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1.3《气体摩尔体积》教案

合集下载

高考化学大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第3讲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教案鲁科版必修1鲁科版高三必修1化学教案

高考化学大第一章认识化学科学第3讲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教案鲁科版必修1鲁科版高三必修1化学教案

第3讲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考点一物质的量[学在课内]1.物质的量定义: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的物理量。

单位mol(符号)规范表示方法:[名师点拨]由于阿伏加德罗常数太大,后面只能跟微观粒子,如跟宏观物质如1 mol大米、1 mol氢元素则错误。

2.三个基准量[名师点拨]三个等量关系1.N A与6.02×1023的关系,N A≈6.02×1023 mol-1M与相对分子(原子)质量的关系在数值上M=相对分子(原子)质量(M以g·mol-1为单位) V m与22.4 L·mol-1的关系V m=22.4 L·mol-1(标准状况下)2.下列物理量的单位物质的量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mol-1质量g 摩尔质量g·mol-1体积L 气体摩尔体积L·mol-1[考在课外]教材延伸判断正误(1)1 mol OH-的质量为17 g·mol-1(×)(2)标准状况下,22.4 L H2O2中所含原子总数为4N A(×)(3)2 mol H2O的摩尔质量是1 mol H2O的摩尔质量的2倍(×)(4)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 L·mol-1(√)(5)20 g CD4与20 g D2O中所含电子数相等(√)(6)相同质量的甲醛与乙酸中所含碳原子数相同(√)(7)标准状况下,等物质的量的NO2与N2O4体积相同(×)(8)等质量的Na2S、Na2O2中所含阴离子数相等(√)拓展应用标准状况下,11.2 L下列物质HF、H2O、H2O2、SO3、乙醇、苯、己烷、CCl4、CO2。

物质的量为0.5 mol的有CO2。

思维探究对N A、M、V m三个基准量的认识N A、M、V m的值不随(填“随”、“不随”)物质的量多少而变化。

[基础点巩固]1.(1)2 mol CO(NH2)2中含________ mol C,________ mol N,________ mol H,所含氧原子与________ mol H2O所含氧原子个数相等。

2022新教材高中化学第1章第3节第2课时气体摩尔体积教案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2022新教材高中化学第1章第3节第2课时气体摩尔体积教案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第2课时气体摩尔体积核心素养开展重点学业要求开展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基于物质的量定量认识物质的组成及物质的化学变化。

1.能运用物质的量、摩尔体积之间的相互关系进展简单计算。

2.会应用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进展有关的计算和现象的解释。

自主学习1.气体的摩尔体积:一定的□01温度和压强下,□02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符号为□03V m;常用单位为□04L·mol-1或m3·mol-1;其中标准状况(温度为0 ℃、压强为101 kPa)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05_L·mol-1。

2.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和气体体积之间的关系:n=□06VV m或V=□07n×V m或V m=□08Vn。

3.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09一样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一样数目的分子。

课堂探究一、气体的体积、气体的摩尔体积与物质的量间的关系1.在一样条件(温度、压强)下,1 mol不同物质的体积在数值上有什么特点?提示:在一样的温度和压强下,物质的量均为 1 mol的不同的固体和液体,其体积的数值不一样;对于气体,只要温度和压强一样,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大致一样,即气体的摩尔体积仅与温度和压强有关。

2.结合以下图,具体说明物质的量是如何把一定量的物质的宏观量与其所含微粒的数量联系起来的。

提示:物质的宏观量如质量(或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可以测出来,用N=n·N A=mM·N A 或N=n·N A=VV m·N A。

m(或V)是测出来的,M是的。

N A=6.02×1023 mol-1,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V m=22.4 L·mol-1。

这样就可以由测出的宏观量通过物质的量求出微粒的数量。

1.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有粒子数目、粒子大小、粒子间距。

(1)固体物质、液体物质(2)气体物质2.气体摩尔体积使用时注意的问题(1)气体体积与气体摩尔体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使用时要防止混淆。

高中化学1.3第2课时气体摩尔体积教案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化学1.3第2课时气体摩尔体积教案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第2课时气体摩尔体积1 •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相同条件(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几乎相等。

2 •气体摩尔体积(1)气体摩尔体积①概念: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口4 __________ 的气体所占有的体积。

②符号:吏 _________ 。

③单位:卫 _________ 或mi • mol_1。

④气体摩尔体积(V)、物质的量(n)与气体体积(V之间的关系:W=E7 _________ (2)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①标准状况的含义:温度为口8 _____ 、压强为口9 ________ 。

