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手册详解版)
初中数学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中数学知识点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初中数学知识点1一、数与式易错点1:有理数、无理数以及实数的有关概念理解错误;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概念混淆,以及绝对值与数的分类。
每年选择必考。
易错点2:实数的运算,要掌握好与实数有关的概念、性质,灵活地运用各种运算律,关键是把好符号关;在较复杂的运算中,不注意运算顺序或者不合理使用运算律,从而使运算出现错误。
易错点3: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区别。
填空题必考。
易错点4:求分式值为零时,易忽略分母不能为零。
易错点5:分式运算时要注意运算法则和符号的变化。
当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要先因式分解,因式分解要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
注意计算方法,不能去分母,把分式化为最简分式。
填空题必考。
易错点6:非负数的性质: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每个式子都为0;整体代入法;完全平方式。
易错点7:计算第一题必考。
五个基本数的计算:0指数,三角函数,绝对值,负指数,二次根式的化简。
易错点8:科学记数法。
精确度,有效数字。
易错点9:代入求值要使式子有意义。
各种数式的计算方法要掌握,一定要注意计算顺序。
二、方程(组)与不等式(组)易错点1:各种方程(组)的解法要熟练掌握,方程(组)无解的意义是找不到等式成立的条件。
易错点2:运用等式性质时,两边同除以一个数必须要注意不能为0的情况,还要关注解方程与方程组的基本思想。
(消元降次)主要陷阱是消除了一个带未知数的公因式要回头检验!易错点3:运用不等式的性质3时,容易忘记改不变号的方向而导致结果出错。
易错点4: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取值范围的题目,易忽视二次项系数不为0导致出错。
易错点5:关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有解无解的条件,易忽视相等的情况。
易错点6:解分式方程时首要步骤是去分母,易忘记根检验,导致运算结果出错。
易错点7:不等式(组)的解的问题要先确定解集,确定解集的方法运用数轴。
易错点8:利用函数图象求不等式的解集和方程的解。
三、函数易错点1:各个待定系数表示的意义。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如图,在ABC 中,8AB AC ==厘米,6BC =厘米,点D 为AB 的中点.如果点P 在线段BC 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 点向C 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 上,由C 点向A 点运动,为了使BPD CPQ △≌△,点Q 的运动速度应为( )A .1厘米/秒B .2厘米/秒C .3厘米/秒D .4厘米/秒D解析:D【分析】 根据三角形全等的性质与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式求解.【详解】解:设△BPD ≌△CPQ 时运动时间为t ,点Q 的运动速度为v ,则由题意得:BP CP BD CQ =⎧⎨=⎩, 即3634t t vt =-⎧⎨=⎩, 解之得:14t v =⎧⎨=⎩, ∴点Q 的运动速度为4厘米/秒,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综合应用,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式及方程的思想方法是解题关键.2.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D ,E 在BC 上,连接AD ,AE ,若只添加一个条件使DAB EAC ∠=∠,则添加的条件不能为( )A .BD CE =B .AD AE =C .BE CD = D .DA DE = D解析:D【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详解】解:A 、添加BD =CE ,可以利用“边角边”证明△ABD 和△ACE 全等,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得到∠DAB =∠EAC ,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 、添加AD =AE ,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ADE =∠AED ,然后利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求出∠DAB =∠EAC ,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 、添加BE =CD 可以利用“边角边”证明△ABE 和△ACD 全等,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得到∠BAE=∠CAD ,可得∠DAB =∠EAC ,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 、添加DA =DE 无法求出∠DAB =∠EAC ,故本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的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如图,,AD BC ⊥垂足为,D BF AC ⊥,垂足为,F AD 与BF 交于点,5,2E AD BD DC ===,则AE 的长为( )A .2B .5C .3D .7C解析:C【分析】 先证明△ACD ≌△BED ,得到CD=ED=2,即可求出AE 的长度.【详解】解:∵AD BC ⊥,BF AC ⊥,∴90AFE BDE ADC ∠=∠=∠=︒,∵AEF BED ∠=∠,∴EAF EBD ∠=∠,∵5AD BD ==,∴△ACD ≌△BED ,∴CD=ED=2,∴523AE AD ED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余角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从而进行解题.4.工人师傅常用直角尺平分一个角,做法如下:如图所示,在∠AOB 的边OA ,OB 上分别取OM =ON ,移动直角尺,使直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M ,N 重合(即CM =CN ).此时过直角尺顶点C 的射线OC 即是∠AOB 的平分线.这种做法的道理是( )A .HLB .SASC .SSSD .ASA C解析:C【分析】 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确定有三组边对应相等,由此证明△OMC ≌△ONC(SSS),即可得到结论.【详解】在△OMC 和△ONC 中,OM ON CM CN OC OC =⎧⎪=⎨⎪=⎩, ∴△OMC ≌△ONC(SSS),∴∠MOC=∠NOC ,∴射线OC 即是∠AOB 的平分线,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比较简单,注意利用了三边对应相等,熟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并解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5.如图所示的正方形ABCD 中,点E 在边CD 上,把ADE 绕点A 顺时针旋转得到ABF ,20FAB ∠=︒.旋转角的度数是( )A .110°B .90°C .70°D .20°B解析:B【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到AB=AD ,∠BAD=90︒,由旋转的性质推出ADE ≌ABF ,求出∠FAE=∠BAD=90︒,即可得到答案.【详解】∵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AD ,∠BAD=90︒,由旋转得ADE ≌ABF ,∴∠FAB=∠EAD ,∴∠FAB+∠∠BAE=∠EAD+∠BAE ,∴∠FAE=∠BAD=90︒,∴旋转角的度数是90︒,故选:B .【点睛】 此题考查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熟记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6.点Р在AOB ∠的角平分线上,点Р到OA 边的距离等于5,点Q 是OB 边上的任意一点,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5PQ >B .5PO ≥C . 5PQ <D .5PO ≤ B 解析:B【分析】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可得点P 到OB 的距离为5,再根据垂线段最短解答.【详解】∵点P 在∠AOB 的平分线上,点P 到OA 边的距离等于5,∴点P 到OB 的距离为5,∵点Q 是OB 边上的任意一点,∴PQ≥5.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垂线段最短的性质,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在ABC 和△FED 中,AD FC =,AB FE =,下列条件中不能证明F ABC ED ≌△△的是( )A .BC ED =B .A F ∠=∠C .B E ∠=∠D .//AB EF C解析:C【分析】 由AD FC =推出AC=FD ,根据已知AB FE =添加夹角相等或第三边相等即可判定.【详解】∵AD FC =,∴AC=FD ,∵AB FE =,∴当A F ∠=∠(//AB EF 也可得到)或BC ED =时,即可判定F ABC ED ≌△△, 故B E ∠=∠不能判定F ABC ED ≌△△,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添加一个条件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熟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并熟练应用是解题的关键.8.下列命题,真命题是( )A .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B .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 .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 .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解析:A【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判断即可.【详解】解:A 、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本选项说法是真命题;B 、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本选项说法是假命题;C 、两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但不一定全等,本选项说法是假命题;D 、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本选项说法是假命题;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应用,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是解题关键. 9.如图,C 是∠AOB 的平分线上一点,添加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OC ≌△BOC 的是( )A .OA =OBB .AC =BC C .∠A =∠BD .∠1=∠2B解析:B【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得到∠AOC=∠BOC,OC=OC,然后即可判断各个选项中条件是否能判定△AOC≌△BOC,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详解】解:由已知可得,∠AOC=∠BOC,OC=OC,∴若添加条件OA=OB,则△AOC≌△BOC(SAS),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若添加条件AC=BC,则无法判断△AOC≌△BOC,故选项B符合题意;若添加条件∠A=∠B,则△AOC≌△BOC(AAS),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若添加条件∠1=∠2,则∠ACO=∠BCO,则△AOC≌△BOC(ASA),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10.如图,△ACB≌△A'CB',∠BCB'=25°,则∠ACA'的度数为()A.35°B.30°C.25°D.20°C解析:C【分析】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CB′=∠ACB,再利用等式的性质可得答案.【详解】解:∵△ACB≌△A′CB′,∴∠A′CB′=∠ACB,∴∠A′CB′-∠A′CB=∠ACB-∠A′CB,∴∠ACA′=∠BCB′=25°,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关键是掌握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二、填空题11.如图,AC=BC,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AE=BD.你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A=∠B或CD=CEAD=BE∠AEC=∠BDC等【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答即可【详解】解:因为AC=BC∠C=∠C所以添加∠A=∠B或CD=CEAD=BE∠AEC=∠BDC可得△ADC与△解析:∠A=∠B或CD=CE、AD=BE、∠AEC=∠BDC等【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答即可.【详解】解:因为AC=BC,∠C=∠C,所以添加∠A=∠B或CD=CE、AD=BE、∠AEC=∠BDC,可得△ADC与△BEC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D=BE,故答案为:∠A=∠B或CD=CE、AD=BE、∠AEC=∠BDC.【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0,3,另12.如图,把等腰直角三角板放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已知直角顶点C的坐标为()8,8,则点A的坐标为____________一个顶点B的坐标为()(5-5)【分析】根据余角的性质可得∠BCP=∠CAQ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可得AQCQ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OQ可得答案【详解】解:作BP⊥y轴AQ⊥y轴如图∴∠BPC=∠AQC=90°∵BC=A解析:(5,-5)【分析】根据余角的性质,可得∠BCP=∠CAQ,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可得AQ,CQ,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OQ,可得答案.【详解】解:作BP⊥y轴,AQ⊥y轴,如图,∴∠BPC=∠AQC=90°∵BC=AC,∠BCA=90°,∴∠BCP+∠ACQ=90°.又∠CAQ+∠ACQ=90°∴∠BCP=∠CAQ .在△BPC 和△CQA 中,BPC CQA BCP CAQ BC AC ∠∠⎧⎪∠∠⎨⎪⎩=== Rt △BPC ≌Rt △ACQ (AAS ),AQ=PC=8-3=5;CQ=BP=8.∵QO=QC-CO=8-3=5,∴A (5,-5),故答案为:(5,-5).【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出AQ ,CQ 是解题关键.13.如图,在ABC 中,=6AB ,=4AC ,点D ,E 分别在边AB ,AC 上,2BD AE CE ===,//CE AB 交DE 的延长线于点F ,则CF 的长为_____________.4【分析】根据ASA 证明△ADE ≌△CFE 得CF=AD 再求出AD 的长即可【详解】解:∵AB=6BD=2∴AD=AB-BD=6-2=4∵∴∠BAC=∠FCE 在△ADE 和△CFE 中∴△ADE ≌△CFE ∴解析:4【分析】根据ASA 证明△ADE ≌△CFE 得CF=AD ,再求出AD 的长即可.【详解】解:∵AB=6,BD=2∴AD=AB-BD=6-2=4∵//CE AB∴∠BAC=∠FCE ,在△ADE 和△CFE 中BAC FCE AE CEAED CEF ∠=∠⎧⎪=⎨⎪∠=∠⎩∴△ADE ≌△CFE∴CF=AD=4.故答案为:4.【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ADE ≌△CFE 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4.如图,在Rt ABC △中,90B ∠=︒,12AB =,5BC =,射线AP AB ⊥于点A ,点E 、D 分别在线段AB 和射线AP 上运动,并始终保持DE AC =,要使ABC 和DAE △全等,则AE 的长为______.5或12【分析】本题要分情况讨论:①Rt △ABC ≌Rt △DAE此时AE=BC=5可据此求出E 点的位置②Rt △CBA ≌Rt △DAE 此时AE=AB=12EB 重合【详解】解:①当AE=CB 时∵∠B=∠EA解析:5或12【分析】本题要分情况讨论:①Rt △ABC ≌Rt △DAE ,此时AE=BC=5,可据此求出E 点的位置.②Rt △CBA ≌Rt △DAE ,此时AE=AB=12,E 、B 重合.【详解】解:①当AE=CB 时,∵∠B=∠EAP=90°,在Rt △ABC 与Rt △DAE 中,AE CB DE AC =⎧⎨=⎩, ∴Rt △ABC ≌Rt △DAE (HL ),即AE=BC=5;②当E 运动到与B 点重合时,AE=AB ,在Rt △CBA 与Rt △DAE 中,AE AB DE AC =⎧⎨=⎩, ∴Rt △CBA ≌Rt △DAE (HL ),即AE=AB=12,∴当点E 与点B 重合时,△CBA 才能和△DAE 全等.综上所述,AE=5或12.故答案为:5或12.【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 、SAS 、ASA 、AAS 、HL .由于本题没有说明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因此要分类讨论,以免漏解.15.已知点A 、E 、F 、C 在同一条直线l 上,点B 、D 在直线l 的异侧,若AB=CD ,AE=CF ,BF=DE ,则AB 与CD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AB//CD 【分析】先利用SSS 证明△ABF ≌△CDE 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CE=∠BAF 最后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解答【详解】解:∵AE=CF ∴AE+EF=CF+EF 即AF=EC 在解析:AB//CD【分析】先利用SSS 证明△ABF ≌△CDE ,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CE=∠BAF ,最后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解答.【详解】解:∵AE=CF ,∴AE+EF=CF+EF,即AF=EC在△ABF 和△CDE 中,,,,AB CD AF EC BF DE =⎧⎪=⎨⎪=⎩∴△ABF ≌△CDE (SSS ),∴∠DCE=∠BAF .∴AB//CD .故答案为:AB//C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平行线的判定,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得到∠DCE=∠BAF 成为解答本题的关键.16.如图所示,己知ABC ∆的周长是22,,OB OC 分别平分ABC ∠和ACB OD BC D ∠⊥,于,且3OD =,则ABC ∆的面积是__________.【分析】连接OA 过O 作OE ⊥AB 于EOF ⊥AC 于F 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点O 到ABACBC 的距离都相等(即OE =OD =OF )从而可得到△ABC 的面积等于周长的一半乘以3代入求出即 解析:33【分析】连接OA ,过O 作OE ⊥AB 于E ,OF ⊥AC 于F ,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可得点O 到AB 、AC 、BC 的距离都相等(即OE =OD =OF ),从而可得到△ABC 的面积等于周长的一半乘以3,代入求出即可.【详解】解:如图,连接OA,过O作OE⊥AB于E,OF⊥AC于F,∵OB、OC分别平分∠ABC和∠ACB,OD⊥BC于D∴OE=OF=OD=3,∵△ABC的周长是22,∴S△ABC=12×AB×OE+12×BC×OD+12×AC×OF=12×(AB+BC+AC)×3=12×22×3=33.故答案为:33.【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和三角形的面积求法,熟知角平分线的性质,并根据题意合理添加辅助线是解题关键.17.