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外敷法治坐骨神经痛
中医外治法联合应用治疗坐骨神经痛研究进展
中医外治法联合应用治疗坐骨神经痛研究进展
坐骨神经痛是指由于坐骨神经受到压迫或损伤等原因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如下肢疼痛、麻木、刺痛、肌肉萎缩等。
中医外治法对于坐骨神经痛的治疗具有独特优势,其联合应用
能够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目前,中医外治法中最为常用的是针灸、拔罐、推拿和中药外敷等技术。
针灸以其独
特的调节机能和刺激作用,能够刺激神经系统和机体免疫系统的活动,从而减轻疼痛和改
善症状。
拔罐则能够消除淤血和湿气,改善局部循环,促进疏通经络,缓解疼痛。
推拿能
够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和代谢,以及推动淤血排除,缓解坐骨神经痛症状。
中药外敷则是将药物煎煮并涂抹于患处,通过药物渗透与局部刺激的作用,达到缓解
肌肉疼痛,舒缓肌肉紧张的作用,同时具有很好的镇痛效果。
针灸与中药外敷也常用于联合应用。
由于中药贴布作为局部使用的中药制剂,能够与
患处肌肉组织形成“中药局部药效场”,增强了针灸的作用,提高了治疗效果。
除以上治疗技术外,中医外治法中还有刮痧、火罐、灸法等治疗方法,这些治疗技术
也被广泛地应用于坐骨神经痛的治疗中。
总体而言,中医外治法联合应用治疗坐骨神经痛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恢复快速
等优点。
但是,如何正确选择适宜的中医外治法技术,将针灸、中药外敷、拔罐等技术合
理地应用于坐骨神经痛的各个时期和不同症状的患者,需要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和技巧。
坐骨神经痛中药秘方_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秘方
坐骨神经痛中药秘方—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中药秘方坐骨神经痛发生并不是只有简单的疼那么简单,生活中导致坐骨神经痛发生的原因有很多,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坐骨神经痛中药秘方,希望能帮到你。
(一)【辨证】寒湿闭阻。
【治法】散寒除湿,通痹止痛。
【方名】蠲痹镇痛汤。
【组成】制川乌10克,制草乌10克,细辛6克,牛膝15克, 苍术12克,防己12克,制乳香10克,制没药10克,川芎15克, 桂枝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齐腹日服2次。
【出处】周天寒方。
(二)【辨证】风寒湿邪凝滞,经络瘀阻。
【治法】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方名】皂独附姜汤。
【组成】皂刺30克,独活9克,附子9克,肉桂6克,姜黄15克,苍术15克,薏仁30克,防己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齐腹日服2次。
【出处】吕广振方。
(三)【辨证】风寒湿邪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
【治法】舒筋活络,行血止痛。
【方名】舒筋活络饮。
【组成】独活15克,灵仙12克,千年健10克,杜仲12克,牛膝15克,续断12克,木瓜10克,鸡血藤30克,红花9克,当归12克,川芎9克,地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齐腹日服2次。
【出处】曾冲方。
(四)【辨证】风寒湿气侵入肌肤,流注经络,湿凝为痰,痰瘀互结,闭塞遂道,营卫失其流畅。
【治法】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涤痰通络。
【方名】通经止痛汤。
【组成】制南星10克,白芷10克,黄柏10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羌活10克,威灵仙25克,苍术15克,桃仁15克,防己15克,元胡15克,独活15克,龙胆草6克,神曲12克,桂枝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齐腹日服2次,3天为1疗程。
【出处】李治方方。
(五)【辨证】寒湿阻络。
【治法】通阳开痹,驱湿逐寒。
【方名】驱痹汤。
【组成】细辛6-12克,制草乌6-12克,制川乌6-12克,麻黄15克,牛膝20克,木瓜20克,乳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齐腹日服2次,细辛、制川草乌的药量即先从小量开始,逐渐增量。
神奇的中医外敷药方--专治颈肩腰腿痛,万能止痛,非常简单,早知道早好!
