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音乐《十面埋伏》教案

合集下载

十面埋伏-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十面埋伏-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十面埋伏-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歌曲《十面埋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学习歌曲《十面埋伏》的歌词和曲调。

3.分析歌曲的结构和节奏特点。

4.练习歌曲的演唱和合唱表演。

5.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习歌曲《十面埋伏》的歌词和曲调,理解歌曲的文化内涵。

2.分析歌曲的结构和节奏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感觉。

三、教学难点1.练习歌曲的节奏感和演唱技巧。

2.合唱表演的协调和默契度。

四、教学方法1.听、说、读、写全方位教学法。

2.教师演示、学生模仿、合唱表演。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介绍《十面埋伏》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学习歌词(15分钟)1.教师念《十面埋伏》的歌词,学生跟读。

2.学生自读歌词,理解其含义。

3.学习曲调(15分钟)1.听歌曲并欣赏。

2.学生跟着歌曲唱,注意节奏感和音准。

4.分析歌曲(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和节奏特点,提升学生的音乐感觉。

2.学生讨论歌曲的文化内涵。

5.练习演唱和合唱表演(30分钟)1.学生分组排练歌曲。

2.合唱表演,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6.总结(5分钟)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简要总结。

六、教学评价通过对歌曲《十面埋伏》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加了解中国历史文化,提高音乐感觉和表演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良好,教师给予积极评价和鼓励。

七、教学步骤总结1.导入:介绍《十面埋伏》的历史背景。

2.学习歌词:教师念歌词,学生跟读;学生自读歌词,理解其含义。

3.学习曲调:听歌曲并欣赏;学生跟着歌曲唱,注意节奏感和音准。

4.分析歌曲:带领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和节奏特点,提升学生的音乐感觉;学生讨论歌曲的文化内涵。

5.练习演唱和合唱表演:学生分组排练歌曲;合唱表演,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6.总结: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简要总结。

十面埋伏-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十面埋伏-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十面埋伏-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十面埋伏”在中国音乐文化中的重要性;2.学习“十面埋伏”的基本结构和演奏技巧;3.感受乐曲的节奏和韵律,发掘乐曲的情感表现。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黑板、粉笔;2.学生准备:乐器和谱子。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A.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十面埋伏。

B. 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是:参与式教学法和巧妙引导法。

四、教学过程A. 学生活动1:了解“十面埋伏”1.教师向学生介绍“十面埋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学生通过听取教师讲述和自己的理解,逐渐了解“十面埋伏”的意义和重要性。

B. 学生活动2:学习“十面埋伏”的基本结构和演奏技巧1.教师讲授“十面埋伏”的基本结构和演奏技巧;2.学生听取教师讲授,并参照谱子进行演奏练习。

C. 学生活动3:感受乐曲的节奏和韵律1.教师通过示范演奏和口头解释,向学生介绍“十面埋伏”的节奏和韵律;2.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受乐曲的优美旋律和情感表现。

D. 学生活动4:合奏演奏根据老师的指挥,学生敲打乐器,合奏演奏“十面埋伏”。

E. 学生活动5:体验乐曲的情感表现1.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和探讨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2.学生通过认真聆听乐曲,感受到浓郁的民族气息和悠久的文化传承。

五、教学评价A. 教师评价1.学生是否掌握了“十面埋伏”的基本结构和演奏技巧;2.学生是否能够感受到乐曲的节奏和韵律,发掘乐曲的情感表现。

B. 学生评价1.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是否有收获;2.学生是否感受到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达成较好,学生在掌握“十面埋伏”的基本结构和演奏技巧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乐曲的节奏和韵律,发掘乐曲的情感表现。

不过在教学方法方面,还需要改进和创新,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音乐_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十面埋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十面埋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十面埋伏》教学设计年级七年级第二学期课时一课时教学目的1.正确理解《十面埋伏》的音乐形象,通过教学了解我国优秀音乐文化悠久传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感情,懂得继承祖国悠久文化,弘扬优秀音乐文化的意义。

2.对琵琶有简单了解,体会琵琶的丰富表现力和高超演奏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乐曲《十面埋伏》的赏析。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十面埋伏》的音乐形象。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欣赏分析法、激发学生对乐器的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体会其音乐形象。

教学思想发挥学生们的创造力、想象力、让他们自己去感受、去体验、激发兴趣去感受琵琶丰富的表现力和高超演奏技巧。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播放《霸王别姬》这首歌,许多同学都非常喜欢这首歌曲,它描写的是公元202年“垓下大战”这一历史事件。

琵琶古曲《十面埋伏》描述的正是这一历史事件。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琵琶。

二、认知感受,了解乐器及音色1.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大量外国乐器传入我国,弹拨类乐器得到空前的发展,唐代是我国乐器发展的最高峰,琵琶则为唐代最为重要的乐器。

(简介乐器)2.欣赏观察琵琶演奏技法,了解音色。

(课件展示视频)三、聆听体验,欣赏《十面埋伏》1.听片段、做比较、谈感受教师:我这有两段琵琶曲,让我们来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播放:1.春江花月夜主题2.《十面埋伏》之“列营”“吹打”)生:第一段是《春江花月夜》片段,曲调抒情优美,节奏轻缓,让人想起美丽动人的月夜江景。

