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释道有感
儒释道三家文化的比较
儒释道三家文化的比较1、从哲学研究的范畴上来说:儒家——入世的哲学,道家——隐世的哲学,佛家——出世的哲学儒家主张“诚心、正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儒家有社会责任感,他们积极入世,自觉地“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道家讲“自然”,讲“道”,超离了尘世。
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凡事顺其自然,人力所不能及的事不可过分强求,让热衷于尘世功名的人更加清醒。
佛家讲“三界”、“轮回转世”、“因果报应”、“色空”等,善者入天堂,恶者下地狱。
2、从功用的角度上来说:儒家——治世,道家——治身,佛家——治心儒家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使命;道家以“自然”观照人,认为,一个人若能超脱于生死的执著,其心灵也就可以超脱形体的局限,而与“道”契合为一,进入“万物一府,死生同状”(《庄子·天地》)的境界,在心灵上获得极大的自由,成为精神上不受任何环境影响的“圣人”,或神妙至真的“神人”。
佛家基于对人生“无常故苦”的价值判断,怀着对人的迷惑、烦恼、痛苦、死亡的真诚关切,指出解脱的方法和途径,从而为人提供了一种宗教的精神依托。
更着重转向内心的探索、转换和提升,把心性修养看作人生解脱的必由之路,明心见性,超脱修心。
3、从文化主旨方面来讲:儒家——进取文化,道家——规律文化,佛家——奉献文化儒家学说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儒家的大同理想,内圣外王之学,正己正人、成己成物的主张,以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心态,无不反映出刚健有为、奋进不止的精神。
老子所说的“道”,是宇宙的本原和普遍规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事必须“因阴阳之恒,顺天地之常”,违反客观规律,必然招致灾祸。
“夫人事必将与天地相参,然后乃可以成功”认为道是世界的终极根源,是无所不覆、无所不载、自生自化、永恒存在的宇宙本体,否认有超越于道的任何主宰。
《儒释道背景下的唐代诗歌》读后感
《儒释道背景下的唐代诗歌》读后感篇一《儒释道背景下的唐代诗歌》读后感哎呀妈呀,读完《儒释道背景下的唐代诗歌》这本书,我这小心肝儿可是被震撼得不要不要的!以前吧,我就觉得唐诗嘛,不就是那些文绉绉的句子,读起来好听,背起来要命。
可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我简直就是个大傻帽儿!唐代诗歌居然和儒释道有着这么深的渊源!你说神奇不神奇?也许有人会说,这有啥稀奇的。
但我觉得,这可太稀奇啦!儒家的那种积极入世、追求功名的思想,在好多唐诗里都能找着影子。
就像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那股子自信和想要干一番大事业的劲儿,不就是儒家思想的体现吗?再说说佛教。
佛教讲究的是超脱、放下。
王维的诗里就常常有这种感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也许在他心里,世间的功名利禄都比不上那一刻内心的宁静。
道家呢,追求自由、自然。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这境界,简直绝了!我就在想,要是我能像他们一样,在儒释道之间找到平衡,那我的人生得有多精彩?不过,我又觉得,唐代诗人是不是太依赖这些思想啦?难道就不能有点自己独特的想法?可能是那个时代的局限吧。
读完这本书,我时而兴奋,时而沉思。
兴奋的是我好像打开了一扇通往唐代诗歌神秘世界的大门;沉思的是,我们现代人能从中学到点啥呢?总之,这本书让我对唐代诗歌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感觉,真爽!篇二《儒释道背景下的唐代诗歌》读后感嘿,朋友们!今天我要跟你们唠唠我读《儒释道背景下的唐代诗歌》的那些事儿。
刚开始读这书的时候,我心里还犯嘀咕:“这能有意思吗?”结果,一读进去,我就像掉进了一个神奇的大坑,出都出不来!唐代诗歌,那可真是博大精深啊!在儒释道的大背景下,它们变得更加有韵味了。
你想想,儒家的仁爱、进取,融入到诗歌里,让诗人们充满了斗志和使命感。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难道不是对追求更高境界的呐喊?佛教的慈悲、空灵,也给唐诗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那种寂静和超脱,是不是让你觉得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了?道家的逍遥、自在,更是让诗人们放飞了自我。
《西游记》传统价值观:孙悟空的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
《西游记》传统价值观:孙悟空的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西游记》是一部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同时也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思想的作品。
其中,孙悟空这个角色展现了一种独特的传统价值观,即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
本文将从儒家、佛家和道家三个方面论述孙悟空的思想,并说明他是如何将这三种思想融合在一起的。
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强调仁义礼智信的核心价值观。
而孙悟空虽然是个猴子,但他却具备了儒家思想所崇尚的许多品质。
首先,他对待师长极为尊重,从师傅菩提祖师到师父唐僧,孙悟空一直表现出顶礼膜拜的态度,体现了孝敬师长的儒家观念。
其次,他具备强烈的正义感和责任感,始终保护师父唐僧等团队成员不受恶势力的伤害,展现了仁义的儒家思想。
此外,孙悟空还具备智慧和诚信,他为了拯救人间的众生,克服各种艰难险阻,表现出智勇双全的儒家理念。
佛家思想注重人生的解脱和慈悲心肠。
孙悟空在西游取经的过程中,不仅帮助师父唐僧克服了困难,也帮助了许多遇难众生。
这体现了佛家思想中关于拯救有情众生、消除众生苦难的观念。
孙悟空的慈悲心肠不仅体现在对待众生的态度上,还表现在对待敌人上。
他对敌人常常采取宽容态度,甚至帮助恶魔和妖怪走上正途,体现了佛家思想中的慈悲观念。
此外,孙悟空通过修行,最终达到了身心的解脱,并在五行山下守护师父唐僧,展示了佛家修行的境地。
道家思想强调顺应自然和追求自由自在。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体现了道家价值观的多个方面。
首先,他以身体灵活、变化多端的特点展示了顺应自然的道家思想。
他可以变化成各种形态,操纵风云雷电等自然元素,表现出追求自然自由的态度。
其次,孙悟空并不愿受人约束,追求心灵的独立和自由。
他不服从天庭的限制,为了反抗天命,与诸多神仙争斗,表现出了道家思想中追求自由自在的一面。
孙悟空的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并不仅体现在他个人形象和行为上,还体现在他对待众生和社会问题上的态度。
他以宽容和智慧对待各种不同种族的生灵,强调平等互助,展现了儒家和佛家的教诲。
中国的品格读后感
