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基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管理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管理经济学知识点汇总(行管版) 一.绪论:1、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
2、经济模型:由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构成,通过建立经济模型来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可达到科学地进行经济预测和经济决策的目的.3、边际分析法:是微观经济学分析和研究资源最优配置的基本方法,是一种正确的决策思想,用其衡量一个方案或一项活动是否有利,就是要把这个方案或活动引起的额外成本(边际成本)与引起的额外收益(边际收入)相比,如果后者大于前者,就是有利的,否则就是不利的,这种决策方法体现了向前看的决策思想。
4、机会成本:是指资源用于其他的、次好的用途所可能得到的净收入,只有用机会成本做决策,才能判断资源是否真正得到了最优使用。
5、会计利润:等于销售收入减去会计成本的差额,它反映企业通过经营增加了多少货币收入,会计师计算会计利润的目的是报告企业的盈亏情况,以便投资者作为投资、政府作为征税的根据等。
(会计利润=销售收入-会计成本)6、经济利润:等于销售收入减去机会成本的差额,经济利润大于零,说明资源用于本用途的价值要高于其他用途,资源配置较优;否则,说明本用途的资源配置不合理,因此,经济利润是决策的基础。
(经济利润=销售收入—机会成本)7、正常利润:经济利润为零时,企业的利润。
指业主如果把他在本企业的投资用于其他相同风险的事业所可能得到的收入,即为吸引企业主在本企业投资而必须给他的最少的报酬,它属于机会成本性质。
8、外显成本:是指企业实际的支出,通常能在会计帐上表现出来。
9、内含成本:是指非实际的支出,是会计帐上未表现出来的开支.(内涵成本=机会成本-外显成本)二.市场供求及其运行机制1、需求量: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能购买得起的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数量2、影响需求量的因素产品价格(↑↓)、消费者收入(一般的,↑↑)、相关产品价格(替代品价格:↑↑;互补品价格:↑↓)、消费者爱好、广告费用(一般,在限度内↑↑)和消费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一般,价格看涨,需求量↑)等.3、需求曲线:是假定需求函数中的非价格因素不变,反映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表达式,或QD=f(p),需求曲线具有自左向右下方倾斜的规律。
经济基础知识点汇总

2017年中级经济基础知识汇总第一部分经济学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2.影响需求变动的基本因素: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产品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预期、其他因素3.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4.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5.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产品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预期、相关产品的价格、其他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国家政策等6.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7.需求价格弹性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百分比的比率8.通常可以把需求价格弹性分为三种:1)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大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大于1时,叫做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2)当需求变量百分数等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等于1时,叫做需求单一弹性;3)当需求变量百分数小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小于1时,叫做需求缺乏弹性;9.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商品的重要性、商品用途的多少、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10.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资金有机构成不同影响供给弹性的大小、供给弹性还受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11.消费者收入变动与需求的变动呈同方向变化。
价格与需求之间的这种呈反向变化的关系,就叫需求规律。
12.供给与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化关系。
价格与供给之间的这种呈同向变化的关系,就叫供给规律。
1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品价格降低,供给将减少。
供给曲线是一条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14.市场需求不变,供给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市场供给不变,需求的变动将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15.在我国,实行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
管理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管理经济学知识点总结前言在现代社会中,管理经济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经济管理者和决策者来说至关重要。
它涵盖了许多领域,包括供应链管理、成本管理、市场结构和竞争等。
本文将对管理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门学科。
正文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通过协调和优化各个环节的活动,实现有效流通和产品供应的管理方式。
•供应链管理涉及供应商选择、物流运输、库存管理和订单处理等方面的决策。
•战略定位、需求预测和供需匹配是供应链管理中的关键要素。
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成本进行预算、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管理方法。
•成本管理包括成本分类、成本控制和成本优化等环节。
•成本管理在企业决策、定价和绩效评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市场结构和竞争•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存在的不同竞争形式和市场力量的分布情况。
•市场竞争分为完全竞争、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等不同形式。
•市场结构和竞争对企业定价、产品差异化和市场进入等决策有重要影响。
结尾本文对管理经济学的一些知识点进行了简要总结,涉及供应链管理、成本管理和市场结构与竞争等方面。
管理经济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为企业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做出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点,提升管理经济学的实践能力。
前言在现代社会中,管理经济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经济管理者和决策者来说至关重要。
它涵盖了许多领域,包括供应链管理、成本管理、市场结构和竞争等。
本文将对管理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门学科。
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指通过协调各个环节的活动,以实现有效的流程和产品供应。
它涉及到供应商选择、物流运输、库存管理以及订单处理等方面的决策。
在供应链管理中,战略定位、需求预测和供需匹配是非常重要的要素。
•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成本的最小化。
•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是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和信息共享机制。
管理经济学知识要点