第二段音乐激烈雄壮,节奏紧密,制造出一种紧张壮观的氛围。

教师:大家通过力度、速度、情绪的对比,找到了两段音乐的不同特点,这也是琵琶文曲与琵琶武曲的区别。

在演奏技法上,文曲多采用推揉手法,就有了春江花月夜的委婉动人,而武曲多采用右手力度较大的演奏技巧,如轮佛、绞弦等,就有了武曲的雄壮激烈。

这段武曲选自我国大型琵琶曲《十面埋伏》,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来了解下。

《十面埋伏》音乐教案设计中艺术表现力的培养

《十面埋伏》音乐教案设计中艺术表现力的培养

《十面埋伏》音乐教案设计中艺术表现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音乐表现力的概念艺术表现力是指音乐家或演奏者所具有的表现和表达音乐情感、思想的能力。

它是对音乐的表达,是音乐家表达音乐情感、思想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的方法1.建立学生对音乐的感性认识音乐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形式,是一种情感的表达。

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必须先建立对音乐的感性认识。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演奏、乐曲解析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内涵,感悟音乐的表现力。

2.强化学生的音乐技巧在音乐表现中,出色的技巧能够更好的展示音乐情感和想法。

因此,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技巧,提高学生的技巧水平。

通过丰富多彩的练习和磨练,不断积累经验,让技巧更加娴熟,更好地表达音乐情感。

3.加强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素养是音乐人必备的素质之一。

对于学生来说,通过学习音乐理论知识,了解音乐文化背景和历史演变,增强音乐素养,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现音乐作品。

4.多维度的表现艺术除了音乐技巧和音乐素养之外,艺术表现力还需要综合其它因素,如舞台表现、身体语言、音乐情感表达。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熟练掌握表现技巧,增强表演信心,帮助学生更好地展现艺术表现力。

5.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在表现音乐方面有更多的创意和想法。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鉴赏,让学生深入了解音乐,感悟音乐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案例分析《十面埋伏》是一首大家熟知的民间歌曲,具有较强的音乐表现力。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1.建立对歌曲的感性认识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情景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情感和内涵,让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2.强化学生的音乐技巧教师可以通过练习音高、节奏和演唱技巧等方面的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唱歌的技巧。

3.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歌曲的历史背景、文化流传等多维度的知识,帮助学生增强音乐素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歌曲的音乐表现力。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 十面埋伏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 十面埋伏教案

《十面埋伏》教案一、乐曲简析:《十面埋伏》是一首出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武曲,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在垓下决战,汉军的刘邦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项羽的楚军这个历史故事。

二、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音乐曲使学生了解琵琶曲《十面埋伏》的产生年代、创作背景以及它应体现的情绪特征;2.使学生感受乐曲《十面埋伏》描绘古战场上的悲壮情景。

3.懂得用乐曲的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十面埋伏》。

三、教学难点:根据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乐曲《十面埋伏》,大略理解乐曲表现的内容是本课的难点。

四.教学过程(一)熟悉乐曲1.“上课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喜欢欣赏音乐吗?为什么呢?”(音乐能抒发人的思想感情,陶冶人的性情……)2.“好,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第21页,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欣赏一首器乐曲——《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是我国传统器乐作品中大型琵琶舞曲的优异代表作品。

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用心的体会,听完之后谈谈你们的第一感觉。

3.播放琵琶曲《十面埋伏》;4.首先我想提问的是这首乐曲是由何乐器演奏的呢?(琵琶。

)琵琶简介:琵琶是我国具有悠长历史的一种弹拨乐器,相传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琵琶的种类很多,但我们现在用的最多的是四弦琵琶。

5.“我们听了这首乐曲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呢?它给你的整体气氛是什么呢?兴奋?激动?还是吃紧?《十面埋伏》是一首出名的大型琵琶曲,乐曲内容的雄伟璀璨,风格的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稀罕的。

这首乐曲是根据公元前202年楚汗两方在垓下(今安徽省灵壁县东南)进行决战时,汉军设下十面埋伏的阵法,从此彻底击败楚军,迫使项羽自刎乌江这一历史事实加以集中概括谱写而成的。

这首乐曲出色地运用音乐手段表现了战争场面的激动雄伟,及当时刀光剑影、惊天动地的激动场面,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6.“下面我们结合音乐故事《楚汉相争》再次感受一下此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它所运用演奏技巧。

”7.再次播放器乐曲《十面埋伏》,同时请一位同学上台朗诵音乐故事“楚汉相争”及“垓下歌”(把项羽在面临失败时的那种焦灼及儿女情长表现出来)。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十面埋伏》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十面埋伏》教案

第三单元八音之乐(一)如图:这一单元与其年级下册中的“华夏古韵”相呼应,是为学生了解民族乐器及器乐音乐而设立的。

在“音乐故事”栏目中,结合欣赏琵琶曲《十面埋伏》,介绍楚汉相争的历史故事;笛子独奏《姑苏行》配以清淡隽秀的水粉画《水乡》,极具艺术魅力;二胡独奏《光明行》展示了二胡的音色和果敢刚毅的音乐性格;《十六版》《行街》《小放驴》《-十番锣鼓》等是我国各具代表性的器乐合奏形式。

