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4.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时,能够认真对待,表现出良好的学习态度。他们在作业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5. 教师评价与反馈:我对学生在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展示、随堂测试和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的表现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同时,我也指出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对某些知识点的理解不够深入,以及在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不足。我鼓励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继续努力,加强自主学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工业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工业化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高,降低了生产成本,促进了商品的普及。同时,工业化也导致了城市化的进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 我国工业化的起步:我国工业化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我国工业化的特点是政府主导,通过计划经济的方式进行。
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项目导向学习:引导学生参与历史课题项目,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互动性,我将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共同研究工业化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能力方面,大部分学生具备较好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但部分学生在历史学科的分析、批判性思维和史料实证能力方面有待提高。此外,学生在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在素质方面,学生们具备一定的国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但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强化。部分学生在团队合作和沟通表达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可能影响课堂讨论和互动。
在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方面,我发现PPT和视频等教学媒体能够有效地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历史事件。然而,我也意识到在课堂讨论和互动方面,可以利用更多的在线工具和平台,如在线提问、知识测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案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本课分析本课涉及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但是我国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落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国民经济,我国政府组织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时间是1953年至1957年。

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工业交通建设方面的主要成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等问题。

“一五”计划标志着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经济建设并不了解,对于经济问题既不关注也不易理解,因此在进行本课教学时,教师最好能通过多种渠道向学生提供大量的资料,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学习、探究,同时尽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课堂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教学分析时空观念1.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一五”计划实施前,我国工业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远不如印度。

史料实证指导学生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明我国工业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第一部宪法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历史理解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和特点。

通过课堂教学中教师所用的综合教学法全面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

历史解释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和特点(难点)。

家国情怀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志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形成,并进而让学生感知到党和政府的正确决策和英明领导。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2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2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下册的历史课程,主要讲述了我国工业化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过程。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我国在建国初期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党和人民为推进工业化、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所付出的努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工业化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可能较为模糊,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明确和深化。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背景、过程和意义等方面的理解还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工业化起步的历史背景、主要措施和意义,掌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确立过程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定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工业化起步的主要措施、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

2.难点:工业化起步的背景、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掌握历史知识。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历史事件,深入理解工业化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4.对比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学习相关历史知识,掌握教学内容。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历史知识,了解课程内容。

3.教学资源:搜集相关历史资料、图片等,制作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困难局面,引导学生思考我国为何要推进工业化、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呈现我国工业化起步的主要措施,如“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等,以及这些措施的意义。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是八年级下册的历史课程。

教材通过介绍我国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进程,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工业化起步阶段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我国工业化的起步,二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对于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工业化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这两个方面的知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的事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工业化的起步过程,掌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工业化的起步过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2.难点:理解工业化起步的困难和挑战,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政治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变迁。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呈现我国工业化的起步过程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具体的事例,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工业化起步阶段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政治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精品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精品教案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了解“一五计划”;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的必要性、基本任务,取得的主要成就;了解和掌握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诞生、主要内容和性质,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必要性和1954年宪法的性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重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任务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难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内容和意义。

水调歌头游泳毛泽东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水调歌头·游泳》是毛泽东写于1956年6月的一首词,其中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指的是哪座大桥,它建立于什么时期?此时期还有哪些成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历史,领略它的风采。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背景史料1建国初期严峻的经济形势。

史料2国民党逃跑时掠走的金银。

教师:图表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国民党留给我们一个烂摊子,工农业生产遭到破坏,物资紧缺,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史料3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史料4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

教师:史料3和史料4中的图表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1: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各项指标均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学生2:我国工业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远不如印度。

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史料1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案1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案1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案1一.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我国工业化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953年至1957年,我国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标志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开始。

在此期间,我国还召开了一届人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下册已经学习了我国新主义革命的胜利,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

但他们对工业化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的具体内容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深化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掌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五计划的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及意义。

