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关于三农问题的财政支出

合集下载

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财政政策

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财政政策

试论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财政政策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由此导致的“农民、农村、农业”问题越来越突出,甚至成为关乎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大问题。

一、“三农”财政政策的必要性1.是我国农业战略地位的必然选择。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兴衰直接决定着国民经济的繁荣和萧条,决定着整个国家社会政治的稳定。

对于众多发展中国家来说,农业还是国家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

在工业化初期及其后的相当长时间内,工业自身积累能力有限,农业资金积累成为推动工业化进程的重要资金来源渠道,因此搞好农业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结构的全局。

离开国家的扶持和引导,农业就无法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和水平,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如果农业发生大的问题,出现大的波折,将会对国民经济产生毁灭性的打击。

没有农业的健康发展,也就没有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没有农业的稳定,也就没有农村的稳定、国家的安全和社会政治安定。

因此,政府必须强化对农业这一基础产业的支持和保护。

2.是“三农”问题的严峻性改革的需要(1)农村非税项目繁多,农民综合税费负担加重,农业负担潜伏着反弹的压力。

农业税及农村其它税收是处理国家与农民分配关系的重要方式,也是农民应尽的义务。

问题是,现在我国农民除上交规定的农业税和其它税收以外,还承担大量的非税负担,包括统筹费、提留款、教育费附加以及地方利用各种名目收取的乱摊派、乱集资、乱收费,由此导致农民综合负担不断攀升,苦不堪言。

(2)当前我国“三农”问题的重点已发生转移,由农业增产问题转向农民收入问题。

而且,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还决定了农业增产与农民增收相统一存在困难。

其一是前述的农产品市场总体上的买方市场。

其二是农户经营规模过小,对于大部分农户而言,农业生产的主要目的是自给性生产,即使有一点商品性生产,由于其规模太小,提价对其增加收入的作用很小。

如每公斤收购粮提价0.10元,国家财政的支出规模已相当大,但对每年生产商品粮1000公斤左右的农户而言,增加收入也就是100元左右。

中国三农财政支出状况

中国三农财政支出状况

中国三农财政支出状况陈多钊摘要: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也是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双重约束的弱质产业,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农业始终受到政府的干预和扶持。

财政农业支持的目的是矫治农业生产领域中的市场失灵和保护农民利益。

如果不及时改善政府支农资金的效率问题,中央增加再多的资金也难达到财政农业支持的目的,国家财力是有限性的,财政农业支持水平不可能无限度增加,因此,如何提高财政农业支持效率,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导向性作用,是公共财政体制下我国财政农业支出管理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三农,财政,效率,制度,农村经济,农民收入结构,农村消费一、三农财政的支出现状分析“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着力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把解决“三农”问题列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为基础的母体产业,是其他产业发展的基础。

同时,农业不仅提供农产品和大量的就业岗位,而且拓展出生态保护、观光休闲和文化传承等功能。

但传统农业的弱质性也是客观存在的: 农业对自然的高依赖,农业生产周期长,供给调整滞后于市场,承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农业的预期收益低,投资回报率低,资金和人才等要素由农业单向外流。

劳动力素质与其它产业相比明显偏低,农业整体科技素质低,农业经营规模小,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农业产业链短而细,集约化程度低,规模效益小,农产品加工增殖率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大等。

发展现代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这不仅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但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仅仅依靠农民自身积累是远远不够的,迫切需要财政支持。

浅析财政支出投入“三农”的必要性及作用点

浅析财政支出投入“三农”的必要性及作用点

浅析财政支出投入“三农”的必要性及作用点财政支出是指政府从国家预算中拨款用于各项经济、社会和民生事务的支出。

而“三农”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总称,涉及到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和农民福祉等方面。

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中,财政支出投入“三农”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将从经济、社会和民生角度来分析财政支出投入“三农”的必要性和作用点。

财政支出投入“三农”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命脉,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农产品供给和农民的生活水平。

财政支出可以用于农业科技创新、灌溉设施建设、农产品流通等方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从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财政支出还可以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等方面,改善农村产业结构、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转型和升级。

财政支出投入“三农”可以促进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

农村是社会整体的基础,农民是国家的主要劳动力和人口基数。

但由于长期以来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滞后,农民的生活条件和待遇普遍较低,容易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的积聚。

财政支出可以用于农村医疗、教育、社保等方面,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福利待遇,增加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从而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财政支出投入“三农”是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和推进农村发展的有力手段。

