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夜春风来是描写天气还是气候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翻译及赏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翻译及赏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翻译及赏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
此诗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关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原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 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赏析】岑参(715-770),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县)人。
出生于官僚贵族家庭,但早年丧父,随兄过着孤贫的生活。
他刻苦学习,遍览史籍。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进士。
岑参以独具特色的边塞诗享誉天下。
他的边塞诗以昂扬的情调、磅礴的气势、飞动的形象和富于变化的旋律给人以刚健绚丽的美的享受。
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当是岑参在北庭都护、伊西节度、瀚海军使封常清幕下,任安西节度使判官。
判官,是当时掌管文书事务的文职官员。
其权限近于副使。
武判官是岑参的同僚,其生平事迹不详。
从本作品的内容与诗人所流露出的感情来看,他们的感情是很深厚的。
前十句为作品的第一部分,主要是歌咏边塞瑰丽壮观的雪景,同时也寄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感情活动。
初看飘飞如絮的雪花挂满枝头,惊喜满怀;再看雪崖百丈,愁云万里,想到武判官就要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千里跋涉,返回京都,不免又沉郁满怀。
所以又可以说,在这段写景之中,暗含着送别之情。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诗人开篇笔力雄浑,气势宏阔,紧扣主题“白雪歌”,抓住西北边地特有的自然现象“胡天八月即飞雪”,再现了西北边塞的风雪景象。
“卷地”一词,形容北风的狂暴猛烈,将“白草”都折断了。
古诗中的地理知识

古诗中的地理知识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反映了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雪)的天气变化特征.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了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正是因为气温随地势的上升而降低(地势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这个特点,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这种地理现象.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是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4.“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是说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是说我国春季普遍存有着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的情况.6.“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7.“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8.“五月天山雪,开花只有寒.”:一是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的道理,二是说明天山海拔高.9.“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说明在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天气是不相同的.10.“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说明我国春季气温多变、不稳定的特点.1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出塞曲》是说玉门关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里. “春风”可理解为夏季风,我国西部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夏季风的影响小,干旱少雨.12.“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后人)本诗说的是晚清陕甘总督左宗棠西征新疆平定阿古柏叛乱时,沿路栽植杨柳树,至今已百年过后,树木成林、郁郁葱葱,似春风度玉关.这两句诗也说明合理的人类活动能够改善环境.13.“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是我国新疆一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早晚温差大的真实写照.14.“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王冕《梅雨》反映了我国南方气候因受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影响春暖雪融,山色翠绿如洗的美景.15.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描写了我国江淮地区的梅雨天气.16.“枯滕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元代马致远描述了行进在干燥荒凉的古丝绸之路上的旅行者,骑着疲惫不堪的马儿在艰难跋涉,这枯滕老树和小桥流水分别是对西部干燥景观和江南湿润地区景观的对比写照.17.“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毛泽东《沁元春.雪》:描绘了我国北方冬天的自然景色:到处一片冰天雪地,白雪皑皑,覆盖大地,河流封冻,失去往日奔腾不息、汹涌澎湃的气势.18.“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称雪花.琼枝:竹枝因雪覆盖面似白玉一般.1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描写春天到了,鸭子在水中游,所以先知道,也说明了动物的生活习性.20.描写春天的诗句还有很多,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古辞《长歌行》);“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代白居易《忆江南》;等.二、古诗词与地形我国地域辽阔,地貌类型多样,其成因各有不同.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外力作用,也有地壳运动等内力作用.这在我国古诗词中也有描述.如: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可理解为流水侵蚀地貌,即在地壳抬升的情况下流水深切河谷,使得“两岸青山相对出”;2.“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说明蜀道崎岖,自古闭塞的四川盆地地貌;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正是典型的山地地形的描写佳句,反映出庐山的雄奇秀丽.4.“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说明泰山是齐鲁大地上的山.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说黄河的发源地地势十分高.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既说明了黄河的流向,也揭示了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三、古诗词与水文描写水文方面的诗句也很多.如:1.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说庐山瀑布之壮美,对庐山瀑布的描绘;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展示了奔腾不息的长江流经三峡时水流湍急、一泻千里、气势磅礴的壮观景象;3.“海潮随月生,江水应春生”、“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既展示了钱塘潮汹涌澎湃卷潮而来的磅礴气势,而且也描绘了潮汐最壮观的时间(八月十八)及潮汐形成的天文因素(月球的引力).