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度写范文在“儿童语文”的路上 儿童睡前故事文字版模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儿童语文”的路上儿童睡前故事文字版

说实话,做教师是迫不得已,因为读师范能减轻家庭负担。读书时常常“身在曹营心在汉”。读一些书,一方面兴趣使然。另一方面时刻准备着改变自己的命运。一转眼,实习了,我记得在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我看到所有的人都对我们的小语教材教法老师李吉林肃然起敬,我深感震撼,原来教师如此受人尊敬。读了她的一些书,有一句话印象最深:“我,长大了的儿童。”或许,已在我心中埋下了一粒有关儿童为本的语文教学的“种子”。但“发芽”还是经历了一些波折。目中有人1994年,南通师范毕业后,我分配到了漂阳市溧城镇和平街小学。除了初为人师的莫名激动之外,剩下的就是稀里糊涂。九十年代初,“文学热”刚刚褪色,“经商热”风起云涌,在发表了几篇小诗与散文后,我热衷和朋友们讨论各种各样赚钱的“金点子”。至于教学。甚少研究。大多按部就班走教案。当一个个梦想在现实面前幻灭之后,明白了自己可能只是读书的料,但是,我还是想通过学习跳出教育系统,摆脱教师的身份。可无论是考研究生。还是考律师等,一方面要么难过学历关要么难过学校的签字关;另一方面自己不能持之以恒且下的工夫不够,所以也不敢贸然向学校提出。但是,这些日子并非一无是处,心血来潮式的东读西读,倒也奠定了较为宽泛的知识基础,这对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有益的。最为重要的是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农村有一种说法叫做“伏性”。意思是被环境“驯服”了。做着做着,慢慢就想:我除了做老师,还能干什么呢?在教书上。倒是用心了不少。开始关注现实中的问题,读一些教育教学理论。记得第一本认真读的书是邵瑞珍、皮连生主编的《学与教的心理学》,推荐给我的人叫芮火才,是我的老师,也是当时实验小学的副校长,现在是顶头上司。那本书,他是认真看的,因为上面全是他的笔迹,书上的所有题目一个不落,全都做了。暗暗佩服之余,我也认真地读了,不仅如此,还弄来了4本左右的心理学书籍,对照着看,比较其差异,并在实践中想当然地“对应”,然后写了一篇文章,获得了常州市一等奖。证书是校长开会时拿来的,回来后他派人叫我去他办公室拿。我记得很清楚。校长办公室里还有几个老师,吕校长当着大家的面说:“小张,祝贺你,这么年轻就获这么高级别的奖,了不起,你的证书我已经欣赏好几遍了。”我脸一红,也不知道说什么,但被人欣赏与赞美总是非常高兴的。好几天都怀揣着喜悦工作,很少表扬学生的我也开始赞美学生了,看着孩子们激动的眼神我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我就是在这样的鼓励下,迈向了“更高的追求”――着手申报课题。1996年,我查阅了所谓的大量资料后,鼓捣出了第一个课题方案:主体性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吕校长看了之后。专门给市教研室的郭根福老师打电话,随后就叫我连人带方案去郭老师处。我知道郭老师是咱小语界的名人,也听说他对老师要求非常严格,常常有送去指导的论文被直接宣判“死刑”送人纸篓子。在忐忑不安中,郭老师终于看完了,说:“嗯,还有点模样。”说完,他先是动手改了一些内容,然后提了两条建议:一是让我去读裴娣娜教授“主体性发展教育实验”的研究资料,二是要求多听课多反思自己的课堂,要把问题具体化。回来后,我确实也读了裴教授的资料。但一知半解,自然也无从深入修改。谁知,一周不到。郭老师就来听我的课,听完后,他一脸严肃地问道:“你说说,你的课和你的课题研究有什么关系?你的主体性是如何尝试实践探索的?”我哑口无言,我的课题方案基本上是从资料到资料,根本没考虑过现实中“学生的学”。自然,课堂上,我也不可能去实践探索。随后,认真阅读了郭老师送给我的他的专著《小学语文教学科学研究方法》,再次追问学生作为“主体性”的价值与意义。修改了课题研究方案,后来竟被立项为常州市级课题。因为有了这样的开头。所以在课题研究的进程中“目中有人”了,“学生”成为我始终关注的对象。这逼着我第一次开始认真阅读《儿童发展心理学》、施良方的《学习论》等书籍,并且就课题研究涉及的主要内容,认认真真地作了有12个专题的研究。另一方面。在理论的指引下,开始在实践中建立了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问题探究”、“自学感悟”、“活动体验”等基本的语文课堂模式。这大概是在1998年。众所周知,这样的课堂教学理念是先进的。但在先进的理念下我的课堂却是“凌乱不堪”。或许是

