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细菌表
2013新人教版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细菌菌落 小
白或黄 红,褐,绿, 黑,黄
真菌菌落
大
二、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1. 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 牛肉汁+琼脂 2. 高温灭菌 3. 冷却 4. 接种—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 过程 5. 恒温培养. 把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在保持恒 定温度的培养箱中,也可以放在室内温暖的 地方进行培养.
• 问题 不同环境中都有细菌和真菌吗?哪种环 境中更多一些?哪种环境更少一些?哪种环 境中根本没有? • 探究思路 如果请你帮幼儿园的老师想个办法,让 孩子们知道手上就有细菌或真菌,饭前必须 洗手,你有什么办法?参照下面的图.
配制好 培养基, 就可以 培养细 菌和真 菌了!
有了培养 基,怎样才 能证明手 上有细菌 或真菌呢?
4、造成缺氧环境,利于乳酸菌发酵。
小结
细 菌 和 真 菌 的 分 布
观察 菌落
菌落(菌类繁殖后
的集合体)
细菌 真菌
适于细菌、真菌生长的物质 培养基:
分布:广泛分布于生物圈
水分 适宜的温度 有机物质 有的需要特殊条件
生存的基本条件
2.美国的J. A. Baross发现一 些从火山口中分离出的细菌可 以生活在250℃的环境中。
产甲烷菌:专性厌氧菌
判断:在无氧的环境中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
X
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条件: 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生存空间。
课后练习: 1、(1) √ (2) X 2、C 3、A细菌能在有盐水的环境中生存,B细菌不能。说明不 同细菌需要的生存条件不同。
提示:
1.没有想好如何工作之前,不能打开培养皿。想一想, 为什么要用两套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各有什么 好处? 目的是设置对照。一套不做处理,为对照组;一套 做处理,为实验组。 2.在标签纸上标出组别,实验日期,编号(1号或2号), 将标签贴在培养皿的底面. 3.在各自选定的环境中采集细菌和真菌.
细菌真菌抗性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探究不同细菌和真菌对常见抗生素的敏感性差异。
2. 了解抗生素对细菌和真菌生长的影响,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
二、实验材料1. 细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2. 真菌: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曲霉菌(Aspergillus niger)、黑曲霉菌(Aspergillus niger var. niger)3. 抗生素:青霉素(Penicillin)、头孢菌素(Cefalexin)、链霉素(Streptomycin)、氟康唑(Fluconazole)4. 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沙堡培养基5. 实验仪器:恒温培养箱、细菌培养箱、显微镜、电子天平、移液器、无菌操作台等三、实验方法1. 细菌和真菌的分离纯化(1)将细菌和真菌分别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和沙堡培养基上,37℃恒温培养24小时。
(2)挑取单菌落,分别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和沙堡培养基上,37℃恒温培养24小时,得到纯化的细菌和真菌。
2. 抗生素敏感性实验(1)将纯化的细菌和真菌分别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和沙堡培养基上,37℃恒温培养24小时。
(2)用无菌移液器吸取适量菌液,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4、10^-5、10^-6浓度。
(3)将稀释后的菌液分别滴加到含有不同抗生素的琼脂平板上,每个平板设置3个重复。
(4)37℃恒温培养24小时,观察并记录抑菌圈直径。
3. 数据分析(1)采用GraphPad Prism 8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计算抑菌圈直径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3)根据抑菌圈直径,判断细菌和真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四、实验结果1. 细菌对常见抗生素的敏感性(1)大肠杆菌对青霉素、头孢菌素和链霉素敏感;对氟康唑不敏感。
(2)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头孢菌素和链霉素不敏感;对氟康唑敏感。
2024版图解细菌、真菌和病毒区别
变异能力强
由于病毒基因组较小且缺乏修复 机制,因此容易发生突变和重组, 产生新的病毒株。这使得病毒具
有较高的适应性和变异性。
05
对人类影响及防治策略
细菌对人类影响及防治方法
影响 引起各种感染症状,如肺炎、脑膜炎、腹泻等。
食品和水源污染,导致食物中毒和肠道疾病。
细菌对人类影响及防治方法
个人卫生
01
共生与寄生现象探讨
细菌
与动植物共生时,可提供维生素 等有益物质;寄生时则可能引起
疾病。
真菌
与动植物共生时,可参与物质循环 和分解有机物;寄生时则可能引起 真菌感染。
病毒
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生存,通 过复制自身遗传物质并利用宿主细 胞资源进行繁殖,对宿主细胞造成 损害甚至导致细胞死亡。
04
繁殖方式及周期对比
细菌繁殖方式与周期
二分裂法
细菌通过细胞质分裂为两个子细胞, 实现增殖。
繁殖周期
细菌的繁殖周期相对较短,通常包括潜 伏期、对数生长期、稳定期和衰亡期。 在适宜条件下,细菌可迅速繁殖,数量 呈指数增长。
真菌繁殖方式与周期
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
真菌可以通过有性生殖(如接合、子囊孢子等)和无性生殖(如芽生、裂殖等) 进行繁殖。
病毒
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 生存,广泛存在于动植物、 微生物及人类中。
不同环境下适应性分析
细菌
能在高温、低温、高盐、 高酸等极端环境下生存, 通过产生芽孢等方式抵抗 不良环境。
真菌
能在干燥、潮湿、酸性、 碱性等环境下生存,通过 产生孢子等方式进行繁殖 和传播。
病毒
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弱,但 在适宜的宿主和环境下能 快速繁殖并引起感染。
保持皮肤清洁,勤洗手,避免与感染源接触。
真菌细菌类群表格
营养体
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
危害类型及代表病害
致病特点
鞭毛菌亚门
无隔菌丝体
产生顶生或侧生1-2根鞭毛的游动孢子(鞭毛菌亚门基本特征)
产生卵孢子或休眠孢子囊
根肿菌属
蔬菜根肿病
引起植物腐烂型病状如根腐/幼苗猝倒/果腐
绵霉状物/霜霉状物/白锈状物
腐霉菌属
园林植物根腐病/猝倒病及瓜果腐烂病
疫霉菌属
黄瓜疫病/马铃薯番茄晚疫病
小黑点或小黑粒
球壳孢菌
棉花茎枯病、茄子褐纹病、玉米干腐病
斑点
小黑点即分生孢子器
无孢菌群
立枯病(不产生分生孢子,靠菌丝产生菌核或厚垣孢子)
立枯
产生菌核
细菌类群
革兰氏染色反应
对氧气需求
症状
病害名称
假单胞杆菌
阴性
严格好气性
叶斑叶枯,少数引起腐烂萎蔫
丁香疫病、水稻褐条病、多数植物青枯病
黄单胞杆菌
阴性
好气性
叶斑叶枯,少数引起萎蔫
引起植物茎叶/果实坏死或少数根部腐烂,也有枝叶丛枝/缩叶
白色粉状物/霉状物/棉絮状物/菌核等
白粉菌(闭囊壳类)
专性寄生物
小麦白粉病/葡萄白粉病/核桃白粉病/瓜类白粉病
囊壳菌(球壳菌类)
甘薯黑斑病/榆树枯萎病/苹果腐烂病/小麦全蚀病/麦类赤霉病
核盘菌(盘菌类)
油菜菌核病/花生菌核病
担子菌亚门
(真菌中高等类型)
有隔菌丝体
担子和担孢子高等的可产生担子果
黑粉菌(高等植物寄生菌)
小麦腥黑穗病/小麦秆黑粉病/玉米丝黑穗病/高粱散黑穗病
产生黑粉
锈菌(专性寄生物.寄生被子及裸子植物)
细菌真菌图片列表
细菌真菌图片列表Partial linkage and细菌肽聚糖图解(Diag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典型" 细菌细胞图解(假单胞菌 pseudomonasinfluenza Ah5n1_bird_flu肠球菌enterococcuscell-chilodonella-unbacterie-penicilliumbacterie-bacillus-cnbact-salmonellabact-filamenteuse-oxbact-escherichia-col杆状菌 bacillus副溶血性弧菌 VibrioStreptococcus pyogenStreptococcus pneumoStreptococcus Group细菌真菌图片列表Shigella flexnarii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绿脓杆菌 Pseudomonas白粉菌 Powdery Milde脑膜炎双球菌 Neisser淋球菌 Neisseria gon结核杆菌 Mycobacteri鸟分枝杆菌 MycobacteMalazzesia furfur嗜肺军团杆菌(legione流感嗜血杆菌 HaemophHEp-2 tissue culture兰伯氏贾第虫和细菌 GEnterococcus faecaliE. coli O157H7 attac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E.隐孢子虫 Cryptospori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ampylobacter coli百日咳博德特氏菌 Bor细菌真菌图片列表有荚膜的细菌梭状芽孢杆菌隐球菌弧状菌炭疽杆菌青霉素抑制试血平板菌落形态炭疽杆菌血涂片镜检炭疽杆菌(BAP )炭疽杆菌(普通平板)炭疽杆菌(芽孢形成)放线杆菌蜡样芽孢杆菌流感嗜血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卫星现象流感嗜血杆菌菌落特征流感嗜血杆菌纯培养的流感嗜血杆菌乳酸杆菌葡萄球菌细菌真菌图片列表球菌螺旋菌链球菌2(可引起肺炎、链球菌弧状菌分裂后的大肠杆菌(带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大肠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大肠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大肠带有纤毛的大肠杆菌大肠杆菌(O157:H7菌棒状杆菌(可引起炭疽蘑菇有性生活史地衣支原体和细菌杆菌放大图示内壁普通细菌的分裂蓝菌光学显微镜放大图细菌结构图。
常见细菌中英文对照、菌组、菌属及代码真菌部分
FUNGUS
克吕沃酵母属
mad
f
Madurella sp.
