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教士传教事业看西方列强对中国文化侵略

合集下载

传教士对中国近代报业的影响

传教士对中国近代报业的影响

传教士在中国的传播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现代社会,人们对传教士在中国的传播活动的评价依然存在分歧。

主流评价认为传教士在中国的传播活动是一种文化侵略,而周老师在课上却提到他并不完全同意这种观点,这不禁让我产生了想深入思考、分析评价的想法。

在我看来,要想对传教士的行为做出正确评价,首先要弄清“文化侵略”这一概念。

“侵略”是指一个国家或种族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它国的征服行为。

“文化侵略”是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有步骤、有计划地改变被占领国民的风俗习惯文化传承等。

战争时期,一个国家强行改变另一个国家的教育方式,强制新一代学习入侵国的语言文字,是文化侵略;和平时期,发达国家垄断发展中国家文化市场,并改变其国民的风俗习惯,阻碍其文化传承,这也是文化侵略。

文化侵略的目的无非有两种:一种是经济利益,从销售文化产品中获取丰厚的利润;另一种是政治利益,推广自己民族的文化和国家的意识形态,支撑本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理解了定义,接下来再分析传教士在中国的传播活动。

事物都是两个方面的,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也是如此。

早在唐代就有基督教(以景教的形式)传入中国,但是传播的范围和信众有限。

直至在18世纪以前,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传教活动都是在一种自由的状态下进行的。

传播基督教的传教活动,其传教方式可分为直接传教和间接传教两种:直接传教是传统的传教方式,即到民间宣讲教义、游说布道、散发宗教小册子、设立教堂、吸收教徒等;间接传教是采取创办报刊、翻译出版书籍、兴办学校、举办慈善事业等方式,其中创办报刊是传播迅速、影响较广的一种传教方式。

鸦片战争前由于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传教士无法在中国内地立足,其创办报刊的活动也被限于南洋一带的华侨聚居区和广州、澳门等中国南部沿海地区,所办报刊也大多是中文报刊,主要以华侨、普通平民为发行对象,,发行范围主要是在民间,目的是想通过华侨把基督教传入中国内地。

只有少数外文报刊才以侨居中国的外国商人、外交官及传教士为发行对象,目的是让这些来华外国人了解中国国情,例如《中国丛报》。

从传教士的活动看鸦片战争及其危害

从传教士的活动看鸦片战争及其危害

从传教士的活动看鸦片战争及其危害由于康乾年间的中西礼仪之争,清政府实行了禁教政策。

鸦片战争爆发前来中国的西方传教士不敢公开传教,第一个来华的英国基督教传教士马礼逊只好以东印度公司职员的身份在中国活动。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一些欧美传教士积极参与了鸦片战争,并协助英国侵略者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德国传教士郭士立(Karl Friedrich August Gutzlaff)就充当了这样的急先锋。

郭士立,又译为郭实腊,1803年出生于普鲁士的波美拉尼亚省。

由于家庭贫穷,他早年辍学当了一名马具学徒工。

当普鲁士国王前来视察时,他借机向国王献上了一首拙劣的诗,表达自己想成为海外传教士的强烈愿望。

国王遂传旨命他学习阿拉伯文和土耳其文,准备将来派其去君士坦丁堡,参加普鲁士使馆的工作。

但郭士立并未遵从国王的旨意,而是选择了献身宗教事业的道路,前往荷兰进入鹿特丹神学院学习。

1826年,郭士立从神学院毕业后被派到东方荷属东印度群岛传教。

郭士立来到东印度群岛后,通过对东方世界的了解,对深入中国内地传教产生了浓厚兴趣。

他除了努力学习中国语言文字外,还给自己取了一个中国名字“士立”,并归宗于来自福建同安的郭姓家族,还经常去码头寻访来自中国的商船水手,恳请带他到中国东南沿海去。

1831年6月3日,有一位来曼谷做生意的福建商人答应带他去天津。

郭士立搭乘的这艘中国商船从暹罗出发,沿中国海岸线北上,于9月底到达天津港口。

他沿途散发宗教传单,运用有限的医学知识和药品为下层群众免费看病、送药,了解中国沿海的政治经济,并借机向中国人传教。

他在船上经常自言自语道:“我心中长久以来就怀有这样的坚定信念,即在当今的日子里,上帝的荣光一定要在中国显现,龙要被废止,在这个辽阔的帝国里,基督将成为唯一的王和崇拜的对象。

”[1]同年12月13日,郭士立折返广东,在澳门上岸后受到了马礼逊等基督教传教士的热烈欢迎和热情接待。

资本主义侵略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资本主义侵略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中国的文化具有包容性