②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约为口10__________ 。

使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22.4L • mol 一1时,要注意物质的状态和所处的状况。

自我校对:□压强□分子数目□平均距离□单位物质的量—1 V□ V m □ L • mol □一□ 0 C □ 101 kPan022.4 L • mol —11 •应用气体摩尔体积解题时的“四注意”(1)条件:标准状况,即0 C、101 kPa ;⑵标准:1 mol,即分子数为 6.02 X 1023;(3)对象:气体,可为单一气体,也可为混合气体; ⑷数值:约为22.4 L ,非精确值。

2 •根据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进行的有关计算V(1)气体的物质的量:n = 224;⑵ 气体的摩尔质量:M= m ^-P V = 22.4 P ( P 的单位是g • LT );nV22.4V⑶ 气体的分子数:N= nN A = 22 4 N A ; V⑷气体的质量:m = nM = 224 MB. 在标准状况下,1 mol N 2的体积是22.4 L/molC. 1 mol N 2的体积约是22.4 L ,贝U Nb 是处于标准状况D.在标准状况下,H 2O 的摩尔体积约是 22.4 L/mol解析:选A o A 项,由于温度和压强影响气体摩尔体积,则一定状况下,能恰好为11.2 L/mol ,正确;B 项,在标准状况下,1 mol N 2的体积是22.4 L/mol x 1 mol = 22.4 L ,单位不正确,错误; C 项,1 mol Nk 的体积约是22.4 L ,气体摩尔体积为 22.4 L/mol , Nb 不一定是处于标准状况,错误; D 项,标准状况下水不1 . (2019 •四川三台中学高一第一次月考 )当温度和压强一定时,决定气体体积大小的主 要因素是()A .分子直径的大小 B. 分子间距离的大小 C. 分子间引力的大小D. 分子数目的多少解析:选D 影响气体体积大小的因素有分子直径的大小、分子间距离的大小、分子数目 的多少,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近似相等,因分子间距离远大于气体 分子大小,则影响其所占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分子数目的多少。

鲁科版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气体摩尔体积)说课设计

鲁科版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气体摩尔体积)说课设计

鲁科版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气体摩尔体积)说课设计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选的课题是鲁科版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气体摩尔体积),我将从六个方面展开说课:一教学背景,二教学目标,三教学媒体,四教学结构,五教学过程,六教学评价。

一、教学背景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策略。

(一)、教材分析物质的量是联系宏观和微观的“桥梁”,本节课宏观的“桥头”是气体的体积,由于气体的体积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所以知识的理解难度有所提升。

教材的数据表格真实地反映了1mol不同物质的体积大小,是发现气体体积规律的很好依据。

对于微观理解,教材上是直接解释,而课堂上需要通过实验和动画帮助学生理解。

抽象是本节内容最突出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1、知识储备:摩尔质量的学习使得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桥梁”作用有一定的体会和认识;学生能够用物质的质量、密度来计算物质的体积;对气体分子间间距大,容易压缩,而固、液体难以压缩有所了解。

2、心理特点:实验探究热情高,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强,有一定的求知欲。

3、认知能力:具有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分析宏观问题能力;小组合作交流的模式已经初步形成。

但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微观问题能力有待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根据教材分析将教学重点确定为: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建立;通过探究影响气体体积大小的因素,形成阿伏伽德罗定律。

结合学情将教学难点预设为: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在宏观和微观之间的思维转化。

(四)、教学策略坚持“以学定教”的理念,站在学生角度去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帮助学生构建化学知识体系。

在这节课上,帮助学生通过对宏观现象及变化的观察,用微观的角度解释宏观的现象及变化,并能用化学符号来表示。

使学生在头脑中将宏观、微观、符号三水平有机结合起来,从感性认识到微观解释,到理性提升,再到建立联系。

为凸显重点、突破难点,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

其核心内容为,观察数据、发现规律,动手实验、探寻原因,小组交流、归纳结论,辨析理解、提升思维。

高中化学《摩尔质量和气体摩尔体积》教案(鲁科)

高中化学《摩尔质量和气体摩尔体积》教案(鲁科)

第3节诚西郊市崇武区沿街学校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第2课时摩尔质量和气体摩尔体积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理解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

3.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与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物质的量与气体体积、气体摩尔体积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科学处理数据的才能。

2.,培养学生的计算才能,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稳固概念。

3.培养学生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才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互相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2.通过学生的置疑、解疑,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兴趣及探究才能。

3.通过计算,强调解题标准,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摩尔质量的概念、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教学难点:摩尔质量的概念、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什么是物质的量?什么是摩尔?它们的使用范围是什么?[学生]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所含粒子多少的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每摩尔物质都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为 6.02×1023mol-1。