农民是我国的特殊群体,他们有权分享改革开放的红利和经济发展的成果。

财政支出可以用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等方面,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和财产权益。

财政支出还可以用于农村危房改造、农村电网改造等方面,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推动农村发展。

财政支出投入“三农”具有重要的必要性和作用。

从经济角度看,投入“三农”可以促进农业发展、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和升级;从社会角度看,投入“三农”可以促进社会稳定、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从民生角度看,投入“三农”可以保障农民权益、推进农村发展。

浅析财政支出投入“三农”的必要性及作用点

浅析财政支出投入“三农”的必要性及作用点

浅析财政支出投入“三农”的必要性及作用点财政支出投入“三农”是指政府将一定的财政资金用于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以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状况为目标。

以下将会从必要性和作用点两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必要性1.增加农村经济发展动力农村是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农业产业链和农村支撑点,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大量投入资金,可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增加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从而推动农村经济更好地发展。

增加农村经济发展动力,可以有效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全国各地区协调发展。

2.带动困难地区发展我国农村地区存在着一些贫困和困难现象,这些地方需要更多的财政支出进行支持和扶持。

因此,政府应加大对这些地区的支持,投入资金,改善农民生活,扶持特色产业和新型农村经济,带动农村贫困地区的发展和追赶。

3.实现国家战略布局“三农”工作是国家发展战略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和战略支撑点。

实现国家战略布局需要大量的财政资金支持,政府应该加强对“三农”投入,为国家发展战略布局作出贡献。

二、作用点1.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基础,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质量和水平,增加农民生产生活保障。

政府可以建设生产型基础设施,如农产品加工厂、农机合作社等,也可以建设生活型基础设施,如供水、供电等,还可以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的改善和保护。

2.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农村是我国农业产业链的一环,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与农村现代化建设息息相关。

政府应加强对农业现代化的投入,通过科技创新、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等方式,推动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从而扩大农民的收入和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

3.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农村是乡村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基础。

政府应加强对乡村经济的投入,扶持符合当地特色、优势产业,推动乡村产业结构调整,以培育新型农业经济体系和乡村经济增长点,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

我国“三农”问题的财政对策分析

我国“三农”问题的财政对策分析
维普资讯
学 术 论 坛
我 国 ‘-农 " 问题 的 财 政 对 策 分 析 ‘・ -
许 宗凤 ( 安徽铜陵学 院 安徽铜陵 2 4 0 ) 4 0 0 摘 要 : 三 农” 问题 是指 相对 于城镇 及其 居 民与工 商业 的现 代 化 、工业 化进程 而 言 , 国农村 、农 民 、农业 的边缘 化以及 发展 的 “ 我 不 可持 续性 。文章 分析 了我 国 “ 农” 问题 现 状并 侧重从 财政 角度 分析 了我 国农业 . 农民 、农村 落 后的 制度 根 源以及应 该采取 的 三 相应 对 策 。 关键词 : 以农养工 城 差距 农业保护 农村公共 品 中图分类号 : 2 0 F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6 4 9 X( 0 8 O ( ) 7 —0 1 7 —0 8 2 0 ) 2 a一0 2 3 I
由此可 见 , 国农业 生产受资源 条件 约束 我 之大 。据测算 , 0 0 我国粮 食缺 口大 约在 2 l年 3 0 万 t 0 0 t缺 口 5 0 ~5 0 万 , 量是全社 会消费总量 的 l %左右 , 2 2 O 到 0 0年 , 这个缺 1还 将进一步 5
扩 大 。
13 农 村基 本公共品匮乏 , , 难以协 调 、持续发
25. 9% II 。
延 续 至今 。
据 统 计 , 国政 府通 过 工农 业产 品价 格 我 “ 刀差” 在 1 5 年 l 9 年 共取得 2 0 0 剪 , 92 98 7 0 多亿 元收入 ; 革开放 以来 , 改 各级政 府通过对 农 民土地 征用 的补 偿价 格与 出让价 格之差 又 获 得 2 0 0亿 元收入…l 00 。另外 , 当今世界绝 在
入差距由 17 的 25 l 大 到 2 0 9 8年 .6: 扩 0 4年 的

关于我国“三农问题”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关于我国“三农问题”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关于我国“三农问题”的几点认识与思考一、什么是“三农”问题1.国情背景: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

解放以来,我国历届政府都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经过50多年社会各界的艰苦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仅用世界上不足7%的耕地养育了世界上近四分之一的人口。

