二、生物积累三、生物放大四、生物浓缩系数本章小结重点:要求掌握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在生物体内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以及在生物体内的浓缩、积累与放大。

《环境生物学及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生物学及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生物学及实验Environmental Biology and Experiment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课程学分:3 学分课程总学时:48 学时,其中讲课:32 学时,实验(含上机):16 学时,课外0 学时课程性质:必修开课学期:第3学期先修课程:普通生物学,环境科学概论适用专业:环境科学教材:《环境生物学》,孔繁翔,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开课单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系二、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和任务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等广泛领域。

环境生物学是20世纪50年代环境问题成为全球性重大问题时,生物学家在运用生命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环境问题实质并寻找解决环境问题途径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并与环境地学、环境化学、环境物理、环境医学、环境经济学、环境管理学等学科共同构成环境科学。

在环境科学的高等教育中,如果没有环境生物学的教学内容,那么环境科学就会成为一门没有生命的科学。

因此,了解与掌握环境生物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是环境类各专业人才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所必需的。

本课程主要讲授环境生物学基本知识,旨在培养学生应用生物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绪论(2学时)1.1环境科学概论与环境生物学(1学时)(1)初步了解环境问题与环境科学的产生与发展;(2)了解重大环境问题;(3)掌握环境生物学的概念与研究对象重点:环境问题;生态环境破坏难点:环境生物学的概念与研究对象1.2环境生物学概述(1学时)(1)熟悉环境生物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2)理解环境生物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及发展趋势重点:环境生物技术的发展;难点:环境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环境生物学与相关学科间的关系第一章环境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行为(4学时)1.1环境污染概述(1学时)(1)了解环境污染物;(2)理解污染源和污染物;(3)掌握优先污染物重点:环境污染物和污染源的概念难点:优先污染物的概念2.2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1学时)(1)了解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2)理解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及污染物的形态和分布(3)掌握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化重点: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及污染物的形态和分布难点: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化2.3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生物运转和生物转化(1学时)(1)了解生物运转的概念(2)理解污染物在生物体内运转的方式(2)掌握污染物在生物体内运转和转化的过程及相关的反应重点:污染物在生物体内运转的方式难点:污染物在生物体内运转和转化的过程及相关的反应2.4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浓缩、积累与放大(0.5学时)(1)了解生物浓缩模型(2)理解生物浓缩机理(2)掌握重点:生物浓缩、生物积累和生物放大的基本概念难点:生物浓缩机理2.5生物对污染物在环境中行为的影响(0.5学时)(1)了解生物引起的环境污染(2)掌握金属的生物转化重点:生物引起环境污染的机理难点:金属的生物转化3.第二章污染物对生物的影响(4学时)3.1污染物在生物化学和分子水平上的影响(1学时)(1)了解生物机体酶的基本概念(2)理解污染物对生物大分子的影响(3)掌握污染物对生物有机酶和生物大分子影响的机理重点:污染物对生物有机酶和生物大分子影响的机理难点:污染物对生物有机酶和生物大分子影响的机理3.2污染物在细胞和器官水平上的影响(1学时)(1)了解污染物对生物有机体细胞和组织器官影响的概念(2)理解污染物对生物有机体细胞产生影响的机理(3)掌握污染物对生物有机体在器官水平产生影响的机理重点:污染物对生物有机体细胞产生影响的机理难点:污染物对生物有机体在器官水平产生影响的机理3.3污染物在个体水平上的影响(1学时)(1)了解环境生物学意义上的死亡的定义(2)理解污染物对生物体行为和繁殖的影响(3)掌握污染物对生物个体生长和发育的影响机理重点:污染物对生物个体生长和发育的影响机理难点:污染物对生物个体生长和发育的影响机理3.4污染物在种群和群落水平的影响(0.5学时)(1)了解生物种群和生物群落的概念(2)理解污染物对生物种群的影响极其机理(3)掌握污染物对生物种群的影响极其机理重点:污染物对生物种群影响的影响难点:污染物对生物群落影响的机理3.5化学污染对生物的联合作用(0.5学时)(1)了解污染物对生物的联合作用类型(2)理解联合作用的研究方法(3)掌握协同作用、相加作用、独立作用和拮抗作用的概念重点:协同作用、相加作用、独立作用和拮抗作用的概念难点:联合作用的研究方法第三章污染物的生物效应检测4.1生物测试及方式(0.5学时)(1)了解影响生物测试的因素及标准(2)理解生物测试的分类以及试受生物的选择(3)掌握生物测试的定义重点:生物测试的内容与方法难点:影响生物测试的因素及标准4.2一般毒性试验(1学时)(1)了解表示毒性的常用参数(2)理解急性毒性试验