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防治水分区管理制度
2024年矿井防治水工作管理制度(三篇)
2024年矿井防治水工作管理制度为预防重特大水害事故的发生,进一步科学、有序、严谨地规范矿井防治水管理工作,根据有关煤矿安全法律、法规及有关规程,结合集团公司矿井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1、矿井防治水工作必须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
认真落实“防、堵、疏、排、截”综合防治水措施。
2、矿长、井(区)长是矿井防治水工作第一责任人,矿总工程师和井(区)主任工程师对矿井防治水负技术责任,矿、井(区)必须设专人负责具体的防治水工作,建立矿、井(区)防治水组织机构。
3、每个矿井必须配备____台探放水设备,并有一支专业队伍。
4、矿井必须定期进行水文地质观测,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型矿井每____天观测一次,简单型每月观测一次,并且实行月末逐级上报。
5、矿井必须编制年度防治水计划和突发性水害应急预案,配备能满足抢险救灾的各种排水设备和物资,并且每年要至少进行一次以上实际演习。
6、矿井必须严格执行年、季、月、周水情水害排查与预报制度,文字和图纸齐全,水害类型明确,并且制定的防治水措施具有针对性。
7、需要进行采区探放水的,必须编制探放水设计,按规定进行审批。
严格按设计施工,竣工后必须提交竣工总结报告,最终要有有关部门联合鉴定结论。
并实行探放水工程完成情况逐级上报制度。
8、矿、井(区)每年雨季前要组织一次防治水全面检查,并有书面整改措施。
成立防汛机构,建立抢险队伍,执行汛期值班值宿和降雨过后重点区域要坚持巡查巡视制度。
9、矿井必须建立必备的矿井涌水量观测台帐、井下突水点台帐和井下探放水成果台帐、地面水文观测台帐等和矿井充水性图、地面放排水系统图等图纸资料,并实行档案化管理。
10、坚持定期与相邻煤矿的相互联系制度,收集和查明相邻煤矿开采等情况以及废弃老窑充水、积水情况与矿井开采关系,建立完善的相邻煤矿和废弃老窑的资料。
11、坚持矿井防治水工程设计与安全技术措施的逐级审批制度。
凡大型矿井防治水工程设计、区域性井下探放水设计、水体下开采设计需报集团公司审批。
煤矿防治水管理运行制度范文(3篇)
煤矿防治水管理运行制度范文为了防止煤矿重大水害事故的发生,保障矿井和职工人身安全,同时为了促进矿井防治水各项工作工作的及时开展,特制定此防治水管理运行制度:11、矿井必须建立负责防治水工作的管理机构,明确责任,并制定应急处置预案。
主要负责人是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责任者,负责解决防治水所需的人、财、物等;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负责防治水工作的技术管理。
12、科室必须配齐满足防治水工作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所配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
13、必须加强防治水基础工作。
各种原始记录、台帐、卡片等齐全、准确;图纸资料完善可靠、填绘及时;做好矿井水情水害的分析和预报,及时提供各种水文地质资料,满足矿井生产安全需要。
14、必须抓好水患的排查与治理工作。
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水患排查,对排查出的水患必须制定防治措施,做到项目、资金、措施、时间、人员、责任六落实。
15、必须具备完善的排水系统,排水能力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有突水危险的矿井和区域必须按规定设置防水闸门等防水隔离设施,实现分区隔离。
隔离设施必须安排专人管理,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防水闸门每年必须由分管负责人组织两次关闭试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6、必须加强对古空、老空、采空区积水情况的探查和管理,加强对邻矿古空、老空及废弃老窑情况的调查分析;矿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每年必须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一次复查核实,按规定及时准确地填绘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加强与邻矿之间的关系协调,按安全互保协议要求搞好图纸交换,建立完善的档案资料。
严格执行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探后采的制度。
17、必须严格执行防治水审批管理制度。
受上覆岩层水或地表水威胁的煤层,必须按照矿井设计和矿井地质报告的规定留设防隔水煤(岩)柱,未经省煤炭管理部门批准,严禁擅自提高开采上限。
受承压水威胁的矿井,开采前必须查清水文地质条件,编制治理方案和防范措施,按管理权限报批后组织实施。
18、必须按有关规定留足矿井边界隔离煤柱,不得擅自采动破坏;变更边界煤柱,必须编制专门设计报省煤炭管理部门批准。
防治水管理运行制度
防治水管理运行制度1. 引言防治水管理运行制度是指为了有效防止水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对防治水工作进行规范、科学、有序的管理和运行的制度。
本文将介绍防治水管理运行制度的背景、目的、内容和实施方式。
2. 背景水灾是世界各地普遍面临的自然灾害之一,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重大影响。
为了有效防止水灾的发生和减轻其影响,各国纷纷建立了防治水管理运行制度。
防治水管理运行制度的建立旨在通过科学的规划、有效的管理和协调的运作,提高水利设施的安全性和水灾抵御能力。
3. 目的防治水管理运行制度的目的在于:•提升水利工程的管理效能,确保其可靠性和稳定性;•预防水灾的发生,减少水灾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害;•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4. 内容防治水管理运行制度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4.1 水利工程管理4.1.1 工程建设管理•设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部门,负责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招投标和施工管理;•制定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规范,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组织开展水利工程的竣工验收和资料归档。
4.1.2 工程维护管理•设立水利工程维护管理部门,负责水利工程的巡查、养护、维修和更新改造;•制定水利工程维护管理制度,明确工程维护的责任、权限和程序;•定期对水利工程进行维护和修复,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
