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史摘录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研究会——1921.1在北京成立,由周作人、朱希祖、郑振铎、耿济之、瞿世英、郭绍虞、孙伏园、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等十二人发起。

文研会主张:“创作方法上强调写实主义,文研会会刊:《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等
创造社——1921.7成立于日本东京,最初成员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寿昌、穆木天等。

文学主张:“为艺术而艺术”。

认为作者必须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要求”。

创作社会刊:《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等。

创造社以1925年“五卅”惨案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后期因增加了李初梨、冯乃超、李一氓、阳翰笙等人,他们提出了“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使创造社出现“左”倾倾向。

1929年终被当局查封。

新月社——1929年成立于北京。

主要成员: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胡适、余上沅等。

1925年以徐志摩为核心逐渐形成新月诗派。

1927年,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在上海创办新月书店,出版《新月》月刊,《诗刊》季刊,成员增加了陈梦家、方玮德、林徽因、方令孺等,形成后期新月派。

创作上倡导新格律诗,对中国新诗发展有较大贡献。

语丝社——由《语丝》杂志主要撰稿人形成的同人团体。

《语丝》杂志1924年11月创刊,主要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

因倡导幽默泼辣的“语丝文体”而获“语丝派”的称号。

语丝社的文学主张是提倡自由思想、独立判断和美的生活。

因而积极开展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

主要成员有:钱玄同、林语堂、刘半农、孙伏园等。

鲁迅是语丝派的主将。

《凤凰涅槃》
天方国古有神鸟名“菲尼克斯”,满五百岁后,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鲜美异常,不再死。

此鸟中国即所谓凤凰:雄为凤,雌为凰。

《孔演国》云:“凤凰火精,生丹穴。

”《广雅》云:“凤凰……雄鸣曰即即,雌鸣曰足足。


全诗由6段构成,共240多诗行:
1、序曲2、凤歌3、凰歌4、凤凰同歌5、群鸟歌6、凤凰更生歌
《凤凰涅槃》
1、序曲——渲染凤凰自焚前的气氛。

描写凤凰唱着哀歌衔着香木往来于除夕将尽的空中。

2、凤歌——雄鸟自焚前的慷慨悲歌。

3、凰歌——雌鸟忧伤哀婉的泣诉。

4、凤凰同歌——共同诅咒宇宙、人生,对现实的决然否定。

5、群鸟歌——通过群鸟(象征反动统治者和文人)的刻画,衬托凤凰的超然和勇气。

6、凤凰更生歌——凤凰在熊熊烈火中获得新生,凤凰起舞和鸣,新鲜、芬芳、和谐、自由、光明。

象征新世界的诞生。

(1)《凤凰涅槃》思想内容
《凤凰涅槃》是一首庄严的、充满破坏欲和创造力的时代颂歌,充满彻底反叛的精神和对光明新世界的热切向往。

诗人借凤凰集香木自焚而更生的神话,激烈地诅咒和否定了“冷酷如铁”、“腥秽如血”的旧世界,热烈向往“华美芬芳”“新鲜净朗”的自由新世界。

凤凰自焚,象征着对旧世界的彻底否定;凤凰更生,象征着新世界的诞生。

同时也反映出新民主主义诗人期冀大破坏、大创造之后的新世界快速到来的浪漫主义想象。

(2)《凤凰涅槃》的艺术特色
题材上,汲取中外神话传说为题材;
形式上,崭新的自由体和诗剧相结合的体裁,诗歌富于戏剧化特点;同时,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增加了戏剧色彩;
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狂放的热情、大胆的破坏,张扬的个性和大胆的创造,体现了诗人早期的社会理想。

湖畔诗社——1922年在杭州成立。

20年代初出现的浙江诗人群,成员有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
并出版诗集(合集)《湖畔》。

