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2019-2020年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二十二 新闻两篇复习巩固第七十六篇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 第22课《新闻两篇》教案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第22课《新闻两篇》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特点和新闻的结构;品味新闻语言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从新闻的主体人手,把握新闻内容的阅读方法。
3.从渡江战役的胜利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从香港回归祖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重点难点】1.了解新闻的特点和新闻的结构;品味新闻语言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从新闻的主体人手,把握新闻内容的阅读方法。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语你喜欢读报吗?喜欢读报纸上的新闻吗?读报看新闻可以表现出一个人敏锐的洞察力和关心时事动态的热忱。
新闻是我们了解时代生活的一个窗口,是社会变化的一个晴雨表。
今天,让我们来共同研读来自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让我们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
<二>整体把握1.在重音、语调、情感、节奏上应怎样读这则新闻?提示:①全文的朗读基调:慷慨激昂、豪情万丈。
②“冲破、横渡、均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等应重读,读出一种胜利的喜悦。
“控制”“封锁”“切断”应干脆利落地重读,读出一种自豪与骄傲。
③“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应读出奚落、嘲讽的语气。
2.找出课文的标题、电头、导语和主体,概括导语和主体的内容。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导语:第一、二句话。
简述渡江战役胜利。
主体:从“二十日夜起”到篇末,详述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并指出我军渡江胜利的重要意义。
3.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提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三>合作探究1.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安排?提示:首先,中路军最早渡江,所以先写;其次,中、西两路所遇抵抗都很微弱,东路所遇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西合写在前,东路单写在后。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2新闻两篇
在
港
隆 重
语言: 准确.简明
举
行
香港已回归十多年了,现在的 香港建设得怎么样呢? 让我们一起 关注现在的香港,并谈谈自己的感 受。
维多利亚湾
忙 碌 的 港 口
会展中心
大 屿 山
青马大桥
香港中环
繁华的节日
月 球 上 俯 瞰 香 港
十多年的实践证明:我们不仅能成 功地收回香港,而且也有足够的实力建 设好香港。香港回归,这座屹立在中华 民族史册中的丰碑,将激励我们努力学 习,使我们伟大的祖国早日屹立于世界 强国之林。
课文阅读分析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 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 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1.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看是____导__语____,在文中的作用是 _简__述__渡__江__战__役__胜__利__成__功__,__引__起__下__文__。_ 2.“(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 称、地点和时间,能否删去?为什么? __不__能__,__这__样__写__表__明__材__料__真__实__准__确__,__报__道__及__时__。__________。 3.概括写出人民军队所向无敌、战绩辉煌的两个短语是 __冲__破__敌__阵__,__和__横__渡__长__江____。 4.是夸张吗?为什么?__不__是__,__因__三__路__军__加__起__来__是__一_。百万 5."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一 句中的"(不含)"、"均"有何表达作用? _“__不__含__”__指__不__包__括__,__体__现__语__言__确__凿__无__误__的__特__点__。__“__均__”__指__“__全_”, _体__现__战__线__之__长__、__胜__利__之__大__,__洋__溢__着__自__豪__之__情__。_________
七年级下册语文苏教版学习导航(二十二 新闻两篇)
二十二新闻两篇高手支招1阅读导航读前要热身香港问题的由来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国迫使清政府缔结《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尖端。
1898年英国又乘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之机,逼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的大片土地以及附近二百多个岛屿(后统称“新界”),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满。
中国人民一直反对上述三个不平等条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的一贯立场是: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的三个不平等条约。
主张在适当时机通过谈判解决这一问题,未解决前暂时维持现状。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祖国统一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三大任务而奋斗。
1979年,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就开始考虑用“一国两制”的新构想来解决香港问题。
以后,经过几轮艰苦卓绝的谈判,终于和平解决了香港问题。
淘宝路标◎了解新闻的特点、结构、语言。
◎能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内容、结构和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知识应储备作家作品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讲话稿收在《毛泽东选集》(共五卷)里,诗词收在《毛泽东诗词文集》里,新闻收在《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里。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的作者是新华社记者、人民日报记者,具体人名不详。
