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孤独之旅》“生本”课堂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教案 (5篇)
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教案篇1教材分析:本文记叙了一个失学少年在一段孤独生活中终于“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的故事,令人感恩良多。
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多朗读,在朗读中领会文章的基本内容,在朗读中逐步进人情境,体会文章中的美好情韵,逐步领略到文章中的深层意味。
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体会成长中的感受;2、理解文意,概括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3、了解小说三要素,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1、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2、标题的含义。
一、导入新课一提到“孤独”二字,我们总会感到凄凉,酸苦,每天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该多好。
可是小小少年总要长高,烦恼和孤独总会尾随我们而来。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孤独的滋味。
可以说孤独随时间而来,孤独使生命更加灿烂。
同学们,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检查预习字词情况。
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嬉闹、掺杂、给予、撩逗、凹地、胆怯。
积累下列词语:厚实、嬉闹、一落千丈、置之不理、歇斯底里。
2、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重点朗读以下段落,每人一段,比一比谁读得好。
(1)刚开始,杜小康想回家,父亲则不肯,怕自己也会像儿子一样突然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
从“小木船赶着鸭子……杜雍和这才将船停下来”。
(2)到达芦苇荡后,父子感受不同,儿子“害怕”,父亲也有些“慌张”,却安慰自己的儿子。
从“这才是真正的芦荡……并且迟迟不能人睡”。
(3)随着时间的流逝,父子俩感到孤独。
从“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4)最恶劣的天气中,杜小康经受了考验。
从“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最恶劣的天气……也滴在跟在他们身后那群鸭的羽毛上。
”学生朗读时,注意体会人物心中的孤独感,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故事,表达了一个——的主题。
(学生只要说出自己的想法即可,教师注意引导和归纳。
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教案、教学设计
5.学习动机:在课程进行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课文中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孤独之旅》是九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重要课文,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孤独之旅》的字词、句式及主要内容,能准确地朗读、默写课文,并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2.分析课文的结构与写作手法,了解小说的基本元素,如人物、情节、环境等,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文,指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的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对课文进行初步理解。
2.对课文中的生词、短语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
3.深入分析课文,讲解课文中的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等,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深层含义。
4.对主人公在孤独中的成长过程进行分析,探讨孤独对人性的磨砺与塑造作用。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孤独之旅》的深层含义,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环境描绘等要素,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
2.掌握小说的阅读方法,学会从人物心理、行为、语言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创作实践,突破写作难点。
(二)教学设想
-学生在展示过程中,要注重表达清晰、自信,展示自己的语文素养。
-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初中语文《孤独之旅》的教案及板书设计
初中语文《孤独之旅》的教案及板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孤独之旅》。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
(3)了解课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增强阅读自信心。
(2)引导学生理解人生旅程的孤独性,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孤独之旅》。
(2)理解课文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3)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正确运用。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人物内心的孤独感受。
(2)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孤独之旅》。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并查找其意思。
(2)教师检查生字词学习情况,并对重点字词进行讲解。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品读赏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人物内心的孤独感受。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情感延伸:(1)学生谈一谈对课文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树立乐观的生活态度。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孤独之旅》。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五、板书设计:孤独之旅作者:曹文轩写作背景:现代文学主题思想:人生旅程的孤独性人物形象:1. 主人公:内向、敏感、勇敢2. 父亲:严厉、关爱、无奈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2. 理解课文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3. 掌握生字词的正确运用教学难点:1. 分析人物内心的孤独感受2. 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人生哲理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播放相关音乐或展示图片,为学生营造一个安静、温馨的学习氛围,使其更好地进入课文情境。
