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设计分层法例题打印
混凝土结构设计答案及试题
![混凝土结构设计答案及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728405521711cc7931b716b8.png)
1.当某剪力墙连梁刚度较小,墙肢刚度较大时(相当于α<10的情况),说明该剪力墙为( C )A.整体墙B.小开口剪力墙C.联肢墙D.壁式框架2.在确定高层建筑防震缝最小宽度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设防烈度越高,最小缝宽取值越大B.结构抗侧移刚度越小,最小缝宽取值越大C.相邻结构单元中较低单元屋面高度越高,最小缝宽取值越大D.相邻结构单元中较高单元屋面高度越高,最小缝宽取值越大=120t,K=63.有4个单质点弹性体系,其质量与刚度分别为kN/m; =180t,=9kN/m.=240t,=12×=300t, K=15×kN/m若它们的自振周期分别为、kN/m;、、,则自振周期之间的关系是( D )A. <<<B. >>>C. ==D. ===4.震级大的远震与震级小的近震对某地区产生相同的宏观烈度,则对该地区产生的震害是( B )A.震级大的远震对刚性结构产生的震害大B.震级大的远震对高柔结构产生的震害大C.震级小的近震对高柔结构产生的震害大D.震级大的远震对高柔结构产生的震害小5.已知某剪力墙墙肢为大偏压构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轴向压力N的降低(注N<0.2)( B )A.正截面受弯承载力降低,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提高B.正截面受弯承载力降低,斜截面受剪承载力降低C.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提高,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提高D.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提高,斜截面受剪承载力降低6.为满足地震区高层住宅在底部形成大空间作为公共建筑的需要( A )A.可在上部采用剪力墙结构,底部部分采用框架托住上部剪力墙B.可在上部采用剪力墙结构,底部全部采用框架托住上部剪力墙C.在需要形成底部大空间的区域,必须从底层至顶层都设计成框架D.必须在底部设置附加裙房,在附加裙房内形成大空间7.在设计框架时,可对梁进行弯矩调幅,其原则是( A )A.在内力组合之前,对竖向荷载作用的梁端弯矩适当调小B.在内力组合之前,对竖向荷载作用的梁端弯矩适当调大C.在内力组合之后,对梁端弯矩适当调小D.在内力组合之后,对梁端弯矩适当调大8.高度39m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壁结构,其水平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应当选择( B )A.底部剪力法B.振型分解反应谱法C.时程分析法D.底部剪力法,时程分析法作补充计算9.伸缩缝的设置主要取决于( D )A.结构承受荷载大小B.结构高度C.建筑平面形状D.结构长度10.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多层框架结构,当某层其他条件不变,仅上层层高变小时,该层柱的反弯点位置( B )A.向上移动B.向下移动C.不变D.向上移动至层高处11.单层厂房下柱柱间支撑一般布置于伸缩缝区段的( A )A.中央B.两端C.距两端的第二个柱距内D.任意一端12.钢筋混凝土柱下扩展基础的高度主要是由( C )A.地基抗压承载力确定B.地基抗剪承载力确定C.基础抗冲切承载力确定D.基础底板抗弯承载力确定13.我国抗震规范在结构抗震设计中采用三水准要求,两阶段设计方法。
专升本《混凝土结构设计》_试卷_答案
![专升本《混凝土结构设计》_试卷_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30636c52ea551810a68795.png)
专升本《混凝土结构设计》一、(共73题,共150分)1. 钢筋的屈服强度是指()。
( 2 分)A. 比例极限B. 弹性极限C. 屈服上限D. 屈服下限标准答案:D2. 钢筋与混凝土能共同工作的主要原因是()。
( 2 分)A. 防火、防锈B. 混凝土对钢筋的握裹及保护C. 混凝土与钢筋有足够的黏结力,两者的温度线膨胀系数接近D. 钢筋抗拉而混凝土抗压标准答案:C3. 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应使用荷载效应的()。
(2 分)A. 基本组合和偶然组合B. 基本组合和标准组合C. 偶然组合和标准组合D. 标准组合和准永久组合标准答案:A4. 四个仅截面不同的受弯构件: ①矩形梁;②倒T形梁;③T 形梁;④I 字形梁,它们所需配筋分别是A s1,A s2,A s3,A s4,若它们的 b和 h相同,且 b f =b f '=h,在相同的弯矩设计值 M的作用下,其配筋关系是()。
(2分)=A s2 >A s3 =A s4>A s2 >A s3>A s4>A s2 =A s3>A s4>A s1 >A s3>A s4标准答案:A5. ()作为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依据。
(2 分)A. Ⅰa状态B. Ⅱa状态C.Ⅲa状态D. 第Ⅱ阶段标准答案:C6. 在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中,为了避免斜压破坏,通过以下列条件()来限制。
(2 分)A. 规定最小配筋率B. 规定最大配筋率C. 规定最小截面尺寸限制D. 规定最小配箍率标准答案:C7. 为了保证斜截面抗弯能力,必须使弯起钢筋的()。
( 2 分)A. 弯起点离其充分利用点不小于 hB. 弯起点离其充分利用点不小于 h0C. 弯起点离其充分利用点不小于D. 弯起点离其充分利用点不小于标准答案:C8. 对长细比大于12的柱不宜采用螺旋箍筋,其原因是()。
(2 分)A. 这种柱的承载力较高B. 施工难度大C. 抗震性能不好D. 这种柱的强度将由于纵向弯曲而降低,螺旋箍筋作用不能发挥标准答案:D9. 由 N u- M u相关曲线可以看出,下面观点不正确的是()。
混凝土-分层法-弯矩分配法计算题
![混凝土-分层法-弯矩分配法计算题](https://img.taocdn.com/s3/m/812e3918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c0.png)
分层法与弯矩分配法的优缺点比较
可以考虑杆件之间的相互作用; 可以方便地进行优化设计和调整。 弯矩分配法的缺点
