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生物教案
以人教版初中生物为例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掌握调查和分析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微生物世界的兴趣,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调查和分析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方法。
2.教学难点: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细菌和真菌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细菌和真菌的基本知识。
(2)提问:“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是否存在细菌和真菌?它们是如何分布的?”引发学生思考。
2.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1)实验一:采集不同环境下的样品,如土壤、水、空气等,观察样品中的细菌和真菌。
(2)实验二:制作细菌和真菌的培养基,观察细菌和真菌的生长情况。
3.调查与分析(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环境进行调查,如学校、家庭、公园等。
(2)学生设计调查问卷,调查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
4.课堂小结(2)强调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的重要性。
(3)提醒学生保护环境,关注微生物世界。
四、作业布置1.根据课堂所学,绘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图。
五、教学反思1.实验操作要规范,确保实验安全。
2.调查问卷设计要合理,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
3.课堂小结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4.作业布置要适量,既要巩固课堂所学,又要避免学生负担过重。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相信学生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后续学习打下了基础。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细菌和真菌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
2.学生能够设计调查问卷,有效调查和分析环境中的微生物分布。
教学难点:1.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观察的细致性。
2.调查问卷的设计与数据分析。
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周围的环境中充满了什么样的生命吗?其实,有很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小生物,比如细菌和真菌。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完整版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北京市十一学校邢凤玉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细菌和真菌菌落的不同。
2.知道培养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包括配制培养基、灭菌、接种、培养等过程。
3.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积极参加探究方案的制定,在与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及时互相交流经验,学会与人合作完成探究活动。
二、教学重点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菌落的不同。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三、教学难点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四、教学准备教师:培养菌落实物、培养基(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并高温灭菌)、发霉的橘子、牛肉浸膏、蛋白胨、氯化钠、琼脂实物、无菌棉签,制作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之前的对生态系统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细菌和真菌。
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在整个生物圈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那么,在生活中哪些环境中的细菌、真菌比较多哪些环境中比较少哪些环境中没有细菌和真菌同学们会认为,脏的地方(比如厕所)、温暖潮湿的地方、抹布等细菌和真菌比较多。
太空中、干燥的地方、消毒水里细菌和真菌比较少,而实际上这种认识不是完全正确的。
教师请同学们比较一下马桶与手机的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同学们可能都认为当然是马桶微生物数量多。
教师展示马桶与手机相比的数据。
1.由英国《which》杂志开展的研究共抽样检测了30个手机。
调查表明:现在英国人使用的6300万支手机中有1470万支手机存在健康隐患。
2.一支普通手机上所携带的有害细菌量是男厕所一个冲厕手柄所携带细菌量的18倍,手机成为更大的卫生隐患。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环境中细菌和真菌无处不在,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如何分布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微小生物。
初中初二生物上册《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教学设计
2.学生在观察微生物时,可能对显微镜的操作不够熟练,影响观察效果。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显微镜操作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3.学生在分析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时,可能对生态系统的概念和运作原理理解不够深入。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生态系统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微生物在其中的作用。
2.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结合实例,阐述细菌和真菌在分解有机物、循环营养元素等方面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3.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规律:介绍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如土壤、水体、空气等,帮助学生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存在。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小组讨论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回顾:
1.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形态、结构和繁殖特点。
2.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它们分布的因素。
教师通过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思考和研究微生物相关的课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一)导入新课
在新课的导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1.提问方式:向学生提出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如“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吃完水果后要洗手?水果上的脏东西究竟是什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菌落特征,简单比较细菌和真菌。
2、水平目标尝试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了解细菌和真菌生存需要的一般条件。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关心自己的生活环境,用科学去了解身边的生活环境,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1、细菌和真菌的菌落特点。