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党在农村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代表的一系列经济改革政策,调整了我国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改善了我国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提高了粮食和其它农副产品的产量,逐步缓解和根除了我国粮食和其它农副产品一直供不应求的局面,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我国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我国其它领域的经济改革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我国目前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还相对比较低,还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这一矛盾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我国目前正处在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不少经济政策还不能做到成龙配套,互相协调。

因此,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业、农村和农民在经济发展中遇到了一些新问题,出现了一些新情况,这些问题应该引起党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逐步加以解决,否则将会影响到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影响到我国社会的长期稳定。

2.具体含义:“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放松。

近几年,出现了农产品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

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就会严重挫伤农民积极性,动摇农业的基础地位,甚至危及国民经济全局。

因此必须把坚持加强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浅析财政支出投入“三农”的必要性及作用点

浅析财政支出投入“三农”的必要性及作用点

浅析财政支出投入“三农”的必要性及作用点【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地区的经济状况也日益受到关注。

财政支出投入于“三农”是当前解决农村问题、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通过对农村经济现状的分析,阐述了财政支出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以及“三农”在社会稳定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方面的作用。

本文还探讨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

经济发展需要农村的支持和发展,财政支出投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手段。

通过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可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增强农民的福利水平,进而促进整个国家的发展进程。

通过全面分析,本文得出结论,财政支出投入于“三农”是一个必要且有效的举措,有利于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经济现状、财政支出投入、三农、社会稳定、农民生活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必要性、作用点。

1. 引言1.1 概述在现代社会,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柱之一。

而“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财政支出投入“三农”的必要性在于保障农业稳定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及农村社会稳定。

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三农”问题在当前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将从农村经济现状分析、财政支出投入对农村经济促进作用、三农的社会稳定作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必要性以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性等方面来浅析财政支出投入“三农”的必要性及作用点,以期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2. 正文2.1 农村经济现状分析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农村经济结构相对单一,农业占比较大,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民收入水平较低。

大部分农村居民依靠种植粮食和养殖畜牧来维持生计,农业劳动力过剩现象较为严重。

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金融服务不足,贫困户的融资难问题突出,农业产业链较短,缺乏支持农业发展的金融手段和渠道。

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的差距逐渐加大,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滞后于城镇居民。

我国财政支持“三农”政策问题的探讨

我国财政支持“三农”政策问题的探讨

我国财政支持“三农”政策问题的探讨长期以来,我国财政在支持“三农”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并逐步形成了与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相适应的财政支农政策体系,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农业农村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三农”问题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财政支农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财政支农政策方面的对策建议。

标签:三农;财政支农政策;支农资金;支农机制1. 当前我国财政支持“三农”的现状目前我国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主要包括两大类,第一类是支出政策,主要方式是投资、补助、补贴等支出方面,中央财政现有直接支持“三农”资金15大类,包括基本建设投资(国债资金)、农业科学事业费、科技三项费用、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业综合开发支出、农林水气等部门事业费、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水利建设基金、农业税灾歉减免补助、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农产品政策性补贴支出、农村中小教育支出、农村卫生支出、农村救济支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补贴,这一口径是目前中央财政支持“三农”支出最大的口径,基本涵盖了中央财政支持“三农”的各个方面。

自1999-2003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绝对数增加较多,但是相对数即财政支农资金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却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04年以来这种状况才有所转变(见下表);第二类是税收政策,主要方式是轻税、减免、退税等。

我国财政对农业农村一直实行轻税和税收优惠政策,自全国人大颁布《农业税征收管理条例》以来,农业税一直实行增产不增税,农村税费改革试点以前的1999年,农业税的实际税率只有2.5%,农村税费改革试点以后,农民的整体负担大幅度下降,仅2005年减免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约220亿元,8亿农民受益。

2006年1月1日起,实行了2600多年的农业税被全部取消,与税费改革前的1999年相比,农村每年平均减负总额超过一千亿元,人均减负120元。

在农产品加工增值税和出口退税上,对农产品加工增值税实行进项抵扣政策,对农产品及加工品出口实行优先退税政策。

中国“三农”财政政策分析

中国“三农”财政政策分析

中国“三农”财政政策分析作者:杨茂2011年12月目录一我国财政“三农”支出情况与趋势 (3)二中美“三农”财政支出对比 (11)三我国“三农”现在和财政改革 (13)中国“三农”财政政策分析摘要:近几年我国政府对“三农”投资不断加快,促使我国“三农”不断发展与扩大,但是国家对“三农”的投资存在投资比例不均衡,投资比重不高,投资项目中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分配不均。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明确政府对“三农”投资的分配,加强对“三农”投资结构进行调整,让农业更快发展,让更多的农村、农户直接享受到国家投资政策的实惠。