分层法与弯矩分配法的优缺点比较
计算过程相对复杂;
需要对杆件进行编号和线刚度计算。
05 计算题解析
计算题一:简支梁的弯矩计算
总结词
简支梁的弯矩计算是混凝土结构分析中的基础问题,主要涉及到均布荷载和集 中荷载的作用。
弯矩分配法的应用范围
01
弯矩分配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结构,包括梁、板、 壳等。
02
弯矩分配法可以用于计算结构的静力弯矩和动力弯 矩,也可以用于分析结构的稳定性。
03
弯矩分配法可以用于单层结构和多层结构的设计计 算,也可以用于大型复杂结构的分析和设计。
03 混凝土结构分析
混凝土结构的分类
01
02
03
01
分层法的优点
02
可以单独对每一层进行分析,计算简单明了;
03
可以考虑每一层的材料和尺寸差异;
分层法与弯矩分配法的优缺点比较
需要将结构分层,可能会 影响计算的精度;
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法的缺点
可以适用于各种水平结构 的计算。
01
03 02
分层法与弯矩分配法的优缺点比较
对于复杂结构,分层可能会比较困难。 弯矩分配法的优点 可以适用于各种竖向结构的计算;
感谢您的观看
将各层的内力进行汇总,得到整个结 构的内力。
分层法与弯矩分配法的计算步骤
弯矩分配法
1
2
确定结构的杆件和节点,并对其进行编号;
计算各杆件的线刚度;
3
分层法与弯矩分配法的计算步骤
进行弯矩分配,将各杆件的弯矩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配;
混凝土结构设计试题及答案
![混凝土结构设计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f7c5f8763231126fdb112c.png)
混凝土结构设计试题1.当某剪力墙连梁刚度较小,墙肢刚度较大时(相当于α<10的情况),说明该剪力墙为( C )A.整体墙B.小开口剪力墙C。
联肢墙D。
壁式框架2.在确定高层建筑防震缝最小宽度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设防烈度越高,最小缝宽取值越大B。
结构抗侧移刚度越小,最小缝宽取值越大C.相邻结构单元中较低单元屋面高度越高,最小缝宽取值越大D.相邻结构单元中较高单元屋面高度越高,最小缝宽取值越大3。
有4个单质点弹性体系,其质量与刚度分别为=120t,K=6×kN/m;=180t,=9kN/m。
=240t,=12kN/m;=300t,K=15×kN/m若它们的自振周期分别为、、、,则自振周期之间的关系是( D )A。
<<< B. >〉>C. ==D. ===4。
震级大的远震与震级小的近震对某地区产生相同的宏观烈度,则对该地区产生的震害是( B )A。
震级大的远震对刚性结构产生的震害大B。
震级大的远震对高柔结构产生的震害大C。
震级小的近震对高柔结构产生的震害大D.震级大的远震对高柔结构产生的震害小5.已知某剪力墙墙肢为大偏压构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轴向压力N的降低(注N〈0.2)( B )A.正截面受弯承载力降低,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提高B。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降低,斜截面受剪承载力降低C.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提高,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提高D.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提高,斜截面受剪承载力降低6.为满足地震区高层住宅在底部形成大空间作为公共建筑的需要( A )A.可在上部采用剪力墙结构,底部部分采用框架托住上部剪力墙B.可在上部采用剪力墙结构,底部全部采用框架托住上部剪力墙C。
在需要形成底部大空间的区域,必须从底层至顶层都设计成框架D。
必须在底部设置附加裙房,在附加裙房内形成大空间7。
在设计框架时,可对梁进行弯矩调幅,其原则是( A )A.在内力组合之前,对竖向荷载作用的梁端弯矩适当调小B.在内力组合之前,对竖向荷载作用的梁端弯矩适当调大C。
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题
![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题](https://img.taocdn.com/s3/m/1d50156e90c69ec3d4bb755c.png)
第二章1.柱下独立基础如题37图所示。
基础顶面作用的轴向压力Nk=700kN ,弯矩Mk=200kN·m ,剪力Vk=25kN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200kN /m2,已知基础底面尺寸b=3m ,l =2m ,基础埋置深度d=1.5m ,基础高度h=1.0m ,基础及以上土的重力密度平均值γm=20kN /m3。
试验算地基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
(2008.10)2.某轴心受压柱,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剖面如题37图所示。
基础顶面轴向压力标准值N k =720kN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 =200kN/m 2,基础埋置深度d=1.5m ,设基础及其以上土的重力密度平均值3m 20kN/m γ=。
试推导基础底面面积A 的计算公式并确定基础底面尺寸(提示:设底面为正方形)。
3.某单层厂房柱下独立基础如图示,作用在基础顶面的轴向压力标准值N k =870kN ,弯矩标准值M k =310kN·m ,剪力标准值V k =21kN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已修正)f a =200kN /m 2;基础埋置深度d=1.5m ;设基础及其上土的重力密度的平均值为γm =20kN /m 3;基础底面尺寸为b×l =3.0×2.0m 。
试校核地基承载力是否足够? (2006.10)4.某单层厂房现浇柱下独立锥形扩展基础,已知由柱传来基础顶面的轴向压力设计值N=3900kN ,弯矩设计值M=1700kNm ,剪力设计值V=60kN 。
基础的高度 h=1500mm ,基础埋深 2.0m ,地基土承载力设计值f=420kN/m 2,基础及其上回填土的平均容重 γm =20kN/m 3。
试求基础底面积。
