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的知识服务探索与创新

合集下载

《中国国家地理》读后感

《中国国家地理》读后感

《中国国家地理》读后感
《中国国家地理》是一本让人沉浸其中、深受启发的书籍。

它不仅仅是一本地
理杂志,更是一本关于中国丰富多彩地理风貌的百科全书。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被中国的壮美山川、古老文化和多元民俗所深深吸引,感受到了中国这个古老文明的独特魅力。

首先,本书通过生动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展现了中国广袤的地域和多样的自
然风光。

从西南的高原草甸到东北的冰雪世界,再到东南的热带雨林,每一幅图片都让人感受到中国大地的宏伟壮丽。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这些美景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无穷魅力。

其次,书中还介绍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民俗风情。

通过对不同地区
的文化传统和民俗活动的介绍,我深刻体会到中国人民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无论是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还是古老习俗的延续,都展现了中国人民对自己文化传统的热爱和尊重。

这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这个文明古国的独特魅力。

最后,本书还介绍了中国各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

通过对不同地区的经济
发展和社会变迁的描述,我了解到中国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变革和发展。

从西部地区的脱贫攻坚到东部地区的现代化建设,中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

这让我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总的来说,《中国国家地理》是一本让人感受中国大地的壮美与多彩、了解中
国文化的博大与深厚、领略中国发展的巨大与变革的书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中国这个古老文明的独特魅力,也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本书,感受中国的美丽与魅力,也更加珍惜这片热土。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研究分析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研究分析

• (三)编辑分析
• 1.封面、标题和目录
• 封面:《中国国家地理》的封面边沿是它的刊物标志红色,非常 醒目。《中国国家地理》的封面图片,都是从几百张候选图片中 精挑细选出来的,几乎都是自然地理的内容。例如2004年12期的 封面中,有八期都是以自然风光做封面。很少以人为主题做封面 。只有在2004年3月推出的国花、国鸟、国树、国石专辑,封面是 一个女模特裸露的后背,后背上面印有鲜花,一改过去的严肃庄 重的风格,很像一本流行的时尚杂志。
简介:
《中国国家地理》,原名《地理知识》,创刊时间:1950年1月。是 中国关于地理的杂志月刊,内容以中国地理为主,兼具世界各地 不同区域的自然、人文景观和事件,并揭示其背景和奥秘,另亦 涉及天文、生物、历史和考古等领域;是中国大陆较为出名的有 关地理的杂志,具有很强的独家性和权威性。
Content:目录
• 虽然《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也要求自身的内容具有时效 性,也曾有过“911”之后的《走进伊斯兰世界》、《 中东中亚:荣耀血泪交织的土地》等系列专题。但是近 年来《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时效性更多的是体现在季 节上,与时事的关联性和及时性不够。例如,2010年11 月期推出的是“醉秋中国三万里”迎合的是秋天这一主 题,12月推出的是“冰川人生”专辑适应的是严冬气候 。并未跟踪时下出现的热门事件做出专题,这表明《中 国国家地理》杂志还需提高自身专业团队及时跟踪热点 制作专题的能力。
小组成员:沈燕琴33 温向娜19 张亚飞17 刘淑柯18
以上有不当之处,请大家给与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28
• 封面文章:《中国国家地理》封面文章 的标题也很吸引读者,决定标题好坏的 是看它们对读者说什么。像2012年第2 期,《大海为什么没有拨动浙江人的心 弦》,封面文章标题,深深的吸引着读 者,引发读者兴趣。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a4小报内容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a4小报内容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a4小报内容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a4小报内容记录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沿革历史,各种自然风景的广
阔景观,以及它们独特的传统文化和风俗礼仪。

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a4小报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渊源深厚,蕴含着丰富的文化
元素。

从古老的文字到传统的地理概念,再到当今的社会发展,都展现出中国文化的博大
精深。

在这里,我们可以见到许多令人羡慕的文化景观,如著名的万里长城、壮丽的故宫,以及手工艺如茶、瓷器、封建制度等等。

另外,《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a4小报还清晰记录着中国的风景和造型,绝佳的地理环境,以及传统的古人像。

从景观上看,很多传统地理元素如山脉、河流湖泊、湿地森林等,这些美丽的景点若以现代文化来诠释将会显得更加灿烂夺目。

总之,《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a4小报是为人们提供一种精彩绝伦、历史悠久、传统文
字文化丰富的方式,来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实积淀和丰硕成果。

