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电和磁》公开课教案
《电和磁》教案
《电和磁》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电和磁》教案《电和磁》教案(精选9篇)《电和磁》教案篇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小学科学教案:《电和磁》教学设计
3.1《电和磁》(一)教材分析《电和磁》选自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的安排是“重演”科学史上著名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让学生“发现”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从而认识电可以产生磁。
主要围绕两个活动展开:第一,指导学生做科学家奥斯特做过的实验——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经历对新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的思维过程。
第二,做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
用线圈代替直导线做电产生磁实验,为理解电磁铁原理打下基础,也为研究玩具小电动机埋下伏笔。
同时,本课作为《能量》单元的起始课,要求适当渗透能量转换的思想,为本单元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此课之前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他们已经对电路知识和磁铁的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些都为学生本课研究电和磁现象奠定了基础。
多角度地了解电流产生了磁性,学生会有一种强烈的探究愿望。
(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2.过程与方法:做通电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并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得出通电导线、通电线圈与指南针偏转的内在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科学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教学难点:对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通过分析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第一组:学生电源、小灯泡、灯座、开关、导线3根、指南针第二组:长约150厘米的绝缘导线。
教学过程:一、影响指南针偏转的因素1、引入: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什么?(投影仪出示指南针)说明:当它静止的时,指南针能够指示南北方向。
因为指南针里面其实是一枚磁铁,可以叫它小磁针。
如果不用手碰它,你会发现小磁针不偏转。
2、讨论:不碰指南针,你有什么办法使小磁针发生偏转吗?(1)根据学生的想法师演示验证:①出示一枚铁钉:把铁钉的两端分别靠近指南针的一端。
②出示一块磁铁:把磁铁的两端分别靠近指南针的一端。
(2)思考:我们发现铁和磁铁都能使小磁针偏转,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3、归纳:磁铁和铁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但是偏转的情况还是不同的。
小学科学电和磁(教案)
小学科学电和磁(教案)【教案:小学科学电和磁】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电和磁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提高小学生对电和磁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验守则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电和磁的基本概念,掌握电和磁的区别和联系。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理解电和磁的原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举例让学生回顾电和磁的常见现象:电灯亮了、电风扇转动、磁铁吸引金属等。
引出问题:这些现象和物体有什么关系?2. 探究电和磁的联系(15分钟)教师将磁铁、导线、电池和铁屑等实物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学生可以尝试将磁铁靠近铁屑,观察磁铁的吸引力;将导线两端接触电池正负极,观察导线周围是否会产生磁场等。
3. 归纳电和磁的特点(20分钟)通过学生的实验探究,引导学生总结电和磁的特点。
学生可以提出一些结论,如电能带动机械运动,磁能带动金属运动等。
教师及时进行引导和辅助,帮助学生形成对电和磁的认识和理解。
4. 实验验证电和磁的联系(25分钟)教师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验证电和磁的联系。
例如,可以设计一个小电动玩具,把导线两端接触电池的正负极,观察玩具的运动情况。
学生可以发现,只有在导线接触电池的情况下,电能才能转化为机械运动。
5. 拓展探究(15分钟)通过实验和观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更多有关电和磁的问题。
例如,为什么只有接触电池,导线才会产生磁场?为什么有些铁物体可以被磁铁吸引?6. 小结与评价(10分钟)教师进行思维导图整理,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并与学生一起回答前期提出的问题,检验学生对电和磁的理解程度。
通过个别提问或小组展示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四、教学资源与评估1. 教学资源:磁铁、导线、电池、铁屑、小电动玩具等。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3.1《电和磁》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3.1《电和磁》教案一. 教材分析《电和磁》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电和磁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掌握电磁铁的制作原理,以及电流的磁效应。
内容主要包括:电磁铁的制作、电磁铁的极性判断、电流的磁效应等。
这部分内容是小学科学教学中较为重要的部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对电磁现象有一定的认知。
但在电和磁的关系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帮助学生建立起电和磁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分内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电磁铁的制作原理,能独立制作电磁铁。
2.让学生掌握电磁铁的极性判断方法。
3.让学生了解电流的磁效应,能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电磁现象。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电磁铁的制作原理。
2.电磁铁的极性判断方法。
3.电流的磁效应及其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解法、讨论法、问答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电磁铁、铁钉、导线、电池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电磁铁实验,让学生观察电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引发学生对电磁铁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电磁铁的制作原理,引导学生了解电磁铁的构造和作用。