神奇的中医外敷药方--专治颈肩腰腿痛,万能止痛,非常简单,早知道早好!腰腿疼痛验方-轻者3~5剂、重者10剂本方主治:风寒湿性腰腿疼痛,腰肌劳损,跌打损伤性腰腿痛,腰背筋骨酸痛,风湿性关节炎,半身不遂,四肢麻木等。
轻者3~5剂、重者10剂可好。
药方:菟丝子10克,补骨脂8克,炒杜仲12克,炙狗脊15克,鹿含草10克,金樱子9克,川牛膝10克,桑寄生12克,石楠藤9克,老鹳草10克,海风藤10克. 日一剂,水煎早晚分服。
此方来历已记不清了(后两味药是我加上去的),我试治了几位患者效果很好,药品好找,价格不贵,可以推广。
治腰腿疼十年不犯具体方法:患者最好面朝下,爬在床上,这样的话,病人膝盖下面最中间的那个委中穴一带,就会明白地、平面式地暴露出来。
如果有刮痧油、药酒、风湿油之类,在膝盖弯处先擦上一些,不要太多。
然后,进行拍打。
拍打时,是用手背拍打委中穴一带。
手背是反凸出来的,刚好合适委中穴所在的那个部位。
拍打时的技巧:要打出空灵劲、往出抽的那种劲、闪劲。
手背接触病人委中一带时,速度要快,一刹那间就行了。
拍打时病人会疼。
因为那一片的人体肉比较嫩,打到患者委中一带出瘀青,或者发红,有红丝为好。
可腰腿那边疼的重就重点拍打那边,重的一边多拍,轻的一条腿少拍,两边全拍比较好。
拍打的量要足够。
忌讳:拍打后三天内拍打部位不要见水。
洗脚也简单一点好。
少吃发物。
委中穴寻找方法:取穴时患者应采用俯卧的取穴姿势,委中穴位于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即膝盖里侧中央。
委中,四总穴之一。
委中穴又是足太阳膀胱经合穴,经气深聚之所。
膀胱经循腰达背。
主治病征:坐骨神经痛、小腿疲劳、肚子疼痛、脖子酸痛、腰部疼痛或疲劳、臀部疼痛、膝盖疼痛。
该穴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如果自己每天坚持拍两腘5分钟,不但能治疗腰背疼及坐骨神经痛,同时还可以起到补肾养肾的作用。
两腘处的委中穴--“小穴治大病”腰部和背部的绝大多数疼痛,比如腰痛、背痛、腰酸、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都出在膀胱经上,都是由于膀胱经气血不通。
坐骨神经痛吃什么中药
坐骨神经痛吃什么中药
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方法:
外敷中药,使用‘济愈堂坐骨顺古安玉贴’掏宝经东都有,可起到疏通经络,改善局部微循环的作用,迅速消除骨神经痛,达到摆脱坐骨神经痛的目的。
1、食疗偏方
生薏苡仁100g,糯米500g,酒曲适量。
先将薏苡仁加水煮至米稠,再将糯米烧煮成干米饭。
然后,将两者拌匀,待冷加酒曲适量,发酵成酒酿。
老桑枝6克,与500克重的雌鸡共炖,饮汤食用。
2、辅助疗法
疼痛发作时,可用冰敷患处30-60分钟,每天数次,连续二至三天,然后以同样的间隔用热水袋敷患处。
注意事项:
坐骨神经痛的原因是多数情况下是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出现的或者坐骨神经在走形部位有卡压因素引起的,所以,平常生活中注意勿长时间久坐,减少弯腰的动作,避免劳累和受凉,减少腰椎的负重压力,不要长时间坐硬板凳。
坐骨神经痛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
其发病原因分别为:
1、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多因感染或中毒
等直接损害坐骨神经所致,以单侧发病较多见。
主要发病原因为寒冷、潮湿及扁桃体炎、前列腺炎、牙龈炎、鼻窦炎等其他炎症病灶感染,有的同时伴发肌炎及肌纤维组织炎。
2、继发性坐骨神经痛:继发性坐骨神经痛是由坐骨神经通路的周围组织病变刺激、压迫或破坏该神经引起,可单侧也可以双侧发病。
根据受压部位可以出现沿坐骨神经走向的放射性疼痛,也可出现某一阶段的坐骨神经痛。
在临床上,绝大多数为继发性坐骨神经痛,原发性坐骨神经痛极少见。
神经性疼痛的草药治疗方法