马杜拉分支菌属
check
马杜拉分支菌属
mal
f
Malassezia sp.
马拉色菌属
FUNGUS
马拉色菌属
mfu
f
Malassezia furfur
糠秕马拉色菌
FUNGUS
马拉色菌属
mis
f
Microsporum sp.
小胞霉属
cun
f
Cunninghamella sp.
小坎宁安霉属
FUNGUS
小坎宁安霉属
cut
f
Candida utilis
产脘念珠菌
FUNGUS
念珠菌属
cvn
f
Candida vini
酸酒念珠菌
FUNGUS
念珠菌属
cvw
f
Candida viswanathii
维斯念珠菌
FUNGUS
念珠菌属
cze
f
Candida zeylanoides
涎沫念珠菌
FUNGUS
念珠菌属
eje
f
Exophiala jeanselmei
甄氏外瓶霉
FUNGUS
外瓶霉属
epc
f
Epicoccum sp.
附球菌属
check
附球菌属
epi
f
Epidermophyton sp.
表皮藓菌属
FUNGUS
表皮藓菌属
esp
f
Exophiala spinifera
棘状外瓶霉
f
Phoma sp.
《细菌》细菌和真菌PPT课件6
细菌一般进行无性生 殖。最普遍的繁殖方式 是分裂生殖(裂殖)。
核物质 分裂
形成 横隔膜
细 菌 分 裂 生 殖 过 程 示 意 图 形成 子细胞壁
电镜下细菌的分裂生殖
在条件适宜时,细菌繁殖能力极强。
计算:假设你手上此刻有100个细菌,细菌的繁殖速度按 每30分钟繁殖一代计算,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4小时后你手 上的细菌数目是多少?这对你搞好个人卫生有什么启示?
新鲜肉汤放几天变质了,大量细菌是怎样产生的?
几天后 经
典 的 鹅 颈 瓶 实 验
自然发生论
细菌是由肉汤 自然产生的
四年后
过不去
几天后
巴斯德:
肉汤的腐败是由空 气中的细菌造成的
著巴 名斯 的德 鹅在 颈展 实示 验
结论
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 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微生物学之父” 巴斯德
• 发现乳酸菌、酵母菌; • 提出巴氏消毒法; • 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
细菌主要以 分裂 方式进行生殖。 (62页第三段) 3、真菌细胞内都有真正的细胞核,营 腐生 或 寄生 生活,
主要进行 孢子生殖。 (63页第三段) 4、缺氧时,酵母菌分解葡萄糖而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这
个过程称为 酒精发酵 。 (63页第四段)
5、霉菌通过 菌丝 吸收营养物质,进行 腐生 生活。青 霉菌分泌的 青霉素 ,可以抑制细菌生长,是一种有效的 抗生素。 (64页第一段) 6、腐生的真菌能促进自然界的 物质循环 , 寄生 的真菌 会使人类和动植物生病或死亡。 (66页第一段)
1 鞭毛 2 荚膜 3 细胞壁
4 细胞膜
5 DNA 6 细胞质
比较植物细胞与细菌细胞的异同点
植物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和叶绿体,细菌没有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PPT课件
5/13/2021
1. 炎热的夏天,食物容易腐败,得肠胃炎的人也较 多,为什么?
答:细菌真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
2. 夏天,受潮的粮食、衣物和皮鞋常常发霉长毛, 为什么受潮的玻璃、石头、水泥墙不易发霉 ?
答: 细菌真菌的生活需要有机物
3. 晒干的种子和潮湿的种子,哪个更容易发霉,为 什么?
答:潮湿的种子,细菌真菌的生活需
一、菌落
1.概念 : 一 个细菌或真菌 繁殖后形成的 ,
肉眼可见的集 合体称为菌落
培养基培养的细菌真菌的菌落
5/13/2021
2.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区别:
大小
形状
颜色
大多数光
细菌菌落 小 滑粘稠或
干燥粗糙
白或黄
大
真菌菌落
5/13/2021
绒毛状,絮状 或蜘蛛网状
红,褐,绿, 黑,黄
每一个细菌就是一个细胞,细菌很 小。大部分真菌个体也很小,为便 于观察和检测,可以在培养皿中加 入适合细菌和真菌生长的物质,制 成培养基来培养。在培养基中他们 会迅速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答:经过严格的 高温灭菌的环境 中不可能有细菌 和真菌的存在, 如对照组的一套 培养皿,因为对 照组的培养皿经 高温灭菌后一直 处在密封状态。
5/13/2021
4.细菌和真菌的 (必)水分、 生活必须有哪 适宜的温度、 些基本条件? 有机物、生存 空间 (特)有些细菌必 须在无氧条件 下生存
5/13/2021
四.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在生物圈中广泛分布
土壤 水体 空气 工农业产品 人体及动物 极端环境
5/13/2021
课堂小结
菌落(菌类繁殖 细菌
细 菌 和
观察 菌落
常见细菌真菌中英文对照(史上最全,纯手工整理)
粘质红酵母 粘液真杆菌 粘液奈瑟球菌 粘液玫瑰单胞菌 粘性丝孢酵母 粘膜炎布兰汉球菌 粘膜弯曲杆菌 粘连鞘氨醇单胞菌 粘金黄杆菌 粘滑罗氏菌 粘滑口腔球菌 粘红酵母/红酵母 粘放线菌 粘放线菌 斋藤氏隐球菌 渣土军团菌 杂色曲霉 运动纤发菌 越南芽胞杆菌 越南伯克霍尔德菌 约氏乳杆菌 约氏黄杆菌 约氏不动杆菌 约氏不动杆菌 约翰逊类拟杆菌 约旦军团菌 猿分枝杆菌 圆红球菌 原野芽胞杆菌 原玻璃蝇短杆菌 原孢酵母菌 园球形假丝酵母(乳克鲁维酵母) 园球形假丝酵母 玉米乳杆菌 鱼发酵葡萄球菌 幼虫类芽孢杆菌 有毒威克斯菌 油橄榄癌肿假单孢菌油橄榄癌肿亚种 尤氏真杆菌珍珠亚种 幽门螺杆菌
中文名称 佐治亚克吕沃尔菌 佐氏红球菌 最小双歧杆菌 钻特省芽胞杆菌 组织普雷沃菌 自养黄色杆菌 紫色色杆菌 紫色板蓝根梭菌 紫红链霉菌 紫红红球菌 砖红色微杆菌 猪葡萄球菌 猪链球菌Ⅱ型 猪链球菌Ⅰ型 猪链球菌 猪霍乱沙门氏菌双亚利桑那亚种 猪霍乱沙门氏菌 猪霍乱沙门菌 猪红斑丹毒丝菌 猪放线杆菌 猪鼻支原体 株霍氏格里蒙菌 帚状地霉 皱褶假丝酵母 皱褶假丝酵母 皱褶假单胞菌 舟形梭杆菌 重白喉棒杆菌 肿大地杆菌 中型假食酸菌 中间耶尔森菌 中间气单胞菌 中间普雷沃菌 中间葡萄球菌 中间链球菌 中间链球菌 中间克鲁瓦氏菌 中间假丝酵母 中间肠杆菌
Bruker 可鉴定菌属/菌种/亚种名 Kluyvera georgiana Rhodococcus zopfii Bifidobacterium minimum Bacillus drentensis Prevotella histicola Xanthobacter autotrophicus 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 Clostridium isatidis Streptomyces violaceoruber B263 UFL Rhodococcus rhodochrous Microbacterium testaceum Staphylococcus hyicus Streptococcus suis II Streptococcus suis I Streptococcus suis Salmonella sp (enterica st Diarizonae) Salmonella sp (choleraesuis) Salmonella choleraesuis Erysipelothrix rhusiopathiae Actinobacillus suis Mycoplasma hyorhinis Grimontia hollisae Geotrichum penicillatum Candida rugosa Candida rugosa var rugosa CBS 613T CBS Pseudomonas corrugata Fusobacterium naviforme 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 belfanti 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 gravis Terrabacter tumescens Pseudacidovorax intermedius Yersinia intermedia Aeromonas media Prevotella intermedia Staphylococcus intermedius Streptococcus intermadius Streptococcus intermedius Kluyvera intermedia Candida intermedia Enterobacter intermedius
细菌、真菌天然耐药表
表1 肠杆菌科细菌天然耐药表*变形菌属,普罗维登斯菌属和摩根菌属有可能由于非碳青霉烯酶导致的亚胺培南MIC升高的情况,检测为敏感的菌株,应该报告为敏感。
+斯氏普罗威登斯菌应该对庆大霉素、奈替米星和妥布霉素天然耐药,但对阿米卡星没有天然耐药。
注:3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氨曲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没有天然耐药。
肠杆菌科细菌同样对克林霉素、达托霉素、夫西地酸、糖肽类(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奎奴普汀-达福普汀、利福平和大环内脂类(红霉素、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天然耐药。
然而,大环内脂类也有例外(沙门菌数和志贺菌属对阿奇霉素没有天然耐药)。