本单元的特色还在于集中认识代表民族打击乐器,并据此安排了学打锣鼓经,模仿戏曲人物出场的手眼身法步等。

在音乐知识方面介绍了八音、弦索、江南丝竹、打击乐器、锣鼓经等。

(二)重点与难点:本单元的重点是通过讲故事、欣赏、表演等教学活动让学生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民间音乐的有关材料,一及音乐相关文化的有机关联。

难点是教师如何把握不同栏目的教学意图,以及如何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灵活取舍教学材料。

(三)材料分析:1、《十面埋伏》《十面埋伏》十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乐曲内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罕见的。

这首乐曲是根据公元前202年初含量方在垓下(今安徽省灵壁县东南)进行决战时,汉军设下十面埋伏的阵法,从此彻底击败楚军,迫使项羽自刎乌江这一历史事实加以集中概括谱写而成的。

垓下决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有名的战役。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

在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猛烈打击下,琴王朝宣告灭亡。

此时,刘邦的汉军和项羽得出均展开了逐鹿中原、争霸天下的斗争。

到公元前202年,楚汉双方已进行了长达数年的战争,由于西楚霸王项羽骄矜、优柔寡断而一再坐失良机,错过消灭刘邦汉军的机会,到该下决战时,刘邦以三十万的绝对优势兵力包围了十万之众。

深夜,张良吹晓,兵士唱楚歌,使楚军感到走投无路,迫使在乌江展开一场格斗,项羽因寡不敌众而拔剑自刎,汉军取得了辉煌胜利。

琵琶曲《十面埋伏》出色地运用音乐手段表现了这场古代战争的激烈战况,使一幅生动感人的古战场音画。

《十面埋伏》最早见于记载的是1818年出版的《华秋萍琵琶谱》。

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优质课教学设计《十面埋伏》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优质课教学设计《十面埋伏》教案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优质课教学设计《十面埋伏》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十面埋伏》的基本音乐知识,包括作曲家、作品背景、音乐特点等。

2.培养学生对京胡、京二胡等民族乐器的认识和理解。

3.通过学习《十面埋伏》,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十面埋伏》的音乐特点,掌握京胡、京二胡的演奏技巧。

2.教学难点:理解《十面埋伏》背后的历史背景,把握作品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播放《十面埋伏》的音乐片段,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节奏和旋律。

2.基本知识讲解(1)教师介绍《十面埋伏》的作曲家、作品背景和音乐特点。

(2)学生跟随教师学习京胡、京二胡的基本演奏技巧。

3.分组合作学习(1)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民族乐器(京胡、京二胡等)进行学习。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演奏中的问题。

(3)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4.情感体验与表达(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十面埋伏》的情感表达,讨论作品中的战争场景。

(2)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音乐表达战争的氛围。

(3)各小组展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四、教学评价1.学生对《十面埋伏》的音乐知识和演奏技巧的掌握程度。

2.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作和创新能力。

3.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拓展1.引导学生了解其他战争题材的音乐作品,如《黄河大合唱》等。

2.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音乐社团,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3.组织学生参观民族乐器展览,加深对民族音乐的了解。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十面埋伏》,让学生了解了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还需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讲解《十面埋伏》的节奏特点时,教师可以通过拍手示范,让学生跟随模仿,感受节奏的紧凑与紧张。

十面埋伏 初中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十面埋伏 初中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音乐故事----《十面埋伏》教学设计石家庄第二外国语学校李翠翠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听、看、感、想、评,全方位体验音乐,通过“认识民族乐器——走“近”民族音乐——走“进”民族音乐,使学生认识到博大精深的民族音乐,加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传承发展民族音乐的优良品德。

通过音乐欣赏手段,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及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音乐与故事的结合欣赏教师示范演奏,使学生更直观的感受乐器,加强学生对中国民族乐器的认识。

3、知识与技能:以乐器发展史为主线,了解琵琶产生年代与发展以及琵琶的音色特点,感受《十面埋伏》的艺术魅力,了解琵琶因演奏技巧不同而音乐效果不同。

能够运用音乐要素中的力度、速度、节奏等分析音乐作品。

教学过程:导入:1.欣赏王潮歌导演舞台音乐情境剧《又见国乐之十面埋伏》。

师提问:通过音画欣赏看到听到了什么故事?生回答:此曲描述的垓下之战,刘邦和项羽的故事,是我国历史上一次有名的战役。

师总结:此曲描述的垓下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有名的战役。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

在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猛烈打击下,秦王朝宣告灭亡。

此时,刘邦的汉军和项羽的楚军展开了逐鹿中原、争霸天下的斗争。

到公元前202年,楚汉双方已进行了长达数年的战争,由于西楚霸王项羽骄矜、优柔寡断而一再错失良机,错过消灭刘邦汉军的机会,到该下决战时,刘邦以三十万大军的绝对优势兵力包围了十万之众。

深夜,张良吹萧,兵士唱楚歌,由于楚军常年征战在外,听到楚歌更加思念家乡,失去了斗志,走投无路,迫使在乌江展开一场格斗,项羽因寡不敌众而拔剑自刎,汉军取得了辉煌胜利。

