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学》第7章习题
教育理论 当代教育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1、教育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的发展伴随着生产关系的变革,引起了教育的发展和变革。
1)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生产力极为低下,所以教育的发展很慢,主要是统治阶级培养人才,广大的人民没有受教育权。
教学内容也十分险隘,主要是道德经典诵读。
2)14世纪以后,资本主义发展起来,在此发生了两次工业革命。
为适应资本主义的产生,教育权扩大,实施初等义务教育,教育的内容逐渐增加实用功利性学科。
国家更加重视立法以法治教。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再一次改变了教育。
义务教育年限进一步延长,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和类型日益多样化,教育制度日趋国际化。
4)20世纪80年代,新的经济形势——知识经济产生并逐渐改变着世界。
对教育又提出新的要求。
网络教育、个性教育、教育的国际化等提供要求和可能。
2、古代教育的特征是什么?教育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
尽管东西方的教育虽然在具体内容和形式上存在许多差异,但都反映了社会发展水平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在教育上具体表现为:一、等级性不同的阶级地位享有不同的教育权利和等级,贵族和平民、主人与仆人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二、道统性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是唯一被认可的思想,天道、神道与人道往往合二为一;三、专制性教育过程是管制与被管制、灌输与被动接受的过程,道统的威严通过教师、牧师的威严,通过招生、考试以及教学纪律的威严予以保证;四、刻板性教育方法、学习方法刻板,死记硬背,机械模仿;五、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教育的功用性价值不受重视,即受教育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获得实用的知识,而是受教育本身。
能不能受教育和受什么样的教育是区别社会地位的象征;经典、教义的教育处于社会较高的地位,习得实用知识的教育处于社会较低的地位。
3、近现代教育的特征是什么?近代教育特征(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
教育学原理,练习题第七章
第七章教育目的一、单项选择题1.古希腊时期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A.“明人伦”的官吏B.虔信上帝的宗教人士C.无条件效忠于国家的武士D.身心和谐发展的能履行公民职责的人【解析】C2.“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是什么时期的教育目的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清朝末年新学制改革之后D.“中华民国”政府【解析】C 中国近代实行新学制之后,清政府学部于1906年规定教育宗旨为: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
3.古希腊时期,雅典的教育目的是培养A.“明人伦”的官吏B.虔信上帝的宗教人士C.无条件效忠于国家的武士D.身心和谐发展的能履行公民职责的人【解析】D4.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A.卢梭、洛克、福禄倍尔等B.卢梭、洛克、赫尔巴特等C.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D.孔德、赫尔巴特、裴斯泰洛齐等【解析】A 个人本位论盛行于18世纪~19世纪上半叶,以卢梭、洛克、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等人为代表。
其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个人需要来确定。
5.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的片面发展最严重的时期是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初期的工场手工业D.资本主义社会高度发达时期【解析】C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全面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指出了个人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分工。
分工始于城乡分离,由分工造成的人的片面发展在资本主义初期的工场手工业里达到了最严重的程度。
6.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限制个人全面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工场手工业的发展B.现代化大工业生产C.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D.资本主义大工业的绝对矛盾【解析】D7.“个人全面发展”这概念最早出现在A.《德意志意识形态》B.《共产主义原理》C.《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D.《资本论》【解析】A 1845~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第一次运用了“个人全面发展”这一概念,指出个人全面发展实际上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
8.我国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方针的提出是在A.1945年B.1949年C.1957年D.1958年【解析】B9.中国当代历史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出现的教育目的是A.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方针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的教育方针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教育方针D.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的教育方针【解析】C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6条规定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是:“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中)【圣才出品】
第6章当代学习理论1.学习的本质是什么?答:在教育情境中,学习是指凭借经验产生的、按照教育目标进行的、比较持久的行为变化。
学习的本质是个体在实践中自觉地不断地通过多种途径、手段、方法获取知识并内化为自身素质和能力的个体的自我改造、发展、提高和完善的过程,是使人成为主体并不断增强主体性的过程。
这一过程具有以下特点:(1)学习的内容的多样性。
不仅包括知识、技能,还包括态度、方法、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即包括人的全面发展所需的一切方面。
(2)学习的形式的多样性。
不仅包括正规的系统的学习,还包括非正规的、自发的、偶然的学习。
