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代人与父辈这代人关于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的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与父辈体现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的区别
许志希031111132
【摘要】
本文将根据蔡安迪斯提出的5个定义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的重要特征(1)个体对自我的定义;(2)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的相对重要性;(3)个人态度和社会规范决定个体行为时的相对重要性;(4)完成任务和人际关系对个体的相对重要性;(5)个体对内群体和外群体的区分程度。来分析我与父辈关于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的区别所在。
【关键词】集体主义,个体主义
本研究随机选取江苏技术师范学院76名学生,通过问卷和访谈来进行价值
观的调查。问卷调查分两个层次进行,微观层次上,检测的内容包括自我增强(个人主义)和自我贬抑(集体主义)言语交流方式:宏观层次上,检测的内容包括十种相互独立的价值观类型(Schwartz Value Survey):其中遵从、安全、传统、世界主义、仁慈为集体主义价值观:权力、成就、享乐主义、刺激和自我导向为个人主义价值观。
调查结果表明:(1)微观层面上,虽然受试者倾向于传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但是个人主义价值观并非与集体主义价值观处于对立的两极,在一定程度上两者是相互渗透的状态,呈现出中西方文化会通的趋势;(2)宏观层面上,受试者虽然在遵从和安全方面得分最高,但其他集体主义价值观类型和个人主义价值观类型上的得分却接近,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会通。综合来看,受试的大学生并未全盘摒弃集体主义价值观,而是将个人主义价值观纳入固有的传统集体主义价值观中。在现代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受到了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两者呈现一种相互渗透,相互会通的趋势,而不是文化差异(cultural divergence)或文化趋同(cultural convergence),验证了Ralston的文化会通(cultural crossvergence)理论(Ralston,2008;Ralston,et.a1.1993)。 [1]对于我出生于1992年的广东,正是邓小平同志南下广东深圳那一年,恰巧我们赶上好时间,当时正是广东迅速发展的初期,并且当时实行计划生育,但是在广东一个家庭有2个孩子的还是比较常见的。而父亲那一代人是出生于1968年,加上我父亲的他的兄弟姐妹就有7个,而且文化大革命还在进行,越南战争的硝烟弥漫,我的大伯还参加了越南战争,可见我与父辈的出生背景和当时的局势差
异巨大,而对于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看法应该也有所不同。
1、个体对自我的定义
个体主义者将自我看成独立的个体,可以脱离他人而存在,而且作为独特的个体,应该与众不同。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常常用来验证自己对自我的定义,而不是直接影响或进入自我概念的范畴。相反,集体主义者则把自我看成群体的一员,与他人有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脱离他人而存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至关重要,常常会影响到自己对自我的评价。[2]
在我父亲看来,首先想到的是你是哪家的小孩,哪个村子的人,在哪个单位工作等等。倾向于集体主义,都是趋向于“社会性答案”。我想原因有:在父亲年轻的时候,国家还实行人民公社的农耕制度,你必须生活在集体当中,而且只有在集体承认你的地位,你才有饭吃,因为你不自报家门,谁知道你是哪个生产队的,另外,对村子概念比较根深蒂固,因为我们村子几乎都是同一个姓,是以前南下迁移的一个氏族,要对自己扎根的地方要保护和扩展,都需要与别的村子抗衡,所有对集体主义感比较强。
而对于我自己,我会想到,我是一个乐观的人,我是个有追求的人,我是大学生等等。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糅杂于一起,所以并不都是“社会性答案”,还有一些自己对自己的看法。我想原因在于:我们出生时已不是“大锅饭”时代,而且那时父亲已不再下庄稼地,而是到外自己打拼,更多的是个人为自身而拼搏,我会更为自己的衣食住行考虑。但这并非完全脱离集体,因为从小学到大学,都是一个集体到另一个集体,而且我们当时的教育理念就是塑造集体荣誉感,从小学教材中,周恩来书记的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每次毕业典礼,各位校长都语重心长地重复“出了这个班门,你就代表着这班级,出了这个校门,你就代表着我们学校”。无不体现出集体主义特点。
2、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的相对重要性
对个体主义社会中的人来说,个人利益当然比群体利益重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追求个人利益不仅合理,而且提倡。把个人利益看成合理的个体在当自己的利益与集体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如何保全正当的个人利益。在集体主义社会中长大的人从小所受到的教育正好相反。追求个人利益被看成是自私的表现。当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应该毫不犹豫地牺牲个人利益,而不是牺牲集体利益[2]
关于这点,我跟父母的回答是相似的,对于一个家庭而言,都是认为群体利益比个人利益重要。家庭就是一个集体,最好的例子就是,每当有家族游或聚会与个
人的朋友聚会时间相冲,一般都是推掉个人朋友的聚会居多。而且我们也觉得无可厚非,应该是理所当然的。而对于国家而言,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谁更重要,这就很难说清楚了,就如国家要强征我们家的土地,我们就认为个体主义更重要,而当国家处在危难之时,我更看重集体利益。这主要以个人利益是否真正受到保护有关,假如集体利益涉及到个人利益时,就会支持集体利益为重。
3、个人态度和社会规范决定个体行为时的相对重要性
一系列的跨文化研究结果表明,在个体主义为主要导向地位的社会中,个体的行为动因主要来自于自身对该行为的态度和兴趣,而集体主义社会中,个体行为的主要驱动因素主要来自自己对社会规范的认知。[2]
父母亲是比较明显的由社会规范决定个体行为,能从很多方面体现出来,例如我的母亲对我的着装有意见,就会说“你看那个人会穿着像你这样的”;对我的发型有意见,就会说“你这样的发型让亲戚见到多丢人啊”。还有对事情的判断总得多找几个人讨论才认定,等等。无不体现出集体主义的决定行为
而对于我自己而言,更倾向于由个体行为决定个人行为。虽然从小都收到集体主义的教育影响,如小学、初中、高中校总会规定男生不留长发,上学必须穿校服,学习的重点永远都是语数英等等。但是在出生那天起我就觉得自己与众不同,而我更是集体主义的受害者,例如:由于我的发质天生偏黄,每次换班主任他都会叫我把家长喊来证明我头发不是染黄的,有的老师更会说“那你为什么不把它染成黑色”,这让我觉得荒唐。所以我更相信自己的想法,许多问题我都比较喜欢独立思考,并不喜欢与人讨论。
4、完成任务和人际关系对个体的相对重要性
个体主义社会中的个人因为强调独立自我,理性对个体来说就比关系重要得多。一个例子是他们对完成工作任务的态度。因为是否胜任某个工作或完成某个任务能显示个体的能力和特点,是自我定义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与他人的关系并不直接影响个体对自身的评价,因为个人只能通过自己的行为举止,而非通过与他人的关系证明自己。所以相对于完成工作任务而言,人际关系便不那么重要。对于护体注意来说,一切相反,对于他们,任务是可以用来帮助个体与他人建立关系的工具,而不是终极的目标。他们的自我概念,包括自尊和自我价值,都与那些与他们密切关系的人对他们的评价密切相关,因此,与他人保持良好的关系就变得至关重要,变成个人存在的目的。[2]
对于父辈来说,人际关系是重要与完成任务,都是先建立好人际关系再谈生意,典型的例子是中国式的饭局。
在中国饭局无处不在,结婚有饭局,升学有饭局,赔礼有饭局,办事有饭局,过节有饭局,跳舞有饭局,开会有饭局,打球有饭局,电影收官有饭局,开业有饭