此曲就是琵琶十大名曲之一《十面埋伏》讲授:展示乐器1.介绍琵琶基本构造。

琴头、琴颈、琴腹。

琴身上端的狭长部分为琴颈,下面逐渐宽阔形成椭圆体的叫琴腹,琴腹由面板、背板粘合而成,琴背凸起形成共鸣箱。

琴颈和面板上设有隔音位的相和品。

《十面埋伏》音乐教案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探析

《十面埋伏》音乐教案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探析

《十面埋伏》音乐教案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探析《十面埋伏》是李连杰主演的一部古装武侠电影,影片中融合了武术、爱情、友情、忠诚等元素,深受观众喜爱。

本教案就是以《十面埋伏》电影中的元素为基础,为音乐教师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有趣的、易于实施的课堂教学方式。

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次课程,让学生了解到音乐中的节奏、韵律、旋律等元素对于音乐整体效果的影响,并能够自行创作符合自己想象的乐曲。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创新和表现能力,通过学习和实践,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养。

二、教学过程1.制作十面埋伏音乐配乐在课程开始前,老师可以先观看电影《十面埋伏》的片段,并记录下其中有趣的配乐片段、音效等部分。

在制作音乐配乐时,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合适的乐器、编曲方式和节奏,并在团体合作中完成完整的音乐创作。

2.学习“奋斗、友情、爱情、忠诚”等关键元素的表现方式通过观看电影和听取课程中所提到的关键元素部分的音乐片段,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表现力和效果,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音乐制作中。

学生可以自行反思和理解,找到音乐中某些特定节奏和旋律是如何表现电影中关键元素的。

3.在课堂上表演音乐创作在学生完成整个音乐创作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参与并提供一定的指导和意见。

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表演他们所创作的音乐作品,并与大家分享您的音乐体验。

三、教学评价在整个课程结束后,老师可以通过下列方式进行评价:1.评估学生在创建音乐合作、团队协作、创造性思维、表现技巧以及对音乐的个性化表达方面的实际表现2.评价课堂互动和组织能力以及学生在合作中所取得的成果3.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并提出更好的授课方法和理念四、教学拓展这场课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影片中的音乐元素,还可以通过武术表演、舞蹈演出、制作人物角色扮演和音乐剧等方式延伸教学内容。

举例来说,学生可以根据电影中的场景和故事情节自行创作剧本,并将音乐嵌入其中,以表现融合音乐和戏剧的视听体验。

总结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电影等视听形式,将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融为一体,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科兴趣,增加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程度。

2023年《十面埋伏》音乐教案

2023年《十面埋伏》音乐教案

2023年《十面埋伏》音乐教案《十面埋伏》音乐教案1教学目的1、通过观赏,了解音乐体裁中的叙事曲的音乐风格。

2、使学生从音乐中重温历史、感受音乐的表现力。

3、通过赏析,能结合音乐讲解并描述楚汉之争的这一段历史,初步知晓音乐描述历史事务的一些表现手段。

教学重点1、了解弹拨乐器琵琶的相关学问。

2、抽象的音乐和历史事务完备的结合并进行观赏。

教学难点抽象的音乐和历史事务完备的结合并进行观赏,感受音乐的表现力。

教具笔记本电脑、多媒体教室。

教法演示、体验、讲授。

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开发右脑了解弹拨乐器琵琶的构造及其音色特点。

音乐的情感体验了解音乐体裁中的叙事曲重温历史,音乐与历史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唱)。

“一边倒”。

二、导入新课(播放幻灯片并提问。

)1、大屏幕上的乐器叫什么?2、观看大屏幕,了解琵琶的基本构造。

3、播放一首琵琶独奏曲的片段。

4、听乐曲,试回答琵琶的音色。

举例:你知道此乐器独奏的乐曲有哪些?5、观赏乐曲片段,感受一下这首乐曲,使你想到了什么?(《十面埋伏》。

)三、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

1、叙事曲。

2、讲解并描述和十面埋伏相关的历史楚汉之争。

3、乐曲取材。

4、播放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

(师)跟随音乐进行讲解,每一段音乐心情的改变,描写场景的改变等。

四、《十面埋伏》不仅是我国琵琶武曲中的精品,也是人类音乐文化的`珍宝。

并被誉为我国十大名曲之一。

中国十大名曲有哪十首?(试回答。

)五、课堂小结:今日我们了解了琵琶的结构;音乐体裁叙事曲的风格;重温了历史楚汉之争;历史与音乐相结合,感受了音乐的表现力。

六、作业1、课下重新观赏音乐《十面埋伏》。

2、通读《史记》中的《项羽本记》。

《十面埋伏》音乐教案2一、乐曲简析:《十面埋伏》是一首闻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武曲,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在垓下决战,汉军的刘邦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项羽的楚军这个历史故事。

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赏音乐曲使学生了解琵琶曲《十面埋伏》的产生年头、创作背景以及它应体现的心情特征;2.使学生感受乐曲《十面埋伏》描绘古战场上的壮烈情景。

第五单元欣赏《十面埋伏》-贵州省施秉县第三中学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案1000字