物质的量和摩尔都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不能用用于宏观物体。

[讲述]既然物质的量是联络微观粒子和宏观物体的桥梁,那么,物质的量是如何把微观粒子与宏观质量、体积联络起来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物质的量与质量、气体体积之间的关系。

[推进新课]分析书中表格l 一3—1中列出的1mol 物质的质量与其相对原子质量或者者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

[学生]1mol 原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

1mol 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

[提问]那么,对于粒子中的离子来讲,又将怎样呢?[学生]对于离子来说,由于电子的质量很小,当原子得到或者者失去电子变成离子时,电子的质量可略去不计,因此,1mol 离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离子的式量。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学案1.3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气体摩尔体积4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学案1.3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气体摩尔体积4

1.3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浓度第四课时【课标要求】1.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广泛应用。

2.初步理解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及相关计算。

3.了解容量瓶的使用。

4. 通过实验,养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前预习区】一、物质的量浓度1.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概念(1)定义:(2)符号:单位:(3)表达式:2思考(1)只要溶液的体积相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相同,则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必然(2)从100mL 1mol.L1的NaCl溶液中取出1mL溶液,那么这1m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剩余的99mL呢?【课堂互动区】1.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1)用40 g NaOH配成2 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mol·L1。

(2)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1的硫酸溶液50 mL,含硫酸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mol(3)用5molNaOH配成500mL溶液,其浓度为___mol/L,取出5mL该溶液,其浓度为mol/L(4)在1L 1 mol·L1的BaCl2溶液中,其中n(Ba+)为, n(Cl)为c(Ba+)为;c(Cl)为(5)从1L 1mol/L NaCl溶液中,分别取出100mL和1mL溶液,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否相等?所含溶质各是多少克?思考:由(3)(4)(5)这三个题,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60﹪的NaCl溶液步骤(1)计算;(2)称量;(3)溶解;(4)倒入试剂瓶贴标签(1)观察容量瓶的外形和标记。

容量瓶上标记、、。

(2)容量瓶有不同的规格,常用的、、、。

(3)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方法。

(4)计算:所需NaCl固体质量m(NaCl)= 。

(5)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NaCl固体g,接后续实验步骤(包括;;;;;;加水至刻度线的正确操作方法是。

5. 溶液的稀释稀释定律公式为。

【课堂练习】1.有关容量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2.1mol/LH2SO4500ml,含有多少摩尔的H2SO4,其质量是多少克?3.1L浓度为1mol/L的NaCl溶液与1L1mol/L的CaCl2溶液所含的Cl数目相同吗?为什么?4.将100mL1mol/LNaCl溶液加水稀释后体积为1L,稀释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课后作业】1.1 mol·L-1硫酸溶液的含义是()A.1 L水中含有1 mol硫酸B.1 L溶液中含1 mol H+C.将98 g硫酸溶于1 L水所配成的溶液D.指1 L硫酸溶液中含有98 g H2SO4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造成实验结果偏高的是A.定容时观察液面仰视B.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C.有少量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中D.容量瓶中原来有少量蒸馏水3.欲配制250 mL 0.2 mol·L-1 Na2CO3溶液。

2019年高中化学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第3节 第2课时 气体摩尔体积学案 鲁科版必修1

2019年高中化学 第1章 认识化学科学 第3节 第2课时 气体摩尔体积学案 鲁科版必修1

第2课时气体摩尔体积[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角度理解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知道气体摩尔体积的含义,能叙述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内容。

2.能基于物质的量认识物质的组成及变化,建立n、m、V m之间计算的模型,熟悉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应用。

一、气体摩尔体积1.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1)物质体积大小的影响因素(2)粒子数目相同的物质的体积关系2.气体摩尔体积(1)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V m=22.4L·mol-1,那么V m=22.4L·mol-1时一定是标准状况下吗?提示不一定,同时改变温度和压强,气体摩尔体积V m仍可能保持不变,如升高温度的同时增加压强。

(2)标准状况下0.2molH2与0.8molO2的混合气体的体积也是22.4L吗?提示是,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范围是气体,可以是单一气体,也可以是混合气体。

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3.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的计算(1)计算关系①气体的物质的量n=V22.4mol;②气体的摩尔质量M =V m ·ρ=22.4ρg·mol -1; ③气体的分子数N =n ·N A =V22.4·N A ; ④气体的质量m =n ·M =V22.4·M g 。