(2005.1)5.如图1所示的某一单跨等高排架,左柱A 与右柱B 是相同的,柱子总高度为H 2=13.2m,上柱高度H 1=4m 。
左柱A 和右柱B 在牛腿面上分别作用有M 1=103kNm,M 2=60kNm 的力矩。
混凝土结构设计复习题及答案定稿版
![混凝土结构设计复习题及答案定稿版](https://img.taocdn.com/s3/m/012e7ef5dd88d0d232d46a23.png)
混凝土结构设计复习题及答案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混凝土结构设计习题楼盖(200题)一、填空题(共48题)1.单向板肋梁楼盖荷载的传递途径为 楼面(屋面)荷载 → 次梁 → 主梁 → 柱 → 基础 → 地基。
2.在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设计中,板的短跨方向按 计算 配置钢筋,长跨方向按_ 构造要求 配置钢筋。
3.多跨连续梁板的内力计算方法有_ 弹性计算法__和 塑性计算法___ 两种方法。
4.四边支承板按弹性理论分析,当L 2/L 1≥_3_时为_单向板_;当L 2/L 1<__2 _时为_双向板 。
5.常用的现浇楼梯有__板式楼梯___和___梁式楼梯___两种。
6.对于跨度相差小于10%的现浇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板,可按等跨连续梁进行内力计算。
7、双向板上荷载向两个方向传递,长边支承梁承受的荷载为 梯形 分布;短边支承梁承受的荷载为 三角形 分布。
8、按弹性理论对单向板肋梁楼盖进行计算时,板的折算恒载 p g g 21'+=, 折算活载p p 21'= 11、在计算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中次梁在其支座处的配筋时,次梁的控制截面位置应取在支座 边缘 处,这是因为 支座边缘处次梁内力较大而截面高度较小。
12、钢筋混凝土超静定结构内力重分布有两个过程,第一过程是由于 裂缝的形成与开展 引起的,第二过程是由于 塑性铰的形成与转动 引起的。
13、按弹性理论计算连续梁、板的内力时,计算跨度一般取 支座中心线 之间的距离。
按塑性理论计算时,计算跨度一般取 净跨 。
14、在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中,单向板的长跨方向应放置分布钢筋,分布钢筋的主要作用是:承担在长向实际存在的一些弯矩、抵抗由于温度变化或混凝土收缩引起的内力、将板上作用的集中荷载分布到较大面积上,使更多的受力筋参与工作、固定受力钢筋位置。
混凝土结构设计题库答案 Word 文档(详细版)
![混凝土结构设计题库答案 Word 文档(详细版)](https://img.taocdn.com/s3/m/bc9fff9f6bec0975f465e2ed.png)
第十章混凝土结构设计的一般原则和方法1、建筑结构分为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上部结构有水平结构体系和竖向结构结构体系组成,常把竖向结构结构体系称为抗侧力结构体系,水平结构体系指梁板,竖向结构结构体系指柱或墙。
2、房屋的结构类型按结构材料不同分为砌体结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组合结构和混合结构等类型;按竖向结构体系不同分为排架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和筒体结构等类型。
3、工程建设一定要遵循先勘察后设计、先设计后施工的程序。
4、建筑结构设计的一般原则是安全、适用、耐久和经济合理。
5、建筑结构设计主要有哪些原则?答:①详细阅读和领会地质勘察报告,把建筑场地的水文、地质等资料作为设计依据。
②把国家、地方和行业的现行设计法规、标准、规范和规程等作为设计的依据,切实遵守有关规定,特别是“强制性条文”的规定。
③采用高性能的结构材料、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设计计算方法和施工方法。
④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尽可能采用并正确选择标准图。
⑤以优先采用有利于建筑行业的装配式结构和装配式整体式结构。
⑥与其他工种的设计,诸如建筑设计、给水排水设计、电气设计、空气调节和通风设计等互相协调配合。
P2-P36、使结构产生内力或变形的原因称为作用,分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荷载是直接作用,混凝土的收缩、温度变化、基础的差异沉降、地震是间接作用。
7、结构上的作用使结构产生内力(弯矩、剪力、轴力、扭矩)、变形、裂缝统称为作用效应。
8、结构自重属于永久荷载,又称恒荷载;楼面活荷载、吊车荷载、风荷载、雪荷载、积灰荷载属于可变荷载,又称活荷载;爆炸力、撞击力属于偶然荷载。
9、结构设计基准期为50年。
10、不同荷载的实际取值称为荷载代表值,分为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准永久值四种;对永久荷载应采用标准值作为代表值,对可变荷载应采用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准永久值作为代表值。
11、永久荷载标准值可按结构构件的设计尺寸与材料单位体积的自重计算确定,可变荷载标准值可按统计值取上限或根据经验确定。
混凝土结构设计-分层法例题打印
![混凝土结构设计-分层法例题打印](https://img.taocdn.com/s3/m/f2e01a5c8e9951e79b8927b8.png)
分层法例题例题二:(1)求节点不平衡弯矩(顺时针为正) AB 跨,(G 节点)13.135.78.212112122-=⨯⨯=qlAB 跨,(H 节点) 13.135.78.212112122=⨯⨯=qlBC 跨,(H 节点)32.76.58.212112122-=⨯⨯=ql BC 跨,(I 节点)32.76.58.212112122=⨯⨯=ql(2)求分配系数667.09.0421.4463.7463.7=⨯⨯+⨯⨯=GH u333.068.4516.159.0421.4463.79.0421.4==⨯⨯+⨯⨯⨯=GD u353.052.8652.309.0421.4421.10463.7463.7==⨯⨯+⨯+⨯⨯=HG u472.09.0421.4421.10463.7421.10=⨯⨯+⨯+⨯⨯=HI u175.09.0421.4421.10463.79.0421.4=⨯⨯+⨯+⨯⨯⨯=HE u864.09.0479.1421.10421.10=⨯⨯+⨯⨯=IH u136.0284.47444.69.0479.1421.109.0479.1==⨯⨯+⨯⨯⨯=IF u(3)弯矩分配并传递(从弯矩比较大的节点开始,反向分配,满足精度要求小于1.0后结束)先从G 、I 节点开始76.8667.013.13=⨯- 乘0.5传递系数,传递到H 节点,得4.38 32.6864.032.7-=⨯-乘0.5传递系数,传递到H 节点,得-3.16H 点不平衡弯矩为03.716.332.738.413.13=--+分配 左梁48.2353.003.7-=⨯乘0.5传递系数,传递到G 节点,得-1.24右梁32.3472.003.7-=⨯乘0.5传递系数,传递到I 节点,得-1.66 下柱23.1175.003.7-=⨯G 点不平衡弯矩分配83.0667.024.1=⨯- 传递到G 节点,得0.42 I 点平衡弯矩分配43.1864.066.1=⨯- 传递到G 节点,得0.72 H 点不平衡弯矩为14.172.042.0=+分配。