关键词:三农财政投资投资效果财政支农财政对“三农”的支持政策是国家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三农”经济发展的重要财力保障。

我们看到近几年国家对财政的“三农”支持政策进行了重大创新,在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国家对“三农”投资的比重不断加大,深度促进了我国“三农”的发展。

自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8年出台的一号文件无一例外,均聚焦“三农”问题,不难看出“三农”问题一方面在当今中国经济发展中居于重要的战略地位,但是另一方面我国“三农”体系不合理,“三农”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转型,制约着我国实现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

一我国财政“三农”支出情况与趋势“三农”支出是指财政对农民、农村、农业投入的总和,在我国财政支出中“三农”与教育、医疗卫生等相关支出会有所交叉。

“三农”支出渗透社会各个层面,政府加强了对“三农”体系的全面建设,这有效加快了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

近年来,我国各级财政对“三农”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三农”投资不断增长,随着发展我国建立健全“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和强农惠农政策支持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2003-2009年中央财政支持对“三农”投入近年来我国财政对"三农"的投资逐渐扩大,政府对于“三农”的重视与投资,深度促进和发展了我国“三农”经济,促进了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

浅析财政支出投入“三农”的必要性及作用点

浅析财政支出投入“三农”的必要性及作用点

浅析财政支出投入“三农”的必要性及作用点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农村问题愈加突出。

财政支出投入“三农”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政府的一项重要政策。

本文将分析财政支出投入“三农”的必要性及作用点。

一、必要性1. 追求经济可持续发展。

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经济的基础。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只有保障“三农”发展,才能追求经济可持续发展。

2. 保证社会和谐稳定。

农村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财政支出投入“三农”,不仅能够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能够减轻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压力。

3. 整个国家的安全稳定。

保障“三农”发展和稳定,有利于提高国家的安全稳定水平。

农民的稳定生产生活,也能够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二、作用点1. 促进农业现代化。

财政支出投入“三农”,可以实现对现代农业的技术、资金、设备等方面的投入,推动农业现代化。

2. 推进农村社会发展。

财政支出投入“三农”,可以实现对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卫生、农村文化、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投入,推进农村社会发展。

3.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财政支出投入“三农”,可以实现对农民收入、食品安全、教育、住房等方面的投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5.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财政支出投入“三农”,可以实现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法律服务、民主管理等方面的投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总之,财政支出投入“三农”是为了保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证社会和谐稳定,保证整个国家的安全稳定。

除此之外,还可实现促进农业现代化、推进农村社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扩大农村就业、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多个方面的作用,全面推动“三农”事业的发展,为中国的现代化与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农业财政支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业财政支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投入中, 直接用于流通领域的补贴过高 , 9 年以来, l8 9 政府支 农投入中, 每年用于粮、 糖流通的补贴占政府农业支持总量的
3 以上 , % 0 而一些 关系农 业发展大局 的基础性 、 战略性 、 益 公 性项 目, 如农业品质改 良、 重大病害控制 、 农业研究和推广 、 食 品安全保障 、 体系建设 、 会化服务体系建 设等 , 执政 社 却缺乏
比重也呈现下降的趋势( 见表 2 。 ) 此外, 我国政府农业支出的
6%-0 / 7%左右用于行政开支部分 , 3 用于建设 性支出的 比重不
l9 3 7 4 2 1 6 6 7 3 l 9O O . 2. 6 l B 7 . 1
l9 5 4 3 4 Q2 lQ 0 3 95 7 9 3 2 l0 O0
【 财政与全融 】
◎ 米 强
“ 三农” 问题是我 国社 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结构性 、 体制性 从 中央和地方财政承担农业财政支 出的结构看 , 以地方
20 —04 中央财政支农支出占支农支 出总额 矛盾长期积累的产物。 长期 以来 , 我们都在强调要加强农业这 财政为主。 0220 年 ,
支持力度还是 低水平的 。财政农业支 出在财政支出 中所 占的
l8 l∞ 5 8 . 4 5 l l 9o 4 22 1 &9 _ 3
l 8 l3 2 ll 4 95 5 6 O【 ) 73 1 5 . 9
7 6 l 2 Q
l9 2O l2 66
31 l . 7
救济 费从 l7 g 8年的 6 8亿元 , . 8 上升到 2 ( D4年的 8 8 5 7亿元 ; 以农业财政支出的安排为例 ,首先 由财政部预算司安排农业
根据确定的预算 , 由财政部农业司安排农业备 农业科技三项费用从 l7 g 8年的 l6亿元 ,上升到 2 年 的 财政支出预 算 ; 0 O