(2)计算填空34.0g 氨气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标准状况下氨气的体积是________,所含的氨气分子数是________。

答案 2.0mol 44.8L 1.204×1024解析 根据气体相关计算公式n =m M =N N A =V V m(标准状况)可知:n (NH 3)=34.0g 17g·mol-1=2.0mol 。

V (NH 3)=n (NH 3)·V m =2.0mol×22.4L·mol-1=44.8L 。

N (NH 3)=n (NH 3)·N A =2.0mol×6.02×1023mol -1=1.204×1024。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1.3《气体摩尔体积》教案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1.3《气体摩尔体积》教案

第三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第2课时气体摩尔体积学习目标:1.理解影响固体、液体、气体体积的大小主要因素。

2.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初步学会运用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进行简单计算。

3.掌握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学习重点:气体摩尔体积的理解,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学习难点: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建立,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入]在化学反应中经常遇到气体物质,对于气体物质来说,测量体积往往比称量质量更方便。

那么气体体积与物质的物质的量以及物质的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应如何建立气体体积与其物质的量的桥梁呢?而这个桥梁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气体摩尔体积。

[板书]气体摩尔体积二、推进新课教学环节一: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提问]物质的体积与微观粒子间是否存在着一些关系呢?也就是说体积与物质的量之间能否通过一个物理量建立起某种关系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亲自动手寻找一下答案。

[板书]一、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视频播放]电解水实验视频1.实验中的现象:两极均产生气体,其中一极为氢气,另一极为氧气,且二者体积比约为2:1。

2.从中你会得出什么结论?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1molO2和H2的体积相同。

[提问]下表列出了0℃、101 kPa(标准状况)时O2和H2及CO2的密度,请计算出1 mol O2、H2和CO2的体积。

从中你又会得出什么结论?结论: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L。

[学生活动]思考并计算。

[教师总结][过渡]以上我们讨论了气体的体积与物质的量的关系,那么对于固体或液体来讲是否有相同的关系呢?[提问]下表列出了20℃时几种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请计算出1 mol这几种物质的体积,从中你会得到什么结论?结论:在相同条件下,1mol固体或液体的体积不相同,而且相差很大。

[教师总结][过渡]为什么在粒子数相同的条件下气体的体积基本相同而固体和液体的体积却差别很大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先回答下面的几个问题:一堆排球、一堆篮球,都紧密堆积,哪一堆球所占体积更大?如果球的数目都为一百个呢?如果球和球之间都间隔1米,在操场上均匀地分布,哪一堆球所占总的体积更大?[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1.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有三个:(1)物质所含结构微粒数多少;(2)微粒间的距离(固态、液态距离小,排列紧密;气态分子间排列疏松);(3)微粒本身的大小(液态时小,气态时大);[过渡]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P23思考决定固体或液体及气体体积的因素是什么?[教师总结]1.对于固态或液态物质来讲,粒子之间的距离是非常小的,这使的固态或液态的粒子本身的“直径”远远大于粒子之间的距离,所以决定固体或液体的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1)粒子数目;(2)粒子的大小。

高中化学1.3第2课时气体摩尔体积教案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化学1.3第2课时气体摩尔体积教案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第2课时气体摩尔体积1 •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相同条件(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几乎相等。

2 •气体摩尔体积(1)气体摩尔体积①概念: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口4 __________ 的气体所占有的体积。

②符号:吏 _________ 。

③单位:卫 _________ 或mi • mol_1。

④气体摩尔体积(V)、物质的量(n)与气体体积(V之间的关系:W=E7 _________ (2)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①标准状况的含义:温度为口8 _____ 、压强为口9 ________ 。

②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约为口10__________ 。

使用标准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22.4L • mol 一1时,要注意物质的状态和所处的状况。

自我校对:□压强□分子数目□平均距离□单位物质的量—1 V□ V m □ L • mol □一□ 0 C □ 101 kPan022.4 L • mol —11 •应用气体摩尔体积解题时的“四注意”(1)条件:标准状况,即0 C、101 kPa ;⑵标准:1 mol,即分子数为 6.02 X 1023;(3)对象:气体,可为单一气体,也可为混合气体; ⑷数值:约为22.4 L ,非精确值。