混凝土结构设计复习题及部分答案(全)
![混凝土结构设计复习题及部分答案(全)](https://img.taocdn.com/s3/m/e7fbc9fccc175527072208f8.png)
《混凝土结构设计复习题及部分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在设计框架时,可对梁进行弯矩调幅,其原则是( A )A.在内力组合之前,对竖向荷载作用的梁端弯矩适当调小B.在内力组合之前,对竖向荷载作用的梁端弯矩适当调大C.在内力组合之后,对梁端弯矩适当调小D.在内力组合之后,对梁端弯矩适当调大2.伸缩缝的设置主要取决于(D )A.结构承受荷载大小B.结构高度C.建筑平面形状D.结构长度3.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多层框架结构,当某层其他条件不变,仅上层层高变小时,该层柱的反弯点位置( B )A.向上移动B.向下移动C.不变D.向上移动至23层高处4.单层厂房下柱柱间支撑一般布置于伸缩缝区段的(A )A.中央B.两端C.距两端的第二个柱距内D.任意一端5.钢筋混凝土柱下扩展基础的高度主要是由(C )A.地基抗压承载力确定B.地基抗剪承载力确定C.基础抗冲切承载力确定D.基础底板抗弯承载力确定6.在用分层法计算框架内力时( A )A.除底层外,其他各层柱的线刚度应折减B.除底层外,其他各层柱的线刚度应增加C.底层柱线刚度应折减,其他各层柱不变D.各层柱的线刚度均不变7.设计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时,为简化计算,对现浇楼盖,取中框架梁的截面惯性矩为( D )A.I0B.1.2IC.1.5ID.2.0I(.I—为矩形截面梁的截面惯性矩)8.荷载分项系数的取值( D )A.总是大于1B.总是小于1C.总是等于1D.可能大于1,可能等于1,也可能小于19.单层厂房计算中,对屋面活荷载、雪荷载的取值是按( D )A.两者之和B.两者的平均值C.两者的较小值D.两者中的较大值10.高层剪力墙结构的水平位移曲线为( )A.弯曲型B.剪切型C.弯剪型D.剪弯型11.多层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移主要是由(C )A.梁剪切变形引起的侧移B.柱剪切变形引起的侧移C.梁、柱弯曲变形引起的侧移D.柱轴向变形引起的侧移12.单层厂房排架在柱顶集中水平力作用下按剪力分配法计算时,总剪力是按( C )A.柱的数量平均分配给各柱B.柱的高度分配给各柱C.柱的侧移刚度分配给各柱D.柱的截面面积分配给各柱13.在D值法中,D值的计算公式为D=α2j ch i12其中α数值(<1 )A.<1B.>1C.=1D.可能>1,也可能<114.在用分层计算多层框架内力时,中间层某柱的柱端弯矩,( B )A.只与该柱所属的一个开口框架计算单元有关B.只与该柱所属的两个开口框架计算单元有关C.与所有开口框架计算单元有关D.与所有开口框架计算单元无关15.层数不多,荷载不大而地基承载力较高时,框架柱较经济的天然浅基础型式是( C )A.条形基础B.筏式基础C.独立基础D.箱形基础16.框架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通常最大层间位移位于(C )A.框架顶部B.框架中部C.框架底部D.框架2/3高度处17.地面粗糙度类别为B类的地区指的是(C)A.有密集建筑群的大城市市区B.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C.中小城镇和大城市郊区D.海岸、湖岸、海岛地区18.在进行单层厂房柱控制截面内力组合时,每次组合都必须包括(B)A.屋面活荷载B.恒荷载C.风荷载D.吊车荷载19.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多层框架结构,当某层其他条件不变,仅其柱上端梁刚度降低,该层柱的反弯点位置(A)A.向上移动B.向下移动至52层高处C.不变D.向下移动至31层高处20.在进行框架梁端截面配筋计算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弯矩和剪力均采用柱边的值B.弯矩和剪力均采用柱轴线处的值C.弯矩采用柱轴线处的值,剪力采用柱边值D.弯矩采用柱边值,剪力采用柱轴线处的值21.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有侧移多层多跨框架柱的计算长度l 0最小的是(B )A .采用现浇楼盖的边柱B .采用现浇楼盖的中柱C .采用装配式楼盖的边柱D .采用装配式楼盖的中柱22.反弯点法可用在(D )A .竖向荷载作用下,梁柱线刚度比小的框架B .竖向荷载作用下,梁柱线刚度比大的框架C .水平荷载作用下,梁柱线刚度比小的框架D .水平荷载作用下,梁柱线刚度比大的框架23.下述单层单跨厂房中,整体空间作用较大的是(B )A .无檩屋盖,两端无山墙B .有檩屋盖,两端有山墙C .有檩屋盖,两端无山墙D .无檩屋盖,两端有山墙24.框架柱的侧移刚度212h i D cα=,其中α是考虑(A )A .梁柱线刚度比值对柱侧移刚度的影响系数B .上下层梁刚度比值对柱侧移刚度的影响系数C .上层层高变化对本层柱侧移刚度的影响系数D .下层层高变化对本层柱侧移刚度的影响系数25.单层厂房抗风柱与屋架上弦之间采用弹簧板连接,弹簧板(A )A .只传递水平力B .只传递竖向力C .只传递弯矩D .不传递力26.对于多层多跨规则框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A .在风荷载作用下,边柱的轴力较大,中柱的轴力较小B .在风荷载作用下,迎风面的柱子受拉,背风面柱子受压C .在楼面均布恒载作用下,边柱的弯矩较大,中柱的弯矩较小D .在楼面均布恒载作用下,边柱的轴力较大,中柱的轴力较小27.一般情况,在风荷载作用下,规则框架结构的侧移特征是(B )A .各层侧移越往上越大,层间侧移越往上越大B .各层侧移越往上越大,层间侧移越往上越小C .各层侧移越往上越小,层间侧移越往上越大D .各层侧移越往上越小,层间侧移越往上越小28.一般情况下,在选择框架梁的截面高度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A )A .梁的跨度B .层高C .结构的总高度D .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29.确定框架结构内力分析的计算简图时,框架梁的计算跨度应取(D )A .梁的净跨度B . 梁的净跨度+21梁高C .梁的净跨度+21柱截面高度 D .梁两端柱轴线之间的距离30.在设计厂房结构吊车荷载时,根据吊车达到其额定起吊值的( C ),将吊车工作制度分为轻级、中级、重级和超重级四种工作制。