字音识记1.字音芜湖(wú)荻港(dí)歼灭(jiān)溃退(kuì)举世瞩目(zhǔ)嘉宾(jiā)肃穆(mù)镶嵌(xiāng qiàn)媒体(méi)2.多音字字形辨析文题解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简练、准确,概括了这则新闻内容的精华,反映了渡江战况,宣告了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国民党反动政府已经面临彻底崩溃。
精选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二十二 新闻两篇苏教版复习特训第七十六篇
精选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二十二新闻两篇苏教版复习特训第七十六篇第1题【单选题】与短语“擦破了”类型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拒绝和平控制要塞纷纷溃退渡过南岸B、清楚得很踢一脚说下去爽快极了C、英勇善战冲破敌阵热起来在九江D、横渡长江广大官兵锐不可当甚为微弱【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注音和汉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港督(dòu)肃穆(mù)媒体(méi)B、镶嵌(qiàn)噙满(qín)瞩目(zhǔ)C、苍桑(cāng)承诺(nuò)隆重(lóng)【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消息结构的五部分是( )。
A、正题引题副题导语主体B、时间地点导语主体标题C、标题导语主题背景结语D、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解词有误的一项是( )。
A、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B、业已:已经。
C、溃退:散乱,败退。
D、督战:帮助作战。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文化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新闻的特点是内容真实,迅速及时,语言简明。
B、寓言是从神话脱胎而来的一种文学样式,如《秋水》《愚公移山》这两则寓言就颇有神话的味道。
C、杜甫,字子美,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有“诗圣’’之称。
D、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春》和《背影》是他的叙事散文代表作品。
【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不料”一词在文中表现了我军的______(不超过4个字);对敌人来说,这个词具有强烈的______意味。
?【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选词填空。
①来自世界各国700多家新闻媒体的8000多名记者采访报道了这______(历史性,激动,兴奋)的一幕。
②这时,距零点只差几秒,全场一片______(肃静,安静,肃穆)。
2019-2020年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二十二 新闻两篇巩固辅导第二十八篇
2019-2020年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二十二新闻两篇巩固辅导第二十八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新闻的标题除了有主标外,还必须有引标和副标。
B、新闻既然要求报道客观事实,那么语言中就不应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
C、“西起九江(不含)”。
如果去掉“不含”两字,意思就成了“包括九江在内”。
D、“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中“不料”指汤恩伯那一天到达芜湖是人们没有料到的。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选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
A、记叙说明B、记叙议论C、议论抒情D、说明议论【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的字形、字音、字义都正确的是( )。
A、锐不可当(dǎng阻挡、抵挡)B、馈退(kuì馈败)C、歼灭(jiān消灭)【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选出填加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 )。
____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______20日夜起____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____芜湖线_____渡至繁昌_____铜陵_____青阳_____荻港_____鲁港地区____ 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_____A、( ),、,、、、、,。
B、“ ”,、,、、、、,。
C、( )。
、,、、、、,。
D、“ ”,,,,,,,,。
【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解释下列词语。
①业已:______ ②锐不可当:______③瑰宝:______ ④高屋建瓴:______【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阅读导语回答问题:(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导语点明的事件是______,新闻人物是______,其中“百万”说明了______,______“横渡”写出了______?【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选词填空①顽强顽固刚强此处敌军抵抗较为______。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 新闻两篇》学案(新版)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新闻两篇》学案(新版)苏教版【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丰富词汇;了解新闻报道的时效性、真实性、简明性和思想性。
2、了解新闻的文体特点,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把握阅读新闻的基本方法。
3、理解新闻的主题,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
【文体知识简介】1、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从狭义上来讲,只指消息。
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
消息有三个特点:用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报道迅速及时;内容简明扼要。
2、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新闻的结构分为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导语、主体是新闻必不可少的内容。
