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测试卷(附答案)
2020-2021人教版部编八年语文(下)每课一练《大自然的语言》练习题及答案
2020-2021人教版部编八年语文(下)每课一练《大自然的语言》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对《大自然的语言》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第①段生动地勾画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四季图”,形象地说明了花草鸟虫的变化和气候的关系。
B.“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用具体的物候变化表现了一年四季的景色变化。
C.“年年如是,周而复始”,既点明了四季变化的自然现象是有规律的,又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D.杏花“传语”、桃花“暗示”、布谷鸟“唱歌”,运用拟人手法具体形象地说明大自然的语言。
2.《大自然的语言》第二段中“大自然语言”指()。
A.劳动人民心中理解的话。
B.布谷鸟唱歌。
C.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D.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自然现象。
3.关于《大自然的语言》,下面的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大自然的语言”中的“语言”指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
B.从文中可以知道,纬度、经度与地势高下的差异三方面决定了物候来临的时间。
C.7、8、9段按照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客观具体地介绍了决定物候迟与早的因素。
D.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
4.下面对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的例子,说明越往北桃花开得越早。
B.7、8段按照从主到次的逻辑顺序介绍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各种因素。
C.文中“凡是”和“都”强调无一例外,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D.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与农业丰收有密切的关系。
5.《大自然的语言》的第①段中“年年如是,周而复始”的“是”指代的是( )。
A.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B.北雁南飞,昆虫销声匿迹。
C.衰草连天,风雪载途。
D.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情况。
二、填空题6.根据语境,续写一个句子。
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秋叶的飘零中,我们读出季节的变化;从归雁的行列中,我们读出了集体的力量;,。
大自然的语言试题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下列哪项不是大自然的语言?
A. 动物的叫声
B. 植物的生长
C. 人类的语言
D. 季节的变化
答案:C
2. 根据大自然的语言,哪种现象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A. 雪花纷飞
B. 落叶满地
C. 燕子归来
D. 果实累累
答案:C
二、填空题
1. 根据大自然的语言,_________(填入动物名称)的迁徙预示着秋天的到来。
答案:大雁
2. 植物的_________(填入植物部位)在冬季枯萎,是大自然告诉我们冬季的信号。
答案:叶子
三、简答题
1. 描述一下大自然中,动物如何通过行为来传递信息。
答案:动物通过不同的行为来传递信息,如鸟类的鸣叫、狼的嚎叫、
蜜蜂的舞蹈等,这些行为都是它们之间交流的方式。
2. 举例说明大自然中植物如何通过变化来传递季节的信息。
答案:植物通过开花、结果、落叶等变化来传递季节的信息。
春天,
植物开始发芽开花;夏天,植物茂盛生长;秋天,植物开始落叶;冬天,植物进入休眠状态。
四、论述题
1. 请谈谈你对大自然的语言的理解,并说明它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答案:大自然的语言是指自然界通过各种现象和变化传递信息的方式。
这些信息对人类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农民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
情况来决定播种和收获的时间;气象学家通过观察云彩和风向来预测
天气变化。
了解大自然的语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
提高生活质量。
八年级下册5大自然的语言练习含答案1
一、基础测试1.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其字母序号填在括号内。
(1)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
()得多。
A.灵验B.灵敏C.灵活D.灵便(2)为了便于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是必要的。
A.观察B.观测C.预测D.观望(3)于是转入夏季,这是植物________(A.发育 B.培育 C.酝酿 D.孕育)果实的季节。
(4)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________(A.灵验 B.灵敏 C.灵活 D.灵便)得多。
2.对《大自然的语言》一文说法正确的两项是()A.“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B.“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10年平均同1921年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7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9天。
”这段文字中“后者”是指:开花日期,“前者”是指:抽青日期。
C.题目“大自然的语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D.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二、阅读理解3.《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中,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的原因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说法。
B.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C.本文是改写,不能改掉文题。
D.语言是人们交际交流的工具,自然界一些物候现象也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
这种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
4.“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这段文字运用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是()A.说明拟人比喻B.叙述拟人比喻C.描写对偶拟人D.抒情比喻拟人5、下列各句中说明纬度差异的一项是()A.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B.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年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八年级下册
5.《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后附答案)一、基础积累1.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
由于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动物的生存环境显得更加恶劣,大量的珍稀物种都已xiāo shēng ni jj ,幸存下来的动物,也只能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很难见到大雁piān rán归来的场景了。
2.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从燕子呢喃到荷花盛开,从鸣蝉噤声到大地沉寂,大自然年年如是,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B.雪后天晴,阳光明媚,风雪载途,我们一家人徜徉其中,尽享美景。
C.听了著名建筑师的报告,肖敏萌发了当建筑师的远大理想。