这些文化景观像一卷历
史经典,永存于记忆之中。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的知识服务探索与创新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的知识服务探索与创新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的知识服务探究与创新自1982年创刊以来,“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一直以其深度浅出的科学性、纵横交叉的视野和引人入胜的内容吸引了数不清读者的关注。

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的旗舰刊物,《中国国家地理》不仅仅是一本杂志,更是一种知识服务的探究与创新的载体。

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改进,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在知识服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阅历与意义。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通过内容创新推动知识的传播与沟通。

杂志社拥有一支由各个领域的专家组成的编辑团队,他们通过对最新的地理科学探究进行深度的采访和报道,让读者对世界各地的自然、人文和地理现象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通过接受新的编辑理念和视觉技术,杂志社将内容呈现得更加生动有趣,吸引了大量的读者。

与此同时,杂志社还开设了线上平台,通过网络与读者进行互动,提供更多的专题报道和知识分享,推动知识在更大范围内的传播。

知识服务的创新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一贯坚持的重要原则。

在知识服务方面,杂志社乐观探究将出版物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通过开设平面杂志、电子书籍、手机应用程序等多种形式,提供多样化的知识服务。

杂志社还创办了中国国家地理网站,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地理知识服务。

通过丰富多样的内容和可定制化的服务,杂志社有效地满足了不同读者的需求,提高了知识得到的质量和效率。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重视开掘地方特色和人文价值。

杂志社通过报道具有地理意义和生态价值的地方,呈现了中国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的多样性。

杂志社还与各地旅游局和地方政府合作,推动地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推广,为读者提供更加真实、深度的旅游体验。

通过这种方式,杂志社不仅增进了地方经济与文化的进步,也为宽广读者提供了更加全面、深度的地理知识服务。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还极其重视科普教育的普及与推广。

杂志社定期举办地理科普讲座和培训班,邀请著名地理学家和学者与读者面对面沟通。

杂志社还乐观参与地理教育的改革与创新,编写地理教材与辅导书籍,为中初级教育学校生提供更加系统、科学的地理进修资源。

中国国家地理文章

中国国家地理文章

中国国家地理文章
中国国家地理是一本关于中国文化与地理的杂志。

该杂志旨在通
过深入研究和报道中国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传达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观。

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中,人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故事,从高山
到平原,从文化到艺术。

这些故事让人们更加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
和地理。

最近,中国国家地理在杂志中关注了黄河流域。

黄河又称中国的
母亲河,是中国的重要水源和农业区,其流域范围覆盖了约800,000
平方公里。

然而,在近几十年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黄河流域的
生态环境逐渐受到破坏,这对中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产生了巨
大的影响。

为了改善黄河流域的环境,中国政府已经开始实施一系列措施,
包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强生态修复和增加环保投资等。

这些措施
帮助保护黄河流域的自然和文化资源,维护了中国的生态平衡和可持
续发展。

除了关注黄河流域,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还报道了一些其他的地理
和文化景观。

例如,该杂志曾报道过中国境内的草原、森林和湖泊地貌,以及一些古老的文化遗址,如长城和敦煌莫高窟。

这些报道旨在
向人们展示中国的自然和文化美景,并进一步推广中国的文化和艺术。

总之,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是一本涵盖广泛的杂志,旨在帮助人们
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和地理。

户外爱好者、探险家和学者都会从中获
得知识和乐趣。

《中国国家地理》办刊特征研究中期报告

《中国国家地理》办刊特征研究中期报告

《中国国家地理》办刊特征研究中期报告《中国国家地理》(以下简称《地理》)是中国地理学会主管、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主办的一本国家地理类科普杂志。

自1990年创刊以来,已经成为了国内最具权威性和知名度的地理类杂志之一。

本文根据研究中期调查结果,总结了《地理》的办刊特征。

第一,以地理学科研为支撑。

作为中国地理学会主管的科普杂志,《地理》以地理学科研为支撑,关注地球科学、人文地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热点和前沿问题。

