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的核心

合集下载

道家思想的核心

道家思想的核心

道家思想的核心推荐阅读资料一: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户外的法则道家因崇尚自然高远,鄙弃狭隘功利主义,而常常走向极端,主张绝对虚无,反对一切作为,甚至进而反对一切人类文化、知识和技术的进步、否定礼貌的价值;因反对权威和社会的等级秩序、批判社会弊端而放下社会职责、淡漠参与意识、不信任甚至完全拒绝任何具体实际的社会改革措施,等等。

就应看到,道家思想中的这些历史局限性和消极面,的确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也对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务必的腐蚀性。

道家思想是中国最为重要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哲学思想之一。

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传说中,轩辕黄帝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

一般来说,公认第一个确立道家学说的是春秋时期的老子,老子在他所著的《老子》(《道德经》)中作了详细的阐述。

道家思想其他的代表人物还有战国时期的庄周、列御寇、惠施等人。

推荐阅读资料二: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道家是中国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传说中,轩辕黄帝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

一般来说,公认第一个确立道家学说的是春秋时期的老子,老子在他所著的《老子》(《道德经》)中作了详细的阐述。

道家思想其他的代表人物还有战国时期的庄周、列御寇、杨朱等人。

道家倡导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尊黄帝、老子为创始人,并称黄老之学。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户外的法则。

老子曾在他的著作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萧呵!寥呵!独立而不改,能够为天地母。

吾未知其名,强名之曰道”(《老子》第25章)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国,使人民从秦朝苛政中得以休养生息。

历史称之为文景之治。

其后,儒家学者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并被后世帝王采纳。

道家从此成为非主流思想。

虽然道家并未被官方采纳,但继续在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中扮演重要主角。

宋明理学更是揉合了道学的思想发展而成。

总结道家老子庄子思想

总结道家老子庄子思想

总结道家老子庄子思想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派,代表人物有老子和庄子。

他们倡导追求自然、守住本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提倡无为而治的理念。

本文将总结道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首先,道家思想强调追求自然。

道家认为,自然是宇宙间最高最伟大的存在,人应该追随自然的规律,顺应自然的变化。

老子认为,道是宇宙的根源,是一切事物的本原,道是无法言喻的,无法被定型。

人应当追寻道的真谛,寻求与道的合一。

庄子进一步强调追求自然,他提倡人们顺应自然的力量,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

只有追求无为而治,人们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其次,道家思想强调守住本心。

道家强调人应当保持纯真、本真的本心,不受外界的诱惑和干扰。

庄子认为,人们应当摒弃浮华的欲望和功利的追求,而保持质朴的本心,才能获得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老子认为,人应当保持朴素和谦逊的心态,摒弃功利的欲望,才能与道相伴,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第三,道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道家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相处,保持平衡。

庄子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观点,认为人应当与自然融为一体,与自然共生共荣。

人们应当摒弃人为的干预和改造自然的行为,而应当依靠自然的力量,让一切顺其自然。

只有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们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和安宁。

最后,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的理念。

道家认为,人们应当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不应过多地干预和操控事物的发展。

庄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观点,认为人们不应该过度追求功利,不应该过度干预事物的变化。

只有放弃外界的牵引和干扰,人们才能让事物自然发展,达到真正的和谐和平衡。

综上所述,道家思想强调追求自然、守住本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无为而治的理念。

这些思想对于人们的生活与处世态度具有深远的影响,使人们更加关注自然和谐、内心平静,并推崇无为而治的处世智慧。

这些思想的精髓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于人们追求真理和内心的宁静与自由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中国古代道家思想

中国古代道家思想

中国古代道家思想中国古代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与儒家、墨家、法家和兵家并称为百家思想。

道家的核心思想是崇尚自然,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注重个体的修养和内在的自我完善。

道教之所以被称为道家,是因为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就是“道”,“道”是宇宙的本源和规律,是世界万物的根本。

在《道德经》中,老子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说,他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是因果循环的根本。

道家认为,人应当顺应自然,遵循道的运行规律,才能够达到宇宙和谐的状态。

在道家思想中,个体的修养和内在的自我完善是非常重要的。

道家注重修身养性,追求无为而治,强调个体的精神境界和内心的平静。

他们认为,个体应当摆脱物质和欲望的束缚,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宁静。

在《道德经》中,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理念,强调人们应当以道德的行为去影响他人,而不是通过权力和强制来控制他人。

道家的修行方法主要是“炼气养性”,通过修炼身体,提高个体的能量和感知力。

道家鼓励人们保持身心的健康,注重内外的协调,追求身心的统一。

他们认为,只有体验到道的真谛,才能够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在政治方面,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反对权力的集中和强制的施加。

他们认为,政府应当尽量少干扰个人的生活,给予个体更大的自由空间。

道家不崇尚功利主义,他们认为个体的自由和幸福是最重要的,政府应当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而不是对人民进行管控和束缚。

道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道家的崇尚自然和追求内心的自由,影响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创作。

在诗词、绘画和书法中,道家的思想常常能够找到其痕迹。

同时,道家的思想也在道教中得到了延续和发展,成为中国古代宗教的核心信仰之一。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道家思想强调个体的自我修养和内在的自我完善,追求自然和谐的生活方式。

在政治方面,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反对权力的集中和强制的施加。

道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古代哲学的历史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道家思想的核心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思想主旨是自然和谐,道法自然,以无为治国,讲的是出世,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

一般来说,公认第一个确立道家学说的是春秋时期的老子,老子在他所著的《老子》。

从创立到现在大约有两千六百多年。

道家思想的核心《老子》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最高结晶,讲述“道”生万物,万物发展变化的“道理”,以及人类社会应如何适应“自然”。

一旦掌握老子的思想,便能轻松通晓诸子各家思想,具有鬼神莫测之能事。

老子道家学说可以参照的现实意义。

道家思想(一)按照自然规律行事“天之道,利而不害;从之道,为而不争。

”(第八十一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第七十三章)提出人类应按照道的规律来行动,反对妄为。

人的行为应该合乎天道,这些思想对现今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需要顺应自然之道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具体表现在人与资源和环境的问题上,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张,导致人类的生存环境恶化,人类无节制与不合理的对待资源,产生由资源导致的人与人关系紧张,甚至产生资源大战。

老子“道”的思想就要求人们应该按照自然规律行事,不凌驾于自然之上。

(二)反对社会文明异化,守护人本然价值。

老子十分强调“道”的自然性与无为性,他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以为天地人当效法“道”的自然性。

可见,在道家哲学中,“道”既是世界的本原和万物存在的根据,也是天地万物之本性和君王治国安邦之根本方略,也是人安身立命之根据和社会发展的终极境界。

“自然”则是对“道”存在状态与本性的客观描述,意指万事万物非人为的、不受外力干涉的存在方式,即“自然而然”、“自主而然”。

传统的宗教信仰认为世界是上帝的创造物,“‘道’法自然”的观念否定了超自然意志的支配,具有无神论的性质。

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

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

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众多思想流派之一,它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家思想强调追求与自然规律相合的道,倡导无为而治、虚静无为、自然至上等理念。

本文将介绍道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代表性思想家及其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一、道家思想的核心理念道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是“道”。

道,亦称“道可道,非常道”,指的是宇宙与万物的根源和规律,是一种超越性和至高无上的存在。

道家强调了追求与道相合的生活方式,认为只有顺应道的规律,人才能够达到自身的完美。

与儒家注重道德修养和社会生活不同,道家主张通过修身养性,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我完善。

他们提倡“无为而治”,主张通过放弃杂念,不争不抗,顺应自然规律,寻求内在的平衡与和谐。

二、道家代表性思想家1. 老子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奠基人,他的主要著作《道德经》被誉为道家的经典之作。

在《道德经》中,老子强调相对于活跃的行为和繁琐的仪式,应该追随道的本真与自然。

他提出了“无为而治”的理念,强调背离权谋和欲望的行为,而是以柔弱、谦虚和虚静为准则。

老子的思想对于后世的道家思想家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老庄学派老庄学派是道家思想的重要流派之一,主要代表有庄子和列子。