表2 非-肠杆菌科细菌天然耐药表*由于舒巴坦对这种菌具有活性,因此,鲍曼/醋酸钙不动杆菌可出现对氨苄西林-舒巴坦敏感。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四环素存在固有耐药,但对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则否。
注:非发酵革兰阴性细菌对1代头孢菌素(头孢噻吩、头孢唑啉)、2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头霉素(头孢西丁、头孢替坦)、克林霉素、达托霉素、夫西地酸、糖肽类(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大环内酯类(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青霉素、奎奴普汀-达福普汀和利福平等也存在固有耐药。
表3 葡萄球菌天然耐药表注:1、革兰阳性细菌对氨曲南、多粘菌素B/粘菌素和萘啶酸也存在固有耐药。
2、耐苯唑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被认为对其他β-内酰胺类药物,即,青霉素类、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头孢烯类(除具有抗-MRSA活性的头孢菌素)和碳青霉烯类耐药。
这是因为大多数情况下由MRS引起的感染用β-内酰胺类治疗疗效不佳,或由于没有令人信服的临床数据证明这些药物的临床疗效。
表4 肠球菌属天然耐药表*警告:对于肠球菌,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除了高水平耐药筛选外)、克林霉素和复方新诺明(SXT)在体外可表现有活性,但临床上无效,因此,不应报告敏感。
第一节 真菌、细菌和病毒课件2024-2025学年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营养方式:
①腐生(把依靠分解植物、动物等的遗体来获取营养物质的营养方 式),如:酵母菌、霉菌(青霉、曲霉、根霉和毛霉)、蘑菇等。
②寄生(从活的生物体上获取营养物质的营养方式),如真菌感染引 起的:头癣、股癣、灰指甲等。
生殖方式:
主要进行孢子生殖,酵母菌还可以进行出芽生殖
针尖上的细菌
显微镜放大100倍
目标:培养并观察细菌菌落特征。 器材:培养箱,培养皿,放大镜,已高温灭菌的牛肉膏蛋白胨固体 培养基等。 步骤:1.分小组取制备好的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打开培养皿皿 盖,用手指轻轻按压培养基,再盖上皿盖,将培养基倒置放入培养 箱,37℃下培养24~48h。 2.从培养箱中取出培养皿,查看培养结果,注意观察菌落特征。 3.设计并填写观察记录表。依据记录,总结细菌的菌落特征。 分析讨论:培养完毕的固体培养基上有几种细菌菌落?为什么?
生殖方式: 自我复制
课堂小结
类群 大 小 形态 结 构 生活方式
病毒
须通过电 子显微镜
球形 杆形 蝌蚪形
蛋白质外壳、 遗传物质核酸
寄生在其他生 物的细胞里
细菌
高倍显微 镜观察
球菌 杆菌 螺旋菌
基本结构:细胞 壁、细胞膜、细 胞质、核物质 特殊结构:荚膜、 鞭毛,芽孢
寄生 腐生
生殖方式
复制
分裂
真菌
劣的环境有抵抗力
营养方式:
①腐生,如:枯草杆菌和乳酸菌等 。 ②寄生,如: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等。 ③自养,如:硫细菌和硝化细菌等。
生殖方式: 细菌是靠分裂的方式进行生殖的
细菌的繁殖速度:
一般细菌每20分钟繁殖一代,1个细菌 在24小时内可繁殖72代,生成272个,即 4.722×1021个后代,每个细菌的重量以 10-12g计算,总重量达4722吨。
常见细菌和真菌的天然耐药性知识分享
常见细菌和真菌的天然耐药性常见细菌和真菌的天然耐药性(一)肠杆菌科天然耐药表1、弗氏柠檬酸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替坦)、头孢菌素II代(头孢呋辛)天然耐药。
2、克氏柠檬酸杆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天然耐药。
3、产气肠杆菌和阴沟肠杆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替坦)、头孢菌素II代(头孢呋辛)。
4、大肠埃希菌:此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无天然耐药。
5、肺炎克雷伯菌和赫氏埃希菌:氨苄西林、替卡西林。
6、蜂房哈夫尼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替坦)。
7、摩根摩根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孢菌素II代(头孢呋辛)、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呋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
8、普通变形杆菌和彭氏变形杆菌:氨苄西林、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孢菌素II代(头孢呋辛)、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呋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
9、奇异变形杆菌: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呋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
此菌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没有天然耐药性。
10、粘质沙雷氏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替坦)、头孢菌素II代(头孢呋辛)、呋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
11、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替卡西林、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
12、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此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无天然耐药,一代、二代头孢菌素和头霉素在体外可显示活性,但临床无效,不能报告为敏感。
13、雷氏普罗维登斯菌和斯图普罗威登斯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呋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
常见细菌鉴定
血液中分离出山羊布鲁菌
布鲁菌(Brucella spp)可引起布鲁菌 病 (Brucellosis),又称波浪热,它是人蓄共患 性全身传染病。 患者,男,35岁,因不明原因发热4个多月 后入我院。患者有进食生羊肉串史。布鲁 杆菌凝集试验阳性(1:8),血培养第10天 阳性。经培养鉴定为山羊布鲁菌。临床用 利福平0.3g,强力霉素0.1g每天两次联合使 用,6周为1个疗程,体温逐渐下降,1个月 后痊愈出院。
* *
BBA LKV BBE
BBA LKV BBE
尿 伤口或脓 百/副日咳 布鲁菌 白喉棒杆菌 serum 难辨梭菌 大肠0157 B链 杜克嗜血 军团菌 弧菌
标本和菌株 染色 需氧培基 厌氧培基
* B Mac B C Mac BBA LKV BBE CNA Regan lowe BC Cystine-tellurite ,Loeffler’s CCFA 山梨糖-Mac LIM肉汤 C+万古霉素 BCYE TCBS
一。触酶试验阳性 1。大菌落,菌体规则,大至中等,或成链状有时β溶血-考虑芽孢杆菌属。 2。菌落中等大小, β溶血,菌体中至小---考虑产单核李 斯特菌,痤疮杆菌,放线杆菌。 3。不规则革兰阳性杆菌 (1)菌落颜色:黄色--短杆菌属某些菌,粉色--马红球菌 橘红色至红色--努卡菌,红球菌属,短杆菌属某些菌。 (2)较宽分枝:努卡菌,痤疮杆菌属,红球菌属,罗菌 属,放线菌,快速生长分枝杆菌。 (3)Y型分枝杆菌:放线菌,苏黎士菌属,厄菌属,痤 疮杆菌属,马棒状杆菌,罗菌属。
可接受的临床厌氧标本
1 抽出物(用注射器) 2 前庭大腺 3 胆汁 4血 5 骨髓 6 支气管镜检查保护性毛刷 7 后穹隆穿刺术 8 输卵管 9 子宫内避孕器检查放线菌 10卵巢
真菌病毒细菌区别表格
真菌病毒细菌区别表格篇一:细菌-真菌-病毒区别1 细菌是原核生物,无成型的细胞核,真菌是真核生物,有细胞核2 细菌多是单细胞生物,真菌少数是单细胞。
3 细菌细胞壁组成为肽聚糖,多数真菌的细胞壁中最具特征性的是含有甲壳质,其次是纤维素。
4 生殖方式上细菌为分裂生殖,真菌多样。
由于细菌遗传物质大部分都是单链的RNA,比双链的DNA更易发生变异,所以在一些极端环境中发现的最多的是细菌。
真菌大部分营腐生生活,还有些营寄生生活篇二:细菌性和真菌性、病毒性病害的区分细菌和真菌的区别湖北省恩施清江外国语学校彭邦凤细菌和真菌的名称中均有一个“菌”字,同属微生物,但两者在生物类型、结构、大小、增殖方式和名称上却有着诸多不同。
比较如下:一、生物类型一是就有无成形的细胞核来看:细菌没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真菌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二是就组成生物的细胞数目来看:细菌全部是由单个细胞构成,为单细胞型生物;真菌既有由单个细胞构成的单细胞型生物(如酵母菌),也有由多个细胞构成的多细胞型生物(如食用菌、霉菌等)。