在发挥科普作用的同时,也为地理学科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展示成果的平台。

第二,强调跨学科交叉。

《地理》在涉及地球科学、人文地理学、生态学等领域时,不仅注重学科专业性,还强调跨学科交叉。

通过整合多学科知识,让读者在了解地理形成过程的同时更全面地认识地球的各方面。

第三,着眼于全球化趋势下的地理现象。

为了满足读者对于“全球化时代”的认知需求,《地理》从全球视角着眼,关注全球范围内的地理现象和变化,例如全球气候变化、全球化之中的文化冲突、全球城市化进程等。

第四,强调用图表表现地理概念和规律。

《地理》注重用图表呈现地理概念和规律,一些特有的地图、空间分析图等让读者更加易于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具有更高的视觉冲击力和科普性质。

第五,注重突出民族文化特色。

作为国家地理类杂志,尤其是在面对众多中国民族文化遗产方面,《地理》注重突出各民族的独特文化特色,深入到社会民俗、历史文化等各个方面,让读者从一个微观的角度认识和了解中国各个角落的特色文化。

总之,《中国国家地理》办刊特征突出了科普性、跨学科性、全球化视野和地理学科研支撑等诸多特点,这些特点将一直是《地理》办刊方向的指引,并为科技社会科普出版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贡献。

中国国家地理 文案

中国国家地理 文案

中国国家地理文案
中国国家地理作为一份以展现中国自然、人文地理景观,探索地球科学奥秘,传播地理文化知识的权威媒体,其文案通常富有诗意且深具启发性。

以下是一些可能代表《中国国家地理》风格的文案示例:
经典广告文案:
用镜头丈量大地,用心感受生命。

中国国家地理,陪你一同探寻世界的极致之美,每一处角落都藏着故事,每一次呼吸都是对未知的向往。

杂志封面故事导语:
从苍茫高原到温润水乡,从璀璨星河到千年古城,中国国家地理引领你跨越山河湖海,领略华夏大地的万千气象与人文深度。

内容推广文案:
打开中国国家地理,就像打开一扇通向壮美中国的窗口,每一幅图片背后是无声的诗篇,每一段文字里蕴含着大地的秘密和民族的记忆。

栏目介绍文案:
走进‘中国国家地理’的探险世界,我们不仅揭示地表之下的地质奇观,更挖掘历史长河中的文明痕迹,共同见证中国乃至地球的生命奇迹。

品牌合作文案:
携手中国国家地理,我们将目光投向最遥远的地平线,凭借独
特的视角和深入的洞察力,一起在发现之旅中唤醒大众对自然和文化的敬畏之情。

这些文案体现了《中国国家地理》致力于通过高质量的内容呈现,激发读者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好奇心,鼓励人们去体验、思考和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参观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观后感

参观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观后感

参观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观后感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是一本涵盖丰富内容的杂志,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报道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地理爱好者,我在参观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时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收获。

首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内容多样化且充满深度。

无论是文化遗产、生态环境、人文地理还是科学探索,都能在杂志中找到相应的报道。

例如,我在杂志中看到了一篇关于长城的文章,详细介绍了长城的历史背景、保护状况以及对于中国人民的重要意义。

另外,杂志还有关于珍稀动物保护、深海考古等内容的报道,这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文章让我对中国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有了更多的了解。

其次,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作品令人赞叹。

在参观中,我看到了许多精美的照片,这些照片展示了中国各个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其中有一张照片是关于西藏的,展示了蓝天白云下的雪山和湖泊,给人一种神秘而壮观的感觉。

另外还有许多关于世界各地的风景图片,通过这些照片,我感受到了地球的多样性和美丽。

这些摄影作品不仅令人赏心悦目,还引起了我对地理的兴趣。

除了内容和摄影作品,我还对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新闻报道和学术研究深感佩服。

杂志中的新闻报道总能及时反映社会热点事件,让读者对新闻事件有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杂志还推出一些学术研究,如地理学家探险报告、环境变迁研究等,这些都是很有价值的内容,不仅提升了读者的知识水平,还为地理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在参观过程中,我还了解了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宗旨和发展历程。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致力于传播地理知识,倡导环境保护和文化保护,展示中国及世界各地的风貌和人文,使读者更加了解世界和中国。

杂志的发展经过了多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成为了全国知名的杂志品牌。

这让我对中国的地理传媒行业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总的来说,参观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让我对地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这本杂志不仅内容丰富多样,而且摄影作品和学术研究都很出色。

通过这次参观,我对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品质和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热爱地理学科。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23读书笔记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23读书笔记