初中语文《孤独之旅》的教案及板书设计
初中语文《孤独之旅》的教案及板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孤独之旅》的主题和情节。
掌握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式。
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深入理解文中的主题和情感。
通过写作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对他人的关心。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目标。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孤独之旅》的作者和背景。
简述课文的主要情节和主题。
2.2 课文分析分析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解释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2.3 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思考文中的主题和情感。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目标。
3.2 阅读与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中的情节和主题。
教师提问和引导学生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3 分析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3.4 写作与表达教师提供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创作。
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标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估。
学生写作和表达能力的评估。
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的表现。
4.2 评价方法教师通过观察和提问,了解学生的理解和思考情况。
学生通过写作和表达,展示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第五章:板书设计5.1 板书内容课文《孤独之旅》文中的重要情节和主题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5.2 板书形式使用简洁明了的图示和关键词,展示课文的主要内容。
使用不同的颜色和标记,突出文中的重要信息。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与参考资料主要使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孤独之旅》一文。
收集相关的作者介绍、课文解读、教学案例等参考资料。
6.2 多媒体与教具使用投影仪和屏幕,展示课文和相关图片。
使用笔记本电脑,方便展示和分享学生的写作和表达作品。
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教案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主要教授九年级学生《孤独之旅》一文,使学生了解孤独与
友情的主题,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文章主题,品味文学情感,展开思辨。
难点:理解孤独与友情之间的冲突与和谐,掌握文学鉴赏技巧。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引入孤独与友情的话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及思考欲望。
2.导读
简要介绍《孤独之旅》的作者、背景和主题,为学生打开阅读大门。
3.文本解读
逐段解读《孤独之旅》,分析文中人物形象、情节起伏,引导学生
深入思考。
4.情感表达
带领学生感受文中孤独与友情的情感碰撞,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5.文学鉴赏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表达手法,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6.反思总结
让学生就孤独与友情的主题展开讨论,总结课堂收获。
四、课堂作业
1.根据《孤独之旅》的主题,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孤独与友情的理解与感悟。
2.针对《孤独之旅》中的某一段文字,进行赏析,分析作者的用词和表达技巧。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孤独与友情的主题,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同时,也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培养其独立思考和情感表达能力。
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的教案设计
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环境描写,领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孤独之旅的描绘,体会人生的酸甜苦辣。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境、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2. 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环境描写,领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作品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氛围。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划出生字词,并查找课后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检查学习效果,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
3. 合作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环境描写。
(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深入剖析:(1)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探讨作者的写作手法。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孤独之旅的理解和感悟。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合作讨论的表现。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包括读后感和预习内容。
3. 单元测试:在单元结束后,进行一次针对本节课内容的测试,以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意见,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参与度。
初中九年级语文《孤独之旅》教案
教案:《孤独之旅》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和主题。
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诗歌欣赏与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课文进阶解读2.课文鉴赏与感悟3.诗歌写作实践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的内涵和意义。
2.分析杜甫的诗歌风格和特点。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诗人的心情及其表达方式。
2.利用诗歌创作表达内心感受。
