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清洁消毒及灭菌与环境卫生学监测

合集下载

医院消毒灭菌生物学监测和环境卫生学监测课件资料

医院消毒灭菌生物学监测和环境卫生学监测课件资料

建立数据反馈机制
建立数据反馈机制,确保监测 结果能够及时传达给相关部门 ,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
案例分享
分享成功改进的案例,为其他 医院提供借鉴和参考。
06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新技术应用与发展趋势
自动化监测技术
利用传感器、机器人等技术实现监测过程的自动化,提高监测效 率和准确性。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
医院消毒灭菌生物学监测和 环境卫生学监测课件资料
目录
• 医院消毒灭菌生物学监测概述 • 环境卫生学监测概述 • 医院消毒灭菌生物学监测实践 • 环境卫生学监测实践 • 监测问题与改进措施 •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01
医院消毒灭菌生物学监测概 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医院消毒灭菌生物学监测是对医院内 各种物品、环境和医务人员手部等进 行的微生物学检测,以评估医院感染 的风险和消毒灭菌效果。
取样培养。
人员手部采样
用无菌棉拭子对手部进行擦拭 采样,了解手部微生物污染情
况。
医疗用品采样
对医疗器械、手术器械等医疗 用品进行表面采样,以评估其
清洁和消毒效果。
监测频率与周期
空气监测
根据医院科室和功能区的不同,定期进行空气微生物监测,频率可按 需设置,一般为每日或每周一次。
表面监测
对医院重点区域如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治疗室等,应定期进行表面 微生物监测,频率可按需设置,一般为每日或每周一次。
报告撰写
02
根据监测结果撰写报告,包括监测时间、采样点、微生物种类
和数量等信息,以及针对监测结果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结果反馈
03
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改
善医院环境卫生状况。

2024年医院消毒灭菌及环境卫生学监测一览表(修改版)

2024年医院消毒灭菌及环境卫生学监测一览表(修改版)
物表、医务人员卫生手

院感部采样
治未病中心
空气(采血室、微创治疗室、有创操作房间)

微创治疗室物表、医务人员卫生手

院感部采样
皮肤科
空气(埋线室)

埋线室物表、医务人员卫生手

院感部采样
医学美容科
空气(有创操作房间)

物表、医务人员卫生手

院感部采样
风湿病科
空气(微创治疗室)

微创治疗室物表、医务人员卫生手
院感部采样
血透室
透析液、透析用水、空气

物体表面、医务人员卫生手

院感部采样
内毒素检测、消毒剂

透析用水化学污染物

口腔科
空气

物表、医务人员手、消毒剂、治疗用水

院感科采样
灭菌器监测
(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监测)
天/批次
科室自行监测
门诊部采血室
空气

物表、医务人员卫生手

院感部采样
感染性疾病科
空气


院感部采样
各科室
紫外线灯管
半年
科室自行监测感控部不定期检查
洗衣房
工作人员手、物体表面、清洗后的织物表面
半帘、电梯按钮等高频接触表面

ATP每季随机抽采
医院感染控制部(公共卫生科)
2023年12月28日
消毒供应中心
灭菌器监测
(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监测)

/批次
科室自行监测
消毒后直接使用物品应

院感科每次采样3-5件有代表性的物品
空气

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一、必须定期对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

监测时遵循的原则和方法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执行。

二、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生物监测和化学监测。

消毒剂每季度一次,其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剂每月监测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应每日监测;使用中的戊二醛应加强监测,常规监测每周不少于一次。

用于内镜消毒或灭菌的戊二醛必须每日或使用前进行监测。

三、对消毒、灭菌物品应同时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毒物品每季度监测一次,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灭菌物品每月监测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四、压力蒸汽灭菌必须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工艺监测应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灭菌的温度、压力、时间等灭菌参数。

化学监测应每包进行,高度危险物品包、大包和难以达到消毒部位中央的物品包等包内需进行中心部位的化学监测。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

生物监测应每月进行。

新灭菌器使用前及大修后必须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对拟采用的新包装材料、容器摆放方式、排气方式及特殊灭菌工艺,也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

五、环氧乙烷气体灭菌必须做到每锅进行工艺监测,无菌包包内、外进行化监测,每月进行生物监测,每年对灭菌间环境进行环氧乙烷浓度的监测;移植物等生物监测结果为阴性时方可使用;其他低温灭菌方式可参照产品说明书进行。