2、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难点:利用事实说明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三.【教法设计】讨论式、启发引导式、实物演示式。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各种真菌(木耳、香菇、灵芝等)长霉的馒头、面包,腐烂变质的水果;实物投影仪;培养菌落实物;培养皿、放大镜.ppt课件2、学生准备:预习探究各种环境细菌、真菌存有的方法。
3、课时安排:1课时。
五.【新课过程】1、新课导入:走出门口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会飞,会走…的动物,就是绿绿葱葱,开着各种颜色花朵的植物,那在自然界中除了动物和植物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的生物呢? 展示课前培养好的霉菌和准备好大型的真菌实物、图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说出菌落的概念。
2、如何区分细菌、真菌的菌落, 区分细菌和真菌菌落分布的特点。
3、培养基的的一般制作过程和方法。
4、小组讨论:探究不同环境中都有细菌和真菌吗?以如何让孩子们知道手上有细菌或真菌作为一次探究实例,做一份实验方案。
5、针对课本的探究展开讨论,解决在实验过中出现或注意的问题。
六. 【拓展使用】举几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使用这节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七.【学习与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我们懂得了在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生活的周围环境;无处不存有着菌类。
所以我们要关心我们生活的环境,一定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八.【巩固练习】九.【本课小结】1、菌落概念: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2、细菌和真菌菌落特点:细菌:表面或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真菌: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3、培养基的一般方法:五步。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教案
细菌一、指导思想在教学课堂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启发学生课内课外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珍惜时间、开动脑筋,学习本领、打好基础。
使学生明白,重在学习数学的思维方法、逻辑性、严谨性,重在掌握数学的基本理论、技巧性、创新性。
二、教学内容分析教材分析:细菌是生物界中一类重要的生物,了解细菌有利于更好的认识生物世界。
教材通过细菌的发现过程,阐明了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这一观点。
通过介绍巴斯德实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科学的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的,细菌的个体很小,观察它的形态需要在高倍显微镜和电镜下才能观察到,教材通过《观察与思考》让学生了解细菌结构。
与动植物细胞相比较,细菌突出的特征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此外,细菌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细菌靠分裂生殖,细菌的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等特点,使其无处不在。
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细菌在自然界中所起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学情分析:进入八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虽然学习过的动、植物细胞的结构,为学习细菌的结构起了相关知识的铺垫,但是由于细菌的形态非常微小,学生对其结构又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中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其理解所学习的内容,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①掌握细菌的主要特征。
②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会学):①通过观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②通过比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乐学):①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②通过对细菌繁殖速度的认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教学的重、难点:重点:细菌的形态、结构特征及营养、生殖方式。
难点:①对巴斯德实验的理解。
②细菌广泛分布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通过观察、阅读、学习认识、分析、理解、归纳、总结等方法获取知识五、教学活动设计六、教学过程与评价展示实物、引入新课;演示动画、发现细菌;图片视频、突破重点;课堂小结、学习检测整个教学过程我由展示实物、出示图片入手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利用学科特点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变枯燥为活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最终实现知识的建构。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教案标题: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情况2. 掌握细菌和真菌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条件和特点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通过实验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规律教学内容:1. 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2. 细菌和真菌在土壤、水体、空气中的分布情况3. 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条件和特点4. 实验:观察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分布情况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入细菌和真菌的话题,激发学生对细菌和真菌的兴趣2. 授课:介绍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情况和生存条件3.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收集不同环境中的样本,观察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4.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细菌和真菌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规律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和分布规律教学方法:1. 演讲教学:通过讲解和展示图片或视频介绍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和分布情况2. 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加深对细菌和真菌的认识3.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知识深化教学评估: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规律进行总结2.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对细菌和真菌分布情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2. 实验器材和实验用品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情况,掌握它们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条件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从而加深对细菌和真菌的认识。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教案 1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教材分析:从学生身边和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景,通过观察、分析、交流,达到突破重点、解决难点的目的,并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学情分析:学生对细菌和真菌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它们是什么样?在哪儿?等问题却知之甚少。