不应舍弃的“中国品格”——读《中国的品格》(楼宇烈著)有感所谓品格,可以说是一种德行,一种格调。
何谓“中国的品格”?在《中国的品格》一书中,作者的观点认为,那就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华文明所打造出的一种特有的品质。
说到中国传统文化,很多人的第一想法可能就是儒学,或者书法、国画艺术,再或者中医之道。
很少有人普通人会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过全面而系统的了解。
《中国的品格》,给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深一层次的解读。
它使我对“中国的品格”产生了这样的一种感觉,即中国的传统文学艺术,最深刻地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境界和生活情趣;中国的中医,特别是中医理论,最全面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概念和思维方式。
面对强势文化的压力,维护多元文化的存在,保持和发展自己民族文化的主题体性,可以说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民族最为关切的一个问题。
经历过近代中西之争的反思,我们认识到推动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并不能靠否定传统文化、进行全盘西化。
西化思维的冲击存在已久。
以中医为例,人们都就认为西方的研究方法比中国的研究方法来得好,处处用西方的研究方法来研究中国的学问。
当我们用西方医学的理论去诠释中医的理论,结果却是把中医的理论完全解构掉,已经不是中医原来的那一精神或理论了。
放之中国传统文化上,亦是同样的道理。
近年来出现的所谓“国学热”,说明了传统文化跟现代文化、外来文化之间一种纠缠不清的关系。
日本一位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曾说过,传统这个东西,我们想把它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这是不可能的,永远做不到;想彻底砍断,也是不可能的。
在今天这样一个不可阻挡的文化交流的潮流中,树立起文化的主体意识是一个前提。
当我们再看自己的传统文化的时候,就能从一个崭新的视角去重新审视。
细读中国传统典籍会发现,人文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鲜明的特征,首先它注重人的精神生活,凸显人的自我价值;其次强调礼乐教化,讲究人文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性典籍可以概括为“三玄、四书、五经”。
2024年关于《儒释道》心得
2024年关于《儒释道》心得《儒释道》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经典著作,对于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作为一本关于儒家、佛家和道家三种思想的对比和融合的书籍,《儒释道》旨在帮助人们寻找人生的真谛和内心的平静。
首先,我在阅读《儒释道》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儒家思想的重要性和价值。
儒家追求的是人际关系的和谐、社会的稳定以及个体的道德修养。
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社会问题也愈发突出。
而儒家强调的“仁爱”和“和谐”思想,可以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借鉴。
只有真正尊重他人、关心他人,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使社会和谐发展。
在个人修养方面,儒家思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更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信条。
只有通过个人的修养和完善自己,才能以身作则,引导他人,最终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标。
与儒家思想相对比的是佛家思想,在《儒释道》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佛家思想强调的是个体内心的净化和解脱,并通过修行来达到这个目的。
在这个功利主义盛行的社会中,人们往往容易追求物质的享受,而忽略了对内心的关注和培养。
佛家思想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提供了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追求和修行方式。
通过冥想和禅修,我们可以深入自己的内心,反思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
只有在内心的平静和满足中,我们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道家思想作为《儒释道》的第三个要素,对于我们的生活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道家追求的是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的道。
在逐利、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往往过于追求功成名就,而忽略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道家强调的无为而治的思想,提醒我们要学会顺应自然的规律,不要过度干涉和操控,将自己的生活与自然的律动相结合,才能真正体验到一种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总的来说,《儒释道》是一部让人重新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观的重要著作。
通过对比和融合儒家、佛家和道家思想,我们可以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指导自己的行为和生活。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道德经》有感之为人类谋福随笔
现代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人类的生活越来越方便,科学给人类带来了更多的物质财富。
人们的幸福感觉在下降,因为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破坏,人们日益感到不安和压力。
科学的发展对人类来说到底是福是祸?老子“天人合一”的思想给我们很大启示。
“一阴一阳”称之为道,孔子主张从伦理道德仁义礼智信的建立来维护社会秩序。
老子注重阴性诉求,透过自然现象把与生俱来的大道的力量发扬出来。
老子是名副其实的自然哲学家。
世界上很多科学家在研究老子。
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阐明道家思想是中国科学技术的根本,他认为道家对自然的推究和洞察完全可以和西方亚里士多德以前的希腊思想媲美。
美国的卡普拉是当代的新道家,他认为老子有最深刻最完善的生态智慧。