六、紫外线消毒应进行日常监测、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监测和生物监测。

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对新灯管和使用中灯管应进行照射强度监测,30W普通石英灯管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90uW/cm2,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uW/cm2,每半年监测一次;生物监测必要时进行,经消毒后的物品或空气中的自然菌应减少90%以上,人工染菌杀灭率应达99.9%。

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是为了确保医院环境和医疗设备的卫生安全,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

以下是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的详细内容:一、目的和原则1. 目的:通过对医院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评价消毒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消毒剂是否有效、消毒效果是否达标,以及掌握医院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卫生现状及影响因素。

2. 原则: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应遵循科学性、规范化、持续性和改进性原则,确保医院环境和医疗设备的卫生安全。

二、监测项目和标准1. 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及环境外表、医务人员手的监测。

(1)空气监测:对洁净手术室、洁净技术房间、新生儿室、重症监护室等关键区域进行日常监测,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监测。

(2)物体及环境外表监测:对医院各类物体表面、地面、墙壁等环境外表进行定期监测。

(3)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对医务人员的手进行定期监测,以确保手卫生状况符合要求。

2.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对医院各类消毒剂、无菌物品、使用中的消毒设备进行监测。

(1)消毒剂监测:定期对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消毒效果进行监测。

(2)无菌物品监测:对医院各类无菌物品进行监测,确保其无菌状态。

(3)消毒设备监测:对高压蒸汽灭菌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等消毒设备进行监测,确保其工作正常。

三、监测方法和程序1. 监测方法:采用国家规定的监测方法和技术标准,包括采样、实验室检测、数据分析等环节。

2. 监测程序:(1)制定监测计划:根据医院环境和医疗设备的特点,制定详细的监测计划。

(2)监测实施:按照监测计划,进行现场采样和实验室检测。

(3)数据分析和报告: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撰写监测报告,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结果处理和持续改进1. 结果处理: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对不合格的项目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整改意见。

2. 持续改进:督促相关科室和人员按照整改意见进行整改,并对整改效果进行跟踪监测,确保医院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效果的持续改进。

手术室环境卫生学监测及有关的清洁、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

手术室环境卫生学监测及有关的清洁、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

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监测
1、物品准备: (1)衣帽整齐、戴帽子口罩。 (2)准备物品:采样化验单、5×5cm标准灭
菌规格板、装有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 洗脱液的试管、无菌棉签 酒精灯、打火机、试管架、 标记笔。
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监测
2、采样要求 (1)采样时间:在消毒处理后或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
用 5cm × 5cm的灭 菌标准规格板,放 在被检物体表面
用棉签蘸取
在规格板内横竖 往返均匀涂擦各5

5cm 横竖往返各五次
烧试管口
剪除手接触部分
烧试管口
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监测
3、结果判定: (1)I、Ⅱ环境 :洁净手术部、非洁净手术部
(室)、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烧伤病 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等;物体表 面细菌菌落总数≤5cfu/cm2.
注意事项
采样时 将平板盖打开,扣放于平板边延,暴露
规定时间,盖好,做好标记,填写申请单立 即送检。培养皿要倒置,防止培养基的水 分蒸发, 防止形成的冷凝水滴落在培养基上 造成染菌。
注意事项
布点上方避免遮挡物,打开培养皿盖,平移 至培养皿边缘,暴露后的培养皿上方禁止操 作,防止污染。采样后及时送检。
比试验,培养皿不打开直接培养,用于检测 培养皿是否合格。 • 操作对照:每室或每区取1个对照皿,方法是 模拟操作过程,但培养皿打开后应立即封盖。 • 2次对照结果必须为阴性。
计算方法
• 9cm普通培养基,采样后的培养皿,应立即 置于37℃条件下培养24小时,然后直接计 数培养皿上的菌落数。菌落数的平均值均 为四舍五入进位到小数点后1位。注意手术 区与周边区分别计算
有关时进行采样。 (2)根据物体表面是否规则,采取规格板或直接涂擦

医院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管理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管理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消毒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管理,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消毒剂、无菌物品等的监测。

第三条医院应当设立专门的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制度的各项工作。

第二章环境卫生学监测第四条环境卫生学监测内容包括:(一)空气监测:对洁净手术室、洁净技术房间、重症监护室等高风险区域进行日常监测,每季度进行抽查。

(二)物体表面监测:对医疗设备、器械、床栏、门把手等物体表面进行监测。

(三)医务人员手监测:对医务人员的手进行监测,评估其手卫生状况。

(四)消毒剂监测:对使用的消毒剂进行监测,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五)无菌物品监测:对无菌物品进行监测,确保其无菌状态。

