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检测技术概述PPT课件

合集下载

自动检测技术概述第1章自动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数据处理

自动检测技术概述第1章自动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数据处理

图1-1 糖化过程温度控制系统方框图
1.1.2 自动检测系统的基本组成
1 传感器(信号的获得)
直接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 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传 感元件组成。
敏感元件是指传感器中直接感受被测量的部分, 传感元件是指能将敏感元件的输出转换为电信号 的部分。
图1-3 传感器图用图形符号图 图1-4 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的图用图形符号
1.2 测量方法
按测量手续分类:直接测量、间接测量、联立测 量;
按测量方式分类:偏差式测量、零位式测量、微 差式测量;
按敏感元件是否与被测介质接触分类:接触式测 量、非接触式测量;
按被测量变化快慢分类:静态测量、动态测量;
自动检测技术概述 第1章 自动检测技术的 基 测量方法 1.3 传感器的一般特性 1.4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1.1 自动检测技术概述
1.1.1 自动检测技术在自动化专业中的地位
与作用
测量: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
检验:分辨出被测参数的量值是否归属某一范 围带,从而判别被测参数是否合格、现象是否 存在等。
间接测量:首先对与被测物理量有确定函数关系 的几个量进行测量,将测量值代入函数关系式, 经过计算得到测量所需的结果。
优势:间接测量可以实现难以直接测量的被测量 的测量。
缺点:相对于直接测量,间接测量过程手续较多, 所需时间较长,有时可以得到较高的测量精度。 间接测量多用于实验室测量,工程测量中亦有应 用。
优点:反应快、精度高。
1.2.3 接触式测量、非接触式测量
接触检测:指在测量过程中敏感元件与被测介质 产生实际物理上的接触。
非接触检测:指利用物理、化学及声、光学的原 理,使被测对象与敏感元件之间不发生物理上的 直接接触而对被测量进行检测的方法。

自动检测技术概述

自动检测技术概述

成分量传感器
状态量传感器
如:各种接近开关 等
探伤传感器等
如:超声波探伤仪等
模拟传感器 (3)按输出量种类来分 数字传感器 直接传感器
(4)按传感器结构来分
差动传感器
补偿传感器
数字人体称重仪
数字压力变送器
1.3 测量误差
测量技术中的名词:等精度测量、非等精度测量、真值、实际值、标称值、 示值、测量误差。
第一章自动检测的检测定义:包含有测量、检验的意义,有对被测对象有用信号检出的含义。 目的就是反映、揭示客观世界存在的各种运动状态的规律。
检测分类:以被测量信号分类,为电量、和非电量技术二大类。
自动检测:就是在测量和检验过程中完全不需要或仅需要很少的人工干预而 自动进行并完成的。实现自动检测可以提高自动化水平和程度,减少人为干扰 因素和人为差错,可以提高生产过程或设备的可靠性及运行效率。
x x A
针对存在的误差,往往利用修正值。提高测量值的精确度。 注意:修正值可能为曲线、公式、表
2 相对误差 ①实际相对误差
A 100 % A
②示值相对误差
x 100 % x
③满度(或引用)相对误差
n
x xn
100%
nm
xm 100% a% xn
1.算术平均值
n x1 x2 .... xn xi x n i 1 n
2.标准差


i 1
n
2 i
n
系统误差的消弱和消除 粗大误差的判别与剔除
二 、传感器的分类及命名
1. 分类 参量传感器
电阻式传感器 电感式传感器 电容式传感器等 热电偶传感器
(1)按工作 原理划分

自动检测技术课件7

自动检测技术课件7

面的气泡 。
3.测量 :
从分开的端子
处,预先用万
用表测量应变
片的电阻,发
现端子折断和
坏的应变片。
4.焊接:
将引线和端子用
烙铁焊接起来,注意
不要把端子扯断。
5.固定: 焊
接后用胶布将引
线和被测对象固
定在一起,防止
损坏引线和应变
片。


