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网络图
2024-2025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件
第六单元 整理与提升作业
首页 目录
7.CO2的过度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因此应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 ) 8.厨房内煤气泄漏时马上打开排气扇通风。( × ) 9.实验室可选用稀硫酸和块状大理石大量制取CO2。( × ) 10.实验室制取CO2和O2的发生装置可以相同。( √ ) 1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瓶CO2,把燃着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进行验满。
燃料
(5)干冰用于人工增雨、作
(3)____焦__炭_____用于 制冷剂
冶金工业
第六单元 整理与提升作业
【任务二】认识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写出图中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2_C__+__O__2_点__燃___2_C__O_____、 ___C_+__C__O_2__高__温__2_C__O_____。 ②_C__+__O__2_点__燃___C__O_2_______、 ___C_+___2_C_u_O__高__温___2_C_u__+__C__O_2_↑______、 ___3_C_+___2_F_e_2_O_3_高__温___4_F_e_+___3_C_O__2↑______。
(2)若氧化铜中混有碳粉,欲除去碳粉的方法是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混合物,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 点燃 CO2 。
第六单元 整理与提升作业
三、认识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首页 目录
02
易错易混辨析
2024/10/23
19
第六单元 整理与提升作业
首页 目录
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是由于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 ×)
【化学观念二】以碳单质为例形成以下认识:
决定
决定
物质的结构
物质的性质
2020中考科学考前冲刺之满分选择题系列专题47——物质间的循环和转化问题
物质间的循环和转化问题一、单选题1. 某同学用一定量的铁与足量稀硫酸及足量氧化铜制单质铜,他设计了以下两种方案:① CuO CuSO4Cu ;② Fe H2Cu他若按实际实验原则进行操作,则两者制得单质铜的量为()A. ①多B. ②多C. 一样多D. 无法判断2. 如下无机物转化关系图中,每个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按箭头方向一步实现的是()A. 只有①②B. 只有①③C. 只有②③D. ①②③都是3. 三种物质间只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箭头所指方向的转化,符合要求的组合()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4. 科学家发现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单位为ppm)从20世纪50年代的315 ppm升至21世纪初的370 ppm,下列哪项可能是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A.人口过快增长B.植被遭受破坏C.全球气温升高D.野生生物灭绝5. 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引起温室效应,下面关于大气中二氧化碳主要来源的说法中,最合理的一种是()A. 完全来源于煤的燃烧B. 全球人口增多后呼出的二氧化碳C. 植物呼吸作用的结果D. 含碳燃料的大量使用6. 所谓地球的“温室效应”是指()A. 频频发生的森林大火,使地球温度升高B. 用塑料大棚提高棚内温度,使之适宜农作物生长C.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大,使气温升高D. 地球上空臭氧层遭到破坏,使阳光中的紫外线易穿过大气层照射在地球上7. 温室效应有功有过,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CO2,下列有关认识错误的是()A. CO2是光合作用的唯一原料B. 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 “低碳”是指较低的CO2排放D. 温室效应为人类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温度8. 自然界中存在许多循环现象,下列自然界中的四种循环所发生的变化主要为物理变化的是()A. 碳循环B. 氧循环C. 氮循环D. 水循环9.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伴随着能量流动,如图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
下列有关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A. 图示中“大气”的成分是氧气B. 图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方向是动物到植物、微生物到动物、微生物到植物C. 生理过程②③④均表示生物的呼吸作用D. 过程②的意义不仅在于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还维持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10. 造成全球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和缓解温室效应危机的重要措施分别是()A. 人造含氟制冷剂的泄漏;采用无氟制冷剂B. 煤、石油、天然气大量燃烧;营造森林绿地C. 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限令整改D. 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苔藓类植物吸收二氧化硫11. 电子消毒柜放电时将空气中的少部分氧转化为臭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O2===2O3,再利用臭氧消毒。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同步检测(含答案解析)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同步检测一、单选题1.某文章的“主角”是一氧化碳,该文章的标题可能是()A.PM2.5与雾霾天气B.新装修屋内的空气杀手C.酸雨的罪魁祸首D.室内燃气热水器的安全防范2.有甲、乙、丙三种纯净物,甲为黑色固体,乙、丙为无色气体。
点燃时,甲既能生成乙,也能生成丙;丙点燃也能生成乙。