第五条空气监测应采用自然菌落计数法或滤膜法,物体表面监测应采用涂抹法,医务人员手监测应采用涂抹法或湿片法,消毒剂监测应采用比色法或滴定法,无菌物品监测应采用无菌生长法。

第六条监测结果判定标准:(一)空气监测:细菌总数≤500 CFU/m³为合格。

(二)物体表面监测:细菌总数≤5 CFU/mL为合格。

(三)医务人员手监测:细菌总数≤10 CFU/mL为合格。

(四)消毒剂监测:细菌总数≤100 CFU/mL为合格。

(五)无菌物品监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第三章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第七条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内容包括:(一)高压蒸汽灭菌器监测: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监测:进行B-D试验和生物监测。

(三)其他消毒设备监测:按照设备说明书进行监测。

第八条高压蒸汽灭菌器监测应每锅进行,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时间等参数。

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监测应每日进行,记录B-D试验结果和生物监测结果。

消毒灭菌及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消毒灭菌及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消毒灭菌及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一.医院感染重点部门、特殊区域的空气、使用中消毒液、医务人员手的监测每季度抽查一次,其余部门每半年一次,当怀疑医院感染的流行或暴发与环境卫生学有关时及时进行监测,
二.供应室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每锅进行工艺监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包外贴化学指示带、包内放置化学指示卡;每周进行生物监测。

三.病区治疗室、换药室、病室的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的监测每半年一次,
四.输血科储血冰箱空气监测每季度一次。

五.重点科室物表每月监测一次。

六.对使用中紫外线灯管强度每半年监测一次,新灯管使用时监测一次。

七.污水的监测,医院每月进行随机抽检一次,每日监测余氯2次;每季度监测沙门氏菌、志贺氏菌一次;每季度请环保部门进行抽检一次。

八.血液透析室物表、透析液每月监测一次,透析用水每季度监测一次。

九.对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的进货、保管、使用、用后的无害化处理每季度检查一次。

十.内镜的消毒、灭菌每月监测一次。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及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及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
医院消毒灭菌及 环境卫生学监测
技术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
的观点。
演讲人姓名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医院必须对消毒、灭菌效果定期进行监测; 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 不合格的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部门。
消毒物品,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灭菌物品,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三、消毒剂 的监测
化学监测
一.含氯消毒剂浓度测试纸:
○ 测定时,半分钟内,在自然光下与标准色块 比较,读出溶液所含的有效成分浓度值。
○ 时间超过1分钟,颜色即逐渐消退。
化学监测:(测氯 浓度试纸)
三、消毒剂 的监测
化学监测
戊二醛浓度测试纸操作方法: 从小瓶中取出一条试纸,并旋紧瓶盖; 将指示色块完全浸没于戊二醛溶液,并及时取
三、消毒剂的监测
•生物监测
• 检测方法:
B、倾注法: ➢用 无 菌 吸 管 吸 取 消 毒 液 1 . 0 m l , 加 入 9 . 0 m l 含 相 应 中 和 剂 的 无
菌生理盐水采样管中混匀; ➢分 别 取 0 . 5 m l 放 入 2 只 灭 菌 平 皿 内 , 加 入 已 熔 化 的 4 5 ℃ - 4 8 ℃
三、消毒 剂的监测
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规定:
○ 必须对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 进行
生物和化学的监测。
○ 使用中的消毒剂国家卫生标准:皮肤黏膜消毒液 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ml;其他使用中的消毒 液细菌菌落总数≤100cfu/ml,致病性微生物不 得检出。
三、消毒 剂的监测
化学监测要求 ○ 应该根据消毒剂、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 ○ 含氯消毒剂:应该每日监测浓度,并做好记录; 消毒剂使用的时间不得超过产品说明书规定的使 用期限 ○ 戊二醛:每周不少于1次监测浓度;应同时对消毒、 灭菌的物品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案

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案

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案一、背景和目的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院是一个特殊的环境,患者群体的免疫功能普遍较低,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感染。

因此,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对于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本方案旨在建立一套全面、科学、规范的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体系,以确保医院环境的清洁和安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

二、监测范围和内容1. 监测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全院各科室,包括门诊、住院部、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室、消毒供应室、实验室等。

2. 监测内容:包括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剂、无菌物品、紫外线灯管等的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三、监测方法和频次1. 空气消毒效果监测:采用沉降法,每月进行一次监测。

在采样前,清洁并消毒采样区域,然后将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一定时间,培养后计算菌落形成单位数量,以评估空气中细菌的数量。

