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与气候学

合集下载

气象学与气候学

气象学与气候学

气象学与气候学什么是气象学?气象学是地球科学中一门研究大气现象的学科,主要研究大气层的组成、结构、运动及其与地球表面的相互作用。

气象学主要研究天气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通过观测、测量和分析大气的各种现象,掌握天气与气候的基本规律。

气象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气象观测、天气分析预报、气象灾害、气候变化等。

气象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气象学使用很多被广泛接受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来获取天气和气候信息。

其中包括:1.气象观测:通过使用气象仪器和设备,对不同地区的大气条件进行观测和记录。

常见的观测数据包括温度、湿度、风速、降水量等。

2.模拟和数值模型:利用计算机模拟和数值计算的方法,通过气象方程和物理理论,对大气的运动和变化进行模拟,以预测天气和气候的变化。

3.卫星和雷达技术:利用卫星遥感和雷达技术,对大气中的云、降水等进行监测和观测。

这些技术能够提供全球范围内的气象信息。

4.气象雷达:通过发射雷达波束,并根据回波信号的属性,获取降水和风暴等天气现象的信息。

气象雷达在天气预报和防灾减灾中发挥重要作用。

5.气象卫星:使用卫星传感器对地球大气的特性进行观测,可以获取大范围的气象信息,包括云图、海温、水汽含量等。

气象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气象学的研究成果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1.天气预报:气象学通过观测和分析大气现象,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情况,帮助人们合理安排日常生活和工作。

天气预报信息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比如电视、手机应用程序等。

2.农业气象: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对气候条件有很大的依赖。

农业气象学研究农作物对气候的适应性和灾害防范,以优化农田管理和农作物的种植。

3.航空气象:航空气象是研究航空器在特定天气条件下的安全飞行问题。

通过气象观测和天气预报,航空公司和飞行员可以更好地预测和应对恶劣天气,确保航班的安全性。

4.城市规划和气候适应性:气象学可以帮助城市规划师更好地理解城市气候,优化城市设计,提高城市的气候适应性。

气象学与气候学周淑贞题库

气象学与气候学周淑贞题库

气象学与气候学周淑贞题库
摘要:
1.气象学与气候学的概念与关系
2.气象学与气候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3.气象学与气候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正文:
气象学与气候学是两个密切相关但又有所区别的学科。

气象学主要研究大气的各种现象,包括天气、气候以及它们在短时间内的变化。

气候学则更侧重于研究气候的形成、演变以及长期趋势,从而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

气象学与气候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各有侧重。

气象学主要通过观察、分析和模拟大气现象,例如台风、暴雨、干旱等,来研究大气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

而气候学则通过对气象数据的长期观察和分析,研究气候的变化规律,以及气候对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气象学与气候学在实际应用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气象学为天气预报、防灾减灾以及大气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气候学则为气候资源开发、农业生产规划、城市建设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提供了重要的决策支持。

总的来说,气象学与气候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两者都研究大气现象,但研究的时间和尺度不同。

气象学关注短期的大气现象,而气候学则关注长期的气候变化。

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区别与联系

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区别与联系

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区别与联系气象学和气候学是两个相互关联但又存在明显差异的学科。

本文将探讨气象学和气候学的区别与联系,并对它们在科学研究和实践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一、气象学气象学是研究地球大气现象和气象要素的学科,旨在预测和解释气候的各种现象和变化。

它主要关注的是短期时间范围内的天气现象和气候要素,以及它们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

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力等各种气象要素,以及云、降水、雷雨等天气现象。

气象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建立观测站点并收集气象数据,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来解析和预测气象现象。

它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天气预报、农业、航空航天、海洋、环境保护等领域。

气象学的研究结果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各项经济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气候学气候学是研究地球大气现象和气候变化的学科,旨在揭示气候现象和变化的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联。

它主要关注的是长期时间范围内的气候特征和气候系统,以及它们的变化趋势和影响机制。

气候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气候要素的统计数据,如长期气温、降水、风力等平均值和变异性。

气候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收集历史气象数据、地质记录和遥感技术来分析和重建气候变化的过程与模式。

同时,气候学还利用地球系统模型进行气候的预测和模拟研究。

气候学的研究成果对于了解气候变化趋势、评估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制定相应的适应和减缓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三、气象学与气候学的联系尽管气象学和气候学在研究对象、时间尺度和方法论上存在差异,但它们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依赖的关系。

首先,气象学提供了气候学研究的基础数据和观测手段。

气象观测站点收集的短期天气和气象要素数据为气候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同时也为气候变化的分析和预测提供了基础。

其次,气象学和气候学共同关注气候系统的驱动力和影响因素。

气候是由大气、海洋、陆地和生物等多个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而气象学和气候学都致力于研究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气象学与气候学题库

气象学与气候学题库

气象学与气候学题库
1. 什么是气象学和气候学?
答: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天气变化规律的学科。

气候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及其周围的大气环境长期变化规律的学科。

2. 气象常规观测项目有哪些?
答:气象常规观测项目包括气温、气压、湿度、风、降水等。

3. 什么是气候系统?
答:气候系统是由地球大气、海洋、陆地表面、冰冻层、生物圈等组成的复杂的自然系统。

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地球的气候变化。

4. 什么是温室效应?
答:温室效应是指地球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吸收太阳辐射热能后向地面放散的过程,使得地表温度升高的现象。

5. 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自然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太阳辐射、火山喷发、地球轨道变化等;人为因素主要是人类工业发展、森林砍伐、能源消耗等行为导致的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的增加。