4.2 水资源管理4.2.1 水资源调度管理•设立水资源调度管理机构,负责制定水资源调度方案和实施;•制定水资源调度管理制度,明确水资源调度的原则和程序;•监测水资源的供需情况,合理调配水资源,确保供水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4.2.2 水资源保护管理•制定水资源保护管理政策和措施,加强对水源地的环境保护;•加强水资源的监测与评估,预测水资源的供求状况;•制定节约用水的措施和标准,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4.3 水灾防治管理4.3.1 水灾预警与监测•建立完善的水灾预警系统,及时监测水情和气象变化;•制定水灾预警发布流程,确保预警信息的及时准确传达;•加强对水灾风险区域的监测和评估,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防治水制度管理制度范文
防治水制度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防治水工作需要,健全防治水管理制度,保障防治水设施安全运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水利部门、相关单位和个人在开展防治水工作中的管理活动。
第三条防治水工作应遵循防治水综合防控、依法管理、科学决策的原则,维护国家水资源安全。
第四条防治水工作应积极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加强水利设施巡查维护,定期开展防汛演练,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第五条各级水利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做好防治水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责任体系,确保工作有序进行。
第六条防治水工作中的机构设置、职责划分和运行机制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加强沟通协调,推动工作开展。
第七条防治水工作中的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持应及时跟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作水平和综合素质。
第八条各级水利部门应建立健全事故应急预案,加强危险源管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第九条防治水工作中的经济管理应科学合理,节约用水、减少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十条防治水工作中的宣传教育应增强社会责任感,宣传防灾知识,提高公众参与度。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十一条防治水工作的组织机构包括领导机构、管理机构和执法监督机构。
第十二条领导机构是指水利部门或相关单位的领导班子,负责决策、部署、督导防治水工作。
第十三条管理机构是指水利部门或相关单位的具体工作部门,负责具体实施防治水工作。
第十四条执法监督机构是指水利部门或相关单位的执法监督部门,负责监督防治水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第十五条领导机构应明确工作职责和分工,做好协调工作,推动防治水工作顺利开展。
第十六条管理机构要明确工作任务和责任制度,加强协作配合,提高管理效率。
第十七条执法监督机构要加强监督执法力度,维护法律尊严,促进防治水工作规范进行。
第十八条防治水工作的组织机构应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确保工作质量和效益。
第三章工作流程第十九条防治水工作的流程包括调查研究、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运行维护和监督检查等环节。
防治水管理制度范文
防治水管理制度范文防治水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防止水灾、旱灾等水相关灾害的发生,根据《水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水资源管理和水灾防治工作。
第三条水管理部门负责本制度的实施和监督。
第四条所有地方各级政府和相关单位应当遵守本制度的规定,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水灾防治工作。
第二章水资源管理第五条水资源管理的目标是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第六条水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制定水资源调查、监测和评估制度,对水资源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
第七条水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建立水资源分配制度,合理分配水资源,保障各个领域的用水需求。
第八条水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建立水资源保护制度,加强水源地保护和水质监测工作,确保水资源的安全和可靠供应。
第九条水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循环利用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水资源意识和节约用水意识。
第三章水灾防治第十条水灾防治的目标是减少水灾的发生和减轻灾害损失。
第十一条水灾防治部门应当制定水灾防治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加强水灾的防范和应急救援工作。
第十二条水灾防治部门应当加强对水库、河流、湖泊等区域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发布水情信息,提醒可能受灾的地区采取措施。
第十三条水灾防治部门应当加强对水利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
第十四条水灾防治部门应当开展水灾风险评估和灾后恢复工作,提出防灾减灾的建议和措施。
第四章法律责任第十五条对于违反本制度规定的单位和个人,根据《水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罚和制裁。
第十六条对于在水资源管理和水灾防治工作中具有突出表现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表彰。
第五章附则第十七条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第十八条对本制度的解释权归水管理部门所有。
第十九条本制度的修订由水管理部门负责。
第二十条本制度自施行之日起,之前的相关规定和制度不再适用。
防治水管理制度
防治水管理制度
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针对水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和污染防治等方面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
防治水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水资源管理制度:包括水资源的划定、分配和利用等方面的规定,旨在合理调配水资源,保障各个领域的用水需求。