钢筋水泥阻隔了人类所需的地气,日本投降在即,美国仍向广岛投下原子弹。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美国金融风暴、日本核电事件、欧洲债务危机都在竟是人类,偏离道的轨迹就招致祸患。
事实证明人定胜天的思想是错误的,人力是强大的,但和自然之力相比人的力量非常渺小。
科学应该为人类谋福利,使我们不劳碌、不劳累,让我们有更多时间把自己的品德修养好。
我们要感谢自然,人类与自然应该和谐,21世纪应该是“环保”的世纪。
人不能与自然对抗,顺应自然才能得到理想的生活。
幸福大部分决定自己的内心感受:舒畅、安宁、喜悦、满足。
中华民族《易经》的道理应该是21世纪全球化最有效的途径。
老子和孔子都是从不同角度解释《易经》非常重要,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中国人我们要儒释道三合一。
“天人合一”思想对地球村的发展一定是正面的积极地有价值的。
这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感受儒释道互补的传统智慧
感受儒释道互补的传统智慧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而以儒释道三家为主的精神文化不仅决定了中国文化的基本面貌,而且其浓厚的本土文化气息也铸就了中国人独特的心理生活和行为方式。
感受并把握儒释道互补的传统智慧,有利于我们更加清醒的认识社会现实,用传统智慧精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实力,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儒释道的内涵儒家思想从汉武帝时起,一直就是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
广泛渗透并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儒家思想对中国人的传统心理生活和行为方式的影响持续了两千年之久。
儒家作为“九流十家之首”,就其字面意义而言,是指为国家培养官吏的学说,尽管儒家不立神,也未设具体的宗教组织但它在中国“可以说,儒学非宗教但它在中国却又宗教之用和宗教的地位。
” 它有着极为丰富的思想内容,在封建政权的支持下,儒教体系完成于宋代,儒家以“仁”为核心思想,以中国封建伦理“三纲”、“五常”为中心,吸收佛教、道教的宗教思想和修养方法。
其信奉“天地君亲师”,注意人的自我修养,要求人与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提倡人要到达温、良、节俭和谦让的道德境界。
佛教作为外来的宗教,由公元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释迦摩尼创立。
于东汉年间由印度传入中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到了隋唐时期,佛教真正兴盛繁荣起来,并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理论和佛学思想。
与儒道一起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佛教作为外来文化以其宗教性与中国本土文化结合征服了中国古代各朝代的统治者和普通老百姓,成为输入中国而构成中国人信仰之一的唯一外来的文化思想;又与中国人的自渎自救意识结合,通过宣传苦难世界、因果轮回等观念影响着中国人,其影响涉及到语言、饮食、绘画和雕刻等方面,且更深的引导了中国人的心灵生活也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与儒学和佛教一样。
道教学说一面以其哲学性丰富了中国的本土文化,一面又以其道教的形式影响着中国人的信仰生活。
读国学经典有感
读国学经典有感读国学经典有感1我熟读“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懂得它的意思是: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
也就是说: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曾子杀猪》的故事就很形象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一天,曾子的妻子去集市,儿子也闹着要去,她就哄儿子要听话,回来给他杀猪吃。
当她回来时,曾子当真要杀猪。
可她上前制止,说是骗儿子的。
曾子就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他什么都不懂,什么都向父母学,今天你欺骗他,以后他就不相信你了。
”曾子杀了猪,给儿子煮肉吃。
下载文档在我的家里,也有这样的故事。
记得二年级的期末时,妈妈答应我,只要我专专心心做事,认认真真学习,考好了就给我买全套《笑猫日记》和我喜爱的玩具。
当成绩单拿下来时,妈妈毫不犹豫就实现了我的愿望。
在学校里,我借了课外书来看,到了该还时,如果看完了,按时归还;如果没看完,我一定会去申请再延长几天,看完后立即归还。
现在,我身在学习部,身为老师的助手,光信用还不够,还应该多一份信任。
每天不但要把学习功课做好,还要把班上该做的事做好,才能获得老师、同学的信任。
《徙目立信》的故事就是我最好的学习例子。
同学们,为了让我们有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让我们做一个讲诚信的人,共同努力吧!你帮我,我帮你,心灵诚,品行美!读《国学经典》有感7儒家文化融合百家而为国学,中国文化海纳百川而成经典。
《唐诗》,《宋词》,《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论语》,《菜根潭》……这些都是国学,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国学就像一杯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国学是要读的,读懂了,自然就理解了。
国学是先人用尽一生而总结的道理,那是对人生的品读,那里有人世的沧桑,有历史的痕迹,有生命的真谛,那些都是中国的骄傲,那些沉积着一个伟大的民族不变的精魂,国学把我们带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修身养性,教会我们如何做真人,教会我们分清美丑,明辨是非。
国学使我们从圣人和智者的叮咛中品位人生的真谛,从一件小事,从一句话,从一个动作,从一个事物中,我们都能感悟到崇高的.境界和高尚的情怀。
中国茶道蕴含的儒释道
中国茶道蕴含的儒释道茶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一种独特的烹饪和品味茶叶的方式,更是一种源远流长的哲学和生活方式。
在茶道中,融合了儒家、佛教和道家思想,体现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理念。
茶道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仅是对茶叶的传承和品味,更是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和烙印。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讨论中国茶道蕴含的儒释道思想。
第一部分:儒家思想在茶道中的体现儒家思想强调礼仪、道德和人伦关系的重要性,这些思想也深刻地融入了茶道的精髓之中。
首先,茶道注重仪式感和礼节,体现了儒家所倡导的以礼治国、以礼待人的理念。
在茶道中,制茶、品茶都有着一定的仪仗程序,人们必须相互尊重、和谐相处,才能够共同享受茶的品味乐趣。
其次,茶道的实践过程中也体现了儒家所提倡的中庸之道。