6. 什么是全球变暖?
答:全球变暖是指地球表面温度变暖的现象。

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加强。

7. 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答:应对气候变化需要采取积极措施,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广清洁能源、加强环境保护、发展低碳经济等。

同时还需要加强气候变化的监测和预测,提高适应能力,减轻气候变化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

气象学与气候学知识点大一

气象学与气候学知识点大一

气象学与气候学知识点大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天气和气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我们经常听到人们讨论天气如何,但是对于气象学和气候学的背后知识,我们又了解多少呢?本文将带您一起探索大一阶段学习的气象学和气候学知识点。

一、气象学的基本概念气象学是一门研究大气现象的学科,涉及气象的各个方面,例如天气现象、气象仪器和预测技术等。

大气是指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它对人类和自然界都具有重要影响。

气象学的研究范围包括气候、天气系统、气候变化等。

二、大气的组成与结构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组成。

其中,氮气和氧气占据了大气的绝大部分,分别约占78%和21%。

水蒸气是气象学中非常重要的成分之一,它对于天气和气候的形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大气按照其垂直结构可以被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等。

三、气象要素与观测气象要素是衡量大气现象的元素,例如温度、湿度、气压、风等。

了解气象要素有助于我们了解天气状况和变化趋势。

气象观测是获取气象要素信息的过程,主要利用气象仪器进行。

常用的气象仪器有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和风向仪等。

通过观测气象要素的变化,我们可以预测天气状况,并为各个领域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天气系统及其形成天气系统是指在一定时间和地域范围内存在的一组相互联系的天气要素所组成的系统。

大气的不断变化和运动导致了各种天气形态的产生。

常见的天气系统有高压系统、低压系统和气旋等。

高压系统通常伴随着晴朗的天气,低压系统则往往带来多雨和阴天的天气。

气旋则是一种复杂的天气系统,可以引发风暴和降雪等极端天气。

五、气候与气候类型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在较长时期内的天气状况统计结果。

气候与天气不同,天气是指短期内的气象状况,而气候则是对过去多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的一种气象状况判断。

不同地区的气候有着明显的差异,主要由其地理位置、海洋环流、地形等因素决定。

基于这些因素,我们可以将气候划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等不同类型。

《气象学与气候学》课件

《气象学与气候学》课件

气象学基本概念和定义
1 气象要素
介绍气温、湿度、气压等气象要素的基本概念。
2 气象现象
解释雷暴、云层和气象灾害等常见气象现象。
3 气象学方法
探讨气象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方法与技术。
大气成分和结构
成分
描述大气中主要的气体成分, 如氮氧等。
层次结构
解释大气分为不同的层次, 如对流层、平流层等。
影响因素
探讨影响大气成分和结构的 因素,如人类活动与自然过 程。
《气象学与气候学》PPT 课件
本课件将介绍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从大气成分到气候变化, 让您深入了解气象科学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气象学与气候学的概述
1 定义与关系
2 历史演变
了解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区别与联系。
探索气象学与气候学领域的发展历程。
3 现代应用
展示气象学与气候学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人为因素
分析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产生的影响,如温室气体排放。
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和研究进展
1
温度上升
解释全球变暖和气温上升的趋势。
2
海平面上升
探究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的现象。
3
极端天气
讨论频繁发生的极端天气事件,如飓风和洪灾。
计进行观测。 使用湿度计进行观测。 采用气压计进行测量。
气象预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1
气象观测
收集气象数据以了解当前天气状况。
2
气象模型
利用数学模型预测未来天气情况。
3
预报技术
介绍各种预报技术,如数值天气预报。
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自然因素
探讨太阳辐射、地球运动等自然因素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气象学与气候学-气象学、气候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简史

气象学与气候学-气象学、气候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简史
高积云的边缘已遮住了太阳,由于云中水滴对 阳光的衍射而形成内蓝外红的华。
云层薄而均匀,阳光透过 云层形成一个晕圈,在太阳 两侧的晕圈上出现两个光斑, 叫做“假日”。
b. 气象学的研究对象
——地球上的大气。
其中主要内容有: (1)大气一般的组成、范围、结构及各种要素等; (2)大气现象的发生、发展及能量来源; (3)探求大气现象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 (4) 将大气现象中的规律应用于实践。
农历六月,梅雨天气过后锋面 北移,长江中下游受单一的暖气团 控制,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形成 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蜀兵撤进树 林避暑,树栅连营,纵横七百里。 陆逊带领吴兵乘风猛之夜, 四处顺 风烧山,直杀得刘备七十万大军尸 横遍野。
3. 体育及旅游方面
慕士塔格山,海拔7509米, 位于东经75.1度,北纬38.5度, 在新疆阿克陶县与塔 什库尔
b.天气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地球上的大气以及大气运动所 形成的天气及天气现象,也可以说它研究的 是地球上的天气。
天气系统
3.气候学
a.气候学的定义
气候学是在一定时段内由大量天气过程综合而得出 的大气过程,是该时间段内全部气候成分的平均成分的 平均统计特征, 广义上讲是大气科学、海洋学、地球物 理和地球化学、地理学、地质学、冰川学、天文学、生 物学以及有关的社会科学相互渗透和共同研究的交叉科 学。
短期天气过程:≤5天;
中期天气过程:5-10天; 长期天气过程:10天-3个月。 b. 气候:变化慢,周期长。 主要分:年、十年、百年、千年、万年 例如:大冰期-120万年; 明清时代的寒冷期长达500年。
经济地理学
中国经 济地理
世界经 济地理
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
区域地理

气象学与气候学

气象学与气候学

一、气象学与气候学1.天气是指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如气温、湿度、压强等)和大气现象(如风、云、雾、降水等)的综合。