如图,△ABC的面积为1cm2,AP垂直∠ABC的平分线BP于P,则△PBC的面积为___.cm2【分析】如图延长AP交BC于T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AP=PT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如图延长AP交BC于T∵BP⊥AT∴∠BPA=∠BPT=90°∵BP=BP∠PBA=∠PBT∴△BPA≌解析:12cm2【分析】如图,延长AP交BC于T.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AP=PT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如图,延长AP交BC于T.∵BP ⊥AT ,∴∠BPA=∠BPT=90°,∵BP=BP ,∠PBA=∠PBT ,∴△BPA ≌△BPT (ASA ),∴PA=PT ,∴BPA BPT CAP CPT S S S S ==, 1122PBC ABC S S ∴==, 故答案为12cm 2. 【点睛】 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面积,等高模型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吗,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18.如图,△ACB 和△DCE 中,AC =BC ,∠ACB =∠DCE =90°,∠ADC =∠BEC ,若AB =17,BD =5,则S △BDE =_______.30【分析】根据∠ACB =∠DCE =90°可得∠ACD =∠BCE 利用三角形全等判定可得△ACD ≌△BCE 则BE =AD ∠DAC =∠EBC 再证明∠DBE =90°根据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便可求得结果【详解】解析:30【分析】根据∠ACB =∠DCE =90°,可得∠ACD =∠BCE ,利用三角形全等判定可得△ACD ≌△BCE ,则BE =AD ,∠DAC =∠EBC ,再证明∠DBE =90°,根据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便可求得结果.【详解】解:∵∠ACB =∠DCE =90°,∴∠ACB -∠DCB =∠DCE -∠DCB .即∠ACD =∠BCE .∵AC =BC ,∠ADC =∠BEC ,∴△ACD ≌△BCE .∴BE =AD ,∠DAC =∠EBC .∵∠DAC +∠ABC =90°,∴∠EBC +∠ABC =90°.∴△BDE 为直角三角形.∵AB =17,BD =5,∴AD =AB -BD =12.∴S △BDE =12BD ⋅BE =30. 故答案为:30.【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通过分析题意找出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并能结合全等性质解决相应的计算问题是解题的关键.19.ABC 中,4AB =,6AC =, 则第三边BC 边上的中线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分析】如图延长AD 至点E 使得DE=AD 可证△ABD ≌△CDE 可得AB=CEAD=DE 在△ACE 中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即可求得AE 的取值范围即可解题【详解】解:延长AD 至点E 使得DE=AD ∵点D 是BC解析:15a <<【分析】如图延长AD 至点E ,使得DE=AD ,可证△ABD ≌△CDE ,可得AB=CE ,AD=DE ,在△ACE 中,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即可求得AE 的取值范围,即可解题.【详解】解:延长AD 至点E ,使得DE=AD ,∵点D 是BC 的中点,∴BD=CD在△ABD 和△CDE 中,AD DE ADB CDE BD CD ⎧⎪∠∠⎨⎪⎩===,∴△ABD ≌△CDE (SAS ),∴AB=CE ,∵△ACE 中,AC-CE <AE <AC+CE ,即:AC-AB <AE <AC+AB ,∴2<AE <10,∴1<AD <5.故答案为:1<AD <5.【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的性质,本题中求证△ABD ≌△CDE 是解题的关键.20.如图,ABC ∆的两条高AD 、CE 交于点H ,已知6EH EB ==,8AE =,则ACH ∆的面积为______.8【分析】由题意可得进而证明结合已知条件证明故根据分别求出与的面积即可【详解】在和中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关键解析:8【分析】由题意可得90ADC CEA ∠=∠=︒,进而证明EAH HCD ∠=∠,结合已知条件证明BEC HEA ∆≅∆,故8EC EA == ,根据AHC AEC AEH S S S ∆∆∆=-分别求出AEH S ∆与AEC S ∆的面积即可.【详解】AD BC ⊥,CE AB ⊥,90ADC CEA ∴∠=∠=︒,AHE CHD ∠=∠,EAH CEH HCD ADC ∴∠+∠=∠+∠,EAH HCD ∴∠=∠,在BEC △和HEA △中,90BEC HEA HCD EAHEB EH ∠=∠=︒⎧⎪∠=∠⎨⎪=⎩, ()BEC HEA AAS ∴≅,EC EA ∴=,8EA =,8EC ∴=,6EH =,11862422AEH S AE EH ∆∴=⨯⋅=⨯⨯=, 11883222AEC S AE EC ∆=⋅=⨯⨯=,32248AHC AEC AEH S S S ∆∆∆∴=-=-=.故答案为:8.【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关键.三、解答题21.如图,点E ,F 在线段BD 上,已知AF BD ⊥,CE BD ⊥,//AD CB ,DE BF =,求证:AF CE =.解析:见解析【分析】根据ASA 定理证明三角形全等,从而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解.【详解】证明:∵DE=BF ,∴DE+EF=BF+EF ;∴DF=BE ;∵AF BD ⊥,CE BD ⊥∴∠AFD=∠CEB=90°∵//AD CB∴∠B=∠D在Rt △ADF 和Rt △BCE 中B D DF BE AFD CEB ∠=∠⎧⎪=⎨⎪∠=∠⎩∴Rt △ADF ≌Rt △BCE∴AF CE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及性质;由DE=BF 通过等式的性质得DF=BE 在三角形全等的证明中经常用到,应注意掌握应用.22.如图,AD CB =,AB CD =.求证:ABC CDA ∠=∠.解析:见解析【分析】根据SSS 可证明△ABD ≌△CDB ,即可得∠ABD =∠CDB ,∠ADB =∠CBD ,进而可证明结论.【详解】在ABD ∆和CDB ∆中AB CD AD CB BD DB =⎧⎪=⎨⎪=⎩()ABD CDB SSS ∴∆≅∆ABD CDB ∴∠=∠ADB CBD ∠=∠ABC ABD CBD ∠=∠-∠CDA CDB ADB ∠=∠-∠ABC CD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利用SSS 证明△ABD ≌△CDB 是解题的关键. 23.已知:如图,BAD CAE ∠=∠,AB AD =,AC AE =.(1)求证:ABC ADE △≌△.(2)若42,86B C ∠=︒∠=︒,求DAE ∠的度数.解析:(1)详见解析;(2)52︒【分析】(1)先证明∠BAC=∠DAE ,即可根据SAS 证得结论;(2)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AC 的度数,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答案.【详解】(1)∵∠BAD=∠CAE ,∴∠BAD+∠DAC=∠CAE+∠DAC .即∠BAC=∠DAE .在△ABC 和△ADE 中AB AD BAC DAE AC AE =⎧⎪∠=∠⎨⎪=⎩, ∴ABC ADE △≌△;(2)∵42,86B C ∠=︒∠=︒,∴18052BAC B C ∠=︒-∠-∠=︒.∵ABC ADE △≌△,∴52DAE BAC ∠=∠=︒.【点睛】此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4.阅读下面材料:学习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即“SAS ”“ASA ”“AAS ”“SSS ”)和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即“HL ”)后,小聪继续对“两个三角形满足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情形进行研究.小聪将命题用符号语言表示为在ABC 和DEF 中,AC DF =,BC EF =,B E ∠=∠.小聪的探究方法是对B 分为“直角、钝角、锐角”三种情况进行探究.第一种情况:当B 是直角时,如图1,在ABC 和DEF 中,AC DF =,BC EF =,90B E ∠=∠=︒,根据“HL ”定理,可以知道Rt Rt ABC DEF ≌△△. 第二种情况:当B 是锐角时,如图2,90B E ∠=∠<︒,BC EF =.(1)在射线EM 上是否存在点D ,使DF AC =?若存在,请在图中作出这个点,并连接DF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这种情形下,ABC 和DEF 的关系是 (选填“全等”“不全等”或“不一定全等”);第三种情况:当B 是钝角时,如图3,在ABC 和DEF 中,AC DF =,BC EF =,90B E ∠=∠>︒.(3)请判断这种情形下,ABC 和DEF 是否全等,并说明理由.解析:(1)存在,见解析;(2)不一定全等;(3)全等,见解析【分析】(1)根据尺规作图的方法画出图形即可.(2)根据题(1)所得两种情况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即可求解;(3)第三种情况:如图所示,过点C 作AB 边的垂线交AB 的延长线于点M ,过点F 作DE 边的垂线交DE 的延长线于N,先证明△CMA ≌△FND ,推出AM =DN ,推出AB =DE ,再证明△ABC ≌△DEF 即可.【详解】解:(1)存在,如图所示.射线EM 上有两个点满足要求.(2)不一定全等.如题(1)所示:由于满足条件的D 有两个,故△ABC 和△DEF 不一定全等,故答案为:不一定全等;(3)△ABC 和△DEF 全等.理由如下:如图所示,过点C 作AB 边的垂线交AB 的延长线于点M ,过点F 作DE 边的垂线交DE 的延长线于N .∵ABC DEF ∠=∠,∴CBM FEN ∠=∠.∵CM AB ⊥,FN DE ⊥,∴90CMB FNE ∠=∠=︒.在△CBM 和△FEN 中,∵,,,CMB FNE CBM FEN BC EF ∠=∠⎧⎪∠=∠⎨⎪=⎩∴△CBM ≌△FEN (AAS ).∴BM EN =,∴CM FN =.在Rt △ACM 和Rt △DFN 中,∵,,AC DF CM FN =⎧⎨=⎩∴Rt △ACM ≌Rt △DFN (HL ).∴AM DN =,∴AM BM DN EN -=-,即AB DE =.又∵BC EF =,∴△ABC 和△DEF (SSS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学会作辅助线,难度适中.25.OAB 和ODE 均为等腰三角形,且AOB DOE β∠=∠=,OA OB =,OD OE =,连接AD 、BE ,它们所在的直线交于点F .(1)观察发现:如图1,当60β︒=时,线段AD 与BE 的数量关系是______,AFB ∠的度数是______;(2)探究证明:如图2,当90β︒=时,线段AD 与BE 的数量关系是______,AFB ∠的度数是______,根据图2证明你的猜想;(3)拓展推广:当β为任意角时,线段AD 与BE 的数量关系是______,AFB ∠的度数是______.(用含β的式子表示)解析:(1)AD BE =,60°;(2)AD BE =,90°,理由见解析;(3)AD BE =,β【分析】(1)设AF 交BD 于G ,证明AOD BOE ≌△△,推出AD BE =,OAD OBE ∠=∠,得到60AFB AOB ∠=∠=︒;(2)证明AOD BOE ≌△△,推出AD BE =,OAD OBE ∠=∠,根据OFA DFB ∠=∠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证得90AFB AOB ∠=∠=︒;(3)根据(1)与(2)直接得到结论.【详解】(1)证明:设AF 交BO 于G ,∵60AOB DOE ∠=∠=︒,∴AOB BOD DOE BOD ∠-∠=∠-∠,即AOD BOE ∠=∠,∵OA OB =,OD OE =,∴AOD BOE ≌△△,∴AD BE =,OAD OBE ∠=∠,∵OGA FGB ∠=∠,∴180180OGA OAD FGB OBE ∠-∠=∠--∠︒-︒,∴60AFB AOB ∠=∠=︒, 故答案为:AD BE =,60°;(2)AD BE =,90°证明:设AF 交BO 于G ,∵90AOB DOE ︒∠=∠=,∴AOB BOD DOE BOD ∠+∠=∠+∠,即AOD BOE ∠=∠,∵OA OB =,OD OE =,∴AOD BOE ≌△△,∴AD BE =,OAD OBE ∠=∠,∵OGA DGB ∠=∠,∴90AFB AOB ∠=∠=︒;故答案为:AD BE =,90°;(3)证明:由(1)与(2)可得AD BE =,AFB AOB β∠=∠=故答案为:AD BE =,β.【点睛】此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6.已知在ABC 中,90ACB ∠=︒,AC BC =,直线l 绕点C 旋转,过点A 作AD l ⊥于D ,过点B 作BE l ⊥于E ,若6AD =,3BE =,画图并直接写出DE 的长. 解析:图见解析,9DE =或3DE =【分析】分直线l 不经过线段AB 和直线l 经过线段AB 两种情况画图,证明△ACD ≌△CBE 即可求出DE 的长.【详解】解:如图1∵AD l ⊥于D , BE l ⊥于E ,∴∠ADC=∠CEB=90°,∴∠DAC+∠DCA=90°,∵90ACB ∠=︒,∴∠BCE+∠DCA=90°,∴∠DAC=∠ECB在△ACD 和△CBE 中,===ADC CEB DAC ECB AC CB ∠∠⎧⎪∠∠⎨⎪⎩,∴ △ACD ≌△CBE∴AD=CE=6,DC=EB=3,∴DE=DC+CE=9;如图2,∵AD l ⊥于D , BE l ⊥于E ,∴∠ADC=∠CEB=90°,∴∠DAC+∠DCA=90°,∵90ACB ∠=︒,∴∠BCE+∠DCA=90°,∴∠DAC=∠ECB在△ACD 和△CBE 中,===ADC CEB DAC ECB AC CB ∠∠⎧⎪∠∠⎨⎪⎩,∴ △ACD ≌△CBE∴AD=CE=6,DC=EB=3,∴DE=CE-CD=3;∴9DE =或3DE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根据题意分类画图证明全等三角形是解题关键. 27.如图,BC ⊥AD 于C ,EF ⊥AD 于F ,AB ∥DE ,分别交BC 于B ,交EF 于E ,且BC =EF .求证:AF =CD .解析:证明见解析.【分析】由BC ⊥AD ,EF ⊥AD 得∠EFD =∠BCA =90°,由AB ∥DE ,得∠D =∠A ,又BC =EF ,从而△ABC ≌△DEF ,则AC =FD , AF =CD .【详解】证明:∵BC ⊥AD ,EF ⊥AD ,∴∠EFD =∠BCA =90°∵AB ∥DE ,∴∠D =∠A∵BC =EF ,∴△ABC ≌△DEF ,∴AC =FD ,∴AF =CD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8.已知:如图,AC =BD ,BD ⊥AD 于点D ,AC ⊥BC 于点C .求证:∠ABC =∠BAD .解析:详见解析【分析】利用HL 证明Rt △ABD ≌Rt △BAC ,即可得到结论.【详解】∵BD ⊥AD ,AC ⊥BC ,∴∠D=∠C=90︒,在Rt △ABD 和Rt △BAC 中,AB BA BD AC =⎧⎨=⎩, ∴Rt △ABD ≌Rt △BAC (HL ),∴∠ABC =∠BAD .【点睛】此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确定两个三角形的对应相等的条件,根据全等的判定定理证得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
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手册版)
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基本运算方法1、配方法所谓配方,就是把一个解析式利用恒等变形的方法,把其中的某些项配成一个或几个多项式正整数次幂的和形式。
通过配方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叫配方法。
其中,用的最多的是配成完全平方式。
配方法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的方法,它的应用十分非常广泛,在因式分解、化简根式、解方程、证明等式和不等式、求函数的极值和解析式等方面都经常用到它。
2、因式分解法因式分解,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
因式分解是恒等变形的基础,它作为数学的一个有力工具、一种数学方法在代数、几何、三角等的解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式分解的方法有许多,除中学课本上介绍的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等外,还有如利用拆项添项、求根分解、换元、待定系数等等。
3、换元法换元法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应用十分广泛的解题方法。
我们通常把未知数或变数称为元,所谓换元法,就是在一个比较复杂的数学式子中,用新的变元去代替原式的一个部分或改造原来的式子,使它简化,使问题易于解决。
4、判别式法与韦达定理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b、c属于R,a≠0)根的判别,△=b2-4ac,不仅用来判定根的性质,而且作为一种解题方法,在代数式变形,解方程(组),解不等式,研究函数乃至几何、三角运算中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韦达定理除了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求另一根;已知两个数的和与积,求这两个数等简单应用外,还可以求根的对称函数,计论二次方程根的符号,解对称方程组,以及解一些有关二次曲线的问题等5、待定系数法在解数学问题时,若先判断所求的结果具有某种确定的形式,其中含有某些待定的系数,而后根据题设条件列出关于待定系数的等式,最后解出这些待定系数的值或找到这些待定系数间的某种关系,从而解答数学问题,这种解题方法称为待定系数法。
它是中学数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6、构造法在解题时,我们常常会采用这样的方法,通过对条件和结论的分析,构造辅助元素,它可以是一个图形、一个方程(组)、一个等式、一个函数、一个等价命题等,架起一座连接条件和结论的桥梁,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这种解题的数学方法,我们称为构造法。
初中数学中考复习考点知识与题型专题讲解11 一次函数 (解析版)
初中数学中考复习考点知识与题型专题讲解专题11 一次函数【知识要点】考点知识一变量与函数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
常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始终不变的量。
【注意】1、变量是可以变化的,而常量是已知数,且它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2、区分常量和变量就是在某个变化过程中该量的值是否发生变化。
函数的定义: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把x称为自变量,把y称为因变量,y是x的函数。
如果当x=a时y=b,那么b叫做当自变量的值为a时的函数值。
【函数概念的解读】1、有两个变量。
2、一个变量的数值随另一个变量的数值变化而变化。
3、对于自变量每一个确定的值,函数有且只有一个值与之对应。
函数定义域:一般的,一个函数的自变量x允许取值的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确定函数定义域的方法:(自变量取值范围)(1)关系式为整式时,函数定义域为全体实数;(2)关系式含有分式时,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3)关系式含有二次根式时,被开放方数大于等于零;(4)关系式中含有指数为零的式子时,底数不等于零;(5)实际问题中,函数定义域还要和实际情况相符合,使之有意义。
函数值概念:如果在自变量取值范围内给定一个值a,函数对应的值为b,那么b叫做当自变量取值为a时的函数值。
函数解析式: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数学式子叫做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关系式。
函数的取值范围: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体,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画函数图像的一般步骤:1、列表2、描点3、连线函数图像上点的坐标与解析式之间的关系:1、将点的坐标代入到解析式中,如解析式两边成立,则点在解析式上,反之,不在。
2、两个函数图形交点的坐标就是这两个解析式所组成的方程组的解。
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优缺点1、解析法: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有时可以用一个含有这两个变量及数字运算符号的等式表示,这种表示法叫做解析法。
(完整版)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最新整理)
(4)线段的大小关系和它们的长度的大小关系是一致的。
3、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考点二、角(3分)1、角的度量:角的度量有如下规定:把一个平角180等分,每一份就是1度的角,单位是度,用“°”表示,1度记作“1°”,n度记作“n°”。
