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搭配》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搭配》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搭配》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内容,学生在二年级下册接触了搭配问题,本节课是搭配问题的延续和提升。
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学会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能够表述出思维的过程,最后能够发现和应用规律拮据生活中的搭配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学会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三、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
自主探究型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在师生共同探讨、共同研究的动态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实践活动。
四、教学设计特色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初步感知搭配。
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而这个具体问题应该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
为了让三年级孩子能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状态,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小朋友,我们都是湖南人。
湖南人有什么爱好?湖南人爱吃辣椒是众所周知的,还有四川人和贵州人也爱吃辣椒,有人是这样总结的——贵州人辣不怕,四川人不怕辣,湖南人怕不辣;我让学生读一读这三句话,当他们觉得非常有意思时,我就很自然的进入新课:可见在我们的生活中,搭配是大有学问的。
今天,我们就一块来研究搭配的问题。
学生就带着新鲜感、带着期待、带着学习的热情走进新课。
2、动手操作,发现规律,理解和掌握搭配。
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自己来探索知识,自主地分析、解决问题;应该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并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的想法。
新课通过不同层次的设计,充分地让学生展现自己。
(1)动手操作,直观掌握搭配的过程。
我提出问题“两件上装、三件下装可以搭配出多少套衣服”后,我先引导孩子独立思考怎样记录有快又好,在他们找到用符号、文字、字母、数字等方法的基础上,人人动手把自己搭配的过程记录下来。
(2)图片展示,直观理解搭配的方法。
接着我选择几种有代表性的搭配方法进行展示,边演示边启发学生理解“确定上装搭配下装”和“确定下装搭配上装”两种方法,使孩子理解这样搭配就会既有序又不遗漏。
并结合图片理解这两种方法实际上就是求“3个2”和“2个3”是多少。
(3)
发现规律,抽象理解搭配的算法。
我进一步引导孩子思考:如果不用画图、连线的方法,你也能很快地想出有多少种搭配方法吗?由于理解了“3个2”和“2个3”,孩子们很快就得出可以用乘法来计算,孩子们的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接下来我设计一个比较人文的小环节:让学生从搭配出的六套衣服中帮我挑一套并说说理由,真正让孩子们享受学习的乐趣。
3、解决问题,拓展思维,实际应用搭配。
学习数学最终是为了解决问题。
我设计的“猜编号”游戏,就是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数字9、0、7可以有六种搭配,但是真正符合条件的只有一个,学生必须进行筛选,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而“不、怕、辣”三个字还可以搭配出另外三种组合:辣怕不、不辣怕、怕辣不。
孩子们找出以上三种搭配后,读一读,却发现读不通顺。
我巧妙地加入标点符号并改变语气语调后,就可以读得很有意义了。
通过这一环节,让孩子们在实际应用中真正感受到搭配的精彩,感受到数学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