教学过程:Step 1:课前导入(10分钟)1.让学生观看一张插图,描述一个人独自旅行的情景。
2.引导学生讨论一个人独自旅行的感受和所带来的思考。
Step 2:课文阅读(10分钟)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孤独之旅》。
2.教师解答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Step 3:课文解读(15分钟)1.引导学生分析杜甫的诗歌风格和特点。
2.分析课文中的词语、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解读诗人的内心感受。
Step 4:课文鉴赏与感悟(20分钟)1.引导学生就诗中的描述、情感和意境进行思考和讨论。
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Step 5:诗歌写作实践(25分钟)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创作一首表达孤独之旅的诗歌。
2.鼓励学生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Step 6:诗歌分享与讨论(20分钟)1.学生互相分享自己创作的诗歌。
2.引导学生对他人作品进行感受和评价。
3.教师对学生的诗歌进行点评和总结。
Step 7:课堂小结与反思(10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2.引导学生思考课堂学习的收获和不足。
延伸拓展活动:1.带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活动,体验孤独之旅的情感和感受。
2.分组学生合作创作一首诗歌,表达共同的主题和情感。
教学评价方法:1.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表现。
2.作品评价:评价学生创作的诗歌作品。
3.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收获进行反思和评价。
教学资源准备:1.课本《孤独之旅》。
2.PPT或黑板教学工具。
3.插图资源。
教学反思:本教案以《孤独之旅》为例,通过课文阅读、解读、鉴赏与感悟以及诗歌创作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诗歌欣赏与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的教案设计
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孤独之旅》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及其作品背景。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归纳总结课文的主要观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文学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境,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友情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孤独之旅》的主要内容,分析作者的表达技巧。
2.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领悟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
2. 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创意写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及其作品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阅读感悟,讨论课文中的精彩片段。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赏析与拓展:(1)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美词佳句,体会作者的语言魅力。
(2)启发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深层含义,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进行相关主题的拓展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5. 创意写作:(1)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进行创意写作。
(2)学生分享写作成果,进行交流评价。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强调重点知识点。
(2)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选择一篇相关主题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4. 结合课文内容,进行一次创意写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回答问题的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第17课《孤独之旅》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生字词,理解“孤独之旅” 的含义。
2.分析杜小康的心理变化过程,把握人物形象。
3.赏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小说的主题。
4.引导学生感悟成长的真谛,培养坚强的意志。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梳理小说情节,理解“孤独之旅” 的含义。
(2)分析杜小康的人物形象,体会其成长过程。
(3)赏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2.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小说主题,感悟成长的内涵。
(2)学习小说的写作手法,如环境描写对烘托人物、推动情节的作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曾经感受过孤独吗?孤独是什么样的感觉?明确:孤独是一种内心的体验,每个人对孤独的感受可能不同。
有人觉得孤独是一种痛苦,有人则认为孤独是成长的机会。
2.引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孤独之旅》,讲述了一个少年在孤独中成长的故事。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如何面对孤独的。
二、作者简介1.介绍作者曹文轩:曹文轩,江苏盐城人。
1974 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
著有多种学术著作,另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等。
小说《草房子》及改编的电影荣获多项国家、国际大奖。
2.强调《草房子》的重要性:本文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草房子》是中国当代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成长小说”,以一座建在“草房子” 里的小学为背景,描绘了几个少男少女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
三、字词学习1.展示生字词:嬉xī闹、纯粹cuì、觅mì 食、撩liáo 逗、撅juē断、犬吠fèi、眺tiào 望、嗅xiù 觉、旧茬chá、驱qū除、锤chuí 炼、肥硕shuò、树烟yān、茫máng 然、纯粹cuì、兴xìng 致、空旷kuàng、稠chóu 密、永恒héng、掺chān 杂、逃窜càun、给jǐ予、胆怯qiè、陌mò 生、戳chuō破、一缕lǚ、倦juàn 意、乖guāi 巧、伶líng 仃、回应yìng、振zhèn 奋、磨难nàn。
第17课《孤独之旅》教学设计语文九年级上册(1)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清故事情节,感知文章内容。
2、品味人物在特定环境中内心的孤独和生命成长变化过程,掌握描绘人物内心变化的方法。
3、体验孤独之旅,感悟“成长”的意义。
【教学重点】1、理清故事情节,感知文章内容。