把1°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分的角,1分记作“1’”。
把1’ 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1秒记作“1””。
1°=60’=60”2、角的平分线及其性质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角的平分线有下面的性质定理:(1)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考点一、平行线(3~8分)1、平行线公理及其推论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2、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两条判定定理:(1)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补充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3)平行线的定义。
3、平行线的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考点二、命题、定理、证明(3~8分)所谓正确的命题就是: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的命题。
所谓错误的命题就是:如果题设成立,不能证明结论总是成立的命题。
考点三、投影与视图(3分)1、投影投影的定义:用光线照射物体,在地面上或墙壁上得到的影子,叫做物体的投影。
初中数学代数及几何知识点概括(精细整理)
代数部分一、实数1.实数的分类2.数轴(1)数轴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
(2)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3.相反数(1)a 的相反数是 -a 。
(2)a 与b 互为相反数,则 a +b=0 。
4.倒数(1)a 与b 互为倒数,则a b=1; (2)a 与b 互为负倒数,则_ a b=-1_; 5.绝对值(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 它本身 ;0的绝对值是 0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 它的相反数。
(2)一个数的绝对值表示 这个数的点在数轴上离原点的距离 。
6.平方根(1)平方根的定义:若x 2=a ,那么x 叫做a 的平方根;(2)⎪⎩⎪⎨⎧<=±>0000a a a a (3)⎪⎩⎪⎨⎧<-=>==00002a a a a aa a 7.有关实数的非负性: a 2≥0 , | a | ≥0 ,0(a ≥0)如果c b a ,,是实数,且满足0||2=++c b a ,则有0,0,0===c b a 。
8.科学计数法科学计数法:将一个数字表示成 (a ×n10的形式),其中1≤a <10,n 表示整数,这种计数方法叫做科学计数法。
9.近似数与有效数字(1)近似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2)有效数字:一个数从左边第一个不为0的数字数起一直到最后一位数字,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有理数或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整数 分数实数正实数0 负实数正有理数正无理数实数负有理数 负无理数 有2个 且为 有1个 没有平方根二、代数式1.整式重要的性质 (1)乘法公式:平方差:①22()()a b a b a b -+=-完全平方公式:② 222()2a b a ab b +=++③ 222()2a b a ab b -=-+(2)整式幂的运算性质:1)n m n m a a a +=⋅;2)(0)m n m na a a a -÷=≠;3)mnnm aa =)(;4)mmmb a ab =)(;5)零指数:0a =1(a ≠0);(6)1(0)mma a a -=≠ 。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一、数与代数1、有理数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
整数又包括正整数、零和负整数;分数包括正分数和负分数。
有理数的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乘方。
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 0。
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 0 相乘都得 0。
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0 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 0 的数都得 0。
乘方法则: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2、实数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
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常见的无理数有π、\(\sqrt{2}\)等。
实数的运算性质和有理数的运算性质相同。
平方根: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 a,那么这个数叫做 a 的平方根。
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 的平方根是 0;负数没有平方根。
算术平方根:正数 a 的正的平方根叫做 a 的算术平方根。
立方根: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 a,那么这个数叫做 a 的立方根。
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0 的立方根是 0。
3、代数式用运算符号(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代数式的求值:把代数式中的字母用给定的值代入计算,求出代数式的值。
4、整式单项式:由数与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整式的加减:整式加减的实质是合并同类项。
同类项是指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
初中数学知识点精讲精析 因数和倍数
1.2 因数和倍数学习目标1. 知道倍数和因数的定义。
2. 会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知识详解1. 如果a×b=c(a,b,c都是不为0的整数),那么a,b就是c的因数,c就是a、b的倍数。
2. 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1)列乘法算式找(2)列除法算式找3. 表示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1)列举法(2)用集合圈表示4. 一个数的因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5. 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1)列乘法算式找(2)列除法算式找6. 一个数的倍数的表示方法:(1)列举法(2)用集合圈表示7. 一个数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8. 倍数、因数的关系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没有倍数就不存在因数,没有因数也就不存在倍数,不能单独说一个数是倍数或因数。
9. 性质:一个整数既是它本身的约数又是它本身的倍数。
1是任何一个整数的因数,任何整数都是1的倍数。
0是任何一个不为0的整数的倍数,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整数都是0的因数。
【典型例题】例1:分别写出48和17的因数。
【答案】48的因数有1、2、3、4、6、8、12、16、24、4817的因数有1、17【解析】利用积与因数的关系一对一对找48 =1×48 =2×24 =3×16 =4×12 =6×8例2:分别写出3和5的倍数【答案】3的倍数有3,6,9,12,15......5的倍数有5,10,15,20,25......【解析】因为能被3、5整除的整数都是3、5的倍数所以3、5与正整数1,2,3,4,5......的积都能被3、5整除。
例3:6的因数有()A.8个B. 6个C. 4个D. 2个【答案】C【解析】6的所有因数:1、2、3和6,共4个。
【误区警示】易错点1:倍数的性质1. 6的倍数有()A.1个B. 2个C. 3个D. 无数个【答案】D【解析】一个整数的倍数有无数个。
初中数学总复习知识点详解
初中数学总复习知识点详解第一章:实数★重点★ 实数的有关概念及性质,实数的运算 ☆内容提要☆一、 重要概念 1.数的分类及概念 数系表:说明:“分类"的原则:1)相称(不重、不漏)2)有标准2.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表为:x ≥0) 常见的非负数有: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担数均为0。
3.倒数: ①定义及表示法②性质:A 。
a ≠1/a (a ≠±1);B 。
1/a 中,a ≠0;C.0<a <1时1/a >1;a >1时,1/a <1;D 。
积为1。
4.相反数: ①定义及表示法②性质:A 。
a ≠0时,a ≠-a ;B 。
a 与—a 在数实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有理数 正分数 负分数 正整数 0 负整数 (有限或无限循环性数) 整数分数 正无理数 负无理数 0 实数 负数 整数 分数 无理数有理数正数整数 分数 无理数 有理数│a │2a a (a ≥0)(a 为一切实数)轴上的位置;C 。
和为0,商为—1。
5.数轴:①定义(“三要素”)②作用:A 。
直观地比较实数的大小;B.明确体现绝对值意义;C 。
建立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6.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正整数-自然数)定义及表示:奇数:2n —1偶数:2n(n 为自然数)7.绝对值:①定义(两种):代数定义:几何定义:数a 的绝对值顶的几何意义是实数a 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②│a │≥0,符号“││”是“非负数”的标志;③数a 的绝对值只有一个;④处理任何类型的题目,只要其中有“││”出现,其关键一步是去掉“││"符号. 二、 实数的运算1.运算法则(加、减、乘、除、乘方、开方)2.运算定律(五个-加法[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 分配律)3.运算顺序:A 。
高级运算到低级运算;B 。
(同级运算)从“左”到“右"(如5÷51×5);C 。
初中数学重要公式和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
初中数学重要公式和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1、几何计数:(1)当一条直线上有n个点时,在这条直线上存在____ _ 条线段.(2)平面内有n个点,过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在这个平面内最多存在___ _条直线.(3)如果平面内有n条直线,最多存在______ __个交点.(4)如果平面内有n条直线,最多可以将平面分成_ __部分.(5)、有公共端点的n条射线(两条射线的最大夹角小于平角),则存在_____ ___个角.2、AB∥CD,分别探讨下面四个图形中∠APC与∠PAB、∠PCD的关系。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a.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________).b.两个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________).c.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________).d.两条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________).e.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记为________).4、坐标系中的位似变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位似变换是以原点为位似中心,位似比为k,那么位似图形对应点的坐标的比等于________.5、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_________;多边形的外角和都等于________.6、在四边形的四个内角中,最多能有___3_个钝角,最多能有___3_个锐角.如果一个多边形的边数增加1,那么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增加_____180___度.4.n边形有_____________条对角线.5、用________、________完全相同的一种或几种________进行拼接,彼此之间不留空隙,不重叠的铺成一片,就是平面图形的________.[注意] 要实现平面图形的镶嵌,必须保证每个拼接点处的角恰好能拼成________°.[总结] 平面图形的镶嵌的常见形式(1)用同一种正多边形可以镶嵌的只有三种情况:________个正三角形或________个正四边形或______个正六边形.(2)用两种正多边形镶嵌①用正三角形和正四边形镶嵌:________个正三角形和________个正四边形;②用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镶嵌:用________个正三角形和________个正六边形或者用________个正三角形和________个正六边形;③用正四边形和正八边形镶嵌:用________个正四边形和________个正八边形可以镶嵌.(3)用三种不同的正多边形镶嵌用正三角形、正四边形和正六边形进行镶嵌,设用m 块正三角形、n 块正方形、k 块正六边形,则有60m +90n +120k =360,整理得__________________,因为m 、n 、k 为整数,所以m =________,n =________,k =________,即用________块正方形,________块正三角形和______块正六边形可以镶嵌. 6、梯形常用辅助线做法:7、如图:Rt △ABC 中,∠ACB =90o ,CD ⊥AB 于D ,则有: (1)、∠ACD =∠B ∠DCB =∠A(2) 由Rt △ABC ∽ Rt △ACD 得到2AC AD AB =⋅由Rt △ABC ∽ Rt △CBD 得到2BC BD AB =⋅ 由Rt △ACD ∽ Rt △CBD 得到2CD AD BD =⋅ (3)、由等积法得到AB ×CD =AC ×BC8、若将半圆换成正三角形、正方形或任意的相似形,S 1+S 2=S 3都成立。
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手册版)
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手册版).doc 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手册版)前言简述数学在初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阐述编写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的目的和意义。
第一部分:数与代数1. 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概念。
实数的四则运算和性质。
2. 代数基础变量和常数的概念。
代数表达式的简化和变形。
3. 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应用题的建模和求解。
4. 二元一次方程组消元法和代入法。
线性方程组的应用。
5.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6. 函数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线性函数和它们的图像。
第二部分:几何1. 几何基础点、线、面的概念。
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
2. 平面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圆的性质。
特殊图形如等腰三角形、正方形、正多边形。
3. 空间图形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长方体、圆柱、圆锥、球等。
4. 图形变换平移、旋转、反射等几何变换。
图形的相似和全等。
第三部分:统计与概率1.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数据收集的方法。
数据的分类、整理和图表表示。
2. 统计图表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的绘制和解读。
3. 概率初步事件的概率计算。
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
第四部分:解题技巧与策略1. 解题思路常见数学问题的解题思路。
问题分解和逐步求解的方法。
2. 解题技巧代数问题的解题技巧。
几何问题的解题技巧。
3. 检查与验证解题后的检查和验证方法。
常见错误分析和避免策略。
第五部分:数学思维与应用1. 数学思维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在数学中的应用。
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
2. 数学与现实生活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案例分析和实际问题解决。
3. 数学竞赛与拓展数学竞赛的准备和策略。
数学拓展知识介绍。
结语总结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的重要性。
对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出期望和建议。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一章《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用配方法解方程x 2﹣6x ﹣3=0,此方程可变形为( )A .(x ﹣3)2=3B .(x ﹣3)2=6C .(x+3)2=12D .(x ﹣3)2=12D解析:D【分析】先移项,再把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最后配方即可得新答案.【详解】由原方程移项得:x 2﹣6x =3,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得:x 2﹣6x+9=12,配方得;(x ﹣3)2=12.故选:D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配方法的运用,配方法的一般步骤为:移项、二次项系数化为1、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配方完成;熟练掌握配方法的步骤并熟记完全平方公式是解题关键.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和6,第三边是方程217700x x -+=的根,则此三角形的周长是( )A .10B .17C .20D .17或20B 解析:B【分析】根据第三边是方程x 2﹣17x +70=0的根,首先求出方程的根,再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求出即可.【详解】解:∵217700x x -+=,∴(10)(7)0x x --=,∴110x =,27x =,∵4610+=,无法构成三角形,∴此三角形的周长是:46717++=.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以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正确利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可以大大降低计算量.3.由于疫情得到缓和,餐饮行业逐渐回暖,某地一家餐厅重新开张,开业第一天收入约为5000元,之后两天的收入按相同的增长率增长,第3天收入约为6050元,若设每天的增长率为x ,则x 满足的方程是( )A .5000(1+x )=6050B .5000(1+2x )=6050C.5000(1﹣x)2=6050 D.5000(1+x)2=6050D解析:D【分析】根据开业第一天收入约为5000元,之后两天的收入按相同的增长率增长,第3天收入约为6050元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设每天的增长率为x,依题意,得:5000(1+x)2=6050.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二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4.某中学举办篮球友谊赛,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只比赛1场,共比赛10场,则参加此次比赛的球队数是()A.4 B.5 C.6 D.7B解析:B【分析】根据球赛问题模型列出方程即可求解.【详解】解:设参加此次比赛的球队数为x队,根据题意得:1x(x-1)=10,2化简,得x2-x-20=0,解得x1=5,x2=-4(舍去),∴参加此次比赛的球队数是5队.