在以下关于这三种物质推断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是一种化合物 B.乙是一氧化碳 C.丙是一氧化碳 D.丙是二氧化碳3.向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再进行加热,溶液颜色变化顺序正确的是()A.红色—紫色—红色 B.紫色—红色—紫色C.红色—紫色—蓝色 D.红色—无色—红色4.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A.二氧化碳能用作灭火剂 B.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C.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 D.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5.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6.为了区分O2和CO2两种气体,下列说法中不可行的是()A.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满上述两种气体的集气瓶中B.观察两种气体的颜色C.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D.用软质塑料瓶分别盛满上述两种气体,各倒入相同体积的水,盖紧瓶盖,振荡7.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经检验装置气密性合格后进行实验。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鸡蛋壳发生了分解反应B.Ⅰ中鸡蛋壳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泡C.Ⅱ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但第Ⅲ步是多余的8.某同学用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已知氮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操作为:①从b端通入氮气②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③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④将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其中实验操作顺序最合理的是()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①③①② D.④③①②③9.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CO的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B.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CO中毒C.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D.大气中CO2的消耗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10.下列有关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的实验中,只和它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A. B. C. D.11.欲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A.将混合气体点燃 B.将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C.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CuO D.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炭层12.利用四氧化三钴纳米棒作催化剂,可将汽车尾气中的CO在低温下转化为CO2。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综合素质评价
第六单元综合素质评价限时:45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总分得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O-16Ca-40Cu-6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化学中C60的分子结构和足球相似。
下列关于碳单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 碳单质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生成二氧化碳B. 重要档案用碳素墨水书写只利用了碳的物理性质C. 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构成它们的碳原子结构不同D. 由于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因此石墨可用于制高铁的电刷2. 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蜂”,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气候变暖是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B. 所谓“低碳”就是较低的碳单质排放C. 大力开发清洁能源有利于实现“碳中和”D. 循环利用CO2制造合成燃料、肥料等物质3. 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 用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B. 在煤炉上放一盆水预防一氧化碳中毒C. 用干冰制造舞台效果D. 室内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时,应及时通风换气4. 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或装置正确的是()5. 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A. 用6B铅笔验证石墨有导电性B. 用空塑料瓶、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蓬松棉等制作简易净水器C. 向洗净的碎鸡蛋壳中加入食盐水制备二氧化碳D. 把一只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方,以获得少量炭黑6. 近日,科学家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合成了一种新形态的金刚石——次晶金刚石。
次晶金刚石是目前发现的非晶材料中硬度和热导率最高的材料。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次晶金刚石是一种新型化合物B. 次晶金刚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C. 次晶金刚石很坚固,不能燃烧D. 石墨与次晶金刚石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7. 关于C、CO、CO2三种物质,有下列说法:①三种物质都含有碳元素,都具有还原性;②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③CO 可用于冶炼金属,也可作气体燃料,CO2可用于灭火;④CO2能产生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⑤《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碳和碳的氧化物-中考化学必背思维导图+知识手册