二、细胞结构细菌和真菌都具有细胞结构,属于细胞型生物,在它们的细胞结构中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但却存在诸多不同,具体表现在:一是细胞壁的成分不同: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而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
二是细胞质中的细胞器组成不同:细菌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而真菌除具有核糖体外,还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中心体等多种细胞器。
三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拟核;真菌具有。
四是细菌没有染色体,其DNA分子单独存在;真菌细胞核中的DNA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形成染色体(染色质)。
三、细胞大小原核细胞一般较小,直径一般为1μm~10μm;真核细胞较大,直径一般为10μm~100μm。
四、增殖方式细菌是原核生物,为单细胞型生物,通过细胞分裂而增殖,具有原核生物增殖的特有方式——二分裂;真菌为真核生物,细胞的增殖主要通过有丝分裂进行,因真菌种类的不同其个体增殖方式主要有出芽生殖(如酵母菌)和孢子生殖(食用菌)等方式。
常见细菌和真菌的天然耐药性
常见细菌和真菌的天然耐药性(一)肠杆菌科天然耐药表1、弗氏柠檬酸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替坦)、头孢菌素II代(头孢呋辛)天然耐药。
2、克氏柠檬酸杆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天然耐药。
3、产气肠杆菌和阴沟肠杆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替坦)、头孢菌素II代(头孢呋辛)。
4、大肠埃希菌:此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无天然耐药。
5、肺炎克雷伯菌和赫氏埃希菌:氨苄西林、替卡西林。
6、蜂房哈夫尼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替坦)。
7、摩根摩根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孢菌素II代(头孢呋辛)、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呋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
8、普通变形杆菌和彭氏变形杆菌:氨苄西林、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孢菌素II 代(头孢呋辛)、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呋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
9、奇异变形杆菌: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呋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
此菌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没有天然耐药性。
10、粘质沙雷氏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替坦)、头孢菌素II代(头孢呋辛)、呋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
11、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替卡西林、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
12、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此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无天然耐药,一代、二代头孢菌素和头霉素在体外可显示活性,但临床无效,不能报告为敏感。
13、雷氏普罗维登斯菌和斯图普罗威登斯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菌素I代(头孢唑啉、头孢噻吩)、四环素类/替加环素、呋喃妥因、多粘菌素B、黏菌素。
皮肤癣菌8-19
分子生物学分类
• 有性菌种同其无性旁支的近缘关系 • 有性期:节皮菌属(Arthroderma) • 目前仅絮状表皮癣菌未发现有性期
小孢子菌属菌种
有性型菌种 无性型
A.borellii A. otae
A. cajetani A. fulvum A. grubyi A. gypseum A. incurvatum A. obtusum A. persicolor A. racemosum A. corniculatum
分类
• • • • • 真菌界(Fungi) 子囊菌门(Ascomycota) 子囊菌亚门(Pezizomycotina) 散囊菌目(Onygenales) 裸囊菌科(Arthrodermataceae) 毛癣菌属(Trichophyton) 小孢子菌属(Microsporum) 表皮癣菌属(Epidermophyton)
菌落
• 快速生长 • 质地毛状变粉状到颗粒状 • 表面颜色呈米黄色,背面 呈米黄色到红褐色
镜下特征
• 可见球拍菌丝、梳状菌丝、 结节菌丝及厚壁孢子 • 小分生孢子少,棍棒状, 无柄性着生于菌丝的侧面 • 大分生孢子丰富、匀称、 椭圆形、壁薄、粗糙而有 棘状突起,分隔较少, 4~6隔。许多大分生孢子 的末端或远端稍微圆形, 而靠近菌丝端呈截去顶端 状
按大分生孢子形态分类
按生态学特点分类
• 亲人性皮肤癣菌(Anthropophilic Dermatophytes): 只感 染人类,在人类中相互传播 • 亲动物性皮肤癣菌(Zoophilic Dermatophytes): 寄生在 动物体表,可以传染给人类 • 亲土性皮肤癣菌(Geophilic Dermatophytes): 生存在土 壤中,分解土壤中动物的毛或脱落皮屑的角质生存,大多 数无致病性,少数可感染人和动物
《细菌、真菌、病毒》PPT课件
噬菌体进入大肠杆菌的细胞后,通 过一系列的步骤进行增殖。
精品医学
14
结果:大肠杆菌死亡并破裂,释放
出里面的病毒,新一代病毒开始新的
生命旅程.
精品医学
15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1.部分病毒能使人动植物患病,如最常 见的感冒病毒、乙肝病毒、禽流感病毒、 烟草花叶病毒等。 2.一些细菌病毒会破坏人类使用微生物 进行生产的产业如味精业。
精品医学
12
病毒的种类
根据病毒寄生的细胞不同,将病毒分为三类:
动物病毒(狂犬病病毒,腺病毒) 植物病毒(烟草花叶病毒)
细菌病毒(又叫噬菌体) 病毒的寄主高度专一,一般来说病毒只能寄 生在特定的一种寄主身上,而对其他生物则 完全无害,如烟草花精叶品医病学 毒仅仅危害烟草。 13
繁殖方式—自我复制。
5 遗传物质 6 细胞质
精品医学
3
细菌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细菌
形态 :球状、杆状、螺旋状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
形态与结构
都具有的:质、DNA集中区域(未 成形的细胞核)
结构 不具有的:叶绿体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
生殖:分裂生殖
休眠体: 芽孢
腐生生活:如枯草杆菌
营养方式:异养 寄生生活:如痢疾杆菌
脊椎动物,他们也在进行着分解作用。 从分解者的角度来讲,细菌只是构成分解作用过程的其中一种生物
。 从细为菌分的解角者度的来异讲养,生也物要,分也为有许一精品多些医具细学 体菌情可况以。利大用多化数能细合菌成是作只用能自5作己
二、真菌
酵母菌的细胞结构
1 细胞壁 5 细胞核
2 细胞膜 3 细胞质 4 液泡
第十五讲 细菌、真菌、病毒 (中考经典P44页)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新课件
④将两套培养皿置于37℃恒温箱中,每隔10小时观察一次并做好记录, 共观察3次。 实验现象:甲培养皿中的菌落多,乙培养皿中的菌落少。 得出结论:洗手前与洗手后相比,洗手前手上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多。 注意事项:①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要严格高温灭菌,在实验前不要盲目打 开培养皿,防止细菌或真菌的孢子等落到培养基上。 ②实验中设有两套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其目的是设置对照实验。除变 量外,进行微生物培养的条件如温度等要保持一致。
2.教材p69的提示第3条提示相当于细菌、真 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哪一个步骤?
接种
3.汇总全班各组的探究结果,你认为细菌 和真菌的分布情况怎样?
细菌和真菌几乎无处不在。
4.什么环境条件下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在这 个探究中,不可能有的情况是哪一种?为什么?