讲解电磁铁的极性判断方法,让学生能正确判断电磁铁的极性。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自己动手制作电磁铁,并判断电磁铁的极性。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生活中的电磁现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巩固对电磁铁的理解和掌握。
5.拓展(5分钟)讲解电流的磁效应,让学生了解电流产生磁场的原理。
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磁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电和磁》公开课教案
1、电和磁【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过程与方法: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探究使指南针指针发生更大偏转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的重要。
【教学重点】如何使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更明显实验讨论和设计(用短路、用通电线圈代替通电直导线);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教学难点】对通电直导线使小磁针发生偏转的现象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小组准备: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导线、指南针老师准备:老师除了一套学生用的器材外,增加条形磁铁一块,铁钉一枚、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出问题1、投影出示指南针,你有什么方法让指南针的指针发生偏转?(用磁铁和铁,分别请学生上台演示验证,并说说其中的原因)2、教师出示一根导线,问:你们觉得这根导线会使磁针偏转吗?3、教师演示。
4、如果把这根导线通上电又会怎样呢?二、通电导线和指南针1、教师分发小组实验材料,要求学生组装一个电路,使导线通上电。
2、教师分发指南针,指导学生做小灯泡电路使指针偏转的实验(课件:实验要求)3、说说你们小组在刚才的实验中有什么发现或者疑问?4、有什么方法可以使实验现象更明显?5、教师出示课件:提醒学生短路电路通电时间不能长6、说说你们小组在实验中又有什么发现?7、师:刚才我们都看到了通电直导线能使指南针指针发生偏转的现象,其实在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就已经在一次实验中发现了这个奇怪的现象。
当时奥斯特的脑子里就有了一个大问号,那么现在的你看到这一现象会提出什么问题呢?三、通电线圈和指南针1、师:刚才我们用短路增加电流的方法使指针偏转更明显,那么你们还有其他的方法让指针偏转更明显吗?2、教师可以从刚才电路中用的是一根导线来引导学生想到用多根导线,从而引出做线圈的这种方法。
3、指导学生做一个线圈,学生用通电线圈做实验(课件:给线圈通上电流,线圈会产生磁性吗?线圈怎么放,指南针偏转角度最大?)4、说说你们小组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和想法?四、知识运用(做一个电路检测器)1、教师出示一节废电池,师:这是一节废电池,你们觉得里面还有电吗?2、师:那用什么方法来检测?怎么检测?五、小结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对于“电和磁”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什么?【板书设计】电和磁电流磁性磁针偏转。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 电和磁》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教案一. 教材分析《电和磁》这一单元主要包括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以及发电机四部分内容。
这些内容都是电和磁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认识电和磁现象的基础。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电和磁之间的关系,掌握一些基本的电和磁现象,为深入学习电和磁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周围的科学现象有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但是,对于电和磁这一抽象的科学领域,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主动探索电和磁的奥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以及发电机等基本电和磁现象,学会使用简单的科学仪器进行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认识科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以及发电机等基本电和磁现象的理解和掌握。
2.难点: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等现象的内在联系以及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电和磁的奥秘。
2.实验教学: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电和磁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小组合作: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熟练掌握电和磁的相关知识,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和实验器材。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电和磁的相关知识,了解电和磁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电流磁效应的实验,如指南针放入通电螺线管附近实验,引发学生对电和磁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科版2022-2023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4.3《电和磁》教案
新教科版2022-2023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4.3《电和磁》教案一. 教材分析《电和磁》这一课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电和磁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的制作以及磁场的分布等知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验现象和丰富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电和磁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深度和系统性方面还有待提高。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小组合作等方法,深入理解电和磁的内在联系。
此外,学生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流的磁效应,学会制作电磁铁,掌握磁场的分布。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树立团队协作意识,培养环保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的制作、磁场的分布。
2.教学难点:电磁铁的制作,磁场的分布规律。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流的磁效应。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讲授法:教师讲解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学生提供理论支持。
4.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电流表、电压表、电磁铁、铁钉、导线、电源等。
2.学具:学生实验套件、记录表格等。