4、标题是用来概括新闻的主要事实的。
又分为引题、主标题、副标题。
引题是用来交代背景点明中心的,可有可无;主标题概括新闻的主要事实,是新闻必不可少的部分;副标题或概括事实,或进一步点明中心,可有可无。
5、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话或第一句话,简明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新闻内容的六要素经常集中出现在这一部分。
6、背景是新闻事件发生的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
结语是交代新闻事件结果的话。
背景和结语有时暗含在主体力,没有明显的标志,可通过阅读主体领会背景和结语。
【时代背景简介】解放战争从1947年7月我军转入战略进攻,形势发展很快,到1948年底,先后解放了东北、华北、中原等广大地区,国民党反动政府奄奄一息。
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
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22日2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新闻两篇》(第2课时)教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新闻两篇》(第2课时)教学案(无答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奥运会,整体感知课文,概括作者所描述的各个场景的内容。
2.分析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短文两篇》教学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汇。
2、了解神话故事的含义及夸父形象。
(教学重点)3、拓展思维训练、口语训练。
(教学重点)4、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预习】1.读一读,找一找。
关于《山海经》:关于夸父:2.查一查,写一写。
欲:想要足:够北:北方其:代词,他的,代夸父昔:从前3.问一问,悟一悟。
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篇神话共分几个画面来描述夸父?4.评一评,议一议。
夸父是个怎样的形象?作品有何寓意?【导学】一、整体感知1.、生自由朗读,勾画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解决。
逐走:欲得饮:饮于河:大泽:邓林:2.、全文仅37个字,但故事情节波澜曲折,这篇神话共分几个画面来描述夸父?3. 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二、品味探究1、你对夸父追日的行为有什么看法?你能不能写一段夸父临死前的内心独白?夸父临死前的内心独白:学生自写,然后交流。
2、对《夸父逐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
应如何理解?【检测】一、积累·运用⒈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与日逐走()⑵河渭不足()⑶北饮大泽()⑷弃其杖()⒉翻译下列句子。
⑴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⑵未至,道渴而死⑶弃其杖,化为邓林二、阅读·感悟1、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答:2、《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和精神?答:3、认为夸父逐日以至于丧了命,这样做值得吗?请简述理由。
答:三、表达·交流(1—2题)拓展思维训练。
精选2019-2020年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新闻通讯二十二 新闻两篇习题精选八十六
精选2019-2020年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新闻通讯二十二新闻两篇习题精选八十六第1题【单选题】消息结构的五部分是( )。
A、正题引题副题导语主体B、时间地点导语主体标题C、标题导语主题背景结语D、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眼花嘹乱晨曦血腥闪烁B、臭名昭著荒谬憧憬珐琅C、响彻云宵杀戮箱箧揣摩D、精疲力竭纳粹鞠恭铁锈【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选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
A、记叙说明B、记叙议论C、议论抒情D、说明议论【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新闻的标题除了有主标外,还必须有引标和副标。
B、新闻既然要求报道客观事实,那么语言中就不应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
C、“西起九江(不含)”。
如果去掉“不含”两字,意思就成了“包括九江在内”。
D、“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中“不料”指汤恩伯那一天到达芜湖是人们没有料到的。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荻港(dí)阻遏(è)溃退(kuì)B、逃窜(cuān)要塞(sài)督战(dū)C、芜湖(wú)歼灭(qiān)泄气(xiè)D、区域(yù)绥靖(suì)阌乡(wén)【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填空。
①第一则消息的题目概括了消息的主要内容,“三十万大军”突出了______,“胜利南渡”点明了______。
②第二则消息的电头是“______”,导语中揭示我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的词语是“______”,主体部分中记录我军节节胜利的史实的一个四字成语是“______”。
【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第22课 新闻两篇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精品课件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
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新闻两篇》课文朗读。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部分来自《典中点》
1. 说说导语从那几个方面概括全文? 【答案】 渡江概况:渡江区域、战役全局。
喜的一大步。 ③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和进步事业作
出了光辉典范。 ④标志着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完全正确 的,它为国际社会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与国际争端
提供了新的成功的范例。 ⑤香港回归,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
大事件,更是20世纪世纪史上的大事。
部分来自《点拨》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部分来自《典中点》
2、主体内容可分几个部分?按什么顺序写的? 【答案】 三部分: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
部分来自《典中点》
3.香港回归究竟有什么历史意义 ?