茶道讲究的是平衡和谐,既注重茶叶的细腻和醇厚,也强调茶品中的苦、甘、醇、香的平衡。
这种追求平衡的精神,与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不谋而合,体现了儒家学说对于人生追求平衡和谐的态度。
第二部分:释家思想在茶道中的体现佛教对于茶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茶道的精神层面。
茶道强调的是内省、冥想和思考,这与佛教修行中追求心灵的净化和内心的宁静息息相关。
在茶道的实践中,人们往往将自己置于一个静谧的环境中,专心地泡茶、品味茶。
“闻香、观色、品味、顾形”是茶道中常说的几个步骤,通过这些步骤,人们可以舒缓心情,澄清思绪,达到一种静心、宁神的境界。
此外,佛教强调无我无心、舍离世俗的感悟,这一理念也融入了茶道的追求。
在茶道中,人们需要对功利和浮躁的生活态度进行反思,将心从繁忙的外在世界转入内心的宁静,体会茶的醇厚和天然之美。
茶道通过激发人们的内心智慧和静心感悟,使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佛教的无我观念,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解脱。
第三部分:道家思想在茶道中的体现道家的核心思想是追求自然和谐、顺应自然,茶道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道家倡导的“无为而治”精神体现在茶道的制茶和品茶过程中。
跟儒释道学三气作文
跟儒释道学三气作文《儒气:心怀善意的一碗粥》记得有一次我和朋友出去旅行,在一个小镇上迷了路。
那天天气还特别冷,我们又累又饿,那种无助感就像被整个世界抛弃了一样。
正当我们在街头乱转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小小的粥铺。
那粥铺的老板是个地道的中年大叔,他穿着那种老式的厚毛衣,脸上总是带着温和的笑容。
我们走进去,老板热情地打招呼问我们想喝点啥。
我们就说要两碗粥暖暖身子。
他一边忙碌地盛粥,一边和我们闲聊起来。
他说这小镇啊虽然不大,但来来往往的人多,总是有像我们这样迷路或者有困难的人,所以他就一直把这个粥铺开着,能给大家提供点便宜又热乎的吃食。
我一下子就想到了儒家的思想,那种对他人的善意、尊重和关心。
老板的这种行为就像是儒家倡导的,心怀天下之大善,虽然他做的只是小小的一碗粥的生意,但传递出的温暖就像一颗石子投入湖中产生的涟漪,不断地扩散开来。
他并不认识我们,却毫无戒心地与我们聊天,关心我们的情况,并给我们提供热粥。
这碗粥在那个寒冷的日子里,不单单是食物,更像是一种被儒家思想包裹着的善意,暖到了我们的心坎里。
从那以后,每想起这件事,我就觉得儒家的气息就存在于生活中的这些小细节里,或许不需要什么伟大的壮举,仅仅是力所能及地为他人提供一点点帮助,献出一点点善意,那这个社会就会变得更加美好,就像那小小的粥铺,凭借着老板的善意,给很多像我们这样的过客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释气:寺庙中的宁静》那次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真正踏入寺庙。
寺庙离我家不算太远,我是在一个很烦躁的时候决定去那逛逛的。
那寺庙的大门看着就很古老,上面的漆有些斑驳了。
进去之后,我看到好多和尚在有条不紊地走着做着自己的事儿。
有个小和尚在扫落叶,那fallen 叶子一堆一堆的,可那小和尚就不紧不慢,一下一下地扫着,感觉他扫的不是树叶,而是心中的杂念。
我站在那儿看了半天,然后向着大雄宝殿走去。
殿里点着很多蜡烛,那种昏黄的光就像有魔力一样,我刚进去的时候心里还毛毛躁躁的,感觉有种无形的压力让我静不下来。
总结儒释道思想的感悟和体会
总结儒释道思想的感悟和体会儒释道是中国古代三大思想流派,对中国文化与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我接触并深入了解儒释道思想之后,我感受到了它们的智慧与价值,带给我了一系列的感悟和体会。
以下是我对儒释道思想的总结,希望能够传达出一部分我所体悟到的思想精髓。
首先,儒家思想强调的是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
儒家强调了一个人应当遵循的伦理道德规范,例如仁爱、孝顺、孝敬、忠诚等。
这些道德规范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个人对他人的尊重与关爱。
通过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儒家可以在社会中创造出一种良好的秩序。
而这种秩序,又可以带来和谐与稳定的社会。
同时,儒家思想还追求知识的修养和人格的完善。
儒家认为,一个人应当通过多学习、多思考和不断实践来提升自己的素质。
只有通过不断努力,才能够修养自己的品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儒家强调的是道德的自律和修身的重要性,这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来说非常关键。
另一方面,道家思想则追求和谐与自然。
道家视天地万物为一个整体,注重和谐与平衡。
道家追求的是跟随自然的道路,以达到身心灵的和谐。
他们强调对于自我和外界的接纳和适应,而非强求改变和抵抗。
通过与自然融合,道家追求着一种超越个体的境界。
这种境界并不是通过努力与外界竞争来实现,而是通过内心的宁静和谦卑、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方法去实现。
最后,佛家思想强调的是人生的意义和解脱。
佛家认为,人生就是一种痛苦,而苦苦的根源在于人们对于欲望的执着与追求。
佛家思想的核心观念是无我,即人们应该超越自我与世俗的束缚,追求内在的平静与解脱。
佛家通过修行禅定和慈悲,以达到对于自我的超越与人生的解脱。
综合而言,儒释道思想给我带来了许多不同层面上的感悟。
首先,它们告诉我人际关系与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和关爱的道德规范。
其次,它们让我意识到知识和修养对于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能够得到更大的提升和改变。
最后,它们让我认识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总结儒释道思想的感悟作文
总结儒释道思想的感悟作文儒释道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三大主流思想流派,对于中国文化和思想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从古代到现代,儒释道思想一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我对这三种思想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其智慧和人文关怀所感染。
下面是我对儒释道思想的一些感悟的总结。
儒家思想,提倡“仁”的理念,追求道德的完善和个人的修养。
儒家强调“仁者爱人”,即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社会创造和谐与稳定。
儒家主张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人都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达到完美。