大量的学习是在生活中、交往中、工作中发生的。
(3)学习的全过程性。
从时间来说,个体的学习是终身的,人生划分为学习阶段和工作阶段的作法已经不能适应需要,人类已经进入了“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终身学习时代,整个人生是全过程学习的一生。
(4)学习的全方位性。
从空间上来看,学习是无围墙的,不仅仅局限于学校的学习,还包括家庭学习、在职学习、社会学习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还可通过网络进入虚拟学校学习。
(5)学习的创新性。
学习不仅在于模仿和继承,而且更注重创新。
(6)学习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人。
学习者的态度、方法、能力共同决定着学习的质量和成效。
2.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答:(1)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主要包括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说、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学说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①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
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学习就是通过条件反射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
据此,他提出了习得律、实验性消退律、泛化律、分化律和高级条件作用律等。
虽然不能直接把巴甫洛夫的研究纳入行为主义的理论体系,但他开创了行为主义刺激—反应理论的先河。
②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说。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用猫进行了他的著名学习实验。
在试验中,饿猫经过多次尝试与错误,终于建立了打开门闩(踏到开门机关)与开门取得食物的联系。
《教育学》第七章练习
《教育学》第七章练习第一篇:《教育学》第七章练习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称为(B)。
A.教育B.教学C.教授D.学习2.以下关于教学的正确论述应该是(D)。
A.教学就是传授知识 B.教学就是上课 C.教学就是智育D.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3.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
A.教学 B.管理 C.课外活动 D.后勤工作4.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论述教学的专著是(C)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 C.《学记》 D.《论语》 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思想的提出者是(D)。
A.孔子B.杜威C.昆体良 D.思盂学派 6.“最近发展区”的含义是(C)。
A.很快要达到的水平B.明天要达到的水平C.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D.理想永远达不到的水平7.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A)。
A.认识活动B.教师教的活动C.学生学的活动D.课堂活动 8.教育的最基本途径是(A)。
A.教学B.课外活动 C.社会实践 D.校外活动9.教学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B)。
A.基础地位B.中心地位 C.主要地位 D.重要地位 10.(A)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A.教学 B.教育 C.自学 D.智育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A.在我国,教学是以知识的授受为基础的B.教学与教育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是一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C.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智育,主要是通过教学进行的,但不能把这两者等同D.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因此教学包括学生在教学之外独立进行的自学12.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B)。
A.引起学习动机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13.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D)。
A.熟悉教材B.分析教材C.巩固知识 D.理解教材14.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D)。
考题-__教育学_第七章_课程
教育学考题-------------------第七章课程一、单项选择题((有时每题2分,共40分;大部分年份每小题1分,共20分)1.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 C )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02.4)A.知识B.能力C.直接经验D.间接经验2.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A ) 。
(02.4)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融合课程3.将心理学引入教育的第一人是( D ) (02.10)A.赫尔巴特B.裴斯塔洛齐C.夸美纽斯D.亚里斯多德4.发生在18世纪前后的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的争论其实质是关于( A )的论争。
(02.10)A.知识与能力B.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C.分科与综合D.知识与思想5.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的是( A )。
(03.10)A.泰勒B.罗杰斯C.布卢姆D.布鲁纳6.课程的一般结构( A )。
(03.10)A.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B.课程总目标-领域目标-学科目标C.课程目的-课程评价-课程实施D.知识-经验-活动7.能解决教育中无儿童,见物不见人倾向的课程观是( D )。
(03.10)A.课程是知识B.课程是计划C.课程是经验D.课程是活动8.从主观学习经验和客观学科教材的结合处来看待和解释课程,这是( D )的观点。
(04.1)A.课程是知识B.课程是能力C.课程是经验D.课程是活动9. 课程目的为个体发展和幸福服务,课程内容提倡广泛,课程实施尊重儿童,讲究方法,这是( A )课程观的观点。
(04.4)A.人文主义B.科学主义C.知识本位D.能力本位10. 杜威的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结构是( B )。
