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虽有嘉肴》(公开课)教学设计
虽有嘉肴课程设计
虽有嘉肴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本章节重要概念,如“嘉肴”的文学含义及其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2.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分析文本,识别并描述课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
3. 学生能够总结出课文作者的观点,并能够与同学进行有效的交流。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参与小组讨论,提升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篇以“嘉肴”为主题的短文,正确使用至少两种修辞手法。
3. 学生通过课堂互动,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课程内容,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欣赏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3. 学生能够认识到食物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培养对家庭传统和习俗的重视。
分析:本课程针对的是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有一定的文学基础和认知能力。
课程性质为语文拓展阅读,旨在通过课文《虽有嘉肴》的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课程目标设计注重知识性与实践性的结合,鼓励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应用。
二、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虽有嘉肴》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古诗文阅读部分。
2. 教学内容安排:a. 课文朗读: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感受古文的韵律美。
b.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理解课文深层含义。
c. 文化背景:介绍课文所涉及的饮食文化和礼仪,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d.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精神。
e. 课堂小结:总结课文主旨,提炼作者观点,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
3. 教学进度:第一课时:课文朗读、课文解析(关键词语、句子结构)。
第二课时:课文解析(修辞手法)、文化背景介绍。
第三课时:小组讨论、课堂小结。
4. 教学内容列举:a. 课文结构分析:段落大意、文章主旨。
《虽有嘉肴》优质教案(精选)
收集和分析学生反馈
收集学生反馈
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小组讨论等方式,收 集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反馈意见。
分析学生反馈
对学生反馈进行整理和分析,找出教学中存在的 问题和不足之处。
反思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反馈和分析结果,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和总结,明确改进方向。
2024/1/24
26
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案
2024/1/24
18
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拓展延伸
通过相关背景资料的介绍和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将文章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
升华主题
在拓展延伸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文章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和人生哲理,引导学生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024/1/24
19
05
学生活动设计与组织
2024/1/24
调整教学内容
针对学生反馈和教学目 标,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突出重点、难点和关
键点。
2024/1/24
改进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内 容,采用更合适的教学 方法,如讲解、讨论、
案例分析等。
完善教学资源
加强教学管理
根据教学需要,补充和 完善教学资源,如课件
、教案、习题等。
27
加强课堂管理和教学管 理,确保教学秩序和教
10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2024/1/24
11
激活学生前知,激发兴趣
联系学生生活经验
通过提问或讨论,引导学生回忆 与主题相关的生活经验,如分享 自己曾经品尝过的美食,从而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4/1/24
创设情境
利用故事、图片或视频等手段,为 学生创设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 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写
八年级语文下册《虽有嘉肴》优秀教学案例
案例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团队中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观点。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4.反思与评价提升教学效果
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有助于他们认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而调整学习策略。同时,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总结和评价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提供了有益参考,促进了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
4.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语文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体会到古人的智慧,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培养勤奋好学的品质。
3.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
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他们深入思考。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成果分享,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对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观点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同时,我会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4.学生能从课文中汲取人生智慧,学会珍惜时光,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人生目标而努力奋斗。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教学《虽有嘉肴》这一课时,我将通过多媒体展示与美食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创设一个生动、具体的美食情景,让学生在视觉和感官上得到直观的体验。通过情景创设,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美食的盛宴之中,引发他们对美食与学习之间关联的思考。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关注身边的事物,激发学习兴趣,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打下基础。