天气过程是大气中的短期过程。

2.气候指的是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在长时间相互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

它不仅包括该地多年来经常发生的天气状况,而且包括某些年份偶尔出现的极端天气状况。

3.大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组成的气体及浮悬其中的液态和固态杂质所组成。

表1·1列举了其气体成分,其中氮(N2)氧(O2)和氩(Ar)三者合占大气总体积的99.96%,4.氧还决定着有机物质的燃烧、腐败及分解过程。

大气中的氮能够冲淡氧,使氧不致太浓,氧化作用不过于激烈5.臭氧的作用: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使臭氧层增暖,影响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从而对地球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保护着地表生物和人类。

6.液体微粒是指悬浮于大气中的水滴和冰晶等水汽凝结物。

7.气象要素:是指表示大气属性和大气现象的物理量。

8.湿度:表示大气中水汽量多少的物理量称大气湿度。

9.水汽压:大气中的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称水汽压(e)。

10.饱和空气的水汽压(E)称饱和水汽压,也叫最大水汽压2.相对湿度相对湿度(f)就是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相对湿度直接反映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

11.饱和差: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空气中水汽压之差称饱和差(d)。

即d=E-e,d表示实际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

12.比湿:在一团湿空气中,水汽的质量与该团空气总质量(水汽质量加上干空气质量)的比值,称比湿(q)。

其单位是g/g,13.露点: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下,使空气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露点温度。

14.降水: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水。

15.降水量指降水落至地面后(固态降水则需经融化后),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降水量以毫米(mm)为单位。

气象学与气候学名词解释

气象学与气候学名词解释

气象学与气候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第一章大气圈:由于地球的引力作用。

地球周围聚集着一个气体圈层,构成了所谓的大气圈。

天气: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

气候: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在长时间相互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

气候系统: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

对流层:地球大气中最低的一层。

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5km左右为平流层。

中间层:自平流层顶到85km左右为中间层。

热层(热成层、暖层):位于中间层顶以上。

散逸层(外层):大气的最高层。

气压:大气的压强。

湿度:表示大气中水汽量的多少的物理量。

水汽压:大气中的水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

饱和水汽压:饱和空气的水汽压。

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

饱和差: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空气中水汽压之差。

比湿:在一团湿空气中,水汽的质量与该团空气总质量的比值。

水汽混合比:一团湿空气中,水汽质量与干空气质量的比值。

露点: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下,使空气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降水:从天空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水,包括雨、毛毛雨、雪、雨夹雪、霰、冰粒和冰雹等。

风:空气的水平运动。

云量:云遮蔽天空视野的成数。

能见度:视力正常的人在当时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和辨出目标物的最大水平距离。

第二章辐射: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以电磁波的方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传播能量的方式称辐射。

辐射能:通过辐射传播的能量。

辐射通量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

辐射强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选定方向上的单位面积的辐射能。

太阳辐射光谱:太阳辐射中辐射能按波长的分布。

太阳常数:就日地平均距离来说,在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cm2面积内,1min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

总辐射:位水平表面上接受的直接太阳辐射和天空散射辐射的总量。

气象学原理与气候学绪论

气象学原理与气候学绪论

基于气象学原理和方法,对未来天气进行 预测,为公众提供出行和生活指导。
通过分析长时间序列的气候数据,研究全 球和区域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原因,为应对 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农业和水利
环境和生态保护
根据气象和气候信息,合理安排农业生产 和水资源管理,提高农业产量和水资源利 用效率。
通过监测大气污染物、温室气体等,评估 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为制定 环境保护政策提供依据。
气象学原理与气候学绪论
• 绪论 • 气象学原理 • 气候学绪论 • 气象灾害与防御 • 全球气候变化与应对
01
绪论
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定义
气象学
研究大气圈中的物理、化学和生 物现象,以及这些现象的演变和 预测的科学。
气候学
研究地球上气候系统的形成、演 变和预测的科学,包括大气圈、 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等。
气象灾害的防御措施
建立防灾减灾体系 加强气象灾害防御法律法规建设, 建立健全各级政府防灾减灾组织 体系,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 和能力。
开展科普宣传教育 加强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气象灾害的认识和自 我防范意识,减少灾害损失。
加强灾害监测和预警 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气象灾害监 测网络,提高预警准确率和时效 性,为防灾减灾提供有力支持。
气候变化
自然变化
气候的自然变化是由地球自身运动和自然环境变化引起的,如火山喷发、太阳 辐射变化等。
人为变化
人类活动对气候产生的影响称为人为变化,如工业生产、土地利用等排放的温 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温室气体排放
01
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
进而引起全球气候变暖。

气象学与气候学

气象学与气候学
理论 …. 计量
工程
大气的主要成分的作用
大气中的氧是生命所必须的;
决定着有机物质的燃烧、腐败 及分解过程;植物的光合作用 向大气放出氧并吸收二氧化碳。
大气中的氮能冲淡氧使氧化
管理
工程
作用不过于激烈。大量的氮可 以通过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固定 理论 到土壤中,成为植物体内不可 …. 缺少的养料。
计量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系,04年获得中国国家环保总局 保护臭氧层贡献奖特别金奖, 05又获得美国环保局颁发的保 …. 护臭氧层奖,奖励其在发展中国家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活动 方面的领导作用
臭氧层破坏
• 臭氧层是地球最好的保护伞,它吸收了来自太阳的 大部分紫外线。然而近二十年的科学研究和大气观 测发现:每年春季南极大气中的臭氧层一直在变薄, 事实上在极地大气中存在一个臭氧“洞” • 这种臭氧损耗现象是一种反常现象,这是否表明 这一紫外线吸收层正处于全球性灾难呢?通过不断 的科学研究,人们发现人类社会活动释放的物质严 重的破坏了臭氧层,当然这种现象还受到这一地区 独特的气象状态(极涡、寒冷的平流层温度、极地 平流层云)的影响。
工程
…. 1860—1865年间各国纷纷绘出了天气图
上最早的巨著
1883年德国汉恩(Hann)《气候学手册》三大卷,气候学
四、中国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发展简史
1743年法国传教士最早来我国境内,在北京设立测
管理 候所,用近代气象仪器进行气象观测。 1830年起俄国又断续地派人来北京做气象观测。 1873年法国天主教会在上海徐家汇创建观象台 1893年德国人在山东青岛建立青岛观象台,此外还 有在英国人掌握之下的海关测候所等共43处(位于沿 海、沿江的港口)
三、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发展简史