1、如何提高商品的价格?答:(1)根据供求理论:需求增加或供给减少,可提高商品价格,阐述能增加需求或减少供给的措施即可;(2)根据效用理论,商品价格取决于边际效用,因此需考虑提高边际效用的措施即可。
2、如何看待春秋航空淡季的99元票价,旺季的高价格?答:本题考察知识点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高峰负荷定价法,另外一方面是企业在短期内,只要MR>MC,就可以提供服务。
(1)高峰负荷定价法:指产品(或服务)按不同时段定不同价格三个必要条件:第一,产品不能储存;第二,不同时段用的是同一设施;第三,不同时段需求曲线不同定价原则:固定成本由高峰时段(顾客)承担,非高峰时段只承担变动成本。
所以春秋航空在旺季制定高价格,淡季采用99元票价。
(2)在淡季时,MR=99元,而MC则小于99元,所以仍然有贡献利润,因此就可以继续提供服务。
3、举例说明三种以上定价方法及其优缺点或适应条件.1.成本导向定价法(零售业、烟、百货商店、租赁业、建筑业、服务业、科研项目投资及批发零售企业。
)优点:卖方对自己的成本比市场需求更了解,公司运用成本导向法,可以简便地计算出价格;卖方“将本求利”,能够保证价格在保本水平之上,获得一定的边际利润。
缺点:忽视市场需求和竞争,成本导向定价只能假定定价不会影响销量。
这导致成本导向定价所制定的价格不一定能为市场接受;可能是公司丧失竞争力;不一定有助于公司实现利润最大化。
2.竞争导向定价法优点:价格调整主要看竞争者是否变动,随市场定价。
这种方法主要是考虑到了产品价格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随着竞争对手和市场剖析做出的定价,有利于在完全竞争市场上脱颖而出。
缺点:过分关注在价格上的竞争,容易忽略其它营销组合可能造成产品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也容易引起竞争者报复,导致恶性地降价竞争,使公司毫无利润可言。
然而实际上竞争者的价格变化并不能被精确的估算。
3.顾客导向定价法又称需求导向定价法、市场导向定价法指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和消费者的不同反应分别确定产品价格的一种定价方式。
经管数学下知识点总结

经管数学下知识点总结
我在学习经济数学的过程中,主要掌握了以下几个知识点:
一、微积分
微积分是经济数学中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它是研究变化的数学工具。
微积分主要包括微
分学和积分学两个部分。
微分学主要研究函数的变化率和导数的概念,而积分学主要研究
曲线下面积和不定积分的概念。
在经济学中,微积分可以被用来分析边际效用、边际成本、边际收益等概念,从而为决策提供数学依据。
二、线性代数
线性代数是经济数学中重要的工具之一,它主要用来研究向量、矩阵和线性方程组等代数
结构。
在经济学中,线性代数可以被用来分析生产函数、消费函数、投入产出模型等问题,从而为经济问题的求解提供数学方法。
三、概率统计
概率统计是经济数学中非常重要的理论工具,它主要用来研究随机现象的规律性和不确定性。
在经济学中,概率统计可以被用来分析风险、不确定性和决策问题,从而为经济政策
的制定提供统计学方法。
四、微分方程
微分方程是经济数学中常用的数学模型,它主要用来描述经济现象的变化规律。
在经济学中,微分方程可以被用来分析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问题,从而为经济政策的制定
提供数学模型。
以上就是我在学习经济数学过程中所积累的知识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我
发现经济数学是一门非常有启发性和实用性的学科,它可以为我们理解和解决经济问题提
供丰富的数学工具和方法。
希望今后我能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应用经济数学知识,为将来
从事经济分析和决策提供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
经济基础知识点汇总

经济基础知识点汇总经济基础知识点汇总一、基本概念1、经济学:研究人类社会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如何分配和利用资源的学科。
2、稀缺性:指资源有限,社会生产能力有限,因此,必须有效利用和分配资源。
3、效率: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收益。
4、公平:指人们之间资源分配的合理性。
5、市场:指通过自由竞争和价格机制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机制。
6、自由市场:指在产品价格、生产计划、利润分配等方面没有政府干预的市场。
7、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经济总体运行,包括国民收入、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等。
8、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消费者、厂商等)的行为和决策,包括需求理论、供给理论等。
二、核心知识点1、需求与供给:价格上升,需求减少;价格下降,需求增加。
价格上升,供给增加;价格下降,供给减少。
2、市场均衡:当供给等于需求时,市场处于均衡状态。
3、弹性理论:描述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概念及影响因素,需求弹性分为需求价格弹性和需求收入弹性。
4、消费者行为:消费者选择最能满足其需求的产品,即实现效用最大化的过程。
5、生产者行为: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6、完全竞争市场:市场中存在大量厂商,产品同质,信息完全,价格由市场决定。
7、垄断市场:市场中只有一个厂商,产品无替代品,价格和产量由厂商自行决定。
8、寡头市场:市场中只有几个厂商,产品存在替代品,价格和产量由厂商协商决定。
9、GDP(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10、失业率:劳动力中没有工作但是正在寻找工作的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
11、通货膨胀:总体物价水平上升,通常用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来衡量。
12、财政政策:政府通过财政支出和税收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政策。
13、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利率、货币供应等手段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政策。
三、细节和扩展知识点1、经济学分类: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以及国际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等分支。
经济学基础大一知识点汇总

