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教育,乃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基础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基石,关乎着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在时代的浪潮中,基础教育不断改革与发展,以适应社会的变迁和人才培养的需求。
回顾过去,我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显著成就。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让无数孩子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极大地提高了国民素质。
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础教育模式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在教学方法上,过去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课堂上,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缺乏思考和实践的空间。
这种教学方式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着学科之间的割裂,缺乏综合性和实践性。
学生学到的知识难以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
在评价体系上,唯分数论的倾向较为严重,考试成绩成为衡量学生优劣的主要标准。
这不仅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基础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近年来,一系列改革举措纷纷出台。
首先,在教学方法上,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鼓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例如,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不再直接给出公式和答案,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自己发现规律,推导公式。
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提高了学习效果。
其次,课程设置更加注重综合性和实践性。
增加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多学科知识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同时,加强了劳动教育、艺术教育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许多学校开设了手工制作、烹饪、园艺等课程,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再者,评价体系也在不断完善。
不再仅仅依靠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综合素质。
通过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记录学生在学习、品德、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表现,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
《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期报告
《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期报告一、课题概述1、研究背景新课程改革已经过去八个年头,无论在对课程内容的适应和对课堂教学的把握方面,与课改刚刚启动时期相比,教师们面临诸多新的问题和困惑。
如,课堂中新的师生关系和角色适应;校本教研氛围中教师合作能力与自我反思意识的提升与觉醒;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参与课堂教学改革与实验的能力;开展校本科研的能力,等等。
上述教师面对的新问题与困惑,无不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我,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教师专业发展便成为基础教育学校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
2、理论依据和研究假设理论依据。
①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②教育管理学理论。
③现代教育学理论。
④主体性教育思想。
⑤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
研究假设。
基础教育学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
我们设想,良好的“专业心态”、“职业追求”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决定因素,学校通过管理改革、文化浸润、榜样示范、心理引导等措施,能够塑造教师良好的“职业形象”,从而使教师获得专业化发展的源动力。
教师通过专家引领、学习培训、同伴互助、交流研讨、自我反思、总结经验等方式,在教育教学中通过行动研究等措施,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目标。
3、本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现状早在20世纪80年代,教师专业化开始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
许多国家把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突破口。
1986年,美国开始出现“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被认为是为教师提供专业训练和专业发展机会的重大机制创新。
我国的一些学者专家和一线的教育改革者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了许多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叶澜教授认为教师的专业素养应该包括专业理念、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结构等方面。
顾泠沅教授领衔开展了以校本教研、校本培训、课例研究等为主要形式的“行动教育研究”计划。
首都师大教科院借鉴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特别是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做法,从2001年4月开始,在北京市建设了首批教师发展学校,以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社会必然性(一)“教师即研究者”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条件来看,社会发展对教师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知识递增和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这就要求教师自觉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并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追求新知,并有意识地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所以教师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观念和浓厚的科研意识。
因此,“教师即研究者”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二)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成为“反思实践者”三级课程的实施意味着原来属于国家的课程开发的权力部分地下放给学校和教师,从而使课程开发不再仅是学科专家和课程专家的专利,教师也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
这样,教师不再仅仅是课程的消费者和被动的实施者,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课程的生产者和主动的设计者。
校本课程开发必须源于学校的教学实践,教师既是课程的实施者,同时又是课程的研究者。
这就要求教师运用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对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学科的分析,以便对自己的实践有一个理论上的理解或解释,并发现其中的长处与不足,为以后的改进作好准备。
校本课程开发要求教师作为一个研究者的身份进入课堂教学实践,并成为一个对自己实践不断反思的“反思实践者”。
(三)教师的工作特点的要求教师的工作富有创造性的特点,在保持知识结构的开放性的同时,还必须具有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转识成智”的能力,即用智慧去驾驭信息和知识的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转换知识观,了解不同学科、不同场合、不同目的所使用的不同知识形态,采取不同的传递方式,指导和帮助学生能够在这些知识面前善于判断、选择、取舍,并能够进行不同知识的组合、转换,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学习着手解决问题。