(04.4)A.诱导学习动机→领会新教材→巩固知识→检查B.设置问题情境→确定问题或课题→拟定解决课题方案→执行计划→总结与评价C.明确结构、课题和资料→建立假说、推测答案→验证→得出结论D.个别解释→种类解释→掌握规律→获得理解11. 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 A )的表现。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13章教育与经济发展——第16章教育与文化)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13章教育与经济发展——第16章教育与⽂化)第13章教育与经济发展1.⼈⼒资本理论受到哪些理论的挑战?答:⾃20世纪60年代以来,舒尔茨提出的⼈⼒资本理论发挥着很⼤的作⽤,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显现出了很多问题。
之后,⼜逐渐涌现出了很多对其形成挑战的理论,主要有:(1)筛选理论筛选理论是20世纪60~70年代,在伯格等⼈对⼈⼒资本理论的批判过程中形成的。
筛选理论是从分析劳动⼒市场上雇主选聘求职者的过程去说明教育的经济价值。
筛选理论认为,教育并不提⾼⼈的能⼒,只是⼀种标识个⼈能⼒的⼯具,它揭⽰了已内含于⼈的未来的⽣产特征,表明了⼀个⼈固有的⽣产⼒,从⽽为雇主识别、选拔不同能⼒的求职者提供依据,起到筛选作⽤。
个⼈受教育的程度既是求职者表达个⼈能⼒的信号,⼜是雇主鉴定求职能⼒的装置。
(2)劳动⼒市场划分理论劳动⼒市场划分理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出现的,主要的代表⼈物有⽪奥雷、多林格、⼽登等。
劳动⼒市场划分理论采⽤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指出劳动⼒市场由于种种制度性⼒量的影响⽽被划分为不同的部分。
他们把劳动⼒市场划分为主要劳动⼒市场和次要劳动⼒市场,主要劳动⼒市场为劳动者提供⼤公司、⼤企业的⼯作,次要劳动⼒市场为劳动者提供⼩企业、⼩公司的⼯作。
教育的作⽤不在于提⾼个⼈的知识技能,⽽在于它是决定个⼈是在主要劳动⼒市场,还是在次要劳动⼒市场上⼯作。
该理论在其最简单形式上以“⼆元论”著称,故⼜被称为“⼆元劳动⼒市场理论”。
(3)社会化理论社会化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出现在西⽅,其创始⼈是鲍尔斯和⾦蒂斯。
社会化理论是⼀种探讨教育的社会化功能理论,它从教育的功能和结构⽅⾯来分析教育维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功能。
社会化理论认为教育的经济功能源于它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远⽐教育提⾼知识技能对经济的影响更重要。
由于资本主义结构的等级化、分⼯化,不同的⼯作需要不同的个性特征。
教育学第七章
一、单选题:1.一个国家各类教育机构有机构成的总体及其正常运行所需的种种规范或规定的总和,即()。
A.学制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体制D.教育制度答案:D2.新中国成立以后,废除旧学制,推行新学制是在()。
A.1949年B.1950年C.1951年D.1953年答案:C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A.1985年4月B.1985年10月C.1986年4月D.1986年10月答案:C4.我国现行的教育基本制度是在()中规定的。
A.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D.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答案:A5.英国历史上占主导地位的学制是()。
A.双轨制B.单轨制C.分支型学制D.六三三制答案:A6.近年来,英国学制改革使传统的“双轨制?逐渐转向()。
A.单轨制B.五四三制C.六三三制D.分支型学制答案:D7.教育制度的主体是()A.学校教育制度B.国家C.教育体制D.义务教育答案:A8.二十世纪末我国教育发展总目标中的“两基”是指()A.基础教育和义务教育B.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C.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D.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答案:C9.发展教育事业的“三个结合”、“六个并举”是在()中提出的A.1951年《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B.1958年《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C.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D.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答案:B10.1995年3月18日颁布的()以法律形式规定了我国的教育基本制度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C.《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D.《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答案:B二、多选题:1.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是()。
A.学生身心发展规律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C.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D.世界学制改革的影响E.原有学制的影响答案:ABCDE2.当代学制发展呈现()趋势。
教育学练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现代教育(jiàoyù)的本质一、单项选择题1.西方近代(jìndài)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第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 ) 。
A.教育的生物(shēngwù)起源论B.教育的心理(xīnlǐ)起源论C.教育(jiàoyù)的劳动起源论D.教育的生活起源论2.“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
这反映了( ) 。
A.古代教育具有鲜亮的阶级性;B.古代教育具有鲜亮的等级性C.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D.古代教育形式简洁3.教育本质的“双重属性说”认为,教育原来具有( ) 双重性质。
A.上层建筑和生产力B.上层建筑和为阶级斗争效劳C.为阶级斗争效劳和为进展经济效劳D.为进展经济效劳和为传递文化和促进人的进展效劳4.教育起源于( )。
A.人类早期的心理模仿;B.人类的生产劳动;C.生物界老动物对幼小动物的照料D.本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争论5.在( )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是完全分别的。
A.古代B.近代C.现代D.当代6.在有史以来的教育中,除( )以外,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A.三代教育B.近代教育C.现代教育D.原始教育7.对于教育学的进展阶段,国外比较典型的三分法是把它分为( )三个阶段。
A.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阶段B.萌芽阶段、独立阶段、科学阶段C.萌芽阶段、独立阶段、进展阶段D.形成阶段、独立阶段、理论深化阶段8.“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等有关教育的论述见之于对后世影响极大的( )。