2.1.5 电阻应变片的典型应用举例 电阻应变片主要有以下两种应用方式: 1) 被测量为应变 2) 被测量为除应变外的其他非电量 力可以通过实心轴、空心轴、悬臂梁、双端固 支梁等结构型式的敏感器转换为应变。 如图2-5所示为实心轴,通过材料力学知识的 推导,可得轴向应变和径向应变分别为

实验证明,体应变
dV / V dl dA (1 2 ) l A

金属材料
d


c
dV c(1 2 ) V
综合得
R l (1 2 ) (1 2 ) c(1 2 ) K 0 R l

2.1.2 电阻应变片的结构、种类 1 电阻应变片的结构 电阻应变片的结构如图所示,由敏感栅(金属 丝或箔)、基底、覆盖层、粘合剂、引出线等 组成。


应变片的粘贴:
1. 去污:采用手持砂 轮工具除去构件表面的 油污、漆、锈斑等,并 用细纱布交叉打磨出细
纹以增加粘贴力 ,用浸
有酒精或丙酮的纱布片 或脱脂棉球擦洗。
2.贴片:在应 变片的表面和处理
过的粘贴表面上,
各涂一层均匀的粘
贴胶 ,用镊子将应
变片放上去,并调 好位置,然后盖上 塑料薄膜,用手指 揉和滚压,排出下

自动检测技术ppt课件

自动检测技术ppt课件
检测技术:为了对被检测对象所包含的信息进行定性的了解 和定量的掌握所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特点: 综合性(机、光、电一体),先进性(学科发展), 广泛性,传成性 软硬件结合
应用: 1、产品检测和质量控制 2、安全经济运行监测 3 、自动化技术四个支柱之一 4、推动科技发展
检测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目了然
数字式仪表
数字式仪表 的特点: 准确,但最 后一位经常 跳动不止。
热敏电阻
LED、LCD的特点:
LED亮度高、耐振动;LCD耗电省、集成度高, 但不利于夜间观察。
带背光板的LCD可以在夜间观看
特点——
能显示复杂的 图形和曲线,
但价格昂贵。
图像显示
图像显示(续)
带RS-232接口的万用表及图像显示
工业检测涉及的内容(续)
物体的性质和成分量: 空气的湿度(绝对、相对)、气体的化学成分、浓度、
液体的粘度、浊度、透明度、物体的颜色 状态量:
工作机械的运动状态(启停等)、生产设备的异常状态 (超温、过载、泄漏、变形、磨损、堵塞、断裂等)
电工量(U、I、f、R、Z、E、B ……在电工、电子等课程
一种典型的自动检测系统
(检测系统在发电厂的应用) .
传感器简介:
①传感器是测量装置,能完成检测任务;
②输入量是某一被测量,可能是物理量,也可能是化学量、
生物量等;

V、I、F、P
③输出量是某种物理量,便于传输、转换、处理、显示等,
可以是气、光、电物理量,主要是电物理量;
④输出输入有对应关系,且应有一定的精确程度。
检测技术在卫星中的应用 红外扫 描区域
人造卫星
检测技术在海啸预报中的应用