经过严格的高温灭菌并密封的环境中不可能有 细菌和真菌。在这个探究中,经高温灭菌后一直 密封的培养皿中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因为灭菌 后一直处在密封状态。
细菌
真菌
大小 较小
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
3.菌落的培养 特别提示 牛肉汁中富含有机物,可以为细菌、真菌的生长提供营养;高温
例1 下列对细菌和真菌菌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细菌的菌落比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B.真菌的菌落比较大,呈绒毛状、絮状、蜘蛛网状等 C.真菌的菌落有时还会呈现出红、褐等颜色 D.细菌的菌落肉眼看不到 解析 菌落是指由一个细菌或真菌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繁殖后形成的肉 眼可见的集合体;细菌菌落特征:菌落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 燥,多为白色;真菌菌落特征:菌落一般较大、菌落疏松,呈绒毛状、絮
细菌菌落 真菌菌落
细菌菌落 比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真菌菌落 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 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 有时还能能呈现红、褐、绿、黑、黄等不同的 颜色。
细菌分类表
细菌分类表本表以LPSN网站原核生物分类的权威杂志IJSEM的分类系统,同时参考NCBI Taxonomy,但目前其它中文维基分类表可能依照其它标准,请注意其区别。
中文名称采用惯例(包括网上搜索途径)以及拉丁名直接意译,部分参考《细菌名称》第二版,拉丁文意译参考原核生物名称(英文)网站。
翻译问题欢迎在原文中添加或者在讨论页中提出。
本表列到属级。
后面带*者为尚未被IJSEM杂志确认的分类。
参见:细菌。
目录[隐藏]1 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1.1 酸杆菌纲(Acidobacteria)1.2 全噬菌纲(Holophagae)2 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高G+C革兰氏阳性菌)2.1 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3 产水菌门(Aquificae)3.1 产水菌纲(Aquificae)4 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4.1 拟杆菌纲(Bacteroidetes)4.2 黄杆菌纲(Flavobacteria)4.3 鞘脂杆菌纲(Sphingobacteria)4.4 纲未定5 衣原体门(Chlamydiae)5.1 衣原体纲(Chlamydiae)6 绿菌门(Chlorobi)6.1 绿菌纲(Chlorobia)7 绿弯菌门(Chloroflexi)7.1 厌氧绳菌纲(Anaerolineae)7.2 暖绳菌纲(Caldilineae)7.3 绿弯菌纲(Chloroflexi)8 产金菌门(Chrysiogenetes)8.1 产金菌纲(Chrysiogenetes)9 蓝藻门(Cyanobacteria)9.1 蓝藻纲(Cyanobacteria)10 脱铁杆菌门(Deferribacteres)10.1 脱铁杆菌纲(Deferribacteres)11 异常球菌-栖热菌门(Deinococcus-Thermus)11.1 异常球菌纲(Deinococci)12 网团菌门(Dictyoglomi)12.1 网团菌纲(Dictyoglomi)13 纤维杆菌门(Fibrobacteres)13.1 纤维杆菌纲(Fibrobacteres)14 厚壁菌门(Firmicutes)(低G+C革兰氏阳性菌)14.1 芽孢杆菌纲(Bacilli)14.2 梭菌纲(Clostridia)14.3 热石杆菌纲(Thermolithobacteria)15 梭杆菌门(Fusobacteria)15.1 梭杆菌纲(Fusobacteria)16 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16.1 芽单胞菌纲(Gemmatimonadetes)17 黏胶球形菌门(Lentisphaerae)17.1 黏胶球形菌纲(Lentisphaerae)18 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18.1 硝化螺旋菌纲(Nitrospira)19 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19.1 浮霉菌纲(Planctomycetacia)20 海绵杆菌门(Poribacteria)*21 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21.1 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21.2 β-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21.3 δ-变形菌纲(Deltaproteobacteria)21.4 ε-变形菌纲(Epsilonproteobacteria)21.5 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22 螺旋体门(Spirochaetes)22.1 螺旋体纲(Spirochaetes)23 柔膜菌门(Tenericutes)23.1 柔膜菌纲(Mollicutes)24 热脱硫杆菌门(Thermodesulfobacteria)24.1 热脱硫杆菌纲(Thermodesulfobacteria)25 热微菌门(Thermomicrobia)25.1 热微菌纲(Thermomicrobia)26 热袍菌门(Thermotogae)26.1 热袍菌纲(Thermotogae)27 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27.1 丰祐菌纲(Opitutae)27.2 疣微菌纲(Verrucomicrobiae)28 门未定28.1 纤线杆菌纲(Ktedonobacteria)[编辑] 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编辑] 酸杆菌纲(Acidobacteria)1. 酸杆菌目(Acidobacteriales)1. 酸杆菌科(Acidobacteriaceae)1. 酸杆菌属(Acidobacterium)2. (Edaphobacter)3. (Terriglobus)[编辑] 全噬菌纲(Holophagae)1. 石鳖杆菌目(Acanthopleuribacterales)1. 石鳖杆菌科(Acanthopleuribacteraceae)1. 石鳖杆菌属(Acanthopleuribacter)2. 全噬菌目(Holophagales)1. 全噬菌科(Holophagaceae)1. 地发菌属(Geothrix)2. 全噬菌属(Holophaga)[编辑] 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高G+C革兰氏阳性菌)[编辑] 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1. 酸微菌亚纲(Acidimicrobidae)1. 酸微菌目(Acidimicrobiales)1. 酸微菌亚目(Acidimicrobineae)1. 酸微菌科(Acidimicrobiaceae)1. 酸微菌属(Acidimicrobium)2. (Iamiaceae)1. (Iamia)2. 放线菌亚纲(Actinobacteridae)1. 放线菌目(Actinomycetales)1. 放线菌亚目(Actinomycineae)1. 放线菌科(Actinomycetaceae)1. 放线棒菌属(Actinobaculum)2. 放线菌属(Actinomyces)3. 隐秘杆菌属(Arcanobacterium)4. (Falcivibrio)5. 动弯杆菌属(Mobiluncus)6. (Varibaculum)2. (Actinopolysporineae)1. (Actinopolysporaceae)1. (Actinopolyspora)3. (Catenulisporineae)1. (Actinospicaceae)1. (Actinospica)2. (Catenulisporaceae)1. (Catenulispora)4. 棒杆菌亚目(Corynebacterineae)1. 棒杆菌科(Corynebacteriaceae)1. (Bacterionema)2. (Caseobacter)3. 棒杆菌属(Corynebacterium)4. (Turicella)2. 迪茨氏菌科(Dietziaceae)1. 迪茨氏菌属(Dietzia)3. 分枝杆菌科(Mycobacteriaceae)1. 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 (含结核杆菌)4. 诺卡氏菌科(Nocardiaceae)1. 戈登氏菌属(Gordonia)2. (Micropolyspora)3. (Millisia)4. 诺卡氏菌属(Nocardia)5. 红球菌属(Rhodococcus)6. 斯科曼氏菌属(Skermania)7. (Williamsia)8. (Smaragdicoccus)5. (Segniliparaceae)1. (Segniliparus)6. 束村氏菌科(Tsukamurellaceae)1. 束村氏菌属(Tsukamurella)5. 弗兰克氏菌亚目(Frankineae)1. 酸热菌科(Acidothermaceae)1. 酸热菌属(Acidothermus)2. 弗兰克氏菌科(Frankiaceae)1. 弗兰克氏菌属(Frankia)3. 地嗜皮菌科(Geodermatophilaceae)1. 芽球菌属(Blastococcus)2. 地嗜皮菌属(Geodermatophilus)3. (Modestobacter)4. (Kineosporiaceae)1. (Cryptosporangium)2. (Kineococcus)3. (Kineosporia)5. (Nakamurellaceae)1. (Humicoccus)2. (Nakamurella)3. (Quadrisphaera)6. 孢鱼菌科(Sporichthyaceae)1. 孢鱼菌属(Sporichthya)6. 糖霉菌亚目(Glycomycineae)1. 糖霉菌科(Glycomycetaceae)1. 糖霉菌属(Glycomyces)2. (Stackerbrandtia)7. 