2015年全国自考混凝土结构设计模拟试卷(一)
![2015年全国自考混凝土结构设计模拟试卷(一)](https://img.taocdn.com/s3/m/3e135300f12d2af90242e6f9.png)
2015年全国自考混凝土结构设计模拟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题在高层建筑结构中,竖向荷载作用下,柱内轴力与层数近似呈()A. 线性关系B. 二次方关系C. 三次方关系D. 四次方关系【正确答案】A【你的答案】本题分数2分第2题分层法计算多层框架在竖向荷载下的内力时,应遵循的两点计算假定是()A. 框架有侧移、每层梁上荷载仅对本层梁和上下柱产生内力B. 框架有侧移、每层梁上荷载对本层梁和上下梁、柱产生内力C. 框架无侧移、每层梁上荷载仅对本层梁和上下柱产生内力D. 框架无侧移、每层梁上荷载仅对本层梁和上下梁、柱产生内力【正确答案】C【你的答案】本题分数2分第3题高度大于或等于250m的高层建筑,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的限值为()A. 1/200B. 1/250C. 1/400D. 1/500【正确答案】D【你的答案】本题分数2分第4题在柱顶水平集中力作用下,单层厂房排架柱顶总剪力应按()A. 各柱的截面面积分配给各柱B. 各柱的抗剪刚度分配给各柱C. 各柱的抗弯刚度分配给各柱D. 柱子的数量平均分配给各柱【正确答案】B【你的答案】本题分数2分第5题高振型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主要在结构()A. 上部B. 中部C. 中部靠下D. 下部【正确答案】A【你的答案】本题分数2分第6题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反弯点法中的柱侧向刚度,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仅与本层柱的线刚度和本层层高有关B. 与上、下层柱的线刚度和本层层高有关C. 与上、下层柱的线刚度和上、下层层高有关D. 与上、下层柱的线刚度和本层层高无关【正确答案】A【你的答案】本题分数2分第7题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多层框架结构,当某层其他条件不变,仅上层层高较高时,该层柱的反弯点位置()A. 向下移动B. 不变C. 向上移动D. 向上或向下移动【正确答案】C【你的答案】本题分数2分第8题第一阶段设计中地震作用计算时采用如下()烈度值。
分层法题目解答
![分层法题目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02b25139af45b307e87197f7.png)
分层法例:某教学楼为四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梁的截面尺寸:250mm×600mm,混凝土采用C20;柱的截面尺寸:450mm×450mm,混凝土采用C30。
试按分层法计算钢筋混凝土框架的弯矩,并绘出弯矩图。
屋面和楼面荷载标准值见下表。
解:(1)计算梁、柱线刚度1)梁的线刚度边跨梁:k b=E b I b/l=[25.5×106×(1/12)×0.25×0.63×1.5]/5.7=24.16×103kN·m(框架梁截面惯性矩增大系数均采用1.5)中跨梁:k b=E b I b/l=[25.5×106×(1/12)×0.25×0.63×2.0]/3.00=45.90×103kN·m2)柱的线刚度底层柱:k c=E c I c/h=[30×106×(1/12)×0.45×0.453]/4.55=22.53×103kN·m 其他层柱:k c=E c I c/h=[30×106×(1/12)×0.45×0.453]/3.60=28.48×103kN·m(2)计算分配系数除底层外,各层柱的线刚度应乘以0.9。
(3)荷载分析1)屋面梁上线荷载设计值恒载:1.2[(2.93+1.00+2.60)×4.5+0.25×0.60×25×1.2]=40.67kN/m 活载: 1.4×0.7×4.5=4.41kN/m (系数1.2为考虑梁挑檐及抹灰重的系数)q1=45.08kN/m 2)楼面梁上线荷载设计值教室恒载:1.2[(1.10+1.00+2.60)×4.5+0.25×0.60×25×1.2]=30.78kN/m活载: 1.4×2.00×4.5×0.9=11.34kN/m (系数0.9为屋面及楼面活荷载折减系数)q2=42.12kN/m 走道恒载:30.78kN/m 活载: 1.4×2.50×4.5×0.9=14.18kN/mq3=44.96kN/m(4)梁端固端弯矩M F顶层边跨梁(教室):M F=q1l12/12=45.08×5.72/12=122.05kN·m中跨梁(走道):M F=q1l22/3=45.08×(3/2)2/3=33.81kN·m其他层边跨梁(教室):M F=q2l12/12=41.12×5.72/12=114.04kN·m中跨梁(走道):M F=q3l22/3=44.96×(3/2)2/3=33.72kN·m(5)弯矩分配与传递(用弯矩分配法计算)1)屋面层列表计算,如表1。
混凝土结构设计
![混凝土结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89b796ff12d2af90242e6c2.png)
1、在计算框架梁截面惯性矩I时应考虑到楼板的影响,假定I0为矩形截面梁的截面惯性矩,则对现浇楼盖中框架梁截面惯性矩I应取()I=2I0B.I=1.5I0C.I=1.2I0D.I=1.0I0错误:【A】2、在水平力作用下,高层剪力墙结构的水平位移曲线一般为( )弯曲型B.剪切型C.弯剪型D.剪弯型错误:【A】3、按单向板进行设计()600mm×3300mm的预制空心楼板B.长短边之比小于2的四边回定板C.长短边之比等于1.5,两短边嵌固,两长边简支D.长短边相等的四边简支板错误:【A】4、对于连续板受力钢筋,下面哪条是错误的()连续板受力钢筋的弯起和截断,一般可不按弯矩包络图确定B.连续板跨中承受正弯矩的钢筋可在距离支座C.连续板支座附近承受负弯矩钢筋,可在距支座边缘不少于的距离处截断D.连续板中受力钢筋的配置,可采用弯起式或分离式错误:【B】5、在一般单阶柱的厂房中,柱的_______截面为内力组合的控制截面。