因为,中国的文明经过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完善,已经根深蒂固, 外来文明只有屈伸改变自己的形态,去融合到中国文明中,而中 国文明不可能去改变自己的形态融入到外来文明中。 清朝的闭关锁国和封建思想使中国的发展几乎于停滞,自马戈尔 尼访华失败,资本主义国家将鸦片大量输入中国,林则徐的虎门 销烟则成为1840年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导火索
1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是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爆发后,传教士大规模涌入中国, 在19世纪60年代规模更大,而马神甫事件就 是以宗教为外衣的侵略活动。
2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是 马神甫事件
马神甫事件
马神甫事件又称“西林教案”,是法国为发 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而制造的借口。 1853年(清咸丰三年)法国天主教神甫马 赖非法潜入我国广西西林县,披着宗教外 衣,进行侵略活动。 1856年(清咸丰六年),西林知县张鸣凤根 据村民控呈,调查据实后,将马赖及不法 教徒共26人逮捕归案,依法判处马赖及不 法教徒2人死刑,其余分别论罪处罚。法国 政府,借口挑起侵华战争。1857年联合英 国出兵侵华。
传教士
传教士宣扬平等,但中国的儒家思想中的三纲五常与之相背,在 当时的中国不可能实现。若仅仅是宣扬平等,也无法构成侵略。 然而,这些来到中国的传教士在中国操控主权,成为资本主义国 家侵略的敲门石和工具,他们为资本主义提供情报,寻求政治庇 护,起草不平等条约,严重影响了中国主权。甚至马克思指出, 近代宗教是压制殖民地的工具。
日本的奴性教育
设立伪教育局,灌输奴化思想,统制平津报纸 ,控制舆 论喉舌, 屠杀爱国师生等多种手段麻醉沦陷区人民。
其中一麻醉手段,就是所谓的“尊孔”,借孔子做招牌,
实行其奴化政策。日本侵略者利用图书、画报、戏剧、电

从传教士的传教事业看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文化侵略

从传教士的传教事业看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文化侵略
11
典型人物事迹
12
目录
CONTENTS
1 李提摩太 2 林乐知 3 利玛窦 4 南怀仁
13
01 李提摩太
14
李提摩太
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1845年10月10日出生于英 国南威尔斯,英国浸礼会传教士。英国浸礼会尽管成立 于1792年,但是直到1859年才到中国来传教
15
身份到达肇庆,开启了耶稣会
在中国内地传教的历史。此后,
耶稣会陆续派遣传教士进入中
国。当时,来华传教的西方
教士有数百人之多,其中对
后世影响较大者的沙勿略、罗
明坚、利玛窦、龙华民、罗如
望、庞迪我、熊三拔、艾儒略、
邓玉函、汤若望、罗雅各等。

6
传教士来华
传播方式
欧洲传教士为了打开传教之路,很注意用欧洲也存在高度发达的 文明的事实打击中国人的中国中心的文化观。他们的翻译西方科技 著作,介绍世界地理和域外文明,都服从于这一目的。
在战争胜利缔订条约的过程里,
传教士亦预闻其事,充任翻译之
职。
9
传教士来华
如郭实腊,他在主后1840年英 军攻入中国境内向北推进时,充 任英军翻译及情报官员。当英国 占领定海后,他被派任占领地的 民政官,管治该地。主后1841年 当英军攻占宁波后,又任宁波民 政官。主后1842年调任镇江民政 官。在南京条约签订时,郭实腊 为英方传译之一。
“ 伴随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入侵,它们兴 办教育又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西方 传教士除自己办学外,还积极插手中 国人办的新教育。1902年,西太后因 李提摩太协助处理山西教案有功,同 意开办山西大学堂,聘他为山西大学 堂西学书斋总理。往来于上海、太原 之间。清政府赐他头品顶戴,二等双 龙宝星,并诰封三代。1916年5月, 辞去广学会总干事的职务回国。1919 ” 年4月20日在伦敦逝世。)。并且是 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今太原理工大学) 的创始人,同时,对维新变法也产生 了很大影响。

鸦片战争后传教士在华文化活动的评价

鸦片战争后传教士在华文化活动的评价
把 这 些书 看 作 是 了 解


大都 通 过
新 兴 的 洋 务学 堂 的 一 些 科 口 就 是 受 到 教 会 学
无 怪 乎 梁启 超
一 些洋 务 学 堂 甚 至 还 聘

欧 美 各 国 变法 自强 之
,
请 一 些 传 教 士参 予 办学
虽 然传 教 士 在 中 国




最 佳 之书


办学 主 观 上 为 宗 教 服 务 中 国传 统 的 教 育 结 构
,

富 国强 兵

为 宗 旨的 洋 务运 动 兴起 以
,
以 往 论 者 多 认为 西 方 传 教 士 在 经
,
新 教传 教士 利 用 当 时 的 社会 环 境, 在 全
济 上进 行 掠 夺 是
,
在 政 治 上 制造 分 裂
实为 推

国 创 办 了数 百 间 中小 学
,

,
世纪 末 间
,

,
新教
行 帝 国主 义 殖 民 政 策 的 一支 重 要 方 面 军
多种 书 籍 还 出版 了 十 几 种 中文 报 这 些书 刊 的 种 类

农 经 济条件 下
, 介建 立 和 发展
,
中 国 的 近 代 科学 体 系 无 法 在

数量之 多

影 响之

传 统 的 学 术结 构 中 产 生
,
中国 近 代 科学 体 系


,
是 当 时 在 华 任 何 一 叮 外 国甚 至 中 国 官



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的外来侵略与文化渗透

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的外来侵略与文化渗透

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的外来侵略与文化渗透摘要: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西方列强全面入侵与掠夺,文化作为一种特殊形态,中国的民族文化本身是不是与本国的政治经济等方面一样遭到了侵略,以及怎样认识西方列强利用文化工具对中国侵略的种种,是一个亟待厘清不同方面。