气象学与气候学要点及试题-仅知识点

气象学与气候学要点及试题-仅知识点

《气象学与气候学》要点及试题*教学要点及试题:绪论重点: 1.气象学、气候学、天气学的概念及所研究对象2.本学科与其他部门地理、区域地理学的关系●气象(meteor):●气象学(meteorology)运用物理学原理和数学物理方法,研究发生于大气中一切物理性质、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大气学科。

●气象学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1)大气一般的组成、范围、结构及各种要素等;●(2)大气现象的发生、发展及能量来源;●(3)探求大气现象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4)将大气现象中的规律应用于实践。

●●气候:某地气候—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长时间的相互作用下,某时段内(一般指30年以上)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

●。

●天气与气候简析。

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段时间内大气状况和大气现象的综合● 1.气候和天气关系密切,却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二个不同概念:● a. 天气:一个地区短时间内大气的具体状态。

●例如:三亚市某日的最高气温30°C,最低气温20°C ,午后有雷阵雨●● b. 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例如:在中国,东部地区7月较为闷热;北方地区1月和2月多严寒天气;某市年平均气温为25°C,昆明四季如春,这些都属于气候现象。

●●气候学研究任务:●气候系统及其组成:●大气的物质组成:(1)干洁空气、(2)水汽、(3)固态、液态颗粒●什么是气溶胶(Aerosols),其分布特征和作用是什么?●大气的圈层组成及各圈层特点●饱和水汽压(E)与温度(t)按指数规律变化。

●绝对湿度:●相对湿度:●比湿(q)●混合比(γ)●露点(T d)当●风(wind)●云:●降水变率●空气状态方程:●虚温:T v,●思考题:1.某气象台站测得某日某时f=40%,t=15℃,p=1000hPa,求该时段的e、d、a、q、γ值。

2.北纬30°处有一座海拔1000m高的山,试分析该山地坡麓与山顶在上、下午不同时间各气象要素(T、p、e、E、f、t d)的分布及山南与山北的差别。

第一章 气象学与气候学

第一章  气象学与气候学
继建立地面气象观测站,开始积累气 象资料。在1860—1865年间各国纷纷 绘出了气象图。
这一时期气象学与气候学的主要 研究成果有:关于海平面上风压关系 定律、气旋模式和结构、大气中光电 现象和云雨形成的初步解释、大气环 流的若干现象解释等。
我国气象学处于长期停顿状态。 在这一时期,帝国主义为了侵略我国, 纷纷在我国设立气象观测机构,收集 气象资料为其军事、经济侵略服务。
总之,在气象学萌芽时期,我国和希 腊是露过锋芒的,这时从学科性质来讲, 气象学与天文学是混在一起的,可以说具 有天象学的性质。
㈡发展初期
发展初期包括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 末。1593年意大利学者伽利略 (Galileo)发明温度表。1643年意大 利学者托里拆利(Torricelli)发明气 压表。1783年索修尔(Saussure)发 明毛发温度表。1653年在意大利北部 首先建立气象台,此后其它国家亦相
在地理系、环境科学系等系科开设的 气象学与气候学是以普通气象学为基础, 以气候学为重点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基 础技术训练课程,它的基本任务是:
㈠通过实践,掌握气象观测,气候统 计分析和气候调查的方法,来记叙所观测 到的气候现象,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说明 它们的特征。
㈡探讨它们的正确解释和研究它们的 发展规律,特别要掌握天气演变和气候形 成的规律性,了解和解释各不同地区的气 候特征,弄清气候资源及其地理分布,进 行气候分类和气候区划,研究气候变迁的 原因及其规律。
大气中的氧是一切生命所必须的,氧还 决定着有机物质的燃烧 、腐败及分解过程。
大气中的氮能够冲淡氧,使氧不致太浓,
氧化作用不过于激烈。
大气中的水汽来自江、河、湖、海及潮湿
物体表面的水分蒸发和植物的蒸腾,并借助 空气的垂直交换向上输送。空气中的水汽含 量有明显的时空变化,一般情况是夏季多余 冬季。低纬度暖水洋面和森林地区的低空水 汽含量最大,按体积来说可占大气的4%,而 在高纬度寒冷干燥的陆面上,其含量则极少, 可低于0.01%。从垂直方向而言,空气中的 水汽含量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观测证明, 在1.5~2km高度上,空气中水汽含量已减少 为地面的一半;在5km高度,减少为地面的 1/10;再向上含量就更少了。

气象学与气候学

气象学与气候学

气象学与气候学一.名词解释1.气象学专门研究大气现象和过程,探讨其演变规律和变化,并直接或间接用之于指导生产实践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2. 气象大气中存在冷热、干湿、气压高低等矛盾斗争的结果产生了风、云、雨、雪、雾、露、霜、雷、闪电;增温和冷却;蒸发和凝结的大气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3. 天气学研究天气现象及其演变规律,并据以预报未来天气变化的科学。