非标自动化检测技术方案通用课件

非标自动化检测技术方案通用课件

检测结果分析与处理
1 2
结果判定
根据设定的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判定,确定产品 是否合格。
数据统计与分析
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为改进提供依据。
3
结果处理
根据判定结果对产品进行处理,如返工、报废等 。同时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进行 改进。
04
非标自动化检测技术应用案例
案例一:汽车零部件检测
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发展现状
随着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非标自 动化检测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技术水平也不 断提高。目前,非标自动化检测技术已经成为工 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
未来非标自动化检测技术将更加注重智能化发展 ,提高数据自动处理和分析能力。
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强
随着产品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的增加,非标自动 化检测技术的定制化程度将越来越高。
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的融合
非标自动化检测技术将与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深度 融合,实现更高效、更智能的生产管理。
定制化与柔性化的发展
非标自动化检测技术将更加注重定制化和柔 性化,以满足不同行业和企业的特殊需求。
THANKS
感谢观看
根据客户对产品质量的关注程度,明确检测的精 度和误差范围,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检测方案选择与设计
01
方案类型比较
根据客户需求和检测项目,比较 不同检测方案的优缺点,选择最 适合的方案。
02
检测流程设计
03
设备与软件选型
依据选定的方案,设计合理的检 测流程,确保高效完成各项检测 任务。
根据检测方案和流程,选择合适 的设备和软件,满足性能和功能 需求。
案例
详细描述

自动检测技术讲义第1讲误差分析与检测系统基本特性

自动检测技术讲义第1讲误差分析与检测系统基本特性
rm = ∆x m x ≤ a% n x x
γ nm =
∆x m × 100% ≤ a % xn


上一页
下一页
1.3.4 随机误差
1. 正态分布 2. 随机误差的评价指标 3. 测量的极限误差


上一页
下一页
1. 正态分布
随机误差是以不可预定的方式变化着的 误差, 误差,但在一定条件下服从统计规律
返 回
δ lim x = ±3σ x
上一页 下一页
1.3.5 系统误差
1. 系统误差的发现 2. 系统误差的削弱和消除


上一页
下一页
1. 系统误差的发现
(1)理论分析及计算 ) (2)实验对比法 ) (3)残余误差观察法 ) (4)残余误差校核法 ) (5)计算数据比较法 )


上一页
下一页
(1)理论分析及计算 ) 因测量原理或使用方法不当引入系统误差时, 因测量原理或使用方法不当引入系统误差时,可以通过理 论分析和计算的方法加以修正。 论分析和计算的方法加以修正。 (2)实验对比法 ) 实验对比法是改变产生系统误差的条件进行不同条件的测 以发现系统误差,这种方法适用于发现恒定系统误差。 量,以发现系统误差,这种方法适用于发现恒定系统误差。 (3)残余误差观察法 ) 根据测量列的各个残余误差的大小和符号变化规律, 根据测量列的各个残余误差的大小和符号变化规律 , 直 接由误差数据或误差曲线图形来判断有无系统误差, 接由误差数据或误差曲线图形来判断有无系统误差,这种 方法主要适用于发现有规律变化的系统误差。 方法主要适用于发现有规律变化的系统误差。
等精度测量:是指在测量条件(包括量仪、 等精度测量:是指在测量条件(包括量仪、测量人员 测量方法及环境条件等)不变的情况下, 、测量方法及环境条件等)不变的情况下,对某一被 测几何量进行的多次测量。 测几何量进行的多次测量。 相反, 相反,在测量过程中全部或部分因素和条件发生改变 ,称为不等精度测量。 不同的实验室在相同的条件下对相同的试样进行的多 不同的实验室在相同的条件下对相同的试样进行的多 实验室 次重复测量,或同一个人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 次重复测量,或同一个人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在较 长的时间内对同一试样进行的多次重复测量, 长的时间内对同一试样进行的多次重复测量,有可能 是等精度测量,亦可能是非等精度测量, 是等精度测量,亦可能是非等精度测量,是否为等精 度测量,需对测量的方差进行等方差性检验。 度测量,需对测量的方差进行等方差性检验。 方差进行等方差性检验 权相等的测量叫等精度测量。 测量叫等精度测量 权相等的测量叫等精度测量。 参考:测量误差的来源有三个方面:测量仪器的精度 参考:测量误差的来源有三个方面:测量仪器的精度 误差的来源有三个方面 观测者技术水平,外界条件的影响。 ,观测者技术水平,外界条件的影响。该三个方面条 等精度观测。 件相同的观测称为等精度观测 件相同的观测称为等精度观测。