庄子的思想强调完全放松的心态,通过贵无能为、随缘自然的境界来追求自由、宁静与淡泊。

列子则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在,鼓励修养自身,达到道家的境界。

老庄学派对于后来的道家思想家以及文化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道家思想对古代社会的影响道家思想对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政治理念道家思想提倡“无为而治”,反对过度干预和专横的统治,主张让自然规律和人事之理自行发展。

这种理念对于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一方面限制了君主专制的权力,保护了个体自由和权益,另一方面也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2. 文化观念道家思想倡导追求无为而治、礼法自然的生活方式,引导人们追求宁静、和谐的生活态度。

这一观念在古代社会广泛传播,影响了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道家思想的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道家思想的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道家思想的主要内容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学派,起源于先秦时期,主要代表者有老子和庄子。

道家思想强调“道”的概念,认为宇宙间万物皆由道构成,主张追求自然、随顺天道,追求心灵的宁静和自由。

本文将探讨道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的影响。

一、道的概念道家思想的核心是对“道”的理解和追求。

道家认为“道”是宇宙的根源和统一原则,是无法言喻的绝对存在。

道既是生命的源泉,又是无为而治的原则。

道家强调通过顺应天道、追求宁静无为的方式来达到心灵的自由和升华。

二、无为而治的思想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认为自然界的运行并非人为干预所能左右,主张顺应自然,不要过分干涉自然规律。

道家追求一种和谐的境界,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主张静心养性,守住无为自然的原则。

三、非对抗的思维方式道家思想反对权力斗争和竞争,主张避免对抗和无谋的拼争。

道家强调以柔克刚,主张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以达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这种非对抗的思维方式对古代中国的社会和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自由与放逐的价值观道家思想中强调个体自由的追求,主张排除外界的干扰,回归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道家强调物质世界的虚幻和欲望的束缚,鼓励个体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平静。

这种自由和放逐的价值观对古代中国的人们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五、对人生意义的思考道家思想对人生的意义与价值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道家主张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和,执着于物质和功利的追求会带来精神上的困扰。

道家认为真正的人生意义在于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升华,通过无为而治的方式,达到心性的平和与满足。

六、对现代社会的影响道家思想对现代社会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现代社会,人们追求物质生活的过程中常常感到疲惫和迷茫。

道家思想主张返璞归真,回归内心,追求宁静与自由。

这种追求不仅有助于个体心理健康,也有助于社会和谐与稳定。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强调追求宇宙真理的“道”,主张无为而治、非对抗的思维方式,强调个体自由与心灵的宁静。

道家思想的核心

道家思想的核心

道家思想的核心推荐阅读资料一: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户外的法则道家因崇尚自然高远,鄙弃狭隘功利主义,而常常走向极端,主张绝对虚无,反对一切作为,甚至进而反对一切人类文化、知识和技术的进步、否定礼貌的价值;因反对权威和社会的等级秩序、批判社会弊端而放下社会职责、淡漠参与意识、不信任甚至完全拒绝任何具体实际的社会改革措施,等等。

就应看到,道家思想中的这些历史局限性和消极面,的确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也对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务必的腐蚀性。

道家思想是中国最为重要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哲学思想之一。

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传说中,轩辕黄帝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

一般来说,公认第一个确立道家学说的是春秋时期的老子,老子在他所著的《老子》(《道德经》)中作了详细的阐述。

道家思想其他的代表人物还有战国时期的庄周、列御寇、惠施等人。

推荐阅读资料二: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道家是中国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传说中,轩辕黄帝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

一般来说,公认第一个确立道家学说的是春秋时期的老子,老子在他所著的《老子》(《道德经》)中作了详细的阐述。

道家思想其他的代表人物还有战国时期的庄周、列御寇、杨朱等人。

道家倡导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尊黄帝、老子为创始人,并称黄老之学。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户外的法则。

老子曾在他的著作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萧呵!寥呵!独立而不改,能够为天地母。

吾未知其名,强名之曰道”(《老子》第25章)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国,使人民从秦朝苛政中得以休养生息。