2. 水环境保护制度:主要包括水污染防治、水体保护和生态修复等方面的规定,旨在减少水体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3. 水灾防治制度:主要包括洪水、旱灾等水灾的防范和应对措施,例如建设防洪堤坝、修建水库和排涝系统等。
4. 水资源监管制度:包括建立水资源管理机构、制定监督管理规定和执法措施等,以确保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合法利用。
5. 水费收费制度:建立合理的水资源定价和收费机制,鼓励节约用水和科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6. 水资源规划制度:制定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长期规划,实施水资源调查和评价,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7. 水务管理制度:建立水务管理部门,负责水资源管理、水量调度、水质监测等工作,确保水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防治水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可以有效地保护水资源,预防水灾,改善水环境,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清洁的用水环境。
同时,也需要注重相应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水资源保护意识,积极参与到水资源管理中来。
第 1 页共 1 页。
防治水管理运行制度
防治水管理运行制度
是指针对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制定的一系列操作规范和管理机制。
以下是防治水管理运行制度的一些要点:
1. 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政策支持,明确防治水管理的目标、原则、责任和权限。
2. 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成立专门的防治水管理部门或机构,明确职责和权限,配备专业人员,并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技术支持。
3. 数据收集和监测:建立水资源数据收集和监测系统,及时了解水资源的变化情况和趋势,为决策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4. 水资源评估和规划:制定全面的水资源评估和规划,包括水量、水质、水产、水生态等方面的调查和评价,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5. 水资源分配和调度:建立水资源分配和调度机制,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先分配,保障人民的实际需求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6. 水污染防治和治理:制定水污染防治和治理的措施和标准,加强水环境监测和水质治理,保护水资源的安全和健康。
7. 灾害防治和应急措施:建立防洪、抗旱等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机制,完善预警和救援体系,减少灾害损失。
8. 基础设施建设和运维: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和维护,保障水资源的供应和水环境的治理,确保防治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9. 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防治水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和共同行动。
10. 监督考核和责任追究:建立防治水管理的监督考核机制,对不履行职责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和追究责任。
以上是防治水管理运行制度的一些重要要点,可以帮助保护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确保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4、防治水分区管理制度
防治水分区管理制度根据《煤炭工业厅关于全面推行煤矿防治水分区管理进一步加强防治水工作的通知》等要求,为进一步强化煤矿防治水安全管理,全面提升矿井防治水工作水平和水害治理能力,特制定本制度。
第1条按要求定期编制《煤矿防治水分区管理论证报告》, 由矿井审核后报告集团公司初审,集团公司审查后报山西焦煤评审批复。
第2条全井田必须进行合理分区,不得出现空白区。
第3条必须将分区论证报告审定的“三区”及时填绘到采掘工程平面图等相关生产用图上,用不同颜色表示可采区(绿色线框)、缓采区(黄色线框)和禁采区(红色线框)。
第4条必须严格按照分区分别修订煤矿防治水措施,作为生产衔接、安全管理的基础。
第5条矿井“三区”范围、防治措施发生变化和经采掘工程验证分区划分依据资料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的,要及时重新修订《煤矿防治水分区管理论证报告》,并按程序上报审核,未经同意的不得变更“三区”范围。
第6条现有采掘等作业必须位于“可采区”范围,“可采区”要满足煤矿生产衔接需要,最低不得低于3年开采服务期。
因采煤工艺、地质条件或防治水措施发生较大变化,达不到“可采区”标准的,应通过相关程序转为“缓采区”或“禁采区”管理。
第7条“禁采区”与“可采区”、“缓采区”之间,必须同时落实管理措施和防隔水煤柱、防水闸门等物理隔离措施,实施有效隔离,在所有通往划定的“缓采区”的巷口处,必须悬挂警示标志,除瓦检、通风、排水、安监以及实施勘查治理工程作业的人员外,其他任何人员禁止进入。
每月对隔离位置进行巡查一次。
第8条“缓采区”经上级部门批准进行勘查治理作业时,应制订作业计划、明确作业人员和安全措施,并由专人负责组织实施。
第9条“禁采区”经隔离后不得安排任何井下作业行为、任何人员不得进入。
第10条“可采区”必须坚持“预测预报、探掘分离、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原则,强化煤矿防治水“三专两探一撤”要求,遵循“物探先行、化探跟进、钻探验证”的综合探测程序。
防治水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防治水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我国的水资源管理,保护水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
第三条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应当遵循科学、综合、优化、可持续的原则。
第四条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应当坚持保护为主,谁污染谁治理原则。
第五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参与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
第六条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并定期评估和调整。