3.课件:相关实验动画、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电和磁的相关现象,如电磁铁、电动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电和磁之间有什么联系?2.呈现(10分钟)介绍电流的磁效应,展示奥斯特实验,让学生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讲解电磁铁的制作原理,演示制作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制作电磁铁,观察实验现象。
电和磁教学设计(共5篇)
电和磁教学设计〔共5篇〕第1篇:电和磁教学设计电和磁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电和磁》教学设计六年级廉美娟教材分析“电和磁〞是六上《科学》“能量〞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将“重演〞科学史上著名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让学生“发现〞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从而认识电可以产生磁。
增强学生学习活动的探究性、趣味性。
本课有两个活动。
第一、指导学生做科学家奥斯特做过的实验——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经历对新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的思维过程;第二,做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
用线圈代替直导线做电生磁实验,为理解电磁铁原理打下根底也为研究玩具小电动机伏笔。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研究过简单的磁现象,知道了磁铁的磁性能使放入磁场的磁针发生偏转;而在四年级下册《电》单元的学习,对点亮小灯泡的实验有一定的认识。
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也有一定的经验。
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主要是展现两条主线:一条主线是探究通电导线和小磁针的关系。
另一条主线是探究通电线圈与小磁针的关系。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2、过程与方法:做通电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并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得出通电导线、通电线圈与指南针偏转的内电和磁教学设计在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及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感悟到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电后的导线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难点:对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实验的提出、操作、观察和解释。
教学器材准备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开关、短导线3根、指南针、长导线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播放电视剧《神探狄仁杰》片段提问:军队行军过程中利用什么指引方向?〔指明学生答复〕用了指南车还是走错了方向,为什么?总结:磁铁的磁性吸引指南针,使指针偏转。
〔板书:磁〕[设计意图:上课之初,利用观看电视剧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中。
接着有针对性的提问,将学生从视频引入新课的教学中,为后续讨论“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现象的原因〞奠定理论根底,便于理清思路。
科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教案
科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教案《科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教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盼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协助!教材分析:本课将重演科学史上闻名的发觉电磁现象的过程,让学生发觉通电导线能使小磁针偏转,从而相识电可以产生磁。
增加学生学习活动的探究性、趣味性。
本课有两个活动。
第一,指导学生做科学家奥斯特做过的试验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经验对新现象进展分析、说明的思维过程。
其次,做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试验。
用线圈代替直导线做电生磁试验,为理解电磁铁原理打下根底也为探究玩具小电动机埋下伏笔。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2.过程与方法:做通电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试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说明。
探究使小磁针发生更大偏转的方法。
3.情感、看法、价值观:体验科学史上发觉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视察、擅长思索品质的重要,感悟到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怎样才能使小磁针偏转现象更明显;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教学难点:对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通过分析做出说明。
教学打算:第一组:电池、导线假设干根、指南针、小灯泡等其次组:在第一组根底上增加长约40厘米的绝缘导线等教学过程:一、引课猜谜语形如钟表不是表,不报钟点和分秒。
中国古人独创它,东西南北巧引导。
二、闯关嬉戏(一)第一关:不碰指南针使小磁针发生偏转1.这是个指南针,什么状况下会影响指南针的指针发生偏转?为什么它会影响指南针?(依据学生的想法,请学生上来验证)2.归纳:磁铁和铁能影响指南针,使它发生偏转。
(二)其次关:用简洁电路中的导线使小磁针发生偏转1.学生试验:将指南针平放在桌面上,等指南针静止后把电路中的一根导线拉直轻轻放在指南针的上方,与小磁针保持平行。
(留意尽量不要遇到小磁针)。
温馨提示:1)小组合作,连接好电路。
将指南针水平摆放在桌上,等磁针静止不动。
2)分工合作:两位同学拉线,让导线与磁针方向保持相同,另一位同学负责开关。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教案(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电和磁》这一单元主要包括了电流的磁效应、电磁铁、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发电机原理等内容。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电与磁之间的联系,认识电磁现象,提高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于电和磁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电与磁之间的联系以及电磁现象的内在规律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究。
此外,学生对于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现象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电与磁之间的联系,认识电磁现象,学会使用简单的电磁实验仪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电与磁之间的联系,电磁现象的内在规律。