经济学基础大一知识点汇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资源如何有效分配的学科,它研究个体、市场和国家的决策制定与资源配置。
作为经济学基础的入门课程,大一的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经济学知识点。
本文将对大一经济学基础知识进行汇总,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的归纳和参考。
1. 经济学的概念和分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如何管理稀缺资源的学科。
它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主要分支。
宏观经济学研究国家整体经济表现,如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和失业率等;微观经济学则关注个体和市场层面上的决策和行为,如供求关系、消费者决策和企业竞争等。
2. 基本的经济学原理(1)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供应量与需求量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物品或服务的价格和数量。
供需关系的平衡点称为市场均衡。
(2)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指的是当进行某项决策时放弃的其他最佳选择。
经济学强调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进行决策所需要考虑的代价。
(3)边际效益:边际效益是指当增加或减少一单位资源时,所得到的额外收益或损失。
人们应该根据边际效益来决定资源的最优配置。
(4)无效率和效率:经济学关注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
无效率指的是在某种资源分配下,无法增加一个人或一个团体的福利而可以增加另一个人或团体福利的情况。
效率则指资源的最优利用,以使福利最大化。
3. 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的组织方式。
主要的经济体制包括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和混合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以市场为基础,通过供求关系来协调资源配置;计划经济体制则由政府集中管理和控制经济活动;混合经济体制则是市场和政府的结合。
4. 宏观经济学(1)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它以国内生产总值(GDP)为核心指标,反映国家或地区的整体经济表现。
(2)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总水平的不断上升。
货币政策是指央行通过控制货币供给来调控经济活动和稳定物价水平。
(3)失业和就业:失业率是反映某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市场状况的指标。
管理经济学基础知识点

管理经济学基础知识点第一章1.管理经济学的定义:管理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把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应用于企业管理决策实践的学科(1)管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与资源配资有关的管理决策问题。
其目的是实现管理决策转型,即由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转变。
(2)管理经济学是以经济理论和决策工具为分析工具2.企业的决策过程包括以下五个基本步骤:(1)明确问题(2)确定目标(3)列举所有方案(4)选择最优方案(5)执行最优方案3.正确决策的条件包括:(1)明确的决策目标(2)较高的决策者素质(3)充足的决策信息资料(4)科学的决策和方法4.正确决策的准则:采取该项决策之后的情况比采取该项决策之前有所改善5.管理经济学解决的是与资源配置有关的管理决策问题,主要是产量决策和价格决策。
6.皮得·德鲁克提出的理论还包括:(1)要善于给员工授权。
(2)世界正从“商品经济”向“知识经济”发展。
(3)公司是由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人组成的共同体,公司应满足员工得到持续性培训和学习的要求。
(4)创新是机会而不是威胁。
(5)决策存在风险。
7.微观经济学的定义: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由此说明市场经济如何解决资源配置的问题。
微观经济学对单个经济单位的研究是通过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
第二层次是分析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
第三层次是分析所有的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同时决定。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
微观经济学主要采用个量分析法。
微观经济学三个最基本的假设条件:完全理性、完全信息、市场出清。
8.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1)目的不同。
管理经济学的目的是解决企业的决策问题而提供经济分析手段;微观经济学的目的是解决微观主体的行为,理解价格机制如何实现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
(2)研究方法不同。
管理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规范性的,建立一系列规则和方法以实现特定目标;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描述性的,试图描述经济是如何运行的。
经济管理基础必学知识点

经济管理基础必学知识点1.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经济学是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的学科,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层面。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决策,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指标。
2. 供求关系和市场均衡:供求关系是指市场上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供给决定了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数量,需求决定了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市场均衡是供需关系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在该状态下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和价格不再发生变动。
3. 生产要素和生产关系:生产要素是指用于生产商品和服务的各种资源,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等。
生产关系则是指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的各种社会关系,如所有制形式、分配关系等。
4. 基本的生产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目标,在面临有限资源和不确定性的条件下,生产者会通过决策来选择最优的生产方式和生产规模。
5. 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面临有限预算和多种选择时,通过效用最大化的决策来选择最优的消费组合。
6. 运输成本和物流管理:运输成本是企业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因物流活动而产生的费用,物流管理是指通过优化物流活动来降低运输成本和提高效率。
7. 企业管理和组织结构:企业管理是指对企业内部各项活动的规划、组织、协调、控制和领导等管理活动,组织结构是指企业内部各个职能和部门之间的关系和分工。
8. 风险和不确定性管理:风险是指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不确定事件所带来的潜在损失,不确定性是指无法准确预测未来发展走势的情况。
企业需要通过风险管理和不确定性管理来降低经营风险和提高经营效益。
9. 资本市场和金融管理:资本市场是企业获取资金的渠道,金融管理是指企业如何进行财务规划、资金筹措和资金运用等活动。
10. 经济政策和政府管理:政府通过制定和执行经济政策来调控经济活动和促进经济发展,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税收政策等。
以上是经济管理基础必学的知识点,涵盖了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市场运作原理、企业管理和金融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2023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学基础知识重点

2023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学基础知识重点
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与分配、供求关系和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
作为中级经济师,掌握经济学基础知识是关键。
以下是202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学基础知识的重点内容。
1. 宏观经济学
- 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践
- 货币与银行体系
- 财政政策与宏观调控
- 国际贸易与汇率
2. 微观经济学
- 需求与供给分析
- 市场结构与产业组织
- 生产与成本理论
-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3.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 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 公共物品与外部性
- 环境经济政策
4. 产业经济学
- 产业生命周期与竞争策略
- 企业行为与市场结构
- 产业创新与技术进步
5. 经济数学与经济统计学- 统计分析方法与经济预测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础
- 数量经济模型与计量经济分析
6. 金融学基础知识
- 货币市场与利率理论
- 资本市场与投资分析
- 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
以上是202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学基础知识的重点内容。
掌握这些知识将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油!。
经济学基础知识点归纳