第五单元欣赏《十面埋伏》-贵州省施秉县第三中学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教案1000字
2.音乐价值:《十面埋伏》的音乐价值在于其能够表现战争的紧张氛围和战争场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六、音乐鉴赏
1.音乐表现:《十面埋伏》的音乐表现力强,能够通过音乐传达战争的紧张氛围和战争场景。
2.音乐情感:《十面埋伏》的音乐情感丰富,能够表达战争的残酷和战士的英勇。
七、音乐实践
1.演奏实践:《十面埋伏》的演奏实践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音乐实践能力。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十面埋伏》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十面埋伏》的基本概念、音乐特点、案例分析等。
核心素养目标
1.音乐素养:学生能够识别和分析《十面埋伏》的音乐特点,如旋律、节奏、和声等,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2.文化素养:学生能够了解《十面埋伏》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增进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
3.思维素养:学生能够通过分析《十面埋伏》的音乐形象,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素养。
3.和声:《十面埋伏》的和声丰富多变,能够增强音乐的紧张感和战争氛围。
二、音乐形象
1.紧张氛围:《十面埋伏》的音乐形象紧张激烈,能够表现战争的紧张氛围。
2.战争场面:《十面埋伏》的音乐形象能够描绘战争的残酷场面,如战斗、厮杀等。
三、创作背景
1.历史背景:《十面埋伏》的创作背景是公元前202年楚汉争霸时期,刘邦与项羽的战争。

《十面埋伏》教案

《十面埋伏》教案

十面埋伏教具录音机、多媒体教学目的 1、能感受乐曲《十面埋伏》描绘古战场上的壮烈情景。

2、懂得用乐曲的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十面埋伏》。

3、会用“埋伏”“小战”“大战”为标题进行创作。

其中目标1、2为普通目标,要求全体学生达标;目标3为提高目标,只要求部分优生达标。

重点难点重点:《十面埋伏》是一首大套武曲,篇幅较大。

根据欣赏课中精赏与泛听结合的教学原则,本课重点欣赏“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三个重要乐段。

难点:根据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乐曲《十面埋伏》,大略理解乐曲表现的内容是本课的难点。

一、课前预习及导课。

《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武曲,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在垓下决战,汉军的刘邦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项羽的楚军这个历史故事.1、艺术是没有定格的,尤其是音乐的欣赏,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见解。

让学生大胆地想,想到什么说什么,并敢于发表不同于一般的独特见解。

这样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2、根据课本中的提示进行,并初步感受乐曲表现古战场的壮烈情景。

欣赏后小组讨论在播放乐曲时,想象古战场的画面。

这次的欣赏让学生初次感性去认识乐曲,目的是培养感受音乐和独立欣赏的能力。

二、授新课1、分段欣赏:⑴泛听1—5乐段⑵欣赏“埋伏”①播放主题句让学生用“啦”模唱②用两种不同的力度、速度模唱主题句让学生分辨哪种能更好地表现“埋伏”⑶欣赏“小战”“大战”①播发“小战”“大战”的视频让学生先简单了解古战。

②播发“小战”“大战”中最有代表性的乐句,让学生边听边思考:哪一段是表现“小战”,哪一段是表现“大战”。

再让学生对比:哪一段的力度更强?哪一段的节奏更紧凑?听后讨论,教师小结。

⑷将“埋伏”“小战”“大战”三个重点乐段用大屏幕演示一次让学生欣赏。

(5)用“埋伏”“小战”“大战”为标题进行音乐创作。

⑴泛听这一部分采用音乐主题辅助欣赏和学生讨论、教师归纳的方法进行。

⑵欣赏“埋伏”时,通过播发音乐主题让学生听并且模唱,使学生熟悉该段的音乐主题。

《十面埋伏》教学设计2-八年级下册音乐【人教版】

《十面埋伏》教学设计2-八年级下册音乐【人教版】

《十面埋伏》
一、教学内容:
欣赏琵琶曲《十面埋伏》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在聆听《十面埋伏》,感受乐曲描绘的古战场上的壮烈情景,以及古乐曲的独特魅力。

2、过程与方法
在体验中欣赏作品,探究速度、力度、节奏等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过程与方法
(1)了解琵琶曲《十面埋伏》的产生年代、创作背景,以及琵琶的音色特点、演奏技巧。

(2)能够运用音乐要素中的速度、力度、节奏等分析音乐作品。

三、教学重点:
根据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乐曲《十面埋伏》,大略理解乐曲表现的内容。

四、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音乐要素中的速度、力度、节奏等分析音乐作品。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钢琴、鼓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二)初次聆听乐曲谈谈感受。

1、乐曲的情绪及想表达的内容。

2、介绍琵琶曲《十面埋伏》的产生年代、创作背景。

3、了解琵琶的音色特点、演奏技巧。

(H)分段分析《十面埋伏》。

1>第一部分:战前准备。

2、第二部分:决战情景。

3、第三部分:战争结束。

(四)再次完整聆听《十面埋伏》。

(五)拓展:
1、介绍琵琶文曲与武曲代表作。

2、欣赏琵琶文曲《春江花月夜》。

(六)小结下课。

湘艺版初中音乐 《十面埋伏》教案4

湘艺版初中音乐 《十面埋伏》教案4

《十面埋伏》教案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欣赏乐曲使学生了解琵琶的音色特点、演奏技巧,了解琵琶曲《十面埋伏》的产生年代、创作背景,体会乐曲情绪。