微球菌亚目(Micrococcineae)1. 获山氏菌科(Beutenbergiaceae)1. 获山氏菌属(Beutenbergia)2. 乔治菌属(Georgenia)3. 萨勒河菌属(Salana)2. 博戈里亚湖菌科(Bogoriellaceae)1. 博戈里亚湖菌属(Bogoriella)3. 短杆菌科(Brevibacteriaceae)1. 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4. 纤维素单胞菌科(Cellulomonadaceae)1. 纤维素单胞菌属(Cellulomonas)2. 厄氏菌属(Oerskovia)3. (Tropheryma)5. (Dermabacteraceae)1. (Brachybacterium)2. (Dermabacter)6. (Dermacoccaceae)1. (Demetria)2. (Dermacoccus)3. (Kytococcus)7. (Dermatophilaceae)1. (Dermatophilus)2. (Kineosphaera)8. (Intrasporangiaceae)1. (Arsenicicoccus)2. (Humihabitans)3. (Intrasporangium)4. (Janibacter)5. (Knoellia)6. (Kribbia)7. (Lapillicoccus)8. (Ornithinicoccus)9. (Ornithinimicrobium)10. (Oryzihumus)11. (Serinicoccus)12. (Terrabacter)13. (Terracoccus)14. (Tetrasphaera)9. (Jonesiaceae)1. (Jonesia)10. (Microbacteriaceae)1. (Agreia)2. (Agrococcus)3. (Agromyces)4. (Aureobacterium)5. (Clavibacter)6. (Cryobacterium)7. (Curtobacterium)8. (Frigoribacterium)9. (Frondicola)10. (Gulosibacter)11. (Labedella)12. (Leifsonia)13. (Leucobacter)14. (Microbacterium)15. (Microcella)16. (Mycetocola)17. (Okibacterium)18. (Plantibacter)19. (Pseudoclavibacter)20. (Rathayibacter)21. (Rhodoglobus)22. (Salinibacterium)23. (Subtercola)24. (Yonghaparkia)25. (Zimmermannella)11. 微球菌科(Micrococcaceae)1. (Acaricomes)2. 节杆菌属(Arthrobacter)3. (Citricoccus)4. (Kocuria)5. 微球菌属(Micrococcus)6. (Nesterenkonia)7. (Renibacterium)8. 罗氏菌属(Rothia)9. 口腔球菌属(Stomatococcus)10. 刘志恒菌属(Zhihengliuella)12. (Promicromonosporaceae)1. (Cellulosimicrobium)2. (Isoptericola)3. (Myceligenerans)4. (Promicromonospora)5. (Xylanibacterium)6. (Xylanimonas)13. (Rarobacteraceae)1. (Rarobacter)14. (Sanguibacteraceae)1. 血杆菌属(Sanguibacter)15. (Yaniaceae)1. (Yania)16. 科未定1. (Actinotalea)2. (Demequina)3. (Phycicoccus)4. (Ruania)8. 微单孢菌亚目(Micromonosporineae)1. 微单孢菌科(Micromonosporaceae)1. (Actinocatenispora)2. (Actinoplanes)3. (Amorphosporangium)4. (Ampullariella)5. (Asanoa)6. (Catellatospora)7. (Catenuloplanes)8. (Couchiolanes)9. (Dactylosporangium)10. (Krasilnikovia)11. (Longispora)12. (Luedemannella)13. 微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14. (Pilimelia)15. (Planopolyspora)16. (Polymorphospora)17. (Salinispora)18. (Spirilliplanes)19. (Verrucosispora)20. (Virgisporangium)9. 丙酸杆菌亚目(Propionibacterineae)1. (Nocardioidaceae)1. (Actinopolymorpha)2. (Aeromicrobium)3. (Friedmanniella)4. (Hongia)5. (Kribbella)6. (Marmoricola)7. (Micropruina)8. (Nocardioides)9. (Pimelobacter)10. (Propionicicella)11. (Propionicimonas)2. 丙酸杆菌科(Propionibacteriaceae)1. 河口微菌属(Aestuariimicrobium)2. (Arachnia)3. (Brooklawnia)4. (Granulicoccus)5. 江氏菌属(Jiangella)6. (Luteococcus)7. (Microlunatus)8. 丙酸杆菌属(Propionibacterium)9. (Propioniferax)10. (Propionimicrobium)11. (Tessaracocccus)10. (Pseudonocardineae)1. (Actinosynnemataceae)1. (Actinokineospora)2. (Actinosynnema)3. (Lechevalieria)4. (Lentzea)5. (Saccharothrix)6. (Umezawaea)2. (Pseudonocardiaceae)1. (Actinoalloteichus)2. (Actinobispora)3. (Amycolata)4. (Amycolatopsis)5. (Crossiella)6. (Faenia)7. (Goodfellowia)8. (Kibdelosporangium)9. (Kutzneria)10. (Prauserella)11. (Pseudoamycolata)12. (Pseudonocardia)13. (Saccharomonospora)14. (Saccharopolyspora)15. (Streptoalloteichus)16. (Thermobispora)17. (Thermocrispum)11. 链霉菌亚目(Streptomycineae)1. 链霉菌科(Sterptomycetaceae)1. (Actinopycnidium)2. (Actinosporangium)3. (Chainia)4. (Elytrosporangium)5. 北里菌属(Kitasatoa)6. 北里孢菌属(Kitasatospora)7. (Microellobosporia)8. (Streptacidiphilus)9. 链霉菌属(Streptomyces)10. (Streptoverticillium)12. (Streptosporangineae)1. (Nocardiopsaceae)1. (Nocardiopsis)2. (Streptomonospora)3. (Thermobifida)2. (Streptosporangiaceae)1. (Acrocarpospora)2. (Herbidospora)3. (Microbispora)4. (Microtetraspora)5. (Nonomuraea)6. (Planobispora)7. (Planomonospora)8. (Planotetraspora)9. (Sphaerisporangium)10. (Streptosporangium)11. (Thermopolyspora)3. (Thermomonosporaceae)1. 珊瑚状放线菌属(Actinocorallia)2. (Actinomadura)3. (Excellospora)4. (Spirillospora)5. (Thermomonospora)2. 双歧杆菌目(Bifidobacteriales)1. 双歧杆菌科(Bifidobacteriaceae)1. (Aeriscardovia)2. (Alloscardovia)3. 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4. (Gardnerella)5. (Metascardovia)6. (Parascardovia)7. (Scardovia)2. 科未定3. (Coriobacteridae)1. (Coriobacteriales)1. (Coriobacterineae)1. (Coriobacteriaceae)1. 奇异菌属(Atopobium)2. (Collinsella)3. (Coriobacterium)4. (Cryptobacterium)5. (Denitrobacterium)6. (Eggerthella)7. (Olsenella)8. (Slackia)4. 红色杆菌亚纲(Rubrobacteridae)1. 红色杆菌目(Rubrobacterales)1. 红色杆菌亚目(Rubrobacterineae)1. (Conexibacteraceae)1. (Conexibacter)2. (Patulibacteraceae)1. (Patulibacter)3. 红色杆菌科(Rubrobacteraceae)1. 红色杆菌属(Rubrobacter)4. (Solirubrobacteraceae)1. (Solirubrobacter)5. (Thermoleophilaceae)1. (Thermoleophilum)5. 球形杆菌亚纲(Sphaerobacteridae)1. 球形杆菌目(Sphaerobacterales)1. 球形杆菌亚目(Sphaerobacterineae)1. 球形杆菌科(Sphaerobacteraceae)1. 球形杆菌属(Sphaerobacter) [编辑] 产水菌门(Aquificae)[编辑] 产水菌纲(Aquificae)1. 产水菌目(Aquificales)1. 产水菌科(Aquificaceae)1. 产水菌属(Aquifex)2. (Calderobacterium)3. (Hydrogenivirga)4. (Hydrogenobacter)5. (Hydrogenobaculum)6. (Thermocrinis)2. 除硫杆菌科(Desulfurobacteriaceae)1. (Balnearium)2. 