4. 天气指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

5. 气候学研究气候的形成、分布和变化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科学。

6. 气候指的是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长时间相互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

7. 大气科学研究大气结构、组成、物理现象、化学反应、运动规律及其它问题的科学,称为大气科学。

8. 气候系统指的是大气圈同水圈、冰雪圈、岩石圈、生物圈之间相互作用的整体。

9. 太阳常数就日地平均距离来说,在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cm2 面积内,1min 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用I0 表示。

10. 大气的保温效应大气辐射指向地面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

大气逆辐射使地面因放射辐射而损耗的能量得到一定的补偿,由此可看出大气对地面有一种保暖作用。

11. 地面有效辐射地面放射的辐射(Eg)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δEa)之差。

12. 地面的辐射差额地面由于吸收太阳总辐射和大气逆辐射而获得能量,同时又以其本身的温度不断向外放出辐射而失去能量。

某段时间内单位面积地表面所吸收的总辐射和其有效辐射之差值。

13. 冰晶效应在云中,冰晶和过冷却水共存的情况是很普遍的,如果当时的实际水汽压介于两者饱和水汽压之间,就会产生冰水之间的水汽转移现象。

水滴会因不断蒸发而缩小,冰晶会因不断凝华而增大。

14. 凝结增长云雾中的水滴有大有小,大水滴曲率小,小水滴曲率大。

如果实际水汽压介于大小水滴的饱和水汽压之间,也会产生水汽的蒸发现象。

小水滴因蒸发而逐渐变小,大水滴因凝结而不断增大。

气象学与气候学概述

气象学与气候学概述

气象学与气候学概述气象学与气候学是研究大气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学科,通过观测、实验和理论研究,揭示大气的运动、能量交换、水循环等基本规律,以及气象现象的形成和演变规律。

本文将就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以及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

一、气象学的基本概念气象学是研究大气现象的科学,涉及大气现象的观测、试验和理论研究。

它关注的主要对象是大气的组成、结构、运动和变化规律,研究内容包括气温、湿度、水汽、降雨、云、风等各种气象现象。

气象学研究的基础是大气物理学、动力学、热力学等相关学科,通过对这些学科的探索,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大气现象的本质。

二、气候学的基本概念气候学是研究气候现象的科学,它关注的是地球表面大气长期平均状态和变化的规律。

气候学主要研究气候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对地球长期气候变化的影响。

气候学通过对气候要素的观测和分析,揭示了大尺度气候系统的运动和能量传递过程,以及气候变化的驱动机制。

三、气象学与气候学的研究方法气象学与气候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在观测、实验和理论模型等方面都有所运用。

1.观测方法气象学与气候学的观测方法主要包括地面观测、航空观测和卫星遥感观测等。

地面观测通过气象站、探空观测、气象雷达等手段,对大气中的温度、湿度、气压、降水等要素进行监测和记录。

航空观测则利用飞机和飞艇等载具进行高空和临近地表的气象观测。

而卫星遥感观测则通过卫星搭载的遥感仪器获取大气和地表的气象信息。

2.实验方法气象学与气候学中常常使用实验方法来探究特定气象现象或模拟气象系统的过程。

实验研究通常包括人工气象室内实验、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等。

这些实验方法可以精确控制实验条件,加深对气象现象的理解。

3.理论模型方法理论模型是气象学与气候学中重要的研究工具之一,它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物理模型和统计模型等,对大气运动和气象现象进行定量描述和预测。

这些模型能够模拟和预测气象系统的运动和演变规律,对气象学和气候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气象学与气候学

气象学与气候学

第一章引论第一节气象学、气候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和发展简史一. 气象学与气候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由于地球的引力作用,地球周围聚集着一个气体圈层,构成了所谓的大气圈。

地球表面没有任何地点不在大气圈的笼罩之下;它又是如此之厚,以致地球表面没有任何山峰能穿过大气层。

大气圈是人类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气象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气象学:研究大气现象和过程,探讨其演变规律和变化,并直接或简介用之于指导生产实践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气象学研究的基本内容:(1)把大气当作研究的物质客体来探讨其特性和状态;(2)研究导致大气现象发生发展的能量来源、性质及其转换;(3)研究大气现象的本质,从而能解释大气现象,寻求控制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4)探讨如何应用这些规律,为预测和改善大气环境服务。

2. 气候学及其研究的内容:天气和气候:天气是指某一地区在某一瞬时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

气候是指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长时间相互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