()上柱底部、下柱底部及牛腿顶面B.上柱顶部、下柱顶部及牛腿顶面C.上柱顶部、上柱底部及下柱底部D.下柱顶部、下柱底部及牛腿顶面错误:【A】6、计算单层厂房单阶排架柱的配筋时,上柱控制截面一般可取()上柱柱顶截面B.上柱1/2高度处截面C.吊车梁顶面标高处截面D.上柱柱底截面错误:【D】7、关于反弯点法,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假定横梁的抗弯刚度无限大B.假定各层柱的反弯点均在柱高的中点C.假定梁柱节点转角为零D.其适用条件是梁柱线刚度比大于3错误:【B】8、确定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柱的计算长度时,下列因素中不需考虑的是( )框架侧向的约束条件B.荷载情况C.柱的二阶效应D.轴向变形错误:【D】9、当牛腿加载板过小或者混凝土过低,导致加载板下混凝土()剪切破坏B.斜拉破坏C.局部受压破坏D.弯曲破坏错误:【C】10、倒梁法将基础梁视为多跨连续梁,( )以土反力作为荷载,假定土反力梯形分布B.以土反力作为荷载,假定土反力均匀分布C.以上部结构自重作为荷载,假定土反力梯形分布D.以上部结构自重作为荷载,假定土反力均匀分布错误:【A】1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结构地震反应的是()柱的弯矩B.结构侧移C.梁的挠度D.地面加速度错误:【D】12、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的主次梁相交处,在主梁中设置附加横向钢筋的目的是( )承担剪力B.防止主梁发生受弯破坏C.防止主梁产生过大的挠度D.防止主梁由于斜裂缝引起的局部破坏错误:【D】13、其他条件相同时,钢筋混凝土框架侧移刚度最大的类型是()现浇式框架B.半现浇式框架C.装配式框架D.装配整体式框架错误:【A】14、在钢筋混凝土单向板中,分布钢筋的面积和间距应满足()截面面积不小于受力钢筋面积的5%B.截面面积不小于受力钢筋面积的10%C.截面面积不小于受力钢筋面积的15%D.截面面积不小于受力钢筋面积的20%错误:【B】15、用D值法分析框架结构时,柱的反弯点高度( )与上层层高变化无关B.与下层层高变化无关C.与上下层横梁的线刚度比无关D.与抗震设防烈度无关错误:【D】16、板内分布钢筋不仅可使主筋定位,分担局部荷载,还可()承担负弯矩B.承受收缩和温度应力C.减少裂缝宽度D.增加主筋与混凝土的粘结错误:【B】17、弹性方法设计的连续梁、板各跨跨度不等,但相邻两跨计算跨度相差<10%,仍作为等跨计算,这时,当计算支座截面弯矩时,则应按()计算。
3-11 混凝土结构设计设计例题
![3-11 混凝土结构设计设计例题](https://img.taocdn.com/s3/m/16329607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7e.png)
设计资料
多层和高层框架结构设计
结构平面布置图
混凝土结构设计
多层和高层框架结构设计
设计基本步骤
基本参数:使用年限、施工方式及材料等级等选定 结构选型:体系、屋面、楼面、梯梯间、天沟、电梯间等 构件布置与截面尺寸预估 计算单元、计算简图及梁柱线刚度 荷载(标准值)计算(恒载、楼(屋)面活载、风荷载) 风荷载作用下位移验算(侧移刚度、层间侧移) 内力计算、内力组合、配筋计算与构造、挠度和裂缝验算 绘制配筋图和整理计算书
【绝对精品】土木工程本科:分层法例题
![【绝对精品】土木工程本科:分层法例题](https://img.taocdn.com/s3/m/434e14cf1711cc7930b7160b.png)
7.11
0.466
D
(9.53) E
(7.11) (4.84)
F (12.77)
(3.64)
DA
7.11 0.9 4.21 9.53
7.11
0.348
A
B
C
CSD
节点 E:
ED
9.53 9.53 0.9 4.2112.77 4.84
0.308
G
H
(0.9×4.21)
EH
9.53
0.9 4.21 0.9 4.2112.77
4.84
0.123
(0.9×4.21)
D
(9.53) E
EF
12.77 9.53 0.9 4.2112.77
4.84
0.413
(7.11)
(4.84)
I
(0.9×1.79)
F (12.77)
(3.64)
EB
9.53
4.84 0.9 4.2112.77
4.84
0.156 A
B
C
CSD
节点 F:
G
底层计算简图
G (0.9×4.21) H
(0.9×4.21)
3.8 kN/m
I
(0.9×1.79)
3.4 kN/m
D
E
FD
(9.53) E (12.77) F
顶层计算简图
(7.11) (4.84)
(3.64)
A
B
C
CSD
计算节点弯矩分配系数
G
(7.63) H
I (10.21)
节点 G:
GH
7.63 7.63 0.9 4.21
本章中,杆端弯矩以顺时针为正,剪力以使隔 离体产生顺时针转动趋势为正,轴力以受压为正; 杆端转角以顺时针为正,侧移或相对侧移以向右为 正。
专升本《混凝土结构设计》
![专升本《混凝土结构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13fffe1eff9aef8941e06ea.png)
一、单选 (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1.对于钢筋应力松弛引起的预应力的损失,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应力松弛与钢筋品种有关系B.进行超张拉可以减少,应力松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C.应力松弛与张拉控制应力的大小有关,张拉控制应力越大,松弛越小D.应力松弛与时间有关系2.混凝土强度等级是由()确定的A. B. C.D.3.影响偏心距增大系数η的因素不包括()A.弯矩的大小B.截面面积和有效高度C.初始偏心D.构件的计算长度4.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中,T 形截面划分为两类截面的依据是()A.破坏形态不同B.计算公式建立的基本原理不同C.受拉区与受压区截面形状不同D.混凝土受压区的形状不同5.提高受弯构件截面刚度最有效的措施是()A.增加钢筋的面积B.增加截面高度C.改变截面形状D.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6.一般来讲,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配有螺旋箍筋的钢筋混凝土柱同配有普通箍筋的钢筋混凝土柱相比,前者的承载力比后者的承载力()A.低B.相等C.高D.不确定7.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的建立是依据()破坏形态建立的。