除硫杆菌属(Desulfurobacterium)3. 热弧菌属(Thermovibrio)3. (Hydrogenothermaceae)1. (Hydrogenothermus)2. (Persephonella)3. (Sulfurihydrogenibium)[编辑] 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编辑] 拟杆菌纲(Bacteroidetes)1. 拟杆菌目(Bacteroidales)1. 拟杆菌科(Bacteroidaceae)1. (Acetomicrobium)2. (Anaerophaga)3. (Anaerorhabdus)4. 拟杆菌属(Bacteroides)5. (Pontibacter)2. 紫单胞菌科(Porphyromonadaceae)1. (Barnesiella)2. (Capsularis)3. (Dysgonomonas)4. (Hallella)5. (Odoribacter)6. (Oribaculum)7. (Paludibacter)8. (Parabacteroides)9. 紫单胞菌属(Porphyromonas) (多译作“卟啉单胞菌”,但porphyro-应来源于希腊语“紫色”)10. (Proteiniphilum)11. (Tannerella)12. (Xylanibacter)3. 普雷沃氏菌科(Prevotellaceae)1. 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 (或译作“普氏菌”)4. 理研菌科(Rikenellaceae)1. (Alistipes)2. (Alkaliflexus)3. (Marinilabilia)4. (Petrimonas)5. 理研菌属(Rikenella) (注:Riken是日语“理化学研究所”简称)5. 科未定1. (Acetofilamentum)2. (Acetothermus)[编辑] 黄杆菌纲(Flavobacteria)1. 黄杆菌目(Flavobacteriales)1. 蟑螂杆状体科(Blattabacteriaceae)1. 蟑螂杆状体属(Blattabacterium)2. (Cryomorphaceae)1. (Algoriphagus)2. (Brumimicrobium)3. (Crocinitomix)4. (Cryomorpha)5. (Fluviicola)6. 李时珍菌属(Lishizhenia)7. (Owenweeksia)3. 黄杆菌科(Flavobacteriaceae)1. (Actibacter)2. (Aequorivita)3. (Algibacter)4. (Aquimarina)5. (Arenibacter)6. 伯杰菌属(Bergeyella)7. (Bizionia)8. 碳酸噬胞菌属(Capnocytophaga) (注:多译作“二氧化碳噬纤维菌属”)9. 噬纤维素菌属(Cellulophaga)10. 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11. (Cloacibacterium)12. (Coenonia)13. (Costertonia)14. (Croceibacter)15. 独岛菌属(Dokdonia)16. 东海菌属(Donghaeana)17. (Elizabethkingia)18. (Empedobacter)19. (Epilithonimonas)20. (Flaviramulus)21. 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22. (Formosa)23. 泥滩杆菌属(Gaetbulibacter)24. 泥滩微菌属(Gaetbulimicrobium)25. (Galbibacter)26. (Gelidibacter)27. (Gillisia)28. (Gilvibacter)29. 革兰菌属(Gramella)30. (Kaistella)31. (Kordia)32. (Krokinobacter)33. (Lacinutrix)34. 列文虎克菌属(Leeuwenhoekiella)35. (Lutibacter)36. (Maribacter)37. (Mariniflexile)38. (Marixanthomonas)39. (Mesonia)40. (Muricauda)41. (Myroides)42. (Nonlabens)43. (Olleya)44. (Ornithobacterium)45. (Persicivirga)46. (Pibocella)47. 极地杆菌属(Polaribacter)48. 冷弯菌属(Psychroflexus)49. (Psychroserpens)50. (Riemerella)51. (Robiginitalea)52. (Salegentibacter)53. (Sandarakinotalea)54. (Sediminibacter)55. (Sediminicola)56. 世宗菌属(Sejongia)57. (Stanierella)58. (Stenothermobacter)59. (Subsaxibacter)60. (Subsaximicrobium)61. (Tamlana)62. (Tenacibaculum)63. (Ulvibacter)64. (Vitellibacter)65. (Wautersiella)66. (Weeksella)67. (Winogradskyella)68. 丽水菌属(Yeosuana)69. (Zeaxanthinibacter)70. 周氏菌属(Zhouia)71. (Zobellia)72. 王祖农菌属(Zunongwangia) [编辑] 鞘脂杆菌纲(Sphingobacteria)1. 鞘脂杆菌目(Sphingobacteriales)1. 泉发菌科(Crenotrichaceae)1. (Balneola)2. (Chitinophaga)3. 泉发菌属(Crenothrix)4. (Rhodothermus)5. (Salinibacter)7. (Toxothrix)2. (Flammeovirgaceae)1. (Flammeovirga)2. (Flexithrix)3. (Perexilibacter)4. (Persicobacter)5. (Rapidithrix)6. (Sediminitomix)7. (Thermonema)3. 屈挠杆菌科(Flexibacteraceae)1. (Adhaeribacter)2. (Aquiflexum)3. (Arcicella)4. (Belliella)5. (Chimaereicella)6. (Cyclobacterium)7. 噬胞菌属(Cytophaga) (注:目前多称此属为“噬纤维菌属”,此处依拉丁文)8. (Dyadobacter)9. (Echinicola)10. (Effluviibacter)11. (Emticicia)12. (Fabibacter)13. (Flectobacillus)14. 屈挠杆菌属(Flexibacter)15. (Hongiella)16. (Hymenobacter)17. (Larkinella)18. (Leadbetterella)19. (Marinicola)20. (Meniscus)21. (Microscilla)22. (Niastella)23. (Persicitalea)24. (Reichenbachiella)25. (Rhodonellum)27. (Runella)28. (Spirosoma)29. 生孢噬胞菌属(Sporocytophaga)4. 腐螺旋菌科(Saprospiraceae)1. (Aureispira)2. (Haliscomenobacter)3. (Lewinella)4. 腐螺旋菌属(Saprospira)5. 鞘脂杆菌科(Sphingobacteriaceae)1. (Mucilaginibacter)2. (Olivibacter)3. (Parapedobacter)4. (Pedobacter)5. (Pseudosphingobacterium)6. 鞘脂杆菌属(Sphingobacterium)6. 科未定1. (Niabella)[编辑] 纲未定1. (Flavisolibacter)2. (Fulvivirga)3. (Prolixibacter)4. (Segetibacter)[编辑] 衣原体门(Chlamydiae)[编辑] 衣原体纲(Chlamydiae)1. 衣原体目(Chlamydiales)1. 衣原体科(Chlamydiaceae)1. 衣原体属(Chlamydia)2. 嗜衣体属(Chlamydophila)2. 副衣原体属(Parachlamydiaceae)1. 新衣原体属(Neochlamydia)2. 副衣原体属(Parachlamydia)3. 芯卡体科(Simkaniaceae)1. 芯卡体属(Simkania) (注:人名缩写简称,此处用音译)2. 棍衣原体属(Rhabdochlamydia)*4. 华诊体科(Waddliaceae)1. 华诊体属(Waddlia) (注:WADDL为“华盛顿动物病诊断实验室”缩写)[编辑] 绿菌门(Chlorobi)[编辑] 绿菌纲(Chlorobia)1. 绿菌目(Chlorobiales)1. 绿菌科(Chlorobiaceae)1. 臂绿菌属(Ancalochloris)2. 绿棒菌属(Chlorobaculum)3. 绿菌属(Chlorobium)4. 绿爬菌属(Chloroherpeton)5. 暗网菌属(Pelodictyon)6. 突柄绿菌属(Prosthecochloris)[编辑] 绿弯菌门(Chloroflexi)[编辑] 厌氧绳菌纲(Anaerolineae)1. 厌氧绳菌目(Anaerolineales)1. 厌氧绳菌科(Anaerolineaceae)1. 厌氧绳菌属(Anaerolinea)2. (Bellilinea)3. 纤绳菌属(Leptolinea)4. (Levilinea)5. 长绳菌属(Longilinea)[编辑] 暖绳菌纲(Caldilineae)1. 暖绳菌目(Caldilineales)1. 暖绳菌科(Caldilineaceae)1. 暖绳菌属(Caldilinea)[编辑] 绿弯菌纲(Chloroflexi)1. 绿弯菌目(Chloroflexales)1. 绿弯菌科(Chloroflexaceae)1. 绿弯菌属(Chloroflexus)2. 绿线菌属(Chloronema)3. 太阳发菌属(Heliothrix)4. 玫瑰弯菌属(Roseiflexus)2. 颤绿菌科(Oscillochloridaceae)1. 颤绿菌属(Oscillochloris)2. 爬管菌目(Herpetosiphonales)1. 爬管菌科(Herpetosiphonaceae)1. 爬管菌属(Herpetosiphon)[编辑] 产金菌门(Chrysiogenetes)[编辑] 产金菌纲(Chrysiogenetes)1. 产金菌目(Chrysiogenales)1. 产金菌科(Chrysiogenaceae)1. 