关键词:侵略文化侵略文化渗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系统阐述“资本-帝国主义势力对中国的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近代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其中在书写文化部分时,出现了概念逻辑模糊,以及概念与史实逻辑的混乱。

一、“侵略”与“文化渗透”的概念逻辑与史实逻辑《纲要》教材在书写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时,分成几大部分:“一、军事侵略。

二、政治控制。

三、经济掠夺。

四、文化渗透。

”其中的“文化渗透”,不仅出现与章节整体内容概念逻辑模糊,还出现了与史实逻辑的混乱。

(一)“侵略”与“文化渗透”的概念错位《纲要》第一章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涉及到文化方面的概念有“侵略”、“文化渗透”以及衍生出的“文化侵略”。

“侵略”,传统意义上是指通过各种非正常的手段侵略别国的领土、主权,掠夺其财富,奴役其人民等。

教材在阐述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时分别罗列了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其中,“文化渗透”就形成与其它各方面的并列关系。

这样,“文化渗透”在这里的地位自然容易被等同成“文化侵略”。

虽然教材没有使用“文化侵略”一词,也表明教材写作者对文化侵略与文化渗透的区别理解可是。

在教学与科研实践中,很多教师都使用了“文化侵略”的概念,甚至还有直接呼吁教材把“文化渗透”改成“文化侵略”。

“文化侵略”在学界一直是个备受争议的概念。

文化侵略行为必定是带有强制性的,必定是会对被侵略国人民的情感和文化造成巨大伤害的。

而文化是无形的,它包括整个生活方式、信仰、态度、取向、价值和哲学等,文化的全人类共性与文化的民族个性这些特质使得一方面各国各民族之间是可以进行文化沟通的,同时不同的文化体系又具有不可替代的性质。

从传教士的传教事业看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文化侵略

从传教士的传教事业看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文化侵略

然中的上帝的力量去为他们的同胞谋福利的路”,进而影
响他们去修建铁路、开掘矿藏,避免饥荒再度发生,把 民众从“赤贫之境”解救出来。于是,李提摩太开始将传 教的重点转向结交权贵,联络士绅。他和李鸿章、张之 洞、左宗棠、曾纪泽、庆亲王奕劻、恭亲王奕忻等几乎 所有的朝廷大员都保持着接触,李提摩太还曾做过曾纪 泽家的英语家庭教师。
大,包括书籍、小册子、单张、杂志。同时广学会也有一点宣
《万国公报》 教的工作,不过基本上是一个出版社与文学机构,是在中国历 史影响最大的出版社。出版过两千种书籍和小册子。他主持翻 译了一些著名书籍,这些著作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都很大。主要
译著有:《在华四十五年》、《七国新学备要》、《天下五大
洲各大国》、《百年一觉》、《欧洲八大帝王传》、《泰西新 史揽要》、《新政策》等20多种
传教士来实施的。
沙勿略、罗明坚、龙华民、罗如望、庞 迪我、熊三拔、艾儒略、邓玉函、汤若望、罗雅各等
30
来华传教士对近代社会与后世的影响
31

对近代社会的影响

对后世的影响
32
一 .对近代社会的影响
01
教育
02
传媒
33
1.教育
(1)
(2)
创办教会学校
推动中国学生
留学海外
主张把英国的殖民 统治放到中国
即初级、中级、高级三
等,使学生各得其所, 循序渐进;在教学内容 上他十分强调“中西并
招收上海上流社会
女子,作为扩大基 督教影响的另一途 径。
22
重”
03
利玛窦
23
利玛窦
利玛窦:号西泰,又号清泰、西江。意大利的天主教耶 稣会传教士、学者。
24

传教士在近代中外文化交流上的作用

传教士在近代中外文化交流上的作用

传教士在近代中外文化交流上的作用基督教传教士在近代中国的文化活动,作为西方殖民者对华政治,经济、军事侵略的辅助手段,在加剧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过程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但是,传教士的文化活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又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具有两重性。

客观上,对介绍西方近代文明,促进中国封建社会机体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

从这一方面来说,传教士的文化活动义是传播西方科学文化,酝酿和促进近代中国新闻、出版、教育等项事业以及资产阶级先进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因素之一,具有推动中国近代化运动和促进中国社会新陈代谢的历史作用。

一、创办报刊基督教传教士在近代中国开始最早、也是最有影响的文化活动,应首推办报。

早在1815 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就在马六甲编辑出版了一份名为《察世俗每月统纪传》的期刊,这是基督教传教士创办的以中国人为对象的第一份中文期刊。