《元素化合物》专题三碳和碳的氧化物一、碳的单质1.碳单质的物理性质比较碳原子构成碳原子构成2.无定形碳①木炭:有疏松多孔结构,具有吸附性,用于除去食品和工业产品里的色素,作冰箱去味剂等。
①活性炭:活性炭的吸附性比木炭强。
用于防毒面具滤毒罐中过滤毒气,制糖工业中白糖脱色,用于净水器、冰箱除味剂,环保活性炭包等。
①焦炭:用于冶炼金属。
①炭黑:制造黑色染料,油墨,油漆等,添加到橡胶里做补强剂,增强耐磨性。
二、碳单质的化学性质1.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2.可燃性(作燃料)3.还原性实验 注意 事项①火焰加金属网罩的目的:集中火焰,提高温度。
①实验结束后,先撤出导气管,再停止加热的目的:防止石灰水倒流炸裂热的试管。
①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中的粉末倒出的原因:防止热的铜接触空气又被氧化。
实验装置及现象结论①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 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生成了红色的铜和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C + 2CuO 2Cu+CO 2↑三、氧化还原反应1.分析2.碳与二氧化碳反应:C + CO 22CO (吸热反应)四、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1.工业制二氧化碳煅烧石灰石: CaCO 3高温CaO+CO 2↑ 2.实验室制二氧化碳:(1)药品:块状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均为混合物) (2)反应原理:CaCO 3+2HCl=CaCl 2+H 2O+CO 2↑ (3)检验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是二氧化碳。
(4)验满方法:CuO 失去氧元素,有氧化性,是氧化剂,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C 夺取氧元素,有还原性,是还原剂,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气体已经收集满。
五、气体制取的一般思路1.发生装置长颈漏斗可随分液漏斗可控注射器可控制控制反应的开始和停止。
开始:打开弹簧夹,液体开始:开始:打开开始:将开始:将2.收集装置选择依据:气体的溶解性;气体的密度注意事项:导管口出现连续气体收集满注意事项:导管伸入集气。
九年级科学上册第2章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专项训练三:物质的转化推断习题课件新版浙教版
14 (中考·金华)实验室有一久置的生石灰样品,科学小组 同学利用该样品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具体操作步 骤如下: ①称取0.75 g样品,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过滤得滤 液A和0.1 g沉淀B; ②将滤液A等分成两份,一份先加少量酚酞试液再滴 加稀盐酸至过量,得混合物C,另一份加过量的碳酸 钠溶液,得混合物D;
③将混合物C、D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发现烧杯中有 白色沉淀且上层清液呈红色,过滤,得滤液E和1 g滤渣; ④向滤液E中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则滤液E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碳__酸___钠__、__氯__化__钠_____。 (2) 根 据 实 验 现 象 及 数 据 判 断 , 原 样 品 的 成 分 是
_____氢__氧__化__钙__和__碳__酸__钙_______。
【点拨】 (1)通过实验分析可知:将混合物C、D倒入一个洁净
的烧杯中,发现烧杯中有白色沉淀且上层清液呈红色,过 滤,得滤液E和1 g滤渣,向滤液E中滴加CaCl2溶液,有白 色沉淀生成,说明滤液E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碳酸钠、 氯化钠,一定没有盐酸,氢氧化钠可能有也可能没有;
(3)试剂X的名称是 _稀__盐__酸__(_合__理___ _即__可__)_______。
【点拨】 棕黑色粉末与试剂X反应后得到黄色溶液和黑色固体,
黄色溶液中含有铁离子,则棕黑色粉末中含有氧化铁,氧 化铁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则X可能是稀盐酸或稀硫酸。
13 (中考·荆州)有一种固体混合物M,其中只可能含有 Na2CO3、NaNO3、Na2SO4、CuCl2、BaCl2中的一种 或几种。请根据以下实验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操作①:取少量M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静置, 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过滤。操作②:向滤出的 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此时所得溶 液仍为无色。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检测(附答案)经典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检测(附答案)经典一、碳和碳的氧化物选择题1.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网络图(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 .“C→CO 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 .“CO→CO 2”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C .“CO 2→CaCO 3”的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D .“CO 2⇌H 2CO 3”的反应可用酚酞试剂验证【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 、C 和CO 2的反应是吸热反应,错误,B 、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CO→CO 2”的反应可以是222CO+O 2CO 点燃,是化合反应,也可以是2ΔCO+CuO Cu+CO ,类型也不是置换反应,错误,C 、“CO 2→CaCO 3”的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正确,D 、酸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故CO 2与H 2CO 3的相互转化” 的反应不可用酚酞试剂验证,错误,故选C 。