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问题中的球赛问题.5.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26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常数c的值为()x x cA.3B.6C.8D.9D解析:D【分析】根据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结合根的判别式即可得出关于c 的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260x x c -+=有两个相等的实根,2(6)40c ∴∆=--=,解得:9c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以及解一元一次方程,由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结合根的判别式得出关于c 的一元一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6.一元二次方程20x x -=的根是( )A .10x =,21x =B .11x =,21x =-C .10x =,21x =-D .121x x ==A 解析:A【分析】方程左边分解因式后,利用两数相乘积为0,两因式中至少有一个为0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求解.【详解】解:∵x 2-x=0,∴x (x-1)=0,则x=0或x-1=0,解得:x 1=0,x 2=1,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 7.方程23x x =的解为( )A .3x =B .3x =-C .10x =,23x =D .10x =,23x =-C解析:C【分析】方程变形后分解因式,利用两数相乘积为0,两因式中至少有一个为0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求解.【详解】解:方程变形得:x 2-3x=0,分解因式得:x (x-3)=0,可得x=0或x-3=0,解得:x 1=3,x 2=0.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 8.关于x 的方程x 2﹣kx ﹣2=0的根的情况是( )A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B .没有实数根C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D .无法确定C解析:C【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可得△=(﹣k )2﹣4×1×(﹣2)=k 2+8>0,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k )2﹣4×1×(﹣2)=k 2+8.∵k 2≥0,∴k 2+8>0,即△>0,∴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24b ac ∆=-,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9.已知关于x 的二次方程()21210--+=k x kx (k ≠1),则方程根的情况是( ) A .没有实数根B .有两不等实数根C .有两相等实数根D .无法确定B解析:B【分析】 根据方程的系数结合根的判别式,可得出△21432k ⎛⎫=-+ ⎪⎝⎭>0,由此即可得出:无论k (k≠1)为何值,该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详解】在方程()21210--+=k x kx 中, ∵1a k =-,2b k =-,1c =,∴()()224241b ac k k =-=--- 214302k ⎛⎫=-+> ⎪⎝⎭, ∴无论k (k≠1)为何值,该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0.下列方程中,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的是( )A .x 2=0B .x ﹣3=0C .x 2﹣5=0D .x 2+2=0C 解析:C【分析】利用直接开平方法分别求解可得.【详解】解:A .由x 2=0得x 1=x 2=0,不符合题意;B .由x ﹣3=0得x =3,不符合题意;C .由x 2﹣5=0得x 1=x 2=,符合题意; D .x 2+2=0无实数根,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能力,熟练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几种常用方法:直接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公式法、配方法,结合方程的特点选择合适、简便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11.当a =______,b =_______时,多项式22222425a ab b a b -+--+有最小值,这个最小值是_____.4315【分析】利用配方法将多项式转化为然后利用非负数的性质进行解答【详解】解:===∴当a=4b=3时多项式有最小值15故答案为:4315【点睛】此题考查了配方法的应用以及非负数的性质熟练掌握完全解析:4 3 15【分析】利用配方法将多项式22222425a ab b a b -+--+转化为22(1)(3)15a b b --+-+,然后利用非负数的性质进行解答.【详解】解:22222425a ab b a b -+--+=22222691152b a a b b b a b --+-+++++=2222(1)(1)(3)15a a b b b -++-+++=22(1)(3)15a b b --+-+∴当a=4,b=3时,多项式22222425a ab b a b -+--+有最小值15.故答案为:4,3,15.【点睛】此题考查了配方法的应用,以及非负数的性质,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 12.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40x x k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k =______.4【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可直接进行求解【详解】解:∵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解得:;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熟练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是解解析:4【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可直接进行求解.【详解】解:∵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40x x k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224440b ac k ∆=-=-=,解得:4k =;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熟练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是解题的关键.13.已知0x =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213340m x m x m m -+++-=的一个根,则m =__________.-4【分析】根据方程根的定义把代入原方程求出m 的值【详解】解:将代入原方程得解得∵该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即∴故答案是:【点睛】本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定义和解一元二次方程需要注意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解析:-4【分析】根据方程根的定义,把0x =代入原方程,求出m 的值.【详解】解:将0x =代入原方程,得2340m m +-=,解得14m =-,21m =,∵该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10m -≠,即1m ≠,∴4m =-.故答案是:4-.【点睛】本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定义和解一元二次方程,需要注意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不能为0.14.关于x 的方程222(1)0x m x m m +-+-=有两个实数根α,β,且2212αβ+=,那么m 的值为________.-1【分析】根据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得出m 的取值范围然后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α+β=-2(m-1)α•β=m2-m 结合α2+β2=12即可得出关于m 的一元二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关于x 的解析:-1【分析】根据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得出m 的取值范围,然后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得α+β=-2(m-1),α•β=m 2-m ,结合α2+β2=12即可得出关于m 的一元二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关于x 的方程x 2+2(m-1)x+m 2-m=0有两个实数根,∴△=[2(m-1)]2-4×1×(m 2-m )=-4m+4≥0,解得:m≤1.∵关于x 的方程x 2+2(m-1)x+m 2-m=0有两个实数根α,β,∴α+β=-2(m-1),α•β=m 2-m ,∴α2+β2=(α+β)2-2α•β=[-2(m-1)]2-2(m 2-m )=12,即m 2-3m-4=0,解得:m=-1或m=4(舍去).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根与系数的关系、根的判别式以及解一元二次方程,解题的关键是:(1)牢记“当△≥0时,方程有两个实数根”;(2)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出关于m 的一元二次方程.15.一元二次方程()422x x x +=+的解为__.【分析】利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提取公因式【详解】解:故答案是:【点睛】本题考查解一元二次方程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解析:114x =,22x =- 【分析】利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提取公因式()2x +.【详解】解:()422x x x +=+ ()()4220x x x +-+=()()4120x x -+=114x =,22x =-. 故答案是:114x =,22x =-. 【点睛】本题考查解一元二次方程,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6.已知关于x 的方程2x m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m =________.0【分析】先将方程化成一般式然后再运用根的判别式求解即可【详解】解:∵关于的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关于的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02-4m=0解得m=0故答案为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二次解析:0【分析】先将方程化成一般式,然后再运用根的判别式求解即可.【详解】解:∵关于x的方程2x m=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关于x的方程20x m-=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02-4m=0,解得m=0.故答案为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掌握“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7.参加足球联赛的每两队之间都进行两场比赛,共要比赛90场,共有________个队参加比赛.10【分析】设共有x个队参加比赛根据每两队之间都进行两场比赛结合共比了90场即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设共有x个队参加比赛根据题意得:2×x(x-1)=90整理得:x2解析:10.【分析】设共有x个队参加比赛,根据每两队之间都进行两场比赛结合共比了90场即可得出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设共有x个队参加比赛,根据题意得:2×12x(x-1)=90,整理得:x2-x-90=0,解得:x=10或x=-9(舍去).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根据每两队之间都进行两场比赛结合共比了90场列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18.北京奥运会的主会场“鸟巢”让人记忆深刻.在鸟巢设计的最后阶段,经过了两次优化,鸟巢的结构用钢量从5.4万吨减少到4.2万吨.若设平均每次用钢量降低的百分率为x,根据题意,可得方程_______54(1-x)2=42【分析】根据题意经过两次的钢量减少最后的结果应该是原来的(1-x)2倍列出方程即可【详解】解:根据题意有:54(1-x)2=42故答案为:54(1-x)2=42【点睛】本题考查解析:5.4(1-x)2=4.2【分析】根据题意,经过两次的钢量减少,最后的结果应该是原来的(1-x)2倍,列出方程即可.【详解】解:根据题意有:5.4(1-x)2=4.2故答案为:5.4(1-x)2=4.2【点睛】本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问题,属于基础题.19.2019女排世界杯于9月14月至29日在日本举行,赛制为单循环比赛(即每两个队之间比赛一场)一共比赛66场,中国女排以全胜成绩卫冕世界杯冠军为国庆70周年献上大礼,则中国队在本届世界杯比赛中连胜__场11【分析】设中国队在本届世界杯比赛中连胜x 场则共有(x+1)支队伍参加比赛根据一共比赛66场即可得出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解之取其正值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设中国队在本届世界杯比赛中连胜x 场则共有(x解析:11【分析】设中国队在本届世界杯比赛中连胜x 场,则共有(x+1)支队伍参加比赛,根据一共比赛66场,即可得出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解之取其正值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设中国队在本届世界杯比赛中连胜x 场,则共有(x+1)支队伍参加比赛,依题意,得:12x(x+1)=66, 整理,得:x 2+x-132=0,解得:x 1=11,x 2=-12(不合题意,舍去).所以,中国队在本届世界杯比赛中连胜11场.故答案为11.【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二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20.已知a 、b 、c 满足227a b +=,221b c -=-,2617c a -=-,则a b c ++=_______.3【分析】题中三个等式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后再移项可以通过配方法得到三个平方数的和为0然后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可以得到abc 的值从而求得a+b+c 的值【详解】解:题中三个等式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可得:即∴∴a=解析:3【分析】题中三个等式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后再移项,可以通过配方法得到三个平方数的和为0.然后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可以得到a 、b 、c 的值,从而求得a+b+c 的值.【详解】解:题中三个等式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可得:2222267117a b b c c a ++-+-=--,即222226110a b b c c a ++-+-+=,∴()()()2223110a b c -+++-=,∴a=3,b=-1,c=1,∴a+b+c=3-1+1=3,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配方法的应用,熟练掌握配方法的方法和步骤并灵活运用是解题关键.三、解答题21.如图,ABC 中,∠C =90°,AC =6cm ,BC =8cm ,点P 从A 沿AC 边向C 点以1cm/s 的速度移动,在C 点停止,点Q 从C 点开始沿CB 边向点B 以2cm/s 的速度移动,在B 点停止.(1)如果点P ,Q 分别从A 、C 同时出发,经过几秒钟,使28QPC S cm =?(2)如果点P 从点A 先出发2s ,点Q 再从点C 出发,经过几秒钟后24QPC Scm =?(3)如果点P 、Q 分别从A 、C 同时出发,经过几秒钟后PQ =BQ ?解析:(1)2或4;(2)2;(3)1082-+【分析】本题可设P 出发x 秒后,QPC S 符合已知条件:在(1)中,=AP xcm ,()=6PC x cm -,2QC xcm =,根据题意列方程求解即可; 在(2)中,=AP xcm ,()=6PC x cm -,()22QC x cm =-,进而可列出方程,求出答案;在(3)中,()=6PC x cm -,2QC xcm =,()=82BQ x cm -,利用勾股定理和PQ BQ =列出方程,即可求出答案.【详解】(1)P 、Q 同时出发,经过x 秒钟,28QPC Scm =, 由题意得:()16282x x -⋅= ∴2680x x -+=,解得:12x =,24x =.经2秒点P 到离A 点1×2=2cm 处,点Q 离C 点2×2=4cm 处,经4秒点P 到离A 点1×4=4cm 处,点Q 到离C 点2×4=8cm 处,经验证,它们都符合要求.答:P 、Q 同时出发,经过2秒或4秒,28QPC Scm =. (2)设P 出发t 秒时24QPC S cm =,则Q 运动的时间为()2t -秒,由题意得:()()162242t t -⋅-=, ∴28160t t -+=,解得:124t t ==.因此经4秒点P 离A 点1×4=4cm ,点Q 离C 点2×(4﹣2)=4cm ,符合题意. 答:P 先出发2秒,Q 再从C 出发,经过2秒后24QPC S cm =.(3)设经过x 秒钟后PQ =BQ ,则()=6PC x cm -,2QC xcm =,()=82BQ x cm -, ()()()2226282x x x -+=-,解得:110x =-+210x =--答:经过10-+PQ =BQ .【点睛】此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运用,解题的关键是弄清图形与实际问题的关系,另外,还要注意解的合理性,从而确定取舍.22.某口罩生产厂生产的口罩1月份平均日产量为30000个,1月底因突然爆发新冠肺炎疫情,市场对口罩需求量大增,为满足市场需求,厂决定从2月份起扩大产量,3月份平均日产量达到36300个.(1)求口罩日产量的月平均增长率;(2)按照这个增长率,预计4月份平均日产量为多少?解析:(1)口罩日产量的月平均增长率为10%;(2)预计4月份平均日产量为39930个.【分析】(1)根据题意设口罩日产量的月平均增长率为x ,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即可求解;(2)结合(1)按照这个增长率,根据3月份平均日产量为36300个,即可预计4月份平均日产量.【详解】(1)设口罩日产量的月平均增长率为x ,根据题意,得30000(1+x )2=36300,解得x 1=−2.1(舍去),x 2=0.1=10%,答:口罩日产量的月平均增长率为10%;(2)36300(1+10%)=39930(个).答:预计4月份平均日产量为39930个.【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增长率问题应用题的等量关系. 23.5月10日,重庆正式启动“加快发展直播带货行动计划”,以推动直播带货和“网红经济”发展,已知云阳桃片糕每盒12元,仙女山红茶每盒50元,第一次直播期间,共卖出云阳桃片糕和仙女山红茶共计2000盒.(1)若卖出桃片糕和红茶的总销售额不低于54400元,则至少卖出仙女山红茶多少盒?(2)第一次直播结束,为了回馈顾客,在第二次直播期向,桃片糕每盒降价10%3a,红茶每盒降价4a%,桃片糕数量在(1)问最多的数量下增加6a%,红茶数量在(1)问最少的数量下增加4a%,最终第二次直播总销售额比第一次直播的最低销售额54400元少80a 元,求a的值.解析:(1)至少卖出仙女山红茶800盒;(2)a的值为5.【分析】(1)设卖出仙女山红茶x盒,则卖出桃片糕(2000-x)盒,由题意得关于x的不等式,求解即可;(2)根据(1)的结果得出桃片糕最多卖出的盒数,根据题意得出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即可.【详解】解:(1)设卖出仙女山红茶x盒,则卖出桃片糕(2000-x)盒,由题意得:50x+12(2000-x)≥54400,解得:x≥800,∴x的最小值是800,∴至少卖出仙女山红茶800盒;(2)∵(1)中最少卖出仙女山红茶800盒,∴桃片糕最多卖出的盒数为:2000-800=1200(盒).