第二章水资源管理第七条水资源管理工作的目标是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第八条各级政府应当制定水资源管理规划,明确水资源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第九条各级政府应当建立综合调度的水资源管理体制,统一协调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
第十条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当进行审批,并根据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进行合理的安排。
第十一条禁止非法占用、浪费、恶意挪用和滥用水资源。
第十二条水资源的保护和节约应当成为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作,各级政府应当加大对水资源保护和节约的投入力度。
第十三条各级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水资源监测和管理系统,准确掌握水资源的动态变化。
第三章水环境保护第十四条水环境保护工作的目标是保护水资源的水质,维护水生态环境的稳定。
第十五条各级政府应当建立水环境保护规划,明确水环境保护的目标和任务。
第十六条各级政府应当建立水环境保护的监测、评估、预警和管理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理水环境问题。
第十七条禁止向水环境排放污水、废物和其他有害物质。
第十八条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水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提高水环境的质量。
第十九条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管,依法查处污染行为,追究责任。
第四章法律责任第二十条对于违反本制度规定的行为,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受到处罚。
第二十一条对于违反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对于破坏水资源和水环境的严重违法犯罪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防治水管理制度范本
防治水管理制度范本一、引言本防治水管理制度旨在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促进水环境的改善,确保水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
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组织等涉及防治水管理的各个方面。
通过建立健全的防治水管理制度,推动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综合利用,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保护水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1.依法防治:本制度的实施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遵循水资源管理的法律制度,依法开展防治水管理工作。
2.科学规划:制定防治水管理规划,按照科学的水资源配置和防治水管理要求,合理安排和利用水资源。
3.统筹协调:各级政府要加强防治水管理的统筹协调,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的合作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
4.公开透明:加强对防治水管理工作的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建立起透明高效的防治水管理机制。
5.综合治理:强化水资源综合治理,注重防治水管理的全过程、全要素的管理。
三、防治水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水资源调查与监测(1)各级政府要组织开展全面的水资源调查,建立健全水资源监测体系,了解全区域的水资源情况和水质变化,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2)各地要建立水资源监测站点,对水源地、主要河流、湖泊等进行定期监测,确保水资源的持续监管。
(3)定期发布水资源调查与监测结果,向社会公众公开水资源状况和水质监测数据,提高公众对水资源保护的认识度。
2.水资源利用管理(1)建立健全水资源开发利用许可管理制度,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需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审批,并建立档案管理制度,随时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合法、合理的水资源利用。
(2)加强重点行业、企事业单位的水资源管理,实行水资源定额管理和水资源节约用水技术措施,推动水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
(3)加强农业用水管理,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维护,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利用效率。
(4)加强生态用水管理,保护河流湖泊等水生态环境,推动建设水生态文明。
3.水污染防治(1)强化水污染防治的责任体系,明确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个人的责任,并加强对违法排污行为的监督和处罚。
防治水管理制度
防治水管理制度
是指为保护水资源、防止水灾、治理水污染而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和管理措施。
这些制度旨在维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保障人民的饮水安全和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防治水管理制度:
1. 水资源管理制度:包括制定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建立水资源管理机构、制定水资源调配和配置机制,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2. 水环境保护制度:包括制定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建立水环境监测和评估体系、推进水污染治理工程,保障水体的水质安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3. 水灾防治制度:包括制定防洪和减灾法律法规、建设防洪工程、加强水灾监测预警和紧急救援体系,减少洪涝灾害对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4. 水权管理制度:包括建立水权登记和交易制度,明确水权的归属和使用权,促进水资源的经济、公平和可持续利用。
5. 水费收费制度:包括制定水资源费和水环境管理费的征收办法,引导合理用水、节约用水,为水资源保护和治理提供经济支持。