所以要求教师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分析学生熟知的典型事例,了解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教学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积极参加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教学策略:创设情景---观察----分析----交流-----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通用15篇)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通用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3、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探究活动,体验与人的合作与交流;4、认同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二、重点难点重点: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2、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难点:探究活动中小组成员要做好分工,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观察记录。
三、课前准备教师:1、变质的牛奶、各种真菌(木耳、香菇、灵芝等)长霉的馒头、面包,腐烂变质的水果;2、实物投影仪;3、培养菌落实物;4、琼脂、培养皿、烧杯、甜豆浆、酒精灯、吸管、三角架、无菌棉棒、镊子、放大镜。
学生:预习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四、课时分配一课时五、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引入新课积极思考、踊跃提问展示变质的牛奶,提出问题,引入新课认识大型的真菌和真菌中的霉菌仔细观察,从实物中获得有感性认识。
展示大型真菌及霉菌实物。
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请两个同学讲解和演示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提问并解答。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问题。
区分细菌和真菌菌落分布的特点观察菌落实物、区分其分布的特点。
阅读教材。
将课前培养的菌落实物分发给各小组,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并及时点评并给予鼓励。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通过对实物、图片的观察总结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
展示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
制定探究活动的方案制定实施方案、交流活动的计划及展示观察记录的表格下课后半小时内将在各自环境中已接种的培养皿密封好,送回教室后排的空桌上。
布置设计探究方案,提醒学生注意设计对照组。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目标1.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进行“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教学难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教学准备培养基、培养皿、无菌棉棒、无菌水、透明胶带、标签纸、放大镜等材料用具;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展示香菇、发霉的面包、发霉的橘子的图片,讲解:当你在大自然中畅游时,映入眼帘的生物大都是植物或动物,偶尔还会看见蘑菇,它属于真菌。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发霉的面包、发霉的橘子,那是真菌中的霉菌。
至于细菌,肉眼就看不见了。
其实,在你周围有数不清的细菌和真菌。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新课——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教师活动】展示现代化养鸡场的图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1.养鸡场又不是医院,饲养员为什么要像医生一样穿着白大褂呢?2.给散养的鸡喂食时不用穿白大褂,这又是为什么?【学生活动】思考,尝试回答问题。
新知探究一、观察菌落【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6~67页的内容,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细菌很小,大部分真菌的个体也比较小,应该如何观察和检测它们呢?【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并思考。
【教师活动】展示有菌落的培养皿图片,讲解:在培养皿中加入适于细菌或真菌生长的物质,制成培养基来培养。
在培养基上,它们会迅速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继续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什么是菌落呢?【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教材,得出答案: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
展示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图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如何区分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呢?【学生活动】观察图片,思考,尝试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
再次展示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图片,进行总结:细菌的菌落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真菌的菌落一般较大,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能呈红、褐、绿、黑、黄等不同的颜色。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通过学习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了解生命是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无贵贱之分。
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命观点。
2、学习目标1. 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 通过观察不同形态的菌落图片,学会辨认细菌和真菌的菌落。
3. 知道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知道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一般条件和不同细菌生活所需要的特殊条件。
3、教学重难点1.掌握细菌和真菌菌落特征,知道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广泛分布。
2.怎么检测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二、教学设计(一)课堂设计教学过程:【导入】导入单元课题当我们在大自然中畅游时,映入我们眼帘的生物大都是植物和动物,但偶尔我们也会看见木耳、蘑菇,它们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它们是真菌,本章我们主要学习细菌和真菌。
【导入】导入本节课题情节导入:用橘子为道具,故意掉在地上,问学生能不能再吃。
引入细菌的存在。
通过钉子在不同倍数的电镜下的图像和各种真菌的图像来引入广泛分布的细菌和真菌。