我国国家地理杂志(下称《地理杂志》)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地理领域的权威刊物,每一期的内容都备受期待。

2023年的第一期《地理杂志》以其丰富的内容、独特的视角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对该期杂志的主要内容进行全面的阐述与分析,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份详尽的读书笔记。

一、我国地理大讲堂2023年的第一期《地理杂志》首先推出了“我国地理大讲堂”的专题,该专题内容丰富,包括我国古代地理思想、现代地理学理论等方面的内容。

这一专题不仅向读者介绍了我国地理学的历史沿革,还对地理学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其中对我国地理思想的探讨尤为精彩,通过对历代地理学家的思想进行梳理,使读者对我国地理思想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二、地理发现《地理杂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度的报道,向读者呈现了一组关于西藏自治区的独家地理发现。

通过图片和文字的结合,生动地展示了西藏地区的壮美风光、神秘的地质地貌以及丰富多样的生态资源。

这一系列的报道让人仿佛置身于西藏的大地之中,感受到了那里的神秘与美丽。

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关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专题中,《地理杂志》针对我国当前面临的环境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报道与分析。

从大气污染、水污染到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都得到了充分的关注。

针对不同地区的环境问题,《地理杂志》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与数据分析,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真实的环境画面,引发了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深思和关注。

四、自然灾害与人类生活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大挑战,《地理杂志》通过对不同自然灾害的报道,分析了自然灾害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对地震、洪涝灾害等自然灾害进行了深入的解读,揭示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历史上一些自然灾害案例的回顾,更是引起了人们对未来自然灾害的预防与减灾的重视。

五、人文地理与社会发展在人文地理与社会发展的专题中,《地理杂志》关注了世界各地不同民族与文化的交融与发展。

通过对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采访,揭示了不同地区的文化与民族特色。

《中国国家地理》图片设计与文字互动研究

《中国国家地理》图片设计与文字互动研究

《中国国家地理》图片设计与文字互动研究导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也日益多样化,其中以图片和文字并存的方式成为普遍的信息传递方式。

而《中国国家地理》作为中国地理学领域的权威杂志,以其丰富的图片和文字内容而备受读者喜爱。

本文将从图片设计与文字互动的角度进行研究,分析《中国国家地理》在此方面的特点和优势,探讨其对读者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一、《中国国家地理》图片设计的特点1. 多样化的图片内容《中国国家地理》以地理为主题,覆盖了中国各地的地理风貌、自然景观、人文风情等内容。

其图片内容包括山川河流、草原湖泊、古镇古城、少数民族风情等丰富多样的题材,涵盖了中国地理多样性的方方面面。

这种多样化的图片内容使得杂志在视觉上能够给读者带来全面的地理信息,展现了中国地理的丰富多彩。

2. 精致的图片构图《中国国家地理》在图片设计上非常注重构图的精致和美感。

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风情,其图片构图都能够呈现出精美的画面,通过光影的变化和景物的布局,表现出中国地理的壮美与魅力。

这些精致的图片构图不仅令人赏心悦目,也能够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地理环境的美丽和独特。

3. 生动的图片语言《中国国家地理》的图片语言极为生动,能够用有限的画面来表达丰富的地理信息。

通过摄影师的镜头,读者可以感受到山的雄伟、水的清澈、风的轻柔,以及人们的生活、劳作和情感。

这种生动的图片语言使得地理知识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变得有趣而亲近,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关注。

4. 色彩的丰富运用《中国国家地理》在图片设计中还注重运用色彩的丰富多变。

不同地理环境以及人文景观所呈现出来的不同色彩,使得图片更具视觉冲击力,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