2 •根据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进行的有关计算V(1)气体的物质的量:n = 224;⑵ 气体的摩尔质量:M= m ^-P V = 22.4 P ( P 的单位是g • LT );nV22.4V⑶ 气体的分子数:N= nN A = 22 4 N A ; V⑷气体的质量:m = nM = 224 MB. 在标准状况下,1 mol N 2的体积是22.4 L/molC. 1 mol N 2的体积约是22.4 L ,贝U Nb 是处于标准状况D.在标准状况下,H 2O 的摩尔体积约是 22.4 L/mol解析:选A o A 项,由于温度和压强影响气体摩尔体积,则一定状况下,能恰好为11.2 L/mol ,正确;B 项,在标准状况下,1 mol N 2的体积是22.4 L/mol x 1 mol = 22.4 L ,单位不正确,错误; C 项,1 mol Nk 的体积约是22.4 L ,气体摩尔体积为 22.4 L/mol , Nb 不一定是处于标准状况,错误; D 项,标准状况下水不1 . (2019 •四川三台中学高一第一次月考 )当温度和压强一定时,决定气体体积大小的主 要因素是()A .分子直径的大小 B. 分子间距离的大小 C. 分子间引力的大小D. 分子数目的多少解析:选D 影响气体体积大小的因素有分子直径的大小、分子间距离的大小、分子数目 的多少,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近似相等,因分子间距离远大于气体 分子大小,则影响其所占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分子数目的多少。

高中化学 第1章 第3节 课时2 气体摩尔体积教案 鲁科版必修1-鲁科版高一必修1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 第1章 第3节 课时2 气体摩尔体积教案 鲁科版必修1-鲁科版高一必修1化学教案

课时2 气体摩尔体积目标与素养:1.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宏观辨识)2.了解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体积之间的关系。

(变化观念)3.理解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证据推理)4.掌握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变化观念)一、物质体积的决定因素微点拨:气体的体积不但与物质的量有关,而且与温度和压强有关,描述或判断一定物质的量的气体的体积时,必须指明相关的温度和压强。

二、气体摩尔体积1.气体摩尔体积(1)概念: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

(2)符号:V m。

(3)单位:L·mol-1和m3·mol-1。

(4)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与气体摩尔体积之间的关系:n=VV m。

2.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1)标准状况的含义:温度为0_℃、压强为101_kPa。

(2)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约为22.4_L·mol-1。

三、阿伏加德罗定律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2.内容总结:“三同”定“一同”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通常状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 L。

( )(2)标准状况下,36 g水的体积约为44.8 L。

( )(3)1 mol任何气体所含分子数都相等,体积也都约为22.4 L。

( )(4)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原子数目相同。

( )[答案](1)×(2)×(3)×(4)×2.在标准状况下,决定1 mol不同物质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①微粒的大小②微粒的数目③微粒间的距离A.①B.②或③C.①或③D.③C[由于1 mol不同物质的微粒数目已确定,故决定因素是微粒的大小或微粒间距。

]3.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下列气体占有的体积最大的是( )A.H2B.O2C.CH4D.CO2A[摩尔质量:CO2>O2>CH4>H2,由n=m/M可知,质量相等的气体,物质的量:CO2<O2<CH4<H2,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故氢气占有的体积最大。

1.3.2《摩尔质量和气体摩尔体积》教案2(鲁科版)

1.3.2《摩尔质量和气体摩尔体积》教案2(鲁科版)

1.3.2《摩尔质量和⽓体摩尔体积》教案2(鲁科版)第⼀章第三节第2课时《摩尔质量和⽓体摩尔体积》教案(鲁科版)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应⽤1.内容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体都含有相同数⽬的分⼦。

(即同温同压同体积同分⼦数)2.推论(n :物质的量;ρ:⽓体的密度;M :⽓体的摩尔质量;V :⽓体的体积;m :⽓体的质量;N :⽓体的分⼦数)(1)同温、同压下:V 1/V 2 = n 1/n 2 = N 1/N 2(2)同温、同体积下:P 1/P 2 = n 1/n 2 = N 1/N 2(3)同温、同压下:ρ1/ρ2 = (M 1/M 2) ·(m 2/m 1)(4)同温、同压、同体积下:m 1/m 2 = M 1/M 2(5)同温、同压、同质量下:V 1/V 2 = M 2/M 1(6)同温、同体积、同质量下:P 1/P 2 =M 2/M 13.应⽤例1.下列两种⽓体的分⼦数⼀定相等的是A .质量相等、密度不等的N 2和C 2H 4B .等体积等密度的CO 和C 2H 4C .等温等体积的O 2和N 2D .等压等体积的N 2和CO 2解析:分⼦数相等即物质的量相等。

等质量的N 2、C 2H 4物质的量相等,A 项正确;据m=ρV ,等体积等密度的CO 、C 2H 4的质量相等,则物质的量也相等,B 项正确;C 项因压强不确定,其物质的量不⼀定相等;D 项因温度不确定,物质的量也不⼀定相等。