2、体验孤独之旅,感悟“成长”的意义。
【教学难点】品味人物在特定环境中内心的孤独和生命成长变化过程,掌握描绘人物内心变化的方法。
【教学资源】PPT、多媒体【教学方法】讲述法;诵读法;合作讨论法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一次机缘巧合,你穿越到《草房子》一书中,成为了书中的主角——杜小康。
在书中的世界里,你是一个十来岁的少年,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使得你不得不辍学,跟随父亲去放鸭,在艰难的生活中,你开启了人生的“孤独之旅”。
这趟“孤独之旅”分为三个阶段:第一站:在变化中体味孤独第二站:在孤独中描绘希望第三站:在逆境中见证成长二、第一站:在变化中体味孤独这天,杜小康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动态消息:“此时此刻,我的内心无比孤独、无助......”1、朋友们纷纷留言,你会怎样向好友倾诉这些烦恼呢?请你结合文章和助读资料,请你以杜小康口吻说说为什么感到孤独无助?助读资料:油麻地的孩子,念书都念到六年级了,都还没有一个有一条皮带的。
他们只能用一条细来作裤袋。
杜小康才读一年级,就有了一条皮裤带。
棕色的,油汪汪的样子,很有韧性,抓住一头,往空中一用一收,就听见趴的一声向。
油麻地一般人家的孩子,一年四季,实际上只能勉强强有两季的衣服:一套单衣,一套棉衣。
杜小康却有一年四季的衣服。
一年四季,完全可以根据天气的冷暖来增增减衣服,来加以很好地调节。
大约是在杜小康上四年级时,他变得更加与众不同了。
因为,他有了一辆自行车。
虽然这只不过是一辆旧自行车,但它毕竟是一辆自行车,并且是一辆很完整的自行车。
当时的油麻地,几乎没有一辆自行车,即使油麻地小学的老师,也没有一个有自行车。
明确:哎,以前我家家底厚实,别的孩子到六年级还没有皮带,而我读一年就有一条韧性十足的皮裤带了;我的衣服也比其他孩子多,一年四季都可以满足;而且我在四年级的时候就是油麻地第一个拥有完整自行车的人。
初中语文《孤独之旅》的教案及板书设计
初中语文《孤独之旅》的教案及板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孤独之旅》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作者对孤独之旅的感悟,认识到人生的成长过程中经历的困难和挫折。
(2)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对生活的热爱,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孤独之旅》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
2.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主题,从中获得人生感悟。
(2)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孤独之旅》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2)学生通过课后的思考题,深入思考课文主题。
3.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主题和写作特色。
四、作业布置1.请学生复述课文《孤独之旅》的故事情节,巩固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2.请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色,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板书设计1.板书课题:孤独之旅2.板书人物:主人公3.板书情节:困境—挫折—成长4.板书主题:人生的孤独之旅,挫折与成长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文所描述的氛围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问题驱动: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九年级语文《孤独之旅》教学设计(通用5篇)
九年级语文《孤独之旅》教学设计(通用5篇)九年级语文《孤独之旅》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九年级语文《孤独之旅》教学设计(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九年级语文《孤独之旅》教学设计1一、旅程读课题。
尝试各种语气。
谈谈对课题“孤独之旅”的理解引导1:既是旅程,就有它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什么?从油麻地到芦苇地;从小鸭培养到下蛋;从已经失学到复学有望;从脆弱敏感到勇敢坚强……而在这个过程中,始终有孤独相伴。
引导2:交流所划的词语,想必写人物内心的词语较多:回家、永恒、前方、茫然、恐惧、回头、陌生、寂寞、振奋、未知、撩逗、茫茫、漂游者、依托、重复、害怕、绿色的浪潮、万重大山、逃不走、胆怯、慌张、安静、清香、家、孤独、单调、干巴巴、注满了的孤独、想家、迫切、大哭、哭、没有哭……(重新理解课文标题)引导3:交流勾画的心得——所可勾画的词语越来越少。
任凭外在的世界如何狂风肆虐,我们也看不到他内心的波澜。
分析与小结:杜小康的精神世界在发生着一种变化。
越来越坚强。
孤独感呢?……最初的那种心潮起伏、情绪波动呢?……找到更多的句子验证这一点(坚强的“证据”):读思39-41段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以及“就”、“又”。
读思第44-48段杜小康的“哭”与“没有哭”。
哭——幸福的泪奔;幸福有两种;即将凯旋的小英雄。
骄傲地读课题。
(他的伤痕就是他的勋章;极至的疲累和困倦提醒着他的幸福与荣耀)没有哭——对比之前杜小康梦醒时分的痛哭;相似的情境,不一样的反应。
形成对“旅程”的两重理解:是杜小康精神成长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孤独的。
但孤独也在变化着;孤独之旅,是属于孤独的旅程。
二、孤独孤独感这样的来去,缘起缘落,难道不值得琢磨吗!什么是孤独?人到底为什么孤独?说说自己的理解。
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的教案设计
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理解作者的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通过课文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理解孤独之旅的意义,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勇气和信心。
(2)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和亲情的态度,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意图。
(2)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
2.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包括情节、人物和背景。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意图。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四、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2. 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谈谈对孤独之旅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单元测试评价:通过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乐等多元化的方式,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设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七、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准备课文朗读的录音,以便在课堂上播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九年级上册语文《孤独之旅》教案三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孤独之旅》教案三篇.篇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积累“厚实、嬉闹、乖巧、驱除、歇斯底里、一落千丈”等词语。