神经性疼痛的草药治疗方法神经性疼痛是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异常引起的疼痛症状,常见的有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等。
传统草药在神经性疼痛的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下面将介绍几种有效的草药治疗方法。
1. 桑叶桑叶具有祛风、祛湿、活血止痛的功效,对于神经性疼痛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可以将桑叶晒干后研成粉末,每日可服用10克,用温水冲服。
同时,也可以将桑叶煎汤,用纱布蘸汤水敷在疼痛部位进行热敷。
2. 乌药乌药能够温经通络、祛风镇痛,对神经性疼痛有良好的疗效。
可将乌药研成粉末,以每日6克的剂量,用温水冲服。
也可以将乌药煎汤,用于疼痛部位的按摩。
3. 川乌川乌是一种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止痛作用的草药,对于神经性疼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可将川乌研磨成细粉末,每日适量服用,用温水送服。
同时,也可以将川乌煮汤,用纱布蘸汤水敷在疼痛部位进行热敷。
4. 当归当归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具有活血止痛、滋养血脉的作用。
适用于神经性疼痛的治疗。
可以将当归研成粉末,每日适量服用,用温水冲服。
另外,将当归煎汤后用于脊椎按摩,对于坐骨神经痛等疼痛症状有明显缓解作用。
5. 枸杞子枸杞子具有补肝肾、滋养精血的功效,对于神经性疼痛有一定的辅助疗效。
将枸杞子研磨成细粉末,每日适量服用,用温水冲服。
此外,也可以用煎汤后进行热敷,加速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草药治疗神经性疼痛时需要遵循适量原则,过量使用可能会引起其他不良反应。
在使用草药治疗时,应咨询医生或中药师的指导,并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调整剂量和疗程。
综上所述,神经性疼痛的草药治疗方法包括桑叶、乌药、川乌、当归和枸杞子等。
这些草药具有不同的功效,可根据疼痛类型选择合适的草药进行治疗。
在使用草药治疗时,应谨慎使用,遵循医生指导,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药外敷法可有效治疗三叉神经痛
中药外敷法可有效治疗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患者在接受正规治疗的前提下,可选择适合自身病情的中药外敷法,以取得更好疗效。
1.当归川芎外涂
制法:当归、丹参、川芎、红花、制乳香、没药、细辛各10g,冰片5g。
将上述药材洗净,并一起放入75%酒精100ml中。
将酒精罐密封好,并浸泡7天。
用法:用药液涂擦患处,每日3次,可连续使用3~5天。
功效:此药酒具有息风止痉、活血化瘀及镇痛的作用,长期使用可减轻疼痛。
2.天麻药枕法
制法:取适量川芎、天麻、当归、细辛、元胡、红花、菊花、防风、白芷及蔓荆子,将其研为细末。
将药末放在纱布中,作枕头使用,可连续使用1~2个月。
功效:此药枕具有活血化瘀、安神及镇痛的作用,经常使用可使发作次数减少。
3.茱萸敷足法
制法:取吴茱萸5g,然后将其研为细末。
在药末中放入少量面粉,并用水调成糊状,外敷于双足涌泉穴(位于足掌心前1/3,即屈足时呈人字纹中央的凹陷处)。
每日换药1次,可连续用药。
功效:具有祛风止痛的作用,从而使疼痛减轻。
25例坐骨神经痛全部治愈的外敷方
25例坐骨神经痛全部治愈的外敷方
治愈25例坐骨神经痛
来源《腾讯健康博客》.
【方法】川牛膝、五加皮、当归各25克,食盐250克,用火炒热,装入备好的布袋,外敷患处,每日3-5次,不必换药,冷后再炒,共治疗25例,均获痊愈。
关节肿痛用,盐饭膏外敷有奇效
来源《腾讯健康博客》.