经济学基础知识点归纳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如何管理资源的学科,它关注生产、分配和消费资源的过程,涉及到许多基础知识点。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一些经济学基础知识点进行综述,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的核心概念。
一、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而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求关系决定了市场上商品的价格和数量。
当供给量高于需求量时,价格往往下降;当需求量高于供给量时,价格往往上升。
供求关系的理解对于经济学学习非常重要。
二、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当做出某种选择时,所放弃的最好的替代选择的成本。
在经济学中,资源是有限的,因此每个选择都会有机会成本。
理解机会成本有助于我们评估不同的决策,并选择最具效益的方案。
三、边际效益与边际成本边际效益是指对某一单位变动的增益。
边际成本是指进行某一单位变动所需的成本。
在经济学中,决策者通常会考虑到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来进行决策。
当边际效益大于边际成本时,决策者会选择继续进行某项活动;当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效益时,决策者会选择停止或转变活动。
四、弹性在经济学中,弹性是指某一经济变量对另一经济变量的响应程度。
需求弹性测量了价格变动对需求量变动的影响程度。
供给弹性测量了价格变动对供给量变动的影响程度。
理解弹性有助于我们研究市场的反应和预测经济变化。
五、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资源,包括劳动力、土地和资本。
这些生产要素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基础。
劳动力是指人们的工作能力;土地是指自然资源,如农田、矿产等;资本是指用于生产的设备、工具和资金。
六、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指市场上企业相互竞争的程度和形式。
有四种常见的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
每种市场结构都面临不同的竞争和定价方式,不同的结构对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产生不同影响。
以上所列举的经济学基础知识点只是众多概念中的一部分。
经济学作为一门广泛的学科,涵盖了更加复杂和深入的理论和模型。
经济基础知识点汇总

第一部分经济1、效用的说法:是一种心里感觉,是消费者主观心理评价,是满足程度。
2、规模报酬分类:不变、递减、递增。
3、准公共物品:医疗卫生、教育、收费公路。
纯公共物品:国防,治安,公共卫生。
4、决定总供给的因素:成本、价格。
5、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有:劳动生产率、劳动投入数量、资本效率、资本投入量。
6、度量价格总水平的方法:价格指数、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
7、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决策、融资、分配制度。
8、公共选择学派理解政府规模支出新视角:选民、政治家、官僚行为、民主制度。
9、平均消费倾向+平均储蓄倾向=1即APC+APS=1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1即MPC+MPS=110、经济学分析的要素包括: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
11、影响需求价格弹性因素:替代品数量和相似程度,商品重要性,商品用途多少,时间。
12、自愿性失业包括:摩擦性和结构性失业。
13、完全竞争市场生产者要素供给曲线重合的是:边际要素,平均要素。
14、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派生,引致,联合,复合15、奥肯定律:经济增长与失业的关系。
16、非关税壁垒:进口配额,自愿出口限制,歧视性采购,技术和卫生检验标准。
17、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总额,居民消费,固定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18、我国货币层次划分为:(1)M0=流通中通货(2)M1=M0+单位活期存款(3)M2=M1+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存款+其他存款(财政存款除外)。
第二部分财政1、地方税:契税、房产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
2、政府采购运行机制:集中分散相结合,集中为主分散为辅、公开招标与非公开相结合、委托于自行相结合。
3、时滞分类:研究过程(内在):认识、行政;外在:决策、执行、效果。
4、财政管理体制的内容:财政分配和管理机构的设置,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的划分,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划分,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5、各级人民政府的预算管理职权:组织和编制本级预算草案,决算草案,编制本级预算调整方案,决定本级政府预备费动用。
经济管理学基本知识点总结