A.《学记》B.《论语》C.《大学》D.《孟子》9.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思想家( ) 就提出了“什么是教育”的问题,针对雅典关心培育具有什么类型身心教养市民所发出的谈论,进出“美德是否可教”的命题。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苏格拉底D.昆体良10.近代最早的一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学著作是《》。
A.学记B.论语C.教育漫话D.大教学论11.裴斯泰洛齐一生写了很多教育论著,其中最著名的是《》。
教育学第七章课程(附答案)
第七章课程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关于课程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课程”一词含有学习的范围和进程的意思B.课程与教材、学科的涵义相同C.课程随社会的发展而演变,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D.狭义的课程概念是指某一门学科,如数学课程,历史课程2.课程论研究的是( )的问题。
A.为谁教B.怎样教C.教什么D.教给谁3.真正全面而系统地从理论上论证活动课程的特点和价值的是( )。
A.克伯屈B.杜威C.卢梭D.福禄培尔4.课程论与心理学的联系,最早可以追溯到( )。
A.柏拉图B.毕达哥拉斯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5.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的过程是( )。
A.课程分类B.课程评价C.课程实施D.课程设计6.最早提出“隐性课程”的学者是( )。
A.杜威B.叶圣陶C.贾克森D.苏格拉底7.教育史上,课程类型的两大主要对立流派是( )。
A.学科中心课程与活动中心课程B.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C.核心课程和广域课程D.接受课程和发现课程8.综合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怀特海B.杜威C.布鲁纳D.克伯屈9.下列选项中,与现代课程改革的总趋势不一致的一项是( )。
A.重视课程内容的功能化、分科化B.强调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C.重视智力开发与学习能力的培养D.重视个别差异10.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具备的以“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
“三基”指的是( )。
A.读、写、画B.读、画、算C.画、写、算D.读、写、算11.以下关于活动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中不正确是( )。
A.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当前的兴趣和需要来设置课程B.打破学科界限,按活动主题来组织学习经验C.课程组织心理学化,要求按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和特点来组织课程D.活动课程即是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12.根据课程制定者的不同,可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
(串讲2)-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7-11章)
第八章 教学理论*
• • • • 第五节 教学原则 √ 一、教学原则概述 (一)教学原则的概念 教学原则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遵循教学规律而制定的 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教学原则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环境、教学媒体以及教学评价等均起指导 作用。 教学原则是借助于一定的教学规则来实现的。教学规则是教学 原则的组成部分和具体细节,每个教学原则都包含一系列的教 学规则。 (二)制定教学原则的依据 1、教学原则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2、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反映 3、教学原则受到教学目标的制约 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7-11章 主讲:郭孔生
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第7-11章 主讲:郭孔生
第七章 课程
• • • • • • • • • • 二、课程编制的原则与方法 (一)课程编制的各种原则体系 1、史密斯课程编制的五大准则 系统知识准则、历久尚存准则、生活效用准则、兴趣需要准则 、社会发展准则 2、克尔的课程编制三原理 一是统合,二是反复,三是系统 3、伊藤信隆的课程编制五原则 互补性原则、准备性原则、教育转换原则、价值统一原则、法 规依据原则 4、课程专家会议论课程编制的原则 囊括性原则、连贯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第八章 教学理论*
• 第三节 教学过程 √ • 一、教学过程的概念 • 教学过程实质上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与学相统一活动的时 间流程。它的指称有几个层面:一是指一节课为时间单位、从 开始上课到下课的教学过程;二是指为完成一个教学单元或一 个相对独立的教学课题的教学任务,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教学 过程;三是指在一个教育阶段里,比如小学期间、初中期间等 ,从入学到毕业的教学过程;四是指贯穿在从幼儿园到大学的 整个学校教育系统中的教学过程;五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 中的教学过程。 • 二、教学过程的动力 • (一)教学过程动力的实质 • 教学过程的动力,也就是教学动力,是由教学内外部各种相关 因素产生的,促使教学主体从事教学活动,推动教学过程周而
2022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第七章综合练习(选择题)
2022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第七章综合练习(选择题)(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2022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第七章综合练习(选择题)一、单选题1.一个国家各类教育机构有机构成的总体及其正常运行所需的种种规范或规定的总和,即( )。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上)【圣才出品】
第1章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1.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中的教育是指“制度化”的教育,即人类学校产生之后的教育。
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是教育发展过程中源于社会政治及经济需求的宏观变革,教育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革。
教育发展和改革与社会的发展密切联系,社会的发展是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动力和重要原因。