历史称之为文景之治。

其后,儒家学者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并被后世帝王采纳。

道家从此成为非主流思想。

虽然道家并未被官方采纳,但继续在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中扮演重要主角。

宋明理学更是揉合了道学的思想发展而成。

儒家道家佛家法家的核心思想

儒家道家佛家法家的核心思想

儒家、道家、佛家、法家的核心思想儒家、道家、佛家思想核心表述儒家思想主旨是仁义,舍生取义,以仁孝治国,讲的是入世,儒家指由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创立的后来逐步发展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从创立到现在大约有两千五百多年.儒家重人的自身修养,要与身边的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道家思想主旨是自然和谐,道法自然,以无为治国,讲的是出世,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一般来说,公认第一个确立道家学说的是春秋时期的老子,老子在他所着的老子.从创立到现在大约有两千六百多年.;佛家,唯心主义,强调自身修养,讲的是超世,佛教是教育,是教人要深信因果,要得正知正见,超脱轮回,度己度人,成就佛果.佛教的创始人是悉达多,从创立到现在有两千多年.经过一千年的融合,在宋代,道、儒、佛已经三位一体了:以道行、儒礼、佛法为灵魂影响着每一位华夏子孙.道、儒、佛家的养生思想:儒家讲的是敬,道家讲的是静,佛家讲的是净.从修为的层次上,我认为一个比一个层次高.哲学的核心思想表述首先,什么是哲学.首先是起源,我就结合历史知识解说一下.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希腊出现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一些人人开始怀疑宗教神话对世界和人生的解释,试图从实际出发去探究世界万物的本来面目,提出一系列普遍性问题,于是,最早的哲学诞生了.再次,从字面上理解,哲学一词,起源于古希腊词语”philo"热爱和“sophis”智慧.哲学本意就是“爱智”,哲学家是“热爱智慧的人”.说白了,哲学就是一门使人聪明的智慧之学.那么,哲学实质是什么1,哲学是世界观的学问,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在这里,什么是世界观,什么是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辩证关系,我就不一一解说了,从字面上模糊了解即可.但是,人人都有世界观,但是,一般人的世界观都是凌乱的,不规则的,自发的,所以不能称为哲学,而哲学就是哲学家根据一定得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和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注意,哲学只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思想体系,不一定是正确的思想体系,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当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最科学的哲学.2、从哲学与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看,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学问.具体科学揭示的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3、哲学的作用.未学习哲学之前,我都很难理解这些抽象的世界观方法论对于我们来说有什么用.学进去了才发现,生活真的是处处有哲学,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可以把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的思想,由此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把握好哲学,我感觉自己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一定的俗气和幼稚.不难发现,学习好哲学之后,我在看社会问题,政治问题,人生问题的时候,思维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更加沉稳,更加冷静,思考问题特别的辩证,思考内容的角度也更加全面,这些在某些网络论坛进行辩论、贴吧发言和平常与人交流中都有所体现,就是在回答你这问题的时候,思绪措辞也比未学习哲学之前变得更加严谨、更加符合逻辑.对于一个思想发展不成熟,容易走歪路得高中生来说,学习好科学的哲学无疑是给思想来一次大矫正.对我们以后的人生发展,无疑是有益而有必要的.所以,上大学之后,我还会继续选修哲学的.个人认为,学习哲学就是给自己精神思想来一次从头到脚的神圣冲刷,哲学直接改造的是伱的思想精神,根本改造的就是伱的做人处事了.玄学的核心思想玄学是三国、两晋时期兴起的、以综合道家和儒家思想学说为主的哲学思潮,故通常也称之为“魏晋玄学”.玄学是魏晋时期取代两汉经学思潮的思想主流.玄学即“玄远之学”,它以“祖述老庄”、综合儒道立论,把周易、老子、庄子称作“三玄”.玄学之“玄”,出自老子的思想,老子·一章中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就是总天地万物的一般规律“道”,它体现了万物无穷奥妙的变化作用.玄学家们用他们改造过了的老、庄思想来注解儒家的论语、周易,对已经失去维系人心作用的两汉经学作了改造,建立起了“以无为本”的哲学本体论.儒家的“礼法”、“名教”、“天道”、“人道”等思想,虽然也是玄学所讨论的内容,但其主旨却是道家的,即强调崇高的是“无”、“自然”和“无为”.玄学所探讨的中心问题尽管仍可归结为天人关系问题,但在形式上,它已经摆脱了两汉经学章句笺注的繁琐破碎;在内容上,则抛弃了经学思潮的“天人感应”的粗俗的目的论之论证.玄学家在多方面论证了道家的“自然”与儒家的“名教”二者是一致的,他们一改汉代“儒道互黜”的思想格局,主张“儒道兼综”,孔子依然是最高的“圣人”.玄学所提出的或着重关注的有无、本末、体用、言意、一多、动静、自然与名教等一系列具有思辨性质的概念范畴,都是原始儒学和两汉经学所不具备或不重视的,玄学的出现大大推动了中国哲学的发展.玄学一开始是从古文经学内部产生的.先是出现了脱出郑玄之学而更尚简要、重义理的刘表、宋衷的“荆州之学”,稍后又崛起专与“郑学”立异的王肃“王学”,后来才转向何晏、王弼的玄学.玄学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玄学正式登上历史舞台,那是在曹魏的正始年间240~248,史称“正始之音”.当时出现了何晏、王弼的“贵无论”.何晏作论语集解、道德论,王弼注老子、周易,他们“以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晋书·王衍传;认为“圣人体无,无又不可以训,故不说也.老子是有者,故恒言其不足”三国志·钟会传注引何劭王弼传,意即孔子高于老子,孔子口说“名教”,实是“体无”,老子是处于“有”而论“无”.第二阶段:正始之后,随着司马氏集团夺取政权,各士族集团内部的斗争日趋激化,玄学思潮内部也出现了“贵无”与“崇有”、“任自然”与“重名教”等各种争论.出现了以嵇康、阮籍为代表的“名教不合自然”的“异端”倾向,他们与司马氏集团在政治上不合作,强调“名教”与“自然”对立,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轻视礼法.而乐广、裴{危页}“崇有论”基础上,郭旬以其庄子完成把“贵无”和“崇有”、“自然”和“名教”统一起来的任务.郭象提出名教与自然在理论上的一致性,他舍异求同,以“独化论”来解决这对矛盾,认为圣人“虽寄坐万物之上,而未始不逍遥也”逍遥游注;“圣人常游外以冥内,无心以顺有,故虽终日挥形而神气无变,俯仰万机而淡然自若”大宗师注.东晋以后,玄学开始与佛教中般若学合流,逐步变为佛学的附庸.佛学的核心思想佛家教义的主要思想就是鼓励人们行善,勿恶;忍耐,戒欲;生灵平等.道家的核心思想“道”究竟是什么呢归根到底,“道”是宇宙之本,万物之根,人类之始,运动这理.老子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第一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第二五章管子‘内业说:“凡道无根无基,无叶无荣,万物以生,万物以成,命之曰道.”庄子‘大宗师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不可受,可得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师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老子和庄子在很多地方都对“道”做了解释,但为什么还是不能被人理解呢这是因为宇宙生成之初,那时究竟是什么也没有人能够理解.但我们知道它总有一个开始,所以老子就把这个开始称为“道”,所以道是先天地生的.其实“道”的内涵并不是老子开创的.易经中“太极”与“道”的概念非常相近.所以我们说道家思想是对易经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把“道”天的生成之“始”是很不够的,老子还把“道”归结为天的生成原理.天究竟是怎样生成的似乎更复杂了.无论在东方哲学,还是西方哲学中这都是基本一致的.东方哲学认为,天是由于“阴”和“阳”的对立统一生成的.西方哲学认为事物都是由“正”“反”的矛盾和统一决定的.易经说: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实这是一种思想的两种表述而已.从根本上说,无论是宇宙,还是我们身边的鸡毛蒜皮都是由于“阴”和“阳”的对立统一形成的.在讲清楚了“道”的原理,即,我们弄清楚了“天”以后,我们再来讨论万物.易经和道家思想都认为在生成原理上,天和万物是一样的.只是老子说得更清楚和明白而已.这就是老子的“天下母”的思想.他说:“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老子52章归结起来这就是“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的来源.从这里可以看到,“道”一是指天地‘始”,而更重要的是“天”和“人”的运动规律.以至于中国文化中出现了很多“道”的规律的概念.比如,大道、正道、邪道、道理等等.意即,符合规律的就是正道,不符合规律的就是邪道.后来封建统治者又把“道”作为自己的化身.认为维护君王的就是正道,不符合君王的就是邪道等等.道的这一概念,无论在中国哪一学派中,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等任何一个领域都可以找到它的影子.所以,如果抽去了“道”的思想,中国文化就要散架.道家的道德经指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可以说这与基督教的三位一体的一神论及创世论不谋而合.神这一观念往往被人们人格化.基督教认为:神既有人格的一面,也更有超人格的一面,神并非有限的人格所能限定,他是无限的.所以,圣经·约翰福音指出“道就是神”,可以理解为,它肯定了道家的道就是基督教的上帝,是同一位造物者.上帝道是唯一的,不可能在中国有一位,在西方有另一位.基督教认为天使和人的灵魂都不是神,因为神是造物者,而他们是被造者.道家是一种哲学而不是一种宗教,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道教把许多古代圣人当作神崇敬,并且向往人能够长生不老.这种在人当中寻找神的思想和追求永生的思想是有价值的,但只有耶稣才是神借着童女怀孕降生成为人,他既是神,又是人.他通过受难,流血,复活,拯救人类,也证明了他的神性.人相信他,就可以得救,得永生,与神和好,成为神的儿女.其他任何人都只是人而不是神,是被造者,而不是造物者.耶稣基督是唯一的救世主.道德经第78章指出:“是以圣人云:受国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其实从大的方面看,宗教跟思想流派的区别也适合解释道家和道教的区别,比如宗教有比较严密的仪式,有自己的禁忌和制度等等,而什么家之类的思想只强调思想本身,如何去实践则要求的比较少.儒家的核心思想修身养性,齐家治国.中庸之道,中庸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把握阴阳的大智慧,尤其讲变通,中是整全的,但我们无法同时掌握整全的,所以中就变成了合理.当它大才合理的时候,这个中就代表大,当它小才合理的时候,这个中就代表小,当它极端才合理的时候,中就代表极端.中庸之道,就是如何找到这个合理点,达到以虚控实的目的.仁义礼只是安人法,将心比心平衡的方法.还有经权之道.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儒家的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儒家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儒家思想对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大,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儒家的“礼治”主义的根本含义为“异”,即使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只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的理想社会.国家的治乱,取决于等级秩序的稳定与否.儒家的“礼”也是一种法的形式.它是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如违反了“礼”的规范,就要受到“刑”的惩罚.儒家的“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这是最彻底、根本和积极的办法,断非法律制裁所能办到.儒家的“人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从这一角度看,“德治”主义和“人治”主义有很大的联系.“德治”强调教化的程序,而“人治”则偏重德化者本身,是一种贤人政治.由于儒家相信“人格”有绝大的感召力,所以在此基础上便发展为“为政在人”、“有治人,无治法”等极端的“人治”主义.法家的核心思想法家的核心思想是以法治引领社会.他们的理论根据是万物以道为原为本,法是道在社会的体现.法家推行法治思想的根本目的是富国强兵.是以法治引领社会.他们的理论根据是万物以道为原为本,法是道在社会的体现.法家推行法治思想的根本目的是富国强兵.儒家思想产生背景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中国文明史经历了夏、商、周的几千年之后,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说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是自己的思想本色.东周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周王室衰微,诸侯坐大,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的“周礼”遭到极大破坏,诸侯争霸,社会处于动荡之中.这时候代表各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异常活跃,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他们纷纷登上历史舞台,着书立说,提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办法,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家、法家、道家,他们各自为新兴的地主阶级设计了一套结束割据,实现统一的治国方案,为秦汉以后的社会治国思想的选择奠定了基础.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由于社会内部不可调合的矛盾引起的深重危机摇撼了传统文化的权威性,对传统文化的怀疑与批判精神与日俱增,就连“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孔子也不能不把当时所处的时代精神注入到自己的思想体系中,并对传统文化加以适当的改造,以便在社会实践中建立一种新的和谐秩序和心理平衡,这种情况到了大变革的战国时代显得尤为突出,因为人们在崩塌的旧世界废墟上已经依稀看到了冲破旧尊卑等级束缚的新时代的曙光.儒家思想的形成儒家学派之前,古代社会贵族和自由民通过“师”与“儒”接受传统的六德智、信、圣、仁、义、忠,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社会化教育.从施教的内容看,中国古代的社会教育完全是基于华夏族在特定生活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价值观、习惯、惯例、行为规范和准则等文化要素之上而进行的.儒家学派全盘吸收这些文化要素并上升到系统的理论高度.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第一次打破了旧日统治阶级垄断教育的局面,一变“学在官府”而为“有教无类”,使传统文化教育播及到整个民族.这样儒家思想就有了坚实的民族心理基础,为全社会所接受并逐步儒化全社会.但是儒家学派固守“道不过三代,法不贰后王”荀子·王制.儒家思想的内涵丰富复杂,封建皇权逐步发展出基础理论和思想,即讲大一统、讲君臣父子和讲华夷之辨.对待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态度问题,近代以来一直存在着两种对立的思想倾向:一是国粹派,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一切都好,甚至对二十四孝也不加批判地完全肯定:一是西化派,把中国落后的一切根源归之于文化传统,主张完全抛弃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全盘西化.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应该是古为今用,批判继承.但是如何进行“古为今用,批判继承”呢我们认为:1对哪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价值原则,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例如周易大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有为精神,论语中所提倡的舍生取义、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品质,以及“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历史使命感,孟子中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以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忧患意识,春秋公羊传中强调的天下统一的思想等,都是很容易转化为新的时代的.尤其是强调统一的思想传统,更具有现实意义.2对有些内容可抽取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为今天新文化建设有用的思想要素.如“民本”思想.从西周初年的“敬天保民”到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再到荀子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民本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古代“民本”的真正内涵,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利益.今天我们剔除其封建内核,则可以从人民当家作主的角度来转化古代的民本思想,将其发展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社会主义观念.儒家提出“修己安人”、“正心修身”等命题,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仍具现实意义.今天我们仍需要提倡自身修养和为社会主义而献身的精神.3对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必须否定和抛弃.如“三从四德”的女性观,“天不变道也不变”的自然观,“别尊卑,明贵贱”的封建等级观等.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孔子门下弟子三千,因而总结出很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比如“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等.孔子更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某些地区更将“孔圣诞”定为“教师节”.自从中国人开始追求现代化以来,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上的地位就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自明清时代,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上的地位就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参考儒家传统提供的资源.尤其是华人和东亚人应该有这个机会.但是正如其它的文化传统,儒家传统属于全人类,所以儒家的思想文献应该尽量翻译成各种语言,提供给大家.从一开始儒家思想就体现为一种具有普遍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用今天的话语来讲,在古代中国儒家思想就被理解为人类文明的核心.结果,至少在中国,儒家思想被视为文明或文化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儒家思想给现代人提供了很丰富的资源.面对这些资源,现代人具有一个选择的自由,可以吸收资源里面的一些成分,也可抛弃一些成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儒家思想、君主专政制度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史的两大主体内容.但是不管你做出什么选择,儒家思想属于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宝库.保存和解释儒家思想文献,增进人们对它的理解是我们作为对儒家感兴趣的学者的一个重要任务.不管你对儒家思想的评价如何,了解这个极其丰富多彩的传统一定会使得你的生活更加丰富.“儒家,释家,道家“的内容和核心思想分别是什么呀儒家,由孔子将道家思想拓展而形成,积极入世型“命由我定,运由我转,无关鬼神乎”这是中国道、儒两家的名言,正因为如此,中国历来都是个无宗教信仰的国家是按人数上和老百姓的态度上来说,因为统治中国思想的都是以君臣家国、兄弟义气等方面的,神仙鬼怪只不过是民间传说,用来点缀生活.即使是现在,真正的教徒数量我们都可忽略不计,所以,才叫道家、儒家、释家,而称为道教、儒教、佛教的较少境外的佛教不算,国人一直是把道儒佛当思想系统看待.佛教是教育,是教人要深信因果,要得正知正见,超脱轮回,度己度人,成就佛果.佛教的创始人是悉达多,从创立到现在有两千多年.道家起源:老子.基本思想:无为,无不为.----修成真人 .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个人认为核心是通过内省,提高自身境界,达到与世界万物的合谐.不论是儒家的修齐治平,还是佛家的降伏其心.是内省型的大陆文化.。