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是说长江的天门山一段水流湍急.5.“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说明湘江的流向是从南自北流的.6.“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浙江即钱塘江,八月是是钱塘潮最壮观的时节.7.“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是说当时新安江江水十分清澈,含沙量极小.四.古诗词与人类活动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规律.2.“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反映了城市中人口稠密,农村人口稀少的城乡差别.3.“郡城南下不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反映出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及旧时汉人对少数民族的歧视态度.4.“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形象地说明了城市热岛效应现象.通过对古诗中所描写的环境今昔对比,反映人类在改造自然中创造的奇迹.5.“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李白《蜀道难》说明蜀道的崎岖与蜀地的闭塞,但现代通过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航空运输四川的交通变得非常便利.6.“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这是毛泽东在游览长江时提出的伟大构想,随着葛洲坝水库和三峡工程的相继建成,将要变成现实,特别是三峡水电站将是世界上的水电站,怎能不让世界惊叹呢.7.“天上无鸟飞,地上无水草,四处无人烟,风吹石头跑” 我国西部昔日荒芜的戈壁滩,而今随着大油田、大气田的陆续开发,一条条公路通向沙漠戈壁深处,使人迹罕至的戈壁滩——塔里木盆地,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8.“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碧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王之涣《出塞作》这是一组塞外狩猎的镜头,将士狩猎烧起漫天野火,惊起草中的动物,而后骑马射猎,说明对野生动物的大肆捕杀和为狩猎焚烧动物生息的草场资源,破坏了草原生态系统.五.古诗词与月相1.中:“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农历的初三时,月亮的形状是弓形的,属于娥眉月.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影射了上弦月.。
忽如一夜春风来什么季节

忽如一夜春风来什么季节忽如一夜春风来描写的是冬季。
全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该句出自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译文北风席卷大地吹折了白草,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飘降大雪。
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争相开放。
雪花飞进珠帘沾湿了罗幕,狐裘不保暖盖上锦被也嫌单薄。
将军的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上。
无边沙漠结着厚厚的冰,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曲折已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单句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
“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
“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
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几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着想、造境俱称奇绝。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
这时看见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被冰雪冻结了。
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
而那白雪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一星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洁白,更寒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这是诗中又一处精彩的奇笔。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全文及赏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全文及赏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篇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赏析]这首诗抒写塞外送别、军中送客之情,但它跳出了离愁别恨的俗套,并不令人感到伤感,而是充满奇思异想,浪漫的理想和壮逸的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似乎也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花喻冬雪,取喻新、设想奇,比喻中含有广阔而美丽的象像,同时字里行间又透露出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
“纷纷瑞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动不翻”,帐外那以白雪为背景的鲜红一点,更与雪景相映成趣。
那是冷色调的画面上的一点暖色、一股温情,也使画面更加灵动。
全诗以雪生发,兼及咏雪与送别两方面,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都是被人传颂的名句。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阶段。
此时,他很受安西节度使封常青的器重,他的大多数边塞诗成于这一时期。
岑参在这首诗中,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
全诗以一天雪景的变化为线索,记叙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文思开阔,结构缜密。
共分三个部分。
前八句为第一部分,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来的奇寒。
友人即将登上归京之途,挂在枝头的积雪,在诗人的眼中变成一夜盛开的梨花,和美丽的春天一起到来。
前面四句主要写景色的奇丽。
“即”、“忽如”等词形象、准确地表现了早晨起来突然看到雪景时的神情。
经过一夜,大地银装素裹,焕然一新。
初一地理多变的天气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地理多变的天气试题答案及解析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指()A.天气B.气候C.温度D.季节【答案】A【解析】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的大气状况,气候则是指某一地区的多年平均状况,题文中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的大气变化,故选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天气与气候的关系。
2.下列语句表示天气的是()A冬长夏短 B 风和日丽 C四季如春 D常年多雨【答案】C【解析】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的大气状况,气候则是指某一地区的多年平均状况,题文中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的大气变化,根据这个定义,表示天气的是风和日丽,故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天气与气候的不同。
3. 2013年2月,安徽省境内许多高速公路因大雪而被关闭,说明A.天气影响生产B.天气影响交通C.天气影响学习D.天气影响生活【答案】B【解析】天气影响人们日常生活表现在许多方面,安徽因为大雪而关闭高速公路属于天气影响交通的方面,故选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天气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4.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沙尘暴的是()【答案】C【解析】A符号表示的是浮尘,B符号表示的扬沙,C符号表示的沙尘暴,D符号表示的是霜冻,故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天气符号的判读。