关节肿痛常见的病因是风湿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人们习惯以内服药或肌肉注射药物来治疗,然而时间久了,容易引起胃肠反应和加重一切胃肠道疾病的病情,实际上,采用民间验方盐饭膏,外敷在肿痛的关节部位,既方便又安全,而且花钱少,不失为一治疗关节肿痛的简易良方!!
盐饭膏适应于手指、腕、肘、踝、膝等关节肿痛,皮肤无破损,不是由外伤、骨折引起的,关节已经变形畸形者不适用本法。
【具体方法】:
用热大米饭适量加入食盐(必须研为细末),一起捣匀成膏状,放在碗里置热水中加温,然后趁热把盐饭膏敷在肿痛的关节部位,四周均匀摊平,外用熟料薄膜覆盖,再用纱布包扎,
一般在临睡前服药,早晨起床后去掉,每天1次,如关节肿痛明显。
早饭后敷1次,临睡前再换1次,每天2次。
可以接连敷7-14天。
至关节肿胀基本消失为止。
(大米饭和盐的比例一般为3;1或4;1)。
坐骨神经痛奇效方
坐骨神经痛奇效方
方1。
我用生姜蘸火酒治好了坐骨神经痛。
用生姜蘸火酒(白酒)按擦患处。
方2。
我用三药一盐治坐骨神经痛有特效
川牛膝、五加皮、当归各25克,食盐250克,用火炒热,装入准备好的布袋内,外熨患处,每日3~5次,不必换药,冷却再炒,均能治愈。
方3。
我用此方治坐骨神经痛均显特效
当归、川芎、地龙、千年健、追地风各6克,生地9克,肉桂、海桐皮、桂枝、羌活、麻黄各3克,红花2克,木瓜5克,红糖60克。
上药共为细末,大曲酒1瓶,倒出100毫升,将药末和糖一并装入瓶内,浸埋地下7天,取出服时摇匀,每次服50毫升,每日2次。
此方曾治愈过200余人的坐骨神经痛,一般患者喝2瓶即愈。
骨科各类痛症外敷药方(不收藏后悔)
骨科各类痛症外敷药方(不收藏后悔)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专中药热敷方。
主治病症: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滑囊炎,骨质增生,半月板损伤,关节积液,急性关节顿挫伤,关节韧带拉伤,无名关节痛。
主治部位:四肢关节药物制备方式:将配方所有药物粉碎至麦粒大小,或更小些也可,用50度酒搅拌至手抓不散且又不出水为宜,而后装至纱布袋子内(袋子布料选择应类似于医用绷带或更细为好),上锅蒸热(中火至5分钟)后取出直接放于患部,外用塑料方便袋等完全包裹严实,外用棉被包裹,身体不动待一小时后取下。
稍加按揉即可。
基础配方:川乌20g、草乌20g,白芷50g,羌活、独活各50g,细辛10g,川芎、桂枝各30g,威灵仙、伸筋草、透骨草各60g,艾叶、红花各9g,透骨草30g,花椒6g,药物加减:关节疼痛加元胡80g。
肿胀难消加茯苓80g大黄50g。
活动不利者加红花50g当归50g。
骨质增生加土鳖虫20,土元20,水蛭20,关节积液加生半夏30,生南星30。
红肿刺痛加薄荷10,冬瓜皮20。
关节变形且活动受限加虎杖30乳香30没药30。
关节游走疼痛加当归(酒浸)30、黄芪(蜜炙)20、赤芍20、防风30、炙甘草20、生姜30。
参考疗效:一般情况下按此药方治疗可在一个星期内感觉症状减轻。
说明:因为本方是提供给患者自己在家简单治疗所用,所以疗效不会和在专业的诊所相同,如有疗效欠佳请先查阅是否绝对按本方的方式治疗,另外提醒大家取方治疗前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操作,以免出现操作失误。