选A 、B 。

例2:在⼀定条件下,有aL O 2和O 3的混合⽓体,当其中的O 3全部转化为O 2时,体积变为1.2aL,求原混合⽓中O 2和O 3的质量百分含量。

解析:由阿伏加德罗定律,结合化学⽅程式的意义可知,化学⽅程式中⽓体的系数⽐等于其体积⽐。

设混合⽓体中O 3占xL ,则O 2为(a -x )L2O 3 = 3O 22L 3LxL (3/2)xL(3/2)x +(a -x)=1.2a ,解得x =0.4a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n(O 3)∶n(O 2) = V(O 3)∶V(O 2) = 0.4a ∶0.6a = 2∶3w(O 2) =)323()482(323?+??×100% = 50%,w(O 3) = 1-50% = 50%。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1.3第2课时气体摩尔体积教案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1.3第2课时气体摩尔体积教案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气体摩尔体积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气体摩尔体积新课呈现结束后,对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教学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拓展学习的心得和体会,互相交流和提高。
(5)作业要求:根据拓展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拓展学习的效果。
(6)总结反馈:学生需要在课后拓展学习结束后,进行总结和反思,填写学习反馈表,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效果。
教学评价与反馈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贡献程度、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以及他们提出的观点和解决方案的有效性。
(3)案例分析法:提供一些实际应用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气体摩尔体积的知识进行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和交流关于气体摩尔体积的知识,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2.教学策略
(1)问题驱动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2)视频资源:推荐学生观看“气体摩尔体积”的教学视频,通过动态演示和实验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拓展要求:
(1)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在课后利用自主时间学习拓展内容,加深对气体摩尔体积的理解和应用。
(2)问题解答: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解答学生在拓展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实践应用: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如计算实际气体容器的体积、分析气体成分等。

气体摩尔体积教学设计(优秀)

气体摩尔体积教学设计(优秀)

《气体摩尔体积》教学设计课程名称《气体摩尔体积》授课时间2014.9.23设计人苏丹学校名称亳州三中教学对象高一年级科目化学课时安排1课时一、教学内容及对象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气体摩尔体积》是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教学的对象是高一上学期学生。

本节内容紧接摩尔质量之后,内容比较抽象,掌握有一定难度,所以在教学时需要选对方法,由浅入深。

教学对象分析高中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对于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分子个数与体积应成正比能够理解,但对于三种状态下的物质的分子数与体积的关系还不是很明确,即体积的影响因素还未在其大脑中系统地形成。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气体摩尔体积的定义、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了解阿伏加德罗定律;2、方法和过程: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类比推理,理解气体分子数与气体体积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激情投入,体验合作学习、探究问题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计算2、教学难点: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的应用三、教学策略及方法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及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为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本节课由浅入深,以讨论分析法为主,并辅以相应练习。

目的是让学生在认知的基础上增强分析,以及在感官上刺激从而加深印象。

其主要思路是:复习导入→学生认识→讨论现象→得出结论。

各环节均体现以学生为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板书引入】引入今天的课题气体摩尔体积交流讨论一:阅读课本22页的交流研讨后面三列数据,讨论以下2个问题:1、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1mol 不同的固态和液态物质的体积在数值上有什么特点? 2、 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1mol 不同气体的体积在数值上有什么特点?大家根据摩尔质量的知识从理论上试着说出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单位和计算公式,小组内讨论交流。

最新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1章第3节第2课时 气体摩尔体积

最新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1章第3节第2课时 气体摩尔体积
28 g,D项错误。
探究2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问题探究
1.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大小与什么有关?
提示 同温同压下,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相同,所以分子数越多,气体体积越
大,即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与其物质的量的多少有关。
2.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具有相同的质量吗?
提示 不一定。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具有相同的物质的量的
1 mol
1 mol×32 g·mol-1
2H2O(l)
2
2 mol
2 mol×18 g·mol-1
1 mol×
22.4 L·mol-1
计算标准状况下4.48 L H2与足量O2反应生成H2O的质量。
提示 方法一:先把4.48 L换算成物质的量为0.2 mol,再根据物质的量之比等
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的系数之比算出可生成0.2 mol H2O,最后用公式
有关。
深化拓展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其步骤可归纳为“2个未知”和“2个式
子”。即根据题意设未知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关系式,根据关系式列比例
式,根据比例式求未知数。
(1)设未知量:根据题意设出未知量。对于未知量的设置,一要注意未知量
的表示符号;二要注意未知量不带单位。
(2)列关系式: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关系式时,不同的物质,可以用不同的单位,
也可以是混合气体。
(2)阿伏加德罗定律的适用范围是气体,可概括为三“同”定一“同”,即在同温、
同压、同体积的条件下,才有分子数相等这一结论,但所含原子数不一定相
等。
(3)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所有推论不必死记硬背,用时可以通过理想气体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第2课时气体摩尔体积学习目标:1.理解影响固体、液体、气体体积的大小主要因素。