过渡: 我们肉眼根本看不见细菌,而真菌大多也较小,为了便于观察、认识和检测,我们要将细菌和真菌培养成菌落?什么是菌落呢?【活动】一、菌落定义及特征我们肉眼根本看不见细菌,而真菌大多也较小,为了便于观察、认识和检测,我们要将细菌和真菌培养成菌落?什么是菌落呢?板书: 菌落的概念菌落: 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强调概念中的三个关键词)问: 图5-40只有两个菌落吗?每一个菌落是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还是多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呢?互动1: 认真看图5-40,观察图中哪些是细菌的菌落,哪些是真菌的菌落,并阅读图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表格板书: 细菌和真菌群落特点学以至用请同学们根据细菌和真菌菌落特点,识别下面的菌落(出示菌落图片) 过渡: 后两个培养基中的菌落是老师亲自培养的,你们想不想知道如何培养细菌和真菌?学生: 想。
细菌真菌的分布的教案
学生回答:不能或能(教师引导)
学生认真听讲。
二、授新:
(一)菌落
1.概念:
说到这儿,大家一定想知道细菌、真菌是什么样的?在哪儿呢?其实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请大家先来看几张图片:蘑菇、木耳、灵芝。有的是饭桌上美味佳肴,有的是稀有药材。它们都是大型的真菌。
发霉的、长毛的各种水果、食物,都是真菌中的霉菌。
细菌和大部分真菌都比较小,肉眼就看不见,那么我们怎样了解细菌和真菌分布情况呢?下面我们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除大型真菌外,小型真菌和许多细菌,本身它们的个体非常小,我们现在之所以能看到它们,是因为它们现在构成了许许多多个菌落。那1个菌落是如何形成的呢?
强调:既然是1个细菌或真菌繁殖而来
说明:构成1个菌落的就应是同种细菌或同种真菌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1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肉眼所见的集合体,叫菌落。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后完成表格内容
学生个别回答完成
学生阅读培养方法,并进行讨论、交流,总结得出需四步完成:
(1)配制培养基
(2)高温灭菌
(3)接种
(4)提供适宜温度培养
师提问:
配制培养基时用什么物质来配?为什么?
生思考回答:琼脂
因为琼脂加热冷却后到变为固态,这样便于我们去观察、操作
( 6 )设计好观察记录的表格,计划好观察的时间、次数。
(五)细菌、真菌生存的条件
通过探究,结合生活实例,请大家都
一下,细菌、真菌要生存下来,需具备什
么样的生存条件的生活条件
将培养基中携带的菌类杀死,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将少量细菌、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
学生回答: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引入: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北京市十一学校邢凤玉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细菌和真菌菌落的不同。
2.知道培养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包括配制培养基、灭菌、接种、培养等过程。
3.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积极参加探究方案的制定,在与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及时互相交流经验,学会与人合作完成探究活动。
二、教学重点1.说出细菌和真菌的菌落的不同。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三、教学难点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四、教学准备教师:培养菌落实物、培养基(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并高温灭菌)、发霉的橘子、牛肉浸膏、蛋白胨、氯化钠、琼脂实物、无菌棉签,制作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之前的对生态系统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细菌和真菌。
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在整个生物圈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那么,在生活中哪些环境中的细菌、真菌比较多?哪些环境中比较少?哪些环境中没有细菌和真菌?同学们会认为,脏的地方(比如厕所)、温暖潮湿的地方、抹布等细菌和真菌比较多。
太空中、干燥的地方、消毒水里细菌和真菌比较少,而实际上这种认识不是完全正确的。
教师请同学们比较一下马桶与手机的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同学们可能都认为当然是马桶微生物数量多。
教师展示马桶与手机相比的数据。
1.由英国《which?》杂志开展的研究共抽样检测了30个手机。
调查表明:现在英国人使用的6300万支手机中有1470万支手机存在健康隐患。
2.一支普通手机上所携带的有害细菌量是男厕所一个冲厕手柄所携带细菌量的18倍,手机成为更大的卫生隐患。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环境中细菌和真菌无处不在,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如何分布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微小生物。
【设计意图】从学生了解的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入手,再通过马桶和手机比较,发现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
细菌真菌的分布教案
细菌真菌的分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认识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2. 掌握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了解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
2.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
三、教学难点:1.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 实验材料:放大镜、显微镜、培养皿、细菌和真菌样本等。
3. 教学场地:实验室、教室。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细菌和真菌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细菌和真菌的特点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 讲解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介绍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
3. 讲解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介绍细菌和真菌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以及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4. 实验观察:引导学生使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细菌和真菌样本,观察它们的生活环境。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细菌和真菌的特点,讨论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学生提供反馈。
六、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寻找细菌和真菌的存在,如食物的腐败、植物的生长等,并记录下来。
2. 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有关细菌和真菌的书籍,增加对细菌和真菌的了解。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等。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在生活中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能力。
八、教学建议:1. 在课堂上尽量使用生动、直观的教学方法,如图片、实物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鼓励学生提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
3.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
九、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讲解了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和分布范围?2. 学生在实验操作和观察过程中,是否掌握了正确的观察和记录方法?3. 是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观察能力?十、课后跟进:1. 针对学生的实验报告和课后作业,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细菌真菌的分布教案