类风湿关节炎颈椎病中药热敷方主治病症: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骨质增生,落枕,积液,项背沉重,肩周炎,胸椎部位疼痛。
神经衰弱,高血压,失眠,脑供血不足,主治部位:颈椎部位,上肢部位,胸椎部位以上。
药物制备方式:将配方所有药物粉碎至麦粒大小,或更小些也可,用50度酒搅拌至手抓不散且又不出水为宜,而后装至纱布袋子内(袋子布料选择应类似于医用绷带或更细为好),上锅蒸热(中火至5分钟)后取出直接放于患部,外用塑料方便袋等完全包裹严实,外用棉被包裹,身体不动待一小时后取下。
【转载】草药一味治腰椎间盘脱出,坐股神经痛,风湿骨痛等等,几乎一次搞定
【转载】草药一味治腰椎间盘脱出,坐股神经痛,风湿骨痛等等,几乎一次搞定【转载】草药一味治腰椎间盘脱出,坐股神经痛,风湿骨痛等等,几乎一次搞定这是家乡的一种草药,名叫"铁茉莉",就和茉莉花差不多.如图治腰椎间盘脱出,坐股神经痛,风湿骨痛等等,几乎一次搞定.用法是将其捣碎加点白酒,外敷患处,第二天会起个大水泡,病就根出了.缺点是敷药处皮肤像墨水一样黑,三个月以后才慢慢退掉.家乡一朋友靠这一样药,每年赚几十万元.我只用叶子.其它本帖最后由 mingchao66 于 2014-10-22 13:32 编辑此药名:白花丹又称铁茉莉、白竹花、白雪花、、千槟榔、照药金雪花、一见消、猛虎草、金花岩陀等部分没用过.更好的是治乳腺增生及小儿甘积等等等,也非常好,一次痊愈。
对皮肤没有刺激作用,要起泡才有感觉。
小儿疳疾,就摘几张叶子剁肉饼蒸来吃,一次就好啦.乳腺增生捣碎外敷.干品不能用,干品不能用这种药在我们这夏天要敷3小时至4小时,冬天敷24小时.各地气候不同,自己把握.以起泡为准.有鸡蛋那么大的,也有蚕豆大的。
一次能好。
水泡自几看白花丹为多年生蔓生亚灌木状草本,高2~3米。
茎细弱,基部木质,分枝多,光滑无毛,有棱槽,绿色。
单叶互生;叶片卵圆形至卵状椭圆形,长4~9.5厘米,宽1.5~5厘米,先端尖,全缘,基部阔楔形,渐狭而成一短柄;叶柄基部扩大而抱茎。
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长5~25厘米;苞片短于萼,边缘为干膜质;花萼管状,绿色,长约1厘米,上部5裂,具5棱,棱间干膜质,外被腺毛;花冠白色或白而略染蓝,高脚碟状,管狭而长,长约2厘米,先端5裂,扩展;雄蕊5,生于喉处;子房上位,1室,有胚珠1粒,柱头5裂。
蒴果膜质。
花期9~10月。
野生或栽培。
分布广东、广西、台湾、福建、四川、云南等地。
【中药白花丹的功效与作用】祛风,散瘀,解毒,杀虫。
治风湿关节疼痛,血瘀经闭,跌打损伤,肿毒恶疮,疥癣。
①《生草药性备要》:“散疮,消肿,祛风。
坐骨神经痛的中医治疗方法
坐骨神经痛的中医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中药治疗坐骨神经痛常用的方剂有桂枝汤、独活寄生汤、四逆散等。
桂枝汤能温阳祛寒、活血通络,常用于治疗阳虚寒凝所致的坐骨神经痛。
独活寄生汤则是用于祛风通络,可以治疗因风寒湿邪引起的坐骨神经痛。
四逆散则是用于清热解表,适用于因火热邪气引起的坐骨神经痛。
中药治疗能改善症状,缓解疼痛。
2.针灸治疗:针灸能调整和增强人体固有的治疗能力,对坐骨神经痛有一定的疗效。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大巨穴、阳陵泉等。
足三里位于胫骨前外侧突起的前方凹陷处,可以温阳散寒,活血化瘀,常用于治疗寒凝所致的坐骨神经痛。
大巨穴位于膝内侧突起与膝关节凹陷之间,可以活血、舒筋,适用于治疗湿邪引起的坐骨神经痛。
