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反思小说..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反思文学的特征:
1、具有较为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较大的思想容量。
反思文学超越了“伤痕”文学的文革叙事,历史纵 深感更强,上升到反“右”和解放前各段历史时期, 艺术视点也复杂多样,在表现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上 有很大拓展。 2、理性思辨色彩浓厚。不同于“伤痕”文学泛滥 式的情感倾诉,反思文学则以冷静的辨证的眼光来 看待历史灾难,从历史主客体双方来寻找原因。 3、文体意识增强,是新时期文学自觉的开始。反 思文学进行了新时期最早的现代小说艺术实验,推 动了新时期小说文体的解放。
这部小说承续了一个重要的主题,即现代中
国的知识分子叙事,他将一般性的政治化反 思小说,上升到了文化反思与批判的主题, 使长篇小说创作获得了更广阔的视野,更大 的思想深度。但遗憾的是,这部小说在艺术 结构与叙述方式上还显得粗糙,历史与人的 命运的描写并没有获得应有的戏剧性效果, 与《围城》等前代作家的作品比较起来,还 是略显逊色。但显示了王蒙文化反思的力度。
3、理想主义精神和历史理性主义态度。他既
执着于对自己青年时代革命理想信仰的坚定 追求,又不断地对这种理想主义及其实践过 程进行反思,指出它在实现上的艰难和前途 的光明,表现出对历史理性主义的认同。 4、历史感和沧桑感。“故国八千里,风云三 十年”,他的经历形成了其作品的风格。
第四章 反思小说
一、反思文学的概念
反思文学是继“伤痕”文学之后的又一个文
学思潮,它发生在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期, 先是与“伤痕”文学交错并存但很快取代了 “伤痕”文学,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的文学 思潮。它是借文学表达对历史悲剧问题的思 考,探究历史悲剧的根源,进而总结现实经 验教训。它表明新时期文学逐步走向深化。
二、知青反思小说
主要作品有《桑树坪记事》(朱晓平)、
《飘逝的花头巾》、《轱辘把胡同9号》 (陈建功)、《西望茅草地》(韩少功)、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史铁生)、《本次 列车终点》(王安忆)、《南方的岸》(孔 捷生)、《绿夜》(张承志)、《这是一片 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梁晓声) 等。
主要作家作品
一、归来者的历史沉思 短篇:《内奸》(方之)、《李顺大造屋》、
《“漏斗户”主》(高晓声)、《月食》(李国 文)、《小贩世家》(陆文夫)、《剪辑错了的故 事》(茹志鹃)、《我是谁》(宗璞)、《小镇上 的将军》(陈世旭)。 中篇:《布礼》、《蝴蝶》(王蒙)、《河的子 孙》、《绿化树》(张贤亮)、《美食家》(陆文 夫)、《人到中年》(谌容)、《犯人李铜钟的故 事》(张一弓)、《洗礼》(韦君宜)。 长篇:《芙蓉镇》(古华)、《活动变人形》(王 蒙)等。
《布源自文库》(1979)
中篇小说《布礼》可以看作是王蒙的精神自叙。主
人公钟亦成有着与王蒙几乎一样的经历:少年时代 就是个布尔什维克,1957年因发表诗歌被划为右派, 下放改造,在接踵而来的历次政治运动中饱受折磨 屈辱直到文革结束平反。小说一方面着重展示了钟 亦成在这一过程中痛苦裂变的心灵历程,表现了他 对这段历史的深切反思;另一方面贯穿始终的,又 表达了主人公对革命事业的信念和对理想的忠诚, 体现出王蒙一以贯之的理想主义激情。
作品一方面表现了革命对主人公的磨难;另
一方面又表现其九死不改其悔的革命热忱; 而主人公对革命的理解和宽容的姿态则更能 获得读者共鸣,打动人。这些其实都是王蒙 自己的精神经历和自传。 在艺术上,打破传统小说平面结构,以主人 公心理活动来结构作品,时空倒置、自由, 采用了意识流和蒙太奇表现手法,是一片心 理现实主义作品。
1、王蒙
1)王蒙简介 王蒙(1934-- ),河北南皮人。中学时代参加革命,14岁加入 中国共产党。1956年,王蒙因发表《组织部新来的青年 人》,被划为“右”派,下放新疆伊犁劳动,直到70年代 末,才得以复出。新时期初,王蒙以一组历史创伤记忆作 品重新走上文坛,主要作品有《最宝贵的》、《布礼》、 《蝴蝶》、《杂色》、《春之声》、《海的梦》、《相见 时难》等。除了历史反思作品,他的一些反映现实的作品 如《夜的眼》、《深的湖》、《说客盈门》、《风筝飘带》 等和一些寓言哲理式作品如《名医梁有志传》、《坚硬的 稀粥》、《球星奇遇记》、《来劲》等,都取得了很高的 艺术成就。90年代以来,他的“季节系列” 长篇小说 (《恋爱的季节》(1993)、《踌躇的季节》(1997)、 《失态的季节》(2003)、《狂欢的季节》(2003)), 以及2004年的长篇小说《青狐》等,也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人物关系:
倪吾诚、 姜静宜、姜静珍、姜赵氏
王蒙小说创作特征
1、对人物心理的关注。他的小说淡化历史创伤记
忆,更多地关注历史灾难过程中人物的心灵现实, 刻意展示人物在特定境遇中的内心情感波动。
2、宽容的历史态度。他没有把历史灾难的责任简
单地归结为某个人或某场政治运动,而是从历史的 主客体双方寻找原因,找到彼此可以谅解的地方。 这种宽容的历史态度,使他对历史不进行简单的道 德评断,而是着意于揭示历史灾难背后所蕴含的深 刻哲理和教训。
倪吾诚的一生即是在这样的错乱的逻辑中度过的,
他留学归来,虽然生活足以无忧,好的时候还曾有 两份大学的教职,但持守着传统生活观念的妻子姜 静宜一家,却将他牢牢地捆绑在一种旧式生活中, 使虽屡屡试图反抗,最终却无力挣脱,甚至连自杀 都没有将这个家庭的枷锁拆开。最后他不得不在 1946年投身“革命”,解放后,他以一个“胜利者” 的身份归来,终于得以抛弃了他原来的家庭,但新 的环境很快使他陷入更大的困境,一次次的政治运 动最终将他整垮。失去了他最后的那点自尊。
《活动变人形》(1986)
这是一篇文化反思的力作,作品以一位出身中国传
统家庭、却又接受过西方教育而怀抱着矛盾的生活 观念的现代知识分子倪吾诚的形象,来揭示东西方 文化冲突下知识分子的身心困境,有些类似于钱钟 书《围城》中的主人公方鸿渐,都是生活中找不到 自己位置的“多余人”。之所以“多余”,是因为 他们有生不逢时的命运,学到了一点西方文化的皮 毛,但其生活观念与思想意识,在封建文化根深蒂 固的中国却找不到合适的生存土壤,反而显得不伦 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