D.奔腾不息的黄河孕育了古老的华夏文明。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由于母亲对我的悉心培养,使我从小就养成了勇敢的性格。
B.切实提高贵阳市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C.我们在作文中,应尽量避免不写错别字。
D.夏天的六盘水,林木葱茏,凉风习习,真是我们纳凉的好季节。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竺可桢是中国卓越的气象学家。
B.立春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其含义是开始进入春天。
C.农谚是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里总结出来的经验。
D.导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一物候现象的因素是纬度的差异。
二、课内精读6.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概括不当的一项是()A.课文第九段是按照总分的结构说的,分说的时候又是由普遍到特殊的顺序。
B.课文第九段的中心句是本段第一句。
C.课文第九段中“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中“这个因素”是指“高下的差异”。
D.课文第九段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诠释、列数字。
7.为什么“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一句中的“许多”不能删去?8.指出下面两个句子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 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 年迟五六天。
《大自然的语言》练习题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练习题及答案《大自然的语言》练习题及答案一、基础知识1、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纬度wěi 连翘qiǎo 怠惰du 孤寂jìB.藐小miǎo 描摹mó 凝神níng 蜉蝣yóuC.欢畅chàng 恬静tiǎn 栖息qī 呵护kēD.无稽jī 浑然hún 上乘chén 宇宙zhu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衰草连天______ 鬓毛衰______(a.shuāi b.suāi c.cuī d.chuī)②差异______ 差遣______ 差劲_______ 参差_______(a.chā b.chāi c.chà d.cī e.chài)③观测_______ 道观_______(a.guàn b.guān c. guǎn)④落叶_______ 落枕_______ 丢三落四_______(a.luó b.lu c.là d.lào)⑤播种_______ 耕种_______(a.zhng b.zhǒng c.zhōng)?3、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草木荣枯俗语农谚耐人寻味俯首贴耳B.离愁别苦凝神静听不记其数少见多怪C.苍海一粟无忧无虑千呵万护涵养水分D.饱学之士雅俗共赏不胜玫举昂首挺立二、阅读(一)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②冰雪____化,草木____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③再过两个月,燕子____然归来。
④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⑤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⑥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____的落下来。
⑦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____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⑧到处呈现一片衰草____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⑨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____、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一、基础积累与运用1.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下面横线处的词语。
我的家乡就在贵州那美丽的小村庄,春天来临的时候,无需长途跋涉,打开楼顶的窗,呈现在眼前的就是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cìdì开放。
而深秋来了,一切都慢慢凋零,万事万物似乎都xiāo shēng nìjì_ 了,我幽雅地吹奏着一支曲子,凝望着远处的夕阳。
2.下列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长江就像母亲一样,孕育了沿岸无数中华儿女。
B.上课铃响起,同学们一个接一个次第走进教室。
C.东边日出西边日落,一天天一年年周而复始。
D.江南的春天,花香鸟语,草长莺飞,年年如是。
3.下列句子表达无误的一项是()A.中美双方确认了各自政府的优先事项、彼此的红线及可能存在的合作领域。
B.我国将采取多种节能减排,力争提前实现2060 年二氧化碳“零排放”的承诺。
C.为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印江中学开设了陶艺、书法等超过30余门美育选修课。
D.社区物业应增强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增加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课内阅读阅读“立春过后”至“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选段,回答问题。
4.(考点:说明对象)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A.物候现象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变化5.(考点:说明文的语言特点)选段语言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哪些词语用得好?好在哪里?答:6.(考点:词语运用)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答:三、拓展阅读同样的纬度,我国为何更冷?唐淼①现在的冬天越来越暖和了,但与世界上同纬度的地区比较起来,我国的冬天仍然是最寒冷的。
②冬季,东北地区平均气温低至-20℃,其中最冷的地区,非漠河莫属。
英国西海岸利物浦和我国漠河纬度基本相同,可是利物浦即使在冬季,每天清晨最低气温大都在0℃以上,港口也终年不冻,跟我国杭州、长沙温度相似,而漠河同时期气温竟然低至-30.9℃!③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角越小,所以温度越低。
大自然的语言练习题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一、阅读课文,用一两句话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本题目的是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取信息,训练概括能力。
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
2.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3.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4.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ft区的农业发展。
二、理解句子的意思,回答下列问题。
本题目的是揣摩本文两个重要句子的含义。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次第”是什么意思?请用它造一个句子。
)次第,一个接一个。
造句略。
2.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三个例子说明什么道理?)说明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那里,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
三、从下边两题中选做一题。
1.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2.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你有过与诗人类似的观察和体验吗?说给大家听听。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ft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农谚“清明前,开秧田”讲的是根据节气来确定“开秧田”的时间;“柳毛开花,点豆种瓜”根据物候现象来安排“点豆种瓜”的时间;“馒头云,天气晴”根据云彩的形状预测天气状况。