2、理解小说内容,体会标题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课文主题。
2、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掌握鉴赏小说的方法。
3、品味小说精美传神、意味深长的语言。
(三)德育目标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扩展视野,丰富情感体验,树立奋进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点:梳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体会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深层感悟小说意味。
教学方法:诵读法。
小说的语言平白、朴实,没有过多的文采修饰,符合少年主人公单纯、简单的生活。
文中出色的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起重要的作用。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进入作品情境,理解课文内容。
点拨法。
教学中通过设置疑点,引导学生质疑思索,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
自主探究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如对文题“孤独”含义的深层领悟。
学法指导: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一、导入设计在人生旅途上,有快乐,有痛苦。
有的人在欢乐幸福中成长,有的人在孤独艰辛中成长。
请同学谈谈对“孤独”二字的理解,我们总会感到凄凉,酸苦,每天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该多好。
可是小小少年总要长高,烦恼和孤独总会尾随我们而来。
可以说孤独随时间而来,孤独使生命更加灿烂更加丰富多彩。
同学们,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
二、阅读课文,感知内容 1.快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要求学生:(1)朗读课文,查阅工具书注音释义。
嬉闹(xī) 觅食(mì) 驱除(q ū) 雍(yōng) 旧茬儿(chá) 戳破(chuō) 撩逗(liáo) 厚实:富裕。
嬉闹:笑着闹着。
觅食:寻找食物。
驱除:赶走,除掉。
回应:回答。
撩逗:挑弄,引逗。
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孤独之旅教案(优秀10篇)
孤独之旅教案(优秀10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孤独之旅》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文章的感受也是多元的,语文教育应该注重教学过程对学生情感的熏陶感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体验文中蕴藏的感情,在体验中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受。
本节课我在“学探议练”教学模式思想的指导下,由小说三要素入手展开教学。
在教学中,注重人文性的渗透。
强化“积累”、“诵读”、“体验”、“生活”等角度的语文教育的回归。
加深对“孤独”、“成长”、“哭泣”、“坚强”、“责任”等情感的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孤独之旅”的含义,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景物描写对渲染气氛、抒发感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课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梳理要点的能力和质疑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品味语言来体验、品味孤独,指导学生勇敢面对孤独,健康成长。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视频展台。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方法:快速阅读法、跳读法、揣摩法、点拨法、文本细读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思路①、课前要求学生结合课后练习进行预习,自行解决阅读障碍;②、由学生谈论成长的烦恼与快乐导入新课,展开学习,教师抓住小说三要素设疑激趣,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③、以课文插图为突破口,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细读研读,引导学生体会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④、联系学生自身,由课内走向课外,通过课内外文学的积累赏析来品味孤独,从而丰富文本的内涵和外延,指导学生勇敢的面对孤独。
教学流程(课前为了缓解师生紧张的心理情绪,也为文本学习创设情感的基调,特播放歌曲《真心英雄》,熟悉的旋律使同学们轻松了起来。
九年级语文《孤独之旅》教案
九年级语文《孤独之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孤独之旅》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学会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在孤独之旅中的心灵成长,认识到面对困境时保持乐观心态的重要性。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孤独之旅》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 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在孤独之旅中的心灵成长,认识到面对困境时保持乐观心态的重要性。
2. 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孤独之旅》的作者及背景。
1.2 提问:同学们听说过孤独之旅吗?你们能谈谈自己对孤独之旅的理解吗?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孤独之旅》,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2 学生根据自主学习情况,完成课后练习题。
3. 合作探讨3.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4.1 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的情况,进行课堂讲解。
4.2 讲解课文《孤独之旅》的主题、结构以及作者的写作手法。
5. 情感体验5.1 学生分享自己在孤独之旅中的经历和感悟。
5.2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6. 课堂小结6.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6.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孤独之旅》,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总结作者的写作特点。
《孤独之旅》教案设计模板5篇
《孤独之旅》教案设计【教材及学情分析】(一)课文解读:《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
课文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战胜了孤独而成熟、坚强的成长历程。
孤独,是生活给予人生成长的一道美丽又残酷的题目,小说命名为"孤独之旅",蕴含深刻意味。