这一思想启示了我,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应坚持爱人、尊重他人,并为社会作出贡献。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我也应该尽量包容他人的缺点和错误,以善良和宽容的心态对待他人。
释家思想,强调人生苦难的解脱,倡导“舍”与“随缘”。
释家中最重要的概念是“空”,即物质世界的虚无和无常。
它提醒我们世界流转、万事变迁,我们应该面对生命的无常与苦难,通过舍弃欲望,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解脱。
这一思想告诫我,生活中的痛苦和困难并非永恒,如果能放下物质的浮躁和虚妄欲望,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我解放,也许可以找到生命的真正价值。
道家思想,追求与自然的和谐与无为而治。
道家主张顺应自然,通达万物的本源。
他们认为人应该陶冶性情,与社会和谐相处,而不是追逐功名利禄。
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告诉我,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学会放下对权力和金钱的追求,享受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衡。
只有从内心的平和中去平静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变化,我们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快乐与自由。
总的来说,儒释道思想都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类的精神追求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儒家强调道德与社会的规范,释家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解脱,道家注重与自然的和谐。
这些思想都提供给我一种对待社会和个人生活的智慧方法。
相互之间的共通之处在于要求我们不断学习与修正自己,追求真善美,实现对人性的完善与超越。
无论人们信奉哪种思想,这些思想都将为我们提供指引,使我们在追求幸福与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拥有对人性和人际关系的更加深入的理解。
儒释道三家的感恩观比较研究
三
[ 献标识码 ] A 文
[ 章 编 号 ]0 7 5 7 (0 1 — 0 2 0 文 10 — 6 4 2 1 )5 0 3 — 3
冢
儒 释 道 三 家 有 其 各 自 的感 恩 思 想 ,认 真 总 结 传 统 文 化 中的感 恩思 想 , 抑制 唯利 是 图 , 利 忘 义 , 对 见 知 恩不报 , 讲 索取 , 讲 奉献 心 理 , 正 “ 感 荒漠 只 不 矫 情 化 ” 向 , 但 具 有 学 术 理 论 意 义 , 具 有 很 大 的 现 倾 不 也
No. 5 S p.01 e 2 1
d i 03 6  ̄i n1 0 - 6 42 1 .50 0 o: .9 9 .s . 7 5 7 . 1 .1 1 s 0 0 0
儒 释道
(. 1白城 师 范学 院 , 吉林
的感 恩观 比较 研 究
洋2
白城 17 0 ;. 3 0 0 2吉林财 经 大学 , 吉林 长 春 ,3 0 2 10 1 )
以血缘 关 系为 纽 带 , 伦 理 政治 化 为 价- 取 向 , 以 N 以 家 国 同 构 模 式 确 立 的 中 国 古 代 社 会 ,是 儒 家 感 恩 思 想 得 以 生 成 的 文 化 沃 土 。 孑 子 不 但 将 人 们 带 入 了 L
喧 嚣 的 复 杂 社 会 .而 且 还 构 建 一 套 处 理 人 际 关 系 的
在行 为层 面 上遵循 “ 庸 ” 道 , 免极 端 行 为 。“ 中 之 避 君
子 之行 也 , 于礼 ; 取 其 厚 , 举 其 中 , 从 其 薄 ” 度 施 事 敛
儒释道文化与高职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
儒释道文化与高职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主要文化体系,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高职大学生的素质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需要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和实践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思想,在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儒释道文化对高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作用。
首先,儒释道文化具有重要的思想内涵和教化作用。
儒家思想提倡“仁爱”、“忠诚”、“孝悌”等美德,强调“君子以文明”,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倡导平等、和谐、和睦的社会秩序。
释家思想倡导“无我”、“利他”,强调内心净化和心灵修养,主张“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强调细节的重要性,培养个体的责任感和良好的心态。
道家思想更强调自然的无为而治,提倡个体的自由、本真和自然,鼓励人们在适应自然的同时主动创造和改造自然。
其次,儒释道文化对高职大学生的修身养性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高职大学生面临着课业繁重、社会压力大等多重压力,需要通过哲学思想的引导和指导,寻找内心的平衡点和良好的心态。
儒家思想鼓励高职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尊重他人、关爱家庭、注重职业素养;释家思想培养高职大学生的自我反省和自我约束能力,引导他们从内心找到自己的自我价值,并在日常生活中付诸实践;道家思想则从自然的角度出发,使高职大学生明白自然界规律和生态环保的重要性,培养其勇于创新和追求卓越的能力。
最后,儒释道文化对高职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取向也有重要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之心和和谐社会的建立,使高职大学生理解社会责任和义务,并积极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释家思想则强调个人自我修养和无私奉献,使高职大学生更加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并主动参与到公益活动中去;道家思想则通过自然之道,让高职大学生认识到自身与社会的生命周期会受到环境和生态影响,促使其积极关注社会问题,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
综上,儒释道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职大学生素质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儒释道人生观及其对中国古代文人的影响
儒释道人生观及其对中国古代文人的影响人们在研究古代文人思想时,往往喜欢界定某人为某家。
其实,在文人中,特别是在后来的文人中,是很难找到纯粹的儒家人物,或道家人物,或其它各家人物的。