我确实做了一些研究,有了一些成果,更为“不堪”的事儿发生了,常州市课题研究颁奖会还放在了我校。面对我描述的课堂,学校里的“公开课大腕们”或没有深入研究或出于提携后学均无心应战,我只能硬着头皮上。这是我第一次上公开课,而且第一次就上常州市级的。搞得教研室的专家们忙乎了好一阵子。原因是这种课每次教都不同。每次都有新情况发生。我上的是人教版的《丰碑》第二课时,采用的是问题探究模式,因为要体现“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的主体性教学理念,所以课起就是学生谈感受与问题,学生往往问着问着就上瘾了,课当中也冷不丁冒出个问题来,搞得我无所适从,以至于试教时教研室的老师忍无可忍。恨不得跑上来“亲自操刀”。正式上课时,我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终于把课上完了,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不咋的,但也获得了好评。其重要的理由是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以及随之而来的课堂教学行为的改变,这正是课题的灵魂所在。我是既高兴也难过,高兴的是基本体现了课题研究的内容。难过的是不知道我课堂问题的症结究竟在什么地方。先进的教学理念。切实的教学行为的改变,为什么不能带来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在思索中,我又确立了一个研究专题――如何实现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辩证统一。我把我这个不算成功的案例写了下来,又用了近半年的学习与实践。在“案例”后面加上了“理论思考”与“对策研究”。我把它当作自己一年来教学的总结参加了1998年的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活动。出乎意料的是获得了省一等奖,并应邀参加了在吴江举行的“教海探航”颁奖大会。尽管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可如今依然历历在目,我就像海绵一样吸收着来自各方的观点,并且“到处乱窜”,就自己的问题请教各位方家。他们有的面对具体案例直接支招;也有的直言不讳,明言上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我还得修炼。当时,我不是很清楚“修炼”是指的什么,但在不知不觉中我还是踏上了“修炼”的旅途。阅读、实践、反思、写文章成了我教育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此后我共7次获得了省“教海探航”一、二等奖。“教海探航”的过程成了‘我教师专业发展的里程碑。眼睛看着学生“教海探航”的屡次获奖,事实上提升了我的课堂教学水平,与此同时,我上公开课的机会越来越多了。说到这儿不得不提一个人。溧阳市教研室副主任唐金平。唐老师是个急性子。只要有他在听课,不要具体看课怎么样,只要看着唐老师的神情,就知道这课哪儿好哪儿有问题。每当听到比较满意的地方,他就很悠然自得,一边笑着,一边记听课笔记。如果很精彩,他便很自然地昂起头,笑着环顾四周,好像在说,这就是好课;要是这个环节有问题,他则眉头紧锁,摇头叹息;如果纰漏比较大,则坐立不安,眼睛瞪得老大。老师们都戏称为“课堂晴雨表”。因此,一堂课上完后,只见唐老师笑哈哈的,不用说,好课!如果唐老师气呼呼地一言不发,赶紧少多嘴,这课不行。后来,尤其是赛课的时候,许多青年教师就边上课边观察唐老师,他却浑然不觉。2000年10月,我代表溧阳市西平小学冲到了市一级的选拔,此时的我,工作刚刚迈入第六个年头,但在溧阳已经小有名气。我也边上课边看唐老师的反应。一帆风顺地出了线,要代表溧阳参加常州市的赛课,接下来自然又是选课文,设计教案,最后确定了《大江保卫战》一课。11月。溧阳市教育局组织了“名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地点在燕山小学,我也滥竽充数。正好是19日,同时我要去金湖参加省“教海探航”的颁奖大会。所以我的课就放在了第一节,正好把《大江保卫战》试上一下。也听听各方面的意见。上课时,习惯性地一边上一边看唐老师的反应。一开始,他倒乐呵呵的。后来他面无表情,不笑也不着急,这可把我吓坏了,因为从来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有什么问题吗?好像没有,学生读得不错,说得也很好呀。我心里直发毛,因为这可是向全市校长、教导主任和骨干教师开的课。而且挂名“名师”呢!很快,我调整状态,不看这个“晴雨表”了。课上完了,自我感觉还过得去。课后,唐老师把我叫到他面前,说:“课的好坏先不讲,我要问的是你的眼睛看哪里?你应该看着儿童!”话语里隐含着他的责备。顿时,我脸红了。我知道,在课堂上,我是学生的,全部心思应该放在学生那儿,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后来,我以《大江保卫战》这一课夺得了一等奖第一名,成为我成长的重要开端。2003年,我应邀到江南某校去上课,上的是《三借芭蕉扇》第二课时。在此之前,我在学校里也上了一次,反响不错,我的同事提了个建议,“学生读书与发言时,你要一直看着学生”。当时,我没太在意,心想这不难做到。事实上,在某校上课时,我的确做到了眼睛看着学生。可在评课时,一位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