2.难点:一五计划的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及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3.史料分析法:分析历史史料,引导学生从事实中得出结论。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相关的历史史料,制作PPT,准备教学用具。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本课的基本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展示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如鞍山钢铁公司、沈阳第一机床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等,让学生了解我国工业化起步的具体情况。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史料分析一五计划的意义,讨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及意义。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强调一五计划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性。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案设计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一、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起止时间、目的、基本任务、主要成就及历史意义;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时间、会议名称、内容及性质;理解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内容及召开的历史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思考进行工业化建设的因素;指导学生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图示意图》,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和交通运输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识图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前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由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学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

通过学习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建设成就,并结合本地发展的实际,学生能够认识到:进行工业化建设一定要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工业建设必须防治环境污染,保护好生态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福于子孙后代。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教学难点:“一五”计划实行的必要性;1954年宪法的性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片展示:“十三五”规划的图片采用创设情境导入法,教师讲述:现在的中国已经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上制造大国,我国正在处于“十三五”规划时期,那么,我国的“一五”计划是怎样起步的呢?在什么时候进行的呢?我们国家又为什么要实行五年计划?当时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1、第一个五年计划(1)工业化开始的背景①教师讲述:什么是工业化?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案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导入新课:2015年抗日战争胜利70年大阅兵时的盛况,这些坦克、导弹都是我国自主研发的。

但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能制造什么呢?我国又是怎么改变落后状态的呢?。

新课讲授一、第一个五年计划学生自主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

1、阅读教材正文及材料研读,从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的经济形势分析归纳“一五计划”实施的原因、目的。

过渡:为了迅速改变这种状态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决定从1953年到1957年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带动各行各业全面发展。

那么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呢?由于“一五”计划符合当时经济发展需要,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还得到了当时苏联的援助,所以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五”计划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你对当时取得的成就有何认识(意义)?成就可以概括为:一桥二铁三公四厂。

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超额完成。

标志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学生自主阅读全文,回答问题并作读书标记。

1、简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意义。

2、说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指定的时间、机构、性质、内容。

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有何作用?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标志: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作用: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课堂小结:1956年,我国工业建设和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为中国共产党积累了进行建设的初步经验。

五四宪法是新中国诞生后制定的第一部宪法。

此时的中国,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交织着建设新国家的巨大热情,汇聚成了一股无穷的力量,鼓舞着领袖和普通百姓对未来的美好梦想。

板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自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自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自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本课主要内容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我国工业化起步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取得的成就,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和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对于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工业化起步的具体过程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和意义还需要进一步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工业化起步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取得的成就,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工业化起步的过程和取得的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和意义。

2.难点:对工业化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案例分析:教师通过展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案例,制作好PPT等教学辅助材料。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预习教材,了解本课的基本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照片,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向学生介绍我国工业化起步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取得的成就,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和意义。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案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案

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知道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情况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一五”计划的实施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认识到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真正地体现了人民的意志【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教学难点:“一五”计划实行的必要性;1954年宪法的性质。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片展示:毛主席词作《水调歌头·游泳》这首词是毛主席1956年在武汉畅游长江时的感兴之作。

其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寥寥两笔,不仅写出了大桥兴建的飞快速度和即将见到的大桥凌空的雄伟形象,而且写出了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

历史不会忘记,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通车,结束了渡轮摆渡的历史,“天堑”变通途。

你知道现在长江上有多少座桥吗?仅武汉就有十一座长江大桥。

现在的中国已经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上制造大国,但是中国的工业化是怎样起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第一个五年计划(一)工业化开始的背景1.教师讲述:什么是工业化?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因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工业发展绝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总是与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的,总是以贸易的发展、市场范围的扩大和产权交易制度的完善等为依托的。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为八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主要内容包括: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时期工业化的发展历程,同时学生需要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有初步的了解。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 学会分析新中国工业化的政策,了解工业化的起步发展阶段;2. 掌握各个时期新中国工业化的主要成就和困难;3. 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性。

二、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探究和讨论为主,结合“四有”教育,发扬“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内容。

同时,让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后的首要任务是什么?2.理论课讲授(20分钟)讲解新中国工业化政策(计划经济),以及新中国工业化发展的阶段和主要成就,其中包括:第一阶段:恢复建设时期。