经济管理学基本知识点总结一、经济学的基本理论1.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经济学是研究人类活动中的资源配置和社会组织的有关规律和原则的一门社会科学。
在经济学中,会涉及到一些基本概念,比如资源、需求、供给、成本、效益等。
2. 市场需求与供给市场需求与供给是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它涉及到市场中商品与服务的交换过程。
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通过需求与供给的相互作用,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得到形成。
3. 市场竞争市场中的竞争是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它影响着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以及市场的有效性。
市场竞争可以分为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竞争和垄断市场等不同类型,每种类型的市场竞争都会影响着市场的效率和公平性。
4. 生产与成本生产与成本是经济学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生产者如何有效地组织生产活动以及如何控制成本。
在生产过程中,会涉及到生产要素的组合、生产函数的选择、成本的分析等内容。
5.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在某种商品或服务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参与经济活动的各种主体之间的组织关系。
市场结构可以分为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垄断、寡头竞争等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市场结构对市场的运作和效应都有着不同的影响。
二、管理学的基本理论1. 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管理学是研究组织、计划、指导、协调、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科学。
在管理学中,会涉及到一些基本概念,比如组织、领导、计划、控制、协调等。
2. 组织结构与职权划分组织结构是指组织中各部门、分工和职权等方面的规划和安排,它涉及到组织的层次、职权划分、决策与沟通等内容。
在一个组织中,组织结构的合理性和稳定性对组织的效率和效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3. 领导与管理领导与管理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组织中的领导者如何有效地进行管理和指导。
有效的领导与管理可以带领组织实现目标,激励员工,提高生产效率。
4. 经营战略与规划经营战略与规划是管理学中另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组织的长期目标、战略规划以及执行计划。
大一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大一经济学基础知识点总结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如何选择、管理和分配有限资源的学科。
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它涉及到许多重要的理论和概念,为我们理解和解释经济现象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在大一学习经济学的过程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基础知识点,下面我将对其中几个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供给与需求供给与需求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供给指的是市场上企业愿意出售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而需求则是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供给和需求的交互作用决定了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和数量。
当供给增加,需求不变时,价格下降;当需求增加,供给不变时,价格上升。
二、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单个单位的商品或服务对个人总效用的增加量。
边际效用逐渐减少的原因是人们在消费过程中会出现满足递减的现象。
因此,人们通常会根据商品和服务的边际效用来做出消费决策。
当边际效用与价格相等时,达到了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
三、成本与效益成本与效益是任何经济决策中都要考虑的因素。
成本是指为达到某种目标而作出的牺牲,可以分为机会成本和直接成本。
效益是指达到某种目标所能带来的收益或价值。
在做出经济决策时,我们需要比较成本与效益,只有当效益大于成本时,才能做出明智的选择。
四、弹性弹性是衡量市场对价格和需求变化的敏感程度的度量指标。
供给和需求的弹性决定了市场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如果供给或需求的弹性较大,那么市场对价格变化的反应也会较大;如果供给或需求的弹性较小,那么市场对价格变化的反应也会较小。
弹性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市场的运行规律。
五、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中存在的企业数量和能够影响销售和价格的企业的程度。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
不同的市场结构对供给、需求、价格和利润的形成产生不同的影响。
理解市场结构有助于我们分析市场的运行情况和企业竞争的形式。
六、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关注的是整体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
它研究国家、地区或全球经济的总体表现和政策的影响。
经济管理高数知识点总结

经济管理高数知识点总结高等数学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必修课程,是一门基础而重要的学科。
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数学基础,为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和进行科研工作打下了基础。
高等数学在经济管理类专业中的作用尤为突出,不仅可以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还可以帮助学生增强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对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等数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导数与微分、不定积分、定积分与微分方程等内容。
一、导数与微分导数是微积分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整个微积分学的核心。
导数的概念最早由牛顿和莱布尼茨在17世纪提出,它是指函数的变化率,可以衡量函数在某一点的变化快慢。
在实际生活中,导数可以用来描述曲线的切线斜率,解释物理学的速度、加速度等概念,也可以用来解决经济管理中的边际收益、边际成本等问题。
微分是导数的一种运算方法,它可以将函数的导数表示为函数自变量的微分。
微分可以看作是函数在某一点的局部线性逼近,通过微分,可以求出函数在某一点的切线方程,也可以求出函数在某一点的变化率。
在经济管理类专业中,微分可以用来解决边际分析和微分方程等问题。
二、不定积分不定积分是微积分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求解函数的原函数的方法。
不定积分可以用来求解函数的面积、变化率、累积量等问题,也可以用来解决微分方程的初等解法。
在经济管理类专业中,不定积分可以用来解决边际分析、生产函数求最大化问题等。
不定积分的运算规则包括线性性质、分部积分法、换元积分法等,这些运算规则是求解不定积分的基本方法。
通过学习不定积分的运算规则和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技巧,并且熟练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三、定积分定积分是积分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可以用来求解函数在一定区间内的面积、平均值、累积量等。
定积分可以看作是对函数在某一区间内进行微小划分,然后求出各小矩形面积的总和,通过极限过程来求得函数在整个区间内的面积。
定积分在经济管理类专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可以用来求解生产收益曲线下的总收益、需求曲线下的总需求等。
经济管理基础知识