《虽有嘉肴》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1)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突破难点。
(2)运用案例分析、比较阅读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歌表现手法和诗人思想感情。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理解能力。
(4)创设生活情境,将诗歌中的道德观念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诗句的朗读与背诵:准确把握诗句的节奏、韵律,熟练背诵全文。
(2)生字词的掌握: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理解其意义,并能灵活运用。
(3)诗句意义的理解:深入理解诗句的字面意义,把握诗中的意象和寓意。
(4)诗人思想感情的分析:探讨诗人如何通过对比、讽刺手法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反思。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虽有嘉肴》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美食背后的故事和寓意?”比如,妈妈做的菜不仅仅是食物,还包含了爱和关怀。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虽有嘉肴》的奥秘。
(3)诗人思想感情的把握:准确理解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道德观念的传达。
(4)跨文化理解:如何让学生将古代诗歌中的道德观念和现实生活相结合,实现知行合一。
举例:诗句“乐只君子,万舞洋洋”,诗人通过描绘君子的快乐和盛大的舞蹈场面,讽刺当时社会上层人物忽视国家安危,沉溺于享乐。学生需要理解这种讽刺手法,并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类似现象,提高道德认识。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虽有嘉肴》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美食与道德的关系。
初中语文虽有嘉肴教案
初中语文虽有嘉肴教案教案初中语文《虽有嘉肴》教案1.1 设计理念1.1.1 本文以“虽有嘉肴”为主题,通过讲述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的真谛。
1.1.2 教案围绕学生实际,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
1.1.3 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课堂参与度。
二、知识点讲解2.1 文章背景2.1.1 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二》,是古代寓言故事,寓意深刻。
2.1.2 文章通过讲述一个嘉肴不被欣赏的故事,引出“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的道理。
2.1.3 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表达了学习的真谛。
三、教学内容3.1 教学目标3.1.1 理解文章寓意,体会学习的真谛。
3.1.2 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1.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能够理解并背诵文章。
4.1.2 能够分析文章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4.1.3 能够运用文章的寓意,解答实际问题。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理解文章的寓意和深层含义。
5.1.2 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5.1.3 运用文章的寓意,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以上是前五个章节的教案内容,后续章节将根据您的要求继续编写。
请您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更好地完善教案。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1 课件:包括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
6.1.2 的黑板:用于板书设计。
6.1.3 教学音频设备:用于播放相关音频资料。
6.2.1 学习资料:包括教材、参考书等。
6.2.2 笔记本:用于记录重点内容。
6.2.3 彩色笔:用于标记重点内容和进行课堂活动。
七、教学过程7.1 导入新课7.1.1 提问:询问学生对“嘉肴”的理解。
7.1.2 播放相关音频资料:如美食节目的剪辑,引发学生兴趣。
7.1.3 揭晓课题:虽然有嘉肴,但弗食不知其旨也,引出学习的重要性。
《虽有嘉肴》教案
通过教师的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内涵,加 深对“嘉肴”、“至道”以及“教学相长”等概念的认识。
总结归纳
教师对本节课的讨论和思考环节进行总结归纳,强调文章的核心思想 和教育理念。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思考如何在日常学习和生活 中践行“教学相长”的思想,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共同进步。
课堂氛围
向学生询问对于课堂氛围的感受和建议,以便营造更加积极、和谐 的课堂学习环境。
谢谢
THANKS
05 拓展阅读与训练
CHAPTER
提供相关阅读材料,拓宽视野
提供与《虽有嘉肴》主题相关的阅读 材料,如其他经典的饮食文化论述、 历史背景资料等,帮助学生全面了解 饮食文化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引导学生阅读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 饮食文化资料,比较其异同点,培养 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
设计针对性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特殊句式及语法现象解析
判断句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中“也”表判断,相当于“是”。
倒装句
“弗食,不知其旨也。”中“弗食”是前置宾语,正常语序应为“不知其旨也,弗食。”表示因为不知道它的味美而 不品尝。
省略句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中省略了主语“人”,应为“(人)知不足,然后 能自反也;(人)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表示人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自我反省,知道自己的困惑才能 自我勉励。
02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阅读 材料进行课外阅读,培养良好的 阅读习惯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06 课堂总结与反馈
CHAPTER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文章内容梳理
回顾《虽有嘉肴》的篇章结构, 重点句子的理解和翻译,以及作
《虽有嘉肴》(公开课)教学设计
《虽有嘉肴》(公开课)教学设计目录•课程介绍与背景•文本解读与赏析•知识点梳理与讲解•互动环节:课堂讨论与问答•拓展延伸:相关作品推荐与阅读指导•课程总结与回顾课程介绍与背景文章以美食为引子,深入探讨了人生的意义、价值观以及为人处世之道,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通过学习《虽有嘉肴》,学生不仅可以领略古代散文的魅力,还能培养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虽有嘉肴》是一篇经典的古代散文,通过描述美食与人生哲理的关联,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虽有嘉肴》简介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内涵。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读、背诵、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培养其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培养其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030201教学目标与要求课程安排与时间课程安排本课程共分为导入、阅读、讲解、讨论和总结五个环节,每个环节紧密相连,层层递进。