5.下列人类活动中,不会使空气污染指数上升的是()A.城市私人汽车数量增加B.许多家庭用煤炉生火做饭C.秋后农民在田里烧秸秆D.人们在房前屋后养花种树【答案】D【解析】私人汽车数量增加、家庭用煤炉做饭、秋后农民在田里烧秸秆都会污染空气;出行时少开机动车,多步行或骑自行车、植树造林、不用或少用一次性用品都有利于降低PM2.5浓度。
【考点】该题考查空气质量及其评价方式。
6.下图中下列天气符号表示沙尘暴的是()【答案】D【解析】A表示雾,B表示霜冻,C表示冰雹,D表示沙尘暴。
【考点】该题考查常用天气符号。
7.我们经常用来描述天气现象的词语是A 阴晴、风雨、冷热B 雨衣、雨伞、草帽C 下雨、打雷、冰雹D 温度、湿度、气压【答案】A【解析】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变化着的;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注释及赏析10篇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注释及赏析10篇全诗鉴赏篇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写的歌行体送别诗。
这首诗前十句写"壮丽的雪景',后八句写"送别'。
著名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比喻描写雪景而不是梨花,生动形象。
一夜之间,突然春风吹拂,万千树木全都像开满了梨花。
诗人的联想:诗人望着披上银装的树木,突然觉得置身于大好的春光中,仿佛是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催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
这个春意盎然梨花满树的春天景象,是他的想象和主观感受,可是却把雪的洁白、鲜润的特点揭示出来了,为寒冷的边塞增添了无限春意。
这个新奇的联想,表达了诗人的开阔胸襟,也表达了诗人的惊喜之情,又写出了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
通过"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侧面描写漫天大雪所造成的酷冷气候边塞将士生活的艰苦。
又通过"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承上启下,由咏雪过渡到送别。
其中"愁'"惨'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
"愁云'既写景也写情,自然引出了送别。
把边塞将士的军营置于一个广阔的背景上,给人奇异壮伟的深刻印象。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 辕门外,看到了一幅十分奇异的画面:在墓雪纷飞的背景上,一面鲜红的旗帜凝住不动。
"掣'精确真实的描绘出红旗冻住,北风吹着也不动的情况。
诗人送友人归去时依依不舍的深情,以及他的思想之情,都通过"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句诗表达出来了。
这样的结尾,正如撞钟,清音有余,使人产生无穷的遐想。
这首诗表现的情调是豪放的。
全是关键在四个"雪'字,一送别前的雪景,二饯别时的雪景,三临别时的雪景,四送别时的雪景。
故虽全诗转折突兀,结构错综变化,但以雪为中心线索抒情写景,章法严谨。
当地理巧遇古诗词…瞬间爱上地理

当地理巧遇古诗词…瞬间爱上地理!古诗词与气候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反映了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雪的天气变化特征.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了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正是因为气温随地势的上升而降低(地势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这一特点,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这种地理现象.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是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
4.“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是说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
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是说我国春季普遍存在着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的情况。
6.“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是说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
7.“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8.“五月天山雪,开花只有寒。
”:一是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的道理,二是说明天山海拔高。
9.“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说明在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天气是不相同的。
10.“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说明我国春季气温多变、不稳定的特点。
1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出塞曲》是说玉门关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里。
“春风”可理解为夏季风,我国西部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夏季风的影响小,干旱少雨。
12.“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后人)本诗说的是晚清陕甘总督左宗棠西征新疆平定阿古柏叛乱时,沿路栽植杨柳树,至今已百年过后,树木成林、郁郁葱葱,似春风度玉关。
这两句诗也说明合理的人类活动可以改善环境。
13.“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我国新疆一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早晚温差大的真实写照。
14.“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王冕《梅雨》反映了我国南方气候因受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影响春暖雪融,山色翠绿如洗的美景。
汇总:古诗词中出现的地理现象,太全了!

汇总:古诗词中出现的地理现象,太全了!浩烟海的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华文明的绚丽瑰宝。
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它们字字珠玑、句句传情,表现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从地理学的角度,这些诗篇中,不乏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诗句。
现将有关地理诗词摘录如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描述了我国夏季风不能到达西北地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表示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雪的天气;“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反映了对流雨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的特点;“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说明山坡两侧向阳坡与背阳坡的光照及热量的差异;“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反映了我国南方热量丰富,四季如春鲜果不断;“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表示四季更替,年年往复。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可以理解为对流水侵蚀地貌的描绘;“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于秦塞通人烟”说明蜀道崎岖,自古闭塞的四川盆地地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正是典型的山地地形的描写佳句,反映出庐山的雄奇秀丽。