教师创造性的这一特点必然要求教师要研究所传递的知识及其构成,研究传递知识的方法与途径,研究学生,研究教学,将知识、方法、价值融为一体。
教师必须是一个研究者,才有资格、有能力担负起建构性知识的教学任务,创造性地设计一种开放的、有助于师生合作及学生独立探究的学习情境,在积极的、主动的、创造的学习活动氛围和背景中,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论文:新课程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刍议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论文:新课程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刍议一、引言随着社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的课程改革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新课程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影响,提出刍议。
二、新课程背景新课程是教育系统中的一场变革,旨在突破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需求。
在新课程背景下,幼儿教育必然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三、新课程对幼儿教育的影响1.教育理念的转变: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幼儿教师需要与之相适应,注重启发式教育和能力培养。
2.课程内容的改变:新课程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幼儿教育需要打破传统的学科边界,注重跨学科的教学设计和课程设置。
3.教学方法的转变:新课程要求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幼儿教师需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培养其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于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只有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五、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与策略1.终身学习意识与实践:幼儿教师应与时俱进,通过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2.教学经验的积累与分享:幼儿教师应积极参与教学实践,将经验进行总结和分享,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3.参与专业培训和研究:幼儿教师可以参加各种培训和研讨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了解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
六、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挑战与对策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缺乏时间和资源,传统观念的束缚等。
应采取以下策略应对挑战: 1. 政府和教育部门应提供更多的培训资源和支持,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条件。
2. 学校应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训和评价,为其提供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3. 幼儿教师应自觉转变传统观念,积极参与专业发展,与时俱进。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途径之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途径之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途径之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提至U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教师的培训、学习,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包括终身学习、教学反思、同伴合作、行动研究、专家引领、课题研究、网络研修、教师成长记录袋等。
一、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保证①知识迅猛更新客观上要求教师学会学习,养成学习的习惯,教师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课堂常教常新;要树立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认真学习和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相关的理论知识,自觉地在研究中应用;还要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学习、学习、再学习。
要做教学实践中的“有心人”,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究,积极探索,锲而不舍,勇于革故鼎新。
(一)个体学习首先教师主动学习间接经验。
其途径是向书本学习,博览群书;向周围其他同仁学习,学>-j他们的教书育人的经验和方法,结合自己的实际巧妙移植,可以少走弯路;利用计算机网络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
其次,要积极主动积累实践经验,要向实践学习,实践出真知灼见,实践长才干。
(二)互动学习师生间的教学活动,主旨是培养学生学会积极主动地学习。
课堂教学是对话、交流与知识建构的过程。
教师是师生从事知识建构与发展的实验室,要积极实现师生间、生生问的互动探究活动。
师生、生生、生与媒体间可以尝试专注式学习、合作学习、专题学习、网络探索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方式,使我们的学习真正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愿学、乐学、创造性地学。
网络探究学习是一种以单一主体探索为导向的学习活动。
它经常以网页呈现问题作为开始,引导学习者解决问题。
(三)团队学习.合作是校本研究的途径与方式,我们的社会正从“学历化社会”走向“学习化社会”,若研究只停留在教师个体,虽然教学行为也会产生一时的变化,但这种变化难以持久,也难以从个别教师的行为转化为群体教师的行为。
教育改革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育改革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改革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在这个变革的时代,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探讨教育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措施来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背景教育改革是当今社会的重要议题,其目的是通过创新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师培训来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而教师作为教育改革的实施者和推动者,他们的专业发展对改革的成功至关重要。
二、教育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1.更新知识和技能:教育改革要求教师紧跟最新的教育发展趋势,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教师才能适应新的教育环境和需求。
2.拓宽视野和教育观念:教育改革致力于打破传统的教育框架,鼓励创新和多元发展。
教师需要摒弃传统观念,拓宽教育观念,以适应新的教育要求,并为学生提供更具时代特色的教育。
3.提高教学质量:教育改革强调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提高教学质量。
三、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措施1.提供多样化的培训机会:教育机构和学校应当提供多种形式的培训机会,包括研讨会、培训课程、讲座等,以满足教师不同的学习需求。
同时,还可利用互联网技术开设在线培训课程,让教师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进行学习。
2.建立教师交流平台: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对于专业发展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建立在线社区或专业论坛,供教师交流心得、分享教学经验,互相学习和取长补短。
3.鼓励教师参与研究和创新: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科研项目,开展教学实践研究,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奖励。
同时,也要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创新,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四、结论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任务。