关于财政对“三农”的投入

关于财政对“三农”的投入

浅析财政对“三农”投入三农指农村、农业和农民。

而在我国现阶段,当前农业、农村的发展仍然处于艰难的时期,农业基础设施,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滞后,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明显,我国农村人口众多,经济落后,农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不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而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为人类提供基本的生存条件,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工业化的起点和基础,稳定和发展农业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前提。

国家的现代化必须包括农业产业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繁荣也没有整个社会的繁荣,而如果农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才是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

所以只有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才是我们全国社会和人民最重要部分的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才是建立国民经济长期稳定的必由之路。

而我感觉国家对“三农”的投入最具有历史意义的还是,政府在2006开始取消了农业税,这无疑对农村、农业、农民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一下改变了农业这个大的社会环境的局面。

从2003年以来,财政支农方面,除了已有的政策继续执行并加大力度外,一是提出并开始实施公共财政覆盖农村政策,新增教育、卫生、文化支出主要用于农村,同时在基本建设投资包括国债资金方面加大了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二是改变财政支农方式,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

2004年,我国政府开始实行减征或免征农业税的惠农政策,到2005年已有近8亿农民直接受益。

而对于农民朋友影响最大的一年恐怕是2005年,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经表决决定,《农业税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

同日,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46号主席令,宣布全面取消农业税,把这项惠农政策上升为国家法律。

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走进了历史,农业税被全部取消,9亿中国农民将因此受益。

历朝历代都靠着农民的税赋维持运转,农业税也成为农民负担中最大的一块。

浅析财政支出投入“三农”的必要性及作用点

浅析财政支出投入“三农”的必要性及作用点

浅析财政支出投入“三农”的必要性及作用点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地区的发展成为了当务之急。

农村扶贫、农业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成为了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之一,也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环节。

因此,财政支出投入“三农”具有极其重要的必要性和作用点。

首先,“三农”财政支出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农村地区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进农村现代化。

财政支出投入“三农”,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充分发挥农村地区的潜力,有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差距的缩小。

其次,“三农”财政支出是实现农民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农民的发展。

财政支出投入“三农”,可以促进农民的人文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提高,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积极推动农民就业、创业和转移就业。

同时,加强对农村社会保障、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投入,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社会服务保障,增强农村各项发展的可持续性。

最后,“三农”财政支出是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保障。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农村地区的环境和生态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农村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土地沙化等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财政支出投入“三农”可以加强农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浅议我国目前“三农”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议我国目前“三农”存在问题及对策

加强“三农”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内容摘要】“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

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党的一贯战略思想。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形成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想、新目标、新措施。

【关键词】三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党的一贯战略思想。

“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

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

只有近8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

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形成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想、新目标、新措施。

一、我国农业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变我国农业和农村正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关键时期。

目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保持良好势头,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迈出较大步伐,农村改革稳步推进,“三农”工作的组织领导得到进一步加强,“三农”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趋势和特征。

在看到“三农”发展取得很大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面小康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农业产业还不够强、农村发展仍比较滞后、农村困难人口还比较多等问题,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不平衡性,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坚持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局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丝毫不能动摇,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任务丝毫不能放松,支农惠农的政策力度丝毫不能减弱,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丝毫不能松懈。

简论我国“三农”理由及财政支持.doc

简论我国“三农”理由及财政支持.doc

简论我国“三农”理由及财政支持我国“三农”理由及财政支持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我国“三农”理由及财政支持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三农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总和。

它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定产物,其实质是城市与农村发展结构不协调,有着历史长远、负面影响严重、解决困难的矛盾。

中国农村人口约9亿,占全国人口的70%;农业人口达7亿,占产业总人口的50.1%,中国“农业大国”的身份毋庸置疑。

从微观讲,农民解决全国我国“三农”理由及财政支持由写论文的好帮手{#Get摘要:中国作为农业大国,无论阶级关系如何变更,农民始终是我国的主要生产力。

因此,“三农”理由是我国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的重大理由。

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我国的“三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然而,当前中国农业发展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尤其是与美国、印度等农业大国相比,中国的“三农”理由还未得到妥善解决。

显然,靠农民自己的力量建设发展新农村还不太现实,为了摆脱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落后,居民城乡收入差距大等目前状况,中国农业发展的许多层面仍然需要政府支持。