考点:碳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2.金刚石、石墨和C 60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有很大的差异,其原因是( ) A .金刚石、石墨和C 60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B .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C .金刚石、石墨和C 60由不同种原子构成D .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因为构成金刚石、石墨、C 60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所以A 正确,B 、C 、D 错误。
故选A 。
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3.下列生活经验中,错误的是A.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所以提倡节能减排B.利用干冰汽化时吸热降温,常用于人工降雨和制造人造云雾C.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应先检验二氧化碳的含量,防止中毒D.二氧化碳能用作灭火剂,是因为其密度比空气大,且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答案】C【解析】二氧化碳是无毒的,但是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也会使人因缺氧而死,故选C。
中考化学专题练习考点3碳与碳的化合物的相互转化
COFe 2O 3澄清石灰水考点3 碳与碳的化合物的相互转化1.下列关于2CO+O 2 点燃 2CO 2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一氧化碳加氧气点燃等于二氧化碳B .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C .两个一氧化碳分子加一个氧分子等于两个二氧化碳分子D .2g 一氧化碳和1g 氧气反应生成2g 二氧化碳2.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化学方程式为Fe 2O 3+3CO 2 高温 2Fe + 3CO 2。
该反应中表现为氧化性的物质是( ) A .Fe 2O 3B .COC .FeD .CO 23.(2018·眉山)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网络图(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 .“C…CO 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 .“CO→CO 2”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C .“CO 2→CaCO 3”的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D .“CO 2 ⇌ H2CO 3”的反应可用酚酞试剂验证4.(2018·广州)一氧化碳可以从其他物质中夺氧,是常用的工业还原剂。
(1)1个CO 分子变成1个CO 2分子需要得到_______个O 原子。
(2)1个O 2分子与_____个CO 分子完全反应生成CO 2。
(3)四氧化三锰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1个四氧化三锰“分子”与_______个CO 分子完全反应生成Mn 和CO 2,高温下发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8·广东)如右图是利用CO 还原Fe 3O 4的实验装置图,玻璃管中固体的颜色变化是:______;集气瓶中的 溶液用于检验和除去产生的CO 2,请把虚框中的图补充 完整;处理尾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6.会用化学眼光看物质世界,是学习化学知识后应有的素质。
结合下面材料填空。
材料:一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它能够燃烧,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蓝色。
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网络图
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网络图-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网络图碳和碳的氧化物碳单质的性质及用途物理性质金刚石:天然存在的物质,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钻头、、装饰品石墨: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细鳞片状固体,质软——、、润滑剂木炭:的结构,有能力——可吸附色素和异味活性炭:吸附能力比木炭更强,可用作防毒面具里的和用于工业脱色。
化学性质1、常温下,化学性质,如古代字画不易褪色。
2、可燃性:①充分燃烧;②不充分燃烧3、还原性:①与CuO、Fe2O3、CO2等物质发生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分别为:、、②木炭与CuO反应现象:试管内的黑色粉末逐渐变成色,澄清石灰水③还原性的用途:用于工业CO2的性质及用途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CO2是一种色、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
固体CO2俗称化学性质1、一般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与水反应:;碳酸不稳定,易分解:3、与石灰水反应:4、与碳单质反应:;反应热实验室制法原料:和原理: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收集装置:法检验:验满:验证:用途:①“干冰”可用于②化工产品原料③光合作用原料④气体肥料⑤CO的性质及用途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CO是一种色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
化学性质及其用途①可燃性:燃烧时火焰呈色,化学方程式:;因此CO可以做气体燃料。
②还原性:与碳单质相似,能还原CuO化学方程式分别为:实验现象:因此可以用于工业③有剧毒:CO极易与血液中的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碳循环产生CO2的途径:、消耗CO2的途径:写出下图出各个物质转化的化学方程式①②③④⑤⑥C CuCOCO2①②③④⑤⑥。
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结构课件
教材内容特点:
1、注意采用体验学习与探究 学习的方式。 2、教材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注 意教学情境的创设和联系学生 的生活实际。 3、 紧密联系社会和高新科技。
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结构课件
4、 图文并茂。教材中许多内容都是以图代 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氧气、氢气是气态非金属单质,碳是固 态非金属单质,通过本章学习,能使学生学 到固态非金属单质所具有的一些物理性质。
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结构课件
教学策略:
1、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例 如, 在学习金刚石和石墨的用途时,注意联系学生生活中用 到或见到的物质,如玻璃刀、铅笔芯、无轨电车等。 2、注意采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的方式。例如,课题2 在给出了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后,可引导学生在制 取氧气的基础上,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3、紧密联系社会和高科技。例如,教材中介绍了人造 金刚石和金刚石薄膜、C60、纳米碳管和温室效应等内 容。 4、注意利用教材中的插图,以图代文,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结构课件
教材课时安排建议: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2课时)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2课时)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2课时)
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结构课件
教学设计及评价建议:
1、在学习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及用途时,注意联系生活 实际,引导学生总结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2、在学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可结合实验条件进行 探究式教学,如实验仪器的选择、组装,实验药品的合理 选择及装置的改进等。 3、注重对比和总结学习。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 的比较学习(从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等多方面 对比)。并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出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应考虑的因素。 4、在学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时,适当联 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听起来亲切,容易接受,从而使他们 根据性质了解其用途。 5、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提高学生科学碳素和碳养的氧化。物知识结构课件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梳理网络图
走进化学实验室知识点梳理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梳理物︶反应︶磷:产生大量白烟石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瓶壁上有水珠生成,产生气体(CO2)制取方法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实验室制法原理2H2O2MnO22H2O + O2↑2KMnO4△K2MnO4 + MnO2 + O2↑2KClO3MnO22KCl+3O2↑装置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茶庄定点收利息)注意点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空气)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用途供呼吸如潜水、医疗急救支持燃烧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梳理水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液体,4℃时=1ɡ/cm3,101kPa时,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电解氢气(负极)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最小气体,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氧气(正极)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支持燃烧净化方法静置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分布、储量分布:地面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其中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1% ,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梳理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梳理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梳理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梳理。
2019-2020学年学业水平化学模拟考试试卷B卷
2019-2020学年学业水平化学模拟考试试卷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1-12题每小题2分,13-16 (共16题;共34分)1. (2分)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 牛奶变酸B . 铜器生锈C . 煤气燃烧D . 冰淇淋融化2. (2分)取下列三种植物的花瓣分别放在研钵中,加入酒精研磨,得到花汁,各取少许花汁,用酸溶液和碱溶液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 . 研磨花瓣时,加入酒精是为了溶解色素B . 遇到pH=10的溶液,玫瑰花汁会变成绿色C . 可用雏菊花汁来区别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D . 可用玫瑰花汁准确测定稀盐酸的酸碱性强弱3. (2分)下列法不利于减轻环境污染的是()A . 燃煤脱硫后使用B . 农药化肥的合理使用C . 开发氢能、可燃冰D . 露天烧桔杆制取草木灰4. (2分)下面是四位同学关于化学符号中数字“2”含义的认识,表述正确的是()A . 2H—2个氢元素B . Fe2+—铁离子带2个正电荷C . 2O3—2个臭氧分子D . CO2—1个二氧化碳中含有2个氧原子5. (2分)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A . 二氧化碳制作汽水B . 氧化钙作干燥剂C . 氧气用作燃料D . 石墨制作电极6. (2分)将1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变为20%,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 . 加入氯化钠固体1 gB . 蒸发5 g水C . 倒出一半溶液D . 加入1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7. (2分)现有铁、氧化铁、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五种物质。