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影射了上弦月;“去年元夜日,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枝头,人约黄昏后”影射了满月;“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影射了残月;“月皎惊鸟栖不定,更漏将阑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棉冷”影射了满月;“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影射了娥眉月。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来形容庐山脚下已是芳菲落尽、大地春归,而山上的大林寺才桃花盛开,可见山下的气温比山上高。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描绘河套平原坦荡辽阔的地形和牧草茂盛、牛羊肥壮的温带草原景观。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规律。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反映了城市中人口稠密,农村人口稀少的城乡差别。
古诗词中体现的我国的气候差异

古诗词中体现的我国的气候差异古诗词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在古诗词中,与气象气候有关的占了一定比例。
地理教师如能经常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引用一些古词来说明气候的差异与变化,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气候的南北差异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前两句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从诗中第一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可以看出,北方冬季风来得早且来得急,北方冬长夏短。
八月(阳历9月份)北方就处于冬季风的控制之下,所以雨季也很快结束,雨带被冬季风推到南方。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显然是一次快行冷锋过境形成的天气特征。
北方冬季长而严寒,南方的情况如何呢?白居易的《早冬》里说:“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意思是说:江南的十月(阳历11月)天气很好,冬天的景色像春天一样可爱。
寒霜未冻死小草,太阳晒干了大地。
可见江南是长夏短冬、冬季较暖的气候特征。
苏轼在宝鸡前往四川的路上作有《石鼻城》,其中有“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的句子。
竹子是亚热带地区的典型植被,气候寒冷的北方是难以见到的。
这也反映出同一时期气候的南北差异。
这种差异在初唐诗人张敬忠《边词》中体现得更为明显。
这种差异在初唐诗人张敬忠《边词》中体现得更为明显,诗中写道:“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柳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这里所说的“五原”,据有关学者考证,即今内蒙古自治区的五原县。
五原的春天比长安来得迟,二月(阳历3月)那里的垂柳尚未展叶;五原县“河畔冰开日”,长安的花却已经落了。
由两地物候对比可以看出,两地气候因为两地纬度位置的不同而存在明显的差异。
这体现了由赤道至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二、气候的东西差异王之涣《凉州词》的最后一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几乎妇孺皆知。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上多变的天气同步练习题

人教版七上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指()A.天气B.气候C.温度D.季节2.近年来,我国多地频现雾霾天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危害,人们要求改善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下列能减少或杜绝出现雾霾天气的行为是()①农民燃烧秸秆肥田②大力推广家庭小汽车的使用③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④倡导步行或乘坐公交车出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下列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对交通影响最大,且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的是4.你喜欢诵读古诗吗,这其中有很多地理知识。
下列古诗中,描述气候的是()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C.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5.读图,玲玲在手机上看到的天气预报图,周二天气()昨天今天周二周三周四周五O 3省疗者◎A.小雨、最高气温36℃B.晴朗、最低气温26℃C.多云、气温日较差10℃D.阴天、气温年较差10℃6.下列所示的天气符号中,表示冰雹的是()A. ▲B.C.D.7.如图天气符号代表的天气与我们的生产生活组合合理的是()A.仔野外露营B. ■减少外出C.,室外踢球D.。
出海捕鱼° OO D. s9.在卫星云图上,白色表示的是()A.云区B.平原C.盆地D.海洋10.某日小华观察到学校的红旗飘向东南方,则该日刮()A.东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北风11.下列表示东北风六级的是()A. B. C. D.12.雾霾严重危害人体健康,造成雾霾天气的人为因素是()①工业生产中使用矿物作为燃料,大量排放污染物②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③风力小,空气流动不畅④冬季取暖排放粉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3.下列行为符合“低碳生活”的有()①出门多步行或使用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②夏天空调的温度设定高一点③洗完衣服的水用来冲厕所④多用卫生的一次性餐具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2017年5月,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国青年评选出了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什么景色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句描写的是雪景。
诗句大致意思是,雪下得非常突然,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上的梨花盛开一般。
从季节的角度来解读的话,这句诗句描写的是冬季。
除了从气候上来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的是冬季之外,从诗句表达的内容和诗人的写诗意图来判断,也应该理解为冬季。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开头的四句重点表达的是胡天飞雪的景象,将飞雪比作梨花,将塞外大雪纷飞的严寒景象比喻成春天梨花盛开的温暖景象,两类物象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一方面突出塞外环境的冷酷,一方面又表达出诗人内心的温情,用“暖”来写“冷”的同时,也用“冷”来写“暖”,两者互为映衬。
而且后文中还有很多描写都运用了这类表现手法。
因此,从诗歌的表达内容和诗人的写诗意图来看,这里描写的是严寒的冬天更有表现力。
与气候、天气有关的诗句

与气候天气有关的诗词句一、有关天气与气候的诗句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天气反映了冷风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雪)的天气变化特征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气侯反映了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正是因为气温随地势的上升而降低(地势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这一特点,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这种地理现象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天气说明在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天气是不相同的。