第6章自动化监测技术ppt课件

第6章自动化监测技术ppt课件
(2)掉电保护功能。现场的数据采集装置应有储存器和掉 电保护模块, 能暂存已经采集的数据,并在掉电情况下 不丢失数据。系统应设有备用电源,在断电情况下,系统 应能自动切换,并继续工作一段时间,具体持续工作时间 应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确定,一般应在3天以上。
(3)自检、自诊断功能。即对仪器自身的工作性态进行检 查,对发生故障的仪器应自动报警。
• 目前国内传输距离一般在1000m~2000m内,模 拟量传输距离一般不能大于2000m,与分布式比 较,造价可省约1/3左右。
• 由于转换箱结构简单,维修方便,在恶劣气候条 件下,比MCU产生的故障路率低,所以此种方式 适应于大规模、测点数量多,相对集中的监控系 统。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分布式
• 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通常由监测计算机、 测控单元和传感器组成;
• 根据不同监测任务需要而埋设的各类传 感器通过一定的通信介质(一般为屏蔽 电缆)接入布置其附近的测控单元;
• 由测控单元按照采集程序的控制将监测 数据转换、存储并通过数据通信网络发 送至远方的监测计算机做深入分析和处 理。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 分布式系统是把数据采集工作分散到靠近 较多传感器的采集站(测控单元)来完成,然 后将所测数据传送到主机。这种系统要求 每个观测现场的测控单元应是多功能智能 型仪器,能对各种类型的传感器进行控制 测量。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点:偏差式测量法简单、迅速;
缺点:由于是间接与标准量进行比较,测量结 果精度较低。
零位式测量法:又称补偿式测量或平衡式测量, 测量过程中,用指零仪表的零位指示测量系统的 平衡状态,在测量系统达到平衡时,用已知的基 准量决定未知量。用此方法进行测量时,标准量 具设置在仪表内,在测量过程中标准量直接与被 测量相比较;测量时,要调整标准量,即进行平 衡操作,一直到被测量与标准量相等,即指零仪 回零。
便携式仪表
可以显示波形 的手持示波器
直接测量
电子卡尺
接触式测量
非接触式测量
例:雷达测速
车载电子警察
离线测量
产品质量检验
在线测量
在流水线上,边加工,边检验,可 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加工精度。
1.1 自动检测技术概述
1.1.1 自动检测技术在自动化专业中的地位
与作用
测量: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
按测量系统是否向被测对象施加能量分类:主动 式测量、被动式测量;
按被测量是否是在生产进行的实际过程中被测分 类:在线测量、离线测量。
1.2.1 直接测量、间接测量、联立测量
直接测量:在使用测量仪表进行测量时,对仪表读 数不需经过任何运算,就能直接得到测量结果。
优点:测量过程简单而迅速,
缺点:难以达到较高测量精度。直接测量方法在 工程实践中被广泛应用。
敏感元件是指传感器中直接感受被测量的部分, 传感元件是指能将敏感元件的输出转换为电信号 的部分。
传感器输出信号有很多形式:电阻、电感、电容、 电压、电流、频率、脉冲等,形式由传感器的原 理确定。
图1-2 自动检测系统组成框图
2 测量电路(信号调理器)
又称信号调理器或中间转换器。它的作用是将传感器 的输出信号进行放大、转换、传输等,使其适合于显 示、记录、数据处理或控制。例如测量电桥、滤波器、 放大器、电压/频率变换器、电压/电流变换器、交 流/直流变换器等。
自动检测技术的地位与作用:
✓科学研究的手段:诺贝尔物理和化学奖 中有1/4是属于测试方法和仪器创新。
✓促进生产的主流环节 ✓国民经济的“倍增器” ✓军事上的战斗力 ✓现代生活的好帮手 ✓信息产业的源头
1.1.2 自动检测系统的基本组成
1 传感器(信号的获得)
直接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 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传 感元件组成。