教育机构、学校和教师本身都应该积极参与,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构建起一个更加先进、创新和有活力的教育系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化发展新课程改革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从这个理念出发,必然要求学校管理,教师的一切教育行为都应该关心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强调教师的责任、奉献、服务、承诺和对学生的关爱。
这一切也恰是教师专业标准的职业伦理所需求的,问题是从当前的情况看,部分教师还远未达到这个标准。
我国教师专业化的现状在部分教师中还存在着教育观念落后,知识面狭窄、学历偏低、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人文素养低下,职业道德意识谈薄,创新精神和研究开发能力不强等不足。
因此,新课程改革呼唤专业化的教师!教师专业化成长,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教学实践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提倡反思,提倡研究。
学校既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也是教师发展的场所,教师专业化发展就是要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使教师和学生都获得成功。
教师在新课程教育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许多在职前教育、岗前培训等过程中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
而这些问题只有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研究,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解决。
因此,立足校本,是教师专业化的主要途径。
(一)通过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校本培训是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由学校组织实施的、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引导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国际、国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教师应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等诸方面的素质,而衡量一所学校的发展则与教师专业水平密不可分,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上扮好管理者和服务者的角色,正确引导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才是真正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如何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工作:一、注重职后教育,树立终身教育的专业发展理念1.新教师的入职教育是职后教育的衔接点,要充分认识到入职教育对新教师成长的重要作用,强调师范院校与学校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同时要将新课程理念和方法贯穿到新教师的职前培训中去,以缩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时间。
基础教育的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研究
基础教育的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研究教师专业发展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教育研究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本文将探讨基础教育的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研究的关系,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教师专业发展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形势也在面临着新的挑战。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教育技术和教育方法,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只有持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教师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实现教育目标。
二、教育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教育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教育研究,教师可以了解当前教育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理论,掌握教育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同时,教育研究能够提供实践指导和经验分享,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教育实践中的挑战。
三、教育研究中的教师参与教育研究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
教师应该通过参与教育研究项目、学术交流等方式,增强自身的教育研究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撰写教育研究论文、参与学术会议等形式,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教学经验。
四、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建立完善的机制。
教育部门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研究,提供相关的培训和资源支持。
学校可以建立教师教育研究团队,开展定期的教育研究活动,提供平台和机会,让教师能够有序地开展教育研究。
五、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为了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当鼓励教师参与继续教育和培训,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其次,可以建立专业发展评价体系,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行评估和奖励。
此外,学校可以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和培训,提供更多的指导和支持。
六、教育研究的意义和作用教育研究在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教育研究,可以提高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教育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同时,教育研究还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创新,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近年来,基础教育改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我想谈一下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以及未来的展望。
一、背景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基石。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并提出了全民教育、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其背后则是不断推进着基础教育改革。
目前,基础教育改革在不断深化,也在不断拓展新的方向。
二、发展趋势1.多元化教育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多元化教育。
多元化教育是指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丰富化的学科内容和文化体验,以及培养学生多样化的能力和兴趣爱好。
多元化教育的开展,可以减轻学生在单科竞争上的压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2.综合素质评价目前学生的考试成绩仍是衡量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
但是,单纯的学科成绩评价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业水平和能力。
因此,综合素质评价的推行越来越受到关注。
综合素质评价将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包括学科水平、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认知能力、交往能力、心理素质等。
3.走班制教学走班制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特点在于将学科教师教授的课程集中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学生则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学习的课程和学科。