阳陵泉位于小腿外侧骨突中下方的凹陷处,可以活血通经,适用于治疗气滞所致的坐骨神经痛。
针灸治疗需要专业医师操作,能够刺激穴位,促进气血流通,缓解疼痛。
3.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通过对患者特定部位施加力度、刺激,以改善气血循环,调理经络而起到治疗作用。
常用的按摩手法有揉、按、拿、捏、推等。
推拿按摩能缓解肌肉的紧张和疼痛,舒经活络,对坐骨神经痛有一定疗效。
4.中药外敷:中药外敷时将药物煎煮成熟状,敷于患处,通过药物的渗透,起到疏风活络、祛寒温通的作用。
常用的中药有巴豆、独活、寻骨风等。
中药外敷能直接作用于患处,缓解疼痛。
5.中医推拿疗法:中医推拿疗法是通过手法、手法、锤击、脉冲等手法调理人体气血运行状况,以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为目的,达到消除疼痛的作用。
常用的推拿手法有拔罐、刮痧、捶打、按摩等。
中医推拿疗法能改善肌肉的僵硬和疼痛,舒经通络,缓解坐骨神经痛症状。
6.足浴疗法:足浴疗法是将药物配制成草药汤水,然后将双脚浸泡于草药汤水中,通过足底的穴位刺激,达到调理人体气血功能的作用。
足浴疗法能够促进整个身体的血液循环,舒缓神经,减轻坐骨神经痛的症状。
总的来说,中医治疗坐骨神经痛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通过益肾、祛湿和活血化瘀来缓解疼痛。
坐骨神经痛千家妙方
坐骨神经痛千家妙方坐骨神经痛是指组成坐骨神经的神经根(腰4~骶3)、神经丛或神经干本身受各种病因引起坐骨神经原发性或继发性损害,产生的一种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内发生疼痛的临床综合征。
疼痛自臀部沿大腿后面、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放散,以男性青壮年多见,发病率高,多为单侧性,呈急性或亚急性发病,少数为慢性发病,病程可长达数十年。
中医无坐骨神经痛病名,根据临床表现,大抵属中医“腰腿痛”及“痹证”之“筋痹”范畴,发病是由于肝肾不足、气血虚弱、腠理不密,风寒湿热乘虚侵袭,邪客经络,经气不通,气血凝滞,运行不畅或跌仆外伤致气滞血瘀,不通则痛。
临床常见寒湿阻络、湿热伤络、痰瘀阻络、肝肾两虚等证候类型。
1.单味中药治坐骨神经痛◎皂角刺:重用皂角刺10~30克,不等,水煎分2次温服,连用3~7日。
据报道,有较好的抑制坐骨神经痛的作用。
也可用皂角刺醋煎涂患处,每日2~3次,也有较好的止痛作用。
[丁玉云,等.江西中医药,1998,29 (4):38]◎马钱子:将炙马钱子研为细末,每次0.5~1克,每日1~2次冲服,对坐骨神经的疼痛及下肢的萎软无力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吴军.新中医,1995,27(1):42]◎豨莶草:用豨莶草15 ~30克,水煎分2次温服,连用7 ~10日。
豨莶草有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的功效。
[许德民.浙江中医杂志,1988(8):371]◎细辛:根据患者病情程度、疾病性质、体质强弱用细辛9~30克,不等,水煎分2次温服,连用3~7日,对坐骨神经痛有较好的止痛作用。
[邓迅.甘肃中医,1997,10(1):41]◎云南白药:每次1. 5~3克,每日2次,冲服,连服10~15日。