第二阶段:军民合一时期。

第三阶段:“大跃进”时期。

第四阶段:“三线建设”时期。

第五阶段:改革开放时期。

教师可以使用案例、图片等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深入浅出地讲解每个阶段的政策、成就和困难,并帮助学生理解每个阶段的意义。

3.探究学习(35分钟)教师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究新中国工业化政策的影响和意义。

每个小组的讨论内容可以围绕以下问题展开:A. 新中国为什么要发动“大跃进”?B. “大跃进”带来了哪些成功和失败?C. “三线建设”策略的实行有哪些意义?D. 改革开放后新中国的工业化发展有哪些特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书本、网络和其他资源,调查相关资料,理性讨论,分析问题,形成结论。

4.巩固练习(35分钟)让学生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部分进行阅读,回答课本上的问题,巩固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了解,并让学生思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初步构建带来了哪些改变和影响?”5.拓展延伸(15分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引导学生作为小组,自主寻找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可以是电影、纪录片、新闻报道等,让学生展示他们的调查成果,阐述他们对新中国工业化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认识和感悟。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学设计)
【1.作业设计】
一.选择题。
1.(2019·山东济宁·18)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经济奇迹,初步奠定我国工业化基础是在( )
A.解放战争时期 B.土地改革时期
C“一五”计划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2..(2019·北京市·17)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953年初,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版权所有
历史解释依托于对课本的掌握,一定要关注课本的知识。
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与嘉庆其记忆力。
四、小组合作完成探究案
课堂活动四:
教师巡视,解答学生疑难问题
小组互动,讨论完成
国防建设的武器装备离不开重工业的支持。发展农业的技术设备,如拖拉机、播种机等也要靠重工业;要变革千百年来的手工农具,也离不开重工业。 工业化建设的机器设备主要靠重工业提供,而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尤其是重工业。
六、课后训练
教师布置训练题,基础一般做选择题,基础较好做材料题
学生做课后训练题
教师点评答案,发现巡视中出现的问题
及时巩固知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课后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两方面的内容:经济上,“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使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政治上,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使我国基本构成了现有的政治体制。
学生掌握重点知识,学会从史料中获取知识的方法
培养学生关注时政热点意识,如此处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历史解释
课堂活动三:
1.学生识读《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出“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
2.观看多媒体图片,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知道五四宪法的地位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案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案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案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化水平非常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___领导下的新政府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以加速工业化进程,实现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1.教师讲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具体包括:发展重工业、轻工业、农业机械化、交通运输业和能源工业等,加强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生产力水平,改善人民生活,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2.图片展示:《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通过观察这张地图,我们可以看到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例如,新建了大量的钢铁、煤炭、电力等基础设施,建立了一批现代化的工业企业和交通运输系统,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标导学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教师讲述:什么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保障。

它是由选举产生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的国家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负责制定和、法律、监督政府工作等重要职责。

2.史料展示:1954年9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通过。

(二)第一部宪法的性质1.教师讲述:第一部宪法的性质是什么?第一部宪法是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第一部宪法,是新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法律。

它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宪法,它明确规定了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图片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封面通过观察这张图片,我们可以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封面上印有“人民民主专政”的字样,这正是新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 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 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案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指导学生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明我国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共和国第一步宪法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步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

教学流程:(一)情景导入展示:老师:我们的党从建国到如今制定一个又一个的五年计划||,引领着中国工业实现一次又一次的突破飞跃||,以上图片中展示的是中国正在进行的十二五计划中取得的辉煌成就||,这些成就让我们中国人倍感骄傲自豪||,令世界刮目相看||。

而这些成就的取得||,却离不开60年前第一个五年计划给予我们提供的基础与经验||。

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感受新中国工业化起步带来的辉煌||。

说明:让学生通过现在工业的辉煌成就||,去回顾中国工业化在刚起步时候的情况||,更能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展示课题: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二)教师引领自主探究第一篇章扬帆起航谋发展——一五计划的制定1、一五计划的背景展示老师:两幅图标分别说明了什么?学生结合课本归纳总结(课本第一自然段)老师展示答案:较之历史||,新中国国民经济根本好转;但是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老师:中共并没有满足于超于历史的三年发展||,而是把目光融入到了世界||,清醒认识差距||。