2、能力目标:能根据乐曲的速度、力度、节奏等音乐要素去欣赏《十面埋伏》。

3、情感目标:能感受乐曲《十面埋伏》描绘古战场上的壮烈情景,感受古乐曲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点:1、欣赏引子段落“列营”和高潮段落“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

2、感受《十面埋伏》的艺术魅力,了解琵琶因演奏技巧不同而音乐效果不同。

教学难点:根据速度、力度、节奏等音乐要素欣赏乐曲、理解乐曲表现的内容,并创造性地开展音乐创作活动。

教学程序:(一)导入1、下面哪些乐器属于弹拨乐器?(多媒体出示乐器图片)琵琶简介:琵琶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一种弹拨乐器,相传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琵琶的种类很多,但我们现在用的最多的是四弦琵琶。

……2、听辨哪段音乐是琵琶演奏的?(多媒体播放音乐片段)(二)欣赏琵琶独奏《十面埋伏》1、初听全曲师:《十面埋伏》是我国传统器乐作品中大型琵琶舞曲的优秀代表作品……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和讲故事引导学生进入乐曲情境。

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用心的体会,初步感受乐曲表达的情绪。

听完之后谈谈你们的第一感觉。

(多媒体展现古战场的静止画面)师:“我们听了这首乐曲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呢?它给你的整体气氛是什么呢?兴奋?激动?还是紧张?”生:讨论、回答。

2、分段欣赏师:“下面我们结合音乐故事《楚汉相争》,根据小标题逐段欣赏,再次感受一下此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它所运用演奏技巧。

”(多媒体显示“小标题”):第一部分:①列营②吹打③点将④排阵⑤走队第二部分:⑥埋伏⑦鸡鸣山小战⑧九里山大战第三部分:⑨项王败阵⑩乌江自刎(1)欣赏全曲的引子“列营”。

感受琵琶模拟的各种音响(强烈雄壮的军号、炮声、马蹄声)。

(2)欣赏“埋伏”a.播放主题句让学生用“啦”模唱。

b.用两种不同的力度、速度模唱主题句让学生分辨哪种能更好地表现“埋伏”。

《第五单元 欣赏 十面埋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音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欣赏 十面埋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音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欣赏十面埋伏》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通过对琵琶独奏《十面埋伏》的欣赏,让学生了解中国琵琶音乐的特点和魅力。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审美情趣。

3. 通过对乐曲的赏析,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战争场面的各种形态,如战争前的准备、战争的激烈、战争后的闲适等。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通过音乐感受到琵琶的独特音色和音乐的节奏感,进而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琵琶演奏的《十面埋伏》CD,以及相关的教学素材和图片。

2. 学生课前预习琵琶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国琵琶音乐的风格特点。

3. 教室布置音乐欣赏环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四、教学过程:本课教学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作品介绍与欣赏、分段欣赏与分段学习、完整欣赏与巩固提高。

1. 作品介绍与欣赏教师播放《十面埋伏》的乐曲,并提出问题:“你们听到了什么?这首乐曲中表现了怎样的气氛?”,学生听完后积极发言,教师引导学生概括乐曲中表现出的激烈、紧张的气氛。

教师对作品进行介绍,并让学生简单复述作品所表现的故事情节。

教师通过播放乐曲,使学生对作品有一个初步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段欣赏与分段学习分段欣赏:教师将乐曲分成三段,分别欣赏。

(1)第一段:乐曲慢起渐快,力度由弱到强。

学生听完后回答问题:“这段音乐表现了怎样的场面?”,学生回答后,教师对第一段音乐进行分析,并教学生学习第一段的唱词。

唱词教完后,教师再次播放第一段音乐,学生边听边学第一段的舞蹈动作。

(2)第二段:音乐速度减慢,力度由强渐弱。

学生听完后回答问题:“这段音乐表现了怎样的场面?”,学生回答后,教师对第二段音乐进行分析,并教学生学习第二段的唱词。

唱词教完后,教师再次播放第二段音乐,学生边听边表演第二段舞蹈动作。

(3)第三段:乐曲再现第一段音乐,反复再现表现激烈场面的气氛。

教师再次播放第三段音乐,引导学生用乐器为乐曲伴奏。

《十面埋伏教案》初中音乐人教课标版八年级上册教案

《十面埋伏教案》初中音乐人教课标版八年级上册教案

《十面埋伏教案》初中音乐人教课标版八年级上册教案十面埋伏教案教学设计1. 认识听辨乐器2. 欣赏乐曲3. 民族乐队及其组成乐器4. 课外拓展新民乐教学目标1.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乐器的分类常识。

2. 介绍“八音之乐”,使学生整体上认识中国民族乐器。

3. 通过几个民族乐器乐曲的欣赏,帮助学生正确听辨几种常见民族乐器的音色,加强学生的文化修养,丰富学生学习音乐的深度和广度。

4. 通过音乐与故事相结合的形式,使学生了解琵琶曲《十面埋伏》的产生年代,创作背景及它体现出情绪特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愉悦的接受教育。

5. 引导学生看、听、想、议表现,全面体验音乐,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及表现力,增强学生联合民族自豪感,建立对民族文化的良好态度。

使学生了解多元化的民族音乐。

新设计学情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聆听音乐、欣赏音乐、理解音乐作品的能力,让学生要不仅理解音乐作品,还要使他们感受并体验音乐与大自然、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音乐作品与相关文化结合产生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体验。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乐器音色及外形,能准确听辨琵琶、笛子、二胡等乐器的音色。