2. 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采用擦拭法,每月进行一次监测。

使用无菌棉签和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将棉签放入培养皿中进行培养,计算菌落形成单位数量,以评估物体表面的清洁度和消毒效果。

3. 医务人员手消毒效果监测:采用涂抹法,每月进行一次监测。

在医务人员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后,取一定量的消毒剂涂抹在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计算菌落形成单位数量,以评估手卫生状况。

4. 使用中的消毒剂染菌量监测:每月进行一次监测。

从各科室使用中的消毒剂中取样,进行培养,计算菌落形成单位数量,以评估消毒剂的消毒效果。

5. 无菌物品消毒效果监测:每月进行一次监测。

从各科室的无菌物品中随机取样,进行培养,计算菌落形成单位数量,以评估无菌物品的消毒效果。

6. 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每半年进行一次监测。

使用紫外线灯管强度测试仪测试紫外线灯管的强度,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四、数据分析和处理1. 监测数据由院感科负责收集和整理,建立监测数据库。

消毒灭菌效果与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消毒灭菌效果与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

消毒灭菌效果与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1.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的监测,临床科室每季度监测一次,由各科室医院感染兼职护士完成。

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每季度对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等进行抽样监测一次。

当有医院感染流行,怀疑与医院环境卫生学因素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

2.临床科室对使用中的消毒剂进行化学浓度监测并记录备查。

含氯消毒剂应每日监测浓度,戊二醛浓度监测每周不少于一次。

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定期进行使用中消毒液细菌染菌量监测。

使用中灭菌剂应无菌生长,使用中皮肤黏膜消毒液染菌量WlOCfU /ml,其他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WlOOCfU/ml。

3.压力蒸汽灭菌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物理监测每锅进行,并详细记录。

化学监测每包进行,每包外贴化学指示胶带,每个手术包最难灭菌部位置化学指示卡。

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生物监测应每周进行,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生物监测应每天进行,环氧乙烷灭菌生物监测应每灭菌批次进行,外来器械每批次生物监测,新灭菌器使用前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对拟采用的新包装容器、摆放方式、排气方式及特殊灭菌工艺,也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采用。

4.紫外线消毒应进行日常监测和紫外线照射强度监测。

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使用累计时间达到IOOO小时,应更换灯管。

对新的紫外线灯管(使用前)和使用中的紫外灯管(每半年)应进行照射强度监测,如发现新灯管的照射强度低于90uW∕cm2或使用中灯管低于70uW∕cm2,也应更换灯管。

5.需达到消毒水平的内镜(如胃镜、肠镜、咽喉镜、气管镜等)每季度进行消毒效果监测,细菌总数少于20CfU/件,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需达到灭菌水平的内镜(如腹腔镜、关节镜、胆道镜、膀胱镜、胸腔镜、椎间盘镜等)及活检钳和灭菌物品每月进行灭菌效果监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6.每月对透析液、反渗水进行细菌监测,内毒素监测每季度一次,化学污染监测每年一次。

医院环境卫生学与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与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

医院环境卫生学与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医院环境卫生学与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监测目的1. 评价医院环境卫生学状况,确保医疗环境清洁、安全。

2. 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确保医疗设备和器械符合无菌要求。

3.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安全。

三、监测范围1.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空气质量、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等。

2.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包括医疗器械、药品、无菌物品、消毒液等。

四、监测组织1. 成立医院环境卫生学与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小组,组长由感染科负责人担任,成员包括感染科、护理部、检验科等相关人员。

2. 监测小组负责制定监测计划、组织实施、分析评价及整改措施。

五、监测方法1.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1)空气质量监测:采用空气采样器进行采样,按照《医疗机构空气净化管理规范》进行检测。

(2)物体表面监测:采用棉签法或擦拭法,将采样棉签放入营养肉汤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和计数。

(3)医务人员手监测:采用棉签法或擦拭法,将采样棉签放入营养肉汤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和计数。

(4)使用中消毒液监测:采用比色法或滴定法,检测消毒液的浓度和有效成分。

2.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1)医疗器械监测:采用无菌操作技术,将器械放入无菌容器中,进行培养和计数。

(2)药品监测:采用无菌操作技术,将药品放入无菌容器中,进行培养和计数。

(3)无菌物品监测:采用无菌操作技术,将物品放入无菌容器中,进行培养和计数。

(4)消毒液监测:采用比色法或滴定法,检测消毒液的浓度和有效成分。

六、监测频次1.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监测,对重点部门和关键环节进行定期监测。

2.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监测,对重点部门和关键环节进行定期监测。

七、监测结果处理1. 监测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科室,对不合格项目进行整改。

院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及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讲解