时间安排本课程计划用时两课时,第一课时进行导入、阅读和讲解,第二课时进行讨论和总结。
文本解读与赏析文章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为引子,通过类比手法,引出教与学的关系,层次分明,逻辑严密。
结构清晰文章运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教育思想,使读者易于理解接受。
语言简练文章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修辞手法文章结构与写作特点关键句段解读“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这句话通过比喻手法,说明了实践对于认识事物的重要性。
只有亲身实践,才能真正了解事物的美好。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句话揭示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
通过学习,人们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通过教授他人,人们可以发现自己理解上的困惑。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句话强调了自我反思和不断进取的重要性。
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困惑,才能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文章主题思想探讨强调实践的重要性01文章通过比喻手法,强调了实践对于认识事物的重要性。
《虽有嘉肴》(公开课)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思考文章对于现代社 会的启示和意义。
篇章结构与写作特点
分析《虽有嘉肴》的篇章结构,包括 开头、主体和结尾等部分。
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运用这些写作手法 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讲解文章的写作特点,如对比论证、 引用经典等。
重要词句段赏析
选取文章中的重要词句段进行深入赏析。 分析这些词句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和意义。
学生通过参与课堂讨论和赏析活动, 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虽有嘉 肴》中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形成 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学生在情感态度上更加热爱和尊重传 统文化,愿意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贡献自己的力量。
02
教学内容与重点
《虽有嘉肴》原文解读
分类型作业要求
根据作业类型,如书面作业、口头作业、实践作业等,明确具体要求,以便学 生有针对性地完成。
评价标准及批改方式说明
评价标准
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包括作业的完成度、正确率、书写规范等方面,以便学生了 解自己的作业水平。
批改方式
采用多样化的批改方式,如教师批改、学生互批、小组批改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 度和自我纠错能力。同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不足之处。
互动式讨论环节设计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组织学生对课文中 的难点、疑点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 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合 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全班交流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全班学生进 行交流,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和思考过 程,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和表达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
课件制作
精心制作课件,将课文内容、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元素 有机结合,形成直观、生动、形象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积极性。
《虽有嘉肴》公开课
《虽有嘉肴》公开课虽有嘉肴公开课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论证思路和观点。
2. 能够领会“教学相长”的道理,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
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论证方法,进行简单的论证写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论证思路和观点。
难点:运用课文中的论证方法,进行简单的论证写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道美食导入,引发学生对“嘉肴”的兴趣,进而引出本课课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标记生字词,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论证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例句,进行讲解,让学生体会课文中的论证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运用论证方法,进行简单的论证写作。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复习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六、板书设计七、作业设计1. 课后复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根据课文内容,运用论证方法,写一篇关于“友谊”的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掌握了作者的论证方法,体会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需加强,以后的教学中,要更多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可以拓展延伸,让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的论证方法,进行更深入的论证写作。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引入二、自主学习环节在自主学习环节,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标记生字词,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如指导他们如何快速找到关键信息,如何理解课文中的难点等。
三、课堂讲解环节在课堂讲解环节,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论证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
(完整版)《虽有嘉肴》教案
《虽有嘉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熟读成诵。
2。
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准确翻译文句。
能力目标:3.深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懂得“教学相长"的道理。
情感态度目标:4。
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并背诵。