也是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
4.“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气候是说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
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气侯是说我国春季普遍存在着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的情况。
6.“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天气是说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
7.“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气候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8.“五月天山雪,开花只有寒。
” ---天气一是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的道理,二是说明天山海拔高。
9.“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天气说明我国春季气温多变、不稳定的特点。
10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气候是说玉门关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里。
“春风”可理解为夏季风,我国西部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夏季风的影响小,干旱少雨。
11.“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反映了我国南方气候因受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影响春暖雪融,山色翠绿如洗的美景。
1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枯藤老树和小桥流水分别是对西部干燥景观和江南湿润景观的对比写照。
13.“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诗句是我国新疆一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早晚温差大的真实写照。
初一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练习题答案解析

初一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练习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词句中描述气候的是( )A.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B.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C.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D. 冬季严寒漫长,夏季温暖短促【答案】D【解析】天气是指一个地区短时间的大气状况,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时间、稳定的大气状况,故ABC都是短时间的天气,D是长时间稳定的气候,故选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天气和气候的不同。
2.下表是两则中央电视台发布的关于四个城市未来24小时的天气预报。
下列选项中的天气预报,符合表中所列的是( )A. 北京——今天到明天,中雨转小雨,气温下降,请注意防寒保暖B. 上海——今天到明天,多云转晴天,气温升高,请注意防晒防暑C. 武汉——今天到明天,中雨转大雨,气温下降,出门时请带好雨具D. 广州——今天到明天,多云转小雨,气温下降,出门时请关好门窗【答案】C【解析】根据中央电视台发布的关于四城市未来24小时的天气预报;北京为今天到明天,多云转晴,气温上升,请注意防晒防暑;上海为中雨转小雨,气温下降,出门时请带好雨具;武汉为中雨转大雨,气温升高,出门时请带好雨具;广州为小雨转多云,气温下降,出门时请关好门窗,故选择答案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常用天气符号的判读。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细颗粒物。
右图是北京近年某时期PM2.5来源统计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 北京PM2.5来源最多的两个渠道是( )A. 区域污染传输和机动车B. 燃煤和扬尘C. 农业及畜禽养殖、秸秆燃烧和工业及溶剂使用D. 机动车和燃煤4. 为减少大气中PM2.5的含量,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实行机动车限行,鼓励乘坐公交车、地铁B. 推行使用洁净能源C. 淘汰高耗能产业D. 餐饮时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答案】3. A 4. D【解析】【3】从北京近年某时期PM2.5来源统计示意图得知,北京近年某时期PM2.5来源最多的渠道是区域污染传输,占总来源的24.5%,其次是机动车排污,占总来源的22.2%,故选A.【4】饮时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实行机动车限行,鼓励乘坐公交车、推行使用洁净能源,淘汰高耗能产业、加强机动车污染、工业污染专项治理”都是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措施,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来自热带、温带、亚热带和寒带的四位学生小明、小军、小力和小华,他们生活所在地的气温变化曲线图分别如下图,这四位学生在一起进行了交流。
多变的天气习题含答案

多变的天气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1.下列词语中描述气候的是()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昨夜风疏雨骤,今日绿肥红瘦 D.冬季漫长严寒,夏季温暖短促2.下列符号表示北风6级的是()3. 2015年12月12日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全球气候变化新协定,协定将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读“全球碳排放及碳交易分布图”,完成3-5 题:造成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有()①太阳辐射加强②过度砍伐森林③修建水库④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下列天气符号与生产生活搭配正确的是()A. 一出海捕鱼B.火上心;i C S5.“地球出汗”的主要原因是()A.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B.局部地区不断发生战争C.各地频繁发生森林火灾D.地球距离太阳越来越近6.5月6日晚,河南洛阳等地雷雨交加,鸡蛋大小的冰雹从天而降.当地发布冰雹红色预警,下列天气符号表示冰雹的是()A. B. C.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反映的是()A.天气B.气候C.温度D.季节8.“东边日出西边雨”、“十里不同天”说明了天气的什么特点?()A.经常变化B.同一时刻,不同地方天气不同C.稳定性 D.即时性9.对交通运输影响大,且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的天气是()B. D.10.下列天气符号中,表示阴天的是()A.港编一B.旧。
