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嘉肴》预习学案

合集下载

20课《虽有佳肴》学案

20课《虽有佳肴》学案

20《虽有佳肴》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学习重难点:重点:快速准确翻译课文,掌握重要字词词义。

难点:理解本文蕴含的深刻道理。

资料链接:《礼记》常识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第一课时一、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嘉肴 ( )( )自强( ) 兑命( )学学半( ) 弗食( )2、熟读课文三遍以上,力求能背诵全文。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含义虽有佳肴 虽: 佳: 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食: 知: 旨: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虽: 至道: 善: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是故: 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反: 强: 故曰:教学相长也 故: 长:其此之谓也 其: 此……之谓也:明确:(1)虽:即使;佳:美好;肴:用鱼、肉做的菜。

(2)食:吃;旨:味美;(3)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处。

(4)是故:因此,所以;困:不通,理解不了。

(5)反:反省;自强:自我勉励。

(6)长:促进。

(7)其:表示推测语气;此之谓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此……之谓也”是一种固定句式,通常翻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吧。

”二、合作探究4、按照已经学过的七种文言文翻译方法翻译全文,并在书上做好重点字词笔记。

①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③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0虽有佳肴导学案

20虽有佳肴导学案

《虽有佳肴》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礼记》相关知识;学会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理解、积累、识记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准确翻译课文,熟读并背诵课文。

3.学习文章类比说理的方法,理解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并运用到学习实践中。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3分钟)(一)自学指导1.结合注释和材料连接了解相关文学常识,及时勾画做好笔记。

2.一读课文,读准字音,并用红笔圈出你不认识的字词;读完课文后,借助工具书解决。

3.二读课文,读准停顿,尝试用“/”标出句子的停顿,并能流畅地朗读课文。

方法指导:1.此文多使用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文章共五句,就有三句采用对偶句。

流畅地朗读课文,前提是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停顿为主,联系上下文,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句子的语法结构和一些标志性的文言虚词。

如:是故∕学∕然后知不足4.三读课文,读懂文意,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译读短文,标记出不懂的词句,以备请教同学。

3.再读课文,读出韵味。

(二)自学检测1.《虽有嘉肴》节选自,又名,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论著的选集,共篇。

《学记》是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的专著。

2.给加点字注音嘉肴()弗食()自强()兑命()学()学半教学相长()3.请试用“/”将短文划分节奏,并朗读给大家听。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4.解释加点词语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反..也然后能自强..也教学相长.学.学半其.此之谓乎5.翻译下列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虽有嘉肴》学案测案教案

《虽有嘉肴》学案测案教案

20.《虽有佳肴》导学案学习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最终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识记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课文,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3、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和“教学相长”的道理,体会本文行文简洁、类比恰切、说理深刻的写作特色,体会文言体裁——“记”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1.理解、积累、识记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课文,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2、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和“教学相长”的道理,体会本文行文简洁、类比恰切、说理深刻的写作特色,体会文言体裁——“记”的特点。

学习过程:背景链接(介绍作者):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共49篇。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不少于4遍,力争读熟,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嘉肴..(jiá)(yáo )自强.(qiǎng )兑.命(yuâ)学.学半(xi ào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虽.有嘉肴即使②弗.食不③不知其旨.也甘美④不知其善.也好,妙⑤然后能自强..也自我勉励⑥虽有至.道达到极点⑦教学相长.增长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因此⑨教然后知困.不通,理解不了⑩.然后能自反..也反省自己⑾然后能自强.勉励⑿学.学半教⒀其.此之谓乎大概4、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古义:即使今义:虽然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主旨今义:甘美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学.学半古义:教今义:学习5、翻译下列句子。

最新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虽有嘉肴》导学案

最新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虽有嘉肴》导学案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虽有嘉肴》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礼记》、《学记》相关知识。

2、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理解并背诵课文。

3、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理解并背诵课文。

2、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学习难点〗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学习时间〗一课时〖学习进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四书”、“五经”是国学之瑰宝,是智慧之源泉。