A.斜拉破坏B.弯曲破坏C.斜压破坏D.剪压破坏8.钢筋与混凝土能共同工作的主要原因是()A.混凝土与钢筋有足够的粘结力,两者线膨胀系数接近B.防火、防锈C.钢筋抗拉而混凝土抗压D.混凝土对钢筋的握裹及保护9.规范确定所用试块的边长是()A.100mmB.150mmC.250mmD.200mm10.通常在结构设计中需要验算的由荷载产生的裂缝类型是()A.剪切裂缝B.温度裂缝C.扭转裂缝D.弯曲裂缝11.与普通箍筋的柱相比,有间接钢筋的柱主要破坏特征是()A.混凝土压碎,钢筋不屈服B.保护层混凝土剥落C.间接钢筋屈服,柱子才破坏D.混凝土压碎,纵筋屈服tk f ck f cm f k cu f ,k cu f ,12.在轴力和剪力共同作用下,混凝土的抗剪强度()A.随压应力的增大而增大但压应力超过一定值后,抗剪强度反而减小B.与压应力无关C.随压应力的增大而减小D.随压应力的增大而增大13.钢筋混凝土偏心受拉构件,判别大、小偏心受拉的根据是()A.截面破坏时,受拉钢筋是否屈服B.纵向拉力N 的作用点的位置C.截面破坏时,受压钢筋是否屈服D.受压一侧混凝土是否压碎14.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中,对于双筋截面,下面哪个条件可以满足受压钢筋的屈服()A.B.C.D.15.钢筋混凝土大偏压构件的破坏特征是:()A.远侧钢筋受拉屈服,随后近侧钢筋受压屈服,混凝土也压碎B.近侧钢筋和混凝土应力不定,远侧钢筋受拉屈服C.近侧钢筋受拉屈服,随后远侧钢筋受压屈服,混凝土也压碎D.远侧钢筋和混凝土应力不定,近侧钢筋受拉屈服16.下面关于短期刚度的影响因素说法错误的是()A.截面配筋率如果满足承载力要求,基本上也可以满足变形的限值B.增加,略有增加C.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对于提高的作用不大D.截面高度对于提高的作用的作用最大17.钢筋的屈服强度是指()A.比例极限B.屈服下限C.屈服上限D.弹性极限18.全预应力混凝土在使用荷载作用下,构件截面混凝土()A.允许出现裂缝B.允许出现拉应力C.不出现压应力D.不出现拉应力19.一圆形截面螺旋箍筋柱,若按普通钢筋混凝土柱计算,其承载力为300KN,若按螺旋箍筋柱计算,其承载力为500KN,则该柱的承载力应为()A.300KNB.450KNC.500KND.400KN20.《规范》规定,预应力钢筋的张拉控制应力不宜超过规定的张拉控制应力限值,且不应小于()A. B. C.D.0h x b ξ≤0h x b ξ>'2s a x ≥'2s a x <ρs B s B s B ptk f 3.0ptk f 6.0ptkf 4.0ptkf 5.0二、多选 (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钢筋混凝土构件变形和裂缝验算中荷载、材料强度都取设计值B.受弯构件截面弯曲刚度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减小C.当计算最大裂缝宽度超过允许值不大时,可以通过增加保护层厚度的方法来解决D.受弯构件截面弯曲刚度随着荷载增大而减小2.影响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破坏承载力的因素有()A.配箍率B.混凝土强度C.箍筋强度D.剪跨比3.预应力混凝土的优点是()A.提高构件延性和变形能力B.增大构件刚度C.提高构件抗裂度D.可用于大跨度、重荷载构件4.关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正确的是()A.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可以避免构件裂缝的过早出现B.在浇灌混凝土之前张拉钢筋的方法称为先张法C.张拉控制应力的确定是越大越好D.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制作后可以取下重复使用的称为锚具5.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混凝土在剪应力和法向应力双向作用下,抗剪强度随拉应力的增大而增大B.混凝土受拉时的弹性模量与受压时相同C.混凝土受压破坏是由于内部微裂缝扩展的结果D.混凝土抗拉强度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而增大一、单选 (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1.标准答案:C2.标准答案:D3.标准答案:A4.标准答案:D5.标准答案:B6.标准答案:C7.标准答案:D8.标准答案:A9.标准答案:B 10.标准答案:D 11.标准答案:Ccon12.标准答案:A13.标准答案:B14.标准答案:C15.标准答案:A16.标准答案:A17.标准答案:B18.标准答案:D19.标准答案:B20.标准答案:C二、多选(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1.标准答案:A, C2.标准答案:A, B, C, D3.标准答案:B, C, D4.标准答案:A, B5.标准答案:B, C, D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单向板肋梁楼盖中,板的配筋有弯起式和分离式两种,采用分离式配筋的优点是()。
两个相同跨度混凝土分层法例题
![两个相同跨度混凝土分层法例题](https://img.taocdn.com/s3/m/8e6078f9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5f.png)
两个相同跨度混凝土分层法例题混凝土分层法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施工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的浇筑和固化过程,确保结构的稳定和耐久性。
在混凝土分层法中,施工人员将混凝土分成多个相同的跨度进行施工,以提高施工效率和减少工期。
以下是两个相同跨度混凝土分层法的例题:1. 建筑工地上需要浇筑一段长为20米的混凝土基础。
根据混凝土分层法,计划将该段基础分为两个相同的跨度进行施工。
已知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为24小时,工期为3天。
请计算每个跨度的浇筑时间和固化时间。
解析:根据总工期为3天,凝结时间为24小时,可以计算出每个跨度的浇筑时间为1.5天(即36小时)。
在浇筑后的36小时内,第一个跨度的混凝土将开始凝结,工人可以开始进行下一个跨度的浇筑。
而第一个跨度的混凝土将继续固化24小时,然后可以进行后续的施工工作。