【答案】
香港回归的历史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标志着中国人民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只有在国力强盛的今天, 才得以实现。②标志着我们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可
香港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贸易港口。
到19世纪,英国商人把大批鸦片运到中国,导致中国白银大 量外流,士兵吸食鸦片,致使军队毫无斗志;老百姓吸食鸦片,
导致倾家荡产。清政府看到鸦片对中国人民的危害后,决定禁止
鸦片的进口。英国商人为了巩固自己在华的既得利益,借此挑起 事端,终于在1840年爆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1842年,由于清政
单指消息;广义的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特写、评论等等。
苏教版七下语文22新闻两篇(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试卷鼎尚图文整理制作课时训练·基础达标一、积累运用——试一试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溃.退(kuì) 沧.桑(cānɡ) 锐不可当.(dānɡ)B.金融.(rónɡ) 镶嵌.(qiàn) 举世瞩.目(zhǔ)C.崭.新(zhǎn) 肃穆.(mù) 缓.缓降落(huǎn)D.噙.满(qìn) 媒.体(méi) 江阴要塞.(sài)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
泻气签定纷纷贵退永载史册百年苍桑错别字改正3.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
(1)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 ) (2)这是中华民族长久期盼的一个瞬间,这是永载世界史册的一个瞬间。
( ) (3)随着“米字旗”的降下,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
( ) 4.新闻的特点是“真”、“新”、“简”,就是“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
下列语句各体现哪一点?(1)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
( )(2)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
( )(3)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
( )5.综合性学习。
(1)60多年前,一代伟人毛泽东指挥渡江战役,表现出高屋建瓴的政治远见。
假如你就在现场,就是百万渡江大军中的一员,你会有何感想?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邓小平爷爷没能亲眼见到香港回归的那一天,但他的“一国两制”构想却在香港身上全部体现出来。
穿越时空隧道,假如你遇到了他,你最想向他诉说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精彩段落——品一品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回答6~9题。
精选2019-2020年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 新闻通讯二十二 新闻两篇知识点练习三十六
精选2019-2020年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新闻通讯二十二新闻两篇知识点练习三十六第1题【单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新闻的标题除了有主标外,还必须有引标和副标。
B、新闻既然要求报道客观事实,那么语言中就不应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
C、“西起九江(不含)”。
如果去掉“不含”两字,意思就成了“包括九江在内”。
D、“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中“不料”指汤恩伯那一天到达芜湖是人们没有料到的。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荻港(dí)阻遏(è)溃退(kuì)B、逃窜(cuān)要塞(sài)督战(dū)C、芜湖(wú)歼灭(qiān)泄气(xiè)D、区域(yù)绥靖(suì)阌乡(wén)【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注音和汉字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港督(dòu)肃穆(mù)媒体(méi)B、镶嵌(qiàn)噙满(qín)瞩目(zhǔ)C、苍桑(cāng)承诺(nuò)隆重(lóng)【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
A、堵塞堕毁失声痛哭灯火辉煌B、耗资水域兴高采烈众所周知C、讫今覆灭报名应征陷入混乱D、舆论故障燃烧外世国情咨文【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在画线处填上恰当的话,使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给生命一个微笑,无论你是伫立在成功的顶峰,还是______,无论你是在为爱而陶醉,还是______。
给生命一个微笑,微笑着的人并非没有痛苦,只不过他们把痛苦锤炼成绚丽的诗行;微笑着的人______,______。
给生命一个微笑,我们便拥有了人生中无可比拟的美丽和洒脱。
【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新闻通讯二十二新闻两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
• 注目礼:军礼之一。以目注视受礼者。 • 如期:按照期限。如,依照,按照。 • 崭新:极新,簇新。 • 嘉宾:尊贵的客人。嘉,美好。 • 督:总督。英国国王派驻自治领土的代表。 • 构想:形成的想法。 • 框架:这里比喻事物的组织、结构。 • 承诺:对某项事务答应照办。 • 肃穆:严肃安静。 •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 盛事:盛大的事情。 • 自治:自己管理或处理。 • 循序渐进: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一些,那不要紧,只要明白即可。 第二,朗读。 老师要求大家朗读课文、单词时一定要出声地读出来。 第三,提问。 听课时,对经过自己思考过但未听懂的问题可以及时举手请教,对老师的讲解,同学的回答,有不同看法的,也可以提出疑问。这种方法也可以保证
自己集中注意力。 第四,回答问题。 上课时积极回答问题是吸收知识的有效途径。课堂上回答问题要主动大胆。回答时要先想一想“老师提的是什么问题?”,“它和学过的内容有什么
• 降旗、升旗仪式是中英两国政府香港 政权交接的象征。整个仪式仅进行了4分钟, 花的笔墨也不算多,但作者独具匠心,在 从“读分”到“读秒”的叙述中,穿插了 生动精彩的描写和画龙点睛式的评论,渲 染了庄严肃穆的气氛,充溢着中华民族自
豪、振奋的感情。
• 第五层(第24~25段),扼要 交代两国领导人握手合影和交接仪 式结束的时间。从“握手合影”, 读者会很自然地做出这样的联想: 香港政权的平稳交接是用和平方式 解决国际争端的成功典范。在结构 上,第25段中的“结束”与第6段中 的“正式开始”相呼应。
写一则新闻:
报道学校或班上某人、某事或某项活动。