由题意得:12×(110%3a)×1200×(1+6a%)+50(1-4a%)×800×(1+4a%)=54400-80a,解得:a1=0(舍去),a2=5.∴a的值为5.【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并正确列式是解题的关键.24.先阅读理解下面的例题,再按要求解答下面的问题:例题:说明代数式m2+2m+4的值一定是正数.解:m2+2m+4=m2+2m+1+3=(m+1)2+3.∵(m+1)2≥0,∴(m+1)2+3≥3,∴m2+2m+4的值一定是正数.(1)说明代数式﹣a2+6a﹣10的值一定是负数.(2)设正方形面积为S1,长方形的面积为S2,正方形的边长为a,如果长方形的一边长比正方形的边长少3,另一边长为4,请你比较S1与S2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解析:(1)见解析;(2)S1>S2,见解析【分析】(1)利用配方法,将原式化成含平方代数式形式﹣(a﹣3)2﹣1,可判断其值为负数;(2)用a 分别表示出S 1与S 2,再作差比较即可.【详解】解:(1)﹣a 2+6a ﹣10=﹣(a 2﹣6a+9)﹣1=﹣(a ﹣3)2﹣1,∵(a ﹣3)2≥0,∴﹣(a ﹣3)2≤0,∴﹣(a ﹣3)2﹣1<0,∴代数式﹣a 2+6a ﹣10的值一定是负数;(2)S 1>S 2,理由是:∵S 1=a 2,S 2=4(a ﹣3),∴S 1﹣S 2=a 2﹣4(a ﹣3)=a 2﹣4a+12=a 2﹣4a+4+8=(a ﹣2)2+8,∵(a ﹣2)2≥0,∴(a ﹣2)2+8≥8,∴S 1﹣S 2>0,∴S 1>S 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配方法的应用,掌握配方法是解题的关键,注意两数比较大小时可用作差法.25.某种品牌的衬衫,进货时的单价为50元.如果按每件60元销售,可销售800件;售价每提高1元,其销售量就减少20件.若要获得12000元的利润,则每件的售价为多少元? 解析:每件的售价为70元或80元.【分析】要求衬衫的单价,就要设每件的售价为x 元,则每件衬衫的利润是(x-50)元,销售服装的件数是[800-20(x-60)]件,以此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即可.【详解】解:设每件的售价为x 元,根据题意,得()()50800206012000 ,x x ⎡⎤⎣⎦---=化简整理,得215056000x x -+=()70800()x x --=1270,80x x ∴==答:每件的售价为70元或80元.【点睛】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26.回答下列问题.(1(2|1-. (3)计算:102(1)-++. (4)解方程:2(1)90x +-=.解析:(13;(21+;(3)44)12x =,24x =-. 【分析】 (1)利用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可;(2)根据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以及绝对值的性质计算,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可; (3)根据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以及完全平方公式计算,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可; (4)移项,利用直接开平方法即可求解.【详解】(133=+3=; (2|11)=-1=12=+; (3)102(1)-++121=+-4=-(4)2(1)90x +-=,移项得:2(1)9x +=,∴13x +=或13x +=-,12x =,24x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直接开平方法,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掌握运算法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7.解下列方程(1)2210x x ++= (2)233x x解析:(1)121x x ==-;(2)123,4x x ==.【分析】(1)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即可得;(2)利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即可得.【详解】(1)2210x x ++=,2(1)0x +=,解得121x x ==-;(2)233x x ,2330x x , 3310x x ,即()()340x x --=,30x -=或40x -=,3x =或4x =,即123,4x x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主要解法包括: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因式分解法、公式法、换元法等,熟练掌握各解法是解题关键.28.某文具商从荷花池小商品批发市场购进一批书包,每个进价50元.调查发现,当销售价为80元时,每季度可售出500个;如果售价每降低1元,那么平均每季度可多售出40个.(1)当降价2元时,平均每季度销售书包_____个.(2)某文具商要想平均每季度赢利18000元,且尽可能让利与顾客,应该如何定价? 解析:(1)580;(2)70元.【分析】(1)根据降价后销量=降价前销量+增加的销量可求得结果;(2)设定价x 元,根据每季度的总利润=每个玩具利润×降价后每天的销售数量列出方程,解方程可求得定价.【详解】(1)500240580+⨯=(个).故答案为:580.(2)设定价x 元,根据题意得:(50)[50040(80)]18000x x -+-=,解得:1272.5,70x x ==,∵尽可能让利与顾客,70x ∴=.答:应该定价70元.【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理解题意找到题目隐含的等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七年级初一数学第六章 实数知识点总结及解析
七年级初一数学第六章 实数知识点总结及解析一、选择题1.表面积为12dm 2的正方体的棱长为( )A dmB .dmC .1dmD .2dm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a a =,则0a >B .若22a b =,则a b =C .若a b >,则11a b> D .若01a <<,则32a a a << 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2=±B .13=C .2(5=D 2=±4.规定:求若干个相同的有理数(均不等于0)的除法运算叫做除方,如222÷÷,(3)(3)(3)(3)-÷-÷-÷-等,类比有理数的乘方,我们把222÷÷记作2③,读作“2的圈3次方”,把(3)(3)(3)(3)-÷-÷-÷-记作(3)-④,读作“3-的圈4次方”,一般地,把(0)a a a a a a ÷÷÷÷÷≠记作a ⓒ,读作“a 的圈c 次方”,关于除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任何非零数的圈2次方都等于1B .对于任何正整数a ,21()aa =④ C .3=4④④D .负数的圈奇次方结果是负数,负数的圈偶次方结果是正数.5.2,估计它的值( )A .小于1B .大于1C .等于1D .小于06.给出下列各数①0.32,②227,③π0.2060060006(每两个6之间依次多个0 ) A .②④⑤ B .①③⑥ C .④⑤⑥ D .③④⑤7.估算1的值是在哪两个整数之间( ) A .0和1 B .1和2 C .2和3D .3和48.1的值( )A .在6和7之间B .在5和6之间C .在4和5之间D .在7和8之间9.下列判断正确的有几个( )①一个数的平方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0和1;②实数包括无理数和有理数;3的立方根;④无理数是带根号的数;⑤2.A .2个B .3个C .4个D .5个10.在实数13-,0.7,34,π,16中,无理数有( )个.A .1B .2C .3D .4 二、填空题11.如图,四个实数m ,n ,p ,q 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分别为M ,N ,P ,Q ,若0n q +=,则m ,n ,p ,q 四个实数中,绝对值最大的是________.12.若()2320m n ++-=,则m n 的值为 ____.13.若|x |=3,y 2=4,且x >y ,则x ﹣y =_____.14.对于三个数a ,b ,c ,用M{a ,b ,c}表示这三个数的平均数,用min{a ,b ,c}表示这三个数中最小的数.例如:M{-1,2,3}=123433-++=,min{-1,2,3}=-1,如果M{3,2x +1,4x -1}=min{2,-x +3,5x},那么x =_______. 15.实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2a b b a ++-=___________.16.有若干个数,第1个数记作1a ,第2个数记为2a ,第3个数记为3a ,……,第n 个数记为n a ,若1a =13,从第2个数起,每个数都等于1与前面的那个数的差的倒数,则2019a =_____.17.下列说法: ① ()210-10-=;②数轴上的点与实数成一一对应关系;③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④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⑤两个无理数的和还是无理数;⑥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___________18.若x 、y 分别是811-的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则2x -y 的值为________.19.如图,直径为1个单位长度的半圆,从原点沿数轴向右滚动一周,圆上的一点由原点O 到达点'O ,则点'O 对应的数是_______.20.用“*”表示一种新运算:对于任意正实数a ,b ,都有*1a b b .例如89914*=,那么*(*16)m m =__________.三、解答题21.阅读型综合题对于实数x y ,我们定义一种新运算(),L x y ax by =+(其中a b ,均为非零常数),等式右边是通常的 四则运算,由这种运算得到的数我们称之为线性数,记为(),L x y ,其中x y ,叫做线性数的一个数对.若实数 x y ,都取正整数,我们称这样的线性数为正格线性数,这时的x y ,叫做正格线性数的正格数对.(1)若(),3L x y x y =+,则()2,1L = ,31,22L ⎛⎫= ⎪⎝⎭; (2)已知(),3L x y x by =+,31,222L ⎛⎫= ⎪⎝⎭.若正格线性数(),18L x kx =,(其中k 为整数),问是否有满足这样条件的正格数对?若有,请找出;若没有,请说明理由.22.(1)观察下列式子:①100222112-=-==;②211224222-=-==;③322228442-=-==;……根据上述等式的规律,试写出第n 个等式,并说明第n 个等式成立;(2)求01220192222++++的个位数字.23.(1的一系列不足近似值和过剩近似值来估计它的大小的过程如下:因为2211,24==,所以12,<<因为21.4 1.96=,21.5 2.25=,所以1.4 1.5,<< 因为221.41 1.9881,1.42 2.0164==,所以1.41 1.42<< 因为221.414 1.999396,1.415 2.002225==,所以1.414 1.415,<<1.41≈(精确到百分位),(精确到百分位).(2)我们规定用符号[]x 表示数x 的整数部分,例如[]0,2.42,34=⎤⎢⎥⎦=⎡⎣①按此规定2⎤⎦= ;a ,b 求a b -的值.24.阅读理解.23.∴11<21的整数部分为1,12.解决问题:已知a ﹣3的整数部分,b ﹣3的小数部分.(1)求a ,b 的值;(2)求(﹣a )3+(b +4)22=17.25.已知2+a b(1)求2a -3b 的平方根;(2)解关于x 的方程2420ax b +-=.26.阅读下列材料:小明为了计算22019202012222+++++的值,采用以下方法: 设22019202012222s =+++++ ① 则22020202122222s =++++ ②②-①得,2021221s s s -==-请仿照小明的方法解决以下问题:(1)291222++++=________;(2)220333+++=_________; (3)求231n a a a a ++++的和(1a >,n 是正整数,请写出计算过程).【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A解析:A【分析】根据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S =6a 2,解答即可.【详解】解:根据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S =6a 2,可得:6a 2=12,解得:a .dm .故选:A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公式进行计算.2.D解析:D【分析】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平方根的性质、倒数的性质、平方和立方的性质对各项进行判断即可.【详解】 若a a =则0a ≥,故A 错误;若22a b =则a b =或=-a b ,故B 错误;当0a b >>时11b a <,故C 错误;若01a <<,则32a a a <<,正确,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运算,掌握有理数性质的运算是解题的关键.3.C解析:C【分析】A 、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即可判定;B 、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即可判定;C 、根据平方根的性质计算即可判定;D 、根据立方根的定义即可判定.【详解】A 2=,故选项错误;B 、13=±,故选项错误;C 、2(=5,故选项正确;D 2,故选项错误.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平方根,立方根,解题关键在于掌握运算法则.4.C解析:C【解析】【分析】根据定义依次计算判定即可.【详解】解:A 、任何非零数的圈2次方就是两个相同数相除,所以都等于1; 所以选项A 正确;B 、a ④=21111()a a a a a a a a a ÷÷÷=⨯⨯⨯=; 所以选项B 正确; C 、3④=3÷3÷3÷3=19,4④=4÷4÷4÷4=116,,则 3④≠4④; 所以选项C 错误; D 、负数的圈奇数次方,相当于奇数个负数相除,则结果是负数,负数的圈偶数次方,相当于偶数个负数相除,则结果是正数.所以选项D 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是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也是一个新定义的理解与运用;一方面考查了有理数的乘除法及乘方运算,另一方面也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注意:负数的奇数次方为负数,负数的偶数次方为正数,同时对新定义,其实就是多个数的除法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5.A解析:A【分析】首先根据479<<可以得出23<<2的范围即可. 【详解】∵23<<,∴22232-<<-,∴021<<,2-的值大于0,小于1.所以答案为A 选项.【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无理数的估算,熟练找出无理数的整数范围是解题关键.6.D解析:D【分析】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初中范围内学习的无理数有:π,开方开不尽的数,以及像0.1010010001…,等有这样规律的数.由此逐一判断即可得答案.【详解】①0.32是有限小数,是有理数, ②227是分数,是有理数, ③π是无限循环小数,是无理数,⑤0.2060060006(每两个6之间依次多个0)是无限循环小数,是无理数,,是整数,是有理数,综上所述:无理数是③④⑤,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无理数的定义,初中范围内学习的无理数有:π,2π等;开方开不尽的数;以及像0.1010010001…,等有这样规律的数;熟练掌握定义是解题关键.7.C解析:C【分析】利用估算无理数的方法得出接近无理数的整数进而得出答案.【详解】原式∵1.5<2∴3<4∴2<<3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估算无理数的大小,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8.B解析:B【分析】利用36<38<49得到671进行估算.【详解】解:∵36<38<49,∴67,∴51<6.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9.B解析:B【分析】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判断①;根据实数的定义判断②;根据立方根的定义判断③;根据无理数的定义判断④;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判断⑤.【详解】解:①一个数的平方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0,因为1的平方根是±1,故①错误;②实数包括无理数和有理数,故②正确;3的立方根,故③正确;④π是无理数,而π不带根号,所以无理数不一定是带根号的数,故④错误;⑤2,故⑤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方根、立方根、算术平方根及无理数、实数的定义,是基础知识,需熟练掌握.10.B解析:B【分析】根据无理数的定义判断即可.【详解】13-,0.716π是无理数,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无理数的定义,熟练掌握定义是关键.二、填空题11.【分析】根据可以得到的关系,从而可以判定原点的位置,从而可以得到哪个数的绝对值最大,本题得以解决.【详解】∵,∴n 和q 互为相反数,O 在线段NQ 的中点处,∴绝对值最大的是点P 表示的数.故解析:p【分析】根据0n q +=可以得到n q 、的关系,从而可以判定原点的位置,从而可以得到哪个数的绝对值最大,本题得以解决.【详解】∵0n q +=,∴n 和q 互为相反数,O 在线段NQ 的中点处,∴绝对值最大的是点P 表示的数p .故答案为:p .【点睛】本题考查了实数与数轴,解题的关键是明确数轴的特点,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12.【分析】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式求出m、n的值,然后代入代数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详解】由题意得,m+3=0,n-2=0,解得m=-3,n=2,所以,mn=(-3)2=9.故答案为9.【解析:【分析】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式求出m、n的值,然后代入代数式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详解】由题意得,m+3=0,n-2=0,解得m=-3,n=2,所以,m n=(-3)2=9.故答案为9.【点睛】此题考查绝对值和算术平方根非负数的性质,解题关键在于掌握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时,这几个非负数都为0.13.1或5.【分析】根据题意,利用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及平方根定义求出x与y的值,代入原式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详解】解:根据题意得:x=3,y=2或x=3,y=﹣2,则x﹣y=1或5.故答案为1解析:1或5.【分析】根据题意,利用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及平方根定义求出x与y的值,代入原式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详解】解:根据题意得:x=3,y=2或x=3,y=﹣2,则x﹣y=1或5.故答案为1或5.【点睛】此题考查了代数式求值,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14.或【解析】【分析】根据题中的运算规则得到M{3,2x+1,4x-1}=1+2x,然后再根据min{2,-x+3,5x}的规则分情况讨论即可得.【详解】M{3,2x+1,4x-1}==2x+1解析:12或13【解析】【分析】根据题中的运算规则得到M{3,2x+1,4x-1}=1+2x,然后再根据min{2,-x+3,5x}的规则分情况讨论即可得.【详解】M{3,2x+1,4x-1}=321413x x+++-=2x+1,∵M{3,2x+1,4x-1}=min{2,-x+3,5x},∴有如下三种情况:①2x+1=2,x=12,此时min{2,-x+3,5x}= min{2,52,52}=2,成立;②2x+1=-x+3,x=23,此时min{2,-x+3,5x}= min{2,73,103}=2,不成立;③2x+1=5x,x=13,此时min{2,-x+3,5x}= min{2,83,53}=53,成立,∴x=12或13,故答案为12或13.【点睛】本题考查了阅读理解题,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等,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依题意分情况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进行求解.15.【解析】由数轴得,a+b<0,b-a>0,|a+b|+=-a-b+b-a=-2a.故答案为-2a.点睛:根据,推广此时a可以看做是一个式子,式子整体大于等于0,把绝对值变为括号;式子整体小解析:2a-【解析】由数轴得,a+b<0,b-a>0,=-a-b+b-a=-2a.故答案为-2a.