目录
1.1 自动检测技术概述 1.2 测量方法 1.3 传感器的一般特性 1.4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基本要求
✓了解检测技术及仪表的地位与作用 ✓理解传感器和敏感器的基本概念 ✓掌握检测仪表与系统的基本组成
静态测量
对缓慢变化的对象进行 测量亦属于静态测量。
最高、最低 温度计
动态测量
地震测量 振动波形
目录
1.1 自动检测技术概述 1.2 测量方法 1.3 传感器的一般特性 1.4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1.2 测量方法
按测量手续分类:直接测量、间接测量、联立测 量;
按测量方式分类:偏差式测量、零位式测量、微 差式测量;
按敏感元件是否与被测介质接触分类:接触式测 量、非接触式测量;
按被测量变化快慢分类:静态测量、动态测量;
优点:用零位式测量可获得高的测量精度;
缺点:由于需要可调的标准量,在测量过程中需 要进行标准量的动态调节,致使仪表构成复杂, 难以测量快变信号。
优越性:
便于扩展测量的幅值范围(量程)
便于扩宽测量的频率范围(频带)
便于实现远距离的自动测量
便于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 实现测量的智能化和网 络化
被控制的参数一般为非电量。要对被控对象实施 闭环控制,检测装置是必须配置的,它将被控制 的参数转换为控制器能够接受的电信号。
图1-1 糖化过程温度控制系统方框图
传感器的命名规则
转换原理 式 被测量 传感器
例如:100mm应变计式位移传感器
100─160dB电容式声压传感器
耐高温型电感式传感器
在实际运用中,可根据产品具体情况省略任何一 级修饰语。但国家标准规定,传感器作为商品出
售时,第一级修饰语不得省略。
图1-3 传感器图用图形符号图 图1-4 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的图用图形符号
联立测量:被测物理量必须经过求解联立方程组 才能得到最后结果。
缺点:操作手续很复杂,花费时间长,是一种特 殊的测量方法,一般只适用于科学实验。
1.2.2 偏差式测量、零位测量、微差式测量
偏差式测量法:测量过程中用测量仪表指针的 位移(即偏差)决定被测量。应用这种方法进行 测量时,标准量具不装在仪表内,而是事先用 标准量具对仪表刻度进行校准。
检验:分辨出被测参数的量值是否归属某一范 围带,从而判别被测参数是否合格、现象是否 存在等。
检测:包含了测量与检验两方面的内容。
自动检测:在自动化领域中,需要对某些重要 参数进行实时、自动的测量、检验。这类无需 人手工操作而自动完电量转换为 电信号,通过对该电信号的测量来检测原非电量, 常称之为非电量检测技术。
按传感器的功能特点分:单功能传感器、多功能 传感器、智能传感器。
按传感器输出信号分:模拟传感器、数字传感器
按传感器的能源供给方式分:有源传感器、无源 传感器。
按被测量所属范畴分:物理量传感器、化学量传 感器、生物量传感器。
按转换原理分: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 器、电容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等。
3 计算机(数据处理装置)
现代检测系统大多含有微型计算机,构成智能检测系 统,用于完成数字滤波、误差补偿、线性化、自诊断 等各种数据处理功能,提高检测系统的性能。
4 输出环节
输出环节包含显示装置、打印记录装置、数据通信接 口等。
1.1.3 传感器的分类、命名与图形符号
按传感器的结构特点分:结构型传感器、物性型 传感器、复合型传感器。
间接测量:首先对与被测物理量有确定函数关系 的几个量进行测量,将测量值代入函数关系式, 经过计算得到测量所需的结果。
优势:间接测量可以实现难以直接测量的被测量 的测量。
缺点:相对于直接测量,间接测量过程手续较多, 所需时间较长,有时可以得到较高的测量精度。 间接测量多用于实验室测量,工程测量中亦有应 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