一罩C.4望魏”今•D.11.小亮在天气预报中听到,明天吹东南风六级,能表示这种风的符号是()'的 B.% C. > D.412.下列表示天气的是()A.终年炎热B.暴风骤雨,电闪雷鸣C.四季如春,温暖湿润 D.冬天寒冷,夏天炎热13.气候的两大基本要素是()A.湿度、风力B.气温、降水C.气压、风力D.风力、降水14.近年来,我国多地持续发生雾霾天气,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特别是今年3月柴静推出的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更是引起了公众对雾霾的特别关注.下列行为中能减缓雾霾天气发生的是()①增加城市绿地②注意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生活③大力推广家庭小汽车的使用④大力倡导步行或乘公交车上班⑤农民燃烧秸秆肥田.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⑤D.①④⑤15.2014年末,包括江西省在内的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空气污染严重.据此回答11-12题.与雾霾天现象对应的天气符号是()A. C.三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16.空气质量指数(英文缩写为AQI)数值越大,空气越清新. .(判断对错)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秋收后农民焚烧农田里的秸杆会对空气造成污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对错)三、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b 东边日出西边雨c 小楼昨夜又东风d 春光明媚,草长莺飞18 .将如图概念与其说法正确的连线E 气候 日冬冷夏热,降水稀少19 .将如图图示与其代表的天气现象用直线连接起来, 叁云 ^3-中雨 ■ ■ =z=雷阵雨 f 大雪 1苒20.图为北京市某日的天气预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日天气状况为:由 _____ 天气转为 _______ 天气 (2)风向为 ____ 风,风力达 _______ 级左右. (3)该日的最高气温是 ____ ℃.(4)空气质量级别为 ____ ,空气质量状况为 _______【答案】 1. D2. DB 5. A6. A7. A D 10. A 11. A 12. B 14. B 15. C16. X 17. J18. 解:a.今冬吉林市普降大雪,时间为冬天的某天,时间短,变化快, 应为天气.b.描述的内容有时间短,多变的特点,应为天气.c.昨夜表示时间短,昨夜刮东风表示变化快,应为天气.d.描述的内容是说每年都这样,时间长,有一定的稳定性,应为气候.e.描述的内容含义是每年冬天就冷,夏天就热,每年降水都很少,时间长, 稳定,应为气候.故答案为:A--abc ; B--de. 19. 解:在天气预报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符号,这些符号是用来表 示天气状况的,它们都有特定的含义.‘表示雷阵雨;£鼻■:'表示大 雪;三三表示有雾;★表示中雨;上表示多云.A 天气a 今冬吉林市普降大雪 3. D 4. 8.A9.13. B三三二■雷阵雨故答案为:一"…':.20.多云;雨夹雪;东北;6;2;二级;良【解析】1.解:选项ABC描述的是都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属于天气,冬季漫长严寒,夏季温暖短促描述的是气候.故选:D.天气与气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本题考查天气与气候的概念,理解解答即可.2.解:风杆与风尾一起指示风向,每一道风尾代表风力2级,故D项正确. 故选:D.天气预报图中一般用带尾羽的箭头来表示风向风力,尾羽的数目和形状表示风力.主要考查常见的天气符号,属于基础题.学生应熟记.3.解: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而过度砍伐森林,植被减少,不能消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致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故选:D.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石化燃料和木材的大量燃烧;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主要措施是一方面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另一方面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本题主要考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原因.4.解:A、为台风及其中心,不适合出海捕鱼.B、为晴天,适合春游踏青.C、为沙尘暴,不适合室外锻炼.D、为雷雨天气,不适合树下站立.故选:B.在天气预报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符合,这些符号是用来表示天气状况的,它们都有特定的含义.本题考查了常用的天气符号,解题的关键是牢记天气符号并能熟练应用,此题基础性较强,易于掌握.5.解: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地球出汗”.排放出的氯氟化合物破坏高空的臭氧层,导致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进而危及人类的健康.故选:A.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地势因素、洋流因素及人类活动等.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要理解记忆.6.解:读图可知,选项A符号表示的是冰雹,选项B符号表示的是暴雨,选项 C 符号表示的是多云,选项D符号表示的是雷雨;故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在天气预报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符号,这些符号都是用来表示天气状况的,他们都有特定的含义.本题考查了常用的天气符号与天气图,此题比较简单,只要牢记这些符号解题就迎刃而解.7.解:天气是指某地区在短时间内大气的状况,其性质多变;气候是指多年的平均天气状况,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所表示的时间很短,而且变化快,应属天气.故选:A.天气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段内的具体状况,突出特点是时间短,多变;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特点是时间长,稳定. 天气,时间短,变化快;气候,时间长,稳定强.这是学习中掌握的关键.8.解: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我们经常这样描述:晴,雨,气温高,气温低,风力大,风力小等.天气的突出特点是多变;“东边日出西边雨”、“十里不同天”说明了天气的多变性.故选:A.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本题考查天气的突出特点,一定注意天气和气候的区别.9.解:A表示阴天;B表示晴天;C表示多云;D表示小雪.雾雪天气是对交通运输影响较大的,题干中第四选项是雪天气.故选:D.在天气预报图上,我们常看到一些符号,这些符号都有特定的含义,表示某种天气状况的.此题考查的是常用的天气符号,属于基础性知识点,结合教材熟练记忆即可.10.解:A表示的意思为阴天;B中表示的是霜冻;C中符号表示多云;D中符号表示大雨.故选:A.依据对常见的天气符号的认识,我们对选项中四种天气符号一一判断,即可找到阴天所对对应的符号.本题考查了常用的天气符号与天气图,此题比较简单,只要牢记这些符号就会迎刃而解.11.解:A表示东南风六级,B表示西北风六级,C表示东南风八级,D表示西北风八级.故选:A.在天气预报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符号,这些符号都是用来表示天气状况的,他们都有特定的含义.本题考查天气符号的辨别,我们只有认识各种天气符号,才能看懂天气预报,才能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服务.12.解:根据天气具有多变性的特点,选项中B是描述天气的,气候具有稳定性的特点,选项A、D、C是描述气候的.故选:B.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况,其特点多变;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其稳定性强.本题重点考查了天气和气候的本质区别.13.解: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气候的两大基本要素是气温、降水.根据题意.故选:B.天气是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况,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本题考查了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解答的关键是要找出二者的区别.14.解: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排放出的氯氟化合物破坏高空的臭氧层,导致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进而危及人类的健康.增加城市绿地,大力倡导步行或乘坐公交车上下班,注意节能减排,可有效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或缓解雾霾天气发生.而大力推广家庭小汽车的使用、农民燃烧秸秆肥田,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破坏环境,增加雾霾天气发生.故选:B.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如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可以使当地气温的变化趋于缓和.如果任意砍伐森林,则可能使当地气候恶化.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要理解记忆.15.解:读图可知,A表示冰雹,B表示霜冻,C表示雾,D表示多云,与雾霾天气现象对应的天气符号只有选项C.故选:C.