效用理论
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分析);序数效用论(效用大小排序);无差异曲线(特征、边际替代率);消费者均衡(效用最大化条件)
4
生产理论
生产函数;规模报酬(分类);边际技术替代律(定义、描述)
5
成本理论
成本分类(固定成本、可变成本);经济成本(会计成本+隐含成本);边际成本(定义、计算)
6
市场理论
市场类型(完全竞争、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市场均衡(价格、数量);市场失灵(原因、对策)
10
目标管理
定义与特点(参与管理、自我控制、权力下放、注重成果);实施步骤(建立目标主题
知识点
1
需求与供给
影响需求的因素(消费者偏好、收入水平、商品价格、相关商品价格、消费者预期、人口因素、产业政策等);影响供给的因素(商品价格、厂商预期、生产技术变动、生产要素价格、政府政策等)
2
需求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定义、系数、种类);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替代商品数目和可替代程度、消费者需求程度、商品用途多样性、商品耐用程度、时间长短)
7
管理决策
决策过程(明确问题、确定目标、列举方案、选择最优、执行最优);正确决策的条件与准则;管理经济学解决的管理决策问题(产量决策、价格决策)
8
管理环境
外部环境(政治、经济、技术、法律等);内部环境(资源、管理、能力等);企业经营环境(行业环境、市场环境)
9
组织文化
内容(价值观念、组织哲学、组织精神、组织道德);层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完整版)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经济学知识点总结一、经济学基础知识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资源的学科。
它包含以下基础知识点:1. 供求关系: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概念,供给和需求的变化会影响价格和数量。
2.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主要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等。
不同的市场结构会影响市场价格和供应量。
3.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做出经济决策时放弃的最有价值的机会。
它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经济活动的成本和效益。
4. 边际效益:边际效益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资源时带来的额外收益或成本。
在决策中,我们通常会比较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以做出最优选择。
二、宏观经济学知识宏观经济学关注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和政府的干预。
以下是宏观经济学的知识点:1. 国内生产总值(GDP):GDP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它是宏观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2.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购买力的持续下降。
它是经济中的常见现象,对消费和投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3. 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工作但愿意工作并正在找工作的人的比例。
失业率的高低可以反映经济的运行状况。
4. 货币供应:货币供应是指在市场上可供流通的货币总量。
货币供应的增加或减少会影响物价和经济活动。
三、微观经济学知识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与决策。
以下是微观经济学的知识点:1. 边际效用理论:边际效用理论认为人们在消费决策中会比较边际效用与边际成本,以追求个人最大化效用。
2. 价格弹性:价格弹性是指当价格变动时,需求或供给的相对变化的程度。
它可以帮助我们预测价格变化对市场的影响。
3. 生产要素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包括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等。
供给和需求决定了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分配。
4. 波动及不确定性:市场经济中存在周期性波动和结构性不确定性。
了解波动和不确定性对经济决策和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四、国际经济学知识国际经济学涉及国际贸易、外汇市场和国际金融等方面的知识。
大一经管知识点

大一经管知识点经管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对于大一学生来说,掌握一些基础的经管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大一经管知识点,帮助学生们建立一定的学习框架和基础。
一、管理学基础知识1. 管理学概述管理学是研究组织与管理的学科,包括管理的定义、管理的职能和层级、管理思想的演变等内容。
2. 管理者的职能管理者的职能主要包括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些职能是管理者实现组织目标的关键工作。
3. 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主要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组织中的行为,包括个人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结构等内容。
二、市场营销知识1. 市场营销概述市场营销是企业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包括市场调研、产品定位、营销策略等。
2. 消费者行为消费者行为研究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所表现出的行为,包括购买决策、消费动机和消费心理等。
3. 市场划分与定位市场划分是将市场按照不同特征划分为不同的细分市场,市场定位是确定目标市场并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三、财务管理知识1. 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分析是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2. 资本预算和投资决策资本预算是指企业对未来投资项目进行计划和决策,投资决策是选择最有利可行的投资方案。
3. 资金管理资金管理是企业对流动资金进行有效利用和合理管理的过程,包括现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等。
四、人力资源管理知识1. 招聘和选拔招聘和选拔是指企业根据岗位需求,通过招聘和选拔程序来吸引和录用合适的员工。
2. 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指企业对员工的表现进行评估和激励,目的是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和组织整体效能。
3. 培训与发展培训与发展是指企业为员工提供培训机会,提升员工的专业能力和职业发展。
五、国际经济与贸易知识1. 国际经济概述国际经济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和交流,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投资等领域。
2. 贸易政策和关税制度贸易政策是国家对外贸易活动所实施的政策措施,关税制度是国家对进出口商品征收的关税税率和规定。
经济管理学知识点精讲

经济管理学知识点精讲导言经济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经济活动中人的行为、组织和决策的学科,它是经济学与管理学的交叉学科。
在现代社会中,经济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于组织管理和经济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精讲经济管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门学科。
一、经济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经济管理学是指研究企业、组织和个人在经济活动中进行经营管理的一门学科。
它从经济学和管理学两个学科汲取理论和方法,研究经济主体如何决策、组织和运营,以达到提高效率和实现目标的目的。
二、经济管理学的核心内容1. 组织理论和管理组织理论是经济管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研究如何通过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明确职责和权力关系来实现有效的管理。
组织理论包括组织结构、组织文化、领导和决策等方面的内容。
2. 经济决策与风险管理经济决策是经济管理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它研究在面临不确定性和风险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决策以实现最优化。
经济决策包括风险分析、决策理论、决策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3. 生产与运作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是经济管理学的重要领域之一。
它研究如何高效地组织和管理生产过程,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生产与运作管理包括生产计划、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4. 项目管理与策划项目管理与策划是经济管理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它研究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项目,以实现项目目标。
项目管理与策划包括项目计划、项目执行、项目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5. 经济法规与伦理经济管理学还关注经济活动中的法律和伦理问题。
它研究如何在经济活动中遵守法律规定和道德准则,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目标。
三、经济管理学的应用领域经济管理学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企业管理、政府管理、非营利组织管理等。
在企业管理领域,经济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组织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在政府管理领域,经济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被应用于公共政策制定、财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方面;在非营利组织管理领域,经济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被运用于组织管理、资源调配、项目管理等方面。
经济学基础知识点