走班制教学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推进学生的综合素质。
4.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基础设施之一,也是未来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因此,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
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技术资源,使学生能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5.多样化考试方式目前,中考和高考仍然是中国基础教育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传统的考试方式存在一定的不足。
因此,多样化考试方式被提出。
多样化考试方式包括课堂小测验、项目评估、课程作业、实验报告、开放式题目等方式。
6.优化人才评价模式在优化基础教育评价体系方面,不仅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也要从教师和教学资源的角度考虑。
优化人才评价模式,可以激发教师教学热情和创新思维,也可以减轻教师的评价压力和事务负担,从而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教育工作环境。
基础教育改革心得体会
基础教育改革心得体会基础教育改革心得体会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的培训、学习、提高,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如何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如何把学校建构成一个学习型、科研型的组织,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市教育局“关于建立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的意见”明确提出:各级各类学校要确立“学校是教研基地、教室是教研室、教师是教研员”的新理念,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办学发展意识,确立“教师发展学校”的观念,不断引领教师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促进学校办出典型、办出特色、创出品牌。
面对新课程,我们碰到了原先估计不到或估计不足的困难和困惑。
如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三维目标的关系?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开展有意义的.探究活动?我们面对的大班教学,如何针对个体的差异进行教学?课堂教学中即时性评价如何进行等等,这些操作层面上的问题,向我们提出挑战,我们的教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
面对困惑,西华中学的园丁们紧紧依靠“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和专业人员的专业引领”这三种力量。
努力学习课程理念,刻苦钻研课标教材,认真进行教学反思,积极开展集体备课,在课改的征途上留下了一串串扎实的脚印,收到了一份份丰熟的硕果。
课改的实施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
为了加强教师之间交往、互动、合作和专业切磋,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西华中学教科研》应运而生。
《教科研》立足于素质教育,坚持“解读课标、探讨理论、交流经验、指导实践”的原则,致力于课改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服务于全校教师和学生,为我校教研教改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为大面积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新课程的启动,呼唤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基础教育改革成为国家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
那么,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趋势又是什么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个问题。
一、教育理念的转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知识传授教育已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因此,教育理念也在向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的方向转变。
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
二、课程设置的更新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之一就是课程设置的更新。
传统的课程设置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未来的基础教育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育管理的改革基础教育改革还需要从教育管理的层面进行。
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加强学校教育资源的统筹配置,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此外,对于教育考核和评估机制的改革也是必要的,要建立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考核评估体系,更加公平、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技术手段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的方式也在发生变革。
未来基础教育将更加注重技术手段的应用。
通过网络技术、智能设备等手段,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互动方式。
同时,技术手段的应用也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
五、国际化教育交流合作基础教育改革也需要加强国际化教育交流与合作。
借鉴和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与世界各国的学校进行合作交流,共同推动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不断丰富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经验,培养具备全球胜任力的人才。
综上所述,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是教育理念的转变、课程设置的更新、教育管理的改革、技术手段的应用以及国际化教育交流合作。
只有不断协调这些方面的改革与发展,基础教育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王文湛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感想
王文湛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与教师专业发展的感想
王文湛在新时代下对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加强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学生有健康体魄、快乐成长、掌握基本知识技能、具备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2. 优化课程设置:将学科知识、社会实践及创新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具有多元化、开放式、学生主体性的课程体系。
3. 推广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供优质的网络课程资源,实现教学模式的智能化、数字化和信息化。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设立专业标准,建立职称制度和师德考核机制,提供多元化的职业发展通道,吸引更多专业、高水平的人才从事教育工作。
对于教师专业发展而言,王文湛认为,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必须通过专业培训和不断学习提高专业素养,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创新思维: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备开放、创新的思维方式,能够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造有益的教学环境。
2. 提高教育理论素养:推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应注重教育理论学习,深化对教育规律、教育科学的认识。
3. 加强教育实践: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积累经验,教师才能够提高教学水平,同时也需要坚持反思、总结,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4. 建立专业发展机制:对于优秀的教师,应建立一套完备的激励机制,让教师持续发展、提升专业水平的欲望得到满足。
《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与教师专业发展》观后感