、亚慢性和慢性试验的区别及方法(3)掌握蓄积毒性试验的方法重点:蓄积毒性试验的方法难点:急性毒性试验、亚慢性和慢性试验的区别及方法4.3生物的分子和细胞水平检测(1学时)(1)了解加合物测定的方法(2)理解抗氧化防御系统的检测方法(3)掌握一般代谢酶的活性测定和解毒系统酶类诱导作用的检测重点:一般代谢酶的活性测定和解毒系统酶类诱导作用的检测难点:一般代谢酶的活性测定和解毒系统酶类诱导作用的检测4.4生物致突变、致畸和致癌效应检测(1学时)(1)了解污染物对生物致突变的类型(2)理解生物生物致突变、致畸和致癌效应的概念以及致畸作用的评价(3)掌握生物致突变、致畸和致癌效应检测的方法和机理重点:生物致突变、致畸和致癌效应的检测方法难点:生物致突变、致畸和致癌效应的检测机理4.5微宇宙法(0.5学时)(1)了解微宇宙法及定义(2)理解标准化水生微宇宙、烧杯水生微宇宙和室外水生微宇宙(3)掌握土壤核心微宇宙和模拟农田生态系统的方法重点:土壤核心微宇宙和模拟农田生态系统的方法难点:模拟农田生态系统的方法第四章环境质量的生物监测与生物评价(4学时)5.1生物监测和环境质量评价概念(0.5学时)(1)了解环境质量的概念(2)理解环境质量的基本内涵(3)掌握生态监测的概念与分类重点:环境质量的基本内涵难点:生态监测的概念与分类5.2生物监测与评价(1学时)(1)了解大气污染生物监测的方法及大气污染的生物学分级(2)理解评价大气污染的相关指标(3)掌握水污染的生物监测及评价方法与指标重点:评价大气污染的相关指标难点:水污染的生物监测及评价方法与指标5.3生态环境质量评价(1学时)(1)了解环境质量及其基本内涵和生态环境质量的背景问题(2)理解环境质量预测方法(3)掌握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参量的选择及其数量表征重点:环境质量语法方法难点: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参量的选择及其数量表征5.4化学品生态风险评价(1学时)(1)了解风险和生态风险评价的定义(2)理解生态风险评价的内容和化学品生态风险评价的信息系统(3)掌握生态风险评价的程序重点:生态风险评价的内容和生态风险评价的程序难点:化学品生态风险评价的信息系统5.5 有害物理因素的生物学效应的评价(0.5学时)(1)环境噪声、放射性污染和射频电磁辐射污染的概念(2)理解环境噪声、放射性污染和射频电磁辐射污染的生物学效应(3)掌握环境噪声、放射性污染和射频电磁辐射污染的生物学评价方法重点:环境噪声、放射性污染和射频电磁辐射污染的生物学效应难点:环境噪声、放射性污染和射频电磁辐射污染的生物学评价方法6 第五章环境污染生物净化的原理(3学时)6.1环境污染净化概述(1学时)(1)了解环境污染物的类型和来源(2)理解环境污染治理方法(3)掌握环境污染的污染与净化指标重点:环境污染的类型及其治理方法难点:环境污染的污染与净化指标6.2生物对污染物净化原理(2学时)(1)了解废水生物处理的类型(2)理解废水生物处理的原理(3)掌握微生物对污染无的降解与转化重点:废水生物处理的降解与转化难点:废水生物处理的原理7.第六章环境污染物的生物净化方法(5学时)7.1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1.5学时)(1)理解生物膜法对废水的处理方法及原理(2)掌握活性污泥法对废水的处理方法和原理重点: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对废水的处理方法难点: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对废水的处理原理7.2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1学时)(1)了解对高浓度有机废水厌氧处理与好氧处理的经济分析(2)理解厌氧生物处理的类型和运行过程的安全(3)掌握厌氧生物处理的原理及过程重点:厌氧生物处理的原理及过程难点:厌氧生物处理的原理及过程7.3特定微生物处理及组合工艺(1学时)(1)理解光合细菌法处理废水(2)掌握典型的生物处理废水的组合工艺重点:典型的生物处理废水的组合工艺方法难点:典型的生物处理废水的组合工艺原理7.4废水的微生物脱氮除磷(0.5学时)(1)微生物脱氮工艺及其机理(2)微生物除磷工艺及其机理重点:微生物脱氮除磷工艺难点:微生物脱氮除磷机理7.5固体废弃物的微生物处理(0.5学时)(1)了解堆肥(2)理解卫生填埋(3)掌握厌氧发酵(消化)及机理重点:卫生填埋和厌氧发酵难点:厌氧发酵的机理7.6大气污染的微生物处理(0.5学时)(1)了解煤炭微生物脱硫(2)理解微生物对无机废气和有机废气的处理重点:微生物对无机废弃的处理8第八章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污染治理(2学时)8.1现代生物技术的概况(1学时)(1)了解现在生物技术的概况(2)理解现在生物技术在环境中的应用前景(3)掌握各类生物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重点:基因工程、酶工程和细胞工程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难点: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以及治理环境污染中的机理8.2生态工程与污水处理系统(1学时)(1)了解生态工程(2)理解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和生态工程与生态农业(3)掌握氧化塘和水生生物塘重点:氧化塘和水生生物塘在处理污水中的应用难点:生态工程运行的机理9第八章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4学时)9.1生物修复的概念及其原理(2学时)(1)理解生物修复的概念及其原理(2)生物修复中主要生物种类及其修复原理重点:生物修复的概念及生物修复中主要的生物种类难点:生物修复的原理9.2生物修复工程技术(2学时)(1)了解生物修复工程技术的可行性(2)理解地下水生物修复工程技术(3)掌握地表水和土壤生物修复工程技术重点:地表水和土壤生物修复工程技术难点:土壤修复技术的实际应用四、课程考核(1)作业和报告:作业:课程论文:篇;(2)考核方式:闭卷考试或半开卷考试(3)总评成绩计算方式:平时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80%五、参考书目1.《环境毒理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孟紫强,2003年出版2.《环境生物学》,科学出版社,段昌群,2005年出版3.《环境生物技术》,科学出版社,周少奇,2003年出版4.《陈阅增普通生物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吴湘钰,2005年出版;5.《环境生物学实验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张清敏,2005年出版。