同年5月,汪静之出版诗集《蕙的风》,1923年出版合集《春的歌集》。

湖畔诗人的诗作,内容大多为歌颂自然、爱情、友情,抒情主人公浪漫、纯真,诗风清新、自然,轻柔。

新月诗派——,以《晨报副刊·诗刊》为阵地,于1926年创立的一个诗歌流派。

新月诗派在20年代现代诗坛有着重要影响和地位。

新月诗派主要人物:徐志摩、闻一多、饶孟侃、刘梦苇、胡也频、朱湘、卞之琳等人。

《莎菲女士的日记》(莎菲、凌吉士):思想:莎菲是丁玲早期作品里一系“五四”退潮后小资产阶级叛逆、苦闷的知识女性中最重要的典型。

通过莎菲的背叛、追求、幻灭、彷徨、矛盾。

反映出历史投射在一部分知识青年身上的时代阴影:带有病态的反抗。

艺术:细腻、大胆而又感情饱满的人物复杂心理刻画。

是郁达夫所开创的描写知识分子“时代病”的自我伤感小说的总结与结束。

后期新月诗派——它是前期新月派的继续和发展。

它以1928年创刊的《新月》月刊新诗栏及1930年创刊的《诗刊》为主要阵地;其主要成员有前期新月派的徐志摩、饶孟侃、林徽因等老诗人;但更有陈梦家、方玮德等南京中央大学的南京青年诗人群。

徐志摩仍然是这个流派的主要旗帜。

后期新月派的艺术倾向:
1.在对“新格律诗”的反思中,向自由诗发展(陈梦家《新月诗选》“序言”)。

2.向内转:从单纯的信仰,流入怀疑的颓废。

3.在题材、诗感上向现代派趋近。

4.形式试验:“十四行诗”(“商籁体”)的转借与创造。

后期新月诗似乎在十四行诗体里发现了中西诗歌诗体形式的某种“契合点”(内部结构中的起承转合)。

《华威先生》(1938)
小说提供了一个“包而不办”的抗战文化官僚的型形象。

小说几乎无情节,中人有华威匆忙进出抗战初期各种协会进行表演的几个片断,你一个人物小品,但却把一个带点流氓气质、要权不要命的国民党小官僚的嘴脸暴露得淋漓尽致。

华威的忙,与任何抗战的实际问题都无关,他主要是兜售他的“一个中心”,争夺统一战线的领导权,维护自己党派和个人的私利。

小说无意中揭发出抗战初期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严酷性,因而华威这个人物也因其包含着历史的预见性而更显光辉。

《华威先生》由于批判的尖锐和内涵的深远、讽刺笔调的冷峭、叙述节奏的明快、语言的劲捷、短篇体制的圆熟,使小说达到了相当的的水准。

华威这个人物完全可以进入中国现代文学的人物画廊。

.七月诗派—七月诗派是在艾青的影响下,以胡风为中心,以《七月》、《希望》等杂志为基本阵地而形成的青年诗人群。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鲁藜、绿原、冀汸、阿垅、曾卓、芦甸、孙钿、方然、牛汉等人。

他们以提倡革命现实主义与自由体诗为主要旗帜,在抗战与解放战争中的国统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七月诗派的诗歌主张
(1)继承中国诗歌会派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

把诗作为战斗的武器,因而追求诗歌与时代的密切结合,诗歌与人民的融合;追求诗歌鲜明的政治倾向性与革命功利主义,以及诗歌的史诗品格。

(2)纠正中国诗歌会派的诗歌观,主张正视现实,但反对对生活“追随的态度”和“卖笑的态度”。

强调发扬主观战斗精神,能动地去影响和改造世界。

A、主张突入生活,从生活现象突进、突入到生活的底蕴,从客观对象具体形态中开掘出内在的深广的历史社会内容,创造出既包含个别对象,又比个别对象深广的、更强烈地反映历史内容的艺术形象。

B、反对冷淡地模写生活,主张将诗人的人格、情感、审美趣味渗透到客观对象中,达到主客观的相互拥抱和融合。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