色彩也能够传递地域的文化气息和人们的心情,使得图片更富有魅力和感染力。

1. 丰富的地理知识《中国国家地理》在文字内容上非常注重丰富的地理知识。

无论是介绍自然地理景观,还是讲述人文地理特色,其文字内容都能够给读者提供详实的地理信息和知识。

《2016中国国家地理》专辑、图片、广告特色分析

《2016中国国家地理》专辑、图片、广告特色分析
经营扩张 ——媒体整合,品牌延伸
CNG品牌下活动:
•会员制度 •地理论坛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校园基金 •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堂 •读者见面会 •摄影大赛及摄影展(“四川最美的地方”大型图片展、中国古建筑摄影大赛) •人文地理类比赛(非著名山峰颁奖典礼、选美中国、“校园行知客”挑战赛) •会员旅行活动及学术考察(“触摸中国”之旅、“极致之旅”之“2010重返冰河
为例 格聂神山
发现弃老遗迹 “寄死窑”
敖伦布拉格峡谷
赤水
《中国国家地理》的图片故事
2
封面选择
2010年起· 封面与卷首语挂钩 2011年起· 封面微博投票
《中国国家地理》的图片故事
3
图注
图注,顾名思义是指正文中插图的注解 和说明。文字配以图片,往往使两者相得益彰。 而恰到好处的图注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为读者带来额外的享受,同时也引领着读者去 欣赏插图之美。
《中国国家地理》的图片故事
2
封面选择 封面特色:
•视觉冲击力 •标志红色C •精挑细选 •封面选择花絮
《中国国家地理》的图片故事
2
封面选择
封面选择可分为两类——
1.同类作品竞逐 2.各类作品竞逐(①四幅皆不同 ②二同二不同) 随着阅读“封面选择”次数的增加,一些规 律也显露出来,如:当封选出现“二同二不同” 局面时,中选封面往往出自“二同”中。
《中国国家地理》的图片故事
2
封面选择
在通常情况下,占领封面的往往是特别策划。 不过也有一些个例,它们的获胜图片不是来自特别策划,而是来 自其他非主打文章,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主打策划图片不 好看或信息量太小,承载不了整个策划。 下图为2013年第5期
《中国国家地理》的图片故事

科普杂志推荐

科普杂志推荐

“科普杂志”到“科学传媒”——访《中国国家地理》社长兼总编辑李栓科从《地理知识》到《中国国家地理》利用《地理知识》的刊号改版、更名发展起来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在其媒体实践中,很多人和事是无法忘记的。

改版的初期,可谓内外交困。

其时,占据国内高档杂志市场的几乎全是舶来品,美女俊男固守的封面,香艳四溢。

客户和广告商、发行商几乎不相信在中国办科学杂志能够成功,我们要对所有的合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讲述什么是地理。

初期的九人团队有七人都在编辑部,尽管每人都怀揣着成功的希望,但对如何行走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态度,毕竟《地理知识》杂志封闭运行太久了。

那时发行部尚未组建,每个人都要利用各自渠道,把新版杂志分送到北京很有限的几家书店,同事闪现的为难表情和销售商的冷傲,更激发了成功的豪气。

我们曾为“科普的”与“科学传媒”的不同定位争论不休。

《地理知识》长期以普及地理知识为己任,高考制度的两次改革让她经历了从天堂到地狱的变化。

尤其在信息爆炸、知识更新加快、阅读选择多样、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期,传播知识能否支撑一本杂志的市场?事实表明,传统的科普概念带给社会的是政府行为和居高临下、拒人千里之外的疏远感。

作为杂志,如果提供新闻资讯,根本无法与分秒更新、海量存储并且免费索取的互联网相提并论;如果传播知识,提高技能,又如何与书本和各种类型的学堂相比?惟一可能的就是话题和谈资,关注社会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并精准、精炼、精彩地提供科学背景故事。

我们为此付出了一年的代价。

因为新理念是需要团队来实现,要让每一个字,每一张图片,每一幅地图都能体现我们是地理话题和谈资的提供商。

编辑部的强大选题策划和执行能力,让杂志的内容发生了质的飞跃。

2000年年初,已不再有合作伙伴质疑“读者喜欢地理吗?”,发行量如滚雪球般上升。

此时的焦点矛盾在于文题不符,冠以“知识”的刊名已不能覆盖杂志的内容,更名就成为必选的动作。

从一本杂志到一个品牌媒体和团队的成长与人一样,都需要呵护和鼓励。

《中国国家地理》:将中国美景推介到世界

《中国国家地理》:将中国美景推介到世界

《中国国家地理》:将中国美景推介到世界李栓科【摘要】《中国国家地理》(CNG)是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的一本精品科学杂志,目前月均发行总量超过90万册,是国内发行量最大的精品期刊之一.长期以来,《中国国家地理》立足中国本土,传播地理之美,昭示人文精华,同时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弘扬中国文化,提高杂志的品牌影响力.2011年,该杂志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期刊名称】《传媒》【年(卷),期】2012(000)004【总页数】2页(P27-28)【作者】李栓科【作者单位】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正文语种】中文《中国国家地理》(CNG)是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的一本精品科学杂志,目前月均发行总量超过90万册,是国内发行量最大的精品期刊之一。