《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与教师专业发展》观后感《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与教师专业发展》是一部以基础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的重要著作。
该书对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意义的观点和建议。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切感受到了教育改革的紧迫性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首先,这本书从全面、系统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和挑战。
作者指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存在课程内容过于繁重、评价机制单一等问题。
这些问题使得学生承受着沉重的学业负担,缺乏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同时,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城乡差距明显等也影响了基础教育的公平性。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基础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
其次,书中强调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关键力量,他们承担着培养未来人才的重任。
然而,当前我国教师队伍中存在着素质不高、培训机会有限等问题。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
因此,为了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机会。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受启发的一点是作者提出的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路径。
作者指出,应当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同时,要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此外,作者还提出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学校管理和评价体系建设等具体措施。
这些观点和建议为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有助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抓住关键,解决问题。
另外,作者还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
作者强调了教师自身素质的重要性,提倡教师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同时,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为他们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和晋升通道。
此外,还需要建立健全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这些建议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升整个教育系统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的发展
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的发展从专业发展角度看,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育教学实践,教师的发展只能在学校中、在具体的实践中、在对自身实践的不断反思中才能完成。
学校既是教师专业生活的场所,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地方。
改革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理解和认同,以及能否进行积极的组织与领导工作。
那么,教师素质如何才能适应实施新课程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让教师与新课程同行。
一、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1.思想的变化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树立新的课程理念:“健康第一、激发兴趣、学会学习、关注差异”给教师指明教学的方向。
教师不光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指导者、引领者和参与者。
2.态度的变化在课改前,不管教师从行为上还是纪律上都较为涣散,没有意识到作为一个人民教师具有的责任感和具有高尚的理想和情操,热爱教育事业。
新课程改革后,教师应主动地投入课改中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思考教学实际中的问题,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站在学生的位置考虑问题,课堂教学中面带微笑,拉近师生间关系,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教学内容的选择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求,教学方法上灵活多变,调动学生学习的需求,尽而促进自己在教学方面的成长。
3.知识的改变。
教师应不断学习专业化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底蕴,同时还学习其它利于教学的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更好的适应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
二、教师培养的发展趋势1.专业化教师职业专业化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是当前世界师范教育所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和发展趋势。
它是师范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
从观念上说,世界各国都日益倾向于把教师从一种职业转变为一种特殊“专业”。
2.多元化多元化主要指打破原有的由单一的师范院校培养模式,使非师范类院校也能培养师资。
在我国,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
基础教育发展与课程改革的关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立足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提升综合国力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契机的同时,也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课程改革的实施,使教师的角色的到重新确立,也赋予了教师角色新的特点,教师专业内容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也有所改变。
课程改革为教师发展提供了契机,表现在课程改革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实践舞台,同时也促进了教师与课程共同成长。
首先,课程改革促使教师角色的拓展,使教师接受了新的教育观念,提升了教育教学能力,激活了教师对专业发展的愿望。
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最大变化是角色变化。
传统意义的教学角色强调教师的权威地位和知识的传授,而在新课程中,教师须放弃对学生学习内容的绝对权威和垄断,从知识权威拓展为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传递者拓展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作为研究者本身就是一种道德化的教师形象。
其次,课程改革推动教师知能结构的发展。
课程改革是一次“教育角色”的急剧转型,因此原来的教师专业结构需要接受新课程的挑战。
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可分为本体性知识、支持性知识、实践性知识。
课程改革对教师知识结构的挑战,从根本上说是对教师实践知识的的特殊要求。
因为在教学实践中真正发挥作用,面临实际问题考验的是实践性知识,教师的本体性知识等都需要通过实践性知识发挥作用。
课程改革使教师与课程改革共同成长,我认为有以下几点表现:首先,课程改革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动力。
课程改革打破了教师已经习惯的常规教育的教学模式,给教师造成了渴望了解新知识达的强烈动机;同时,课程改革以新的课程理念整合原有的课程教学,倡导新的课程形态以及新的教学方式,从外部给教师提出了专业发展要求,使教师面临新的挑战,这推动着教师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各种专业发展的活动,从而提升自身专业形象和素质。
其次,课程改革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方向。