在衡量社会发展的诸多标准中,社会经济和教育思想的发展是影响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主要原因,简单分析如下:(1)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教育发展和改革随着生产方式的不断改进、社会经济持续的发展,教育也需要不断的发展和改进来适应社会进步呈现出的新特征。
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联系,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动力和主要原因之一。
(2)教育思想的发展促使教育发展和改革随着人类社会和教育实践的发展,教育思想也与之相应的不断发展,大致经历了思想的萌芽、形成和发展三个阶段。
在每个阶段都曾出现了一批代表人物和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推动教育思想的不断走向成熟,同时不断的指导教育实践进行改革,促使教育向前发展。
影响社会发展的其他因素,如人口、科技、文化、环境、社会制度等也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而以上两方面——社会经济和教育思想的发展则是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2.古代教育的特征是什么?答:东西方的古代教育虽然在具体内容和形式上存在许多差异,但都反映了社会发展水平的基本特征,等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功能是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这些特征在教育上具体表现为:(1)等级性不同的阶级地位设有不同的教育权利和等级,贵族与平民、主人与仆人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具有一定等级的特权阶级可以享有权利接受学校教育,而普通民众没有权利,或者只有很少的权利来享受学校教育。
古代社会中,学校教育成为维持等级不平等的工具,而不会发挥融合不同等级的作用。
(2)道统性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是惟一被认可的思想,天道、神道与人道往往合二为一。
第七章当代课程理论
补 充:
• 另外,泰勒还借鉴心理学关于迁移的研究,提出 了学习情境要与生活情景具有相似性,这也是考 虑将当前社会生活作为目标确立的来源的原因之 一。 • 三是学科,泰勒认为,以往学科专家对学科教育 目标的认识过于专业化,学科专家应考虑的是某 一科在普遍教育中的作用和功能。
补 充:
• 关于教育经验的组织,泰勒认为应当遵循的准则 是什么? • 1.连续性。连续性是指直线式地重申主要的课程 体系。 • 2.顺序性。顺序性是指把每一后继经验建立在前 面经验的基础上,同时又对有关内容作更深、更 广泛地探讨。
补 充:
• 学科中心课程与学生经验中心课程的区别与联系? • 两者是依据不同的教育哲学取向而划分的两种课 程类型。从学习内容与学习经验的有机结合出切 入,澄清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往往会趋向于把学 科中心课程对应于分科课程理解,把学生经验中 心课程对应于综合课程理解,其实这两对范畴由 于分类依据的不同,决定了他们之间存在着有差 异的交叉重叠关系。
补 充:
•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课程 目标相关的内容至少有三方面的重大变化分别是 什么? • 1、强化了课程目标意识。 • 2、各学科或领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度构建课程目标体系,力求 课程目标体系完整、结构清晰、分阶段、分层次 递进,增强课程目标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补 充:
• 3.整合性。整合性是指课程经验的横向关系。 • 这些经验的组织应有助于学生逐渐获得一 种统一的观点,并把自己的行为与所学习 得课程要素统一起来。
二、三大课程理论流派
(一)学科中心课程论 (二)人文主义课程论 (三)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
(一)学科中心课程论
学科中心课程论主张,学校课程应以学科的分类 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学科的基本 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 的结构化思想是当代学科中 心课程论的一个发展。P124 20世纪30年代,美国要素主义对进步主义的儿童 经验论持批判态度。
现代教育学第7章(扈中平的现代教育)
现代教育学 (第7章)
扈中平主编《现代教育学》主讲人:杨晏清
•
• • •
第一节 课程概述
• • • • • • 二、课程的类型与结构 (一)课程类型 1、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 以课程决策层次为标准划分。 国家课程: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颁布和组织实施的 课程。 地方课程: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颁布和组织实施的 课程。 校本课程:由学校自行确定和组织实施的课程。 2、理想课程、官方课程、校方课程、所教课程、所学课 程和所得课程 以课程运行层次为标准进行划分。
• • • • • •
•
第一节 课程概述
• 三、课程研制的主要阶段 • (二)课程实施 • 所谓课程实施,是把规定好的计划、方案和标准等付诸实 际的过程。也就是将设计出的课程付诸实践的过程。三种 取向的课程实施。 • 1.“忠实取向”的课程实施:教师追求最大程度地依据 课程计划的原本意图去实施课程。 • 2.“调适取向”的课程实施:允许教师根据具体教育情 境对原先的课程计划作出适当的调适。 • 3.“创生取向”的课程实施:是课程不是既定的计划或 产品,而是教师和学生经验的总和,官方的课程纳要、课 程文件和教材等不是需要教师忠实推行的学习材料,而是 协助教师和学生创造课程的一些工具。
第七章 课程
课程概述 课程改革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一节 课程概述
• • • • 一、课程概念 (一)课程的词源学分析 1.中国: 唐朝孔颍达在《五经正义》为《诗经· 小雅· 巧言》中“奕 奕寝庙,君子作之”注疏:“以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 乃得依法制也。” • 宋朝朱熹《朱子全书· 论学》:“宽着期限,紧着课 程”“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等。 • 近代以来,随着中外教育交流的日趋频繁,在翻译领域开 始用“课程”来翻译英文中的“curriculum”和“course”。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第7章 当代课程理论【圣才出品】
第7章当代课程理论1.为什么说当代教育改革是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答:之所以说当代教育改革是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主要是因为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
具体分析如下:(1)课程集中体现教育和教学的理念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是落实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最主要的依据。
学校教育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而教学所依靠的内容和方式主要取自于课程,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编制对教育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将教育者的思想和理念都反映在里面。