气候学:研究气候形成、分布和变化的科学。

二. 气象学与气候学研究的发展简史:1. 萌芽时期:时间:十六世纪中叶以前。

特点:由于人类活动和生产的需要,进行了一些零星的、局部的气象观测,积累了一些感性认识和经验,对某些天气现象做出了一定的解释。

这时期从学科性质上来讲,气象学与天文学是混在一起的,具有天象学的性质。

主要成就:2. 发展初期:时间:十六世纪中叶到十九世纪末。

特点:气象学、气候学与天文学逐渐分离,成为独立的学科。

主要成就:3. 发展时期:时间:20世纪以来。

特点:摆脱了定性描述阶段,进入到定量试验阶段,从认识自然,逐步向预测自然、控制和盖在自然的方向发展。

这一时期又可分为早期和近期两个阶段。

1)早期:20世纪的前50年气象学的重要进展:锋面学说;长波理论;降雨学说。

气候学的重要进展:气候分类;动力气候学;小气候研究。

气象学与气候学

气象学与气候学

第一章引论名词解释1、气象:大气的物理现象(冷热,干湿,大气运动)2、气候:多年天气的综合表现3、天气:一定区域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及其变化的总称4、气温垂直递减率:一般而言,高度每增加100m,气温则下降0.6℃,这称为气温垂直递减率,也叫气温垂直梯度5、大气污染:也叫空气污染,指由于人为或自然原因,导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的浓度超过一定限度、维持一定的时间,直接或间接地对人类正常生活、动植物正常生长以及对气候和各类物品、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6、标准大气压:指在纬度45°,0℃时,海平面的大气压,一般1个标准大气压=760mmHg=1013.3HPa 问答题1.何谓气象学?气候学?天气学?气候与天气有什么区别?气象学是专门研究大气物理现象的一门学科;气候学是研究气候形成过程,描述各地区气候条件以及气候变迁及原因的一门学科;天气学是研究天气形成、变化规律、预测未来天气的一门学科。

天气是指某一地区短时间内大气状况的综合,而气候是指在各个气候因子的长期相互作用下,在某一个较长时间段内所表现出来的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

2.大气成分中,二氧化碳、臭氧、水汽的分布和作用?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垂直分布是从低到高逐渐减少的,其功能一是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是低空大气变暖,二是具有“温室”作用;臭氧主要分布在平流层,其功能一是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不受其危害,二是增温,在高空形成一个暖区,影响气温的垂直分布;水汽主要分布在对流层大气中,随高度升高而递减,水汽是大气变化的重要参与者,一能成云致雨,形成各种天气现象,二是善于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加其三相变化有热量转化,所以对地面和空气的温度有一定影响3.大气在垂直方向分为哪几层?分层原则?对流层和平流层的特征?大气由低空到高空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分层原则: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是有显着差异的,根据温度、成分、电荷、等物理性质,同时考虑到大气的垂直运动等情况进行分层;对流层:①高度在平均12km以下;②一般情况下,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③空气垂直对流运动显着;④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⑤天气现象复杂多变;⑥从低到高有可以分为摩擦层、中层、上层平流层:①高度从对流层顶到55km左右;②气温最初保持不变或微变,在大约30km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显着升高,形成一个暖层;③气流平稳,水平运动为主;③水汽、尘埃含量少,能见度好,多晴朗天气,偶尔有积雨云冲入4.同温度下干湿空气那个重,为什么?虚温的意义和原理?5.为什么城市地区二氧化碳浓度要高一些?①城市是人口聚居地,人口密度大,且车辆多,释放的尾气多;②城市工厂比较多,产生的废气多;③城市多高楼,空气流通不畅第二章大气的热能和温度名词解释1、辐射: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以电磁波的方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传播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通过辐射传播的能量称为辐射能,也简称为辐射2、辐射光谱曲线:根据一定温度下不同波长上该物体所放射出的辐射是通量密度绘出的一条连续的曲线称为辐射光谱曲线3、太阳常数(I。

气象学与气候学——名词解释

气象学与气候学——名词解释

1、气象:大气的物理现象(冷热,干湿,大气运动)2、气候:多年天气的综合表现3、天气:一定区域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及其变化的总称4、气温垂直递减率:一般而言,高度每增加100m,气温则下降0.6℃,这称为气温垂直递减率,也叫气温垂直梯度5、大气污染:也叫空气污染,指由于人为或自然原因,导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的浓度超过一定限度、维持一定的时间,直接或间接地对人类正常生活、动植物正常生长以及对气候和各类物品、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6、标准大气压:指在纬度45°,0℃时,海平面的大气压,一般1个标准大气压=760mmHg=1013.3HPa7、辐射: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以电磁波的方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传播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通过辐射传播的能量称为辐射能,也简称为辐射8、辐射光谱曲线:根据一定温度下不同波长上该物体所放射出的辐射是通量密度绘出的一条连续的曲线称为辐射光谱曲线9、太阳常数(I。

):就日地平均距离来说,在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cm²面积内,1min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称为太阳常数10、大气逆辐射:指大气辐射指向地面的部分11、地面有效辐射:地面放射的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12、辐射差额:物体收入辐射与支出辐射的差值13、14、热赤道:指连接每一条子午线上每个月最高温度的各点的一条线,热赤道上的平均温度1月和7月均高于24℃,并在5°N至20°N之间移动15、等温线:地面上气温相等的各点的连线16、水平温度梯度:垂直于等温线,单位距离的温差17、大气稳定度:指气块受任意方向扰动后,返回或远离原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18、干绝热直减率(γd):干空气或未饱和的湿空气绝热上升单位距离时的温度降低值19、湿绝热直减率(γm):湿空气或接近饱和的干空气绝热上升单位距离时的温度降低值20、饱和水汽压(E):温度一定时,单位体积空气能达到的最大水汽含量所产生的压强21、实际水汽压(e):实际大气中水汽所产生的压强22、饱和差(d):饱和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的差值,d=E-e23、相对湿度(f):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24、贝吉龙过程(冰晶效应):在温度低于0℃且过冷水滴、冰晶、水汽三者共存的云区,由于冰面的饱和水汽压比水面低,当云中的水汽压出于冰面和水面饱和值之间时,水滴会不断蒸发变小或成为水汽,而水汽在冰晶上凝华使冰晶不断增长,形成冰晶“夺取”水滴的水分和原来云中的冰水转化过程。