关键词:三农理由;财政支出;优化结构;科教兴农;城乡发展一、何谓“三农”理由及研究作用“三农”理由是农村理由、农民理由、农业理由的总和。

它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定产物,其实质是城市与农村发展结构不协调,有着历史长远、负面影响严重、解决困难的矛盾。

中国农村人口约9亿,占全国人口的70%;农业人口达7亿,占产业总人口的50.1%,中国“农业大国”的身份毋庸置疑。

从微观讲,农民解决全国我国“三农”理由及财政支持由写论文的好帮手.提供, .人民吃穿理由,农业关系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宏观方面,“三农”在中国的经济、政治发展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辐射范围波及整个中国,甚至还会通过进出口对其他国家产生影响。

因此,研究“三农”、解决“三农理由”是当前中国社会的重大课题。

浅析财政支出投入“三农”的必要性及作用点

浅析财政支出投入“三农”的必要性及作用点

浅析财政支出投入“三农”的必要性及作用点
财政支出是国家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一项重要手段,通过财政支出可以对不同领域进行投入,包括农业、农村和农民(三农),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农村全面建设和农民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浅析财政支出投入“三农”的必要性及作用点。

财政支出对“三农”的必要性体现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上。

农业是国家的支柱产业,农村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是劳动力的重要来源。

而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水平、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一直以来都相对较低。

国家需要通过财政支出来投入“三农”,加大对农业生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生活改善的支持力度,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

财政支出对“三农”的必要性还体现在农村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上。

农村地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农村的稳定与发展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

由于农村地区的发展滞后、农民收入水平不高等问题,农村社会稳定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

财政支出可以通过加大对农村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农民教育医疗保障和农村居民收入提升等方面的支持,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增强农村社会的稳定性,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坚实的基础。

财政支出对“三农”的必要性还体现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全面建设上。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阶段,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全面建设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财政支出可以通过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环境改善等方面的投入,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为实现农村全面建设和农民全面发展夯实基础。

三农支出

三农支出

• 相对目前,我国农业已进入受市场约束 的阶段。对农业流通环节的投资主要是 粮食储备补贴,而对于产品产后的运输、 检疫、包装、帮助生产者寻找销售市场 等等投入很少。
然而我国应该在一下几个方面进 行改善:
• • • • 必须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 对农业的投入必须法制化 加大对农产品流通环节的投资力度 适当上移农业投资主体
• 最后,随着国际竞争将日趋激烈。针对我国地域广, 农业问题较为多 农村经济发展。随着国际竞争将 日趋激烈。针对我国地域广,农业问题较为多 样 化的特点,提出针对性强的解决方案。加强水土流 失治理、水资源保护、 样化的特点,提出针对性 强的解决方案。加强水土流失治理、水资源保护、 湿 地保护、控制农业污染等。改革资金管理方式, 地保护、控制农业污染等。改革资金管理方式,切 实提高农业财政资金使用效 严格控制资金和项目, 实行程序严格的项目管理制。 益。严格控制资金 和项目,实行程序严格的项目管理制。杜绝资金争 取和使用 的任意性,进而提高农业财政资金的使 用效益。改革农业经济管理机制, 的任意性,进 而提高农业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改革农业经济管 理机制,增强 农业竞争能力。
美国概况
• 根据美国农业部国家农业统计服务中心 (NAS,农业生产支出达到 创纪录的3187亿美元,相比2010增加了 10.2%。
中美“三农”财政支出对比
• 中美“三农”财政支出对比美国“三农”的发 展与财政支出都来源于美国农业法案 美国农 业法案。 美国“三农”的发展与财政支出都 来源于美国农业法案。它是美国农业发 调整 和制定政府农业政策的法律基础,是美国实施 农业保护政策的基石。 是开展、调整和制定 政府农业政策的法律基础,是美国实施农业保 护政策的基石。 美国“三农” 美国的“三农” 发展相对比较稳定。美国“三农”的各项政策 都力争做到有法 可依有法必依, 三农”相关 的法律体系对美国农业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 用,这致使美国农业财政政策相对稳定全 面, 三农”较为稳定且明确的发展, 这致使 美国农业财政政策相对稳定全面, “ 三农” 支持体系相对完善 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分配比例较为合理,分配适中。

浅析财政支出投入“三农”的必要性及作用点

浅析财政支出投入“三农”的必要性及作用点

浅析财政支出投入“三农”的必要性及作用点财政支出是国家用于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投入,是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三农”问题一直是关乎国家稳定和人民生活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必要性和作用点两个方面对财政支出投入“三农”的重要性进行浅析。