每一次教育改革的兴起,总是课程改革首当其冲,将课程内容和结构进行重新编排,用以体现新的教育理念。
(2)世界各国把课程改革放在首位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把课程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都把课程改革放在基础教育改革的突出位置上。
例如,日本每十年更新一次基础教育课程,最近一次课程改革精选教学内容,设置综合学习时间,给学生留有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
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在课程方面提出,美国学生有能力在课程内容方面应付未来的挑战,近年来强调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2001年新加坡课程改革提出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技能,成为勇于革新、善于获取信息、富有创造精神的人,以适应21世纪的需要;分别培养创新的精神和创造的能力,培养主动探索与研究的能力,培养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我国实施素质教育从课程改革入手从我国的情况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是实行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
主要是由于现行基础教育课程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问题主要有: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要求不适应;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课程结构单一,过于强调学科自身体系,学科间彼此封闭,泾渭分明;课程内容存在“繁、难、偏、旧”的问题,落后于社会发展,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课程实施基本上仍以课堂、教师、课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甄别、选拔的功能,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等。
第七章 课程(教育学)
最常见、最一般的课程结构包括:课程计划、 7、最常见、最一般的课程结构包括:课程计划、课程 标准、教科书。 标准、教科书。 8、符合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方式的课程结构以单元形式最 适宜。一个单元包括3部分:主题、任务、评价标准。 适宜。一个单元包括3部分:主题、任务、评价标准。P239 目前我国中小学阶段的课程类型主要包括:学科课程、 9、目前我国中小学阶段的课程类型主要包括:学科课程、 活动课程、综合课程3 活动课程、综合课程3类。p242 10、课程设计的层次:宏观的课程设计工作、 10、课程设计的层次:宏观的课程设计工作、中观的课 程设计工作、微观的课程设计工作。 242程设计工作、微观的课程设计工作。P242-243 11、国内课程设计的一般方法:主观法、经验法、 11、国内课程设计的一般方法:主观法、经验法、客观 法、活动分析法、实验法。P244 活动分析法、实验法。 12、泰勒提出了课程评价的程序:确立评价目标、 12、泰勒提出了课程评价的程序:确立评价目标、确立 评价情境、设计评价手段、利用评价结果。 249评价情境、设计评价手段、利用评价结果。P249-250
四、简答题 1、简述课程一般结构的变化发展。P237-238 、简述课程一般结构的变化发展。P237一般结构的变化发展 课程结构的变化基本情况: 课程结构的变化基本情况:一方面保持原有的 主要特点, 主要特点,另一方面出现了与原有特点相反的迹 象,强调统一性的开始有所松动,注重多样化的 强调统一性的开始有所松动, 开始进行适度控制。 开始进行适度控制。 (1)在统一基础上增加灵活 (2)在多样性基础上增加调控
3、教学大纲(课程标准)p234 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 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规定学科的教材范围、 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规定学科的教材范围、教材体 系、教学进度和教法上的基本要求。 教学进度和教法上的基本要求。 4、教科书p234 教科书p 教科书,简称课本, 教科书,简称课本,它是根据教学大纲系统阐述学科的 教学用书。教科书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教学用书。教科书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5、课程设计p242 课程设计p 课程设计就是对于课程的各个方面作出规划和安排。 课程设计就是对于课程的各个方面作出规划和安排。涉 及课程课程目的、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评价等范畴。 及课程课程目的、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评价等范畴。
教育学第七章课程(附答案)
第七章课程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关于课程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课程” 一词含有学习的范围和进程的意思B.课程与教材、学科的涵义相同C.课程随社会的发展而演变,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D.狭义的课程概念是指某一门学科,如数学课程,历史课程2.课程论研究的是()的问题。
A.为谁教B.怎样教C.教什么D.教给谁3•真正全面而系统地从理论上论证活动课程的特点和价值的是(A.克伯屈B.杜威C.卢梭D.福禄培尔4.课程论与心理学的联系,最早可以追溯到()。
A.柏拉图B.毕达哥拉斯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5.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课程标)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纲准的过程是()。
A.课程分类B.课程评价C.课程实施D.课程设计6.最早提出“隐性课程”的学者是()。
A.杜威B.叶圣陶C.贾克森D.苏格拉底7.教育史上,课程类型的两大主要对立流派是()。
A.学科中心课程与活动中心课程B.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C.核心课程和广域课程D.接受课程和发现课程8.综合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怀特海B.杜威C.布鲁纳D.克伯屈9.下列选项中,与现代课程改革的总趋势不一致的一项是()。
A.重视课程内容的功能化、分科化B.强调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C.重视智力开发与学习能力的培养D.重视个别差异10.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具备的以“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
“三基”指的是()。
A.读、写、画B.读、画、算C.iffll、写、算D.读、写、算11.以下关于活动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中不正确是()。