环境生物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生物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生物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biotechnology课程编号:1832172002课程计划学时:32学分:2课程简介:《环境生物技术》课程是为生物工程专业和环境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所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是在学生具备了生物化学、微生物学或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之后才可进行选修的专业技术基础课。

该课程在这两个专业的本科生培养过程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该课程主要讲述生物技术中的基因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以及细胞工程在环境污染的治理以及环境友好材料的生产中的应用,同时还包括生物农药等内容,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广。

其中重点为基因工程和发酵工程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要求学生掌握基因工程和发酵工程原理和应用,为学生将来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不仅是掌握了生物工程的基本技术在环境治理领域的应用,由于这些基本技术的原理是一致的,又可以将这些所学知识与食品生产、化工产品的生产以及在制药方面的应用联系起来,为学生将来在其他领域的发展可奠定一定的基础。

一、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环境生物技术引论本章重点为生物技术发展简史的四个阶段,难点为生物技术发展简史的四个阶段所特有的代表性产品。

第一节生物技术的学科体系与发展简史本节要求了解生物技术的定义,生物技术的学科体系(考核概率10%),理解生物技术的高新特征(考核概率30%),掌握生物技术的发展简史(考核概率60%)。

1生物技术的定义2 生物技术的学科体系3 生物技术的发展简史4 生物技术的高新特征第二节环境生物技术的学科体系本节要求了解环境生物技术的定义,环境生物技术的学科体系(考核概率10%),理解环境生物技术的层次性(考核概率30%),掌握环境生物技术的主要研究范围 (考核概率60%)。

1 环境生物技术的定义2 环境生物技术的技术体系与学科结构3 主要研究范围第二章环境生物技术的生物学基础本章重点为微生物学、酶学以及生态学中的基础知识,难点为生态系统的自净作用。