!拟出恰当的标题。 !!注意导语的概括性和准确性。 !!!要简明,以200字左右为好。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新闻两篇》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新闻两篇》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结构。
3.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4.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难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教学准备1.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2.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创设情景,走进新闻在社会生活中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或者出现了一个有意义的新事物,如果我们要尽快地把它告诉尽可能多的人,可以采用怎样的办法呢?(报纸上、电视上或者广播里发布消息。
)是啊,在现代社会里,新闻在传播信息方面起着巨大作用。
“新闻”这个名称,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
消息(新闻)这种文体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四条。
一是事实说话。
正如陆定一同志所说的:“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二是迅速及时。
迅速,是指它能很快地向读者(或听众.观众)传播;及时,是指快而得当,适合需要。
三是高潮在前。
写消息时,通常把最主要、最新鲜、人们最关心的事实写在前面,把比较次要的内容写在后面,形成所谓“倒金字塔”式的结构。
四是简明扼要。
简明,就是既简洁又明白;扼要,就是准确地把握住事物的主要之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课文,就充分体现了上述特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由亲自撰写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新闻。
走进新闻——新闻有哪些特点和要素?新闻的特点: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
精选2019-2020年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巩固第二十二篇
精选2019-2020年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巩固第二十二篇第1题【单选题】选择恰当的词语完成语句。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中国印。
( )A、烙上B、刻上C、画上D、印上流在心里的血/中华的声音。
( )A、晌着B、澎湃着C、唱着D、回荡着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筑成我们民族的。
( )A、身躯屏障B、身躯固堤C、体魄屏障D、体魄固堤【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对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翻译:听不到织布的声音,只听到女儿在叹息。
B、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翻译:将军身经百战,战死疆场;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C、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翻译:希望骑上千里马,送我回故乡。
D、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翻译:雄雌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读诗歌《我的中国心》,这首歌中与琼瑶文中“乡愁对于游子,就像一切人类的基本感情一样,是与生俱来的”这句话意思相近的一句( )A、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B、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C、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D、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诗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译:我国的北方(的冬天),方圆一千里的大地被坚冰封冻,雪花在万里平原的上空飞舞。
B、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译:遥望长城内外,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C、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译:宽广的河流的上上下下,顿时失去了波涛。
D、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译:群山上舞着一条条银蛇,许多白象在高原上奔跑。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面的句子,意思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A、既然懂得了时间可贵,就应珍惜一分一秒。
B、只有懂得了时间可贵,才能珍惜一分一秒。
C、即使懂得了时间可贵,也应珍惜一分一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歼灭击败占据控制切断
C、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
D、消灭击溃控制占据控制
【答案】:
【解析】:
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的字形、字音、字义都正确的是( )。
A、锐不可当(dǎng阻挡、抵挡)
B、馈退(kuì馈败)
C、歼灭(jiān消灭)
【答案】:
【解析】:
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将这则新闻的内容概括成一句话。
“新华网北京10月10日电(记者奚启新)”是新闻的______,作用是什么?______
【答案】:
【解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和平”号成功坠毁
中央电视台3月23日消息莫斯科时间今天9时0分12秒(北京时间14时0分12秒),俄罗斯地面控制中心宣布“和平”号所有残片已成功、安全地坠入预定的南太平洋海域。至此,坠毁“和平”号的工作圆满地划上了句号。
文中的第①段是这篇消息的__________部分,括号内的字是新闻的电头,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精确到“时”暗示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两次出现“至发电时止”,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闻一般以记叙为主,要求“用事实说话”,但也可以适当地穿插一点议论。选文即从①;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两方面议论了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
将文中的“大军”改为“军队”,“冲破”改为“攻进”,“横渡”改为“渡过”好不好?为什么?