A.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当前的兴趣和需要来设置课程B.打破学科界限,按活动主题来组织学习经验C.课程组织心理学化,要求按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和特点来组织课程D.活动课程即是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12.根据课程制定者的不同,可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教育与教育学的发展一、教育的发展1.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一切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
2.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制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人口发展状况以及青少年心理特征等条件的制约。
(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从形式上看,教育经过了从非形式化教育到形式化教育再到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①非形式化教育非形式化教育是指与生活过程、生产过程浑然一体的教育,没有固定的教育者,也没有固定的受教育者。
②形式化教育形式化教育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对稳定,有稳定的教育场所和设施,教育内容也相对规范化的教育。
③制度化教育随着学校教育的独立程度越来越高,教育的育人功能和筛选功能越来越重要,学校制度、课程设置、考试制度也越来越完备,制度化的教育逐渐形成。
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
在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的多种特征中,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是各国最重要的特征。
(2)我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从世界范围来看,现代教育制度始于18、19世纪欧美国家的义务教育。
在我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过程中,有代表性的学制如下:①1904年清政府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第一个实际执行的现代学制。
②1922年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提出了改革学制的方案——壬戌学制,即通称的“六三三”学制。
③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51年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确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学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当代课程理论习题一、单选1、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A)A 斯宾塞B赫尔巴特C杜威D 陶行知P1212、美国心理学家----的结构化思想是当代学科中心课程论的一个发展。
(A)√P124A布鲁纳B杜威C泰勒D坎贝尔P1223、进入近代,思想家----对教育特别是绅士教育倾注了极大的热情,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
(A)A洛克B斯宾塞C培根D夸美纽斯P127二、多选1、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把课程的理论归结为哪几个基本问题。
(ABCD)P122A学校应努力达到什么教学目标B提供怎样的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一目标C如何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D如何确定这些教育目标是否达到2、卢梭把人的成长分为---,提出了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育重点。
(ABCD)P124A婴儿期B儿童期C青春期D青年期三、判断1、把课程理论与教学理论放在平列的水平来看,课程论研究的是教学什么,教学论侧重研究的则是怎样教学。
√P1202、课程论侧重研究提供哪些教育内容,怎样有效地组织这些内容,教学论侧重的是研究如何有效地教学这些内容的问题。
√P1203、美国教育家杜威把课程视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经验。
√P1214、课程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它是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育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P1225、学科中心课程论主张,学校课程应以学科的分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
√P1236、20世纪30年代,美国要素主义对进步主义的儿童经验论持批判态度。
√P1237、要素主义强调以学科为中心和学习的系统性,主张恢复各门学科在教育过程中地位,严格按照逻辑系统编写教材。
√P1248、人本主义的课程思想早蕴含在古希腊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思想家、教育家的思想中。
√P1249、卢梭以崭新的观点看待儿童,“发现儿童”是卢梭在教育思想史上的最大贡献。
√P12410、卢梭课程教学思想的核心,在于创造性地发展儿童内部的“自然性”,这种自然性,不是静止不变的,它具有无限创造性的潜在能力。
√P12411、把儿童的发展放在首位,是卢梭教育思想的最核心内容。
√P12512、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教育、课程改革产生巨大影响的是杜威。
√P12513、人本主义课程论主张课程应有益于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实现和发展,强调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判断儿童,应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和心理发展要求确定课程。
√P12614、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关心的是课程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关系。
√P12615、在西方,社会再造主义的课程思想早在卢梭的《爱弥儿》中就有反映了。
×P12716、从广义上说,课程包括学校育人环境的全部内容;从狭义上说,课程主要指文件课程。
√P13817、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向着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进军。
√P14018、1999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精神指导下我国教育和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掀起新的课程改革的高潮。
六、案例分析(课外补充--钟启泉主编.课程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12月出版.)案例一:个性:在“校本课程”中生长走进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简称省锡中) , 奔入眼目的是白色墙体上棕红的大字:做站直了的现代中国人。