2.课文中说“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夏秋两季越往高处越迟”,“人间四月芳菲尽,ft寺桃花始盛开”正说明了这一点。
诗人在大林寺里重遇春天美景后,在喜出望外中,不禁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其实,诗人并不会真的以为如此,这只是文学笔法罢了。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同步测验(有答案word)
C.“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一段主要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D.文章倒数第三段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年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古今差异。
B.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学。
C.本文以平实的语言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介绍了物候学。
D.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是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3.下列谚语中不同类的一项是( )。
A.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B.清明前后,栽瓜种豆
C.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D.春雾雨,夏雾热,秋雾晴天冬雾雪
卷
一、单选题(本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
1.对下面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A.说明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那里,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
4.下列关于《大自然的语言》一文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大自然的语言”其实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
B.“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用具体的物候变化表现了一年四季的景色变化。
C.“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一段采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
C.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5、《大自然的语言》练习题(含答案)
8.结合本文内容探究下列诗句蕴含的物候现象。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 《大林寺桃花》) 【点拨】诗句的意思是:平原地区四月百花就 落尽了,而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由诗句中的“人间”和“山寺”可以看出是因 为地势高下不同。
反映了物候现象与地势高下的关系。
1)作者用“大自然的语言”做标题,新 颖别致,富有表现力。
2)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贴切 风趣,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7.【训练点:说明文语言】试分析下面句子中 红色词语的表达作用。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 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凡是”表示范围,说明无一例外,只要是 近海的地方,就一定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 和,春天寒冷。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8.结合本文内容究下列诗句蕴含的物候现象。 (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点拨】诗句的意思是:北风席卷着大地把白 草吹折,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起大雪。结合地 理常识和诗句的意思可知,塞北由于纬度较高, 相比较于纬度较低的中原地区气候更为寒冷。 因此可以反映出物候现象与纬度的关系。
4.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1)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 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引用 ) (2)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 生的生物。( 打比方 ) (3)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 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 举例子 )( 列数字 )( 作比较 )
【点拨】 “周而复始”指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A )
A.我们将通过植树造林,使有着“山水洲城”美誉的 长沙山更青,水更碧。 B.长沙市计划三年建设大约600余座公园,使之成为 “千园之城”。 C.随着城市街头共享单车的出现,不仅给人们的出行 带来便利,而且环保、经济。 D.烈士公园的国庆节张灯结彩,花团锦簇,是一个美 丽的大花园。 【点拨】 B项语意矛盾,应删去“大约”或“余”;C 项成分残缺,可删去“随着”;D项语序不当,“烈士 公园的国庆节”应改为“国庆节的烈士公园”。
大自然的语言测试卷(附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测试卷(附答案)第十六课大自然的语言【基础练习】1.给下列各组多音字注音。
和平()落叶()差劲()和面()落枕()出差()和了()丢三落四()参差()2.选择恰当词语填空。
(1)物候——的数据反映气温、温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A.观察B.观测C.观看(2)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
A.耕种B.播种C.耕地(3)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
A.区别B.区分C.区划(4)如果能注意到物候——,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以避免。
A.延迟B.推迟C.推长3.“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这段文字运用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是()A.抒情比喻拟人B.证明拟人比喻C.叙述拟人比喻D.描写对偶拟人4.本课的说明极有条理性,其逻辑顺序正确的一项是()A.物候现象的成因——对农业生产的意义——物候现象的特征——研究意义B.物候现象的特征——决定的因素——对农业生产的意义——决定意义C.物候现象的特征——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决定因素——研究意义D.大自然的现象——物候现象的特征——物候现象的成因——研究意义5.下列文字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①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②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它为物候。
④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⑤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综合练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
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
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
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初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练习题(含答案)