2.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准确翻译文句.教学难点:准确翻译文句,懂得“教学相长”的道理.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同学们,古人常读四书五经,今天我们也来学学五经之一《礼记》中的一段短文《虽有嘉肴》。
二. 走进新课1.师简单介绍《学记》《礼记》《虽有嘉肴》节选《学记》。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
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2.学习课文(接下来我们按四边教学法来学习这篇短文)(一)读-—--达到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熟读成诵的目标。
(1)听录音师播放录音前提出要求:要听准字音,听清节奏。
并要求在停顿处划出节奏。
(2)生齐读读后师再点评。
对以下几个字的读音予以纠正或强调.自强.( qiǎng)教学相长.( zhǎng,增长、提高之意,不读cháng)《兑.命》(yuè,通“说”,指殷商时的贤相傅说)学.学半(xiào ,教)(3)师范读(要求生依然注意字音和停顿)(4)生示范读(要求生听时把自己认为是重点的文言字词的圈出来,为下一环节铺垫)(二)译——达到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准确翻译文句的目标(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听和读,我们应该对课文有了初步印象,接下来我们一起完成字词的解释和翻译文章的任务.)①解释重点文言字词(出示小黑板)叫学生来回答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师在大黑板上板书粗体字的意思,以示强调.让学生记准重点字词的意思,为以后的文言文阅读打下基础)(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即使;不;甘美)(2)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3)不知其善.(好处)(4)是故....(所以)(5)知困.(不通,理解不了)(6)自反..(反省自己)(7)自强(自我勉励,强,勉励)(8)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9)学学..半(教;学习)(刚才我们掌握了重点字词的意思,现在我们来翻译短文,我们把任务分一分,每个大组负责一句.以句号为准,第一句到第三句分别是一至三组,剩下的三小句由第四组的同学负责。
《虽有嘉肴》优质教案
案•课程介绍与背景•文本解读与赏析•知识点与技能要求•拓展阅读与对比分析•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课程总结与回顾课程介绍与背景《虽有嘉肴》选自《礼记·学记》,是中国古代一篇重要的教育论文。
文章通过讲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的道理,引申出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
文章以饮食之道比喻学习之道,表达了“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
《虽有嘉肴》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作者为西汉时期的戴圣,是《礼记》的编纂者之一。
时代背景为西汉时期,当时社会重视教育和礼仪,强调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
《礼记》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对于当时及后世的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章主题与思想内涵主题文章主题是探讨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以及“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
思想内涵文章通过比喻和论述,表达了教育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强调了教育实践中的“教学相长”原则,即教师和学生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过程。
此外,文章还倡导了尊师重道、注重实践等教育理念。
文本解读与赏析简要介绍文章的背景和主题,引出下文。
引言部分详细阐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的道理,通过类比和举例,深入浅出地说明实践的重要性。
正文部分总结全文,强调实践对于认识事物的重要性,并鼓励读者积极实践、探索未知。
结尾部分文章结构梳理关键语句解读“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有美味佳肴摆在面前,如果不亲自品尝,就不知道它的美味。
比喻即使有再好的东西,如果不亲身实践,就无法真正了解和掌握。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告诫人们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
举例论证文章举了多个例子来说明实践的重要性,如“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等,使得论点更加有说服力。
类比手法文章通过美食的类比,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化,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语言简练文章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每个字句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智慧,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024年虽有嘉肴教学设计一等奖实用(5篇)
2024年虽有嘉肴教学设计一等奖实用(5篇)虽有嘉肴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一、教材分析《虽有嘉肴》是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一篇文章,也是中学阶段学生学习的第三篇文言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对生活的考虑、感悟与对美妙人生的礼赞,前面几篇文章分别利用叙事或抒情的方式阐述了人生感悟,这篇文章从学习的角度理性考虑人生的意义。
文章选自《礼记·学记》,主要讨论教与学的关系。
开头运用类比的手法,从“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引申到“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接着讲到教与学的关系:一个人只有学习了,才能知道自己的缺乏之处,知道自己的缺乏,才能自我反省;而教授别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知识的浅陋,这样才会反过来不断地钻研、进步。
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逻辑严密,有条有理,言简意赅,粗浅易懂。
二、教学目的知识与才能:1.掌握文言实词“旨”、“困”、“反”、“强”、“长”、“学”的含义;2.理解句式“虽有……”“其……乎?”3.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探究实词的含义,通过合作交流的方法探究教与学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在生活中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
三、重点难点重点: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难点:在生活中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
四、教学方法朗读领悟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预习学案〔见后面附录〕七、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教师先跟大家讲个故事:上帝让人带蜗牛去漫步,并规定人与蜗牛要并肩行走,人觉得这事不难,就一口容许了。
人带着蜗牛漫步在林中小道,可是没走几步就犯难了,蜗牛与人的步伐总是不一致,人总是昂首阔步地走,蜗牛被远远甩在了后面。
人觉得不耐烦了,跑去和上帝抱怨说:“蜗牛实在太慢了,我无法和它一起漫步。
”上帝答复说:“你试着以蜗牛的速度行走,看看这样与人的行走有什么不一样。