气象学与气候学

气象学与气候学

⽓象学与⽓候学第1—2章1)简述⽓候系统。

答:⽓候系统就是⼀个包括⼤⽓圈、⽔圈、陆地表⾯、雪圈与⽣物圈在内得,能够决定⽓候形成、⽓候分布与⽓候变化得统⼀物理系统。

太阳辐射就是⽓候系统得能源。

在太阳辐射得作⽤下,⽓候系统产⽣了⼀系列复杂得过程,这些过程在不同得时间尺度上与不同得空间尺度上有着密切得相互作⽤,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通过物质与能量交换,紧密地结合成⼀个复杂得、有机联系得⽓候系统。

2)名词解释:天⽓、⽓候、天⽓系统、天⽓过程、天⽓预报、⽓象要素、辐射通量密度、⽐辐射率答:天⽓:某地在某⼀瞬间或某⼀短时间内⼤⽓状态与⼤⽓现象得综合。

⼤⽓状态:⼤⽓得⽓压、⽓温与湿度等。

⼤⽓现象:⼤⽓中得风、云、⾬、雪等现象。

⽓候:在太阳辐射、⼤⽓环流、下垫⾯性质与⼈类活动得长期作⽤下,在某⼀时段内⼤量天⽓得综合。

不仅包括该地多年得平均天⽓状况,也包括某些年份偶尔出现得极端天⽓状况。

天⽓系统:指引起天⽓变化与分布得⾼压、低压、⾼压脊、低压槽等典型特征得⼤⽓运动系统。

天⽓过程:天⽓系统得发⽣、发展、消失与演变得全过程。

天⽓预报:⼈们根据对天⽓演变规律得认识,利⽤多种观测及模拟⼿段,对未来⼀定时期内天⽓变化作出主、客观得判断。

⽓象要素:⽓象要素就是指表⽰⼤⽓属性与⼤⽓现象得物理量,如⽓温、⽓压、湿度、风向、风速、云量、降⽔量与能见度等等。

辐射通量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积得辐射能量称辐射通量密度(E),单位就是W/m2。

⽐辐射率就是反映物体热辐射性质得⼀个重要参数,与物质得结构、成份、表⾯特性、温度以及电磁波发射⽅向、波长(频率)等因素有关。

3)哪些⾃然现象能证实⼤⽓圈得存在?答:a、蓝⾊得天空。

这就是由于⼤⽓中得⼀些⾮常细⼩物质成分,如⽓体、粉尘等,它们得直径较阳光得波长⼩得多,因此,蓝⾊得散射量较之于其她任何⼀种颜⾊能更多地被选择散射。

这种散射称瑞利散射。

b、⽩云。

如果形成散射粒⼦得形状就是球形得,⽽且其直径并不⽐阳光得波长⼩,所有得波长都就是平均地被散射得,这种散射称迈耶散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象学与气候学》综述
前言:
本课程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生主干课程,主要讲述了气象学、天气学和气候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本书除绪论外共有9章。

第1-3章是经典普通气象学的内容;第4章是大气动力学的基本内容;第5章是普通气象学中相关内容的扩展与提高,与水文学联系紧密;第6章和第7章分别是经典大气环流和天气学的内容,且前者是后者的背景知识;第8章全球气候系统则是从5大圈层相互作用的角度论述气候的成因、气候的分布及气候类型;第9章的内容是当今大气科学界最关心的热点问题。

气象学与水文学有着紧密的联系。

陆地水文学是研究陆地上水文循环规律的科学,它包括降水的时空分布,水面、陆面和植物表面的水分蒸发,以及地表径流和河川径流的形成过程等,也研究地下水的运动规律。

而降水过程和蒸发过程都与气象学有关。

地表和大气之间的热量和水分交换过程,在不同大气之间有很大差异,在年总量上以及年内分配方面都不同,这就导致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气候,也就有了不同的水文现象、不同的河川径流量及其年内分配。

河流的封冻与融解、水库和湖泊的水温变化与浪涌等水文问题的解决,都要用到气象学方面的知识。

在水库设计中,水文工作者要提供决定库容及溢洪道宽度的资料,库容决定于来水量即流域的降水量和蒸发量之差,溢洪道宽度决定于流域的降水强度,为解决这些问题也必须用到气象知识。

这就是为什么水文工作者一定要懂得一些气象学知识的原因。

通过对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学习,到达了解大气科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气象学的相关内容和气候的一些成因与分析,以及热点气候问题。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共有9章,包含有大气的基本特征、辐射与热量平衡、大气热力学、大气的运动、大气中的水分、大气环流、天气系统、全球气候系统和气候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

第1章大气的基本特征,讲述了大气的成分、大气的垂直结构、大气的状态方程、大气静力学方程及其应用和基本气象要素。

大气是由多种混合气体和悬浮的固、液态杂质组成。

干空气主要有氮、氧、氩、二氧化碳和臭氧组成。

大气的垂直结构按照大气的温度结构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

大气的状态方程分为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ρRT)、干空气状态方程(p d=ρd R d T)和湿空气状态方程(p=ρ′RTν)。

气象要素有气温、气压、湿度、风向、风速、云量、降水量、能见度等。

第2章辐射与热量平衡,有辐射的基础知识、太阳辐射、地面和大气的辐射、地面及地气系统的辐射差额、地面热量平衡机地气系统的热量收支和地面温度和气温的变化。

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放射热量。

这种递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

物体通过辐射放出的能量称为辐射能。

辐射的三大基本定律是普朗克定律、维恩位移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

太阳辐射中辐射能随波长的分布,称为太阳辐射光谱。

太阳常数为1370W/m2。

到达地球上界的太阳辐射为天文辐射,天文辐射能量主要决定于日地距离、太阳高度角和白昼长度。

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减弱主要是吸收、散射和反射等作用。

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主要包括太阳直接辐射(其大小主要是由太阳高度角和大气透明度决定)和散射辐射。