1、资源稀缺性:是指人类社会对各类物品的需求总是得不到满足的一种经济现象。
2、资源配置:是通过一定的经济机制和体制即采取一定的社会形式实现的。
3、机会成本:是采取这种行动而没有采取另一种选择时所放弃的机会,活所招致的成本。
4、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即研究及稀缺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
5需求:是一种物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整个关系。
是在一定的时期,在一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6、需求定理:当其他因素不变时,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的相反变化。
价格下降,促使商品需求量增加;价格上升,促使商品需求量减少。
这就是所谓的需求定理。
3、需求价格弹性:是指当所有其他影响购买者与卖着计划的因素都不变时,一种商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作出反应的程度。
4、需求收入弹性:被用来表示消费者对某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5、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1、供给:是一种物品供给量和价格之间的整个关系。
经济学中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
2、供给定理:其他影响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多,反之越少。
价格过低时,供给量为零。
4、供给弹性也称供给的价格弹性,是指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供给量(的相对变动相)对于其市场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
(即价格变动百分之一时引起的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它是供给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之比。
)供给弹性公式:供给的价格弹性系数= 供应量的变动率(%)/价格的变动率(%)=(▲S/S)∕(▲P/P)5、规模报酬(Returns to scale)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
规模报酬分析的是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企业只有在长期内才能变动全部生产要素,进而变动生产规模,因此企业的规模报酬分析属于长期生产理论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管理基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一、经济学导论部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如何利用稀缺资源来满足人类无限的需要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目标是找到产出最大化的最优方式为谁生产?生产成果分配(公平和效率)(如:修路问题)收入高低取决于很多因素何为需求、供给以及供需双方的均衡?需求,是指消费者准备、愿意和能够购买的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
这里的需求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供给: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厂商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
一种商品的供求数量和价格,在供求双方的共同作用下达到均衡,形成该商品的均衡价格和数量。
此时,对商品的需求量等于商品的供应量。
何为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如何运用这些基本概念解释生活现象?二、微观经济学部分从经济学角度看消费者行为受哪些因素影响?1主观态度(消费者偏好)2、消费者客观能力(购买能力、收入)3、预算约束;效用;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总效用(TU )与边际效用(MU)何为预算约束和效用理论?1预算约束:在既定价格下,消费者(或企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支付能力的受到其货币存量和收入的制约2、效用:消费者从其消费的商品组合中得到的消费收益/满足程度。
两者对消费行为有何影响?(1)在预算约束上选择了一点:个人的偏好取决于个人对不同商品的评价(边际效用)(2 )预算约束的变动收入的变动:收入上升消费上升(正常品)(收入效应)收入上升消费下降(低档品)价格的变动:价格上升替代品消费量上升(替代效应)效用完全是一种主观心理感受。
满足程度高,效用大;满足程度低,效用小。
效用理论在经济生活中如何运用?效用可以用来衡量消费者的偏好:具有大小用的组合与具有较小效用的组合相比,消费者更偏好与前者。
何为消费者均衡?生产者的行为受到何种因素的决定?消费者均衡一一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生产函数;生产成本三、宏观经济学部分1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之间的关系如何?联系:两者互相补充,资源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是经济学的两个方面。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两者都是实证分析。
区别:微观经济学的本质:市场有效,市场万能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失灵,市场不完善,政府有能力。
宏观经济的目标是什么?1、高的且不断增长的国民产出水平(即实际GDP)2、高就业、低失业3、稳定或温和上升的价格水平用哪些指标来衡量宏观经济?这些指标的含义?增长一一GDP与GNP 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总和。
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国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市场价格的总和,即GNP = GDP +国外净要素收入即国民生产总值。
价格指数与通货膨胀价格指数是指通过比较一揽子有代表性商品在任何一个既定年份相对于共同基年价格水平情况而得出的统计指标。
通货膨胀价格水平的持续上升失业率失业人员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目前无工作,并以某种方式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员。
包括就业、转失业的人员和新生劳动力中未实现就业的人员。
2、宏观经济政策包含哪些?需求管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供给管理:收入政策指数化政策人力政策经济增长政策对外政策:对外贸易政策汇率政策何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所谓财政政策,通常指政府根据宏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指导财政工作的基本方针、准则和措施。
货币政策一般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