点睛:根据,0,0a aaa a≥⎧=⎨-<⎩,推广此时a可以看做是一个式子,式子整体大于等于0,把绝对值变为括号;式子整体小于0,把绝对值变为括号,前面再加负号.最后去括号,化简.16.-2【分析】根据1与它前面的那个数的差的倒数,即,即可求得、、……,然后根据得到结果出现的规律,即可确定.【详解】解:=……所以数列以,,三个数循环,所以==故答案为:.【解析:-2【分析】根据1与它前面的那个数的差的倒数,即111n n a a +=-,即可求得2a 、3a 、4a ……,然后根据得到结果出现的规律,即可确定2019a .【详解】解:1a =13 2131213a ==-312312a ==--411123a ==+ …… 所以数列以13,32,2-三个数循环, 20193673÷=所以2019a =3a =2-故答案为:2-.【点睛】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并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是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17.2个【分析】①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即可判定;②根据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即可判定;③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判断;根据平行公理的推论对④进行判断;⑤根据无理数的性质即可判定;⑥根据无理数的定义即解析:2个【分析】①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即可判定;②根据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即可判定;③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判断;根据平行公理的推论对④进行判断;⑤根据无理数的性质即可判定;⑥根据无理数的定义即可判断.【详解】=,故①错误;①10②数轴上的点与实数成一一对应关系,故说法正确;③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故原说法错误;④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故原说法错误;与的和是0,是有理数,故说法错误;⑥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故说法正确.故正确的是②⑥共2个.故答案为:2个.【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无理数、实数的定义及其关系.有理数都可以化为小数,其中整数可以看作小数点后面是零的小数,分数可以化为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无理数是无π也是无理数.18.【分析】估算出的取值范围,进而可得x,y的值,然后代入计算即可.【详解】解:∵,∴,∴的整数部分x=4,小数部分y=,∴2x-y=8-4+,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估算无理解析:4+【分析】估算出8-x ,y 的值,然后代入计算即可.【详解】解:∵34<<,∴4<85,∴8x =4,小数部分y =448=∴2x -y =8-44=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解题的关键是求出x ,y 的值.19.【分析】点对应的数为该半圆的周长.【详解】解:半圆周长为直径半圆弧周长即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数轴上的点与实数的关系.明确的长即为半圆周长是解答的关键. 解析:12π+【分析】点O '对应的数为该半圆的周长.【详解】解:半圆周长为直径+半圆弧周长 即12π+ 故答案为:12π+.【点睛】 本题考查数轴上的点与实数的关系.明确OO '的长即为半圆周长是解答的关键.20.+1【分析】首先正确理解题目要求,然后根据给出的例子进行计算即可.【详解】m*(m*16)=m*(+1)=m*5=+1.故答案为:+1.【点睛】此题考查实数的运算,解题的关键是要【分析】首先正确理解题目要求,然后根据给出的例子进行计算即可.【详解】m*(m*16)=m*)=m*5=..【点睛】此题考查实数的运算,解题的关键是要掌握运算法则.三、解答题21.(1)5,3;(2)有正格数对,正格数对为()26L ,【分析】(1)根据定义,直接代入求解即可;(2)将31,222L ⎛⎫= ⎪⎝⎭代入(),3L x y x by =+求出b 的值,再将(),18L x kx =代入(),3L x y x by =+,表示出kx ,再根据题干分析即可.【详解】解:(1)∵(),3L x y x y =+∴()2,1L =5,31,22L ⎛⎫= ⎪⎝⎭3 故答案为:5,3;(2)有正格数对. 将31,222L ⎛⎫= ⎪⎝⎭代入(),3L x y x by =+,得出,1111323232L b ⎛⎫=⨯+⨯= ⎪⎝⎭,, 解得,2b =, ∴()32L x y x y =+,,则()3218L x kx x kx =+=, ∴1832x kx -=∵x ,kx 为正整数且k 为整数 ∴329k +=,3k =,2x =,∴正格数对为:()26L ,.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数的运算,理解新定义是解此题的关键.22.(1)11222n n n ---=,理由见解析;(2)01220192222++++的个位数字为5.【分析】(1)找规律,发现等式满足11222n n n ---=,证明,即可.(2)利用公式11222n n n ---=,分别表示每个项,利用相消法,计算结果,即可.【详解】(1)11222n n n ---=理由是:122n n -- 11122n n +--=-11222n n --=⨯-()1212n -=-⨯12n -=(2)原式=()()()()1021322020201922222222-+-+-++-2020022=-()505421=-505161=-因为6的任何整数次幂的个位数字为6.所以505161-的个位数字为5,即01220192222++++的个位数字为5.【点睛】本题考查了与数字运算有关的规律题,仔细观察发现规律是解题的关键.23.(1)2.24;(2)①5,②3-【分析】(1近似值的方法解答即可;(22的范围,再根据规定解答即可;的整数部分a b 的值,再代入所求式子化简计算即可.【详解】解:(1)因为2224,39==,所以23,<<因为222.2 4.84,2.3 5.29==,所以2.2 2.3<<,因为222.23 4.9729,2.24 5.0176==,所以2.23 2.24,<< 因为222.236 4.999696,2.237 5.004169==,所以2.236 2.237<<,2.24≈.(2)①因为3.12=9.61,3.22=10.24,所以3.1 3.2<<,所以5.12 5.2<<,所以2⎤⎦=5;故答案为:5;②因为12,23<<<,所以1,2a b ==,所以原式12=)12123=-== 【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夹逼法求算术平方根的近似值、对算术平方根的整数和小数部分的认识以及实数的简单计算,属于常考题型,正确理解题意、熟练掌握算术平方根的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24.(1)a =1,b ﹣4;(2)±4.【分析】(1)根据被开饭数越大算术平方根越大,可得a ,b 的值,(2)根据开平方运算,可得平方根.【详解】解:(1<,∴4<<5,∴1﹣3<2,∴a =1,b 4;(2)(﹣a )3+(b+4)2=(﹣1)3+﹣4+4)2=﹣1+17=16,∴(﹣a )3+(b+4)2的平方根是:±4.【点睛】本题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利用被开方数越大算术平方根越大得出4<5是解题关键.25.(1)23a b -的平方根为4±;(2)3x =±.【分析】(1)先由相反数的定义列出等式,再根据绝对值的非负性、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求出a 、b 的值,然后代入,根据平方根的定义求解即可;(2)先将a 、b 的值代入,再利用平方根的性质求解即可.【详解】(1)由相反数的定义得:20a b ++=由绝对值的非负性、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得:203120a b b +=⎧⎨+=⎩解得24a b =⎧⎨=-⎩则23223(4)41216a b -=⨯-⨯-=+=故23a b -的平方根为4±;(2)方程2420ax b +-=可化为224(4)20x +⨯--=整理得22180x -=29x =解得3x =±.【点睛】本题考查了相反数的定义、绝对值的非负性、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平方根的定义等知识点,利用绝对值的非负性、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求解是常考知识点,需重点掌握.26.(1)1021-;(2)21332-;(3)111n a a +-- 【分析】(1)设式子等于s ,将方程两边都乘以2后进行计算即可;(2)设式子等于s ,将方程两边都乘以3,再将两个方程相减化简后得到答案; (3)设式子等于s ,将方程两边都乘以a 后进行计算即可.【详解】(1)设s=291222++++①, ∴2s=29102222++++②,②-①得:s=1021-,故答案为:1021-;(2)设s=220333+++①, ∴3s=22021333+++②,②-①得:2s=2133-, ∴21332s -=, 故答案为: 21332-; (3)设s=231n a a a a ++++①, ∴as=231n n a a a a a +++++②,②-①得:(a-1)s=11n a +-,∴s=111n a a +--. 【点睛】此题考查代数式的规律计算,能正确理解已知的代数式的运算规律是难点,依据规律对于每个式子变形计算是关键.。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如图,在ABC中,AB边上的高为()A.CG B.BF C.BE D.AD A解析:A【分析】在ABC中,过C点向AB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是AB上的高,由此可得答案.【详解】CG解:ABC中,AB边上的高为:.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高的含义,掌握钝角三角形的高是解题的关键.y 0,则以x、y的值为两边长的等腰三角形周长是2.已知实数x、y满足|x-8()A.20或16 B.20 C.16 D.18B解析:B【分析】根据绝对值与二次根式的非负性即可求出x与y的值.由于没有说明x与y是腰长还是底边长,故需要分类讨论.【详解】由题意可知:x-4=0,y-8=0,∴x=4,y=8,当腰长为4,底边长为8时,∵4+4=8,∴不能围成三角形,当腰长为8,底边长为4时,∵4+8>8,∴能围成三角形,∴周长为:8+8+4=20,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算术平方根,以及三角形三边关系,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非负性的意义,以及三角形三边关系,本题属于基础题型.3.下列四组线段中,不可以构成三角形的是( )A .4,5,6B .1.5,2,2.5C .13,14,15D .1,3D 解析:D【分析】计算较小两边的和,与最大的边比较,大于最大的边时三角形存在,依此判断即可.【详解】∵4+5>6,∴能构成三角形;∵1.5+2>2.5,∴能构成三角形; ∵14+15>13, ∴能构成三角形;∵<1+2=3,∴不能构成三角形;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已知线段长判断三角形的存在,熟记三角形存在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4.已知两条线段15cm a =,8cm b =,下列线段能和a ,b 首尾相接组成三角形的是( )A .20cmB .7cmC .5cmD .2cm A解析:A【分析】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进行分析判断.【详解】A 、15+8=23>20,能组成三角形,符合题意;B 、7+8=15,不能组成三角形,不合题意;C 、5+8=13<15,不能组成三角形,不合题意;D 、2+8=10<15,不能组成三角形,不合题意.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要注意三角形形成的条件: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差小于第三边.但通常不需一一验证,其简便方法是将较短两边之和与较长边比较.5.如图,AD 是ABC 的外角CAE ∠的平分线,35B ∠=︒,60=︒∠DAC ,则ACD ∠的度数为( )A .25︒B .85︒C .60︒D .95︒D解析:D【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DAC =∠DAE ,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可得∠D ,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AD 是∠CAE 的平分线,60=︒∠DAC ,∴∠DAC =∠DAE =60°,又∵35B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D =∠DAE−∠B =60°−35°=25°,∴在△ACD 中,∠ACD =180°−∠DAC -∠D =180°−60°−25°=95°.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熟记性质并准确识图理清图中各角度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6.已知长度分别为3cm ,4cm ,xcm 的三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三角形,则x 的值不可能是( )A .2.4B .3C .5D .8.5D解析:D【分析】先根据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求解1<x <7,从而可得答案.【详解】 解: 长度分别为3cm ,4cm ,xcm 的三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三角形, 43∴-<x <43+,1∴<x <7,x 的值不可能是8.5.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掌握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7.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 .1,2,3B .1,3,5C .2,3,4D .2,6,10C解析:C【分析】 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逐一进行判断即可.【详解】A 、1+2=3,不能构成三角形,故不符合题意;B 、1+3=4<5,不能构成三角形,故不符合题意;C 、2+3=5>4,可以构成三角形,故符合题意;D 、2+6=8<10,不能构成三角形,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比较简单,熟记三边关系定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8.如图,在ABC ∆中,80,BAC ∠=︒点D 在BC 边上,将ABD △沿AD 折叠,点B 恰好落在AC 边上的点'B 处,若'20B DC ∠=.则C ∠的度数为( )A .20B .25C .35D .40D解析:D【分析】 由折叠的性质可求得'B AB D ∠=∠,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及外角的性质列方程求解.【详解】解:由题意可得'B AB D ∠=∠∵80,BAC ∠=︒∴∠B+∠C=100°又∵'='=20B AB D C B DC C ∠=∠+∠+∠∠,∴∠C+20°+∠C=100°解得:∠C=40°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及外角的性质,找准角之间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正确计算是解题关键.9.如图,盖房子时,在窗框没有安装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使其不变形,这种做法的根据是( )A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 .长方形的对称性C .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D .三角形的稳定性D解析:D【分析】 在窗框未安装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则分成了两个三角形,据此即可判断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详解】在窗框未安装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则分成了两个三角形,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D 正确.故答案选D .【点睛】本题比较简单主要考查三角形稳定性的实际应用,通常要使一些图形具有稳定的结构,往往是将其转化为三角形而获得.10.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为( )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③若ax ay =,则x y =;④若A 、B 、C 三点共线且AB BC =,则B 为AC 中点;⑤各边相等的多边形是正多边形. A .①②④B .①②③C .①④⑤D .②④⑤A解析:A【分析】根据直线的性质、两点间的距离、等式的性质、线段中点定义、多边形的定义依次判断.【详解】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故①正确;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②正确;③若ax ay =,当0a =时,x 不一定等于y ,故③错误;④若A ,B ,C 三点共线且AB BC =,则B 为AC 中点,故④正确;⑤各角都相等且各边相等的多边形是正多边形,故⑤错误.∴正确的有①②④,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理解能力,正确掌握直线的性质、两点间的距离、等式的性质、线段中点定义、正多边形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11.从n 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连接其余各顶点,可以将这个n 边形分割成17个三角形,则n =______.19【分析】根据从n 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连接这个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把一个n边形分割成(n-2)个三角形的规律作答【详解】解:∵一个多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连接其余各顶点可以把多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解析:19【分析】根据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连接这个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把一个n边形分割成(n-2)个三角形的规律作答.【详解】解:∵一个多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连接其余各顶点,可以把多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n-2=17,n=.∴19故答案为:19.【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多边形的性质,解题关键是熟记多边形顶点数与分割成的三角形个数的关系.12.如图,将一副直角三角尺按图③放置,使三角尺①的长直角边与三角尺②的某直角边在同一条直线上,则图③中的∠1=______°.105【分析】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求解【详解】如图∵∠2=∠3=∴∠4=∠2+∠3=∴∠1=故答案为:105【点睛】此题考查三角板的角度计算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观察图形掌握各角度之间的位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解析:105【分析】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求解.【详解】如图,∵∠2=30,∠3=45︒,∴∠4=∠2+∠3=75︒,︒-∠=︒,∴∠1=1804105故答案为:105..【点睛】此题考查三角板的角度计算,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观察图形掌握各角度之间的位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3.设三角形三内角的度数分别为,,x y z ︒︒︒,如果其中一个角的度数是另一个角的度数的2倍、那我们称数对(,)()y z y z <是x 的和谐数对,当150x =时,对应的和谐数对有一个,它为(10,20);当66x =时,对应的和谐数对有二个,它们是__________.当对应的和谐数对(,)y z 有三个时,请写出此时x 的范围_______.