地面辐射通量密度主要取决于地面的温度。

大气对地面辐射吸收式具有选择性的,其中的水汽、液态水、二氧化碳和臭氧对长波的吸收和放射起主要作用。

辐射差额=收入辐射—支出辐射。

热量的收入和热量的支出到达了平衡,这就是热量平衡。

地面温度的变化有水陆表面热力情况的差异、陆地表面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和水温随时间的变化。

气温的变化有大气传热的方式、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气温的地理分布。

第3章大气热力学,包含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大气中的应用、干绝热过程和位温、湿绝热过程、假绝热过程和假相当位温、热力图简介和部分应用、大气层结稳定度、局部温度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判断和大气中的逆温。

热力学第一定律dQ=m c V dT+pdV。

如果升降气块内部既没有发生水相变化,又没有与外界交换热量,称这种过程为干绝热过程。

气块绝热上升单位距离时温度的降低值,称绝热垂直减温率,简称绝热直减率。

对于干空气和未饱和湿空气,则称干绝热直减率。

位温定义为,气块沿干绝热过程移动到标准气压(取1000hPa)处所具有的温度。

在某一高度上,其饱和水汽压等于气块的水汽压,水汽开始发生凝结,把这个高度称为抬升凝结高度,简称凝结高度。

饱和湿空气在上升过程中,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该过程称为湿绝热过程。

饱和湿空气绝热上升的减温率,称为湿绝热直减率。

大气层结稳定度有判定法和判据。

大气中的逆温有辐射逆温、湍流逆温、平流逆温、下沉逆温和锋面逆温。

第4章大气的运动,由作用在气块上的力、大气运动方程及其简化、p坐标系中的运动方程、自由大气中的风、地球风随高度的变化——热成风、摩擦层中的风、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关系和大气的垂直运动组成。

作用在气块上的力有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惯性离心力。

自由大气中的风分为地砖风和梯度风。

地砖风随高度的变化,或上下两层等压面地转风之差,称为该两等压面间气层的热成分。

在摩擦层中,空气的水平运动因受摩擦力的影响,破坏了地转风和梯度风中的诸力的平衡关系,出现了风速减小,方向偏离等压线的现象,如摩擦造成的地转偏差、摩擦力的大气运动的影响、摩擦层中风随高度的变化和近地面风的季节性变化和日变化。

大气的垂直运动按垂直运动的尺度和成因,通常分为系统性垂直运动和对流性垂直运动。

第5章大气中的水分,包括了水循环、水相变化和饱和水汽压、蒸发、水分方程和可降水量、凝结和降水。

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和地下径流、下渗和径流等过程,分布在地球各个层次的水被连接起来,进行着周而复始的、跨越四大圈层的水分循环,称为水循环。

大循环又称外循环或海陆循环,它是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交换过程。

小循环又称内部循环,是发生在海洋与大气(或陆地与大气)之间的水交换过程。

水相变化是指水IDE 状态变化,水通过相变释放热量或吸收热量,引起气温变化。

饱和水汽压是在一定温度下,从空气中进入水面或冰面的水汽量与从水面或冰面逸散入空气中的水汽量达到平衡时,水汽施加于水面或冰面上的可能最大水汽压强,其大小与温度、水的相位、水面曲率、水内杂质及带电量有关系。

影响蒸发的因素有:水源、热源、饱和差和风速与湍流扩散。

把单位面积整个大气柱中的水汽全部凝结并降至地面的水量称为可降水量。

水汽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凝结。

水汽直接转化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华。

大气中凝结或凝华的必要条件是:有凝结核或凝华核存在、大气中的水汽要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

地表面的凝结现象有露、霜、雾凇、雨凇等;雾是近地面空气的凝结现象;云是大气中空气凝结现象,是产生降水的预备条件。

降水概述了降水形成的条件、云滴增长方式、降水的种类、降水量的地理分布和季节分配、降水强度和降水变率。

第6章大气环流,有大气环流形成的主要因子和大气环流的平均状况。

第7章天气系统,有气团与锋、中高纬度天气系统、低纬度天气系统和我国主要天气过程。

因为这两章都不是重点章节,所以在此就不在展开论述了。

第8章全球气候系统,是有气候系统和物理过程、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气候分类和中国气候区分。

气候系统是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于气候变化的物理系统。

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冰雪圈和生物圈。

气候系统具有热力属性、动力属性、水分属性和静力属性。

气候系统中的主要反馈过程有:1、水汽-辐射反馈;2、冰雪-反射率反馈;3、云量-地面气温反馈;4、二氧化碳-海洋-大气反馈。

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可归纳为:1、太阳辐射;2、宇宙地球物理因子;3、环流因子;4、下垫面因子;5、人类活动的影响。

本书主要讲述了
柯本气候分类法,即把全球气候分为A热带、B干带、C温暖带、D冷温带、E极地带。

我国划成了6个气候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这就是:1、赤道季风气候;2、热带季风气候;3、副热带季风气候;4、暖温带季风气候;5、温带季风气候;6、寒温带季风气候;7、高原气候。

第9章气候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包含有气候变化的历史事实、气候变化的原因、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变化对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影响和气候变化对策。

地球外部与地球内部输向地球及地球表层的物质与能量的数量与强度的变化,以及地球运动系统的某些变化,都可能激发发放的地球表层系统中某些因素的自变化及其干涉其他因素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人类活动队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有“温室效应”、“阳伞效应”和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效应。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温度变化,二是降水变化,三是海平面变化,四是蒸散发变化。

参考文献:
[1]葛朝明,曹丽青.气象学与气候学教程.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2]周淑贞.气象学与气候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