6. 水教育和宣传制度:包括开展水资源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认识和意识,促进社会各界参与水环境保护和水灾防治工作。
综上所述,防治水管理制度在维护水资源安全、保护环境、减少灾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需要全面、系统地制定和落实。
防治水管理制度规定
防治水管理制度规定一、总则1.1 目的本制度规定旨在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防治水灾等灾害,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供应。
1.2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本地区、单位等有关防治水管理工作的单位、组织和个人。
1.3 主管部门防治水管理工作主管部门为本地区水利部门。
二、防治水管理的原则2.1 预防为主积极采取措施,预防水灾等灾害的发生,降低灾害风险。
2.2 整体管理水资源利用和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管理,形成整体管理格局。
三、防治水管理的内容3.1 水土保持1.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保持土壤水分和抵抗力,减少水土流失。
2.合理规划农田和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风险。
3.2 水资源管理1.制定水资源利用计划,合理分配水资源,确保水资源的供应。
2.加强水资源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水资源管理措施。
3.3 防洪工作1.定期检查维护防洪设施,确保其运行正常。
2.加强河道清淤和整治,提高河道的防洪能力。
四、防治水管理的责任4.1 政府责任1.确保本地区防治水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保障水资源的安全。
2.加强对相关单位的指导和监督,督促其履行防治水管理的责任。
4.2 单位责任1.本单位要落实防治水管理制度,制定防治水管理计划和措施,确保水资源的安全利用。
2.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防治水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五、防治水管理的监督和检查5.1 监督机制建立防治水管理监督机制,定期对相关部门和单位的防治水管理工作进行检查。
5.2 检查内容1.对防治水工作的规范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2.检查防治水设施的运行状况和维护情况。
六、附则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如有需要修改,应经相关主管部门批准。
防治水岗位责任制及管理制度范本
防治水岗位责任制及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为加强防治水工作,落实责任,确保水域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防治水工作的原则1. 安全第一:防治水工作必须以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为中心。
2. 预防为主:注重加强预警预防工作,防患于未然。
3. 综合治理:采取多种手段,综合治理水域问题。
4. 科学决策:依靠科学评估,科学决策,科学施策。
5. 改革创新:鼓励使用新技术、新方法,推动防治水工作的创新发展。
6. 全员参与:鼓励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防治水工作,形成合力。
第三章防治水责任制1. 上级负责制:上级负责下级,领导责任明确。
2. 分级负责制:职责分工明确,各级负责自己管辖范围内的防治水工作。
3. 职能监督制:各职能部门按照职责监督、指导下级单位履行防治水责任。
4. 乡(镇、街道)包保制:乡(镇、街道)是基层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组织开展好防治水工作。
5. 村(社区)包保制:村委会(居委会)是基层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责任单位,要组织实施好防治水工作。
第四章防治水责任的明确1. 上级领导:对本地区防治水工作负总责,制定防治水工作计划,并指导、协调各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2. 乡(镇、街道)领导:负责组织制定本乡(镇、街道)的防治水工作计划,并指导、监督、协调本地区的防治水工作。
3. 村(社区)负责人:负责组织制定本村(社区)的防治水工作计划,并指导、监督、协调本村(社区)的防治水工作。
4. 相关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防治水工作的具体部署和组织实施,确保任务落实。
5. 防治水岗位负责人:负责本岗位的防治水工作,制定岗位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五章防治水责任的履行1. 防治水工作的计划制定和实施:各级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乡(镇、街道)领导、村(社区)负责人按照上级要求,制定本地区的防治水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2. 防治水工作的调度和指导:各级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乡(镇、街道)领导、村(社区)负责人要经常调度和指导,确保防治水工作的顺利进行。
防治水管理运行制度范本
防治水管理运行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健全防治水管理制度,提高防治水管理水平,保障国家水资源安全和环境安全,依据《防洪法》、《水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防治水管理工作,包括水库、河道、水闸、堤防、水文测验、水文信息等防治水设施和防治水工程及其管理运行。
第三条防治水管理工作应坚持统筹兼顾、科学规划、综合治理、依法管理的原则,维护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安全。
第四条防治水管理工作应强调安全、防洪、抗旱、节水、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任务,确保各项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
第五条防治水管理工作应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水污染、水资源短缺等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水资源抵御风险的能力。
第二章防治水管理机构和人员第六条设立相关职能部门,负责防治水管理工作的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等具体工作。
第七条各级防治水管理机构应按照职责设置不同的部门,包括防汛指挥部、工程管理部、水文测验部、生态环境保护部等。