(3876)(3381)【分析】根据和谐数对的定义求出当x=66时的两组数对;再分当时当时当时三种情况讨论从而得出结论【详解】解:当时180-66=114则114÷3=3838×2=76此时和谐数对解析:(38,76),(33,81) 060x ︒<<︒【分析】根据“和谐数对”的定义求出当x=66时的两组数对;再分当060x ︒<<︒时,当60120x ︒<︒时,当120180x ︒<︒时,三种情况讨论,从而得出结论.【详解】解:当66x =时,180-66=114,则114÷3=38,38×2=76,此时和谐数对为(38,76),或66÷2=33,114-33=81,此时和谐数对为(33,81),若对应的和谐数对(,)y z 有三个,当060x ︒<<︒时,它的和谐数对有(1803,2)x x ︒-,3(,180)22x x ︒-,180(3x ︒-,2(180))3x ︒-; 当60120x ︒<︒时,它的和谐数对有3(,180)22x x ︒-,180(3x ︒-,2(180))3x ︒-, 当120180x ︒<︒时,它的和谐数对有180(3x ︒-,2(180))3x ︒-, ∴对应的和谐数对(,)y z 有三个时,此时x 的范围是060x ︒<<︒,故答案为:(38,76),(33,81);060x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解答问题.14.七边形的外角和为________.360°【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即可求解;【详解】∵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360°∴七边形的外角和为360°故答案为:360°【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外角的性质掌握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 解析:360°【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即可求解;【详解】∵ 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360°,∴七边形的外角和为360°,故答案为:360°.【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外角的性质,掌握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是解题的关键; 15.用边长相等的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铺满地面,一个结点周围有m 块正三角形,n 块正六边形,则m+n =______.4或5【分析】先求出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的内角大小然后列出关于mn 的二元一次方程然后确定mn 的值最后求m+n 即可【详解】解:∵正三边形和正六边形内角分别为60°120°∴60°m+120°n=360°解析:4或5【分析】先求出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的内角大小,然后列出关于m 、n 的二元一次方程,然后确定m 、n 的值,最后求m+n 即可.【详解】解:∵正三边形和正六边形内角分别为60°、120°∴60°m+120°n=360°,即m+2n=6∴当n=1时,m=4;当n=2时,m=2;∴m+n=5或m+n=4.故答案为:4或5.【点睛】本主要考查了正多边形的组合能否进行平面镶嵌,掌握位于同一顶点处的几个角之和能否为360°成为解答本题的关键.16.如图,将长方形纸片的一角折叠,使顶点A 落在F 处,折痕为BC ,FBD ∠的角平分线为BE ,将FBD ∠沿BF 折叠使BE ,BD 均落在FBC ∠的内部,且BE 交CF 于点M ,BD 交CF 于点N ,若BN 平分CBM ∠,则ABC ∠的度数为_________.5°【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再根据平分可得进而可得【详解】解:∵的角平分线为∴又∵与关于对称∴∵与关于对称∴又∵平分∴又∵为折痕∴∵∴又∵∴∴又∵∴故答案为:675°【点睛解析:5°.【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1FBE ∠=∠,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1MBF FBE ∠=∠=∠,NBF FBD ∠=∠,CBA CBF ∠=∠, 再根据BN 平分CBM ∠可得CBN NBM ∠=∠,进而可得318067.58ABC ∠=⨯=. 【详解】解:∵FBD ∠的角平分线为BE ,∴1FBE ∠=∠, 又∵BM 与BE 关于BF 对称,∴1MBF FBE ∠=∠=∠, ∵BN 与BD 关于BF 对称,∴NBF FBD ∠=∠FBE EBD =∠+∠11=∠+∠21=∠,又∵BN 平分CBM ∠,∴CBN NBM ∠=∠,又∵BC 为折痕,∴CBA CBF ∠=∠CBN NBF =∠+∠21NBM =∠+∠,∵NBM NBF MBF ∠=∠-∠211=∠=∠1=∠,∴31CBA ∠=∠,又∵180CBA CBF FBD ∠+∠+∠=,∴3112121180∠+∠+∠+∠=,∴81180∠=,又∵31ABC ∠=∠,∴318067.58ABC ∠=⨯=, 故答案为:67.5°.【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角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找到31808ABC ∠=⨯. 17.如图,在ABC 中,已知66ABC ∠=︒,54ACB ∠=︒,BE 是AC 上的高,CF 是AB 上的高,H 是BE 和CF 的交点,EHF ∠的度数是________.120°【分析】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 的度数再根据CF是AB 上的高得出∠ACF 的度数再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ABC=66°∠ACB=54°∴∠A=60°∵CF 是AB 上解析:120°【分析】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 的度数,再根据CF 是AB 上的高得出∠ACF 的度数,再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ABC=66°,∠ACB=54°,∴∠A=60°,∵CF 是AB 上的高,∴在△ACF 中,∠ACF=180°-∠AFC-∠A=30°,在△CEH 中,∠ACF=30°,∠CEH=90°,∴∠EHF=∠ACF+∠CEH=30°+90°=120°.故答案为120°.【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三角形的高线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8.如图,把ABC 折叠,点B 落在P 点位置,若12120∠+∠=︒,则B ∠=______.60°【分析】先根据折叠的性质得∠3=∠4∠5=∠6再利用平角的定义得∠3+∠4+∠1=180°∠5+∠6+∠2=180°根据等式的性质得到2∠4+∠1+2∠6=360°把∠1+∠2=120°代入得解析:60°【分析】先根据折叠的性质得∠3=∠4,∠5=∠6,再利用平角的定义得∠3+∠4+∠1=180°,∠5+∠6+∠2=180°,根据等式的性质得到2∠4+∠1+2∠6=360°,把∠1+∠2=120°代入得到∠4+∠6=120°,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计算出∠B的度数.【详解】∵把△ABC的∠B折叠,点B落在P的位置,∴∠3=∠4,∠5=∠6,∵∠3+∠4+∠1=180°,∠5+∠6+∠2=180°,∴2∠4+∠1+∠2+2∠6=360°,而∠1+∠2=120°,∴∠4+∠6=120°,∵∠4+∠6+∠B=180°,∴∠B=180°−120°=60°.故答案为6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也考查了折叠的性质,“数形结合”是关键.19.如图,△ABC中,D为BC边上的一点,BD:DC=2:3,△ABC的面积为10,则△ABD 的面积是_________________4【分析】利用面积公式可得出△ABD与△ABC等高只需求出BD与BC的比值即可求出三角形ABD的面积【详解】解:∵BD:DC=2:3∴BD=BC△ABD的面积=BD•h=× BC•h=△ABC的面积解析:4【分析】利用面积公式可得出△ABD与△ABC等高,只需求出BD与BC的比值即可求出三角形ABD 的面积.【详解】解:∵BD:DC=2:3,∴BD=25BC.△ABD的面积=12BD•h=12×25BC•h=25△ABC的面积=25×10=4.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面积公式以及根据公式计算三角形面积的能力.20.把一副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摆放在一起,其中90∠,90C=∠=,F∠+∠等于___________度.∠=,则12A∠=,4530D210【分析】由题意得:∠1=∠D+∠DGA∠2=∠F+∠FHB然后由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得∠1=∠D+CGH∠2=∠F+∠CHG最后由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可以算出∠1+∠2的值【详解】解:如图给解析:210【分析】由题意得:∠1=∠D+∠DGA,∠2=∠F+∠FHB,然后由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得∠1=∠D+CGH,∠2=∠F+∠CHG,最后由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可以算出∠1+∠2的值.【详解】解:如图,给两三角板的两个交点标上G、H符号,则∠1=∠D+∠DGA=∠D+CGH,∠2=∠F+∠FHB=∠F+∠CHG,∴∠1+∠2=∠D+CGH+∠F+∠CHG=∠D+∠F+(CGH+∠CHG)=30°+90°+90°=210°,故答案为210 .【点睛】本题考查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灵活运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和对顶角相等的定理求解是解题关键.三、解答题⊥于E,已知21.如图,ABC中,AD平分BAC∠,P为AD延长线上一点,PE BC∠=︒,2480ACB∠的度数.B∠=︒,求P解析:28°【分析】在△ABC 中,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出∠BAC 的度数,结合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出∠BAD 的度数,在△ABD 中,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可求出∠PDE 的度数,再在△PDE 中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出∠P 的度数.【详解】解:在ABC 中,80ACB ∠=︒,24B ∠=︒,18076BAC ACB B ∴∠=︒-∠-∠=︒. AD 平分BAC ∠, 1382BAD BAC ∴∠=∠=︒. PDE ∠是ABD △的外角,243862PDE B BAD ∴∠=∠+∠=︒+︒=︒,PE BC ⊥于E ,90PED ∴∠=︒,906228P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对顶角,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DC 的度数是解题的关键.22.如图,已知长方形ABCD 中,10cm AD =,6cm DC =,点F 是DC 的中点,点E 从A 点出发在AD 上以每秒1cm 的速度向D 点运动,运动时间设为t 秒.(假定0t 10<<)(1)当5t =秒时,求阴影部分(即三角形BEF )的面积;(2)用含t 的式子表示阴影部分的面积;并求出当三角形EDF 的面积等于3时,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3)过点E 作//EG AB 交BF 于点G ,过点F 作//FH BC 交BE 于点H ,请直接写出在E 点运动过程中,EG 和FH 的数量关系.解析:(1)4522cm ;(2)23302t cm ⎛⎫- ⎪⎝⎭;218cm ;(3)53EG FH = 【分析】(1)由长方形的性质得出10cm BC AD ==,6cm AB DC ==,由5t =得AE=5,DE=10-5=5,根据ABCD BEF BE BCF DEF S S S S S =---△△A △△长方形即可求解;(2)由题意得AE=t ,DE=10-t ,根据ABCD BEF BE BCF DEF S S S S S =---△△A △△长方形表示出阴影部分的面积;由12EDF S DE DF =⋅△求出t 的值,代入计算即可; (3)由长方形ABCD 得AD CD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EG HF ⊥,根据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可得DE ,AE ,DF ,CF 分别等于,,,EGF EGB EHF BHF △△△△的高,由BEF S的面积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长方形ABCD 中,10cm AD =,6cm DC =,∴10cm BC AD ==,6cm AB DC ==,∵点F 是DC 的中点,∴3cm DF CF ==,当5t =秒时,AE=5cm ,DE=10-5=5 cm ,∵ABCD BEF BE BCF DEF S S S S S =---△△A △△长方形 =()()()1111066510353222⨯-⨯-⨯-⨯ =156015152--- =4522cm ; (2)由题意得AE=t ,DE=10-t , ∵ABCD BEF BE BCF DEF S S S S S =---△△A △△长方形 =()()1111066103310222t t ⨯-⨯-⨯-⨯⨯- =360315152t t ---+=3302t -, ∴用含t 的式子表示阴影部分的面积为:23302t cm ⎛⎫-⎪⎝⎭;当三角形EDF 的面积等于3时,12EDF S DE DF =⋅△=()13102t ⨯⨯-=3, 解得:8t =, 8t =时,38=30=182S ⨯-阴影2cm ; (3)∵长方形ABCD ∴AD CD ⊥,//,//AB CD AD BC ,∵//EG AB ,//FH BC ,∴EG HF ⊥,,AD EG CD HF ⊥⊥,∴DE ,AE 分别等于,EGF EGB △△的EG 边上的高,DF ,CF 分别等于,EHF BHF △△的FH 边上的高,∴11112222BEF S EG DE EG AE HF DF HF CF =⋅+⋅=⋅+⋅△, ∴()()1122EG DE AE HF DF CF +=+,即EG AD HF CD ⋅=⋅, ∵10cm AD =,6cm DC =,∴106EG HF =,即53EG FH =.【点睛】本题是一个动点问题,考查了平行线间的距离,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23.如图,AF ,AD 分别是ABC 的高和角平分线,且34B ∠=︒,76C ∠=︒,求DAF ∠的度数.解析:21︒【分析】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BAC 的度数;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推论以及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即可求出∠FAC 的度数,再由DAF DAC FAC =-∠∠∠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AF 是ABC 的高,∴90AFC ∠=︒,∴90907614FAC C ∠=︒-∠=︒-︒=︒,∵180BAC B C ∠+∠+∠=︒,∴180180763470BAC B C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11703522DAC BAC ==⨯︒=∠∠︒, ∴21DAF DAC FAC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知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4.()1若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它外角和的3倍,求边数n .()2已知a ,b ,c 为三角形三边的长,化简:a b c b c a --+--.解析:()18;()22c .【分析】(1)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列出方程即可求解;(2)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a c b +>,b c a +>,再根据化简绝对值的方法即可求解.【详解】解:()1由题意得:()18023603n ︒-=︒⨯,解得:8n =.()2∵a ,b ,c 为三角形三边的长,∴a c b +>,b c a +>, ∴a b c b c a --+--()()2a b c b c a b c a a c b 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多边形的性质及去绝对值的方法.25.如果一个n 边形的内角都相等,且它的每一个外角与内角的比为2:5,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n .解析:7【分析】先根据外角与内角的比为2:5,求出每个外角度数,再依据外角和360°求边数n .【详解】解:因为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与内角之和为180°,所以每个外角度数为180°27⨯=(3607)°. 又n 边形每个内角度数相等,则每个外角度数也相等, 根据多边形外角和360°,可得n =3603607÷=7.答:这个多边形的边数n是7.【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关系以及多边形外角和,运用外角计算边数是这一类题的通用方法.26.已知,a,b,c为ABC的三边,化简|a﹣b﹣c|﹣2|b﹣c﹣a|+|a+b﹣c|.解析:﹣2a+4b﹣2c【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来判定绝对值里的式子的正负值,然后去绝对值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a,b,c为ABC的三边,∴a+b>c,b+c>a,a+c>b∴|a﹣b﹣c|﹣2|b﹣c﹣a|+|a+b﹣c|=|a-(b+c)|-2|b-(c+a)|+ |a+b﹣c|=﹣[a﹣(b+c)]+2[b﹣(c+a)]+(a+b﹣c)=-a+(b+c)+2b-2(c+a)+a+b-c=﹣a+b+c+2b﹣2c﹣2a+a+b﹣c=﹣2a+4b﹣2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以及绝对值的性质,关键是掌握三边关系定理.27.如图,A、O、B三点在同一直线上,OE,OF分别是∠BOC与∠AOC的平分线.求:(1)当∠BOC=30°时,∠EOF的度数;(2)当∠BOC=60°时,∠EOF等于多少度?(3)当∠BOC=n°时,∠EOF等于多少度?(4)观察图形特点,你能发现什么规律?解析:(1)∠EOF=90°;(2)∠EOF=90°;(3)∠EOF=90°;(4)∠EOF的度数与∠BOC 的大小无关,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的角平分线所组成的角是一个直角.【分析】根据∠BOC求得∠AOC,再由∠BOC和∠AOC的角平分线,即可求得;【详解】解:(1)∵∠BOC=30°,∴∠AOC=180°-30°=150°,∵OE平分∠BOC,OF平分∠AOC,∴∠EOC=12∠BOC=15°,∠COF=12∠COA=75°,∴∠EOF=75°+15°=90°;(2)∵∠BOC=60°,∴∠AOC=180°-60°=120°,∵OE 平分∠BOC ,OF 平分∠AOC ,∴∠EOC=12∠BOC=30°,∠COF=12∠COA=60°, ∴∠EOF=60°+30°=90°;(3)∵∠BOC=n ,∴∠AOC=180°-n ,OE 平分∠BOC ,OF 平分∠AOC ,∴∠EOC=12∠BOC=90°-12n ,∠COF=12∠COA=12n , ∴∠EOF=90°-12n+12n=90°; (4)∠EOF 的度数与∠BOC 的大小无关,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的角平分线所组成的角是一个直角.【点睛】本题考查角平分线和规律的总结与归纳,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8.如图,是A 、B 、C 三个村庄的平面图,已知B 村在A 村的南偏西65°方向,C 村在A 村的南偏东15°方向,C 村在B 村的北偏东85°方向,求从C 村观测A 、B 两村的视角ACB ∠的度数.解析:80ACB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由已知,265∠=︒,315∠=︒,85DBC ∠=︒∵//BD AE∴1265∠=∠=︒∴41856520DBC ∠=∠-∠=︒-︒=︒在ABC 中18018065152080ACB ABC BA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方向角的概念,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最全面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全)(精华版)
知识点归纳初中数学知识点1、一元一次方程根的情况2△ =b -4ac当厶〉。
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相同的实数根;当AvO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②平行四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连成的线段叫他的对角线。
③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相等。