因为绝大多数的古代文人,对他们前辈的思想采取的是兼收并蓄的态度,他们对这些思想的运用,又显得特别灵活,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采用不同的思想来指导、调节自己的生活。
我经常想,中国能够出现儒、释、道三家鼎立的局面,实在是中国文人的一大幸事,有了这三家,才使得中国文人在生活中进退自如,游刃有余,使他们处处都能找到安身立命之处。
一、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的影响儒家的人生追求:修齐治平儒家的人生理想,首先是“达则兼济天下”,但也不可忽略了紧随其后的另一句话:“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最高理想,而“穷则独善其身”则是不得已而为之。
中国古代的文人,在他们刚刚打开书本开始读书的时候,无不以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自己的读书目的,无不以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作为自己的最高人生理想。
年幼时,自然是由长辈们向他们灌输这一思想;年龄再大一点,他们便自觉地以治国为己任,认为凭个人的才能取卿相之位易如反掌,辅佐天子、平一天下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以杜甫为代表的“诗圣”们的理想自然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但以陶渊明为代表的一群隐士文人照样念念不忘“大济于苍生”(《感士不遇赋》);一生没有当过官的孟浩然也曾羞羞答答地向丞相张九龄递上一首《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以表达自己“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艳羡之意;就连迷恋神仙的李白也立志“不求小官,以当世之务自负”(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
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李白向人表白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安能餐君紫霞,映君青松,乘君鸾鹤,驾君虬龙,一朝飞腾,为方丈蓬莱之人耳?此则未可也。
乃相与卷其丹书,匣其瑶琴,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
读《君子之道》有感10篇
读《君子之道》有感10篇【篇一】我读余秋雨这篇文章,心中很佩服作者的读书功力及记忆力,笔触所到,思随文至,传统经典信手拈来;层次、段落,似无刻意打造,却自成体系,可能是一种读书的高境界罢。
我的疑虑主要是就作者为文的总立意来的。
“君子之道”,就是剖析君子,歌颂君子,褒奖传统,拜服经典吧。
然则,君子、传统、经典就真的这么重要么?联系到20多年来社会上掀起的一股股崇古覆儒的思潮,我总在忧虑它们到底要将中国引向何处。
于是,我开始认真阅读此文,并将自己的思索追问逐一记下。
首先,余秋雨谈到了西方学者荣格,讲到他关于文化的作用在于培养“集体无意识”的人格。
这个观点说得玄乎,其实从思想灌输的角度看则很清晰:无非一个民族的观念文化熏陶其后代所致的思想思维特点,并且由此而发的特定行为方式和文明类型罢了。
余秋雨关注的可能在于荣格看重中国文化的态度,及中国不要跟着西方走的希冀,特别还推出了道家“物极必反”法则“远超西方思想”。
余的这段文字很值得质疑。
现代化是不是跟西方走?“物极必反”的道理究竟有多深,中西于此(具体)所受益损究竟何在?余秋雨对于中西文化的总体属性有一个简赅的概括,即西方是霸道文化,中国是王道文化。
霸道文化者,可能着意于其侵略性破坏性,王道文化者则是强调其自修德行圆满。
问题是这种概括似乎只是存在于作者心中美好想象中的概念。
读者只要稍微回到几千年中西历史的无穷事实中去想,从中西各自在其基本思想理念引导的发展趋势下去想,就根本得不到这样的结论的。
简单的诘问可这样下,请余秋雨思考回答:其霸道文化建基于平等意识,王道文化建基于等级意识,何谈后者之优?当然,余秋雨看重的王道文化自修功德也不全是无稽之谈。
实质上所谓“内圣外王”说到底还就是儒家的修齐之道。
人们通过各自的道德修养来提升自身素质很有必要。
但这种修养未必仅只中国人独有。
事实上,基督教的繁复诵读经书、牧徒忏悔赎罪和现代心理学讲究的自省自究,未必就不是另一种修齐之道。
高中关于对儒释道文化的感悟作文800字
高中关于对儒释道文化的感悟作文800字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高中关于对儒释道文化的感悟作文字篇1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观念,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也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点。
实现和谐,是古往今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和愿望。
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也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记得那次放学后,饥肠辘辘的我一到家便冲进厨房,只见妈妈煮了许多好吃的:鱼、紫菜汤、蘑菇……还有我最喜欢的鸡腿、鸭翅,闻到那诱人的香味,我食欲大开,于是我大开吃戒,我左手一个鸡腿,右手一个鸡翅大吃起来。
过了一会,只见那小山似的鸡腿鸭翅就快被我“铲”平了——只剩一个,我正要伸手去拿,突然看见了坐在一旁的妈妈,我不好意思地说:“妈,这个鸡腿你吃吧!”“饿坏了吧,喜欢你就再拿去吃!我可不喜欢吃这个!”妈妈微笑着对我说。
那时鸡腿对我的诱惑太大了,于是我毫不留情地把鸡腿“消灭了”。
现在,我渐渐明白妈妈不是不喜欢吃,而是让我吃。
每次一想到这,就有一股暖流在我心中上下翻腾,令我热泪盈眶。
其实生活中像这样的“让”可以说数不胜数……还记得那次,妈妈有一个外出游玩的机会,还可以带上一个家属,妈妈怕影响我的学习本想和爸爸一起去,听到这个消息时,我失望极了,绷着一个苦瓜脸,爸爸看出了我的心思,于是说:“还是让女儿去吧,可以让她多长点见识……”一听这话,我喜出望外,激动得一边欢蹦乱跳,一边叫嚷:“你真是天底下最好最好的老爸!”就这样,我又增添了一次难忘的快乐之旅。
近墨者黑,近朱者赤。
在爸妈的关爱下,我也学会了“让”。
有什么好吃好玩的,我不但会想到和爸爸妈妈分享。
而且,周末或放假时,我会学着帮妈妈做家务,扫地、洗碗、洗衣服、叠衣服、炒菜……,我“让”出了宝贵的休息时间,让妈妈也能轻轻松松地休息片刻。
每次我做家务时,妈妈总会过来怜惜地亲亲我说:“我有一个贴心的女儿真是有福气,现在我可轻松多了。
”虽然扫过的地板上还会有很多尘土,虽然有也感觉做家务很辛苦,但是看到妈妈那开心的笑脸,我心里比吃了开心果还快乐。
03读《儒·龙》有感
读《儒·龙》有感
儒·龙,中国讲儒释道,儒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儒家文化已经渗入到每个中国人的心底深处,讲道德是每个人应该必备的行为,尊老爱幼,光盘行动,见义勇为这些都是道德行为的表现,我们应该讲道德,讲诚信,每年表彰大会都有道德模范。
对于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文化,中国现有的一切都是以传统为基础的。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当代很多外国思想家正在反思社会的运行模式和走向,并感觉到了其中的潜在危机。