教学难点:体会各乐器在表现音乐风格时的作用。

教学过程6.1 教学活动【导入】八音之乐1.了解八音(1)介绍八音定义师:我国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品种繁多、造型独特、音乐优美的多种乐器。

古人为了便于区分,按照制作材料的不同把它们分为八大类,统称八音,这八大类分别是:金、石、丝、竹、匏、土、革、木。

(2)结合音乐片段欣赏,通过学生讨论,总结出竹笛、琵琶、埙、编钟、笙、二胡、鼓、磬这些乐器分别是由八音中的哪类材料制作的,并逐个介绍乐器。

云锣,出现于唐代,元代开始大为流行,常用于民间音乐、地方戏曲和寺庙音乐中。

云锣由锣体、锣架和锣棰组成。

云锣是用小槌击奏,其常见编制为十个一组,也有十四个一组和二十四个一组的大型云锣。

磬是古代石制的一种打击乐器。

磬起源于某种片状石制劳动工具,磬最早主要用在先民的乐舞活动中,后来它和编钟一样,用于历代上层统治者配合征战和祭祀等各种活动的雅乐中。

《十面埋伏》教案

《十面埋伏》教案

《十面埋伏》教案《十面埋伏》教案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十面埋伏》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十面埋伏》教案1活动目标:1.知道《十面埋伏》是著名的琵琶曲,感受乐曲所表达的紧张、激烈的气氛。

2.通过绘画、语言描述等方法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活动准备:音乐、古代战争场面的图片、笔、纸活动过程:一、第一次欣赏——讲述1.老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很特别的曲子(选段),我们一起来听一下。

听完后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

2.欣赏乐曲,并鼓励幼儿交流:“这首曲子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听了以后有什么感觉?”3.老师介绍曲子:名称以及乐曲表达的内容。

这首曲子叫《十面埋伏》,是用丝竹乐里的琵琶演奏的,讲的是古代军人打仗的事。

(出示画有古代战争场面的图片)二、第二次欣赏——绘画1.老师:这是一首江南丝竹乐里非常有名的乐曲,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遍,然后把你感受到的画面画出来。

2.幼儿边音乐边绘画。

3.交流:“你画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画?”三、第三次欣赏——表演1.讨论表演动作。

老师根据幼儿的创编将一些简单、典型的动作确定下来,并引导幼儿练习。

2.动作表演。

3.老师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的变化,听音乐表演战斗动作。

活动反思:孩子们对古筝和琵琶的音色还是不能很好的区分,很多人都以为是古筝,于是老师介绍了两种乐器的演奏技法不同和音色差异。

有的孩子能根据看到的曲子名字从而联想到战斗,我把介绍乐曲的内容移至第一环节,这样使幼儿在作画时更明确。

画面都很准确地表达了乐曲内容,想象力丰富,可能是有电视电影等的经验所至吧。

《十面埋伏》教案2一、教材分析:1、乐曲简析:《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武曲,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在垓下决战,汉军的刘邦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项羽的楚军这个历史故事。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乐曲欣赏《十面埋伏》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第十册的欣赏曲目。

【教学方案】欣赏《十面埋伏》示范教案

【教学方案】欣赏《十面埋伏》示范教案

欣赏《十面埋伏》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了解琵琶基本构造及音色特点;2.了解乐曲《十面埋伏》的相关故事;3.能够通过聆听乐曲,感受乐曲描绘的情景,并且能够感受音乐情绪。

教学重难点1.了解琵琶基本构造及音色特点;2.能够通过聆听乐曲,感受乐曲描绘的情景,并且能够感受音乐情绪。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大家听过“十面埋伏”这个成语吗?它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是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

师:那大家了解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乐曲《十面埋伏》,感受这场战争的激烈场面。

【设计意图】用成语导入本节课主题,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

二、新课1. 介绍歌曲相关故事楚汉相争时期,汉王刘邦重用淮阴人韩信,先后活捉魏王豹、赵王歇、燕王臧荼、齐王田广。

他被刘邦封为齐王后率30万大军和彭越的军队会师,把项羽围困在垓下(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东南),他采取十面埋伏的战术,逼使项羽在乌江自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2. 初听乐曲,感受乐曲情绪。

思考:乐曲是用哪种乐器演奏的?学生回答:琵琶。

3. 介绍琵琶琵琶是我国古老乐器之一,已经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半梨形音箱,面板为桐木,琴颈向后弯曲,钢丝尼龙弦,用人工指甲弹奏。

琵琶的种类很多、现在用的最多的是四弦琵琶。

音色清澈、明亮,富于颗粒性。

其作品根据表现手法不同可分为:文曲和武曲。

武曲代表作品有《霸王卸甲》《十面埋伏》等。

文曲代表作品有《春江花月夜》《汉宫秋月》等。

琵琶十大名曲:《塞上曲》、《十面埋伏》、《霸王卸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阳春白雪》、《草原小姐妹》、《海青拿天鹅》、《彝族舞曲》、《火把节之夜》。

4. 再听乐曲,分析乐曲。

思考:(1)乐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表现了什么内容?(2)故事人物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1)三部分;(2)刘邦足智多谋,善于用人;项羽性情豪放、刚愎自用。