④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菱形:①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②领心的四条边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③判定条件:定义/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 /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
矩形与正方形:①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②矩形的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④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
⑤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多边形:①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 180度②多边心内角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反向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外角,在每个顶点处取这个多边形的一个外角,他们的和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都等于360度)平均数:对于N个数Xi, X2X N,我们把(X 1+X2+ +X N)/N叫做这个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记为X 加权平均数:一组数据里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加一个权, 这就是加权平均数。
二、基本定理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屮,垂线段最短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 180°18、 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 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 角边角公理(ASA )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 两个三角形全等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 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 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22、边角边公理 25、边边边公理 (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1、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屮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
(完整版)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完整版)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完整版】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一、数的性质与运算1. 自然数与整数自然数是大于等于0的整数,而整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0。
2. 有理数有理数是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值的数,包括整数和分数。
3. 实数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可以用数轴表示。
4. 数的分类与运算规律数可以分为正数、负数和零,对于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都有相应的运算法则和运算规律。
二、代数表达式与简单方程1. 代数表达式代数表达式是用数、字母和运算符号表示的数学式子。
2. 同类项与合并同类项同类项具有相同的字母部分和相同的指数,可以合并同类项简化代数表达式。
3. 方程与解方程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解方程就是求出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
三、平面图形与坐标系1. 点、直线、线段与射线点是没有长度、宽度和高度的,直线是由无穷多个点连在一起的路径,线段是在两个点之间的部分,射线是一个起点固定的直线段。
2. 角与三角形角是由两条射线共享一个公共起点形成的,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相交形成的,有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等。
3. 坐标系与坐标坐标系由横纵两条相互垂直的线段组成,坐标是表示一个点在坐标系中位置的数对。
四、比例与相似1. 比例和比例的性质比例是两个等式之间的比较关系,其中有比的前项和比的后项,比例具有相等的比值。
2. 类比与相似类比是指两个或多个比例关系相同的比,相似是指形状相似,但尺寸不同的图形。
3. 相似三角形与比例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有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定理可以解决各种相关问题。
五、数与代数1. 分式与整式分式是由分子和分母构成的,整式则不包含分式。
2. 一元二次方程与解方程一元二次方程是最高次项的次数为2的一元方程,可以使用求根公式求解。
六、函数与图象1. 函数的概念与函数的图象函数是一个将定义域中的每个元素映射到值域中唯一元素的关系,函数的图象可以表示函数各点的对应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手册详解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详解版)一、数与代数A:数与式:1:有理数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数轴: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2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
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
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绝对值: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加法: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
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3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
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
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
②0不能作除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
4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2:实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平方根: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
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
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5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
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
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
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3:代数式6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合并同类项:①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②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
③在合并同类项时,我们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4:整式与分式整式:①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②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③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整式运算:7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幂的运算:A M。
A N=A(M+N)(A M)N=A MN(AB)N=A N。
B N除法一样。
A0=1,A-P=1/A P整式的乘法:①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他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②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外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公式两条: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整式的除法:8①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他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②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分解因式: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化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方法: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分式:①整式A除以整式B,如果除式B中含有分母,那么这个就是分式,对于任何一个分式,分母不为0。
②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9分式的运算:乘法: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除法:除以一个分式等于乘以这个分式的倒数。
加减法:①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②异分母的分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分式方程:①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
②使方程的分母为0的解称为原方程的增根。
B:方程与不等式1:方程与方程组一元一次方程:①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10是1,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②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或乘以或除以(不为0)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
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
2: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不等式:①用符号〉,=,〈号连接的式子叫不等式。
②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③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者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④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相反。
不等式的解集:①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②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③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①关于同一个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③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3:函数变量:因变量,自变量。
在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
一次函数:①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B为常数,K不等于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
②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一次函数的图象:①把一个函数的自变量X与对应的因变量Y的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它的对应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叫做该函数的图象。
②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③在一次函数中,当K〈0,B〈O,则经234象限;当K〈0,B〉0时,则经124象限;当K〉0,B〈0时,则经134象限;当K〉0,B〉0时,则经123象限。
④当K〉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当X〈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少。
二、空间与图形A:图形的认识:1:点,线,面点,线,面:①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②面与面相交得线,线与线相交得点。
③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展开与折叠:①在棱柱中,任何相邻的两个面的交线叫做棱,侧棱是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棱柱的所有侧棱长相等,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相同,侧面的形状都是长方体。
②N棱柱就是底面图形有N条边的棱柱。
截一个几何体: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图形,截出的面叫做截面。
3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多边形:他们是由一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依次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
弧,扇形:①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叫扇形。
②圆可以分割成若干个扇形。
2:角线:①线段有两个端点。
②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③将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
直线没有端点。
④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比较长短:①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②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角的度量与表示:①角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是这个角的顶点。
②一度的1/60是一分,一分的1/60是一秒。
角的比较:①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而成的。
②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
始边继续旋转,当他又和始边重合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
③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平行:①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②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③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3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垂直:①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②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③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3:相交线与平行线角:①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那么称和两个角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②同角或等角的余角/补角相等。
③对顶角相等。
④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反之亦然。
4:三角形三角形:①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③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
④三角形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⑤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⑥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他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⑦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他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⑧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三条中线交于一点。
⑨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他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⑩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
图形的全等:全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
两个能够重合的图形叫全等图形。
全等三角形:①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角相等。
②条件:SSS/AAS/ASA/SAS/HL。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反之亦然。
5: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②平行四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连成的线段叫他的对角线。
③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相等。
④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条件: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定义。
菱形:①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②领心的四条边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③判定条件:定义/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
矩形与正方形:①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