长期以来,《中国国家地理》立足中国本土,传播地理之美,昭示人文精华,同时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弘扬中国文化,提高杂志的品牌影响力。

2011年,该杂志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

“走出去”,水到渠成《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前身是1950年创刊于南京的《地理知识》。

1998年,杂志进行了全新改版,使杂志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重要跨越。

2000年,杂志再次调整,提出“推开自然之门,昭示人文精华”的办刊理念,将杂志定位由科普期刊上升为科学传媒,全力打造“影响力”这一媒体的核心价值,刊名正式更改为《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读者眼前。

《中国国家地理》走过60多年历程,经历创刊、停刊、复刊、改版、更名,在磨难中日益成长与成熟,其影响力不断扩大。

《中国国家地理》大胆开拓,不断创新,在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把目光转向海外。

2001年6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中文繁体版)在台湾地区及大陆以外的其他地区发行。

2002年1月,《中国国家地理》(日文版)以《中国地理纪行》为刊名在日本上市发行。

这两个举动无疑引起行业内的轰动。

2008年《中国国家地理》(香港繁体版)上市, 进一步扩大《中国国家地理》品牌影响力,为港澳人士、海外华人华侨提供一个认识中国的窗口。

中国国家地理

中国国家地理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前身是创办于1950年的《地理知识》杂志,经历了改版、复刊、更名后,如今已发展成拥有《中国国家地理》、《中华遗产》、《博物》三本期刊,中国国家地理网、手机报、旅行版电子杂志《行天下》、影视中心等多个新媒体传播平台以及拥有自己的发行公司、广告公司、图书公司的科学传媒集团。

1950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前身《地理知识》在南京创刊;1998年,《地理知识》全新改版,她用全新的视角和形式来诠释地理的内涵;200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地理知识》正式更名为《中国国家地理》,她以更大的气魄和胆识来展示中华的博大。

一、铸就品牌(一)创建新的文体文风要求文章用第一人称“我”来讲述,把读者带入现场,设立编辑规范,做好每篇文章的大标题、小标题、引言、抽言等;要求把知识融于话题中,提出了“由头+知识”、“事件+知识”、“人物+知识”的模式和“记者+学者+诗人+哲学家”的文体。

突出图片和地图独立语言的作用,图片与文字并重,版面达到1︰1。

要求精心选取图片并大量选取大尺度的航拍片,写好每张图片说明,充分表达图片信息,保证有足够的文字量和空间。

地图是杂志的地理特色,除常用的平面图和晕渲图外,大量采用三维地形图、卫星影像图和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图以及手绘图等。

2000年第8期首次在专辑中赠送大幅单张地图,至2010年共赠送65幅。

(二)加强整体策划自1998年第7期首次推出特别策划专辑后,“策划”逐渐成为编辑部的核心工作。

从策划一个专辑到全年十二期整体策划,已形成四种类型:地理专题如“用地图克隆中国”、“沙尘暴的是非”、“中国的四大美味”、“长城魅力”、“地震专辑”、“选美中国”、“全球变化”、“拆坝与建坝”、“问河”、|“春色”“愧对海洋”、“秋景”、“冰川专辑”……;省区专辑,2001年第3期首次刊登台湾省专辑后,至今已策划了16个省区专辑。

其中陕西、青海、河南、福建、宁夏均为上下两期;跨地区专辑如“大香格里拉”、“中国人的景观大道”、“塞北西域珍藏版”、“东北专辑”等;周边国家专辑:如“四性尼泊尔”、“早安越南专辑”、“柬埔寨:苦难与微笑”、“缅甸:多少烟云佛塔中”……。

《中国国家地理》办刊特征研究

《中国国家地理》办刊特征研究

《中国国家地理》办刊特征研究《中国国家地理》原名《地理知识》,于1950年创刊,至今发展已有60余年。

在此期间,同大多数科普刊物的命运一样,它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地理知识》在创刊之初经历了短暂的辉煌后,遭遇了两次停刊,直到文革之后状况才有所改善。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市场观念逐步强化,许多传统科普期刊纷纷败下阵来,《地理知识》的发行量也跌入谷底。