“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其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概述。
【答案】:
【解析】:
今年4月1日,“神舟”三号飞船的轨道舱与返回舱在太空按计划正常分离后,轨道舱在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的管理下,在太空正常运行了180多天,共环绕地球飞行2821圈,顺利完成了空间环境监测、大气成分监测、红外探测等一系列科学实验,从中获取了一大批有价值的科研数据。在轨道舱运行期间,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先后对其进行了几十次轨道维持和飞行模式控制,确保飞船轨道舱在不同飞行控制模式下,进行预定的各项载荷试验。
精选2019-2020年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二十二新闻两篇复习巩固第七十六篇
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眼花嘹乱晨曦血腥闪烁
B、臭名昭著荒谬憧憬珐琅
C、响彻云宵杀戮箱箧揣摩
D、精疲力竭纳粹鞠恭铁锈
【答案】:
【解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下面的语句加上合适动词正确的一项是( )。
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 )及( )一切抵抗之敌,( )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江阴要塞,( )长江。
“和平”号的坠毁过程都是按照预定计划进行的。从莫斯科时间今天凌晨3时31分59秒(北京时间8时31分59秒)开始,控制中心分别向“和平”号发出三次制动信号。从俄罗斯地面控制中心向“和平”号发出第一次制动信息到“和平”号坠毁,前后不到6个小时。经过漫长的等待,“和平”号最后以这种干净利索的方式结束了它光辉的一生。
① 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
②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
③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
④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A、“24小时内即已”强调时间之短,我军进军之神速。
B、“至发电时止”表明了确切的时间概念,暗含渡江胜利的豪迈之情。
C、“较为顽强”说明敌军拼命死守,负隅顽抗。
“和平”号空间站是人类历史上第九座空间站,也是迄今体积最大、应用技术最先进、太空飞行时间最长的空间站。
在太空飞行的15年间,“和平”号共接纳了28个长期基本考察组和30个国际考察组,共108名来自12个国家及欧洲航天局的宇航员。这些宇航员共完成了20多个科研计划和2.2万项科学实验。通过这些计划和实验,人类熟练掌握了太空舱建造、发射和对接技术、太空行走技术、太空生命保障技术,更加深入地研究了航天医学、生物工程学、天体物理学和天文学。
莫斯科时间8时44分04秒(北京时间14时0分12秒),“和平”号进入稠密大气层。在与大气层猛烈摩擦的过程中,“和平”号燃起熊熊大火。莫斯科时间8时59分49秒(北京时间13时59分49秒),“和平”号第一批碎块安全坠入南纬44.4度、西经150.0度的南太平洋海域,位于新西兰与南美洲之间。23秒后,莫斯科时间9时0分12秒(北京时间14时0分12秒),“和平”号的1500多块残片坠入了指定海域。
D、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年大约有2000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
【答案】:
【解析】:
阅读导语回答问题:(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导语的电头所写内容包括______;这些内容说明了______,______。
给文中横线上选填一个恰当的词语___________。(A、攻破B、突破C、冲破D、打破)
【答案】:
【解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神舟”三号飞船轨道舱完成空间科学试验任务。
新华网北京10月10日电(记者奚启新)据来自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的消息,我国发射的“神舟”三号试验飞船的轨道舱在地面测控系统的长期跟踪和精心管理下,已经圆满完成了空间科学试验任务,取得了一批科技成果。
段落:(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答案】:
【解析】:
本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第二句中“西起九江”后为什么要加上“不含”?清简要回答。
【答案】:
【解析】:
写作训练:
【写法借鉴】《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语言精当,极富表现力。选用了一系列的动词:如,表现我军勇猛进击、节节胜利用的是“占领”“扩展”“突破”“歼灭”“击溃”“控制”“封锁”“切断”等动词。
【答案】:
【解析】:
选词填空。
我已歼灭及______(击溃击败)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______(占领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答案】:
【解析】: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巩固______突破______顽强______歼灭______
【答案】:
【解析】:
用“//”在下面序号间,隔开导语和主体两个部分,然后用“/”划分出主体部分的层次。
人类在“和平”号上所获得的丰厚知识财富将在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和未来的星际载人航行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和平”号的15年风雨历程将成为人类永恒的记忆,“和平”号的功绩将永载史册。
请指明这则消息的导语。
这则消息的第②段是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
【答案】:
【解析】: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飞渡过30万人。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据介绍,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在对“神舟”二号、三号飞船轨道舱的长期跟踪和管理中,刻苦攻关、勇于创新,成功掌握了一批关键技术,尤其是对低轨飞行器的轨道衰变规律研究、测控条件分析、对日对地模式研究、维持控制研究、陨落分析、燃料最优分配分析、故障诊断和应急处理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为我国今后的载人航天测控和管理打下了基础。
D、“百万”是实指,“横渡”指突破国民党长江防线,由江北打到江南。
【答案】:
【解析】: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世博园内的中国馆用高科技手段完善地展示了中国的强盛、城市的美好。
B、经过三年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C、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片段仿写】请你仿照文中的写法,运用恰当的动词描写一个劳动场景。(80字左右)
【答案】:
【解析】: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①(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②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________(A、攻破B、突破C、冲破D、打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30万人。21日下午5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23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西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