”人承受了上帝的建议,改变了以往的速度,与蜗牛一起慢条斯理地走着,他发现,平时由于走得太快,没怎么留意沿途的风景,原来路边的小树长高了,长出了嫩芽,小花灿烂地绽放着,还有小鸟轻快地歌唱……这事都是人紧绷神经松弛下来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
《虽有嘉肴》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设计个性化的学习 路径,提供不同难度和深度的学习资源,满足学 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
在线互动与协作
利用网络平台提供的互动工具,如讨论区、聊天 室等,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在线交流和协作, 提高学习效果和合作能力。
拓展阅读推荐及引导阅读方法分享
拓展阅读资源推荐
感谢观看
讲解环节:深入浅出剖析文本内涵
朗读课文
疏通文意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读准字音 和停顿。
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教 师点拨指导。
理解课文内容
品味语言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即 教学相长的道理。通过分析具体语句,让 学生感受文章内在的逻辑性和思想深度。
指导学生品味文章简洁生动的语言特点,学 习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文言文基础知 识和学习能力,但对于深入的文
本分析和表达仍有一定困难。
学生处于青春期,对于学习和生 活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需
要引导和激发其内在动力。
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逐渐 成熟,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和探 究式学习等方式培养其独立思考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02
教学内容与方法
01
推荐与《虽有嘉肴》相关的拓展阅读资源,如古代饮食文化书
籍、名家解读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和思考。
阅读方法指导
02
分享有效的阅读方法,如略读、精读、批注等,帮助学生提高
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成果展示与交流
03
鼓励学生将拓展阅读的成果进行展示和交流,如撰写读后感、
进行小组讨论等,促进思想碰撞和知识共享。
第22课《虽有嘉肴》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5.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后主动阅读、探讨相关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词语: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词、成语、典故,如“嘉肴”、“旨酒”、“弗食”等,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辩论活动。学生模拟辩论文章中的观点,体验论证的过程。
3.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辩论过程。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虽有嘉肴》中论述的实践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3.句子解析:分析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如“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含义。
4.文章分析:探讨文章的结构、论证方法、作者观点等,理解作者借助嘉肴喻道,论述学习的重要性。
5.文化背景:了解古代饮食文化,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6.课后作业:布置与课文相关的阅读、写作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第22课《虽有嘉肴》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一、教学内容
《虽有嘉肴》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以下内容:
1.课文朗读: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词语解析: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词、成语、典故等,如“嘉肴”、“旨酒”等。
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辩论活动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然而,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辩论时表达不够清晰,逻辑性不强。为了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我打算在以后的课堂中增加一些口语表达和逻辑思维训练。
八年级语文下册《虽有嘉肴》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虽有嘉肴》的生字、词组,理解文章的主题和结构,熟读成诵。
2.了解并运用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排比等,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分析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
b.重点词汇和句子:嘉肴、滋、旨、辨、教学相长等。
c.写作手法:比喻、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进行情感教育,强调教育的重要性。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a.背诵课文。
b.结合本节课所学,写一篇关于嘉肴与教育的作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此外,在写作技巧方面,学生虽然已经接触过一些修辞手法,但对于文章中复杂的修辞运用,如对偶、排比等,仍需进一步学习和实践。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以提高语文素养。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2.学生分享自己对标题的理解,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自主学习(10分钟)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总结文章大意,了解作者观点。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指导学习方法。
三、互动探究(15分钟)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论证方法等。
2.各小组汇报探究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虽有嘉肴》教案
《虽有嘉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虽有嘉肴》。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课文中的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教育的重要性的思考,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虽有嘉肴》的朗读与背诵。
(2)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课文中的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法的掌握。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抽象词语和深层次含义的理解。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虽有嘉肴》,注意停顿和语气。
(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的问题。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4. 讲解与分析:(1)教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