存在如图所示的相互反应和转化关系。
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
下列判断合理的是()A . X一定是碳酸钠溶液B . Y一定是稀盐酸C . N转化为铁的反应一定属于置换反应D . Y、M反应一定无现象8. (2分)用“ ”和“ ”代表弼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模拟模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参加反应的“ ”和“ ”分子的个数比是2:1B .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C . 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D . 原子种类发生了变化9. (2分)如图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网络图【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说法正确的是()A . “C …C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 . “CO2⇌H2CO3”可用酚酞试剂验证C . “CO2→CaCO3”的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D . “CO→CO2”只能通过和金属氧化物反应实现10. (2分)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 . 氢氧化钠固体久置于表面皿上,无明显现象B . 生石灰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几乎不变C . 小木棍蘸取浓硫酸一段时间后,小木棍变黑D . 浓硫酸有挥发性,在试剂瓶口有白雾现象11. (2分)在一定的条件下,向一密闭的容器内加入A、B、C、D四种物质各20g,充分反应后,测定其质量,得到数据如下:物质A B C D反应前质量(g)20202020反应后质量(g)2030未知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A物质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 . 反应后容器内物质总质量减小C . 反应后容器内C的质量为16gD . 容器内发生了化合反应12. (2分)下列除杂设计(括号内为杂质)中正确的是()A . AB . BC . CD . D13. (2分)镁不但能在空气中燃烧,也能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
中考化学总复习∶碳和碳的氧化物(提高)知识讲解及答案(word)1
中考化学总复习∶碳和碳的氧化物(提高)知识讲解及答案(word)1一、碳和碳的氧化物选择题1.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金刚石和石墨均属于碳的单质,所以二者物理性质完全相同B.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都能还原氧化铜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有毒D.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碳单质,其化学性质相似,但是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B、一氧化碳、碳均有还原性,可以还原氧化铜,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不能还原氧化铜,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无毒,而一氧化碳有毒,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利用其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和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故选D2.下列装置都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其中与启普发生器原理不相符的是A.A B.B C.C D.D【答案】A【解析】【分析】启普发生器是利用压强使固体和液体分离,从而都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详解】装置A是靠外力使固体和液体分离,从而都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所以与启普发生器原理不相符的是A;B、C、D均是利用压强使固体和液体分离,从而都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利用了启普发生器原理。
故选A。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石墨用作电池电极【答案】C【解析】A、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是利用稀有气体充入灯泡中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利用的是物理性质,错误;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是干冰吸热升华,不属于化学性质,错误;C、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熟石灰与土壤中的酸发生中和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性质,正确;D、石墨用作电池电极是利用了石墨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错误。
故选C。
点睛: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初中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化学实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建立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
2、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分析和评价,感悟科学的认知过程,感受
科学研究的魅力。
1、如何确定实验室确定气体的制取装置。
2、如何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收集装置。 专题问
3、碳酸钠的速度更快一些,我们为什么选择碳酸钙。 题设计
4、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5、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1、你知道的金刚石的用途有哪些?石墨的用途又有哪些 呢?
主题 单元 问题 设计
2、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吗? 3、碳和氧化铜反应的实验现象?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5、为什么喷水后紫色纸花放入二氧化碳中可以变色,原 理是什么?