2.教学难点:电磁现象的内在规律,发电机原理。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电与磁的基本概念,阐述电与磁之间的联系。
2.实验法:观察电磁现象,操作电磁实验仪器。
3.讨论法:分组讨论实验现象,总结电磁现象的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电磁铁、电流表、电压表、发电机模型等。
2.实验材料:铁钉、线圈、电池等。
3.课件:电与磁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利用课件展示电与磁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电与磁之间的关系。
2.学生分享已知的电磁现象,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呈现(10分钟)1.教师讲解电流的磁效应,通过实验演示电磁铁的原理。
2.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电磁铁的磁性变化,总结电磁铁的规律。
操练(10分钟)1.教师讲解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发电机原理。
2.学生分组实验,操作发电机模型,观察发电现象。
巩固(10分钟)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电磁现象的理解。
2.学生互相讨论,总结电磁现象的规律。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电和磁》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电和磁》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次教学内容为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能量这一章节第3课《电和磁》。
该课程主要涉及电和磁的基本概念、电路的构成和电流的运动规律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电和磁的基本概念,理解电路的构成和电流的运动规律,提高对电和磁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电和磁的基本概念;(2)理解电路的构成和电流的运动规律;(3)掌握电路中电流的方向和大小的测量方法。
2.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实验观察电流的运动规律;(2)能够用简单的电路制作简单的电器,如电铃、电灯等;(3)能够通过实验测量电路中电流的方向和大小。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和动手能力;(2)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电和磁的基本概念;(2)电路的构成和电流的运动规律;(3)电流的方向和大小的测量方法。
2.教学难点:(1)电路中电流的方向和大小的测量方法;(2)电和磁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四、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小学六年级上册的第三节课,学生已经学习了电和磁的基本概念,对电和磁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在前两节课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电的基本概念、电路的构成和电流的运动规律等方面的内容,对电路的基本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本节课将进一步深入学习电路中电流的方向和大小的测量方法,对学生的实验精神和动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1)教师将一根铁钉放在一张纸上,然后将一根铜线缠绕在铁钉周围,用电池将铜线两端连接起来,观察铁钉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铁钉为什么会变化。
(2)教师向学生介绍电和磁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电和磁的联系和区别。
- 教师:同学们,你们看到了吗?铁钉为什么会变化呢?这是因为铜线中流动的电流,经过铁钉的时候,产生了磁场,使铁钉发生了变化。
这就是电和磁的联系。
那么,电和磁有什么区别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第3课:《电和磁》(教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第3课:《电和磁》(教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一、文本分析本课主要内容为电和磁的相关知识。
通过引入实例和实验,让学生了解电的种类和电路的搭建,以及磁铁吸引物体的原理和磁场的概念。
同时,本课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学习内容既涉及到实物观察、实验操作,又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受众面较广,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教学。
学生的基础知识主要涉及到磁性物质和电的概念,对于电路和磁场的概念和应用的了解还需要加强。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课内容。
三、教学目标1.了解电的种类和电路的搭建方法。
2.理解磁铁吸引物体的原理和磁场的概念。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电路的搭建方法。
2.使学生掌握磁铁吸引物体的原理。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教师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用到哪些电器,它们都是如何使用的。
2.教师引入本课的重点——电和磁,带领学生探究电和磁的联系与区别。
二、讲授新知(35分钟)1.电的种类(10分钟)教师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直流电和交流电的概念和区别。
并让学生参与实验,自己搭建简单的直流电路。
2.磁铁吸引物体的原理(10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实例和让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帮助学生掌握磁铁吸引物体的原理,以及针对不同磁性物质的情况,磁铁吸引的程度也是不同的。
3.磁场的概念(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磁场的概念,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验,实践操作磁铁在不同位置下所吸引的铁粉情况,感受磁场的存在和作用。
三、课堂练习(10分钟)教师针对本课的重点难点,布置相应的课堂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内容。
四、总结反思(5分钟)教师让学生在黑板上一起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和体验所遇到的问题,看看是否还有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电的种类:—直流电—交流电2.磁铁吸引物体的原理3.磁场的概念———————这里划线部分是可以电脑输入的,其它部分建议手写。
六年级科学电和磁教案
六年级科学电和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和磁的基本概念;(2)掌握摩擦起电的原理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3)学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流和电压;(4)能够设计简单的电路,并观察电流产生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2)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究电和磁的规律;(3)学会使用科学仪器,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态度;(3)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1节:电和磁的基本概念1. 电荷:正电荷、负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2. 磁场:磁体的性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第2节:摩擦起电1. 摩擦起电的原理;2. 摩擦起电的实验现象;3. 电荷的转移和中和。