很多思想家反思的结果就是:把目光投向中国,而他们关注的焦点就是中庸思想。
中庸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值和重要性必将日益显现出来,这一点已经有所表现。
中庸之道是世界上最具有连续性的文化,也是中国众多文化流派中最具有价值的核心精神和观念。
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领导哲学从阐释世界与人生最本源的规律出发,得到了对领导理论最精辟的阐述和分析,并且对领导的内涵做出了最为本质和精准的界定。
“不考其源流,莫能通古今之变;不明其得失,无以获从入之途。
”当代发展儒学思想主要用于企业的管理,应用儒学思想延伸出的领导力智慧是当代企业领导者的必修课,在于企业管理方面的应用已经成了当代管理者核心理念。
现在很多国家已经建立了孔子学院,儒家经典已经传播到了其他国家,因此我们更要重视儒学。
龙是中国人的代名词,我们是龙的传人,中华上下五千年,很多代人,他们都是龙的传人。
龙从遥远到现
在一直存在,我们中药也是,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一直到现在的中国药典,它也像龙一样,蜿蜒至今,步长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庞大的规模,他也会像龙一样,蜿蜒下去。
儒释道三家的核心观点
探秘儒释道三家核心观点,领略千年智慧之光一、儒家思想核心观点解读(一)“仁、义、礼、智、信” 五常之道儒家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被称为五常之道,是中国价值体系的核心因素,也一直是历代儒家推崇的基本准则,即便在当今社会,这些理念也依然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
“仁” 居五常之首,以爱人为核心,体现的是人们互存、互助、互爱的意思,也就是所谓的“仁者爱人”。
儒家认为应当用“仁” 来处理伦理社会关系,主张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尊重、互助和友善,而孝悌则是“仁” 的根本。
例如,孔子对子贡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都是“仁” 的思想体现。
孟子更是把“仁” 上升到人本性的高度,认为“仁” 是人与禽兽的本质区别,“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是一个人仁德的开始”,还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不仅如此,儒家还把“仁” 的学说运用到政治方面,形成了仁政说,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国”,重视个人品德在管理中的重要性,同时也要给民众实惠,这在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义” 的本义是指合宜的行为表现,其判断标准是社会公认的准则,繁体字“義” 在造字上含有群我关系的因素,也就是令自己的言行符合群体的规范要求者乃称之为“义”,它体现着一种超乎个人利益之上的道德范畴。
孔子曾言:“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并且有“义然后取”“见得思义”“见义勇为” 等关于“义” 的行为要求,将“义” 作为自身取舍的准则来看待,有所取时,必当符合义的要求才行;有所去时,也要首先思考是否符合义的标准。
孟子进一步发扬了孔子的义的思想,提出“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由此人们常将“舍生取义” 与“杀身成仁” 相并述,“仁”“义” 二字也成为儒家思想的标志,传承千年,根深蒂固。
“礼” 最初是指祭神的宗教仪式,后来发展到人事方面,表示与人的身份地位相应的行为规范和仪式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儒释道》一直觉得这样的命题太大了,以自己的格局写这样的随笔,说这样的大话有点不合适,总觉得是前辈的不尊敬,童言无忌吧,莫怪莫怪!!!只当取乐就好,莫要当真。
说到这些不免我又要愤青一下了,其实不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有能力有德行的大哲人一般都是述而不作的,比如老子,比如孔子,再比如释迦摩尼。
道德经据说是老子化胡,西出函谷关时路遇尹喜,尹喜见老子虽然须发皆白,但面色红润,精神矍铄,紫气头上飘,朝霞身后照,如此背景画面中的老子,沉静如水,清气扑面,仿若神仙一般。
尹喜大喜!他知道当今世上的智者来了!他要留住老子,让他教授自己学问。
但他到了老子跟前,却一时说不出话来。
那老子,笑眯眯地看着他,自然如风,沉静如水,他顿觉得自己的这团躁气,遇到老子这股清气,悬殊太大,不觉自惭形秽。
《史记》记载“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当然道德经是不是尹喜逼着写的就不得而知了,野史嘛,没有文字记录没有文物记载。
释迦摩尼是释迦族部落出身的王子三十五岁菩提树下感悟佛法成就无上菩提,八十岁入涅槃,四十年传播佛法,普度众生。
(佛把人分为几等,佛是最高级的,下面是菩萨,罗汉,罗汉分缘觉罗汉和声闻罗汉,缘觉罗汉就是因缘际会成文罗汉,声闻罗汉就是听佛讲法成为罗汉然后夜叉畜生恶鬼最后是地狱,所以佛说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就是畜生恶鬼地狱三苦)所以说释迦摩尼的著作基本上也是后人记录其生前的言行,不是他自己写的。
论语那更不用说了,根本就是孔子的弟子在孔子死后整理的,不是孔子自己写的。
所以说像这些圣人,他们不是自己写书,是他们不能写吗?非也,是不敢写!老子也曾说过,一曰慈二月捡三月不敢为天下先。
所以说现在的一些动不动就出书,写篇文章动不动就发表的人我们真应该反省一下,俗话说阴谋不可外泄阳谋不可内藏。
动不动有点成就就急不可耐的像让人家知道并不是什么好事。
言归正传,我简单的报告一下神马事儒释道,贻笑大方哈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红莲白藕青荷叶,三角原来是一家如果把道家比喻成莲藕的话,佛家就是莲花,儒家就是荷叶道家跟道教是有区别的,道教我们暂且不说。
道家的始祖是老子,不是传说,确有其人。
道家主张无为,无为才能无不为。
(其实我也不知道是啥意思),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道家主张清静无为,小国寡民。
他们认为万物生育于有,有生于无。
所以无才是最大的,城中有三大,道大天大人大。
“他们”主张宇宙是一个循环的,就像人的生老病死一样,你对这个世界这个宇宙了解的越多,说明这个世界越接近灭亡,就像人生一样,你懵懵懂懂,什么都不知道说明你还是一个孩子,那你离命运的结束还有大把的时间,当你逐渐的长大,逐渐的熟悉这个环境,逐渐的理解人生,理解世界,理解自己,那说明你里死亡也是越来越近了。
所以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也许有人会问,这既然只是一个过程,那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呢??(当然肯定不是钱。
可是现在有多少人是被钱累死的呢)其实生活本身就是一种财富,一场游戏一场梦,我们什么时候能把这句话理解了,我们什么时候或许就会明白了。