1998年,《地理知识》进行重新定位,结合市场需求调整内容结构,积极创新经营机制,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挑战。

两年之后,刊物更名为《中国国家地理》,由此开始走向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办刊之路,开创了刊物的新篇章。

办刊特征通常体现在编辑内容与形式、经营等方面。

《中国国家地理》在编辑内容与形式方面的特点是:选题理念独具匠心,在题材内容选取上自然与人文双管齐下;版式编排图文并茂,体现视觉传播之美,显示图片的张力,摒弃了“八股”式老套科普语言,构筑了简洁浪漫的文字风格;封面靓丽夺目,图片精彩绝伦,标题引人遐思。

在经营策略方面,采取多种渠道拓展销售市场,在以邮发系统为主的情况下,利用数据库直邮、书店、超市零售等方式全面铺网;另一方面瞄准高端广告,与读者展开互动活动;与此同时开展数字出版传播形式,将触角伸及到手机、平板电脑等网络平台,以及影视等媒介领域,使其同纸媒传播并驾齐驱;此外,《中国国家地理》还注重品牌塑造,强化品牌意识,开展一系列与期刊品牌有关的营销活动。

然《中国国家地理》还需尽早走出美国《国家地理》的影子,突破选题的局限性,平衡读者与广告商的利益,放缓品牌扩张的脚步,才能走得更远更好。

而适时把握读者市场,精确自身定位;用图片、文学、热点融为一体的方式去传播科学;以高素质编辑队伍,打造科普品牌;加强销售力度,多种方式并行却是《中国国家地理》带给我们的启示。

中国国家地理考察活动

中国国家地理考察活动

中国国家地理考察活动
中国国家地理考察活动是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组织和举办的一系列考察活动,旨在探索中国国土的丰富自然与人文资源,推广地理知识和保护环境意识。

这些考察活动通常由专业的地理学家、生态学家、历史学家等领域的专家组成考察团队,参与者可以通过报名的方式加入活动,一同学习和体验。

考察活动通常会涉及各种自然和人文地点,如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遗址等。

参与者将有机会亲身感受到中国的壮丽自然风光、各地的地理特色和人文魅力,并通过专家的讲解、讲座和讲解员的导览,深入了解当地的地理背景、生态系统和历史文化。

中国国家地理考察活动一般会包括徒步旅行、河流漂流、山峰攀登、参观博物馆等活动。

参与者需要有一定的体力和健康状况,同时也要注意保护环境、文物等公共资源,遵守团队组织的规定和建议。

通过参与中国国家地理考察活动,人们可以增加对中国国土的认识和了解,促进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同时也能够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体验独特的旅行和学习体验。

科学传媒的自我裂变——以《中国国家地理》为例

科学传媒的自我裂变——以《中国国家地理》为例

科学传媒的自我裂变——以《中国国家地理》为例
张力文
【期刊名称】《传媒》
【年(卷),期】2022()15
【摘要】《中国国家地理》在2000年10月转型为科学传媒,采用全新的办刊理念,旨在通过激发公众对科学的热爱和思辨来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

《中国国家地理》内部自我裂变、驱动发展,逐步形成了三大核心理念:内容为王、垂直深耕和跨界创新。

内容为王是立身之道,注重报道美、体验美、沉思美;垂直深耕是服务之本,内部孵化子刊《博物》,与中华书局合作推出《中华遗产》,影视、图书和新媒体公司纷纷加入《中国国家地理》传播系统;跨界创新是提升之策,建立三重用户体验,提供“行”“知”“悟”的实践机会。

《中国国家地理》引领公众热爱科学并参与其中,每一次自我裂变都是科学传播的使命使然。

【总页数】3页(P49-51)
【作者】张力文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论审美过程中的自我裂变与构建——以欣赏词作《黄河大合唱》为例
2.地理杂志的传播样态与品牌塑造——以《中国国家地理》和《国家地理》为例
3.科学与
大众的桥梁——《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成长与发展4.《中国国家地理》欲建跨媒体科学传媒集团5.北京市高校学生对体质健康重要性的认识与自我锻炼方法--以中国传媒大学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加强权威性、大众性、直观性 我国著名科普期刊《地理知识》将更名为《中国国家地理》