道家思想的核心

道家思想的核心

道家思想的核心推荐阅读资料一: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户外的法则道家因崇尚自然高远,鄙弃狭隘功利主义,而常常走向极端,主张绝对虚无,反对一切作为,甚至进而反对一切人类文化、知识和技术的进步、否定礼貌的价值;因反对权威和社会的等级秩序、批判社会弊端而放下社会职责、淡漠参与意识、不信任甚至完全拒绝任何具体实际的社会改革措施,等等。

就应看到,道家思想中的这些历史局限性和消极面,的确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也对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务必的腐蚀性。

道家思想是中国最为重要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哲学思想之一。

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传说中,轩辕黄帝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

一般来说,公认第一个确立道家学说的是春秋时期的老子,老子在他所著的《老子》(《道德经》)中作了详细的阐述。

道家思想其他的代表人物还有战国时期的庄周、列御寇、惠施等人。

推荐阅读资料二: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道家是中国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传说中,轩辕黄帝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

一般来说,公认第一个确立道家学说的是春秋时期的老子,老子在他所著的《老子》(《道德经》)中作了详细的阐述。

道家思想其他的代表人物还有战国时期的庄周、列御寇、杨朱等人。

道家倡导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尊黄帝、老子为创始人,并称黄老之学。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户外的法则。

老子曾在他的著作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萧呵!寥呵!独立而不改,能够为天地母。

吾未知其名,强名之曰道”(《老子》第25章)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国,使人民从秦朝苛政中得以休养生息。

历史称之为文景之治。

其后,儒家学者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并被后世帝王采纳。

道家从此成为非主流思想。

虽然道家并未被官方采纳,但继续在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中扮演重要主角。

宋明理学更是揉合了道学的思想发展而成。

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与道家文化

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与道家文化

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与道家文化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潮之一,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家思想主要由老子和庄子两位先哲所创立,强调顺应自然、追求无为而治的理念。

道家文化则是在道家思想的指导下,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形成的一种独特文化氛围。

本文将从道家思想的核心思想、所倡导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与道家文化。

一、道家思想的核心思想道家思想的核心思想是“道”。

在道家的眼中,道被视为宇宙的根源,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

道是无形无相的,却又贯穿于宇宙万物的存在。

它不仅是宇宙间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也是人们追求内心平和、达到自我超越的理想境地。

同时,道家强调“无为而治”的理念,即通过顺应自然,将个人的欲望降至最低,追求无欲无求的境界。

只有这样,才能够与道相合,实现自我与宇宙的融合,达到彻底的自我解放。

二、道家倡导的生活态度道家强调追求内在的自由和平和。

在道家看来,人类的内在本质是善良而完善的,只有当个人将自己的欲望降至最低,返璞归真地去追求内心自由时,才能达到人生最完美的境地。

因此,道家鼓励人们追求简朴、无欲无求的生活态度。

在这种生活态度中,人们不追逐功名利禄,而是安于自己的本心,与自然和谐相处。

此外,道家还认为“自然无为”,即顺应自然,不违背自然规律。

他们认为人们应该像水一样,以柔克刚,以无为而治的态度去处理事物,而不是强求并反抗。

三、道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道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道家思想鼓励人们追求内在的自由和平和,强调顺应自然。