院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及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讲解
其消毒设备运转是否正常、 消毒药剂是否有效、 消毒方法是否合理、 消毒效果是否达标的唯一手段。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目的:
是无菌技术操作及隔离技术的基础。 因此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是保证医院消毒灭
菌质量的重要措施。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遵循原则:
监测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掌握一定的 消毒知识,熟悉消毒设备和药剂性能,具 有熟练的检验技能;
(二)干热灭菌效果监测
C、生物检测法
2)检测方法:
将枯草杆菌芽孢菌片分别装入灭菌试管内(1片/管)。
灭菌器与每层门把手对角线内 ,外角处放置2个菌片的试管 , 试管帽置于试管旁,关好柜门,经过一个灭菌周期后,待温度 降至80℃时,加盖试管帽后取出试管。
在无菌条件下,加入普通营养肉汤培养基(5ml/管),以36 ℃
二、环氧乙烷灭菌效果监测
B、化学监测
每个灭菌物品的外包装应粘贴包外化学指示胶 带,作为灭菌过程的标志;
包内放置化学指示卡,作为灭菌效果的参考。
只有当消毒工艺符合要求,化学指示物变色符 合规定标准色要求的情况下,产品才可以使用。
二、环氧乙烷灭菌效果监测
C、生物指示物监测
① 生物监测采用的指示物 “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每月)
(一)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
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
注意:
其灭菌参数,如时间和温度由灭菌器性质、灭菌物 品材料性质(带孔和不带孔)、是否裸露而定:
(一)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
Hale Waihona Puke 注意: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
一般灭菌时要求灭菌物品裸露。
快速压力蒸汽灭菌法的灭菌周期不包括干燥阶段, 因此不管物品是否包裹,取出的物品应该尽快使用, 不能储存,无有效期。

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质量持续改进制度

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质量持续改进制度

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质量持续改进制度一、目的为确保医院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效果的持续提升,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旨在对医院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并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

二、监测内容1. 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及环境外表、医务人员手的监测。

2.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对消毒、灭菌物品进行监测,包括消毒物品细菌数、致病性微生物的检测,以及灭菌物品微生物的检测。

三、监测频率1. 环境卫生学监测:每年每季度对重点部门(科室)进行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等进行卫生学监测。

2.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每月对消毒、灭菌物品进行监测。

四、监测方法1. 环境卫生学监测:采用采样器采集空气、物表和医务人员手样本,将样本送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和计数。

2.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采用采样器采集消毒物品样本,将样本送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和计数,同时检测致病性微生物和微生物的灭活效果。

五、质量改进1. 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

2. 针对存在问题的科室,与相关责任人员召开原因分析会,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3. 加强对科室的指导和督促,确保改进措施的落实。

4. 定期对改进效果进行评估,对持续改进的科室给予表扬和奖励,对改进效果不佳的科室进行约谈和督促。

六、培训与宣传1. 定期组织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的认识和重视。

2. 加强宣传,提高医务人员对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监测与质量改进制度的知晓率。

七、制度执行与监督1. 由医院感染控制科负责组织实施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质量改进工作。

2. 各部门、科室要积极配合,确保监测与改进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医院感染控制科要对监测与改进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监督,确保制度执行到位。

八、制度修订本制度根据医院实际情况适时修订,以适应医院环境卫生学和消毒灭菌工作的需要。

环境卫生学与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环境卫生学与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02
优化消毒方法:采用合适的 消毒方法,如浸泡、喷洒、 擦拭等,提高消毒效果。
04
优化消毒环境:保持消毒环 境的清洁、干燥,提高消毒 效果。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应用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01
目的:确保医院环境安全,防止院内感染
02
监测对象:医院环境、医疗器械、医护人
员等
03
监测方法:采用微生物学、化学分析等方
环境卫生学与消毒灭 菌效果监测
演讲人
目录
01. 环境卫生学 02.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03.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应用
环境卫生学
环境卫生的重要性
环境卫生直接影响人们的健 康和生活质量
环境卫生是城市文明建设的 重要体现
良好的环境卫生有助于预防 疾病和传染病的传播
环境卫生对于维护生态平衡 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法进行检测
04
监测频率: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定期进行
监测
05
监测结果处理: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消毒灭
菌方案,确保消毒灭菌效果达标
食品加工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01 目的:确保食品安全,防止食品 污染
02 监测方法:微生物检测、化学检 测、物理检测等
03 监测对象:食品原料、加工设备、 生产环境等
04 监测结果分析:评估消毒灭菌效 果,为改进生产工艺提供依据
公共场所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公共场所范围:包括商场、 超市、电影院、餐厅等
监测方法:采用微生物检测、 化学检测等方法
监测频率:根据公共场所人 流量、环境状况等因素确定
监测结果处理:对监测结果 进行分析,采取相应措施, 确保公共场所卫生安全
感谢您的观看
02
化学检测法:通过检测消毒剂 残留量,评估消毒灭菌效果