初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练习题(含答案)初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练习题(含答案)一、教你一招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举例子: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是使说明的对象具体形象,便于读者理解。
分类别:分类别的作用是使说明条理清楚。
打比方:它的主要作用是使说明对象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列数子:其作用是使说明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
作诠解:作诠释,用于解释被说明内容的成因及内在联系。
作比较:作比较用于突出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下定义:其作用是科学准确地解释说明对象的内涵,使说明更严密。
二、课内当堂训练1.给加点字注音并读准它们。
①差异②差遣③差劲④参差⑤连翘⑥翘起⑦观测⑧玄妙观⑨衰草⑩鬓毛衰2.根据下面各句话的意思,分别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消失了声音,藏起了形迹()②衰败的野草无边无际与天空相连()③难做的事情居然能做到,值得宝贵()④不情愿又没有办法()3.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回答问题。
(选做题)①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这句话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什么道理?②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至1750年10年平均同1921年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7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9天。
就是说,春天提前9天。
“前者”和“后者”各指什么?三、课外拓展提升水的语言郭治水是会“说话”的。
听听水的声音,可以判断水的状况。
你不妨试一试:把满满的一瓶子水倒出来,听!水在噗噗作响,它在告诉你:“我出来啦!”用墨水瓶、暖水瓶做这个实验,它们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这个原理很简单,因为水流出来的时候,空气要从瓶口挤过去,那一个个气泡钻出水面时,会因为压力变小而猛一下子膨胀,发出冲击,水就这样“说话”了。
把水壶坐在火炉上,当水壶发出叫声的时候,水还没有开。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测试题-部编版(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测试题-部编版(含答案)基础锤炼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萌.发()翩.然()yùn育()簌.簌()匿.迹()衰.草()载.途()农yàn()纬.度()短cù()连翘.()侵.害()2.下列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纵使山水阻隔、风雪载途....,也敌不过人们的归心似箭。
B.治理成果来之不易,如果不能扎紧制度的笼子,非法码头很容易销声匿迹....。
C.“事故—反思—事故”,悲剧周而复始....地发生,已经成为一种恶性循环。
D.春分一到,草长莺飞....,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仔细调查,不可掉以轻心。
B.戏曲艺术蕴含着中华民族,我们应该在传承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促进其创新发展。
C.失业不能失志,只要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来。
D.风儿从林子里钻出来,送来林涛深沉的低吟。
4.根据语境进行续写,使之构成排比。
大自然在水面写着:春天来到人间。
大雁编队北飞,不就像省略号一串?大自然在:?大自然在:?课内精读阅读《大自然的语言》,回答问题。
5.品析加点词语的作用。
(1)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2)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6.说说下面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2)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
7.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8.4月16日这天,红红在济南和烟台的两个大学同学,分别在朋友圈发了照片,红红发现济南的苹果树开出了美丽的花儿,而烟台这个盛产苹果的地方,苹果树并没有开花,你能结合文章内容解答红红的疑惑吗?拓展阅读气候变暖导致性别比例倾斜崔媛媛许多动物包括人类,性别是由父母遗传的性染色体决定的。
大自然的语言练习题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自学评估达标训练1.给加粗字注音。
(1)萌发mãng(2)孕育yùn(3)销声匿迹nì(4)连翘qiáo(5)载途zài(6)草长莺飞yīng2.解释词语。
(1)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2)孕育: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3)次第:一个挨一个地。
(4)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5)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6)销声匿迹: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
文中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3.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你能再举一些身边具体的事例吗?物候现象。
略能力提高阅读下边的语段,回答问题。
①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②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③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④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⑤这叫逆温层。
⑥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⑦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⑧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禾木抽青和开花的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分别找出这两段文字的中心句。
__各段的第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什么叫逆温层?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它出现的时间及气候条件有哪些?①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比低处高的气层叫逆温层。
②冷空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③一般出现在秋冬之交,尤其是在早晨,天气晴朗,没有风。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试题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试题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试题及答案
别以为只有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是,细心观察就会发现。
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
蚂蚁往高处搬家,出门要带雨伞。
树桩上一道道的圆圈,一圈就是一年。
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妙不可言。
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
1.从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
2.从文中我又知道了三种大自然的语言。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细心粗心
2.(1)白云飘得高高,第二天准是晴天。
(2)蚂蚁往高处搬家,出门要带雨伞。
(3)树桩上的年轮,一圈表示一年。