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民办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民办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作者:高薇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2年第09期在民办教育迅速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今天,民办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应该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本研究在分析当下民办教师队伍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民办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民办;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作者简介】高薇(1976—),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走过了十年,关于课程的研究,众多学者和教育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述。
而其中“教师”则成为此次新课程改革的核心话题。
有关教师与课程改革之间关系的研究,大多侧重于两种思路:一种是“防教师”的课程改革都是把教师当作客体来考察,要求“它”与课程匹配、适应;另一种“教师介入”的课程改革是把教师当作课程改革的主体,教师参与课程发展的全过程。
[1]在此,本研究的重点不是放在“教师与课程”这一通常被人关注的热门主题上;而是从民办角度,研究教师如何实现专业成长的问题,这也正是通常被人所忽视的问题。
1.何谓民办学校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沉寂了30多年的民办教育的重新兴起和蓬勃发展,特别是1992年以来的迅速发展,使得民办教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充分显示了我国社会力量办学的巨大潜力。
“民办”是与“官办”或者“公办”相对应的称谓。
所谓的民办学校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依法举办的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
[2]民办学校和公立学校则是从办学主体上来区分的。
民办学校有三个明显特征:举办人不是国家机构;资金来源于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也就是面向社会招收学生和学员,服务于不特定的群体和公民个人,而不是只招收某个团体、企业、行业、系统和特定群体的人为学生或学员。
2.民办中小学师资现状师资来源。
民办中小学师资来源一般有以下几种:离退休教师;从公立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聘请的兼职教师;应往届高校毕业生(其中有非师范教育专业的);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被招聘来的在岗教师(其中有向原单位辞职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教学大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编码:0741122090英文名称:Curriculum Reform in Fundamental Education教学时数:36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二、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师教育课程系统中的一门重要的课程,是师范专业学生接受教师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
基础教育的质量关系到民族的千秋大业,关系到社会的发展进步,基础教育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本课程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情况,把握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及趋势,能够对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学会运用有关理论来观察、分析、解决基础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能够开展课程与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等相关工作,为今后胜任中小学教师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基本要求1、理论和知识方面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概览、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概况、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调整、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基础教育课程实施、发展性课程评价的构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
要求学生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事实,知道其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理解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
2、能力和技能方面养成关心思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识,学会运用有关理论来观察、分析、解决基础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能够开展课程与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等相关工作。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专题一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概览(一)教学组织方式及教学目标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学生自学,让学生了解二战后世界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进程,了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概况,理解并掌握二战后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特点,把握当代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
(二)教学内容1、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2、一些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特点与趋势(三)作业题结合20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你认为哪些改革措施可以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益借鉴或重要警示。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现代教育的不断变革给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专业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新课改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等方面展开,分析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教师专业发展不仅关系到教师个体的职业发展,更关系到整个教育系统的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专业发展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只有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教师才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与时俱进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教师专业发展能够帮助教师拓宽视野,提高专业素养,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
其次,教师专业发展能够增强教师的专业自信。
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教师会不断接触新的理论、方法和技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
这样的不断提升让教师更加自信,能够自如地应对各种教学挑战。
最后,教师专业发展能够促进学校的发展。
教师是学校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专业发展关系到学校的整体素质和声誉。
只有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和专业能力,才能够为学校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新课改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新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它对教师专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新课改改变了教师的角色。
传统课程以教师为中心,而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协同者。