环境卫生、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及质量改进制度

环境卫生、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及质量改进制度

环境卫生、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及质量改进制度一、临床各科室必须严格按照要求定期对医院环境卫生及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

灭菌合格率必须达100%,不合格物品不得使用。

监测方法应严格执行操作规范。

二、环境卫生监测:1、每季度对空气、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进行监测。

若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及时进行目标微生物的检测。

2、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细菌菌落总数:三、使用中的消毒剂应进行生物监测和化学监测。

生物监测:使用中灭菌用消毒液:无菌生长;使用中完整皮肤消毒剂菌落总数≤10CFU/mL(g),霉菌和酵母菌≤10CFU/mL(g),不得检出致病菌;破损皮肤的消毒剂应无菌。

使用中的消毒剂菌落总数≤50CFU/mL(g),霉菌和酵母菌≤10CFU/mL(g)。

不得检出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使用中破损皮肤消毒剂应符合出厂要求.化学监测:应根据消毒、灭菌剂的性能定期监测:含氯消毒剂等应每日监测;用于内镜消毒或灭菌的2%戊二醛或2%万金消毒液必须每日或使用前进行监测。

四、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要求按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执行:各种消毒后的内镜(如胃镜、肠镜、喉镜、气管镜等)及其消毒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

其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

凡穿破黏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细胞刷、切开刀、导丝、碎石器、网篮、造影导管、异物钳等灭菌物品必须每月进行生物监测;其标准为:无菌生长。

各种灭菌后的内镜(如腹腔镜、关节镜、胆道镜、膀胱镜、宫腔镜、胸腔镜、脑室镜等)及附件应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

其标准为:无菌生长。

五、灭菌效果的监测1、压力蒸汽灭菌必须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

物理监测: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时间等灭菌参数,温度波动范围在±3℃以内,时间满足最低要求,同时应记录所有临界点的时间、温度与压力值,结果符合灭菌要求。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四篇)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四篇)

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____年版)》《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____年版)》的有关具体要求,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

根据我院实际制定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提高监控效率,使其更具可操作性,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

二、监测范围全院重点部门及各科室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消毒后(灭菌后)物品等的监测。

三、监测要求各科室负责采样前的清洁消毒等准备工作,按时规范采样,检验科负责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院感科负责制定监测计划并指导科室完成监测工作。

当可能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时,要及时进行监测。

如监测结果不合格,检验科要向院感科及所在科室报告,院感科与科室一起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复检至合格为止。

四、监测项目及监测频次1、紫外线灯管强度的监测频次新领紫外线灯管使用前进行强度监测,使用中紫外线灯管每半年进行一次强度监测(____月、____月)。

2、灭菌剂、消毒剂及灭菌物品、消毒物品染菌量的监测频次使用中灭菌剂及灭菌物品每月进行细菌监测,使用中消毒剂及消毒物品每季度进行细菌监测。

3、透析用水、透析液细菌培养及透析液内毒素的检测频次1透析用水、透析液细菌培养每月一次,透析液内毒素检测至少每____个月一次。

透析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每台透析机至少每年检测一次。

4、消毒内镜、灭菌内镜监测频次消毒内镜每季度进行细菌监测,灭菌内镜每月进行细菌监测。

5、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细菌监测频次(1)洁净手术室及洁净部门:每月监测一次,不同级别手术间每月至少监测一间,每年每个房间至少监测一次。