中考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5《大自然的语言》(同步习题解析版)
5《大自然的语言》(同步习题)(解析版)一、选择题1.(2020·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连翘.(qiào)悬殊.(shū)衰.草连天(shuāi)草木荣.枯(róng)B.侵.害(qīn)延.迟(yán)周而.复始(ér)风雪载.途(zhài)C.孕.育(yùn)农谚.(yàn)冰雪融.化(róng)翩.然自来(piān)D.了解.(jiě)纬.度(wěi)销声匿.迹(nì)簌簌.落下(shù)【答案】C【解析】A.翘qiào—qiáo;B.载zhài—zài;D.簌shù—sù;故选C。
2.选出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草木萌发周而复始消声匿迹风雪载途B.天空晴朗大地苏醒冰雪溶化草长莺飞C.采积种子花香鸟语次第开放物候观测D.不毛之地川流不息丢三落四衰草连天【答案】D【解析】A.应为“销声匿迹”;B.应为“冰雪融化”;C.应为“采集种子”;故选D。
3.(2020·浙江杭州市·八年级)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代的国画创作者更是不惜笔墨描绘草长莺飞....的美妙春景。
B.寒冬腊月,屋外一片衰草连天....,大兴西瓜种植基地的温室大棚却是绿意融融。
C.在风雪载途的历史记忆里,只有建筑始终用最直白的语言诉说着城市文明的源远流...长.。
D.每年暑假,有关部门都会加大对游泳池卫生的管理力度,变化一年比一年大,周而..复始..。
【答案】D【解析】D.周而复始,周:环绕一圈。
复:又,再。
转了一圈又一圈,不断循环。
此题与“变化一年比一年大”的语境不符。
故选D。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市场经济,对于我们来说,是个全新的事物。
B.对于我们来说,市场经济是个全新的事物。
2019-《大自然的语言》阅读训练题及答案-范文word版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训练题及答案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17分)(1)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2)首先是纬度。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
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
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
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3)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4)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这叫逆温层。
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5)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油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7、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语文语文五年级上册8大自然的语言练习卷(含答案解析)
【精品】语文S版语文五年级上册8大自然的语言练习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填空题1.读拼音,写词语。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的语言________的学生________的大雁 ________的蝌蚪________的化石________的蚂蚁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到处________ 编队________思考________ 发现________二、连线题4.理解课文,并连线白云飘得高有雨蚂蚁搬家秋天到蝌蚪游泳春天到大雁南飞天晴大叔年轮曾是汪洋一片打鱼鳞有过寒冷的冰川发现“三叶虫”化石一年只长一圈发现“漂砾” 一圈就是一岁三、语言表达5.读句子,用加下划线的词语造句。
(1)如果你勤于思考,就会看懂大自然的语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只有认真观察,才能发现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现代文阅读课内阅读。
别以为人才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有,睁开眼就能看见。
……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
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只有勤于思考的人才能发现。
6.仔细阅读这两段诗歌,找出前后照应的两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大自然的语言”到处都有,你能写出你观察到的“语言”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从诗歌中可以看到,只有________的人才能发现大自然的“语言”到处都有,而且妙不可言。
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妙不可言”的意思:________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奇妙的生物钟王琦平时,你只要留心观察,就不难发现每种植物都有一只走时很准的“时钟”。
植物的花,多数是按一定时间开放的。
一种民间叫洗澡花的“夜夜红”,每年夏秋季节,当夕阳西沉,便盛开鲜红的花瓣,翌明旭日未露,花朵又都合拢起来。
《大自然的语言》检测试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大自然的语言》检测试题及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一、基础测试1.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其字母序号填在括号内。
(1)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
()得多。
A.灵验B.灵敏C.灵活D.灵便(2)为了便于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是必要的。
A.观察B.观测C.预测D.观望(3)于是转入夏季,这是植物________(A.发育B.培育C.酝酿D.孕育)果实的季节。
(4)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________(A.灵验B.灵敏C.灵活D.灵便)得多。
2.对《大自然的语言》一文说法正确的两项是()A.“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B.“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10年平均同1921年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7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9天。
”这段文字中“后者”是指:开花日期,“前者”是指:抽青日期。
C.题目“大自然的语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D.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二、阅读理解3.《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中,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的原因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说法。
B.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C.本文是改写,不能改掉文题。
D.语言是人们交际交流的工具,自然界一些物候现象也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
这种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
4.“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这段文字运用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是() A.说明拟人比喻B.叙述拟人比喻C.描写对偶拟人D.抒情比喻拟人参考答案二、重点语段阅读(一)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自然的语言测试卷(附答案)
第十六课大自然的语言【基础练习】 1.给下列各组多音字注音。
和平( ) 落叶( ) 差劲( ) 和面( ) 落枕( ) 出差( ) 和了( ) 丢三落四( ) 参差( ) 2.选择恰当词语填空。