《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停刊以后,基督教传教士又陆续在南洋、香港、澳门和广州等地编辑出版了一系列中文报刊。

如《东西洋每月统纪传》、《天下新闻》、《各国消息》等。

其中,德国传教士郭实猎于1833年7月在广州编辑出版的《东西洋每月统纪传》,是基督教传教士在中国境内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期刊。

在这一时期,传教士还创办了一些以外商、传教士、外交官员为对象的外文报刊,其中以美国传教士俾治文编辑出版的《中国丛报》影响最大。

鸦片战争以后,基督教传教士在华的办报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在十九世纪四十到九十年代的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内,他们先后创办了近170种中外文报刊,约占同时期我国报刊总数的95%,其中大部分是以教会或传教士个人的名义创办的。

”传教士在中国创办报刊的目的,是企图用“文字播道”的方法来宣传基督教,以实现“中华归主”和为殖民侵略服务。

因此这些报纸除宣传基督教外,:还起着干涉中国政治,搜集中国情报,为殖民侵略服务的作用。

但是,由于传教士把介绍西学作为辅助传教的手段,因而在客观上,这些报刊杂志在传播西方科学文化知识,沟通和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方面也起了积极作用。

近代史上列强对华的宗教侵略

近代史上列强对华的宗教侵略

近代史上列强对华的宗教侵略•发表于:2013-10-22 13:28:39•作者:huarm2002发短信加好友更多作品级别:大元帅积分:272417近代史上列强对华的宗教侵略作者:苦竹马克思早在1843年就一针见血地指出:"近代宗教是压制殖民地的工具"。

近代史上,洋毒药(鸦片)、洋枪炮、洋宗教,是列强侵华的三大工具。

一、西方宗教势力乘机大举侵华【基督教】发源于公元1世纪。

公元2世纪以后,基督教逐渐成为西方统治阶级赖以驯服、压迫人民不可或缺的精神工具。

在基督教的历史进程中分化为许多派别。

主要有【天主教】(中文也可译为公教、罗马公教);【东正教】;【新教】(中文又常称为基督教)三大派别。

三大教派统称为【基督宗教】。

中文的“基督教”一词有时被专指【基督新教】。

近代国人称【基督宗教】为“洋教”。

17世纪以前到中国来的西方【基督宗教】传教士,一般都是注意尊重中国礼俗政教的,未给中国封建王朝的统治和民生带来明显的危害。

所以,中国的统治者和老百姓,对“洋教”都保持一种温和的宽容态度。

唐初从波斯传入的基督教,曾受到太宗、德宗的扶持。

1601年,当尊重中国习俗、粗知儒家经典的意大利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进入北京后,受到了明朝万历皇帝的热情礼遇。

外国洋教人士【汤若望、南怀仁】还分别在明、清朝廷担任官职。

18世纪,随着以罗马教皇为首的梵蒂冈教廷所传播的天主教干涉中国内政,禁止中国天主教徒遵守中国政令习俗,不准敬神佛、尊孔孟、祭祖先,致使清康熙帝震怒,于1 717年下令禁止西洋人在中国传教。

此后,雍正、乾隆、嘉庆历朝,洋教都原则上被悬为厉禁。

至【道光】时,在列强坚船利炮和洋十字架的胁迫下,才被迫开放教禁。

在近代列强侵华的过程中【基督宗教】传教士们秉承本国政府的意志,充当了侵略中国的工具。

传教士们不但滥建教堂,网罗不良之徒,亵渎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对华进行文化侵略,而且霸占田产,抢夺民宅、纵容无赖教民、欺压良善、胁迫官府、干涉司法。

传教士在近代中外文化交流上的作用

传教士在近代中外文化交流上的作用

传教士在近代中外文化交流上的作用基督教传教士在近代中国的文化活动,作为西方殖民者对华政治,经济、军事侵略的辅助手段,在加剧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过程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但是,传教士的文化活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又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具有两重性。

客观上,对介绍西方近代文明,促进中国封建社会机体的瓦解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

从这一方面来说,传教士的文化活动义是传播西方科学文化,酝酿和促进近代中国新闻、出版、教育等项事业以及资产阶级先进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因素之一,具有推动中国近代化运动和促进中国社会新陈代谢的历史作用。

一、创办报刊基督教传教士在近代中国开始最早、也是最有影响的文化活动,应首推办报。

早在1815 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就在马六甲编辑出版了一份名为《察世俗每月统纪传》的期刊,这是基督教传教士创办的以中国人为对象的第一份中文期刊。

《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停刊以后,基督教传教士又陆续在南洋、香港、澳门和广州等地编辑出版了一系列中文报刊。

如《东西洋每月统纪传》、《天下新闻》、《各国消息》等。

其中,德国传教士郭实猎于1833年7月在广州编辑出版的《东西洋每月统纪传》,是基督教传教士在中国境内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期刊。

在这一时期,传教士还创办了一些以外商、传教士、外交官员为对象的外文报刊,其中以美国传教士俾治文编辑出版的《中国丛报》影响最大。

鸦片战争以后,基督教传教士在华的办报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在十九世纪四十到九十年代的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内,他们先后创办了近170种中外文报刊,约占同时期我国报刊总数的95%,其中大部分是以教会或传教士个人的名义创办的。