在天气预报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符号,这些符号都是用来表示天气状况的,他们都有特定的含义.本题考查天气符号的辨别,牢记即可.16.解:空气质量指数(简称AQI)是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数值,数值越大说明空气污染状况越严重,0〜50为优;51〜100为良;101〜150为轻微污染;151〜200为轻度污染;201〜250为中度污染;251〜300为中度重污染;301〜500为严重污染.参与空气质量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可入肺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 等.故答案为:义.空气污染指数反映空气被污染的程度,指数越大,空气污染越严重.本题考查空气质量的判定,要理解记忆.17.解:秋收后农民焚烧农田里的秸杆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对空气造成污染,而且还造成资源的浪费.故答案为:J.“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指的是生活作息时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要倡导“低碳经济”、“绿色生活”、“节能减排”,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理念,理解答题即可.18.天气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段内的具体状况,突出特点是时间短,多变;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特点是时间长,稳定.本题主要考查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从两点就能区别:时间长短,变化快慢.时间短,变化快的为天气,时间长,变化慢为气候.19.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的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主要包括气温(最高和最低)、阴天或晴天、降水的可能性、降水的强度、风力的大小、空气的能见度等等.本题考查天气符号的认识,要理解记忆.20.解:(1)从图中看出,该天的天气状况是多云转雨夹雪;(2)从图中看出,该天的风向是东北风,风级为6级;(3)从图中看出,该天的空气污染指数是69,空气质量级别为二级,空气质量状况为良.故答案为:(1)多云;雨夹雪;(2)东北;6;(3)2;(4)二级;良.根据常用的天气符号作出判断即可.本题考查了常用的天气符号与天气图,读图解答.。
古代诗句中隐含的地理气候知识

古代诗句中隐含的地理气候知识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的《凉州词》)。
描述了我国夏季风不能到达西北地区。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风,风从海上而来,携带水汽丰沛,容易引起降雨。
但是玉门关以西地区(玉门关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的西端),深居内陆,夏季风难以到达,降水较少。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
描述的是我国西北地区,冬季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雪的天气。
3.“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苏轼《惠州一绝》)。
反映了我国南方热量丰富,四季如春鲜果不断。
罗浮在今天广东省境内,属于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干湿分明,光照较多,夏强春弱,四季宜耕。
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正是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而在高山古寺之中,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主要是山地海拔高导致气候的垂直变化造成的。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度,由于平原和山地的相对高度较大,所以山顶的气温是山脚气温减去相对温差,故山顶气温要远低于山脚的气温。
5.“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反映了对流雨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的特点。
对流雨是世界四大降水形式(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台风雨)之一,因是冷暖气流呈上下对流运动而成云致雨而得名。
对流雨时常出现于热带,亚热带或温带的夏季午后,以热带,亚热带地区最为常见。
因日照很强,蒸发旺盛,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至高空冷却,凝结成雨。
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有约》)。
反映我国江淮地区春末夏初时节,(大约4月下旬至5月上旬)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与从南方北上的暖空气的汇合于华南地区,形成华南准静止锋。
大约到了5月下旬,暖空气势力增强,准静止锋北移至江淮地区,成江淮准静止锋(又称为梅雨锋)。
古诗词在地理学习中的妙用

古诗词在地理学习中的妙用一、古诗词与气候古诗词中描写气候的句子很多,例如: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反映了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雪)的天气变化特征.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了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正是因为气温随地势的上升而降低(地势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这一特点,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这种地理现象.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是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
也可用来说明天气短时、范围小的特点。
4.“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是说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
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是说我国春季普遍存在着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的情况。
6.“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是说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
7.“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8.“五月天山雪,开花只有寒。
”:一是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的道理,二是说明天山海拔高。
9.“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说明在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天气是不相同的。
10.“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说明我国春季气温多变、不稳定的特点。
1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王之涣《出塞曲》是说玉门关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里。
“春风”可理解为夏季风,我国西部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夏季风的影响小,干旱少雨。
12.“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 (后人)本诗说的是晚清陕甘总督左宗棠西征新疆平定阿古柏叛乱时,沿路栽植杨柳树,至今已百年过后,树木成林、郁郁葱葱,似春风度玉关。
这两句诗也说明合理的人类活动可以改善环境。
13.“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 是我国新疆一带温带大陆性气候早晚温差大的真实写照。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艺术特色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艺术特色《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艺术特色对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大家一定不陌生。