2024版《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2024版《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培训与操作规范
加强实验人员设备操作培训,制定设备操作规范,减少人为损坏和 误操作。
危险化学品管理规范制定
化学品分类储存
按照化学品性质分类储存,设置易燃、易爆、剧毒等专用储存柜, 确保化学品安全。
领用与审批制度
建立化学品领用审批制度,严格限制化学品使用量和用途,防止滥 用和浪费。
应急处理措施
制定化学品泄漏、火灾等应急预案,配备相应应急设备和器材,提 高应急处置能力。
《微生物学实验》
一本经典的微生物学实验教材,涵盖了微生物学实 验的基本操作和技能,对于环境微生物学实验也有 很好的参考价值。推荐理由:通俗易懂,步骤详细, 有助于培养实验技能和操作能力。
专业期刊杂志订阅建议
要点一
《环境微生物学报》
国内环境微生物学领域的权威期刊,发表了大量高质量的学 术论文和研究成果,是了解国内环境微生物学研究动态的重 要渠道。订阅建议:定期浏览期刊官网或邮箱订阅,获取最 新论文和研究进展。
操作考试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项综合性实验,考察其实验 设计、操作及结果分析能力,占比30%。
3
面试环节 针对学生的实验技能、知识应用及创新能力进行 面试评估,占比20%。
成绩反馈机制建立和实施
及时反馈
每次实验后,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报告和操作技能进行评分,并通过 教学平台或课堂公布成绩,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在线学习平台
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学生 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实验相 关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数据分析软件
利用数据分析软件对实验 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帮 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实验结果。
04
实验考核方式与标准
Chapter
平时成绩评定标准及占比
实验报告质量

环境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环境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环境微生物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环境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生命周期、代谢和影响的学科。

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讲授和实验操作,使学生了解环境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和最新进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环境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和功能。

2. 了解和掌握环境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技术,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3. 了解环境微生物的生态功能,如生物降解、生物修复和生物控制等。

4. 了解环境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1. 环境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微生物的概念和分类- 环境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和分布规律- 环境微生物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方法2. 环境微生物的组成和功能- 环境中的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群落- 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和功能特征- 环境微生物的生态功能和环境影响3. 环境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技术- 分离环境微生物的常用方法- 微生物菌种鉴定的常见技术- 分析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方法4. 环境微生物与环境修复- 微生物的生物降解和污染物去除- 微生物修复技术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 微生物与植物的协同修复技术5. 环境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和工业生产- 环境微生物与疾病的关系- 微生物在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和生物能源生产中的应用- 环境微生物对环境保护的影响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以课堂讲授的形式,介绍环境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实验操作:组织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3. 文献阅读: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献,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和信息检索能力。

4.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和报告,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5. 实地考察:组织环境微生物学相关的实地考察活动,加深学生对环境微生物的认识。

五、评价方式1. 平时表现(占比30%):包括课堂参与、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等。

《环境生物技术》教学大纲

《环境生物技术》教学大纲

《环境生物技术》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环境生物技术课程名称(英文):Environmental Biotechnology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学分:2.5学时:54 ,其中理论学时:36 ,实践(实验)学时:18授课对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生态学专业本科生授课语言:中文开课院系: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课程网址:撰写人:张明审定人:一、课程简介(中文)本课程是为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生态学专业的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建议学生在具备了有机化学、环境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之后学习。

主要从技术应用和发展的角度,系统介绍目前常见的环境生物技术,包括:微生物遗传,废水、废气的生物处理处置和综合利用中最新的环境生物技术原理、方法和和应用状况;环境生物技术在污染预防和环境监测中的原理、应用和进展;环境友好材料、环境保护生物产品的生物合成和应用状况和前景。