双方如何配合?1、双紧(紧财政、紧货币)一一适用于严重通货膨胀增税、减支减少总需求收紧银根、提高准备率、提高利率一一减少货币供给2、双松(松财政、松货币)一一适用于严重衰退期减税、增支——增加总需求放松银根、降低利率(抑制“挤出效应”)一一增加货币供给3、松财政、紧货币一一适用于衰退期但萧条并不严重时扩张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紧缩货币政策防止总需求扩大后可能的通胀一一会使利率上升,产生“挤出效应”4、紧财政、松货币一一适用于经济已进入高涨但通货膨胀并不严重时期紧缩财政一一外在时滞短,压缩总需求扩张货币一一外在时滞长,防止经济衰退国家的财政构成包括哪些?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财政政策的工具有哪些?1对物品和劳务的购买2、对个人和企业的转移支付3、对个人和企业征税这些政策是如何运用的?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用于补贴、债务利息、失业救济金、养老保险等方面的支出。
转移只是在社会成员之间的资源再分配,政府部门只充当中介人的角色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什么?1、稳定物价2、充分就业3、经济增长4、国际收支平衡5、金融稳定货币政策有哪些工具?扩张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扩张:货币供给增加导致利息率降低导致贷款容易导致贷款户和数量增长导致总需求增长紧缩:削减货币供给导致利息率提高导致贷款困难导致贷款户和数量大减导致总需求被抑制四、企业管理导论部分管理的含义、目标?含义:管理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实施、控制的过程。
目标:效率和效益管理者与非管理者的区别?管理者主要靠组织、领导他人劳动来实现组织的目标,而非管理者主要靠自己的劳动来实现组织目标。
管理者应该扮演的角色、拥有的技能?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沟通能力,协调能力,规划与统整能力,决策与执行能力,培训能力,统驭能力管理者的层次?高层,中层,基层五、管理职能部分管理者从事管理工作中应该包含哪些基本职能?各职能部分有哪些理论作为指导?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
计划职能:、德鲁克谈决策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权变的领导理论(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理论、菲德勒的权变领导模型和领导方式寿命周期模型);菲德勒的随机制宜领导理论;路径一目标理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需求层次论;X、Y理论;双因素理论;三种需要理论(成就、权力、归属);过程型激励理论(强化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控制职能:计划过程?A)完整计划的要素:5w1h我是谁?我的处事原则如何?我要到哪里去?我如何到那里去?B)检查你的目标(员工日常目标、企业目标)C)确定工作优先级别D)保持良好平衡巳计划的限制因素F)制定与确认计划目标管理?简称MBO,是以重视成果的管理思想为基础,由成果的生产者,包括主管人员及下属共同参与制定一定时间内每个人必须达成的各项工作目标,明确相应的责任和职权,每个人朝着这些目标,自觉工作、自我控制,并定期进行考核评价,实行反馈,管理人员以有效实现预定目标为中心进行管理的一种体制和方法从哪些角度考虑才能更好的科学决策?1、明确合理的决策程序;2、确定合适的决策原则(模型、伦理);3、使用科学权变的决策方法;4、合理使用团体决策组织结构设计中应该包含哪些要素?分工、划分部门、幅度与指挥链、权限设置、结构形成分工(制针20/48000 ;优缺点;克服分工缺点的方法;合理的分工原则)戈U分部门(种类、优缺点)层次与指挥链(有效控制幅度及影响因素)(帕金森定律)统一指挥(一个真理:均等或一边倒;含义)权限设置(权责关系、权力来源、管理者的责任、权力与职权、职权类别、集中分散性、执行与监督分开)(岗位/职务说明书)结构形成(机械有机)领导者和管理者的区别?命令与服从;领导与追随如何才能有效的提高领导的有效性?(一)建立信任:领导的实质(二)合理授权(三)合理激励物质激_______ 活的工作计划(四)高效沟通权变领导理论的含义?又叫情景理论,认为没有万能的领导方式,有效的领导方式是因工作环境的不同而变化的,不同的工作环境需要不同的领导方式。
导模型和领导方式寿命周期模型。
指下属特点,E 指组织环境 各类激励理论的含义与运用?需求层次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根据五个需求 层次,可以划分出五个消费者市场赫兹伯格双因素激励理论:激励因素(成就、承认、工作本身、责任、晋升、成长)极满意 (归因为自身);保健因素(监督、公司政策、与监督者的关系、工作条件、工资、同事关 系、个人生活、地位保障、与下属的关系)极不满意(归于外因) 强化理论:激励强化理论指对强化的作用机理、 强化物的分类与组合、 强化的过程分析以及强化的操作技术性设计等,形成了系统的学说。
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 由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斯塔希•亚当斯(John Stacey Adams ) 于1965年提出。
该理论是研究人的动机和知觉关系的一种激励理论,理论认为员工的激励 程度来源于对自己和参照对象的报酬和投入的比例的主观比较感觉。
期望理论:又称作“效价 -手段-期望理论”,期望理论是以三个因素反映需要与目标之间的 关系的,要激励员工,就必须让员工明确: (1)工作能提供给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 (2)他们欲求的东西是和绩效联系在一起的;(3 )只要努力工作就能提高他们的绩效。
控制的目的、类型与过程?目的:使组织的实际活动和计划的要求保持一致 类型: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和反馈控制 过程:1、制定控制目标,建立控制标准; 2、衡量实际工作,获取偏差信息;3、分析偏差原因,采取矫正措施 如何有效的控制?1、控制应与计划及组织相适应;2、控制应该突出重点强调例外;3、控制应该具有灵活性、 及时性和经济性;4、注意培养组织成员的自我控制能力;5、预算、基于系统的监督(如贵 公司的监控中心)、利益相关者的反馈(如通过客户的反馈) 、巡视管理、有计划的会议、报 告;6、比率分析;7、审计六、人力资源管理部分企业中谁负责人力资源工作?在现代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不只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或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的职责, 而是全体管理着的职责。
人力资源管理包含哪些环节?各环节中主要内容有哪些? 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于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 是一系列管理环节的综合体。
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企业为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依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并充分考虑员工的期望而制定的企业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纲领性长远规划。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活动其代表有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理论、 菲德勒的权变领 S = f (L 、F 、E ) S 指领导方式,L 指领导者特征,F的重要指南,是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发展战略实施的有效保障。
2.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业务岗位分析与岗位评价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
岗位分析就是对企业所有工作岗位的特征和任职要求进行界定和说明,岗位分析的结果是形成每一个工作岗位的职位描述、任职资格要求、岗位业务规范;岗位评价是对企业各工作岗位的相对价值进行评估和判断,岗位评价的结果是形成企业不同工作岗位的工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