产金菌属(Chrysiogenes)[编辑] 蓝藻门(Cyanobacteria)[编辑] 蓝藻纲(Cyanobacteria)注:目前有三套蓝藻分类系统,分别为NCBI、Bergey's手册及Cavalier-Smith(2002年,仅分至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ryptococcus uniguttulatus 很少从临床标本中分离,但是,可能会导致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感染。 Cryptococcus luteolus Rhodotorula Rhodotorula glutinis Rhodotorula minuta Rhodotorula mucilaginosa Saccharomyces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Trichosporon Trichosporon asahii Trichosporon cutaneum Trichosporon inkin Trichosporon mucoides Trichosporon ovoides Hansenula Hansenula anomala Hansenula polymorpha Hansenula saturnus Hansenula marama Geotrichum Geotrichum candidum Blastoschizomyces Blastoschizomyces capitatus Blastoschizomyces klebahnii 偶尔从各种临床标本分离。从与导管有关的感染和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中检出 临床中最常见的酿酒酵母菌。从各种临床标本分离。与鹅口疮,阴道炎,菌血症有关。 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只有很少从临床标本中分离。通常产生一种红色或粉红的色素。 很少在临床标本中检出,能产生一种红色或粉红的色素。 很少从临床的标本分离。致病的潜力是不确定的。
真菌细菌表
编号 细菌中文名 细菌英文名
Candida albicans Candida albicans I Candida albicans II Candida guilliermondii Candida parapsilosis Candida tropicalis Candida glabrata Candida lusitaniae Candida pseudotropicalis Cryptococcus neoformans Cryptococcus laurentii Rhodotorula rubra Candida krusei Candida lipolytica Candida lambica Candida catenulata Candida kefyr Candida rugosa Candida zeylanoides Candida famata Candida pintolopesii 通常认为是条件致病菌,但可能会导致阴道炎和呼吸道感染。 从粪便和唾液分离。偶尔从其他的临床标本分离。临床致病性不确定。 偶尔从多种临床标本分离,据报道与甲霉菌病有关。 偶尔从各种临床标本分离。 从多种临床标本分离出。大多数往往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有关。可导致皮肤、骨骼、肺和其他器官病变。 偶尔从包括呼吸道分泌物,排泄物,皮肤等多种临床标本分离出。可以导致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各种感染。 正常皮肤菌群。报告会导致败血症,脑膜炎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产生红色或粉红色色素。 可能会认为是正常皮肤菌群。从与阴道炎和心内膜炎有关的临床标本分离。
真菌细菌表
编号 细菌中文名 细菌英文名
Prototheca Prototheca wickerhamii Aspergillus Aspergillus fumigatus Aspergillus flavus Aspergillus niger Aspergillus terreus Mucor Rhizopus Fusarium Trichophyton rubrum Trichophyton violaceum Trichophyton schoenleinii Microsporum Microsporum canis Microsporum ferrugineum Microsporum gypseum Epidermophyton Epidermophyton floccosum Malasseiga furfur Candida Fusarium sloani Fusarium moniliforme Fusarium axysporum Fusarium dimerum Fusarium proliferatum
临床意义
zj023 都柏林念珠菌 zj024 博伊丁念珠菌 zj025 西弗念珠菌 zj026 软念珠菌 zj027 弯念珠菌 zj028 dattila 念珠菌 zj029 球形念珠菌 zj030 霍氏念珠菌 zj031 土生念珠菌 zj032 平常念珠菌 zj033 间型念珠菌 zj034 木兰念珠菌 zj035 口津念珠菌 zj036 璞膜念珠菌 zj037 挪威念珠菌 zj038 norvegica 念珠菌 zj039 角膜带念珠菌 zj040 铁红念珠菌 zj041 酒精念珠菌 zj042 森林念珠菌 zj043 园球形念珠菌 zj043 解脂肪念珠菌 zj044 产朊念珠菌 zj045 粗状念珠菌 zj046 隐球菌属 zj047 白色隐球菌
பைடு நூலகம்
真菌细菌表
编号 细菌中文名 细菌英文名
Cryptococcus gastricus Cryptococcus terreus
临床意义
很少从临床的标本分离。致病的潜力是不确定的。 很少从临床标本中分离。致病潜力是不确定的。以前认为是土生假丝酵母。
zj048 胃隐球菌 zj049 地生隐球菌 zj050 指甲隐球菌 zj051 浅黄隐球菌 zj052 红酵母菌属 zj053 红酵母菌 zj054 小红酵母菌 zj055 胶红酵母菌 zj056 酵母菌属 zj057 酿酒酵母菌 zj058 毛孢子菌属 zj059 阿萨希毛孢子菌 zj060 皮肤毛孢子菌 zj061 皮瘤毛孢子菌 zj062 黏形毛孢子菌 zj063 倒卵毛孢子菌 zj064 汉逊酵母菌属 zj065 异常汉逊酵母菌 zj066 多形汉逊酵母菌 zj067 土星汉逊酵母菌 zj068 marama 汉逊酵母菌 zj069 地丝菌属 zj070 念珠地丝菌 zj071 芽生裂殖菌属 zj072 头状芽生裂殖菌 zj073 克氏芽生裂殖菌
真菌细菌表
编号 细菌中文名 细菌英文名
Candida dubiniensis Candida boidinii Candida ciferrii Candida colliculosa Candida curvata Candida dattila Candida globosa Candida holmii Candida humicola Candida inconspicua Candida interrmedia Candida magnoliae Candida melibiosica Candida membranaefaciens Candida norvegensis Candida norvegica Candida pelliculosa Candida pulcherrima Candida sake Candida silvicola Candida sphaerica Candida steatolytica Candida utilis Candida valida Cryptococcus Cryptococcus albidus 偶尔从多种临床标本分离,往往是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感染有关。 很少从临床标本分离。致病潜力不确定。 很少从临床标本分离。致病潜力不确定。 在自然环境和土壤中发现。临床分离十分罕见。 在自然环境中发现,特别是在盐水和水果中。临床罕见分离。致病的潜力尚未确定。
真菌细菌表
编号 细菌中文名 细菌英文名
Penicillium marneffei Histoplasma capsulatum Sporotrichum schenckii kloeckera kloeckera japonica sporobolomyces pichia pichia etchellsii/carsonii pichia farinosa pichia ohmeri pichia spartinae pichia angusta saccharomyces kluyverii zygosaccharomyces spp Stephanoascus ciferrii Trichophyton
临床意义
zj101 马尔尼菲青霉菌 zj102 荚膜组织胞浆菌 zj103 申克孢子丝菌 zj104 克勒克酵母属 zj105 日本克勒克酵母 zj106 掷孢酵母菌属 zj107 毕赤酵母属 zj108 块切/卡氏毕赤酵母 zj109 粉状毕赤酵母 zj110 奥默毕赤酵母 zj111 斯巴达毕赤酵母 zj112 安格斯毕赤酵母 zj113 克鲁费酵母 zj114 接合酵母某种 zj115 西弗射盾子囊霉 zj116 毛藓菌属
临床意义
最常见的人类临床标本酵母菌分离。感染的范围可以从急性,慢性,涉及身体的各个领域。可能在免疫缺 陷患者中发现性病感染。 最常见的人类临床标本酵母菌分离。感染的范围可以从急性,慢性,涉及身体的各个领域。可能在免疫缺 陷患者中发现性病感染。 最常见的人类临床标本酵母菌分离。感染的范围可以从急性,慢性,涉及身体的各个领域。可能在免疫缺 陷患者中发现性病感染。 可能会出现的正常皮肤菌群。会导致尿路感染,肾盂肾炎,脑膜炎,菌血症,特别是在免疫受损患者。 从正常皮肤及各种临床标本分离。与尿路感染,脑膜炎,肾盂肾炎,心内膜炎,菌血症和中耳炎有关。可 能与心脏组织创伤有密切关系 常见的口腔,胃肠道和阴道正常菌群。从尿路感染,脑膜炎,肾盂肾炎,和菌血症中分离。 与光滑球拟酵母同义。常见的临床标本中分离。是泌尿生殖系统,消化道和呼吸道正常菌群。是尿路感染, 菌血症和脑膜炎的病原体。 偶尔从相关临床标本分离,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感染有关。两性霉素 B 阳性。
zj001 白色念珠菌 zj002 白色念珠菌 I型 zj003 白色念珠菌 II 型 zj004 季也蒙念珠菌 zj005 近平滑念珠菌 zj006 热带念珠菌 zj007 光滑念珠菌 zj008 葡萄牙念珠菌 zj009 伪热带念珠菌 zj010 新型隐球菌 zj011 罗伦隐球菌 zj012 深红酵母菌 zj013 克柔氏念珠菌 zj014 解脂念珠菌 zj015 郎比念珠菌 zj016 链形念珠菌 zj017 乳酒念珠菌 zj018 皱褶念珠菌 zj019 涎沫念珠菌 zj020 法氏念珠菌 zj022 皮托念珠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