2.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初步学会运用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进行简单计算。

3.掌握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学习重点:气体摩尔体积的理解,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学习难点: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建立,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入]在化学反应中经常遇到气体物质,对于气体物质来说,测量体积往往比称量质量更方便。

那么气体体积与物质的物质的量以及物质的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应如何建立气体体积与其物质的量的桥梁呢?而这个桥梁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气体摩尔体积。

[板书]气体摩尔体积二、推进新课教学环节一: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提问]物质的体积与微观粒子间是否存在着一些关系呢?也就是说体积与物质的量之间能否通过一个物理量建立起某种关系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亲自动手寻找一下答案。

[板书]一、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视频播放]电解水实验视频1.实验中的现象:两极均产生气体,其中一极为氢气,另一极为氧气,且二者体积比约为2:1。

2.从中你会得出什么结论?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1molO2和H2的体积相同。

[提问]下表列出了0℃、101 kPa(标准状况)时O2和H2及CO2的密度,请计算出1 mol O2、H2和CO2的体积。

从中你又会得出什么结论?结论: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L。

[学生活动]思考并计算。

[教师总结][过渡]以上我们讨论了气体的体积与物质的量的关系,那么对于固体或液体来讲是否有相同的关系呢?[提问]下表列出了20℃时几种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请计算出1 mol这几种物质的体积,从中你会得到什么结论?结论:在相同条件下,1mol固体或液体的体积不相同,而且相差很大。

[教师总结][过渡]为什么在粒子数相同的条件下气体的体积基本相同而固体和液体的体积却差别很大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先回答下面的几个问题:一堆排球、一堆篮球,都紧密堆积,哪一堆球所占体积更大?如果球的数目都为一百个呢?如果球和球之间都间隔1米,在操场上均匀地分布,哪一堆球所占总的体积更大?[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1.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有三个:(1)物质所含结构微粒数多少;(2)微粒间的距离(固态、液态距离小,排列紧密;气态分子间排列疏松);(3)微粒本身的大小(液态时小,气态时大);[过渡]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P23思考决定固体或液体及气体体积的因素是什么?[教师总结]1.对于固态或液态物质来讲,粒子之间的距离是非常小的,这使的固态或液态的粒子本身的“直径”远远大于粒子之间的距离,所以决定固体或液体的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1)粒子数目;(2)粒子的大小。

2.对于气体来讲,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大,远远大于分子本身的“直径”。

所以决定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1)粒子数目;(2)粒子之间的距离。

若气体分子数目相同,则气体体积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分子之间的距离。

而气体分子间的距离的大小主要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

当压强一定时,温度越高,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越大,则气体体积越大;当温度一定时,压强越大,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越小,则气体体积越小。

科学实验表明:在相同的温度和相同的压强下,任何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几乎都是相等的。

所以在一定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主要受粒子数目的多少决定的。

[板书]2.决定固体或液体的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①粒子的数目②粒子的大小3.决定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①粒子的数目②粒子之间的距离[教师强调]无数实验事实证明,外界条件相同时,物质的量相同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体积。

这给我们研究气体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为些,我们专门引出了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这也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教学环节二:气体摩尔体积[板书]二、气体摩尔体积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任何气体在相同条件下应占有相同的体积。

这个体积称为气体摩尔体积。

2.符号:V m3.定义式:V m =V(气体)/n(气体)4.单位:升/摩尔(L/mol或L·mol-1);米3/摩尔(m3/mol或m3·mol-1)。

[强调]我们为了研究方便,通常将温度为0℃,压强101 kPa时的状况称为标准状态,根据大量实验事实证明,在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L。

[板书]5.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摩尔体积约是22.4L。

[自主练习]判断正误(1).在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的体积都约为22.4 L。