2. 一座桥梁的桥面需要进行混凝土铺装,桥面总长度为60米。
为了提高施工效率,施工人员采用混凝土分层法,将桥面分为三个相同的跨度进行施工。
已知混凝土的固化时间为48小时,工期为5天。
请计算每个跨度的浇筑时间和固化时间。
解析:根据总工期为5天,固化时间为48小时,可以计算出每个跨度的浇筑时间为1.67天(即40小时)。
在浇筑后的40小时内,第一个跨度的混凝土将开始固化,工人可以开始进行下一个跨度的浇筑。
而第一个跨度的混凝土将继续固化48小时,然后可以进行后续的施工工作。
通过采用混凝土分层法,可以将大型建筑工程分割成若干个相同的跨度进行施工,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和减少施工周期。
这种施工方法可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强度,保证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同时,可以更好地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时间和资源,提高工程的整体管理水平。
混凝土 分层法,弯矩分配法计算题
![混凝土 分层法,弯矩分配法计算题](https://img.taocdn.com/s3/m/74564f4e69eae009581bec61.png)
计算例题
【例题3 2】某三跨五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各层框架梁所受竖向荷 载设计值(恒载)如图3.11所示,各杆件相对刚度示于图中, 试用二次弯矩分配法计算各杆件的弯矩。
q=32.8kN/m
i=0.498
i=0.498
i=1
i=1.24
q=40.2kN/m
i=0.498
i=0.498
i=1
i=1.24
49.0 -49.0
上柱 下柱 右梁 0.250 0.250 0.500 -120.6 30.1 30.1 60.3 16.4 15.1 -18.4 -3.3 -3.3 -6.6 43.2 41.9 -85.3
左梁 上柱 下柱 右梁 0.383 0.190 0.190 0.237 120.6 -24.4
q=40.2kN/m
q=32.8kN/m
33.1
顶层
+116.1
107.9
3.1
8.5
39.7
顶层
下柱 0.309
上柱 0
右梁 0.691 -98.4
左梁 0.513 +98.4 +34.0 -17.4 +3.0 -1.5 +116.5
上柱 0
下柱
右梁
0.230 0.257 -98.4 -49.2
q=40.2kN/m
i=0.498
i=0.498
i=1
i=1.24
q=40.2kN/m
i=0.498
i=0.498
i=1
i=1.24
q=40.2kN/m
i=0.471
i=0.471
i=1
i=1.24
6000
2700
6000
混凝土-分层法-弯矩分配法计算题
![混凝土-分层法-弯矩分配法计算题](https://img.taocdn.com/s3/m/981c8173f5335a8102d2204d.png)
109.5 109.5 50.0 50.0 84.7 42.4 42.2 29.8 29.7 29.7 29.8 42.2 84.7 42.4
105.9 105.9 52.7 52.7 76.1 26.9 46.5 21.4 31.8 31.8 21.4 46.5 76.1 26.9
10.7 14.8 10.7 14.8
+30.4
+68.0 -8.7
-7.8
-8.7
+8.7
+2.7 +33.1
+6.0 -33.1
-0.7 -8.5 -2.8
-0.8 -107.9
+0.8 -39.7
+11.0
33.1 33.1
+116.5
107.9
8.5
39.7
11.0
2.8
顶层
四层
q=40.2kN/m
+9.5
-2.0
+10.1
下图所示为一个二层框架,用分层法和二次弯矩分配法 作框架的弯矩图。括号内的数字表示杆件的线刚度的相 对值。
q=4kN/m
(7.63) (4.21) q=5kN/m (4.21) (9.53) (7.11) (4.84) (10.21) (1.79)
(12.77) (3.64)
-36.8 -18.3 -18.3 -22.8 30.2 -9.2 -9.2 -4.5 -2.2 -2.2 -2.8 109.5 -29.7 -29.7 -50.0
上柱 下柱 右梁 0.250 0.250 0.500 -120.6 30.1 30.1 60.3 15.1 15.1 -18.4 -3.0 -3.0 -6.0 42.2 42.2 -84.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例题二:( 1)求节点不平衡弯矩(顺时针为正)
AB 跨,( G 节点) AB 跨,( H 节点) BC 跨,( H 节点) BC 跨,( I 节点)
1 ql 2 12 1 ql 2 12 1 ql 2 12
1 ql 2 12
1 2.8 7.52 12 1 2.8 7.52 12 1 2.8 5.62 12
I 点 平衡弯矩分配 1.66 0.864 1.43 传递到 G 节点,得 0.72
H 点不平衡弯矩为 0.42 0.72 1.14分配
3
4
5
H 点不平衡弯矩为 13.13 4.38 7.32 3.16 7.03分配 左梁 7.03 0.353 2.48乘 0.5 传递系数,传递到 G 节点,得 -1.24
右梁 7.03 0.472 3.32 乘 0.5 传递系数,传递到 I 节点,得 -1.66
下柱 7.03 0.175 1.23
G 点不平衡弯矩分配 1.24 0.667 0.83 传递到 G 节点,得 0.42
10.21 4 1.79 4 0.9 47.284
( 3)弯矩分配并传递(从弯矩比较大的节点开始,反向分
配,满足精度要求小于 1.0 后结束)
先从 G 、I 节点开始
13.13 0.667 8.76 乘 0.5 传递系数, 传递到 H 节点,得 4.38
7.32 0.864 6.32
乘 0.5 传递系数,传递到 H 节点,得 -3.16
1 2.8 5.6 2 12
13.13 13.13 7.32 7.32
2
( 2)求分配系数
7.63 4
uGH
0.667 7.63 4 4.21 4 0.9
4.21 4 0.9
15.16
uGD
0.333
7.63 4 4.21 4 0.9 45.68
7.63 4
30.52
uHG
7.63 4 10.21 4 4.21 4 0.90.353 86.52
uHI
10.21 4
0.472
7.63 4 10.21 4 4.21 4 0.9
4.21 4 0.9
uHE
0.175 7.63 4 10.21 4 4.21 4 0.9
10.21 4
uIH
0.864 10.21 4 1.79 4 0.9
1.79 4 0.9
6.444
uIF
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