”传教士在中国创办报刊的目的,是企图用“文字播道”的方法来宣传基督教,以实现“中华归主”和为殖民侵略服务。

因此这些报纸除宣传基督教外,:还起着干涉中国政治,搜集中国情报,为殖民侵略服务的作用。

但是,由于传教士把介绍西学作为辅助传教的手段,因而在客观上,这些报刊杂志在传播西方科学文化知识,沟通和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方面也起了积极作用。

如何客观全面的看待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如何客观全面的看待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如何客观全面的看待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同时也拉开了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帷幕,标志着中国开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从此之后,西方列强对近代中国侵略不断,迫使中国一步步走上了丧失领土与主权的不归路。

西方列强对近代中国的侵略,可以说是全面而惨无人道的,军事方面,西方列强发动许多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政治方面,西方列强控制了中国的内政与外交,迫使中国签下了一个个不平等条约,剥夺了中国的领土主权;经济方面,西方列强不仅迫使中国支付高昂的战争赔偿,同时还扩大了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和经济掠夺;而在文化方面,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了文化渗透,目的在于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

这样的侵略史无疑是中国的屈辱史,为我们后人所痛恨。

但是,回顾历史,我们不应该仅仅是愤恨与谴责,我们更应该以理性的角度去看待历史,去以史为镜,在回顾历史中有所借鉴与收获让我们自己变得强大起来才不会重蹈历史的覆辙。

诚然,西方列强的侵略带给了中国许多危害,最严重的危害莫过于使中国丧失了领主主权,将中国拖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导致中国近代化发展最终失去了独立发展的可能性,完全沦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

而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导致中国资金大量外流,帝国主义国家贷款给中国军阀官僚,造成军阀混战,中国局势动荡不宁,加速了中国经济的瓦解;同时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设立工厂,开采矿产,修筑铁路,利用特权,与中国民族企业争夺市场,让中国经济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下发展艰难,民不聊生。

同时在思想文化上,西方列强侵略带来的危害也是不可估量的,许多历史文化财富如圆明园被帝国主义摧毁,不复存在;而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受到了西方思想的强烈冲击。

但是,平心而论,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全然都是坏的影响,凡事都有两面性,西方列强的侵略在某种程度上其实也促进了中国的发展与历史进程。

首先,外国侵略者叩开了中国的国门,让中国从闭关锁国的“天朝”的美梦中惊醒,改变了中国一直以来的封建主义现状,正是这一改变的发生,才有了后来中国的不断反思、完善与发展,使得一些有志之士为了救中国而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才开启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等一系列思想文化运动蓬勃发展。

近代列强殖民侵略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研学报告

近代列强殖民侵略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研学报告

近代列强殖民侵略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研学报告〔摘要〕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披着宗教外衣,以传教为名,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进行文化渗透,以此为更长久的利益铺路。

其目的是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可惜的是,与他们的主观愿望相反,帝国主义的侵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刺激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促使他们投入反帝爱国运动和革命斗争。

〔关键词〕殖民入侵;近代中国文化;研学报告过去的中国闭关锁国,致使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差距,当然无论在经济,政治体系还是其他方面都明显存在很大差距的,所以西方列强的入侵的同时也传播西方文化、科学知识,使得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注目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新思潮萌发,冲击了封建思想. 在列强不断入侵破坏中国主权时,民国朝野皆不断提出修约以回收主权。

这表明中国人已逐渐接受西方思维, 注重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远胜于往昔的“国体”; 在具体做法上, 一方面承认条约这一形式的重要性, 也试图以西方外交的常规方式来进行修改。

1.“师夷长技”的兴起从本质上说, 西方资本主义不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 而是作为一种生产方式来到中国,因此,我们在分析和考察它对中国所产生的影响时,首先应着眼于经济方面,即着眼于它对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基础所起的瓦解作用;着眼于它对中国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

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又必然会为中国其它领域,如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社会意识等实现变革创造物质基础,一旦上述变革成为现实,反过来又会推动和加速整个中国社会生产关系的转变。

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一些封建统洽阶级队伍中的有识之士开始从中央帝国的迷梦中逐渐清醒,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变通思想。

“师夷长技”就是向西方学习。

这一思想的提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改变了当时以及后来一些人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一次在社会意识领城内向传统思想体系发出了挑战。

其直接后果,是导致“洋务运动”的兴起。

从传教士的活动看鸦片战争及其危害

从传教士的活动看鸦片战争及其危害

从传教士的活动看鸦片战争及其危害由于康乾年间的中西礼仪之争,清政府实行了禁教政策。

鸦片战争爆发前来中国的西方传教士不敢公开传教,第一个来华的英国基督教传教士马礼逊只好以东印度公司职员的身份在中国活动。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一些欧美传教士积极参与了鸦片战争,并协助英国侵略者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德国传教士郭士立(Karl Friedrich August Gutzlaff)就充当了这样的急先锋。