第八条防治水管理机构应设立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负责水资源管理、水文测验、工程设计等专业工作。
第九条防治水管理机构应制定岗位职责和相应的工作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第三章防治水设施建设与运维第十条防治水设施建设应符合统一规划和标准,经过科学论证和环境评估,并取得相应的批准手续。
第十一条防治水设施建设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
第十二条防治水设施的运行和维护应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包括巡查、监测、维修等工作。
第十三条防治水设施的运行和维护应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第十四条防治水设施的资金来源应依法合规,确保运维经费的充足。
第四章防治水信息管理第十五条建立防治水信息系统,对水文测验、雨情、水情、洪情等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共享。
第十六条防治水信息系统应开放给相关部门和单位使用,提供及时准确的水文信息。
第十七条防治水信息系统应保护用户隐私和信息安全,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第十八条防治水信息应及时发布,向社会公众提供水情信息和防洪预警等服务。
防治水岗位责任制及管理制度范本(3篇)
防治水岗位责任制及管理制度范本一、总则为了加强水环境的防治工作,保护水资源,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水环境安全,制定本水岗位责任制及管理制度。
二、岗位责任1. 水资源保护岗位责任:(1)负责制定水资源保护规划和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
(2)负责监测水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3)组织开展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工作,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4)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配合开展水资源的监管和执法工作。
2. 水污染治理岗位责任:(1)负责制定水污染治理方案和措施,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
(2)负责监测水环境质量,及时发现污染问题,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3)组织开展水污染的治理工作,确保水环境的达标排放。
(4)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配合开展水污染的监管和执法工作。
3. 自然灾害防治岗位责任:(1)负责制定自然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
(2)负责监测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趋势,及时预警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3)组织开展自然灾害的防治工作,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4)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配合开展自然灾害的救援和恢复工作。
三、工作要求1. 提高责任意识:(1)岗位责任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树立起强烈的水环境保护意识。
(2)岗位责任人员要积极主动地参与相关的培训和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3)岗位责任人员要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2. 加强协作配合:(1)岗位责任人员要保持及时的沟通和协调,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2)岗位责任人员要主动提供支持和帮助,共同完成好水环境防治工作。
(3)岗位责任人员要加强团队合作,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四、考核评价1. 根据工作任务和绩效目标,进行定期的考核评价。
2. 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岗位责任人员晋升、岗位调整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五、监督与制度1. 监督机制:(1)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岗位责任人员的日常管理和监督。
(2)对岗位责任人员的工作进行定期抽查,并及时反馈评估结果。
防治水管理制度
防治水管理制度是指在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方面,国家、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为了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水环境的良好状态,所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和管理制度。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但由于人类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和不合理管理,导致水资源的供应短缺、水污染加重等问题日益严重。
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制定并实施防治水管理制度,成为各国政府的重要任务。
下面将从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两个方面,详细介绍防治水管理制度。
一、水资源管理制度1. 水资源规划制度:国家、地方政府应根据当地水资源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状况,制定水资源规划。
水资源规划应包括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合理配置、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节约和保护等内容。
2. 水资源使用权制度:国家、地方政府应建立和完善水资源使用权制度。
水资源使用权制度包括水资源使用许可制度、水资源使用权交易制度等。
通过该制度,可以合理分配和管理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水资源监测与监管制度:国家、地方政府应建立水资源监测与监管制度,对水资源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
同时,对非法水污染和滥用水资源的行为进行严格监管。