细菌真菌的分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的结构特点。
2. 引导学生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了解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
2.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
三、教学难点1.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特点和分布情况。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细菌和真菌的图片资料。
3. 小组讨论记录表。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细菌和真菌,了解它们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2. 提问:你们对细菌和真菌有什么了解?它们有什么特点?二、教学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讲解细菌和真菌的定义、结构特点。
2. 展示细菌和真菌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它们的形态。
三、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10分钟)1. 提问:细菌和真菌分布在哪里?它们有什么适应能力?2. 学生分组讨论,调查细菌和真菌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情况。
四、了解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0分钟)1. 讲解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如分解有机物、参与氮循环等。
2. 引导学生关注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如食品发酵、药物研制等。
五、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细菌和真菌的生活环境?2. 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讨论保护环境的方法和措施。
2. 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关注环境保护,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七、作业布置1. 绘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图,展示它们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情况。
八、教学反思1. 学生对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分布范围及其作用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规律;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规律。
三、教学难点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规律;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1. 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1 细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其大小一般在0.5-5微米之间,形态多样,有球形、杆状、螺旋形等。
细菌的生长速度很快,一般在20-40分钟内就能繁殖一代。
细菌的代谢方式多样,有些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有些则是化学合成。
1.2 真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真菌是一类多细胞微生物,其大小一般在10-100微米之间,形态多样,有菌丝状、球形、杆状等。
真菌的生长速度相对较慢,一般需要数天或数周才能繁殖一代。
真菌的代谢方式也多样,有些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有些则是化学合成。
2.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规律2.1 细菌的分布规律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包括土壤、水体、空气、动植物体内等。
其中,土壤是细菌最为丰富的栖息地之一,其数量可达每克土壤数百万至数十亿个。
此外,水体中的细菌数量也很多,其中以海洋中的细菌最为丰富。
空气中的细菌数量相对较少,但也不容忽视。
细菌在动植物体内的分布也很广泛,其中以肠道中的细菌最为丰富。
2.2 真菌的分布规律真菌也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包括土壤、水体、空气、动植物体内等。
其中,土壤中的真菌数量最为丰富,其数量可达每克土壤数百万至数十亿个。
水体中的真菌数量相对较少,但也不容忽视。
空气中的真菌数量相对较多,其中以室内空气中的真菌最为丰富。
真菌在动植物体内的分布也很广泛,其中以植物体内的真菌最为丰富。
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1 细菌和真菌在医学上的应用细菌和真菌在医学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抗生素的制备。
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杀死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其主要来源是细菌。
细菌真菌的分布教案
细菌真菌的分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的特征和区别。
2. 探究细菌和真菌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情况,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
2. 细菌和真菌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情况。
三、教学难点:1. 细菌和真菌在极端环境中的生存策略。
2. 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实验器材、微生物样本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细菌和真菌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微生物。
2. 讲解:介绍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讲解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3. 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细菌和真菌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情况。
4. 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细菌和真菌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策略。
6.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7. 板书设计:细菌真菌的分布1. 基本概念细菌:单细胞生物,无核,繁殖快。
真菌:多细胞生物,有核,繁殖慢。
2. 分布情况土壤:细菌和真菌广泛分布于土壤中,参与分解有机物。
水体:细菌在水中繁殖,真菌在水面形成菌膜。
动植物体:细菌和真菌寄生或共生于动植物体内。
极端环境:细菌和真菌在极端环境中具有特殊的生存策略。
8. 课后作业:2. 描述细菌和真菌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情况。
3. 谈谈你对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用的看法。
4. 搜集有关细菌和真菌的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5. 观察身边的微生物,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细菌和真菌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如食品发酵、药物研发等。
2. 探讨细菌和真菌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如生物降解、水质净化等。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细菌真菌的分布教案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 让学生掌握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和生存条件。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和生存条件。