“四书”、“五经”分别是哪几部典籍?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

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

今天,就让我们亲近《礼记》,领悟为学之道。

二、有关资料1、有关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2、《礼记》与《学记》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把孔子的弟子对“经”的解说称为“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又叫《小戴礼记》。

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

《虽有嘉肴》节选自《学记》。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佳肴》导学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佳肴》导学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初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22.1 虽有佳肴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礼记》的相关知识;正确划分《虽有嘉肴》一文的句子节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积累、识记常见的文言实词,准确翻译课文,熟读并背诵课文。

3.学习文章类比说理的方法,理解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并运用到学习实践中去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正确划分句子节奏,背诵课文导学难点。

学习难点:准确翻译课文;学习文章类比说理的方法,理解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学习过程一、预习新课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二、导学基础知识(一)作品简介《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等方面,其中一些篇章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

(二)写作背景《虽有嘉肴》是《礼记·学记》中的一段。

《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

它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学校制度乃至师生关系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阐述。

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比如本文提出的“教学相长”,从现代教育学的观点看仍然值得重视。

三、常考文言知识积累(一)一词多义1.学学.学半(同“敩”,教导)学学.半(学习)(二)古今异义1.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意义;用意;目的)2.教然后知困.(古义:困惑;今义:疲乏)3.教学..相长也(古义:教与学;今义:教书;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三)文言句式倒装句: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为“其谓此乎”)(四)通假字学.学半(“学”同“敩”,教导)(五)词类活用不知其善.也(形容词用作名词,好处)四、导读理解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明确:教学相长2.文章开头为什么要从“嘉肴”写起?明确:运用类比的论证方法,将“嘉肴”“至道”进行类比,由吃饭引申到学习,再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使论证浅显易懂,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 虽有嘉肴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 虽有嘉肴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C.教然后知困(不通,理 解不清)D.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自立,自强)...
2.下列哪句中没有通假字()
A.《兑命》曰:“学学半。” B.尊君在不?
C.吾日三省吾身。D.学而不思则罔。
3.重点实词
(l)弗食,不知其旨也(动词,吃)(2)虽有至道(达到极点)..
(3)弗学,不知其善也(好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连词,所以)...
教法设计
朗读教学法,探究讨论教学法
学法指导
合作 学习;导学法,朗读
教学程序
1.掌握生词读音。
嘉肴(yáo)弗(fú)食旨(zhǐ)自强(qi?ng)教学相长(zh?ng)兑(yua)命学(xiào)学半
2.朗读课文,并注意停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 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4.疏通文意,翻译课文。(1)虽有佳肴,弗食不 Nhomakorabea其旨也;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想一想: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佳肴”写起?
明确: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本文先以“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继而引入“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虽有嘉肴》导学案

《虽有嘉肴》导学案

20、《虽有嘉肴》师生共用导学案主备:徐春红学习时间: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最终背诵课文。

2、翻译课文;以“意义”划分句子节奏。

【学习重难点】:以“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预习导学】:1、朗读课文不少于4遍,力争读熟。

2、给下列横线字注音:佳肴()()自强()兑命()学学半()3、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字词。

虽旨至道善困学(jiáo)是故自强自反4、解释下列句子。

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故曰:教学相长也。

5、《兑命》曰:“学学半。

”【背景资料】: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合作探究】1、这篇短文跟我们讲了怎样的道理?作者是怎样论述的?2、本文讲授“教与学”的关系,开头“虽有佳肴”一句有什么作用?【小结】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达标检测】1、写出下列划横线词的古今异义。

虽有嘉肴古义:今义:弗食,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学学半古义:今义:2、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3、本文的中心句是4、请写出一句同本文意思相近的句子。

5、完成练习册“夯基达标”题。

【教(学)后反思】。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6篇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6篇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6篇《虽有嘉肴》教学设计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虽有嘉肴》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能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学习重点】学习目标的1、2两项。