这一思想观念渗透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方方面面。

例如,在中国古代绘画中,山水画的创作方式契合了道家的审美情趣,追求“以气象为主、以神韵为本”的审美境界。

其次,道家思想对于政治理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道家的“无为而治”理念,鼓励君主不要过度干预百姓的生活,以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这种思想观念直接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分封制度便与道家思想相契合。

道教中心思想4个字总结

道教中心思想4个字总结

道教中心思想4个字总结道教的中心思想可以用四个字来总结:道、无为、自然、心性。

首先,道是道教的核心概念,也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和本体。

道源于无,是无穷无尽的存在,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终极真理。

道德经中有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句话意味着道是无法被言语和概念所捕捉和界定的,只能通过直观体验和个人领悟来实现对道的理解和追求。

道是一切存在的根本,包含了自然、人类和伦理道德等方面的真理。

因此,道教强调个人要与道合一,回归到本源的追求。

其次,无为是道教的重要理念。

无为并不是指无所作为或者懒散无为,而是指顺应自然,不自我膨胀地去追求功利和成果。

道德经中曰:“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这句话强调了返璞归真、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

在道教观念中,人类的活动应当与自然相协调,顺应自然的规律,以便达到内心的平静和和谐。

人类应当舍弃功利主义和追求虚荣的欲望,而是顺从内在的本能,顺其自然地生活。

第三,自然是道教信仰的重要成分。

道教中有“道法自然”之说,认为自然规律是由道所决定并运行的。

“天人合一,同道合一”是道教对自然和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

道教倡导以自然为师,观察自然世界的变化和规律,以此来指导个人的修行和生活。

道教尊崇自然界的山川、星辰、植物、动物等,将它们视为神圣的存在,并将自然界看作是人与道相通的媒介,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来实现心灵的升华和与道的联结。

最后,心性是道教思想的又一核心方面。

道教强调个人内心的修炼和觉醒,将心灵的清净和平和视为修行的最高境界。

心性是指个人的精神意识、情感体验以及道德品质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道教主张通过打磨内心,培养虚静的心态和淡泊的情感,来摆脱尘世的困扰和束缚,追求真理和永恒的平和。

在心性修行的过程中,个人需要推陈出新、摒弃妄念、循循善诱以达到达到内心真正的自由与解脱。

综上所述,道教的中心思想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即道、无为、自然、心性。

这四个字或者理念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道教思想的核心。

道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

道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

道家思想的核⼼价值观 道教是我国的本⼟宗教,其思想具有独任清虚、超迈脱俗、绝礼去仁、追求返璞归真的独特⽓质。

下⾯是⼩编为⼤家整理的:“道家思想的核⼼价值观”欢迎阅读仅供参考,更多内容请关注店铺()。

⼀、道家的⼈⽣观⼀、道家的⼈⽣观 ⒈⾃然⽆为 道家的⼈⽣哲学是道家哲学的核⼼内容,就实质来讲,⼈⽣哲学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意义和⼈⽣价值问题。

与儒家不同,道家主要是通过揭⽰⼈与物即⾃然的统⼀与联系来彰显⼈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的。

“⾃然”这⼀概念⾸见《⽼⼦》第⼆⼗五章:“⼈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然。

”《⽼⼦》所说的“⾃然”是⾃然⽽然,是事物天然的、⾮⼈为的⼀种状态,如⼗七章所谓的“百姓皆谓‘我⾃然’”也是这种意义:百姓在圣⼈之治下安居乐业,他们只知有圣⼈在,但没有圣⼈的作为,因此认为⾃⼰的⽣活本来就是如此。

所以我们说,⾃然便是道,不⽤再去寻找道了,总之,“⾃然”是“不⽤借助别⼈的⼒量,靠⾃⾝内在的作⽤,成为如此或者就是如此”。

②⽼⼦的“⾃然”开创了道家乃⾄后世思想家思索天⼈关系的⼀个独特视⾓,维护“⾃然”,崇尚⽆为,反对⼈为,顺应⾃然⽽为便是⽆为。

“⾃然是⽆为的最好表征,⽆为是⾃然的必定要求”,③⽆为是道家在处理⼈与⾃然、⼈与社会、⼈与⾃⾝关系时所采⽤的态度与⽅式。

清静⽆为是道家的重要⾏为法则,⼈们如今也越来越意识到道家的⽆为显然不是⽆所作为,⽽是蕴藏⼤为的⽆为,因为⽼⼦之道讲究⽆为⾃化,清静⾃正,⽆为就是不违反本性,不违背内在规律,顺势⽽趋,形似⽆为,实则达到⽆不为之良效。

⒉贵柔主静 《⽼⼦》第五⼗⼆章提出“守柔⽈强”的观点,⽼⼦认为能守柔才是真正的强者,⽽“强梁者不得其死”(《⽼⼦》第四⼗⼆章)的“强”并不是真正的强,是没有⽣命⼒的、不能持续发展的刚强。

所以道家崇尚“⽔”,因为⽔本性柔弱,但却能推动巨⽯,是所谓“天下之⾄柔,驰骋天下之⾄坚”(《⽼⼦》第四⼗三章)。

在道家看来,刚强只是⼀时的,⽽柔强才是最后的胜者,是养晦,以静制动,这对我们现今处在⼀个如此快节奏的、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要怎样⾯对⼈、处理事同样有着很深的启⽰。

道家思想的主要内容

道家思想的主要内容

道家思想的主要内容首先,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就是“道”。

在道家思想中,“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和本质,是一切存在的根本。

道是无形无象的,超越了一切对立和限制,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

在老子的《道德经》中,他说“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道是无法用言语和概念来准确描述的。

因此,道家思想强调人们应该顺应道,追随自然,不要去违背和干预宇宙的本源规律。

其次,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

无为并不是指不做事,而是指不做违背自然规律的事,不做无谓的事。

在《道德经》中,老子提出“无为而无不为”,强调无为的是顺应道的自然之道。

庄子也提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强调无为的是追随自然,顺应自然规律。

因此,道家思想主张人们应该顺应自然,不要去违背自然规律,不要做无谓的事,要做到无为而治。

第三,道家思想强调“自然”。

在道家看来,自然是最高的原则,人们应该顺应自然,追随自然的规律。

道家思想主张人们应该像自然界一样自由自在,不受束缚,不受规范,不受限制。

在庄子的《庄子》中,他用“蝴蝶梦”、“大鱼跃龙门”等寓言来说明人们应该像自然界一样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因此,道家思想主张人们应该顺应自然,追随自然的规律,不要受外界的干扰和束缚。

最后,道家思想的生命观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道家认为生命是宇宙万物的本质,是宇宙的根源。

在《道德经》中,老子提出“生之徒,有之;生之母,无之”,意思是生命是有限的,而生命的根源是无限的。

庄子也提出“逍遥游”,强调人们应该像自然界一样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因此,道家思想主张人们应该顺应自然,追随自然的规律,不要受外界的干扰和束缚。

综上所述,道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道、无为、自然和生命观四个方面。

道家思想主张人们应该顺应道,追随自然,不要去违背和干预宇宙的本源规律。

道家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后世的哲学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道家的三观

道家的三观

道家的三观
道家的三观即以天理、人性、道德、 three viewpoint of Taoism,是从古代至今的道家思想的核心,其中的道德、人性和天理三者之间的关联特别密切。

首先,“道德”就是各种伦理道德和道德规范的总称,这里的道德指的是不以私利、不因追求自我利益而产生的刻板行动,而是以自我克制、反思和审视自身行动的“善”。

道家的三观认为,要克服“尔虞我诈”,崇尚美德,善恶有报,而报应不会马虎,是天道的不变法则,是自然界的必然规律,这也是从古至今道德树立最根本的原因。

其次,“人性”指的是与人类本性有关的思想观点。

道家三观坚持以天为不变法则,礼乐则变;以道德为度,以人为核心,特别强调以人为本,尊重人的本性,捍卫人的尊严和权利。

同时,强调行为要看过程,而不仅仅看结果,强调个人的自我教育和适度的自我保护,把“养生力”看作是最高的道德追求。

最后,“天理”就是天道规律,也就是处处以天道之理(Dao)为准则。

道家三观强调尊道至上,把“道”看作是宇宙万象中最基本的物自然之理,所有的物自然界之事物都该按照这种自然规律运行,而它的运行也受到之类的限制,宇宙的运行的本质就是“变化”,也就是所谓的“太极”。