而对于其他的全文,可能就不会去了解。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全文注释是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原文】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武判官:其人不详。
判官,掌管文书事物的官员。
岑参:参,读cān 。
中央电视台播音员读shēn 。
具体读什么音,说法很多,还是依照个人观点吧。
白草:西北边境的一种草,秋天变白,枯而不萎。
胡天:这里指西域边塞一代的天气。
忽如:突然像。
千树万树梨花开:飞雪铺天盖地而来,挂满枝头,美如梨花盛开。
散入:分散落到。
珠帘:用珠子串成或装饰的门帘。
罗幕:军中的帐幕。
狐裘(qiú):用狐皮做成的袍子。
锦衾(qīn)薄:盖了华美的织锦被子还觉得薄。
形容天气很冷。
角弓:弓的名子。
控:引,拉开。
都护:唐代官名。
铁衣:铠甲。
着(zhuó):穿。
瀚海阑干百丈冰:这句说大沙漠里到处都结着很厚的冰。
瀚(hàn)海,大沙漠。
阑(lán)干,横斜交错的样子。
惨淡:阴暗无光。
凝:指阴云密布凝聚。
中军:指主帅的营帐。
古时分兵为中、左、右三军,中军由主帅亲自统领,此处指主帅居住的地方。
饮归客:即设酒宴为武判官饯行。
饮,宴请,饯别。
归客,指武判官。
胡琴、琵琶、羌笛:这些都是中国古代西北边疆少数民族的乐器。
羌笛,羌人吹的笛子。
暮雪:傍晚下雪。
辕门:军营的门风掣红旗冻不翻:红旗被冰雪冻住,即使北风强劲,也不翻卷飘动。
掣,拽,扯。
轮台:古代县名,在今新疆。
天山:山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季节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季节一、春天的来临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季节。
在这个季节里,万物复苏,生命焕发出勃勃生机。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诗句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到来,仿佛在告诉我们,春天正以一种神奇的方式悄然降临。
春天的来临,首先表现在气温的逐渐升高。
冬天的寒冷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温暖的阳光和适中的气温。
这种变化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发生着改变。
此时,大地开始回暖,河流开始解冻,冰雪融化,万物开始生长。
这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期待的时刻,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迎接春天的到来。
二、春天的景象在春天的早晨,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房间,温暖而明媚。
此时,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仿佛在庆祝春天的到来。
走在路上,可以看到路边的花坛里,各种花卉争相开放,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有娇艳的桃花、洁白的梨花、绚烂的樱花等等,它们各自展现着自己的美丽,为春天增添了无尽的色彩。
春天还带来了丰富的果实。
此时的果园里,苹果、橙子、樱桃等各种水果已经成熟,等待着人们去采摘。
品尝这些新鲜的水果,不仅能满足口腹之欲,还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
三、春天的意义春天不仅仅是一个季节,更是一种象征。
它代表着生命的延续和希望的到来。
在春天里,我们可以看到万物复苏,生命焕发出勃勃生机。
这种生命力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希望,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春天也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
在这个时候,诗人和文人都会激发出无限的创作灵感,用优美的诗句和文字描绘春天的美景。
这些作品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春天的美好,还让我们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四、结尾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季节。
它以一种神奇的方式悄然降临,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希望和期待。
在这个季节里,我们可以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力量,也可以激发出自己的创作灵感。
让我们一起迎接春天的到来,感受这个季节带给我们的美好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忽如一夜春风来是描写天气还是气候
1、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它是用来形容什么
天气?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和文明中,有着非常优秀和灿烂的诗歌文化。
中国是一个诗、歌、赋的国度。
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辉
煌的诗篇,这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沃土。
无数革命先烈和志士在这片沃土上成长。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词,这对孩子、年轻人和老年人都有很大的好处。
我记得我很小的时候,
我在小学。
我遇到一首这样的诗:“一夜春风来,千树梨花开”。
但
我记得小学语文课本上是课外阅读。
整首诗只有这句话。
所以那时候,和大家一样,我看到里面有“春风梨花”两个字,我毫不犹豫地以为
这是一首关于春天的诗。
我知道后来在高中语文课上,学了整篇课文后,经过语文老师的讲解,原来这首诗中描写的场景是“雪落在树枝上之后,春风吹过之后,梨花似乎是一样的”,再加上前后诗歌的大致构思,我知道这就是描写冬天下雪的场景。
但后来我发现这首诗不是作者在冬天写的。
让我们看看整首诗。
这是岑参的《白雪歌送吴法官回北京》:北风吹白草卷地,胡天八月
飞雪。
忽然间,如一夜春风,千树梨花盛开。
窗帘湿了,毛不暖和,
被子薄了。
将军的喇叭弓失控了。
很难保护他的铁衣。
茫茫大海中,
百尺冰层干涸,千里阴霾凝结。
中国军队设酒饮酒,带着虎琴琵琶和
羌笛回国。
黄昏时,在雪下,红旗被风冻住了。
轮台东门会带你去的。
下雪了。
我在山地赛道上看不到你。
有一个骑马的地方。
其实,早在诗的前两句,胡天的八月就是雪地里的“八月”。
这
表明作者是在古代的“八月”写这首诗的。
众所周知,古人使用阴历。
一般来说,八月是指现在公历十月的开始,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季
节几乎是一样的。
杜甫还提到“八月秋风呼啸”,可见古八月真是指
秋天。
这里的位置在轮台,应该是现在的西北地区。
下雪比较正常。
2、忽如一夜春风来是什么天气系统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诗句描述的天气系统是(冷锋)。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形容的天气气象是a雪b霜
A
4、下列诗句中,描述气候的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
树梨花开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C.清明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夜说明时间短,变化快,应为天气,故不符合题意;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夜来说明时间短,变化快,应为天气,故不符合题意;
C、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说明是多年形成的气候特征,也就是具有规律性,稳定性,应为气候,故符合题意;
D、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描述的内容有多变的特点,
应为天气,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述的是天气现象
___.(判断对错)
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述的是天气现象.
故答案为:√.
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描写春天还是夏天还是秋天还是冬天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描写:
冬天的。
梨花是比喻: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