遒劲豪放的毛体字中, 流溢着中华巨人雄鸡一唱的那份自信与豪情, 充盈着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现代中国人的气度与风采!全国先进工作者、校长朱士雄如是说:这是我校育人目标的一种形象化、概括化表述。
其内涵是: 第一, 应该做堂堂正正的有中国心的人, 以爱国为荣, 这是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最起码的品质; 第二, 应该做既承继了民族传统美德又具有现代文明素质、行为习惯的人; 第三, 应该做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 能为日后自立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合格基础的人; 第四, 不再是“文弱书生”、“病夫”形象, 而应做以坚韧的意志、强健的体魄站立的人。
这是省锡中明确的人才规格、育人目标,是省锡中向新世纪高扬的旗帜!富有鲜明特色与个性的旗帜举起了。
然而, 在“口号”与“标签”盛行的教育界, 即使是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专家, 朱士雄也不得不面对同行或委婉、或直言的追问: 我们同处一种管理模式, 国家课程占主导地位, 亿万孩子上着同样的课, 读着同样的书, 我们的教师用着同样的教材, 甚至用着同样的教参, 依照整齐划一的课程标准实施教学, “培育站直了的现代中国人”,何以是省锡中凸现自身价值的独有风格呢? 有“夫子步亦步, 夫子趋亦趋”者,拿了去也挂在嘴上、贴在墙上, 又何以说不是他们学校培育现代化人才的特色呢?其实, 这些又何尝不是省锡中的一班人千万里追录、无数次问自己的话题。
渐渐地,省锡中的目光锁定课程, 试图优化课程结构,从而为现代化人才提供富有特色的的培育基地、生长点。
恰在此时, 课程改革之风渐盛, 课程决策的权利分配走出了重要的一步: 1996年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 试验) 》明确规定, 学校应该“合理设置本学校的任选课和活动课”,这一部分占到周总课时的20~25% ; 教育部规划的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三级课程”结构, 也在更大程度上增加了地方与学校的课程决策权。
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学校的现实需求相依托, 一个崭新课题浮出水面: 开发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概念是舶来品, 实质是一种课程开发策略, 指学校根据自己的育人目标自主进行的课程开发。
一个包括了领导、教师、学生、专家四种角色的“省锡中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开始运作了; 具有以科研指导实践的工作传统、追求实践与研究一体化的省锡中领导, 又以规范的科研形式确立课题, 论证上报。
很快, 省教科所拿出了为数甚少的滚动立项指标。
二、校本课程目标的确立整合需要明晰课程目标。
作为一种理念,站直了的现代中国人, 究竟体现为哪些显著的个性特征。
这是关乎为什么开设课程、开设什么样课程的重要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 课题组写出了三、五十个词语: 自尊、有责任心、爱国、现代技能等等。
教师学生面对这些熟悉的词语, 开始了对理想中的省锡中学生品格的选择、刻画。
繁复的数据输入电脑后,三个认可度最高的词语显现于屏幕: 民族性、现代技能、健康。
课程专家也许更深切地体会到这一选择的价值与意义, 他们连声说: “这就是校本开发, 这就是校本开发! 也许教师、学生还没有认识到, 他们第一次参与了课程决策, 课程第一次真正体现了作为省锡中主人的教师广大的意志。
”三、校本课程内容的组织整合必须评估学生的需要。
原先, 作为受教育者, 学生甚少有选择受什么样教育的权利, 因而, 很难说个性得到多么充分的发展。
现在, 他们拿起“校本课程”菜单, 圈点、选择自己需要的营养。
以前一些在校方看来挺重要的课程, 如“自行车维修”、“就业指导”等都被毫不客气地拿掉。
追问原因, 学生异常直率: 对我们没用! 还能有什么理由比“没用”更能说明一门课程的存在价值?同时, 他们的需要却实实在在地令学校领导以至课程专家感受到了震动并陷入深深的思考。
计算机、外语之类热门课程并未成为学生们的首选。
他们的第一需求是学会交往, 第二是具有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质, 第三是学会学习。
一切是如此合理, 合理得与现代教育的走势完全吻合; 一切又如此出人意料, 让我们的领导与教师感到是如此不了解身边的学生。
我们的课程, 太多了些统一性、规定性, 我们以往太漠视学生的性情与需求。
这一回,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 如果我们还不顾及他们的需要, 想当然地钦定几门课程, 便命之曰“校本课程”,那实在是对这个概念的糟塌。
崔允氵郭博士访问许多学生后, 感慨到: 强迫学生去参加己所不好的活动课, 比让学生听不喜欢的课还难受, 几乎近于用活动来体罚!这期间, 课题组异常忙碌。
堆成小山样的问卷, 一个接一个的座谈会。
调查的主要目标是要获取校本课程的设计与编制方面的信息, 并诊断这些信息, 总结经验, 发现问题; 同时, 为构建适应省锡中实际的校本课程可能模式提出建议。
框架提出了, 一份《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本课程指南》摆在了教师的面前, 提出了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同时, 明确了限选、任选两类课程的框架, 目标指向“现代技能”的“阅读技能”“英语听力”等被列入了限定选修类,而任选课则分四类列出了建议菜单: 科学素养类: 如环境与资源、生命科学、学习策略、计算机应用、创造技术、医学初步、现代农业科技、广告制作、物理定律与研究方法、牛顿定律的应用、电路分析、新能源等。
人文素养类: 如美学初步、逻辑学基础、法制教育、西方政治体制评价、科技发展史、中国文化选讲、文学欣赏、新闻采访与写作、演讲与辩论、英语会话、英语阅读、科技英语、无锡地方文化等。
身心健康类: 如心理辅导、男排、女排、男足、男篮、女篮、乒乓球、武术、围棋、旱冰等。
生活职业技能类: 如铜管乐、民乐、声乐、摄影、书法、实用美术、国画、制图、舞蹈、烹饪、插花艺术、科学栽培、园艺等。
课题组面临的第二项任务是规范校本课程的开设。
面对菜单, 教师又开始了新的思考: 我能够开出什么课? 不久, 一份份《校本课程申报表》递交到“开发委员会”,委员们则根据课程目标是否符合《校本课程开发指南》的要求、申报教师是否具备开课条件、学校资源能否满足开课需求等四方面逐项评议。
四、学生选择校本课程但这也是委员会一厢情愿的评估意见,仅仅对课程的设置资格进行了认定, 能否开出, 还必须到学生那里, 接受“课程市场”严格的筛选。
学生正式坐到餐桌前, 拿起编有学分和课程介绍的“选课指导书”,看看有哪些“菜”对自己胃口; 当然不能“偏食”,荤素搭配才能修满各类课程的最低学分。
教学处灯火通明, 15 位老师一字摆开,阵势好似高考录取现场, 他们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对学生课程选择的调配并正式启动新一轮校本课程。
“XRK14, 第一志愿。
”“..”“共37 个, 好, 收! ”课程专家们则忙里偷闲, 打开电脑研究那一串串数字, 一会儿又激动了: 高度吻合, 完全吻合! 学生的课程选择与当初需要调查的结果高度一致, 热门课程就是“交往与礼仪”、“心理辅导”、“学法指导”等等。
必须补充交代的是, 调查与选课的对象并不是同一年级的学生。
人同此心啊!五、校本课程的实施下面, 该让我们走进课堂, 走近师生, 去倾听他们的感受, 去感受一下校本课程的多元与开放。
选修外语口语课的学生坐在视听阅览室的小间里, 跟着《走遍美国》学习口语: 作为全体省锡中学生必具的现代素养, 听力也被列入限定选修课程, 学校建设了四套调频广播电台, 每天15 分钟的听力短课上, 全校学生戴上耳机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