1、在学生探究实验药品时,要充分肯定学生成果的同时,
从原料的价格、以及操作是否方便等方面加以考虑。 评价要
2、各小组在自己选择仪器后制取出二氧化碳气体,老师 点
要充分肯定各种仪器的优缺点,在以后的学习重要结合实
际情况来选择仪器。
课内 3 课时 时
专题学习目标 (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
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2、养成小组合作探究的习惯,并培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 化碳。
4、稀硫酸也是常见的酸,为什么只能用稀盐酸而不能用
稀硫酸。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信息化资源:多媒体教学课件
常规资源:导学案等
教学支撑环境:多媒体教室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设置疑问,激发兴趣,创设情境 1、图片展示二氧化碳的用途。我们怎样才能得到二氧化碳呢?联系 实际生活常识,激发学生学习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他的兴趣。 2、回顾学习的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先小组内讨论,然后学生展示, 最后老师点拨。 活动二:分析类比,寻找思路 1、实验室里用的含有碳酸根的化合物通常有碳酸钙和碳酸钠,所用 的酸有稀盐酸和稀硫酸,我们究竟选择什么来制取二氧化碳呢。 2、学生分小组自己动手做各种实验,可能发现问题: A、为什么大理石与稀硫酸一段时间后就停止反应了? B、为什么不选用速度快的碳酸钠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 小组内先讨论,让学生大胆发言,最后老师一步步的引导学生得出正 确答案。 3、老师板书并总结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及所用药品。 活动三:探究发现,激励创新 1、从课本 P114 页自己选取里面的实验仪器分小组制取二氧化碳。 2、实验完毕后各小组自己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 3、最后教师点评每个小组装置的优缺点。 课堂小结:本课时的实验探究不断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 能力,而且增强对化学实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建立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同时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分析 和评价,感悟科学的认知过程,感受科学研究的魅力。
【化学】中考化学初中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中考化学初中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解题技巧及经典题型及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有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过程正确的是A.原料B.发生装置C.干燥D.验满【答案】B【解析】【详解】A.稀硫酸和大理石反应生成的微溶与水的硫酸钙会阻碍反应的进一步进行;故错误;B.实验室中常用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可选择该装置来制取,并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故正确;C.生石灰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不能用生石灰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故错误;D.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验满时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满,故错误。
故选B。
2.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墨、金刚石、C60由于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它们的性质不同B.CO为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应该先验纯C.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可见二氧化碳与水生成的物质显酸性D.上图是用木炭还原氧化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C Cu+CO↑【答案】D【解析】A、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石墨、金刚石、C60的结构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它们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似,正确;B、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爆炸,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应该先验纯,正确;C、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可见二氧化碳与水生成的物质显酸性,正确;D、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物中是二氧化碳,不是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中产物书写不正确,错误;故选D。
3.下列有关金刚石、石墨和C60的说法正确的是()A.均具有可燃性B.均具有导电性C.均由碳原子构成D.均为无色透明的固体【答案】A【解析】【详解】A、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的单质,都具有可燃性,故正确;B、三种物质中只有石墨具有导电性,故错误;C、C60是由分子构成,故错误;D、石墨是黑色固体,故错误。
碳和碳的氧化物测试题及答案经典