(1)物候――的数据反映气温、温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A.观察 B.观测 C.观看 (2)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
A.耕种 B.播种 C.耕地 (3)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
A.区别 B.区分C.区划 (4)如果能注意到物候――,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以避免。
A.延迟 B.推迟 C.推长 3.“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这段文字运用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是( ) A.抒情比喻拟人 B.证明拟人比喻 C.叙述拟人比喻 D.描写对偶拟人 4.本课的说明极有条理性,其逻辑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A.物候现象的成因――对农业生产的意义――物候现象的特征――研究意义 B.物候现象的特征――决定的因素――对农业生产的意义――决定意义 C.物候现象的特征――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决定因素――研究意义 D.大自然的现象――物候现象的特征――物候现象的成因――研究意义5.下列文字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 ①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②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它为物候。
④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⑤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综合练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
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
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
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李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
凡是近海的地方,比
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oC,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
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
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这叫逆温层。
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作者是如何安排说明顺序的?
2.“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的原因是什么? 3.产生“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的原因是什么?
4.在这几段文字中,除了举例子,作者还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找出来,抄在下面。
5.在说明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时,作者一共举了两个例子,有必要吗?为什么?
6.诗人白居易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与文中哪句话所说的意思一致?
【拓展练习】一.阅读森林的功能森林是人类的朋友,尤其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更是功劳卓著。
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
据专家测算,一片面积10万亩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
这正如农谚所说;“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
”(A)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叶”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
它的另一种特殊的吞吐功能孕育了人类。
地球在形成之初,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氧气很
少,气温很高,(B)生物难以生存。
大约在4亿年前,水陆变迁,海里的先进植物来到陆地,陆地才出现了森林。
森林慢慢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吐出新鲜氧气,调节气温,这才具备了人类生存的条件,(C)科学家又称森林是“吞碳吐氧嚣”。
森林,是地球生态的主体,是地球温度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D)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
但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的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正在日益①。
近200年来,地球上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被采伐和毁掉,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急剧增加。
此消彼长,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为全球②变暖,引发了热浪、飓风、洪涝及干旱,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让我们大力植树造林,并且保护好森林,使地球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壮,改善地球的生态环境。
1.从下边选择恰当的词用到横线处。
缩小萎缩减少气候气温温度横线①处:横线②处: 2.“所以”用到A、B、C、D四处中的哪一处才恰当? 这一处是。
3.按要求说明画线句作用。
从内容方面看,第一个画线句作用:从结构方面看,第二个画线句作用: 4.指出点明文章主旨的语句。
5.第二段主要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6.这篇短文的说明顺序是
二.作文有人说,朋友不是那个你随便和他说声“嗨”的人。
朋友是一个可以给你依靠着嚎哭的肩膀,是一口你放心把内心的痛苦往里倾注的井,是一排令你热情高涨的巨浪,是一双把你从黑暗和绝望中拉出来的手……你交过朋友吗?你从朋友那里得到过教益吗?你怎样
看待朋友间的情谊?请以“朋友”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要求:①可以记叙你交友的过程,可以讲述朋友间感人的故事,也可以抒写对朋友的期盼,还可以谈你的认识。
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② 定要写真情实感,不可胡编乱造。
③ 写须工整,文面要整洁。
第十六课大自然的语言【基础练习】 1.hé huó hú luò lào là chà chāi cī 2.(1).B (2)C (3)C (4)A 3.D 4.D 5.③⑤①④② 【综合练习】1.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作者把决定物候现象的四个因素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
此外,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
这样安排使文
章条理清晰。
2.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3.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形成山脚冷而山腰不冷(没有霜)的现象。
4.下定义: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这叫逆温层。
作比较、列数字: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5.有必要。
因为这是读者比较陌生的现象,只举一个例子,读者还会以为有偶然性,举两个例子,读者就确信无疑了。
6.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拓展练习】森林的功能 1.横线①:萎缩横线②:气候 2.C 3.第一画线句:是一、二段的中心句。
第二画线句;承上启下或过渡。
① 4.末段。
5.作诠释 6.逻辑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