【学习方法】朗读法、交流法【课前预习】1、补充资料,了解《礼记》、《学记》的有关知识。

2、借助注解和工具书,认读疏通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古人常读的《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书?明确:“四书”为《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虽有嘉肴》就出自“五经”中的《礼记》之《学记》篇。

二、预习检测1、听读,听后给下列红字注音:嘉(jiā)肴(yáo) 自强(qiǎng) 兑(yuè)命学(xiào)学半2、自读,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字词。

虽(即使) 旨(甘美) 至道 (最好的道理) 善(好处)困(不通理解不了) 是故(所以) 自强(自我勉励)自反(自我反省) 故曰:教学相长 (教和学互相促进)《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其:表推测语气,大概。

)3.《礼记》简介:《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示范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虽有嘉肴》示范教案

《礼记》二则虽有嘉肴教学案例一【目标展示】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理解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学习方法】朗读法、交流法。

【课前预习】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礼记·学记》的有关知识。

2.借助注解和工具书,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

3.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古人常读的“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书?明确:“四书”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礼记》中的一篇文章——《虽有嘉肴》。

二、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yáo qiǎng yuèxiào2.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字词。

虽:即使。

旨:味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困:困惑。

是故:所以。

自强:自我勉励。

自反:自我反思。

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学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3.《礼记》简介。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为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反复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节奏鲜明。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解决字词释义问题并及时巩固。

四、合作探究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明确:教学相长。

人学习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别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2.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

想一想:文章是怎样论证“教学相长”的?明确:先用“嘉肴”“至道”进行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再从教与学的关系中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用《兑命》中的话加以佐证。

五、熟读成诵教学案例二【目标展示】同教学案例一。

2024年虽有嘉肴教学设计一等奖实用(5篇)

2024年虽有嘉肴教学设计一等奖实用(5篇)

2024年虽有嘉肴教学设计一等奖实用(5篇)虽有嘉肴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一、教材分析《虽有嘉肴》是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一篇文章,也是中学阶段学生学习的第三篇文言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对生活的考虑、感悟与对美妙人生的礼赞,前面几篇文章分别利用叙事或抒情的方式阐述了人生感悟,这篇文章从学习的角度理性考虑人生的意义。

文章选自《礼记·学记》,主要讨论教与学的关系。

开头运用类比的手法,从“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引申到“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接着讲到教与学的关系:一个人只有学习了,才能知道自己的缺乏之处,知道自己的缺乏,才能自我反省;而教授别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知识的浅陋,这样才会反过来不断地钻研、进步。

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逻辑严密,有条有理,言简意赅,粗浅易懂。

二、教学目的知识与才能:1.掌握文言实词“旨”、“困”、“反”、“强”、“长”、“学”的含义;2.理解句式“虽有……”“其……乎?”3.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探究实词的含义,通过合作交流的方法探究教与学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在生活中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

三、重点难点重点: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难点:在生活中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

四、教学方法朗读领悟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预习学案〔见后面附录〕七、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教师先跟大家讲个故事:上帝让人带蜗牛去漫步,并规定人与蜗牛要并肩行走,人觉得这事不难,就一口容许了。

人带着蜗牛漫步在林中小道,可是没走几步就犯难了,蜗牛与人的步伐总是不一致,人总是昂首阔步地走,蜗牛被远远甩在了后面。

人觉得不耐烦了,跑去和上帝抱怨说:“蜗牛实在太慢了,我无法和它一起漫步。

”上帝答复说:“你试着以蜗牛的速度行走,看看这样与人的行走有什么不一样。

”人承受了上帝的建议,改变了以往的速度,与蜗牛一起慢条斯理地走着,他发现,平时由于走得太快,没怎么留意沿途的风景,原来路边的小树长高了,长出了嫩芽,小花灿烂地绽放着,还有小鸟轻快地歌唱……这事都是人紧绷神经松弛下来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