[胥文勋.四川中医,1989(11):34]2.祛风除湿治坐骨神经痛◎祛风活血定痛汤:羌活、独活各5克,防风15克,防己、当归、川芎各10克,细辛2克,桂枝5克,乳香、没药各6克,炙粟壳、鹿角片各10克,淫羊藿15克,全蝎5克。
中医内服外涂治疗坐骨神经痛
中医内服外涂治疗坐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多发病于成年人,以青壮年居多,一般为单侧身患病。
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通道及其分布区的疼痛综合征。
坐骨神经由腰4至骶3神经根组成,经过臀部沿股后和小腿后侧至足外侧。
临床分为根性坐骨神经痛和干性坐骨神经痛两类。
本病的症状有:疼痛位于腰臀部并向股后以及小腿后外侧、足外侧放射,疼痛呈钝痛、灼热、刺痛等,行走、活动及牵拉时可使疼痛加剧。
中医认为坐骨神经痛与肝肾亏虚有关。
如果病人血气虚弱,肝肾亏虚,加上劳累过度或有外感寒湿之邪导致寒湿闭阻经脉,血气瘀滞而形成坐骨神经痛。
中医的治疗方法是采用清热利湿,舒筋活络,益肝肾。
治疗坐骨神经痛,中医采用内服外涂的疗法双管齐下。
内服方:防己15 希莶草20 薏苡仁24 苍术12 牛膝15 海风藤20 桑枝20 川芎10 独活12 当归12 桑寄生15 杜仲12 黄芪18 党参12 砂仁10 白术15 淮山15 核桃仁15 ,煎服,一日三次。
10天为一个疗程。
外涂胡蜂醋:胡蜂醋 (配方:皂荚,大胡蜂,白花蛇,全蝎,蜈蚣,鸡血藤,寻骨风,透骨草,醋酸)外用、辅以局部经络按摩。
使用方法:先把产品喷到颈椎、腰椎、膝关节等需要按摩处,然后用手搓揉至皮肤发热,时间不少于20秒,这次数不少于次。
切记用后不要马上冲洗,尽可能让洗液长时间停留在皮肤上(不少于30分钟),以使皮肤得到充分浸润。
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爱心偏方——坐骨神经压迫麻木
爱心偏方——坐骨神经压迫麻木
大麻花椒姜芥末面方
用料:大麻子10粒,花椒粒10粒,鲜姜4两,芥末面4两。
制作:捣烂外敷一个半小时。
功效:此方通过药物外敷舒经活络、祛风散寒,起到止痛、消炎、缓解疼痛、麻木的作用。
反馈:江苏常州陆阿姨椎间盘突出引发坐骨神经痛,腰痛厉害,无法行走,导致大腿内部亦疼痛麻木。
共用3付,分别敷于腰、臀和大腿内侧。
现腰、臀、大腿均不痛,能走动。
艾叶苏木威灵仙方
用料:艾叶、苏木、威灵仙各9克。
制作:煮水泡脚。
功效:适用于坐骨神经痛。
备注:献方人江苏南京叶秀春。
反馈:河北保定武振华患腰间盘突出、膨出、囊肿。
20多岁患腰肌劳损,但不疼。
开始误诊是脑血栓,后查是腰部问题。
严重时无法走路,身体又沉又麻,只能卧床。
用后当晚便能翻身,3-4日后不痛,20日便能出门。
毛竹花泡白酒方
用料:毛竹花,高度白酒。
制作:毛竹花泡高度白酒2个月,外抹痛处。
环跳、委中、阴门穴位配合外抹按摩。
7日好转,15日康复。
功效:适用于扭伤,坐骨神经痛。
备注:献方人河南郑州张玉芝。
外敷法治坐骨神经痛
外敷法治坐骨神经痛
外敷法治坐骨神经痛
白敬田河南省郸城县钱店镇张寨行政村新农合卫生室
坐骨神经痛的主要症状是:沿坐骨神经通路有剧烈疼痛,由臀部、髋部向下扩散到小腿外侧和足背,遇寒冷加剧,冬重夏轻,夜重昼轻,走路姿势前倾。
余在临床遇此症,常用中药外敷法治疗,屡用屡验。
药用生川乌、生草乌、麻黄、肉桂、吴茱芋各等份为末,白酒适量调合成面团状(每剂用量约30~40克)装入缝好的布袋中,敷于腰部,殷门穴各一贴,用橡皮膏固定。
一贴用7天,连用三贴,每贴中间相隔3天。