总之,道家三观认为,一切都受到天道法则的约束,而超越天道的只有一个:就是人的心态。

一个人的善恶,智慧,担当,只有心无旁骛,调节自己的情绪,才能够真正得到自信,从而把自己调整到道德、人性、天理三者统一,从而去实现真正的道德解放,最终达到“上道”的境界。

道家思想的核心

道家思想的核心

精心整理道家思想的核心在研究道家的核心思想过程中,我们也许会很难理解这些思想的核心内容,或者思想核心想法,但是我们可以知道对于道家思想核心思想,我们可以进行学习,从中体会研究到不一样的感受。

12争“;-率直而没有放肆;光而不耀-有光芒而不炫耀;廉而不剐。

体现处世的态度:平和、宽容、自然。

3、清静为天下正清静之道,自然之道。

“处无为之事,行无言之道“高明的管理者要懂得:“不言之教“,有时无声胜有声。

“治大国若烹小鲜,不可烦,不可挠;烹小鲜者不可挠,治大国者不可烦,烦则人劳,挠则鱼烂“。

严子陵:“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4、虚其心道就是虚,去除心中的念想、重重心事就是快乐;即让心虚着,没有心事,5“祸一个人的幸福和人生成就与自身的品德以及价值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道家哲学代表人物“老子与庄子”的着作,给出了人类品德提升的方法和价值观。

分如果以品牌,炒作,证书来证明一个人或某件物的价值。

人们往往会被蒙骗。

人们应该去发现一个人或一件事物真正价值所在。

因为虚荣心的关系,人们往往会第二:无私的人才能成就自己一个人的成就和人生观,如果建立在以金钱数量衡量和物质享受上。

就不容易树立自己发展的目标。

很容易变成那种如同无头苍蝇一样乱窜没有目标的人。

还会因为自己的欲望,给社会和他人造成很多的不和谐。

这样就容易危及到自身的安危了。

一个人的人生观应该建立在个人价值体现与社会贡献上面。

有很多科学家,艺术家等。

他们追求是建立在发挥自己的专业领域上面。

他们更关心的是自己的价值与人类发展这样的事情上面。

这样的人,对于物质享受非常淡泊。

他们创造了巨被揭怀玉这一章里老子用圣人外面穿着粗布的衣服里面揣着宝玉这个比喻。

表达了人的行为和外表某些时候与内在本质不一样。

好比一个在人群中喜欢哗众取宠的人,这样的人比较不可靠。

一个太容易打动女人的男人,在感情方面往往是随便和不付责任的。

一个太注重外表着装体面的人,内在有可能是空虚的。

某些时候这样的人因为要掩饰内在的空虚和迂腐。

道家的核心思想

道家的核心思想

道家的核心思想展开全文道家是一种哲学而不是一种宗教,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道家的核心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道家第一原則:“道法自然”。

順應自然,不要過於刻意,“去甚,去奢,去泰”。

人要以自然的態度(三個層面)對待自然,對待他人,對待自我。

所以會有“自然——釋然——當然——怡然”。

2、道家第二原則:“為而不爭”。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厚德載物,上善若水”。

四種情況:方而不割-有棱角而不傷人;直而不肆-率直而沒有放肆;光而不耀-有光芒而不炫耀;廉而不剮。

體現處世的態度:平和、寬容、自然。

3、道家第三原則:“清靜為天下正”。

清靜之道,自然之道。

“處無為之事,行無言之道“高明的管理者要懂得:“不言之教”,有時無聲勝有聲。

“治大國若烹小鮮,不可煩,不可撓;烹小鮮者不可撓,治大國者不可煩,煩則人勞,撓則魚爛”。

嚴子陵:“寵辱不驚,去留無意”。

4、道家第四原則:虛其心。

道就是虛,去除心中的念想、重重心事就是快樂;即讓心虛著,沒有心事,才能體驗生命的樂趣。

虛心:可以學習新知識(更新知識);可以更加包容一切(無成見)。

只有虛其心,才能有容人之量。

虛心的意義:可以超越自己,否定自己,不斷提升自己;虛心是一種美德,——心量特別大,能包容各色各樣的人,特別是一些有個性的人才(容人之量,是靠把原有對人的成見、意見、不愉快、抱怨、不滿意等等忘卻才能達到)。

經營智慧:忘卻屢屢經驗(使自己成功的方法、經驗,學習更新的、更好的東西)才能有更適合發展的東西。

5、道家第五原則:“正言若反”。

自然是陰陽對立統一的。

“反動”-事物的發展一定是朝相反的方向運動。

“禍兮福之所依,福兮禍之所伏”,“大勇若怯,大智若愚”(智者一定有所不智的地方,該智則智,不該智則不智——有所智有所不智)。

“相輔相成“——太極管理(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對立面的統一)。

美國的張緒道(新道家)主張:從相反的角度考慮同一個問題;考慮正反的轉化。

道家哲学的核心理念

道家哲学的核心理念

道家哲学的核心理念道家哲学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种重要学派,有着独特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

它的主旨在于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强调人的内在修养和自我完善。

本文将探讨道家哲学的核心理念,包括道、无为、自然、虚无等方面,以便更好地了解道家思想的精髓。

一、道:宇宙的根本原则道是道家哲学的核心概念,它是指宇宙中运行和变化的最基本原则。

道无法被言语和概念所捕捉,它超越了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对立,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

道既是普遍且永恒的,也是无处不在的。

在道家哲学中,追求与道合一,即与宇宙的本源相通,被视为最高目标。

二、无为:顺应自然之道无为是道家哲学的重要原则之一,强调顺应自然,不过度干预和改变自然的过程,而以柔性的力量实现和谐共存。

无为并非指不做任何事情,而是指在行动中遵循自然的规律,以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效果。

无为是一种智慧的表现,传达着对自然智慧的尊重。

三、自然:万物的源泉道家哲学强调人与自然的紧密关系,认为自然是万物的源泉。

自然是多样且无限的,它不受任何人为因素的影响,而是按照自己的规律进行演化。

人类与自然相互联系,应该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而不是试图征服或改变它。

道家的自然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古代的生态伦理观。

四、虚无:解放心灵的自由道家哲学提出虚无的概念,强调超越对抗和二元对立的观念。

虚无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无”,而是指渊览于一切事物之上,放下执着和欲望,达到心灵的自由和超脱。

通过摆脱对物质和权力的追求,人们可以获得内心的宁静和平衡。

五、道家哲学的现代意义道家哲学的核心理念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提醒人们重视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其次,无为的思想对于管理和领导也有启示意义,通过顺应规律和以柔性的力量达到目标。

此外,虚无的概念提醒我们要跳出功利主义的束缚,追求内心和精神的自由。

综上所述,道家哲学代表着中国古代智慧的精华,以其独特的核心理念深受人们的推崇。

无论是对于个人修养还是社会发展,道家的思想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道家思想的核心十大精髓