虽有嘉肴 导学案

虽有嘉肴  导学案

《虽有嘉肴》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礼记》的文学知识。

2.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准确翻译课文。

3.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二.自主学习(预习导学)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礼记》的有关知识。

明确:《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礼记》和《周礼》《仪礼》合称“三礼”。

本文节选自《礼记·学记》(《礼记解集》),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

它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

课文主要是谈关于“教学相长”的道理的。

2、朗读课文不少于4遍,力争读熟。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请在课文或者注释中勾画出来)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4.完成《同步解析与测试》20课《虽有嘉肴》“优效预习”部分(见《同步解析与测评》p49)三.互学·导学(一).检查预习.1.交流预习导学第1题,了解有关文学常识(结合教材P105注释①和预习提示内容明确强调。

)2.检查预习导学第3题正确认读字音。

指导学生读读。

(二).学习研讨: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范读。

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语调。

学生大声朗读。

读出节奏,注意停顿。

(结合教材P106“研讨与练习一”划分全文节奏。

)方法指导:简单指导学生,划分节奏前提是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停顿为主,联系上下文。

老师:用多媒体展示:【全文节奏划分】(3)、诵读展示。

(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对着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培养学生敢于放声读的能力,及仔细听别人朗读的习惯)2.、细读课文,疏通文意。

(1)、小组合作,结合书本注解,疏通文意。

第22课《虽有嘉肴》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2课《虽有嘉肴》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4.提升审美鉴赏能力:感悟作者以嘉肴喻道的高超写作技巧,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5.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后主动阅读、探讨相关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词语: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词、成语、典故,如“嘉肴”、“旨酒”、“弗食”等,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辩论活动。学生模拟辩论文章中的观点,体验论证的过程。
3.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辩论过程。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虽有嘉肴》中论述的实践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3.句子解析:分析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如“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含义。
4.文章分析:探讨文章的结构、论证方法、作者观点等,理解作者借助嘉肴喻道,论述学习的重要性。
5.文化背景:了解古代饮食文化,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6.课后作业:布置与课文相关的阅读、写作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第22课《虽有嘉肴》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一、教学内容
《虽有嘉肴》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以下内容:
1.课文朗读: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词语解析: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词、成语、典故等,如“嘉肴”、“旨酒”等。
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辩论活动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然而,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辩论时表达不够清晰,逻辑性不强。为了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我打算在以后的课堂中增加一些口语表达和逻辑思维训练。

虽有嘉肴学案

虽有嘉肴学案

《虽有嘉肴》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旨”、“困”、“反”、“强”、“长”、“学”的含义;虚词“其”的含义。

2.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节奏鲜明,熟读成诵。

3.体会句式特点(对偶),理解“类比”推理方法。

4.体会教学相长的道理。

二、相关链接《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之一。

是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系统全面的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

本文论述的是教与学的关系。

三、正字音、品节奏、记词义(一)正字音,听老师范读,给加点的字注音,写在括号里。

虽有嘉肴.( ),弗.( )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 )也。

故曰:教学相长.( )也。

《兑.( )命》曰:“学.( )学半。

”其此之谓乎!(二)品节奏,请把节奏划在学案上。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三)记词义,查看课本以及工具书,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一)重点字词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5.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6.故曰:教学相长.()也。

7.其此.之谓.乎!()()(二)特殊字词1、通假字兑.命通2、古今异义①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②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3.一词多义其:不知其.旨也其.此之谓乎虚词“其”的用法(1)(3)(2)(4)(5)四、析句式,学类比。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虽有嘉肴》导学预案