通过监测与监管,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水资源问题,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供应。
4. 水资源保护制度:国家、地方政府应建立和完善水资源保护制度。
水资源保护制度包括水源地保护、水土流失治理、水保税收和奖励政策等。
通过该制度,可以保护水资源的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的质量和数量。
二、水环境保护制度1. 水污染排放标准制度:国家、地方政府应制定水污染排放标准,对各类污染源的排放进行限制和管理。
同时,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督检查,对不符合标准的企业和个人进行处罚。
通过该制度,可以减少水污染,提高水环境的质量。
2. 水环境监测与评估制度:国家、地方政府应建立水环境监测与评估制度,对水环境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
同时,对造成水环境污染的行为进行追责和处理。
通过监测与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水环境问题,保障水环境的健康。
防治水三区管理制度
防治水分区管理制度为全面提升我矿防治水工作水平和水害治理能力,按照《临汾市人民政府关于转发市煤炭工业局临汾市煤矿老空水害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临政办发〔2017〕50号)文件要求,特制定《霍州煤电集团有限公司李雅庄煤矿防治水分区管理制度》。
一、组织机构为确保我矿防治水分区管理工作得以按期、保质、保量顺利完成。
决定成立我矿防治水分区管理领导组及办公室。
组长:李俊(矿长)副组长:李岩(总工程师)霍成(安全处长)赵永强(地质副总)成员:由各相关科室队组负责人组成办公室设在地测科,地测科长任办公室主任。
负责起草工作方案,协调全矿防治水分区管理工作。
各相关科室队组参照执行。
各相关科室队组要按照各自的工作任务,依照职责分工具体组织协调职能范围内的防治水分区管理工作。
二、防治水分区管理工作目标我矿要按照水文地质查明程度和防治措施到位情况实现分区(可采区、缓采区、禁采区)管理。
到2017 年年底,要按照煤矿防治水分区管理标准,对矿井井田实行合理分区并制定针对性水害防治措施。
三、防治水分区管理标准我矿要按照矿井水文地质查明程度和防治措施到位情况将全井田划分为“可采区”、“缓采区”、“禁采区”(以下简称“三区”)。
可采区:即达到水文地质条件清楚、水害防治措施到位的区域。
资源整合矿井首先应通过水患补充调查做到老空积水分布的位置、范围、积水量清楚。
缓采区:存在老空积水、承压水等隐患的煤矿,因资金、技术等原因还未达到水文地质条件清楚或水患有效治理的区域。
禁采区:经安全论证,通过现有技术、装备等难以达到安全开采的区域。
四、防治水分区管理工作任务(一)编制我矿防治水分区管理论证报告。
要按照省厅(晋煤行发[2017]128号)文下发的《煤矿防治水分区管理论证报告编制提纲》编制《霍州煤电集团有限公司李雅庄煤矿防治水分区管理论证报告》。
要收集整理我矿历年来形成的地质报告、水文报告、水患普查报告和生产过程中积累的地质资料,依据2016年水患补充调查成果,按照分区管理标准编制煤矿防治水分区论证报告,论证报告要依据充分、操作实用,为3-5年内采掘活动提供可靠依据。
防治水管理制度模版(4篇)
防治水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防治水管理工作,保护水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的所有防治水管理工作。
第三条防治水管理的目标是保护水环境,防止水污染,维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条本单位内的防治水管理工作由水环境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章防治水管理的职责第五条水环境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制定防治水管理计划,并进行监督检查。
第六条所有部门和人员都有防治水的责任。
各部门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要求,制定防治水工作计划,并按照计划履行防治水管理的职责。
第七条防治水管理工作的主要职责包括:(一)制定防治水管理的政策、规划和标准;(二)监督检查水污染源的排放情况,保证排放的水质符合国家或地方的相关标准;(三)组织开展水环境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水污染事件;(四)开展水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水资源利用率;(五)配合相关部门开展防治水工程建设;(六)制定应急预案,处理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七)组织开展防治水管理的培训和技术支持。
第三章防治水管理的措施第八条水环境管理部门应当制定防治水管理的政策、规划和标准,并组织实施。
第九条各部门应当配合水环境管理部门的工作,按照相关政策、规划和标准履行防治水管理的职责。
第十条水环境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水污染源的监督检查,定期检测有可能对水环境产生影响的排放源。
第十一条水环境管理部门应当加强水环境的监测,定期发布水环境监测结果,并及时向公众通报。
第十二条水环境管理部门应当加强水环境宣传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传播环保知识和防治水管理的重要性。
第十三条水环境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防治水工程的建设和维护,确保工程的运行效果。
第十四条水环境管理部门应当制定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应急预案,及时处理突发性水污染事件。
第十五条水环境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本单位内部防治水管理工作的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工作人员的防治水管理水平。
第四章防治水管理的监督与检查第十六条水环境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本单位内的防治水管理工作进行监督与检查。
14防治水分区管理制度
14防治水分区管理制度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成为全球各国面临的重要问题。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面临着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的问题。
为了有效管理和保护水资源,中国国家实施了防治水分区管理制度。
在本文中,将介绍14防治水分区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分析。
二、概述防治水分区管理制度是指根据水资源的特点和分布情况,按照相应的地域划分出不同的防治水分区,并通过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实现对不同区域的水资源保护和治理。