道家思想的核心十大精髓

道家思想的核心十大精髓1、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老子曰:大功告成,诸事办妥,老百姓都认为我本来就是这样自自然然的;也就是说,完成功业的过程没有受他人强制的感觉,是人们的本性使然;人有趋利避害的本性;有被习惯左右行为的本性;有依靠共通的文化习俗求生存的本性;有创新,适时改变自己的习惯和习俗以适应外界环境的本性;顺着这些本性去完成功业,人们会觉得原本就如此,很顺当,不会有牵强和被强迫的感觉和不满;完成功业也就自然而然;这也就是人性化管理能够事半功倍的根据;2、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曰:领导者的行事原则是做而不争夺;正因为不争夺所以普天之下的人们都无法与之争夺;正如老子所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商场之高手,也为而不争;不争者之所以反而得胜,正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符合人之本性,利人而无害于人,善得人之助,故能不争而胜;3、知止可以不殆;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老子曰:知道适时终止可以不陷入危险的境地;因为没有达到满盈的程度,所以能够在事物趋于破旧的时候浴火重生;老子认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事物发展壮大而达到满盈的程度,就必然逐渐走向衰老死亡,就是说它渐渐不再近于道了,不近于道就会早衰亡;因此领导者不应当过分追求壮大,使事物趋于满盈而过早走向死亡;反而应当注意发展要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持不至于过早满盈的程度,因而能够从容创新,使事物在破旧死亡之前能够浴火重生,脱胎换骨而处于有足够发展空间的新状态,因而能够继续发展;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曰:知人的人具有睿智,自知的人算是聪明;能胜人的称得上是有力量,能自胜的人才算得上是强大;因此吕氏春秋先己篇曰:“故胜人者,必先自胜,欲知人者,必先自知”;自知篇曰:“存亡安危,勿求于外,务在自知;……败莫大于不自知;”一个管理者如果缺乏自知之明,自胜之功力,就很难知人善任而进行有效的管理;毛泽东曾说过:“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也将曾国藩作为自己的人生楷模,处处效法;独树一帜的曾氏之学,是对中国传统优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智慧的凝结;曾国藩一生“用将则胜,自将则败”;曾之用兵,靠“敬”与“诚”两字,广得人才;一旦委以全权,用将得当,屡建大功;胜则自傲,自将而一试身手,屡战屡败,至于数次自杀未遂;正是这些磨难和经验教训使他逐渐明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的哲理,达到“依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的人生境界,能够自胜而拥有强大的人格力量;5、无为而无不为;老子曰:不违反规律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是不能做好的;老子还说:“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也就是说管理者治理企业,不可以违反规律妄为滋事,如果管理者经常大胆妄为,不断滋事以彰显自己的权势,企业就难以治理;老子总结说“为无为,则无不治;”管理者的行为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不恣意妄为,要实事求是地寻求现实可行的道路,才能“无不治”;老子还强调:“上士闻道勤而行之”;把握了规律就用以指导实践,而不是用于空谈;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为”的最终要求的是遵循自然规律办事,也就是所谓的“顺其自然”、“因势利导”;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老子曰:话说多了,就会一再遇到无言与对的尴尬,倒不如信守中道而寻找中的的办法;也因此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并无所谓“仁爱”,而是把万物都当作祭祀用的祭品那样用完即扔,莫不相关,任其自然;圣人也无所谓“仁爱”,而把百姓都当作祭祀用的祭品那样用完即扔,莫不相关,任他顺从于道自然发展;认为“希言自然”,少说空话是本应如此的事;重要的是“从事于道者,同于道”,能够得当地把握住中正之道,“允执其中”,顺从于道,才能成大事;所以认为以其多说空话而一再穷尽困窘,还不如信守切中于道的原则而能够真正办实事;7、治人事天莫若啬;老子曰:管理治理众人并有事于天地,最好的办法莫如农耕那样;也就是说应当顺着作物生长的规律,不要强制它,顺从它发展的需要而照顾它、灌溉它、扶助它,这样作物必然成长得很好,能够获得丰收;因此,管理者带领众人去完成事业,同样也要遵循这个原则,才能够获得丰硕的成果;8、治大国若烹小鲜;老子曰:治理大的国家就好像煎小鱼那样;也就是说领导者不可乱加干扰,要按照火候来照料,绝不可以还不到时候就乱翻乱搅,把小鱼都搅糊了;领导者治理一个组织,也必须像煎小鱼那样谨慎从事,绝不可不到时机就胡搅乱作把事情搞糟;9、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老子曰: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老子还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是以无为遵道为正,以智谋为奇;“归根曰静”,回归到遵道之正,“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遵道是成大事的根本,奇谋只是辅助性的手段;10、善用人者为之下;老子曰:善于用人的领导人处于低位势;也就是说,凡事只考虑自己的私利,不尊重他人,不善于与他人相处的人,就处于“位势高”境地;反之,遇事能先顾及他人,尊重他人,与他人相处融洽的人,则处于“位势低”境地;位势低者如山之谷,水必住低处流,于是众人从之,可谓势在必然;。

老子道家思想的核心

老子道家思想的核心

老子道家思想的核心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流派,它的核心理念源于老子所创立的道家学派。

老子道家思想的核心可以概括为“道法自然”和“无为而治”,这两个理念贯穿于老子的《道德经》中。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老子道家思想的核心。

一、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是老子道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

道被视为宇宙的根本和统一,是超越万物的至高境界。

道非言非常,难以用语言表达。

正如老子在《道德经》第一章所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这充分表明了道的超越性和难以捉摸的特点。

人们可以通过静心,达到超越有限的个体意识,进入到超越时空的道境中。

在道家思想中,道是一切事物的来源和根本。

万物皆由道生,而道又是无为的。

只有顺应道的运行和规律,才能达到和谐与平衡的状态。

正如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所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表明了道的运行过程和万物的生成。

因此,人应该追求与道的合一,放弃主动干预和强制改变事物的做法,而是通过无为而治的方式,顺应自然的法则。

二、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是老子道家思想的另一个核心理念。

无为并不是指不做任何事情,而是指遵循自然的规律,顺应事物的本来面貌。

正如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言:“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德善。

”这反映了无为而治的人际关系和治理原则。

在道家思想中,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人们应该摆脱功利和欲望的束缚,回归到本真的自我。

通过无为而治,人们可以摆脱烦恼、苦难和动荡,实现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无为而治的哲学将政治和生活纳入到大道之中,强调顺应自然规律而不是人为施加的干预。

三、老子道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老子道家思想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在当今社会,人们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社会关系复杂,环境污染严重,人们的内心也面临很多困扰。

道家思想强调道法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遵循大自然的规律,摒弃以人类为中心的狭隘想法,关注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家思想的核心篇一:道家思想的现代意义道家思想的现代意义摘要:道家思想作为传统哲学的经典和核心之一,现代意义是值得深刻研究的课题.它不仅在历史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代,它仍然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主要从道家思想对社会生活、社会科学、经济与个人修养等角度分别阐述了道家思想的现代意义,探讨道家思想对解决现代人生问题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道家;现代;社会;科学;经济;道家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其深刻的哲学意义经过不断的传承与发展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今社会的方方面面的问题,我们依然能从道家的思想中找到一些解决之道。

因此,道家思想不仅在过去具有深刻的意义,其现代意义也不容忽视。

一、道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意义随着工业革命的大潮,科学的进步给人类带来了极大地物质满足,然而,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一种掠夺式的开发,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引发诸如全球面暖,环境污染等问题。

现在,生态环境的保护已成为重中之重,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这与道家思想不谋而合,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道德经》中就有“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论述,“天人合一”,这也是道家思想在对待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问题上的基本出发点。

它从这个基本思想出发,提出了“天、地、人,本同一元气,分为三体” 认为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强调“道法自然”“自然之道不可违”,而现代生态学理论中有一条“在没有人类行为强烈干预的情况下,自然界通常都能够以它的最佳状态存在着,发挥出最大的能量和最高的效率,保持着最合理的发展速度和最长久的持续性。

”①因而人应当爱护自然,保持与大自然协调相处的和谐关系,人的活动必然影响到环境,也必将通过环境反作用于我们自己,所以我们必须顺应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做到“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 二、道家思想对现代科学的意义随着现代科学的进步与发展,人类一步一步的靠近了真理,并通过这些发现的自然规律加以合理的利用,转化成为生产力,进一步提高了我们的生活品质,并推动了我们继续研究自然规律的热情,这一点,在道家思想里我们也能体会到古代道家的热爱自然,探索自然与当代人类在科学上的追求有着惊人的相似。