一、必要性1.财政支出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农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而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就需要大量的财政支出来支持先进技术、设施和设备的引进和应用。

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灌溉设施的完善等都需要财政资金的支持。

只有通过财政支出的投入,才能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财政支出是实现农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农村是国家的重要生产力和资源宝库,实现农村振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而农村振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以解决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民收入较低等问题。

唯有通过财政支出的投入,才能推动农村振兴进程,使农村生产生活逐步实现现代化。

3.财政支出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农民是国家的重要生产力,农民的增收是农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通过财政支出的投入,可以加强对农民的扶持政策,提高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通过财政支出,可以对农业保险、农村养老保险等开展补贴和补助,帮助农民减轻生产风险、老年风险等,从而促进农民的增收。

4.财政支出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粮食是国家的重要战略物资,实现粮食安全是国家的根本大计。

而粮食安全的保障需要国家大力支持农业生产,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

通过财政支出的投入,可以加强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和保障,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振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财政支出投入“三农”具有非常重要的必要性。

只有通过财政支出的投入,才能够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村振兴和农民增收的进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稳定发展,推动农民和农村的全面发展。

二、作用点1.加强农业科技的投入和推广。

财政对三农投入的政策和措施

财政对三农投入的政策和措施

财政对三农投入的政策和措施近年来,国家财政支持三农的政策不断创新,力度不断加大,范围不断拓宽,农民受益程度越来越大。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关于财政对三农投入的政策和措施的相关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财政对三农投入的政策和措施1.从规范农村税费到取消农村三税。

自2000年以来我国农村税费改革,实行三取消、两调整、一改革政策。

三取消即取消统筹费、农村教育集资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政府性基金、集资,取消屠宰税,取消农村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 两调整即调整农业税政策,调整农业特产税政策; 一改革即改革村提留征收使用办法。

随着上述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实行,农民负担显着下降。

从2004年开始,我国农村税费改革进入新阶段,实行了三取消的政策。

即取消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取消农业税,取消牧业税。

到去年底为止,我国只有山东、河北、云南的部分地区仍保留少量的农业税,从今年开始农业税将在中国完全消失。

为此,中央财政安排了大量转移支付,其中2005年中央财政的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662亿元,比上年增长26%。

2006年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更大,达到780亿元。

加上地方的转移支付,2006年的规模达到1030亿元。

2.对农民实行三项补贴政策。

三补贴就是针对种粮农民实施的直接补贴、针对粮食生产省安排的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

上述政策从2004年开始实行,当年国家财政投入总共130多亿,在2005年这方面的补贴投入力度更大,对增加农民收入、刺激粮食生产、促进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

3.加强对农村基础措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

这主要包括:一是国家利用长期建设国债安排的六小工程。

指农村节水灌溉、人畜用水、乡村道路、农村沼气、农村水电、草场围栏。

二是两免一补。

就是针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免收杂费,同时对寄宿生补助生活费的政策。

三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

2004年,中央财政出10元,地方财政出10元,农民个人出10元,用于农民大病统筹;从2005年开始,中央财政出20元,地方财政出10元,农民个人出10元,用于农民大病统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1049 涂菁农经(本硕连读)201201
浅析我国关于三农问题的财政支出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

因此,重视和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首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为人类提供基本的生存条件,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工业化的起点和基础稳定和发展农业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和前提。

其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是建立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快速增长机制的必由之路。

最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改善农村面貌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

“三农”支出是指财政对农业、农村、农民投入的总和,并不是单独的预算科目,考虑到社会各界对此十分关注,为了便于大家了解总体投入情况,这里专门把涉农的各方面支出项目综合反映在“三农”支出中,因此与教育、医疗卫生等相关支出会有所交叉。

近年来,各级财政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不断加大财政对“三农”投入力度,建立健全“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和强农惠农政策支持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数据分析
2011年,全国财政“三农”支出29727.2亿元,占总支出的27.2%,比2010年增加5513.7亿元,增长22.8%。

其中,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合计10497.7亿元,增长22.4%(见图4.2)。

包括:支持农业生产支出4089.7亿元,对农民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支出1406亿元,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支出4381.6亿元,农产品储备费用和利息等支出620.5亿元。

加上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中用于“三农”的支出,
2011年地方财政共实现“三农”支出28772.9亿元,比2010年增长23.1%。