注意事项:本品对皮肤有烧灼感,起药后都有表皮脱落现象,有皮肤病、对橡皮膏过敏的患者应慎用。
D4。
偏方集锦---神经痛
偏方集锦---神经痛神经痛1、治坐骨神经痛偏方:在坐骨神经痛的部位寻找最为明显的痛点,用拇指指峰弹拨痛点5—10次,然后再按压1—2分钟。
2、治偏头痛偏方:头痛时,取鲜芦荟在头痛部位反复擦抹,一痛就抹,一般患者一个星期后,头就不痛了。
药理:芦荟是生活中的灵丹妙药,能治百病。
芦荟有杀菌、消炎、排脓、健胃、下泻、防晒、防腐、治灼伤和美容的作用。
此方中,芦荟发挥的是镇痛、镇静的功效。
牙痛难忍时,在患处贴上芦荟,就会消除疼痛。
神经痛、痛风、筋肉痛患者,也可按此法使用芦荟。
此方中,芦荟汁被大脑皮层的血管吸收,发挥了解毒、舒张痉挛血管的功效。
从而解除了血管壁对脑神经的压迫,所以治好了偏头痛。
3、治坐骨神经痛:当归、白芍、木瓜、秦艽、威灵仙、红花、枳壳、独活、元参各10克,白芷6克,桑寄生15克,稀莶草、红茜草、元胡、山栀各10克,甘草6克,白术10克。
水煎服,日一剂。
4、治神经性头疼方(风吹头痛):白芷30克、川芎10克、川乌10克、甘草10克,将上药混在一起均分成两份,先取一份用慢火炒黄,研成细面,再将另一份也研成细面,然后将两份药面混在一起,均匀分成10份,早晚各服一份,服完即可。
这是一名大夫提供的,他说,如果将3克薄荷、3克茶叶加200毫升水煮沸,等水稍凉后送服药面,效果会更好。
5、治头痛的偏方:A、不明原因头痛:白萝卜一个,洗净切一块捣烂取汁,将汁装入小药瓶中备用。
从头痛之日起,将汁滴入两个鼻孔中,每个鼻孔滴入2滴。
每日早晚各滴一次,连用一周就可以治好头痛。
B、治神经性头痛:白菊花200克,水2000毫升,煮沸后倒入脸盆,趁热熏头,几次就行。
用过之后头痛一次比一次轻。
(最好用毛巾把盆围住,随温度变化调整头与盆的距离)C、治神经性头痛方:桂枝适量,用小火加适量的水熬3开后,喝汤,一天不分次数,当茶水饮,连喝一周,桂枝的用量可根据中医的诊断。
(该方对一般性头痛和见风头痛都好使,后背痛也有一定疗效。
阴虚引起的头痛可少用一点桂枝,阳火引起的头痛可多用一点桂枝)6、治偏头痛方:蔓荆子、白芷、地龙、蕲蛇各15克,水煎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外敷法治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属中医学痹症范畴,痹者闭也,意指正气虚弱,风寒湿等外邪乘虚而入,闭塞经络而为病。
发病年龄常在20岁~60岁,但青壮年发病者多见。
坐骨神经痛的主要症状是:沿坐骨神经通路有剧烈疼痛,由臀部、髋部向下扩散到小腿外侧和足背,遇寒冷加剧,冬重夏轻,夜重昼轻,走路姿势前倾。
余在临床遇此症,常用中药外敷法治疗,屡用屡验。
药用:生川乌、生草乌、麻黄、肉桂、吴茱芋各等份为末。
用法:白酒适量调合成面团状(每剂参考用量约30~40克,建议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视病情制定剂量)装入缝好的布袋中,敷于腰部,殷门穴各一贴,用橡皮膏固定。
一贴用7天,连用三贴,每贴中间相隔3天。
中医提醒:以上方法的使用必须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不可盲目自行治疗。
另外,本品对皮肤有烧灼感,起药后都有表皮脱落现象,有皮肤病、对橡皮膏过敏的患者应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