三、教学难点:1. 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和生存条件的探究。
四、教学准备:1. 图片资料:细菌和真菌的图片。
2. 实验材料:细菌和真菌样本,显微镜。
3.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细菌和真菌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2. 新课导入:介绍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分类和特点。
3. 教学互动:引导学生观察细菌和真菌的样本,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4. 知识拓展:讲解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和生存条件,引导学生思考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细菌和真菌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分布范围和生存条件。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记录所见到的细菌和真菌,并思考它们的分布规律。
7. 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活动:1. 探究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细菌和真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2.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条件,总结它们的分布规律。
3. 成果展示:邀请学生代表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和发现,让全体学生了解不同环境下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
七、课堂讨论:1. 提问:让学生思考细菌和真菌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例如在食品制作、医疗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2. 回答: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细菌和真菌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并分享实际案例。
3.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细菌和真菌的利与弊,让学生认识到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设计4: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第四章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联系日常现象,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广泛性.2.观察不同形态的菌落图片及菌落实物,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3.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4、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分析实验结果,归纳适宜细菌真菌生存的环境条件和不同细菌生活所需要的特殊条件.2.通过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等.(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等方法,来学习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细菌和真菌无处不在的思想意识,从而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2.通过做“细菌和真菌分布”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开拓创新、交流和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培养的实验操作过程、设计探究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实验方案,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教学难点】利用事实说明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儿歌《采蘑菇的小姑娘》片段,思考:1.歌中提到我们最喜欢吃的蘑菇是植物还是动物吗?那么,它究竟是什么生物呢?它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什么角色?2.寻找生活中的细菌和真菌?观察生活:分组观察各组准备的实物,然后回答你们观察到了什么.质疑:很好,同学们观察得都很仔细,你们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些都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吗?要想解开这个谜,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新课学习思考:同学们你们对细菌和真菌的了解有多少呢?刚才同学观到的变质的米饭、牛奶是由细菌引起的.你看到是一个个的细菌吗?细菌很小,大部分真菌的个体也比较小,肉眼却根本看不见,应怎样才能让其露出“庐山真面目”?那么,这个集合体叫什么呢?(菌落的概念课件)1.观察菌落教师出示不同形态的培养的菌落实物并出示问题:细菌的菌落大小如何?颜色怎样?你认为细菌的表面怎样?光滑黏稠,还是粗糙干燥?和细菌菌落相比,真菌的菌落大小如何?形态如何?霉菌形成的菌落大小如何?形态如何?以小组形式观察、讨论、思考,选出每组回答较全面的同学作小组发言,看哪个小组总结的最好.结合日常所见,举一些细菌和真菌菌落的例子.2.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出示肉汤的故事下面同学们自学课本并思考以下问题.怎样配制培养基?什么是接种?想一想,在接种之前,我们把配置好的培养基应该如何处理,才能保证实验的成功?接种后,应把培养基放在什么地方培养?3.探究细菌和真的分布同学我们为什么要经常洗手?洗过的手和没有洗过的手上的细菌的数量有什么不同?马路上的细菌,真菌比草地多吗?池塘里有细吗?不同环境里都有细菌真菌吗?那么在我们周围那些地方细菌真菌比较多呢?哪中环境中会更少呢?请同学通过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得到答案.给学生进行温馨提示(课件)巡视和指导、参与设计,及时激励.指导学生展示实验设计方案.探究讨论课本问题:为什么培养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高温处理?为什么要用无菌棉棒?提示4相当于细菌、真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哪一个步骤?通过各组的交流,你认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怎样?什么环境条件下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在这个探究中,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的情况存在吗?是什么情况?为什么?根据你的探究活动进行总结: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必需哪些基本条件?【课堂小结】【课堂练习】【教学反思】板书设计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一.观察菌落二.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目标
1. 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2. 描述细菌和真菌菌落的特征。
3•知道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条件。
能力目标
1 •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并分析问题的能力。
2 •通过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等。
情感目标
1 •树立细菌和真菌无处不在的思想意识,从而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2 •通过做“细菌和真菌分布”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体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 •说出细菌和真菌的菌落的不同。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教学难点
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细菌和真菌的个体虽不及动植物高大,但它们在生物圈中却几乎无处不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已有的生活常识思考几个问题一一
①家里吃剩的饭菜存放的时间久了就会变酸,这是什么在作怪?