中共更没有止步于三年的好转||,而是继续在凯歌中前行||。

部编八下《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案

部编八下《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案

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一、教学目标:了解我国“一五计划”;知道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本知识;认识“一五计划”的历史影响。

二、教学重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三、教学难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现在是第几个五年计划?2、学习新课:第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原因:我国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农业国 经济基础差工业落后如何解决中国工业极为落后的局面?材料研读: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想一想,我国是在怎样的起点上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我国是落后的农业国。

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

(2)、目的: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3)、时间:1953——1957年(4)、基本任务: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B.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C.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5)、成就:一桥:A、武汉长江大桥三厂:B、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C、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D、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五路:E、新藏公路;F、青藏公路;G、川藏公路;H、宝成铁路;I、鹰厦铁路(6)、一五计划成就的意义: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第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时间、地点:1954.9 北京(2)、会议内容:第1项: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①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②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③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2项: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学设计 教案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学设计 教案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学设计【单元介绍】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民主政治建设也顺利进行,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56年,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以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中国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出现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失误和曲折。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目录教学目标重难点】目录:一、第一个五年计划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学目标: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背景、基本任务;2、知道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和意义;3、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情况。

【新课导入】【课程引入】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情境导入【教学过程】模块一、第一个五年计划历史回顾阅读下表,思考“一五”计划制定的原因。

1.“一五”计划的背景经济恢复①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基础落后②我国还是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门类不全。

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面对新中国成立时的工业现状,毛泽东曾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实现工业化是唯一的出路,也是全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伟大事业。

2.第一个五年计划(1)时间:1953—1957年底(2)目的:①为了摆脱工业落后的面貌;②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3)基本任务: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③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以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案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案
教学重点:
“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学难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导入
结合所学知识并提问:“进京赶考”的任务完成了吗?
学生建立与已学习知识的联系,并引发思考
第一个
五年计划
出示材料:解放前及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的经济状况
提问:面对这样的情况,中国共产党应如何应对?
展示地图及材料:介绍“一五计划”成就及意义
学生理解历史背景
学生理解“一五计划”的影响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介绍: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出示材料:选介绍“两会”的由来
学生理解《五四宪法》的内涵
学生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
小结
回顾本课知识,进行总结
复习本课知识
教 案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学科
历史
学段:初中
年级
八年级
教材
书名:《中国历史》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能够了解“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成就,理解“一五计划”实施的意义;知道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本史实,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学生通过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总结我国在“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学会从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增强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体会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下册的历史课,主要讲述了我国工业化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材通过翔实的内容,生动的插图,向学生展示了我国在建国初期,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工业化进程,并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过程。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工业化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理解工业化的重要性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工业化的起步过程,认识工业化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2.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认识其在我国政治体制中的核心地位。

3.通过对工业化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工业化起步的过程和意义。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包括书籍、文章、视频等。

2.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

3.准备教学PPT,展示相关的图片和文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工业化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工业化的重要性和起步的过程。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详细讲解我国工业化的起步过程,包括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3.操练(15分钟)学生阅读教材,回答关于工业化起步的问题。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工业化的重要性和起步的过程。

4.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工业化起步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通过点评,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5.拓展(10分钟)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工业化的重要性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教案: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教案: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知道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情况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一五”计划的实施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认识到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真正地体现了人民的意志【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教学难点:“一五”计划实行的必要性;1954年宪法的性质。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片展示:毛主席词作《水调歌头·游泳》这首词是毛主席1956年在武汉畅游长江时的感兴之作。

其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寥寥两笔,不仅写出了大桥兴建的飞快速度和即将见到的大桥凌空的雄伟形象,而且写出了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

历史不会忘记,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通车,结束了渡轮摆渡的历史,“天堑”变通途。