加强权威性、大众性、直观性 我国著名科普期刊《地理知识》将更名为《中国国家地理》

加强权威性、大众性、直观性我国著名科普期刊《地理知识》
将更名为《中国国家地理》
单之蔷
【期刊名称】《出版参考:业内资讯版》
【年(卷),期】2000(000)019
【摘要】具有半个世纪历史之久的我国著名科普期刊《地理知识》从今年10月份起将更名为《中国国家地理》面世。

《地理知识》自1950年1月创刊以来,在历
经变动的过程中,曾经创造过辉煌的业绩。

改革开放的70年代,连续多年刊物的期
发行量曾达到40万册左右,受到广大青少年学子的喜爱。

但随着高考制度的改
革,“地理”从高考的名单中删除,以中学生为主体读者的《地理知识》发行量急剧
下降,90年代已降至数万册,直至万册左右,杂志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已降至低谷。

【总页数】2页(P6-7)
【作者】单之蔷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39.2
【相关文献】
1.论构建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提出对加强中国共产党权威性的意义 [J], 何君安
2.期盼《中国社会组织》立足权威性加强实践性 [J], 曹子娟
3.让世界级品牌更中国促中国市场更世界世界级品牌"中国话"战略与本地化进程高
峰论坛在京举办十家全球著名IT企业发出《世界级品牌"中国话"战略倡议》 [J], 王逍君;郭俊
4.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奖励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青海省著名商标、青海省名牌产品、青海老字号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企业的决定[J], ;
5.《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出中国十大“非著名”山峰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的知识服务探索与创新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的知识服务探索与创新
自1982年创刊以来,“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一直以其深
入浅出的科学性、纵横交错的视野和引人入胜的内容吸引了无数读者的关注。

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的旗舰刊物,《中国国家地理》不仅仅是一本杂志,更是一种知识服务的探索与创新的载体。

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改进,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在知识服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意义。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通过内容创新推动知识的传播与交流。

杂志社拥有一支由各个领域的专家组成的编辑团队,他们通过对最新的地理科学研究进行深入的采访和报道,让读者对世界各地的自然、人文和地理现象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通过采用新的编辑理念和视觉技术,杂志社将内容呈现得更加生动有趣,吸引了大量的读者。

与此同时,杂志社还开设了线上平台,通过网络与读者进行互动,提供更多的专题报道和知识分享,推动知识在更大范围内的传播。

知识服务的创新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一贯坚持的重要原则。

在知识服务方面,杂志社积极探索将出版物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通过开设平面杂志、电子书籍、手机应用程序等多种形式,提供多样化的知识服务。

杂志社还创办了中国国家地理网站,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地理知识服务。

通过丰富多样的内容和可定制化的服务,杂志社有效地满足了不同读者的需求,提高了知识获取的质量和效率。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注重挖掘地方特色和人文价值。

杂志社通过报道具有地理意义和生态价值的地方,呈现了中国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的多样性。

杂志社还与各地旅游局和地方政府
合作,推动地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推广,为读者提供更加真实、深入的旅游体验。

通过这种方式,杂志社不仅促进了地方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也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更加全面、深入的地理知识服务。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还十分重视科普教育的普及与推广。

杂志社定期举办地理科普讲座和培训班,邀请知名地理学家和学者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杂志社还积极参与地理教育的改革与创新,编写地理教材与辅导书籍,为中小学生提供更加系统、科学的地理学习资源。

通过这种方式,杂志社不仅促进了地理学科的普及,而且提升了广大读者的科学素养和地理意识。

综上所述,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在知识服务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创新。

通过内容创新、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挖掘地方特色和人文价值以及科普教育的推广,杂志社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知识服务,为读者提供了更加全面、深入的地理学习资源。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的知识服务探索与创新不仅促进了地理学科的发展,也推动了地理知识在全社会的普及与应用。

相信在未来,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将继续不断创新,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知识服务
综上所述,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在地理知识服务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创新和探索精神。

通过内容创新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杂志社为读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地理学习资源,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的多样性。

与各地旅游局和地方政府的合作,推动了地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推广,促进了地方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另外,杂志社重视科普教育的普及与推广,通过地理科普讲座和培训班以及编写地理教材与辅导书籍等方式,提升了广大读者的科学素养和地理意识。

可以预
见,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在未来将继续创新,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知识服务,推动地理知识在全社会的普及与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