郭士立,又译为郭实腊,1803年出生于普鲁士的波美拉尼亚省。

由于家庭贫穷,他早年辍学当了一名马具学徒工。

当普鲁士国王前来视察时,他借机向国王献上了一首拙劣的诗,表达自己想成为海外传教士的强烈愿望。

国王遂传旨命他学习阿拉伯文和土耳其文,准备将来派其去君士坦丁堡,参加普鲁士使馆的工作。

但郭士立并未遵从国王的旨意,而是选择了献身宗教事业的道路,前往荷兰进入鹿特丹神学院学习。

1826年,郭士立从神学院毕业后被派到东方荷属东印度群岛传教。

郭士立来到东印度群岛后,通过对东方世界的了解,对深入中国内地传教产生了浓厚兴趣。

他除了努力学习中国语言文字外,还给自己取了一个中国名字“士立”,并归宗于来自福建同安的郭姓家族,还经常去码头寻访来自中国的商船水手,恳请带他到中国东南沿海去。

1831年6月3日,有一位来曼谷做生意的福建商人答应带他去天津。

郭士立搭乘的这艘中国商船从暹罗出发,沿中国海岸线北上,于9月底到达天津港口。

他沿途散发宗教传单,运用有限的医学知识和药品为下层群众免费看病、送药,了解中国沿海的政治经济,并借机向中国人传教。

他在船上经常自言自语道:“我心中长久以来就怀有这样的坚定信念,即在当今的日子里,上帝的荣光一定要在中国显现,龙要被废止,在这个辽阔的帝国里,基督将成为唯一的王和崇拜的对象。

”[1]同年12月13日,郭士立折返广东,在澳门上岸后受到了马礼逊等基督教传教士的热烈欢迎和热情接待。

近代史上外国传教士对华侵略中的作用略析

近代史上外国传教士对华侵略中的作用略析

近代史上外国传教士对华侵略中的作用略析作者:苏兰格纪卫东刘伟来源:《科教导刊》2009年第14期摘要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列强除对我国进行政治、经济侵略之外,文化侵略也是其对华侵略的一种重要手段。

本文分析了这种侵略活动的先锋——传教士对我国的系列侵略行径。

关键词近代史传教士侵略中图分类号:K2文献标识码:A传教是帝国主义用以侵略落后国家和地区的一种重要手段,而传教士又是这种侵略活动的先锋。

早在鸦片战争前,披着宗教外衣的传教士,就开始了对中国的侵略活动。

随着中国大门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外国传教士对我国的侵略活动逐步加剧,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尤甚。

纵观这一时期,传教士披着“传教”的合法外衣对我国进行的侵略活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执行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政策,从精神上奴役中国人民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列强除对我国进行政治、经济侵略之外,利用传教士通过“传教”、办学校和报纸、兴“慈善事业”等各种手段进行文化侵略也是其对华侵略的一种重要手段。

(1)“传教”。

传教士一踏上我国土,就深入各地建立各种教堂、会所,并以密布在我国城乡的教堂、会所为据点,宣传教义,通过招人“信教”,引人“投教”,出钱买人“吃教”等张扬外国势力,利用布道形式,愚弄和控制教徒思想,无孔不入地向中国人宣传“归化”西方的思想,要求中国人抛弃中国的传统礼俗,“不供君亲牌位,不祀祖先父母”,使之完全自外于一般平民。

这种传教其目的就是为了毒化教民思想,企图使中国人驯顺地接受殖民主义奴役。

(2)办报刊和学校。

传教士在建立教堂的同时,还以传播西方文化为名,在中国建立各种类型的学校和报刊,其原因是因为只有“使哲学和科学的研究,浸润于基督教教义之中,才能使人们的内心卑怯,使其在宇宙的创造主面前低头”,企图通过出版书报向中国人民散布思想毒素,奴化中国人民思想,麻痹人民斗志。

如帝国主义对华进行文化侵略的大本营——广学会主办的《万国公报》,虽是份教会主办的报纸,但有关教会本身的新闻和阐明教义的文章并不很多,绝大部分篇幅都用来刊载各种时评,它和其他外国人在华所办的报纸一样,竭力为帝国主义侵华罪行作辩护,声称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是“顺天之道”,认为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是违反天意的。

传教士在西方列强 侵略中国活动中的所作所为

传教士在西方列强 侵略中国活动中的所作所为

传教士在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活动中的所作所为童轩内容提要: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过程中,西方传教士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站在侵略的立场上,极力为本国政府的侵华活动效力,或作“先锋”、或当“军师”、或为“后盾”,成为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一支特殊的别动队。

美国传教士裨治文承认,他们千里迢迢来到中国,“与其说是由于宗教的原因,毋宁说是由于政治的原因”。

美国传教士伯驾则公开宣称“只有战争能开放中国给基督”。

传教士与西方侵华的经济、政治、军事侵略者之间,传教活动与西方列强的对华侵略活动之间,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参与贩卖鸦片不少传教士直接参与了罪恶的鸦片贸易。