②橘子或面包存放久了,表面会有一些毛状物,为什么?
③腐烂的树枝上会长出一些木耳,木耳实际上是哪种生物?
④现代社会,啤酒是餐桌上的不可缺少的饮料,你知道它是用一种叫酒曲的霉菌制出的
吗?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广泛。
土壤、水里、空气中乃至我们的身体内外,甚至寒冷的极地和很热的温泉中都可以找到细菌和真菌。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二)菌落的观察
在日常生活中,你能用肉眼看到单独存在的细菌、真菌吗?
真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多细胞的,一类是单细胞的。
像蘑菇、木耳这些是属于多细胞
的大型真菌,比较高等。
单细胞真菌低等,个体也比较小,用肉眼很难看到。
当家里的面包、馒头或
橘子等放久后,我们却能看到它们发霉了,霉菌个体微小,为什么我们又能看得到呢?
2、菌落的概念
因为数量多,所以聚在一起的时候目标就大,所以我们可用肉眼直接看到。
像这样的,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产生许
多个体,形成我们肉眼可以看到的集合体,我们将其称为菌落。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变质或发霉的现象,这实际就是细菌或真菌不断增殖的结果。
3、比较细菌和真菌的菌落特点
请同学们观察、对比、总结出细菌和真菌的菌落特点有什么不同,完成下表:
----- C接种后的培养皿尽量放在实验室的培养箱内,为了观察和记录的方便,也可自己带回培养皿,但要放在温暖的室内。
学生自学P68-69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讨论、完成课本69页的讨论题:
①为什么培养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高温处理?为什么要用无菌棉棒?
②第3条提示相当于细菌,真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哪一个步骤?
③通过各组的交流,你认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怎样?
④什么环境条件下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在这个探究中,不可能有的情况是哪一种?为什么?
⑤根据你的探究活动进行总结: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必需哪些基本条件?
通过讨论,得岀以上问题的答案:
①因为可以将里面的细菌或真菌的抱子等杀死。
目的是为了防止棉棒上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②接种
③几乎无处不在,但在不同环境中分布的多少不同
④经过严格的高温灭菌的环境中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
在这个探究中,经高温灭菌后一直密封的培养皿中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
⑤因为灭菌后一直处在密封状态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必需的基本条件是:水、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三)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2、通过探究,你认为什么样的环境中细菌和真菌含量较多?
1、细菌和真菌分布非常广泛,几乎无处不在。
在土壤中、水里、空气中乃至我们的身体上,到处都可以找到细菌和真菌。
科学家还发现,在寒冷的极地,在很热的温泉中,甚至
在深海火山口等极端特殊的环境中,也有细菌和真菌的存在。
可以说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
分布最广泛的生物。
2、温暖、潮湿、富含有机物的环境里细菌和真菌的含量较多。
板书设计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在的分布
一、菌洛
二、细菌或真菌的培养
1、一般方法步骤:配置培养基-高温灭菌-接种-恒温培养
2、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三、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必需的基本条件:
水、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等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