课程简介(英文)This course is a specialized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nd ecology. Students are advised to study the basic knowledge of organic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before it. Mainly from the view of technical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course introduces the current common environmental biotechnology systematically, including:microbial genetic, the latest environmental biotechnology principles, methods and application status of waste water, waste gas biological treatment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the principles, applicationsand progress of environmental biotechnology in pollution preventionan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environment-friendly materials, bio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status and prospect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iological products.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学习将为学生进一步开阔思路,拓展视野,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应用的能力,为今后在环境科学与工程和生态学领域的发展打下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有机结合,达到既熟悉本学科的专业发展趋势和现实应用概况,能灵活分析
和运用环境生物技术解决环境污染监测和修复的实际问题,又能增强环境保护意
识,在资源利用和生态建设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课程简介 (Description)
The course is focused on solving environmental problems by using biological technology. The main contents including environmental microbial group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the remediation approaches of soil heavy metal pollution, waste water processing, petroleum pollution and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evaluating systems, as well as molecular biological techniques are to be well introduced in class. The students will learn the principal theories and investigation mean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They will enhanc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wareness and should exhibit positive effect on 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fter graduation.
课程网址
陈云鹏
/
(Course Webpage)
本课程着重介绍如何应用生物技术解决环境问题,从概念、基本原理、技术
方法及典型的工艺流程等方面较全面地介绍了环境中的微生物种类及应用、土壤
重金属污染、污水处理、石油污染等的污染修复技术、环境监测中的指示植物和
微生物、环境质量评价和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环境中的应用、生物农药等内
解和转化
析进行授
习。
铁的微生物
课)
转化规律;
掌握管道锈
蚀和堵塞的
发生原
因。
了解 PCR
相关技术在
环境微生物
多样性检测
方面的应
用;掌握
FISH、
第 5 章 环境 微生物分子
5
课堂教学 (结合具体
要求做到课 前预习,课
DGGE 和 SSCP 三种 分子生态学
课堂提问
生态学
案例讲述) 后复习。
方法分析环
境微生物群
基本概念如
第 2 章 环境
(典型案例 要求做到课
优先污染
污 染 及 其 治 4 结合理论分 前预习,课
课堂提问
理基础
析进行授
后复习。 物、POP、生
物富集性、
课)
自净作用
等;
掌握铁细
菌、贝氏硫
菌、产甲烷
菌及霉菌、
酵母菌等在
第 3 章 环境 污染控制的 微生物方法 9 和原理
课堂教学
要求做到课前 预习,课后复
*课程简介 (Description)
RE328
*学时 (Cre (Credits)
3
(中文)环境生物技术
(英文)Environmental Biotechnology
专业教育课程(专业类,必修课)
资源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
中文
农业与生物学院
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E 类)、微生物学(E 类)
课程教学大纲(Course Syllabus)
*学习目标(Learning Outcomes)
*教学内容 进度安排及要求 (Class Schedule &
Requirements)
1.掌握生物技术在环境领域内应用的基本原理、代表性技术及工艺流程,了解本 学科的发展趋势,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实践中能灵活运用环境生
物技术解决实际问题。(A5.2.1) 2.培养发现、分析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协作意识。(B2,B9) 3.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课程论文等形式,开拓学生眼界,使他们养成刻苦 务实、精勤进取、乐于创新的精神。(C2,C4,C7)
教学内容 学时 教学方式 作业及要求 基本要求 考查方式
课堂教学
(回顾环境
生物技术发
掌握环境生
展历程,阐
物技术的基
明基本概念
本概念和研
如生物技术 要求做到课 究内容;了
第 1 章 绪论
2 与环境生物 前预习,课 解生物技术 课堂提问 技术的区别 后复习。 发展历程、
和联系;其
存在的问题
中以半学时
及发展前
组织讨论现
景。
实中的环境
污染案例)
掌握环境污
染的特征及
课堂教学
容。课程讲授从环境微生物入手,结合超积累植物修复、污染物降解途径和机理、
环境污染修复和检测中用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部分章节还以实际案例来讲述生
物技术在环境治理和监测中的具体运用。课程以理论讲授为主,辅之以课堂作业
和课程论文等手段来巩固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
到环境生物技术这门交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将生物技术和环境问题的
习。
污染物处理 上的应用; 掌握基本概 念如水华;
课堂提问
了解原生动
物在废水处
理上的应
用;了解微
生物的生长
曲线对污染
物处理的指
导作用。
掌握基本概
念:共代谢
作用、硫化、
反硫化作
用;了解影
课堂教学
响生物降解
第 4 章 污染
(典型案例 要求做到课前
效果的主要
物的生物降
9
结合理论分 预习,课后复
课堂提问
因素;掌握
《环境生物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Course Information)
课程代码 (Course Code)
*课程名称 (Course Name)
课程性质 (Course Type)
授课对象 (Target Audience)
授课语言 (Language of Instruction)
*开课院系 (School) 先修课程 (Prerequisite) 授课教师 (Instructor)
落结构和动
态的原理和
基本技术流
程;了解宏
基因组及其
环境应用
掌握有机物
课堂讲授有
厌氧消化的
机物的厌氧
三阶段学
消化内容,
第 6 章 废水
要求做到课 说;掌握产 学生课外复
生物处理技
5
前预习,课 甲烷细菌和 课堂提问 习废水的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