当时在华的传教士都不反对英美政府和英美商人经营毒害中国人民的鸦片贸易。

他们诡称:鸦片是无害的,就像酒对人是无害的一样。

第一个进入中国大陆传教的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就与从事鸦片贸易的英国东印度公司过从甚密。

从1809年到1834年该公司被取消垄断权时为止,马礼逊始终“忠心耿耿地为公司的利益服务”。

德国传教士郭实腊充当鸦片贩子的翻译,并直接参与了鸦片的推销活动。

他曾多次出入中国沿海,参与鸦片走私活动,同时刺探情报。

鸦片战争前,郭实腊还为当时的英国驻粤领事义律就鸦片的销路出谋划策。

由于西方传教士与鸦片贸易有着密切的利益关系,他们对于清政府的禁烟政策和举措十分关注。

1839年初,清政府派钦差大臣林则徐到广州。

传教士们就把注意力集中在林则徐的身上,通过各种办法,刺探林则徐的禁烟措施,搜集中国官方的动态,企图从思想上动摇林则徐禁烟的决心。

为了保护肮脏的鸦片走私,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

传教士们不仅参与鸦片走私,反对禁烟,而且在鸦片战争中,充当了极不光彩的角色。

二、参与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西方教会出版的书籍中关于传教士在对华侵略中的作用直言不讳:“在殖民地修建教堂、驻扎传教士,就像在殖民地修建兵营、驻扎侵略军一样必要。

”“一个传教士抵得上一营军队”,“与其设立九个军事据点,不如设立九个教堂更为有效”。

略论近代列强对华“文化渗透”政策

略论近代列强对华“文化渗透”政策

略论近代列强对华“文化渗透”政策姚彦琳【期刊名称】《扬州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29)003【摘要】自鸦片战争的炮火洞穿了中国的大门后,西方列强尤其是美国争先恐后的采用各种方式企图沦陷中国,这其中就包括"文化渗透"政策。

以传教布道为第一使命的传教士们担当了这一政策的执行者,他们通过创办教会学校,输送中国的留学生等方式,试图以西方的信念、信仰、价值观等来影响和改变社会与民众。

虽然"文化渗透"政策在中国近代各个领域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更是启发了一批优秀的先进知识分子,然而这一政策最终的结果是失败的。

%Since the fire of the opium war drilled China's gate,the Western powers in particular the United States have attempted to subjugate China,including the "cultural infiltration" policy.Missionaries taking preaching as the first mission acted as undertakers of the policy.By founding church schools and conveying Chinese students,they tried to influence and change the society and the common people through western belief,faith,values,etc.Although the "cultural infiltration" policy exerted great influence in every domain of modern China and inspired a number of outstanding advanced intellectuals,the result of this policy proved to be unsuccessful.【总页数】4页(P6-9)【作者】姚彦琳【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芜湖2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50.3【相关文献】1.近代列强对华经营鸦片始末 [J], 方骏2.清末袁世凯集团的崛起与列强对华政策的演变 [J], 马平安3.辛亥革命期间列强对华中立政策研究 [J], 舒文4.列强对华政策与辛亥革命的失败 [J], 石荣慧5.太平天国时期列强对华“中立”政策剖析 [J], 黄玉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版主笔。接下来他几乎一生里主要的时间都是负责上海广学会
的工作(1891年-1916年)。广学会1891年到191之一。这家出版社范围很
大,包括书籍、小册子、单张、杂志。同时广学会也有一点宣
《万国公报》
教的工作,不过基本上是一个出版社与文学机构,是在中国历 史影响最大的出版社。出版过两千种书籍和小册子。他主持翻
2021/3/2
4
传教士来华
经济
彼时中国
政治
文化
(商品经济的空前发展; 出现,发展缓慢
,产生雇佣关系;手工业、 商业繁盛;商品流通扩大)

仍占统治地位,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
重阻碍(闭关锁国、海禁、
明清王朝压抑工商业)
市民阶层进一步 壮大
但 强化
空前
2021/3/2
倡导
的新思想
出现(反封建民主思想
2021/3/2
12
典型人物事迹
2021/3/2
13
目录
CONTENTS
1 李提摩太 2 林乐知 3 利玛窦 4 南怀仁
2021/3/2
14
01
2021/3/2
李提摩太
15
李提摩太
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1845年10月10日出生于英 国南威尔斯,英国浸礼会传教士。英国浸礼会尽管成立 于1792年,但是直到1859年才到中国来传教
一旦外国政府对中国采取任何武力 行动时,这些传教士都会被派调往战 场,参与情报搜集和随军翻译的角色。 在侵略军占据中国某些地方后,他们 也自然地被选任做占领地的民政官。
在战争胜利缔订条约的过程里,传 教士亦预闻其事,充任翻译之职。
2021/3/2
10
传教士来华
如郭实腊,他在主后1840年英军攻 入中国境内向北推进时,充任英军翻 译及情报官员。当英国占领定海后, 他被派任占领地的民政官,管治该地。 主后1841年当英军攻占宁波后,又任 宁波民政官。主后1842年调任镇江民 政官。在南京条约签订时,郭实腊为 英方传译之一。
产生)