《虽有嘉肴》导学预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情感。
重点
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教法
指导法点拨法
难点
记住课下重点词语的含义,翻译课文
学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记忆法
关键
熟练朗读,根据语感和语义
教具
导学过程设计
程序与时间预设
教师行为预设
期望学生行为
二次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我校正在实行有效教学,就是注重教为主导和学为主体,其实古人早在《礼记》上就有教学相长的论述,让我们走进《学记》中的《虽有佳肴》一起来体会这个道理吧。
3、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标记疑难。
组内交流(7')1、巡视,来自注学困生的参与情况2、参与小组交流,认真倾听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引导、提示。
1、组内成员积极参与交流,相互帮助,对学习目标形成共识
2、组长关注学困生的参与,确定发言人。
组间交流,
师生交流
(10')
1、师巡视并深入个别组点拨
2、倾听小组交流,并引导
3、重点讲解学生未能解决的问题,要求学生做笔记
1、组内交流后,组间
交流(选择本小组要参
与交流的问题)
2、提出本组的疑难
3、关注本小组提交问
题的解决情况
4、探究教师提出的问题
小结强化(8')
要求学生记忆重点词语含义
强化重点,加深印象,对所学的知识形成系统。
课堂达标检测(10')
要求学生完成训练单,巡视,了解学情
激发起学习兴趣,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当中。
展示目标明确任务(1')
解读目标、明确教学任务
齐读目标
走进文本自主学习(8')
1、要求学生进一步走进文本,回顾导学单内容,尝试解决预习疑难并对仍未解决的疑难做标记

虽有嘉肴导学案

虽有嘉肴导学案

《虽有嘉肴》导学案【学习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最终背诵课文。

2、学习文言文,翻译课文;以“意义”划分句子节奏。

3、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

4、理论联系实际,用正确的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学习重难点】以“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学考考点】1.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预习导学】信息驿站唐代韩愈有一篇<师说>中说道:”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子、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闻道有先後,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意思是说,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经以郯子、苌子、师襄、老聃为师. 郯子这一类人,他们的道德才能不如孔子.孔子说:”很多人一起走,其中就一定有我的老师.”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贤能,懂得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研究,如此而已.老师是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但并不是说老师的学问就一定会比学生高明.有了疑问而互相学习并不是可耻的事情,相反,互相学习正是使学业不断精进的方式之一.一、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礼记》的有关知识。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礼记>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虽有嘉肴》导学案设计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虽有嘉肴》导学案设计

《虽有嘉肴》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了解《礼记》、《学记》相关知识。

2、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理解并背诵课文。

3、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理解并背诵课文。

2、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学习难点〗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学习时间〗一课时〖学习进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四书”、“五经”是国学之瑰宝,是智慧之源泉。

“四书”、“五经”分别是哪几部典籍?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

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

今天,就让我们亲近《礼记》,领悟为学之道。

二、有关资料1、有关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2、《礼记》与《学记》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把孔子的弟子对“经”的解说称为“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又叫《小戴礼记》。

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

《虽有嘉肴》节选自《学记》。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人教新课标版(2013修订)初中七上《虽有嘉肴》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2013修订)初中七上《虽有嘉肴》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2013修订)初中七上《虽有嘉肴》学案学习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最终背诵课文。

2.学习用文言文“九字翻译法”,翻译课文;以“意义”划分句子节奏。

学习重点1.了解《学记》,积累文言字词。

2. 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教与学之间的关系。

3.感受古代先贤的思想,提高语文素养。

阅读导航佳肴不尝不知其味美,知识不学不知其益处。

教和学之间相辅相成,教使学有所增长,教人学习又反过来促进教人者知识的积累。

课堂学习重点内容一.自主学习1.给下列字注音。

肴()弗()旨()强()长()兑()学()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肴:带骨头的肉。

旨:甘美的味道。

至道:好到极点的道理。

困:困惑。

自反:反省自己。

自强:督促自己,加强学习。

学学半:教别人,一半也是增加自己的知识。

前一个学,同“斅”,解释:教育别人;后一个学指向别人学习二.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乐正克(约公元前300—前200年),战国时鲁国人,思孟学派的重要人物,孟轲的学生。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高徒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