(×,物质应是气体)(2).1 mol气体的体积约为22.4 L。

(×,未指明条件标况)(3).在标准状况下,1 mol O2和N2混合气(任意比)的体积约为22.4 L。

(√,气体体积与分子种类无关)(4).22.4 L气体所含分子数一定大于11.2 L气体所含的分子数。

(×,未指明气体体积是否在相同条件下测定)(5).任何条件下,气体的摩尔体积都是22.4 L。

(×,只在标况下)(6).只有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才能是22.4 L。

(×,不一定)[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点评][提问]从这几个试题来看,在理解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6.注意事项:①.条件:是在标准状况(0℃、101kPa)下;②.研究对象:任何气体,可以是单一气体也可以是混合气体;③.物质的量:1mol;④.所占体积:约为22.4L。

[提问]同温同压下,如果气体的体积相同则气体的物质的量是否也相同呢?所含的分子数呢?[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因为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随着温度、压强的变化而改变,各种气体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是相等的。

所以,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

所含的分子个数也相等。

这一结论最早是由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发现的,并被许多的科学实验所证实,成为定律,叫阿伏加德罗定律。

教学环节三:阿伏加德罗定律 [板书]三、阿伏加德罗定律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教师强调]对这一定律的理解一定要明确适用范围为气体。

在定律中有四同:“同温”、“同压”、“同体积”、“同分子数目”,三同就可定为一同。

[自主练习]若气体分子间的距离相同(即在同温同压下),则气体的体积大小主要取决于气体分子数目的多少(或物质的量的大小)。

气体的分子数越多,气体的体积就越大。

[教师总结]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与气体的分子数(或物质的量)之比成正比。

——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之一. 如:在同温同压下,A 、B 两种气体(B)(A)V V = (B)(A)N N = (B)(A)n n [板书]四.阿伏加德罗定律推论:在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体积之比与气体的分子数(或物质的量)之比成正比。

即:(B)(A)V V =(B)(A)N N =(B)(A)n n[教师点拨]阿伏加德罗定律还有很多推论,请同学们结合气体状态方程PV =nRT (P 代表压强;V 代表体积;n 代表物质的量;R 是常数;T 代表温度)课后推导下列关系式: 1.在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密度之比与气体的摩尔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成正比。

(B)(A)ρρ=(B)(A)M M2.在同温、同体积下,任何气体的压强之比与气体的分子数(或物质的量)之比成正比。

[小结]气体的摩尔体积: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 符号:V m 表达式:n =V /V m标准状况下:V m=22.4 L/mol[自我检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L/mol就是气体摩尔体积B.非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不可能为22.4LC.标准状况下22.4L任何气体都含有约6.02×1023个分子D.1mol H2和O2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课后作业]在标准状况下(1).0.5molHCl占有的体积是多少?(2).33.6LH2的物质的量是多少?(3).16gO2的体积是多少?(4).44.8LN2中含有的N2分子数是多少?第3章第4节海水中的化学元素一、教材分析(一)知识脉络本节教材内容以海水中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为线索展开,简单介绍了海水中化学元素的种类和存在形式,重点介绍了金属镁的提取原理、重要的化学性质和主要用途;然后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溴和氯、碘的氧化性强弱关系,以此为启示,介绍溴单质的提取原理和主要用途。

(二)知识框架(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本节内容既承载了元素化合物知识,又使学生认识到开发利用海洋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既关注了知识的获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又关注了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的方向。

体现了新课程的基础性和时代性。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研讨等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镁单质的还原性和重要用途。

2、通过实验探究、交流研讨等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和氧化性递变顺序及溴单质和溴的化合物的重要用途。

3、了解海水中微量元素的存在和应用及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潜在价值,认识到综合开发利用海水化学资源的重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和氧化性递变次序的活动探究,学会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设计实验,探究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相对强弱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海水中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学会关注和珍惜自然资源。

三、重点、难点(一)知识上重点、难点重点:金属镁的还原性;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和氧化性递变次序。

难点: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和氧化性递变次序。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学会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设计实验,探究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相对强弱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一)学生准备预习:第四节-海水中的化学元素。

重点思考“交流·研讨”中所提出的问题。

(二)教师准备编制“活动·探究”活动报告及评价表。

第1课时【引入】尝过海水的人都知道,海水又苦又咸,不能直接饮用。

看来,海水除了含有氢、氧元素外,一定还含有其它元素。

那么,海水中还含有哪些元素呢?它们在海水中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它们在海水中的含量如何?人们是怎样提取利用食盐的?【指导阅读】阅读P92-P95第一部分:海水——化学元素宝库。

【学生阅读后回答】海水中共含有80多种元素,这些元素大部分以盐的形式存在,它们在海水中的含量差异很大。

人类通过海水晒盐从海水中提取食盐,食盐不仅是常用的调味品,是人体必须的物质,更被誉为“化学工业之母”,在工业上,主要通过氯碱工业等进行综合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