教师补充:曲谱通常被分为十三段,从内容上分为三大部分。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 十面埋伏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 十面埋伏教案

《十面埋伏》教案一、乐曲简析:《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武曲,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在垓下决战,汉军的刘邦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项羽的楚军这个历史故事。

二、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音乐曲使学生了解琵琶曲《十面埋伏》的产生年代、创作背景以及它应体现的情绪特征;2. 使学生感受乐曲《十面埋伏》描绘古战场上的壮烈情景。

3. 懂得用乐曲的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十面埋伏》。

三、教学难点:根据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乐曲《十面埋伏》,大略理解乐曲表现的内容是本课的难点。

四.教学过程(一)熟悉乐曲1.“上课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喜欢欣赏音乐吗?为什么呢?”(音乐能抒发人的思想感情,陶冶人的性情……)2.“好,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第21页,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欣赏一首器乐曲——《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是我国传统器乐作品中大型琵琶舞曲的优秀代表作品。

请同学们仔细聆听,用心的体会,听完之后谈谈你们的第一感觉。

3.播放琵琶曲《十面埋伏》;4.首先我想提问的是这首乐曲是由何乐器演奏的呢?(琵琶。

)琵琶简介:琵琶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一种弹拨乐器,相传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琵琶的种类很多,但我们现在用的最多的是四弦琵琶。

5.“我们听了这首乐曲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呢?它给你的整体气氛是什么呢?兴奋?激动?还是紧张?《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乐曲内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罕见的。

这首乐曲是根据公元前202年楚汗两方在垓下(今安徽省灵壁县东南)进行决战时,汉军设下十面埋伏的阵法,从此彻底击败楚军,迫使项羽自刎乌江这一历史事实加以集中概括谱写而成的。

这首乐曲出色地运用音乐手段表现了战争场面的激烈雄壮,及当时刀光剑影、惊天动地的激烈场面,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6.“下面我们结合音乐故事《楚汉相争》再次感受一下此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它所运用演奏技巧。

”7.再次播放器乐曲《十面埋伏》,同时请一位同学上台朗诵音乐故事“楚汉相争”及“垓下歌”(把项羽在面临失败时的那种焦虑及儿女情长表现出来)。

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十面埋伏-教案

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十面埋伏-教案
3.采用分析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十面埋伏》的曲式结构和音乐特点。
4.采用创作法,学生结合《十面埋伏》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提高音乐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主要包括音乐实践能力、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创新意识。通过学习《十面埋伏》,学生将能够: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他们在音乐学习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能够理解和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然而,在琵琶演奏技巧和音乐鉴赏能力方面,学生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琵琶演奏技巧:八年级学生对琵琶演奏技巧的掌握程度不一,部分学生能够熟练演奏简单的曲目,而部分学生则刚刚开始学习琵琶,演奏技巧还不够熟练。这将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十面埋伏》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十面埋伏》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示范法:教师现场演示琵琶演奏技巧,学生跟随学习,通过直观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
2.讲解法:教师详细讲解《十面埋伏》的背景、历史意义和音乐特点,帮助学生理解乐曲内涵。
3.分析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十面埋伏》的曲式结构和音乐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十面埋伏》的演奏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琵琶曲的艺术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音乐《十面埋伏》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帮大家的八年级音乐《十面埋伏》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通过欣赏,了解音乐体裁中的叙事曲的音乐风格。

2、使学生从音乐中重温历史、感受音乐的表现力。

3、通过赏析,能结合音乐讲述楚汉之争的这一段历史,初步知晓音乐描述历史事件的一些表现手段。

1、了解弹拨乐器琵琶的相关知识。

2、抽象的音乐和历史事件完美的结合并进行欣赏。

抽象的音乐和历史事件完美的结合并进行欣赏,感受音乐的表现力。

教具
笔记本电脑、多媒体教室。

教法
演示、体验、讲授。

教学目标
组织教学开发右脑了解弹拨乐器琵琶的构造及其音色特点。

音乐的情感体验了解音乐体裁中的叙事曲重温历史,音乐与历史相结合。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唱)。

“一边倒”。

二、导入新课
(播放幻灯片并提问。


1、大屏幕上的乐器叫什么?
2、观看大屏幕,了解琵琶的基本构造。

3、播放一首琵琶独奏曲的片段。

4、听乐曲,试回答琵琶的音色。

举例:你知道此乐器独奏的'乐曲有哪些?
5、欣赏乐曲片段,感受一下这首乐曲,使你想到了什么?(《十面埋伏》。


三、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

1、叙事曲。

2、讲述和十面埋伏相关的历史楚汉之争。

3、乐曲取材。

4、播放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

(师)跟随音乐进行讲解,每一段音乐情绪的变化,描写场景的变化等。

四、《十面埋伏》不仅是我国琵琶武曲中的精品,也是人类音乐文化的瑰宝。

并被誉为我国十大名曲之一。

中国十大名曲有哪十首?(试回答。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琵琶的结构;音乐体裁叙事曲的风格;重温了历史楚汉之争;历史与音乐相结合,感受了音乐的表现力。

六、作业
1、课下重新欣赏音乐《十面埋伏》。

2、通读《史记》中的《项羽本记》。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