第3节:电流的形成和测量1. 电流的形成;2. 电流的方向;3. 电流表的使用。
第4节:电压的认识1. 电压的概念;2. 电压表的使用;3. 电压与电流的关系。
第5节:简单电路的设计与实验1. 电路的组成;2. 电路的设计;3. 电流产生的现象观察。
三、教学资源1. 教材《科学》六年级上册;2. 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磁体、电线、灯泡等;3. 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电和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发学生对电和磁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2. 教学内容的讲解与实验:结合教材内容,讲解电和磁的基本概念,并进行相关实验演示;3. 学生自主实验与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总结电和磁的规律;4. 知识巩固与拓展:通过练习题和小组讨论,巩固所学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电和磁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电和磁的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2. 学生掌握摩擦起电的原理和实验操作能力;3.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电路,并观察电流产生的现象;4. 学生对电流、电压关系的认识。
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教学设计(精选5篇)
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教学设计(精选5篇)第一篇:六年级上册科学《电和磁》教学设计《电和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2、过程与方法:做通电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并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得出通电导线、通电线圈与指南针偏转的内在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的重要,感悟到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通电后的导线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教学难点:对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通过分析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每组准备2节1号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开关、导线3根、长导线一个、胶带纸、小刀、指南针。
教师准备:条形磁铁一个,大指南针一个。
教学过程:一、引入1、教师出示指南针,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指南针)师:指南针的指针是用什么做的?(磁铁)指针指向什么方向?师:在不用手碰指南针的情况下,你能用什么办法是指南针动起来?同学上讲台验证。
2、师:条形磁铁有南北极吗?你有办法知道这个条形磁铁的南北极吗?学生回答并上台验证。
并引出磁铁的性质。
3、归纳:磁铁的磁性能影响指南针,使它发生偏转。
刚才的小实验是我们以前学习的磁现象。
(板书:磁)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偶然让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就是这个发现,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
奥斯特到底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他到底发现了什么呢?大家想知道吗?我们也来做一做这个实验好吗?二、通电导线和指南针1、大家看老师手上的小灯泡,你能用手中的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吗?介绍所需的材料。
请两位学生到展示台,其余小组进行组装,教师巡视。
2、请同学说一说电流在电路中是怎样流动的。
是什么使小灯泡亮起来的?(板书:电)3、介绍实验方法:奥斯特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电路中双手拿住长一些的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的上方,与磁针的方向一致,你想知道奥斯特发现了什么吗?同学们也来试一试。
4.3电和磁(教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4.3电和磁(教案)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六年级
3.授课时间:第3周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理解电流的磁效应,能描述电流产生磁场的现象。
2.能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的方向。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科学家,进行电流磁效应的实验探究,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游戏:设计电流磁场方向的判断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安培定则的应用。
-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
3.教学媒体和资源:
- PPT:用于展示电流磁效应和安培定则的原理,以及相关应用案例。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深入理解电流磁效应和安培定则的应用。
-案例研究法:通过分析电磁铁等具体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电与磁的实际联系。
-项目导向学习法:设计制作简单的电磁装置,培:通过演示电流产生磁场的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电流的磁效应。
-视频:播放电流产生磁场的实验演示视频,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电流的磁效应。
-在线工具:提供电流磁场方向的判断练习,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
-实验器材:准备电流磁场实验的器材,如电池、导线、磁铁等,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电和磁》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电流产生磁场的现象?”比如,当电流通过导线时,周围的磁铁会被吸引或排斥。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电与磁的奥秘。
教科版科学六上3.1《电和磁》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3.1《电和磁》教案一. 教材分析《电和磁》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电和磁的基本概念,通过实验和探究,让学生掌握电和磁的性质和规律。