碳和碳的氧化物测试题及答案典型一、碳和碳的氧化物选择题1.下列实验操作对的的是()A.用盐酸清洗盛石灰水试剂瓶壁上的“白膜”B.将块状石灰石垂直投入竖直放置的试管中C.加热试管中的溶液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D.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时立刻收集【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映生成溶于水的氯化钙;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的办法;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办法;排水法收集气体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A、碳酸钙不溶于水,但能与盐酸反映生成溶于水的氯化钙,因此用盐酸可清洗盛石灰水试剂瓶壁上的“白膜”,实验操作对的;故符合题意;B、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实验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C、加热试管中的溶液时,试管口应向上倾斜约 45 度角,用试管加热固体时,才需要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实验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D、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当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不能立刻收集,由于刚开始排出的是空气,要等到气泡冒出均匀后再收集,实验操作错误。
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多个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这类试题的核心。
2.下列有关CO2与CO 的比较,错误的是()A.构成:都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只是二氧化碳多一种氧原子B.性质:CO2能溶于水;CO 难溶于水C.用途:CO2可用作气体肥料;CO 可用作气体燃料D.危害:CO2无毒,CO 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发中毒【答案】A【解析】A. 构成:两种物质的分子都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只是一种二氧化碳分子比一种一氧化碳分子多一种氧原子,错误;B. 性质:CO2能溶于水,CO 难溶于水,对的;C. 用途:CO2可用作气体肥料,CO 可用作气体燃料,对的;D. 危害:CO2无毒,CO 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发中毒,对的。
九年级教案化学知识网络图
实用标准文案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化学研究的领域:①制造新物质②合成新药物③开发新能源④防止环境污染。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如:水的沸腾、汽物质的 油挥发、铁水铸成锅、湿衣服晾干。
物质的 变化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如:燃烧反响、铁生锈、酒的酿制、食物腐败。
变化和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性质色、态、味、沸点、熔点、硬度、密度、导电性、导热性。
物质的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质性、助燃性、氧化性、复原性、酸碱性、稳定性、毒性。
点燃前:白色固体,略有气味,质软,不溶于水,密度走蜡烛燃不水小。
燃着时:石蜡熔化并发光发热,火焰分三层:外焰、内 化学是 烧的探进 焰、焰心,外层最明亮,里层最暗,火柴从中间到两端一门以 究逐渐变黑,烧杯内壁出现水珠,石灰水变浑浊。
化 实验为熄灭后:产生白烟,用火柴点燃白烟,蜡烛重新被点燃。
学根底的人体呼出气体的探究:与空气中的气体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科学世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较少的氧气。
界化学实验的根本操作药品的取用规那么〔三不准原那么、节约原那么、处理原那么、保护原那么〕保存:广口瓶固体取用:药匙、纸槽〔粉末状〕<一斜二送三直立>药品镊子〔块状、金属颗粒〕<一横二放三直立>的取保存:细口瓶用取用:量多倾倒〔瓶塞、瓶口、标签〕液体量少 胶头〔垂直、悬空、不能横放或倒置〕定量 量筒〔平视〕使用方法:火柴点燃,外焰加热。
酒精灯考前须知: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物质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
的加仪器可直接加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热可间接加热的:烧杯、烧瓶给物质方法:保持试管枯燥,先预热再用酒精灯的外焰均加热匀加热,试管口不可对着人。
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仪器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网络图
碳和
碳
的
氧
化
物碳
单质的性质及用途
物
理
金刚石:天然存在的物质,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钻头、、装饰品
石墨: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细鳞片状固体,质软——、、润滑剂
木炭:的结构,有能力——可吸附色素和异味
活性炭:吸附能力比木炭更强,可用作防毒面具里的和用于工业
化
学
1、常温下,化学性质,如古代字画不易褪色。
2、可燃性:①充分燃烧;②不充分燃烧
3、还原性:①与CuO、Fe2O3、CO2等物质发生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
②木炭与CuO反应现象:试管内的黑色粉末逐渐变成色,澄清石灰水
③还原性的用途:用于工业
CO
2的性质
及
用
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CO2是一种色、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
固体CO2俗称
化
学性
1、一般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与水反应:;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3、与石灰水反应:
4、与碳单质反应:;反应热
实
验室制
原料:和
原理:
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收集装置:法
检验:
验满:
用途:①“干冰”可用于②化工产品原料③光合作用原料④气体肥料⑤
C O的性质及
用
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CO是一种色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
化
学性
质及
其用
①可燃性:燃烧时火焰呈色,化学方程
式:;
因此CO可以做气体燃料。
②还原性:与碳单质相似,能还原CuO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实验现象:
因此可以用于工业
③有剧毒:CO极易与血液中的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
很好地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碳循环产生CO2的途径:、
消耗CO2的途径:
写出下图出各个物质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①②
③④
⑤⑥
C C
C
C
①
②
③
⑤
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