你知道现在长江上有多少座桥吗?仅武汉就有十一座长江大桥。

现在的中国已经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上制造大国,但是中国的工业化是怎样起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第一个五年计划(一)工业化开始的背景1.教师讲述:什么是工业化?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因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工业发展绝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总是与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的,总是以贸易的发展、市场范围的扩大和产权交易制度的完善等为依托的。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是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以及这两个方面对我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生动地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后,在工业化建设和政治制度建设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这两个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了解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及其对我国社会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的过程,掌握这两个方面的重要史实和基本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的过程及其意义。

2.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2.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展示相关的历史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要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好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学生预习教材,了解本节课的基本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知道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
取得的主要成就;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一五”计划的实施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认识到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真正地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教学难点:“一五”计划实行的必要性;1954年宪法的性质。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毛主席词作《水调歌头·游泳》
这首词是毛主席1956年在武汉畅游长江时的感兴之作。

其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寥寥两笔,不仅写出了大桥兴建的飞快速度和即将见到的大桥凌空的雄伟形象,而且写出了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

历史不会忘记,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通车,结束了渡轮摆渡的历史,“天堑”变通途。

你知道现在长江上有多少座桥吗?仅武汉就有十一座长江大桥。

现在的中国已经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上制造大国,但是中国的工业化是怎样起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工业化开始的背景
1.教师讲述:什么是工业化?
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因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工业发展绝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总是与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的,总是以贸易的发展、市场范围的扩大和产权交易制度的完善等为依托的。

2.史料展示: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材料二: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毛泽东1949年3月5日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的时候,第三次工业革命已在世界范围内拉开了序幕,而中国还没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不仅飞机、汽车、拖拉机不能建造,就连一块手表也制造不了,历史留给中华民族的时间不多了。

——《强国之梦的初起》
3.引导学生思考:阅读材料,你知道中国为什么要而且必须要发展工业了吗?
提示:国家贫穷,工业相当落后;发展工业,是中国人的梦想;中国的工业水平与世界差距大。

4.教师讲述:中国一穷二白,面对强敌环伺,快速工业化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参照苏联的经验,选择了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和成果
1.请学生说说:为了有计划地发展工业,我国政府编制了五年计划,请从课文中找出“一五”计划的时间和基本任务。

提示:时间:1953-1957年。

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图片展示:
3.提出问题:结合教材,说说新中国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哪些成就。

提示:“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可以概括为:一桥二铁三公四厂。

一桥是指武汉长江大桥,二铁是指两条铁路,宝成铁路和鹰厦铁路,三公是指川藏、青藏、新藏三条公路,四厂是指鞍山无缝钢管厂、沈阳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4.教师讲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也标志着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和富强的历史真正揭开了新的篇章。

5.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的工业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重大突破,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苏联的帮助支持;中共的正确领导;劳动人民的热情付出,勤奋努力。

目标导学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史料展示:
材料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材料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1954年《宪法》的部分内容
2.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通过读课本,结合材料,知道宪法的主要规定是什么吗?
提示1: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提示2: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教师讲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4.图片展示:
5.教师讲述并提问:由于事先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志,1954年宪法成为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你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什么?这部宪法的制定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提示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是以宪法为核心的。

提示2: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6.教师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

五四宪法所蕴含的宪法理念和国家基本制度,成为之后历次修宪的蓝本。

无论从宪法起草的民主程度,还是从全民参与讨论的广泛范围,五四宪法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史上空前绝后的。

三、课堂总结
1956年,我国工业建设和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为中国共产党积累了进行建设的初步经验。

五四宪法是新中国诞生后制定的第一部宪法。

此时的中国,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交织着建设新国家的巨大热情,汇聚成了一股无穷的力量,鼓舞着领袖和普通百姓对未来的美好梦想。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这一课开始了我国工业化的历程,中国工业从无到有,并且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上课伊始让学生朗读毛主席的诗词,培养学生素养,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材料,给学生以震撼,体会到中国当时的落后,使学生认识到要改变工业落后的状况,必须发展本国的工业。

本课做到了重点突出,重点讲述了“一五”计划的成就,有效地进行了前后的对比,说明了中国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有效地激发了同学们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我认为民主法制建设与经济建设,并驾齐驱,没有采用传统的“保驾护航”。

因为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经济建设的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