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阐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划,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到西汉前期《礼记》共有一百三十一篇。

宋代的理学家选中《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把他们合称为“四书”,用来作为儒学的基础读物。

《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

初二语文统编版《虽有嘉肴》3学习任务单

初二语文统编版《虽有嘉肴》3学习任务单

《礼记》二则——《虽有嘉肴》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1。

反复诵读,把握对偶句式的特点,积累文言词语。

2.在层层推进的语势中把握文章的论述层次。

3.结合实际的学习经验,理解儒家“教学相长”的观念。

【课前预习任务】
1.反复朗读课文,注意节奏,体会古文的韵律美。

2。

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完成积累拓展(四)。

【课上学习任务】
1.了解“四书五经”和《礼记》的主要内容。

2。

初读课文,把握节奏,理清层次.
3。

细读课文,通过替换句式体会对偶句的效果.在层层推进的语势中把握文章的论述层次。

4。

结合实际的学习经验,理解儒家“教学相长”的观念。

提示:请同学们边听讲解,边将要点简要批注在书上。

【课后作业】
1。

按照层次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

课文多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文章气势。

试从课文中举一例分析。

【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2。

答案示例:《虽有嘉肴》“故曰"之前,全都是对偶句。

第一组,以“虽有……弗……,不知……”的句式类比论证,导出议题;第二组,用两个“……然后知”的句式,构成对比,说明“学”与“教”的两种困境;第三组,用两个“知……然后能……”的句式,进一步论述“学"与“教”的情境。

这种句式,两相对举,结构相同,用词相对,语气一致,相互映衬,明快有力,连用铺排,强化了比喻说理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虽有嘉肴》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学习方法】朗读法、交流法
【课前预习】
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礼记》的有关知识。

2、借助注解和工具书,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将自己积累的字、词工整地书写在下面)
3、读课文4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朗读背诵课文,疏通文意
仿照示例,为课文划分朗读节奏。

(用铅笔划在书上)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一、整体感知
1、《礼记》又叫《______》。

是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______编撰。

《学记》选自《______》,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____________的论著。

课文所选的这一部分主要论述了______和______的关系。

2、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嘉肴()弗()自强()
教学相长()《兑命》()学学半()
二、翻译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词。

1、虽有嘉肴()
2、不知其旨也()
3、虽有至道()
4、虽有至道()
5、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6、教然后知困()
7、然后能自反也()8、教学相长也()
三、解释下列句子。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故曰:教学相长也。

四、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

虽有嘉肴古义:今义:
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
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
教学相长也古义:今义:
五、主旨理解。

《虽有嘉肴》集中论述了与的关系问题,说明了()的道理。

三、初步探究,把握内容
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道理?
2、如何理解“教学相长”这一观点?
【我的疑难】:
22《虽有嘉肴》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学习方法】朗读法、交流法
【课前预习】
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礼记》的有关知识。

2、借助注解和工具书,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将自己积累的字、词工整地书写在下面)
3、读课文4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朗读背诵课文,疏通文意
仿照示例,为课文划分朗读节奏。

(用铅笔划在书上)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一、整体感知
1、《礼记》又叫《______》。

是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______编撰。

《学记》选自《______》,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____________的论著。

课文所选的这一部分主要论述了______和______的关系。

2、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嘉肴()弗()自强()
教学相长()《兑命》()学学半()
二、翻译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词。

1、虽有嘉肴()
2、不知其旨也()
3、虽有至道()
4、虽有至道()
5、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6、教然后知困()
7、然后能自反也()8、教学相长也()
三、解释下列句子。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故曰:教学相长也。

四、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

虽有嘉肴古义:今义:
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
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
教学相长也古义:今义:
五、主旨理解。

《虽有嘉肴》集中论述了与的关系问题,说明了()的道理。

三、初步探究,把握内容
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道理?
3、如何理解“教学相长”这一观点?
【我的疑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