比如在医学上,现代人也追求科学的养生之道,就是遵循自然规律,道家思想中,“清静无为”、“返朴归真”、“顺应自然”、“贵柔”等主张对中医养生保健有很大影响和促进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它所提倡的形神兼养,正好符合现代医学上对于健康的定义,即身心健康,由此可见,道家思想具有科学性,有利于启示科学的研究。

同时,道家思想经过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朝的“罢黜百家”,发展到魏晋玄学,起起伏伏,但都经受住了考研,一直延续到今天,仍然作为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想延续至今,当代人们对它的研究与发展,有利于社会科学特别是哲学的进一步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道家思想也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三、道家思想对现代经济的意义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无为”,道德经中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论述,这里就体现出一种“无为”的哲学思想,“自然无为”即顺应事物本来的发展规律,不要强制去干涉、改变事物的发展进程,这对于市场经济下的为政者无疑是一种重要的启示,在经济活动中,我们不能过度的去干涉一些正常的经济活动,能够让经济体在市场中合理的竞争,以求得生存与发展,从而避免扰乱经济活动的规律,促进经济的繁荣。

同样,对于企业来说,“无为”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管理模式——“软性管理”,这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另一方面,道家提倡“为而不争”、“少私寡利”等思想,对这些思想的领会,有利于在市场经济下各种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弊病的防治。

这对于当前市场经济下的道德建设有借鉴意义。

四、道家思想对现代个人的意义道家强调人各有性,因性而为,各尽其宜。

在道家看来,世俗的尊卑贵贱并不足介怀,每一个人只要认识并发挥了自己的“真性”,根据自己的本性和才能来做事,尽自己之职分,也就获得了人生的意义。

道家思想的现代意义,在社会普遍的“熙熙皆为利来,攘攘都为利往”的激烈的竞争中,在物欲横流、人为物役的现实世界之外为人们寻找到了一个宁静的心灵港湾,这无疑为当今社会那些“争名于朝,争利于市”的人们,开辟了一个比现实世界美好得多的精神世界,也给人们物质之外的心灵满足,为人们从现实社会的种种束缚中解放出来指明了方向。

道家思想的不争、不有、贵柔、守静等价值追求是对生命最深邃的洞察,蕴涵着丰富的哲理。

在充满欲望的社会里,能够保持一份独有的心绪宁静,保持一份自信、乐观,最终达到“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的超越境界。

这利于培养人们的开阔胸襟,拓展视野,在顺境和逆境中都能保持良好心态,从而更好地安身立命,安心立命。

只要拥有一颗平常心,拥有坦荡的胸怀,就能在任何情况下从容自如,处乱不惊,临危不惧;就不会为荣辱所困扰,被祸福所左右。

另外道家还拥有一整套养生的思想、理论和方法体系,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的发展,它为中华养生学更为医养奠定了理论基础,也在现代产生了重要意义。

总结:道家的思想哲学观对于促进社会的和谐,促进人与人相互关系的和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提高个人的思想、文化和健康素质,提升个人的人生境界是有积极意义的。

当然,作为一种理论哲学,道家思想也无法超越时代的局限,无法冲破唯心主义体系的束缚,其人生观有凌空蹈虚的一面。

因此,我们应该从道家的人生哲学中吸取精华,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以蓬勃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面对现实的人生,在现代文明的进程中创造更新更高的人生境界。

参考文献:1、史向前《道家思想文化的现代意义研究概述》大学图书情报学刊1996 第 1 期2、期刊论文《老庄道家政治伦理思想的现实意义》- 唯实2007(11)3、龚群.道家思想的现代意义.现代哲学,1998 年第1 期篇二:道家思想从老庄看道家的基本思想内容摘要:“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用以说明世界的本原、本体、规律或原理。

在中国哲学史上,“道”这一范畴为道家首先提出。

道的原始涵义指道路、坦途,以后逐渐发展为道理,用以表达事物的规律性。

这一变化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春秋后期,老子最先把道看作是宇宙的本原和普遍规律,成为道家的创始人。

以后,在不同的哲学体系中其涵义虽有不同,但基本上成为世界本原、本体、规律或原理的代名词。

其中,以老子的《道德经》、列子的《冲虚经》、庄子的《南华经》可为道家思想的代表之作。

道家思想主旨是自然和谐,道法自然,以无为治国,讲的是出世,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

关键词:矛盾的转变、无为无不为、逍遥游一、宇宙本源、万物之道老子论“道”,首先是世界本原。

在老子以前,人们对生成万物的根源只推论到天,至于天还有没有根源,没有触及到。

到了老子,才开始推求天的根源,并提出“道”。

他认为,天地万物都由道而生。

他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①。

”老子认为,在天地万物产生之前,就存在着一个无形、无象、无声、无名的“道”。

虽然它看不到、听不见、摸不着,但它是一种确确实实的存在。

它是一种规律、一种原理,抑或是一个圆满自足的没有缺陷个体,是物质的本初,是构成宇宙万物不可分的基本粒子,并且“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它无形,无声,独立长存,永不衰竭,循循运行而生生不息,可以为天地之母,万物之始,是宇宙产生和发展的总根源。

老子的“道”是当时思辨哲学的最高成果。

他不仅对世界的本原做出了“道”的最高抽象,而且对“道”的运动规律做出了最高概括。

他认为万事万物向相反的方向转化是“道”的运动规律。

他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时刻变化而非静止的;原因是天地万物都存在两个互相矛盾的对立面以及对立面的互相转化。

老子是中华辨证思想的奠基人,他揭示出一系列的矛盾,如: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美丑,祸福,刚柔,强弱,损益,兴衰,大小,轻重,智愚,巧拙,生死,胜败,进退,攻守等。

他认为,这些矛盾的任何一方面都不能独立存在,而是互相依存,互为前提。

他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②”老子不仅看到了这种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关系,是一切事物普遍恒常的现象,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内部都存在着两种对立的因素,它们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老子还深刻地揭示了对立面的互相转化。

例如他说:“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敞则新”、“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又如“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祸兮福之倚,福兮祸所伏”。

他认为祸福、正邪、善恶都会由于其内部存在着两种对立因素而可能向其相反方向转化,“负阴抱阳”的万物都是如此。

因此他指出“反者,道之动”,把事物的相互转化,当作一条重要规律。

二、为人处世、治世之道道家思想是一个以自然为核心的体系,不是偶然涉及。

人们常说儒家重礼乐,道家贵自然,原因也在于此。

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是永恒的研究主题。

人们对宇宙本原的探索,目的是对现实社会和人生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对事物纷繁变化,变幻莫测的充分发展找到一个固定的规律,或者是为社会和人生寻找一种依托,老子的思想就是按照这样的线索展开的。

他认为“道”是宇宙万物产生和发展的总根源,提出“天人合一”思想之后,很自然地就将思路转到了人生和社会的层面上,把“道法自然”用于为人处世、治世之道,为人们提供了具有自然特色的“自然无为”的人生哲学。

于为人处世方面而言,老子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就是说天下最柔弱的莫过于水,水穿过山谷越过平原,水能够克制最坚硬的东西。

由此悟出人生哲理,柔之克刚,弱之胜强,人们应当像水一般柔弱,记住“不言”之教,“无为”之益,才是最宝贵的③。

老子说:万物纷繁茂盛,最终都会返回到它的根本上去,而它的根本是处于虚静状态。

由此悟出人生哲理:人们只有返回本性,持守虚静,才合乎自然,才会清除各种烦扰纷争。

老子还说:自然的法则是利物,而不害物,即“天之道,利而不害”。

由此悟出人生哲理:“人之道,为而不争”,意思是做人的原则是帮助别人,而不与别人争夺。

于出世治世方面而言,老子说:江海之所以能容百川,是因为它居于最低的位置。

由此悟出治世之理:圣人真正为百姓所信服,他必须对百姓谦恭和顺。

老子发现,人活着的时候都是柔软的,死后则变得僵硬,万物草木生长着的时候是柔脆的,死了以后则变成干枯坚硬的了,由此悟出治世之理:坚强的会走向死亡,柔弱的却会长存,因而凭借武力必将失败,强大的树干总有一天会折断,可见强大是转瞬即逝的,柔弱却是永久不灭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