课文最大的亮点就是出色的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它为人物成长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背景。
在体验欣赏过程中,既能扩展学生视野、丰富情感,又能激发学生比照自己的生活形态,树立奋进的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二)学情分析:本文是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小说,学生已经积累了学习小说的一些知识和方法,文章讲述一个孩子杜小康的成长故事,主人公杜小康是和学生同龄的孩子,从内容上讲拉近了文本与学生之间的心灵的距离,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很吸引学生阅读,但学生难以体会其作用,基于此,我在这堂课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品味,把握成长的重点,把暴风雨中杜小康战胜孤独长大这一部分作为突破点,让学生走进文本,再由点到面,深入全文中感受人物在孤独的环境中的心路历程,最后走出文本,结合学生自身体验,感悟生活,塑造坚强自我。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一)知识和能力1、理解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2、通过对精彩语句的品析,让学生学会品析语言。
(二)过程和方法通过朗读,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梳理要点的能力和质疑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的价值观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主题,感受主人公的成长历程。
体会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
(五)教学难点体会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
【教法及学法】(一)教法:点拨法情境教学法延伸拓展法(二)学法:圈点批注法合作探究法质疑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影片导入,进入故事情境播放影片《草房子》中杜小康快乐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内容。
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的教案设计
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孤独之旅》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提出自己的见解。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在孤独之旅中的心灵成长,认识到面对困境时保持乐观的重要性。
(2)学会珍惜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勇敢面对挑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孤独之旅》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课文,提出自己的见解。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单元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2)简介本节课将要学习的课文《孤独之旅》。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指导。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2)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5. 练习与反馈:(1)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2)教师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反馈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合作意识。
2. 作业评价:评估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阅读测试评价:通过阅读测试,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深度和阅读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孤独之旅》课文文本。
第17课《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
2.理解成长的内涵,学会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
3.体会小说出色的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所起的作用,理解“孤独之旅”的深刻含义。
二、教学重点1.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理解“孤独之旅”的深刻含义。
2.体会小说出色的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所起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理解成长的内涵,学会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文导入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孤独是什么?学生回答预设:孤独是一个人待着,没有人陪伴;孤独是心里感到寂寞,不知道该做什么。
2.教师展示相关图片,如留守儿童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孤独的感受。
3.教师播放姜育恒的《孤独之旅》,引出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孤独之旅》。
(二)作者简介1.教师介绍作者曹文轩:曹文轩,1954年生,江苏盐城人。
当代作家、儿童文学家。
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学术性著作《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等。
其中,小说《草房子》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1999)、“宋庆龄文学奖”金奖。
2.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读过曹文轩的其他作品吗?学生回答预设:我读过《草房子》,里面的故事很有趣。
(三)写作背景1.教师介绍写作背景:本文节选自《草房子》(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版)。
选入课本时,作者做了删改,并加了标题。
《草房子》是中国当代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成长小说”。
本文节选部分写的是不幸少年杜小康与厄运抗争时的经历。
杜小康原本生活在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人家,富裕的生活、优异的学习成绩,使他一直有一种优越感。
然而,一次意外变故,家道中落,他被迫辍学,过早地担负起生活的重担,跟随父亲背井离乡去放鸭。
2.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能想象杜小康当时的心情吗?学生回答预设:他肯定很伤心,突然要面对这么大的变化。
(四)字词积累1.教师展示生字词:嬉闹(xī)、稠密(chóu)、雍(yōnɡ)、掺杂(chān)、胆怯(qiè)、撅断(juē)、空旷(kuànɡ)、觅食(mì)、撩逗(liáo)、炊烟(chuī)、戳破(chuō)、旧茬(chá)、镰刀(lián)、驱除(qū)、逃窜(cuà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过程和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快速默读、提取信息、概括信息的能
力,并且能理解重要字词句段在文中的意义和