2006-2011年中央财政支持“三农”投入情况“十一五”期间,我国财政支农支出主要体现在投资力度的加大和投资范围的拓宽。

2006年国家财政用于三农投入达3172.97亿元,至2010年已高达8579.7亿元,支持力度、投资规模和增长速度都是前所未有的。

本文所分析讨论的财政支农支出不仅包括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还包括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支出,属于宽口径的支农支出数据指标。

“十一五”期间我国“三农”财政支出具体科目大致如下表所示。

“十一五”期间我国“三农”财政支出结构
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经济社会的根本性问题。

“农民稳,则天下稳”这似乎是一个社会发展的规律。

当前我国政府关注“三农”问题,必须要把核心放在改善农民的生存权和发展
权上,给农民一个公平的生存和发展的机会,把努力提高农民收入做为政策制定的首要目标。

“十一五”期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3255元提高到2010年的5919元,增加2664元,名义增长81.8%,年均增长12.7%;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年均增长8.9%,比“十五”期间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速度高3.6个百分点。

“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情况
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农民增收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和瓶颈。

本文在此简要分析三个现状问题:
(1) 农民收入不高,增收乏力
2006—2010年农民人均年收入从3587增长到5919元,增幅相对较大,但与城镇人均收入相比,无论从收入总量还是增长幅度来看,城乡差距日益明显(如图2.1)。

对于城乡差距扩大感受最为直观的不是城镇居民、政府官员,也不学者,而是那些奔波于城乡间的打工一族,当农民宁愿在城市捡破烂过日子也不愿回到农村生活时,中国城乡差距的局面已经非常严峻。

此外,国家对种粮农民采取直接补贴,但农业生产资料上涨的增长也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农业补贴的好处③。

农业收入依旧微薄,农民依旧被牢牢限定在农村并与低效率的农业紧紧绑困在一起,农民的生活依旧没有很大的改善。

(2) 农民工问题
在面对农业生产周期长、收入低下的状况,大多数的农村青壮年选择进城务工,大量乡村富余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

仅2010年,农民工总量就达到24223万人。

学者们对农民工问题已有诸多论述研究,本文在此不再熬述。

本文认为,农民工虽然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给城市带来了压力。

但不可否认的是,农民工是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城市的建设也实实在在地增加了农民工的收入,也间接地极大改善了农村家庭的生活条件。

本文认为如何构建科学良性的体制发挥农民工的纽带作用,更好地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3) 真正贫困的人
对于进城农民工而言,农村真正贫困的是那些想成都成不了农民工的人群,主要是农村留守妇孺、单身母亲、山区农民、年迈老人等等之类人群。

他们没有能力或是没有机会去进城打工,去接触外界,去赚取生活来源,只能被深深地牵制在农村,靠微薄的传统农业生活。

这类人群是最容易被忽视的,虽然也引起许些关注,但他们的生活依旧贫困不堪。

在官方公布农民飞速增长收入的背后,他们没有享受到快乐富足的生活,而是面对物价飞涨、子女教育、昂贵医疗、高额房价、天灾人祸的无奈和无助。

他们没有多少生活来源,当农业季节性收入减少时,仅仅付担子女的学费都十分沉重,倘若有家人生病,那么生活更将苦不堪言。

既然国家财政支出不能让绝大部分人富裕,那么就应该让那极少一部分的人不再贫困,只有这极少一部分人不再贫困了,“三农”问题才会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才会迎刃而解。

总结
人民的政府本就应该为人民谋求民生福利,谋求幸福,谋求公平和正义,消除腐败。

政府对“三农”的支出不是对农民的恩惠,而是农民本就应该得到的补偿。

政府要让每一名官员铭记:敢有腐败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政府要让每一个中国人无论在任何一个地方,任何
一个时候,都能够有尊严的生活,我们的民族和国家才能真正的繁荣富强起来。

我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财政的支持,而农村应该借助财政的支持努力提升自己的生产力。

只有农村的自身发展力提高了才不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处于被动的地位。

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是“三农”问题比较突出的国家,所以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我们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

目前我国面临解决“三农”问题的良好契机,我国一定会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解决“三农”问题,为我国的发展再创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1.李果仁,2010,《国外公共财政支出向“三农”倾斜的经验及启示》、《中国乡村发现》。

2.李永友,2007.1,《经济波动的财政政策稳定效应》,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姚林香,2007.1,《统筹城乡发展的财政政策和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

4.任保秋,2008.8,《“三农”问题成因及出路再思考》,陕西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