教材中安排了多个实验和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电和磁的知识基础,对生活中的电和磁现象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电和磁的深层次原理还不够理解,需要通过实验和探究来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较高,通过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电和磁的基本概念,知道电和磁的性质和规律。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让学生能运用电和磁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电和磁的基本概念及其关系。
2.电和磁的性质和规律的实验探究。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安排多个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电池、导线、磁铁、铁钉等。
2.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3.教学场地:实验室或教室。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活中的电和磁现象,如手机充电、磁铁吸引等,引导学生思考电和磁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电和磁的基本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电和磁的知识。
操练(15分钟)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如电池连接导线和灯泡,观察灯泡发光的现象;磁铁吸引铁钉等。
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培养实验技能。
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电和磁的性质和规律,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深入理解电和磁的知识。
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电和磁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发电机、电动机等。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电和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公开课 (2)
课型
实验探究课课时1
学情分析
在前两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身边的各种能量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这些能量中,电 和磁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是本单元重点学习的能量形式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研究过 简单的磁现象,知道磁铁的磁性能让磁针发生偏转。学生也已经学过简单电路的连接方法, 只需稍做复习回顾,在重演奥斯特实验过程中就基本不会有操作上的问题。学生能够依据 现象和推理作出合理的解释,从而得出“电生磁”的探究结论。
学生准备
电池、电池盒、鳄鱼夹导线 3 根、长导线 1 根、小灯座、小灯泡、开关、指南针。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指导设■篇图
—、聚焦
谈话导入。上节课的学习发现,我们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电。但 是你们知道吗,在200多年以前,电与人类的生活是完全无关的, 只应用于实验中。直到一位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偶然发 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才打开了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的大门。 你们知道是什么现象吗?
通电能使导线产生磁性,那么电流越大,会不会产生的磁性越 强呢?
6.指导学生安全操作短路的实验。
活动二:用通电线圈靠近指南针,重演奥斯特实验。
1.有了前面的实验基础,让学生试一试线圈的多种放法。如:线 圈放在指南针的上面、下面、四周或者套在指南针上。
2.学生会发现:把线圈立着放,指南针尽量靠近线圈中心,偏转角 度最大。
3.引导学生想办法增大指针的偏转角度。不对所有学生作要求, 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可适当指导。
研讨2:1.分析奥斯特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分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结合两个实验分析。教师小结:通电导线 能产生磁性,电流越大,磁性越强;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2.电和磁之间能否相互转换?你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根据两个实验,交流讨论。通过消耗电能,给导线通电,导线 产生磁能,所以电能可以转换为磁能。目前学生的知识储备还 不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导线、指南针
老师准备:老师除了一套学生用的器材外,增加条形磁铁一块,铁钉一枚、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问题
1、投影出示指南针,你有什么方法让指南针的指针发生偏转?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用磁铁和铁,分别请学生上台演示验证,并说说其中的原因)
三、通电线圈和指南针
1、师:刚才我们用短路增加电流的方法使指针偏转更明显,那么你们还有其他的方法让指针偏转更明显吗?
2、教师可以从刚才电路中用的是一根导线来引导学生想到用多根导线,从而引出做线圈的这种方法。
3、指导学生做一个线圈,学生用通电线圈做实验(课件:给线圈通上电流,线圈会产生磁性吗?线圈怎么放,指南针偏转角度最大?)
1、电和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过程与方法: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探究使指南针指针发生更大偏转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的重要。
【教学重点】如何使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更明显实验讨论和设计(用短路、用通电线圈代替通电直导线);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4、说说你们小组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和想法?
四、知识运用(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1、教师出示一节废电池,师:这是一节废电池,你们觉得里面还有电吗?
2、师:那用什么方法来检测?怎么检测?
五、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对于“电和磁”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板书设计】
电和磁
电流
磁性磁针偏转
2、教师出示一根导线,问:你们觉得这根导线会使磁针偏转吗?
3、教师演示。
4、如果把这根导线通上电又会怎样呢?
二、通电导线和指南针
1、教师分发小组实验材料,要求学生组装一个电路,使导线通上电。
2、教师分发指南针,指导学生做小灯泡电路使指针偏转的实验(课件:实验要求)
3、说说你们小组在刚才的实验中有什么发现或者疑问?
4、有什么方法可以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5、教师出示课件:提醒学生短路电路通电时间不能长
6、说说你们小组在实验中又有什么发现?
7、师:刚才我们都看到了通电直导线能使指南针指针发生偏转的现象,其实在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就已经在一次实验中发现了这个奇怪的现象。
当时奥斯特的脑子里就有了一个大问号,那么现在的你看到这一现象会提出什么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