(2)非洁净手术室(眼科、美容科)、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重症加强治疗室、消毒供应室、血液透析室、口腔科、腔镜室、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每季度监测一次,加床超过20℅以上应当月进行监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清洁消毒及灭菌与环境卫生学监 测
医院清洁消毒及灭菌与环境卫生学监 测
三、物品表面消毒效果监测
(一)采样时间: 在消毒处理后进行采样。
(二)采样面积: 被采面积<100cm2取全部表面; 采样面积≥100cm2,取100cm2
医院清洁消毒及灭菌与环境卫生学监 测
三、物品表面消毒效果监测
(三)采样方法(棉拭子法、压印法两种) 1、棉拭子法: 用5×5cm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 用浸有无菌0.03mol/L磷酸盐缓冲液或生理盐水采 样液的棉拭子,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抹5次, 并随之转动棉拭子,可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 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 (营养肉汤)的试管内,立即送检。 门把等小型物体采用棉拭子直接在物体表面按一 定顺序涂抹采样,结果计算用cfu/件表示。
中和剂
含氯(碘)消毒剂(万福 金安、安尔碘、碘伏)
醛类溶液(2%碱性戊二醛、 领苯二甲醛)
硫代硫酸钠(0.1%) 甘氨酸(1%)
醇类消毒剂
硫代硫酸钠(0.1%)

医院清洁消毒及灭菌与环境卫生学监 测
五、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消毒内镜包括胃镜、肠镜、耳镜、鼻镜、 喉镜、十二指肠镜、纤支镜、纤维喉镜、 食道超声 灭菌内镜包括胆道镜
医院清洁消毒及灭菌与环境卫生学监 测
七、灭菌质量的监测
压力蒸汽灭菌器 2、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 接将一支生物指示物,置于空载的灭菌器内, 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规定条件下培养,观 察结果。 3、监测周期:生物监测应每周监测一次。
≤4.0(5min)

≤10.0
医院清洁消毒及灭菌与环境卫生学监 测
一、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非洁净区域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一)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进行医疗活动前 (二)采样方法:
平板暴露法和微生物采样器法。
医院清洁消毒及灭菌与环境卫生学监 测
一、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1、平板暴露法:是利用微生物在空气中的自然沉 降原理,也是最简便,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布点方法 (1)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3个 点,即中心一点,内、外点布点部位距墙壁1m处。
医院清洁消毒及灭菌与环境卫生学监 测
一、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2)室内面积 >30m2,设4角及中央5点,4角布点部 位距离墙壁1m。
医院清洁消毒及灭菌与环境卫生学监 测
一、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3)采样方法:将血平皿或普通营养琼脂平皿 (直径9cm)放在室内各采样点处,采样高度为距 离地面80—150cm,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 于平皿旁,暴露规定时间(Ⅱ类环境暴露15min, Ⅲ类环境暴露5min),盖好立即送检。
洁净手术室静态空气净化效果的监测
3、布点顺序:
放置培养皿:总平面中最里面的房间
依次
向外布置 最后人员撤出
每个房间从房间最里面的点开始 最后布置门
附近的点 然后人员撤出
收取培养皿:从最外边的房间开始,每间房间从
门附近的培养皿开始,最先布置的平皿最后收。
医院清洁消毒及灭菌与环境卫生学监 测
一、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 、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 应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诊室、化验 室、各类普通病房、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及其病 房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10 cfu/cm2。
医院清洁消毒及灭菌与环境卫生学监 测
四、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测定
使用中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生物监测和化学监测。 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一次,
在进入透析器前采样。 注意:疑有透析液污染或严
重感染病例时,应增加采 样点,如原水口、软化水 出口、透析液配液口、反 渗水出口、贮水罐出口等。
医院清洁消毒及灭菌与环境卫生学监 测
六、透析液的监测
(四)结果判断: 透析用水、透析液:细菌总数≤100cfu/ml,并不得
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五)采样周期:每月一次 (六)内毒素检测:每3个月检测一次,内毒素含量
医院清洁消毒及灭菌与环境卫生学监 测
五、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三)结果判断: 消毒内镜:细菌总数<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 菌; 灭菌内镜:无菌检测合格。 (四)采样周期:
消毒内镜每季度一次;灭菌内镜每月一次。
若采样结果超标时,应及时查找原因,并复检,直至合格。
医院清洁消毒及灭菌与环境卫生学监 测
医院清洁消毒及灭菌与环境卫生学监 测
环境类别 Ⅰ类环境 Ⅱ类环境
空气平均菌落数a
CFU/皿
洁净手术部
符合GB 50333要求
其他洁净场所 ≤4.0(30min)b
≤4.0(15min)
CFU/㎡
物体表面平均菌 落数CFU/c㎡
≤150 ≤5.0

≤5.0
Ⅲ类环境
≤4.0(5min)