但是现在的社会是空前的烦躁,盲目的追求发展追求物质享受缺少了向内关照的时间,其实不是缺少时间去开智去修心是根本没有那个想法!!!不断地求进步,不断的求发展,缺少了思考缺少了向内关照,华丽的外表空虚的内心,每天固定的上下班,固定的生活模式使人们无暇去修身养性,无法去思考,成为了傀儡,成为了行尸走肉!!!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知其身其德乃真。
不断去修身不断地去充实自己人生才会有意义,可是现在有多少人都活反了,活着就是为了钱,钱是什么??钱是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说白了就是纸,天天为了纸活着有什么意思呢??只有花出去的钱才是自己的,没有花出去的钱指不定是谁的,钱少了是自己的钱多了是大家的,再多了肯定是人民的,所以叫人民币。
最笨的人就是天天赚钱最后把钱存在银行的人,银行就是把有钱的人钱存起来给没钱的人拿出去花!!我没说钱不重要,钱是我们实用的工具,但是我们不能为了钱而活着,以前的科学家预测二十一世纪由于科技的发展人们会有大量的时间去修身养性,有大量的时间去丰富自己的精神可是现在呢,恰恰相反,社会空前烦躁,空前的混乱,压力也是空前的大!!房地产开发的越来越大,却有越来越多的人住不起房子!!!你们去看看现在哪一座城市的住房空置率没有百分之五六十??以道驭术,德行跟不上你技术再发达,科技在进步那祸害的只会越来越大!德行跟上了,你不会去做损人不利己的事,处处为他人着想这个社会能不和谐吗??而现在呢??科技是进步了,损害的却是越来越大了。
没几年估计地球就完了!!大学里面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是内圣,修身是根本,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外王!!!之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我们真应该好好理解这句话!!德行不修无知有也,修身修不好的人给你一个国家你会祸国殃民,给你一个企业你会万劫不复,自己修身修不好的人怎么能去带好别人呢。
国家领导人个个都是孔圣人,会有贪污吗,会有砸垃圾桶吗?会有没事偷井盖的吗??修身是根本啊!!!其实以我们以现在的角度来看看道德经,你就会发现老子的格局是很难想象的。
天地不仁以我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是大格局,牺牲小我完成大我。
不理解的人都会说老子多么的无情把老百姓看成狗,真是,,,有些人没事还扁扁孔子扁扁毛泽东,扁扁圣人,你跟人家根本就不在一个格局上面你怎么扁人家!!!人要有敬畏之心,要敬天命,敬大人,畏圣人之言。
不要没事总说人家怎么落后怎么原始,这个社会永远都是的倒退的,文化肯定是越来越退步的,最原始的文化一定是最天人合一的。
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有些人会想这是偏安一隅,井底之蛙,永远不知道天河有多大。
可是我们反过来想想井底之蛙有井底之蛙的幸福,你不断的去开发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去创新除了能够得到物质的满足,你精神得到了什么??大方无隅大道无形,精神是没有限制的!!人家那是得到极致后的感悟,想想也是,圣人有那么低级么?是你自己理解的低级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的城市有多少是本地人呢,全是外地人,是本地不好吗??错了,外面的世界总是美好的。
这是人的劣根性,总喜欢向外面发展。
可是这样造成的结果呢,老无所养老无所依,跟背井离乡妻离子散有什么区别?一家人一年不团聚几次这还是家吗?这个家字怎么写的?有夫有妇然后为家,和和睦睦团团圆圆然后为家,可是现在呢好多人还美名其曰求发展求进步!有多少人是客死异乡,有多少人老了都没着没落的,这个华丽的城市里面有多么的肮脏谁又能知道?没有任何区别,如果有的话就是一个是主动的背井离乡,一个是被动的背井离乡,很可笑不是吗??人就是那么的贱!!!人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信仰,我见过好多人,每个人都说自己是无神主义者,其实他们不知道,没有信仰的人其实是最可怜的。
无论是释迦摩尼还是老子,亦或者是穆罕默德耶稣基督,再或者是上帝,其实信仰就是那么个东西,世界上没有信仰是教人坏的,所有的信仰都是教人向善的,所以信什么不重要,最主要的是你有那个敬畏圣人之心!没有了这种敬畏之心你就没有了灵魂,没有了使命,也就没有了意义,当然也就失去生活的乐趣!!!影响全世界的十大人物里面第一是穆罕默德,第二是耶稣基督,第三十释迦摩尼,第四才是爱因斯坦啊朋友们!!!由此可见,信仰,精神么的世界永远比物质科技给人的影响要大的多。
为什么牛顿研究了一辈子反而去相信神学了呢,是他迷信吗?因为他知道的越多反而越觉得自己很空虚,精神世界得不到安慰,他没有自己的信仰我们平时老说礼拜礼拜,可是又多少人知道礼拜是什么意思呢??礼拜礼拜其实就是顶礼膜拜,往简单的说就是明心见性,认清自己,就是要抛弃外物,修身养性!!!往大了说就是你不仅仅要丰富自己的物质世界更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是现在呢??可笑可笑!!!不说了,说的有点多了,下面我简单的说说儒家和佛家就结束了哈佛家的思想其实和道家的思想有很多重叠的部分,不同在于道家是无为,佛家讲出世,当然儒家讲的是入世,这个后面再说!!佛家讲轮回,佛说人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五阴炽盛!!!所以佛说善念起,立地成佛。
身体是出世的宝筏以让我们脱离苦海到达西方极乐!!一念善念起便是佛,一念恶念起便是魔,所以我们要明心见性,时时勤佛试不使惹尘埃。
这个勤拂拭不仅仅是明镜台,同样是自己的内心,不要起恶念!!揭语有云佛看凡夫凡夫亦佛,凡夫看佛佛亦凡夫!!相信大家都能理解,这里我就不赘述了儒家讲的是入世的修身,他讲大隐于市,小隐于林。
儒家讲中庸之为德也,凡是不能太过,过犹不及不如守中。
凡是不要强求,尽力就好了。
典型的著作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包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是大学里面常说的话好了,到此为止吧,有些话说多了就没意思了,修心修身最主要是这个修字,其实生活中处处可以修身,不迁怒,不妄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再通俗点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毛泽东就说过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
很简单的话可是有多少人能做到呢??中国人中国文化有大乘气象,佛教诞生于印度昌盛于华夏最后闻名于四海,所以达摩的老师告诉大漠哪也别去到中土去到中原去。
所谓的中原是指当年周文王在河南少林寺那边丢的一块石头,有了那块石头才有了中州有了中州才有中原有了中原才有了中国。
我们有时间的话可以到少林寺看看那块石头。
有很长的历史了中国是一个很强大的民族,他的包容性是很强的。
我们历史上有很多次被少数民族更替的朝代,可是最后这些朝代最后都被我们同化了,所以我们最厉害的是文化。
诸侯用夷礼,则夷之。
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所以说我们的民族是一个很伟大的民族,好好学习中国人自己的文化比学习那些雅思托福要好得多。
现在全世界已经国学热了,好多外国人读中国的文化比中国人都厉害的多,所以我感觉我们应该为自己的祖先骄傲一下,四大文明古国只剩下中国,它存在自有他存在的道理,所以各位朋友好好修身吧!!拜谢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