仍占据统治
地位(宋明理学),并
进一步禁锢了思想
地位
处于世界领先
5
传教士来华
15世纪后期,随着地由理一大般发教现徒及组西成、的葡许的多对兄外弟扩会张, 欧洲传教士纷纷前往世会界员各,他地们传须教作。苦明修万和历善年行间,这,耶稣
类兄弟会盛行于十三至十六世 会士率先入华,掀开了纪明,通清常时以期会中员西所方穿科会学服与命文名化交流 的序幕。从1552年到利玛窦1583年到达中国,共有32名
在明代,欧洲传教士向中国输入宗教和科学,传播科学并不比 宗教少,因为中国人需要科学知识,只谈宗教不能得到士大夫的尊 信。清代康熙前期也有传教士,但是他们很少谈科学(除一些天文 历法),这是因为汉人不敢接近西洋人,传教士失去士大夫的支持 ,宗教也就遭到满族统治者的压迫,不能像明末那样顺利发展。而 在当时来华的传教士的科学素养并不比明朝中国的学者高明多少。
此外还有裨治文、卫三畏、柏驾 等,不胜枚举。
2021/3/2
双重身份
11
传教士来华
自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及其他随后而来的国家取得了在中国驻使的权利, 因此纷纷简任使节来华。由于早期惟有传教士通晓中文,并对中国的社会和 文化略有了解;故他们不少自动或被邀转职,充任母国驻华的使节。
传教士被他们的母国委任为驻华使节,造成许多很不利的影响。若我们同 意第十九世纪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的是侵略活动,与中国签订的都是不平等 条约;则要为参与这些活动的传教士完全洗刷其侵华的嫌疑,便很不容易。 当传教士与外交官两重截然不同的身份集中在同一个人身上时,难以判别他 是用什么身份说这些话、做这些事。
2021/3/2
16
李提摩太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文化侵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出版图书、发行报刊以控制思想舆论(事例: 1891年,
李提摩太投入到广学会的工作中,通过办《万国公报》和出版
书籍,成为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思想启蒙机构。……他发现了
变法维新的严重问题,告诫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士注意变
法的节奏。1890年,李提摩太去天津临时任<中国时报>中文
后世影响较大者的沙勿略、罗
明坚、利玛窦、龙华民、罗如
望、庞迪我、熊三拔、艾儒略、
邓玉函、汤若望、罗雅各等。
2021/3/2

7
传教士来华
传播方式
欧洲传教士为了打开传教之路,很注意用欧洲也存在高度发达的 文明的事实打击中国人的中国中心的文化观。他们的翻译西方科技 著作,介绍世界地理和域外文明,都服从于这一目的。
大家好
2021/3/2
1
由传教士看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文化渗透
小组:李谍、孙妍、刘乔丹、陈奕辰、余锦婷、李静、何香雪、黄燕玲、顾文萱、杨帆、韩 紫薇
2021/3/2
2
目录
CONTENTS
1 传教士来华 2 人物事迹
来华传教士对近代社会与后世影 3响
2021/3/2
3
1 彼时中国 2 传播方式 3 双重身份
“ 伴随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入侵,它们兴 办教育又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西方 传教士除自己办学外,还积极插手中 国人办的新教育。1902年,西太后因 李提摩太协助处理山西教案有功,同 意开办山西大学堂,聘他为山西大学 堂西学书斋总理。往来于上海、太原 之间。清政府赐他头品顶戴,二等双 龙宝星,并诰封三代。1916年5月, 辞去广学会总干事的职务回国。1919 ” 年4月20日在伦敦逝世。)。并且是 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今太原理工大学) 的创始人,同时,对维新变法也产生 2021/3/2了很大影响。
2021/3/2
8
传教士来华
2021/3/2
9
传教士来华
双重身份
传教士为了取得合法居留中国的地 位,被迫加入外国在华的机构工作, 这些机构包括了半政治半商业性质的 东印度公司,也包括外国驻华的外交 和商务的官方代表。
由于他们是早期几乎唯一通晓中文 的洋人,故在这些机构里多从事与语 言有关的工作,如翻译、书记之类。
译了一些著名书籍,这些著作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都很大。主要
译著有:《在华四十五年》、《七国新学备要》、《天下五大
洲各大国》、《百年一觉》、《欧洲八大帝王传》、《泰西新
史揽要》、《新政策》等20多种
2021/3/2
17
李提摩太
二是力图控制中国的教育事业以培养 它们的代理人。利用教育活动宣传、 推广宗教本是基督教的传统手法,而
耶稣会士、24名方济歌会士、2名奥古斯丁会士和1名多
明我会士试图在中国定居,但都未成功。
2021/3/2
6
传教士来华
“ 直到1583年,耶稣会士罗明 坚、利玛窦等始以“番僧”的
身份到达肇庆,开启了耶稣会
在中国内地传教的历史。此后,
耶稣会陆续派遣传教士进入中
国。当时,来华传教的西方
教士有数百人之多,其中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