作用;引导学生以比较阅读的方式,进行有效
的自主探究活动,对课文进行个性品读。
(3)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敢于面对学习和生
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联
系实际,引导学生借由作品感悟人生,培养积
--
课题
章节 教学 目标
孤独之旅
课型
公开课
人教版九年级上第 10 课
(1)知识和能力目标
重点
了解作家作品;增加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 难点
学会通过品味小说中关于心理、环境的细节描
写来阅读、鉴赏小说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性
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学会分析人物形
象,以虚拟的小说空间,扩展学生视野,丰富
人生体验。
--
--
(二)看图说话,情
节梳理
展示图片、提问、引导
1.感知课题:大家说
说对课题的理解:
旅:从一地到另一地
的旅行路程。
(油麻地-芦苇荡;熟
悉的故乡-陌生的异
乡)
2.感知课文:展示连
环画图片,辅以简单
的导语,结合预习作
业,引导学生梳理情节。(二)本文是自读课 文,且篇幅较长,如 何长文短教?是个值 得思考的问题。以学 生喜闻乐见的连环画 的形式,进行情节梳 理,不仅能吸引学生 的兴趣,调动学习积 极性;而且能在潜移 默化中,训练学生提 取信息、概括信息和 看图说话的能力。在 教学过程中,注意解 决预习作业中的问 题,一则是对预习作 业情况的了解和反 馈,二则有助于本课 时即将展开的教学内 容的顺利进行。
极的人生态度。
年级班级 初三(10)
(1)教学重点 a. 培养学生快速默读、提取信息、概 括信息的能力,并且能理解重要字词句 段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b. 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能理解小说 中关于心理、环境的细节描写的作用, 并能进行个性化的品味和鉴赏。 c. 感悟人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2)教学难点 a. 理解心理和环境描写的作用,学习 品读小说的方法。 b.引导学生去了解孤独、感受孤独、战 胜孤独,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教材 分析
(1)内容简介 《孤独之旅》节选自我国当代著名作家曹文轩的名作《草房子》,这部小说被誉为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的“爱的教育”。小说真诚又富于诗意地歌颂了至真至善至美的人间情感,犹如一 幅美丽的人生画卷!课文节选的部分,并没有多少曲折的故事情节,主要描写了小学生杜小康 本是油麻地最富的人家的独生子,因为父亲破产家境一落千丈而失学,只好随大病一场后瘦弱 的父亲到异乡的芦苇荡里放鸭的一段经历。课文呈现给我们的是杜小康在这段时间内的心理变 化历程。其实,刻画一个少年心理成长的轨迹,就是展现一个少年的成长过程,孤独之旅其实 就是成长之旅,就是人生之旅,文章揭示的是挫折能促进人迅速地成熟这一道理。 (2)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a.《孤独之旅》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是一篇自读课。本单元的四篇课文是 一组写少年生活的小说,每篇小说里都有一个少年形象。《故乡》里的少年闰土;本文里的失 学少年杜小康;《我的叔叔于勒》里的“我”——若瑟夫;《心声》里的李京京。但写作的角 度各不相同。注重以少年人的视角来关注社会和人生,学会对生活进行审视和思考。 b.从学科体系上看,本单元是小说单元。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小说、分析小说,把握小说主题; 揣摩小说的语言,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从而能进行个性化的品读。
教学 资源
导学案
教学 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多媒体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一)展示图片,兴
趣导入
展示介绍
介绍作家、作品,
并简单介绍杜小康放
鸭之前的生活及被迫
去放鸭的原因。结合
油麻地芦苇荡的景物
图片,引导学生进入
小说情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欣赏图片,听讲
结合完成的导学案内 容,思考、反馈、修改
(一)介绍杜小康之 前体面的生活和现在 一落千丈的家境,能 使学生更能感同身受 地去体会课文中杜小 康的心境,为展开教 学做好铺垫。展示故 事发生的图片,使学 生了解比较陌生的环 境,能吸引学生的兴 趣,为学生与文本之 间的对话建立桥梁。
学情 分析
在本单元第一课《故乡》中,已较系统地介绍的小说知识要点,重点了解了其中的外貌、 动作、语言描写,这篇文章做为自读课文,将着重从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两方面进行点拨,帮 助学生构建一个较为系统的小说知识结构。针对本校学生的特点:生活经历积累少、课外阅读
--
--
量少,对身边的事物缺少个性化的观察和感悟。所以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提供学生运用 知识的空间,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注重对学习方法进行引导, 挖掘学生自主合作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 策略
1.《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 略。 初三学生仍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而且学生对于课文中的背景不 了解、环境不熟悉、心理不理解等,造成了小说品读上的障碍。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如展示 芦苇荡的图片、情节发展的连环画等,为学生构建有效学习的平台。 2.《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 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 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回归文本进行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点。在课 本教学上,通过明确的任务引导学生“三进文本”,进行有效品读。“图片——文本”梳理情 节; “文本(课外)——文本(课内)”比较阅读,体会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的作用;“文 本——体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始终以文本阅读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感知人物, 感知情节,进而品读小说中的细节,加深对人物的认识,对主题的理解,实现个性化的解读, 把学生对文本的质疑引向阅读欣赏的层面,引向作品深处,最终引向学生的心灵。 3.《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开 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学语 文要“得法于课内,运用于课外”,我认为对于教材的有效解读,对于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 其实就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的开始。本课的资源开发从三个角度进行探索:具体可感,拉近学 生与文本的距离,如图片、电影、连环画;横向拓展,提供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如《草房子》 中相关片段的比较阅读;纵向延深,提供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空间,《草房子》和《爱的教育》 的课外阅读,并以“读书会”的形式贯穿起来,提供学生“用语文”的空间,提高学生阅读兴 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