(2)教师分析课文中的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和运用。
5. 朗读与表达:(1)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注意语气和情感的表达。
(2)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练习,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准备进行学习。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合作意识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2《礼记》二则虽有嘉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2 《礼记》二则虽有嘉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虽有嘉肴》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说明:如果把语文文言文教学比作一个洋葱,那么新课标的出台,改变了以往的文言文教学只拨开洋葱表面几层的做法,更加强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越来越接近这个洋葱的中心。
因此,针对本课文字内容较少的情况,在本课教学时我努力做到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将文言字词的解释和注音等基本工作交给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花相对较少的时间引导掌握,将更多的时间放在朗读、剖析课文、课外拓展等阅读文言文必备方法及对内涵的讨论上,引导学生不仅学会本文的基本知识,更能掌握阅读文言和将所学应用于实践的基本技巧。
二、教学分析:《虽有嘉肴》是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篇古文,虽然七年级新生较少接触文言文,但是在已教授了三篇初中文言文的基础上,七年级学生在面对短篇文言时应能够结合注释及工具书对文章内容作初步了解,对字词的解释和注音能较为准确地标注。
本课设计时,首先通过原始阅读引导学生摸索语感;其次,以文章基础内容为导向,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测,进而在学生交流讨论的基础上解决本文重点字词及翻译任务;再次,根据文章内容引导学生讨论探索文章句读及文章所阐述的道理和对现实学习的意义;最后,课堂小结,再次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明确日后复习方向,让学生不仅掌握一篇文章,更能利用所学知识阅读更多文章,真正让文言看似枯燥的知识应用于实践。
我在教学本课时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法、讲读法和合作交流法这三种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法的特点是教师不是直接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通过学生-学生之间课下、课上的合作交流探索文章的内涵。
这个方法我主要用于突破本课的重点即发掘本文的内涵。
而不是教师灌输式的教学。
三、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标准,本着在本课教学时做到到位而不越位的原则,我确定了以下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文句,学会阅读文言的基本方法,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虽有嘉肴》教学设计(公开课)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学习重点】1、2
【学习方法】朗读法、交流法
【课前预习】
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礼记》、《学记》的有关知识。
2、借助注解和工具书,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3、读课文2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古人常读的《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书?
明确:“四书”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书法欣赏:老师创作的书法《虽有嘉肴》内容就出自“五经”中的《礼记》《学记》篇。
二、预习检测
1、给下列红字注音:
嘉(jiā)肴(yáo)自强(qiǎng)兑( yuè)命学( xiào )学半
2、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字词。
虽(即使)旨(甘美)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处)
困(不通理解不了)是故(所以)自强(自我勉励)
自反(自我反省)故曰: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其:表推测语气,大概。
)
3.《礼记》简介: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的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
它对教育作用、教学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
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如“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其中“教学相长”就出自本文。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仿照示例,为课文划分朗读节奏。
示例: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明确: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2、反复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节奏鲜明。
3、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解决字词问题并及时巩固。
四、当堂检测(解释加粗字,并翻译全句,每生一句)
1、虽有嘉肴
2、弗食,不知其旨也
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6、故曰:教学相长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7、其此之谓也
明确:(1)虽:即使;嘉:美好;肴:用鱼、肉做的菜。
(2)食:吃;旨:味美;(3)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处。
(4)是故:因此,所以;困:不通,理解不了。
(5)反:反省;自强:自我勉励。
(6)长:促进。
(7)其:表示推测语气;此之谓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此……之谓也”是一种固定句式,通常翻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吧。
”
五、合作探究
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明确:教学相长。
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2、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
想一想:文章是怎样论证“教学相长”的?
明确:先从“嘉肴”、“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在从教与学的关系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从《兌命》“学学半”的话加以佐证。
板书:
嘉肴食旨学知不足自反
学习重要性教学相长学学半至道学善教知困自强
六、熟读成诵(比一比,看谁背得快。
)
七、拓展延伸(备用)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
其此之谓乎!(注:君:名词作动词,统治。
念:想着。
典:主。
)译文: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
所以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统治人民,总是把教育放在首要位置。
《尚书·兑命》篇中说:“始终如一地想着要以学习为主”。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与《课时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