该制度包括了水资源调控、水土保持、水生态修复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三、14防治水分区划分根据我国的地理、气候和水资源条件,国家将全国划分为14个防治水分区,分别为:东北林区、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西南山地、西北无定河流域、黑龙江及内蒙古森林植被区、天山北坡、草地区、长江上游、黄土高原、海南岛、辽河流域、东北草地区。
每个分区都有其独特的水资源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因此,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四、14防治水分区管理措施1. 水资源调控:对不同分区的水资源利用进行调控,包括了用水限额、用水税收等措施,以保证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 水土保持:加强对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减少水土流失和水资源污染。
3. 水生态修复:对受到破坏的水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增加自然的水资源保护功能。
4. 区域规划:制定并实施具体的区域规划,确保每个分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
五、14防治水分区管理制度的实施效果自实施14防治水分区管理制度以来,我国在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各个防治水分区根据具体的地理、气候和水资源条件,实施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有效地控制和缓解了水资源的紧张局面。
比如东北林区加大了水资源调控的力度,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华北平原实行了严格的水土保持措施,有效地减少了水土流失。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各个防治水分区的水资源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的生活用水。
防治水规章制度
山西晋煤集团泽州天安吴王山煤业有限公司防治水管理制度吴王山煤业二0一二年一月目录一、水害防治岗位责任制 (1)二、水文地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6)三、水害预测预报制度 (11)四、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 (15)五、水害应急救援技术规定 (29)六、灾害性天气预警和预防机制 (31)七、水害评价制度 (37)八、探放水管理制度 (40)九、重大水害井下撤人制度 (43)十、探放水确认签字移交制度 (44)十一、防治水绩效考核制度 (45)十二、防治水管理运行制度 (47)十三、探放水作业质量验收制度 (48)十四、探治水安全确认 (50)十五、探掘分离管理制度 (52)十六、暴雨天气期间巡视及停产撤人制度.. 53一、水害防治岗位责任制一、防治水各机构职责1、防治水领导组职责:负责领导水害的防治工作,负责统一组织、指挥防治水工作。
负责矿井防治水工作重大问题的决策,组织人员专门研究、解决水害防治工作中的问题,监督检查水害防治工作的落实执行情况。
负责保证防治水所需的人、财、物。
贯彻落实国家及上级有关矿井防治水方面的方针、政策、法规等精神。
2、防治水办公室职责:负责矿井防治水全面管理工作,贯彻落实防治水领导组的决策、精神。
负责组织探放水设计、探放水措施、防治水工程设计、防治水措施的编制、审批工作。
负责监督检查探放水措施和防治水工程、措施的执行情况,保证落实到位。
负责矿井水文地质基础资料收集分析、水文地质观测和补充调查、勘探工作。
负责矿井水害预测预报、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负责矿井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工作。
负责编制防治水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负责防治水技术研究和科技攻关工作。
负责矿井水害应急预案的编制和修订完善,并组织演练。
负责制定其他防治水制度。
3、探放水作业队职责:负责井下所有探放水工程的安全施工。
负责相关探放水设备、材料的报批、领用。
负责保证探放水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4、主要科室区队职责:(1)防治水部:为防治水的主要业务技术部门,主要负责水文地质、基础勘探工作,负责探放水设计、措施、防治水方案编制、审批等技术工作,负责地面土地塌陷调查工作,负责周边煤矿采掘和积水情况调查;参与涉及到防治水的相关井巷、水仓等工程设计的会审,负责相关防治水措施的审批,参与防治水相关工作和现场采掘安装等关系的协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治水分区管理制度
根据《煤炭工业厅关于全面推行煤矿防治水分区管理进一步加强防治水工作的通知》等要求,为进一步强化煤矿防治水安全管理,全面提升矿井防治水工作水平和水害治理能力,特制定本制度。
第1条按要求定期编制《煤矿防治水分区管理论证报告》,由矿井审核后报告集团公司初审,集团公司审查后报山西焦煤评审批复。
第2条全井田必须进行合理分区,不得出现空白区。
第3条必须将分区论证报告审定的“三区”及时填绘到采掘工程平面图等相关生产用图上,用不同颜色表示可采区(绿色线框)、缓采区(黄色线框)和禁采区(红色线框)。
第4条必须严格按照分区分别修订煤矿防治水措施,作为生产衔接、安全管理的基础。
第5条矿井“三区”范围、防治措施发生变化和经采掘工程验证分区划分依据资料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的,要及时重新修订《煤矿防治水分区管理论证报告》,并按程序上报审核,未经同意的不得变更“三区”范围。
第6条现有采掘等作业必须位于“可采区”范围,“可采区”要满足煤矿生产衔接需要,最低不得低于3年开采服务期。
因采煤工艺、地质条件或防治水措施发生较大变化,达不到“可采区”标准的,应通过相关程序转为“缓采区”或“禁采区”管
理。
第7条“禁采区”与“可采区”、“缓采区”之间,必须同时落实管理措施和防隔水煤柱、防水闸门等物理隔离措施,实施有效隔离,在所有通往划定的“缓采区”的巷口处,必须悬挂警示标志,除瓦检、通风、排水、安监以及实施勘查治理工程作业的人员外,其他任何人员禁止进入。
每月对隔离位置进行巡查一次。
第8条“缓采区”经上级部门批准进行勘查治理作业时,应制订作业计划、明确作业人员和安全措施,并由专人负责组织实施。
第9条“禁采区”经隔离后不得安排任何井下作业行为、任何人员不得进入。
第10条“可采区”必须坚持“预测预报、探掘分离、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原则,强化煤矿防治水“三专两探一撤”要求,遵循“物探先行、化探跟进、钻探验证”的综合探测程序。
第11条必须根据审定的分区管理论证报告提出的勘查治理项目和计划,及时修订煤矿《防治水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并按照勘查治理工程要求配套专项资金,加强缓采区勘查治理工程管理,满足煤矿生产需要。
第12条作业地点超出审定的“可采区”范围的,必须立即责令停止作业、撤出人员,落实安全隔离措施;“缓采区”不
得以勘查为名进行采掘作业,无关人员严禁进入;“禁采区”严禁任何人员进入或车辆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