≤10.0
Ⅳ类环境
医院清洁消毒及灭菌与环境卫生学监 测
四、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测定
(三)结果判断: 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菌; 无菌物品保存液应无菌生长。 注意:采样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正确
选用中和剂,采样后及时送检。
医院清洁消毒及灭菌与环境卫生学监 测
常用消毒剂的中和剂
消毒剂
医院清洁消毒及灭菌与环境卫生学监 测
七、灭菌质量的监测
压力蒸汽灭菌器 (三)生物监测: 标准菌株:嗜热脂肪杆菌芽胞ATCC7953 干燥菌片 生物指示剂 只有生物监测才能全面考核灭菌效果,属于裁 定性监测
医院清洁消毒及灭菌与环境卫生学监 测
七、灭菌质量的监测
压力蒸汽灭菌器 1、监测方法: 将标准生物测试包置于灭菌器排气口的上方或生 产厂家建议的灭菌器内最难灭菌的部位。经一个 灭菌周期后,生物指示物经56℃±2℃培养7d,观 察培养结果。
一、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洁净手术室静态空气净化效果的监测
1、采样时间:洁净手术间清洁并擦拭消毒后, 使净化空调系统达到自净时间并处于开启状态, 然后进行测试,室内应无工作人员。 2、监测人员要求:穿洁净衣服,戴帽子、口罩, 手卫生。动作轻缓,避免产生二次污染。
医院清洁消毒及灭菌与环境卫生学监 测
一、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0.25EU/ml,干预限度为0.125EU/ml
医院清洁消毒及灭菌与环境卫生学监 测
七、灭菌质量的监测
压力蒸汽灭菌器 (一)物理监测法: 每锅进行。每次灭菌应连 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 参数。
(二)化学监测法: 每包进行。应进行包外、 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
医院清洁消毒及灭菌与环境卫生学监 测
医院清洁消毒及灭菌与 环境卫生学监测
2020/11/13
医院清洁消毒及灭菌与环境卫生学监 测
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
菌落总数应符合表1要求。 Ⅰ类环境为采用空气洁净技术的诊疗场所,分洁净手术 部和其他洁净场所(ICU、NCU)。 Ⅱ类环境为非洁净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血液 病病区;烧伤病区等保护性隔离病区;重症监护病区( RICU、EICU、NICU);新生儿室等。 Ⅲ类环境为母婴同室;消毒供应中心的检查包装灭菌区 和无菌物品存放区(压力差,按照Ⅱ类环境);血液透 析中心(室);其他普通住院病区等。 Ⅳ类环境为普通门(急)诊及其检查、治疗室;感染性 疾病科门诊和病区。
化学指示物放在包裹的设备中央, 而不是在上面
医院清洁消毒及灭菌与环境卫生学监 测
硬质容器内放 两个化学指示 物放于对角
医院清洁消毒及灭菌与环境卫生学监 测
七、灭菌质量的监测
压力蒸汽灭菌器 (三)生物监测: 每周进行 1、采用嗜热脂肪杆菌芽胞对灭菌器的灭菌效 果进行生物监测,生物监测包放在排气口的 上方,并设阳性和阴性对照。
医院清洁消毒及灭菌与环境卫生学监 测
二、手卫生效果的监测方法
(一)采样时间:在接触患者、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 (二)采样方法:被检者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
和剂的无菌洗脱水液浸湿的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从 指跟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 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将棉拭子接触操作者 的部分剪去,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0.1%硫代硫 酸钠)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及时送检
射室、换药室、输血科、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诊室、口
腔科、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
等;
医院清洁消毒及灭菌与环境卫生学监 测
注:非洁净手术部(室)、产房、介入导管室、重 症监护病房(RICU、NICU、EICU)、消毒供应中 心、血液病病区等。
医院清洁消毒及灭菌与环境卫生学监 测
医院清洁消毒及灭菌与环境卫生学监 测
五、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一)采样时间:在消毒灭菌后,使用前进行。 (二)采样方法:监测采样部位为内镜的内腔面。 用无菌注射器抽取50ml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 从待检内镜活检口注入,用50ml无菌收集容器从 活检出口收集,及时送检。
医院清洁消毒及灭菌与环境生学监 测
医院清洁消毒及灭菌与环境卫生学监 测
医院清洁消毒及灭菌与环境卫生学监 测
外科手消毒监测采样
医院清洁消毒及灭菌与环境卫生学监 测
二、手卫生效果的监测方法
(三)结果判断: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4.4——手消毒效果应 达到如下相应要求:
卫生手清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2 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2
(4)检测方法:将采样后平皿置37℃温箱培养48h, 计数并鉴定。
医院清洁消毒及灭菌与环境卫生学监 测
医院清洁消毒及灭菌与环境卫生学监 测
一、空气消毒效果监测 注意事项:采样前应关毕门窗和空调, 无人走动情况下,静止10min再进行采 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