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更多的关注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其次,新课改引入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小组合作、问题解决和实践探究等。
这要求教师在专业发展中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新课改注重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和保障。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参与学科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专业发展培训和支持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
教学目的:了解和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挑战,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以及应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与途径。
教学重点: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与途径。
教学难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挑战。
课时安排:2课时
一、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挑战
(一)教师的处境与台阶
1.教师的危机感:
2.教师的压力与动力:个人成长的台阶
教师成长获得荣誉性台阶的需要:成为学校的名师(骨干教师),国家级、省、市、县各级教学名师或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教师成长获得业务性台阶的需要:新教师、适应型教师、经验型教师、科研型教师、专家型教师。
(二)新课程新环境——对教学的调查
1.调查样本反映的现实
■调查范围:北京、辽宁、江苏、广东、黑龙江、江西、广西、河北、山西、宁夏等10个省(市、区)
■样本数量:不同层次学校的学生样本14036名、教师样本1650名、校长样本158名■调查结果
(1)教师情况:离开教学参考书,80%教师写不好教案,上不好课;离开课堂同步练习,至少85%教师出不好练习题;离开标准化试题集,至少有90%的教师命不好考试题。
(2)学生情况:
学生每天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大约%的学生每天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不到小时;%的学生表示几乎没有时间做自己的事情;只有%的学生每天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于1小时。
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的学生表示喜欢动手实践、讨论交流、自学等主动学习的方式,只有12%的学生喜欢老师讲授。
关于作业类型的调查:学生的作业以练习记忆为主,实践性、探索性的作业占的比例极少。
2. 新旧课程环境的比较
3.新旧教材观的比较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变化
(一)从师生关系看:知识的传递者——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1.积极的旁观、平等中的首席,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包办者
帮助学生自我反思,明确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搜寻并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现学习内容的意义;营造并维持积极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评价学习结果和过程;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性向。
2.尊重、赞赏、倾听
特别要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业成绩不良的、被孤立的、有过错的、有严重缺点与缺陷的、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
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学生的独特性;赞赏学生的任何成绩;赞赏学生作出的努力和所表现的善意;赞赏学生对自己的质疑与超越。
倾听:学生的需要、欲望、情感、思想……
(二)从课程运作看:课程的执行者——课程的建构者
1.作为课程建构者的教师:
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评价者、设计者;
教师的课程能力:课程整合能力、课程设计能力、课程开发能力
2.明确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课程基本理念
课程目的: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课程结构:注重共同基础,体现选择性
课程内容: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课程实施: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课程评价:更新评价观念,促进学生发展 4.对教材功能和性质的认识
教材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指导;发展学生能力的工具;开拓学生视野的窗口;学生联系生活和社会的桥梁;教和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惟一的资源;教师再创造的基石,而不应是束缚教师的枷锁。
(三)从工作方式看:教师是教学的合作者、研究者、设计者
当教师被新技术从繁重的教学工作中解放出来后,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教育科
旧教材观 新教材观
教材是学科知识的载体,必须是事实性知识,对师生和教学具有绝对的权威
教材是引导学生发展的范例,是主客观的统一,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对话的话题 用大纲直接指导、硬性控制
以课程标准间接指导、柔性控制 教学参考书提供具体指导
教学指导书提供参照
研,教师的角色应由“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转换。
由于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中教师成为教学的合作者。
由于教育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使课程和教学范例不可避免地发生改变,教师应以建构主义为基础进行课程开发,要突破教材的束缚,使教材由主导地位转变为辅助地位,这就需要教师学习和熟悉信息技术,通过网络采集最新的信息补充到教学中,成为课程的设计者。
(四)从职业发展看:教师是学习者、自主发展者、专业工作者
1.教师是学习者和自主发展者
(1)教师作为学生唯一知识源的地位已经动摇。
上课是与学生相互理解、相互启发、教学相长,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教学是一种学习的职业。
(2)现代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教师进行研究性学习。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更应把工作重心导向智慧能力和理性心灵的发展,使学生终身受益;教师的学习应是一种认识、探究、体验、交往的学习过程。
2.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承载着教育的根本意义和价值
(1)专业人员。
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知识和学问,还要有与教师职业相应的品格和技能、有对教育规律和儿童成长规律的深刻认识、有不断思考和改进教育工作的意识和能力。
(2)专业特性:教育学科是教师共同的专业。
三、应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师专业发展
(一)教师的三个层次
一流的教师教思想,至于“道”;
二流的教师教方法,止于“艺”;
三流的教师教知识,止于“技”。
(二)教师人生的三种境界
第一种: 谋生型:工作=挣钱
第二种: 事业型:谋生+事业
第三种: 快乐型:谋生+事业+快乐 (痛,并快乐着)
(三)教师教学的三个层次、三重境界
“懂”:以正确传授并且教会学生正确掌握的层次为“懂”。
(我知道了!)
“透”:以熟练掌握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引导学生心智发展的层次为“透”。
(我理解了!)“化”:以沉浸其中热爱其中出神入化地与学生一起创造的层次为“化”。
(我运用了!)(四)教师专业发展的“四个等式”:
教师的专业发展=学习+研究+实践
教师的专业发展=智慧+勤奋+培训+机遇
教师的专业发展=经验+反思
教师的专业发展=我+我们
(五)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师范教育:学历教育
2、新教师的入职辅导:专业发展的“降压阀”和“转换钮”
3、在职培训:专业发展的“加速器”和“永动机”
校本研修、远程培训、巡回流动培训、基地培训、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等
4、自我教育:理性阅读、课题研究、教育博客、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听课评课、教学反思等。
思考与练习
1.简述新旧教材观的区别。
2.简述新旧课程环境的区别。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是如何转换的
4.简述应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